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事故教育反思

2024-08-02

生产事故教育反思(共11篇)

1.生产事故教育反思 篇一

杜家沟煤业“11.25”缺氧窒息事故案例

2011年11月25日6时30分,霍州煤电晋南公司杜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发生一起缺氧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9万元。

一、矿井概况

杜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原运城市杜家沟煤矿,始建于1971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1983年12月简易投产。2009年11月,由原运城市杜家沟煤矿、原河津市杨洼煤矿、原山西河津高门沟煤业有限公司和原山西河津朝阳有限公司整合而成霍州煤电集团杜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该矿整合后生产能力为60万t/a。2010年4月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行发【2010】274号文,原运城市杜家沟煤矿生产能力由30万t/a核定为60万t/a,矿井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资格证合法有效,原营业执照已过期,正在办理新的营业执照。

矿井开拓方式为主平硐,副斜井开拓。以(晋煤安发【2009】87号)文件批复,原杜家沟煤矿10#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84m3/min,相对涌出量为2.17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3m3/min,相对涌出量为3.35m3/t,属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矿井开采10#煤层,井下布臵有一个综采工作面,即10-607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长135m,顺槽长度340m,煤厚平均为2.2m,采高2.2m;布臵一个综掘工作面,即10-6091综掘工作面,配备120型综掘机,皮带尚未安装,未进行掘进;一个装煤绕道开拓工作面,采用炮掘。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地面安装有2台Y4-73No.18D离心式风机,总进风量2268m3/min,总回风量2397 m3/min。

矿井安装有监测监控系统、通讯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

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

该矿六证齐全,矿井现有七个队组,一个综采队、两个掘进队、三个辅助队和一个地面维运队,共有114名特殊工种,其中安全检查员26名(专职安全员4名)、井下爆破员11名、井下电钳工40名、瓦斯检查员8名、采煤机司机4名、监测监控工10名、探放水工15名。全矿职工660人。

二、事故经过

11月13日,按照生产矿长李某班前会议安排,由矿长助理张某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就10-6072风桥拆除、采区上山后部巷道进行密闭等工作进行了现场办公,确定由通风队负责拆除10-6072风桥,并在采区上山后部轨道巷和皮带巷口施工密闭。

11月22日8点班,通风队在采区皮带上山风桥以里施工了2m左右高的临时密闭墙。

11月22日四点班,综采队、通风队共同对10-6072风桥进行了拆除,通风队在六采区轨道上山口处施工了一道栅栏。

11月23日零点班至11月24日零点班,密闭工作未施工,期间,通风队组织运输密闭所需的材料。

11月23日早晨7时左右,生产矿长李某到综采队值班室与通风队政工负责人师某、综采队队长杨某一起就打开皮带上山密闭墙取渣填风桥一事进行协商,师某未明确予以制止。

11月24日八点班11时30分,通风队完成皮带上山剩余的密闭工程,15时,通风队完成了轨道上山密闭工程,并悬挂了警示牌板。与此同时,霍州煤电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到达杜家沟矿进行安全检查。11月24日四点班,综采队队长杨某未取得通风部门同意情况下在班前会上擅自安排打开皮带上山密闭取渣填风桥,杨某当班下井,并在井下现场安排综釆队副队长肖某、带班长黄某在检查人员离开后打开密闭,出渣填风桥拆除后的低洼处。11月24日四点班17时左右,检查人员离开现场。18时左右,黄

某安排副班长梁某带领赵某、严某、杨某打开了皮带上山密闭,副班长朱某带领畅某等五人从打开的皮带上山密闭内向外出渣,当班23时30分下班。

11月25日零点班,队长杨某、书记张某共同主持综釆队班前会。综采队本班共出勤17人。杨某安排当班工作为在10-6072巷打水仓、工作面整线路、对皮带巷皮带架子编号喷漆、继续从打开的六釆区皮带上山巷密闭内取渣填风桥等。

当班人员到达工作面后,带班长徐某安排高某、王某、赵某、宁某四人到打开的皮带上山密闭内取渣填风桥,其余人员进行打锚索、给皮带架子编号喷漆、接道等工作。

6时左右,带班长徐某寻找当班副队长焦某验收当班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徐某到达取渣处询问取渣的四个人是否见到焦某,高某说焦某从接班后进入打开的皮带巷密闭里面还没出来。赵某对徐某说打开的皮带巷密闭里面空气不好,在里面干活胸闷、憋气,徐某安排高某在密闭墙外等着,其他人员到6072巷口清运渣。徐某去找副带班长成某过来商量找焦某,6时30分左右,徐某安排成某和高某一起进入密闭内的巷道找焦某,同时,安排吴某去其他巷道找焦某,之后,徐某到水仓施工处装了一车渣,他又回到打开的密闭处大声叫高某、成某,他们没有回应,徐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急忙跑到离密闭墙约30m远处问正在干活的赵某、宁某、王某三人有没有看到高某、成某两人出来,他们回答说没看见。徐某又回到打开的皮带巷密闭处叫杨某过来,说成某和高某进去了,没出来,杨某就要进去看,徐某未能阻止住。杨某进入巷道约100m处时,看见前面有灯光,又走了十几米,看见有两个人倒在两道风门中间,就立即返回密闭处对徐文军说“里面倒着两个人”。

徐某听到杨某汇报后,立即带领赵某、宁某用工具打开轨道巷一侧的密闭墙进行通风,并安排赵某向巷道内接压风管进行通风,当班其他人员也

一起参与抢救。随后,徐某向队长杨某进行了汇报,杨某让他带上自救器进去看看再说。7时12分,徐某向调度室电话汇报了情况。7时35分,徐某向调度室电话汇报说发现三人在8部皮带机尾(原六釆区皮带上山巷)昏倒,正组织往外运。

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排徐某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通知矿方相关人员入井施救; 联系河津巿人民医院。7时45分,三名遇险人员被抬至井下人车站台。7时50分,三名遇险人员被救出井,现场急救后送往河津巿人民医院。10时30分,三名遇险人员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第一事故地点位于10-6052联巷距原六采区轨道上山巷5m处(焦某遇难处)。第二事故地点位于10-6072巷与六采区皮带上山巷交叉点以北原六采区皮带上山巷130m第一道调节风门处(成某、高某遇难处)。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经调查认定的直接原因是:综釆队队长杨某在与生产矿长李某、通风队政工负责人师某就打开密闭取渣一事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本队11月24日四点班当班职工打开六采区皮带上山密闭墙,往外运渣。零点班又安排工人继续从打开的六采区皮带上山密闭墙内往外运渣。零点班副队长焦某违章进入无风的密闭区域内,导致其缺氧窒息死亡;当班带班长徐某违章指挥成某和高某进入无风的密闭区域内寻找焦某,造成二人缺氧窒息死亡。

2、间接原因

(1)该矿通风设施管理混乱,未按照拆除风桥安全技术措施构筑密闭,井下密闭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相关人员发现密闭被打开后,未及时上报且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该矿安全管理混乱,专职安全员配备不足;领导跟班下井制度不落实,存在空班现象;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安全意识淡薄,自保、互保能力差,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3)晋南煤业公司对该矿安全、技术、管理、培训监督指导不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到位,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案例点评

这次窒息事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也给死者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精神伤痛,事故造成了不可想象、不可挽回的后果,事故留给我们极其深刻的教训和影响。

这次窒息事故是一次责任事故,它充分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从干部到职工只是把“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喊在嘴上,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和工作落实上体现出来,干部违章指挥,职工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发生;二是管理混乱,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秩序。“整合接管”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管理人员在整合后未对矿井的各项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未对过去习惯了和干惯了的违章现象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导致管理制度和现场工作脱节,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成为习惯,现场缺乏安全秩序环境;三是领导带班、跟班下井制度不落实,存在空班现象;四是安全监管不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到位,相关人员发现密闭被打开后,未及时上报且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五是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一通三防”基本知识,自保、互保能力差。

这起事故启示我们,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思想不动摇,切实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2、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完善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从干部到职工要对照制度、各司其责、认真落实,在全矿范围内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工作氛围。

3、突出抓好“一通三防”工作。完善通风系统,消除临时通风设施,实现设施永久化。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做到设计合理、施工规范、验收达标、管理到位。通风设施的拆除、施工必须由通风部门制定方案,由专业队伍负责具体施工,严禁擅自拆除、破坏通风设施,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风量配备符合规定。

4、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杜绝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确保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凡遇井下拆除通风设施、调整通风系统、巷道贯通、开口等非正常作业时,必须组织现场办公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禁违章冒险作业。

5、加强对职工“一通三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保、互保能力。借助集团公司开展的“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工作平台,重点对岗位技能、规范操作、防灾避灾、应急处臵、抢险救护等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要有计划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使每位职工熟练掌握自救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确保在应对突发事故时能正确使用,做到自救、互救。

6、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干部下井带班、跟班制度,加强对井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总之,我们要真正把这次事故教训铭记在每个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要用血的教训唤起每名干部职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干部职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要按照规程、按照标准,实实在在地抓好安全工作。

2.生产事故教育反思 篇二

2013 年, 连续发生了“3. 29”吉林八宝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5. 20”山东保利民爆公司特大爆炸事故、“6. 3”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特大火灾事故及“11. 22”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特大爆炸事故等一系列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一次“回潮”。令人不解的是, 在规模空前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和一系列专项督查与事故应急演练之后不久, 仍然发生了多起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 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性质严重、影响恶劣, 已逼近国家公共安全底线, 值得警醒和深思。

纵观2013 年发生的几起特大事故, 虽然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行业领域有很大不同, 但表现在本质安全缺陷、管理失误和人员安全素质薄弱等几方面都存在一致性特征, 按照现代风险管理的观点, 称其为系统脆弱性。脆弱性辨识、评估与控制是当前生产安全领域一个非常前沿性的科学与实践问题。

本文以2013 年所发生四起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典型案例, 从脆弱性的角度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初步分析, 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 事故资料调研

1) 收集国家有关部门已公布的吉林省八宝煤业公司“3. 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等在2013 年期间发生的特大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报告。

2) 收集和整理了网络和媒体报导的针对上述事故各类相关信息和评论。

3) 对“6. 3”特大火灾和“11. 22”特大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等事故进行了现场调研, 并收集了其它与事故相关的信息。

1. 2 事故原因收敛分析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介绍方法, 对事故调查资料进行脆弱性分类与收敛, 按照脆弱性来源划分为工程技术、管理系统和人员素质三类。在工程技术上, 重点分析总结了设备设施、生产工艺流程、原料与产品和监测监控技术四个方面所发现的问题; 在管理系统上, 注意查找制度建设、法律法规符合性和组织管理方面的缺陷; 在人员安全素质上, 注意发现培训、教育、演练、安全文化建设和文化基础方面所暴露出的薄弱环节。

把以上分析结果收敛, 一并列入事故脆弱性辨识分析综合汇总表内。

1. 3 脆弱性评估方法

以事故脆弱性辨识分析综合汇总表为基础, 分析出每起事故在工程技术 ( T) 、管理系统 ( M) 和人员素质 ( H) 三个评估指标方面所涌现出的脆弱性。制作统一规格的脆弱性评估表, 采用德尔菲专家评估法为每起事故各类脆弱性表现赋值。

随机选择三十名以上安全专家参与评估, 要求每位评估专家都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十年以上; 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高级技术职称; 且对今年发生的特大事故都较为了解。

赋值的具体方法是: 每个指标单项评估分别打分; 每个脆弱性评估指标取值范围为0 - 1, “0”是认为没有脆弱性, 几乎没有发现任何缺陷和不足。“1”则是认为最大极限脆弱性, 抵抗力和抗逆力几乎为0, 甚至系统全面崩溃。

方法要求标准统一, 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 专家可参考调研人员提供的2013 年几起特大事故脆弱性辨识分析汇总表, 各自分别填写表格式调查问卷, 不讨论, 也不引导, 要求能反映每位专家的“第一直觉”。

2 结果

2. 1 2013 年几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脆弱性涌现辨识分析

2. 1. 1 “3. 29”、和“4. 1”吉林八宝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2013 年3 月29 日, 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业公司在随时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高风险状态下, 仍然组织人员进入矿井下抢险施工。采空区漏风, 煤炭自燃发火, 引起瓦斯爆炸, 造成36人遇难、12 人受伤。4 月1 日, 该矿再次不顾危险, 擅自违规安排人员入井施工密闭, 10 时12 分又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17 人死亡、8 人受伤。

事故原因: 采空区漏风; 未预先构筑防火门; 井下瓦斯超限, 出现明火; 应急准备不足, 缺乏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 使人员长时间滞留危险区; 冒险实施井下密闭施工作业; 风险意识薄弱, 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素质[1]。

2. 1. 2 “5. 20”山东保利集团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2013 年5 月20 日, 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的保利民爆济南科技有限公司在乳化震源药柱废药在回收复用过程中混入了起爆件中的太安, 太安在装药机内受到强力摩擦、挤压、撞击, 瞬间发生爆炸, 引爆了4 号装药机内乳化炸药, 从而殉爆了502 工房内其他部位炸药。事故造成33 人死亡、19 人受伤。

事故原因: 擅自在乳化型震源药柱中加装太安起爆件; 起爆件管理混乱; 风险管理失控,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走过场; 未能按照生产许可有关规定审核生产计划; 在验收考核和到现场检查时弄虚作假, 故意逃避监管[2]。

2. 1. 3 “6. 3”吉林宝源丰特大火灾事故

2013 年6 月3 日,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一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毗连的二车间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 引燃周围可燃物。火势迅速蔓延到生产车间, 形成厂房整体燃烧。事故共造成121 人死亡、76 人受伤。

事故原因: 违规将保温材料由不燃的岩棉改换成易燃的聚氨酯泡沫, 主厂房内电缆明敷, 电线未使用桥架、槽盒, 也未穿安全防护管, 主厂房内未设置火灾报警和应急警报装置; 管理人员将安全出口封闭, 使作业工人在火灾发生后失去第一时间逃生机会; 未开展安全知识培训, 未组织应急疏散演练; 未组织开展过全厂性的安全检查; 未对存在的重大隐患进行排查整改消除;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严重缺失; 管理制度严重违反“安全第一”方针; 企业主只顾效益忽视安全, 管理人员和职工风险意识薄弱, 缺乏消防安全常识, 自救互救和紧急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明显不足[3]。

2. 1. 4 “11. 22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特大爆炸事故

2013 年11 月22 日10 时25 分, 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破裂、大量原油泄漏进入排水暗渠形成爆炸混合气体。应急抢险过程中, 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 产生撞击火花, 引发爆炸。造成62 人死亡、136 人受伤。

事故原因: 管道与排水暗渠交叉工程设计不合理, 管道腐蚀减薄强度降低, 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未对事故段管道防腐层大修等问题及时跟进, 未能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输油管监测预警技术欠缺, 近3000 吨以上原油泄漏未能早期发现, 无法确定漏油准确地点和数量; 管道监管和巡护制度不健全, 巡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管道抢维修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部分员工缺乏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关键信息交互不畅, 统一指挥机制不够完备,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 缺乏油气混合爆炸的危险意识和专业素养, 未及时发出预警和对危险区域内公众采取疏散、警报和警戒管制等保护措施; 抢修现场未进行燃爆气体检测, 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 应急人员和现场处置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对耦合性灾变缺乏经验和认识, 表现出基础能力的脆弱性[4]。

根据对上述四起事故所能了解到的情况, 应用聚类的方法可把事故脆弱性归纳为一些基础要素,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归纳, 重点从工程技术、管理系统和人员素质这三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5], 事故过程所涌现出的脆弱性显示出较为一致的规律性特征 ( 参见表1) 。

2. 2 事故灾难脆弱性专家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经典德尔菲专家评估法, 随机选择了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专家共计39 名, 其中科研人员15 人、企业安技人员11 人和在政府机关从事安全监管等工作人员13 人。依据脆弱性评估调查表, 每位专家分别赋值, 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参见表2。

从一般性描述中 ( 参见表1) , 已经注意到, 作为一个普遍性规律, 在重大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普遍涌现出系统脆弱性, 而经过对专家评估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不但明确证实了这一基本判断, 另外则进一步认识到: 不同来源的脆弱性, 可以在一个事件中呈现累加效应, 而另一方面, 在不同事故发生过程中, 各类性质脆弱性的影响程度也具有较大差异性, 经方差分析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但从总体上看,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事故, 在管理系统表现出的脆弱性都居首位, 脆弱性的合计值为3. 32; 涉及人员素质暴露出的脆弱性则到第二位, 人员素质脆弱性值为2. 81; 而工程技术上的脆弱性位列最后, 脆弱性数值仅为2. 30, 经方差分析, 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对四起事故的三类脆弱性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三个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为了解不同职业背景评估专家对事故脆弱性认识差异性, 对三类专家的评估数据做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虽然每位专家对脆弱性评估的赋值略有不同, 但经方差分析, 没发现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 Sig. = 0. 45) , 提示来自不同背景的专家在本次事故评估中对事故灾难的脆弱性评估具有一致性。

3 讨论

3. 1 系统脆弱性是导致事故灾难发生最本质原因

对2013 年发生的几起特大事故分析结果提示, 每一个事故, 无论发生时间、地点和行业有很大差异, 但在工程技术、管理系统和人员素质方面都同样暴露出明显脆弱性, 在这一点上高度一致。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正是这些脆弱性的涌现, 才可能导致了事故灾难发生。现代安全科学的理论认为: 事故灾难的破坏力不完全在于灾害的原发强度, 更取决于人类社会自身应对各类灾难表现出的鲁棒性能力, 而脆弱性涌现对鲁棒性具有显著影响。脆弱性是事故灾难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是决定事故灾难性质、强度与结果的基本要素, 同时还可能具有放大灾难的作用[6,7,8]。脆弱性也是事故预防与灾难应对中唯一可控因素。

现代社会中发生的事故灾难具有明显复杂性特点, 灾难行为和脆弱性几乎涉及到从自然到社会的所有领域, 而且互相交叉、融合, 脆弱性存在于安全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响应及恢复的全过程[9,10,11]。脆弱性是在事故发生前即已存在的客观条件, 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才“涌现”。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脆弱性的涌现性属性, 可以依据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在事故发生之前, 脆弱性具有潜在性或隐蔽性, 这种不确定性的特征可使事故发生的“易感性”明显增加。系统内的这种涌现, 不取决于在事故发生之前是否已经被感知或辨识, 重要的是辨识出之后, 是否采取了与风险相匹配的控制措施, 这如同对一些传染病进行的预防性接种疫苗, 通过计划免疫, 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从而减少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同样重要的是, 只是在事故发生前, 使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脆弱性能被识别、评估和控制, 才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2013 年几起特大事故发生与演变的一般性规律分析提示: 生产安全脆弱性可存在于事故发展的全过程并直接影响其结果,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 其影响强度和方式有很大区别。

依据事故灾难发生和演变的系统动力学观点, 可以把2013 年几起重特大事故发生演变过程看作一系统“流”, 正是由于在事故发展过程中由于脆弱性的涌现, 通过“流率变量”直接导致了“流位变量”的变化, 进而又影响了事故演变的方向与速度[12]。如果在事故发生前和发展的过程中, 不能对潜在的脆弱性进行有效识别, 一方面可以在事前可能造成一种“现在很安全”的假象, 而另一方面, 也很难对推进事故发生发展的危害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措施, “不认识就无法管控”并非只是老生常谈。

重大事故一般诱发于隐患、故障或管理失误, 例如在“6. 3”特大火灾事故中, 厂房建筑使用可燃材料, 消防设施不达标等工程技术与管理系统上的脆弱性构成了诱发火灾发生的基本要件; 应急处置失当后又形成火灾事件, 例如在火灾初起阶段的第一响应是否有效可决定灾变发展方向; 火灾进一步蔓延扩展后产生不同灾害后果, 造成事故; 在一些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 例如应急通道闭锁和应急救援迟缓等, 事故规模与强度进一步扩大和激化, 甚至失控, 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则可演变为灾难甚至危机。在这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中, 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被控制后则停止发展 ( 关闭) 而恢复到系统的稳定态 ( 正常状态) , 但每一个阶段由于系统失控也可能扩展到下一个更严重的系统失稳状态, 甚至系统崩溃[13]。而在这一演化过程中脆弱性涌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前面的分析, 如果对比“6. 3”特大火灾和“11. 22”特大爆炸事故两个案例, 可以发现: 两个事故具体原因和演变过程存在很大区别, “6. 3”特大火灾的回顾性调查证明, 该企业厂房基建、消防设施、企业现场管理和应急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违法违规行为。而相对而言, 对“11.22”青岛特大爆炸事故的全过程分析, 几乎查不到典型意义的违法行为, 而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制度化建设缺陷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但如果从普遍涌现出系统脆弱性和灾变的动力学演变基本规律上看, 两个事故的表现又高度一致。

从“6. 3”特大火灾事故和“11. 22”特大爆炸等事故的灾变行为分析, 脆弱性在这些事故灾难形成的每一个过程都起到重要作用, 脆弱性涌现是事件链的形成进而发展成一个危机的主要动力[14]。反之, 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这些脆弱性都得到辨识和有效控制, 事故灾难就可完全预防。

3. 2 普遍涌现出的系统脆弱性是结构性缺陷

经验告诉我们, 对反复出现的某种现象应从规律上寻找答案, 而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包括体制和机制在内的系统结构上分析原因。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安全的方法去分析2013 年几起特大事故, 可以清楚的发现事故中涌现的脆弱性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缺陷。

实际上, 在每一个事故背后, 几乎都存在非常复杂的原因, 从表面看, 个人或者个别部门责任因素似乎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之后, 几乎无一例外的被称其为“责任事故”, 这种千篇一律认识可能过于片面和简单。从系统安全理论上分析, 在重大事故灾难的复杂演化过程中, 并不十分强调每个人所承担严格的责任与义务, 除非确有主动肇事动机且涉嫌失职与渎职等违法行为。风险管理和系统安全不是常规性仅仅依据法规和标准就可以获得的安全, 法律法规只是安全的基准尺度, 不是确保防止事故发生的严格管理高限。大量事故调查结果一再证明, 建立在法规符合性上的安全方法对于非常复杂的系统远远不够, 因为常规的法规符合性无法覆盖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与涌现性所产生的高度不确定性, 而且新技术和新情况的不断出现所产生新的危害也不可能包含原有法规标准之中。为达到“零事故”的目标, 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识别新的风险及其可能涌现脆弱性。例如, 对“11. 22”特大事故的责任追究, 只是对普通意义上法律法规符合性问责, 但“11. 22”特大事故本质原因是输油管道泄漏, 大量轻质原油进入排水暗渠, 而有些地段与暗渠平行埋设的热力管道也可能增加原油可燃气体蒸发速率。在相对密闭空间里更易蓄积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性爆炸气体, 任何一次随时可能出现的明火或火花都可以导致严重爆炸发生。对这种具有高度耦合性和复杂涌现性特点事故如何处置, 在一般法规中并没有清晰和具体的规定, 几乎无法直接确认当事人相关违法动机和行为, 也很难有针对性的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多年来, 我国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证明, 仅仅依靠追究个人责任或者推行缺乏系统性及专业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虽然可缓解一下来自社会的压力, 但并不能深刻认识事故发生的根源, 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系统性、基础性和制度化建设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实际上, 由于个人或单一因素造成重大事故的几率很低, 驱动力也十分有限, 而源于组织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的系统结构性缺陷才是导致事故不断诱发、甚至同类事故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5]。当前,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它所暴露出的问题, 决不仅仅是个别单位的管理形式问题, 源头主要归因是广泛存在基础薄弱和制度化建设的缺失, 这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中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1996 年11 月20 日, 香港嘉利大厦发生火灾, 造成了41 人死亡和80 人受伤。值得关注的是, 香港“11. 20”火灾事故调查后, 没有追究任何个人的法律责任, 把事故原因主要归于当时的公共安全体制与机制上存在一系列问题, 其本质是结构上缺陷, 从而推动了包括消防在内的公共安全领域的一系列制度化建设, 这些基础性工作使香港应对重大事故能力明显提高。对比分析这个火灾事故, 从直接原因、事发环境、发展过程和事故结果与在当年上海发生的“11. 15”特大火灾事故都非常相似, 但事故调查结论与处理方法却有很大差别, 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经验证明: 重大事故灾难之后, 如果把事故原因一律归于“责任”, 即使责任分配非常均衡, 追究力度也较合理, 充其量也不过是从思想上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只是接受了教训和找到事故一部分原因, 而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大量同类事件做认真分析和反省, 认识其规律, 进而由认识上升为知识, 知识再变成为制度, 使安全生产体系的结构才能不断完善, 从而才能使脆弱性逐渐得以减控, 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切实提高[5]。系统工程理论告诉我们:“总体不等于各部门之和”, 系统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系统结构, 而只有结构最优才能实现功能最优。从这个意义上,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加强基础性工作和制度化建设, 完善安全生产体系结构, 这是防止类似2013 年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治本之策。

3. 3 推行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控制系统脆弱性

风险管理和系统安全的思想一致认为, 防止事故灾难发生的重要性是在事前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而并非在事后才“举一反三”消除危险因素。在系统安全理论中有一个重要论断: 如果对系统的风险没有认识, 或是对已认识的风险没有采取与风险相匹配的控制措施, 这几乎就是在“等待事故发生”[15]。一个国家、地区, 乃至一个企业, 其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的大小, 就决定了它的基础安全水平如何。显然, 包括评估模型在内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脆弱性评估是风险管理近年才推出的新概念, 灾难 ( Disaster) 的破坏程度取决于源发事件 ( Triggering Agent) 与承灾体脆弱性 ( Vulnerability) 之间的相互作用, 即T + V = D[7,16]。在联合国减灾委的报告《Living with Risk: A global review of disaster reduction initiatives》中曾提出了一个新的风险评估模型: R ( Risk) = H ( Hazard) × V ( Vulnerability) /C ( Capacity) [17], 明确提出, 应把脆弱性作为风险评估一个函数, 推荐将其作为突发事件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以取代经典的R ( Risk) = L ( Likelihood) × C ( Consequences) 模型。近年来的实践证明, 由于R = LC模型忽略了承灾体在鲁棒性方面的差异, 很难全面反映灾难类风险的特点与规律。R = HV / C模型融入了社会学的视角和复杂系统的认识, 充分考虑了脆弱性对灾害行为的影响, 是风险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优化性质变。

有学者认为: 在脆弱性与灾害相对风险度之间存在近似S型曲线的函数关系[18]。许多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 在脆弱性较小区间或在较大区间, 也就是在S曲线两端, 脆弱性对灾难相对风险度的影响程度较小, 而在曲线中间一段范围内, 脆弱性对灾害相对风险度变化影响特别显著, 而大多情况是, 脆弱性主要是分布在这个区间。认识这一特点为进一步理解脆弱性对灾害风险影响的规律有一定意义。

从宿命论的观点看来, 重大事故是无法预知的, 只能听天由命。但从风险管理的理念去认识, 任何一个事故都是可知和完全可以预防。而对于复杂系统所发生高度不确定事故, 在事前能够精确和具体感知的确比较困难, 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并且越是复杂的系统, 由于脆弱性的潜在, 越容易导致系统失效, 从而发生重特大事故。相对而言, 复杂程度高和紧密耦合的系统发生事故的风险更高。复杂可能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而紧密性耦合是指在两个因素 ( 物体) 之间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缓冲区, 对演变过程更加依赖时间, 在事件发生顺序上更没有可改变冗余。而耦合松散的系统, 则可以容忍时间延迟和事件演变程序改变, 著名系统安全专家詹姆斯·莱森曾指出“复杂和紧密耦合的系统能够突然涌现严重的意外”[19]。“11. 22”事故就是这种突然涌现严重意外的典型案例, 这次爆炸事故的本质不在于输油管道或排水暗渠由哪个单位负责, 而主要是因为无论是石化企业和当地基层政府对爆炸风险在事前没有做出辨识和评估, 所以很难采取与该风险相对应的处置措施。风险管理和系统安全的核心目标和主要任务, 就是要在事故发生之前对可能导致严重意外的风险识别和加以控制, 杜绝严重意外发生。脆弱性的辨识、评估和减控在事故灾难管理中的科学与实践意义很大, 尤其是针对紧密耦合的复杂性系统就更为重要。因此, 无论是安全科技人员, 还是实践管理者都应对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给予更多的关注。应用风险管理和系统安全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对脆弱性的有效减缓, 可以逐渐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强鲁棒性能力。

摘要:为深入探讨我国重特大事故频发本质原因, 在对2013年四起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研究基础上, 分析了在事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所涌现出的系统脆弱性。对工程技术、管理系统和人员素质方面所出现的脆弱性做了评估和比较分析。认为, 系统脆弱性涌现是事故灾难最本质原因, 普遍存在的系统脆弱性是一种结构性缺陷。提出应采用现代风险管理方法, 对具有潜在性的脆弱性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提高预防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强鲁棒性能力。

3.安全生产事故教育案例 篇三

到18时左右,开始转为生产600D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80 g,布料行走速度调至为每分钟17 m,至事故发生时已生产600D涂层布约650 m。由于转产600D涂层布后,用胶料量大为增加,而烘箱内加热温度不变,排风量不变,因而在烘箱内的挥发量增大。 经调查分析,该涂层生产线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甲苯等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由于烘箱不能及时将烘箱内挥发出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排出,烘箱内充满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另外整个涂层生产线没有消静电装置,尤其卷料部分没有消除静电的措施,在涂布干燥后的卷取作业中,产生较高的静电位。卷取端涂布的表层首先开始燃烧,火焰很快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并导致厂房内发生火灾。__经调查分析:该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的采购、保管、领用等没有规定。所购买的化学原料无危险标志、安全标签和无安全技术说明书;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没有严格的检验入库、领用等制度,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危害、防护、应急等知识的教育。大量成品、半成品放置在生产车间内,厂区内化学危险物品乱堆乱放情况严重。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安全防火责任制,没有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上述材料,引起燃爆的原因是_。

A.明火B.电火花C.静电D.短路

2.静电来源于_。

A.滚动摩擦作用B.操作工人C.烘箱D.烘箱高温

3.火焰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的混合气体,说明混合气体_。

A.达到了爆炸极限B.有毒

C.有很高压力D.有很高温度

二、多项选择题

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_。

A.生产设备缺乏必要的安全装置B.排风系统不能满足工艺安全要求

C.生产工艺不合理D.涂布的表层涂料挥发

三、简答题

5.由上述材料可知,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间接)原因是什么?

4.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学生的安全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家庭的安宁幸福,是社会稳定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行正常教育和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今年3月28日是第16个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将围绕“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这一主题及有关安全的热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二、活动时间: 2011年3月28日——4月3日

三、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四、活动要求:

1、学校成立以吴洪钱校长为组长,刘旭东为副组长,以各班班主任为各班安全教育月工作主要责任人,以全体教师为组员的安全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保证安全教育月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和防范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学校结合安全教育周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再次对本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整改的措施。

4、各班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结。

五、安全教育活动安排:

(一)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

主要形式: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通过这以活动是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其自身息息相关,把安全意识融入学生思想行动之中。

时间安排:3月28日—4月1日 4月1日上交

(二)班级为单位,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比赛。主要形式:班级小报是学生接收安全信息,掌握安全技能的很好途径。在学校“安全伴我行”主题教育中,各班要组织学生出一期安全知识方面的班级小报,做到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并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讨论,大队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班班级小报情况进行一次评选。

时间安排:3月22日—3月28日 3月28日上交

(二)举行一次以安全题材的作文竞赛

平时组织学生多看安全方面的书籍,撰写读书笔记,三----六年级各班要求学生写一篇安全题材的作文,在全班进行评选,并报送两篇参与全校评选。获奖的作品将在学校橱窗展示,并发放奖状进行鼓励。

一、二年级在读书的基础上举行安全故事交流会。

时间安排:3月22日—3月28日 3月28日上交

(三)以全校师生为对象的防震演练活动。

主要形式:首先进行班级地震时自我保护,紧接着进行全校师生的震后及时疏散演习。时间安排:3月28日

(四)少先队组织——“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主题队会。

主要形式:以中队为单位,开展中队主题队会。根据自己班级实际,开展有关校园安全;课堂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火灾安全常识;避震安全常识学习。

时间安排:3月30日

(五)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主要形式:每班选取3名学生,进行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比赛。

时间安排:3月30日中午12点 2楼会议室每班3名学生

(六)观看《小学版消防安全知识动漫片》

主要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

时间安排:4月1日 中午

五、“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主题教育总结、评比

5.生产事故教育反思 篇五

在调度室会议上观看了省厅制作下发的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四川桃子沟煤矿“5· 11”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等安全生产事故教育片,并浏览了由安监部搜集整理的《吉林省吉煤团体通化矿业团体公司八宝煤业公司“3· 29”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抹不往的痛走不完的路—吉林省吉煤团体通化矿业团体公司八宝煤矿“3·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周年祭》等事故教训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事故暴露出来的题目是:只顾利益,违章、麻痹、不负责任、蛮干,没有安全意识,只图省事、快当,存有侥幸心理,怕麻烦。这就造成了煤矿惨烈的重特大事故,给国家、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遇难职员家属带来没法抹往的伤害。

惨重的教训让我深入的领悟到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公司定要引以为戒,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果断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牢固建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牢固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业绩观,认真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摆正生命与生产、生命与矿井、生命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以安全为条件和保障,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和企业的发展。

结合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我以为我们要下大决心、攻坚克难,真关实治、解决安全题目,不断进步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并坚稳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各岗位责任制及安全生产责任制、操纵规程、作业规程和手指口述岗位安全风险描写等工作,并在现场工作场所挂牌公示,要求每名员工要对本身的安全责任、工作流程、操纵要领要做到熟记于心;继续抓好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抓现场管理、抓隐患治理、抓责任到位、抓制度执行、抓质标落实、抓素质提升,保障安全情势安稳。还要重点排查治理20种安全不放心职员,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职工维权意识,向作业职员照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二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并严格执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区队、班组和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依法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加大安全投进,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采取果断而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强公司内部的劳动、生产、技术、装备等专业管理;严格落实煤矿企业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强化现场管理,严禁违章指挥、严查违章作业;常常性展开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及时消除治理重大隐患。

三要筑牢思想防线,教育引导员工,人人都做安监员。瓦斯治理要做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在开采煤层时,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必须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成份变化,发现题目、及时处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四要切实规范和强化应急管理,进步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公司煤矿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应急投进,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质、设备和设施,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险情或发生事故,要严格依照有关规程、规范和应急预案,以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安全有力有效地组织施救,严禁违章指挥、严禁冒险作业、严禁盲目施救。组织展开有针对性的应急知识培训,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过程当中的危险因素,展开常常性的应急演练,切实进步从业职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学习安全教育警示片,我们一定要把他人的事故当做自己的事故对待,举一反

6.关于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大反思 篇六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针对安全生产月活动,我矿积极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大反思、大讨论活动。煤矿企业,“安全第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由于我们工作管理的失误,造成了企业安全管理方式粗放,相关安全制度落的不实,操作规程执行不细,督促检查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天气等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缺乏应有的警觉,最终引发了这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给市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酿成了人间悲剧,我们既痛失了三名好工友、好伙伴,也带给遇难者家属莫大的痛苦,对此,我愧疚万分,深深悔责。

2、认识和教训

面对着无可挽回的生命,我们心情十分沉重。在事故善后处理的过程中,每当我面对老年丧子、中年丧夫和幼年丧父的痛苦与悲哀,我就感到心如刀割,无地自容。面对血的教训,我充分认识到忽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导致事故的必然结果,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懈怠;面对痛苦的回忆,我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严格、责任落实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手段;及时排除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是防止事故的根本方法;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是防止事故的得力措施;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是防止事故的有力保证。面对惨痛的代价,我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主题,是企业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企业经济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存在发展的前提。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不遗余力地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企业才能远离安全隐患、才能远离事故、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血的教训犹如当头棒喝,使我猛醒。在我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重要性的同时,举一反三,查找事故教训,我感到:作为矿山企业必须制定科学而详细的开采计划、开采方案,必须定期对开采范围、开采方式、采石作业面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必须掌握雷、雨等特殊天气对山体造成的影响;必须及时对山体进行安全检查;开工前的班前会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警示;必须明确工作任务;必须检查安全生产防护用品、用具;企业必须足额配备专职安全员;必须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各司其责;工作后的班后总结必须如实报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难题;企业必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并跟班作业,随时解决作业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必须教育职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技术难题及时报告,坚决杜绝凭作业经验,侥幸心理擅自处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天天讲、时时讲,讲深讲透,讲的深入人心。只有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观念,落实安全生产制度,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及时排除隐患,企业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我们深知,任何道歉也不能带回已经逝去的生命,任何忏悔在血的教训面前也显得格外的无力与苍白。在此,我只能说,我愿意为过去发生过的一切承担责任,也愿意接受各级组织对我和企业的批评处理,以此为鉴,远离事故,警示后人!

企业安全生产反思 事故发生以后,公司上下积极吸取惨痛的教训,把ta作为各单位和分、子公司以后安全生产的一个新起点和转折点,认真查找分析本单位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参观安全画展,真正体会到了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分公司的情况,我认为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应该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岗位,要制订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岗位。各部门将公司考核目标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状,做到安全重任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职工树立“我要安全”、“自己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的思想观念,严格的考核保障安全生产。

2、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对新进厂的职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对转岗复岗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

3、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部门必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车间、班组要进行周检或日巡检,操作人员开前必须做好设备检查,在确保设备、电器完好的情况下方可开机生产。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4、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不同工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应不同,企业必须根据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发放,职工工作时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上岗。

5、对特殊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6、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外来施工单位承接本单位施工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三证”齐全(法人、资质、营业执照),并签订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

7、厂区交通须设立限速标志牌,防火重点区域应明确标志,并有专人管理。

7.生产事故教育反思 篇七

在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由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后,及时向上一级的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对于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这里的“事故现场”是指事故具体发生地点及事故能够影响和波及的区域内的物品、痕迹等所处的状态。“有关人员”主要是指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现场的有关工作人员,既可以事故的负伤者,也可以是在事故现场的其他工作人员;对于发生人员死亡或重伤无法报告,且事故现场又没有其他工作人员时,任何首先发现事故的人都负有立即报告事故的义务。“立即报告”是指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以最快捷的报告方式进行报告。根据公司相关管理规定,事故现场相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工伤事故电话--3120;火灾爆炸事故电话--3119,以及自己的上一级领导报告。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2)事故的简要经过;(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4)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事故现场是追溯判断发生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的客观物质基础。从事故发生至事故调查组赶赴事故现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许多外界因素,如对伤员的救护、对险情的控制,周围群众的围观等都会给事故现场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时甚至还有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情况。间隔时间越长,影响事故现场失真的外界因素就越多,现场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事故现场保护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事故现场勘察,事故现场保护不好,一些事故有关的证据就难于找到,不便于查明事故的原因,从而影响事故调查处理进度和质量,甚至对应对事故所采取的措施失效。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事故现场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现场勘查之前,维持现场的原始状态,既不使它减少任何痕迹、物品,也不使它增加任何痕迹、物品。事故现场保护主体是有关单位和人员,主要是指事故发生单位和接到事故报告并赶赴事故现场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此外,任何不特定的主体,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8.生产事故通报 篇八

通报称,近日在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多起典型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高度关注。分别是:

8月28日,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众鑫纸业有限公司纸浆池内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因施救不当造成8人死亡、1人受伤。

8月31日,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华鑫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高炉检修时发生残留煤气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

8月31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刁口乡滨源化学有限公司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着火事故,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7人失联、27人受伤。

9月1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吉庆烟花爆竹有限公司马街礼炮厂发生爆炸事故,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1人失踪,23人受伤。

通报称,上述事故的发生,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隐患排查不彻底、应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提出以下要求:

一、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各地区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生产大检查等重点工作进行再检查、再督促、再落实,夯实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检查责任,坚决堵塞管理漏洞。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和密度,切实抓好以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确保有效控制和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各地区要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要突出企业违法变更资质、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等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坚持对非法违法行为和重大隐患“零容忍”,一经发现要依法采取“四个一律”和停产、停建、停电、停供、扣押、关闭等强制执法措施,做到从严查处、打击到位。对“打非治违”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严肃问责。

三、从严查处事故,严肃追究责任。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对上述四起事故查处进行跟踪督办,分别由湖南、山西、山东、甘肃四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工作,依法从严从快进行查处,严肃追究责任特别是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不落实的责任。事故结案后要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事故调查报告,并按要求将整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四、加强事故警示教育和安全培训。各地区要坚持把隐患当作事故对待、把小事故当作大事故对待、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事故对待,举一反三,充分运用典型事故案例,深入剖析原因,深刻吸取教训,采用多种方式,不间断地开展警示教育,真正做到“一矿出事故、万矿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逃生自救、科学施救能力,坚决杜绝盲目施救。

xxxxx

9.安全生产杜绝事故 篇九

管道燃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安全生产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实现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呢?下面浅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健全体制。首先要从领导到班组到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观念,要把安全生产摆在生产的前头,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坚决拒绝没有安全前提的生产。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重在落实。

二是要加大基础投入,强化现场管理。要从基础工作入手,切实解决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完善站场安全管理机构,健全调度指挥系统,安装自动监控系统,配备自动监测与监控系统,全面实现管理上要台阶、装备要上水平。要狠抓现场,气化站日常设备需及时维护保养好,保证设备效能处于最佳之工作状态。要从平时生产中抓过程,严抓过程关。从而才能提高气化站生产基础水平,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是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和落实。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更重要的是做好复查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站场操作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为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到位提供可靠的保证。

10.安全生产事故类别 篇十

1.物体打击

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本类事故适用于落下物、飞来物、滚石、崩块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等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内由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机动车辆包括:

汽车类:载重汽车、货卸汽车、小汽车客货两用汽车、内燃叉车等。

电瓶车类:平板车、电瓶叉车等。

拖拉机类: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操纵杆式拖拉机等。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适用于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被设备的转动机构缠住等造成的伤害。

4.起重伤害

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适用于统计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伤害。如:起重作业时,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刮人,滑车碰人等伤害;包括起重设备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的倾翻事故。

5.触电

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用于统计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设备带电导体裸露部分或临时线;接触绝缘破损外壳带电的手持电动工具;起重作业时,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体;触电坠落;电烧伤等事故。

6.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7.高处坠落

指因人体所具有的危险重力势能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在脚手架、平台、等高于地面的施工作业场合;同时也适用因地面作业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等情况。

8.其他伤害

11.生产事故教育反思 篇十一

观后感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人类来说,安全永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无论是谁,都应该爱惜生命。

炎热的6月,是一年举行一次的国家安全生产月。日前我观看了《电力安全生产系列教育片2010事故案例》片,该片包涵了八个事故案例:《“4.1”通蔓I回线路到塔事故》、《“4.10”运行人员误操作事故》、《“4.11”人身触电伤亡事故》、《“6.22”调试人员误碰事故》、《“7.20”施工人员误动事故》、《“7.23”鲁草II回线路断线事故》、《“9.24”恶性误操作事故》、《“10.31”恶性误操作事故》。该八个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按章作业,工作负责人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填写工作票时没有到现场查看工作环境,班前会流于形式,未能有效辨识、控制危险点。此八件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安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凸现了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不清,现场不进行查勘,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事实证明,如果对危险点不预测,不防范和控制,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通过学习,在次强化了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切实落到日常工作中。此八件事故的发生,使每个员工的心里都十分沉痛,发生在他们身上,如同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一样,沉痛的教训,只有认真思考,进行反思。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1、八件事故充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违行为就是野蛮行为,不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只图省事、快当、存绕幸心理,怕麻烦,这就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2、施工单位填写工作票时没有到现场查看环境,班前会流于形式,未能有效辨识、控制危险点。

3、工作负责人违章指挥,没有履行监护职责,直接参与具体工作,使工作失去了监护。

4、制度的缺失,管理的缺位。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执行力差,而且在检查中只报喜不报忧,平时对设备管理又不到位消缺又不及时,判断缺陷又不准确,日常巡检工作又不认真,致使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5、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有章不循,有规不遵,工作浮躁,作业人员现场操作不按要求执行,危险点控制措施虚设。

6、在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未落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学习流于形式。

7、工作人员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不足。

通过学习我们反思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深刻地吸取教训,对照《安全工作规程》,结合我们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和反事故演练,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无小事,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作出新的成效。做到 “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也特别要求每一个项目部员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工作及生活中的安全,还要准确地把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安全生产管理者也应把“安全重于泰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把安全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的现实提醒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有许多的不足和漏洞,我们每一个职工都不能高枕无忧,一定要不断地加以改进。贯彻我们的安全生产主题“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不断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未雨绸缪。在今后工作当中,确保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确保各项现场生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安全责任体系的建设,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我们的安全工作水平。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请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

李春

上一篇:土方工程开挖施工方案下一篇:终身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