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先进事迹(精选8篇)
1.群众体育先进事迹 篇一
2005年以来,公司结合自身实际,以“丰富文体活动,凝聚职工之心,促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积极开展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及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一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增强职工体质,在公司上下逐步形成了群众热爱体育活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使体育为提高职工身体素质,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群众体育活动,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各位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群众体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工会,由专人负责公司群众体育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各位成员亲自带头认真学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群众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公司的工作计划,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同时,认真组织召开公司各部门、各班组的负责人会议,通过召开动员会,使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等群众体育活动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投身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群众体育活动在公司内蓬勃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二、完善设施,保障经费,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是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我公司根据自身实际,全力保障资金物质供应,不断加大资金和物质支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多渠道完善了活动场所和设施。在公司开设娱乐活动室,并购置音响设备、体育器材等用品,为职工提供了跳舞、健身的活动场所;每年都对职工之家进行改扩建工作,使职工之家内配备充足的运动器械,进一步促进了职工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职工宿舍区安设了乒乓球桌,并购置了乒乓球拍、乒乓球等体育用品,使干部职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同时,我公司积极开辟运动场所,建造层顶运动场,羽毛球场,为职工提高更加宽广的活动空间。
三、活化形式,丰富内容,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增添无穷的活力
为加强职工体育工作,我们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连续五年举办公司运动会,组建羽毛球队、拔河队、乒乓球队、足球队,并经常莘庄镇沁春园三春居委举办联谊比赛。每年元旦、“三八”等重大节假日公司都举行投篮、运球、拔河、排球等比赛活动,让职工在加强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增进了职工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使干部职工掌握更多体育技能,我们专门聘请了老师教授大家健身操,全公司职工包括职工家属都积极加入健身行列,本公司全民健身运动轰轰烈烈开展。除了在公司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外,我们还组织职工参加市、区举行的各种体育赛事,充分展示了我公司干部职工的风采。
四、集聚精神,集合力量,群众体育活动成效显著
公司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等一系列活动,群众体育工作成效显著。代表建交委参加“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区游泳比赛荣获个人仰泳第一名,自由泳第一名,团体第一名;代表建交委参加“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 区游泳比赛荣获个人仰泳第一名,自由泳第一名,第三名,团体第三名;参加委举办的广播操比赛,取得第三名;代表建交委积极参加由环卫系统组织的拔河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公司群众体育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在本地区、本行业仅次于先进行列。群众体育活动利国利民。公司将借世博会的东风将群众体育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努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群众体育先进事迹 篇二
1 中国先进文化及先进体育文化的内涵
1.1 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先进文化就是指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人类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对于先进文化的理解,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但是,最根本的划分方式,就是把先进文化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全面进步中把握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
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温汉雄(2004)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和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并成为它的一部分。中国的先进文化是由中国先进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的。先进的经济包括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先进的政治包括社会主义的国体和政体,就是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的。因此,在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它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促进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于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它必须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为社会主义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上述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概括,为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内涵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
1.2 中国先进体育文化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接见悉尼奥运会凯旋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体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国民素质,是推进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发展体育运动,引导人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在全民健身的基础上,提高竞技水平,通过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拼搏精神,可以感染和激励人民,增强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奋斗,这正是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之一。
关于先进体育文化的内涵,学者根据先进文化的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陈伟(2002)认为中国先进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辩证统一,放眼世界就是中国先进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文化成分,以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为目标的体育文化,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体育发展的内驱力[2]。苏义民(2003)认为先进体育文化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体育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体育文化。判断中国先进体育文化的标准,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中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于中国人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判断体育文化是否先进,除了取决于它的社会基础外,还要看它所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是否先进,可以说,体育是否为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着体育文化的兴衰存亡[3]。陈一平,杨卫民(2004)认为先进体育文化可基本定义为: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体育运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奥林匹克文化融合在一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确立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价值观,适应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引导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4]。
以上几位学者把握时代脉搏,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先进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对于先进体育文化,从不同的视角把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先进文化的分析和理解,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具有三个维度,即继承过去、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即相对于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传统而言,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应该是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相对于人们所处的现实社会生活而言,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应该是立足于中国现实社会存在的文化;相对于世界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而言,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应该是能够代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和辨证发展构成了中国先进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
2 中国先进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2.1 体育文化内容的先进性
所谓体育文化内容的先进性,是指先进体育文化必须以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作为自己的根本依据。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划分,是从文化性质上对文化进行的划分。这种文化性质的根本差别首先表现在一种文化形态所包含的内容上。人类社会活动系统中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相互促进、彼此协调发展的发展规律,是社会全面进步、整体发展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国先进体育文化的内容,也必然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建立在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作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5]。这些方面的建设构成了中国先进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先进体育文化所具有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在进行先进体育文化建设时,必须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现实需要作为衡量一种文化形态是否先进的标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这种认识的确立,更明确了我们对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内容的认识。
2.2 体育文化形式的大众性
当今世界一个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就是,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洪流,大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文化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文化无所不至的包容性、浅显生动的表现形式和贴近日常生活的亲和力,都使之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可以通过大众文化实现自己的作用。因此,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必须主动占领这块阵地,才能在竞争和比较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如果拋开普通大众的现实需要,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就不能体现自己的先进性。
体育文化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等活动一样具有较强的大众娱乐功能。在参与大众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们能够体验到很多乐趣和娱乐,使身心得到愉悦。因此,体育是人类社会中的多种大众娱乐方式的形式之一。只有与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一种文化才能体现出其先进性。因此,不断发展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就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要求,是检验中国体育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2.3 体育文化传统的继承性
先进文化建设,在当前就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就决定中国先进体育文化要具有中国特色。因此,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我国现有的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传承。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继承传统,一直是中华文化所强调的东西。同任何文化一样,先进体育文化的形成是以继承为基础,不断整合、吸纳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遗产。中国先进体育文化既继承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体育文化传统,也继承了人类共有的奥林匹克的财富。但是,继承传统不等于全盘接受,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然而,这种继承更不是静态、单一的,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先进体育文化建设在强调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加强调创新,并把创新作为继承传统的最好形式。先进体育文化创新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创新。
2.4 体育文化任务的基础性
所谓体育文化任务的基础性,就是指先进体育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基础的地位。从我国国家的发展实际来看,我们进行的先进体育文化建设,就是要努力发展我们自己的体育文化形式,使得中国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多样化道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进行的先进体育文化建设,就是挖掘和弘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中奠定基础的地位;我们进行的先进体育文化建设,就是要促进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程度,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基础之一,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先进体育文化建设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找到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样,坚持进行先进体育文化建设,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由于时代特点和人的素质的实际状况的不同,在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当代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最急需、最急迫的是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7]中国先进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满足这些精神需要。
2.5 体育文化发展的时代性
所谓体育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主要是指先进体育文化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作为文化多样化的重要形式,先进体育文化建设必须时刻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共同进步。
强调体育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在当代体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重要。我国体育要加快与国际体坛接轨,必须要切合时代的脉搏,顺应国际体坛潮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精神需求也有明显的增强,特别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文化的含量越来越多,胜负成败不仅在于体能、技术的高低,更多的是心理的较量,精神的展示、文化的依托。金牌的基座是体育文化的底蕴和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体育文化应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参考文献
[1]温汉雄.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特征[J].广西社会科学,2004,5.
[2]陈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探索中国体育文化发展新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1).
[3]苏义民.论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及其创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4]陈一平,杨卫民.优秀运动队建设先进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科研,2004,(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Z].中发[2002]8号.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袁贵仁.人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J].教学与研究,2001,(10).
[8]张渝政.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征及其构建[J].求实,2001,(5).
[9]姚继伟.先进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04,(4).
[10]张健.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先进民族体育文化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9).
[1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沈浩先进事迹 篇三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一步一个脚印,沈浩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2006年秋天,98个红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
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04年,猴年春节刚过,她起了个大早开始忙活。听说从省财政厅下来个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给他准备好铺盖。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
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月。之前下来的
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是,多得像头毛。沈书记,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
“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这与沈浩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路修好了,大伙的气也顺了许多。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
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屋被几户人家强占,多年无人敢过问。不收回,邪气滋长,正气难树。敢不敢收?村里几百双眼睛瞅着新来的书记。以前有开警车来小岗村挂职的干部,也没敢咋样。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块钱买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
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沈浩看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怕我摔着,说要给买根新的。我以为他随便一说,没想到他专门买了新的给我送过来。这拐杖拄着踏实。”
五保户韩庆江那天突然发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送他去抢救。后来又安排他去当门卫,如今一月能挣500多元;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錢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残疾,沈浩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
nlc202309022044
“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穿行凤阳乡间,如同穿行在乡土中国的千年沧桑。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饥饿中崛起,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民的呐喊与抗争,但后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花鼓声,伴随着乞讨、流浪,成为凤阳人共同的辛酸记忆。
革命起于贫穷。向穷困抗争,与命运搏战,这是中国农民求索千年的主题,更是横亘在当今小岗人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儿。20多年来,小岗人不是不曾努力,不是没有探索,但几经沉浮最终没成气候。比起其他名村,小岗村的步子明显慢了。
2005年秋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沉浸在秋收喜悦中的小岗人再次兴奋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用平实的20个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沈浩在日记中记录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岗,更应该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努力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贡献自己的力量。”离中央的要求,离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这令沈浩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静夜孤星、青灯黄卷,沈浩苦苦求索,村西头那间小屋中,“三农”问题的书堆满了书架、案头;他还带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华西村、耿庄、大寨、西沟村、南街村等名村取经。
从书本中找思路,从实践中学范例。沈浩的心中渐渐明朗: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
要迈开步子,先要解放脑子。然而,这又谈何容易!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拉拉呱”。过去“两委”班子不全、人心不齐,矛盾多、积怨多、问题多掣肘小岗发展,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聚拢。
优质养殖示范区办起来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引进来了,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大包干纪念馆建起来了……
离小岗村不远处,有著名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思想时常在警醒沈浩。他明白,要想让小岗村人同乐,先得让大伙同富。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小岗村当年的茅草屋、“大包干”纪念馆、文化广场等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小岗人家”、“大包干餐馆”、“金昌食府”等餐馆红火起来。沈浩还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开辟了直通合肥的长途汽车线路,创安徽全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2006年春节前,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小岗要发展,村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沈浩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入手,在上级党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充实和调整了村党组织,把年富力强、作风过硬的骨干,把有点子、出力气的致富带头人,把自愿到村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吸纳进班子,建起了小岗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室,第一个大学生民兵连……
村里的路平了、灯亮了;小岗人心中的灯,也亮了。
然而,三年任期一瞬即至。2006年秋天,小岗人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来。
“当年我们杀头、坐牢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们真怕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小岗村人最讲事实,好干部就是好干部,不好也不会有人说好……小岗村人舍不得他,小岗村需要他,离不开他……”严宏昌等几个人一合计,带着一封按下了98个红手印的信找到省委组织部和财政厅。
走,还是留,沈浩焦灼不安,选择两难;挽留,还是欢送,小岗人的选择也不轻松。
当年率先按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这次却没按下手印,“离开妻子、老母、女儿,在小岗踏踏实实干了3年,都想让他留下,可又不忍心啊!”
挽留是爱戴,不挽留是疼爱。
然而,沈浩选择了留下。
2008年金秋,胡锦涛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讲的一席话,让沈浩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2009年秋天,又一纸按有186个红手印的信递到省委组织部。
2008年9月30日,又是一个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在“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家的小院里,总书记亲切地同乡亲们拉起家常,了解大家的所愿所盼,解答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气氛热烈活跃。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乡亲们倍感温暖和鼓舞,也让在场的小岗村领头人沈浩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当得知沈浩是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职,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总书记与最基层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让沈浩满眼噙泪,责任油生,“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一切艰辛、酸楚、委屈都没有了。”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到小岗来,對我们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只有发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只有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村。”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订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小岗村将形成“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规划结构,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进而小岗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铭记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浩要重新激发出小岗村改革创新的活力。
早在2006年,沈浩就提出流转村民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nlc202309022044
可没想到这个想法让他陷入空前的困境。发展是硬道理,但“摸着石头过河”也艰难。
最难的,是土地问题。
凤阳鼓楼,苍然屹立。“万世根本”——600年的风霜雨雪,让鼓楼上朱元璋亲书的四个大字愈发遒劲而厚重。人民乃国家之根本,土地乃农民之根本。这万世根本,以无可阻挡的力量穿越时空,凝视沧桑。沈浩与它,有过不止一次的对视,每一次,都觉得字字千钧。
村党委副书记张秀华说,当时有人把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误解为要收回土地,集体经营,许多群众一时想不通,不支持;还有人当天同意签流转协议,第二天就变卦了。
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张秀华接到沈浩的电话:“我在村里宿舍,过来陪陪我吧。”一进门,只见沈浩眼里含着泪水,委屈地说:“在村里搞土地流转太难了,村民们不同意。”
对土地的挚爱,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岗人的血脉里。作为农民的儿子,沈浩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谨慎,在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沈浩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浩没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户说服。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这个时候,总书记在小岗村的一席话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沈浩心里敞亮多了。
成立村民土地流转理事会,规范流转程序,发挥村民自身作用……改革,要平衡多元的利益诉求;改革,免不了有意见碰撞。为了土地,大家每次开会免不了争几句,有时意见分歧很大,但思路在争论中逐渐明朗,共识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小岗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2009年1月8日,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从玉菜业”、“瑶海”、“天下一碗”签下四份投资大单。招商引资,对小岗的发展是关键一环。
GLG集团要在小岗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马上要开始建设,地面必须平整。时间只有5天,最大的难题是迁坟。
迁祖坟,在农村是天大的事。2009年4月12日,村“两委”开会,挨家挨户动员。4月14日,村干部带头锯树、迁坟,第二天,村民们全动起来了,最多的一家迁了12座祖坟。
响彻荒野的爆竹声中,村民韩庆江家爷仨哭着给祖先磕头:“咱小岗村要发展,今天给你们搬家了。”
此情此景,沈浩泪水夺眶而出,抱拳三作揖,高声道:“先人们,沈浩向你们道谢了!父老乡亲,谢谢你们支持小岗村工作!谢谢你们支持咱们子孙后代!”
204座祖坟,在预定时间全部迁完。
“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说:“沈浩在小岗的6年,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是大家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岗村树立新形象的6年。” 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
小岗村可以大有作为,沈浩还有更远的宏图大愿:完成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下属农工商、物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几大分支的小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小岗村要用3年时间争取上市……
春去秋来又三年。2009年秋天,小岗人又着急了——“沈书记!走,还是留?”
红手印,还是红手印!186位小岗人要留住他们致富的领路人。
怀揣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小岗村的发展蓝图,沈浩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2009年冬天,小岗人用深情的红手印把他们的第一书记永远留下……
2009年9月起,总书记考察小岗村一周年之际,小岗村参加了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沈浩和村党委把党员们从繁忙的工地上、田地里请到一起,对照总书记的嘱托,对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小岗村科学发展之路。“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沈浩读着铿锵的话语,总书记的嘱托如醒钟在耳。
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还是留?无尽的牵挂,一样的深情,再一次让沈浩难以抉择。
想走。离家6年,太长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岁的老娘,他特别牵挂。
“娘,儿子要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不能照顾您老人家了,请您到我哥那里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到小岗上任后的第一个“五一”节,沈浩把老母亲送到四哥家。
老娘深明大义:“乖乖,在人家那儿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听党的话。”沈浩听了,鼻子发酸。临上车,他“扑通”一下跪倒,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爬起来,已是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老娘,焉能不潸然泪下!
女儿沈王一属狗,沈浩亲昵地叫她“汪汪”。2004年,10岁的“汪汪”舍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个嵌着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第一次决定留任后,因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儿送到了老家蕭县读寄宿中学,却也开始了绵长的思念和无尽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总会抽空到萧县的学校为女儿过生日。2009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后急忙赶往萧县,紧赶慢赶还是到晚了。远远地看见女儿在宿舍的阳台上张望。在操场上,沈浩想逗女儿开心,连翻几个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儿看着爸爸卖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红了,扑到沈浩怀里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沈浩抱着女儿,泪水和着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晓勤在银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买粮食、搬东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说:“花点钱,请别人帮忙吧。”王晓勤盼望着夫妻早日团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劝慰:“让我再干三年吧,第一个三年是搞基础建设,第二个三年才能把村里经济建设搞上去,让大家富起来。”
想留。小岗村的父老乡亲又让他牵肠挂肚……
2007年除夕一早,沈浩一开门,80多岁的邱世兰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说:“沈书记,去我家吃年饭吧。二十多年了,我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吃可不行。”面对大娘浑浊老眼里流露的一片真情,沈浩去了。6年过了5个春节,他有3次在小岗吃的年饭。
nlc202309022044
村里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梦想。
为了留下他,小岗村人两次“红手印”个个千斤重。
两厢牵挂,一样深情。
对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来说,没陪沈浩到县城体检,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问金乔:“你爱人在县城医院哪个科室工作?”“我说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说最近这儿总有点不舒服,哪天请弟妹帮着检查检查。”金乔回忆着。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浑身无力、特别累……”这些词在沈浩的日记里频繁出现。字里行間,透露着他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
2009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来小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饮薄酒。下午三点多,累了几天的沈浩对金乔说:“我回去睡会儿。”然而,这一睡,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一座上足了发条、从不歇息的钟,停摆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小岗人的心也被牵走了。
“让沈书记留下吧!”肝肠寸断的小岗人这次下了决心。
凤阳县城鲜花如海,挽幛如云,数以千计的群众送别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长长的挽联浓缩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时光: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在这一头,小岗村的男女老少们在迎候他们的沈浩书记。寒风冻泪,枯草过霜,小岗村在呜咽。
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拖着病躯,让家人搀扶着,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要来送送他”“孩子啊,我们接你回家……”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记得曾在一次会上问:“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只要大家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一语成谶,却在顷刻间应验。
200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这是小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场罕见的大雪不期而至,飘飘洒洒,漫天飞舞。
清晨6点多,58岁的殷广勇拖着一个5岁、一个7岁的孩子,借了20元钱买了纸和鞭炮。在雪地上,爷仨几步一个踉跄,扑到墓地,身上还穿着沈浩脱给他的衣服。
……
小岗村的群众,至今还不适应沈浩书记“休假”的日子——
关学莉在村文化广场上打着打着腰鼓就停下来,哭了,村腰鼓队的穿戴和“咚咚”敲响的鼓,都是你给置办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锅台上,边做饭,边掉泪,后悔不该为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闹;工匠马实还想在深夜收工的归途上,看到你住处闪亮的灯光;大学生“村官”汪静静依然每天帮你擦桌子,等待着你风风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舍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还等着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热汤,女儿还等着你和她一起打开世界名著的书箱,老 娘还在等着你轻拢她的风霜白发……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离开了,离别得这么无声——
修环村路、引进项目、盖敬老院……你布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项重点工作,还等着你带领大家一起完成去验收呢。你想写的那本书《我在小岗工作的日子》,村干部们还盼着自己的名字能印在书上呢。韩巧兰还记得你说过,她家门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铺上光光的水泥,放炮过年,她盼着你把路铺到家门口呢……
沈浩,你不该走。你做过的一切,小岗村人民记在心底。小岗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农民之子、小岗之子的深情。
在入党志愿书上,你写道: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红手印”印证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4.体育老师先进事迹 篇四
一、孜不倦育才路、矢志不渝领跑人
林继香老师自XX年从温州师范大学毕业,来到我校从事体育学科教学工作已近三年。他从教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工作中他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年轻的骨干教师,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
近三年来,他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扎实的体育基本功、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试验区外国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令全校师生认可的成绩。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林继香老师初入试验区外国语学校,正是试验区外国语学校紧缺体育教师的时候,学校已有学生上千人,并且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学校领导招生政策的成功实施,学生人数正不断增加;而体育教师则只有2名,紧缺体育教师的情况下使许多文体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校园内文体活动正面临停滞不前威胁;同时学校又刚刚开始开展“阳光育人”
等系列活动,政教处也急需要人手。在此时林继香老师义无返顾的担任起了体育老师与政教员两份工作。林继香老师不但努力的完成政教处安排的工作,还负责起了带领组建新学生会的工作,将学生会新老换届的工作顺利完成,并指导学生会进行正常的日常工作。同时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他又抽出时间在学校组建了校武术协会,并每天早上准时第一个到达尽己所能传授学生中华武术及中华武术精神。为了提高我校田径训练水平,他又组建了校田径训练队并带队训练。而不久之后,龙湾区又开始体育新课改,这体育教育新课改的重任就落到了这位年轻的教师稚嫩的肩上。多少个不眠之夜,选定新课改授课模块,衔接各模块教学,各模块授课方案,选定训练苗子,制定训练计划……几番寒暑、几度春秋,风雨中、烈日下总见他忙碌奔波的身影。当别人还在香甜的睡梦中的时候,他也许还在指导学生练习,也许还在检查学生寝室,也许还在处理某些突发事情,而或已经在陪同学生晨跑;当别人在休息、喝茶聊天享受生活的时候,他在训练场指导学生的训练,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风雨兼程。天遂人愿,XX、XX试验区外国语学校不论是在区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健美操比赛等体育赛事上还是在区各学生文娱活动比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XX、XX外国语学校体育考生捷报频传,体育考生体育上线率达百分百,文化课考生也相继踢开名校的大门,外国语的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腾飞。
三、爱心铺就成功路智慧沐浴新教坛
“人品是最高学位”,这是林继香老师的一个口头禅,也是他人品的真实写照。他老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更影响了体育组甚至全校教师。作为体育学科新课改的带头人,对其他教师,他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学校老师最信任的教师之一。对前来请教的老师,他为他们出谋划策,查找资料,而或到别校联系求教。然而,对那些想投机取巧者,他又会毫不客气地给予他们痛斥,“做优秀教师要先学做优秀人”,这是他的另一原则。
作为教研组新课改负责人,对待组里的新教师,他更是积极指导,悉心培养,从思想上进行敬业精神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师德。组织大家一起探讨新课改研究教学新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他的带动下,年轻教师很快成熟,成为业务骨干。
他深知本校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条件有限,设施不齐全,学生要取得成绩十分不容易,但我校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其中特别是来自泰顺的学生,肯吃苦,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他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我校一般高中教育的体育训练模式,强化基础训练,纠正错误动作,注重小关节力量训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训练中,大到姿势,小到动作分解,他都不厌其烦示范、讲解,手把手的教;在生活上,对于学生的文化成绩及身心健康状态都非常关心,每次考试结束都会向各课老师了解学生考试情况,并将学生成绩统计好与学生谈话商议接下来应如何学习;对于家境特别困难的体育生,只要被他知道,他都尽己所能解囊相助并请求学校减免训练费,他亲手带出的学生,每一个都十分尊敬他、佩服他、崇拜他。
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分的付出,终究获得十分的回报。由于林继香老师的倾情付出,试验区外国语学校的体育学科逐渐壮大起来,学校跆拳道俱乐部、篮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体育训练队等体育团体已成规模,XX年、XX年高考,我校多名体育特长生被各高校录取,为我校教育事业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体育先进个人事迹 篇五
体育先进个人事迹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提高了身体素质,才能在工作上不断追求进步” ——吴鼎钧常言在浙江,在邮电通信行业,吴鼎钧的爱好体育是出了名的。大家 知道,这不仅是一位任劳任怨、求实创新的好领导,更是一名健朗乐观、热爱体 育的运动好手。说起吴鼎钧的“运动之缘”,应该从年少时爱好篮球说起,那时仅仅喜好篮球,后来,被老师看上,被抽去少体校学习篮球,没想到从此却和体育结下了缘分。吴鼎钧曾代表杭州市队和杭州市工作队分别参加浙江省第五届运动会和华东职 工篮球比赛,担任主力后卫,与队友并肩奋战,荣获诸多奖项;他还连续代表邮 政行业队参加了省第十二、十三届和省十四届职工运动会的比赛,收获颇丰。步 入中年以后,吴鼎钧爱上了网球运动,是省网球协会的副会长,每周都坚持锻练,积极参加到各项网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撷取几例,便可略见一斑:2002 年第十二届省运会成年部网球比赛,吴鼎钧获得男子甲组双打冠军和男子甲组单 打亚军;2003 年,吴鼎钧局长应邀代表省体育局参加“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网球 比赛”,以大满贯的佳绩荣获男子 50-60 岁“特邀组”双打冠军;而在 08 年浙江 邮政首届职工运动会网球比赛中,吴鼎钧更是积极参与,获得获男子双打第一名。对于这样那样的成绩,吴鼎钧素来是处之泰然,因为在他看来,更乐于享受运动 本身带来的乐趣。吴鼎钧说,咱们中国在运动上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叫做“友谊 第一,比赛第二”。也就是说,成绩固然是检验水平的试金石,但体育本身却不 是仅仅为竞技而存在的,其中更有着对团队的理解,对生活态度的解释。正是体 育“健康向上”的精神,塑造了吴鼎钧不畏难、执着的品质,也使他永远精力充 沛、对工作富有激情。吴鼎钧是从邮政最基层的搬运员做起的,正是有了强健的体魄,他以饱满的工作 热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从一线工人中脱颖而出,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什么时候做到了全民健身,什么时候工作绩效就能更高”。怀抱着分享的渴望,以及对全民体育的向往,吴鼎钧十分重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把群众体育工作 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总是寻找着恰当的时机为群众奉上一场场体育盛宴。在吴鼎钧看来,体育是一项强身健体、凝聚人心的事业,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企业内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干部职工的兴趣爱好,激发 干部职工扎根基层、热爱本职工作的热情;还能促进干部职工之间、上下级之间 的沟通与了解;有利于增强团结,形成团队精神,从
而更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所以,吴鼎钧同志主动要求担任省邮政体育协会会长,大力倡导科学、健康、积 极向上的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支持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 动。省公司根据职工兴趣投票,成立了登山、游泳、羽毛球、篮球、网球等 12 个文体兴趣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公司 行政大力支持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公司领导也都加入到各个兴趣小组当中,
形成了热烈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氛围。2008 年,是迎来北京奥运与邮政独立运营十周年的双喜时刻,吴鼎钧看准这一 良机,敦促省公司、省邮政工会联合举办了“浙江邮政首届职工运动会”。运动 会历时 5 个月,进行了广播操、趣味、田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游泳和男 子篮球共 9 个大项、51 个小项的比赛。全省邮政职工积极参与,全员参与率达 到 60%以上,进一步激发了全省邮政职工情系奥运、参与奥运、积极健身的热 情,在提升了职工身体素质的同时,更推动了我省邮政基层职工文体活动的深入 开展。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授予省公司为“2008 年全国亿万职工迎奥运 健身活动月先进单位”。在吴鼎钧的影响和带领下,浙江邮政的群众体育活动得到蓬勃的发展。通过组织 开展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扬了团队 精神,也增强了浙江邮政企业凝聚力。而吴鼎钧的努力绝不仅仅限于积极推动通 信行业的职工体育活动,他最大的愿望是实现“全民体育”,让全社会的群众都 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为实现这一宏愿,吴鼎钧先后担任杭州市篮球协会 副主席、杭州市网球协会主席、浙江省网球协会副主席,积极为杭州市乃至浙江 省篮球和网球运动做出自己的贡献。吴鼎钧始终用行动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让 “ 体育进入每一位邮政人、每一位浙江人的生活”,绝不仅仅是句空话。“应当首先在环境上多多创造条件,使同志们的工作生活中处处有运动,时时有 体育”。体育本身就应当是无处不在的,吴鼎钧常说。因此,他十分注意完善群 众体育设施投入、建设活动场所和购置活动器材。在设计新大楼时,吴鼎钧就指 出,应当尽可能地利用节余空间进行活动场所的建设;其实,只要在条件许可的 地方,他总是想方设法开辟一块群众体育活动室,首先在“物理上”将体育带入 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之中。如今,在新落成的浙江省邮政公司新大楼里,新建了 有职工健身的大活动室;而在杭州邮区中心局,有一块的篮球场和网球场;在在 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中
,更是因地制宜建立了群众活动室,方便全民 健身运动的开展。为职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 年,浙江邮政体协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 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群众性体育活动应当百花齐放,多组织多开展”用比赛来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 的开展,在吴鼎钧带领下,2005 年,浙江邮政承办了中国邮政首届职工棋牌大 赛,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局和祖国台湾、香港、澳门邮政部门共 36 支代表队近200 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这是中国邮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职工体 育比赛,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吴鼎钧同志的带领下,浙江邮政体育健将在省内及行业内均取得了优异的成 绩,近年来浙江邮政派员参加全省职工运动会,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04 年参 加浙江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浙江省邮政体育代表团从 22 个单位中选拔共派出 64 名运动员参赛,参加了其中的游泳、田径等八个项目,邮政体育代表团经过 浙江邮政运动健儿的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获得了 2 枚金牌、2 枚银牌、4 枚铜
牌和团体总分 83、5 分的较好成绩,分别列金牌总数第六名、团体总分第九名,在参赛的 12 个行业系统组中名列第三。邮政体育协会还获得浙江省第四届职工 运动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称号。2006 年,浙江省邮政体协代表团参 加了浙江省第十三届省运动会行业系统部中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三人篮球、保龄球、桥牌、国际象棋、田径等共八个项目的比赛。夺得了 3 金 3 银 8 铜和团 体总分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总之,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振奋了全省邮政干部群众的精神,形成了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浙江邮政的各项工作,浙江邮政先后荣 誉“全国五一劳动奖”“浙江省文明行业”称号,“全国邮电行业模范劳动关系 和谐企业”荣誉称号,为浙江邮政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吴鼎钧曾说过,只要自己还能跑得动,就不会放弃运动——因为这种体育情结已 深深扎根在心里,令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党员在运动场上总是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始终竭尽全力、奋力争取。正是因为热爱运动,并且从中汲取营养颇多,吴鼎钧 更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周围的人们,更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运动中寻找到生 活的乐趣,人生的激情。
6.群众体育先进镇材料 篇六
华新镇历来有着优良的群众体育基础。近年来,在华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2004年“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殊荣的推动下,镇党委、政府始终将发展体育工作的重点定位在“群众体育”上面,坚决摒弃经济发展中常有的“富人体育”和“精英体育”,坚持群众体育工作资金、组织、人员“三到位”,全面推进群众健身的长效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相对合理的场地、组织、活动不断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使群众乐在其中、享在其中、健在其中,努力达到“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受体育”。
一、体育设施全覆盖,就近参与有劲头
90年代,华新镇建起了乡镇少见的华新公园,园内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绿化景观、宽阔的广场、器材健全的健身苑点顿时吸引了全镇百姓的眼球更激发了群众体育健身的强烈需求。为满足群众这种需求,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华新镇党委政府筹集资金、全面规划、有序实施,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在建成华新公园的基础上,又陆续建成了凤溪公园、各村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健身苑点、教育园区体育设施等,使健身器材更加靠近群众,更加方便群众日常锻炼。截至2009年底,华新镇共有标准型篮球场地14块、健身苑(点)26个、健身广场(点)5个、农民健身工程10个(其中篮球场9块,门球场1块)、小型公共运动场2个,基本实现了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鉴于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区政府的财政支持政策,我镇正在筹划建设全区第一个室外游泳池。更值得一提的是,投资120多万元新建的篮球场作为上海市郊县乡镇唯一的半封闭式篮球场,其酷似鸟巢的钢结构进口膜顶造型靓丽,被华新人民自豪地称之为华新的“鸟巢”。
二、网络管理全覆盖,骨干引领勤健身
群众体育的根在基层。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好群众体育工作,努力做到“人人运动、全民参与”,我镇将群众体育的重点放在村级层面。为此,在召开村级群众体育网络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我镇成立了以分管镇长为组长、文体中心主任为常务副组长、村委书记为委员的村级群众体育领导小组,以此形成了有效的、覆盖全镇的网络管理机制。以社区为主线、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文体站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日益健全。它的有效运作及浓厚的健身氛围激发了华新镇民间健身团队的迅速兴起,呈现了华新镇群众体育健身工作“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三、打造品牌亮精品,形成特色树形象
在轰轰烈烈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同时,我镇注重群众体育品牌的打造,以此造声势、造影响,强化和提高群众健身意识,动员和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根据我镇篮球运动的深厚群众基础及村村建立的篮球队,在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大手笔、大投入地加强篮球品牌项目建设。像一年一度的村级篮球大联赛在火红的七月开赛,共有21个村(居)组队参加,历时14天每晚4场,观看人数达上万人次,让篮球爱好者在消暑纳凉的同时又能享受到丰厚的体育大餐。该赛事已成为华新镇广大体育爱好者心中的节日盛会。从“篮球嘉年华”到定期举办区“供销风貌杯”千人百队篮球赛到承办“华新好时杯”沪苏浙农民篮球队邀请赛,甚至是农体协联办的华东三省一市篮球赛,华新的篮球品牌已从小镇农家走向了华东大地。而镇里成立的全区唯一一支由本地农家子女组成的“篮球宝贝”啦啦操队,更是球赛中的亮点。她们奔放热烈的舞姿,形成了球赛场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展示了华新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如今,华新镇各项篮球赛事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壮大并奠定了篮球运动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健康运动,团结协作”的篮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每当华灯初上,熟悉的音乐便在华新教育园区的田径场上唱响。
六、七百名结伴而来的人们准时从四面八方赶来,踩着节奏、踏着舞步,动一动全身、出一出大汗,这就是广场舞的魅力。为满足居民锻炼需求,帮助群众就近活动,我镇又对凤溪公园、陆家圩小区、徐谢小区等6个点进行了广场舞场地的软硬件扶持,切实做到场地、时间、负责人“三固定”管理。与此同时,由华新镇妇联开展的健身排舞培训班也成为了广大妇女姐妹为健康加油、为生活添彩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项新型时尚的群众体育锻炼活动,排舞不仅成为了我镇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新选择,也为人们喜欢的广场舞增添了更多的亮色。人们对广场舞的热情推动了华新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的乡镇广场舞的兴起。
7.群众体育先进事迹 篇七
王玉东同志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在街道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从本村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工作思路清晰, 措施得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严格执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使班子成员间团结协作, 班子整体功能发挥得好, 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大安村领导班子在他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拆迁撤村, 他的求真务实, 勤政廉洁使得大安村无一钉子户, 在2013年8月份村民顺利搬入新市镇还迁楼, 深得父老乡亲拥护。
王玉东同志一直坚持将“党建”工作列为重点, 他坚信农村党员服务中心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贯彻落实党的方钟政策和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农村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是抢占农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 加强和巩固党对农村领导的重要措施, 也是一项深受农村党员欢迎的“民心工程”。他立足实际, 建管并重, 以创新党建、创新服务、渗透社会为理念, 积极打造规范的党员服务中心, 开展多样化、多类型的党员活动。定期组织全村各类专业大户召开座谈会, 交流致富经验, 恳谈致富心得, 为实现共同致富建构载体。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党员凝聚群众的温馨“家园”、建设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基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窗口”。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阵地保障, 初步达到了夯实组织、服务群众、实现双赢的目的。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促进党员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有效地实践了凝聚党员, 凝聚群众, 凝聚社会的工作目标, 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他在强化队伍建设的同时, 把先进性教育活功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远程教育的设施, 组织村干部及全体党员, 认真学习了先进性教育有关理论知识, 切实把帮助困难户排忧解难, 办点实事作为中心工作。王玉东同志坚持加快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做到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 对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 老弱病残尽最大努力照顾, 每逢年过节都会自己掏腰包给困难户发放米面油, 经常联系群众, 了解群众所思, 听取群众建议,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他通过先进性远程教育学习, 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 在村民学校建立党员服务中心, 建立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配齐配全各类设施, 制定各类措施, 使群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和文化娱乐空间。同时还组织群众开展读书学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竞赛活动, 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同时, 使群众争做新型劳动者的风气日益高涨。
8.群众体育先进事迹 篇八
关键词:大型报告会;宣传;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143-02
一、引 言
报告会是利用专门集会所提供的讲台和场所来宣读和书面交流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中英模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是为了宣传英模人物的光荣事迹,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与奉献精神,鼓舞大众向他们学习而举办的大型活动。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近几年全国各地对各行业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进行了大力弘扬和宣传,如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组织的“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中央统战部举行的“身边的榜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
在这诸多的报告会中,要想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人、感动人,真正達到传播英模人物先进事迹、弘扬高尚品德,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舆论导向,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那就需要对报告会进行精密的前期策划和宣传创新,利用各种先进的艺术手段将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避免单调的说教,这样才能抓住受众,引起受众的共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受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需求已大幅度提高,接受先进事迹教育的心态也不同于以往。面对受众群,报告会的策划宣传和表现形式便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大型主题情景报告会《沂蒙检察官——李树德》是山东省检查院和临沂市检察院及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于2011年11月联合举办的,该活动以“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 为主题,为宣传“沂蒙检察官——李树德”先进事迹,促进沂蒙精神在新时期更好地弘扬而特别策划。本文以该报告会为例,探讨一下大型报告会应该如何在新时期求创新,以差异化求效果。
二、精心策划创作
大型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对事迹的采访与提炼是做好报告会的第一关。“沂蒙检察官”报告会的主角李树德是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人民检察院监所科长兼驻县看守所检察室主任。他十四年如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监所检察工作一线,忠于职守、敢于监督,严格守护着司法的公正,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家人的关爱,都集中体现在工作上,先后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等荣誉称号,并四次荣立个人一等功。
为了把李树德的先进事迹在报告会上集中体现出来,首先要对他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了解与搜集,记者先后采访了他的领导、家人和同事、被监管人员等,掌握了许多生动而感人的资料。经过反复酝酿和思考,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心地选择与提炼,确定将报告会分为三个篇章:序篇、报告篇、升华篇。篇章内容统一采用“有一种……叫”的文体进行阐述,分别为《有一种力量,叫无畏》、《有一种监督,叫关爱》、《有一种品格,叫坚守》、《有一种亲情,叫牵挂》、《有一种情怀,叫热爱》,最后是诗朗诵《有这样一个人》。通过这些报告内容将李树德的先进事迹从不同角度准确地表现了出来,不仅主题鲜明,而且使整场报告会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凸显出此场报告会的整体优势。
三、表现形式创新
通常先进事迹报告会所采取的形式是通过报告人现场演讲来介绍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形式相对比较简单。在本场报告会中,除了丰富充实的报告内容,其表现形式就成为第二个策划重点。
为了将李树德的先进事迹更加生动地呈献给大家,首先确定采用“大型情景报告会”的方式,即配合报告内容,大量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达到报告内容的情景再现,使受众直观而真实地感受李树德的工作和生活,加强报告会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另外根据篇章内容的不同,分别使用相应的电视专题片、主题报告、现场访谈、诗歌朗诵等表现形式恰如其分地加以表现。在序篇中,利用纪录短片《李树德的一天》再现李树德同志平凡而忙碌的一天。片子以时间为序,从天边的一抹曙光开始到深夜的灯光结束,李树德奔波在工作的各个场所,镜头朴实无华,没有画外解说,但却在报告会的开始即给受众一个最直观的人物感受,即时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报告篇是主题演讲部分,通过李树德的同事、当事人、家人及李树德本人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展示李树德的事迹。
在《有一种监督,叫关爱》报告中,讲到李树德对在押人员的生活非常关心,在开饭前拿着秤,当着在押人员的面“秤馒头”时,大屏幕适时地播放了记者来看守所采访时抓拍的照片,使报告会更加生动化、细节化,显得真实可感。在对李树德的老母亲和爱人进行采访的片子中,86岁的老母亲在家门口久久遥望的一个镜头,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受众,大家无不热泪盈眶。这些形式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报告会的内涵。
最后的升华篇是检察日报。方圆杂志首席记者邰筐在深入采访李树德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一气呵成书写的一首客观冷峻却又充满真挚情感的诗朗诵《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座山,它叫蒙山;有这样一条河,它叫沂河;有这样一个群体,它叫沂蒙检察官;有这样一个人,他叫李树德。他是高墙内365个日子里最温暖的呵护,他能准确地叫出486个在押人员的名字,他是守卫正义的一双睿智的眼睛……”这首诗朗诵,是对李树德事迹及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在临沂电视台四位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演绎下,既深情感人,又大气磅礴,进一步深化了报告会的主题,将报告会的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四、顺序编排求异
报告会的主题内容主要由报告团成员所作的报告来完成,报告人员的选择及其报告顺序的合理编排则是关乎报告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沂蒙检察官——李树德》主题情景报告会在报告人的选择和顺序的编排上,做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根据其事迹的具体内容,选择了李树德的同事来讲述《有一种力量,叫无畏》和《有一种监督,叫关爱》,主要介绍李树德在检察工作中敢于碰硬、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全力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事迹。
然后通过主持人和苍山县贾庄乡的一位村支部书记及苍山县公安局副局长进行现场访谈,向受众介绍李树德在工作中人性化执法,最大限度地化解对抗,增加和谐,获得重大刑事案件线索的故事。第三是苍山县看守所民警从被监督者的角度讲述《有一种品格,叫坚守》,介绍李树德唯法不唯权,敢于较真,敢于说不的事迹。第四是李树德的女儿讲述《有一种父爱,叫牵挂》——一个女儿眼中的父亲,一家三代人彼此的牵挂。李树德作为报告人之一,也是报告会的主角,最后一個出场,他用淳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讲述了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一位家庭的顶梁柱,对监所检察工作的一腔热爱和对家人的无限牵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衷莫贵乎真”,李树德的事迹由不同身份的讲述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一一讲来,紧紧牵引着受众的情绪,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整场报告会将李树德的先进事迹讲述得清晰而完整,形象塑造得鲜明而感人,达到了报告会的主题诉求。
五、艺术手段运用
作为一场大型报告会,有了生动感人的内容和形式,如果想达到思想与艺术并重,符合现代受众的需求,就要恰当地利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让报告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
本场报告会是在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的,充分利用了舞台及声光电的优势。首先在舞美的设计上重点体现报告会的特点,利用灯光和布置将舞台划分为三个区域:主持区、报告区和访谈区。舞台中间的大屏幕是报告会的主背景,播放报告会的片头、专题片、视频资料等,舞台周围的六块LED侧屏将报告内容的题目分别呈现出来,营造出鲜明的报告会主题氛围,整个舞台具有非常丰富的视觉效果。
另外利用了灯光和音乐的烘托作用。在报告会开始时,全场熄灯,大屏幕播放报告会片头,接着是专题片《李树德的一天》,一下子让受众融入到报告会浓浓的气氛中。
在报告人报告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配合不同的背景音乐,以增加报告效果。访谈村支书时,讲到李树德关心犯罪嫌疑人的故事,巧妙地运用一段抒情音乐,使受众们深受感染,热泪盈眶。在最后的诗朗诵中,伴随着朗诵者或深情、或慷慨的朗诵,使用了抒情而激昂的背景音乐,使报告会结束在一片催人奋进的气氛中。
报告会三个篇章层层递进,通过报告人充满真实情感的精彩报告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观众在听取报告会内容之余又不乏音视频所带来的视听冲击,从更深层面唤起了人们对李树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共鸣,从而完成了对李树德先进事迹的全方位再现,凸显了报告会的主题。整场报告会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得到受众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六、结 语
一场大型报告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内容和宣传形式的创新。也正是创新,才使得大型情景报告会《沂蒙检察官——李树德》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广泛传播英模人物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沂蒙检察官的品牌效应、弘扬沂蒙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效果。
【群众体育先进事迹】推荐阅读: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06-22
“群众满意科长”主要事迹06-22
走基层访群众工作先进事迹典型案例09-05
体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6-29
体育之星事迹材料06-24
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2-15
体育教育个人事迹08-31
初中体育之星主要事迹10-24
体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事迹简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