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2024-09-12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精选9篇)

1.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一

**市经济商务局

(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四日)

**市位于长江中游,上连**,下连**,是**和**市的东大门。全市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镇*个街办,*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扩权强县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工业

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市域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位居宜昌市县市区前列。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运行特点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7亿元(当年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高出宜昌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同比增长29.7,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9.1;全地域财政收入达到3.18亿元,同比增长32.99;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5.33。

(二)规模工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市103家规模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同比增长54.9,完成宜昌市考核目标61亿元的57.2,完成**市工作目标70亿元的49.8,工业总产值绝对额居宜昌市第2位,增幅居首位,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5.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29629万kwh,同比增长24.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67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利税20524万元,同比增长36.8,其中规模工业入库税收15409万元,同比增长47.93。

(三)县域消费稳中趋旺。近年来,受益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及粮食涨价,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加上北山超市等新型商贸业大举进入县市,县域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特别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和农村“信服工程”启动实施后,市场进一步趋暖。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增长14.1,居民储蓄存款达到33.5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增长10。

(四)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全口径),同比增长52.5,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同比增长78;今年施工项目145个,同比增加89个;新开工项目123个,增长2.3倍;工业项目71个,上半年完成投资额11.18亿元,占全部投资完成额的69.2。

(五)项目建设来势较好。上半年,纳入宜昌市考核的3个重点项目1-6月累计完成投资13250万元,占责任目标的63.1,其中:百里洲上百里江堤整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占责任目标的80;美高集团**家具工业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00万元,占责任目标的47;开元公司精细化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50万元,占责任目标的75.8。与此同时,国家重要生产力布局前景看好。宜昌化学工业园项目规划已完成,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中加合资磷化工项目已完成选址工作,首钢球团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工作步伐,安福寺紫荆岭至云池铁路已开始前期工作,汉宜铁路项目初审已通过部省评审,铁路从我市经过并设置**车站,**段总投资约23亿元,对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六)“双百”企业运行良好,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全市“双百”企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迈入稳健发展阶段,**酒业以万吨优质大曲扩建工程竣工投产为机遇,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半年实现销售5.46亿元,同比增长18,入库税收8174万元,增长35.6,雄踞我市规模工业榜首地位;全省民营排头兵企业、三宁化工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1147万元,同比增长147,入库税金854万元,增长39;13家纳入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企业产销强势增长,税收贡献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成以上。

二、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

(一)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鄂发(2005)11号],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坚持“政府转让产权、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变身份”的思路,以企业产权改革为核心,因企制宜对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实行产权改革、职工身份转换、资产处置、招商盘活“四联动”,全市市属412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转制为民营。企业改革累计盘活存量资产3亿多元,引发增量34亿元。三棉公司、京星啤酒厂破产后,通过招商拍卖,分别被浙江旺佳集团和中国第2大啤酒公司华润集团整体收购,重组企业宜昌旺佳纺织有限公司目前生产能力已达11万锭,华润公司已达10万千升的产能。这些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营运,规模成倍增长,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和财源增长点。6月末,民营工业增加值、税收贡献额等指标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和税收总额的95以上。

(二)把培植产业集群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坚持用产业集群的思路指导工业发展,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三大产业,突出抓好三大产业的延伸和为龙头企业的配套,形成了符合**实际,体现集群效应和协调一致、布局合理的工业产业新格局。各镇特色工业经济板块初步形成。安福寺镇果蔬加工、白洋镇建材生产、七星

台镇油脂加工、问安镇化纤工业均已初具规模。目前,安福寺镇果蔬加工企业达到6家,总投资额达3亿元;七星台镇油脂加工企业达到8家,年可加工油菜籽20万吨以上,油脂大镇七星台成为全国油脂行情定点观测站,定期在网上发布油脂价格,作为全国油脂经销商的参考价;白洋镇墙地砖生产企业达到3家,年可生产墙地砖1000万平方米;问安镇化纤生产企业达到3家,年可生产涤纶短纤5万吨。**白酒产业集群已纳入全省30家重点产业集群。

(三)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在工作措施上,致力落实“五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市领导多次带队赴浙江、江苏、上海、香港等地,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实行高密度、高强度的招商,有力推动了全市项目建设。各责任单位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招商专班和专项经费,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二是强化责任。每年初,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办)及市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进一步增强了项目责任单位的责任;三是强化重点项目的跟踪洽谈。紧紧盯住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全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和中外知名品牌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取得了较大成效。四是强化服务。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有比较优势及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坚持每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有一个市级领导挂帅,有一个专班跟踪服务。在项目的每个关键环节,由党政主要领导直接出面协调,从未出现因非政策因素受阻或搁浅的现象。五是强化督办。严格坚持项目建设督办制度,对项目建设进度一月一统计、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项目建设。

(四)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利用好农业优势资源,既是几十万农民富裕的希望,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我们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缝合工农“两张皮”的链接点来抓,通过“园区聚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全市形成了粮食加工、油脂加工、棉花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等5个农产品加工产业群。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宜昌市级龙头企业19家。上半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7,入库税金占规模工业入库税收的78。

龙头企业发展和配套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全市已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近7万人。其中“洗脚进厂”3.96万人,常年从事农产品营销、运输、加工、中介服务等自主创业的约3万人,多数农民选择在本地打工、创业。200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稳居全省前列。

(五)把优化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

我们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全市持续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诚信**”活动。采取措施从制度和体制上改善了发展环境,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的服务体系,彻底杜绝了“开门招商、关门宰客”现象。对于引进和新办的企业,由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代办各种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信用环境测评跨入全省A级行列。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切实保障每一个重大项目有一名市级领导联系,有一个专班协调,有一批部门服务。“梧桐引来凤凰栖”,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客户纷纷落户**投资兴业。

三、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难保证

一是企业贷款难度较大。由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征信工作的不全面,造成银行对放贷持谨慎态度,大量具有发展潜力、有行业优势、有广阔市场和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如朝阳纺织2005年因棉花收购旺季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放弃了一半的订单生产计划,企业因原料不足只能半停产半开工运行;环星油脂因缺1000万元资金,致使日产100吨的扩规项目搁浅,造成数百万元配套生产装置闲置;鸿新食品和世联公司因柑桔采摘旺季和龙虾收购旺季缺乏充足资金,致使与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不能按时足量交货,造成近百万元违约赔偿损失和信用损失。

二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辅导培训不够。目前,在**100多家规模企业中,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就连在中小板上市融资的企业也没有1家。但**境内的优质公司和优质资产却并不少见。以**酒业为例,如按净资产1元增资扩股,股本总规模可达到1亿股以上,以日前沪深股市二级市场白酒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盘价作参照,每股发行价如果定在10元以上,那么一次性融资额至少在20亿元以上(国有股部分一次性可变现4亿元左右),如果将**酒业的协作配套企业整合捆绑上市,则上市融资额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我市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上市融资辅导,争取一至两家企业及早上市获得发展资金。

(二)竞争难公平

一是打假难。**大曲系列白酒已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品牌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和智慧,但在省内不少的地方,不法生产厂家仿照“**”品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既损害了“**”品牌形象,又造成了**酒业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随州曾都区一个制假窝点,年仿制品就可达20万件以上,给**酒业造成500万元的损失。武汉、襄樊的仿制品也分别达到几万件甚至几十万件。今年初**酒业打假办在武汉一次就查出假冒包装物上百万件,十堰、孝感、神农架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冒现象。此外,河南、湖南假冒品也开始泛滥,查处难度更大。

二是价格竞争不公平。以**南辉电子为例,南辉电子与宜都东阳光公司的产品、技术、管理及规模在全国化成箔同行业中所占权重都比凯普松电子要大,但在市场上竞争不过凯普松,其根本原因就是凯普松产品的售价远低于南辉和东阳光的价格。业内人士都知道,电价成本在化成箔总成本构成中占有40以上的比重,而凯普松生产用电价格每千瓦时仅有两角多,只有南辉电价的一半。长此以往,南辉电子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幅度下降。

三是市场壁垒重重。我市的白酒、啤酒、化肥、水泥等骨干企业的产品,在很多地方限制进入,已经进入了的又限制销售,地方封锁严重,亟待形成一个规范、透明的市场秩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

(三)效益难提高

一是资源匮乏。**境内既无旅游资源,又无煤矿、磷矿、石油及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无电力资源,发展工业难度较大,成本昂贵。以助力水泥为例,与长阳县三源水泥厂相比,三源水泥厂以300万元价格买断了矿山5年的经营权,每年的矿石总成本是60多万元,按日前年产量60万吨计算,每吨矿石成本仅有1元,加上该厂建在矿山边,投料皮带传输机就接在矿山上,运输装卸费为零,而助力公司每吨矿石购进价是13元,每吨到厂运费是15元,合计为28元,与三源水泥厂每吨1元的成本相比,助力水泥每吨成本要高20多元,占每吨销价的10以上。这对于微利的水泥行业来说,很难提高效益,三宁化工所需的磷矿石也是一样受条件限制,省化的用煤同样也需要长途运输,费用相当高。

二是原材料涨价带动劳动力涨价。煤、电、油、运价格不断上扬,人员工资上涨,使企业的利润空间遭到挤压,很多企业只能维持微利经营状态。

三是宏观调控乏力。随着市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的推进,市场主体大多为民营(个体)企业,企业行为自主性、随意性增强,主管部门难以实施计划指导等调控措施,调控手段也逐渐弱化,经济主管部门没有掌握企业需要帮助的诸多调控手段,如没有配置煤电油水资源及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功能,光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已经收效不大,需要创新新形势下指导与服务企业的新方式。

四、工作措施。

(一)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培育特色产业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我市将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资源加工型项目为主。一是优化升级化工工业。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化工产业优势,加强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开发新的化工产品,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提高化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培植名优产品。二是做大做强食品加工工业。扶持食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块头,形成产品系列,搞好与全国知名品牌的嫁接,提高产品品质,实现超常规发展。三是改造提升建材产业。在大力发展现有水泥、墙地砖等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致力开发新的建材产品,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四是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加大纺织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坚持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产品档次并重,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增加产品出口,使纺织企业成为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五是突破性发展机械电子产业。以南辉科技为依托,大力引进机械电子产业的知名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二)建好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发展平台

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变布局分散为相对集中,促进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成本,更好地吸引外资。当前,我市在园区建设上一是坚持做到精心布局,做好规划,统筹安排,适当划分功能,对园区进行准确定位。二是坚持创新管理体制。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实行市场运作。三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外资企业进入园区,促进本地企业向园区聚集,发挥园区聚集效应,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工业经济板块。

(三)狠抓项目建设,蓄足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着眼于培植优势,坚持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一起上。既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精细化工工业,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工业;既注重高耗能、大耗水项目的引进,又注重一般项目的发展;既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工程、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等,又注重传统产业的发展,如油脂加工、食品加工等。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中,既重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倍增器”和“催化剂”作用,又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二是着眼于增强活力,坚持上项目、增后劲与盘存量、挖潜力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发展上新的项目。

(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精品名牌

一是科学制定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对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一批享誉湖北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实施名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一套推进名牌形成和成长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创名牌企业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培养创新意识。引导企业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敢于标新立异自创品牌,做到既要与不断变化的市场、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又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领市场走向。严把质量关口,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引导企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四是加大品牌引进力度。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引进上,通过“借船出海”,培育自己的品牌。

(五)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板块,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一是扩面。以市域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民众经济”的观念,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对兴办的民营企业,一律实行“三不论”(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内资、外资,不论经营形式,只要能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促进发展就全力支持)。“四放宽”(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放宽审批手续、放宽注册资金标准、放宽条件限制)。“五优惠”(用地价格优惠、税收优惠、规费减免优惠、信贷优惠、创业者户口落户和子女入学优惠)。通过政策激励,培植一批新的民营企业。二是抓点。扶持一批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平等的社会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经营环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品聚集,培植一批民营工业“小巨人”,发展一批亿元民营企业,壮大市域工业经济规模。三是上档。引导民营企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由传统领域向新型产业、由作坊式加工向产业化经营、由低水平层次向高科技领域的提升。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六)培育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发展

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一是在全社会倡导创业光荣、当企业家光荣的观念,为企业家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切实改善企业家创业环境,倍加爱护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充分理解和高度重视企业家的劳动和创造,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吸引众多优秀企业家来**创业。

2.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二

一、沿海地区园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 正确的区位选择是园区经济发展的前提。

区位选择正确与否, 对园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园区由于他们的特点不同, 对区位的要求有所不同。一是研发型园区 (如科技城、科学园) , 强调的是科研成果产出和技术进步, 其研发能力相对较强, 最需要高素质的、拔尖的科研人才, 因此智力密集区对他们的吸引作用最大。这一类产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最大, 最难筹集资金, 对风险资本的依赖也最大。它们的科技人员比重较大, 对科技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 它们对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更多的是从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方面考虑的。二是生产型园区, 重点是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和高技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由于产品和生产工艺的高精密性, 它们对开发性技术条件和生产环境的要求最高。三是加工型园区, 其研发活动相对较弱, 由于生产过程中较多使用常规技术, 它们对劳动力只要求具有一般的技术能力, 对智力资源的依赖性相对最小, 同时由于其产品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均已基本成熟, 资金的筹集并不十分困难, 因此风险资本对它的吸引作用并不大。这一类园区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强调的是以低成本加工生产产品, 因此廉价的一般技术劳动力以及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对它们的区位指向作用最大。

(二)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园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园区是生产要素流动的洼地, 是招商引资的平台。投资的客商就象候鸟, 哪里气候适宜就飞到哪里, 所以园区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园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环境出形象, 环境出效益, 环境产生生产力。

苏州工业园、天津、大连、昆山等一些国内成功的开发区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都不遗余力, 各有高招, 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做到了设施完善、政策宽松、服务周到。在基础设施方面, 他们不仅先搞好场地的“七通一平”或“九通一平”, 而且引进企业建设期的临时用电、用水都是由开发区无偿提供。另外, 园区规划和建设起点高, 所到园区, 无一不是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花园化。苏州工业园将开发区内的建设纳入法定程序进行科学规划, 功能分区明确, 实行居住区、办公区和生产区分离。园区主干道路幅宽, 道路绿化率高。在服务方面, 这些园区的理念是“有限投资, 无限服务”。对于引进的企业, 它们无一不是实行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到底。同时, 企业引进后, 特别注重安商、稳商。在政策环境方面, 这些园区大多对工业企业生产用地的土地价格实行一事一议。对一些投入大、影响大、科技含量高或收益高的项目, 开发区甚至是无偿送地, 大大低于土地直接成本价, 且引进企业用地和建设只收土地出让金, 其他行政事业项目收费一律实行零收费。

(三) 灵活的管理体制是园区经济发展的保障。

天津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大连、昆山、宁波等开发区有一个共同特点, 它们的市场机制、利益机制运转自如, 良性互动, 形成了一种“人人想事、个个干事、事事有人想、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一是行政体制实现了适度集中统一。这些开发区都是按开发区的规划区域范围成建制划块单列, 所有党务、行政事务全部集中由开发区负责。二是财政体制做到了放水养鱼, 促进了开发区的滚动开发。它们大都实行“确定基数、几年不变, 超收部分全额返还开发区”的政策, 由开发区全额用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发区有内设机构设置权, 有中层干部任免权, 有一般工作人员的选聘权, 有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决定权, 且其待遇可高于其他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四是开发区内设机构精简高效适用, 一般设办公室、招商局、规划建设局、经贸发展局、社会事业局、财税局、城管局、劳动人事局以及工商、税务、公安等分局。正是由于机构设置的精简, 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工作合力增强, 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顺畅, 部门间利益之争、权力之争而影响工作的现象大大减少。

(四) 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园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 (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竞争合作关系, 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区, 伴以产业配套和市场细分而形成的产业组织。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使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 能够招聘到更合意的员工, 能及时得到本行业的信息, 能比较容易地获得配套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还是新企业诞生的催生婆。这是因为集中的顾客群、专业化的服务和良好的配套能力降低了设立新企业的风险。

麦克尔·波特指出,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产业集群的自增强机制所形成的竞争优势难以被其他地区的企业夺走, 因此是有持续竞争力的。波特强调, 一定区域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体中的企业最好全部由区内企业组成, 特别是由本地企业组成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发展链条, 这样所形成的市场竞争力才是稳定可靠的。

企业要做大, 产业要集群, 现在已成为先进开发区的共识。他们都十分注重对企业发展的引导, 促使企业尽量延长产业链条, 以大项目的投资带动小项目的引进, 无论是产、供、销, 还是技、工、贸基本上在园区内就能找到配套服务, 大小企业相互弥补, 形成资金、人才、项目等的集群效应。长三角经济的繁荣在形态上表现为园区经济, 而其实质就是产业集群或者配套经济。苏州的电子通信产业, 昆山的IT产业等在园区内的配套率均为90%以上。配套经济或者说产业集群是园区吸引外资的魅力所在, 是园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园区经济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产业的关联性, 以产业集群来培育本地区持久的产业优势。

二、内陆地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 目前内陆地区发展园区经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内陆许多地区, 正确把握和利用当地区位、土地、人才、技术、劳动力、品牌以及自然资源等优势, 加快发展园区经济,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但整体规模依然偏小。园区已投产工业企业创造的总产值、增加值、利润和税收占所在地区全部工业的比重仍然偏低。二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但资金和土地比较紧张。各地工业园区近几年普遍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载体功能不断增强。但目前园区普遍负债较重, 受宏观调控的影响, 融资成本和债务利息支出又越来越高。此外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园区征用、拆迁、安置等成本增加较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受到资金的制约, 影响了园区的快速发展。从土地来看, 园区开发用地遇到困难。《新土地法》颁布后, 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要取得非农业建设用地指标难度更大, 特别是在非农用地存量土地调剂余地有限的情况下, 园区建设用地受到了较大制约。近年来国家对园区清理、整顿后, 用地报批越来越困难。三是环境优化初见成效, 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 园区建设已引起各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普遍成立了园区建设领导机构, 改进了政府服务, 提高了工作效能, 但从实现赶超发展的要求相比, 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在:部分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强, 服务意识差, 不能适应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要求;一些地方吸引和保护外来投资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够全面、具体;有关的投资服务机构还不健全, 工作程序不够规范;对政府服务效能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四是入园企业不断增多, 但门槛不高良莠不齐。有些地方片面追求招商引资的数量, 园区入园门槛较低, 有的入园企业污染严重, 废气废水废渣甚至有毒物质大量排放, 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五是产业集聚正在形成, 但集群效应不够明显。随着园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载体功能的不断强化, 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增强, 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从总体上看, 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还很不充分。首先, 园区的产业特色有待强化。尽管很多园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定位, 但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仍然存在, 削弱了园区的产业特色, 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其次, 产业内纵向和横向分工与合作的深度不够, 产业链较短, 区内配套能力不强。第三, 缺乏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 信息流动不畅, 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不明显。第四, 缺少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项目的社会化服务机构, 不能够为企业有效地降低外部交易成本。

(二) 内陆地区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内陆地区要加快园区经济发展, 必须认真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 结合本地区实际, 找准差距, 理清思路, 拉长短腿。

1.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当前国家对信贷规模控制很严, 融资难度和成本较高。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 通过多种渠道才能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工业园区必须借鉴外地好的经验, 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 大胆负债经营, 积极吸纳民间资本, 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 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 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要建立良好的银地、银企关系, 通过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 大胆负债经营;同时, 也要积极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 如争取农网改造资金、扶贫资金、小额贷款贴息等;要加大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的力度, 并将此作为一项关键性、战略性的措施来抓。要想尽一切办法, 大招商、招大商, 特别是要抓住目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和产业调整政策, 促使沿海企业走向内地、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 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拿出一批优势资产和优势项目进行全方位招商, 通过组织行业招商活动和重点经贸招商活动, 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落户内地;要给予适当税费减免 (缓) , 用于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园区有关税收由县 (市) 、区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其地方留成新增部分, 与园区对半分成, 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园区内企业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使用费按县、市、区政府规定的收费标准减半收取, 留成部分专项用于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环保排污费由园区管委会收取, 专项用于区内企业环保设施建设。

2. 科学合理利用土地。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使用的政策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因此, 在发展园区经济的过程中, 如何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强化每一寸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能, 就非常重要和紧迫。在园区用地问题上, 我们要坚持以下四条原则。一是坚决收回闲置土地。对工业园区中长期闲置的土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回收, 尤其是对工业园区中“跑马圈地”、“开而不发”的现象要坚决处置, 全面回收土地, 努力盘活存量土地。二是调整已批未用土地。将一部分土地调整到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效益见效快的项目上来;三是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能。关键是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投入比重和产出比重, 对于投入少、产出低的项目要严格压缩与控制, 使土地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3. 优化园区投资环境。

优化园区投资环境, 重点是优化投资软环境。一是推动政府部门由管制型向亲商、安商的服务型转变。建立健全为投资者服务的政府服务机构, 规范工作程序;要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学习、培训;要强化政府行政效能监察制度, 对典型的事件要曝光并严肃处理;要兑现政府的有关承诺, 真正树立诚信政府形象;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切实把有些部门从权力和利益的纠缠中解放出来。二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建议对投资额达到一定数量的生产性项目, 三年内免收一切行政、事业收费;对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并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生产性项目, 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给予特殊优惠。建议定期组织招商企业对职能部门和主要工作人员进行评议, 对评议处于末位者进行适当惩戒。

4.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

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灵活的运作机制。要给予开发区事实上的自主权, 如中层干部任免权、人才选聘权等;要对开发区内设机构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 进行资源整合, 对财税基数、国土工业用地审批、土地市场操作、居委会的归属、拆迁户安置等具体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确定, 确保责、权、利相统一;要坚持体制创新, 实行园区项目法人制, 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提高工作效率,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要将部分社会事务交由社会中介机构来承担;要加快园区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推动园区管理方式改革。

5. 积极培育产业集群。

一是根据地方经济比较优势, 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园区建设要有意识地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现有的产品和产业基础, 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 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的专业园区, 以龙头企业为主, 延伸加工链条, 精细加工, 提高附加值。二是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降低交易费用。国内外经验证明, 交易费用下降不仅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而且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包括融资服务体系 (如贷款担保公司、金融租凭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 、人才服务体系 (如专业化的培训机构、猎头公司等) 、信息服务体系 (市场调查公司、广告公司等) 、物流仓储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等。

6. 创新园区评价标准。

要实现园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以招商引资的数量论英雄, 来者不拒的做法, 实行选择性招商。对引进的项目和企业, 一是要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对环境有严重污染、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项目坚决不引进。二是要看是否符合培育园区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的要求。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 使各自为政的园区将不适合自己园区发展的项目让出, 集中到相应特色产业的园区去发展。三是要看是否符合高投资强度和单位产出的要求。要对入园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交税收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向世聪.基于产业集聚的园区经济运行效应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

[2].曾晓红.对欠发达地区园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7

[3].金荣.打造开发区产业集群品牌推动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中国高新区, 2007, 12

[4].王瑛.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08, 2

3.重视已有经验 促进主动发展 篇三

一、研究背景

1.课堂教学现状:

我们在备课分析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以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经验,只考虑自己该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会怎么学,也就是只考虑教师的“应该状态”,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状态”,有时将学生看做一张白纸。

2.学生发展需要: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新知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发现:有的知识,学生不讲也会;有的知识,讲了一遍,练了几遍,依然有学生不会;有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有了偏离科学性的错误认识。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好多知识真真切切的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经验,其实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针对以上两种现状,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把原来的“双基”增加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同时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可见,经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如果我们能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它不仅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

三、途径与方法

下面我将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说说我是如何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经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的推导的关键所在,因此它不仅为后续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方法的支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由于受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影响,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要用邻边相乘,因此我教学时注重了一下几点:

1.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准确定位教学起点

一上课,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根据你的想法,量出有关的数据,然后列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操作计算后,有两种结果1.底乘斜边:10×7=70. 2.底乘高:10×5=50 我让学生说出了各自的想法。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没有给予他们结论是否正确,而是鼓励了他们的想法。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引入,并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作为教学起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呈现自己的原生态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验证、操作、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逐步纠正原有的认识,得出正确结论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是深刻的。

2.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有效学习路径

接着我提出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现了两种做法,他们各有各的道理,到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除了计算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马上就想到还有数方格的方法,学生都认可这种方法,接着我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去数,学生得出答案是50平方厘米,同时渗透了“等积转化”的割补方法,接着我提出“与刚才的哪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底乘高”,“这种方法真的有道理吗?用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研究研究。”接着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想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其实你们用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通过转化,我们能够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解答。”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从跟从经验,即把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教学起点并沿着学生的经验拾级而上设计有价值的学习路径,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解构经验并重新积累经验,最终有所收获。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虽然不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但他们却能够通过数面积单位得到面积,这是学生学习此知识的已有经验,于是,从学生这一已有经验出发,引领学生退回到原始的也是最本质的方法——数面积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通过此环节渗透割补转化的思想方法,为后续动手才做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积累活动经验,这样的学习路径,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剖析学生的已有经验,解决学生学习困惑

最后一个环节我帮助学生回到课前模糊认识“为什么底乘斜边这种方法不对呢?”我们还得研究研究,我拿出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动,让学生观察思考,拉到上下边几乎接近时,提问:这时底边和斜边变了吗?面积变化了吗?学生在认真观察中,发现了之前的想法“底乘斜边”是错的。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出现了底乘斜边、底乘高两种结果后,利用数面积单位验证、动手实践探究后,发现底乘高是有道理的,但是底乘斜边为什么不对呢?学生并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问题出现在哪,产生了强烈的认知需求,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从学生需求出发,剖析已有经验,设计了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乘斜边的关系的环节,解决了他们的困惑——知其然也要其所以然。

四、研究体会

4.xx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篇四

过去两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x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基础上,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一、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家底清、思路明、事业兴,xx始终坚持科学定位、科学规划,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准确定位。xx县作为省直管县、省第一人口大县和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立足直管优势、人口大县优势、根亲文化优势、金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打造东联华东、西接内陆的东联西进大通道枢纽城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力争实现后发赶超。

二是科学布局。xx县地形复杂,北部临淮平原、中部丘陵、南部山区,资源禀赋各具特色,县委、县政府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打造‚一群一园两区一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心两轴三副多点‛的城乡发展格局,同时依托‚一站、一港、一岸‛,构筑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立体交通网,开辟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新空间。

三是凸显特色。xx县围绕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做文章,在解决人的出路问题上先行先试,让农村居民变城市居民,让传统农民变现代农民,让外出就业者变为返乡创业者;围绕根亲名城盛誉,在文化引领上先行先试,打造xx人集体名片,让xx文化产生竞争力、凝聚力、生产力;围绕农业大县和区位优势,推进204省道、312国道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建设,打造5万亩冬枣基地和5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面向华东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和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区域物流中心;立足金融优势,依托全省第2家县级代理发行库和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为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

二、突出产业兴城,县域经济的指标不断跃升

xx县坚持提效一产、提速二产、提升三产,着力调结构、补短板、促转型,走‚三轮‛驱动发展之路,县域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在全省直管县中,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第二位,工业投资绝对值增速居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和增速均居第二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产业集群突出“规模”。筛选确定培育1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推进168个特色农业园区发展,打造204省道、339省道、312国道现代农业示范长廊,推进10万亩有机香稻和10万亩有机小麦规模种植,农业规模以上产业集群发展到15类,流转土地近50万亩,带动6万农户增收致富,年产值达到近百亿元。布局规划两大产业集聚区,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8.5亿元。

二是特色产业突出“特色”。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推进建设5万亩冬枣基地和5万亩油茶基地,对油菜种植实施政府补助。依托‚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和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建立基地,建成5万亩水果型萝卜生产基地、5万亩菜豆生产基地。

三是新型产业突出“主体”。xx深入推进‚互联网+‛,不断做大电商产业,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2015年先后举办各类电商培训班92期,培训1.1万人次。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x通过建立合作组织名录,将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项目定向投向名录内企业,帮助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搭建合作组织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合作组织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并于每年年初在县委农村工作会上对优秀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表彰奖励。

四是传统产业突出“潜能”。xx县在去库存、降成本的基础上明确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主攻点,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释放内在潜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如xx外销竹竿及其制成品2毛一斤,资不抵工,竹园陷入亏损,经与浙江联系,变经营竹竿为经营竹笋,分春冬两季对竹笋进行采摘,归量存储,产值翻了20倍,竹园焕发新生机。

三、突出协调并进,稳定增长的后劲不断增强

xx着眼经济社会民生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实施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基础和条件进一步优化。

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做优产业发展“生态圈”。xx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与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统筹整合项目资源,在整治村大力开展道路硬化、灯光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景观美化,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通过护美绿水青山、厚植环境优势,变美丽风景为乡村发展的‘金名片’,用美好环境‘筑巢’,吸引产业发展‘金凤凰’,实现改善一方环境、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

二是实施精准扶贫做大内需增长“边际线”。xx县持续加大县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力度、驻村帮扶力度,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脱贫措施上,xx县深入推进‚开方‛扶贫,对贫困家庭实施“技术、资金和产业”三次方幂的运算,确保为贫困村或贫困户播下富种,开掉穷根。2015年,全县实现30431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内需进一步扩大,持续增长的内生驱动力进一步显现。

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融合发展平台,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突出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激发

xx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以全面创新为驱动,畅通“三农”金融血脉。金融活则一活百活。xx县委县政府以发展普惠金融为目标,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发展县域小微金融机构,畅通农村金融‚毛细血管‛。整合金融资源,盘活存量。整合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地方金融和民间金融力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政策扶持引导,扩大增量。县政府设立了500万元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000万贷款助保金、30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2000万元农业发展基金,注资成立1亿元担保公司,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融资贷款。开展业务创新,提高质量。推出土地流转信贷产品、扶贫信贷产品、劳务经济信贷产品;创新‚公司+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贷款、‚及时雨‛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创新管理服务,打造集银行借记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导医卡为一身的‚金燕xx卡‛,向全县农村卫生室布置POS机,为群众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强化信用体系,控制流向。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民信用档案,完善农户信用评级,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建立贷款资金使用档案,跟踪掌握借贷资金使用流向,促进涉农贷款向信誉好、懂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二是以四项改革为牵引,助推发展步稳蹄急。关于扶贫开发综合改革。xx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实施‚转、扶、搬、保、救‛等精准措施为手段,整合资源,精准发力。一是整村推进。xx将30个贫困村纳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范围,总投资15657.8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达20139人。二是雨露计划。全县安排培训资金500万元,已完成雨露计划培训人数3000人。三是产业扶贫贷款贴息。全县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安排贴息资金550万元,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带动贫困户7842户,新增贫困劳动力就业534人。四是科技扶贫。xx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实施郭陆滩镇姬公村鄂莲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依托郑州牧专实施石佛店镇松山村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邀请豫南农专教授对祖师开展技术培训。五是小额信贷。全县安排财政扶贫贴息资金和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共计1100万元,委托县农业银行、县农商行、县邮储银行投放小额信贷7000万元。六是到户增收。xx县安排286万财政扶贫资金,在15个贫困村实施到户增收项目,扶持贫困户706户、贫困人口2631人。关于改进农业补贴办法试点试验。xx县积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办法,利用财政厅动态农民补贴发放系统发放补贴;实施普惠制农机购置补贴,对水稻插秧机和油菜收获机械实施累加补贴;积极探索开展规模化经营主体种粮补贴工作,对从事粮食种植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补贴。关于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试点试验。xx县将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作为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往流、丰港、三河尖三个乡镇布局规划了10万亩‚超大‛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高产创建工程等涉农涉水项目资金约1.5亿元,统一放到‚超大‛高标准粮田‚篮子‛里。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延长林权抵押贷款期限,扩大贷款规模,对林权抵押贷款及林农小额贷款贴息方面给予扶持;赋予林业部门林权评估资质,推进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5.促进工业发展经验交流 篇五

近年来,紧紧掌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主线,创始了以毛织、制鞋、电子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加工产业发展的新场面。县劳动保证部分依照“劳动者自立择业,市场调理就业,县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充分发扬本能机能效果,增强用工培训,完善社会保证系统,优化用工情况,为产业对接供应了有力保证。

一、创新思绪,调整办法,以职业培训为重点增强用工保证

一是编制用工培训方案。由各乡镇的劳动保证站将当地劳动力情况按性别、年龄、文明水平、技艺等坚持台帐,县劳动保证部分依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规划,合理测算近期和将来几年的用工需求,结合当地可应用的劳动力资源和外地能引进的劳动力状况,制订用工培训方案,每年培训人员20xx多人。二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由劳动保证部分牵头,整合全县各部分的分歧渠道的培训资金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培训设备和场地,以优先知足县内企业用工需求为目的,充分思索企业所缺工种、劳动者参培志愿、培训机构承当培训任务的实力情况,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一起承当各类培训任务,构成培训合力。近几年共为县内企业培训各类员工1万余人。三是采取灵敏培训方法。首先,执行基地培训。针对遍及缺工比较严厉的`工种,直接在企业设点或租用企业厂房、设备进行培训。在有前提的企业坚持由劳动保证部分授牌的用工培训基地。其次,执行定向培训。依据当地企业所缺工种、人数,坚持走校企结合的路子,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定向培训。第三,执行活动培训。对劳动力丰厚的乡镇,劳动保证部分要组织师资力量,将培训设备运到乡村,应用闲置的教室等场地,采取整村整乡托付培训,让乡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承受技艺培训,培训后就近当场就业。四是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将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业培训归入财务预算,作为就业津贴资金,把农民工培训资金列入就业资金支出,对紧缺工种的培训项目在培训补助上予以倾斜。对在本县范围内企业就业,并签署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上岗培训时期,按每人每月150元的规范,并赐与3个月生活补助;对培训及格率到达90%、参培人员在当地企业就业、并签署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例达80%的定点培训机构,按政策规则从就业资金中赐与资金补助;对授牌的用工培训基地,除按规则赐与培训补助外,另按保送到当地企业并签署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数,赐与人平100元的奖励。

二、改变观念,完善机制,以落实社保为重点增强用工保证

一是抓好各类企业用工保险。保证是安邦之策,是社会调和不变的基石。切实注重,逐渐消除农民工、局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空白,努力扩展社会保险掩盖面,减轻企业的“养老”担负和工伤变乱等风险压力,为企业和职工套上一环结实的保险。二是做好掉地农民社会保证。将掉地农民归入社保系统,妥善做好工作,积极供应就业服务的还保证掉地农民的基本生活,解除其生活之忧,为打造地盘平台、建立工业园区服务。三是促进乡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积极探究统筹城乡的社会保证机制,为打破城乡二元构造,促进乡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有序转移供应保证。积极探究在发展乡镇工业、村级工业和农民以地盘入股参加建园区、办工业的新情势下的社会保证工作,打破乡村城市化历程中社会保证缺位的掉衡景象,为工业化历程、城市化历程和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服务。将社会保证融入全社会保证系统中,与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工作结合,整合力量促进社会公道,关注民生、构建调和。增强政策宣传和协调服务,以协助坚持现代企业准则为载体,做到企业用工与规范劳动合同、完善社会保险同步,坚持完善的社会保证系统。

三、体会精神,增强执行,以优化情况为重点增强用工保证

6.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六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3月)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郑州集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西南部,是河南省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主采郑州矿区二1煤层。郑州矿区包括新密煤田、登封煤田、荥巩煤田、郾龙煤田,矿区东西长164.5km,南北宽68.1km,总面积约2560 km。二1煤层是豫西地区普遍发育的“三软”煤层,煤厚0~37.8m,普氏硬度系数f为0.1~0.5,煤层透气性系数λ在0.003~0.006m/(MPa〃d)之间,属低透气性较难抽采煤层。矿区二1煤层含煤面积约1500km,煤炭储量160亿t。

郑煤集团现有直管矿井12对、资源整合矿井43对。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灾害成为制约集团公司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2004年以来,大平、告成、超化、崔庙、金龙等煤矿已相继被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集团公司严格贯彻落实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技求发展、促安全。由于豫西“三软”煤层的特殊性,对其瓦斯综合治理特别是突出防治还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方法和工艺,为此,郑煤集团大平矿、超化矿、和告成矿三对突出矿井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全国防突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区建设基地之一,针对的特殊煤层地质条件,开发研究技术先进、2

2经济合理的瓦斯防治成套技术、方法和工艺;提升“三软”不稳定突出煤层开采整体防突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变高瓦斯、突出危险工作面为低瓦斯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实现瓦斯和煤炭两个资源安全高效共采。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在瓦斯地质、煤层增透卸压、建立瓦斯防治导航系统、突出煤层直接消突、突出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研究等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国内著名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评价。瓦斯抽放是煤矿瓦斯治理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手段,随着在“三软”煤层瓦斯抽放方面不断深入探索和防突示范区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郑煤集团公司在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强化瓦斯抽放 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近年来,郑煤集团共建设了4套地面瓦斯抽放系统和14套井下瓦斯抽放系统,抽放方法从单一的瓦斯抽放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本煤层顺层钻孔、本煤层穿层钻孔等预抽技术和巷旁抽放、浅孔抽放等卸压抽放技术及高位抽放巷、高位走向钻孔、隅角埋管等采空区抽放技术,瓦斯抽放量从2004年的不足1500万m发展到2006年的2500万m,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

1.本煤层钻孔预抽

钻孔抽放煤层瓦斯主要作用机理在于,通过抽放煤层瓦

2 斯,首先可使具有突出危险的煤层或者高瓦斯煤层中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大幅度降低,使煤体内的瓦斯潜能得到释放。其次,由于瓦斯的排出可使煤体收缩变形,使煤体所受的应力降低,煤体透气性增大;同时又由于煤体应力的降低,使煤体中的弹性潜能得到释放。此外,煤体内瓦斯的排放还会增大煤体的机械强度和煤体的稳定性,从而使煤与瓦斯突出的阻力增大,进一步减弱或消除突出危险性,起到防突效果。

预抽煤层瓦斯的布孔方式主要有穿层孔和顺层孔两种。郑煤集团矿井多采用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为了缩短抽放时间,提高抽放效果,设计布孔较密集,钻孔间距为2.0m;根据煤层厚度布置2~3排抽放钻孔,控制全煤厚。如图1所示。钻孔布置有三种形式,一是从工作面上顺槽沿煤层倾向向下打顺层抽放钻孔,二是从工作面下顺槽沿煤层倾向向

图1 顺层瓦斯抽放钻孔布置示意图

上打顺层抽放钻孔,三是从工作面开切眼沿煤层走向打顺层抽放钻孔。

钻孔布置参数:

钻孔直径

75mm 上顺槽钻孔长度

40~50m 下顺槽钻孔长度

80~90m 开切眼钻孔长度

30~40m 上下顺槽钻孔重叠长度

10m 钻孔抽放半径

1.0m 钻孔间距

2.0m 煤层厚度上的钻孔数目

3个

根据大平矿顺层钻孔抽放瓦斯实践,最末钻孔预抽时间不少于35天,煤层瓦斯预抽率可达33%以上,消除了煤层突出危险性,变突出危险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在淮北地区取得了成果,郑煤集团与中国矿大合作正在大平矿开展针对豫西“三软”煤层的试验研究。

2.卸压抽放

利用煤体采动影响或人为增透卸压所产生的效果开展瓦斯抽放也是郑煤集团矿井常用的方法。按照其工艺手段分为掘进工作面巷旁(挂耳)抽放和浅孔抽放。1)巷旁(挂耳)抽放

为截流巷帮瓦斯涌出及对掘进面前方进行卸压预抽,在掘进巷道两帮煤层内每隔20m布置一个抽放钻场,呈两帮交替布置,钻场深4m,采用2.6×2.8m工字钢对棚支护。每个钻场内施工不少于2排6个40~60m深的抽放钻孔,抽放钻孔方位平行于巷道掘进方向,每帮钻孔超前于迎头的距离始终不得少于6m。钻孔打成后联网抽放,通过泵站负压作用,抽出巷道两帮及掘面前方煤层瓦斯。如图2所示。

图2 煤巷掘进工作面巷旁抽放钻孔布置示意图

2)浅孔抽放

在掘进面迎头或采面施工超前钻孔,孔深8~12m,掘进迎头钻孔数量根据断面一般为每平方米一个,全断面均匀布孔,钻孔控制巷道轮廓线以外3~5m(包括巷道断面)煤层,利用快速封孔器封孔后联入抽放系统,最末钻孔抽放时间一般不少于4小时,也可直接利用超前排放钻孔实施抽放。采面浅孔抽放原理及工艺与掘进面类同。

巷旁及浅孔抽放方式均充分利用了煤层采动所造成的增 透卸压效果,增加瓦斯抽放率,同时通过瓦斯抽放降低了瓦斯压力,并使地应力得到进一步释放,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提高单产单进水平。

3.采空区瓦斯抽放

据统计,郑州矿区采空区瓦斯涌出量约占采面瓦斯涌出量的60%以上,根据工作面煤层赋存及瓦斯地质情况,高突回采工作面多采用高位抽放巷、高位走向钻孔及上隅角埋管抽放当中的一种或两种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

1)高位抽放巷

根据豫西“三软”厚煤层的赋存特点,凡煤层厚度在8m以上的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高位抽放巷抽放瓦斯。根据采空区瓦斯扩散和风流传播规律,平行于上顺槽(风巷)内错10-15m沿煤层顶板掘进一条煤巷,巷道采用木对棚双抗塑料网支护方式,断面4~6m,利用回采放顶的采动影响,使高抽巷与采空区瓦斯富集区形成通畅的瓦斯流动场,抽出采空区瓦斯。如图3所示。

2图3 采面高抽巷布置示意图 采用高位抽放巷抽放瓦斯,抽放浓度一般为10%~20%,最高达70%以上,可有效解决采面上隅角及回风流瓦斯超限问题。

2)高位走向钻孔抽放

顶板高位钻孔抽放是郑煤集团矿井常用的一种采空区瓦斯抽放方法,一般适用于煤厚小于8m,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回采工作面。沿工作面上(回风)顺槽每隔40~60m左右施工一个钻场,钻场布置在顶板完整、岩性良好、易于封孔的地方,每个钻场内沿煤层走向向工作面方向施工4~6个钻孔,钻孔终孔位于煤层顶板以上8~15m的裂隙带内,钻孔联入抽放管网抽出采空区高浓度瓦斯。如图4示。

此种抽放方法抽放瓦斯浓度一般为12%~25%,可有效减少风排瓦斯量,防止瓦斯超限。

图4 高位走向钻孔布置示意图

3)上隅角埋管抽放

老塘埋管抽放是解决上隅角及采面回风流瓦斯超限的 主要手段之一。即在上隅角位置提前预埋抽放管路,采面每推进10-15m续接一次管路。老塘埋管抽放浓度为5~20%,抽采浓度的高低取决于对采空区的管理,减少向采空区漏风是提高抽放浓度和抽放效果的有效途径。

除上述抽放技术之外,郑煤集团正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崔庙煤矿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放技术可行性研究,解决严重突出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问题。

二、强化管理 应抽尽抽

为了加强瓦斯抽放工作,减少瓦斯超限,集团公司制定了瓦斯防治奖惩制度,集团公司与12个直管矿井签订了瓦斯防治安全责任书,对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进行考核和奖惩,以矿井瓦斯超限次数为重要考核依据,有效促进了瓦斯抽放责任制度的落实。集团公司对瓦斯抽放实行鼓励政策,每抽出1m瓦斯,对矿奖励0.05元;每月由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组织,通风部门、劳动部门参加,逐矿、逐面、逐系统进行验收考核,多抽多奖,少抽少奖,不抽不奖。

实现瓦斯分级管理,真正落实齐抓共管。集团公司研究制定了《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分析处理规定》,要求高突采掘工作面必须采取瓦斯抽放等综合治理措施。由矿总工程师和通风科长负责,在非生产条件下,通过采取瓦斯抽放等措施把瓦斯浓度降至0.5%以下,采煤队方能进行回采作业。回

3风流瓦斯降至上述指标后,回采过程中生产操作不当造成瓦斯超限,采煤队长、生产科长、生产矿长负全部责任。此《规定》的出台,明确了责任,有效地调动了采、掘一线及通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治理瓦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实行瓦斯防治评价制度。为了强化采、掘工作面瓦斯管理,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进一步落实瓦斯分级管理、分源治理,集团公司印发了《郑煤集团公司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水害防治评价管理办法》,对所有的采掘工作面逐月评价,新开工的采掘工作面先评价后施工。评价内容包括瓦斯抽放、通风系统、监测监控等瓦斯防治手段和措施是否到位,所有采、掘工作面未通过评价和审核的,不准施工。并实行瓦斯评价风险抵押机制,所有参与瓦斯评价的人员都具有一定风险性,促使其对瓦斯评价的客观准确,认真严谨。由于采掘工作面瓦斯评价的及时、可靠,制度完善、责任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杜绝了瓦斯事故的发生。

郑煤集团虽然在瓦斯抽放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与先进的兄弟矿区、矿井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在 “三软”突出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方面仍然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提高,并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在瓦斯利用方面,我们还仅仅处于起 步阶段,2007年将在3个矿筹建瓦斯发电项目,努力实现煤炭和瓦斯资源的安全高效共采。

7.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七

一、晋江市工业发展概况

晋江市是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一个县级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距金门县只有5.6海里。全市陆域6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户籍人口104.45万,外来人口100多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6位,9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经济实力连续16年保持“福建省十强县(市)”首位。

晋江市在历史上是个农业社会,主体是农民,产业是农业,形态是农村,人多地少是最基本的县情。改革开放以前,晋江市的经济社会一直处于“体制性贫困”状态,独特的侨乡优势和厚积的商业传统始终无法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占全县人口92%的农民只能困守人均不足6分的耕地上,2/3劳动力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据资料记载,1978年,晋江GDP只有1.45亿元,人均1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财政收入1 488万元,是个入不敷出的“贫困县”。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晋江市已经从一个贫困的农业大县转变成为一个基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先进地区,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现代化标准。2008年GDP完成690.52亿元,增长13.1%。财政总收入72亿元,增长19.4%;地方财政收入32.78亿元,增长23.3%。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晋江市已经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折,由贫弱的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中等城市,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已经很难直观地感受到城镇与农村的明显差别。这是晋江市始终坚持从当地实际情况和侨乡的特点出发,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结果。

二、晋江市发展工业的经验对六安市的借鉴和启示

1. 着力引导产业集聚,加速发展产业集群

晋江市已经形成了典型的产业集群,目前该市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产业集群有26个,聚集了6 36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 100家,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鞋业制造、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一批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同时还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化工、家居用品、纸制品、生物制药以及电子通讯器材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现代优势产业。现在,每个镇都形成了以一两个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以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水平,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晋江市经历了一次次的飞跃和提升。

“小集群造就大作为”。在起步阶段,晋江市的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目前,晋江市的产业集群规划已经推动产业发展到能够与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与工业园区发展,与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中级阶段。借鉴晋江市的经验,六安市应该高起点做好产业集群规划并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平台作用,积极引导相关联的龙头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商贸企业进驻原辅材料市场,派生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使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已经被纳入皖江城市带,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获得国务院批准,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加速向六安市转移。要借产业转移的利好机会,以龙头企业带动,以五大产业为基础,即: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饮料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矿采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机械制造业等,先在空间上实现集聚,再进一步发展为产业集群,这是六安市工业崛起的重要路径。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晋江市的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和珍贵,使得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显得十分重要。在《关于加强晋江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入驻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将“亩产概念”作为项目入区门槛之一,规定:“入区工业项目在投产3年后,平均每亩每年税收贡献必须达10万元以上,税收贡献如未能达到以上要求,项目业主应补交本项目全部建设用地的土地差价。”这标志着晋江市的招商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过去那种“摘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旧的招商理念,而是立足招好商、招大商,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业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六安市所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要把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作为供地的重要指标之一,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大项目用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效率不高的项目,要坚决禁止供地;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拉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要积极申报,争取列入专项用地计划。要盘活存量,对无开发能力的项目依法收回所占土地。大力挖掘现有土地的潜力,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坚决消除片面靠土地换投资的短视行为。

3.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晋江市的品牌经济非常突出,这在全国县级市中是绝无仅有的。晋江市政府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品牌发展规划、打造“品牌之都”、发展总部经济等经济发展鼓励扶持政策,重奖产业创新和品牌企业。该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1枚,中国名牌产品24项,中国出口名牌2项;中国鞋都、世界茄克之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中国拉链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等区域品牌14项;5个品牌入选亚洲500强,10个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3个品牌入选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品牌为晋江企业搭建了形象平台,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目前六安市只有中国驰名商标两枚,中国名牌产品也很少,与晋江市比较起来相距甚远。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企业争创品牌的扶持力度,积极扶持、引导品牌的发展,按照“依托特色产业,培育名牌产品,抓好质量工程,打造区域品牌,维护区域形象”的思路,促使企业关注品牌,争创名牌,以做多、做大、做强品牌,促进全市经济的兴旺发达。六安是个农业大市,从发挥比较优势考虑,创牌应该主打“绿色牌”,打青山绿水牌,唱生态农业戏,这是提高六安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全市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4.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晋江市已经组建了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21家),培育省级以上高新企业84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1家)。恒安、安踏公司分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45项、47项。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专家活动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中高级人才4 000多名(博士后45名),50多家企业与86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人才智力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协议。为企业制度创新、引进高技术人才、培训管理人才提供服务。正是凭借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晋江传统产业正在加快调整、升级与转型,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和合理。

六安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只有3家,高新技术产品只有11个,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也比晋江市少得多,是个典型的科技弱市、创新弱市。要提高六安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完善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投融资体制,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贷款为补充、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创新投融资体制。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增强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尊重知识、鼓励竞争、倡导合作、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一个具有科技聚集的引力中心。

5. 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工业学霍山”活动,同时开展“工业学晋江”活动

自从2001年至今,六安市委市政府已经连续9年深入开展“工业学霍山”活动,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为实现六安由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六安市还处于工业化初期,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市相比,全市的工业发展还存在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工业规模总体比较小;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企业家队伍还没有真正形成;高能耗产业增长过快,节能降耗压力日益加大;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中小工业企业融资还比较困难等等。但相比较而言,现在六安市发展工业面临的困难比晋江市当初起步发展工业面临的困难要小得多。正是那种爱拼敢赢的精神和信念支撑着晋江人走上了一条乡村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晋江人在改革开放中的极大勇气和胆魄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毫无疑问,霍山的工业是六安乃至全省县市学习的典范。但也可看出,霍山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现代服务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制造业的需求,三大产业之间的耦合与联动问题也亟须解决等,因此,霍山的工业还需要继续走科学发展之路。六安市要把学习霍山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但学习活动应创新,例如把“工业学霍山”与学术研讨会结合起来,与招商项目推介会结合起来,与“工业学晋江”结合起来,提出“近学霍山,远学晋江”等,学习观摩现场会可以考虑设在晋江。

应该承认,六安市在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等方面与晋江市有着很大差别,但是晋江人坚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大力发展工业,走农村工业化之路,以农村工业化促成农村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这种工业发展模式,值得六安市学习和借鉴。第一,作为农业大市、工业小市,六安应该立足于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走农业资源驱动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建设好优质粮油、生猪、水产品、油茶、皖西白鹅等十大基地。通过培育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营共同体,采取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价收购,利润二次分配返还等合作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第二,六安市应该立足于已有的产业基础,逐步发展壮大冶金、机械、纺织、食品、医药化工等产业。由于受人才、技术和产业基础的制约,目前六安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现实,但是可以进行产业规划,适时发展。第三,作为合肥经济圈的一翼,要充分发挥合肥经济圈的平台作用,实现各个层次的产业链对接,承接合肥中心城市的产业辐射与科技成果转化,在分工、协作中发展配套经济,在配套中实现自主和创新。

6. 打造服务型政府,构筑和谐互动的政企关系

晋江市委市政府与民营企业家之间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政企和谐互动和默契的关系,造就了企业、企业家诞生和成长的沃土。从改革开放之初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办社队企业,到姓“资”姓“社”争论中为企业戴“红帽子”;从提出质量立市,到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以及打造晋江证券板块,政府的每一次前瞻性决策和引导都造就了企业的新发展、新跨越。由于政府长期以来采取“蓄水养鱼”政策和细致入微的服务,晋江的企业和企业家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能力也大大提高,政府号召力也逐渐增强。2002年晋江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慈善总会,当年各企业捐资近2亿元。

由于背景不同,六安市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与晋江市可能不同,但是任何政府都应该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支持企业、帮助企业、服务企业。六安市及各县区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狠抓发展环境,强化责任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这是发展的前提。“环境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发展的软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务等软环境往往比硬环境更为重要。因为较差的硬环境是可以改造的,但是恶劣的软环境在短时间内很难改正,而且影响很大很坏。因此要借鉴晋江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用最硬的措施来治理和解决软环境问题,构筑和谐互动的政企关系,帮助和引导企业发展。

摘要:福建省晋江市原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县、贫困县,现已发展到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6位的工业强市,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折。六安市政府提出工业发展的目标是从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晋江市通过农村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其发展工业的经验和道路值得六安市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晋江市,工业,经验,六安市,启示

参考文献

[1]陆学艺,王春光,胡建国.县域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福建省晋江市调查[J].红旗文稿,2008(3).

[2]汤林祥.在全市工业学霍山现场会上的讲话[N].皖西日报,2008-06-12(A1).

[3]杨益民.统筹兼顾:晋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N].福建日报,2008-12-16(10).

8.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八

【关键词】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历史经验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军事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生产部门单一到国防工业体系完整的巨变,为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今天回过头去终结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历程时,会发现有优秀作风值得我们继续传承。

一、党和国家的重视

党和国家的重视,是我国军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军事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全国兵工厂共有162座,为了维护人民民主政权的安全,在建国初就成立的重工业部,主管军工企业。随后重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一系列的小组,主管全国的军工生产和建设,比如兵器工业办公室。朝鲜战争期间国家成立了兵工委,隶属于中央军委,随后又成立了兵工总局,统一管理我国的兵器生产工作,航空工业局专门负责航空工业。朝鲜战争停战后,我国军工获得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在政策上我国一直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只能制造一些简单的枪支弹药,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我国必须重视军事工业的建设,在苏联援助的一百多个项目中军工项目就有44个。在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革”动乱期间,虽然我国经济一片萧条,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都遭到巨大破坏,但是党和国家仍然全力支持军工企业的发展,这一期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但是军事工业仍然稳步向前发展[1]。

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与借用外力相结合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将自己最先进,最发达的军事武器和军工技术传授给他国,所以要想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是军工技术和军事武器的研发并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有些时候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建国之初,我国一无所有,外有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内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骚扰,面对内忧外患,我国与苏联结成同盟,从苏联方面得到大量军事援助。朝鲜战争期间,通过贷款的方式我国从苏联方面得到大量的军事装备。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方面进口了八十多万枝枪械,一万多门火炮,五千辆飞机,三千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其他一些军事设备。苏联不但为我国提供武器装备,还帮助我国建立建设军工企业,在“一五”和“二五”期间,苏联向我国派遣大量军事专家,帮助我国培养军事人才,建设军事工业基地,苏联的援助是我国建国初军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方面撤走了所有的专家。我国的军事工业被迫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虽然失去了苏联方面的援助,但是我国的科学家充分发扬我党的优秀作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比如在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中,原子弹没有炸,为了搞清楚原因,邓稼先冒着核辐射的危险,去捡原子弹的碎片,最终邓稼先因为长期受到大量的核辐射患上了癌症。这一期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打破了西方的核威胁、核垄断,并于1970年用“长征一号”火箭,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预定轨道[2]。

三、不断进行创新

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为了适应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外的安全威胁,党和国家对军事工业管理体系进行了多次调整,其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度集中

在党和国家的高层设立一系列的军工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军工企业,比如兵工委、兵工总局、国防工委等。这些部门都直接归中央军委或者国防部领导,集权程度非常高。

(二)政企不分

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阶段,所以军工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军工管理机构频繁变动

当时我国频繁的调整军工管理机构,每隔几年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整,有时一年都会调整好多次。但是这种频繁的调整对我国的军事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我国的军事工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过去几百年的路,让我国的军事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期间我国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许多以前没有军事工业部门都纷纷建立了起来。一大批爱国科学家的回国使我国的科研队伍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军工的发展还带动了冶金、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彻底否定市场的作用,出现了许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3]。

四、军民结合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一直都是我军的优秀传统,在军工建设上更是如此。建国之初,我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面对内忧外患,毛泽东同志提出“两手抓”,一方面要抓国防建设,另一方面抓经济建设。并指出这两件事情必须依靠全国各行各业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中都体现了军民结合的思想原则。后来在多种场合、毛泽东同志都阐释了军民结合的思想观点,第二机械工业部在1957年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军事工业发展方针。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军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生产优势成功研制出了一大批军事设备和民用设备。比如轧钢设备、制造氮肥的设备。60年代初期,中央军委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正式确立为军工企业的发展方针。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对印自卫反击战以及国民党不断叫嚣“反攻大陆”等事件的发生,保家卫国再次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出于安全考虑,我国军工企业开始贯彻“三线建设”的方针政策,使寓军于民的方针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结论

综上所述,新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发展壮大首先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尤其是在建国之初,面对内忧外患,党和国家毅然决然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新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其次离不开苏联的帮助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国之初,我国一穷二白,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我国很快建立健全了军事工业体系,使军事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是我国清楚的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于是走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军事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再次离不开改革创新,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为我国的军事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离不开军民结合的方针政策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杜人淮.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J].军事历史研究,2012,05(04):11-15.

[2]白利伟.浅谈军事工业发展壮大的经验解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8(04):20-28.

9.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经验汇报材料 篇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几年来,**县以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为统领,以建设领导水平高、改革思路新、拒腐能力强、团结协调好、业绩佳的县委班子为目标,突出重点,大胆实践,高效运作,强力推进,不断加强县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运转协调、廉洁高效、务实创新,能够带领全县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强化教育,始终朝着武装思想,提高素质这一目标来加强

**县始终把学习和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武装班子成员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周密的学习计划作先导,严格的学习制度作保障,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中心组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研讨与考察学习相结合、注重理论提高与解放思想相结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县委认真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共组织中心组学习8次,学时48小时,班子成员积极开展自学,共撰写心得体会、理论文章和考察报告25篇,切实提高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通过宣传兴学、领导带学、辅导帮学、进修强学、检查促学、制度保学等多种有效措施,坚持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努力使班子成员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过学习,班子成员提高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研究和解决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二)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一是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组织班子成员积极争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切实代表并全力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教育领导干部时刻保持警惕性,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做到慎独,慎思,慎行,慎言,使之真正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是加强人生观教育。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两风”建设等项活动,教育班子成员切实增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责任意识,把心思用在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班子成员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关心群众疾苦,积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了扶贫解困“一帮一”活动,2000年以来,班子成员共包扶贫困户89户,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资金56.8万元,脱贫率达到98;积极开展“进村访户送温暖”活动,班子成员深入到贫困农民和困难企业职工家中,进村访户达1100多人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370多项,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三)加强道德教育,培养班子成员高尚的道德品质。县委把从政道德教育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告诫班子成员做官必先做人,通过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和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实现“以德治县”、“以德兴县”的目标。一是加强榜样教育。县委结合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两风”建设,以孔繁森、谷文昌等优秀干部为榜样,深入开展了“三查三看”活动,即:查做人,看是否像他们那样正直善良,高尚纯洁;查做官,看是否像他们那样淡泊明利,清正廉洁;查做事,看是否像他们那样谦虚谨慎,积极进取。从而使领导干部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反面教育,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播放反腐败电教片、宣读反面典型材料等方法,使班子成员进一步认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摒弃不良嗜好,做到了自重、自醒、自警、自律,养成了良好的业余爱好。三是加强诚信教育。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牢固树立“讲诚信”的思想,把诚信贯穿于领导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做到讲诚信的话、做诚信的事,实行诚信领导,塑造诚信形象,做诚信表率。通过有效的道德教育,使县级班子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团结到县委的周围,形成了齐心协力实施“工业强县、牧业富民”发展战略,众志诚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局面。

(四)加强廉政教育,增强班子成员拒腐防变的能力。一是扎实开展党风党纪教育。针对班子成员在思想、和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中心组学习、上党课、召开民主生活会、参加组织生活等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党风廉政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党性觉悟、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二是进行典型教育。积极宣传郑培民等党风廉政建设典型,坚持正面引导,发挥典型的激励作用,在班子中弘扬了正气,鼓舞了人心。三是积极开展警示教育。组织班子成员观看《生死抉择》、《最后一夜》等重大典型案

例的电教片,发挥了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增强了班子成员的是非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四是加强监督促进廉政教育。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掌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和完善党风巡视、考廉、大事报告等规章制度,强化了党内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对班子成员的监督,使班子做出的重大决策都在社会的广泛监督下实施,强化了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强化了专门机构监督,建立了规范的监督体系,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了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廉政教育,班子成员的党性观念、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明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县级领导班子成为全县廉政建设的表率。

二、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推动实践这一关键来展开

为深入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县认真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强化党的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着眼于发展这个主题,以思想解放推动发展思路创新。县委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发展县域经济。2001年,针对98年洪灾过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锐减,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等严重的现实问题,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班子成员转变了传统的思路,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四八”经济振兴工程,率先在全省提出了“以调促农、主副换位”的发展思路,使全县人民群情振奋,倍受鼓舞。从而使全县经济在2001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保持了社会稳定。2003年,县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上,大胆、果断实施了“城市东移”的发展战略,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新建了11400平方米的党政办公中心大楼,提高了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环境,实现了城乡经济互补,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企业产改中,班子成员破除以往怕吃亏、怕出事等保守思想的羁绊,以县域经济民营化为目标,加速推进国有(集体)资本退出步伐,采取“一次性出售、先租后卖、承债兼并、效益抵顶、减债出让、股份制改造和资本运营”等有效形式,去年共完成国有(集体)资本退出42户,占总户数的85.7,退出国有(集体)资本1.1亿元,为启动企业和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制定了“靓女先嫁”、“穷女陪嫁”、“丑女白送”的招商引资战略,使以钢铁厂、酒厂、水泥厂、乳品厂、啤酒厂等为主体的重点企业完成产改任务,通过招商引资焕发了活力,全部启动生产,曾一度凋零的“五朵金花”又重新绽放,使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发展了县域经济,保持了社会稳定。2003年,县委提出了“放开比开放更重要、开明比精明更重要、服务比扶持更重要、诚信比承诺更重要”的理念,制定了《关于**县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县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扶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岗经商办企业的实施意见》以及促进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了相关领导干部责任制。通过新的思路、方向和措施的确定,加速了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着眼于社会进步,以观念更新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县委始终把民主集中制建设当作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大事来抓。建立健全了《**县县委条例》、《**县县委管党责任制》、《县级四个班子运行规则》、《县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县重大决策征询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团结当作民主集中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靠共同目标维系团结,靠坚强党性强化团结,靠积极思想斗争增进团结。通过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集中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了班子成员的党性教育,在班子中形成了公心处事、大局为重的氛围,班子成员摆正位置不越权,互相补台不拆台,经常沟通不猜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相互分忧,在荣誉面前相互谦让,增强了理解和信任,形成了运转协调、运作规范、分工明确、团结一致的良好局面。班子成员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一切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都实行民主决策。在决策前,班子成员都要深入基层,先行调研,掌握上情,摸清下情,了解外情,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去年,县委为谋求县域经济发展,班子成员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情况,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论证,提出了“工业强县、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在县十三次党代会上,班子成员经过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党代表意见,确定了利用五年时间,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和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班子的集体智慧和群众意愿,在全县上下迅速取得共识,极大地振奋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激发了干劲。为了抓好决策的贯彻落实,加大推进力度,制定出台了《**县督促办法》和《**县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把全县重点分为10个方面,把责任落实到班子成员,严格按照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的规定实施专题推进。

(三)着眼于增强执政能力建设,以改革精神推动党建创新。为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县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去年,以全省县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县委深入研究探讨并形成了《县委管党责任制》,配套制定了管党、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制度26项,从而在纵向上建立起以县委书记为管党第一责任人,县委常委按分工负责,其他领导干部协调配合,横向上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的网络化管党模式。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认真履行管党责任,积极深入到党建联系点,真正把党建联系点建成了各项的示范点,推动了党建的深入开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班子成员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实施“三个三”工程和“农民党员致富工程”,加强农村“党员责任区”和“农民党员致富协会”建设等项,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干部中,县委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当作选拔任用的首要条件。制定了《**县委贯彻执行实施细则》、《**县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实施细则》、《**县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若干规定》、《关于实行干部差额任用的实施意见》等项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干部选任程序,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干部导向。从2000年6月**县首次实行公开选拔以来,共进行了4次公开选拔,共选拔正副局级领导干部31人。为了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从2001年9月实行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以来,全县共有70名干部实行了试用,其中:首批实行试用的29名干部,因思想政治素质不过关,有1名干部取消了试用职务,有1名干部被延长试用期半年。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优化了干部队伍,提高了干部素质,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三、注重实效,始终紧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要求来落实

**县委紧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深入落实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夯实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真履行带领群众致富的根本职责。县委始终把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根本任务,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把领导岗位作为服务平台,把领导权力作为服务手段,常思富民之策、多办富民之事,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思广益,献计出力,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群众致富上,创造性地开展,积极争创一流业绩,使县域经济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4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1483万元,城乡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4和14.8。在“以调促农、主副换位”的战略思路指引下,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兴建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和推进农户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始向基地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县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扩大到113万亩,新增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识5个;畜牧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羊、牛、鹅”三大龙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去年牧业产值实现5.9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8;以兴旺米业、如意淀粉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达到13家,以景星牲畜交易市场为代表的各类专业市场扩充到7个,年交易额超过1.6亿元,以龙华养鸡协会为代表的中介组织发展到133个,农民从产业经营中直接增收4200万元。同时,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加快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近12万人,农民直接创收近4亿元。目前,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带领下,已经大踏步地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持爱民靠民的执政理念。县委始终把爱民靠民作为执政的根基,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群众当作中最坚强的依靠力量,中充分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班子成员恪守爱民之责,坚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再忙,也能耐心倾听群众反映;矛盾再多,也不忘群众利益;事情再小,也尽力当大事去办,从细微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2003年,县委深入开展了“利民行动”,重点开展促进再就业、助学、帮困、解难、助残、危房改造、治乱、方便群众、农民减负、倾听群众心声等10项行动,并细化为46件利民实事。经过班子成员的积极努力,“利民行动”效果显著,真正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遵守让群众满意的检验标准。县委始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优劣的最高标准,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坚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对农业大县的实际情况,农业比重过大,工业比较薄弱,县域经济缺乏明显的增长点,对于这些群众不太满意,而立足现实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难度很大,为此,班子成员殚精竭虑,积极谋划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2003年,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入手,积极打造“开放**、信用**”的品牌,着眼于新形势、新变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规划和筹建了工业新区,调整完善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班子成员忍辱负重,主动出击敲门招商,全年共落实内资项目127项,到位资金62834万元;落实外资项目2项,到位资金556万美元。以山东诸城外贸集团投资6亿元的1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台湾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87万美元的肉牛屠宰深加工项目和黑**如意淀粉有限公司投资1680万元的马铃薯深加工项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企业、新项目落户**,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年可加工玉米50万吨,实现税收40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并达产达效后,年可加工玉米150万吨,将有力地带动玉米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可靠的保证,并可实现税收1亿元。展望**美好的未来,新一届县委班子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务实的精神,扎实的,带领全县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经验汇报材料(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经验汇报材料(第2页)。Qib

例的电教片,发挥了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增强了班子成员的是非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四是加强监督促进廉政教育。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掌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和完善党风巡视、考廉、大事报告等规章制度,强化了党内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对班子成员的监督,使班子做出的重大决策都在社会的广泛监督下实施,强化了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强化了专门机构监督,建立了规范的监督体系,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了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廉政教育,班子成员的党性观念、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明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县级领导班子成为全县廉政建设的表率。

二、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推动实践这一关键来展开

为深入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县认真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强化党的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着眼于发展这个主题,以思想解放推动发展思路创新。县委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发展县域经济。2001年,针对98年洪灾过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锐减,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等严重的现实问题,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班子成员转变了传统的思路,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四八”经济振兴工程,率先在全省提出了“以调促农、主副换位”的发展思路,使全县人民群情振奋,倍受鼓舞。从而使全县经济在2001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保持了社会稳定。2003年,县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上,大胆、果断实施了“城市东移”的发展战略,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新建了11400平方米的党政办公中心大楼,提高了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环境,实现了城乡经济互补,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企业产改中,班子成员破除以往怕吃亏、怕出事等保守思想的羁绊,以县域经济民营化为目标,加速推进国有(集体)资本退出步伐,采取“一次性出售、先租后卖、承债兼并、效益抵顶、减债出让、股份制改造和资本运营”等有效形式,去年共完成国有(集体)资本退出42户,占总户数的85.7,退出国有(集体)资本1.1亿元,为启动企业和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制定了“靓女先嫁”、“穷女陪嫁”、“丑女白送”的招商引资战略,使以钢铁厂、酒厂、水泥厂、乳品厂、啤酒厂等为主体的重点企业完成产改任务,通过招商引资焕发了活力,全部启动生产,曾一度凋零的“五朵金花”又重新绽放,使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发展了县域经济,保持了社会稳定。2003年,县委提出了“放开比开放更重要、开明比精明更重要、服务比扶持更重要、诚信比承诺更重要”的理念,制定了《关于**县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县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扶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岗经商办企业的实施意见》以及促进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了相关领导干部责任制。通过新的思路、方向和措施的确定,加速了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着眼于社会进步,以观念更新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县委始终把民主集中制建设当作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大事来抓。建立健全了《**县县委条例》、《**县县委管党责任制》、《县级四个班子运行规则》、《县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县重大决策征询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团结当作民主集中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靠共同目标维系团结,靠坚强党性强化团结,靠积极思想斗争增进团结。通过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集中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了班子成员的党性教育,在班子中形成了公心处事、大局为重的氛围,班子成员摆正位置不越权,互相补台不拆台,经常沟通不猜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相互分忧,在荣誉面前相互谦让,增强了理解和信任,形成了运转协调、运作规范、分工明确、团结一致的良好局面。班子成员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一切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都实行民主决策。在决策前,班子成员都要深入基层,先行调研,掌握上情,摸清下情,了解外情,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去年,县委为谋求县域经济发展,班子成员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情况,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论证,提出了“工业强县、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在县十三次党代会上,班子成员经过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党代表意见,确定了利用五年时间,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和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班子的集体智慧和群众意愿,在全县上下迅速取得共识,极大地振奋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激发了干劲。为了抓好决策的贯彻落实,加大推进力度,制定出台了《**县督促办法》和《**县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把全县重点分为10个方面,把责任落实到班子成员,严格按照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的规定实施专题推进。

(三)着眼于增强执政能力建设,以改革精神推动党建创新。为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县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去年,以全省县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县委深入研究探讨并形成了《县委管党责任制》,配套制定了管党、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制度26项,从而在纵向上建立起以县委书记为管党第一责任人,县委常委按分工负责,其他领导干部协调配合,横向上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的网络化管党模式。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认真履行管党责任,积极深入到党建联系点,真正把党建联系点建成了各项的示范点,推动了党建的深入开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班子成员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实施“三个三”工程和“农民党员致富工程”,加强农村“党员责任区”和“农民党员致富协会”建设等项,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干部中,县委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当作选拔任用的首要条件。制定了《**县委贯彻执行实施细则》、《**县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实施细则》、《**县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若干规定》、《关于实行干部差额任用的实施意见》等项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干部选任程序,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干部导向。从2000年6月**县首次实行公开选拔以来,共进行了4次公开选拔,共选拔正副局级领导干部31人。为了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从2001年9月实行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以来,全县共有70名干部实行了试用,其中:首批实行试用的29名干部,因思想政治素质不过关,有1名干部取消了试用职务,有1名干部被延长试用期半年。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优化了干部队伍,提高了干部素质,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三、注重实效,始终紧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要求来落实

**县委紧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深入落实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夯实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真履行带领群众致富的根本职责。县委始终把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根本任务,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把领导岗位作为服务平台,把领导权力作为服务手段,常思富民之策、多办富民之事,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思广益,献计出力,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群众致富上,创造性地开展,积极争创一流业绩,使县域经济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4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1483万元,城乡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4和14.8。在“以调促农、主副换位”的战略思路指引下,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兴建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和推进农户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始向基地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县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扩大到113万亩,新增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识5个;畜牧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羊、牛、鹅”三大龙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去年牧业产值实现5.9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8;以兴旺米业、如意淀粉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达到13家,以景星牲畜交易市场为代表的各类专业市场扩充到7个,年交易额超过1.6亿元,以龙华养鸡协会为代表的中介组织发展到133个,农民从产业经营中直接增收4200万元。同时,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加快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近12万人,农民直接创收近4亿元。目前,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带领下,已经大踏步地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持爱民靠民的执政理念。县委始终把爱民靠民作为执政的根基,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群众当作中最坚强的依靠力量,中充分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班子成员恪守爱民之责,坚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再忙,也能耐心倾听群众反映;矛盾再多,也不忘群众利益;事情再小,也尽力当大事去办,从细微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2003年,县委深入开展了“利民行动”,重点开展促进再就业、助学、帮困、解难、助残、危房改造、治乱、方便群众、农民减负、倾听群众心声等10项行动,并细化为46件利民实事。经过班子成员的积极努力,“利民行动”效果显著,真正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遵守让群众满意的检验标准。县委始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优劣的最高标准,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坚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对农业大县的实际情况,农业比重过大,工业比较薄弱,县域经济缺乏明显的增长点,对于这些群众不太满意,而立足现实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难度很大,为此,班子成员殚精竭虑,积极谋划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2003年,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入手,积极打造“开放**、信用**”的品牌,着眼于新形势、新变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规划和筹建了工业新区,调整完善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班子成员忍辱负重,主动出击敲门招商,全年共落实内资项目127项,到位资金62834万元;落实外资项目2项,到位资金556万美元。以山东诸城外贸集团投资6亿元的1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台湾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87万美元的肉牛屠宰深加工项目和黑**如意淀粉有限公司投资1680万元的马铃薯深加工项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企业、新项目落户**,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年可加工玉米50万吨,实现税收40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并达产达效后,年可加工玉米150万吨,将有力地带动玉米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可靠的保证,并可实现税收1亿元。展望**美好的未来,新一届县委班子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务实的精神,扎实的,带领全县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我心中的新时代征文展下一篇:青海湖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