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2024-10-03

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14篇)

1.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一

凉山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2010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州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县委新农办的直接指导和凉山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驻凉山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深刻领会州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严格按照《2010年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要点》,深入各村调查、了解实情的基础上,结合乡党委、政府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10年上半年以来指导员驻村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凉山乡基本概况

凉山乡位于云南元谋县城东部的雷应山腹地,东与武定县环州、白路乡相连,南与老城乡毗邻,西与能禹镇相接,北与黄瓜园镇相接。本乡国土面积89平方公里。全乡所辖把世者、那迪、冷水箐、大水井4个村委会共有35个村民小组,有彝、苗、汉、傈僳等4个世居民族共4099人,少数民族比例占96%;境内最高海拔2803米,最低海拔1527米,平均海拔1800米,地势中间高,东西低,属高寒冷凉山区乡。凉山乡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一师一校复式教学点7个,在校学生590人,教师34人,有文化室3个;有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2名,乡村医生4名。近年来,通过各项基础建设,至2005年,凉山乡自然村通水率达88.2%,自然村通电率达100%,行政村通电话率达100%,自然村通电视率达94%,自然村通公路率达63%,自然村广播覆盖率50%。

二、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凉山新农村工作队由省派1名、县派2名及乡派1名构成,半年来围绕上级指导意见努力开展以下工作:

(一)深入调研,摸清村情

凉山新农村工作队自组建以来,在3月份通过一个月的驻村调查,共走访了35多个自然村,各队员对所驻各村的地理、气候、物产资源、人口、民族结构、风俗习惯及乡党委、政府五年工作规划和经济发展思路,以及凉山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基本了解。在走访调查中,各队员了解了群众所思所需及最关注的问题。半年来,我们了解到凉山乡民风淳朴,林业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凉山乡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守旧,水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信等相对落后,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各村指导员调查材料中都制订了相应初步的规划与思路,如继续发展核桃等节水型农作物,青豌豆等传统的蔬菜种植,猪、羊等为主的畜牧养殖,加大吸引地方老板对凉山乡继续投资的力度等等。

(二)认真学习,积极宣传

至今,工作队在乡党委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共集体学习习近平十次,参与县、乡两相关会议共12次,在工作中采取贴标语、发传单文件、开会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了省、州、县、乡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政策措施。其中,曾豪杰同志起草的有关信息材料在省、州、县农业网站、新农村工作简报发表,撰写并发表的文学作品《凉山的弹弓》、《火塘边的彝酒》、《参禅悟道**寺》、《风雨苍茫凉山路》、《冷水箐看日出》在对外宣传凉山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全力配合,保障选举

今年3月与4月是凉山乡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时期,工作队积极响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求,各驻村队员积极配合各村选举委员会认真组织和搞好换届选举各种宣传,并参与各村党委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程各项工作,对保障全乡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贡献了一份力量。

(四)各尽所能,努力干事

工作队争取每月最少共为驻地干一件实事,目前基本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

(1)3月份,工作队共为抗旱捐款400元。

(2)4月份,驻凉山乡冷水箐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曾豪杰自驻村开展工作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民办实事。一是自筹资金,在冷水箐陡丫口与尖山村民小组发放价值约2500余元的生活用品、食品、药品等,并捐献抗旱资金100元。二是与重庆工商大学好友高宏同志协调,争取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党员服务站“关注西南旱灾”的党员、团员捐款7420.8元,对口支援元谋县凉山乡那迪完小,筹建爱心水池。并争取到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长期对口支援元谋凉山乡那迪完小。

(3)5月份,凉山工作队根据旱情实际情况,在那迪村先后12举办了烤烟、核桃、桃李等经济作物蓄水、节水、用水管理理论及实际运用技巧,为村民科学搞旱、技术抗旱,科学用水、技术节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凉山工作队还根据元谋县劳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信息和要求,成功组织10余凉山旱情地区村民外出务工,以减低旱灾损失。

工作队自筹资金近1000元,给因旱灾而生活困难的张秀兰、何良珍等五名凉山籍在校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750元,并鼓励他们好好安心学习,努力将来为社会和家乡建设多做贡献;给凉山生活简朴的张云、仲如学等四名大学生村官购置价值250余元美的电饭煲和日常生活用品,并鼓励他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争当优秀村官。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

1、村组“等、靠、要”的思想存在。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工作队争取各项建设资金困难,开展大的项目和工作经费不足。

3、工作队队员驻村工作比较艰辛,生活诸多不便。

四、下一步工作

1、努力加大调研力度。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围绕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搞好规划好的各项专题调研。

2、进一步加强宣传效果。

工作队将集集体智慧,围绕宣传凉山和元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争取发表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及报道等。

3、努力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力度。

上半年,各派出单位因多方面原因暂未对我乡新农村工作做出实效性支持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工作队将努力与各派出单位领导沟通协调,争取得到他们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真正让派出单位为驻村驻地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2.余关乡谱写新农村建设美丽篇章 篇二

“自从开始‘两争一迎’,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干净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比城里差!”余关乡报摊村村民孙国红自豪地说。所谓“两争一迎”,即指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迎接全国农运会。事实上,报摊村的变化只是内乡县余关乡“两争一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村庄“华丽转身”的一个小小缩影,全乡开展“两争一迎”后,新农村正呈现出一张张美丽画卷。

余关乡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写在了乡长张新炜喜悦的脸上。

打好基础 精心布局示范区域

张新炜坦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余关乡乡党委政府从乡情出发,展开了从县城到农村、从管理到技术、从专家到老百姓等多层面的调查研究。经过紧张周密的研究分析,余关乡科学选定了四个集中连片整治的区域:余关村商贸新区、麦山村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报摊村小集镇建设试点区以及黄楝村生态建设旅游示范区。

黄楝村生态建设旅游示范区是余关乡养殖业主产区,连片整治可以推进村庄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产品产量的增收和质量的升级。牧原养殖与浩林果业的联合,使养殖的排污无后顾之忧,从而提升了养殖无污染、种植有机化的农字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示范区域的选择不但体现全乡的区域细分,更体现了农村环保长远工作战略。连片示范区域包括丘陵、水库以及浅山,这将有助于探索形成特色经验和模式,从而可为下一步在全乡范围内逐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新农村建设做好铺垫。

典型示范 探索新型发展思路

张新炜介绍,自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开展以来,余关乡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新思路、新特色,形成了新亮点。

在报摊村仓房组,道路两旁各种苗木和果树林立,家家户户门前几乎都栽种着软籽石榴;农户院内,院里屋内干净整洁。村子里每家都有沼气池,村民将生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等倒入沼气池,并利用发酵出的沼气做饭,而沼液和沼渣则用来做果树的肥料,有效化解了环境污染。

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子育村、黄楝村围绕带驹河水库资源保护,切实加强带驹河流域污染控制,探索污染治理新技術,开展循环种养,建设带驹河水库生态循环农业,初步形成以村庄整治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水质保护的治理技术和管理体系。沿河农民还开办农家宾馆,让城市人玩在农村、游在农村、消费在农村、放心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第三产业链条。

创新机制体制 改革之效日显

创新体制机制是新农村工作的重点。张新炜介绍,在工作过程中,余关乡党委提出“推进示范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并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第一,项目捆绑整合创新。余关乡充分发挥空心村整治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实现农村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农村新能源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项目相结合,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从而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核变效应。

第二,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在集镇开发、拉大框架上,余关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家“回报家乡”,做到了国家投入与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企业家”等比例配套投入资金,共同开展连片示范工程建设。如今,投入资金3000万的第一批商贸房主体已经拨地而起,后期绿化也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3.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三

恒府办[2007]34号

珙县恒丰乡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报送2007年新农村建设半年工作总结报告珙县农工委:

恒丰乡属纯农业乡,一直以来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初明确了领导负责制,并且做到日常工作有机构,有人员,办公经费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精神,并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乡辖区面积45.7平方公里,共有田土面积9206亩,有11个行政村,62个农业社,总人口11751人,其中农业承包人口9799人,劳动力6924人。

二、具体做法

(一)创新领导机制,落实领导责任

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

务作用,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抽掉部分工作能力强的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亲自抓,负总责。各组根据各村的实际,按照06年制定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逐个分步实施。

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乡村社干部,开展深入农户的工作时,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利用会议期间广泛讲,要求有广播的村利用广播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抓好项目促发展

一是抓住今年是公路大汇战之年,我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全面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和管护,确保车辆辆正常通行,协调配合抓好15公里乡道公路硬化工程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单位能顺

利进场。全面启动五林村0.6公里的通达、瓦厂村0.8公里的畅通、上洛村0.6公里的扶贫工程建设项目。充分做好薄仁、薄杨、丰马、罗通等23.9公里通村公路的维治准备工作。强化宣传,鼓励和发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操作模式,修建通社公路,目前为止已完成27公里的通社公路建设。二是利用好烟水工程

项目解决黄柏、石牌村的饮用水困难的问题。恒丰乡杨义片四个村都存在饮用水困难的问题,黄柏、石牌更为突出,干旱时节矛盾纠纷不断。年初抓住烟水工程项目的契机,通过认真研究,精心安排,在黄柏、石牌两村实施烟水池、窑32口,可蓄水2290立方米。除烟地灌溉外,还可解决68户283人的饮水难问题。

三是抓好红层找水项目,解决面上的饮水难问题。让村社积极作好群众工作,配合工程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四是抓实上洛村扶贫新村建设项目。乡、村、社分级成立了领导机构,分社召开群

众会议,宣传政策,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入户测算祥实数据。目前已根据实际,完成实施方案,计划8月初开始实施。五是抓好五林、中洛两村的沼气池项目村的建设,改变两村群众的居住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六是实施好村级活动室建设,进一步改善村一级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目前四个村的建筑工作顺利进行,主体工程即将完工。七是以支柱产业带动群众增收。随着蚕农的养蚕积极性高涨,加上新增的2500亩“一步建园”,预计蚕茧收入能达360万元。春茧发种1528盒,产茧1090担,产值98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7.3%;生猪价格的不断上涨,广

大群众的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品种改良,科学饲养提高出栏和出肉率,强化防疫密度,防止疫病的发生,保证生猪质量,成为

畜牧主抓内容今年上半年全乡共出栏生猪7500头,比支年同期

增长了15.3%,家禽3.9万只,比支年同期增长了2.6%。预计

07年的畜牧主值将超过1800万元.(四)科学制定规划,培育新型农民

1、农村劳务输出步伐加快。积极开展农民的技术培训。大

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劳

务输出创收成了农民增收的一大举措.截止现在,实现劳务输出

2630人,是任务数的103.1%大力开展计生育政策宣传,农村义

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农户+协会”的模式组

织蚕桑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农村经

济总收入不断增加。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村的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村建设。

4.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健全和落实了村民自治制度,各村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做到公开透明,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健全了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村级债务化解

工作成效果显著,落实农民负担监管制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工作得到加强。

5、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了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农村社会稳定,没有发生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

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村社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农村干部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

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半年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

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工作发展不平衡,农农业

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建设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的部分建设工程难以按期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各社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打算

1、结合农村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

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

政为民、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3、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

积极配合、村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

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

策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

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00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4.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四

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一)、乡基本情况

寺庄乡位于南乐县西北部,辖24个行政村,5.2万人,4.8万亩耕地,11000户。近几年来,寺庄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积极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以建设富裕村、文明村、培育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社会和谐化为目标,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我乡共招录大学生村官18名,其中1名今年9月份考入教师队伍,大学生村官中共有党员6名,大专学历16名,本科学历1名,最大年龄29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25岁。

二、具体做法

按照“示范带动,组织推动,产业强村,项目富民”的思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信息服务,多策并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壮-1-

大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依托运发牧业、洪鑫母牛繁育、大乐面粉等一批龙头企业,走公司加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使新农村发展有后劲,有底气。通过引导带动,有3000多户农民有了自己的发展项目,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二是重点推进。我们把王洪店村、赵岳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重点扶持,重点推进,典型带动,从硬件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分类指导,整合各类资金,切实加快新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和道路、电力、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王洪店新农村建设试点初见成效。

(一)省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王洪店。2006年被确定为濮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规划建设面积101200平方米,设计住宅560套,住宅区、功能服务区、市政区、企业区规划到位。止目前,新修街道8公里,全村“三横九纵”,12条街道全部硬化完毕。去冬今春投资10万元新栽绿化行道树4000棵;粉刷临街墙面14600平方米,新建服务4000平方米,新建文化大院一座。实现街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功能完善。新建住宅460户,规划新建率82%,累计总投入约5000万元。新建洪育母牛繁育合作社(公司),存栏母牛800多头,总投资1000万元,为新农村发展注入

了活力、增添了后劲。

5.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五

交流材料

2010年以来,火德红乡新农队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富裕、整洁、文明的火德红为目标,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突出“五抓”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

一、抓思想,改变发展观念

信念引发动力,思想决定方向。开展新农村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讲,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这项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火德红乡属边远贫困山区乡镇,地理位臵偏远,村民居住分散,交通和信息的相对闭塞,给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工作中,我们首先从村民群众的思想建设抓起,引导鼓励村民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一是加强宣传。通过书写标语、制作版面、出黑板报、搞送文化下村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目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强化学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播放新农村建设资料等有利资源组织干部群众学习-1-

教育,并形成制度,定期开展;三是典型带动。对各村的致富能手,在年终总结会上予以表彰奖励,形成带动效应。通过抓思想教育,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普遍提高,形成了干群一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四是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上级各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在全乡各级党组织及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抓产业,促进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依靠科技抓调整。大力实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生态农业结构,全乡共建设抗旱水窖300口,修建水池5个,埋设管引97230米。

二是力求规模抓调整。抓住县委、县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政策,继续连片开发优质核桃、花椒经济林建设,建设银厂至李家山村10公里核桃走廊建设目标,为确保产业开发有序推进,乡党委、政府引导广大核桃、花椒种植大户及群众组建成立了火德红乡核桃经济林专业合作社。目前,火德红乡已发展核桃3万亩、花椒

1.2万亩。

三是围绕增收抓调整。依托通海瑞佳蔬菜有限公司,大力推广朝天椒经济作物种植。充分利用南筐、机

车等村气候、资源、环境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种植;在火德红、鹊落等村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种植产业,依托李家山村红石岩温泉的自然资源、红石岩电站、红石岩小集镇,对其进行集中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抓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乡新农队与乡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向上级各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及项目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集镇新区建设。截止目前,已修建排水沟850米;完成街道硬化8120平方米;改植绿化树70株;安装路灯40盏;修建集镇门面48间,在建门面15间,已出售门面16间,拍卖资金134万元已用于后期门面开发建设。争取县文体局拨款30万元修建的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火德红乡南筐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并顺利通过市委组织部验收;机车村蔬菜批发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排水沟支砌210米,挡墙支砌210米,街面块石垫层2520平方米。5月份启动建设的投资为250万元的沿江公路机车村至江底段通乡公路建设进度较快,已建设完成10.5公里,完成投资210万元。集镇小广场娱乐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已栽植绿化树12棵,安装路灯4盏,完善娱乐设施17件。火德红村农家书屋全面开放,深受群众喜爱;7月份启动火德红乡电

网改造工作,现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争取到抗旱水池建设200立方米16个,正在建设10个,100立方米水池33个,正在建设20个,10立方米抗旱水窖建设300个,已基本建成。2009年10月启动建设南筐村至李家山、银厂的灌渠主体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只是7月份遭受暴雨袭击,多处被冲断。为李家山村完小、鹊落村完小解决62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栋;中心校综合楼1080平方米;中学综合楼1800平方米及中学校大门改造;在大旱期间为中小学解决师生饮用水180吨;为全乡争取到救灾粮3万公斤,工作经费3万元;协调一个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来搞集镇建设。

火德红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改善,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抓劳务,畅通增收渠道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始终把握三个重点,把人力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外出务工作为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大与县人力资源办、乡内企业(昊龙集团公司火德红矿山、火德红铅锌矿采选有限公司)的联系与沟通,强力推进全乡剩余劳动力输出;以培训为重点,健全维权体系,提高就业率;以宣传为重点,把劳务经济妙热叫响。1-8月,全乡6420人,实现劳务收入 万元。

五、抓党建,强化发展保障

一是积极学习领会县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农业农村工作暨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委的安排,乡党委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开展了学习县委七届九次、十次会议精神,带领全乡人民群众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知识与技能,鼓足干劲,推动了工作。实现了“领导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是夯实发挥党员“双带”示范作用,加强党员“双培”工作。严格党员发展质量,注重把全乡年轻的,有文化的、工作能力强的发展为党员,上半年已发展党员35名;注重把全乡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把年轻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全乡“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为:打好农业、水利、交通三个基础,抓好马铃薯和畜牧、核桃和烤烟、蔬菜和花椒三个主导型产业。总体目标要求是认真回答好上级检查回答什么、参观什么、需要解决什么三个问题。具体要求是做到班子团结要有新面貌、队伍素质要有新提升、真抓实干要有新举措、基础设施要有新改善、结构调整要有新成效、干群关系要有新变化、社会和谐要有新气象。要求各村结合实际抓好“五个一”,即:建设一个好班子、制定一套好制度、编制一个好规划、发展一个好产业、抓出一个好样板。把全乡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依据,看那个村两委的工作措施突出、工作能力强、工作力度大、工作进展快、完成全乡各项中心工作任务较好,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干,村民小组长带领干工作的能力如何。

以上即是火德红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粗浅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富裕、文明、和谐”火德红建设的战略目标,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开拓进取,强力推进火德红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六

1.要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德政之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宏伟工程。自2006年以来,我省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和总的抓手,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安定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个方面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已由过去几年的面上部署动员、点上探索实践,开始向大范围抓点带面、试验示范和点面结合、完善提高、整体推进转变。因此,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前,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同志要坚决克服以下四种倾向。一是坚决克服忽冷忽热的倾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坚持中心不转、力度不减、要求不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忽冷忽热,导致工作责任落得不实,帮扶任务抓得不紧,甚至个别地方和单位出现了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不断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坚决克服短期行为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有近期工作目标,又有中期和长期建设任务,我们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搞好统筹规划,区分轻重缓急,扎实有序推进,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短期行为。三是坚决克服畏难厌战的倾向。新农村建设任务点多面广,投入大周期长,而各级财力有限,实际困难较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勇敢的承担历史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以贯之地把新农村建设抓紧抓好。实际上,在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国家向“三农”的倾斜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进一步宣传、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帮扶,就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业绩。四是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工业和农业,推进农民和市民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平等进步的历史性任务,这项工作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建设息息相关,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努力工作,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高度重视不动摇,加大投入不动摇,合力共建不动摇,常抓不懈不动摇,不断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要始终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

当前,农村改革日益深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推进。

2.1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包含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了城乡统筹、工农联动、经济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就全省整体而言,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文明逐渐在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中得以体现。具体讲,就是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信息、农民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搞好农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养老保险、扶贫救助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等,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关系明显改善。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一是统筹城乡,必须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即:要下力量建设好长、吉两个特大城市,7个市(州)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四个层面构成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县城、中心镇,以及中心村和重点屯共同发展,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同步建设。具体说,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在同步推进“三化”中,不能忽视农村、冷落农民、弱化农业,要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就是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吉林市九座农民新村,集中了6个行政村、2851户、近万口人,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商贸、服務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城镇郊区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有利于节约土地、节省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3认真遵循新农村建设原则要求 我省东、中、西和城市郊区经济基础、地域特点、民俗文化、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更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分步实施;既要体现差异性和代表性,又要突出区域特色;既要明确主攻方向,又要选准突破口;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原则要求贯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昂扬的干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要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直接受益者。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靠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努力完成,社会各界积极帮扶。第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规划设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等,都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赞成。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也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实践中,各地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我们工作方式方法问题。从体制机制看,一方面,过去“大帮哄”时期遗留的影响在农村还比较深,许多人一定程度上存有依赖政府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实行家庭承包后,不少农民集体观念淡化,加之固有的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合作与联合产生碰撞和摩擦。尤其对公益事业主动参与兴办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工作中,我们通常强调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哪些方面主导,农民承担哪些主体责任,如何确保社会主动参与,都需要进行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巩固提高、不断完善。从工作方式方法看,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的注重形象、做表面文章,有的忽冷忽热、缺乏持久热情。加之,工作中宣传教育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甚至引发一些群众不满。农民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建设新农村,不重视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考虑农民的真情实意,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不但建不成,即使少数地方建成了也持久不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建设的熱情,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比如,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重大农业技术补贴、牧业小区补贴、农业产业化补贴、农业保险、棚膜蔬菜)等几十项;在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农业综合开发、耕地深松深翻补贴、重大水利、土地整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良田建设、黑土地治理)等十几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扶贫开发、信息工程、绿化美化等若干项;在农村公益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政策有:泥草房改造、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农村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家书屋等几十项。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已经覆盖了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最近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又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防灾减灾、农田水利、民生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等诸多方面政策措施,全国未来十年总投入4万亿元,年均比2010年水利投入高出一倍。这些重大强农惠农政策可以说对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扶持力度。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问题。去年我省选择了9个试点县,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全面铺开,这项政策涵盖小型水利、村级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项目,并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据实补贴”的原则兑现,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政策,必将有利于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希望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这项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加深入扎实地展开。

4.要注重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即使新农村建设是在新形势、新阶段和新的环境下展开的,注重培育和推广典型,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和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靠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工作。一是要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层面发现和培育典型。省里实施的“千村示范”是根据各地多种类型特点,经过层层筛选确立的,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希望各地要按照全省的总体部署要求,集中力量把1000个示范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和标杆村。市(州)、县(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从实际出发,精心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要注重典型的集群式发展和连带效应。实践证明,典型虽少但并不孤立,集群式、组团式培育典型往往更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这可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各市(州)和县(市、区)要遵循规律,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强化措施,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集中连片、具有区域特色、深受农民群众认可欢迎的样板村和示范区,以此引领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组团发展。三是要加强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要广泛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典型经验,烘托典型效应,使典型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健康发展。

5.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7.新农村建设半年工作小结 篇七

中共大湖镇委员会 大湖镇人民政府

(2008年7月)

今年来,大湖镇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兴产业、生活宽裕兴家业、乡风文明兴新风、村容整洁兴新貌、管理民主强堡垒”的“四兴一强”目标,确立了以“岭后民俗风情走廊”为主线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六步工作法”,以此推动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充分发挥作用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为要,壮大新经济

1、坚持项目带动。重点抓好“两条路、两个亿元项目和两个工业集中区”建设。“两条路”即:主动融入“大交通”方略,积极配合市交通项目组做好永大第二通道和永宁高速公路建设。“两个亿元项目”即:年产50万吨天润纳米钙项目,现已完成场地平整工作,进入厂房规划阶段。鸿福机械铸造项目,年内力争完成投资7500万元,现正在进行厂房建设。“两个工业集中区”即:年内力争完成金银湖工业集中区350亩、金溪工业集中区300亩工业用地平整工作。

2、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强化大湖鱼、新冲茶、岭后果、增益菜“一片一品”特色传统产业,努力实现种养农业向品牌农业、基础农业向规模农业、休闲农业向旅游农业“三个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大湖片2000亩淡水鱼,已有岭干、上甲、坑源等村近400亩鱼池正在进行低产改造和品种改良,以进一步打响大湖鱼品牌;其中岭干村、上甲村通过吸引民资入股经营方式,同步建设休闲步道、垂钓木屋等设施,预计8月底可完工,上甲村还依托市畜牧水产局技术优势,在村里成立了渔业养殖协会,帮助指导养殖品种改良;坑源村依托百亩镜湖开发,完成了农家休闲垂钓项目规划。新冲片3000亩茶园,在《大湖镇关于扶持茶产业发展意见》即改造1亩补助2000元等政策的引导下,已完成500亩旧茶山改造,同时带动了岭后片新植茶山近150亩。岭后片4000亩果树,已完成老化水蜜桃、蜜桔等品种果园改造800亩。增益片5000亩蔬菜,以上甲——益溪——飞桥万亩现化生态农业能源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同时,依托上甲蔬菜协会,与佳洁等超市探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生产。

3、激发全民创业。大力实施引进引办战略,构建产业载体,推动产业发展,使更多的群众致富有门,就业有道。年初,对各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做了认真细致的摸底,对每个没有充分就业的群众排出名单,分类指导,计划结合“阳光工程”,依托企业、劳动、农业服务部门,做好劳动务工、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强农民创业能力。下半年,计划举办纺织、沼气、林竹、钳工等培训五期,计划培训人数180人以上,力争实现转移就业320人以上。

二、和谐为本,打造新环境

1、强化基础建设。重点突出土地综合利用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村经济基础。目前,投资700万元3500亩岭后片土地整理项目已竣工,投资800万元大湖—新冲片4000亩土地整理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30万元湖山小二型水库完成项目立项报批、项目选址及初步设计工作;大湖镇电子地图测绘工作进展顺利。出台行政村产业规划、精神文明专项规划、村建部门及时下村做好现场指导服务,引导建新户接受沼气、太阳能。二是结合农村“三清六改”工作,抓好沼气、太阳能推广。以垃圾焚烧池建设为抓手,在兑现上级贴补的基础上,出台了垃圾焚烧池、沼气池、太阳能建设每口(台)由镇财贴补500元、400元、300元等“家园清洁行动”整治奖励措施,有效调动了群众及社会各阶层力量,全镇形成了一股治理脏乱差的热潮。今年来,全镇已建设焚烧池20口、沼气池90口,安装太阳能36台。三是结合新技术培训,抓好沼气、太阳能推广。年内计划在岭干、上甲、李坊、高增等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推进村各举办一期培训班,确保示范村60%的农户、推进村40%的农户用上沼气、太阳能,促进全镇村容村貌有大改观,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同时,出台《大湖镇关于种植珍贵珍稀种植扶持奖励措施》,以上甲、岭干、李坊、高增、魏坊、吴坊6村为重点,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5亩以上,种植红豆杉、桂花、罗汉松等名贵树种,高度不低于1米,成活率在95%以上的每株补助人民币3元。目前,全镇已种植罗汉松、桂花等珍稀珍贵树种10片1.83万株。

三、文化为魂,倡导新风尚

1、弘扬民俗文化。我镇岭后片有魏坊、吴坊、高增、李坊四个行政村,总人口约5000人。2007年10月,经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所获资料表明,岭后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生态环境优美。尤以高增村最具特色,全村现有人口987人,255户。张姓占全村的60%,其次是刘、魏等姓氏。村内的古民居基本保留原貌,建筑形态完整,古民居中有书院、进士府、张氏宗祠追远堂、张氏新厝、张氏祖屋、为官厝、文谟公祖屋、萃东刘公祠等,青砖黛瓦的马头墙,三堂五栋的大宅院在永安已不多见。除此以外,村里还有目前永安唯一一个用19根长15米尾径40公分的杉原木和50根长6米尾径40公分的杉原木搭建的木构风雨廊桥——龙凤桥。高增村的张姓是北宋名

训、环境整治、支部阵地建设等方面为新农村提供服务。注重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使之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办文化的重要补充。把常年活跃在民间的花灯、武术、乐队优化整合成特色文艺队伍,挖掘、提炼出“岭后对山歌”、“新冲采茶舞”、“瑶田武术”、“冲二唱花”等10余件代表性的民俗作品,其中“冲二唱花”作品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3、抓好阵地建设。大力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在镇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稳定在年均120万元的基础上,从今年起,镇财政设立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专项资金30万元,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文化阵地建设项目补助。目前,李坊村投资近20万元的农民休闲广场已完成;高增村旅游休休闲步道完成绿化建设;魏坊村村民活动中心完成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2000平方的活动广场,活动中心设有电教室、棋牌室等设施。积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网”及“宽带入村入户”安装工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的安装已完成8个村12个点,计划7月上旬可全面完成,有线电视已安装好一个村,新冲片四个村已做好设计。注重从农民群众中选拔出热爱文体活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每个村确定2—3户作为农村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由镇政府和文化站支持,从各种渠道配备图书报刊、文艺体育器材和硬件设施,使其具备开展小型文化体育活动的条件,成为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自然延伸。年内计划培育文化体育中心户50户。

四、民主为基,创建新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年初,党委、政府按照8个方面要求给各村下达目标责任状,健全了党政班子成员挂包村制度,配齐配强党建指导员和包村干部。6月,针对班子成员的部分调整及时进行了分工。始终重视解决人和组织中“人”的问题,特别是村两

保将一些能致富、也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拓宽党委采集信息渠道,提供决策依据,建立了农民党员议事团制度,全镇共推选54人。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议事大会,听取议事团成员反映的民情民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真正做到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截至目前,农民议事团共收集各类议题41份,党委回复41件,已落实件32件,其余的正在办理之中。

今年以来我镇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差距,尤其是建设资金不足、环境整治难度大、各村进展不平衡和农民主体意识不够强等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彻底地解决,依然困扰着、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在繁荣农村经济上下功夫。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建设,突出培育林竹、蔬菜、茶叶等优势产业,重点做好上甲——益溪——飞桥现代生态能源农业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发展工业经济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天润纳米、鸿福机械等项目建设进程,积极引进高科技、低能耗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好项目、大项目,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2、在改善农村环境上下功夫。加快集镇整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度,围绕规划推进集镇“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围绕“村容整洁”的目标,结合村部改造建设,建立健全“五室二栏一校”(党员活动室、文化科技活动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档案资料室,公开栏、宣传栏,农民夜校)。结合“一池三改”,积

增妇女张秀葵创办的墟场,集中展示大湖鱼、大湖糖米、大湖圆子、大湖艾果、大湖豆腐、大湖土纸、大湖笋干、岭后服饰等大湖土特产。

8.上半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篇八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今年,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切实推进工作。为保障该项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局领导及时调整了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薛华峰任组长,计生协会副秘书长郭立军任副组长,办公室张博琴、司少锋、王杨芬等三名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各项工作。局领导办公会及时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由于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该项工作的深刻认识,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了领导,形成了保障有力、措施到位的良好工作格局,使该项工作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制定计划,规划具体工作

为做好我局帮扶华山镇西王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局包联领导小组在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基础上,从思想上坚定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全面规划了全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明确地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村庄规划编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完善和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切实加强帮扶力度等诸方面进行了详细计划。局领导根据这个计划,多次到西王村深入调查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带去党和国家的各项优惠三农政策进行有效宣传,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村民心中,激发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无比热忱,使该项工作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使各项工作开展有明确目标,有周密计划,有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显著的成效。

三、落实帮扶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

上半年,我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和政府主导,以村民为主体的原则,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加强资金投入,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引导西王村进行农业产业调整,根据该村实际情况,积极协助争取各种资金,大力发展养殖业,改一家一户少量饲养向上规模专业化发展,其中该村养羊业已形成规模,通过此项产业发展,提高了全村村民经济收入,上半年村民年平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4%以上。

(二)我局根据自身状况,挤出一定资金,帮该村解决了整修水渠缺口资金,使全村水渠整修工作顺利进行。新修水渠5000米,铺设引水管道20xx米,该村的水利灌溉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免费为该村育龄群众发放宣传册500册,避孕药具800余盒;对该村农民进行农技知识培训,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队每次到村开展工作,都会与村干部协商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内抓管理,外抓形象,办好新农村建设宣传栏,推行财务公开制度,搞好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台帐,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得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得以巩固。召开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制定章程。积极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帮助西王村建设农民书屋,动员计生系统干部捐书给村人口文化学校,给农民增加文化素养创造条件。

(四)我局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根据创建省级计划生育

优质服务市工作的需要,协助该村充实完善了“两室一校”,即:国策室、服务室、人口学校,完善了各种账表卡册。

9.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九

关键词:农村法制建设新农村基础

1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法律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

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把保障农民利益的相关制度用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尽管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了许多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还需大力加强。我国农业法最近的一次修改是在2002年,但是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保护农业的政策的基本方针已经发生了变化,最近,温家宝总理又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要求,根据近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立法。首先,要完善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明确确立各级人民政府在农业投资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农业投资每一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投资的预算、投资的程序和投资的监督问题。要按照世贸组织农业规则的有关规定,建立我国农业补贴方面的制度,依法支持农业生产。在世界上基本上每一个发达国家都有一些详尽的关于农业补贴方面的规定,WTO的规则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就我国来看,我们在近几年已经搞了三种农业补贴了,一种是关于种粮补贴,第二种是粮种补贴,第三种是购置农机具的补贴。但这些补贴仅仅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为了防止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应该将其上升为法律层面,加紧制定我国对农业补贴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国家农业补贴的范围、程序和标准,以及对农业补贴的监督等内容。比如说在2002年美国在农业安全和农村投资法中规定了三种补贴方式,一种是直接投入、直接支持:第二种是反周期农业补贴,主要是从价值方面的补贴;第三种是信贷方面的补贴制度。其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的生产经营、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的建设都需要一个好的法制环境。比如在村庄规划、村庄建设方面,也应当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如陕西省人大在2005年11月通过了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这在全国是第一家,今年3月该条例正式实施,这对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依据。相信在条例实施后。对陕西的农村规划工作会有一个很好的推进。第三,要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农村财务、土地承包、村办企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宅基地划分等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2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依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广大农民甚至一些基层干部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觉悟偏低,农村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地方的盗窃、抢劫、杀人、放火、伤害等刑事案件比较突出,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由土地承包、园林承包、农民负担、村委会直选,以及婚恋、家庭、债务、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邪教、非法宗教活动也不容忽视,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瓶颈。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要抓好村级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村两委干部四化建设培训班等各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其次,要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按照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村民夜校、集体咨询、征订普法教材,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联户组织送法上门、电视、广播专栏以案说法等灵活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用法护法。第三,有针对性的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农村法制夜校,“148"法律服务专线、法制文艺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加强法制建设,是化解各种矛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如前述,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政策和法律,依赖于行政的手段和法律的手段,其中最根本的是法律手段。

首先,法律具有指导作用,明确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让人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矛盾。其次,与政策相比,法律更公平、更稳定。与行政手段相比,法律是个更客观、更公正的裁判手段。古罗马有一句名言,法律是关于善良和公正的艺术。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基于宪法的有关原则,依法裁判,不仅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违法者的权利也能得到尊重。更能体现人权原则,更易被人们所接受。第三,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有效领导的坚强保证。在我国9亿人口的农村,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以村民自治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要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农村的最好形式,它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有利于实施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处理和协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10.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

兴仁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6公里,距绵阳市区24公里,周边与绵阳市涪城区河边镇、安县清泉镇、塔水镇、乐兴镇、黄土镇、花荄镇毗邻,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乡域内辖6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一个社区,农业人口11932人。境内辽安路、磨桑路成“十”字路穿过,交通便利,路网、电网、通讯网全覆盖。地震过后,紧紧抓住“长沟村、上游村列入绵安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机遇,用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田园风光改善农村、用现代文明引领农民。2011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20元,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实惠,给干部增添了信心。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推进及成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绵安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机遇,加快长沟、上游两村新农村建设并初见成效。一是主导产业相对明确。兴仁乡党委、政府在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规划了10平方公里养殖产业园和50个养殖小区,种植、水产、乡村旅游全力跟上。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步推进,现已形成“以生猪、山地土鸡为主导产业,水产、乡村旅游为 1

辅助产业的“2+2”产业发展新格局

1、生猪产业:生猪产业

规范养殖,全乡有出栏生猪万头的长沟村、上游村石庙村,建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会员达751人,合作社按“四

统一”的模式进行规范运作。从2009年开始,养殖户采取

个人出资、联合入股等方式共投资3000万元新建生猪养殖

小区18个,建标准化圈舍54栋,15000平方米,2011年

示范村的长沟村的大学生创业园创建的400头生猪扩繁场建

成投产,彻底解决种源不足和引种风险等问题。2011年1-9

月示范村出栏生5.5万头,户平出栏12头,人均出栏5.2

头。今年,生猪养殖行情非常好,养殖一头肥猪如同养殖一

头牛,每头实现收入1500-2000元,利润可达500--600元。

2、山地土鸡:山地土鸡产业坚持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

之路,现已形成年出栏在50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3个,出栏10万只以上12个,5万只以上15个,现目前出栏商品

鸡320万只,预计年底达可达400万只。合作社现拥有种鸡

场1座(存栏种鸡3万套,年出栏出苗300万只),育雏中

心(年可育雏100万只),办公室,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约

1565万元。通过合作社带小区,小区带农户的方式,现已发

展壮大,成为了有会员212户的第三批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3、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本乡环境优美、地广人稀、交通便捷的乡村环境,先后引进竹涧山庄等农家乐2家,现

已前已有1家正常营业。

4、水产:大力利用低洼夏湿田,争取上级补助,集中成片打造新型水产业,由传统养殖的四

大家鱼转变为养殖乌鱼、泥鳅等特色水产,去年产成鱼1400

吨,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5、种植业:为了种养充分结

合,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新栽巨桉工业原料林1000亩,种

植莲藕400亩,蔬菜500亩,核桃1000亩,使畜禽粪便得

以充分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同时减少了种养成本。二是基

础设施逐步完善。通过“一事一议”筹资与上级补助相接合的办法,投资900余万元,投劳近6万个,硬化村、组、户

道路41公里,改造山坪塘105口,整治水渠8000米,新建

提灌站12处,完善了电力、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五通”(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网络)。

三是民居建设上档升级。示范村400户农户农房按川西民居

风格进行风貌提升,运用喜闻乐见的养殖年画及谚语,打造

养殖文化长廊;完成1万平方米集中院落区院坝硬化和4000

米房后排水沟建设,同时完成栅栏围墙6000米;完成改水、改厨、改厕360户,新增庭院经果林600亩。四是服务体系

较为健全。村委会、卫生站、计生服务站、党员远程教育站、农村文化书屋、文化休闲广场、调频广播、物流配送站点均

已建成投入使用,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继续与西南

大学、川农大、省畜科院、草研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修建专家大院,聘请多名专家、教授作技术顾问。引入由7

名畜牧相关专业硕士生组成的“晋毓青年(大学生)创业园”

落户长沟村,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两村农户积极参与到各种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达90%。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全面规划。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乡结合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办公室的《绵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总体规划》、《绵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村庄规划》、《绵安

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产业发展规划》、《绵安新农村建设示范

片道路交通规划》以及我乡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全力编制好

《示范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示范村推进新农村

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力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较

完备的规划体系。

(二)健全机构、加强管理。为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

肃性,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做到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张图、建设总盘棋、管理一个法”,成立整乡新农村建设

推进办公室,在规划的引导下,全力按照目标任务,在全县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依靠群众、营造氛围。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

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新

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群众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做为重点,通过建设成效展示,进一

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

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要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

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

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四)科技转化,提升含量

为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初步建立了长期与西南大学、川农大、省畜科院、草研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实验示范园区,修建了专家大院,聘请多名专家、教授作技术顾问。引入7名畜牧相关专业硕士生组成的“晋毓青年(大学生)创业园”落户长沟村。示范村现有大专以上畜牧相关专业人中2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名。

(五)规范运作,创立发展机制

坚持“三联一带”工作机制: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基地+社员+群众,即党支部联合作社,合作社联养殖基地,养殖基地联社员,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每个养殖场(小区)每年至少带动、帮扶5-6户以上相对贫困户和养殖散户,签订帮扶协议,为他们制定养殖规划,提供养殖种苗、养殖技术等,由乡党委出台帮扶考核办法,细化帮扶任务,引领带动、共同发展,实行“合作社+养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农户”的方式,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引入“大市场”,养殖户不是以单纯的“个体”,而是以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

(六)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充分掌握整合项目资金一是整合交通上灾后村道建设项目471万元;三是整合农委产业化资金300万元;扶贫办产业扶贫资金100万元;四是整合水利灾后小型水利设施、水产设施恢复600万元;五是整合农发资金500万元,整合国土土地整理1500万元(正在实施)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按照“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凸显了聚集效应。

11.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一

根据县委新农队办的安排部署,我被抽派到XX县农场XX片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禁毒防艾等工作,自进驻农场XX片区工作以来,在XX片区各队支部和生产队的支持帮助下,严格按照县委新农队办《XX县XX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具体工作计划》和《XX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农队办[201X]2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农村建设、禁毒防艾等各项工作,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解决一些困难,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自己在群众观点、群众工作、宗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联系点基本情况

农场XX片区生产队位于XX镇XX街子上下3公里范围内,距县城20多公里,我单位挂的二、四、七、八队共有234户,696人,茶地916亩,橡胶1189亩29800珠,水田171.4亩;产业发展方面:重点以茶叶、橡胶为主,二、七队以橡胶为主,四、八队以茶叶为主,主要收入来自茶叶、橡胶、外出务工,XX年人均收入5000余元,总体上农场XX二、四、七、八队还不是很富裕,还有132户285人吃低保,收入受茶叶、橡胶价格波动的影响比较大。新农村建设方面:四队、七队职工住房整体较好,特别是四队多数职工建了新房,二队八队老旧危房较多,还有60户职工居住在70、80年代建盖的土木结构房中,有些房屋已被评定为危房,除二队外3个队都新修了队内水泥路面,实现了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基本上每家都有了电视、冰箱和摩托车;毒情与艾滋病方面:队内没有无控制吸毒人员和零星贩毒窝点,社会治安比较稳定;无艾滋病患者和艾滋孤儿;有二个支部24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名,有9名役备党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为了做好做实驻村各项工作,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半年来我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书籍、报刊、杂志等和农村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一是认真学习有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文件精神。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术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指导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中共XX县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良案》、中央、省委、州委、县委领导有关讲话精神;二是认真学习巩固禁防知识。这此驻村工的一个重点是开展禁毒和防制艾滋病宣传工作,我县毒品和艾滋病的重灾区,毒情形式严峻,艾滋病疫情蔓延较重,州县已开展了九年的禁防人民战争,虽然取得了阶段生胜利,但禁防工作依然仍需长期坚,要做好该项工作就必须要学习国家、省、州、县有关方针政策,就要学习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只有自己先学习好有关知识才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挤时间学习了《禁毒法》、《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毒品和艾滋病有关知识等。三是向生产队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沟通与交流技巧,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二)深入调研,了解队情民意

入队后利用8天时间走村入户了解队情民意,向队干、妇女委员、老队干、老党员等了解队情,重点了解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新农村建设情况,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毒情和艾滋病蔓延情况,特殊人群情况等,通过调研,对农场XX片区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开展全年驻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5·24”、“5·30”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赶到挂钩点各生产队了解地震受灾情况,随后全力配合农场抗震救灾工作组及时开展地震受灾情况排查、宣传、搭建救灾帐篷等抗震救灾工作和开展老旧危房排查工作,经核查统计,农场XX一至八队地震造成房屋受损112户250间345人,其中重损9户24间26人,轻损103户226间319人,初步评估经济损失103.4万元;排查出老旧危房86户223间308人。协助农场抗震救灾工作组搭建帐篷40顶,培训搭建帐篷8期58人次,截止6月16日,XX片区167顶帐篷全部搭建完成,多数受灾户都搬进了帐篷内居住。

(四)全程参与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文件相关要求,我全程参与了农场XX片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19日参与组织召开了农场XX片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在会上宣传讲解了如何防范新型毒品和艾滋病预防常识,参加片区领导小组集中学习会议3次,专题讨论会议1次,协助片区制定了《农场XX片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协助片区活动领导小组开展片区意见征求工作等,指导片区按活动方案开展各项活动,协助完善活动档案资料整理等。通过参与片区教育实活动,自己对活动的目标任务和目的意义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加了与各队支部书记、党员和群众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推动了各项驻村工作的开展。

(五)开展民情走访活动

驻村期间根据工作需要,我时不时地进行一些民情走访活动,重点走访队干部、单位干部联系户、特困户、特殊户等,有时陪同单位领导走访,有时陪同县级领导走访等,累计走访队干职工100多户,召开情分析会、民情恳谈会5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9条,收集群众困难和诉求8条,通过民情走访倾听群从呼声、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所思所想。走访过程中发放民情联系卡15张,发放《新型毒品防范手册》、云南省“单独两孩”生育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100多份。

通过调查走访民情,真真实实地了解民情、民意,与他们建立联系和感情,为今后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禁防、新农村建设等各项驻村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六)加强禁毒防艾宣传工作

半年来我始终把禁毒防艾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驻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开展禁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利用各种节日进行广泛的宣传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部署会议、“七·一”建党纪念联谊活动会议等各种会议宣传培训禁防知识;二是利用进村入户时宣传禁防知识;三是利用宣传标语宣传禁防知识。半年来借会议培训一期86人次,向职工发放各种禁防宣传资料、宣传手册、宣传单等1000多份,刷写墙上宣传标语8条。

(七)参与组织开展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庆祝活动

为加强与农场XX片区的沟通与交流,增进驻村单位与挂钩点干部职工的交流,在“七·一”建党93周年到来之前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请示,到挂钩点开展“七·一”建党93周年座谈会,得到单位主要领导的支持,并与县烟草专局主要领导、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员和农场党委挂钩领导协商同意,于6月26日到挂钩点农场XX农场片区开展“七·一”建党93周年纪念庆祝活动。一是走访慰问了老党员、特困户、联系户15户,发放慰问金1500元;二是走访慰问了残疾户2户,为他们送去争取到的生活困难补助金XX元;三是召开农场XX片区5个支部与青妇侨支部、烟草专局支部庆祝“七一”建党93周年纪念活动会议,重温了入党誓词、听党课、通报片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与片区党员共进晚餐等。

通过联谊庆祝活动,一是重温入党誓词和重温了党的党辉历史,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二是丰富了基层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基层党员干部得到相互沟与交流;三是增进了机关支部与基层支部的联系,增进了机关党员与基层党员的感情,进一步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好各项驻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做实事、解民忧

根据各生产队情况,结合单位实际,对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及时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经过努力实实在在的帮助职工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帮助农场XX四队协调解决“三·八”妇女节活动经费XX元;

2、帮助农场XX片区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会议伙食费2300元;

3、帮助联系户刘必鸾解决生活困难补助500元;

4、帮助残疾户杨国荣和邵思礼争取生活困难补助共计XX元;

5、帮助农场XX片区协调解决“七·一”建党九十三周年联谊活动经费3000元;

6、为太平XX农场小学过“六·一”儿童节捐款300元。

因单位实际情况和个人能力所限,帮助协调解决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虽不是什么大事,资金也不多,但职工们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为他们付出的努力,对树立单位良好形象,密切联系群众,促进驻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九)建立民情台帐和完善各种档案资

为撑握各队第一手资料和单位干部直接联系户详细情况,经常深入农场XX各生产队与队干部恳谈、与联系职工交心谈心,详细了解各生产队的基本情况、联系对象的生产生活状况,先后收集整理了二、四、七、八4个生产队的基本资料,制作发放15张《民情联系卡》,填写《民情登记卡》15套,建立民情台账15套、个人联户档案15套,撰写工作简报10篇,民情日记13篇,调研报告1篇,对群众反映和诉求进行分类登记,对各种相关文件、图片、调研报告等进行收集整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驻村工作档案资料。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学习调研不够,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识不够深刻。

虽然参与了几次集中学习,但自学还不够自觉,学习与实践联系不紧,系统性不强,效果不佳。主观上存在对基层及农村情况已比较了解的想法,放松了在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靠近群众;和群众沟通交流还不够,还没有全面把握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虽然能够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对待群众工作,但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2、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主动服务需进一步加强。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路线贯彻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缺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工作方式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实事、好事办得少。

因单位工作经费少,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帮助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想要开展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如培训、参观学习等因没有资金无法开展,导致工作成绩不是十分显著。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对党的群众践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积极主动参加集中学习,加强自学,重点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术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指导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中央、省委、州委、县委领导有关讲话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目标任务、总体要求等的认识。

(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农场党委、管委中心工作,认真抓好片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协助片区活动领导小组做好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准备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开好民主生活会;协助片区做好下一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方案,圆满完成片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任务。

(三)统筹教育实践活动和禁防、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禁防和新农建设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禁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四)加强调研工作,想方设法帮助职工找一些致富的路子,特别是要帮助那些低收入家庭找好生产发展路子,增加收入。

(五)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各队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群众的困难诉求,要想方没法帮助解决,自己能解决的当场解决,单位能解决的要全力帮助解决,单位不能解决但通过协调能解决的决不推脱帮助协调解决,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些最迫切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12.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农村文化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强调文化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双为”方针。当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此方针的指引下,农村文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农村文化机构从无到有,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由少到多,活动日益丰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电影放映活动,戏剧演出活动,曲艺说唱活动,田间地头展开的劳动比赛,科技咨询、示范活动,节日文化活动等。这些文化形式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也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团结,使整个农村体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文革”开始后,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农村文化也未能辛免于难,机构被砸烂,队伍被解散,整个农村文化活动被引入歧途。“文革”结束后,随着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农村文化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将文化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农村文化也由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广大农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农村文化打破了官办的传统体制束缚,农民成为文化创作的主体,农村文化设施与场所也得到了发展,乡镇基本上设立了电影院,文化室,体育场所等。电视、音响、图书、报纸等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民了解外界的渠道不断扩大。这个时期的农村文化处于繁荣时期。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加快,城市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融入城市,农村开始出现衰败的景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缺乏人才和资金投入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现在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由于没有资金的注入逐渐消失,农民的文化活动更多表现为看电视,上网,赌博、宗教等形式。农村文化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先后出台、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2005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7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主要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各方面的文化建设。

二、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落后。虽然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来改善基层文化设施,也曾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如文化站、电影院、图书馆等,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山区文化设施极为简陋,甚至是空白。目前大多数农村缺乏足够的场所和设施来开展文化活动,很多地方的文化活动场所被占用,农民不能经常开展文化活动。财政部教科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在《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中指出,农民期待政府能够提供一些文化活动站或服务中心、图书馆(室)、农民技术学校或培训班、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青少年活动中心(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落后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文化活动网络的形成。

(二)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明显不足,2001年至2005年,全国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基本上在全国财政总支出的0.40/0左右徘徊,而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仅占其中的20%到25%之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文化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

(三)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由于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普及,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可能,农民特别是有知识有才能的青年农民纷纷涌人城市并期望扎根城市,这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迟缓,也同时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主体的缺失,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很多乡镇缺乏专职的文化工作人员,尤其缺乏专业科班出身的文化工作人员。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队伍,农村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缺乏创新,不仅不能开创新的文化形式,而且导致传统文化后继无人。

(四)现行农村文化形式单调。由于农村文化缺乏创新和发展,农民可供选择的文化休闲方式非常单一,大多数农民在进行文化消费时首先选择是看电视,其次是进行一些打麻将、玩扑克等赌博活动,农村的妇女和老年人则是更多的从事一些宗教活动。还有就是一些婚丧文化,尤其在丧葬文化,大有攀比之风,偏离了原来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意,越来越具有低俗之嫌。而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次数较少,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传统的露天电影、马戏团表演、说书唱书等形式则难觅踪影,即使偶尔有这些演出,也因为观众太少而不了了之,这些文化形式已经不像原先那样受欢迎,相比于室外,农民更愿意呆在家里看看电视。

(五)传统农村文化不断流失。随着农村人才的不断流失,很多传统文化无法开展,面临失传的境地。如以前颇受欢迎的说书唱书,现在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年纪轻的农民可能都没有见过。还有一些传统的地方戏曲和手艺,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农村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很多已经销蚀殆尽,也使得农民无从选择,最终转向了赌博、低俗、封建迷信活动。endprint

三、重建农村文化构建和谐新农村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政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支持。作为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文化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之走出目前的困境。

(一)增加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乡镇、村、农户的积极性,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着力建设乡镇的文化站、村的文化活动室,使之具有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综合性功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并且把农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注重建设一些老人、妇女、儿童需要的文化活动设施。加强乡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农业信息。

(二)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创造各种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吸引青年农民回归农村,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班,繁荣包括农村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在打造农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同时可以通过在农村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城市人才投身农村文化建设。在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创造出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作品,使农村文化能够真正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三)丰富农村文化形式。要改变农村文化形式比较单调的问题,将农民从“黄、赌、毒”中解放出来,必须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可以组织农民定期进行读书阅报活动,农村图书室要多选择一些符合农民需求的书籍,如有关动植物的养殖、防治、增产等方面的书籍。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推广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利用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多宣传党关于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在农村要推广信息化建设,教农民学会通过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加强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要防止农村传统文化过度流失,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时机在农村大力开展文化活动,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来表现农村生活的新面貌。政府要加强引导,通过制定财政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民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保护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善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另外,还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物质文明进步了,才能有更多精力进行文化继承与创作活动,才能产生符合社会进步需求的新文化。

总之,通过政府、社会、农民的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目前农村文化逐渐衰落的现状,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13.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三

今年以来,襄垣乡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以“创三优”环境整治为工作核心,明确思路、强化领导、规划引领、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确保效果,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立足实际,明确思路,抓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襄垣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如何切合实际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思路的问题至关重要。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实际,结合县委、县政府的有关精神要求,乡党委、政府提出了“规划引领、典型示范、环境切入、整体推进、联动共建”的工作思路,明确把农村村镇建设、龙头产业提升、特色项目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重点。

同时按照全县实施方案的要求,从“创三优”环境整治着手,并以此为我乡新农村示范行动的切入点分步实施。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员部署阶段,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配套相应的人员、设施;第二阶段是重点整治阶段,按照先点后面、逐步推进的顺序对全乡主干道、村通路及村内全方位进行整治;第三阶段是巩固推进阶段,重点是在完善“创三优”各项制度的同时,形成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使农村基础环境工作走上程序化、经常化、制度化。各阶段工作一环扣一环,一步赶一步,精心实施,确保成

(一)村镇基础建设。以“创三优”环境治理为重点,全乡25个自然村从“一绿四清四治四改四加强”全方位进行整治,具体做法:一是对所有农村村头地角、河边沟渠、房前屋后等积存垃圾进行清理,全乡共出动机具265次,各种运输车辆3000余辆次,清理垃圾1万余吨,规范农村垃圾、粪堆、杂物的存放管理,建立长效环卫管理机制,形成“户集中、村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动员引导农户使用沼气、吊坑、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能源,积极开展“四改”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是机关、学校、店铺、企业的治理。组织人员定期清理室内外卫生,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整治有序,签定“三包”责任书;三是完成了平襄线及改造(全长4.2公里),襄垣村内主街水泥硬化已完成60%,同时对平襄线、东夏线、旅游路和村通道路路面、两侧及绿化带进行治理,实行乡干部包段负责制;四是对绿化苗木进行整理、剪枝;五是配套基础设施。在全乡重要区域修建了垃圾池,各村都建成各自的垃圾填埋场。

“十个有,十个一”等建设项目也全面得到落实,继去年襄垣村、郝家堡村文化大院投入使用后,今年郝洞村集支部活动室、文化大院、农机大院于一体的办公活动场所基本竣工,府底集学校、文化大院于一体的工程也基本竣工即将投入使用。桑冀村新建成一家便民服务店,远程教育工程已铺设所有18个行政村,青沙自然村投资50万元打井成功,解决了该村人畜吃水问题,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基本完成任务。

作社,总数达到15个。各个合作社积极服务三农,开拓市场,稳步发展。

四、联动共建,社会帮扶,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扶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在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当中,帮扶单位充分认识到开展帮建工作是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署的重大举措。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比如:农机局、郝洞纸厂为郝洞的文化大院建设各投资5万元,计生局为桑冀村新农村建设投资3万元等等。

今年,县委又选派3名大学生村官到我乡基层锻炼,充实了基层力量。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完善了政府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乡的新农村建设。

五、存在问题

深看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不难看出,成绩有一点。但从整体上讲,与先进的兄弟乡镇比,与上级的要求比,与规定的目标比,还有较大差距:

1、思想问题:一是基层主干对新农村建设的宏观形势认识不清,对新农村建设主动性、积极性、责任感不足,干部等靠上级资金支持搞建设的思想过重;二是基层群众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对新农村建设缺乏相应的自觉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基本没有发挥或没有得到发挥,对新农村建设的自我信心不足。

农产品加工领域,拓展增收渠道。

3、基础建设不动摇要坚持抓

继续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坚持不懈地抓好打井配套工程、引水工程、便民超市工程、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大院建设工程,一步步创优全乡的发展环境。

4、着眼长远,农民增收要经常抓

要积极组织各种科技、信息服务培训。积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鼓励农村大户主动寻求其它职业收入,从事果业经纪,餐饮服务,并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快速进入相关产业,特别是抓住全县文物管理体制的转换契机,鼓励农民进入文物旅游业,多方增加收入。

总之,2008年通过一年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全乡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下取得的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扬长避短,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襄垣乡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14.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四

根据《腾冲县芒棒乡大水塘村大水塘下寨自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性规划(2010—2015)》纲要,为切实抓好大水塘村大水塘下寨自然村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产业培植

1、种植业:种植红花油茶300亩,预计投资1.68万元;种植泡核桃400亩预计投资5.22万元;预计种植山核桃300亩,投资12.6万元;花椒50亩,预计投资1.5万元;烤烟100亩,预计投资6万元;概算总投资27万元,其中:林业部门整合10万元,乡、村、组及群众自筹12万元。

2、养殖业:成立肉牛、肉鹅养殖合作社,指导发展养殖户科学卫生养殖。发展人畜分离、科学卫生的肉牛、肉鹅养殖户120户。项目建成后,实现年存栏肉牛120条,年出栏肉鹅5000只。工程概算投资40万元,其中:畜牧部门整合15万元,乡级、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25万元。

3、发展清真饮食:成立大水塘村清真饮食协会,指导扶持清真饮食发展。巩固好大理、保山、德宏等地州的118户清真饮食产业;新发展清真饮食业主4户,并极力向昆明等一二线城市推进。概算投资120万元,群众自筹。

对全自然村中心标志性的小水库扩容建设,科学规划、设计上报项目,争取立项。使之成为全村抗旱池、消防池、美化环境池。计划投资40万元,争取项目补助3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10万元。

(三)社会事业

大寨子体育文化广场建设:对大水塘村体育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弯子村民小组)进行改扩建。2010年度主要完成规划设计项目上报;搬迁农户2户;支砌挡墙530m;广场整平回填土方3400 m。搬迁农户概算26万元;支砌挡墙概算12万元;回填土方概算5.1万元。以上投资概算共43.1万元。其中,省级重点建设村补助15万元,县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15万元,扶贫部门整村推进项目整合1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1万元。

(四)精神文明

1、村民实用技能培训:请相关职能部门和技术员举办红花油茶种植技术、泡核桃种植技术、山核桃种植技术、桔柑种植技术、板栗种植技术、肉鹅养殖技术、肉牛养殖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期,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概算投资4万元,群众自筹。

2、村民综合素质培训:举办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伊斯兰传统文化知识培训6期。请芒棒乡党委政府以及党校、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领导和县伊协、伊斯兰教长等进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伊斯兰传统文化知识培训,努力

工作,提高群众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2、项目准备阶段(2010年9月):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完成招投标等相关项目实施准备工作。

3、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2月):根据既定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加强项目监督管理,严格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建设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4、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3月):项目实施以后,村、自然村组织自检自查,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组织相关验收资料并及时上报,申请上级检查验收。

5、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坚持建管并重,明确“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及村规民约,积极完善相关后续工程,进一步巩固提高项目建设成果,全面推进大水塘下寨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在芒棒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大水塘村大水塘下寨自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工程质量监督、财务管理、文秘工作、协调联络等多个工作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

理事长: 马绍恒 县林业局退休干部 副理事长:马家耀 大水塘村委员会书记

马思明 马思标 马文安 马文相 马子斌

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封闭运行,坚持做到开支合理,账目收支明确,账务公开,严禁挤占、挪用、贪污等。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自然村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村容村貌、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同时可以较大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当地投资环境,为实现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爱国爱教的社会主义回族新农村打下良好基础。

大水塘下寨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上一篇:关于有线电视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研究论文下一篇:外贸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