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共9篇)
1.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 篇一
对“文学”的理解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文学是能指的自由游戏,这一观点出自()。窗体顶端 A、弗洛伊德 B、海德格尔 C、德里达 D、王德伟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文学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一观点出自()。窗体顶端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叶芝 C、华兹华斯 D、别林斯基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文学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副对联纪念的人物是()。窗体顶端 A、鲁迅 B、李济 C、胡适 D、吴宓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窗体顶端 A、胡适
B、刘半农
C、俞平伯
D、鲁迅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如何与伟大的文学相遇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多选题】关于《巨流河》的描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窗体顶端
A、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 B、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 C、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记 D、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
我的答案:ABCD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润物细无声,这是文学发生作用的独特方式。()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文学与生命经验息息相关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的说法,正确的是()。窗体顶端 A、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实质上都是高头讲章。
B、文学对人的影响是狂风骤雨式的洗礼。
C、文学与生命经验是息息相关的。
D、当下的时代语境中,文学形式只能是固定单一的。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文学发生作用的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独特、内在的抵达我们的心灵。()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文学是阳春白雪,与日常生活几乎毫无关联。()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何谓“青春文学”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流放七月》的作者()是新生代严肃文学的代表,同时也是90后作家代表、文二代。窗体顶端 A、笛安 B、安妮宝贝 C、冬筱 D、七堇年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单孔衍射》是刘洋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文艺风赏》是笛安主编,郭敬明出品的文学年轻态先锋刊物。()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青春”为何成为20世界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议题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一篇文章是梁启超所作?()窗体顶端
A、《摩罗诗力说》 B、《文学改良刍议》 C、《少年中国说》 D、《人类公理》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作者是()。窗体顶端 A、赵元任 B、梁启超 C、陈寅恪 D、王国维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梁启超将文章分为传世与觉世两类,他认为觉世之文主要功能是开启民志,号召普罗大众起来救亡图存。()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文学与人生经验互相参证、交流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与卫慧的《黑夜温柔》在主题上非常接近的是下列哪一部作品?()窗体顶端
A、《爱丽丝梦游仙境》 B、《我们》 C、《洛丽塔》 D、《挪威的森林》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作家的创作谈是我们阅读作品的唯一依据。()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完全没有得到作家本人意见认可的读后感依然有可能是杰作。()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既要“读入”,也要“读出”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能看懂布满星辰的书卷,能同海浪进行对话”俄国诗人巴拉丁斯基的这句诗歌赞颂的是()。窗体顶端 A、叶芝 B、歌德 C、波德莱尔 D、聂鲁达
我的答案:B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从文自传》是沈从文在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传记作品。()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耐心、安心、反复的文本阅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格非是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中篇小说()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窗体顶端
A、《山上的小屋》 B、《铸剑》 C、《褐色鸟群》 D、《冈底斯的诱惑》 我的答案:C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萨义德在《回到语文学》中表露了这样的观点:诗歌是需要耐心阅读、反复阅读的,尽管有多年积累起来的方法上的理论经验。()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敞开自己的心灵 虚位以待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多选题】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何才能达到文学与人生经验互相参证、交流的境界?()窗体顶端
A、既要读入,也要读出
B、耐心、安心、反复的文本阅读 C、敞开自己的心灵,虚位以待
D、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我的答案:ABC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道家的坐忘指的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生命状态,而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以一颗 “白心”去承接、感悟文学作品复杂的审美肌理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人去感受事物,就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这句话代表了()对文学的解说。窗体顶端 A、表现主义 B、印象主义 C、形式主义 D、解构主义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文学就是让读者在本源的意义上恢复对词语朴素、独特的感受。()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将祖国等同于母亲,以这样的视角去阅读赞颂母亲的诗歌,是文本细读所采用常见方法。()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从核心意象、物象入手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的一部散文诗集,受1924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窗体顶端 A、鲁迅
B、胡适
C、俞平伯
D、梁实秋
我的答案:A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在作品当中居于核心位置,或者在作家笔下反复出现的意向和物象往往会成为读者理解作品的关键切入点。()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寻找经典与缝隙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
《倾城之恋》是()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窗体顶端 A、张恨水
B、张爱玲
C、严歌苓
D、丁玲
我的答案:B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我不相信,两颗真心的姻缘会有任何障碍。“莎士比亚的这句诗热烈的歌颂了伟大的爱情。()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追寻现代的自我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哦,香雪》这部作品的作者是()。窗体顶端 A、史铁生 B、残雪 C、铁凝 D、王安忆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哦,香雪》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窗体顶端
A、如何成为都市中产阶级 B、如何跻身于精英阶层 C、如何获得现代的自我
D、如何摆脱封建宗法制度的束缚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哦,香雪》是1980年代对现代文明的一曲讴歌。()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尊严与虚荣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判断题】《哦,香雪》的主人公香雪是村里唯一考上镇上的公社中学的女学生。()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2 【判断题】在《哦,香雪》这部小说中,香雪所在的公社中学的女同学对待香雪的态度是平等的,并没有因为她出身于穷乡僻壤而小看她。()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内心的挣扎与抉择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哦,香雪》这部小说,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窗体顶端
A、主人公香雪是一个极其爱慕虚荣的人。B、小说的主题是追求现代自我。
C、小说展现了火车在村庄停留的一分钟所带来的五彩缤纷。
D、小说也侧面表现了消费时代的来临,即消费社会中的生产已经不再和短缺相联系。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在《哦,香雪》这部小说中,追求现代的自我是通过不同的人对不同物品的向往体现出来的。()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哦,香雪》的主人公香雪对城里女孩所使用的发卡、纱巾、尼龙袜尤等十分好奇,从侧面体现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要求被平等对待的现代意识的觉醒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在《哦,香雪》中,对铅笔盒的故事理解正确的是()。窗体顶端
A、父亲给香雪制作的铅笔盒是城市文明的象征
B、香雪用鸡蛋去换铅笔盒的过程,体现了消费主义对人的塑造,她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村 C、香雪用鸡蛋换回和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之后,就可以得到永久的满足了
D、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可以理解以香雪为代表的一大群遭遇了出生不平等的个体在索回追求平等的权利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
在《哦,香雪》中,香雪追求现在自我所走的道路是。()窗体顶端 A、投身现代化建设大潮,成为新兴工人阶层中的一员
B、远走他乡,漂泊于都市最底层
C、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冲出蒙昧,走向文明
D、尽可能的去占有经济政治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帮助自己走出农村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哦,香雪》不仅表现了农村孩子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也体现了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对个体生存所产生的挤压。()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4 【判断题】理解作品的两个角度,一是要有同时代的考虑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有反思的视角。()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判断题】香雪要求被平等对待的权利,这是现代自我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一种真正的现代意识。()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高势能的文化符号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判断题】通过《哦,香雪》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是决然对立的,不可能共存。()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2 【判断题】在《妙妙》这部小说中,一口流利的“北京话”是一种象征现代性威权的符号。()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在而不属于”的关系错位已完成成绩: 50.0分 1 【单选题】在《妙妙》这部小说中,妙妙生活的地方是(),但她心心念念向往的是北上广。窗体顶端 A、台儿沟 B、静安寺 C、头铺街 D、皇姑屯
我的答案:C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妙妙与北上广这些地方是一种“在而不属于”的错位关系。()我的答案:√得分: 0.0分
“弱者的奋斗”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妙妙》中的妙妙的故事体现的是弱者的奋斗,这一观点出自()。窗体顶端 A、铁凝 B、余华 C、王安忆 D、莫言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弱者的奋斗”中的弱者这一类人具有两个特点,不自觉且能力弱。()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作者塑造妙妙这个人物性格的时候,可以理解为是隔开一定安全距离的审美态度。()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作者运用的“上帝视角”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妙妙》这部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采取的是()。窗体顶端
A、上帝视角,即全知全能 B、内视角,即叙述者等同于人物
C、外视角,即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一概不知 D、零度写作,即冷静、客观、从容的抒写 我的答案:A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余华的作品包括()。窗体顶端 A、《活着》 B、《许三观卖血记》 C、《红高粱》 D、《平凡的人生》
我的答案:AB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断念”式的观念转变已完成成绩: 66.7分 1 【多选题】关于香雪和妙妙这两个女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窗体顶端
A、香雪对未来现代化生活的向往和地方性的认同感其实是不可割裂的,是统一的。B、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存底线很有可能是妙妙这类人物帮我们做了点点滴滴的拓宽。C、香雪和妙妙这两个人物立场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要不断的与周围的人、与全世界抗争。D、在妙妙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之中,个人和家乡这个共同体一起在进步。我的答案:ABCD得分: 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妙妙》的结尾,妙妙从疾病中康复是小说中埋伏的非常重要的隐喻,通过看电影她终于完成了自我的对象化。()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作者在《妙妙》中刻意塑造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北京话”,这个人是妙妙人生旅途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交叉地带—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路遥的哪一部小说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为中心展开?()窗体顶端 A、《人生》 B、《许三观卖血记》 C、《平凡的世界》 D、《活着》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路遥作品的题材范围大都是他称之为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人生》以文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展开的。()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人物形象自身的矛盾性已完成成绩: 83.35分 1 【多选题】高加林认为自己亲吻巧珍是一种错误,为什么?()窗体顶端
A、高加林认为巧珍是他发展道路的一个绊脚石。
B、高加林认为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对双方都是不负责任的。C、高加林是一个感性的人,他意识到与巧珍在一起并不合适。D、高加林和巧珍一样是有远大抱负的奋斗者。
我的答案:A得分: 16.6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尽管高加林是一个追求现代的人,但是那种真正的基于市场经济成熟发展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还没有在高加林身上萌芽。()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从文本中可以看出高加林这个人物是一个高度理性的人。()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城市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当巧珍被抛弃之后,她是如何化解自己这场人生危机的?()窗体顶端 A、购物 B、出走 C、劳动 D、自杀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当高加林面对张克南母亲的指责时,高加林内心其实对张母口中的对于人生价值的甄别和判断是完全认可的。()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从巧珍关于她与高加林两人未来蓝图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的地位设定从一开始就是平等的。()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审美的想象力的来源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穿街走巷的青年人形象。窗体顶端 A、沈从文 B、巴金 C、老舍 D、茅盾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在《人生》中有一组特殊的权利关系,当高加林打扮巧珍的时候,黄亚萍䏁打扮高加林,这样的一组关系顺序是不能乱的。()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人生》中高加林送给巧珍的红头巾是一个高势能的文化符号,高加林是将俄罗斯画家笔下的人物移情到巧珍身上。()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特征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在《人生》中,高加林刻意将与巧珍分手的地点选在了()。窗体顶端 A、单位 B、村子里 C、大马河桥头 D、学校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关于《人生》中的几个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窗体顶端
A、巧珍因袭了太多传统文化的重负
B、高加林是血统农民的儿子,但接受过现代教育,有才华也有野心 C、在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中,两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
D、高加林内心的天平是倾向于巧珍的,但是碍于利益只能选择黄亚萍
我的答案:AB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在《人生》描绘的时代背景下,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情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进取的自我”姿态已完成成绩: 83.35分 1 【单选题】当高加林的工作被高明楼暗箱操作挤掉之后,高玉德给儿子的建议是()。窗体顶端
A、脸不要沉,要笑。B、用武力去宣泄愤怒。C、用法律武器拿回属于自己的。D、以后形同陌路,惹不起还躲不起了。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关于“进取的自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窗体顶端
A、进取的自我指的是年青一代以非常主动的、精明的姿态来为自我发展开辟道路。B、进取的自我指年青一代为自我选择了更多的可能性。
C、进取的自我也包含着年青一代愿意为自我发展付出冒险的代价,投入到一个未知领域中。D、《平凡的世界》中高加林的独特人格就可以概括为进取的自我。我的答案:ABC得分: 16.6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通过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面对危机时的自我拯救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判断题】在《人生》中,当高加林遭遇权势打击的时候,他选择了寻找更高的权势为自己出头。()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2 【判断题】在《人生》中,高加林是一个在道德上没有任何瑕疵的人。()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逆袭”还是“反噬”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判断题】在《人生》中,高加林曾经表达过对世界的不满,但就在反抗的这一刻却被世界反噬了。()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2 【判断题】《人生》中高加林面对巧珍会患得患失也是性格使然。()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不能走错”的人生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出自()。窗体顶端 A、路遥 B、余华 C、柳青 D、莫言
我的答案:C得分: 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高加林在县委机关做通讯干事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一身之我,一群之我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
高加林身上体现了下列哪一个青年文学主题?()窗体顶端 A、革命中的爱情
B、集体主义中的自我存在C、人和周围环境作斗争、人建设周围的环境
D、青年人去未知领域探险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
“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身之我,但没有一群之我。”这句话出自()。窗体顶端 A、胡适
B、梅贻琦
C、梁启超
D、康有为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
高加林经历了村里的“卫生革命”之后,最终从一群之我走向了一身之我。()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不透明”的人物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毛坯夫妻》是青年作家()的代表作。窗体顶端 A、张悦然 B、颜歌 C、马小淘 D、盛可以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人生》的结尾,通过高加林的赎罪、忏悔表现了作者对高加林运用不正当手段追求个人利益的谴责。()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温小暖在小说中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性格单纯很容易穿透,没有任何心理的纵深感。()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后发个体”对“未得之物”的渴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在《哦,香雪》中,凤娇们对纱巾、发卡等的追求与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追求是有共性的,可以概括为()。窗体顶端
A、虚荣心的膨胀过程 B、现代物质文明对传统的冲击 C、后发个体对于未得之物的渴望 D、都市文明对人的异化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在《毛坯夫妻》中,有一组形成对照的人物形象是()。窗体顶端
A、温小暖与沙雪婷 B、温小暖与雷烈 C、沙雪婷与雷烈 D、温小暖和香雪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毛坯夫妻》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城市青年的生存焦虑。()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生活道路和心理逻辑已完成成绩: 66.6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个词语符合《毛坯夫妻》中温小暖的性格?()窗体顶端 A、自我压抑 B、安贫乐道 C、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D、积极上进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在《毛坯夫妻》中,作者在塑造沙雪婷时把这一类人物以及他们的特征进行了夸张,焦点完全聚焦到这个人物身上,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人物是很单面的。()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在《毛坯夫妻》中,温小暖对社会主流所认可的成功、幸福的生活方案是有免疫能力的,这一点是可敬的。()我的答案:√得分: 0.0分
宅女是如何炼成的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人物中,与温小暖的“宅女”形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哪一位?()窗体顶端 A、凤娇 B、王一生 C、高加林 D、巧珍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人生》中的高加林预示着一种“进取的自我”的出现。()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温小暖这个人物的危险性在于,她在面对社会有可能形成的压迫规训机制时,她没有反抗,反而把这些内化了。()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作家的创作前史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多选题】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有()。窗体顶端 A、余华 B、马原 C、格非 D、莫言
我的答案:ABCD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余华创作转型的原因是()。窗体顶端
A、余华认识到长此以往应习文坛主流的惯习书写模式继续创作下去不会有长进。B、时值19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给余华提供了思考的契机。C、余华创作兴趣发生了转变,转而去写处于边缘性的文学题材。
D、余华认为作家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有很多种,这个时期他找到了更具文学价值的创作题材。
我的答案:AB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出现于1980年代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人类的经验的不可恃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一个年轻的我,出门去闯荡世界,但这个崭新的、外部的世界不断的在粉碎、在消解、在否定我内在的经验。上述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部作品主旨的概括?()窗体顶端
A、《许三观卖血记》 B、《人生》
C、《十八岁出门远行》 D、《活着》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这句话出自()。窗体顶端 A、余华
B、列夫·托尔斯泰 C、米兰·昆德拉 D、福楼拜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主人公的遭遇告诉我们人类的经验的不可恃。()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红色的背包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有这样一句话:坡上又下来了一些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他们也投入到这场()中去。这句话用词巧妙,恰到好处的传达了故事的主旨。窗体顶端 A、灾难 B、灾祸 C、浩劫 D、劫难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所描述的暴力袭击的特征是()。窗体顶端
A、他被围在中央,四周各种各样的拳脚向他袭来。
B、施暴者不是具体的、面貌清晰的某个人,是整体性的暴力机器。C、连小孩子也都参与了这场暴力袭击。D、施暴的人群尚存朦胧的理性之光。我的答案:AB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解读方案所关注的情节和意向可能是不同的。()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非社会化的事件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苹果象征着什么?()窗体顶端 A、幸福、圆满 B、战争、灾难 C、诱惑、原罪 D、平安、喜乐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红色背包的被抢夺,现实的四分五裂恰恰证明红色背包中革命的经验没有办法应对一个现实。()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十八岁出门远行》中一系列暴力事件的起源是因为一车苹果,而苹果是具有历史渊源和象征意味的意象。()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顿悟的时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棋王》的作者是()。窗体顶端 A、阿城 B、马原 C、汪曾祺 D、阿来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棋王》被视作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在成长小说中一般会出现一个“顿悟”的时刻,在这个瞬间精神突然获得成长,但顿悟的前提条件是终止熟悉化程序。()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心”和“行”的统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作者是()。窗体顶端 A、郭敬明 B、马小淘 C、韩寒 D、叶弥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结尾是开放式的,暗示着“我”的多种未来走向。()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所谓回收自我,指的是因为外部坏境是黑暗污浊的,所以只有通过与所处环境切割或者通过抛弃这个环境,才能获得成功与幸福。()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认识人和时代相处的关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阿城是当代()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窗体顶端 A、寻根文学 B、先锋文学 C、乡土文学 D、海派文学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在《棋王》中,王一生的母亲临终前送给王一生的棋子为什么无字?()窗体顶端
A、母亲的文化程度有限 B、刻字的难度大
C、希望棋子上的字由儿子自己完成
D、体现了母亲对“棋痴”王一生的不满与愤怒 我的答案:AB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棋王》体现了阿城极强的遣词造句能力。()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撄宁”的人生境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一个选项符合《棋王》中王一生的形象?()窗体顶端 A、骄傲自满 B、虚怀若谷 C、遗世独立 D、孤芳自赏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棋王》中的王一生身上体现出撄宁的状态。()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棋王》中的王一生是来自民间底层的人。()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燃烧自己的“宇宙”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判断题】《棋王》中的“棋运不可背”暗示了一个人出生在世界上,必须要面对很多无法改变、扭转的东西。()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2 【判断题】王一生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无奈,只能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随波逐流。()我的答案:×得分: 50.0分
为棋不为生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棋王》中的“棋”象征着什么?()窗体顶端
A、一个人终其一生的物质追求 B、实现梦想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C、一个人的精神修为,精神超越的方式 D、命运的不可抗性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棋王》表达了一种“生活的整全性”,这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窗体顶端
A、精神和物质应该是并重的
B、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内部也需要均衡
C、“吃”和“棋”并非意味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 D、人们应该去追求形而上的东西,而不应该沉湎于饮食男女
我的答案:AB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在《棋王》中,对王一生来说“棋”和“吃”都很重要,这也侧面体现了任何超越性的精神追求都不是凌空蹈虚的。()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当代青年处理失败感的典型个案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个描述符合《可悲的第一人称》主人公的境况?()窗体顶端
A、当一个人在城市里生活的春风得意的时候,总是会欲求不满寻找形而上的更高级的追求 B、当一个人生活的过于优越就会越空虚,更需要找到生命的寄托 C、当一个人被城市生活折磨的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要动用一种想象性的乡愁来解决他现代主体的危机
D、当一个人被城市的快节奏鞭策前进的时候,总会想到诗与远方的惬意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丧文化是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可悲的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北漂青年,在北京热血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如何定义失败和成功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可悲的第一人生》这部小说主人公失败的根源在于()。窗体顶端
A、脱离了集体主义来谈个人主义
B、揭示了商业资本对人的异化,而没有给出合理的对策
C、没有办法在资本秩序所部署的个人奋斗神话之外重新设想一种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健康的互动方式
D、在脱离北上广的环境之后,仍然渴望回去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对《可悲的第一人称》结局的理解,下列正确是()。窗体顶端
A、小说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是通向死亡和新生两种道路的临界点 B、小说的结尾表现了社会的绝望和荒诞 C、小说的结尾是灰暗的压抑的封闭式结尾
D、小说的结尾具有戏剧性,主人公精神崩溃预示着死亡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可悲的第一人称》中给出的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奋斗方案。()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现实的铁律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一部电影是根据叶弥的小说《天鹅绒》改编制作的?()窗体顶端
A、《一枝梨花压海棠》 B、《野草莓》 C、《太阳照常升起》 D、《一个都不能少》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多选题】《成长如蜕》这部小说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窗体顶端
A、弟弟一个人的抗战,即弟弟与周围环境所构成的激烈的冲突和对抗 B、除弟弟之外的所有人合力展开的一场“围捕” C、弟弟与小说中几个女主人公的爱情 D、弟弟和父亲的冲突演变 我的答案:AB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成长如蜕》是叶弥于1997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两代人之间的对抗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成长如蜕》这部小说写到父亲一生中最自在的日子是在什么时候?()窗体顶端
A、成为私营企业家之后 B、在体制内做销售的时候 C、看大门的时候 D、成为亿万富翁之后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父与子之间的对抗是文学世界中的一组经典命题,代表着量大不同价值观念与生活观念的人之间的对抗。()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在《成长如蜕》中,父与子之间展开了童年和当下两个时空的对照,两人之间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在《成长如蜕》中,促使弟弟向世俗生活低头的重要人物是()。窗体顶端 A、千媚 B、父亲 C、姐姐 D、朋友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千媚为什么离开弟弟,而追随台湾富商去寻求荣华富贵?()窗体顶端
A、弟弟的富裕程度还无法满足千媚的消费需求 B、千媚不喜欢弟弟优柔寡断的性格
C、千媚在弟弟身上寄托着她对纯洁爱情的想象 D、千媚认为弟弟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在《成长如蜕》中,弟弟唯一的精神同盟就是千媚,只有千媚能够给他正面的引领和鼓励。()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时代脉搏的跳动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单选题】《成长如蜕》中弟弟在年幼时建立起了稳固的接近固执的观察世界的视角,这个来源与()。窗体顶端
A、弟弟与千媚的童年回忆 B、弟弟与阿福之间的相濡以沫 C、弟弟对大柳庄的想象 D、弟弟的西藏之旅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下列与《成长如蜕》中弟弟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是()。窗体顶端 A、妙妙 B、高加林 C、香雪 D、王一生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成长如蜕》中的弟弟与《妙妙》中的妙妙显然是同一类人。()我的答案:×得分: 0.0分 4 【判断题】《成长如蜕》中弟弟每次喝酒时的祝酒词“祝天下人都幸福”完全是虚伪欺骗性质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2.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 篇二
一、课程名称:商务英语文章选读
二、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三、教学时数:每周2学时 共34学时
四、学分:
2五、开课时间:第 7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
八、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理解商务英语文章的基本技能,获取商务信息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商务英语课程,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商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有关的商务活动的实用语言材料,学生应熟悉主要的商务英语文章类型,提高阅读商务文章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应进一步提高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九、课程内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商务活动的重要领域,如:经济形势、国际贸易、金融、投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所选用教材应主要从英国、美国和香港地区的重要出版刊物中选取适合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学习的,能反映当今世界商务活动的趋势和变化的材料,以及实用外贸函电。
十、教学时间安排:
十一、所用教材:
《国际商务英语》,张春鉷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十二、教学参考书目:
《商务英语阅读》,王关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新编商务英语阅读教程》,罗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商务英语阅读》,朱梅萍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Business WeekFinancial Times
十三、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20%+ 期末考试80 %
3.英语经典文章选读 2 篇三
The Scar
I always felt ugly.Then I learned that beauty and perfection are two very different
things.By Joanna Slan
His thumb softly rubbed the twisted flesh on my cheek.The plastic surgeon, a good fifteen years my senior, was a very attractive man.His masculinity and the intensity of his gaze seemed almost overpowering.“Hmmm,” he said quietly.“Are you a model?”
Is this a joke? Is he kidding? I asked myself, and I searched his handsome face for signs of mockery.No way would anyone ever confuse me with a fashion model.I was ugly.My mother casually referred to my sister as her pretty child.Anyone could see I was homely.After all, I had the scar to prove it.The accident happened in fourth grade, when a neighbor boy picked up a hunk of concrete and heaved the mass through the side of my face.An emergency room doctor stitched together the shreds of skin, pulling cat-gut through the tattered outside of my face and then suturing the shards flesh inside my mouth.For the rest of the year, a huge bandage from cheekbone to jaw covered the raised angry welt.A few weeks after the accident, an eye exam revealed I was nearsighted.Above the ungainly bandage sat a big, thick pair of glasses.Around my head, a short fuzzy glob of curls stood out like mold growing on old bread.To save money, mom had taken me to a beauty school where a student cut my hair.The overzealous girl hacked away cheerfully.Globs of hair piled up on the floor.By the time her instructor wandered over, the damage was done.A quick conference followed, and we were given a coupon for a free styling on our next visit.“Well,” sighed my father that evening, “you’ll always be pretty to me,” and he hesitated, “even if you aren’t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Right.Thanks.As if I couldn’t hear the taunts of the other kids at school.As if I couldn’t see how different I looked from the little girls whom the teachers fawned over.As if I didn’t occasionally catch a glimpse of myself in the bathroom mirror.In a culture that values beauty, an ugly girl is an outcast.My looks caused me no end of pain.I sat in my room and sobbed every time my family watched a beauty pageant or a “talent” search show.Eventually, I decided that if I couldn’t be pretty, I would at least be well-groomed.Over the course of years, I learned to style my hair, wear contact lenses and apply make-up.Watching what worked for other women, I learned to dress myself to best advantage.And now, I was engaged to be married.The scar, shrunken and faded with
英语经典文章选读(2)
age, stood between me and a new life.“Of course, I’m not a model,” I repli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indignation.The plastic surgeon crossed his arms over his chest and looked at me appraisingly.“Then why are you concerned about his scar? If there is no professional reason to have it removed, what brought you here today?”
Suddenly he represented all the men I’d ever known.The eight boys who turned me down when I invited them to the girls-ask-boys dance.The sporadic dates I’d had in college.The parade of men who had ignored me since then.The man whose ring I wore on my left hand.My hand rose to my face.The scar confirmed it;I was ugly.The room swam before me as my eyes filled with tears.The doctor pulled a rolling stool up next to me and sat down.His knees almost touched mine.His voice was low and soft.“Let me tell you what I see.I see a beautiful woman.Not a perfect woman, but a beautiful woman.Lauren Hutton has a gap between her front teeth.Elizabeth Taylor has a tiny, tiny scar on her forehead,” he almost whispered.Then he paused and handed me a mirror.“I think to myself how every remarkable woman has an imperfection, and I believe that imperfection makes her beauty more remarkable because it assures us she is human.”
He pushed back the stool and stood up.“I won’t touch it.Don’t let anyone fool with your face.You are delightful just the way you are.Beauty really does come from within a woman.Believe me.It is my business to know.”
4.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 篇四
(3)翻译中的形式和内容
1.2.7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在阅读相关的翻译著述时,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翻译究竟应该是重形式还是重内容的观点不一。那么,作为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译者,我们应当如何在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处理好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比较恰当而准确地传递原文承载的信息?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国内外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即翻译理念的取向问题,如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异化与归化、形式与功能、语义与交际等等。尽管这些中西译论在概念上有同有异,但总的说来,都是建立在二分法的基础之上,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有关此类争论的著述有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再对相关论说做出综述,只欲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出发,依据翻译活动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探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种种现象。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就翻译实践活动而言,如何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译者始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我们在本书中自始至终要详细讨论和尽力解决的问题。
有人认为,忠实是译者的天职,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不仅应当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应当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原语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驾御能力是构成其作品艺术魅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应当说,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译者毕竟是在翻译原文作者用原语创作的作品,不仅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作品,任何一种类型的作品都应该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译者除了应该忠实于原作的内容之外,理所当然应该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译文也应当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但是,问题在于,作为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者,译者究竟应当怎样来理解忠实。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是什么概念?怎样才算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
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应该是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和形式特点,而并非忠实于原作具体的文字表现形式本身。就英汉翻译而言,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
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的信息传递机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分别具有各自特点鲜明的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详见第二章)因此,如果译者无视英汉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质性差异,不考虑两种语言各自特点鲜明的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在译文里生搬硬套原语的文字表现形式,那就无异于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就拿上面列举的几个翻译实例来说,如果译者硬是要机械地对应着英语原文的文字表现形式来转换成汉语,那么其产出的所谓汉语译文,要么会缪传英语原文承载的信息,要么就是蹩脚的汉语,佶屈聱牙,不堪卒读。
林语堂先生在其《论翻译》一文中对此种译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此种译文既风行海内,其势力蔓延所及,遂使译学博士有时候也可
以给我们三十六根牙齿嚼不动的句子。(林语堂 1994:306)
作家王刚先生也在其以《我们不能容忍外国名著被翻译成蹩脚的汉语》为题的一篇博文里,谈到的了他对此类译文的感受:
读的时候,根本没有阅读的快感,脑子里也没有形象的画面感和丰
富的联想,只为那干板直硬的翻译揪掉了不少头发,有的词语直译得令人发指,有的词语我这辈子根本没有见过,完全是翻译家的发明。那完全是满嘴外国话的汉语,让人生疏的不得了!
这样的作品哪里还能愉悦读者,阅读简直变成了一项任务!(王刚
2010)
诚然,在原语和译语里的确也会存在一些类似的表达方式,因为人们不分民族和地域,其生存环境、物质条件、生活经历、七情六欲等等有许多相通之处,对于基本相同的客观世界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对客观世界的表述和描写方法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才存在着翻译活动的基础。但是,就翻译的本质而言,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是相对的,翻译的跨文化信息传递本质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在翻译某种类型的作品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两种语言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无论其数量有多少,那也只是偶合现象,与翻译的本质无关,不能因此就产生模糊的认识,以为原语的文字表现形式与译语的文字表现形式二者之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就以为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的简单、机械的对应转
换。译者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仅会给自己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造成理解上的问题和表达上的困难,而且可以说,其翻译能力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5.论语选读教学设计 篇五
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
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心灵幸福才是真正实在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幸福不光靠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
6.《教育名著选读》课程学习大纲 篇六
一、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中外教育教育史上主要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观点;
2.了解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
3.通过名著阅读,通过对教育家生平和教育思想的了解,能够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现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最重要的是激发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
二、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选取在世界教育史中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中外教育名著,学生自主阅读,以实习点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在泛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外教育名篇概况,有选择性的对部分内容精读。
三、课程考试形式:
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要求:2000字左右;钢笔书写
四、参考书目
1.卢梭《爱弥尔》;
http://pan.baidu.com/s/1eQ6AqkE
http://pan.baidu.com/s/16c082
2.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卷); http://pan.baidu.com/s/1qW2mdUO
3.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
http://pan.baidu.com/s/1c0GNFLQ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 http://pan.baidu.com/s/1c0GNFLQ
5.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
http://pan.baidu.com/s/1ntLpfmh
6.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
http://pan.baidu.com/s/1pJiBthT
7.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http://pan.baidu.com/s/1c01o9JM
8.《陶行知生平及其生活教育》;
http://pan.baidu.com/s/1qWJNdfe
9.《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http://pan.baidu.com/s/1zqNls
10.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http://pan.baidu.com/s/1c0xQP5A
7.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 篇七
——初探《中外人物传记选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名人传记阅读、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添加了名著导读和人物传记的内容,注重了伟人和经典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因此,贯彻好课改精神,真正做到将伟人引进课堂,让经典知道人生,必须探索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我认为,以下模式较为可行。
一、课前调查学生对该伟人的现有了解情况,并组织好交流,汇总形成初步印象。
二、针对教材编制学案,让学生对教材中内容做出梳理归纳,分析理解,谈出自己的感受评价,明确传记作者想借此传达的人文信息。
三、组织讨论,集体分析,做到对伟人的较为全面的把握,让学生认识到,伟人也是人不是神。
四、课后延伸,客观公正的评判伟人,学习他们的人格魅力,探求他们成功背后的精神品质。有经典作品的伟人,一定要介绍学生读其作品,体会经典的魅力。
【正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特别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特别突出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据此提出的具体目标也强调了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强调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强调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这些都告诉我们,学生阅读经典并从中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8年起,我校采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其中选修课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为学生走进经典提供了可能,也为提高学生鉴赏力、思考力、判断力,提供了范本。
现实却是很多的经典已经没有多少学生去读了。虽然随着国学和经典翻拍的兴起,很多人的目光转向了经典,可是读于丹《<论语>心得》的比读《论语》的多,看电视剧《三国》《红楼梦》的比读原著的多,这种缺乏学生个性化解读过程的阅读,是不利于形成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也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
因此,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经典是高中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贴近伟人或许就是一条有效途径。我相信,先亲其人,再观其文,才能终信其道。
我认为《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模式(结合课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来谈):
一、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并积极交流,汇总,对目标人物有一个初步印象,对于与不同意见,要搜集证明自己观点的佐证,并借此分析评判课本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学生不至于被教材牵着走。现实中教学中,很多学生有一个表现,对老师禁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大人极力推崇的东西易生反感,所以,课前准备旨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其产生一种“我也可以品评课本” 的积极学习心态。比如,在教课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时,我让学生完成了一份调查报告,让他们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必须有例证。结果,大家发现了与以往课本中不太一样的鲁迅,对萧红的回忆录,产生了兴趣。
二、编制学案
编制学案,是为了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做出合理的评价,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明确传记作者想借此传达的人文信息。
语文课,教材是不能抛开的,掌握教材,落实课程目标是重中之重。因此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课程目标展开,都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学案的设置,就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纲领,让学生能够做到提纲挈领。我在编写课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的学案时,特别突出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要求要学生关注作为平凡人的鲁迅,紧扣教材,比较作为人之子、人之夫、人之父、人之友的鲁迅和原先课本中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不再将鲁迅视做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反而乐于读他的一些小说和散文作品了。
三、组织讨论,人物传记多以叙事为主,间或有作者的评论,因此学习时,归纳信息至关重要,理解上难点不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般而言,组织讨论,集体分析,是为了做到对伟人的较为全面的把握,让学生认识到,伟人也是人不是神。为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个人的癖好,时代的局限、个性的不足。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更要从他们的经历的人生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讨论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在课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的讨论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除了对传主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一些问题还进行了发挥,具有一定普遍意义。
比如他们提出,能不能将名人与其作品区别对待的问题。
有的学生认为:鲁迅是偏执冷酷还是温情幽默,都不应该影响到他的文学成就,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这个人就否定他的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是缺点,伟人也是如此。我们走近伟人,阅读经典,是为了从中汲取营养,所以,不喜欢的大可浅尝,喜欢的再去细品,定会有不同收获。
比如他们提出,经典与学生生活体验有距离,读经典重要还是个人生活体验重要的问题。
有的学生认为:不喜欢鲁迅是因为他的文章本身晦涩难懂,常常板着面孔教训人,写的尽是些政局的黑暗之类的,没有生活气息,要不就是和见解不同的人打口水仗,没有意思。经典也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失去原先的光华,啃故纸堆不如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这些问题颇有探讨价值,也是教师备教材时备不出来的。
四、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是对教学成果的巩固。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评判伟人,学习他们的人格魅力,探求他们成功背后的精神品质,使得教学真正有益于提高学生鉴赏力、思考力、判断力,有益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益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对于文学巨匠而言,读其经典作品是课后延伸的重点部分。让学生在亲其人后,紧接着观其文,最后实现信其道。
在课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的课堂教学完成后,我布置了以下延伸作业:
1、重新阅读教材中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品读其冷峻批判背后的激情与大爱。
2、推荐阅鲁迅先生作品《朝花夕拾》《两地书》《故事新编》《狂人日记》《阿Q正传》
3、完成小作文,《我读
在延伸学习中,我还发现了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对于中学生来说,理性客观公正地认识经典似乎有些难度,而且,以他们的人生阅历对经典的解读必然会有偏差。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调整具体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允许的大框架内,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谈出自己的独特解读?尤其是当这种解读脱离了作者原意,甚至于偏离了作品原意时,我们是否要对这种解读做出校正?我个人认为,只要这种解读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助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就可以看成是学生阅读的收获。
二是对于经典和伟人的看法,可以不一致。虽说文如其人,伟人与其创作的经典密不可分,可是文还是不能等同于人。伟人是复杂的,多侧面的,经典往往体现的是人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即使是感性的,事实上也经过了作家理性的选择,而且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同,必然有一定典型意义。况且,文本一旦成型,读者就会在阅读中再创造,所以,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再说,交朋友尚且需要求同存异,宽容弱点,更何况与伟人交流?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喜欢每一个伟人,但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正确的态度:读经典可以因为认同,进行广泛深远地探求,也可以因为不认同引以为鉴,无论读出的是同还是异,都是难得的体验和收获。
总之,课后延伸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教学中强化教学效果的必然环节,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五、小结
8.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 篇八
教学大纲
黑河学院外语系
(一)说明部分
1、本课程性质
众所周知,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偏重于语言类,而忽视文学、文化类的课程学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扣宽专业口径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向学生介绍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和作家。通过对名家名著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对俄罗斯文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更加真实的把握文章的风格与语言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原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本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共34学时。开设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这门课,主要以阅读原文名著为主,同时要求学生对照译本。该课是为了配合俄罗斯文学史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具体地了解俄国各个时代、各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俄语语言国情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赏析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扩大俄语语言词汇量,提高俄语语言修养,为俄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研究俄国和与俄罗斯人交往打基础。
4、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自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
5、本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授课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6、本课程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共34学时。主要讲授自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向学生介绍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和作家,主要包括普希金的抒情诗(2学时)、莱蒙托夫的抒情诗(2学时)、涅克拉索夫的长诗(2学时)、涅克拉索夫的公民诗歌、(2学时)普希金的小说(4学时)、果戈理的戏剧和小说(4学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4学时)、托尔斯泰的小说(4学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4学时)、高尔基的小说(4学时)、肖洛霍夫的小说(2学时)。
7、本课程大纲编写的执笔人
郑丽
(二)正文部分 诗歌部分
第一章
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的抒情诗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阅读普希金的原文作品使学生了解普希金诗歌的特点。要熟读诗歌原文,会分析,背诵;要能用俄语概括作品大致内容。
2、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我曾爱过您》堪称普希金的爱情抒情诗中的经典之作,用俄语概括该诗的主要思想及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
3、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要求学生学习«К Керн»(《致凯恩》)、«Я вас любил»(《我曾爱过您》)、«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如果生活欺骗了您》)三首普希金的经典抒情诗。分析并概括诗的主要思想共用2学时。
4、复习思考题
以这三首诗抛砖引玉,试分析普希金抒情诗的特点。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选读》张建华 任光宣 于一中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于绍裔主编 商务印书馆
《俄罗斯的夜莺:普希金书信选》普希金 著 张铁夫 译 经济日报出版社
第二章 莱蒙托夫(М.Ю.Лермонтов)的抒情诗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阅读莱蒙托夫的原文作品使学生了解其诗歌的特点。要熟读诗歌原文,会分析,背诵;要能用俄语概括作品主要内容。
2、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通过阅读莱蒙托夫原文作品使学生了解莱蒙托夫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美、莱蒙托夫散文的风格。
3、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要求学生学习«Парус»(《帆》)«Прощай ,немытая Россия»(《别了,满目疮痍的俄罗斯》)«И скучно, и грустно»(《既寂寞又忧伤》)三首莱蒙托夫的经典抒情诗。分析并概括诗的主要思想共用2学时。
4、复习思考题
区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抒情诗风格。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选读》张建华 任光宣 于一中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于绍裔主编 商务印书馆
第三章 涅克拉索夫(Н.А.Некрасов)的公民诗歌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涅克拉索夫诗歌的公民风格:公民诗歌的思想性和民主性,它的语言的民间口头创作特点和述说般的抒情格调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史诗《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不仅是涅克拉索夫的杰出作品,还是整个俄罗斯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奇葩。该诗采用罕见的三音部抑扬格和许多民间文学因素是分析整首诗歌的关键。
3、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赏析«Поэт и гражданин»(《诗人与公民》)、«Кому на Руси жить хорошо? »(《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片段)两首诗,2学时。
4、复习思考题
分析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的艺术手法及民间因素。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选读》张建华 任光宣 于一中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于绍裔主编 商务印书馆 《涅克拉索夫诗歌精选》 涅克拉索夫
北岳文艺出版社
小说部分
第四章 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的小说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阅读普希金的原文作品,使学生了解普希金小说的特点。对阅读过的小说片段要能用俄语概括大致内容,并利用有限资料体会作家的创作风格及语言特点。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小说《驿站长》中维林的小人物形象,根据维林的形象总结小人物的概念。
3、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以学生为主体,共同赏析小说《驿站长》(«Станционный смотритель»片段)和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片段),4学时。
4、复习思考题
通过赏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并结合俄罗斯文学史中普希金部分,总结该小说的艺术特色。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选读》张建华 任光宣 于一中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于绍裔主编 商务印书馆 《俄罗斯文学简史》 任光宣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五章 果戈理(Н.В.Гоголь)的戏剧和小说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阅读果戈理的戏剧和小说,使学生掌握作家的思想艺术和创作风格,理解果戈理与自然派的实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审美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阅读剧本,分析作品思想内容,作家的宗教观点,肖像描写技法,剖析果戈理语言的讽刺风格。
3、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阅读剧本《钦差大臣》(《Ревизор》片段),《死魂灵》(«Мѐртвые души»片段),4学时。
4、复习思考题
通过分析《钦差大臣》和《死魂灵》两部作品,试分析果戈理语言特色。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选读》张建华 任光宣 于一中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于绍裔主编 商务印书馆 《俄罗斯文学简史》 任光宣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六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的小说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语言的戏剧性、政论性、宗教性和心理分析技法,要分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狂欢性、对话性(复调小说)。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并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性。
3、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阅读和理解长篇小说《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和《 穷人》(«Бедный люди»),4学时。
4、复习思考题
通过分析作家的两部作品,并结合俄罗斯文学史总结何为复调小说。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选读》张建华 任光宣 于一中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于绍裔主编 商务印书馆 《俄罗斯文学简史》 任光宣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七章 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的小说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细腻的心理刻画、深刻的社会哲理性、独特的肖像和自然描写、突出的对比和讽刺手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特有的“心灵辩证法”的创作原则。
3、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阅读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Война и Мир»)中老橡树片段和《舞会之后》(«После бала»),4学时。
4、复习思考题
通过分析作家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理解“和平”一词的深层意义。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选读》张建华 任光宣 于一中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于绍裔主编 商务印书馆 《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第八章 契诃夫(А.П.Чехов)的短篇小说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阅读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剧本,了解和掌握作家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简练、朴实、幽默与讽刺、戏剧性的心理刻画和抒情意味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作家的艺术创作原则及其独特的语言特点。
3、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赏析中短篇小说《变色龙》(«Хомелеон»)《一个官员之死》(«Смерть чиновника»)、剧本《樱桃园》(«Вишнѐвый сад»)等,4学时。
4、复习思考题
通过阅读分析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概括作家的语言特点。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选读》张建华 任光宣 于一中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于绍裔主编 商务印书馆
第九章 高尔基(А.М.Горький)的作品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阅读高尔基的散文和长篇小说的片段,掌握其早期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阅读,深切理解高尔基早期作品风格上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融合特征。
3、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阅读并分析散文《伊则吉尔老婆婆》«Старуха Изергиль»和 长篇小说《母亲》(«Мать»片段),4学时。
4、复习思考题
试分析在高尔基作品《母亲》中,如何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现实的革命发展,这一手法正是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最重要原则。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建华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
第十章 肖洛霍夫(М.А.Шолохов)的作品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阅读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片段,理解并分析作家的小说中独特的艺术特色:浓郁的地方色彩。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肖洛霍夫小说中描写的“革命中的哥萨克”,了解什么是哥萨克,哥萨克是什么样的人,是正确理解小说的关键。
3、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阅读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Тихий Дон»片段),2学时。
4、复习思考题
通过阅读,试分析作品中“哥萨克”一词的真正含义。
5、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建华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9.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 篇九
Class______________
Student Number______________ English Reading I_Literary Masterpiece_A Christmas Carol By Charles Dickens
Work title: Author: Year of publication: Background: A Christmas Carol Charles Dickens 1843 A Christmas Carol by English author Charles Dickens was written and published in early Victorian era Britain, a period when there was both strong nostalgia(怀旧)for old Christmas traditions and an initiation(开始)of new practices such as Christmas trees and greeting cards.Dickens’s sources for the tale appear to be many and varied but are principally the humiliating experiences of his childhood, his sympathy for the poor, and various Christmas stories and fairy tales.Characters in the novel include:
Ebenezer Scrooge: chief character, a miser(吝啬鬼);
Jacob Marley: Ebenezer Scrooge’s business partner, dead for seven years;Fred: Ebenezer Scrooge’s nephew, son of Ebenezer Scrooge’s sister Fan;Bob Cratchit: Ebenezer Scrooge’s clerk;Tiny Tim: Bob’s son;Ghost of Christmas Past;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Ghost of Christmas Yet to Come.The recording, including three episodes(断,集),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original novel.Plot summary: The tale begins on a cold Christmas Eve exactly seven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Ebenezer Scrooge’s business partner, Jacob Marley.Scrooge hates Christmas, calling it “humbug”, refuses his nephew Fred’s dinner invitation, and rudely turns away two gentlemen who seek a donation from him to provide a Christmas dinner for the Poor.His only “Christmas gift” is allowing his overworked clerk Bob Cratchit Christmas Day off with pay.Returning home that evening, Scrooge is visited by Marley’s ghost.Marley warns Scrooge to change his ways or he will undergo the same miserable afterlife as himself.Scrooge is then visited by three additional ghosts who accompany him to various scenes with the hope of achieving his transformation(改变).The first of the spirits,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 takes Scrooge to Christmas scenes of his boyhood and youth, which stir Scrooge’s gentle and tender side by reminding him of a time when he was more innocent.They also show what made Scrooge the miser that he is, and why he dislikes Christmas.The second spirit,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takes Scrooge to the family feast of Scrooge’s impoverished(穷困的)clerk Bob Cratchit, introducing his youngest son, Tiny Tim, who is seriously ill English Reading I_Literary Masterpiece 1st Semester, 1st School Year Name______________
Class______________
Student Number______________ but cannot receive treatment due to Scrooge’s unwillingness to pay Cratchit a good wage.The ghost also leads Scrooge to see his nephew’s party.The third spirit, the Ghost of Christmas Yet to Come, troubles Scrooge with sad visions of the future that may come to pass if he does not learn and act upon what he has seen.These visions include Tiny Tim’s death, and scenes related to Scrooge’s own death, including a conversation among business associates who will only attend the funeral if a lunch is provided.Scrooge’s own neglected and untended grave is then revealed, prompting the miser to decide that he will change his ways in hopes of changing these “shadows of what may be”.Scrooge awakens on Christmas morning with joy and love in his heart, then spends the day with his nephew’s family after anonymously sending a turkey to the Cratchit home for Christmas dinner.Scrooge has become a different man overnight and now treats his fellow men with kindness, generosity and compassion, gaining a reputation as a man who embodies the spirit of Christmas.The story closes with the narrator confirming the validity, completeness and permanence(永久)of Scrooge’s transformation.(about 400 words)
Topic for discussion: what do you think is/are the theme(s)of the novel A Christmas Carol?
Reader’s task: write a summary for each of the episode in the recording.Episode 1:
Episode 2:
【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书心得800字08-14
小说大纲知识07-17
小说大纲怎么写格式06-20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07-25
2017小说二轮教学案09-27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06-24
浅谈小说教学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09-01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教案09-18
“小说标题的内涵和作用”教学设计10-18
新课程高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的探索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