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精选12篇)
1.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篇一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徐艳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急救手段,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然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果护理不当可直接影响呼吸,随之发生窒息。因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把握及熟练操作的一项技能,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护理措施
1、病房的条件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严格限制探视人员,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20-22摄氏度,湿度保持50%-60%。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次。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室内禁止吸烟,陪护人员应戴口罩。
2、体位根据病情,气管切开术后24-48小时取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床头可抬高15-30度,以利于改善通气,增加组织供养。
3、定时气囊放气气囊可每2-4小时放气一次,5-10分/次,以避免长期压迫导致黏膜糜烂,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放气前充分洗净鼻咽分泌物,避免流入下呼吸道。
4、气管切口的护理切口周围的纱布垫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更换2-3次,必要时随时更换,减少污染的可能,气管套管垫一般用4-8层的无菌纱布较为合适。
5、气道湿化主要方法:(1)超声雾化吸入:临床上多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加入相应药物雾化,一般用5%碳酸氢钠20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每日雾化4次,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同时可起到抗菌消炎作用。
(2)气道内给药:湿化液常用0.9%的生理盐水100毫升+庆大霉素16u+地塞米松5毫克+糜蛋白酶4000u,间歇气管内滴药,每1-2小时滴入1次,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正确有效的吸痰根据气管套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浅,抽吸时动作要轻柔,吸力不宜过大,吸引压力小于6.7KPa,吸痰管应左右旋转式吸痰,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抽吸不必太频繁,一次吸引不超过3次,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加大吸氧浓度。
7、气管套管固定和松紧度的调整气管切开术后应选择牢固的布绳固定套管,不可选用松紧带或有伸缩性的纱布条,套管系带要打死结,以免滑脱,每天及时检查固定带松紧度的改变,并随时加以调节,一般以带下能伸进一指为宜,套管过松容易滑脱,过紧可导致颈部血流障碍。
8、加强口腔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胃粘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棉球擦拭口腔2-4次/天,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9、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气管食管瘘、气囊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细心的护理
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切开是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抢救措施,其护理要点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及防止呼吸道感染。因此,护士要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有效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气道通畅,保持病室的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定时空气消毒,口腔护理,进行全面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
2.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篇二
1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对病人及家属来说是一种比较痛苦的事情。气管导管的长期插入使病人暂时不能用口语与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交流, 同时饮食也受到影响, 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往往导致烦躁、恐惧、抵触等心理反应[2]。适时做好心理护理,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取得他们的主动配合极为重要。术前必须做好全面解释指导工作, 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术后还要使其学会用其他方法, 如身体语言、执笔交流等交流方式, 维持他们完整的社会角色, 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术后与病人建立有效的交流方式, 增加与病人的沟通, 避免不必要的打扰, 把噪声、光线等外界刺激降到最低程度, 以减轻病人的烦躁、恐惧心理。
2 病室的管理
空气传播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直接决定呼吸系统感染率的高低, 因此, 控制空气中微生物含量非常重要[3]。
2.1 空气净化
通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净化空气的方法。通风包括开窗式自然通风和机械式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2次, 每次30 min, 可保持室内空气通畅。机械式通风因换气效率高, 空气净化效果好, 可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使空气中自然菌数达到H类环境要求[4]。
2.2 空气和地面消毒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 每次30 min, 可达到空气消毒效果, 消毒时注意保护病人眼角膜, 避免皮肤暴露。地面消毒可用1︰500 的84消毒液, 按10 mL/m3 喷雾, 每日2次。病室应每周做空气培养1次, 细菌数不超过500 cfu/m3, 室温保持在22 ℃~24 ℃, 相对湿度为50%~60%[5]。
2.3 手的消毒
手在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流动水, 采用脚踏或肘式开关, 肥皂在不用的情况下应保持干燥, 擦手巾应随时清洗消毒。同时应提倡科学“六步法”洗手, 以提高洗手的质量和效果[6]。护理人员在为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洗手, 以免交叉感染。
2.4 减少陪护
严格探视制度, 减少细菌传播。探视、陪护人员是带菌者, 由于做不到消毒隔离因而容易污染病区和病室, 导致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7]。因此应加强病室管理, 减少探视, 对已发生呼吸道感染者, 禁止探视。
3 选择正确的体位
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及气管内壁的损伤, 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应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颈下略垫高, 使颈伸展, 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的头部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 一般在15°~30°。在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体处于同一轴线, 防止套管因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8]。
4 气道湿化
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 当建立气管切开术后, 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额窦和上呼吸道, 只能从呼吸道本身吸收水分, 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 其发生率达30%~66%。有实验证明,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9]。人工湿化的目的是维护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研究。超声雾化疗法可使被吸入的药物到达支气管, 可减轻呼吸道黏膜炎症和水肿, 气雾随着病人浅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使痰液稀释而利于吸出[10]。气管滴注法是每隔3 h进行1次, 每次2 mL~5 mL, 当病人吸气时沿气管壁缓滴入, 避免引起病人呛咳不适。气管滴注常用药液为在0.45%氯化钠中加入庆大霉素、糜蛋白酶, 有实验证明, 无菌蒸馏水和0.45%氯化钠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因为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对病人有很多的不利作用[11]。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快, 盐分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 引起支气管肺水肿, 不利于气体交换。而0.45%氯化钠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 使之接近生理盐水, 对气道无刺激作用[12];蒸馏水因不含盐分对气道无刺激作用。超声雾化吸入和气管滴注药液可交替进行, 次数可根据病人病情和痰液的黏稠程度酌情增减。所用抗生素可根据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 以增强抗感染效果[13]。费俊英[14]认为持续湿化方法效果较好, 它能使呼吸道分泌物顺利通过内套管咳出, 导管内无结痂, 病人安静, 呼吸道通畅。
5 吸痰的护理
吸痰是保持人工气道通畅, 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的有效措施, 也是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
5.1 吸痰时机
过去定为2 h 吸痰1次, 临床观察发现频繁吸痰易误伤气管, 不必要的刺激反而使分泌物增多。多数作者认为, 只有在病人有吸痰必要时再操作[15]。如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 听诊有啰音, 通气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才进行吸引。张玉莲等[16]认为, 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 可以做到及时吸痰, 而又减少不必要的吸痰。
5.2 给氧
吸痰可引起低氧血症、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 故吸痰前后均应给予预充氧。吸痰前给吸纯氧5 min, 吸痰中持续吸氧, 吸痰结束后5 min内仍给纯氧吸入[17]。
5.3 吸痰方法
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管每次更换, 口、鼻腔与气管内吸痰管应分开。吸引压力不可过大, 成人80 mmHg~120 mmHg (1 mmHg=0.133 kPa) , 吸引时间不超过10 s~15 s, 如分泌物仍存在, 应使病人休息片刻, 再重复抽吸。吸痰前可配合翻身、叩背, 加大肺部通气量, 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 以利吸痰。必要时可根据药敏结果行气管滴药后及时吸痰[18]。陈玉英[19]认为, 吸痰前后应增加吸氧浓度, 痰液性状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吸痰管, 如对稀薄痰液, 用较细多孔的硅胶软管并用低负压吸引, 较短时间可吸尽痰液, 且多孔结构可减轻气管黏膜的机械刺激和损伤; 对较黏稠痰液选择较粗的硅胶软管, 直接置入痰液中, 边吸边提旋转吸引, 避免在气道内反复上下提插。痰液黏稠也可用雾化液注入气管或雾化吸入 ( 每天2次~6 次) , 痰液稀释后再吸除。
5.4 吸痰用物的处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保护性咳嗽反应减弱甚至消失, 自行排痰障碍, 加之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 外源菌极易沿此通道进入肺部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因此, 凡与呼吸道直接接触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管应每次更换, 吸痰瓶每日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应每日更换。
6 气管套管的护理
6.1 外套管的固定
传统的外套管固定是用绷带在外套管两侧固定小孔各打1个或2个死结, 另一端绕至颈后或一侧, 在颈后或颈一侧再打1个活结, 此法更换绷带时复杂, 易刺激病人反复咳嗽, 给病人造成不适, 病人家属难以接受。同时存在打结处易受血渍、痰渍污染而结痂变硬, 拆解困难又无弹性, 当头颈部移动时易牵拉气管套管, 咳嗽时影响呼吸。徐春云[20]采用单结法固定外套管, 方法是用一绕颈两倍长的绷带, 从颈后绕至颈前, 两端各穿入固定小孔, 再绕至颈后, 松紧适宜, 后在颈部一侧打一活结。这种方法避免上述缺点, 但其缺点是活结易松脱。许丰等[21]研制成一种简单安全且廉价的气管套管固定带, 操作时将固定带的搭扣面正对操作者, 将一侧带子穿过气管套管固定孔后反折粘贴, 对侧同法, 再在颈后把两端粘牢, 最后依病人颈围调整松紧, 即完成操作, 此方法搭扣更牢固并可依据病人的颈围随意调节松紧。
6.2 内套管的消毒
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气管内套管消毒, 常规4 h~6 h 消毒1次, 传统方法是煮沸消毒。胡婷[22]经研究证明, 采用浸泡、清洗、煮沸消毒方法消毒金属内套管, 是一种步骤简单、消毒效果合格的消毒方法, 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取放内套管前均先将气道内痰液吸净, 管口分泌物喷出时要随时清除、擦净。
6.3 套管口的护理
为防止空气中尘埃、细菌进入气道, 通常的护理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湿化的纱布覆盖在套管口。近年国外有研究指出, 覆盖的敷料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寄居地, 同时敷料上脱落的纤维可能进入呼吸道, 认为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套管口周围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既可以防止套管口被污染, 又可以保护周围皮肤不受刺激, 促进伤口愈合[23,24]。
7 气管切口的护理
切口处的敷料通常是用中间剪开Y型的灭菌纱布加垫, 每日更换1 次, 痰多时随时更换, 其缺点是剪口处的纱布线头易堆在切口处或掉入气道内, 引起呛咳或造成感染且纱布垫没有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的作用。而药物性气管套垫具有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的作用。对切口采用氧气疗法, 即每天2次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洁伤口。用45%的氧气距切口1 cm 处对准切口直吹20 min, 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有很好的效果[25]。
8 口咽部护理
口腔是细菌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每天3次口腔护理, 防止细菌向下移行。江东红等[26]认为, 所用的溶液根据口腔pH选择, pH值高选用2%~3%硼酸溶液擦洗, pH值低采用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 pH值中性时选用1%~3%过氧化氢或用生理盐水擦洗。必要时可在口咽部使用非吸收抗菌膏涂擦。楼玉芳等[27]经研究证明, 在除臭、防止口腔溃疡、杀菌效果等方面, 口泰、碘伏、碳酸氢钠液均优于生理盐水。
综上所述, 近年来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特别是在气道的湿化、湿化液的选择、气道内吸痰、内套管的消毒、切口的护理等几个环节为临床提供了更好的措施[28,29]。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研究范围广泛, 仍是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3.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篇三
【关键词】脑外科;气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12-01
脑外科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之一。脑外科大手术后,部分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和意识障碍等现象。临床上,术后通常运用气管插管的方法,以便危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进行紧急抢救。但运用气管插管后,如果护理不当,患者易出现痰液堵塞、阻塞呼吸道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循环骤停,危及患者生命。
1 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科脑外科手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1~74岁,平均44.8岁。其中,脑溢血患者13例,颅内肿瘤患者17例,脑外伤患者70例。慢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7例,占总数的37%。
2 护理方法
2.1 术后患者立即连接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有专人进行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防止空气干燥.每日室内空气消毒2次(多采取紫外线照射)。保持气管套管的通畅,随时检查是否出现脱出,在气管套管口覆盖双层盐水纱布,随时注意保湿,以确保吸入空气有定的湿度;及时吸出痰液,防止痰液增多堵塞呼吸道造成室息和痰液干燥附于套管内壁形成痰痂。
2.2 每日3~4次雾化吸入,每次20分钟,以预防肺部感染,同时作好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按时更换切口敷料,每日室内清洗、消毒内套管2次,吸痰管每次使用后应冲洗,并浸泡于消毒液中;外套管每周更换一次,同时要注意全身用抗生素。
2.3 体位根据病情气管切开术后24~48小时取平卧位,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一般病人床头应抬高15~30度,以利于改善通气,增加组织供氧,但头部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给病人翻身时应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影响通气而窒息。昏迷病人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应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更换。
2.4 呼吸道管理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的气道不畅可导致气体弥散功能障碍,因此对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应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专人护理床头抬高15~30度,应及时吸痰,因气管切开术后3日内气管内分泌物較多,此时护理的关键就是吸痰,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吸痰管一次一换,用一根吸痰管时应先吸呼吸道內痰液,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不可重复进入气道。选用粗细适宜带侧孔的吸痰管,若吸痰管过粗负压吸引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而使肺泡陷闭;若过细,吸痰不畅。吸痰时用无菌钳夹持吸痰管逐渐深入气管,左右旋转,当吸痰管达到一定深度时再开动吸引器,同时慢慢捻转吸痰管轻轻向外提拉,吸除支气管內痰液。吸痰时手法要轻柔迅速,一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每次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分钟,吸痰器负压应为33.3~40.4Kpa为宜,吸痰遇到阻力时,应后退吸痰管,防止吸痰管侧孔吸伤黏膜。吸痰前后均应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防止发生低氧血症。
3 护理体会
3.1 气管切开处的护理
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免套管脱出。术后第2天调整系带的松紧,保持头,胸、气管套管在一条线上,翻改体位时要同时转动,避免套管活动刺激损伤气管粘膜或套管脱出。保持切口敷料整洁,更换切口敷料 2次/天,如有污染及对更换,切口周围皮肤严格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次更换时注意纱布上有无分泌物及颜色,如有感染可用抗生素涂抹,导管外口用双层湿纱布覆盖。一次性气管套管更换,待1周窦道形成后视气道情况而确定,一般15天进行更换一次。
3.2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套管及切开处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早期切口有少量渗血和肿胀。术后2~3天局部肿胀消退。若切口出血较多或有皮下气肿要及时报告医生,切口处纱布应每天更换1~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切口感染,如被污染严重应及时更换。套管周围皮肤涂以凡士林,以防刺激皮肤。套管固定要松紧适当,固定套管的系带要打死结,根据患者颈部肿胀及消退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避免过松或过紧,应以放入一指为宜,系带每天更换1次,发现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3 定时翻身叩背
护理人员运用正确的拍背方法,每隔1~2h帮助卧床患者翻身拍背。注意保护气管管道的畅通及头部手术部位。翻身拍背可以使附着于肺泡周围与支气管壁的稠痰液松动,改变附着位置,易于被吸引或排出。拍背时五指并拢形成空心拳,由肺底到肺尖,自下而上地反复拍打背部。有咳嗽反射者,拍背力度以能引起咳嗽反射为宜。
3.4 健康宣教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在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前,应告知家属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术后患者易出现意识模糊、躁动等症状,因此应当嘱咐家属注意看护病人,防止意外拔管而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一旦发现意外脱出,应立即通知医生更换套管,确保呼吸道通畅。为了预防长期卧床的患者肌肉萎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每日6~10次,每次15~20min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按摩,促进全身功能的恢复。对长期卧床患者还需提醒家属经常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避免褥疮形成。对于清醒患者,应向患者讲解自主咳嗽的重要性及吸痰的必要性,配合护理操作。对于语言交流困难的患者,长期卧床,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或恐惧感。护理人员采取手写或卡片等多种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4 结语
脑外科手术病人一般情况因需带管时间较长,做好术后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抢救成败和转归。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基本操作和注重基础护理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晓燕.脑外科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91.
[2]王秀娟.脑外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管道护理两种方法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2):156-157. .
[3]盛卓人.特殊用途的气管导管.实用临床麻醉学.第3版[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389.
[4]刘晓艳.脑外科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3-34.
4.0001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进展 篇四
目录
病室环境要求„„„„„„„„„„„„„„„„„„„„„„„„„3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3
气管切口的护理„„„„„„„„„„„„„„„„„„„„„„„„5
气管套管的护理„„„„„„„„„„„„„„„„„„„„„„„„5
呼吸道的护理„„„„„„„„„„„„„„„„„„„„„„„„„6
吸痰„„„„„„„„„„„„„„„„„„„„„„„„„„„„„7
心理护理„„„„„„„„„„„„„„„„„„„„„„„„„„„8
引言: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的适应证是解除喉及气管上端阻塞,被认为是一种抢救性的急症手术。但近年来,因为其它病因所行的气管切开术已大大超过了上呼吸道阻塞因素,其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室环境要求
设单人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l8 ~ 20°C,湿度50% ~ 70%。对于室内空气消毒,层流室,为气管切开病人创造了良好的病室环境。对气管切开病人,应严格控制探视,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
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
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切口出血、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气胸、气管套管移位、脱出、断开、气管食道瘘、导管堵塞、拔管困难等。出血
A原因(1)切口过低造成无名动脉暴露,损伤无名动脉造成大出血。(2)凝血机能障碍。(3)气管壁黏膜及血管壁的损伤。导管型号选用不合适、导管系带过松、使变换体位及活动头颈部时导管旋转,气管壁受到摩擦伤及血管;患者对导管、痰液的刺激敏感、气道湿化不足、频繁剧烈咳嗽使气管、支气管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导管与气管壁频繁摩擦而损伤气管壁血管;不正确吸痰,吸痰技巧未掌握,动作不轻柔,吸痰管质硬等造成气管壁黏膜的损伤;伤口感染、套囊未按时放气局部压迫时间过长导致气管壁缺血、溃烂、坏死。
B 措施(1)手术切口不能太低,避免损伤无名动脉。(2)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情况,有无剧烈咳嗽、烦躁不安,血痰SaO2下降等气道出血先兆,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出血的处理方法有切口填塞,结扎无名动脉、输血等。(3)选择合适气管导管,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系带松紧度,翻身及活动时避免颈部活动过度;充分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及吸痰时机,避免频繁的吸痰刺激而损伤气管黏膜
3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气胸
皮下气肿是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纵隔气肿是少见严重并发症,其原因与切
口过低、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膜、切口过长缝合过紧及气管切开后剧烈咳嗽有关。多数皮下气肿可自行吸收,而纵隔气肿、气胸应严密观察呼吸、SaO2情况,必要请心胸外科治疗。
a)气管套管脱出、移位、断开
i.气管切开术后移位脱出有三种方式摇气管套管完全脱出体外;气管套管下
口脱出气管进入气管前软组织;气管套管下口骑跨于气管前壁。
ii.气管移位脱出发生原因气管套管偏短,大小不合适;切口过大过低;套
管固定不牢;气囊充气不足或气囊破裂;翻身方法不当,呼吸机管道牵拉,剧烈咳嗽,患者烦躁,自行拔出;气管变形移位坏死。
iii.处理措施 气管切开时要选择合适的导管,使用前严格检查导管质量,对
体形特别肥胖、颈部粗而短、气管切开术后曾经发生颈部皮下气肿者,要
根据颈部大小及时调整系带,班班检查导管气囊充气情况;充分湿化避免
剧烈咳嗽;必要时镇静与肢体约束,妥善固定;搬动患者时做到轻、稳、准,防止患者头部过度转动,导致气管套管脱出、移位、断开;一旦发生
脱管,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抽尽气囊的气体,剪断固定带,使患者去枕平
卧,对已有瘘道形成者可将气管套管顺气管弧度插入,对气囊破裂或套管
完全脱出者,应在保证有效通气的同时,配合医生将新套管重新置入,妥
善固定,并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直至患者呼吸平稳。
iv.气管食道瘘 机械通气中发生气管食管瘘与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内膜机
械性损伤、反复感染、高龄、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有关。护理措施是严密
观察病情变化,重视高危人群监测;加强气囊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气
管套管定时清洁消毒及更换,消毒时酒精棉球不宜太湿,以免造成气管黏
膜损伤。治疗气管食道瘘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内科治疗、胃肠道内外高营
养等综合治疗,局部气管内滴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气管食道
瘘愈合。
v.气管切开导管堵管 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是痰液粘稠,特别是颅脑外伤患
者要求使用脱水剂,限制补液以减轻脑水肿,此时患者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加之气管切开丧失了上呼吸道的过滤湿化作用,如果气道湿化量的不足易
导致痰液黏稠痰痂形成;另外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镇静剂的使用使咳嗽
反射抑制,如果此时导管型号选择过小、呕吐物和分泌物的误吸等可导致
导管内壁痰痂形成导致导管堵管。
2、气管切口的护理
由于受周围皮肤细菌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很容易形成气管切口感染。临床常
采用在气管切口处放一无菌纱布套管垫的方法预防感染。刘则杨等研究发现,无菌纱布套管垫没有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的作用,认为切口处应预防性或针
对性地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黄梅生对气管切口采用氧疗法,即每天2 次用
灭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洁切口后,用45%氧气距离切口l cm 处,对准切口直吹min,同样也取得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的效果,且经济方便,无任何
反应和不良作用。
3、气管套管的护理
目前用于气管切开的导管主要有硅胶套管和金属套管圆种,各有优点与不足。
硅胶套管没有内套管,不能彻底清洗套管内腔痰液、血液,不方便消毒,套管
堵塞发生率高,使用硅胶套管患者湿化要多于使用金属套管的患者,硅胶套管
有气囊能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金属导管可重复使用,导管长并配有内套管便
于清洗消毒能有效防止痰痂形成,但金属导管无气囊易造成误吸[10]。应用呼吸
机的患者全部使用硅胶套管,因硅胶套管容易固定、注气量容易掌握,持续
(6-~8h)不放气一般不会导致粘膜缺血坏死。
a)气管套管材料的改进
近年来,一次性掺硅聚乙烯气管套管广泛用于临床,较之金属气管套管其优点
是具有气囊及卡口装置,除便于术后止血外,还可接呼吸机,但因套管本身无
内套管配置,易被分泌物堵塞。刘华凤等[12]建议厂家给其配内套管(螺旋丝
状直形软管)后,再无因套管堵塞而发生呼吸困难的病例,内套管可根据病人
分泌物的多少随时取出清洗消毒后重新插入。
b)气囊的管理
气囊充气后可使气管和套管间不漏气,从而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入
气道,并能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以保证有效通气量。由于气囊压力是决
定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故调整气囊压力非常重要。气囊压一般
为2.26 ~2.66 kpa,当不能测气囊压时注入空气3 ~ 5 ml,以手触之如耳廓
硬度相当于2.26 ~ 2.92 kpa 的压力。李春岩等[13]建议配备压力表,操作中
以l.96 kpa 压力为适宜。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
小压力,常为“最小封闭压力”,相应的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当“最小
封闭容积”确定后,气囊容积一般不需再作调整[14]。以往认为,气管切开套
管气囊应常规定期放气充气,即每2 ~ 3 h 放气l 次,每次放气5 ~ l0 min,其目的是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粘膜损伤。目前认为气囊定期放气是不需要的,主要理论依据:①气囊放气后l h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
恢复;②气囊放气导致肺泡充气不足,危重病人往往不能耐受;③常规的定期
气囊放气充气,往往使医务人员忽视充气容积或压力调整,反而易出现充气过
多和压力过高情况
分必要。
4、呼吸道的护理
a)加强体疗法
国内总结的经验是一吸、二拍、三吸。一吸即吸入药物,通过气管滴药或喷
雾吸入,使痰液变稀释易于咳出。二拍即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病人翻
身,叩击背部,叩背时要按自下而上、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手呈勺状以增
加共振力量。三吸即吸痰,无力咳痰或昏迷病人应予吸痰。
b)气道湿化
i.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临床上一直将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对气管切开
病人的一项常规护理操作。然而近几年国外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气
管滴注生理盐水不但没有明显的作用,而且有着不可忽略的有害作用和潜
在的危险。滴注生理盐水进入气道的目的稀释分泌物。但是King 等的研
究证明生理盐水根本不能和分泌物混合,当一定量盐水进入气道时,会引
起病人咳嗽,导致大量气体进入气道和肺,随咳嗽进入气道的气体可使得
痰液进一步向纵深转移而进入肺,所以滴注生理盐水没有提高清除分泌物的效果。Ackerman对56 例病人研究了滴注生理盐水对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应用生理盐水滴注比不用生理盐水滴注病人氧饱和度平均降低
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utaia 等随机调查24 名护士常规滴注生理盐水的操作后显示,滴注生
理盐水可增加病人感染的机会。因此,国外新的护理操作常规中已不将
滴注生理盐水作为气管切开病人的常规护理操作。目前,保持呼吸道湿
润的方法如加温加湿室内空气,进行雾化吸入,应用氧气湿化瓶湿化、呼吸机湿化及使用吸湿性冷凝湿化器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ii.氧气的湿化温化:恒温湿化给氧法能显著提高Pao2,湿化瓶内蒸馏水较
普通给氧法消耗多,病人感觉呼吸道温和舒适,咳痰容易,最佳方法是使
[14]。虽不需常规放气充气,但非常规性放气和调整仍然十
用新型加温加湿吸氧装置,其湿化瓶中金属棒可将水加热至37 °C,从
而达到温化作用。
iii.气管内给药:为预防呼吸道感染,目前常采用气管内定时滴药或注药,6
~ 8 h超声雾化吸入,持续气管内滴入液体等方法。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不
足,车杰等的临床研究表明,喷雾给药法比以上三种常规湿化法好。将喷
雾器放入稀释液,每次喷2 ml,同时叩击背部,使两侧气管内的痰液振动,充分溶解于稀释液中,然后用吸引器吸出。喷雾法雾滴在压力作用下小而
均匀地进入气管、肺组织,扩大了药物在呼吸道内分布的范围,增加了药
物分布的均衡性。由于喷雾给药法只占滴药剂量的一半,所以降低了药物
对气管粘膜的刺激,从而增强局部用药的疗效,达到局部预防感染的目的。
iv.稀释液的配制:传统的方法是将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
液溶于生理盐水中进行湿化。有关文献报道,湿化不宜采用生理盐水,而
应用消毒蒸馏水或0.46%盐水。因为肺蒸发面大,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
水肿,因而应用蒸馏水或0.46%盐水更符合生理要求。
5、吸痰
a)吸痰时机:过去常规定为2h 吸痰1 次,经验证明易误伤气管,不必要的刺激
反而使分泌物增多。新观点认为,只有在病人有吸痰必要时再操作。如病人出
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啰音,通气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饱
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再进行吸引。
b)吸痰方法:将吸痰管徐徐插入套管由浅入深,插入气管不做吸引,待吸引管达
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方可缓慢吸引。吸痰管遇到阻力时,后退吸痰管0.5 cm
后开放负压,可预防气管损伤。限制每次插入只吸引1 ~ 2 次,不旋转头部,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 mmHg(1 mmHg 0.133 kPa),痰一次不能吸尽者,先吸
氧或连接呼吸机待Sao2回升后再进行吸引。吸痰的最终目的是清除分泌物,促进气体交换。
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将呼吸音改善、峰值吸气压降低、呼吸道阻力降低或动
力顺应性增加、潮气量增加、动脉血气值或氧饱和度改善作为成功吸痰的标
准。
c)吸痰前后给予充分吸氧: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期间常可引起低氧血症,导致组
织缺氧,加重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威胁危重病人生命。吸痰前后给予预充氧,可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即吸痰前予吸纯氧5 min,吸痰结束
后5 min 内仍给予纯氧吸入。
d)吸痰时供氧:对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时可取一次性输液硅胶管穿刺针剪去
针头连接氧气机,将硅胶管插入气管套管侧孔供氧。近年来,一次性吸痰三通
管的应用,减少了停止机械通气的时间,不论是气道湿化或吸痰均不需与通气
分离,保证了吸痰时的供氧。
6、心理护理
近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广泛开展,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套管的限制使患者发音困难而导致沟通障碍,同时患者的病情又处于危重紧急状态,身体的不适、生理需求无法表达,情绪会变得焦躁和恐慌。护理人员要有主动服务意识,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主动向患者讲解气管切开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向患者解释病情,表达对患者痛苦的理解,主动提供信息,如病情好转的结果、拔管时间,增加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并教会患者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手势、点头示意、书写等,使患者主动配合。
5.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篇五
1临床资料
1998年1月一2001年1月共行气管切开术116例,重型颅脑损伤68例,脑出血患者48例。行气管切开前均有111“以上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处的软组织吸气期凹陷明显,脉搏加快;术后呼吸困难均得到改善。2护理
2.1保护呼吸道通畅
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为气管切开的患者吸痰时,我们主张使用圆头侧孔吸痰管,以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吸痰管的直径,应小于气管内套管0.2一0.3cm为宜。吸痰前给患者翻身、拍背或气管内滴人抗生素稀释物,均可有利于吸出粘稠的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30秒,以免妨碍患者的呼吸。呼吸道湿化: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气管内滴药:一般情况下采用庆大霉素8u和生理盐水IOml加a一糜蛋白酶smg交替滴人,滴入的次数及量根据痰液粘稠度决定,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必要时将痰易净配成5%的溶液,每次0.sml,每日2一3次滴人。雾化吸人:根据患者病情及痰液的粘稠度决定雾化吸人药液的种类及吸人次数。对Io、111“痰液,多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a一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u雾化吸人,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对llo粘痰,则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3%痰易净水溶液3ml加庆大霉素8u雾化吸人,每4小时1次,每次20分钟。
2.2严格无菌操作
内套管的处理:内拿管每日清洗煮沸消毒1一2次,取内套管时操作要轻,以适量棉球清洗,内套管取出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如果内套管取放过程不畅,说明内外套管间的分泌物粘连,本组5例发生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的患者,均及时拨出内套管,在消毒内套管的同时,立即雾化吸人,并彻底吸痰、避免了窒息的危险。切口的处理:每次清洗消毒内套管时,更换切口处敷料,切口周围及外套管口周围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然后垫以无菌剪口纱布垫,发现切口处分泌物较多或有感染时,在开口纱布垫上滴敏感抗生素,以治疗和预防感染。吸痰管的处理:及时清洗和严格消毒吸痰导管,减少气道及肺部感染,我们采用煮沸后吠喃西林液浸泡法消毒,吠喃西林溶液每日更换1次。现在大多数是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后毁形浸泡于0.1%的“8.4”消毒液中。
2.3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注意创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套管有无随动脉搏动等。呼吸音变化的观察:准确判断呼吸音,正常情况下应是管性呼吸音,当有痰时,则出现痰鸣音,当套管下端有伪膜覆盖时,会随呼吸听到“避拍”的声音,当套管下端被痰痴堵塞时,呼吸会变得尖而费力。严格无菌操作在成功地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过程中,起到了保证作用。仔细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降低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体会到,在脑外科尤其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中,呼吸道护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更科学的作好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皮肤护理一例
受累肢体瘫痪,感觉缺失,皮肤营养障碍。比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瘫痪更容易发生褥疮。现将我科收治的不例患者之皮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荣资料
患者男性,38岁,因自感腰痛、酸困七日,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受限,排尿困难一日收人院。人院后症状继续加重,发展为腰以下运动、感觉完全障碍。经综合检查确诊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人院半月左右,经常规皮肤护理后,仍出现双侧髓部、骸尾部的皮肤异常干燥巨无弹性,表皮似乎与皮下组织游离,皮肤色鲜红、欲破,但无水泡,后经特殊护理,2周后皮肤恢复正常。
2护理
2.1一般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瘫痪肢体感觉缺失,皮肤营养障碍,而且病程长,不但容易发生褥疮,且一旦发生褥疮后恢复困难,所以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无论患病前皮肤条件多么好,患病后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论文格式每日床上擦浴一次,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皱折,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澡,并且不受外力刺激。翻身间隔不超过一小时,必要时30分翻一次。翻身后涂正红花油并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禁止吸烟饮酒。因烟酒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从而降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液供给。瘫痪肢体要经常做被动活动,每日给予被动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籍此改善皮肤自身条件,消除褥疮发生的各种因素。
2.2特殊护理
6.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篇六
【摘要】
纲的 改入气管拔管、气管切开术后安沉患者经鼻留放胃管的方式,降上一从放管负本率。方式 将40例气管拔管、气管切开术后安沉患者随机开为关于比组和试验组各20例。关于比组按传统方式放管,试验组夺冬人凯螺旋型鼻肠管引导钢丝引导放管,比拟两组一从放管负本率情形。解果 关于比组一从放管负本率为10%,试验组为95%,两组比拟,好同无现亮性意义(P<001)。解论 改入方式放管负本率上,操擒方式安齐便本,更适开气管拔管、气管切开术后安沉患者 【关键词】
气管拔管 气管切开 留放胃管 方式
现代医教收铺日旧月同,促使护理教反在普通护理的基本上背博科护理收铺,安沉患者的护理具无特殊的请供。纲后器官收持乱疗非ICU工做的沉里外容[1],己们关于鼻饲养开做为安沉患者的乱疗脚腕逐步被沉视,但非安沉患者长无气管拔管或许气管切开,当那类患者须要由胃管外注入药物、食物和火时去去出无能配开医护己员入行胃管放入的操擒,再者由 于吐喉部无气管导管或许气管套管占据,招致一从放管负本率矮,删加临床护理工做难度[2],而ICU***的工做量量将曲交地影响拯救乱负本率[3]。鉴彼,人科于2007暮年采取冬人凯螺旋型鼻肠管引导钢丝引导胃管放入法为20例气管拔管和气管切开患者放入胃管,19例均一从负本,现介绍如上。
资料取方式
11 普通资料
挑选2007暮年3~10月人科收乱的行气管拔管或许气管切开术的安沉患者40例(长除长化道后地反常、占位性病变),儿23例,儿17例,春春18~85岁,认识:浑醒3例,嗜睡18例,晨迷19例,按出院逆序开为关于比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性别、春春、认识状况比拟,好同无统计教意义(P>0.05)。
12 方式
121 操擒方式
两组放管入程气囊出无放气,当用14~18 F,本无黑环刻度的一从性上开女资料胃管(扬州市桂龙医疗器械无限儿司出产)。关于比组依照传统方式放管[4],试验组放管后将冬人凯螺旋型鼻肠管引导钢丝完齐拔入胃管腔外,再按传统方式放管,放入后将引导钢丝完齐掏出,其他步骤同关于比组。
122 评价方式
比拟两组一从放管负本率。
123 统计教方式
数据采取χ2检建。
解果
关于比组一从放管负本率为10%(2/20),试验组为95%(19/20),两组比拟,好同无现亮性意义(P<001)。睹外1。外1 两组一从拔管负本率开布比拟注:经χ2检建,好同具无上度现亮性(P<001)
谈论
7.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篇七
关键词:人文关怀,ICU,气管切开术,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 它为急重症患者打开了呼吸通道,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由于患者医疗知识的缺乏, 对气管切开术有一定的焦虑, 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相应护理工作。护理不仅是对患者疾病康复的护理, 还包括对患者思想情感方面进行护理, 这就要求护理意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主, 把对患者的关怀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体现了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1]。本文为进一步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ICU病房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笔者选取108例患者进行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ICU病房收治的108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4例, 男30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52.4±6.2) 岁;实验组54例, 男32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52.7±6.4) 岁。以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气管切开后的基础护理、营养供给、卧床护理等[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 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支持:在ICU的患者对病房环境陌生, 心理会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行气管切开术前护士对患者介绍该手术的基本情况, 使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 缓解焦虑。做好健康教育, 防止患者情自主拔管而发生危险。操作过程中, 护士动作轻柔, 及时与患者沟通, 取得患者的配合。鼓励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注重沟通技巧。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出现失声, 不能与人正常交流[3]。护士应该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了解患者的需求, 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安抚。也可以通过纸笔与患者进行交流。③在人文关怀下, 努力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病房空气清新, 定期消毒。保持舒适的温度20~22 ℃和湿度在50%~65%, 降低噪音保持病房安静, 减少对患者的干扰,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有利于病情康复。④加强切口护理, 将人文关怀应用于每个常规护理中。护士在执行操作时, 面带微笑,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气管切开术后对患者使用约束带, 进行保护性约束, 注意约束带的松紧, 保护好患者的局部皮肤。
1.3 观察指标
1.3.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水平进行测定, SAS量表[4]共包含20项条目, 各条目得分之和为总粗分, 而标准分为总粗分×1.25。焦虑情绪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 轻度焦虑为50~59分, 60~69分则为中度焦虑, 70分以上就为重度焦虑。
1.3.2 利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总满意度=满意+不满意。
1.3.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及压疮情况。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以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在手术前实验组SAS评分为 (60.5±5.3) 分, 对照组为 (60.8±4.9) 分,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SAS评分为 (55.3±4.1) 分, 实验组经过基础护理加上人文关怀后SAS得分为 (40.2±2.5) 分。实验组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为25例, 基本满意20例, 不满意9例, 总满意率为83.3%。实验组患者满意35例, 基本满意17例, 不满意2例, 总满意率为96.3%。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无压疮现象,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组患者5例出现肺部感染, 3例压疮, 总并发症发生率是14.8%。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 放入金属器官套管, 改善患者呼吸的治疗方法[5], 可以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由于ICU的患者与家人隔离, 对病房环境陌生, 患者心理很容易出现孤独和焦虑情绪, 因此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观念的转变, 逐步提出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人文关怀又被称为人性关怀, 是对人生命与生存质量的关注, 护理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使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得到关怀和照护。该理念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 还关注患者的精神健康, 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 促进康复。
护理人为关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深入护士的人文关怀意识,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护理人员内心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具有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让患者真正信任[6], 缓解目前普遍紧张的医患关系, 平等对待每一例患者。②加强护士的自身素质。护士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 还要学习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培养良好的礼仪意识, 加强语言修养。用自己的积极态度去感染别人,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创建舒适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医院设施整齐、环境温馨, 使患者心情愉悦。在本文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人文关怀下, 对患者术前焦虑进行关怀, 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效果明显。患者康复后对本次的护理总满意度, 实验组高达96.3%,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总满意度为83.3%, 两组差异明显。进行人文关怀,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 护理人文关怀用于ICU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患者, 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护理满意度, 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柏晓玲, 楼婷, 罗梅梅, 等.住院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2 (2) :102-104.
[2]黎伟珍, 韦武燕, 邓春华.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杂志, 2011, 17 (35) :71-72.
[3]宋海英.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分析与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8) :355-356.
[4]栾蕊, 倪永珠.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干预[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16 (10) :116-117.
[5]祝海波, 慈玉莹, 王丽芹.护理人文关怀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 2013, 5 (2) :93-95.
8.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八
方法:对40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除2例因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死亡外,无1例因为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
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和严格内套管内消毒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气管切开内套管消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93-02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适当大小的套管插入气管,患者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或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以解除或预防气管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是进行急救和呼吸监护,保证患者气道畅通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长期气管切开的患者而言,由于气道直接向外开放,如不注意护理,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因此,长期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是减轻危重患者身心痛苦的重要措施。
1临床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8月本科共收治长期气管切开患者40例,均为反复办理出入院,年龄80~95岁,男性,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重症肌无力10例,多发性脑梗死14例,其它8例。通过严格、有效、细致的护理,如病室管理、气道湿化护理、内套管的消毒、吸痰护理等,40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除2例死亡,1例转院继续治疗外,无1例因为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
2心理護理
25例患者为昏迷状态无自主运动及意识,我科护士均采取特殊的心理护理。15例意识清醒的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后自觉病情重情绪悲观思想负担重,护理人员都给予耐心与患者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3基础护理
3.1病室的管理。病室定时通风,保持病室清洁、湿润、空气清新,室内温度应在22°~25°,相对湿度在80%—90%,要注意气道湿化,防止产生气道干燥,纤毛运动障碍,痰液形成阻塞气道[1]。
3.2保持正确的体位。注意气管切开时及气管切开后的体位,尤其是对气管造口较低的患者,经常调整体位[2],如果体位不当,套管可能会压迫、摩擦气管,引起管壁的缺血、坏死。因此患者在平卧时,床头应抬高10°—15°。吸痰时最好采取去枕仰卧位,使颈部舒展利于呼吸。督促并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使用气垫床者每4h翻身、叩背1次,叩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胸廓下部向上,左右两侧各叩3~5下,以有效振动支气管,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并发症。
3.3口腔护理。患者长期气管切开后,由于留置胃管,不通过口腔进食,细菌可在口腔内繁殖,引起局部炎性反应而导致全身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口腔护理2次/d,有真菌感染时,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
4管道护理
4.1固定。气管切开套管用系带固定牢靠,固定带一般均系死结,经常调节外套管松紧度,以容留一指为宜,1周更换1次系带,污染时随时更换。
4.2切口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多少、敷料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切口处用0.5%活力碘水剂清洗消毒,及时清除套管内的分泌物。管口以生理盐水湿化的双层无菌纱布覆盖,更换2~3次/d。
4.3内套管消毒。目前本科采用的是高压蒸气灭菌法消毒,效果最可靠。其它还有环氧乙烷消毒法、煮沸消毒法、2%戊二醛液浸泡法,为临床提供了便捷的消毒方法。为保持内套管通畅,每6h更换1次,塑料套管1~2个月更换1次,并有记录,做好交接班。
5气道湿化
5.1气道湿化方法。可以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雾化吸入法、气管内滴药法、人工鼻、气道湿化用药等方法以达到气道湿化的标准。目前,对于非机械通气且痰液较多不易咳出患者,我们科室均采用面罩雾化吸入法,根据痰液的色、质、量给子持续或间断湿化,此方法既能保持有效湿化,减少痰液形成,又可防止过度湿化。
5.2湿化液的选择。以灭菌注射用水或0.45%的盐水为基础[3]根据患者病情、痰培养药敏情况加入药物,避免了因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进而引起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的弊端。
5.3卧位的选择。最好选择坐位,利于吸入药液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床头抬高30°,使隔肌下降,雾化吸入后轻拍背协助排痰。
6吸痰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多为昏迷者,而且痰液较多,因此要经常注意吸痰,防止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吸痰时应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其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动作要轻柔,禁止反复上下提插吸痰。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15s,如未吸净,间隔3-5min[4]待血气饱和度回升后再吸,以免造成缺氧。痰液粘稠者给予较高浓度氧气吸入15s[5]后吸痰效果较好,一般给予5L/min氧流量。
感染的预防:吸痰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每次吸痰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应洗手、戴消毒手套、口罩。吸痰管要求一用一更换,吸痰液每天更换,并保持无菌。
7拔管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管试验。如堵管24-48h后患者能入睡,能进食、能咳嗽即可拔管。
8体会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只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方正,叶向红.巧用压力传感器监测腹腔压[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76
[2]吴先国.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7
[3]刘淑媛,陈水强主编.危市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4
[4]刘雪琴,彭刚艺.临沐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76-277
9.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篇九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患者都有担心手术能否成功的顾虑。因此,护士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术前应向患者介绍腹腔镜下取石术的优点和安全性,并进行有效沟通,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并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必要时请做过此类手术的患者介绍自己的亲身体会,使患者对手术信心增强;嘱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主动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术前准备:做好术前相关检查,包括心肺肝肾功能和静脉肾盂造影、CT、腹部平片等,嘱患者戒烟酒。如发现合并有其他可能影响手术的疾病,术前应积极治疗,予以纠正。术前12h禁食,4h禁水,以防止麻醉过程中因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术前当晚灌肠,避免因肠道积气影响手术观察和恢复。嘱患者术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出现入睡困难,可根据医嘱服用安眠药。术前1h拍片定位及留置导尿管。
二、术后护理
1、维持呼吸功能:腹腔镜手术常规采用全身麻醉,做好全麻术后护理。麻醉未清醒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腹腔镜手术人工建立的CO2气腹可造成CO2大量吸收,气体通过微循环进入血液,可造成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因此,术后应常规给氧,注意观察呼吸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需查血气分析。
2、术后尿漏的观察及护理:尿漏是由于输尿管缝合不严密或尿管引流不畅致尿液反流,集合系统压力增高所致。术后应密切观察腹膜后引流管是否通畅,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时报告医生。如引流液出现水样液体且量较多,则考虑漏尿的可能。同时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时挤压,减少患者术后发生漏尿的几率。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ml/d,可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
3、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做好标识,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记录每种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后腹膜引流管一般术后3~5天拔管,引流液为淡血性,如引流量超过100ml/h,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留置导尿管应该做好尿道口及会阴护理,用2%碘伏棉球擦洗2次/d,防止泌尿系感染发生。同时应定时挤压导尿管,保持导尿管通畅,勿打折、受压,并妥善固定,并预留一定活动度,以利患者翻身。患者下床活动时,护士应告诉患者引流袋应固定在低于引流部位的衣服上,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4、病情观察(1)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持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警惕因术后出血导致的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烦躁等表现。(2)观察术腔引流管引出物的色、质、量。(3)观察血尿情况:患者术后有轻度血尿,属正常范围。若尿色变为鲜红,提示出血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4)观察疼痛情况:若术后出血较多时,血块阻塞输尿管可引起剧烈疼痛。手术并发症为腹膜刺激征,腰腹部疼痛。
10.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观察 篇十
【关键词】 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从近3年在我院行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的病人中随机选取7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从25-59岁,平均年龄为37岁。所选病例中气管切开的时间为10-25天。
12 方法
121 严格消毒 ①高压氧舱内除必须的用品外其他的物品一律拿到舱外,以空出更多的空间来加强空气流通。②高压氧舱在治疗前后要对舱内物品、桌面及地面等进行认真的消毒清洗,消毒方法:先用消佳净清洗,然后进行30min的紫外线照射。
122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1221 心理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高压氧舱的知识讲解,让他们熟悉高压氧舱的治疗过程,舱内环境及各种指标的意义,使患者及其家属消除顾虑及心理紧张。
1222 进舱前准备 为急救准备好抢救用品和器械,如急救药品、生理盐水、吸痰器、呼吸气囊、注射器、无菌手套等,确保舱内负压吸引系统功能正常,禁止带电动吸引器进入高压氧舱。
1223 舱内护理 首先为患者用纯棉的衣服或被子做好保暖,患者取平卧体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排痰。固定好舱内的各种治疗装置以免患者在躁动时破坏。治疗的过程中升压要缓慢匀速,并注意舱内氧的浓度,及时观察各项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密切观察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舱内负压吸引器是利用舱内外负压差为驱动力来吸引痰的,所以在吸痰时要调置好负压,将负压调至267kPa左右,负压过大容易损害呼吸道黏膜,如果负压过小则吸力较弱,每次吸痰时间要少于15s。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时心、脑、肺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很容易造成循环系统的不稳定,因此在舱内要给患者建立的静脉通道至少两条,并且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不能忽略液体的滴速会因其所处压力的不同而不同,应及时调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初次进入高压氧舱应进行全程监护,确保患者在能在高压氧舱中治疗的安全性,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无氧中毒、呼吸困难、肺出血、肺水肿等症状。
1224 减压过程中的护理 减压是会导致舱内温度降低,所以在降温是要注意给患者加盖纯棉的被子,在减压前就要将空调调到适合的温度。在减压前要开放所有引流管,以免应减压后体内气体膨胀造成患者其他脏器的并发症。所以要缓慢降压,随时做好急救的准备。
1225 出舱后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并详细记录,与患者所连接的吸氧装置要按时消毒,以免发生院内感染。
2 结 果
70例气管切开高压氧疗的患者,其中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为10-25天不等,但患者均为出现肺部感染和中毒等症状,其中有5例再行高压氧治疗前曾有感染,但经高压氧治疗后感染得到了控制。
3 讨 论
高压氧治疗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大脑的血氧供应情况,可以改善患者脑细胞的缺氧状态,同时促进患者大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修复以及功能的改善。所以高压氧治疗可以促使气管切开患者早日清醒并恢复意识。在危重病人的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心脑肺复苏的机率,越早开展高压氧疗患者复苏率就越高。高压氧疗可以快速阻断脑水肿和脑缺氧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细胞的血氧供应,促进有氧代谢,同时纠正酸中毒,对脑细胞和神经组织再生和重新建立侧枝循环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患者更早的清醒,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通过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感染和中毒等,还可以使治疗前的感染得到一定的控制。综上所述: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和中毒等继发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认真负责、细致有效的高压氧疗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并且可以减轻其他后遗症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秋芳高压氧救治急重症患者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5):545
[2] 彭蕙华,卢晓敏昏迷气管切开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渐进式高压氧治疗215例[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7,3(14):44-46
[3] 孙素秦,赖凌英简易皮囊加压通气在高压氧舱内的应用护理1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15-16
[4] 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5-106,188,204
11.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篇十一
关键词: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术,神经外科,术后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住院时间长, 气管切开是解决其呼吸道阻塞, 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1], 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2010年6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86例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 经精心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86例, 男52 例, 女34 例;年龄8岁~82 岁, 平均年58.2岁;脑出血31例, 重型颅脑损伤54例, 颅内动脉瘤1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分~8 分;置管时间13 d~74 d, 平均19天。
1.2 结果
86例病人无一例出现高气道反应、痰痂堵塞套管现象;死亡1例, 病情好转、顺利拔管85例。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对于实施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病人, 术后应安置在重症病房,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 床单干洁、平整, 空气湿度50%~ 60%;抬高床头15°~45°, 保持病人颈部舒展, 2 h翻身、叩背1次, 以利呼吸及咳痰。
2.2 套管护理
2.2.1 套管的固定
保持外套管系带清洁干燥, 常规2 d更换1次, 痰液或分泌物污染时随时更换。更换时采用两带交叉固定法, 用30 cm~40 cm的白色布带剪断成一长一短2根, 分别先固定在外套管固定翼处, 把长布带绕过病人颈后, 在旁边与短布带交叉打结固定, 固定带松紧度以能容纳1指为宜, 太松套管易于脱出, 太紧影响病人颈部血液循环。
2.2.2 内套管的消毒
气管切开病人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 痰液在气管内易干燥、结痂, 故内套管应每日取出消毒, 每次8 h。我们采用二通二煮法:先根据套管的大小用2根或3根棉签并拢, 采用顺-逆方法直推进, 反复通内套管3次~5次, 加水煮沸5 min, 使内套管的痰痂松动、脱落后, 再次通内套管1次或2次, 干净后加水煮沸25 min, 待凉后放回套管内。本组病人无一例出现痰痂堵塞套管现象。
2.3 无刺激切口护理
每天常规进行切口护理2次, 平时污染时随时更换。切口的护理很关键, 护理不当可引起病人高气道反应, 出现剧烈呛咳、低氧血症等。方法如下:取下切口套管处污染的纱布, 用碘伏棉签消毒套管及切口周围的皮肤, 皮肤的消毒以切口处为中心, 旋转式向外消毒, 半径大于8 cm, 把纱布剪成“Y”字型, 纱布的开口向上放近切口处, 用无菌镊子轻压纱布一侧向上推进, 待纱布过了套管固定翼后, 用镊子在上面夹住纱布轻拉出后把两边的纱布向中间靠拢, 使得切口处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 防止切口感染;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经过细心护理, 本组病人无一例出现高气道反应。
2.4 规范化吸痰
危重症病人呼吸中枢受到抑制, 呼吸运动弱, 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加上脱水降颅压的治疗致使痰液黏稠度增加, 痰液坠积不易排出, 故加强吸痰显得非常重要。吸痰应遵循无菌原则, 选择大小合适的吸痰管, 在无负压的情况下轻轻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套管内, 当达到一定深度后开启负压, 螺旋上提, 边旋转边吸引, 吸痰过程中应动作轻柔, 观察吸出痰液的颜色、性质、量, 每次吸痰不能超过15 s, 连续吸痰不能超过3 min, 防止病人血氧分压下降, 可在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给予纯氧吸入数分钟, 提高血氧含量。
2.5 持续湿化气道
气管切开术后, 机体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 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功能被削弱[2], 而且大量的肺部水分丢失, 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 易导致痰痂形成, 影响正常通气。采用5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灭菌注射用水及5%碳酸氢钠注射液各25 mL配制成1.25%碳酸氢钠[3]持续持续微量注射泵推注3 cm/h~5 cm/h。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符合气道持续需要, 湿化液缓慢均匀地进入气道深部, 保证了气道通畅, 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 痰液黏稠度降低, 病人自行咳出, 避免形成痰痂阻塞气道, 减少吸痰次数。
2.6 安全拔管
准确掌握拔管的时机, 当病人呼吸平稳、咳嗽、吞咽反射恢复, 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后, 可试行堵管。将气管套管进行堵管1/3~1/2致全堵, 半堵管后病人经切口处的呼吸通道变窄, 每分钟经切口处进入或排出肺的气体量不足, 病人必须通过鼻咽部通气来补充部分气体, 才能满足病人的通气量。病人拔管的过程实际上是呼吸通道改变的过程, 当病人完全适应经鼻咽部通气、呼吸平顺, 可进行拔管, 全过程要3 d~5 d。
3 讨论
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均处于昏迷状态, 呼吸中枢受到抑制, 呼吸运动弱, 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气管切开是改善呼吸的重要措施、但是气管切开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 易使细菌直接侵入, 导致病人免疫力下降, 如果护理不当, 常可引起肺部感染、出血以及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与预后[4]。我们体会到对气管切开病人加强套管护理、进行无刺激切口护理、规范化吸痰、持续湿化气道等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淑霞.6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6) :67-68.
[2]王萍.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6) :556-558.
[3]陈岁英, 颜清平, 黄芳, 等.碳酸氢钠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6, 8 (4) :55-56.
12.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篇十二
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气管切开患者51例, 男36例, 女15例;年龄22~79岁, 中位年龄53.6岁;原发病:重型颅脑损伤28例, 高血压脑出血23例;气管切开带管9~67d。安全渡过急性期45例, 最终拔除气管套管。并发肺部感染7例, 死亡4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适时做好心理护理, 耐心解释病情, 体谅患者心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术前做好全面解释指导工作,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2]。术后避免不必要的打扰, 把噪音、光线等外界刺激降到最低程度, 以减轻患者的烦躁、恐惧心理。采取适宜的交流方式, 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2.2 病室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禁止摆放鲜花、喷洒各种香水及空气清新剂。室温保持在20~22℃, 相对湿度为50%~60%, 病房地面、床头柜、椅每天用有效氯溶液擦拭2次, 病室每天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 每次1~2h, 尽可能使患者住单间, 减少探视陪伴人员, 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严禁入室。手术初期患者一般取侧卧位, 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但要经常转动体位, 防止压疮。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 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 并妥当存放, 以备急需。
2.3 气道湿化
持续滴注湿化:将静脉输液管剪去针头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 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人工气道内壁5~8cm, 0.2~0.4ml/min持续滴注。还可将输液针头别在覆盖于人工气道口的纱布上, 以250~300ml/d的速度持续滴入湿化液[3]。雾化湿化:气管切开患者每天自呼吸道丧失水分可超过200ml, 必须定时定量做超声雾化吸入。雾化液一般采用氨溴索15mg加生理盐水30ml, 吸入时将套管口周围用纱布盖好, 喷雾口与套管口距离约20cm, 每天2~3次, 每次15~20min。因合理的湿化气道可起到稀释痰液, 使痰液及时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湿润。消炎抗菌, 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2.4 正确的吸痰护理
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吸痰前先拍背, 咳嗽、咯痰无力者协助体位排痰;取仰卧或侧卧位, 选用多孔可控式透明硅胶吸痰管, 先湿润气管导管, 然后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深8~12cm或不能插入为止, 随后打开负压, 压力不应过大, 成人负压在80~120mm Hg为宜, 边旋转边退出, 有分泌物处稍作停留, 切忌在同一个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或抽吸, 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每0.5~1小时吸痰1次。为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患者的痛苦, 必要时也可采用吸痰的方法, 每次时间<15s, 如仍有分泌物要使患者休息片刻再吸痰, 以防止持续吸引引起心动过缓及心律不齐, 甚至室性心动过速发生[4]。对于使用呼吸机者, 吸痰操作由两人同时进行, 且在对呼吸机回路连接处消毒后再脱开吸痰。
2.5 气管切口的护理
(1) 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 术后伤口易于感染, 故至少每天换药1次。 (2) 防止外管脱出:要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 若套管脱出, 又未及时发现, 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 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3) 拔管:呼吸肌功能恢复, 咳嗽有力, 能自行排痰, 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 才能进行堵塞试验。
2.6 拔管前后护理
准确掌握堵管和拔管的时机。患者呼吸平稳, 低氧纠正, 咳嗽吞咽反射恢复, 呼吸道分泌物减少, 肺部炎症完全消退, 无发热, 即可拔管。堵管时, 一般第1天塞住1/3, 第2天塞住1/2, 第3天全堵塞, 如堵24~48h后无呼吸困难, 无缺氧, 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能入睡, 心率、血压平稳, 咳嗽有力, 即可拔管。拔管前清洗并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拔管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d即可愈合, 愈合不良时可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2.7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院内感染, 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周围纱布2次, 有痰液污染时随时更换。做好口腔护理, 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次, 减少口角炎、口腔溃疡, 预防并发症。昏迷患者不能进食, 保持口腔卫生尤其重要, 我科采用0.02%洗必泰碘漱口液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每天2~3次, 操作时以无菌棉球蘸以漱口液清洗口腔;同时及时吸去口咽部分泌物及清洗液, 以防流入肺部引起感染。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学存, 张静.336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 2009, 31 (7) :669.
[2]乔蕾.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8) :992.
[3]范喜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5) :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