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2024-09-30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共14篇)

1.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一

课外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把酒话桑麻。3.烟笼寒水月笼沙。4.,沉醉不知归路。5.,天光云影共徘徊。6.待到重阳日。7.争渡,争渡。8.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9.君问归期未有期。10.,思而不学则殆。11.正入万山圈子里。12.兴尽晚回舟。13.一曲新词酒一杯。?

14.莫言下岭便无难。15.,却话巴山夜雨时。1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论语·子罕》)17.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19.,为有源头活水来。二.理解型默写

1.孟浩然《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2.唐诗人杜牧常常感叹国事衰败,他在《泊秦淮》中,含蓄的批评了统治阶层只知享乐不顾国难之句是:

3.晏殊《浣溪沙》词构成“新”与“旧”对比句子是。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5.晏殊的《浣溪沙》一词通过以正一反的景物描写表达词人伤春之情的句子是:

6.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7.晏殊《浣溪沙》中的“ ,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名句。

8.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0.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11.郑兴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收获很大,他对孔子《论语》十则中“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12.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来填空)三.拓展型默写

1.冬雪经常引发人们美好的想象。请写出古诗词中咏雪或含“雪”的诗句。

1.。2.。2.请写出两句古诗词中含有“花”字的诗句。

1.。2.。

2.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二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三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4.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背诵要点 篇四

1.梨树挂起__________的灯笼,苹果露出___________的脸颊,稻海翻起____________的波浪,高粱举起___________的火把。

2.__________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的__________。那里景色__________,尤其是那些__________,有趣极了。

3.蒲公英妈妈准备了______________,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______________,豌豆妈妈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荷尽已无_____________,菊残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须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有人家。

停车坐爱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老师,就让它___________,伸进您的窗口,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在风里莎莎,那是我们给您___________,帮你消除一天的_____________。老师,满树盛开的__________,那是我们的___________,感谢您时时 把我们__________。

6.田野献上___________,枫林举起_____________,蓝天飞着________________,大海奏起___________。

7.一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四____________,五_____________ 六___________,七____________,八______________,九____________,十_____________

8.人多___________,柴多__________.一根筷子___________,一把筷子____________。树多成林_________,线多搓绳_____________.9.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____________。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___________。我一定给不幸的的朋友西西画_________________。

10.《回乡偶书》《赠汪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清晨,林中谁最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晨,林中谁最活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晨,林中谁来的最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五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bà)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dǎi)族的,有景颇(pō)族的,有阿昌(chānɡ)族和德昂(ánɡ)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jiāo)、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古 诗 两 首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注释: ① 萧萧:风声。

②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③ 促织:俗称蟋(xī)蟀(shuài),有的地区叫蛐(qū)蛐。④ 篱落:篱笆(bā)。tiǎocùxiāowú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王 维

yìy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释:

① 九月九日:即重阳切题。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② 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③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chāzhūyúfãngjiābâi 秋 天 的 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yào)匙(shi)。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bīn)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shān)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h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bō)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lǎ)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xián)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shɑnɡ),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línɡ)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qiánɡ)薇(wēi)绽(zhàn)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nù)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mù)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tán)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zào),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zhuï)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yǎ)的蓓蕾(lěi),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kūn)虫传播(bō)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wěn)合。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pǔ)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zhì)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河北省赵县(xiàn)的洨(xiáo)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jì)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suí)朝的石匠(jiànɡ)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赵州桥梁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qì)成,下面没有桥墩(dūn),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hãnɡ)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渡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jiān)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diāo)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chán)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zhǎo)相互抵(dǐ)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zhì)慧(hùi)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古诗两首

望 天 门 山

李 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注释:

①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②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liànyàn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山 色 空 蒙 雨 亦yì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淡 zhu妆āng 浓 抹 总 相 宜。

注释:

①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③ 奇:奇妙。

④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富饶(ráo)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yǔ),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yá),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shān)瑚(hú),有的像绽(zhàn)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shēn)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rú)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tǐnɡ)威(wēi)武(wǔ)。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yīnɡ);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流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luǎn)。渔(yú)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qī)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fân),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bâi)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美 丽 的 小 兴 安 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lì)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rïnɡ)化了,雪水汇(huì)成小溪,淙(cïnɡ)淙地流着。溪里涨(zhǎnɡ)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fǔ)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cōnɡ)葱茏(lïnɡ)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dǎn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jìn)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lǚ)像利剑(jiàn)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shâ)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zhēn)子,鲜嫩的蘑(mï)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ɡuā)过树梢。紫貂(diāo)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tiǎn)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yîu)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读读背背

胡令能

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苔(tái)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juã)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jiē)梯。(高尔基)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chì)日对苍穹(qiïnɡ)。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hãnɡ)。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cōnɡ);

三月韭(jiǔ)菜长得旺(wànɡ),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là)椒(jiāo)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là)月蒜(suàn)苗正泛(fàn)青。

子鼠

丑牛

寅(yín)虎

卯(mǎo)兔

辰龙

巳(sì)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yǒu)鸡

戌(xū)狗

亥(hài)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yù)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ɡuō)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yîu)不学,老何为。玉不琢(zhuï),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yí)。

花鸭和彩霞(绕口令)

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

霞是五彩霞,鸭是麻(má)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这是我找到的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

◆学而时习之,不亦(yì)说(yuâ)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找到了一些有关祖国风光的谚(yàn)语,我来读给大家听。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shuî)山水甲桂林。

读读记记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不慌不忙

来来往往

又香又脆

不紧不慢

舒舒服服

又唱又跳

不知不觉

确确实实

又说又笑

不闻不问

风餐露宿

没精打采

五洲四海

日夜兼程

沉默不语

举世闻名

满载而归

目不转睛

高楼大厦

如愿以偿

恍然大悟

应有尽有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zhì)......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篇六

后来发生了 ( ) 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不过, 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选自课文《散步》)

1.上段文字中的括号内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 ) 2分

A.争执; B.分歧; C.争端; D.矛盾。

2.文中画横线的句中应加入的标点符号是 ( ) 2分

A. , , 。, 。 B.:, 。, 。

C.:, ;, 。 D., , ;, 。

3.“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一句中“早已”“还”分别表明了什么 4分

4.选择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 3分

A.呈报 头衔 澄澈 静谧;

B.霎时 祷告 沐浴 惊惶;

C.宽恕 骸骨 笑柄 荡漾;

D.蹒跚 眩耀 忙碌 妥当。

5.下面关于课文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散步》) ——“我”是个孝子, 从小听话, 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 ——人到中年,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C.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这一句话用夸张的写法, 表现皇帝重视自己容貌的性格特点。 (《皇帝的新装》)

D.“吹着喇叭, 唱着凯歌”生动形象地写出蚊子得意忘形的情态。 (《蚊子和狮子》)

6.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不超过32个字) 。3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近日在北京正式面世。该报告采用综合市场占有率、城市经济增长率、综合生产率等客观指标, 利用国家经济统计局发布的2002年相关数据, 对全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分析。报告按省份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排名, 芜湖市的全国排名由上年度的第63位上升至第31位, 在安徽省排名第一。

7.古诗文默写 5分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

(2) 《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3) 《钱塘湖春行》中颈联的诗句是: 。

(4) 《观沧海》中以虚景表现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是: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第二关:阅读新时空 (40分)

(一) 文言文比较阅读 14分

文段一: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晋文公攻原①, 裹十日粮, 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击金③而退, 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 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 不去, 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 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 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 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 。”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原:原国。 ②期:约定。 ③金:钟。 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文段二: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 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 令人求故人。故人来, 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 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4分

①裹十日粮 裹: 成语:

②君姑待之 姑: 成语: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 夫原食竭力尽矣, 君姑待之。

(2) 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

10.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2分

11.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2分

A. (吴) 起食待之。

B.故人来, 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

D.起之不食以俟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

12.文段二中, 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3分

(二) 现代文阅读

文段一: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13分

人生在世, 不能总是低头觅食, 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向着高远, 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仰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 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 形成张力, 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 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 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 “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 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 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 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 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 我满怀着惊奇感, 注视着天空, 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星体在那儿旋转运行, 永无停息……此时此刻, 我神游魂驰, 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 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 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 必定来自天空!”

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 但我们可以仰望, 让崇高引领, 在人世中行走, 穿越灵魂, 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 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 感悟到皈依的崇高, 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 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一次, 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丛中流出来, 突然跌入深谷, 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 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 深谷中, 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 抬头仰望大瀑布, 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 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 天水从豁口处汹涌而下, 浩浩荡荡, 一落千丈, 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前, 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 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 又有何资格絮叨呢

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一轮红日, 一弯新月, 一片云朵, 一座山峰, 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 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 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摘自2006年第2期《读者》, 有删节)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14.文中第2段, 作者对“仰望”的含义从多方面作了阐释, 请从中概括出三点。3分

15.“那一刻, 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表明人什么3分

16.作者认为仰望的实质是什么 (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2分

17.你怎样理解 “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 这句话的含义3分

文段二:从一个微笑开始 13分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 心里却丝丝犹豫纠缠, 问依依垂柳, 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 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 勇敢些, 请现出一个微笑, 迎上前!

一些固有的棋局打破了, 现出一些个陌生的局面, 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 真想退回到从前, 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 无妨对镜沉思, 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 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 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 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 更多的失落, 更多的背叛, 也会有更多的疑惑, 更多的烦恼, 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 穿过世事的云烟, 就可以学着应变, 努力耕耘, 收获果实, 并提升认知, 强健心弦, 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 唯有人会微笑, 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 他人的微笑导致理解, 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 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 地位和金钱, 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 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 开怀大笑与号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 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唯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 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 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微笑, 也不必怒目相视, 仍可报以一粲;即使是阴冷的奸笑, 也无妨还以笑颜。微笑战斗, 强似哀兵必胜, 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 生与俱会, 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 那么, 他应该像防癌一样, 赶快采取措施, 甚至对镜自视, 把心底的温柔、顾念, 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 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 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 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 面对着地上第一株新草;在每一个起点, 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 从一个微笑开始, 那就离成功很近, 离幸福不远!

18.“不要害怕开始, 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 勇敢些, 请现出一个微笑, 迎上前!”仿照句中画线的句子, 写一句话。

2分

19.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作者联系现实生活, 有针对性的谈到了“微笑”的作用,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微笑”有哪些作用 3分

20.“不要害怕开始, 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 勇敢些, 请现出一个微笑, 迎上前!”这句话中的“开始”和“起点” 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 请分别找出来。 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说“相信吧, 从一个微笑开始, 那就离成功很近, 离幸福不远!”请你结合你自己亲身的体现,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第三关:综合实践 (8分)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你们学校准备放寒假之后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对象之一, 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22.眼看春节就要来了, 写春联已成为时尚, 请你根据已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2分

上联:学海无涯勤可渡

下联:

23.面对部分国人 (尤其是青年人) 对传统节日愈来愈淡漠的情况, 一些学者提出了“保卫传统节日, 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张。对保护传统节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请写出一条。 2分

24.在春节万家团圆、普天同庆的时刻, 请你为你的亲人、朋友发一条短信, 以表达你对他们春节的祝福。4分

第四关:写作演练场 (50分)

25.开放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友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来访者驻足中国, 而我们作为东道主又应当作出什么贡献呢请以“假如我是志愿者”为题, 写一篇文章, 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2.C.3.表明母亲对儿子的依赖;表明儿子对父亲的顺从。4.D 5.C6.芜湖城市竞争力安徽省第一。7. (1) 随君直到夜郎 (2) 西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二、8.⑴携带 马革裹尸 裹足不前 ⑵姑且 养奸姑息;指宽容坏人坏事。9. (1) 原国的粮食已吃光, 力量用完了, 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2) 老朋友到傍晚没来, 吴起不吃饭等他。暮, 傍晚, 天黑;食, 吃饭。10.攻原得卫者, 信也 (意思对即可) 11.D 12.为人讲信用, 或待人诚恳守信。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讲信用, 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 (意思对即可) 13.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14. (1) 仰望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 (2) 仰望是普通情感的超越与升华, (3) 仰望是对失落灵魂的苦苦追寻。

15.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人只要有所仰望, 那么他也是幸福的。

16.仰望就是追寻崇高。

17.普通人达不到崇高, 但不可失去对崇高的追求。人要不断地刷新自己, 提升自己, 完善自己, 努力做一个秀外慧中的人。 (意思对即可)

18.示例:不要害怕失败, 努力总把我们送上成功。

19.帮助人们对世事沉着应变;微笑构筑和平、达到理解、是心灵的净化剂;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 超越悲欢。

20.又是一年春柳绿。

在每一个清晨, 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 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在每一个起点, 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21.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22.示例:书山万仞志能攀。

23.示例:①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 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②加大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将一些重要且有影响的传统节日纳入法定保护范围。③坚持继承、发展、改造、创新并重的原则, 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适当融入现代元素, 使其更加人文化、生活化。

24.示例:春节将至,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 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 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装一袋阳光, 两把海风, 自制了几斤祝福, 托人到美国买了些快乐, 法国带了两瓶浪漫, 从心里切下几许关怀, 作为春节礼物送给你!

7.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七

在对修订后教材的学习以及新旧教材的对比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在修订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修订后的课标的精神之外,还饱含着他们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思想,于是据此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1. 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从“有理数”定义的回归,到“足球赛”系列题以及“量桌子”的题的删去,再认真研究这次增加的那些例题和练习题,我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内心在追寻着“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有理数的词源性定义来说,其描述性定义更简单,学生更容易懂,进而,学生更容易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关于“足球赛”的系列题,实践证明,学生确实难弄懂,甚至不少老师也难弄懂.笔者曾经仔细研究过旧教材中的4道题,感觉要给学生讲明白确实不容易,而这些题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此次删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量桌子”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是“生活数学论”的体现.然而,学生该选用多长的尺子?如何才能使测量尽量精确?精确到哪级单位更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练习时不愿意做的根源,所以这道题很少有教师布置给学生做,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做,结果便成一道“虚”题.然而,这道题本质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这次教材修订者更换的另一道题,相对来说,更接近数学本质一些.

再比如这次修订教材《习题3.2》增加的第4题(附题目如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且解方程,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方程思想)的理解.

4.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2)y与—5的积等于y与5的和,求y.

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修订意图,教材已经删去的绝对不要再“捡”回来,教材中如果还有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的,也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只要保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对于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本质内容,他们往往就能解决相关问题.

2. 重视经验,促进思考,落实“四基”教学

从贯彻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思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修订者已经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新课标理念融入其中.那么,如何把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事实上,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来加深理解.以《2.1整式》这一节的修订为例,原教材编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二课时学习多项式;修订后的新教材重新编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2道例题和4道练习,让学生充分获得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第二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三课时学习多项式.由此看出,重视经验就是要充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经历建立相关的经验.

就“四基”而言,名词是新的,但教学并不陌生,我国多年来的数学教学都在实践“四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被誉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无需赘言.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重视对“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的教学.至于“基本活动经验”,因为10年前新课改之初“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是在“四基”提出之后,我们要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更加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质优的数学活动,要保证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3. 对各章教学关键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基于对修订教材的学习与感悟,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对各章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1)教学《第一章 有理数》的关键点是“正数和负数”的充分理解,要让学生视“负数”与“正数”一样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创设让学生获得“负数”经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重点是“有理数”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适量的计算活动中去积累经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题目,选择合理的运算律并确定合理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尽量避免“蛮干”与“死算”.难点是关于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计算难点,学习有理数时,依然是难点.

(2)教学《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的关键点是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要让学生视“字母”与“数字”一样容易理解.因此,在本章第1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并积累丰富的字母表示数的经验.重点是“单项式”与“多项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概念教学以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难点是代数式运算时的去括号步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在适量去括号的练习中获取经验.

(3)教学《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点是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它是正确解方程的基础,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和“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的理论依据都是“等式的性质”.因此,在本章《等式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等式的变形,并积累丰富的等式变形的经验.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既是前面所学“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足够丰富,教学中要让学生适量训练,积累丰富的解方程的经验.难点是解应用题时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学生解应用题有几重困难,首先是“选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他们心里,做应用题会选择小学所学的列算式法和初中所学的列方程法,而不太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其次的困难是设未知数,在他们看来,题中的未知量不止一个,不知该设谁为未知数;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哪怕在教师看来存在很明显的等量关系,但因为学生缺乏方程思想,所以难以找出等量关系.本次教材修订,我注意到修订者有意识地重新编排了应用题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顺序,而且增加了一些难度更适宜的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地建立“方程思想”并获得丰富的经验.

(4)相对来说,《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修订的内容比较少,关键点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认识图形并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看图”和“说图”,看图是为了建立空间观念,而说图更有利于建立空间观念.重点是“几何符号语言掌握和运用”,要始终如一地加强几何符号语言的学习和准确运用.难点是线段和角的知识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数学思想,比较难适应.

4. 在教学中严格落实“减负”

这次教材修订我个人觉得较满意的地方就是增加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以及重新编排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的顺序.新教材中的现有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经过“历史积淀”和“精心打磨”过的,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本上的内容,完全能够保证“四基”的教学与落实,没有必要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教师们不但要认真落实“减负”措施,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八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单元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第三单元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第四单元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六单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七单元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八单元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小学生快速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1.按写作顺序背诵

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

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背诵时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

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2.限时背诵

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

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

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3.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

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逢困境的句子,

可抓住“苦”“劳”“饿”“空乏”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4.理解背诵法

让孩子了解古诗词的含义。古诗词大多数是文言文,有的晦涩难懂,有的典故很多,可以在背古诗之前给孩子讲解古诗词的大致含义,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也是很快速的。给孩子讲有关古诗词的相关故事,还有诗人的相关故事。古代大文豪李白、杜甫的诗篇很多,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最好是睡前,给孩子讲这些诗人的趣事。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背古诗的积极性。

5.听录音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6.求同存异法

9.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九

[南宋]杨万里                   [唐]罗隐                 [唐]李白

篱落疏疏一径深,              不论平地与山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树头花落未成阴。              无限风光尽被占。        千里江陵一日还。

儿童急走追黄蝶,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两岸猿声啼不住,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为谁辛苦为谁甜。        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61页)               《鹿柴》(72页)            《游子吟》(92页)

[唐]杜甫                     [唐]王维                      [唐]孟郊

两个黄鹂鸣翠柳,             空山不见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一行白鹭上青天。             但闻人语响。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窗含西岭千秋雪,             返景入深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门泊东吴万里船。             复照青苔上。

《江雪》(118页)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19页)

[唐]柳宗元                    [唐]刘长卿

千山鸟飞绝,                日暮苍山远,

万径人踪灭。                天寒白屋贫。

孤舟蓑笠翁,                柴门闻犬吠,

独钓寒江雪。                风雪夜归人。

必背课文段落总结:

1、《大海的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吹泡泡》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14、《庐山的云雾》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5、《锡林郭勒大草原》背诵第二自然段。

2 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背诵第一自然段。

10.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十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生命礼赞”,精心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讴歌生命,赞颂生命的伟大。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动物朋友。在活动中,应充分搜集资料,利用各种形式,关注自然、关注我们身边的动物朋友,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有个性的表达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手抄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交流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和情感体验,关注动物生存状况,培养爱护动物意识,树立珍惜生命的情感。

【导入新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更多地了解动物,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与各种动物和谐相处。关心动物也就是关心人类自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也有感情,也有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动物的世界,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动物朋友。

动物故事擂台赛:

指导语:俗话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或动物。天上群星闪耀,我们人间的舞台上也是“星光灿烂”,你可知道银河系中的满天星斗都对应着地球上的哪种动物吗?下面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在浩瀚的星空下,与您细数动物中的“明星”。

活动一:星星、动物巧配对

指导语:在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去搜集星星、动物知识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吧。请用“我认为 (动物)是 (星星),它们的相似点是 ”的句式,比一比那位同学说得准确、恰当。

例如:

学生1:我认为猴子是“文曲星”,它天资聪明、敏捷,有才气,是文曲星下凡。

学生2:我认为公鸡是“启明星”,它一般出现在清晨,有吉祥如意的象征。

活动二:讲述经典动物故事

指导语:课前已经安排同学们去观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大型电视节目,下面就让我们大家把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动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要求:

(1)学生对故事内容要熟悉,确定讲述的顺序。

(2)吐字清晰,声音抑扬顿挫,有感染力。

方式:2~3名同学讲述,予以评价。

保护动物大联盟:

指导语: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动物朋友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到社会中去,完成下面的活动,比一比哪位同学更优秀。

活动一:小记者在行动

街头采访:

(1)向你身边的父母师长、同学朋友采访他们对动物的态度意识。

(2)采访政府官员对动物的保护措施及对滥捕滥杀的制裁行动。

活动二:动物大调查

(1)调查宾馆、饭店是否有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

(2)调查了解我国稀有、濒危野生动物的现状。

完成调查报告:

1.根据学生实际,在家禽家畜、宠物、野生动物中选择一两种动物,开展小型的动物调查。

学生分组、分工,选择感兴趣的动物,确定调查的主题。

2.學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小组交流→提交提纲→完成报告→教师点评→评选表彰。

活动三:保护动物,我在行动

撰写保护动物倡议书或拟写几条宣传标语。

要求:学生撰写倡议书及标语,语言要简洁、具体、醒目,有号召力。

【课堂总结】

人与自然本应和谐共处的,曾几何时,人类简单地以人为中心来决定动物的生死和善恶。在自然和人类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动物的爱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价值观。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动物朋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布置作业】

以“人类的朋友—— 动物”为题,完成一篇600字作文。

11.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十一

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 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1709年, 即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 后又赐予皇四子胤禛 (yìn zhēn) (即雍正) , 并题名为“圆明园”。1725年, 雍正即位第三年, 扩建圆明园, 增建殿堂和楼阁, 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后, 六次巡游江南, 喜江南湖山之美, 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 仿置园中。

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 圆明园愈发辉煌。整个园区占地5200亩,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前后经历150多年, 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主要部分。因“圆明园”建置最早, 规模最大, 又是外朝内寝区, 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仙宫幻境, 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 或采用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景, 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 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 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园外兵营林立, 没有皇帝的特别赏赐, 就是那些封疆大吏也不得擅自入户游玩。1897年, 李鸿章自西欧回国, 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 受到慈禧的赏赐。他在宴饮、听戏之后, 私带幕僚数人游览圆明园废址。虽然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 但仍然是皇家禁苑, 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 也因私闯禁苑受到罚俸处分。

12.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篇十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历程

复习要点:

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作者作品。

2、积累文章中重要的知识点

3、学习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解答问题和写作文。

4、积累文言文知识,会背诵默写《童趣》。

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借助某一种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了我枯干的心灵

……

诗歌中的“海”“山”都具有象征意义,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是什么意思?

“枯干的心灵”呢?

悬崖只有二十米高,小伙伴们都能顺利的爬上,为什么“我”爬不上去?从前文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这样就为下文埋下伏笔。

每篇文章都有它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有的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有的是议论点题,有的是直接抒发感情……我们读一篇文章,就要读懂其中的思想内涵。回忆《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表现的中心思想,思考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先抑后扬是文章的一种写法,在我们第一单元中所学的课文中,哪篇文章运用到了这种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未见过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开篇点题是文章的一种写法。在《童趣》中,就开篇点题,并且总起全篇。下文的三件事都是围绕开头的“”展开叙述的。

童趣

这篇文章,以()为中心,回忆了童年时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件趣事。从文中描述看,第二、三段的情趣是建立在细致观察和()基础上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鞭数十,驱之别院。

13.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篇十三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同桌互相报词语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小组互动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14.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 篇十四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作品《茉莉花》教学设计的主导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与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民歌《茉莉花》中表现的场景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阶段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曲子精美绝伦, 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质朴的情感。从歌词的内容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纯洁的少女对洁白无瑕的茉莉花的爱慕与眷恋之情, 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 是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播放《茉莉花》视频与音频, 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独特的风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在课堂上有表情地教演歌曲《茉莉花》, 师生共同鉴赏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演唱风格与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乐曲, 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内心体验能力与感受能力在逐渐地增强。像《茉莉花》这样的优秀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 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开展教学更能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民歌的特点, 通过《茉莉花》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江苏民歌具有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作品的欣赏与学唱活动, 感受民歌特点, 然后通过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茉莉花》这首乐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演唱、欣赏民歌《茉莉花》, 引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演唱、欣赏《茉莉花》, 感受《茉莉花》具有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地域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风格特点的理解, 以及如何感受民歌所具有的生命力。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情境一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江南水乡, 感受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生活。 (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画面, 学生认真地观看。)

师:大家能说说大屏幕中美丽的花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交流)

情境二师:你对这个画面有什么印象?这个背景音乐你听过吗?你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吗? (茉莉花) 今天, 老师与你们一起学唱我们江苏人的民歌———《茉莉花》。

(设计理念: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这首曲子, 通过情境导入, 唤醒学生曾经的记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学唱歌曲

1.听视频范唱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 下面思考两个问题:1这首歌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柔美、抒情、欢畅、明快

2.学唱歌曲

(1) 学生试唱 (教师钢琴伴奏) 。

(2) 找出难唱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

(3) 跟着钢琴伴奏一起唱曲谱。

3.学唱歌曲

(1) 教师伴奏学生自学跟唱。

(2) 跟琴唱全曲。

教师点拨:要把这首歌曲唱好, 就必须把握好速度、力度。

(教师钢琴伴奏, 学生跟着学唱)

4.体验唱法 (教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曲)

(1) 教师领唱, 师生齐唱。

(2) 师:大家感觉哪种演唱形式比较难?你喜欢哪一种演唱形式?敢不敢挑战最难的演唱形式?

(尝试最难演唱的形式, 全体学生跟着伴奏学唱)

(设计理念:在学唱实践中尝试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演唱,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拓展练习

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光, 把民歌与地方文化结合到一起 (学生观赏)

1.教师质疑:通过对江南风光与风土人情的欣赏, 你能说说江南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师:江南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之地, 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富有灵性的生命。江南女子最明显的特征是阴柔与细腻。《茉莉花》这首乐曲就发源于清代的江南, 把江南女子的纯情融合在江南小调中。所以, 民歌《茉莉花》明显的具有细腻、清秀、委婉等特点。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乐曲, 有同感乐器演奏的, 也有人演唱的。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接着, 播放不同民族风格的《茉莉花》旋律

(1) 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图兰朵》。

(2)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的中国女孩演唱的《茉莉花》。

(3) 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演奏的《茉莉花》。

(4) 运用萨克斯独奏的《茉莉花》。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乐器演奏同样旋律的《茉莉花》, 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韵味。尤其是西方音乐运用了我国民歌改编的乐曲, 更体现出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歌的融合,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我国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八、总结与反思

上一篇:食堂厨师食品安全培训内容下一篇:网络言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