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机械手设计(8篇)
1.文献综述机械手设计 篇一
燕 山 大 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顺序动作机械手 学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机电控制 学生姓名: 杨忠合 指导教师: 郑晓军 完成日期: 2014.03.25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目前国内机械于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国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目前世界高端工业机械手均有高精化,高速化,多轴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微米及亚微米级要求,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M/S,量新产品达到6轴,负载2KG的产品系统总重已突破100KG。更重要的是将机械 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同时,随着机械手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其应用领域将会突破传统的机械领域,而向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常称为机械手。
搬运机械手仿真设计和制作,机械手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由两个电磁阀控制的气缸来实现机械手的上升下降运动及夹紧工件的动作,两个转速不同的电动机分别通过两线圈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小车的进退运动,并利用ADAMS 软件对搬运机械手进行建模,对其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检查机械手在运动工作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同时获得各部件机械手结构设计及其受力情况是否合理,为机械手设计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物理样机,通过仿真设计提高了设计质量并缩短了设计周期。
采摘机械手虚拟设计与仿真系统的研究,在产品虚拟设计与仿真系统的开发中,为了实现智能设计,虚拟设计与企业产品设计的协同性、同一性和可重用性,实体建模属性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定义十分必要。第一,首次提出和制定了可以用于虚拟产品建模与仿真的命名规则标准,为虚拟机械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第二,构建水果采摘机械手虚拟设计与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建立了机械手机构设计模块,它包括机构的参数化设计和知识重用;第三,构建了机械手设计知识库和三维仿真模块;第四,已知机械手视觉获取目标的三维坐标,用软件实现反求机械手运动及其算法,并实现虚拟环境下的机械手对目标定位和采摘的三维仿真;第五,开发了水果采摘机械手虚拟设计与仿真系统。最后,通过三维仿真和实验样机对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设计,在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化工等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专用机床是大批量生产自动化的有效办法;程控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机械是有效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办法。但除切削加工本身外,还有大量的装卸、搬运、装配等作业,有待于进一步实现机械化。机器人的出现并得到应用,为这些作业的机械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业机器人多数是指程序可变(编)的独立的自动抓取、搬运工件、操作工具的装置。机器人是一种具有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工作程序固定的自动化装置。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修容易的优势,但功能较少,适应性较差。目前我国常把具有上述特点的机器人称为专用机器人,而把工业机械人称为通用机器人。
假肢用机械手的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一般而言,人们所称的“手”有两种意义,一是指整个的上肢,二是腕部到指尖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手部。人类的单只手臂以机械学的形式分析,可以用大约27 个自由度的连杆机构来表示。但其中大约20 个自由度集中在手部[1 ]。文中着重于假肢的手部设计。在假肢的手部应用方面,目前主流的应用是一种具有手形状的假手,市场上销售的假手大都已经具有一个自由度,可以利用拇指、食指、中指进行三指的抓取动作,自由度位于手指的根部,手指本身并没有关节。文中所设计的假手也有三个手指,除指根部的关节外,拇指另有一个关节,其余二指有两个关节,而且假手的腕部有2 个自由度,可以完成腕部的屈伸和回转。
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系统构建与研究,近年来,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学研究需求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水下机器人的作业能力提出了挑战, 如进行定点取样、水下结构的建造与维护、管线铺设、援潜救生以及军事应用等。水下机器人2机械手系统(U nderw aterV eh i2cle2M anipulato r System , UVM S)是配备机械手的水下机器人系统, 是水下作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其的科学和军事、民用应用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受水下机器人发展的影响, 早期的UVM S 研究主要集中于遥控水下机器人(ROV)与搭载的液压机械手系统之间的研究, 随着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的成熟, 研究热点转移至自治水下机器人2机械手系统的研究上。如斯坦福大学开展的自治水下机器人(A utonomous U nderw ater V eh icles, AUV)与单关节机械 手的协调控制研究[1 ] , 日本开展的水下电动机械手与Tw in2Burger AUV 之间的控制技术研究[2 ] , 另有部分单位对半自主作业型AUV 展开研究, 如夏威夷大学启动的SAUV IM [3 ](Sem i2A utonomousU nderw aterV eh icle fo r In2tervent ionM issions)项目, 韩国海洋系统发展中心开展的半自主作业型水下机器人计划, 法国Cyber2net ix 公司进行的轻作业型AUV 开发, 美国Woods Ho le 海洋学研究所着手研制的半自主作业型11 000 m 混合型遥控水下机器人[4 ] , 均对半自主水下机器人系统进行载体和机械手的开发设计。
三、发展趋势:
目前工业机械手的应用逐步扩大,技术性能在不断提高。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它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机械手在技术上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其目前的发展趋势是:
(一)扩大机械手在热加工行业上的应用,国内机械手应用在机械工业冷加工作业中的较多,而在铸、锻、焊、热处理等 热加工以及装配作业等方面的应用较少。因热加工作业的物件重、形状复杂、环境温度高等,给机械手的设计、制造带来不少困难,这就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点,使机械手更 好地为热加工作业服务。同时,在其它行业和工业部门,也将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扩大机械手的使用。
(二)提高工业机械手的工作性能
机械手工作性能的优劣,决定着它能否正常地应用于生产中。机械手工作性能中的重复定位精度和工作速度两个指标,是决定机械手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操作任务的关键因素。因此要解决好机械手的工作平稳性和快速性的要求,除了从解决缓冲定位措施入手外,还应发展满足机械手性能要求价廉的电液伺服阀,将伺服控制系统应用于机械手上。(三)发展组合式机械手
从机械手本身的特点来说,可变程序的机械手更适应产品改型、设备更新,多品种 小批量的要求,但是它的成本高,专用机械手价廉,但适用范围又受到限制。因此,对一些特殊用途的场合,就需要专门设计、专门加工,这样就提高了产品成本。为了适应 应用领域分门别类的要求,可将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成可以组合的型式。组合式机械手是将一些通用部件(如手臂伸缩部件,升降部件、回转部件和腕部回转、俯仰部份等>根据作 业的要求S选择必要的能完成预定机能的单元部件,以机座为基础进行组合,配上与其业的要求S选择必要的能完成预定机能的单元部件,以机座为基础进行组合,配上与其相适应的控制部分,即成为能完成特殊要求的机械手。它可以简化结构,兼顾了使用上的专用性和设计上的通用性,便于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和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机械手的质量和降低造价,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机械手。
(四)研制具有“视觉’’和“触觉”的所谓“智能机器人”
对于需用人工进行灵巧操作及需要进行判断的工作场合,工业机械手很难代替人的劳动。如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事故、障碍和情况变化等,机械手不能自动分辨纠正,而只能停机,待人们排除意外事故后才能继续工作。因此,人们对机械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使其具有“视觉”、“触觉”等功能,使之对物件进行判断、选择,能连续调节以适应变化的条件,并能进行协调动作。这就需要一个能处理大量信息的计算机,要求人与机器“对话”进行信息交流。这种带“视觉"、“触觉”反馈的,由计算机控制的,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机械装置称为“智能机器人”。所谓“智能”,是包括。识别、学习、记忆、分析判断的功能。
四、存在问题
(一)应具有足够的握力(HP夹紧力)在确定手指的握力时,除考虑工件重量外,还应考虑在传送或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振动,以保证工件不致产生松动或脱落。(二)手指间应具有一定的开闭角
两手指张开与闭合的两个极限位置所夹的角度称为手指的开闭角。手指的开闭角应保证工件能顺利进入或脱开。若夹持不同直径的工件,应按最大直径的工件考虑。对于移动型手指只有开闭幅度的要求。(三)应保证工件准确定位
为使手指和被夹持工件保持准确的相对位置,必须根据被抓取工件的形状,选择相应状。例如圆柱形工件采用带“V”形面的手指,以便自动定心。(四)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手指除受到被夹持工件的反作用力外,还受到机械手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振动的影响,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折断或弯曲变形,但应尽量使结构简单紧凑,但出尽重傥玷嗣间早紫暌,目重轻,并使手部的重心在手腕的回转轴线上,使手指开闭角示意图手腕的扭转力矩最小为佳。
(五)应考虑被抓取对象的要求
1.抓取形状手指形状应根据工件形状而设计。如工件为圆柱形,则采用“V”形手指,圆球状工件用圆弧形三指手指方料用平面形手指;细丝工件用尖指勾形或细齿钳爪手指。总之应根据工件形状来选定手指形状。2.抓取部位抓取部位的尺寸尽可能是不变的,若加工后尺寸有变化,手指应能适应尺寸变化的要求,否则不允许定为抓取部位。对于工件表面质量要求高的,抓取时尽 量避开高质量表面或在手指上加软质垫片(如橡皮、泡沫塑料、石棉衬垫等)以防夹持时损坏工件。
3.抓取数量若用一对手指抓取多个工件,为了不发生个别工件的松动或脱落现 象,在手指上可增加弹性衬垫,如橡皮、泡沫塑料等。
(六)应考虑手指的多用性
手指是专用性较强的部件,为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工件的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要求,可制成组合式的手指。对于这种手指要求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更换简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军.搬运机械手仿真设计和制作,2012-9.[2]李明.单臂回转式机械手设计,2004-9.[3]程明.弹簧式机械手设计原理,2005-12.[4]张军.多工步搬运机械手设计,2000-4.[5]黄贤新.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设计,2013-3.[6]吴志敏,熊锐.工业机械手运动学仿真,2009-1.[7]蔡卫国.关节型搬运机械手设计,2008-11.[8]张海英,陈子珍,翟志永.基于PLC的物料搬运机械手设计,2010-5.[9]李明,栗全庆.基于PLC的液压搬运机械手设计,2009-8.[10]张慧鹏,刘小琴,贾毅朝.基于PLC控制的工业机械手设计,2009-8.[11] 李湘伟,卿艳梅,梁荣.基于PLC控制的教学型五自由度气动机械手的设计,2008-1.[12] 王宏,姬彦巧,赵长宽.基于肌肉电信号控制的假肢用机械手的设计,2006-9.[13] 姬彦巧,王宏,赵长宽.假肢用机械手的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2006-6.[14] 张奇峰,唐元贵,张爱群.水下机器人_机械手系统构建与研究,2007-3.[15] 杨永清,郭虹,纪玉杰.液压摆动机机械手设计,2008-1.[16] De Xu,Carlos A.Acosta Calderon,John Q.Gan.An Analysis of the Inverse Kinematics for a 5-DOF Manipulator.[17] FENG Fei,LIU Hong,CAI Hegao.Design Schemes and Comparison Research of the End-effector of Large Space Manipulator,2012.[18] GUAN Liwen,WANG Jinsong,WANG Liping.Dynamic Feedforward Control of a Novel 3-DOF Parallel Manipulator,2011.[19] ZHU Xiaorong,SHEN Huiping.Optimal design lf the link lengths for a planar parallel manipulator,2012-12.[20] GE Hao,GAO Feng.Type Design for Heavy-payload Forging Manipulators,2012.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
1.文献综述版面设置为:B5纸,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
2.文献综述正文标题及内容,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1000字。
4.查阅文献资料篇数,按《燕山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5.以上结构格式为参考格式。6.页面不够可加页。
2.文献综述机械手设计 篇二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礼貌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如尊老爱幼、热情待客等。
礼节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待人接物的形式, 如拜会、回访、挥手致意等。
仪表是人的外表, 如容貌、服饰、表情、姿态等。
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活动, 如开业典礼、迎送仪式等。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具有共同性、继承性、发展性的特征, 其核心是尊重。在个人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 礼仪发挥了教育、美化、协调、沟通和维护的作用。
商务礼仪是指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这其中包括仪表礼仪, 言谈举止, 书信来往, 电话沟通等技巧, 从商务活动的场合又可以分为办公礼仪, 宴会礼仪, 迎宾礼仪等。
在现实的商务活动中, 顾客总是依靠第一印象作为交易是否可靠的标准。研究表明, 顾客愿意为更好的服务支付更多, 并且客户服务也被许多企业视为一个持久的差异性优势 (Bennett, 1990) 。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日趋看重商业人才在专业知识背后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人文方面的综合素质。
2 商务礼仪在职场上的表现要素
外貌、沟通技能、身体语言和态度是反映一个人综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拥有得体的外表的员工会得到雇主更多的信任, 雇主相信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有高度的责任感 (Reed, 2007) 。根据Carolyn Ashe和 Chynette Nealy 在2007年的调查, 在回答“不得体的穿着会削弱个人在公司中的积极形象”的问题时, 有77%的人表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
毋庸置疑, 沟通技巧已经成为商务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研究表明, 沟通技巧是选拔企业高层经理人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因为经理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Gallo, 2007;Jongwe, 2005;Miller, 2000) 。使用恰当的文法和词语能够帮助有效地沟通, 而语言结构的错误使用则会使他人对沟通者本人的职业素养产生负面的认知。调查 (Carolyn Ashe和 Chynette Nealy , 2007) 显示, 有92%的女性和98%的男性认为文法的使用在职场上非常重要, 文法的错误使用会使人们认为沟通者缺乏在企业中升职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背景。
身体语言可以传达出个人的自信程度和能力的大小。Gallo (2007) 强调了强有力和有效的身体语言可以帮助演讲者与听众迅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并表现出个人对所传达信息的自信。虽然身体语言仅仅占沟通中很小的比例, 但值得注意的是, 沟通中的信息分别有55%和38%依靠视觉 (身体语言, 眼神接触) 和声音 (音高、速度、音量、语气) 来传达 (Gallo, 2007) 。在当今社会, 掌握有效肢体语言的沟通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拥有专业礼仪素养的沟通者被外界视为富有领袖魅力、胜任岗位和充满自信。
态度在职场上被视为一项人际交往技能, Laurie Whalen 在阿肯色民主党人宪报 (2007) 提出, 态度不佳已经成为职场中人们最显著的弱点。
愤怒是肢体语言和态度的表达形式, 它是有效沟通和高效率工作的障碍。在对身体语言和态度的测试 (Carolyn Ashe和 Chynette Nealy , 2007) 中, 针对“如果在你工作沉思的过程中有人打扰, 你会发怒吗?”的问题, 有74%的女性和63%的男性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们都在试图招聘拥有良好人际交往技能的员工。外貌、沟通技能、肢体语言和态度是反映个人职业素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这几个要素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 而且是企业塑造对外形象、建立美誉度的重要途径。
3 跨文化商务往来的禁忌比较
作为营销人员, 了解不同国家的习俗差异, 无论是对日常的人际交往, 还是跨国商务合作都是大有好处的。以下根据李荣建教授所著《社交礼仪》一书的十二、三章归纳了一些常见的禁忌比较。
(1) 颜色禁忌。
绿色:日本人视为不祥的颜色;俄罗斯人认为绿色代表希望;法国人忌讳灰绿色,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希特勒法西斯穿着灰绿色的军服。
紫色:日本人认为是不可靠的颜色, 忌用来作为包装颜色;在西方, 是公认的同性恋的颜色。
红色:泰国人一般用红笔将死者的名字写在棺木上, 因而忌用红笔签名;在我国, 书信来往用红笔代表绝交;在菲律宾、德国 (视为色情) 也属于禁忌之色;在俄罗斯, 红色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
茶色:在德国、菲律宾属于禁忌之色。
白色:马来西亚忌用白色纸包礼品, 因为与丧事有关;俄罗斯和西方一般认为白色表示纯洁。
黄色:在马来西亚是贵族的专用色, 因而普通人忌用;新加坡也忌用黄色;在俄罗斯人眼中黄色是背叛、分手的象征, 因而不送黄色的花。
黑色:俄罗斯人忌讳黑色, 认为黑色不吉利;德国人认为黑色是悲哀的颜色。
蓝色:俄罗斯人认为其代表忠诚;法国人喜欢天蓝色和淡蓝色。
(2) 数字禁忌。
4和9:在日本, “4”与“死”发音相同, “9”与“苦”谐音, 因而为日本人所忌讳;在韩国, “4”同样因为与“死”发音一样而被忌讳。
13:俄罗斯和西方人都认为“13”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
7:在西方, “7”是吉祥的标志, 意味着幸福和成功。
(3) 送花禁忌。
日本人认为荷花代表丧葬。武汉的一家公司还曾经因为品牌取名“荷花”而错失了和日方合作的机会。
俄罗斯人送花送单数, 最好是3—5枝, 不送一枝花, 而参加葬礼送双数。
在西方, 人们通常把黄色的菊花放在墓前吊唁死者, 所以是一般人忌讳的。
(4) 馈赠禁忌。
在日本, 忌赠送容易破损的陶瓷、玻璃制品, 最忌讳梳子。
在意大利, 手帕是分手时的擦泪之物, 因而友人之间赠送礼物时忌送手帕。
(5) 握手触头禁忌。
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头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随便抚摸他人的头部, 被视为是对他人的侮辱。
在阿拉伯国家, 人们吃饭、握手或传递物品均用右手, 忌用左手, 因为大多数阿拉伯人习惯在卫生间用左手清洁身体, 故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
印度尼西亚在敬烟、倒酒端茶、递东西等均用右手, 用左手待客也被视为不礼貌。
(6) 动物禁忌。
狐狸:日本人认为狐狸狡黠, 因而在商品上一般忌用这种图案。
鹤、龟:在泰国, 鹤被视为“色情鸟”, 龟则被视为男性“性”的象征, 因此忌讳这两种动物及印有其形象的物品。
兔子:俄罗斯人忌讳兔子, 因为兔子胆小无能。
猴子、熊、马:俄罗斯人认为马能够带来好运气, 猴子、熊代表吉祥如意。
黑猫、孔雀:在英国, 黑猫是不祥之物, 如果有人看见黑猫在他面前穿过, 便预示着他将遭遇不幸;英国人视孔雀为淫鸟, 认为孔雀开屏是自我炫耀。
4 营销专业礼仪课程的设计——角色扮演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工作者都认识到成功的营销人才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学术知识, 其他的个人特质, 比如自信、果决、成熟和分析、写作、演讲和电脑等基本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Kelley and Gaedeke 1990) 。然而, 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却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商务礼仪。
那些在大学里经常迟到的学生如果没有接受礼仪课程的学习, 在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 往往很有可能因为给顾客、同事和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而错失生意和晋职的机会。因此, 商务礼仪课程的开设对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能够为他们日后在事业上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4.1 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商务礼仪课程的内容应该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包括中、西礼仪) 。
个人礼仪。个人礼仪是展现个人素养的开始, 不仅要做到外表美 (表情、服饰、化妆) 、行为美 (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 , 还应该做到心灵美 (思想品德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
交际礼仪。包括称呼与介绍、握手、交换名片、脱帽与鞠躬等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
按照场合分, 有公共场合礼仪、宴会礼仪、工作场合礼仪、集会礼仪等。
商业礼仪。包括开业礼仪、剪彩礼仪、签约礼仪等。
职业礼仪。包括求职礼仪、商务文书 (请帖、信件、邀请信等) 的书写、推销礼仪、谈判礼仪等。
文化方面的礼仪。包括宗教、少数民族和跨文化习俗的学习。
就时间而言, 商务礼仪课程最好是在高年级开设, 时间是最后一个学期或者倒数第二个学期, 因为这样的安排对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来说更具有实用性。
4.2 教学的形式
除了日常的教授和书本的学习, 教学工作者还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演示, 体会角色扮演 (Craig A.Kelley 1992) 。
比如餐桌礼仪,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场地和道具, 这样可以在现场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一次正式的聚餐, “服务员”、“主人”和“客人”演示摆放杯碟、点餐、使用餐具、交谈、举杯、付账等场景。之后, 老师再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一一点评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们在实践中寓学于乐, 学习礼貌用餐的各个细节 (如每一次喝饮料前需要用餐纸擦拭嘴唇、买单的时候回避客人等) 和处理紧急问题的方法。
再比如交际礼仪, 通过电话问候、互换名片和介绍、握手的表演, 让学生们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当之处, 及时地改正。
5 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 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密切, 商务礼仪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就国内而言,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对精神层面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际交往和商务往来中, 人们会更加关注对方的谈吐举止和修养。
就对外而言,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和商务洽谈, 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留学、旅游和工作, 了解和尊重跨文化的风俗和习惯成为了人们的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 普及礼仪教育, 特别是对未来从事商务活动的经管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此外, 由于社会对专业礼仪人才的迫切需要, 相关的礼仪培训行业也会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Carolyn Ashe, Chynette Nealy.Business Etiquette:New Day, New Time.[J]Proceedings of the2007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nual Convention.
3.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篇三
关键词:产品设计 情感化设计 感性工学 情感测量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74-02
引言
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情感化设计已经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在理论上,情感化相关理论的发展整合了生理学、人因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设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在实践中,情感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也在交叉学科背景下得以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借鉴国内外文献,对多学科影响下的情感化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对情感测量的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与技术进行梳理分析,找寻现有相关研究可改进的地方,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情感化设计概念及产生背景
1.1 情感化设计概念
情感化设计在日本和韩国一般被称为“感性工学”,欧洲学术界基本接受感性工学的提法,美国学者称为情感化设计,我国工程学术界一般也接受日本感性工学的相关概念,称之为“感性意象或感知意象”,也有的学者称之为“感性设计”,而我国部分艺术设计学院的学者则与美国学者保持一致,称为“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不以情感设计为基本目的,而是研究人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反应和心理体验并总结规律,应用于设计之中,它首先要满足用户对功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达设计师的情感。
1.2 情感化设计的产生背景
情感化设计研究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1 999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召开了第一届设计与情感国际大会,并在会上成立了“国际设计与情感学会”。之后有许多起初并不涉及设计问题的研究成果推进了情感化设计研究的发展,例如“体验经济”、“体验营销”、“情感计算”等概念的提出。直到2004年,诺曼的《情感化设计》问世,标志着情感化设计研究彻底从幕后走向台前。
2 多学科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整合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部分,将各学科基础之上的情感化设计理论做简要概述,如表2.1所示:
在情感化设计领域,人因学在传统人因学基础上探讨设计对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人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方式来探索情绪的产生;工程学用理性的方式来衡量感性的问题;管理学关注产品竞争力,研究设计在顾客满意度方面的作用;设计学用各种情感化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社会学探讨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情绪产生的影响。从上表所整理的基于多学科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研究可以得知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使得情感化设计的内容得以多角度的阐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会是基于交叉学科背景下进行相关研究。
3 情感化设计研究热点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包括消费者情感因素的测量、分析、建模,情感因素到产品设计参数的转换等,情感化设计研究相关的文献繁多,所用理论和方法也很多,但纵览情感化设计相关文献,发现能形成理论体系的、目前公认的仅有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和美国诺曼教授提出的三层次理论。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主要对理论方面的感性工学理论、三层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情感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
3.1 感性工学理论
日本学者长町三生等人基于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创立了研究用户感性问题的“感性工学”,它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关系的理论及方法。利用感性工学,可将人们模糊不明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细部设计的形态要素。
3.2 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
诺曼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情感化设计层次模型”,将用户的认知处理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本能层是指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反应快,可迅速作出判断;行为层设计侧重产品的使用,操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与效率;反思层设计强调产品的意义,在用户内心产生更深度的情感。
3.3 情感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从设计师角度来说,因用户一般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并且情感表达本身具有个性化、动态性和易变性,对于用户情感需求的量化带来了很大困难。设计师为了更好地结合理论指导后期设计实践,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测量用户的情感因素。目前一般通过心理学和生理学两种手段测量。从传统与现代、主观与客观两个维度对情感测量方法进行整理及分析如表3.1所示:
从上表的测量方法及分析可知,研究的关注点从以往的定性到现在的定性定量结合,体现出了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但是,情感测量仍面临诸多挑战。现代心理胜利测量技术仍存在上表中分析的问题。
4 情感化设计主要研究领域
当前,对于情感化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
1)造型与情感
产品的物理造型设计属于本能层次的设计,快速传递给人相关信息,其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尹欢,高晨晖(2011)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及设计的三层次理论为基础,提出加强人性化考虑思路来指导家居用品情感化设计。
2)功能与情感
功能是指产品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属于行为层次的设计。诺曼《设计心理学》中强调了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产生很多沮丧、挫折等消极情绪都是因为不恰当的设计造成的。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则讨论了行为层次的设计,作为功能与情感的研究案例。例如赵鹏睿(2010)从产品功能设计趋向多元化、趋向单一简洁、产品功能设计要预测和挖掘消费者潜在的和精神文化需求三方面分析了产品功能设计的未来趋势。
3)文化与情感
文化则代表着反思层面的设计,该层面是增强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选择标准,产品设计也要结合特定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很好的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例如张路得,李志春(2011)提出在产品设计中运用设计要素来表达文化的方法。使用者通过产品的文化符号等引起自身对相关经验或情感的联想和共鸣,从而感知产品中的文化意象。
5 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总结
虽然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研究已经历经几十年的时间,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篇四
论文题目: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课程相融合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梁麦柯
学 号:19320111033
二级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韶州师范学院)
专 业:学前教育
班 级:2019级学前教育3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赖永强副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课程相融合的文献综述
梁麦柯
(韶关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前言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出席开幕会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出:“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 脉”“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1]
当前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学前教育也更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重要瑰宝,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结合,符合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内涵,对现代学前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学龄前儿童正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前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有利于从小培养其正确价值导向,为提升品德素质打好基础,更是在新时代以新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现代学前教育;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为内核,结合5000年文明中出现的儒家、墨家、法家等各流派思想体系所形成的融合共通的历史沉淀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一脉相传、历史悠久、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特点,另外,在对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并将其与自身互补的厘定上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中华传统文化在人文思想上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2]。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练和升华。因此,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3]另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在维护社会伦理道德、改良社会风气、培养高洁品格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学前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启蒙和开化的过程。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性格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也是整个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联系紧密:无论是古私塾对《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名篇中尊师重道、人伦义理、忠孝节义思想的传播,还是现代幼儿园、学前班等对汉语基础知识的灌输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因此,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囊括了学前教育的始终,为学龄前儿童进一步学习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做出了充分的准备。[5]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包涵面甚广,包括华夏文明自产生初至今延绵流传下来的思想、道德、学问、艺术、行为习惯等等。是我们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文化成就具有创造性,是国家历史遗产、各种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的总体形式,以儒教、道教文化为核心价值。[6]在世界上,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时代的变化中,许多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覆没。但是“礼”对我们来说却有很大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讲礼貌与现代学前教育相结合,则可以呈现出融洽的幼儿园氛围。小朋友在园区内讲礼貌、讲规矩,便利幼师的教导,使园区氛围更加美好。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5000年历史长河上堆积着无数的文化珍宝。这些必须被年轻一代继承和保护。所以传统文化应该与现代学前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影响孩子们,尽早培养新一代的爱国感情,使传统文化能被热爱和保护。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的具体结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阶段学前教育单纯的说教课程很多,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反而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引导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习惯。这里孔子所说的是复习的重要性,但更多是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重要性,因为我们在学前教育中,想要稳固孩子某种
良好行为,就要经常引导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不断的练习。做到知行合一,好的习惯从小养成,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的生活规范中,体现学前教育中的寓学于生活。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幼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三字经》中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7]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之所以三次迁离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为了给孩子从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幼儿时期是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品行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重视榜样力量,这则故事能够深刻地体现到这点。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融合的具体结合还表现在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做游戏。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其实更为明显的体现在游戏中,学龄前儿童对于理论知识兴趣缺乏,注意力不能集中,接受程度不高。但这些问题在游戏中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电子游戏的普及,同时也使我们许多传统的游戏形式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我们作为学前教育的实施者,不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从小教育孩子玩电子游戏,这对孩子的生理、心理都起不到促进作用。今天很多孩子没有玩过传统的户外游戏,例如,丢手绢、木头人、丢沙包、放风筝,走子游戏、踢毽子等等。因此,为了充实幼儿教育的课程,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收集传统的民俗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其作用。部分游戏可能不适应全部的学前儿童,或是现阶段开展条件不适合,这种情况下需要幼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是对原有游戏进行创新。因为传统游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做游戏也是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融合最为恰当的点之一。许多传统游戏可以起到竞技、益智、助兴等作用,并蕴含诸多文化内涵于其中,注重传统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使孩子寓学于乐,寓乐于学。
三、营造文化氛围,打好德育基础
德育工作是讲好文化课的基础,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是进行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身心虽然还没有发育成熟,但是可以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打好德育基础。对于幼师来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必要的,教师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利的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对于幼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要求,是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的先决条件。另外在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学校应该利用这些节日来进一步加强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氛围营造。[8]例如说,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赏月,这时向孩子们讲述和宣传佳节团圆重逢的故事。幼师可以利用这些故事从小培养孩子孝敬老人,关心爷爷奶奶的良好品德习惯。例如,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给幼儿分发粽子的同时讲述屈原投江的壮举,通过传达这样的故事,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爱国心,潜移默化的将爱国的种子扎根在孩子们心底。通过这些方式,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以新形式不断的继承,孩子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更有求知欲,而他们的德育修养在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得到了改善。
总结
我国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太广,不同学者在做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工作上侧重点不同,所选择的载体也不一样,有的学者选择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承载体;有的选择国学经典作为文化传承载体;有的选择民间游戏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等等,不过目的都一样,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爱国情感。
如千人行书院,其以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理论为教学知道思想的全日制私塾,以“老实大量”读经,重视包本背诵,这是选择以国学经典作为传承载体的办学模式。
为学先为人,德育是为人的基础,是学生的人生底色。学校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德育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化育人心,因此,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更要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家雄.中国的学前教育理应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四)[J].幼儿教育,2015,(13):4-5.[2]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术研究.2013,(20).[3]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山东社会科学.2013,(3).[4]梁丽.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辽宁中医学报.2005,(5).[5]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博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3,5.[6]王淑萍,赵天俊.传统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价值探讨[J].科教
文汇(中旬刊),2019,(11):144-145.[7]袁松岩.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学大众
5.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篇五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2]了更高的要求。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3]规模加大。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场、城市公共绿地以及收费的公园等传统景观转向了城市公园,具有公益性和多样性的艺术形态和特点。这种转变不仅保留了城市空间的公共性特点,还提供了一个充满互性和体验性以及艺术性的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从某种程度来说,现代城市公园具有多样化、多元性以及组合性的特点,其本质上也是对公共空间的[5]一种重组。城市公园的景观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工的,它包含了一代一代人的思想变化,是一个城市历史变迁的最直接的体现。城市公园的园林四要素为景观建筑与小品、植物、地形、山水等方面。
3.1景观建筑与小品
每当我们做一个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不是其绿化种植,而是其小品的规划设计。一个特色的园林小品会让你的设计增添光彩,同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品也会让你的设计黯然失色。你可以认为小品是画龙点睛之笔,你也可以让他作为整个设计的焦点。
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方便游人之用及园林管理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让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我们可以在各类公园、游园的入口外面摆放小品,将小品放在各类公园、游园门口外面,即可通过预示性小品点出园内主题。在人们视点中心处摆放小品,可活泼周围气氛,所谓画龙点睛之笔。在两条路T 字形交处,在这个端头可适当摆放小品,这样可使游人感到前面有景可赏,同时预示这里是尽头需要转弯。放置适合的小品可按道路宽窄、人流多少及该处的环境要求而定。水景小品的设置可为水景增色不少。如杭州的“三潭映月”,只在水中放了三个小石灯塔,使平淡的湖水显得生动不少;一所大学校园内的水池中的一个小岛上,种植了一丛耐湿的乔木,一个鸭舍,老鸭带小鸭出来游水觅食,景色也十分迷人。
园林小品的历史源远流长,景物虽小却妙趣横生。园林中每处都需艺术,如灯柱、坐椅、指路牌、栏杆、垃圾箱、告示牌等。非生物性、非建筑物的小型物品都要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且要对这些小品精心进行艺术加工,不可掉以轻心。园林这个可以使游人感知的客体,是许多形体的单元组合而成。所以只有使每个小局部都美,才能达到整体美[6]。
3.2植物
植物绿化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古往今来,植物配置都是园林中的主体,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能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公园中,植物的绿化面积至少应该占到公园总面积的65% 及以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城市公园的设计就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室外公共空间的一种设 计[7]。在有限的土地上,我们要根据物种的自身习性,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实行乔、灌、草多层次、多空间、多颜色、多手法、多功能的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
3.2.1植物配置原则
3.2.1.1自然生态和谐原则
公园的植物配置,要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修整。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而且要选择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生长好的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同时,要注重植物与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和谐,使植物的柔和美与建筑的硬质美[1]自然和谐统一起来。植物配置需要联系当地气候选择容易成活的树种,不能为了追求新、奇、特的效果,大量地从外地引进各种名贵树种,可导致长势很弱,甚至死亡。原因就是在植物配置时没有考虑植物分布的地带性和生态适应性。
3.2.1.2遵循各种美学原则 美学原则大致可分为:多样与统一、均衡与稳定、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工景观,凡是具有美感的都是景观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明显的协调统一。在园林植物配置中,植物材料在形体、体量、色彩、线条、质感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配置的统一性”,但是过于统一也会产生呆板、单调的感觉。如果过于多样而缺少统一,又会显得杂乱无序。所以,在植物配置中必须遵循“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准则。基调树种,由于种类少、数量大,形成植物景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种类多、但数量少,起到变化作用[8]。
植物配置是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除了以上两种原则之外,我们还应考虑到植物的安全性问题。例如有毒植物不可种植在儿童游乐区;行道树应选择虫害少、无飞絮的植物。
3.3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 总之,公园是自然景观的再现,只有因地制宜,结合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特点,使各个要素协调有序,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充满人性化的生态环境[9]。
3.4山水
山水元素自古就被中国古人造园所运用,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人们崇尚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将园林融入山水,使园林趋向自然。同样,在静安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也融入了山水设计,从湖面到山洞,再到溪流汀步,园中央处处能见山水景观。岸边波光粼粼,溪流潺潺,处处花繁叶茂、嘉木葱茏,犹如一幅自然山水画卷。此外,园中石景随处可见,从驳岸的材质到花坛的收边,很多都是用石为材质。静安公园的山水结合刚柔并济,仁智相形,气韵生动[10]。
4.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
对于大多数的设计还说总体有它不变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园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变迁之后,存留下来的原则便成了它的设计精华之所在。
4.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解析。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城市公园景观是为了服务于居民而建设的,所以其必须且一定要遵循的原则便是以人为本。
人性化的公园也许是有优美的景观,也许是绿树成荫,也许是有人文文化,也许现代时尚,也可能有趣和谐。它的存在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还给城市增加了富于变化的美丽景色,丰富了城市的景观,使得人们充分领悟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美[11]。
4.2园内外景观风格一致的设计原则
风格一致往往是我们在设计时最容易忽略的一点[12]。有时候我们为了在设计中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往往会是浓密的树阵外围是稀疏的草地,亦如发光的金佛外面披着一件百布衫。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联系周围的环境,做到整体风格的统一,不突兀,不高调。
4.3注重创新的原则
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能够将时代气息和公园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
城市公园要表现地方特点和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景观的重 复。我国有名的公园很多,各有特色。在设计中,我们要有选择地汲取一些名园在设计上的经验,但不可全套照搬。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公园内各景区的设计要有特点,不能整个公园一个样。
5.总结
以上归纳了我们城市公园的产生背景,城市公园的发展,城市公园的设计要去,以及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为今后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遵循一个原则或许就能让你的设计大添光彩,无视一个注意点,你的设计可能就会被毙掉。作为设计同行的我们,需要抓住每一个关键点,做好每一份设计,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
[1]朱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以上海世纪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1(11)[2]李春萍,翟国勋.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3]田闯.谈城市公园景观营造[J].美术大观.2009,(7)[4]左诗琴.公园景观设计问题探究[J].大众文艺,2012(11)[5]兰玲,徐莉.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探析[J].大舞台,2013,(8)
6.组合机床夹具设计文献综述 篇六
1、张亚明.机床夹具的分类与构成[J].科技资讯.2008,2、薛顺源等.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组合机床设计(第一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5
4、任家隆,李菊丽,张冰蔚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6、邱宣怀.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7、崔正昀.机械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
8、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9
7.文献综述机械手设计 篇七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文献检索,教学设计
师范类专业文献检索课的课程目标[1]
分析师范类专业的文献检索课的课程目标, 必须了解师范类专业文献检课的特点和要求。师范类课程文检课最主要的特点是实用性。学生在学习文检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主要为了学会一种科学、准确、快速查找文献信息的方法, 因此, 文检课不仅是一门工具课, 更是一门解决问题的策略技能课。另外, 师范类学生对文献的需要和兴趣, 以及对文献检索的广度和深度都与其具体专业背景密切相关, 学生对文检知识是要求适用的, 且专而深的, 因此, 对于师范类学生而言, 文检课应该传授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最科学先进的方法技巧, 突出检索能力的培养, 即对检索课题的分析、综合、比较、类比、系统、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2]。
所以, 师范类专业文检课的课程目标, 就是以素质教育为主, [3]以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增强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信息检索, 使学习成为科研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比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向, 为正式进行学习、教学、科研打下良好得计出, 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目标。
课程统筹与结构
根据国家教委《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 (1992年印发) 的规定, 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对本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时计划和教学效果评价等, 做出详尽的规定, 并列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4]因此本课程由授课教师统筹, 负责课程设计、安排、编 (选) 教材、教课以及联络等工作, 并且因为课程所涉及的工作较为繁重, 学校应安排相应工作人员分担教务工作。师范类专业文检课的学习对象是师范院校的学生, 根据学习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教育层次, 即以大学入学新生为对象的导向教育;以三、四年级学生为对象开设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以研究生为对象进行信息检索高级课程教育。教学地点除了教师室内授课, 还应安排必要的实习课时 (图书馆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 进行非课堂学习, 以及安排适量的自学项目 (布置课题检索作业) 等。
课程设计与内容
课程设计首先反应在课时安排上, 本课程每星期上课二课时, 一学期二十周, 共计四十课时, 包含指导实习四课时, 复习答疑二课时。整个课程学生必须保持出勤率80%以上才能参加考试。符合出勤率要求及考试及格者, 可获得规定学分或成绩证明。
课程内容方面, 在第二部分“课程统筹与结构”中, 提到师范院校的学生, 根据学习阶段可分为三个教育层次, 每个教育层次的教育内容[5]分别如下:
1.以大学入学新生为对象进行的信息知识教育为基础的导向教育。这个学期的学生对文献信息要求不高, 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模式, 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要求知识成为这一时期文献检索课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图书馆的功能和主要的服务项目, 让学生了解馆藏结构, 掌握必要的检索系统, 对图书馆有个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初步了解文献检索最基本的理论和作用。
2. 以三、四年级学生为对象开设的信息技能训练和提高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 这个时期的学生, 通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 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方法, 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时候应该开设师范类文献信息检索理论及方法课, 系统学习检索理论和各种类型的检索方法, 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检索方法, 增强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以研究生为对象进行的继续实施和深化的信息检索高级课程教育。此时学生的信息需求明确, 信息检索要求专而深, 在这个阶段应该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的信息需求进行教学辅导, 介绍检索步骤, 主要的检索渠道, 一些大型的数据库如综合性权威检索工具、中 (西) 文专业参考数据库及其使用, 以及研究所涉及的数据的检索途径等。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文检课的教学有较大的难度, 其大部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 我们教师都希望把“纯说教式”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些, 实践性较强的检索章节讲得简明扼要些, 重要内容讲得透彻些, 难点问题讲的明白些, 在以往, 文检课教师提出并实施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6], 以下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1.引导——探究学习方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此类似的教学方法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
2.愉快教学法。该教学法指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依据现代化的、科学的理论和教学思路, 以愉快的形式进行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它可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 首先是以趣激学, 引发动机, 展示目标, 其次是以趣导学, 组织认知, 掌握目标, 第三是以趣励学, 适时评价, 反馈目标。
3.能力教育教学法。该教法以素质教育为主, 以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增强主动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目的, 引进科研课题, 结合学生科研活动和专业进行教学, 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包括发现获取信息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4.互动教学法。它通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集体讨论, 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 这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 相互合作, 相互努力的过程, 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网络教学法。它以学生通过网络自学为主, 教师辅以必要的指导, 如解答疑难、指导实习、组织考试, 采用非实时模式授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自主掌握学习进度的教学方法。
当然, 每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
教材编写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是本课程实施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 关于文献信息检索的书已有很多, 从科学涵盖面、侧重点以及信息多元化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来看, 各具特色, 深浅不一。从现有大量的文检课教材编写的内容看, 大多数教材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7]:理论部分、手检部分、机检部分、网络资源。从内容组织看, 这几个部分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 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理论部分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大多数定位在对信息、文献、情报的概念和检索原理、检索过程、检索语言、检索策略的介绍上。学生在理论部分中学到的检索策略等在检索实践中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课程内容更新看, 内容更新滞后, 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化, 各种网络检索工具需不断更新, 检索工具 (手检和机检) 和网络资源的介绍与发展迅速的检索实践存在不适应, 对于检索工具的介绍、大部分教材介绍它们的发展演变、收录信息范围、主要功能、著录格式、界面特点等, 而这些信息与数据却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所以, 这部分内容往往滞后于检索工具的现状。从学术道德教育方面看, 缺少有关学术道德教育与知识产权等方面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信息道德法规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杜绝或减少由于现实中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与不合理性, 所造成的违反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不良学术道德等现象, 此外对于人们关注的如版权、著作权等问题没有介绍或介绍很少。
课程评估
关于文检课的评估分为两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估。同大学其他课程一样, 文检课采用考核评估来评核学生的成绩, 对考核, 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8]。具体讲, 试题分闭卷部分和开卷部分, 闭卷部分包括名词解释、填空、改错等题型, 着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卷部分为分析综合题, 着重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结合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题的设置要与师范类专业直接结合起来, 突出本专业的学科特点) , 最后给出一个综合成绩。这种考察方式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针对课程本身对学生影响的评估。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看学生最后考试成绩, 还要看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 这里有两个途径来评估该课程:
(1) 由学校统一制作调查问卷发给上课同学填写, 问卷上课程所得的分数、排名计算等可以反映该课程的受欢迎程度, 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可以证明整个课程设计结构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了学生的需要。
(2) 由任课老师自己设计一项问卷调查, 针对每课内容及有关课程安排的细节等征求学生意见, 这样可以收集不同的评价和意见, 有利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每门课程都应有回顾和总结, 文检课也不例外。根据师范类专业文献检索课的课程目标、统筹结构、教学内容、教法、教材、评估等内容的综述, 提高师范类专业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 要从教师培养、教材更新、教法改革着手。
首先, 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针对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检索技能必须加强。搞好师范类文献检索课建设, 关键在于教师, 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检索的专业知识, 还要对师范类专业特性有一定了解,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作到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检索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地有针对性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补充专业知识, 提高检索技能, 掌握最新的检索方法。
其次, 在教材方面, 应该选择 (编写) 一本能突出学校办学方向、专业特色, 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教材。内容应含盖新生及中、高年级学生的的知识需求;增加网络信息检索基本原理, 网络资源的分布、类型、服务方式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等实际操作技术的介绍;同时, 配合教学内容对文献利用内容的增加, 合理安排文献检索与利用两大内容的篇幅比例, 适当增加有关信息源的介绍 (包括网络信息源) , 改变过去教材中普遍存在的偏重文献检索, 忽略信息源和信息利用知识的状况, 另外增加学术道德、知识产权、信息法律和法规, 以及学术引用规范与相关标准的内容。
最后, 关于教学方法, 应该看到文献检索课融合了情报语言、工具书的使用、检索原理、计算机检索等学科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容易出现主次不分、概念过多、课堂气氛沉默等问题, 因此, 必须针对各部分内容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彻底跳出传统过分注重课堂讲授的教学圈子, 打破常规教学的方法, 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加强实习操作等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汝颖主编.高效能中文教学 (第3届中文科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选) .香港中文教育学会, 香港大学课程学系, 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 1998年4月版:81-85.
[2]方宜仙.理工院校文检课探索式教学法.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3 (2) :87.
[3][6]林豪慧.文检课教学模式研究综述.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6) :79-80.
[4]顾英.深化文献课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3 (2) :89.
[5]张宏.浅谈法学专业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3 (1) :81-82.
[7]刘彩娥.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6 (2) :32-33.
8.文献综述机械手设计 篇八
关键词: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
引言
机械优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机械领域移植中最优设计,优化设计对机械应该过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机械设计不仅利于方案的优化设计,能够把繁琐的设计问题进一步的简单化,同时也是机械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方案之一。
1.机械优化设计过程中的理论特点
1.1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针对机械优化设计而言,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针对性,相应优化方式能够对应优化问题,每个不同的优化设计形式不仅具有一定的范畴,同时也具有相应的领域要求。在对机械优化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参考,对其蕴含变量形式进行有效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效果的最佳状态进行优化。
1.2具有客观性
客观性体现主要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进行建立的,在对机械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一些具体的设计问题进一步的转换为具体的数学问题。按照可观性进行分析,对其相应的函数变量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具体形式制定出具体的设计优化形式,对数学模型进行建立,分析机械优化数据,对优化的形式进行不断的完善。
1.3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针对创新而言,它是新时代的新思想,只要拥有创新,社会经济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发展。机械在进行优化设计时,也不能够离开创新思想,优化设计属于传统优化设计所优化的结果,针对传统的优化型设计而言,其设计相对来说比较老旧,不适合现代生活成产中的优化,现代生产过程中的机械优化设计能够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主动分析。由于科学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应用方式进行不断的借助,对函数进行大规模运算,通过运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出机械优化设计中的最优方案。
2.机械优化设计过程中的方法
2.1对准则进行优化
针对准则化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优化设计过程中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原理的形成不是根据数学进行计算,而是结合物理学角度以及力学角度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其优点就是对概念进行更加直观的优化,计算所根据的物理原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单一目标函数形势下有着更加好的优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传统工程的应用。但是有力也有弊,弊端就是在对多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优化效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的。
2.2对于线性规划
针对线性规划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学极值原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运用以及优化,是机械优化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方法。线性规划方法不仅可以分为单纯形法,同时还可以分为序列线性规划法。单纯形法一开始是由美国学者进行提出的,是对优化设计方式进行解答的一个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单纯形法对单一目标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具有优化的作用,但是在对多函数进行运算的过程中,显得不是特别有效。序列线性规划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拆解机械设计问题,对部分优化模式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求解,对其进行分步骤的进行求解,在对每部进行解答后在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行重新求解,最终对准确的数值进行有效的求解。这样能够让机械优化设计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准确性,但是针对计算形式来说,比较繁琐,具有较大的计算工作量,因此。效率性的缺少,不利于机械优化设计。
2.3对于非线性规划
针对非线性规划而言,在实际生产以及生活的过程中,非线性规划应用相对来说是比较广泛的。对机械优化设计过程中起到推动性作用,对线性规划进行完全运用的解读的结果是比较片面的,因此非线性规划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革新方式。非线性规划在数学模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分为无约束直接法,还可以分为无约束间接法。针对无约束直接法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对机械优化设计方式中的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再生信息进行试探分析,对最优值形式进行求出。然而无约束间接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数学原理进行利用,对函数进行计算求优方式。是机械优化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3.机械在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展望
在目前生产生活当中,机械优化设计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其原因就是具有较大的建模难度,现今技术模式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显得比较低,具有较低的准确性,对复杂的优化产品难以进行处理,对全局进行解答都是比较吃力的,所以在进行研究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先从简单的部件进行有效地优化,对优化效率进行不断的提升。在原有基础上加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对生产优化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探究,促进系统优化的全面性。
4.总结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在机械优化设计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这让优化设计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在进行优化设计时,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这两者的结合,这样才能够让机械化设计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董立立,赵益萍,梁林泉,朱煜,段广洪.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综述[J].机床与液压,2010,15:114-119.
[2]陈波.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综述[J].科技风,2014,09:159.
【文献综述机械手设计】推荐阅读:
智能电表设计文献综述06-10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09-04
小学语文目标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08-01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文献综述10-25
文献综述11-18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06-10
网络思政文献综述08-07
文献综述标准格式10-20
文献综述的写作12-16
专业文献综述报告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