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2024-08-24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13篇)

1.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篇一

物理实验中的摸拟法

物理实验中的摸拟法浙江临海师范李宏远11月7日

模拟法是通过设计与原型(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规律的方法。它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基础的方法之一。此法应用于物理教学可使事过境迁或稍纵即逝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在实验室重视,可将现象简化或

进行时空的放大、缩小,可对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进行研究。特别是解决那些尚无简单有效的仪器可演示的实验,模拟法则成了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物理实验中的模拟法,根据其特点主要主功能,并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分为以下四类。

一、对象模拟

用放大或缩小了的,相似的,而又能反映事物某方面规律的客观实体来代替研究对象的方法叫对象模拟。

对象模拟的设计思想主要在于下述两种情况:其一是为了突出客观实体的主要矛盾和本质特征,摒弃次要的非本质因素,使研究对象从客观实体中直接抽象出来。如物理中的多种理想模型,以及天体运动模型,微观结构等几何相似模型。在研究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我在实验基础上,运用对象模拟法,用自行车气门和进水阀门来模拟单向门。如此,不但加深对“单向性”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兴趣,开阔了思路。其二是为了解释某些行为和特征而建立起来的模拟。如地球因自转而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比较抽象,在地理课中亦有提及。我们不妨取一只旧的橡皮蓝球(或地球仪)来模拟地球自转,然后将红墨水从上往下滴落在转动的“地球”表面。此时即可明显看到水痕西边呈扩散状,从而令人信服的说明北半球南流冲刷西岸这一自然现象。

二、物理相似模拟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许多领域中,人们常常希望利用模拟试验来代替对实际现象的研究,以便使我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言某些在目前尚无法达到的条件下出现的情况。例如用水代替石油研究其在管道中的运动,把设计好的收音机缩小成模型放在风洞中试验其特性等。其特点即模拟与原型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故称为物理相似模拟。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失重和超重模拟实验”,“萝卜”马德堡半球,帕斯卡裂桶,用带电的肥皂泡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进行“密立根油滴实验”的模拟,以及十分壮观的“可乐瓶水火箭”等,均是物理相似模拟的范例。

海市蜃楼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教学中一般只作介绍,至多不过看看录像,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能在实验室加以模拟,则不仅可激发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还可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首先,我们可以在三面透明的玻璃箱中放入若干白糖而不加搅拌,使糖水造成折射率随深度而变化,而最大折射率出现在含糖较多的容器底部,以此来模拟大气折射率随高度而变化。(如图1)当用氦氖激光光束从侧面射入此溶液时,即可看到光束弯曲现象。然后再如图2作海市蜃楼模拟,使之起到突破时空限制,重视自然奇景之目的。图2中(1)液化汽灶,(2)铁板带沙,(3)半透明纸,(4)台灯,(5)小景物,(6)蜃景。

三、过程模拟

把具体物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并根据其本质特征而设计的一种模拟叫过程模拟。其特点是过程简化,易于控制。

气体压强的分子运动论观点,通常采用雨滴打伞面来类比。这种大量分子对器壁连续碰撞的过程,如果用豆(或沙)落在平衡天平一端倒扣着的托盘底上的现象来模拟,就显得直观生动了。布朗运动的模拟,伽尔顿板,装有铁屑的试管模拟铁棒的磁化和退磁等都是过程模拟的成功例子。

电子技术中半导体的导电机理,电子运动易理解,空穴导电则抽象,课堂教学中如用“空位置”的运动来作一现场过程模拟,无疑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分析曲线运动的思想方法——运动的分解和合成是个难点,我以平抛运动为突破口,在演示有关实验后,用“慢镜头”的方法,手持粉笔头边走(模拟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边沿自身前方,从上向下加速下移,以此模拟平抛运动,既简单明了,又便于分析。

热学中的统计方法和光本性的几率概念,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怎样从个别事件的无规律过渡到大量事件的有规律,成了模拟实验的设计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全同等可能过程,在不同时刻的空间比较可以等效变换成同一时刻不同状态的比较的方法,让全班同学同时掷币若干次,然后统计比较下列情况“国徽”朝上的次数:(1)某同学,(2)某小组同学,(3)全班同学。从而使学生既突破了难点又受到一次生动的方法论教育。

四、模拟放大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学生往往对那些不易观察或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规律,因缺乏形象的感性材料而引起思维障碍。模拟放大正是采用空间放大和时间放大的方式,抓住本质特征,展现其生动直观形象,从而促进思维顺利进行。

体表面张力实验中的“水面浮针”,学生感到新奇,但在分析受力时往往错误认为表面张力与重力平衡,经指出后又不理解沿液体表面作用的力并没有作用在针上。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形成概念过程中缺乏直观材料。为此,我用一只较大的气球,充入少量气体,然后在上面放一根小铁棒,以此来模拟放大液面浮针,并指出液体表面张力同橡皮膜的张力,只作用在它们的表面,并

没有作用在针(或棒)上,作用在针上的是因液体表面张力而产生的液面对针的支持力。通过令人信服的实验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保持液面不分裂。

力的分解,关键是根据力产生的效果来确定分力的方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的分解和三角支架问题是其中的典型(如图3),我在教学中用长毛板刷来模拟放大物体的运动趋势,用吹塑纸模拟斜面,则斜面被压和物体向下滑动趋势一目了然。

新编中师物理教材中增加了多普勒效应。要观察由于声源和观察者的运动而使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发生的变化显然比较困难,但用单位时间内从观察者身旁通过的人数来模拟放大声波的波数(即频率),并让学生实际表演一下,确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此现象的理解。

综上所述,模拟法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最基础的方法,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方法,必将在开拓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好范文”版权所有

2.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篇二

类比法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到另外一种物理现象, 并对两种现象进行比较, 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的一种方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 (类) 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在解物理习题时, 可以利用类比法抽象物理模型和确定隐含条件, 也可以利用类比法启发思路、触类旁通.

类比推理法解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 高考试题一般情景比较新, 即所谓的“生”题.对此, 许多考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 但只要冷静分析, 应用类比推理法将学过的旧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去, 问题往往就容易解决了.

如果所研究的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规律、过程, 跟另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规律、过程相同 (相似) , 这时就可用简单的物理模型代替原先讨论的模型, 并能保证在某种特定的物理意义下作用效果、物理现象和规律均不变, 这种方法叫等效变换或等效替代.

等效替代是物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力和几个力的等效替代;用平均速度将变速直线运动等效变换为匀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等曲线运动可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变力的功和冲量的大小用动能和动量的变化量来替代;在电路中用串联、并联的规律计算等效电阻后进行电路变换;弯曲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可等效为直线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在交流电的电流概念中就更直接提出了有效值的概念等.

一、类比推理法是以比较为基础的, 通过对两个不同对象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 然后以此为根据, 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

例1有质量的物体周围存在着引力场.万有引力和库仑力有类似的规律, 因此可以用定义静电场强度的方法来定义引力场的场强.由此可得, 与质量为M的质点相距r处的引力场场强的表达式为EG=________________ (万有引力恒量用G来表示)

参考解答:万有引力公式与库仑力公式是相似的, 分别为F引=GMm/r2和F电=kQq/r2.真空中, 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距离它r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被定义为:试探电荷q在该处所受到的库仑力与其电量的比值, 即E=F电/q=kQ/r2.与此类比, 质量为M的质点在距它r处所产生的引力场场强就可定义为:试探质点m在该处所受的万有引力与其质量的比值, 即EG=F引/m=GM/r2.

点评:该题是考查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一道好题, 题虽不难, 却构思巧妙.利用引力场和电场的诸多相似性, 通过类比, 还可以加深对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等电学物理量的理解.

例2如图1所示的风洞是对飞机导弹性能进行检测的一种高科技产物, 现代汽车的生产也有运用风洞技术进行检测, 如图2所示是小丽所在兴趣小组设计的一个类似于风洞的实验装置, 他们在桌面上放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塑料球, 测得它们的密度均为ρ, 用水平向左恒定的风作用在球上, 使它们做匀加速运动 (摩擦不计) .已知风对球的作用力与球的最大横截面积成正比, 即F=kS, k为一常量.

(1) 对塑料球来说, 空间存在一个风力场, 请定义风力场强度并写出其表达式;

(2) 在该风力场中风力对球做功与路径无关, 因此可引入风力势能和风力势的概念.若以栅栏P为风力势能参考平面, 写出风力势能EP和风力势U的表达式;

(3) 写出风力场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小球半径用r表示;第一状态速度为v1, 和P的距离为x1;第二状态速度为v2, 和P的距离为x2) .

参考解答: (1) 风力场强度:风对小球作用力与小球最大横截面积之比, 即风力场强度E=F/S=k, 方向与风力相同.

(2) 距P为x处, 风力势能EP=Fx=kSx, 风力势U的表达式:

由以上两式得风力场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点评:该题也是考查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一道好题, 题目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来立意和设计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等效变换法是从某种特定意义上, 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可用图3所示的方框图来表示

给定问题A, 但由问题A直接入手较难获得问题的答案.如果存在问题B, 它与问题A在某种意义上有相同的效果, 且由它入手较易获得问题的结论, 则可将问题A变成问题B, 从而迅速地获得问题的答案.

例3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 其角速度ω=___________;电子绕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 则电子运动的等效电流I=________.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静电力恒量用k表示)

解: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氢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由向心力公式ke2/r2=mrω2得.电子绕核的运动是周期性运动, 故以一个周期的时间T作为时间单位, 由电流的定义式I=Q/t=e/T, 以及得

3.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篇三

【关键词】实验教学 控制变量 探究能力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同学们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实验难度最大,所以老师怎样教好这一方法,学生怎样掌握好这一方法,并且在探究实验中灵活应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能力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应根据循序渐进与分层递进的原则,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抚,引,放”为阶段标志的培养程序,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科学化、系统化。

一、以“扶”的方式帮助学生“上路”

初二学生刚学物理知识,对物理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喜欢动手做实验,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实验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首先我在讲此实验前给大家介绍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自然界中引起某个事物变化的因素可能很多,我们想知道变化了事物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我们要把其它因素控制相同,只研究变化了的事物与某个单因素的关系这样把多因数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数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例如他们都学过植物,我问他们影响植物生长快慢的因数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湿度、温度、阳光。我们想研究植物与湿度的关系,问同学们应该怎么办?有些同学就说把两盆同样的花放在阳台上,一盆花适时浇水,另一盆花从不浇水,过半个月以后,没浇水的花快枯死了,而另一盆花长势良好。接着我问同学们这两盆花我把什么因数控制相同?(温度、阳光)研究花的生长与何关系?(湿度)再问同学们如何研究花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这样边提问边把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精随教给同学们,使同学们初步了解这一方法。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那些?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提问→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果。此实验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同学们都能感觉到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的速度可能有关,这一探究实验对初学者来说,设计实验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学物理时间较短,还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设计实验的能力较差,此时老师要“扶”同学们一把,和同学们一起来设计实验,首先研究与温度的关系,问同学们要控制什么量相同?(空气流动的速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此时同学们七嘴八舌设计了很多方法,此时老师把同学的方法举一两种最好的方法,把这一方法步骤按照探究实验的顺序采用填空的形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完全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样就缩小了学生的探究范围与难度让二至三人组进行实验。把实验的内容及结果填入空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把另两方影响蒸发快慢的物理量也以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实验,而老师此时是一个引路人,帮助者,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使他们体验到了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到了科学探究兴趣,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到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二、“引”的方式让学生“学走路”

“引”既是由“扶”到“放”的过渡阶段,也是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交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做出正确的探究,从而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触面粗造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速度。)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从而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三、以“放”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

“放”是指出示观察对象后,提供部分或全部实验材料,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同学们第一册物理学完已经做了不少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探究实验,所以進入初三后,书上的实验我都改成学生实验,并且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同学们都是根据老师准备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组装实验,分析数得出结论,由“扶”到“放”的设计形式构成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框架,形成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逐渐到学生独立探究过渡的搁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4.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篇四

2017-03-15让物理变简单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力学 基础性 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实验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 kg/m 3。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4.算出密度:ρ

5.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3.设

【实验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1.如图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 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线(共线)4.同一物体(同体)

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注意】

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2电学 基础性

9.(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

10.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

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2.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实验原理】P=UI

【实验步骤】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

13.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 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实验结论】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3光学 验证性

14.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 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f<v<2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2f 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 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验结论】 1.表格.2.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 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 成放大的像

1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实验方法归纳

1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2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

U、电功率PUI。Rms、重力Gmg、速度v、杠杆平衡VtF1L1F2L

24.压强:

pF

Spgh

浮力:F浮=液gV排 热量:Q=cm(t2-t1)

等公式。

3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4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5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6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2.用“水压”类比“电压”。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5.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五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骤: 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 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 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 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 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 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

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

a. 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6.初中物理实验视频目录 篇六

声光学光的直线传播 —— 激光演示器

凸透镜成像 ——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象1、2 —— 研究凸透镜成像

(一)、(二)

平面镜成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热力学托盘天平的使用 —— 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 —— 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长度的测量 —— 使用刻度尺测出小滑块的长度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比较

温度计的使用 —— 学习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培养估测温度的能力。

酒精灯的使用 —— 酒精灯与用酒精灯加热

低温现象:液氮的使用 —— 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刻度尺测长度 —— 用刻度尺测长度

研究压强 —— 研究液体的压强

测水的温度 ——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液体的量取

测力 —— 用弹簧秤测量力

体积的测量 —— 使用量筒测出小金属块的体积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室制取少量蒸馏水

测质量 ——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测量液体的密度 ——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压力压强 ——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杠杆的平衡条件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 实际测量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分子运动的演示

电学实验触电新闻3+触电新闻4+雷电劈树+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触电(动画)测功率 ——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电磁感应 ——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磁感应例题 + 电磁感应2、3、4 测电流 —— 用电流表测电流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灯丝的电阻。

磁场分布+通电螺旋管的磁场1+电与磁电生磁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电弧4+电弧1

电铃是怎样工作的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变压器原理和理想变压器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电磁继电器

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练习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并归纳出开关的作用。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并归纳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测电压 —— 用电压表测电压:测干电池的电压

高压输电

发电机工作原理+发电机工作原理1

欧姆定律 ——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磁铁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铁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1

测电阻 ——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

电磁铁及应用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并归纳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奥斯特实验

7.实验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一、创设实验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物理教学实验也是如此, 只有学生对实验课产生了兴趣, 有了学习的动力, 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提高实验的技能。例如, 物理课本中有一节课是关于力的作用的。用锤子砸瓦, 瓦下垫着海绵, 海绵下垫着鸡蛋, 鸡蛋下面是地, 到底是鸡蛋会碎, 还是瓦会碎, 这样的提问方式, 很容易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 平日生活当中, 学生对于鸡蛋的直观感觉应该是鸡蛋会碎, 鸡蛋比较脆弱, 而瓦片比较坚硬, 应该不会碎掉, 而实际情况是, 由于鸡蛋特殊的结构, 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再加上又有海面垫着, 所以瓦碎蛋全。再如, 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浮力有这样的一则故事, 一个国王想看看自己的皇冠制造者是否在皇冠中渗假, 有聪明的大臣就提出, 用浮力查看是否出现了渗假的现象, 所以, 通过这样的问题, 激发了发散性思维,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

二、让学生共同参与, 使用物理实验工具

学生对于某些问题产生兴趣后, 就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达到认知的效果。所以, 教师要保证实验的设备和工具, 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当中, 避免有人做, 有人看的现象, 必要时对物理的实验课, 要到物理实验室来讲解, 提高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例如,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两个铁球, 一个10 磅重, 一个1 磅重, 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 磅重的10 倍。而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 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 他敢于挑战权威, 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真理,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所以, 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作为导语, 针对重物体下落快, 轻物体下落满, 这一错误的认识进行实验。通过铁块和纸片进行同时下落, 看看哪个物体下落的快, 毫无疑问肯定是铁块下落的快, 如果把纸团成球体, 那么经过实验学生就会发现, 两者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通过这样的实验, 学生知道了物体下落的快慢, 根本不受到质量的影响, 而是与空气阻力有关, 进而巩固了自由落体的知识, 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有目的实验, 养成善于记录的良好习惯

物理实验课是用来检验真理的。而有些学生愿意上实验课, 觉得实验课很有趣、很多玩, 但是上课的时候只注重于实验的乐趣, 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实验的结论都不放在心上。对于这样的现象和问题,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对学生进行有必要的引导, 让学生在实验的乐趣中, 注意观察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不能做完实验觉得有趣, 然后什么都不知道, 要在实验的过程中, 有组织、有目的, 严格按照实验的程序操作, 全面了解实验的结论, 正确使用操作用具, 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例如, 有一节课是验证力的相互作用, 课本中分别用两根弹簧秤来拉作为两分力, 有的学生偏偏不按照规定来, 而用手来代替拉力。这时候, 有些教师会质疑学生的操作性, 其实这样的情况正好说明, 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 应该在按照实验操作的同时, 多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 培养物理的自主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 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得出结论: 学生喜欢动手操作, 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获取到成功的喜悦。根据这样的教学特点, 教师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 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 保证必需的实验设备, 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 通过实验的过程, 得出实验的结果, 来体会到获得成功的愿望。例如, 在讲到电磁感应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自制发电机, 学生们通过动手使电器能够发电, 从动手的过程中, 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感受到了快乐,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而言之, 物理来源于实验, 学习物理更应该从实验出发。只有不断地强化实验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愿望, 引导学生增强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 为学生搭建物理实验的学习平台,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当中, 相信学生通过更多机会亲自动手实验, 在实验课题上掌握规律, 了解知识, 提高学习的热情, 锻炼自己的实验能力, 物理教学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达到实际的应用效果。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方法, 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然而,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实验教学在物理当中重视的程度不够, 成为物理课堂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情况, 力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紧密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 通过简单易动的实验教学, 让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 激发起学习物理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关键词:实验法,物理教学,实验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功敬.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开展实验法教学.中学课程辅导, 2013, (22) :63.

[2]李金军.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法教学.中学时代, 2014, (19) .

[3]刘京儒.实验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小作家选刊, 2014, (11) :235.

8.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篇八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探究实验法;运用实践

一、创设教学情境

建立一个物理学的情境。构建重点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并且让学习者能够进入这个情境当中。在创设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实际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渴望了解物理知识。同时,所呈现出来的问題一定要适合学生认知方面的特点,同时满足发展的需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个环节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是必须让学生明白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并且教师要设法通过实验探究法将问题的情境展示出来,使全体学生在生动实际的情境当中进行思索和进一步探究。

二、设计实验的方案

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针对已经确定的探究问题考虑各种可能性,进而推断出最佳的假设。同时,根据这一假设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以及计划。设计的方案主要包含进行探究的问题,以及需要用到的各种资料、实验器材,探究的整个过程以及程序,还有经过什么样的分析和总结能够得到探究的结论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态度起到很大的作用,要求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坚持“多鼓励”和“少批评”这一原则,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探究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是难免的。即便是设计的方案存在错误,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让学生坚持做完,这是因为方案错误对于指导探究性问题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例如,对课外小组学生探究声音传播问题,可以通过生活中能够发音的器材以及媒介质,设计多种探究声音传播实验的计划,依照自身设计的方案开展科学探索,从而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未知知识的意识均得到提升。

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以及思维等各项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袁芳.普通高中物理实验要求、内容与形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

9.初中物理实验实验室工作总结 篇九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在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下,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自成教育”是我们四中的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其宗旨在于探索人本德育、生活德育、细节德育、体验德育、“身正”德育的各种细化渠道,让德育真正“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体验,走向创新”。

二、业务方面: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下面对本实验室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1、规范管理,做好教学工作的好后勤

树立实验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

2、节约开支,勤俭办学

虽然新购置了不少的器材,但仍然不能满足部分实验的需要。而部分原有的器材恰能填补这一空白,所以老的器材没有全部报废,而是物尽其用。即使有部分损坏的,能修理的则修理。

3、健全各项手续制度,达到帐物相符

本以来,我们坚持做到,新置仪器,药品入库进帐,消耗药品、无用仪器报损消帐,做到帐物相符,建立仪器借还制度与手续,以防仪器散失,仪器药品排放整齐有序,平时加强检查与维修保养,以防药品霉变,仪器锈蚀等。

4、保持实验室整洁,使师生有良好的实验环境

整洁的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实验室经常受到腐蚀性药品、有毒气体的污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妨碍,所以我们做到每星期一次大扫除,天天小扫,做到地洁窗明,桌椅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实验环境。

1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篇十

反思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四种类型。如何进一步弄清各类实验的特性和作用,并把它们和谐起来,使它们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最佳功能,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学边实验,时间可长可短,灵活机动,与学习新课结合紧密,不一定需要正规的实验室,也不需要写正规的实验报告,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一般都很好。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这类教学实验,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同时我们又发现,在学生物理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由于边学边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其教学形式如上课,一般不允许随便走动,互相抄袭,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逼”得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边学边实验教学是融知识学习和实验操作为一体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主要原理为: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动脑、讨论、讲述、小结,教师肯定和赞扬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议,使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增强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直接学习动机。

(二)高思维密度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智力发展。

边学边实验教学能促使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不仅是思维活动的源泉,而且是思维活动的依据。教改实验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边学边实验和问题讨论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改变大脑的兴奋点,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并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因此,边学边实验教学的课堂思维密度是比较高的。

我们曾以“物理课上最容易引起自觉学习的事”为题向学生作过多次调查,结果表明,正是我们主张采用的问题讨论、边学边实验、表扬激励等方法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自觉学习。

(三)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边学边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较大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论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输过程一般属于有干扰的情况,边学边实验教学利用“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减少由于干扰失去的信息量,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知识。

反思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百色市中考的初中物理评价制度从百分制改革为等级制(A+、A、B+、B、C+、C、D制),物理实验教学表面看被放在更为必要和重要位置,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然而实际中,学校为提高C+级率(我县是被田阳高中录取的等级)而安排课程,教师为A+级率(被市高中录取的等级)而教学,学生只为语数英(450分)三大科而学习。物理实验教学便出现以下现状:

1.多年来,中考实验内容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在试题中考,从没有到实验室里去考学生的操作,导致了目前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

2.老师把实验讲的滚瓜烂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未让学生真正到实验室里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课难以开展。

3.教师多媒体采用虚拟实验来替代真实实验,因为虚拟实验的功能全、成本低;实验速度快、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4.实验教师由后勤工作人员替代,使本来就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们无暇顾及实验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脚踏实地上好实验课非常必要。

一、认真备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室,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但是他们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致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二、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把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轨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课上,应抽取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电学的很多实验都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及正确读数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这就要讲清它们的基本原理、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以及量程的判断和选用。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敢于动手做实验。对于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摆脱了因排除故障而导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对于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的一些看法,对于上好物理实验课来说都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其中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起决定作用。观念的转变一般指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功利性教育还有一席之地,导致老师在课堂上讲实验,学生课下背实验,以应付考试,节省资金。这样就违背了科学规律,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只有教育决策者的教育理念转变了,评价体制转变了,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才会跟着转变,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来。

反思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自从1997年新实验室建成,以及又经历了几次“普实”验收后,我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教学已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我们能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教学中操作,还能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反思。现将我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反思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实验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对此进行反思,看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实验结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当。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能力。我曾教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是:给定一杯盐水、一架天平及砝码、一只量筒,要求学生利用给定器材测出盐水密度。同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有学生把量筒装盐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称,还有学生把过多的盐水往地上倒。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中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的一面,但是老师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盐水过多,超过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实验结束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器材随意摆放、砝码未收回盒内、量筒放在桌子边,没放在安全的地方等。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公式是η=W有/W总=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F。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了实验操作。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三.反思实验方法及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固然很好,但是仍有一些方法和过程在具体的实验中会有一定问题或不足。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结论更加信服。如惯性实验之一:在装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然后将纸板弹出去,鸡蛋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而掉进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时,就算经验丰富的老师也容易将纸板弹翻,鸡蛋掉在地上而实验失败,我也遇到过这样问题。后来我发现本实验可进行如下改进:在纸板的另一边拴一根细绳,实验时水平的将纸板拉走(这一点很容易做到),鸡蛋就不易掉下来了,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四.反思实验现象

教师更应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特别是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或与学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时,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会同样亮,怎么会一只亮一只暗呢?”为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这两只灯的灯丝长短绝对一样长吗?对电流的作用会一样吗?(2)学生学习了功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决定灯泡亮度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虽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但根据P=I2R可知实际功率的大小还取决于灯泡电阻。所以会出现灯泡一亮一暗的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学生就理解了决定灯泡亮度的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当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反思,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反思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引出物理公式以及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又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素养的主要手段。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一、农村中学学生的一般现状

11.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 篇十一

一、演示实验的改进

1、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的实验。 用一只规格为5mL的注射器(包括一个细针头),即可用来探究水与酒精的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的问题。用安上针头的注射器,先吸入酒精2.5mL,排净针筒内的空气,再吸入水2.5mL.由于塑料注射器的柱塞与针筒间的摩擦较大,可以任意将注射器翻转,使其中两种液体均匀混合,而不致有液体溢出或者气体进入针筒的现象发生.翻转注射器1、2min后,针筒内便有汇集成如豆粒大小"空泡"出现.

2、分子永不停息运动的实验。 关于气体分子的扩散,结合书上常用能看得见的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进行探究,可视范围大,效果好.但是二氧化氮毒性较强,从制取到使用均存在危害因素,不宜人人做此探究实验.我用废青霉素小瓶和碘做类似实验,可人人动手,效果甚好.

打开事先前清洗擦干的小瓶瓶盖,把宽度约1cm浸湿了米汤(其他淀粉稀粥也可)的白色卫生纸条,帖附与瓶的内壁一侧;然后用镊子加取一小粒碘,小心投放瓶底,勿使接触或靠近纸条,再盖上瓶盖进行观察.约1~2min既见约条由下向上显现蓝色,4~5min后,整个纸条均变为深蓝色.

学生对此兴趣盎然,既明白了"纸条"变蓝,是固态碘升华后形成的气态碘的扩散结果,也验证了生物课中学过的淀粉遇到碘会呈现蓝色的事实。

二、探究实验的改进

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探究实验学习又是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探究实验学习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映像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本上一些传统探究实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一些实验现象得不出来。

例如: "熔化和凝固"一节中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晶体的代表物质用的是海波(硫代硫酸钠)以前也用过萘,这两种物质效果却不明显,并且萘是有毒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如果用冰来做熔化物质的效果很好。可以有3~4min的熔化过程(溶化温度不变)下面把我的具体做法告诉大家。

用实验室中"萘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器"中的小试管中放入15mL的水,并且把温度计插入胶塞塞紧试管使温度计的液泡浸没在水中将试管和温度计整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将其冻成一个整体(偶尔会有试管冻裂)放入大口保温瓶内待用。

试验时在萘的熔化试验器中倒入常温下的水(讲本节时为11月份常温下的水为15摄氏度左右)当温度计示数从零下2摄氏度开始计时每分钟记录一次其中会有3~5分钟的熔化时间温度计示数为0摄氏度效果很好同学们也很清晰观察到冰水混合物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给学生讲清楚常温下的水也可以给冰传热。

再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把本节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二题设计为课上的分组探究实验:找两个油笔笔管其中一个最好是透明的(因为这样能更清楚看到水上升并喷出)把其中一根(透明的)插入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笔管(细孔的一端)贴靠在另一根的上端往B管中轻轻吹气可以看到管中的水面上升如果用力吹气A管中水将从管口喷出效果非常明显,并且使学生亲自动手所做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适当讲解使学生的应像非常深刻并且此试验也是生活中一种喷雾器的原理可以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三、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映象"因此在每次家庭小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留出实践让学生互相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都会领略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的诱发了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1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篇十二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第一, 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开拓思维,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不套框子, 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 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 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 写在纸面上, 落实在行动上。

第二,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 才可以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 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 也真正能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所以, 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 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 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 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于永正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那么, 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 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

第四, 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教师不光要会做实验, 更重要的是还要会管理好实验室, 这样才能为学生实验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学生实验“五会”: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会自制教具。

二、重视实验探究

(一)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

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 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了解科学方法, 获取科学知识, 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 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 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实验探究。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 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 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 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 (1) 测量范围; (2) 最小刻度; (3) 零点及其调节方法; (4) 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 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学生分组实验, 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 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时, 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 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 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 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 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 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 重视实验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 个人和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 要注意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实验探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 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 例如甲负责操作, 乙负责记录。另一方面, 组内角色要转换, 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 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 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 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 也要重视口头表达,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口头陈述。

从实验教学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 要搞好实验教学, 我们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首先, 教师应该具备有新理念。其次,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第三, 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最后, 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

(三) 教学中我还注意将可转化为运用探究

性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 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 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作用, 使学生会研究与探索实验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

三、利用物理原理创新设计

利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验创新设计, 既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实验,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也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后的考查性实验, 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如:关于“摩擦”的教学引人, 运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如下一个创新性实验:让两位身体状况接近的同学到前面做“拔河”比赛游戏。两同学分别在板凳一端下面用一只手掌托住板凳, 其中一位同学所托板凳一端上面放些重物。两同学同时向两边拉, 让学生猜测哪位同学会胜出, 并分析胜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两同学分别在板凳一端下面用一只手掌托住板凳, 另外, 在刚才失败的同学手掌和板凳之间垫上一块毛巾, 两同学同时向两边拉, 让学生猜测哪位同学会胜出, 并分析胜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学生对实验现象非常好奇,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下步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又如:讲完“惯性”知识后,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书本文具等设计惯性实验, 然后请学生展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既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又巩固了知识点。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 组织多媒体信息,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以实现教学优化,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 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 进行逼真的模拟, 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 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 使学生认识加强, 理解透彻。

1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篇十三

八道沟镇中学 宁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文学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又要有操作的程序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一、物理实验探究的意义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现状分析

我校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长期以来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很少。虽然有些教师初步研究过实验教学,但没有很明确的研究成果,校本教材贫乏,几乎是一贫如洗。从普九硬件验收以来,学校硬件达标已基本达标,加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就有待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我校部分物理老师对实验教学曾进行过前期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通过理论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对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和技术”、“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实验可以帮助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建立在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之中,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想象、假设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用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依据三维目标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通过评价知道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较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更多地从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方面发现学生的潜能与特长,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提高。

上一篇:坚持的经典语句摘抄下一篇:买卖合同自行成交办 见证成交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