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19篇)
1.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一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SEFC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 互的思维网络。在合作制图中,我鼓励
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作插图时,要求:1.制作灵活。插图的再创既要忠实于教材的原有设计,又不能受其束缚,内容可以合理取舍或增删,要以服务于教材为宗旨。2.美育教育。画面之间比例要求协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3.广泛参与。让学生参与插图再创造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教师指令摆放小拼图到指令位置,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教到SB(2B)Unit 18,Lesson 70 We‘ve lost our dad!我让学生在预习文章之后,分别勾画出四个人物Dad,Tina,Max,a railway officer,一列火车,以及此火车在一小站分轨运行的画面。根据上述几幅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对文章进行介绍,老师就画面进行问答,自然地引入新课,使文章内容清楚明了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1.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2.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
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由于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自学英语能力》的常州市级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此课题,我与备课组全体成员一起协商,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自学”,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完成猜词义,长难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的归纳,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共学”,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 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
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也无疑使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三、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到SB(3A),Unit 6,Lesson 22 Dealing with waste 时,我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提问:Why is rub bish such as “white pollution”becoming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What can be don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for reducing waste and controlling pollution?„„这样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又如教到SB(3A),Unit 7 Lesson 26 Angkor Wat时,我让学生讨论: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fact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ok part in the repair work?同学们会回答:Because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are very friendly./Because the temple of Angkor Wat is a place of interest.If it is well repaired,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can go to visit it./Because the temple is the treasure of human beings„又如在考查学生语用能力时,我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正确判断不同变
化的题型。如下面一个选择题:
many times,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A.Although he had been told B.Telling C.Having been told D.Being told 学生选出正确答案后,让他们把but去掉,再去进行思考和选择。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1.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可分为三种:1)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体裁进行复述。2)续篇复述:根据故事
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如:SB(3A)Unit 10 The trick,让学生对How could Bill manage to escape?展开联想进行复述。3)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如:SB(1B)Unit 19 The secret is out!让学生针对How is the secret out?进行复述。2.发挥性演讲。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 己,争取说话的机会。如:SB(2A)Unit 5 Charlie Chaplin,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我组织 他们就To be an actor(actress)/Not to be an actor(actress)进行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场面热烈,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语言才能和思维想象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说,复述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灵活使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马上说:“NO,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单划“×”了事,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线,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2.分层次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差点儿的,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并最终使学生发展成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2.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二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营造轻松舒畅的氛围, 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微笑、宽容、欣赏带入课堂, 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欣赏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 消除教师的权威形象,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活跃在课堂上, 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自由驰骋, 任意翱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 使学生敢问、敢说、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争得面红耳赤, 学生与教师也可以平等对话。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教师要充分肯定, 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巧设情景,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脱离了情景就难以表达其意义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如果学生单单的掌握单词、语言规则和功能项目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将它用于实际的情景中去表达所见所闻所想, 它才是活生生的、有意义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用实物演示情景, 用表演感受情景, 用音乐渲染情景;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录音、来创设情景,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的积极参与, 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运用直观演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强化合作互动, 拓展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的最本职的功能是语言的交际性。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在课堂这样一个团体学习的过程中, 互动思维是相当重要的。当其中一个人的头脑活跃起来提出新想法时, 就会激发大家的头脑都活跃起来。活跃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场景、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能提供给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合作学习给爱动、贪玩、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又好表现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 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 并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四、进行积极评价, 体验成功喜悦, 有利于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对于学生的表现在方式上, 我们应该进行积极评价, 鼓励创新思维。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表扬, 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 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 也将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这就要求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评价,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
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三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6—3315(2009)03—018—001
作为美术教育,我们不仅要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论研究指出:“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特征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一、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美術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在高中一年级《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形象”这个概念,我先后在大屏幕上播放诗《静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画《星夜》三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时候我提出问题:这三种艺术作品塑造了什么形象?并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对比,讨论各抒己见,虽然答案不尽相同,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能大胆的表现,标新立异。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社区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减轻了课业压力,愉悦了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启发创新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为美术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多种感官并用。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从客观物象到艺术表现的过程和规律,特别在欣赏色彩构成作品、印象派绘画、抽象绘画作品和现代绘画作品时都有很大的启发性。例如,在欣赏抽象绘画时,学生不易理解现实与抽象的联系,认为抽象绘画很神秘,不可理解。这时如果将一幅秋意浓浓的彩色风景照片(有金黄的稻田、红色的枫叶、橙红的橘子、褐绿色的叶片的照片),在电脑里用Photoshop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后,这一幅秋意很浓的彩色风景照片就变成了以红色、褐绿色和金黄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构图,它没有了具象,只有一种“秋”的感觉。这样,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实,抽象画也是‘有感而画’的”。这样,学生们在对蒙德里安的《百老会的爵士音乐》、康定斯基的《圆之舞》等抽象绘画的欣赏过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符号,感受到节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构成的美,启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思维。
三、评价拓展,鼓励和促进创新
评价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正确的认识,通过适当的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对以后的创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
学生互评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或全班之间。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元化的激励评价
积极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冲动。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探究与创造中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是全面的和个性化的。
全面的评价就是从各角度去评价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从操作技能、标新立异方面,从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方面,不仅仅评价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习过程。像“这幅画你分析的很好。”“你画的线条很美。”“颜色搭配的很漂亮!”等评语,教师应在教学中随机运用。
个性化就是肯定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成果,注重对学生个体纵向发展的评价。
4.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四
一、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创新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没有求知欲望,就没有学校。”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意境,激发创新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根据语文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情绪,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带入富有情趣的情境之中,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进去,愿意动脑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足球作为道具,让喜欢足球的孩子画足球、玩足球。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写下“取足球”三个字时,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足球怎么了?谁取足球?怎么样取足球?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随手画下了一颗大树。哦,孩子们恍然大悟,足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是怎么掉进去的?怎么取出来呢?当老师及时板书一个“巧”字时,孩子们的胃口又被调了起来,是谁巧妙地取出了足球呢?带着一个个的问号,孩子快速有效地读完了课文,并兴奋的讲述了巧取足球的经过。文章很自然的读懂了。老师依旧抓住一个字“巧”字,将问题抛给学生:谁能有更巧妙的办法取出足球?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奇思妙想,畅所欲言,提出了灌气等十几种取足球的办法。
学生这样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耳朵听科学”。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创新。手脑并用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多想想,从中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从而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讀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等,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5.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五
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对概括的独特的热情,发现在普遍现象中存在着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从非本质的细节中使自己摆脱出来的能力,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我们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为特定的一般关系和结构,做好抽象概括的示范工作,要特别注意重视“分析”和“综合”的教学。
2.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找出其内在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即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使他们遇到一类新的题时,能够把这一类型的问题一般化,找出其本质,善于总结。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长期艰苦的工作,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培养,有意识地根据不同情况严格训练和要求,逐步深入,提高要求。
二、推理能力
数学运算、证明以及数学发现活动都离不开推理,数学的知识体系实质上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构成的命题系统,因此,推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教学中应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推理过程的教学,一开始就要逐步养成推理过程“步步有根据”,严密的推理,在熟练的基础上又要逐步训练学生简缩推理过程。
三、选择判断能力
选择、判断能力是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判断不仅表现为对数学推理的基础过程及结论正误的判定,还表现为对数学命题、事实、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合理性的估计以及在这个估计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判断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者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馈能力。
具有选择判断能力的学生,在判断选择中较少受表面非本质的因素的干扰,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判断迅速,对作出的判断具有清晰的认识,能区分逻辑判断和直觉猜测,他们具有明显的追求最合理的解法,探究最清晰、最简单,同时也是最“优美”的解法的心理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呢? 1.设置悬念,激发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认识任务之间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水平,巧妙地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通过类比,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类比对青少年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要搞清楚数学猜想,举一反三,常常靠这种能力。如在就讲解一次函数时y=kx+b的图象,教师通过列出y=x和y=x+1的函授值表,画出图象,在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画出y=kx+b的图象。3.运用质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熟练到熟练,在这过程中,教师就要适时地,恰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质疑、释疑,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形成坚韧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持续的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经过讨论争辩,个抒己见,加深理解,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自然产生喜悦感和满足感,这就成为激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自主创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是一种知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内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感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那么,生动活泼的、自主的思维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时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问,并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从思考、讨论中发现其中的道理。
6.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六
李 茹
(吉林省孤儿学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跟创新时代的步伐,大力倡导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的高阶思维能力的推行。那么,何谓高阶思维?在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高阶思维?
一、高阶思维的内涵及分类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高阶思维是建立在低阶思维基础上的,它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十大”高阶思维能力,即:问题提出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兼容能力、获取隐性知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具体实践
美国教育家杜威很早就有高阶思维意识,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设情景、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检验假设的五步教学法,今天我就结合“五步导学法”,谈谈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通过该环节,可以为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做铺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富有兴趣与激情中,自主解决学习的主体性任务。
第二步: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该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信息素养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高阶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时必须明确自主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过程中要标出重点知识,同时标出疑难的.地方。学生自主阅读完之后,要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老师设计的问题,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求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
第三步: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的高阶思维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1.设疑难点,展示问题。教师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疑难点来设计问题,所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和思维的力度,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
2.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当老师给学生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时,不能让学生直接进行小组研讨,应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
3.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围绕困惑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中相互答疑、解疑,逐步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初步的内化知识体系。
第四步: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获取隐性知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研讨后,对小组研讨形成的共识加以梳理。对小组研讨后仍未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精心点拨,启发引导,这个“点”,就是能使学生顿悟、解惑、反思、有收获的关键点,切忌面面俱到,最后老师将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设计或相对标准的方案选出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学生,组织全体学生分析评价,达到拓展知识与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五步: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巩固练习需要老师精选习题,实现高效的知识迁移和变式训练,整理提高实际上是让学生完成自主知识建构,这一环节更加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7.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七
1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受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只管自己怎样教, 不管学生怎样学,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得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学生都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此, 广大的教师要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系列文件, 深切领悟时代要求, 注重学法研究,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创新能力, 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 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 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发现, 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 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 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 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 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 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 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 互相交流思想, 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与学生平等对话, 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 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 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 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3 注重学法传授
强调个性化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 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训练中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课堂教学, 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 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 以此套住学生, 压抑了学生的思维,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 更谈不上创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 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 展示学法, 再举一反三, 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 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 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 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 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因课而异, 因人而异, 充分发挥个性, 增强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1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中, 培养独立性的思维能力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 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多向交流, 课堂方能真正“活”起来。据此, 教师要做到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答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参与讨论, 提出独特的见解。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新知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独立性思维的发展和迁移,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3.2 拓宽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可以突破常规, 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在教学中, 要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 “提问”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前一部分, “答问”则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后一部分。如果总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 那么学生的整个思维活动就是在教师控制下被动完成的, 哪谈得上自主发现、解答问题, 进行发散性思维呢?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变换角度, 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 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挥个性创造力。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 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使学生领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积极评价, 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 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九分发表意见, 集思广益, 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 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 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 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念头更要加以保护, 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 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再做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 起点是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 是创新的开始, 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 而是有问题不敢问, 学生心理上有三怕:一怕问题浅, 同学会嘲笑;二怕问题偏, 老师责怪;三怕问题多, 老师厌烦, 因此不愿冒险提问。对此老师鼓励学生提问, 使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会”、“想学”、“乐学”的创新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一片广袤而美丽的天地, 只要我们坚持实施自主教育, 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强化, 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 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游铭钧.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
[2]扈中平.现代教育学 (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3]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等.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书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
8.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八
【关键词】学用结合;激发想象;鼓励质疑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14-0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我是一名农村英语老师,我看到大多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包办代替太多。一个单词反复读很多次,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而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自我创新”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所以,为了使课堂教学成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主阵地,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战场,教师要切实改变育人观念,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尝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得到发展,我的具体做法是:
1 学用结合,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针对学生在中学起始阶段英语基础较差,以及课题研究与学生英语学习之间存在着 “学、研”严重脱节的实情与矛盾,我会同课题组全体英语教师一起探讨,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运用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自主探究”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探究过程中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合作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然后,在“自主”和“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运用创新”,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学活了。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语言教学,让学生针对目标语言,学用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课题的实施也无疑使学生自学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2 激发想象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每一学科都能训练的创新思维。从学科来看,教师应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改进评价机制,以培养创新思维。
(1)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因此,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2)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实现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思维定向,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或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发明的动力。因此,教师不应满足于惟命是从、人云亦云的思维态度,而应有意识地安排创新环节,鼓励创见。
(3)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维活动,通过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培养的探究态度,坚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师在中可以设置矛盾情境,把引入“矛盾”氛围,引起认识上的争论。可以说,对矛盾性问题感兴趣,只有产生矛盾时,方能使有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而正是这种心理要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
3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还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能提出问题就没有思维的火花,就不能做第一流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人深思,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之所在。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要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教师在进行设疑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展现教材内部之间的矛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以及学习中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另外,设疑要具体、明确、表达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
(1)批判性质疑: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有判断力的决定,这样,势必助于学生获取真知。
(2)探究性质疑:探究,本意为探讨和研究。研究是指研讨问题,追根溯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规律的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且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结论,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地引导。
(3)悬念式质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让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
4 鼓励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动手,动脑,合作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叉的思维网络。而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英语活动课上,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改编成自己的对话。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9.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九
浅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和人的创造能力肾密相连的的思维,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的直觉思维水平的高低.在对人的.创新素质要求极高的今天,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自觉思维的培养.
作 者:韩宗琴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苟江镇中学,贵州,遵义,563000刊 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英文刊名: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年,卷(期):6(4)分类号:G633.6关键词:初中 数学课堂 直觉思维能力
10.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
彭文秀(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中学)
创新思维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因此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会产生创新的意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和谐的学习的平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把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型变为主动探究型;要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动用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自主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创造性地去学习,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应倡导合作学习,树立团体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并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1.确定目标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本课要学习什么,想用本课所学习的英语表达什么,要借助本课所学的学习目标。变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
2.预习反馈
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对新词汇的理解与运用的机会。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分小组进行猜词游戏,每组轮流出一名学生背对投影仪,由其他组学生随机抽取单词,本组学生对投影仪出示的单词进行英文释义猜出该单词。二是对重点词汇及短语依据图片内容进行造句练习。图片内容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发挥。例如学习disappear 一词时,教师展示一张风景图片,画中的天上飘着一朵乌云,让学生想象什么物体在图片中消失了。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造出了 The sun disappears behind the cloud.I think a plane disappears behind the cloud。It’s sad that some birds disappear because of pollution。等等好句子。另外,这一过程可以反映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足,此时学生们可以相互更正和补充。
3.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是以教材内容为主线,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进行操作。一般分三步:一是跟读课文。全班学生人手一个“随身听”,利用耳机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强化朗读训练。播放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掌握进度和听多少遍,有效地防止了齐读带来的一些弊端。二是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全班学生互相交流与完善,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三是教师将课文中的各个情节绘制成幻灯片,学生依据图片内容看图说话。这种方法是将图像信息与语言信息联系起来,侧重开发右脑。美丽的图像还会把学生带入想象世界中,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美的感受,使其想象丰富、活跃起来,重新组合构成新意向,促进了解、记忆和创新。
4.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主要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包括三项活动:一是互相帮助,探究和解决个人在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难题。如有难点,在小组内提出,大家分工负责查阅资料,将难点自行消化,既省时省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互相交流,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内谈感想,交流心得体会。通过交流树立自信心,为下一个环节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三是依据本组提出的课文学习目标,商定本组用本课所学语言要完成哪项实践活动。例如学习JEFC BOOK 3Unit 5时,该单元的主题是论文旅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目睹祖国名胜古迹的想法。其中一个小组将实践活动定为“到新疆旅游”,然后组内明确分工,谁具体负责订购车票、谁负责食宿、谁负责日程安排及旅游路线、谁负责旅游景点介绍等。学生分别准备语言材料,积极性非常高。
5.实践模拟 小组准备就绪后,模拟真实交际,在班上表演。学生的表演涉及到“社会交流”、“态度”、“情感”、“时间”等多种功能意念的学习,每次表演,课堂气氛都十分活跃,有时,其他组的学生也能主动配合。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看到了教师和同学们对他们辛勤努力的认可,从而有了成功的体验,萌发出了更高的成就动机,并切身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创造意识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6.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经过一个阶段学习后有意识地、系统地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机与行为,以达到其目标的活动,包括自我教育和自我强化。每课时的评价基本包括以下四项内容:一是新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意念功能,它们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补充。二是从新的语言材料中学习了哪些好思想、好品质和好的思维方式。三是找出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四是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自己感触最大的是什么。每个学生都可以谈其中的一两点。
7.布置作业
作业有三项内容:一是巩固性作业,即做课本上的练习题。二是延伸性的作业,如根据课本内容给学生布置一项社会调查,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的写出调查结果,最好能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三是预习性的作业,指导学生预习哪些词汇和短语。分清哪些需要认读、哪些需要拼写、哪些需要查字典进一步理解词义、哪些需要练习造句。布置作业这一环节也可以说是新课学习的开始,关系到下一课时是否成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世事洞察皆学问。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继续沿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脚步,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科学思维;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33-01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指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传统的语文教学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式的训练,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而创新思维则表现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补,在人的创造能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它方面的能力所不能取代的。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是“草船‘骗’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这位学生的提问很有价值的,老师表扬了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原因是有“借”才要“还”,暗示了曹军造箭射自己,体会了诸葛亮的聪明才干。此时,大家对于原先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因有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所谓质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捕捉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寻疑可以在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寻疑,肯定结果,从而激发寻疑兴趣。其次,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品质,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
三、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善于发现、乐于表达、走向成功。教学实践证明,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名状的愉悦,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穿针引线,铺路架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看,创造力与智力并不是同一回事。虽然创造需要有分析、计算、排列等能力作为基础,需要左右两半脑的配合,但是,集其大成者,是右脑的创造功能。因此,可以说,智力高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很高的创造力,而具有一般智力水平的人,经过培养,却可能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具体途径是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如果生活在鼓励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发明创新的民主和谐气围中,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迅速的发展起来;如果生活在不允许自由探索和研究的一言堂、家长制的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受到扼杀。因此,教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求,竭力营造一个宽松、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现代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老师发生亲近感、信任感,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面向主体,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和喜悦。
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12.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二
一、妙用课堂“留白”,构建创新思维平台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可谓快节奏、大容量,但事实上学生抱怨、焦虑、不安情绪渐渐蔓延,老师也感觉学生反应缓慢,浪费时间,反而事倍功半。为什么就不能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呢?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精心设置的悬念是催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学生凝神屏息、反复推敲的过程即是“留白”的过程。“留白”的策略可以在教学的各环节运用。
1. 导课时“留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们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精心设计,巧妙“留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拉开学习序幕。如,在教M5U2“The Environment”时,我先呈现给学生世界各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的图片,不堪入目,从而激起学生的愤慨。然后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caused the prob-lems?If you lived in such a place, what would you do?”这样老师不直接参与讨论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引起学生共鸣,在学生思维上形成悬念,有利于借助他们的兴趣和思维切入正题。
2. 提问后留白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M5U3“The Perfect Copy”时提问学生:“Do you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clone humans some day?Why or why not?”在这两个小问题中,前一个只需学生用Yes or No来作答,是低层次的,三到四秒足矣,而后一个问题是开放性的,难度较大,需作一定的思考,属于高层次的,至少留半分钟供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修正,老师再作评价,不要随便打断他们。经常这样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重难点处“留白”,欲擒故纵。
在讲到重难点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吊学生胃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便于他们静静地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教学语言“留白”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结课时“留白”可以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等等。
二、巧设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课堂上巧妙适时地设问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丰富想象,探求知识。在教学中我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的横向、纵向、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局限于所教内容,更注重运用现学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去创造、探索,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根据教材的语言训练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在教M4U1 Reading“Advertisements”时,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我让他们讨论“Whetheradvertising play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role in our daily lives”。在学生选好自己的观点之后给他们分组,分别说出理由,并找出支持观点的例子。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立刻开始活跃起来,一个个展开联想,回忆看过的广告并发表自己不同见解,举出各种例子进行佐证。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其口语能力。又如,在M4U3 Reading“Not Just Watching a Film”中,我让学生对虚拟现实电影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改进。但在提出新观念时一定要注意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学生在插上想象翅膀的同时,会受到一定的牵制而不至于歪离轨道。
三、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了,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更注重教法新颖,有创意,同时还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开展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我们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点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老师“点睛”。这样将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平等民主和沟通合作互助创新,这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如,我把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由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的作业完成、课文复述、单词短语的默写听写等,上课提问后组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归总。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角,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
四、开辟第二课堂,延伸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不可忽视的重要举措。我们应重视起来,如多阅读课外读物能让学生获得很多教材以外的语言信息,如外国文化习俗、政治军事、天文地理等很多知识。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单词竞猜小游戏、英语晚会、编写English play、演唱英文歌曲比赛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营养和环境,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创新自我、发展自身。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而且巩固了所学英语知识,为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五、进行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中学生更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与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对于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更不能加以批评、指责和训斥,这样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因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客观、公正、热情、诚恳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标新立异”,会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老师的赞赏与肯定。我在教学中经常把“Well done.”,“Wonderful.”,“Very good.”挂在嘴边,当学生听到如此评价时,个个神采飞扬,内心充满了喜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随之而来的是创造性思维更发达,成绩也正蒸蒸日上。
1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不得不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因此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紧跟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
一、转变观念
1.转变教师的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行为规范差,创新离中职学生是比较遥远的事情,甚至有些教师也有同样的观点。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摈弃这错误的观点。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是差一点,其智力水平并不比考上高中的学生低,他们同样对未来有憧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还有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学主要是教学生知识,学生只要按教师的教导学会书上的知识和技能就行了。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新更重要。
2.转变学生的观念。中职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大多数自信心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创新是科学家、工程师们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发明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被人认为是低能儿,但他最终成为“发明大王”。对中职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比普通高中学生更有优势。首先,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不用在题海中挣扎,有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次,中职学生有一定理论知识,也有较强的实操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学生可以自由表现,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则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若教师上课时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权威的姿态,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自己观点的冲动,思维就被抑制,创新就无从谈起了。
如讲RLC串联电路,当画相量图时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书本上的相量图不画成Uc>UL呢?经过讨论,分析,学生懂得了当XL>XC时,电路呈感性;当XL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现阶段中职学校各科的课时普遍较紧,在较短的时间里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第二课堂可以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第二课堂不是课堂的简单延续。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起辅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完成实验,自己分析结果,教师以顾问身份出现。这样学生有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受教师的影响更小,更容易创新。另外,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困难和挫折会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觉性,对提升创造力很有好处。
4.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以下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的训练。(1)观察;(2)联想和想象;(3)抽象;(4)模式认识(对复杂的事物理出头绪找到共性,纳入规范);(5)类比;(6)躯体思维(通过感官感知从而加深理解);(7)层次思维(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思考);(9)模型化(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成一个模型);(10)转化思维;(11)综合(能运用各种帮助思维的工具得出结果)。
14.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很强,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正确的引导。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应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增强教师自我的创新意识,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如学习习近平面镜成像时,可采用探索性的分组实验,由学生提出问题,要探究些什么内容,怎样设计实验,选择恰当的仪器而且就地取材学生自己准备:用平面镜还是用玻璃板好呢?像的位置怎样确定,有的用一张白纸,有的画好了格子,有的用坐标纸。怎样保证镜子垂直,学生也想了很多办法五花八门的,真有趣。学生探究出来,探究实验记录表格也由学生自己根据需要设计。这样老师只是参与者、合作伙伴,学生的热情很高,兴趣很浓。
二、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创新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在做实验时善于发现问题,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并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大胆怀疑。如做电学实验时,串联电路两个灯泡的规格都是“3.8V”但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一亮一暗?两灯两端电压是不是相等呢?学生思考讨论,反复实验发现有盏灯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从而解决了问题。我一直要求学生除作完规定的实验外可创造性的玩一玩,如做题的过程中发现短路难于理解,通过做实验解决了问题,先把电路串联好,灯正常发光,用导线在一灯的两端一搭,灯不亮了,而另一盏灯更亮,很直观形象,短路的问题也理解了,学生很有成就感。我说电路哪处断开,哪两端电压就接近电源电压,学生开始不相信,通过实验发现:果然是这样的,心服口服。
三、创设实验问题,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因此在初二进行了噪声污染的调查,初三进行空气污染、水污染的调查,通过上图书馆查资料,网上查找资料,或实地调查、测量、观察。走亲访友,写出调查报告,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因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同时培养了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开辟了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进行了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评比活动、物理科学知多少的演讲比赛,游戏式物理课,物理应用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也参观了水厂和请专家进行了物理知识讲座等。因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浓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得以升华。
积极一点,你就领先一步,领先一步,你就领先了一个时代。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积极讨论,发现问题,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积极主动参与老师的实验,与同学上台操作表演,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
3、做好课外小实验。积极参与各项物理活动,碰到问题善于通过实验来解决,充分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
4、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最好准备一个物理常识记录本,养成随时留心观察的好习惯。随时有心得有灵感,马上记录下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保护创新的火种。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15.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五
一、教师创造性思维培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一个有创造性的老师才能带出一个创造性的学生。其实, 创新不在于要有多独特, 只要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 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个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新性, 不在于这个问题是否被别人提过或用过, 而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所以培养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性学生的前提, 近几年“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 不外乎是很好的一种锻炼教师创造性的方法, “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可以长善救失, 取长补短, 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二、营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常常听到很多小孩对自己的父母说到, “……这老师是我们老师说的, ……这也是我们老师说的”, 可想而知在很多小孩心里,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 “老师, 就是他们心中的神, 教师是永远不会错, 一切都要听教师”的片面观点。几千年来, 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授课, 学生被动听课。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 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他们的惰性, 让他们觉得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 他们不用也不需要去思考这其中的细节, 以及教师所说到底是错, 是对。久而久之, 很多学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变成了书本和教师的“傀儡”。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前提条件。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诱发学生能自由释放其创新灵气的学习环境, 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首先, 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学生, 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能, 这是课堂上达到民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的基础。其次, 教师要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不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提问、问题讨论、相互交流、回答提问等活动作过多过细的限制和要求, 避免产生学生因害怕违反教师的有关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压抑的现象。再就是, 教师对学生要多肯定, 少批评。对学生的独创、而与教师思维不同的表现, 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要加以压抑, 不要讽刺与嘲笑, 要给学生正面的肯定, 并指出需待改进的方面, 给学生一种“创新”的安全感, 营造一片创新的土壤。
三、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其目的是了解物理现象, 取得资料, 发掘问题, 因此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主要方法。同样思维能力是指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 合理的利用实验课, 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是老师做, 学生看。由于缺少“参与”意识, 往往调动不起积极性, 发挥不了主体作用, 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充分培养。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 从而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加强实验基本功的训练, 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验探求知识, 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 按照思维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
综上所述, 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除了教师自身创造性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还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和挫折忍耐力, 它们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子。我们只要根据心理学原理, 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性、相关性及主要特征等方面加以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得到显著发展的。
摘要: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今后的时代智慧的评价标准应该会是什么呢?我想了想回答到:应该是创新能力吧!理由很简单,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创新可以使国家摆脱科技落后的局面, 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 不再处处受制于人, 不再被人剥削;对企业和个人来说, 创新可以使你拥有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 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 就更应起到带头作用。本文针对在学校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做了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慎军.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创新学刊》, 2012
16.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六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兴趣;培养
创造性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本文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来谈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语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确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并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学生答问答得正确,教师可激励学生“说得好”、“很不错”;学生答问观点独到,教师可激励“妙”、“见解独到”、“高见”;学生答得不完整,教师可鼓励“慢慢说”,“再想想”等,这样做就会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创造性探索新知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要建立一种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创新教学方法,以生为本,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不能只是“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启发、讨论,让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协作、师生互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具有主人的意识,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新知,进而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教师由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因为就范式教学往往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不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创新式教学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最值得提倡的“启发——创新”式教学,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阐述了“启发——创新”式教学的精髓。所谓“启发——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问题思考,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其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通过设置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适时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把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
“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创新,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角色来读,这样,他们往往获得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项学习活动中去。让读成为发现、创新的方法,读成为承载感情的载体,读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
3.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能力。”照此原则,教师应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语文教学能否深入的关键。生字的认识,新词的理解,难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领悟等无一可以离开思考。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多提供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而组织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取决于教材内容的完整传授,而应取决于教学效果,即是否真正训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如果不敢放手,他们就永远不会自己走路。学生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不可能永远扶下去,所以为了真正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就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他们“权力”。
三、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不囿于教师的定论,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学生的可塑性不容忽视,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他,他就会具有某种思维倾向。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便能形成积极的创新型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一步。
1.善于质疑展,领略内涵
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展开联想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如教学《项链》一课,鼓励质疑,允许有错,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2.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自己动手实践创造,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领悟只有丰富的想象与不断努力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语文作文教学时,经常让学生写一些有关想象类的作文,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开动大脑,去描绘未来的世界,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展开联想,彰显个性,把握主题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学《药》时,为了领悟小说主题,在理出明暗线的双线结构后,提问为什么要以华老栓买“药”为明线,夏瑜就义为暗线。学生回答:为了更突出革命者的悲哀。这一看法不无道理,但更准确的应该是明写老栓买药突出了群众的愚昧,而且让人看到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革命者的悲哀,从而达到作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意图。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为中心,努力创设良好的学生发展的情境,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17.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七
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探索,积极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本文从体育教育观念转变、学生、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1体育创新能力的概念
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这一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和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要求,体育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领,是体育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体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2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2.1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21世纪的体育教学影响极大。从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标准给予了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要固守竞技体育的范畴,应该求新、求异、求变。教育教学中,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采取“扬弃”的态度,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勇于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协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创造性思维
第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展开“幻想”的翅膀。
第二,培养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以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18.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八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四川渠县三汇镇第四中心小学 郭华康
【摘 要】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阅读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启发学生反复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地得到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 思维能力
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在阅读中不光需要调动起人的大脑、眼睛、嘴巴,有时还需要动手,既需要我们的感性思维,还需要理性思维参与其中。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的体会是:要根据要求,努力探索,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启发学生反复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地得到培养。
在教学一篇语文课文时,首先教师一定要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感悟作者当时的心境。除此之外,还要明白编者为什么把它编到教材,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不仅仅只是弄明白它的内容,了解它的中心思想;其次我们要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学生从语言到思想,从思想到语言,来来回回的多走几次,使学生在获得阅读感悟的同时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类似的教学现象: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或者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以“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呀?”开始,接着发问不断,“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呀”、“文章中的主人公做了些什么呀,说了些什么呀”“还写到了什么呀”等等,教师步步发问,学生一问一答,按照这种模式依次把课文的所有段落分析一遍后,一篇文章就讲解完了。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存在着很多的教学弊端:首先,整节课教师忙于发问,启发,小结,学生忙于寻找,思考,回答。有的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而这些问题真的都是有价值的吗?其实恰恰相反,这其中的很多问题都只是停留在文章的外表,只是在事理上问问答答,很多都没有思考价值。可偏偏就是这些看似有启发性,实质垃圾的问题占用了一堂课大部分的时间,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朗读,去体味文本,去思考作者的初衷,我们再换个角度想,教师始终以自己的问题拉着学生的思绪,那么就算有时间,个性化阅读就能实现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又怎么会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呢。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要善于从事物的联系中去思考问题,善于将已学的知识或已掌握的技能迁移应用转换,通过比较而辨异求同,打开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善于从新观点、新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注意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日常教学中教师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十八般武艺样样用,精彩的音像资料,美妙的乐曲,逼真的表演,热闹的合作探究学习纷至沓来,表面上耳目一新,实际上令人眼花缭乱,一篇文章的教学承载了很多,包括语文本身的和非语文的内容,造成了语文教学复杂化,山不像山,水不像水。其实大屏幕代替不了课本,表演代替不了阅读,音乐代替不了语言。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机械的练习,无错的回答,泛滥的表现,热闹的讨论,花哨的表演,抽象的方法,无谓的尊重都是形式主义的新花样。
尊重学生,师生之间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有位教师在执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讲到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时说:“我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也没看到诸葛亮怎样想的,怎么考虑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可以根据他的语言、行为推测出他是怎么想的。”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地展开学习,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这实际上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的设置问题情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有位老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学生发现小蝌蚪遇上乌龟妈妈时所表现的动作不一样,分别是“迎”和“追”。于是,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到讲台表演小蝌蚪怎样“迎”乌龟妈妈,怎样“追”鲤鱼妈妈的。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发现“迎”和“追”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表达的心情也不一样,而且游的速度也不一样,促进了学生语言的深层次发现和理解。
启发学生根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向老师发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向学生提问,还应善于激发学生就疑难之处质疑,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来共同解决。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学生针对课文开头一句“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以及课文结尾一句“乌鸦喝着水了”提出新的质疑点。学生的思维结果是:乌鸦不可能天天口渴,应将开头一句改为:“有一天,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由于乌鸦想了很多办法才喝到水,结尾应该改为“乌鸦终于喝到水了”。
19.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九
一、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1.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思维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育教学当中, 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常常能够有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使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锻炼思维。当然, 想象是一种自身知识的飞跃性联结, 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支持。需要具有迅速摆脱表面现象干扰的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的潜在内容, 设计开放的想象情境, 尽量提供丰富的想象材料,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2. 鼓励学生大胆的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就是求异思维。它就是从不同方向角, 不同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窍门。求异思想必须要富有联想, 要勇于怀疑、假设和幻想, 努力追求新颖独特和与众不同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 要支持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 敢于求异,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生在这种求异的思维中, 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捷径, 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迅速发展。
3. 指导学生有效的观察兴趣。
思维探索需要观察的信息采集。可以说, 智慧敏锐的观察能力就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实践证明, 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发现, 更不可能会有创造。在教学课堂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讲究策略, 在观察前, 要为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观察中要及时地参与指导, 要科学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 支持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4. 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灵感是因为长期的实践, 在不断的知识经验积累经验基础上而突然产生的极具创造性的思想, 它是一种直觉思维, 属于基础认识上的质的飞跃。灵感的产生生常常伴随着创新和突破。在教育教学课堂中, 教师应当及时地捕捉引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灵感, 对于某些学生别出心裁的思路, 违反常规的解答以及那些标新立异的构思, 即使只是一点点的创新, 都应当及时地给予肯定。
二、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要素
1. 掌握和理解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只有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 才能够合理的最大化的运用, 这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兴趣、探索知识海洋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深度和深度的基础知识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掌握和研究处理问题的多种基本方法后, 才能够赋予思维活动更加丰富有效的科学方法和内容, 从而避免不着边际、缺乏依据的胡思乱想。另外, 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自由讨论和实践活动, 采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的方式努力开阔视野, 实现各个学科的有机联系。
2. 熟悉各个学科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
纵观历史, 发现与创造来自于探索, 探索则需要有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更是以自信心为基础。所以,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激发学生们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去探索一种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成熟方法和思路, 把知识的感知和认识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加以合理利用。
3. 敢于猜测和设想, 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其实问题就是激励。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经常列举出事实或者拓展原有的知识, 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呈现到学生的面前, 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并以此为基础, 依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采用适当的方式, 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学生具备一切从从整体出发, 用跳跃、大胆猜想的思维方式, 快速直接地寻找出可以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还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质疑, 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4. 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
新型的“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生动活泼、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它不但转变了学生传统呆板单一的学习方式, 还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选择一些便于探讨的教材课题, 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善于、敢于运用创新思维思路大胆提出问题假设, 再通过科学分析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思维能力十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侧重点
1. 要努力营造创新思维教学的浓厚氛围,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的效果需要课堂气氛的支持。所以, 刺激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是行之有效的的兴趣培养模式。中学生有着记忆力好、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 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环境, 全面采用听音乐、猜谜、多媒体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 使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充满激情与快乐, 从而引导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课堂知识。
2. 加强各种思维训练, 增强创新思维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需要让学生得到系统的逻辑和形象、归纳和演绎、发散和集中以及求同与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帮助学生自觉养成善于运用联想、开拓和延伸等多种思维习惯, 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求我们教师迅速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活动中, 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并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地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更主要的是, 要有力地促进学生灵活和广泛的思考, 增强的想象力以及应变能力, 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锐性、周密性和独创性, 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属于具有高度灵活、机动性和新颖性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想象力、求异思维、观察兴趣和诱发灵感为切入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学科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因, 敢于猜测和设想, 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通过“探究性学习”, 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推荐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3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09-14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09-29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10-29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10-14
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西宁董莉08-21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9-27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8-03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30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