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

2024-09-20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精选12篇)

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 篇一

罗光志同学今年11岁,是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珉谷镇第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回来,只要能看见妈妈笑我就不觉得有多苦。”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想法,让这个小小的布依族少年坚持照顾瘫痪的母亲三年。

20xx年9月,罗光志的母亲不幸摔成瘫痪。从此,在父亲外出务工时,罗光志就承担起给母亲做饭喂药、洗脸洗脚、端屎倒尿、翻身擦背的重担。当被问及照顾母亲辛苦不辛苦时,罗光志一脸诚恳地说道:“爸爸在外面打工,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照顾妈妈是我的责任,再苦也要做。”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忙时,罗志光帮父亲担粪、运粮、搬煤、做各种农活和家务,胳膊、手、肩膀上都磨出了老茧。寨邻老幼都夸赞他:“每次看见别的孩子在外边玩耍,光志一放学就往家里赶,伺候他母亲,我们是又爱又心疼啊。”

罗光志照顾母亲和学习两不误。“他的成绩很优秀,一直处于年级前列,他是我遇到的最刻苦好学的孩子!”罗光志的班主任杨恩学说。罗光志还是个热心助人的好孩子。他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非常热爱集体,每天把班级卫生值日安排得有条不紊,坚持把班上的桌凳摆的整整齐齐,把讲桌、黑板檫得干干净净。如果当天值日的同学有事,他都会帮同学值日。周围的人都被罗志光的行为感染,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能让母亲重新站起来,然后,我们一家人去旅游!”当被问到有什么理想时,罗光志满怀信心地说。让我们祝福这个小男子汉,实现自己的梦想。20xx年,罗光志同学被评为贵州省美德少年。

2.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 篇二

关键词:最美孝心少年,新闻联播,回归

《新闻联播》自1978年开播以来,一直是中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新闻联播》一直也是全国时政新闻节目的标杆和模范。

从2011年9月开始,《新闻联播》从新闻编排、视觉风格、主持播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版。人们惊奇地发现《新闻联播》上多了很多“自己的故事”,从“文氏兄弟寻母启示”到“豆饼大叔”“曹家巷拆迁”,《新闻联播》体现出“亲民化,接地气”的态度。而且,一改往常僵硬固定的表达模式,在新闻报道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电视元素,让《新闻联播》变得好看了。从新闻专业精神来分析,这些新改变,实际上不是“创新”而是一种“回归”。尊重市场、尊重受众,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回归;精简时政新闻,增加社会新闻,提高报道水平,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回归;新闻舆论上,讲究引导艺术性和实效性的结合,从“舆论宣传”到“舆论引导”的回归。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一档大型公益活动。主办方面向全国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通过寻找、发掘、宣传新时期“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讴歌具有时代感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的故事中央《新闻联播》上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篇报道在人物,新闻价值,社会性等诸多特质上具有创新性和典型性,可作为分析《新闻联播》“回归”的一个范例。

1 走下贵族的神台,回归人文主义

电视以其信息大,受众多的特点成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工具。《新闻联播》以往的报道中,国家领导人的会议和外事活动占据了报道大部分篇幅,这些报道硬性的灌输着国家政策,却脱离了人民的实际生活。

“孝心少年”的报道将视角回归到平凡人身上,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需要。这种回归彰显了对个体生命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回归,反映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主流时政电视新闻节目开始走下贵族的神台,开始与受众亲密接触。

1.1 以人为本

报道中真实地记录了高雨欣的学习、生活状况。新闻报道的主角高雨欣,是一个普通的十一岁少年。而她坎坷的命运令人感慨,在本该安心上学的年纪,却用小小的身躯承当起了家庭的重担。

报道重点表现了小雨欣身上传达出来的赤忱孝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一味渲染小雨欣穷苦的家庭环境,以博取广大观众的同情甚至怜悯。这种平等的视角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重视,是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的表达。

报道的“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对采访对象的尊重,还表现在了对“受众本位”的尊重。记录普通人身边事,《新闻联播》也借助孝心少年的报道达到了政府民意之间的平衡。

1.2 展示人物真情实感

“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要反映真实的人性,既要表现人性的美好,也不能回避人性中脆弱。”《新闻联播》在对高雨欣的报道中,多方面展现了主人公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

在报道中,通过人物活动的画面表达我们可看到人物艰难的生活状态,通过人物语言的表达我们可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特别害怕看见同学,看见老师,我都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怕他们笑话我。”这些话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孩子心理的一块小小的阴影。

通过对人物真情实感的展示,一方面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一方面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对人性的尊重。

2 提高业务水平,回归新闻本位

电视艺术本身拥有声画双主体的先天优势。作为“联播体”的范式,《新闻联播》过去慎重的报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舆论环境的功能,但是长期以来模板式的报道已经让观众对《新闻联播》产生了刻板沉闷,叙事符号单一的印象。《新闻联播》在“孝心少年高雨欣”报道上所显示出的专业的新闻业务素质是报道成功的重要因素。

2.1 用画面细节说话,多个场景的转换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感

报道通过特写镜头的细节捕捉真实展现了人物活动和细腻情感,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镜头特写中,手指头被炭火烫得通红;穿着拖鞋的双脚被飞舞的蚊虫叮得满是红疱。通过这些细节,观众最深切地体会到这个镜头前的高雨欣终究还是个年幼的孩子。当高妈妈说到自己对孩子的心疼时,小雨欣搂过妈妈,用自己的脸贴着妈妈的脸。这些微小的细节表现将一个家境贫寒却异常坚韧懂事的高雨欣真实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动又心酸。

声画对立的技巧丰富了画面内涵,强化了内容表现力。在高妈妈说到“别人家的孩子可能这时候都沉浸在父母的怀里,不能像咱孩子似的家里家外的忙妈妈做着坐那,特别心疼”,镜头对准了夜市上,那些跟妈妈撒娇,无忧无虑吃着零食的孩子们。跟这些孩子相比,声音和画面的反差产生了一种“互衬”效果,画面使人物语言更加丰满,声音又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2.2 播报语态客观沉着,无矫揉造作和刻意拔高之感

电视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态对新闻报道非常重要。《新闻联播》在改版中一改往常“新华社播报”的语调,播报语言更加口语化,更具亲切感。

片中解说词使用第三人称,以一种渐进式的讲述方式慢慢展开叙述。“在学校高雨欣的成绩总是全年级第一,可在路边的烧烤摊前,她却没有了在学校的自信。”短短一句解说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将视角从现象转到了人物的内心。

“今天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懂事的小姑娘。”“认识”一词代表着受众的主动权和媒体的让位意识;“懂事的”是整篇报道中运用的最多也是唯一的修饰词,这个词是一个常见的口语化词汇,其中代表着一种长者般的疼爱,一种诚恳的赞许。

2.3 同期声和采访真实还原现场,反映了人物情感和群众舆论

《新闻联播》对高雨欣的报道中,真实地记录了人物对话和环境声,让人物自己发声,体现了新闻事实本身的魅力。

此篇报道用于同期声的真实记录还原了事件现场,车鸣声、人群声、烤肉床滋滋滋的碳烤声都被记录下来。这些现场同期声配合解说使用,没有造成时态的割裂,真实地营造了现场气氛。

现场采访的纪录真实还原了群众的舆论,使报道更加立体。“上学她第一,还得帮她妈干活。”“我家姑娘都十三四了,上学一天跟孩子似得还得伺候她。”这些声音透露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很多跟高雨欣同龄的孩子仍旧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2.4 近距离的现场报道相对弥补了时效性的缺憾

最美孝心少年这样的系列人物报道相对来说事件发生的时空跨度是比较大的,孝心少年的事迹的确具有新闻价值,但是在新闻时效性上比较模糊。为了弥补在时效性上的缺憾,《新闻联播》的报道首先使用了小切口的导语作为由头,将目光积聚在高雨欣身上:“对于黑龙江省望奎县的高雨欣来说,每天课余并没有和同学一样玩耍的时间,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她每天需要跟妈妈一起为生计而忙碌。”“刚刚过去”强调了事件的发生时态,具有一定的时新性。并且在其中设下一定悬念,引起观众兴趣。

“手怎么了?”记者仔细地观察到了主人公的身体情况,并代替镜头后的观众发出关心的询问。报道中细节的展现都是记者近距离接触受访对象的体现。

3 弘扬正能量,加强舆论引导

大众传播媒介担任“瞭望者”的角色,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能。通过大众传播报道和强化的事件会得到人们的重视。“舆论导向”是中国新闻观的核心要素之一,《新闻联播》作为党政喉舌,高高在上的教育和宣传面孔被公众视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舆论导向需要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实现引导目的。

《新闻联播》报道的一系列“最美人物”,不是单纯的赞扬某个“个人”,而是力图在全社会宣扬一种普适的真善美精神。

3.1“孝文化”的时代价值

社会学家塔克曼认为,新闻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建构。弘扬孝心的故事,发掘当下社会的“新二十四孝”的故事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正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电视里总是充满了家庭纷争的闹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父母的权威性大大减弱。因此,呼吁“孝文化”的回归,在当下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3.2 榜样人物的力量

如今新一代的“青年偶像”出现严重的图谱化现象,娱乐化、经济型的成功人士备受追崇,孝心少年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孝”的精神正是当下所稀缺的正能量。

高雨欣是很多孝心少年的缩影,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号召大家挖掘身边的孝心少年,通过报道他们感人的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给予人们思考和启迪,从而实现价值导向的目的。

3.3“孝心少年”不是道德的模板

面对一些过度的报道和刻意的拔高,要理性地看待道德典型的树立。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例,或平凡人物的感人事迹,都由于媒体的介入产生了扩大化的效果。正能量宣传的潮流本意是好的,但坚持新闻价值导向的前提是遵循人道主义精神,将个人看成有生命的个体,尊重人性,用平视的角度去看待他们,不要刻意煽情博取同情和眼泪。

并且,这些典型事例也不是流水线上做出的模具,不应该以具体人物的具体行为去形而上学地评判身边的人是好是坏,是孝或不孝。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用自己的方式恪守孝道。“孝心少年”的其理想化的传播效果应像是教鞭,当人们看到这些故事,会联想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萌发善念,改善自己的德行。

参考文献

[1]陈龙.新闻作品评析概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时统宁.电视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最美孝心少年 篇三

不幸

珊珊的妈妈是先天脑瘫病患者,虽经长期治疗,但也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爸爸在珊珊出生不久就不知去向,始终没有回来。妈妈因此患了严重的抑郁症,病重时打人毁物,寻死觅活。70多岁的姥姥经常为了看护她而夜不能寐,童年时珊珊就不得不适应这种生活了。每当她看见姥姥满眼的红血丝,就会懂事地说:“姥姥,您歇一会儿,让我来看护妈妈。”说完,就牵着痴痴呆呆的妈妈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直到妈妈困了去睡觉。

如今,九岁的珊珊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她的妈妈为了寻找丈夫经常离家漂泊,只有缺钱或病重时才回家,这无疑成了这个家庭永远的痛。2013年秋,妈妈因为严重的抑郁症,服药过量被送到医院洗胃。姥姥欲哭无泪,叨念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就这么去了,也是她的命。”可珊珊却紧紧握住姥姥的手,不停地说着:“救救妈妈吧,救救她吧。”她不停地帮妈妈擦拭嘴角的口水,给妈妈倒尿。在医生的努力和珊珊的呵护下,妈妈昏迷一天一夜后竟奇迹般苏醒了。去年,妈妈又因心脏病住院,珊珊同样和姥姥一起肩负起了伺候妈妈的重担。

珊珊不仅关心妈妈,更孝敬姥姥和姥爷。姥姥已经71岁,照顾生病的女儿半辈子,瘦得只有68斤。珊珊知道没有姥姥就没有这个家,懂事的珊珊年幼时就学会了生火、播种、拔苗。姥姥病了,珊珊端水喂药,给姥姥做鸡蛋羹。姥姥含泪吃着外孙女做的饭,不敢想象自己如果倒下了珊珊该怎么办。珊珊却不停地安慰姥姥:“你养我这么大,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给您做点事儿算什么呢?”

姥爷85岁了,曾患脑出血一度瘫痪在床,四岁的珊珊迈着蹒跚的脚步给姥爷擦口水,有一点好吃的东西就往姥爷嘴里塞,她还每天给姥爷按摩,帮姥爷洗脚,替姥爷拿碗、筷子。等姥爷恢复一些了,她就扶着姥爷练习走路。珊珊很瘦弱,却是姥爷最得力的拐杖。姥爷有了珊珊,就觉得生活有了依靠。有时候,姥姥要照顾住院的姗姗妈,不能及时赶回家做饭,珊珊就在姥爷的指导下自己做饭。端着孩子做好的饭,姥姥、姥爷的心里既温暖又酸楚。

贫苦

珊珊一家四口人就凭姥姥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可她的心里却装着比她更苦的人。邻居姜奶奶瘫痪在床,家里儿子媳妇又都有病,珊珊只要有一点好吃的就给姜奶奶送去,并一口一口喂给姜奶奶吃;孙奶奶儿女不在身边,老人身体又不好,珊珊就把自己吃的饺子留一半给孙奶奶送去。有的时候,她连一把爆米花,一个苹果都要送给邻居。

珊珊从五岁起就捡拾废品,把拾得的废品送给路边拾荒的一位老奶奶,珊珊说老奶奶太可怜,多卖点钱生活会更好些的。

珊珊拉丁舞跳得好,很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向她请教,她有求必应。有一次,珊珊发高烧住院治疗,在医院门口遇见王佑同学要向她学习跳舞,她要带病教,被姥姥制止了。珊珊告诉王佑:明天下午三点,你到医院等我,我教你。第二天,珊珊如约在医院门口等来王佑,教了一个多小时。发着高烧的珊珊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教完舞蹈,天都黑了,等点滴打完已将近半夜。姥姥心疼地看着熟睡中的珊珊,流下了眼泪。

珊珊的内心从来没有埋怨,就连她毫无印象的爸爸,她都原谅了,并希望他有朝一日回家来享受女儿的温暖。她也不忘记关爱过她的人,班主任吕文艺老师像母亲一样关爱着她和她的家人;长甸镇副镇长孙玉莹多年如一日,不忘珊珊的生日;还有很多的亲戚、邻居、老师,甚至路人得知珊珊的情况后都伸出援助之手。

阳光

不幸使珊珊更加坚强。她想:不高兴也绝不能挂在脸上,痛苦自己扛着,只要姥姥和姥爷开心比什么都强。她性格活泼开朗,一进学校的门,啥愁事也没有了。她是班长,班主任让她办的事,件件办得有条不紊。班主任没让她办的,她也主动去张罗。谁打扫卫生,谁出墙报,谁去值周,谁领晨读,谁收日记……小干部当得有模有样。

她先后参加了舞蹈班、美术班、演讲班、习作班,还当上了“校园之声”小播音主持。每每听到“百灵鸟”播音时,伙伴们总是听得那么认真。多才多艺的珊珊,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很多很多。在家里给姥姥洗脚时,歌声伴着她;喂姥爷饭时,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让姥爷开心,一张总是微笑的红苹果脸蛋透露着珊珊多少苦与乐。

清晨,别人家与她同龄的孩子还在睡梦中,珊珊却早已起床。趁姥姥和姥爷还没有睡醒,抽空看几眼书,去喂猪,在猪吃饲料时又赶紧压压腿,为舞蹈课做准备。她说:没有觉得累,习惯了。

勤奋的人总有收获。珊珊连续两届获得校励志故事演讲比赛的头名。县艺术节上,她表演的舞蹈又获得金奖。学习成绩一直是学年组的前几名。学雷锋小模范、环保小卫士、学习能手、班级小管家……红花榜上处处有名。2014年,何宇珊被评为丹东市最美孝心少年。

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杨子扬事迹材料 篇四

姓名:杨子扬

性别:女

所属地区:十堰市茅塔乡康家村三组

简介: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苦难与不幸中成长的杨子扬,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懂事的杨子扬,将一切看在眼里,她知道爸爸的辛苦,平日在家,除了照顾患病的奶奶、爷爷,看好妈妈不要乱跑,还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人小鬼大”,为亲情注入更多担当。

【孝心故事】

弱肩挑重担,寸草心慰春

当提及自己的理想时,杨子扬说:“将来想当一名医生,希望能找到妈妈并治好她的病,也让更多像奶奶这样的人重新站起来。”

杨子扬,9岁,家住十堰市茅塔乡康家村三组,现为茅塔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小年纪的她,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以自己的天真、幼稚的言行,绘就着孝老敬亲的生活景图,诠释着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3月,杨子扬被评为十堰市“美德少年”。1月,被十堰市茅箭区评为第二届道德模范。

家贫亲病,将苦难分解坦然面对

杨子扬家有五口人。88岁的奶奶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爷爷严重耳聋,又因年事过高行动不便;妈妈患有严重精神病,喜欢独自外出,却找不到回家的路;爸爸老实本分,靠在家干农活、闲时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同时还要担负照顾生病、年迈的家人的重任。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苦难与不幸中成长的杨子扬,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她三四岁时就知道玩的时候带着妈妈,和妈妈比谁更乖。在小子扬的记忆中,爸爸是最忙的人,爷爷身体健康的时候,只有在吃饭和自己生病时才能见到爸爸,后来随着爷爷的行动不便,他通常在安顿好家人休息后便不见了。懂事的杨子扬,将一切看在眼里,她知道爸爸的辛苦,平日在家,除了照顾患病的奶奶、爷爷,看好妈妈不要乱跑,还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人小鬼大”,为亲情注入更多担当

为给爷爷、奶奶解闷,在家里常有这样的场景:奶奶斜躺在床上,爷爷坐在床边,妈妈坐在床前的小椅子上,小子扬则站在他们中间,蹦蹦跳跳的有说有笑,爷爷、奶奶年纪大,有时候被子扬逗得前仰后合,直叫肚子疼;笑累了,子扬就陪他们聊天,老人们听力差,她便充当二老的传话员,把一方的话用手比划着说给另一方,妈妈有时也忍不住的比划着,小子扬就带妈妈一起比划着和爷爷、奶奶交流,小小的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孝老敬亲,为爷爷、奶奶解闷

爸爸是家里最忙的人,自打杨子扬能够独立照顾生病的家人时,他更是抢着时间没日没夜的干活。因为知道爸爸的辛苦,小子杨就尽可能的少让爸爸为自己操心,多替他分担。因为是住宿学校,一直以来,爸爸都坚持每周五放学到学校接子扬回家。有时因临时在外干活不能到校接子扬回家,她就独自徒步回家,并提前准备简单的饭菜。7岁的杨子扬,因为年龄小、个头不及灶高,聪明的她就搬来小凳子,然后站在上面翻动锅里的食物……

又是一个周五,爸爸在忙着,放学后杨子扬就开始独自往家走。一进门就听到奶奶的痛苦呻吟——她从床上摔到地上了。小子扬赶紧放下书包慌忙跑进去扶奶奶,因为力气不够,无法将奶奶扶回床上,着急之余,聪明的她马上想到去地里找爷爷帮忙,

爷爷耳朵不好使,她大声的说了好几遍,爷爷才明白怎么回事。事后才知道,奶奶因口渴想喝水便伸手去拿,却不小心摔下了床。这次事情后,杨子扬暗下决心,只要有她在,就绝不能再让奶奶摔下床。周末在家,做完家务的杨子扬就陪在奶奶床边,逗她笑,给她讲故事。面对生活,杨子扬似乎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但小小年纪的她还不懂苦难和坚强的含义,只知道帮助爸爸照顾家人是她应该做的。

逆境求进,给家人点燃希望之火

特殊的成长经历,杨子扬比同龄人能干得多:洗衣服、做饭、刷碗、扫地……这份孝心,让爷爷奶奶感动,让爸爸自豪,也让乡里邻居称赞不已。

平日里,除了帮爸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杨子扬明白,自己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靠自己的能力照顾家人,更好地帮爸爸分担,也只有那样,才可以实现今天的理想——治好妈妈,让奶奶重新站起来。学习上,杨子扬总比别人更刻苦,比付出,小小年纪的她似乎都懂得成功是以汗水为铺垫的,而这即是全家人最大的快乐,是家人最有盼头的希望。

然而,在小子扬的心里,还有着一份难以言说的苦恼与忧愁。从懂事以来,她都不曾知晓被妈妈疼爱的感觉,尽管如此,杨子扬却说,妈妈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一员,有妈妈在,家才是完整的。因为有病,妈妈喜欢独自外出但却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她总害怕有一天妈妈会不见了。秋,一家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妈妈再次走失。爸爸找遍了所有她可能去的地方,至今,妈妈还是杳无音信。妈妈到底去了哪里,小小年纪的她一直想不明白,望着苍茫的大山,一双大大的眼睛里写满担忧,却无法看到山的那一边……记忆仅停留在妈妈在的曾经时刻,而今思念只留在了心里,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当别人问及妈妈时,她则会着急的哭起来并不断地重复:“妈妈其实很爱我,我也爱妈妈。妈妈不知道去哪里,不见了。”

家境的贫寒让杨子扬过早的成熟,她从不向爸爸提出非分要求。深知爸爸的辛苦与劳累,尽最大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爸爸是杨子扬最快乐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发着高烧,聪明的子扬不停的用冷毛巾敷在爸爸头上帮他降温,然后倒好温开水,帮助他把药服下。看着为自己忙前忙后的女儿,爸爸歉意地说:“扬扬,让你受苦了,是爸爸不好,没能让你过上好日子。”听完爸爸的话,她却自豪地说:“爸爸,虽然我小,但是代替妈妈照顾你是我的责任,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是妈妈在哪?她却不知道。

在学校,杨子扬从不与别人攀比。没有漂亮的发饰,她选择用健康热情的性格来赢得他人的喜爱与赞赏,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异的成绩争优比赢。因为品学兼优、乐观积极、团结友善,在学校里,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作为同学,陈紫琳说:“我有不懂的问题都会去问杨子扬,她就会帮助我、教我做”;作为好朋友,郭晓慧说:“她一直很照顾我,我们在一起玩,很开心很快乐”;作为班主任,余梅老师总是满脸赞赏的告诉大家:“杨子扬同学今天的字词写的好,杨子杨今天的卫生做得好”……的确,小小年纪的她,不仅学习成绩不错,也乐于助人,爱护公物,尊敬老师,一直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好学生。

在山清水秀而古朴典雅的大山里长大,受父辈们善良淳厚之风的影响,养成了杨子扬至真至纯的美好心灵。虽然家庭拮据,但善良的子扬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她常说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今的杨子扬,她最大的想法就是努力读书,快点长大,能够早点帮助爸爸,让他不再那么辛苦;能够早点找到妈妈,让她回家;能够早点学有所成,让妈妈好起来,使奶奶站起来。

没有健康完美的家庭,没有五彩斑斓的童年,没有特殊的人生际遇,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年少的杨子扬却以自己的天真烂漫、看似幼稚的言行,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古训,也集中展现了当代少年闪亮的美好品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伴着她成长,将孝老敬亲的良好风气传播千里、万里。

5.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李润嘉事迹材料 篇五

姓名:李润嘉

性别:女

所属地区: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小学

简介:孝老爱亲、体贴长辈,自强自立,懂得感恩的李润嘉同学的身上散发着浓浓的正能量,影响、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我们全校同学学习的楷模。

【孝心故事】

穷人孩子早当家

李润嘉同学是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在学校她是一位学习刻苦努力,踏实认真的班干部;在家里她是一个孝老爱亲、体贴长辈,自强自立,懂得感恩的美德少年。

一、孝老爱亲,体贴长辈。

她的父母均在北京打工,从三个月开始,她就被父母留在家中,由奶奶一手带大,作为留守儿童的她虽然没有与父母天天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细心的呵护与关爱,但她却能茁壮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远离父母的她既没有孤独自卑,自暴自弃,也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般蛮横骄纵、妄自尊大。特殊的成长环境反而使她更懂得体贴年迈的爷爷奶奶,她懂得帮助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爷爷家养羊,从小她就和爷爷一起放羊,回家帮助爷爷喂羊,慢慢地还学会了帮奶奶洗碗、做饭、炒菜。后来父母离异,母亲抛下她,父亲又不在家,她总想尽量帮奶奶多干些活,以减轻老人的负担,从刚入学时的端茶倒水到中年级学会收拾碗筷,到现在她已经学会做几道小菜来慰劳爷爷奶奶了,爷爷奶奶岁数大了,老人身体不好,腿脚不灵便,她就主动为奶奶端水、拿药,细心照顾奶奶,带他们看病,代替父亲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升入六年级后,她仿佛长大了,每到周六、日,只要有时间,她都会为家人做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这不,春天到了,爷爷奶奶特别忙,今天去浇地,可能会晚一些回来。放学回家后,她就主动为爷爷奶奶做饭,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小院的每个角落,“叮叮当当“的切菜声音不断从厨房传出,半过多小时过去了,米饭和菜的香味隐隐约约地飘散在小院中。此时她和妹妹正盼望着爷爷奶奶赶快从地里归来,放下一天的疲惫,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谈论着生活中的趣事。

夜幕降临了,天空中的月亮照耀着大地,妹妹饿了,她为妹妹盛上饭菜,妹妹吃晚饭,她拉着妹妹走进了房间。明亮的灯光下,她坐在妹妹的身边,开始辅导妹妹学习英语:“holle。”她读一句,“holle”妹妹也跟着读一句……姐妹俩读书的声音回荡在宁静的小院中。读完英语,她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着妹妹学习,

窗户上印着姐妹俩刻苦学习的身影。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妹妹伸了个懒腰,躺在床上睡着了。她温柔地看着妹妹,脸上浮现出快乐的笑容。

她帮妹妹盖好被子,然后关上灯,走出房间,坐在门外的石头上,一边等爷爷奶奶,一边借着路灯的光,认真的看起书来,还不时地在书上仔细地做着笔记。

一会儿爷爷奶奶从地里回来了。她忙为爷爷奶奶打了一盆清水,两位老人在清水中把一天的劳累洗去,脸上挂着笑容。她把热腾腾的饭菜从锅中端出,放在桌子上,拿好碗筷,和爷爷奶奶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

晚饭后,她收拾完碗筷,又为爷爷奶奶捶背,打水洗脚、铺床。忙碌一天的老人看着懂事的孙女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这真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呀!

二、自强自立、懂得感恩

李润嘉同学不仅孝老爱亲,体贴长辈,而且她还是一个自强自立、懂得感恩的孩子。由于爸爸不在身边,她与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共同生活。她们是大家庭,家里人比较多,懂事的她从五年级暑假开始就学会了勤工俭学,和奶奶到村里的`蔬菜大棚去帮忙,帮助摘蔬菜,蔬菜装箱,统计每箱蔬菜的重量,一天10元钱,爷爷奶奶不让她去,别人认为小孩子不应该那么小就去挣钱,但是她坚决要去,她把这看成是社会实践,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她说服了爷爷奶奶,同意她去帮忙,这一勤工俭学活动让她既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增长了知识,还体会到年迈的爷爷奶奶的不容易,同时使她又有了一笔小收入,她用自己挣的钱给自己和妹妹买学习用具,给奶奶买药,还为爸爸买生日小礼物。

除了自强自立,帮助爷爷奶奶干活以外,对叔叔婶婶她也心存感恩。叔叔家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比较贪玩,学习很吃力,叔叔婶婶顾不上辅导孩子,尤其是英语极差,他们想给孩子找家教辅导,作为姐姐的润嘉对婶婶说:“婶儿,咱家不富裕,就别请家教了,我来辅导妹妹吧!”这样她在自己六年级紧张的学习之余,还主动承担起辅导妹妹学习的任务,不仅是教英语,读单词,妹妹的语文、数学她都耐心辅导,以感恩叔叔婶婶对她的照顾。每天放学她同妹妹一起回家,她写作业时,带动小妹妹一起学习,遇到妹妹不会的题,她不厌其烦地耐心帮助讲解。当妹妹想偷懒、贪玩时,她能激励、引导妹妹先写作业,告诉妹妹,一定要写完作业后再去玩。生活上她也能帮助叔叔婶婶、爷爷奶奶照顾小妹妹,努力尽到一个“大姐姐”的责任。

在学校她能与同学和睦相处,热爱班集体,积极进取,严于律己,爱憎分明。在班中她既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又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她学习自觉、勤奋、刻苦、努力,她的作业总是那么清楚认真,每一步思路极其清晰,她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懂善思肯钻,不懂敢问会问。她多才多艺,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是运动场上的健将,今年的区级运动会,她一人获得小学乙组女子60米、100米两项冠军。她还是个小画家,今年4月在北京市第十九届学生艺术节中绘画作品获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所以她多次获得“区、校级三好学生”。

6.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篇六

徐福中学七年级四班李楠指导教师:李玉玲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在2013年正式开播了,我于2013年11月16日晚7:10准时观看了这一节目。

当我看到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一张张冻的通红的脸蛋时,我就想把一生的泪水全都流出来,让我所有的泪水涌满这美好的人间,因为那些孩子实在太可爱了。

当看到那些在山区里的孩子、那些贫困的孩子、那些留守儿童,我的心就不知是该怎么好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和我同岁的吴林香。十三岁的她,爸爸外出打工赚钱,妈妈患有轻微瘫痪,只能坐在一张破旧的轮椅上。爷爷和奶奶的身体都不大健康,年纪又过大,所以全家所有事情只有小林香一人扛着、维持着。以前爸爸在家的时候拿上镐头一上午便能刨开一大片地,而小林香一天才能开一小块地,有时甚至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大人打十下用的时间里小林香只能打一下。她太幸苦了,也真的很懂事也很孝顺,自己每天省吃俭用维持家里的生活,把好的东西留给家人自己却不吃。

小林香不但要担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还要照顾年仅五岁的弟弟。就这样,她一个人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重担。小林香就是这样一个懂事而乖巧的小女孩。

然而,随着妈妈的去世,年纪轻轻的小林香彻底的绝望了。她不知所措,更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以后的生活,我们能看见她脸上那一串串不知所措的泪水。

当她面对着记者的重重疑问时,她又流下了那伤心的泪水。记者问她还想再见妈妈一眼么,小林香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想!要是还有这个可能和机会的话,我非常想见妈妈一眼,因为我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妈妈说。”记者让小林香答应她见到妈妈后不许哭。小林香答应了,但一见到妈妈生前笑得最灿烂的一张照片时,她的眼泪便全都忍不住的一股脑的涌了上来。她在妈妈的照片面前放声大哭,哭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

接着小林香的弟弟为她拿上了奖杯,小林香的眼泪又涌了出来,抱着弟弟哭了出来。

小林香,是一位住在山区里的最美的孝心少年。我相信这个节目播出后,小林香你一定会得到全社会的帮助。我也相信小林香一定会在全社会的帮助下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小林香,从现在开始努力加油吧!你还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奶奶需要你的照顾呢。千万不要放弃,不要气馁,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加油、努力吧!我那最最敬仰、最最可爱的小林香同学。

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1 篇七

中心学校四年一班陈百强

看过《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后,我感到我很幸福。因为我是有妈妈爸爸的孩子。

节目里很多孩子都要是父母病了的,都是由孩子来做父母的工作,来养家。徐心婷、路玉婷、高雨欣就是这样的,还很多,都要早出晚归,还要随时承受父母去世的不幸消息。而我有妈妈有爸爸,和他们比我是很幸福的。当我听到那些感人的故事,鼻子发酸,泪流不止。他们都才十几岁,都没有超过二十岁的,可是他们能照顾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外出打工来赚钱。他们要来养这个家,从不说苦,不怕累。而我的爸爸妈妈靠开挂车来养这个家,只有我的奶奶来照顾我。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好好孝顺爷爷奶奶,不让家长为我操心。如果他们生病的话,我会将他们送到医院,不管路有多少远,我也要把他们送到医院。如果医药费不够的话,我会把所有财产都用来给他们治病。我也会在下雨时为他们挡雨,在危险时护着他们,我会坚强的照顾好我的家人。

8.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作文 篇八

“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您吧,让我亲亲您吧,我的好妈妈。”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唱这首歌。回到家后,我看见一身疲惫的妈妈满头大汗,就连忙给妈妈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一步三晃地端到妈妈的面前,嘴里还哼着这首歌。妈妈笑颜如花地接过茶,“咕噜咕噜”地一喝而尽。那时的我第一次体会到孝顺父母带给自己的快乐。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第一次给妈妈过“三八妇女节”了。那一天,我绞尽脑汁地想着该给妈妈买什么礼物。忽然,我急中生智:每次我过生日时,妈妈总会给我好多“生日奖金”,不如,我这天给妈妈发“妇女金?”真是个不错的创意,我在心里暗暗赞许自己。

那一天,我打碎了我心爱的小猪储蓄罐,把里面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之后我用纸做了一颗“心”,然后我满怀喜悦地把钱塞进“心”里,并封上口。做完这一切后,我留意翼翼地捧着这一颗沉甸甸的“心”来到妈妈房间,郑重其事地对妈妈说:“妈妈,节日快乐!这是我给您发的妇女金!以后我每年都会给您的。”说完这句话时,我看见妈妈的眼眶里滚动着晶莹的泪花。哦,天下最容易满足的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妈妈了。我只但是做了小小的一件事,就让她感动成这样了。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孝顺带来的快乐。

这以后,每年的“三八节”来临时,我总会倾我所有,给妈妈送上一份“奖金”。尽管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但我会把这一举动进行到底。

妈妈由于常年劳累,日积月累的,患上了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不能长时间坐着或者弯腰干重活,而且每到晚上就无休止的疼痛,晚上只能爬在床上睡。慈母如此痛苦,作为儿子,看在母身疼在我心。所以我觉得务必要有所作为,尽我所力。所以晚上在我写完作业的时候,就主动提出要为妈妈按摩脖子的腰间,虽收效甚微,但我的一片心意,妈妈感动的眼泪直打转。妈妈抱着我,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也经常会给妈妈洗洗脚,让妈妈感受到温暖。也经常跟妈妈抢着洗袜子,我为的是让妈妈的要不那么痛。其实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微不足道,但是,百善孝为先,孝道就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我的妈妈今年四十多岁了,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天天给我检查作业,给我辅导功课,但是她具有中国妇女的贤惠与孝顺,我十分爱她。我爱妈妈不仅仅是因为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因为妈妈有一颗善良的心,孝敬老人。

去年奶奶突然中风了,伯伯和姑姑们全都在外地工作,不能来伺候奶奶。爸爸的工作相当忙,常常加班,于是照顾奶奶的重担就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了。奶奶的手不听使唤了,拿什么东西都吃力,但是她天生就是一个不服输的性格,非要自己吃饭不行,结果把饭菜全都泼在了衣服上。妈妈见了,就赶紧给奶奶脱下脏衣服,泡在盆里,然后给奶奶换上干净的衣服,再端起奶奶的碗,一勺一勺地喂给奶奶吃。奶奶的牙不好,吃起饭来个性慢,妈妈一点也不着急,耐心地喂。有的时候奶奶把汤喝到了下巴上,妈妈就赶紧用手绢给擦掉。好不容易才把饭喂完了,但是妈妈的那碗饭却凉透了,凑合吃两口凉饭,妈妈又给奶奶洗衣服去了。

在奶奶住院的日子里,妈妈几乎没有歇过,累得她脸上都起了皱纹。在妈妈的照料下,奶奶最后出院了,院里的护士都说奶奶有个孝顺的“女儿”。

奶奶出院了,回到家身子骨还很虚弱,需要补补营养。妈妈整天为奶奶做一些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菜,看着妈妈给奶奶做了那么多可口的饭菜,我真想也去尝一口,每每这时,妈妈的话又响在我耳边;你奶奶有病,咱们做晚辈的要把好吃的留给奶奶,奶奶才恢复得快。由于妈妈对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的病情大有好转,此刻已经完全好了。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看到妈妈如此,我的心里感慨万千。我做的孝事虽微不足道,但我也努力在向妈妈看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做儿女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衣服上的每一根丝线,都渗透着父母的汗,父母的血,都寄托着父母的殷殷祝福和企盼。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们在学校读书,又使父母多了一份牵挂。父母把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而他们得到的却是额头上条条皱纹,头上缕缕银丝,多么高尚的爱啊!同学们,你们又怎样回报父母呢?我们就应用心,用行动去偿还我们得到的一切,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让父母在家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要在生活经费上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要从生活上不同角度上去关心父母,不要忘记在父母生日或节日献上一份礼物,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啊!领到奖学金黄色时,如果你能拿出一点,买一份小小的礼物给你们的父母,同样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欣慰。

要明白,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大地之间,想报答完他们的恩情,就像在用勺子一点点地舀着大海一样,无论如何都是报不完的,何不在有机会的时候让报恩之水填满一个个小池呢?其实,父母并不求我们报恩,只要看见孩子开心幸福、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惠。

9.观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总结 篇九

西河镇中心小学观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总结 2013年11月19日,我校学生在各班班主任的组织下,在教室里观看《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视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动人的事迹,让孩子们看得非常认真,也看到了孩子们眼角感动的泪珠。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者德之本。”孝敬父母是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栏目中,这些坚强又孝顺的孩子用单纯、善良的孝心诠释着血溶于水的亲情。

孝心少年的真实故事感动着我校每一位学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生动的教育课,知道了什么是孝道,明白了怎样尽孝,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像“孝心少年”那样,做一个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孝心少年。

10.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篇十

颁奖仪式开始了,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大树上结的不是果子,而是一位位孝心少年那激动人心的话语。又是一次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他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了这里。爱的指引,带我们众里寻你;孝的承诺,温暖了你我的心。

推着铁皮车,带着父亲四处寻医的黄凤,把骨髓献给自己的妈妈的邵帅,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的何秀巡姐弟……是这次颁奖典礼的主人公。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孝这个字该怎样写得更好。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叫高雨欣的女孩。她的爸爸妈妈离婚后,她跟着妈妈一起卖烧烤。虽然她总是害怕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会嘲笑她,但她却坚持了下来。她从来没有尝过烤香肠的味道,因为她知道,多吃一串,就少赚了一分钱。在家里,做饭、洗衣……都得她来干。这些家务琐事压在她身上,让她的学习生活只有1~2个小时。但是她的成绩却在班里名列前茅。她说,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多做些课外练习就好了。这让我不禁想到,有些人的家庭条件比高雨欣的家庭条件富裕多了,但他们的成绩却总在倒数之间徘徊,可见优秀的成绩要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得来啊!

看到最美孝心少年领到奖杯和奖金后那兴奋激动的表情,我觉得他们应该在想:爸爸妈妈,你们看到了吗?

1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学习心得 篇十一

10年后,“未来”长大了,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

如今,14岁的冉俊超,成了重庆市第三十中学校初二年级的一名普通学生。

11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体育青少节目中心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xx“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北京录制完成,冉俊超成为重庆唯一获奖学生。

冉光辉夫妻没什么文化,但他们用自己踏实奋斗的行动,成了孩子最好的榜样。

10年间 他成长为一名“大厨”

10年中,很多事都变了,冉俊超从汤圆都煮不熟的生手,变成了会做几十道菜的“大厨”。10年中,不变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冉俊超对父亲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敬。

周末的傍晚,渝中区新华路一栋老单元楼,4年前冉光辉夫妻俩拿出家底子贷款购买的二手房里,温暖的灯光下,冉俊超像往常一样,迅速备好菜,拿过菜刀熟练地将食材切好,然后下锅。一股蒜香夹杂着豆瓣酱的香味,瞬间充满整个厨房。

冉光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挖过矿,进过厂,最终选择了棒棒这个职业。一年365天,除了春节商场放假的半个月,他几乎全年无休。妻子瞿光芳在一家五金店打工,周末忙起来,夫妻俩晚上回家都能吃到儿子亲手做的饭菜。

冉俊超的厨艺是自己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锤炼出来的。

他第一次做饭是在5岁左右,那天父母一早出门工作,家里也忘了备下饭菜。到了中午,冉俊超知道该吃饭了,在家里翻找了半天,找出一袋冷冻的包心汤圆,学着大人把汤圆倒进锅里,却不知道要提前把水烧开。

结果,汤圆外面煮熟了,里面却还是生的,饿得不行的冉俊超顾不上考虑生熟,狼吞虎咽地把汤圆吞下肚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煮饭、做家务成为冉俊超必做的功课,“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也没有人教我该怎么做,做饭、烧菜、做家务都是自己学着来。”有时候看着父亲太累,冉俊超会帮他捏肩捶背,端来洗脚水让他解乏。

进入小学二年级,冉俊超开始主动为下班回来的父母做饭,只为让辛苦一天的父母回家就能吃上热乎饭。

父亲的饮食喜好,冉俊超记得很清楚。“我做的菜都比较辣,因为爸爸喜欢吃。”他现在还特别喜欢做肉类菜品,因为爸爸每天下力干活,需要补充营养。

对于孝 他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

父亲是“棒棒”,并没有让冉俊超自卑,反而很自豪,他从不避讳在同学面前提起父亲,“爸爸凭劳动吃饭,靠力气挣钱,用自己的勤劳撑起我们这个家,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为爸爸感到骄傲!”

大正市场内面馆老板周兴燕回忆,冉俊超从三四岁开始就跟着冉“棒棒”一起到商场搬货,“这个娃儿很乖,每次看到爸爸搬重货,就主动跑过去帮忙,能帮一点是一点。”

但大多数时候,当大人忙起来时,冉俊超就一个人在面馆呆着。“娃儿很懂事也很聪明,看到店里忙,就主动帮忙捡碗、洗碗,等到饭点,我们就给娃儿煮碗面吃。”

一直到小学毕业,冉俊超还会在周末时去商场帮父亲搬一些货。“小学高年级时,我一次能搬20―30斤的货。”这个笑起来还带着一点婴儿肥的男孩,对此颇为自豪,还隐约有些遗憾:初中学习忙,他已少有时间去市场给父亲帮忙了。

在北京参加节目录制时,另一名获奖少年的话令冉俊超记忆深刻,“他说孝是应该的。就像我不知道孝从哪里来,但在家里看到了爸爸对奶奶的孝,我想也许就是从这里来。”

奶奶今年已经83岁,每年有两个月住在冉俊超家,老人腿脚不好,只要出门下楼,都是由冉光辉背着上下。

虽然功课很忙,但冉俊超已经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奶奶的孝心。每到周末,冉俊超都会抽时间陪奶奶说话。奶奶耳朵不好,冉俊超就提高嗓门。两婆孙聊些啥?冉俊超说,奶奶不懂学习,那就摆摆龙门阵、聊聊家常,说点好吃的。

有了孙子的陪伴,奶奶的脸上总是满满的笑容。

冉俊超现在对“孝”的理解更深刻了,“尽可能地陪伴父母、关爱父母,对他们有耐心,在语言、行动上都做好,就是孝。”

从北京回来后,偶尔和父母意见相左,冉俊超不会再着急去反驳,而是默默点头。“他们总担心我穿少了,回家绝不让脱外套,我会等他们睡下后,才悄悄脱掉外套。”

说感谢 他想和爸爸一起奋斗

10年坚守,冉光辉扛起家庭的重负和责任,爬过一道道有形无形的坡坎后,用坚韧的背影传递给儿子对生活的信念。

每天早出晚归,冉光辉跟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两人聊得最多的话题,是关于冉俊超的学习。这让冉俊超有些许遗憾,“我们两父子沟通交流的时间不多,或许,我对爸爸的了解和关注还不够。”

一次采访中,冉俊超在给爸爸录制的视频中说: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不需要你去那么拼命。你不一定非要一个人去承担那些压力,我可以跟你一起。爸爸,我非常感谢你用扛货扛来的钱养育了我,我现在很想对你说一句――爸爸,我爱你!

当初,冉光辉牵着儿子的那张照片走红,他一直担心孩子受到过多关注而影响学习成长,于是一遍遍地提醒着儿子,希望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我没有多大文化,反反复复说来说去,就是希望他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学习。”

从冉俊超进校至今,班主任范丽梅也在担心同学们会过多关注他,“在冉俊超到北京录完节目回来的前一天,我还在班上特别强调,不要鼓掌,更不要私下去询问他录制节目的事情。”

班长朱峻辉说,刚进入初一时,班上同学还私下讨论过,担心已经小有名气的冉俊超会不太好相处,“接触下来,才发现他挺幽默,也很容易相处,现在班上同学都用平常心看待他。”

现在,冉俊超担任了班上的历史课代表,责任意识比较强,在上课前5分钟会组织同学们朗读知识点,有时历史老师太忙,他还会主动布置历史作业。

在学习上,最近一次月考,冉俊辉成绩进步明显。因为进京领奖录制节目耽误了几天课,冉俊超每天都拿着书本和作业问同学、问老师,生怕落下功课。

军人梦 他用实际行动向梦想努力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校副书记范晓文,对冉俊超在一篇抗疫作文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身为一名中学生的我,虽然现在能做到的很少,但我想长大以后,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得更多。我有一个军人梦,我会认真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份感恩心,这份爱国情,除了家庭的影响,也是学校‘三礼五心’教育结出的硕果之一。过去10年,‘三礼五心’教育已经像一粒鲜活的种子埋进了三十中每位学生心中。”范晓文说,冉俊超能学会感恩,体谅父亲工作的艰辛,同时懂得爱国,树立为国奉献的远大理想,父亲应是无比欣慰的。

10年坚守,冉光辉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用功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他对自己抠门,但只要跟儿子学习相关的花费,他不会有任何犹豫。

“趁我还干得动,再干十几年,把娃儿大学供完,我就可以退休了。当然,退休不是说就不干了,是可以干得少点了。”

12.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篇十二

“孝”这个字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人人都应该做到的。大家看,这个字的结构十分有趣,“老”在上、“子”在下,意思的儿子背着父亲。但是,在看完一档名叫“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节目,我对这个字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在档节目中,介绍了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他们中,有每天推有尿毒症的妈妈来回奔波的赵文龙,有为妈妈捐骨髓的邵帅,还有为右手残疾的妈妈买烧烤的女孩张雨欣等。

观看完以后,我陷入了沉思,这些孩子都出自贫困地区,年纪轻轻就负担起家庭的重任,而我们现在的小孩和他们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要什么有什么,过度的爱让我们都成了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忽略了长辈的孝心,我们都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赶紧对长辈尽一份孝心,因为时光不等人,我们要孝敬的却太多太多,难道还不应该珍惜时间吗?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最美孝心少年是我们的榜样,赶紧向他们学习吧,让自己有一颗清纯的圣洁的心!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中国有句俗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传统美德。星期天,我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节目,看完节目,我的心灵深深地被震撼了。节目中,白岩松和欧阳夏丹向观众介绍了来自全国各地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他们中有每天悉心照顾有尿毒症的妈妈、来回奔波就医的赵文龙,有为救妈妈生命捐献自己骨髓的阳光少年邵帅,还有帮助残疾的妈妈卖烧烤养家的优秀学子高雨欣„„家境的贫寒、妈妈的重病并没有击垮这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最美孝心少年们不甘命运的安排、坚强、勇敢地挑起了照顾妈妈和家庭的重担,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诠释了“孝”的真正内涵。

上一篇:班主任学期工作目标下一篇:重庆北温泉公园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