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精选11篇)
1.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一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写作要求
《社会学概论》是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终结性考试将取消以往的开卷考试形式,由学生提交课程报告,然后报送成绩,具体做法及要求如下:
1、课程报告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向社会做调
查,以获取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并提出合理建议。课程报告可以就社会中方方面面的社会热点及难点问题作中心阐述,可以作为一篇小论文来完成。
2、凡没有课程报告成绩或是课程报告涉及抄袭的均以该
课程作不及格处理,并上报省电大。
3、课程报告必须用A4纸打印,字数不少于2000字,打印
稿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题目小二号字加黑,小标题四号字加黑,多倍行距,设值1.2。
4、加封面,封面应包括姓名、班级、学号等基本内容。
5、课程报告必须于2013年7月5日前交到班主任处,否则本
门课记零分。
2.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二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以下简称《概论》课)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为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一代新人, 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形势是好的, 主渠道是畅通的, 主旋律是高扬的, 社会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还有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进行西化分化活动, 思想理论领域也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现象和问题。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冲击着大学校园。当代大学生传承了知识青年关心国事, 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必然会受到流行广泛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所谓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 并对社会生活发生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可能是一种理论体系, 或者一个学术流派, 也可能是一种思想趋势, 甚至一种舆论倾向。社会思潮有好的积极向上的也有坏的消极不良的。进步的革命的社会思潮往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正确的方法、积极的心态、昂扬的精神去观察社会、探索人生, 去确立人生价值选择, 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集体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主动实现自己的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政治理想和追求, 从而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巩固和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错误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社会思潮则往往诱导大学生迷失正确的价值观方向, 使大学生出现思想混乱、精神颓废, 甚至出现反社会的行为, 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另外, 在阶级社会里, 社会思潮也总是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 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社会思潮会促使人不自觉地参与社会政治。大学生富于理想和使命感, 参与政治的热情较高, 而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发展恰好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提供了契机。这种愿望和契机可能会由于政治上的幼稚和思想上的偏激而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和操纵。所以, 胡锦涛同志深刻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 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 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 颠覆一个政权, 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 先从搞乱人民的思想下手”。
要让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思政理论课应该引导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思潮, 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 帮助他们深入观察, 分析各种思潮背后的经济、社会和利益的关系, 寻找产生这些思潮的社会问题根源, 仔细辨析各自的立场和视角, 借鉴各种思潮中的合理要素, 而不是盲从。这就需要我们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感。贴近现实、贴近社会, 将当前的很多社会思潮特别是错误的而又非常具有迷惑性的、蛊惑性的社会思潮引介入课堂中来, 和学生一起讨论, 在与正确的理论的对照中加以分析评介, 让学生真正搞清楚对的为什么是对的, 错的为什么是错的。这样一来,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弄懂了理论问题, 而且真正达到了占领学生思想阵地的教学目的。
二、课堂教学中当代社会思潮评介的准备条件
将当代社会思潮引介入课堂并加以评介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要的条件。
1. 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研究。
在将社会思潮引介入课堂之前, 教师应当首先弄清楚它的基本特点、本质内容、表现形式、演变规律、社会作用以及不同性质社会思潮的差异等。只有对社会思潮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把握, 才能在课堂上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仔细剖析, 深入理解。据调查, 在课堂上介绍西方社会思潮的流派、观点和内容时, 部分教师表现出来的随意性的比例达到了44.40%。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 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及理论课自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所限, 或者在课前准备不足, 所以在课堂上讲解某些内容时突然想到相关的某种西方社会思潮, 就随口向学生提及, 但事先没有对要介绍的西方社会思潮进行研究分析, 对上课的内容也没有周到而详细的安排, 因此仅涉及某位思想家、某一方面的观点内容, 从而缺乏系统的讲解和辩证的分析。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时喜欢离题万里。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 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思想理论领域的现状结合起来, 同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 遴选出大学生特别关心的, 对于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 与本课程教学又密切相关的思潮, 纠正其偏颇, 评介其错误,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比较研究中,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引导力。
2. 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研究。社会思潮的酝酿和发展传
播, 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为了恰当的遴选社会思潮,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心理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情感、意志、信念等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的研究, 把握其对于社会思潮所持的普遍的基本的态度, 进而引导大学生在对待社会思潮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提高对社会思潮的认识、评价和接受能力。另外, 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大学生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成人意识渐趋强烈, 具有很强的好强心理、好奇心理和对抗心理, 由于其阅历和经验的不足, 认识问题往往过于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 因而在对于社会思潮的剖析中, 需要理论性较强、分析比较透彻的传播方式, 提高信息传播的可信度, 否则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 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理想信念不仅是文化、教育和信仰的问题, 更是实践的问题。大学生是相对独立于生产实践之外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活动主要局限在校园内, 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极其有限的。而任何社会思潮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由于利益取向不同, 不同社会思潮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有一定程度的偏颇甚至失真。离开了社会实践, 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各种偏离实际的社会思潮的蛊惑和诱导, 从而难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因此, 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通过实践检验不同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些都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独立进行思考、认识和判断, 选择、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落后的社会思潮的侵蚀。
三、课堂教学中当代社会思潮评介的方法探讨与实践
如何将遴选好的社会思潮引介入课堂还需要恰当的方法。下面就具体举例来探讨在《概论》课教学中对于当代社会思潮的引介。
1, 要选准介绍社会思潮的切入点。在准确的遴选好相关的社会思潮之后, 还必须选准介绍的时机和路径, 即介绍的切入点。从介绍的时机来说, 因为《概论》课主要是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 而不是介绍当代其他社会思潮的, 所以应该是先介绍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在介绍的过程中将与之相关的社会思潮引介进来, 反之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不良结果。比如, 在第一章第一节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 在讲清楚其科学内涵之后, 在此处对教材做一个引申和拓展, 即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由此很自然的进入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介绍。从介绍的路径来说, 多采用对比的方法, 即先介绍《概论》课的相关理论, 再引介相关的社会思潮, 最后分析、对比、总结。比如上面提到的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介绍, 在先后将两种理论介绍完之后, 要充分、深入的对其展开对比分析, 找出两者的本质不同, 探究出谁更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谁更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 通过理论的剖析和对比, 让学生自觉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2, 要深入展开课堂讨论。讨论是现代教学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多, 思维活跃, 对于很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 作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 又显得有几分孤傲与固执。因此, 深入开展课堂讨论, 一方面可以听听学生的“高见”, 集思广益, 开阔教师看问题的思维与视角,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 让学生畅所欲言, 将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 即可以帮助教师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以便于因势利导;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作风民主, 不依仗教师的强势地位居高临下, 在师生民主平等的讨论中消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在讲到《概论》课第九章关于人民民主专政一部分内容时, 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有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主?民主是否具有普世价值?在讨论发言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同西方的民主理念, 认为它具有普世价值, 是解决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利器。也有学生觉得民主应该是一个历史现象, 不应该具有普世价值, 而且西方的民主选举方式不适合中国。这些讨论既深化、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同时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3, 在评介中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介当代社会思潮时教师必须时刻谨记引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坚定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 整个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否则,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做引导, 这堂课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师一方面应当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 坚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理论修养, 端正政治态度。另一方面, 认真阅读介绍西方社会思潮的书籍, 弄清每一社会思潮的来源、流派、理论体系、值得警醒及可以借鉴的地方, 避免评介只是隔靴搔痒式的点缀或者画蛇添足式的累赘, 避免没有充分理解就痛加评介, 最好要引用国内外权威意见和最新研究成果, 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如在对普世价值展开评介时, 就可以引用中国社科院侯惠勤教授的观点:“民主作为国家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它和国家一样, 具有结构上的依存性和功能上的有限性。从结构上看, 民主和国家一样, 都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都是一种历史现象, 因而都服务于一定的阶级统治、都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本质上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功能上看, 民主绝不是万能的工具, 而只是有限的手段, 它不能鉴别真理、不能提高效率、不能实现事实平等, 因而其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当民主存在的时候, 它总不能真正实现, 而当它真正实现时, 民主也就消亡了。”这段话很具有理论上的说服力。
总之, 为了更好地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 更好地用主流意识形态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高校《概论》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对于相关当代社会思潮的介绍与评介。具体的着力点除了上文介绍的几个方面,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摘要:当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授课对象思维活跃, 视野开阔, 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最新动态, 但是囿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 对于很多问题的把握又可能有失偏颇, 因此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对于一些当代社会思潮的介绍与评介。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 在教学中应该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 帮助学生准确深刻的理解把握相关社会思潮, 以期更好的宣扬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代社会思潮,评介
参考文献
[1]赵洋张庆辉:对影响大学生的当代社会思潮的社会学分析.黑龙江史志, 2009.04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第318页
[3]彭淑媛:西方社会思潮在思政课的“切入点”初探*——与美国的比较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01
[4]张劲:论社会思潮对高校育人环境的影响及优化.学术界, 2008.2
[5]李孟一:我国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湖北社会科学, 2009.1
3.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
一、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应坚持的原则
1. 坚持保证课程知识完整性的同时突出专业相关知识重点的原则。
学生考研及理论学习的需要决定了《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授内容必须是系统全面的,即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而同时,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要,又决定了该课程必须突出有关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知识重点。近年来,国内高校社会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一般采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主编),所以,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本科专业一般也把它作为教学参考书,但该教材篇幅大,内容多,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说,要想把该教材的全部内容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必须在全面介绍课程知识的前提下,重点讲授与社会工作实践相关的知识。
2. 坚持基本理论体系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融入前沿理论成果的原则。
社会学学科经过近二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对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规律已经给予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由此也构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保持这一基本理论体系的稳定性是社会学学科建设所必须坚持的原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也必然会不断涌现,对此进行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也必将不断产生。所以,将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成果介绍并融入到社会学理论中来,以此推动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这更是社会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对当前社会学研究的几个领域前沿问题进行介绍,包括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和谐社会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建设与社会质量研究等。
3. 坚持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创新教育的原则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是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两大支柱,也是学生学习社会学概论的基本内容,更是社会学学科的价值体现。因此,《社会学概论》课程必须保证这两大教学内容的并行教育。不仅在绪论中要保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课时,各课程后面各章节的讲授中,也必须做到在分析理论的同时,介绍该理论的建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时,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都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课程建设及教学的内容,在目前也是热点研究领域,如李培林等学者对“社会学理论上“中国经验”的挖掘与总结。探究了中国经验的特殊性与世界现代化规律的普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真正把“中国经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结果。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上也要进行反思和推进,如不能继续采用“把社会现象研究化约为自然现象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了,要摆脱“用西方的理论尺度来剪裁中国的具体经验事实的“情景误置”的陷阱,寻找适合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二、《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应坚持的原则
一门学科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有了共同认可的权威教材对课程教学来说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作用。有利的影响在于:教师可以深入研究并系统阐述该理论;不利的作用则在于:学生通过权威教材也可以获得系统的课程信息,教师的作用受到挑战。避免不利影响的发生,除了通过课程内容的科学选择外,主要靠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采用,教学效果也主要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影响。
1. 坚持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师生互动共进原则
作为教学活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水平和对学生的引领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及成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即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等教学环节做出决策和进行正确引领。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作用的发挥,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能积极配合,就无法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社会学概论》课程可采用恰当的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共进的目标,如在讲授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如对“2003年松花江水污染案件”进行分析。在讲授文化的功能问题时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研究热潮问题,在讲授夫妻关系失调问题时可采用“情景模拟法”,采用“角色互换法”可以安排一些优秀学生尝试进行课程的讲授,以提升学生学习和研究社会学理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自己的学术观点,鼓励他们对教材及课程内容进行质疑。这些活动可促使教师自己加强理论研究。真正达到师生互动共进的效果。
2. 坚持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紧密配合的原则
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及社会管理等活动的应用性实务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训练,社会学学科本身具有直接现实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配合,这也是由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坚持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并行教育原则所要求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去进行社会问题的调研,同时根据调研成果撰写分析和解决该社会问题的小论文。如通过学习生态环境知识调查生态环境问题,学习青少年社会化知识后调查青少年犯罪问题,学习家庭知识后安排学生调查家庭暴力及养老等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等。
3. 坚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和传统板书与之配合的教学手段互补原则
实践证明,科学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单纯使用板书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社会学概论》课程来说,尤其明显,但必须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件必须发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优势,避免把课件变成电子讲稿。必须恰当地采用图片、图标、视频等形式来增强吸引力。第二,课件必须纳入远比教案多的信息,包括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前沿理论成果、教学案例等丰富内容。可准备出让学生自己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以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而板书配合课件的作用在于:首先,将一次课程所讲授的章、节、目等内容写在黑板上。利用它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理论的推演进程及其逻辑关系。其次,在黑板上写上所讲授的课件之外的一些重要概念、人物等信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利用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来总结一节课所讲授的知识,在给学生重新梳理所授理论的同时,再次强化了该节课的知识体系,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兴杰.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专业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教学的几点尝试[J].社会工作,2010,(2).
[2]章杨.情景模拟法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2012,(1).
4.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四
关于泰州市葛尤村建设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因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寒假期间我回到家乡,通过问卷,实地调查,咨询相关人员,询问本地农村人等形式完成了这次实践报告。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创造农村和谐氛围,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收入的主要来源,村风建设,农村民主建设等.调查情况
创建小康新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是保证。我新农村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科学规划,规范运作,大力营造小康新村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小康新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农业发展效益不够,农民生活质量不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不明等问题。
2突出重点,稳步实施。整体推进小康新村的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小康新村创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既不能盲目冒进,违背客观建设规律,又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走过场,必须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稳步实施。
3统筹兼顾,切实保证小康新村创建工作持之以恒。开展小康新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式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载体。把小康新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建设小康新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没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小康只能是空中楼阁、水中望月。
4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工作着力点集中到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来,小康新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本次调查的主要步骤如下:
1、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葛尤村的村民和干部进行了抽样调查
3、拟定写作提纲,开始写作
4、向老师提交调研报告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共建小康新农村
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
1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 2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
3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4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 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3、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4、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和调整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在市场经济十分繁荣的今天,寻求致富项目,拓展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加快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结构调整质量。鼓励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创新发展,发挥农民的一技之长,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社会实践匆匆结束了,让我收获最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看待社会主
5.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五
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时间: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要求:不少于5000字,打印稿,有封面,组成10人课题组撰写调查报告,第十二周每一课题组上交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参考题目:
1.老年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调查。(安阳市有20个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可任选一个社区作调研,社区中老年人得比例、健康状况、接受卫生服务的途径以及社区医疗卫生条件等)
3.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4.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5.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6.大学生课堂(或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
7.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
8.大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分析。
16.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6.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六
——关于加强家乡人民精神文明建设远离赌博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2~3月
调查地点:农村乡里及周边
调查对象:家乡及周边赌博人群和亲戚
调查方法:走访和现场询问
调查目的:通过对家乡及周边赌博现象调查,分析赌博泛滥原因,从而找到加强他们精神文明建设远离赌博的方法
调查人:陈超
一.前言
当前贵州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村民精神生活比较贫乏,赌博的现像泛滥,2013年1月贵州凯里因赌博现场爆炸造成了死亡事故,今年寒假回到家乡的我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社会实践调查,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
(一).目前农村人民的赌博现状
(1)赌博与娱乐的界限模糊不清。
在走访中,多数村民甚至村干部认为“打麻将”、“斗地主”是一种“娱乐”,在他们的思想认识当中,小赌(赌资数额小)不是赌博,只是“玩玩”
(2)小赌公开化,大赌隐蔽化。
7.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探索
一、采用“跟进式”专题化教学, 构建教学内容
“概论”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 涵盖了从历史到现实, 从理论到实践,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到内政、外交、国防、党建, 以及革命、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宝库。而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 学生在中学的课程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和学习,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避免与中学时的重复, 使学生真正能够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精髓,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认知到理解, 再到认同和信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此在教学内容上的设置上,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按教材的章节一章一节面面俱到的讲授方法, 按照“把握理论精髓, 兼顾教学体系, 创建名牌课程”的要求, 将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为35个特色鲜明的专题, 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深入分析讲授。
在专题内容的设置上, 我们强调要“跟进党的创新理论, 跟进社会发展现实, 跟进学生思想实际”。为此, 我们一是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 要求每位担任专题教学的教师必须负责跟踪自己专题内容所涉及的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 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的研究动态, 使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课堂;二是建立学生思想调查制度, 在开学初和学期中, 我们都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 让学生把自己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希望该课程解答的问题写出来, 根据调查的结果, 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对已有专题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使我们的专题更加贴近学生思想, 贴近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三是建立专题的专家评议验收制度, 每个学期, 我们都会组织专家组, 对大家新制作和修改的专题的教案和课件进行评议验收, 验收合格的专题, 才可以在教学中使用。
“跟进式”专题化教学的实施,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普遍反映:“专题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针对性强, 且思想深刻, 有很大的启发性”;专题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 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一是全程实施多媒体教学。对每一个专题, 我们都精心制作了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把图像、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综合起来表达事物, 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上的信息量, 而且在形式上非常生动、活泼、直观, 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是开发建设网络课程。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我们还开发完成了“概论”课的网络课程, 挂在大学的校园网上运行。该网络课程主要有三大模块:教学支撑系统、资料查询系统、考核测评系统。其中教学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要求、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专家课堂以及供师生交流的BBS、论坛、聊天室。资料查询系统主要包括经典文献、学术论著、背景资料、声像资料、图片资料。考核测评系统分为教师考核及学生自测系统。能够实现网上远程浏览、查询、提问、下载相关资料, 可以进行网上远程教学、对话、辅导、答疑、管理。网络课程的开发, 实现了教学内容开放,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为学生自主化学习创造了条件, 也为师生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是进行了网络课堂的教学试点。网络课堂, 是借助于交互性更强的网络技术平台, 有多名教员同时参与, 集授课、研讨、答疑、考核等教学环节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个专题中我们进行了教学试点, 教学时由3-4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 共同参与授课。课堂教学环节包括五步, 第一步, 引导教学环节。由主讲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本专题的基本思路, 包括介绍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等。第二步, 材料浏览环节。组织学生浏览各种相关资料, 包括本专题的完整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背景介绍、理论争论、观点解读、专家论坛等。第三步, 分组讨论环节。第四步, 辩论答疑环节。第五步, 课堂测试环节。网络课堂设置有完善的即时测试系统,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场检测。试点证明这种教学改变了那种“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方式, 构建了一种“启发引导, 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增强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
为搞好实践教学, 我们重新规划落实了4个实践教学基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每学期安排专门的课时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调查, 要求学生提交调查报告, 使学生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体所察, 在改革开放第一线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推动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除校外实践活动外, 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组织学生成立专题问题研究小组, 由任课老师担任不同专题小组的辅导教师, 利用课余时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撰写小论文。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报告会、影视评论等活动, 寓教于乐。这一系列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们提供了贴近社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广阔舞台, 也提高了他们正确地认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实现考核方式综合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这种考核方式下, 学生平时即使不认真上课, 甚至逃课, 考前突击看书、背笔记, 也一样能过关。这种考核方式显然与我们的教学目的不相符。学习“概论”课的目的, 不是让学生背会几个名词解释, 背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分析社会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围绕此教学目标, 我们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建立起了综合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占20%, 主要从平时表现、纪律、上课回答问题方面进行考核;社会实践占20%, 主要从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考核, 期末开卷考试占60%, 主要注重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以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实践证明, 这种综合化的考核方式, 真正改变了学生对“概论”课考试临时抱佛脚的状况, 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宗旨。
五、规范教学管理, 实现课程管理制度化
课程管理的规范和制度化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概论”课的课程建设中, 我们根据新教材和教学大纲, 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改革计划、教学实施计划。课程组还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包括教研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集体备课制度, 每个专题, 从大纲到具体的教案, 都坚持集体讨论, 以集思广益, 对教案和课件进行完善, 努力使每个专题都是一场高水平的讲座,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最拿手、最受欢迎的精品课;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指定骨干教师具体指导新教师授课, 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课比赛, 吸纳他们参与大的科研项目;还有新专题的试讲制度等。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 我们规范了课程的各项教学活动, 实现了课程管理的制度化, 也凝聚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8.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八
本文结合“概论”课新教材特点和笔者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概论”课“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和操作实践,以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 案例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8-02
一、“概论”课教学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概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我国各类高校的必修课。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以来均对其进行重点建设,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强化对这门课的引导和改革。然而,当前“概论”课在高职院校仍是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学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环境、以教师为主体,从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被动接受。因此,这就对“概论”课的实效性建设构成了严重制约。
“概论”课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过分强调灌输理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形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不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知识渠道多、信息量大、独立意识较强等特点。因此从教学效果来看表现为:“过程 —无趣; 结果—无用”。
其次,我们使用的“概论”教材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都很强,因此就容易导致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严格按照章、节、目的体例来贯穿讲授。“概论”课应用这种“讲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来教学,虽然信息量大,体系完整,但相对于我院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时安排偏紧的实际,很容易囫囵吞枣,弄成夹生饭,也制约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性。
再次,考核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考试以期末“一考定乾坤”,但这种考核方式仍然侧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局限于教材、教师划定的范围,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往往不能完整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造成当今大学生“知行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概论”课中的应用
1.“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概论”课的应用,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的学习手段,把专题式案例教学与社会实践耦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核心理论,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领悟伟人们思想的精华,带领学生社会实践,让他们感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正含义,以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学习。具体而言,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取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
2.“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概论”课中运用的必要性
“概论”课教学能否带来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职学生群体中,许多学生因为专业偏见,认为像“概论”这样的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实际作用,导致其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动机,面对理论性较强的“概论”课,更是“索然无味”。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政治理论课缺乏系统性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累不足。因此,进入到大学阶段后,对于老师所教授的政治理论内容往往不甚了解,更无法产生共鸣和实现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也就逐渐失去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不足。
因此,要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达到理论教学同高职学生在思想实际、成长需求以及全面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最佳结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使他们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为此,一是,根据现有《概论》教材体系的框架结合,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设计了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12个专题教学内容。二是,每一个专题教学以案例引导,针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抓住理论的重点和闪光点,紧密联系实际。让他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找到解决自己思想困惑的最佳钥匙。三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每个专题根据教学内容插入文本案例、音频、图片、视频等材料,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四是,紧密结合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仔细推敲高职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制订“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社会实践教学方案。“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采用“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3-5人组成团队的形式开展“概论”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并以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汇报总结(占“概论”课程总分30%)。而教师在课堂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激励为主,指出学生写得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要很好地把握它们,必须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来学习、领悟。这种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克服了以“课堂为环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发挥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众所周知,理论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切实的功效,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尤为如此。
三、“概论”课“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概论”课应用“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虽已积累一些经验,但总的来说仍不尽如人意。与“概论”课理论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相比,“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还不成熟、不完善,在具体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使用“案例+社会实践”模式教学,教学形式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填鸭”或“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概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再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就对“概论”这样的理论课缺乏兴趣,因此在对互动性要求较强的案例教学的评估分析中,会出现学生参与不够,甚至会出现冷场、僵局等问题,而教师又慢慢的回到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当中,导致案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此外,即便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时很感兴趣也很主动,重视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却缺少对基础理论知识及理论的强化与总结,加之学生课后不看书,更不会有意识地去记忆相关知识点,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因此,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讲解透彻的基础上开展案例讨论,才能较好地取得实效。
第二、“案例+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教学也以课堂和课外的不同方式同步进行,尤其是在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 “一包到底”的现象,即从确立实践主题、制定实践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总结、成果汇报,都由教师主持进行,依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同时又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加之“概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涉及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师很难完全跟踪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能对其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限地监督,由此也就不能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有效地指导、监督和考核,从而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导致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学生对“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甚至有的学生的调查报告都直接从网上下载,复制和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反映出某些不良学风,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概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四、小结
高职院校“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长期以来“概论”课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情况,就要立足于教学实际去深入研究“概论”课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施现状。“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概论”课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对高校“概论”课教学应用“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在总结归纳“概论”课教学已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实施现状进行梳理,发现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使“概论”课“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一个完整的运作体系,使其在现实的实施途径上有章可循,从而更好地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9.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九
理论联系实际,弘扬民族长征精神
——贵阳医学院遵义会址社会实践活动
姓
名
学
号
院(系、部
专
业
年级、班级
联 系 电 话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理论联系实际
弘扬民族长征精神 ——贵阳医学院遵义会址社会实践活动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遵义会议,是这部史诗最扣人心弦激越乐章。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实践活动内容和准备工作
在我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必修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也接近结束了。但是还要完成最后一次作业,那就是实践论文了。
于是在学校社科部领导的精心准备下,在2011年5月6日下午16:00招集了我们在普通12教室开实践活动行程安排会,参加的人数约120人,由社科部书记韩老师对行程的时间、分组、乘车、安全等做了具体的安排。我们认真听取并做好了记录,老师说道“此次活动的地点是遵义会址,目的是参观会址、学习并弘扬中华民族长征精神。25000千里长征,中国革命由衰到兴的历史转折,伟大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人民。”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2011年5月7日早上8:10,在各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正式出发了,三辆大客车徐徐开出学校,踏上了长征的行程,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仿佛人生的又一次长征开始了。一路上同学们都议论纷纷,红军战士是怎样走过来的,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吃不饱、穿不了暖,随时都要面临敌人的来袭,没有人的生命会有保障,随时都会随战火硝烟灰飞烟灭。但他们凭着正义而战,为人民而战,为国家存亡而战。大家的议论声形成了共鸣,尽管天气是那么的闷热,但没有人在车厢里睡着。凭着这点激情,即使想睡也难以入眠吧!一阵讨论声结束后,同学们又表演起节目来,这时车上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声从车厢中传出,透过窗外随风飘荡,伴随做我们荡漾在长征的路上。也伴随做早已远去的革命先烈们,告诉他们的愿望早已实现,他们的血脉正在延续。车开进了遵义古城,在早上10:50准时到达遵义会址。
二、参观遵义会址
在会址,来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贵阳医学院全体师生一起合影留恋之后,由解说员带领我们参观了遵义会址纪念馆,在会址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红军遗留下来的生活用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具和作战用品。都有:办公时用过的桌子,凳子,桐油灯,水箱,水壶,战士们穿过的破的草鞋,衣服,皮带,斗笠,做饭用的锅,碗。作战时用的机枪,手枪,手雷,炸弹,火药,地雷等。有四渡赤水的作战录像。有许许多多作战时候的照片和文字说明。特别是陈云老战士的铜像依然是那么的威武。有前后去过会址的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还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遵义会议的会议室。那里面陈设的会议桌和椅子一成不变,及简陋又朴实。看到这些真的让人身临其境,参观完会址之后我们又去了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山”,那里埋葬了数十名红军战士。这一路的观望让我记忆犹新,感叹着他们的丰功伟业功不可没,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事迹早已载入历史,将永垂不朽。
三、查询史料记载
在历史的轮回里我们都不能去夸大和歪曲事实,于是我查阅许多史料,详细记载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参加会议的主要成员、以及会议最后做出决定做详细的阐述: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二)遵义会议的内容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三)参加会议的主要成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陈云: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又名洛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秦邦宪:又名博古,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
王稼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邓 发: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何克全: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
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遵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李富春:中央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林 彪:红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彭德怀: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军团长。杨尚昆: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李卓然:红五军团政治委员。邓小平:中央秘书长。
李 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伍修权:翻译
(四)遵义会议做出的决定
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五)伟大的遵义会议的召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遵义会址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们只能透过历史去看到我们中国共产党同志们的丰功伟业,在历史的长河里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期一天的“弘扬长征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遵义会址”之行给了我们所有参与者以难忘的一课。我感触很多,从思想上刷新了我曾经浅薄的认识,使我的思想接受了历史的洗礼,我真的受益匪浅,从此我对待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此刻想起了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终究是属于你们的”。主席的这句话赖人寻味呀,他的语言暗示那一代人的不限奋斗,也暗示着当代人要不限奋斗,更预示着未来的炎黄子孙要不限奋斗,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富强靠的是世世代代我中华儿女的义务和责任。要有着长征的奋斗精神,奋不顾生,勇往直前。在此我又想起胡锦涛主席在北京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做的演讲的最后一句话“奋斗、奋斗、再奋斗”!真的气势磅礴呀!感动天感动地,不可能不感动每一个中华儿女。少年强则国强,近几十年来,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造卫星的发射到载人航天,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会,今年中国的航母也出海试航,这证实着国家的强大。
于此同时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具备的责任感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感,特别是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我们更是要有能吃苦耐劳吧、不怕牺牲,努力学习,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好的为人名服务。当每一次这样的活动之后,从我们内心里流露出来的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些事情确实要经历磨难之后才能去体会到他的深意,这才是真正的情感和切实生活,人活着就应该过这样的充实的富有意义的生活。学会以诚实待人,以责人之兴责己、以怒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在今后漫长的生活中与人的交往时,学会怎样去为人处事,我单纯的想;每当我怎样去对待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怎样来对待我。毫无疑问在交往中的诚信是彼此接力的。就在这次遵义会址之行后我真的受益匪浅,学习了不少的课外知识,不仅对伟大的长征故事做仔细的解剖,而且学习了长征途中的团队精神,使我知道来到这个社会,自己只是小小的一员,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当你在一个团队之中的时候,你将不在是你自己,而是属于这个团队了,来遵义我们是一个集体,一路来一路回去。一起参观会址,一起讨论长征中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向他们一样在国家、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贡献出我们应该贡献的,哪怕就生命。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当代的大学医学生的作风,我们不但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切身于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灵活的运用好书本的知识,才能见识当理论与实际差别,才能更好的将自己的医学知识运用到临床上。每当我们有机会切身于实践的时候,我都会认真地去对待,不论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还是临床医学知识都同等重要。实践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体现,我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同时也会将这次遵义会址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永远珍藏、化为我人生中最大财富。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长征精神。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我将永远牢记在心。
报告人:xxx
2011年8月10日 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附录1 “参观遵义会址教育基地”社会实践
目录
一、实践活动内容和准备工作
1.实践活动背景 2.实践活动主题 3.实践活动时间与地点 4.实践活动方式 5.实践活动主要内容 6.实践活动目的与意义
二、查询史料记载
1.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2.遵义会议的内容 3.参加会议的主要成员 4.遵义会议做出的决定
5.伟大的遵义会议的召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三、其他活动
1.参观会址,认真听取解说员得讲解并记录 2.红军山观看红军烈士陵园
四、心得体会提纲
1.走进古城会址有感 2.弘扬民族长征精神
3.理论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这样做 4.给自己的人生做出预见的规划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10.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十
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参观遵义会址的实践报告》
姓名
学号
院(系、部)
专业
年级、班级
联 系 电 话
成绩
指 导 老 师
年月日
参观遵义会址感悟
每年4月份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拉开帷幕了,今年我很荣幸被列入参观遵义会址的名额当中,带着一份重温历史情节,瞻仰革命烈士,标榜先烈精神的激动于4月21日早上8点在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00多名学生出发前往遵义。经过2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遵义——红色革命基地。以下则是我参观会址的历程与感悟将逐一呈现在实践报告中。
摘要:遵义会址是我党在反围剿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为我党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不仅记录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历史,更是铭刻了中国共产党日渐成熟从而走向胜利的历史脚印。
一、会址缘由
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为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房子是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就成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召开,也正是这次会议挽救了那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共产党。
二、参观展馆
离开会址主楼,我们进入展馆,随着图片、实物、复制品的展示,渐渐穿越70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正是这条正确路线的胜利成果。接着参观了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博古)住处,位于遵义会议会址后门处。红军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尽管我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已经多次,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遵义会议精神确实是我们共产党员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观那么多展厅后,我们又来到“四渡赤水”的电子演说仪前,听着导游包含深情的介绍当年红军为摆脱敌军而四渡赤水的精彩过程。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后,对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视。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工作人员靠肩挑马驮随军长征,到达遵义后,就将中央没收征发委员会和国家银行设在这里,在这里开展了发行和回笼苏维埃币等金融活动,使得红军在经济上也有了一定得发展,为之后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无论是政治上的决策,还是思想上的传播,抑或是经纪上的发展,都被遵义——这座对于我党我军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所见证并记录了下来。回眸这些红砖绿瓦,在我的心里再一次产生了无限的感慨。同时,我也对党取得胜利的经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瞻仰红军山
当导游带领我们参观完所有的展馆以后,接下来的时间则是我们自由活动。依旧怀揣
着那份对革命激动澎湃的心情,同学们又相约爬上“红军山”,去缅怀革命先烈,去回顾去感受他们当时抛头颅,洒热血不卑不亢坚持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走进陵园大门,沿石阶而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的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预宽2米见方。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贺环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这一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鲜血换来的,他们虽死犹荣,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大圆环还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象,西南侧是一个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例如: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墨守教条和照搬外国的经验;必须坚持革命辩证法,善于抓主要矛盾;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把党建设好,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四、参观感悟
1、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我党并没有意气用事的与敌军纠缠,而是做出了大撤退的正确决定,并保留了革命胜利的火种。到达遵义后,党又针对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做出了深刻而又客观的分析,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使得党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找到了通往胜利的灯塔,同时也为这支年轻的党注入了新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实事求是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2、勇于探索式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红军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这支年轻的队伍成功的摆脱敌军的围剿,最终走向胜利,靠的就是敢闯敢拼,勇于探索。他们并没有一味的照搬别国的模式,而是自立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正式的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3、民主集中式胜利的保障
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在遵义会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年轻的党该怎么走,是继续意气用事的跟敌人拼到底,还是冷静分析与敌人周旋。就这样,在大家的讨论中,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假如没有民主集中的保障,或是偏袒两者任何一方,党内就难以保持团结,意见就难以得到统一,那将会给敌人找到可乘之机。
4、百折不挠是走下去的精神力量
在敌强我弱、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定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又一关键。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若是没有这样的信念,就难以完成这次军事上的创举,也就难以摆脱敌人的围剿。
我党始终坚持着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不断学习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党人民开创了以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作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新的部署,指导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不断开拓前进。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通过这次革命教育,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再次点燃了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切身感受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老区带来的新面貌,更切身感受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感慨万千:“忘记就等于背叛,历史必须铭记”、“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雄鸡一唱天下白而进行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上下求索,矢志不渝,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先烈们坚忍不拔、公而忘私、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思想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习上,要有不畏艰难,迎刃而上的大无畏精神;在学习中,要立足本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发扬革命先烈意识,实实在在把学习抓好。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
通过这次革命的洗礼,让我更是感受懂得了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际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进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队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所谓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室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所有人看来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接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
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因此,而今还在大学奋斗的我们更应该坚持不懈,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勇于接受挑战,敢于开拓创新,积极向上,为的就是将来走进社会,不被社会所抛弃,而更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现在的我们更得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落款
专业:临床医学年级:10级
班级:D班
姓名:张卉
实践时间:2012.4.21(为期一天)
11.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 篇十一
一、开卷考试的意义
开卷考试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适应素质教育对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由于这门课的内容较多, 闭卷考试学生记忆的任务量繁重,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题目相对简单, 大部分内容为书上现有答案, 在命题过程中表现出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分析, 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 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尽管学生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但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和经验, 以及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有新观点、新见解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只需要考前猛背, 就能考试过关, 甚至会出现平时认真听讲的学生考不过平时不上课的学生, 所以造成一种错觉:上课不用听, 到时猛突击就行了, 最终学得的知识支离破碎, 考完几天就什么都忘记了, 达不到考核目的。开卷考试省去学生背诵的大量时间, 可以用来拓展课外知识, 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等, 以及拓宽学生视野, 增长学生才干,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卷考试的题目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现实性, 要求学生视野开阔、能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深层次分析现实问题, 要求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它与知识经济对人才思维灵活、视野开放、具有创新能力的要求相适应, 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适应。
2. 开卷考试推动了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 围绕“应试”这根“魔棒”, 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总是迈不开步子, 缺乏实质性进展。开卷考试的推行, 解除了政治课所受应试“魔棒”的束缚, 让思想政治课教师放开手脚, 大胆地进行各项教学改革尝试,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为实现政治课“知识、能力、觉悟、行为”相统一的目标创造条件。
3. 减轻了学生负担,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风建设。
开卷考试免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繁重任务,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使学习和考试变得更加轻松,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更加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开卷考试对教学的要求
开卷考试不但没有对教师降低教学要求, 弱化这门课的地位, 反而对教师管理学生、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开卷考试”。
有些同学听到“开卷考试”的消息后, 错误地认为开卷考试只是照抄书本, 因而放松了平时的学习。任课老师一定要加以正确引导, 教育学生认识“开卷”只是考试形式的变化, 并不意味着教学要求的降低, 考试难度的降低, 反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 所以学生丝毫不能疏忽和放松学习, 平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检查。另外对开卷考试题型的变化, 考查学生能力的变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2. 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力。
开卷考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为开卷考试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 出题比较灵活, 涉及面较宽, 综合性较强, 联系实际较多, 所以要求教师不但要对基本理论有深刻的理解, 对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而且要有开阔的视野, 广博的知识面, 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经常关心时政, 联系现实, 针对某一个问题讲出自己的观点,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给学生树立起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典范。
3. 注重教材的纵横联系, 变片面教学为整体教学。
在闭卷考试中, 对某一处的知识点考查的内容较多, 因此有些教师注重某一章某一节的教学, 在讲课中对某一章某一节的内容讲得较详尽、透彻。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把握较好, 但综合起来就不知所措。但是在开卷考试中, 综合性的题目较多, 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一变化, 除了讲清单个的知识点外, 还要对教材的前后联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讲清楚,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以不变应万变,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4. 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卷考试题目比较灵活, 要求学生灵活多变, 平时养成勤于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因此, 要针对教材中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地方进行研究和探索, 设法让学生多思考, 激起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 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教师要注意设疑、质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以多种方式启迪学生独立思考, 开拓创新, 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
开卷考试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基础知识要扎实。
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用背了, 一些基础知识还是要牢牢掌握的, 否则开卷考试就是失败的。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东西, 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 才能谈得上运用, 谈得上创新, 谈得上独立思考。熟能生巧, 只有夯实基础, 才能运用自如。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 一切都谈不上。
2. 要系统复习, 做到融会贯通。
有些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再系统复习了, 只要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就行了, 实际上开卷考试不但要复习, 而且要系统复习。因为开卷考试的题目较大, 一个题目往往会跨几个章节, 如果不进行系统复习, 所学知识凌乱琐碎, 遇到大的综合题目就会束手无策。所以, 开卷考试更应该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 理清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这个问题与那个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样遇到题目才能迅速找出所需要的知识, 答起题来才能系统有条理。
3. 要具备更开阔的视野, 学以致用。
开卷考试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 题比较灵活, 知识面比较广, 联系现实生活较多, 所以要求学生有广阔的视野, 平时大量阅读与这门课有关的文献资料、时事政治, 多看新闻、报纸, 多进行思考, 尤其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学会独立思考。
此外, 为了使考试更加开放, 除了卷面由闭卷改为开卷外, 还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分值和比重。这样就能做到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轻最后的考试结果, 而不是一考定结果, 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但是加大平时成绩的分值, 要求教师有责任心。平时成绩的给分一定要有根有据、要具体, 比如出勤占多少分, 实践教学占多少分, 讨论课占多少分, 课堂表现 (即听课状态) 占多少分等, 制定出具体的指标就能做到给分有据, 不失公平, 不流于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开卷考试不但没有降低要求, 弱化这门课的地位,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起着导向作用, 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尤电土.开卷考试呼唤开放式教学[J].陕西教育, 2003, 10:20.
[2]杨卫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探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2, 20, (4) :140-142.
[3]陈荣坚.开卷后的政治课教学[J].陕西教育, 2004, 9:30.
[4]裘东明.浅谈思想政治开卷考试及教学[J]科教文汇, 2007, 2, (下半月刊) :109.
[5]史增强.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的思考[J].山东教育, 2000, 35:45.
【社会学概论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社会调查的通知09-18
14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12-16
社会学社区概论12-05
社会学概论本科小抄08-10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09-10
社会学概论的章节重点11-17
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一09-17
2024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练习10-09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试卷07-12
社会主义概论教学大纲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