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的名言

2024-08-20

孔孟的名言(共10篇)

1.孔孟的名言 篇一

1、不学礼,无以立。

2、道不同,不相为谋。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8、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5、放于利而行,多怨。

3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8、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孟子名言

1、彼一时,此一时也。

2、食色,性也。

3、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7、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0、仁人无敌于天下。

1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2、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13、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14、仁者荣,不仁者辱。

15、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6、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7、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8、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1、国人皆曰可杀。

2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5、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6、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7、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28、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29、居移气,养移体。

30、王顾左右而言他。

3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3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3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35、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3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7、志,气之帅也。

38、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39、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

4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4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2、登泰山而小天下。

43、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5、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46、人皆可以为尧舜。

47、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4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49、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50、以五十步笑百步。

2.孔孟的名言 篇二

一.以爱为先尊重人性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仁”是由家庭关系出发的有等级差别的爱, “仁”由礼和乐相辅相成, 礼区别人与人之间的等级, 乐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认为, 孔子的“仁”带有很强烈的心理学感情色彩, 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现实感。就其本身而言, “仁”是人格中“情”的一面, 即“爱”, 是出自于诚恳的爱心。“仁”在德行上的表现是爱人的能力, 因此, 在儒家看来, 仁爱无疑是所有品质中最为重要的。

在《论语》中, 受到孔子最多称赞的是颜回。据说, 颜回死时, 孔子扶其棺而恸哭, 悲伤难禁, 其主要原因就是深感于颜回贤良、仁爱的品德。由此可见, 仁爱之心不仅仅是孔子作为自己信奉的为人之道, 也是他判断、评价别人的重要道德标准。

放眼当下, 面临重大群体事件时, 人性的真实便浮出于水面。2009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周年祭, 班上每个学生都拿到了一张寄给灾区小朋友的明信片, 很多学生拿着笔不知道写些什么才好, 祝福?鼓励?好像都不太合适。看着学生的不知所措, 我的思绪也陷入了幸存者与受难者、旁观者与亲历者之间的体验和想象的纠缠之中:如何选择一个恰当而又平衡的角度。这种经验亟待确认, 它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需要, 更是人们面临他人遭受灾难时最迫切的内心体会。

纪念是一种提醒, 提醒我们要关注当下。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 用一根灰白色的帆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悲剧未消, 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又选择了弃世, 他在怀念爱子的博文中写道:“对整个世界而言, 你是一粒尘埃, 对我而言, 你却是整个世界……”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在认识了生命的真相后, 依然热爱生命。”没有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 只要他不感到绝望。尊重每一个幸存者, 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抚慰。

纪念也是一种反思。比如, 受难者尸骨未寒, 过度的商业化已侵袭而至。对此, 北川县县长经大川说:“要尊重人, 尊重受难者, 我认为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底线。”除此之外, 还有不少人在消费地震, 利用灾难来填满自己的口袋, 大发不义之财, 不少企业允诺的善款还没有到账……试问:良心何在?人性何在?

此前,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所称:深重的灾难, 铸就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 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现在我们重读“多难兴邦”, 不是为了弘扬乐观精神, 而是为了表征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反思能力和自生能力。因此, 对地震的最好纪念和祭奠, 就是回到公民, 回到人性, 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我们要尊重并捍卫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这次地震正值上学期间, 很多祖国的花朵就那样过早地凋谢于废墟之下, 因此, 在世界无烟日和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 针对“影视作品中吞云吐雾的场景充斥屏幕, 渉烟镜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现象, 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呼吁, 整顿“烟草影视”, 减少吸烟镜头, 查处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违法行为。

在节日里, 很多孩子得到了家人买的礼物, 欢呼雀跃。我想, 不吸烟应该是六一的最好礼物, 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无烟的生活环境。

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减少青少年吸烟, 需要多管齐下。我认为, 这才是对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最人性化的关爱

在现实中, 孔子所说的这种仁爱的品质, 任何时候都是构成我们自身人格的重要成分。对地震灾区人民的援助、救护、捐款、慰藉, 使我们人性中最原始的这种爱爆发出来了;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就是希望我们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这就是尊重人性, 这就是一种“仁爱”, 也是富于主动性、创造性的积极态度和一种精神丰饶的表现。

二.以信为贵尊重民意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仁政”, 是对孔子“仁爱”的继承和发展。提倡王道, 则反对霸道;提倡仁政, 则反对暴政。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贪婪和残暴, 包含浓重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仁政”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性善论是对孔子“性相近”的继承和发展。孟子认为:如同人有四肢, 所有的人都先天具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四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萌芽。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天生的富于仁爱之心, 有区别的不过是有些人不善于保持罢了。孟子认为只有培养人的本心, 修身养性, 减少物质的贪欲, 才能抵御外部世界的侵扰, 天性良知才不会丧失。

儒学作为一种伦理观, 主张平等之爱, 在实施的步骤上, 主张分亲疏和远近。先有自身的仁爱, 则亦是其由亲而疏、由远而近的思想体现。在孟子看来, 实行仁政的基础和首要前提就是仁爱、恻隐之心, 从性善出发, 孟子认为仁爱、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孟子强调的是必须光大它, 并推之于人。

毫无疑问, 儒学的这种由己推人地实行仁爱是较为符合现实社会的。但事实上, 却出现了种种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

据《兰州晨报》报道:2009年7月26日, 甘肃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 聘请18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 结果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

看完令我“大吃二惊”, “一惊”是考生全部来自司法部门, 然而他们却大面积作弊;“二惊”是在成人的考试中, 竟然要靠小学生来参与监考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吃惊过后便是疑惑:莫非还得请小学生来从事“公检法”工作?

有时, 大人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 自己却生活在谎言之中。孩子们纯洁如白纸的童真, 没有什么顾虑, 一是一, 二是二, 而大人们所谓的“中庸”, 则变成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和稀泥, 得过且过。无论是大人考生, 还是大人考官, 都是从孩子长大的。缺乏科学合理建设的诚信体系, 不仅不能使“诚实的孩子”保持诚信的本真, 反而极易“负增长”, 长大后成为更多的“中庸的大人”。一个良好的制度, 不用小学生也能引导成人自觉诚信;而一个不完善的制度, 则可能让成人带着小学生一起不诚信。

诚信是公民社会的牢固基石。拿小学生的诚信跟大人的作弊对比, 讽刺效果一目了然。可惜的是, 大人的问题不能靠小孩来解决。这是成人世界的悲哀, 更是公共权力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失职, 是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倘若能彻底公开信息, 自觉接受监督, 在日常行政中讲求诚信, 那么这种良好的风气也会被带进考场, 甚至会在社会各个阶层和角落洒满诚信的阳光。

孟子曰:“仁也者, 人也, 合而言之, 道也。”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 主张把人当人来看, 以人为本, 提倡重视民意, 与民同乐, 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

“常规体检将取消乙肝”是最近的热门话题之一, 卫生部对此予以否认, 认为这只是专家的意见, 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据调查, 有71.33%的人认为入学用工体检应该强制取消乙肝两对半检查, “谈乙色变”的时代应该结束了。

近年来, 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增速较快, 慢性乙肝患者已达3000多万人, 而乙肝病毒携带者达人口总数的10%, 总人数高达1亿多人。毋庸多言, 取消乙肝检测, 不光是取消多年以来对乙肝患者的歧视, 解除无端加在其身上的枷锁,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 可谓价值重大, 意义深远。

说到乙肝, 我们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等于乙肝病人, 后者需要治疗和休息, 而前者是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但由于长期以来, 人们对病毒携带者的误解和无知, 使得一群人被另外一群人歧视着。这是人为造成的不平等, 这种歧视之所以能得以发生和持续, 是因为有制度的安排在背后支撑着。

中国向来是一个“弱社会, 强政府”的国家, 老百姓认识到难以改变一个思维定势时, 往往会寄希望于政府的出面干预。反乙肝歧视需政府先行。消除歧视的根本在于国家制定强制措施来保证这个为数并不小的群体, 因为没有人愿意得这种病。只有在制度上消除了不平等的安排, 歧视才会收敛, 甚至消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公信力,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3.厚黑面具下的孔孟之心 篇三

而看演绎李氏之书,均一律从“面厚心黑”四字出发,影响世人,似乎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都必须面皮厚、心肠黑才对。人们一时也是“谈李色变”,视李宗吾为洪水猛兽,于世道人心大有罪过。殊不知这绝非李氏本意之所在,因此对本书也大有澄清之必要。

李宗吾《厚黑学》一书宗旨,见《厚黑丛话》一文,他说道:“我定有一条公例,用厚黑学以图谋一人之私利,是发卑劣之行,用厚黑学以图谋众人之利,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并同时言道:“用厚黑以为善,则为善人;用厚黑以为恶,则为恶人。”由此也可见李氏当时著作此书,绝非教人为恶,而是为图谋众人之利而作。

李宗吾在当时拈出“厚黑”二字,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的。李氏著书年代,正是中国备受世界列强欺负凌辱之时,李氏提倡以厚黑应对。因为在他看来,列强的外交方式不外有两种,一是劫贼式,二是娼妓式。劫贼的蛮不讲理武力掠夺,李宗吾称之为“黑”;而娼妓的甜言蜜语两面三刀,李宗吾称之为“厚”。中国在应对列强中吃了大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正如魏源所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李宗吾认为应当以恶抗恶,中国在对付列强时,列强用“厚黑”,我们也必须以“厚黑”迎之才是。他在书中说道:“我们可把世界帝国主义看作一个强秦,把世界弱小民族,看着六国,组织一个‘弱小民族联盟’,以与帝国主义周旋。”(《厚黑丛话》)这些观点在当时看来其实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另外他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如明代徐阶参倒严世蕃、清代曾国藩法办李次青的典故,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正确的,李宗吾言以厚黑治国,越厚越高尚,其著书本意当在此处。

再看李宗吾在其《宗吾谈政治》、《宗吾谈经济》等文章中,丝毫看不出他的刁钻古怪味道。他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对选举国家领袖、国民的参政议政、国家各级机构的义务和责任,都是天下为重的观点,而无丝毫奇谈怪论。他在《宗吾谈经济》一文说道:“使全国人贫富相等,更应主张立足点平等,使全国人致富的机会相等。”他所提倡的血液分配法、雨露分配法的经济分配方式,无论正确与否,都满含民主共和制色彩。他竭力所拥护的正是孙中山先生号召的“天下为公”原则,言语诚恳敦厚。

从这一系列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李宗吾学说的思想根基,那就是厚黑面具下的孔孟之心。李氏原名“宗儒”,入四川高等学堂(今四川大学)后始改名“宗吾”。但他一生实际是深受孔孟影响的一生,本书中的《厚黑经》一文,套用的全是《论语》中的孔子言语,他硬将孔子的“仁”说成是“厚”,“义”说成是“黑”,也并未跳出孔子范畴。而他在《返本线的发明》一文中更是流露出他的思想本原。他说:“孔门的学说:‘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从‘身’字向内返进两层,把‘意’字寻出,以诚意为起点,再向内发展。就好比建筑房子,把地上浮泥除去,寻着石底,才从事建筑。由是修身、而齐家、而治国平天下。造成的社会,是‘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人我之间,无所谓冲突,这是中国学说最精粹的地方。”而他在《和达尔文开个玩笑》、《为克鲁泡特金学说的修正》两篇文章中,对达尔文的弱肉强食一味竞争以及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都作了无情驳斥,反观他所提倡的则纯粹是儒家的“中和”学说。另外再从李氏本身的为人来看,他也一直是个讲谦让中和的厚道之人。李氏鄙薄名利,在与“厚黑学”相对的《薄白学》一文中他写道:“重庆关的监督,是何等天字第一号的肥缺啊!但他不肯干,即有人劝劝也不干。官产清理处的经理处长,也不能不说是发财的机会罢,但前者他要求减薪,后者裁撤时,落得没有归家的路费。”如此观其为人,丝毫不见“厚黑”。而和李宗吾本人曾有密切交往的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在《李宗吾与〈厚黑学〉》一文也曾言:“我同李宗吾还有一段因缘,在我的印象里,李宗吾一点也不厚黑,可以说还很厚道。”“我对他很敬佩,这个人学问很好,道德也好,生活也很严肃。”(见《历史人生纵横谈》,南怀瑾著,华文出版社,1993年。)

也正如李宗吾在《亲访宗吾答客问》一文所叙述那样:“古今真理,只有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孟的仁义,老子的道德,佛耶的慈悲博爱,和宗吾的厚黑,均是一个真理,不过说法不同罢了。”由此看来,在李氏眼里,他所谓的“厚黑”,也只是于“仁义”、“道德”、“慈悲博爱”之外换个说法而已。

既然李宗吾说真理只有一个,仅仅只是说法的不同,但他何以于“仁义”、“道德”、“慈悲博爱”之外偏偏拈出“厚黑”两字为自己著作的总纲呢?从文中看来,大概还是出于儒家所说的“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迫切心理吧。李氏在书中不止一次大谈著作问世后,自己同门下弟子跟孔子同孔门弟子一样大吃冷猪肉的情形,言辞中充满了向往羡慕之情。也大概正是在这种极端心理的驱使之下,他才于孔孟的“仁义”之外,单单挑出了这极端的“厚黑”二字。

4.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孔孟个性 篇四

“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做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孔子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为人宽容大度。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孔子也不生气,一笑置之。

可别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宽容,没有脾气。在学习上,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有一次,有位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宽厚的孔子来说,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所以,孔子敦厚,却不是没有原则。

查一下,看看“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别学宰予,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啊!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

与宽厚谦恭的孔子相比,孟子的个性更为鲜明。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据传,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当时,各地诸侯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百姓们流离失所。在这样的乱世,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5.9孔孟论学 篇五

一、教材分析:

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偶尔也有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感知每则语录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明确学习中思考的重要作用,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学习的意义,重视学习中思考的价值,理解孔孟论学语录的角度和具体含义,端正学习态度,注意学习方法。

2、理解孔孟论学语录的角度和具体含义。

四、教学设想:

采用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其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五、教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生自由抢答:

(1)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波及世界,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的思想学说是什么?——儒家学说。

(2)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

(3)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是谁?——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人)。

(4)孔子被尊称为“圣人”,那么孟子被尊称为什么?——“亚圣”。

(5)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在哪两部经典中得以集存?——《论语》、《孟子》。

(6)孔子是位伟大的教育家围棋网站,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论语〉八则》中有哪些是谈论学习的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教师导语: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孟子都是“为学有道”的,他们有许 1

多有关学习的言论流传下来,影响了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他们的思想智慧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财富,让我们进入第九课《孔孟论学》,先贤智慧一定会再次给我们当代学子以启迪。

3.板书课题,理解题意:孔孟论学——孔子、孟子谈论学习(论:议论,谈论)

(二)初读孔子论学四则,读通读顺。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出声通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论(语)lún 罔wǎnɡ 殆dài 譬pì 篑kuì 暴pù 弈yì 鹄hú 弗fú 杵chǔ

3、学生再齐读两至三遍,直到读准字音。

4、学生自己出声朗读2分钟,目标:读准、读通、读流利。

5、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示范朗读。多人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

(三)理解孔子论学四则的字义句意。

1、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读理解,不能理解的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3、学生串讲大意,教师点拨,在译句的准确性和通顺度上给予指导。4(1)全班同桌合作,一人朗读,一人用现代汉语说其句意。

(2)选四对同桌在全班面前合作。

(四)深入理解孔子论学四则所蕴含的“为学之道”。

1、师生一起找出这四则语录给后人留下的成语或警句: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耻下问

2、学生自读孔子论学四则,悟一悟其中蕴含的“为学之道”,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导语:这四则语录,为后人留下了这么多成语、警句,可见其价值。你能悟出这四则语录中分别蕴含的“为学之道”吗?请仔细品读,思考,然后简洁概括。

3、学生发言。

第一则:少年就应“有志于学”;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第二则: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勤学好问)。

第四则:学习贵在坚持。

4、教师深入追问:你觉得孔子的这些话有没有道理?如果有,这些话又是怎样做到使人信服的呢?(用了怎样的方法?)请任选你觉得最能使你信服的一则研读,说说你的研读结果。

5.学生研读、发言。

第一则:以自身经历为例,现身说法。

第二则:两种情况对举,反面论证。

第三则:阐释“文”的含义,立孔文子为榜样。

第四则:比喻、对比。

(四)朗读、背诵。

说明:

背诵环节,形式可以自由活泼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填空式背诵:教师背诵半句,由学生接下半句。

2.译句对原句:给出某句译句,学生背诵原句。

3.接龙式背诵:由一组学生以标点为界,接龙背诵。

在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形式的背诵,总之,力求使学生快乐、有效地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孔子论学四则。

2、背诵孔子论学四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背诵孔子论学四则。

2、教师出题(实词解释:“惑”、“逾”、“罔”、“殆”等),学生自由抢答。

3、教师导语: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论学的四则经典语录,这堂课我们来读一读亚圣孟子论学的两则语录。孟子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不仅自己善于学习,对学习态度和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善于教导学生领悟和运用。今天,我们就来做孟子的学生,聆听先生的谆谆教诲吧!

(二)初读孟子论学第一则,读通读顺。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出声通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暴pù 弈yì 鹄hú 弗fú 杵chǔ

3、学生再齐读两至三遍,直到读准字音。

4、学生自己出声朗读2分钟,目标:读准、读通、读流利。

5、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示范朗读。多人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

(三)理解孟子论学第一则的字义句意。

1、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天元围棋,自读理解,不能理解的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3、以句号为界请几位学生合作串讲大意,教师点拨,在译句的准确性和通顺度上给予指导。由学生上台,自选搭档,任选一则,一人朗读,一人用现代汉语说其句意。(以句号为界,逐句讲解。)

5、全班朗读,教师在停顿、节奏、轻重等方面稍加点拨。

(四)深入理解孟子论学第一则所蕴含的“为学之道”。

1、师生轻松对话。

教师:这一则,似乎内容比较复杂,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包含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句子——

学生:(可以自由接话)一暴十寒、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学生:(可以互相补充)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专心致志——专心、思想集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不专心,开小差,心有旁骛。教师: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而一暴十寒、心有旁骛的学习当然是不会有成果的。当时,有人认为是因为孟子辅导不力,才使得齐王昏庸不明,孟子便说了这样一段话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你发现孟子增强议论说服力的“秘笈”了吗?——学生:比喻(对比)。

教师:谁来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担当小老师)

1.先以植物生长作比喻,指出如果“一暴十寒”,再容易生长的植物都不可能生长,那么人也是这样,孟子教导齐王的时间少,而小人影响齐王的时间多,齐王当然昏庸不明了。可见教育、学习要长期进行,持之以恒。

2.再以学下棋作比喻,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这里孟子又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二人的表现加以对比,加强了表达效果。学棋如此,其他方面的学习当然也是如此,专心致志是必不可少的。

2、朗读2-3分钟,散读与齐读相结合。

3、填空式朗读,关注关键语句: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五)理解孟子论学第二则的字义句意。

1、学生借助注释注音,朗读。

2、学生借助注释试着出声串讲,发现疑难。

3、质疑、释疑并串讲大意。

4、在师生对话中理解本则中孟子所提倡的读书应有的质疑精神。

教师:“质疑”这个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我们在语文课上,尤其是文言文学习中就经常以质疑的手段帮助我们学习。这里的“质疑”主要指的是对我们不懂的知识提出疑问。孟子在读《尚书》这本古籍的时候也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没有区别呢?

学生:有区别。他是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怀疑,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尚书》中是怎么记载周武王伐纣的情形的?

学生:血流飘杵(血之流杵)。

教师:孟子认为这不是事实。他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仁人无敌于天下围棋网,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可请学生用现代汉语再讲一遍。)

教师:尽管孟子的推断未必与史实相符合,但这种大胆怀疑,不盲从书本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因为这表明,他是用心在读书,他是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从此,孟子也给我们留下了经典名句——

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教师:后来,人们把这个道理推广到了读一切书籍、文章,这个句子就成了“尽信书,不如无书”。

5、齐读孟子论学第二则。

(六)总结、延伸思考、布置作业

1、齐读《孔孟论学》。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思考。

教师语:孔子孟子论学的经典言论虽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直到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从中获益匪浅。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学习,是否有需要改正或调整、改进的地方呢?请你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体会,要求在文中适当引用这一则中的关键语句。(课时如有余,可请学生当堂思考。)

3、布置作业:

1、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围绕一个中心,任意引用两则语录,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话。

2、搜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终身学习

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为

孟 不耻下问 勤学好问 学

论 功亏一篑 坚持不懈 有

学 一暴十寒 持之以恒 道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专心致志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大胆质疑

八、教学反思:

6.孔孟的名言 篇六

摘 要.情文并茂的文言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 是传承中国文化 , 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 然而综观 文言文教

学的现状 , 存在着较 为普遍 的高 投入 、 低产 出 象。 现 如何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 的现象, 高 提 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呢? 教 学实践中,我发现挖掘文言丈 中的 “ ” 味 ” 情”可 以使文 言文教 学由平面的解读走向深层 ,而注重学法指导 ,归 趣 、“ 、“

纳 “ 一反 三 ”的 文 言 文 阅读 方 法 ,更 是 提 高教 学效 率 的 “ 宝” 举 法 。本 文 主要 以 初 中教 材 中的 《 语 八 则 》和 ( 孟 论 学》 为 论 《 孔

例, 激发兴趣 、 开发潜 能二 、自 品味 、 学厚教三 、 主 活 注重传情 、 出智慧谈谈关于文言文教 学的一些粗浅的思考。 读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实践,实效

A s r c i h b a t f h r c e s a d r c m i n C a s c l C i e e a a r e "o h n s u t r , i b t a t W t e u i ul c a a t r n i h e ot o , l s i a h n s , s a c r i l f C i e e c l u e s

81 ff . e ect ve 1 i wa of ta ti y t di oni g n an ab or ng he d s bi t esS rce e l of ati n c t e Yet o er ng h st us n o al ul ur . . bs vi t e at of r e Cl si C nes t ac n ec nt as c hi e e hi g, t e hi h n ut l W o ―p i Sl i a o on h g ―i p , O ut ut L S e f c mm pr obl m. I w o c n t e t o t ha ge he exi ti s ng

p o lms n a i g t e f e t f j n o h g c o l 1 s c h n s t a h n i t e o i f l s a . r b e i r i n h e f c o u i r i h s h o C s i a1C i e e e c i g h t p c o t i e s y s a s as

Ac or ng 0 y e chi g xp c di t m t a n e eri nc ̄ s ud nt will e l , t e s ha a ve bet e u ersr ndi of h

t xt t r nd a ng t e e by e r adi g not n o Y et e ch a erS but nl b we n ar ct , a1 0 or S f fe i t e lO o a d u e1 ng h eI ti n n f n. M n l ea whi e, t e haSi ng i l he mp zi Ol st dy u me o th d,

c onc usi n f l O o co e a eV magi wa t i pr e ea nt nt re en c ys o m ov t chi g n ef e . f ct

T i sa a n Yf c s 0 o o c ry O tg o l s ia hn s e c ig 《 语 八 则 》 ( 盂 论 学 》w l h e s ym i l ou e 1h w t a r H o dC a s c 1C ie e ta hn .( s S 1 论 和( 孔 il

be t e t sa h wo mpl t xt whi 1 ad he di USSi n n e e S, Ch e t C O o wa 0f S ys Sti1 1 11 ati g i er s e 11 n nt est , voki pot nti , ng e al

u d r t n n n l f n n r m e t . n e a di g a d e . i g f o t x s t r S

不愿 学习的文体 之一 。纵观 文言 文教 学 的现状 , 存在 情 文并 茂 的文言 文是 我 民族 文化 的一 种载 体 , 承 中国 望而 生畏 、 是传 文化 , 吸收 民族 文化 精髓 的有 效途 径 , 知何 时成 了让 许多 学生 着较 为普 遍 的 高投 入 、低 产 出现 象 。 不

往具备双重职务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 以此保证 行政管 理工作顺

3 点语气 。语气 ,即人们 讲话 时 的 口气 。它直接 表 现着讲 . 检

是语 言 的有机 组成 部分 之一 。 人交 谈时 , 与 特别 是在 利 开展 。另一 方 面要 吸引 真正 具有 管理 知识 、 理能 力 、 理激 话者 的心 态 , 管 管 更要 注意 自己 的语气 , 显得 热情 、 要 亲切 、 和蔼 、 友 情 的年 轻人 加 入到管 理 队伍 中来 , 保证 管 理队伍 后继 有 人 。 高校 面对 咨询 时 , 善、 心。 耐 在任何 情 况下 , 不要 语气 急躁 、 硬 、 都 生 狂妄 、 嘲讽 、 轻 的管理 必须 职 业化 。

五、 切实关 心 高校 行政 人员 的福 利待 遇 以提 高服务 意识

要 关心 行政 人 员的 生活 和待 遇是提 高服 务 意

识 的 内在要求 , 建 立合 理 的 分配 制 度 ,满足 管 理 人员 的 合理 需 求 ,解决 后 顾 之 忧 。马克 思说 :“ 的一 切 活 动都 和 物质 利益 有 关 。 人 ”行 政 管理

慢。

使用 语 言 ,要 文 明 当先 ,以体 现 出 自身 的 良好 的文 化修养 。 这也是提高服务 的有效手段。 当前 , 知识经 济 的迅猛 发展 、 世界 高新 科学 技术 的挑 战和 国

对 更 向管理 要 人 员 的待遇 提 高 了 , 政人 员 内心深 处 的心理 就 不会 失衡 , 行 内心 际竞 争力 的加剧 , 高等 学校 提出 了更新 、 高 的要求 。 向管 理要 质量 , 向管理 求效 益 , 已成 为高校 快速 发 展的必 然 快 乐 , 才能 够快 乐工 作 。当教师 或学 生咨 询哪 一方 面 问题 的时 人 才 , 也

候。 行政 管理 人员 也会 以愉 快 的心情 进行 解答 。 那么 怎样 关心行 要求 和趋势 。

政人 员 的生活 和待 遇 呢?要 在评 定 职称 、 贴分 配 、 津 福利 激励 等 方 面 与教 师 、 科研 人员 一视 同仁 , 他们 安心 本 职工作 , 让 使英 雄

用 武 ,尽 展 才 华 。

参考 文 献 :

【边 春丽 . 时期师 德建 设 的思考 [. 1 】 新 J 内江科技 , 06 :1. 】 20 ,1 3 I】 吴国燕 . 谈高校青 年教师 师德建设 【冻 南 大学学报( 学 2 纵 J 】 哲

社会 科学 版 ) 20 , : 2 . , 06 6 24

六 、 高高 校行 政 管理人 员 的语 言素 质力 求做 到语 言美 。 提

【孙 妍 ,陈 士俊 . 教育 服务 质量 :内涵 、特 征和 管理 【. 3 】 高等 J 】 人 ,06 l l5 l行 后 视 自己“ 如何 说”这就 是说 , 言 的具体 内容 与表达方 式这 两方 面 武汉 大学 学报 ( 文科学 版 )20 ,: . 政 管理 部 门 、 勤集 。 语

在 具 体 工作 使 用 语 言 时 ,要 重 视 自己 “ 什 么 ” 说 ,又 要重

的 问题 。

团等

1 普通 话 。作 为一个 地 域广 大 的多 民族 国家 , 们都 有使 . 讲 我

[ 辩 柏 光. 资源激 励理 论在 高校行 政人 员管理 中的运 用 4 人力

用 和发 展 自己的语 言 文字 的 自由 , 是《 但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围宪法 》 明 [ 社科纵横 0 ( ) J l 20 , . 71 2 [ 陈超. 于高 校行 政管 理 队伍建 设 的几 点思 考 [ 党 5] 关 J l 文规定 “ 国家 推广全 国通用 的普 通话 。 作为 学校 的管理 人员更应 该 使 用 普 通 话 。尽 量 不 讲方 言 、土 语 。

2用文 雅词 。在 日常性 交谈 中 , . 要努 力做 到 用 词文雅 。用 词 史文苑, 0 , 2 2 5 )

0 0 .

文雅, 并非是 要我 们在 交谈 时咬文 嚼字 , 是重点 要求 回避使 用不 而

作者 单位 广州 市广播 电 视大学 作 者 简 介 :刘 慧 ( 9 0 ) 1 8 一 ,女 ,广州 市 广播 电视 大学 组 雅 之词 。就是 不许 在 日常性 交谈 中 , 尤其 是在 公 务性交 谈 中 讲脏 话 、讲 粗 话 ,更 不 能 讲 黑 话 、讲 黄 话 、讲 怪 话 。 织 人事处

7 8

高教论坛

其实 ,文 言文教 学 的方 法有 很 多种 ,但不 管 采用 哪种 策略 ,

都 应着 眼 于提 高文 言文 教学 效果 ,培养 学 生阅 读文 言文 的 能力 。 如何 改变初 中文言 文教学 中存 在 的现 象 , 提高文言 文教学 的.实 际效

果呢?

让学 生 去 自学第 i 则 , 通过 多读 几遍 去 体会 , 现第 则 运 发 用 顶 真 的 修 辞 手 法 ,把 学习的 个 层 次 “ 之 ” “ 之 ” 知 、 好 、

“ 之 ”体现 出来 r,在 自 的过程 中让 学 生感 受 到如 同数 学 中 乐 学 的逻 辑 推导 一样 的快 乐 。

如 第 六 则 “ 寒 ,然 后 知 松 柏 之 后 凋也 ” 岁 ,引 导学 生 换 用

教 学 实 践 中 ,我 发 现 挖 掘 文 言 文 中 的 “ ”、 “ ”、 趣 味 “ ” 情 可以使 文言 文教 学 由平面 的解读走 向深 层 , 而注重 学法 指导 , 归纳“ 一反 i” 举 的文 言文 阅读方 法 , 是提 高教 学效率 的“ 宝 ” 更 法 。 下面 ,我 以初 中教 材 中 的 《 语 八 则 》和 《 L 论 孑 孟论 学 》为 例, 谈谈关 于文 言文教 学的 一些粗 浅的思 考 。

其他 的话语 来理 解 , “ 如 烈火 见 真金 ” “ 遥 知马 力 ” 还 有 “ 穷 、路 , 士 见节 义 , 世识 忠 臣” 乱 等等 。 生通 过 对字 词句 的 品味 和玩 味 , 学 不 仅懂得 字词本 身的意 思 , 而且懂 得字词 所包含 的思想 感情 和意蕴 。 这样教文 言文不仅 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 法 , 而且 可 以把 课 文教 “ ” 即增 加课 的 文化含 量 。 厚 , 三 、注 重 传 情 、读 智 慧

激 发 兴 趣 、开 发 潜 能

南于 文言 离学 生 生活 时代 甚远 , 词生 疏难 懂 , 字 因此 学生 大

多对文 言文 的 学习缺乏 兴趣 。 上 文言 文 中词 量大 , 法灵 活 , 加 用 这

文 言文 是 古人 进行 交 流的 语 言 , 传递 思想 感 情 的载体 。 是 在

对 于没有 文 言基础 的初 中生来 说 , 一个很 大 的挑 战。 是 以往 文言 文 教学 , 多地停 留在字 词解 释和句 意疏 通上 , 较 即使设计 文章 内容 , 也 只是 在表 面徘徊 , 以致 在学 生 中流传着 “ 一怕 写作 文 , 怕文

言文 ” 二

的说 法。

课堂 上 , 师除 了要 善于 引导学 生找 到读 文言 文的感 觉 , 要读 出 教 还

其 中的 思想 , m其 中的文 化 , }其 中 的智 慧 。 样 才能 让学 生 读 读 { J 这 的心灵在沉 潜的同时 飞翔 起来 。 孔 子 的学 问博 大精 深 , 课文 所 选突 出 的是其 学 者 、 者 的一 智 面, 在把 握 主 旨的过 程 中 , 我在 课堂 上 常采 用一 读 、 圈 、 二 三概 括

的方法 。

俗话说 兴 趣是 最好 的 老师 , 学生 的兴趣 一旦 被激 发 , 就会 产 生无 穷 的潜能 。 初中低 年级 学生 刚接触 《 论语 》培养 他们 的 阅读 兴 , 趣, 不仅可 以减 少他 们对文 言文 的恐惧 心理 , 而且 对于增 强他 们 的

人文底 蕴十分重要 。

首先 从读 题 人手 。文言 文的题 目中包含 着许 多 信息 : 如写 作

对 古人 的介 绍不 一 定要 按部 就班 地从 生卒 年 月到 所处 朝代 , 从字、 号到 作 品集 , 时候 完全 可 以采取 灵 活 的方式 。 有 比如 像 《 论 语 》 以借 用剧 本《 可 圣人 孔 子 》 的一段 话作 为 导入 “ 千多 年 中 两 前 的~个 早 晨 , 阳光平和 、 详 。 师和 往 常一 样 , 安 老 到庭 院散 步 。 他 扶杖 仰 望参 天 的松柏 , 禁 叹 ‘ 山要崩 塌 了 , 术要 毁 坏 了 , 不 胃 泰 梁 哲人 要远 去 了 !’ 几天 以后 , 这位7岁 的老人 翻看 着亲 手整 理的 典 3

二; 大家 尊敬 他 , 叫他 孔子 。 才 ” 的一 开始就 能抓 住学 生的心 弦 。 是光 介绍 这些 , 能把 孑 子 复杂 但 不 L

对象 、 文章 内容 、 文章 中心 、 文体 知识 ……如《 L 孑 孟论 学 》 目中的 题 “ 论学 ” 表明本 文谈 论与 学习有关 的 问题 。 文中 反复 出现 , 读 与中心 有关 的词 句 。 子 日: 学 而不 思则 罔 , 而不 学则殆 。借助 反复 “ 思 ”

m现 的“ ”思 ” 学 “ 可发 现孑 子 要谈 的是有 关学习和 思考两 者的关 系。 L 对于表意 含蓄 的语 句重点指 导 , 使学生读 懂作者 的言外之 意。 其 次 罔 画 文章 的开 头 句 、结尾 句 、过 渡 句 、抒 情 议论 句 。

尤其要关 注体 现作者立 场观点 、 反映文章 深层次 内容 、 内涵 丰富 、 形 专 心致志 。 则不 得也 。这 句话不仅 高度 概括 了其 中一个 人没有学 成 ” 俗话 说 : 速 则不 达 , 些学 生走 马 观花 地看 一 遍 文章 , 欲 有 似

以我在文 言 教学 的时候 就有 意识地 提 醒 概括 一篇 文章 的主 旨时 ,

籍, 永远 地 安息 了 。 的名 字N :丘 , 他 f L 因在家 排行 老 二 , 叫子 老 象 生 动 的语

句 。 又 L 例如 《 L 孑 孟论 学 》 “ 夫 弈之 为数 , 数也 ;不 中 今 小

这段 话 通俗 易懂 , 又把孔 子 的有 关情 况说 得 一清 二楚 , 从课 下 棋 的原因 , 且意在 突 出学习要 专心致 志 的道理 。 而

的生命历 程简要 的介绍 m来 , 下面就 可以请学 生根据 孔子 自己的语 懂非懂 , 就急于 概括 文章主 旨 , 就容 易造成 断章取义 的现象 。 这样 所 录来 介绍 。子 日: 吾 十有 五 而志 于学 , 十而立 , “ ‘ 三 四十 而不惑 , 五

十而 知天 命 , 六十 而耳 顺 , 七十 而从 心 所欲 , 不逾 矩 。 ’ 需 要通 读 文章 , 方 面的 思考 , 全 以此强 化 学生 整体 阅读 的概念 。 在 用这 句语 录来 介 绍孔 子 的一生 十分 贴切 。 介绍 这 些虽 然会 花 了解文 章 内容 、 清写 作 的思 路 的基 础上 , 整 、 理 完 准确 地概 括作 者

些 策略 , 是“ 刀 不误 砍 柴工 ” 当学生 对 孔 子充 满兴趣 时 , 但 磨 。 就 二 、 自主 品 味 、活 学 厚 教 在文 言文 教学 中 , 学 的重 点是 对文 章 内容 的理 解 和感 悟 , 教

的用 意 。 似的方 法可 以迁 移 到许 多文言 的阅读 中 。 类 文言文 是博 大 精深 的 中华 文化 最 丰厚 的载体 , 生学习文 言 学 文 , 实上 也 就是对 中华 文化 最直 接 的传 承 。 事 同时 , 可 以培养 学 它 生热爱 祖 同 的语言文 字 , 承先 贤 的优 秀精 神 文化 , 炼创 造性 的 继 锻 思辨 和表 达能 力 。 以为充 分运 用教 材 中文言 文篇 目, 我 在课 内文 言

会 积 极 、 动 、 愉快 地学习, 主 并 自然 会取 得 良好 的学习效 果 。

而要理解 和感 悟文 章 内容 , 首先 要理 解好 字词 句 , 受古人 的语 言 感

习惯 。 语法 知识在 文言 文教 学 中的重 要作用 是毋 庸质 疑 的 , 然而 每

篇 文 章都逐字 逐句 翻译 , 既是 对学 生 主体 地位 的不 尊重 、 对学 生 习中体会乐 趣 , 又没有 自学 的习惯 , 只是 被动 的接受 , 易疲劳 , 容 学

文 的学习中 , 发m学 生对 祖 国传 统 文化 的热情 , 学生 自觉 品 激 培养 读文 言作 品的 能力 , 授学 生学习文 言文 的方 法 , 传 使其 能在课 外文 言 文阅 渎 中举一 反 i , 触类 旁通 。 这样 既可 以 丰富 学生 思想 、 迪 启 学生 智 慧 、 又能 使他 们开 阔胸襟 、 砺 心志 , 文言 文 教学 取得 事 砥 使

半 功倍 的成效 。

参考文献 :

理解 能力 的不信任更 是对学生 自学权 力的剥夺 。 学生不能 从探索 学习效果之差也 就可想 而知 了。

比如 《 语 》第 一 则 中 “ ” “ ”

“ ” 这 j 个 词 的 论习说 愠

解释 书上都 有 ,习的 目的不是 让学 生去死 记硬 背 , 但学 而是要 真正 1 .钱 梦 龙 《 言文 教学 改革 刍 议 》 中学语 文 教学 》19 文 ,《 97 理解 。 比如 “ 字 , 以让学 生先 来 组词 , 学 生说 出 “习、习” 可 在 实 温 年 第 4 期 习、习、习、习” 练 复 演 等词 语后 , 学生 思 考在 句 中哪一 个解 释 。 请 2 周 振 甫 ,《 振 甫 讲 怎 样 学习古文 》 江 苏 教 育 m 版 社 . 周 比如 “ ” , 个字 存今 天 不常 用 , 生 比较 陌 生 , 以让 他们 2 0 年 1 月 愠 字 这 学 可 05 1

体会它 与这则语论 中哪一 个字是 相反 的 , 们能找 到反 义同“ ” 当他 说 恨 、 气 。 第五 则 中 “ 故而 知新 ”中也有 “ ”与 “ ”这一 生 如 温 故 新 对反 义词 。 果这 样 教的话 , 生 不必 去死 记 这里 的 “ ” 如 学 故 为什 么

不是解 释 成 “ 缘故 ” “ 、 故意 ” “ 、 因此 ” 。 等 3 .谭 轶斌 ,《 读 教学 田野 研 究 》 上 海 教育 出版社 2 0 阅 08

时 , 能体 会 出 “ ” 就 愠 是表 明 内心郁 闷 , 愉快 , 不 在文 中引 申为怨 年 0 月 3 作 者单 位 :华 东 师范 大学 中 文系

7.傅佩荣:孔孟不是神 篇七

“爸爸,孔子、孟子他们怎么都那么爱讲话啊!”傅佩荣的女儿念书的时候,常常在家里抱怨,“烦死了,他们一讲话,我们就要背,还要考试。”

傅佩荣只是笑,虽然他在台湾大学专门研究孔孟,但是他的满腹经纶说服不了因为应试压力而抗拒经典的女儿。

他只跟女儿约定,不管多么烦恼,不管功课多么无趣,“你不能作弊!我教书教一辈子,作弊对人格的伤害最大,让一个人没有办法真诚面对自己,心存侥幸。”他跟女儿约法三章,只要不作弊,即便成绩不好,也绝不责怪。

女儿长大成人,留学美国,学习电影配乐。傅佩荣已经走出校园,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哲学代言人”,他专心注解《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中国传统经典,展现温故知新的哲学智慧。

这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在台湾大学所开设的“哲学与人生”一课开讲17年来座无虚席,被推选为“最优通识课”,他也被评选为岛内最热门教授。象牙塔外,他一年要为大众演讲近两百场,从文化中心到寺庙,从学校到行政机关,从社团到基金会,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一天晚上,女儿忽然打来电话,“爸爸,我在听你讲《论语》的磁带,孔子说的还真的有些道理哦!”

傅佩荣在电话这头很感慨。之后,他更积极地奔走于民间,“孔子、孟子都是很真诚的人,他们讲的话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基础,所以我们今天的学者有责任把他们有趣的生动的一面说出来,不然的话,对不起孔孟。”

少年时代因为口吃,他很怕在大人面前讲话,内心里始终有摆脱不掉的自卑。后来虽然矫正成功,但是直到现在,“还是一个羞涩的人”。在一些大场面,他上台之前常常要深吸一口气,开场白也说得谨慎,他把“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换成“诸位”,“‘各’不好发音啊,如果紧张,说不定就各各各……各在那里了。”

但是只要一开口,说到儒家经典,他就滔滔不绝起来。“这是我的专长,我有足够的储备和自信。”

儒家经典的诠释已经有太多版本,演讲中也常有人质疑,凭什么我们就要相信你的解释呢?他的回答谦逊中有傲然,“我只能说,请你们大胆相信我的解释,因为我是看过了所有注释和典籍之后,再做出我的诠释,我的每一句话都有出处。”

有人批评他不专心教学,频频到外面抛头露面。他不辩驳,只是以加倍的勤奋来平衡多重社会角色。

“我的座右铭就是比学生更用功。从我教书到现在,有时间我就念书。”

人们常常提到他那著名的“四不一没有”——不碰政治、不上电视、不应酬、不用电脑、没有手机。“人生的秘诀很简单,你要做这个事,就要放弃别的事。我得保证自己做学问的时间。我之所以能把我要做的事做好,就是因为我收敛、约束自己。”

他从来不觉得社会课堂比大学好混,“我在社会上开课的讲义有五六百页,我在台大开课的讲义只有五六十页。我五六十页的讲义就可以在台大开课30年, 因为学生的程度永远是大一大二慢慢上来的。社会上不一样啊,社会上的人藏龙卧虎,他们听完这个就听那个,你要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他们的需要。”

采访当天,他看一眼活动现场的大广告牌,对着上面的“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几个字直眨眼,“我很怕人家叫我大师。在我心里,大师都好老的,我还没有那么老吧!”

传统文化里有支撑我们的理念 ——对话傅佩荣

孔子特别赞赏颜渊,你看他穷得要命,身体也不是很健康,但他总是很快乐。为什么?因为他的身心灵都得到了安顿

本刊记者 徐梅 发自北京

录音整理 实习记者 周晶婕

将“克己复礼”理解为克制自己的欲望,完全不对

人物周刊:您的著述以及演讲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关注人的心灵建设。在您看来,为什么现代人需要哲学家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呢?

傅佩荣:人活在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对自己不了解。你小时候受的教育,只是为了帮助你成为一个人才,可以在社会上工作。但是很多问题是从你工作的时候才开始的,你要面对全面的人生,需要面对的是身、心、灵不同层面的问题。灵的问题是最复杂的,因为如果你完全不去管灵的问题,你很难给生命一个清楚的意义。

为什么我要过这样的生活?你常常要问自己:我这么辛苦,似乎也没什么好的结果,我为什么要做下去?

你要寻找一个理由,要知道你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找到理由之后,才会觉得为了这樣的生活,即使有牺牲,包括时间、力量、金钱,甚至身体的牺牲,你都会觉得值得,这样你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有焦点,力量才能集中,达成之后呢,才会觉得有成就感。

学哲学的好处就在于对人生有完整的理解,可以把生命的架构撑开来。撑开来之后,你思考任何问题都能够看得比较清楚。

人物周刊:人的内心无法得到安顿,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偏偏要喝您熬的这碗传统文化的汤药呢?

傅佩荣:文化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器物,第二个是制度,第三个是理念。

任何一个民族,第一要发展经济。第二要寻求合理的制度,尽量让社会公平。最后还要问,你到底要有什么样的理想。

没有理想,就会很可怕。人生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五个字:重复而乏味。既然重复而乏味,很多人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还要这样过下去?所以很多人就患上忧郁症,甚至选择了自杀,这样的例子在欧洲那些福利国家可以看到很多。

你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要喝这碗用我们自己的文化熬出来的汤药,因为传统文化里有支撑我们的理念啊。

孔子特别赞赏颜渊,你看他穷得要命,身体也不是很健康,但他总是很快乐。为什么?因为他的身心灵都得到了安顿。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般人理解为克制自己的欲望,要遵守礼的规范,完全不对。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他问的这个“仁”,又是孔子的核心观念,孔子的回答一定是他毕生的精华所在,他绝不可能讲成克制欲望。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刚刚还没有念完,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说只要你做到克己复礼为仁,天下人就会称赞你走在人间的正路上。为仁要靠自己,难道要靠别人么?”

整句念完以后,你就会发现孔子说的其实就是想化被动为主动。我们的生命如果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我们的生命的力量就表现出来了。可是你看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为别人而活,活得焦躁,充满辛苦和抱怨。

你再看孔子自述生平时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我自然而然要做,不逾矩就是不违背规范。孔子的境界达到了他自然要做的,都是他应该做的;他应该做的,他都做得很自然。

我们就跟他不一样。我们自然去做的都是不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做的却往往都做得很不自然。

把国学看得太伟大,

是“文化沙文主义”

人物周刊:如您所言,儒家文化中的确有许多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不过现在似乎又有一种把国学抬得过高的趋向,似乎只有回到这个方向才能安顿中国人的心灵,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有点过度了呢?

傅佩荣:我很反对把国学看得太伟大,这个说起来不好听,就是“文化沙文主义”。口口声声说国学如何如何伟大,吹得可以解决当下所有问题,其实在当下它怎么可能成为独断性的教条呢?

人物周刊:在我的理解里,在今天这个现代性的社会里,无论是民主政体,还是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其实已经和传统儒学形成了一种相对紧张、对立的关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儒学的边缘化是否是一种必然?

傅佩荣: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你所说的民主政治啊,重视人权啊,经济自由啊,这些都属于制度层面,都具有普世性,我完全赞成这些普世价值。

我以为怎样安排制度才比较合理,这个可以讨论,具体还要看你的社会能不能承受,也就是说普世价值最终还是要跟你的社会心理进行对接。你问儒家思想是不是会被边缘化,我认为关键要看我们如何诠释它。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太好了——人性向善,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这一套全世界没有人可以反对。

我们知道《论语》不是孔子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的讲话记下来的资料,是孔子的学生的学生编的,也就是曾子的学生编的。孔子讲的话经过两代的筛拣,留下来的当然是精华。

人物周刊:从汉朝以来,儒学政治化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您觉得在当下,儒学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傅佩荣:内地为向世界推广儒家文化做了很多工作,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方法要注意,如果你培养一批政治学者来做政治宣传,其实没有必要,反而会使儒家的真面目越发扭曲。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上面有一个政策,底下就让它去自由研讨,不要说谁是样板,誰是代表。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公开思辩的程序,否则就会变成教条,一变成教条就只有四个字,“阳奉阴违”,最怕这个。

我一有机会来北京上课,就要把握这个机会跟大家以合情合理的方式,来解释孔子、孟子的思想,尽量从孔孟是人,他们具有人性来看,不把他们看作神,他们也不见得都对。

人物周刊:《论语》里对您影响最深的话是哪一句?

傅佩荣: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我一直到3年前才懂。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有一种伟大的境界,跟所有的宗教家并驾齐驱。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左右各一个强盗,右边一个强盗悔改,耶稣跟他说:“今天晚上你就升天堂。”这个强盗杀人放火一辈子,悔改之后也没有做一件好事,他只是悔改,耶稣就跟他说你可以升天堂。另外一句话是佛教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孔子说:“早上你理解了道,晚上死了也无妨。”这不是一样的意思么?宗教的境界在于使生命转向了正确的方向,不在乎你做了几件好事。这一来的话,对人的生命鼓舞很大。了不起!能说这样的话,就跟释迦牟尼、跟耶稣并驾齐驱,毫不逊色。

也有人说干嘛跟他们并驾齐驱,孔子要比他们更厉害才是!这是沙文主义,我是不太喜欢把孔子变成武功天下第一,这样没什么意思。

我在台湾专门把深刻的东西讲得很浅显

人物周刊:在台湾,公众对您的社会角色很接受吗?有没有人质疑您的明星化?

傅佩荣:批评我的主要是大学里面的教授。他们认为光看书做研究都来不及了,你干吗还到处去上课呢?后来有一个同事替我辩护,“去演讲总比在家里看电视好吧。难道你们晚上都在念书吗?”

人物周刊:您知道于丹吗?是否看过她讲《论语》和《庄子》?您觉得她讲得怎么样?您如何评价围绕她而起的一些争论?

傅佩荣:当然知道她。其实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去批评她,尤其是所谓学术界,大家其实完全不在一个讨论层面。她那样讲,跟电视传播的特性有关,肯定不能讲得像开学术研讨会一样啊。

大家各有各的领域,民众也各有各的需求,比如有人喜欢吃烧饼油条,有人喜欢吃西餐。于丹讲了一些好玩的故事,让老百姓觉得:“咦,原来孔子就住在隔壁呀!孔子很亲切,孔子讲话也很有趣。”这就像是到我家邻居小店去喝碗豆浆一样,很轻松,这样也很好啊。你专家学者看不过去,那你就去弄一桌西餐嘛!

人物周刊:请评价一下捧红了一批学者的百家讲坛。您也去这个节目试讲过《易经》,这个栏目的制片人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我们这里的主讲人要有一屁股坐在地板上给大众讲课的姿态”,他跟于丹讲,“你讲《论语》,要讲得15岁的中学生都可以懂。”您赞成这些要求吗?您做得到吗?

傅佩荣:说得没错,我赞成,因为电视传播的特性就是这样。你既然是做大众传播,就是希望浅显易懂,吸引更多的人来看。

百家讲坛先铺好路,让500万、1000万人都先来听于丹说《论语》。听了之后,有了兴趣,有了问题——孔子讲的真的是这样的吗?有没有讲得更深一点的东西?必须慢慢由浅入深,必须有一个逐步上台阶的过程,上来就太高的话,肯定曲高和寡。

8.孔孟文化常识积累运用 篇八

1.孔子,名,字,时期 国(今山东曲阜人),家思想鼻祖,教育家,世称,其思想核心是。相传编定了。其言行记录在《 》一书中,此书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所学与之相关的作品有《 》《 》。

2.孟子,名,字,时期 国人,家思想继承者,世称,其主要思想是。其言行记录在《 》一书中,此书是其及弟子所作。所学与之相关的作品有《 》《 》《 》。

3.孔孟思想文化等儒家经典著作自古为士子们科考的必修课,总称“四书五经”,那么“四书”指,“五经”指。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古代的私塾都设有孔子牌位,进学之人都要拜孔子,说明世人视其为 家。而 “子曰诗云”这一成语就用来形容,其中“子”指,“诗”指。

5.子曰:“ a,?”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友善。“ b ? ?”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 c。”告诉我们做人要取长补短。“ d。”告诉我们做人要取人之长改己之过。“ e。”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从己做起。

 答案: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e、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孔子告诉我们为学要有正确的方法:“ f ”才知学习的乐趣;“

g

”才会有所长进;“ h,”更是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密不可分的关系。

 答案:f、学而时习之,g、温故而知新,h、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做学问更要有“ i ”的谦虚好学态度;更不能不懂

懂,一

要“ j,”。

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 k,”。9.人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孔子所言:“ l。”这句话后世简称之为岁寒知松柏。

 7-9答案:i、三人行,必有我师焉;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k、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l、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出自《论语》的成语填空:A、不亦乐乎,B、任重道远,C、不耻下问,D、学而不厌,E、诲人不倦,F、见贤思齐,G、温故知新,H、岁寒松柏,I、死而后已,J、因材施教。

中考在即,我整天忙得()。上课时老师总说:“复习千万不可前学后忘,一定要();学问不可闭门造车,一定既“学”又“问”,虚心请教,();也不可知足常乐,一定要();也不可骄傲自满,一定要取长补短,();也不可太保守,帮助别人要()。”听着老师的循循善诱,我感到学习(),但我又暗暗自励:(),坚持就是胜利! 答案:AGCDFEBH 1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笑孔子“孰为汝多知乎?”其中“知”的意思是。你如何看待此事?

9.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 篇九

本课选孔子论学语录四则,孟子论学语录二则,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总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时“有志于学”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生经验也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会使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称孔文字为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字为文。„‟

内容理解:

孔子借为学生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机会,阐释了自己对“文”的理解,阐述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从中也可看出孔子本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如果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内容理解: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终究不成,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尚书》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句);艰巨的任务虽只刚开了个头,但只要不断前进,终能成功。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内容理解: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6.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内容理解: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这六则语录从学习作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不同角度论学,采用比喻、举例、对比等方法,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字词解释: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有: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不惑:不受迷惑

志:立志

知:知道

从:随从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只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罔:迷惑

殆:危险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

所:所以

欲:能够

谓:称为

文:孔圉谥号文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是以:因此

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使……平。

虽:即使

覆:倾倒

或:同“惑”,奇怪

暴:同“曝”,晒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弈: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鸿鹄:天鹅

至:极

援:拿起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子,代箭

与:通“欤”

信:相信

以:凭借、依靠

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10.游孔孟之乡 不亦悦乎 篇十

2006年8月,到鲁南转了一圈。再访曲阜,并专程去邹县(现改称邹城市)瞻仰亚圣孟轲的遗迹。

到曲阜一下车即看到一条大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让人感到亲切。孔子这句以爱心拥抱世人的话语,展示了礼仪之邦的大度。德真妹安排我们住在她家,她是曲阜师大的医学教授,妹婿孔繁歧同在师大,是化学教授,孔子七十四代孙。

繁歧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他的案头有一些地图,国内外不论发生了什么事,他都能立即查出地点,他对地理了如指掌,此即孔子所谓“学而时习之”吧。的确,知识是不断积累的,对此,孔子曰:“不亦悦乎!”认为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向繁歧请教:“现在又起尊孔之风,孔子怎么打而不倒呢?”他说:“现在世界上有90个国家成立了‘孔子学院’。我们学校申请以孔子命名,还没批准。可能是孔子有其复杂性吧。”

我问:“复杂在哪里?”他说:“有原本的真孔子,有被扭曲、篡改了的孔子,现在要剥离被加上去的东西,恢复其本来的面目。”

孔子居于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马克思在20世纪被西方选为“第一学人”,人们同样面临辨析真伪马克思的课题。这种历史现象很有趣,未知是否带有规律性。

次日是星期六,繁歧陪同我们去参观“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和新建的“六艺馆”。孔府、孔庙相邻,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另两处是北京的故宫和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府是民居,又是官衙,据说孔子历代谪孙主持地方政权达800多年,皇帝给予的地位之高无以复加,门房(传达室)也居四品(一般县太爷是七品官)。建筑气势巍峨,堂皇中见精细,大殿前竖立着八根镂刻盘龙的巨大石柱,连北京太和殿也未见这样精美的工艺品!

记得1978年,我来过一次,那时,这一带受到“文革”破坏还未修复。这些年,“修旧如旧”,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导游偶尔还提到当年令人痛心的情景,虽周总理指示加以保护,破坏仍未能免,今天所看到碑碣,大多是后来重新拼接起来的。

孔府分前后两部分,中间通道狭窄,只可容一人通过。如此安排,据说是为了安全保护工作。这儿有一个巨大的石碑,上书“鲁壁”,这两个字特涂上红漆,许多游客都在此留影。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年代, 孔子第六代孙把书藏于壁内,才得以把儒家著作保存下来。

曲阜城最大的变化是城墙重新修起来了。过去,墙是为了御敌;现在,墙是为了观赏,所以实墙变成了空墙,也算是“修旧如旧”了。

在曲阜,看到新建的“六艺展览馆”。“六艺”是孔子的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由此可见孔子对人进行素质教育,是全面的培养。各展区都有了现代科技装备。我们乘坐列车,穿过黑糊糊的“时间隧道”,走过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全程,对战国时代的自然和社会算是身临其境了。孔子讲学的课堂,腊像栩栩如生,这里没有课桌,没有黑板,弟子们或站或席地而坐,济济一堂,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论语》,就是这课堂上师生的对答。

有人批孔,说孔子和人民群众是根本对立的,他所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证明。我想,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如此标点是“五四”时陈独秀、胡适他们搞的,如果把标点改一改,意思就不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认可,就这么办;不认可,也应让他们了解情况。他是说人民群众有决定权和知情权呀!

孔子的思想这样先进吗?其实,孔子作为道德主义者,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论语》中有个小故事:“厩焚。子曰:‘伤人乎?’不问马。”这说明他所关心的首先是“人”。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也表现出平等的意识和博爱的情怀。

次日,繁歧一家三代全体出动,陪我们去孟子的家乡邹县一游。因为人多,他的女婿荀虎借来一部面包车。路上荀虎告诉我,邹县是这一带最富裕的,GDP超过曲阜,这儿有孟府、孟庙,孟庙虽比孔庙小一些,但因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来此参观的人不少。

我问荀虎:“你是荀子的后代吧?第几代了?”他说:说不清楚,但总是荀家的后裔。孟子与荀子在百家争鸣中,就“人性”的善恶问题争论和切磋,在思想领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荀虎的家就在孔林旁边。

孟庙是颇有特色的古建筑,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孟母三迁”遗迹,有碑碣记其事,在一块巨大的碑上刻着“母教一人”四字,颂扬孟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模范。

在孟府,大家走累了,坐在葡萄棚下休息。荀虎的小孩,东跑西蹿,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大家要他表演一个节目,他妈妈说:“就背诵《三字经》吧。”他一连背了两遍,一遍是快速背,一遍是一字一顿地背,都是一口气背完,一字不差。我问:“是谁教的呀?”他说是幼儿园的老师。《三字经》的含意他不会理解多少,叫人想起老一辈的话:背下来慢慢领会吧。这是传统的灌输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论证说:“孺子将入于井”,谁能不去抱起他呢?可见,人的本性善。荀子则说不然,认为“有欲必有私,有私必有争”,说人的本性恶。看来人有人性,也有兽性,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兽性(恩格斯语),“性相近,习相远”说得好极了。

我们在孟府一个展厅,看到选辑的孟子语录,精彩的语言很多。孟子是孔子的孙子伋的学生,他没见过孔子,但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所以人称“孔孟之道”。

上一篇: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下一篇:2022-2023学年度城乡学生“手拉手”“生活体验”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