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2024-09-10

课文《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精选17篇)

1.课文《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篇一

《画家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画家乡》是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歌唱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我们应该凭借教材,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欣赏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积累美的语言,获得美的享受;欣赏美的行为,培养美的情操,使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画画,而且有很多同学也画得非常棒。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介绍几个也很喜欢画画的小伙伴,你们想跟他们交朋友吗?那得先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是:(出示名字齐声读)再次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再次读出他们的名字)这几位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他们的脚步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1)标出自然段(2)划出小伙伴的名字

2、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2)把读不通顺的句子做上标记

(3)这几个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三、识字写字

(一)“我会认”

1、显示“我会认”的生字,学生观察,举手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2、组词,学生举手拼读

3、老师带读

4、学生齐读

(二)“我会写”

1、学生练写

2、老师范写

3、小老师带领,全班一起拼写

4、默写词语

四、作业布置

2.课文《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篇二

来了, 泥土里的小草悄悄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 小鸟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 知了在枝头欢快的歌唱, 晚上, 蟋蟀在草丛中欢快的进行着大合唱;秋天, 石榴娃娃们裂开嘴笑了, 田间的苹果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金黄色的梨再跟果树妈妈窃窃私语, 到处一幅丰收的景象;冬天, 雪花姑娘给大地披上一层雪白的婚纱, 房子上、地上、树上到处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球、堆雪人。

家乡的人很勤劳, 不管春夏秋冬, 狂风暴雨都会辛勤的劳作;家乡的人也很善良, 不管别人有什么困难都会热情的帮助他;家乡的人也很好客, 只要有客人来临, 就会热情的招待客人;家乡的孩子很活泼, 只要一放假就三五成群的去抓蚂蚱, 吓得蚂蚱到处乱飞, 那时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

3.课文《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以写定教;小学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阅读”等虽有联系,但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使学生在探索群文时提升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群文阅读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写景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上学期,为了把温州课题《基于小学写景文读写序列化实践研究》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我们从学生的写作角度入手,进行写景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为写景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靓丽的窗户,实现了“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立足学情,精选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以“写作顺序”为线索,把“按方位顺序”的文章放在一起;以“文章结构”为线索,把“总分结构”的文章放在一起;以“表达手法”为线索,把“联想和想象”的文章放在一起等等。有主题地萃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

如何精选文章,成为当前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困惑。在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起点、生活经验为基础,找到这些文章与学生经验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写景文的群文阅读教学。

1.尊重学生起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哪个阶段应该学些什么,能够学到什么,受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认识规律的制约。因此,精选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盲点以及学习特点等,挑选出最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文本。如,三年级上册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孙老师结合学段目标,选择“中年级以段为训练点”的目标,精选教材中《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三篇文章,剖析了三篇文章中总分段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总分结构,但分述部分各有特色,《富饶的西沙群岛》围绕总起句写了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秋天的雨》围绕总起句列举了几个事物;《香港,璀璨的明珠》围绕总起句写了一个事物的一个方面。并以孙老师的下水文《贝壳》进行拓展阅读,降低了学生仿写总分段落的难度。孙老师的群文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2.关注学生需求

精选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时,还要关注学生需求。只有在面对学生需要时,教师才会考虑“学生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教材知识”,才会竭力去寻找适合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内容,更多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如,四年级上册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潘老师根据本班学生作文开头出现的雷同现象,想学生之所急,供学生之所需,精选教材中《鸟的天堂》《火烧云》这两篇文章的开头,提炼出“时间+环境描写”方式的开头,并精心挑选了丁玲、古清生、沈从文、丰子恺等四位名家的名篇开头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明确“时间+环境描写”方式的开头写法,最后出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雷同开头,用“时间+环境描写”方式的开头进行修改,真正做到了“以写定教”。

总之,学生的阅读经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精选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必须找准学段目标,尊重学生起点,关注学生需求。

二、细研文本,抓住特色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说:“教材内容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由于语文课本提供的只是教材内容,至于这篇课文“教什么”,也就是课程内容,完全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去选择、去琢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记得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因此,开展小学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除了“立足学情,有主题地萃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外,还要细研文本,深入挖掘教材,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内容,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得当的取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关注语言积累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个学段目标中均提到了“积累”二字,可见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一个人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有神”。由此,细研文本,首先要关注语言积累。如一年级上册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黄老师精选了《哪座房子最漂亮》《小小的船》这两首儿歌,从语言积累入手,挖掘出特殊的构词方式──“AA的”叠词,通过把“青青的瓦、白白的墙”等这些词换成“青的瓦、白的墙”,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接着找出《四季》中的叠词,改说为“AA的什么”,然后出示相关图片用“AA的什么”来仿说,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2.关注写作特点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在写作上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细研文本,我们要关注其写作特点,挖掘出文本独特的写作特色,选取典范内容让学生仿写。如,六年级上册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倪老师细细研读了第一组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从写作手法来看,这四篇课文均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倪老师从这个写作手法入手,选取从“颜色、形态、声音、动作”等不同角度进行联想的句子,进行群文教学;接着以美文《巫峡赏雾》作为拓展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内化“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手法写《云江晚景》,真正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三、关注语用,发展语言

“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说,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李海林教授也曾在《言语教学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智慧教学。”因此,在小学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语用,从文章的写作顺序、段落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二年级上册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本人执教的《运用方位词把教室一角介绍清楚》是从写作顺序入手,帮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复习盘点《北京》《秋天》,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两篇按方位顺序的写景文,观察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北京》的观察顺序是从中间到前面,而《秋天》是从上到下的。这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培养了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然后出示教室一角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顺序,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方位词来介绍。最后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教室的一角。学生的仿写既到位又精彩。

优秀片段如下:

学生1:教室后面墙壁的中央有一块又宽又长的大黑板。这块黑板五颜六色,漂亮极了。黑板上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还有同学们写的美丽汉字。黑板上方有八个大字“乐学善思 勇敢自信”,这是我们的班训。黑板下方贴着美丽的树叶贴画和端正的汉字书写作品。

黑板右边是争章台,上面贴着起飞章,代表着同学们的学习表现。黑板左边是展示台,上面贴着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照片和优秀的作文。展示台旁边有一个书柜,书柜里摆满了整整齐齐的书籍。书柜上面放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奖杯,它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

你瞧,这就是我们班又美丽又干净的教室一角。

学生2:我们教室墙壁上方贴着“乐学善思 勇敢自信”这八个大字。大字下面是一块又宽又长的大黑板。黑板上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写着笔力十足的文字,那是同学与家长辛勤的汗水换来的。黑板下方贴着我们写的汉字和童趣十足的拼贴树叶画,可漂亮啦!

黑板左边是展示台,展示台上贴着许多优秀的作文和漂亮的照片。展示台旁边有一个书柜,书柜里面放着整整齐齐的书。书柜上面摆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奖杯,它凝聚着我们大家辛勤的汗水。黑板右边是争章台,上面贴着起飞章,代表每个同学的学习表现。

瞧,我们班教室多美丽多整洁啊!

……

再如,五年级上册写景文群文阅读教学,王老师执教的《巧用抒情,写家乡一角》是从写作手法入手,让学生采用借景抒情或叙事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首先复习盘点《桂花雨》和《小桥流水人家》,弄清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不同写法。然后从本册选学课文以及课外阅读中选取四个片段,分别选自《黄果树听瀑》《百泉村》《回乡》《故乡路》,让学生分清哪些是借景抒情,哪些是叙事抒情,并对写景文中的叙事与我们平时的事情记录作比较,弄清其不同点。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快速阅读的策略,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文本的能力。

优秀片段如下:

学生1:稻田,一望无际。金黄的稻田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涛,翻滚着、跳跃着……我不禁想起童年时代那一桢桢美丽的画面:沐浴着阳光,大人扛着镰刀,自如地走在田埂上;在涌动的稻浪里弓着腰,挥舞着镰刀;妇女们一边哼着乡歌,一边捆起稻子;小孩们一蹦一跳地给父母端茶送水;人们拉着丰收的喜悦,把粮食送进仓库……我难忘丰收的稻田,难忘金色的童年!

学生2:树丛中,夹杂着许多鲜艳的花。绿叶衬着红花,显得花愈发娇艳。那簇绿荫遮掩之处,住着一户人家。古老的屋顶上,是乌黑的瓦片,由于雨水的冲刷,已有了些许斑迹。房屋前,是一个小小的庭院。一个约莫七岁的小孩子正手抓一把米,撒一点儿,撒一点儿,正在喂小鸡;一位老奶奶正靠在竹制摇椅上,拿着锥子和针,缓缓地纳着鞋底;一个小男孩挽着裤腿,淌着水,踏着鹅卵石摸小鱼小虾。瞧,他多能干,捉了一尾鱼!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群文阅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诚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群文阅读某种程度上可以“治疗”目前阅读教学中最大的痼疾。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给小学语文写景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开启了学生阅读的智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参考文献:

4.《美丽的武夷山》课文教学设计 篇四

一、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武夷山的美丽自然景色

2、同学们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想不想去呢?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武夷山。

3、板书课题

4、引导生齐读课题,并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实施新课

1、引导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1)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

(3)小组比赛读

(4)开火车读

3、读课文,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4、开火车读文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武夷山在哪?武夷山的景色有什么 特点?

学生A: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

学生B:山水环抱的特点

(2)再齐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武夷山的美,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它生画出本段的中心句并思考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思考“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运用了生么写作手法

(3)试着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武夷山山的特点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生思考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本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手法写一句话?

4、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1)自由读文,思考游览武夷山的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游武夷山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四、小结

5.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篇五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下面是教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这篇课文讲了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

生:讲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

师:请喜欢春季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夏季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秋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找到了各自的集体,大多数坐到春季、夏季小组中,而秋季那一组只有4位同学。接着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多数小组选派一名最能说话的同学发言,发言往往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人,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6.画家乡课文教案 篇六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设计: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2、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3、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1、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⑴ 自主说。

⑵ 同桌互说。

2、整体感知课文:

⑴ 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⑵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⑶ 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1、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2、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⑴ 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⑵ 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4、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5、欣赏语句,运用语句: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⑴ 用“____”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 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⑶ 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区域,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合作、探究学习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画家乡教案|画家乡优秀教案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1、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2、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⑴ 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⑵ “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⑶ 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⑷ 配乐,感情朗读。

⑸ 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⑹ 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⑺ 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3、拓展:

⑴ 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⑵ 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7.阅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篇七

一.以精讲带阅读课

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 每一单元的课文分精讲和阅读两类, 精讲课文教学, 一般是教师重在示范, 按照教学计划,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 来揭示同类课文的规律,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促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从而获得阅读规律, 从训练中来深化所学知识, 在实践中培养自学能力。因此, 阅读课文的教学, 教师重在指导点拨, 让学生自己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

我在讲《药》《项链》《荷花淀》这三篇小说时, 前两篇是精讲课文, 后一篇是阅读课文。讲前两篇课文时注重介绍有关人物描写的基本知识, 讲清记叙和描写的关系, 在讲后一篇阅读课文时, 让学生按课文“思考与练习”的要求阅读并进行思考, 对如下问题作了指点:1、《荷花淀》反映了白洋淀人民坚持抗日爱国这一主题, 主要是通过对水生嫂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来的。2、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较多, 但主要人物有两个, 一是水生, 另一个是水生嫂。文中对水生的描写比较集中, 用笔不多;对水生嫂的描写用笔虽多, 但多中有变。即在小说前半部分有较多单独形象描写, 后半部分是把她结合在青年妇女的群体中来描写的。水生热爱祖国积极带头, 机智勇敢的性格很鲜明, 一目了然;而水生嫂的性格是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逐步揭示的。她与水生都有着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 痛恨日寇, 机智勇敢的性格和品质, 但又是比水生性格更复杂的人物。3、水生嫂的形象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的, 她的性格几乎在故事的每一个情节中都有所体现。“话别”与“遇敌”两节是对水生嫂形象分析的突破。“话别”一节, 是水生嫂基本性格的一次集中体现, 勤劳、朴实、温柔、识大局、明大义, 积极支持丈夫参加抗日。“遇敌”一节, 又是对她性格描写的一次飞跃, 即在遇见敌船后又表现了她性格的另一面, 机智勇敢, 同时她在抗日的态度上由对丈夫的积极支持, 发展到自身抗日的激发阶段。在写作手法上, 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药》、《项链》、《荷花淀》这三篇小说在题材、内容方面不一样, 但在写作方法上有个共同点, 就是用各种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表现文章的中心。因此,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记叙和描写的关系, 掌握有关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基本的方法。

二.要重视预习

我认为预习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非抓好不可。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学生预习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以前, 对阅读课的处理是让学生自己看, 看完后提问题, 但学生不能一一回答, 每次的阅读课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阅读课教学的失败, 其因是事先没有提出问题, 让学生去预习。找出阅读课文失败的原因, 我注重抓好预习, 在预习中通常运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如阅读《华威先生》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1、概述课文基本内容。2、通过对华威先生一系列言行活动的描写说明了什么?3、写华威先生是活跃在国统区抗日文化界的一个“忙人”;写到处兜售他的“一个领导中心”;最后写终于碰壁。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4、此篇采用了记叙文的哪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预习的另一种方法是学生看书提问题, 老师汇总, 课堂解答。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预习, 必须做到坚持落实。

三.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8.美丽的家乡 篇八

离我家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大森林。春天,那里的树上开满了各色的花儿;夏天,树叶长得极其茂密(mào mì),差一点就见不着天空了;秋天,野生的果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子,人们都争着去摘,热闹极了;冬天,树叶落了,就像雪花一样飘落在地上。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chè)见底,总有小鱼在里面欢快地游着。每到夏天,许多小朋友都会到河里游泳,凉爽(shuǎnɡ)极了!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欢迎你来这儿做客,体验一下农村生活的乐趣吧!

(指导老师:黄欢欢)

简评:

文章虽然比较简短(jiǎn duǎn),但已将家乡的美一一介绍给了读者。瞧,小作者的家乡:盛产农作物,表现出物产丰富之美;大森林四季分明,表现出季节之美;夏天的小河纯净、热闹,表现出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好词句分享:

盛产 茂密 飘落 清澈见底 欢快 凉爽 体验

夏天,树叶长得极其茂密,差一点就见不着天空了。

冬天,树叶落了,就像雪花一样飘落在地上。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总有小鱼在里面欢快地游着。

9.课文美丽的彩虹课堂实录 篇九

生:可以

师:先观察一下,讨论一下,开始。

生:(观察)

师:停!时间够不够用?谁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经过观察讨论发现,这个东西是呈三角形的`。它里面存着水,外面有一个三角形的盖子。

师:她是这样描述的,三角型的,我一听就想到了(找东西,结果没找着)

师:还有不同的描述吗?

生:那个东西里面是空心的,外面是用塑料做的。

师:空心的吗?

生:不是

师:还有其他描述吗?

生:我们总觉得这个东西是个三角体的,它里面有水,而且还有些很明显的气泡。这个三角体,一头是平的,一头是蓝色三角形的盖子。里面是凹进去的,而且凹进去的这头比较大,后面平的这头比较小。

师:真的?哦,盖子比较大一点。还有什么不同的描述吗?

师:刚才这小组同学说是三角形的,那组同学说是三角体的。三角形和三角体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认为三角形是平面的,三角体是立体的。

师:三角体和三角形的区别,它竖起来有几个面?

师:(提示)侧面有几个面?

生:三个面

师:面与面之间叫什么?

生:棱

师:你怎么知道叫棱?

生:数学课学过的

师:棱,三个面。这个器材叫什么名字知道吗?

师:三棱镜。但是里面灌的是什么?

生:水

师:也可以称为水棱镜。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三棱镜和镜子、玻璃比较,它是否具有镜子和玻璃的反射就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功能?是否能改变光的前进路线?光是否能透过三楞镜?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停,时间关系,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讨论认为这个三棱镜能够改变光的前进路线。光也能透过它来反射。

师:透过光来反射?透过了还能反射?你什么意思?

生:透过它改变……

师:透过它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我们认为这个三棱镜能使光多方面的反射。

师:多方面的反射,是不是反回去了?反回去了对吧?

师:(边画图边解释)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三棱镜只能反射,但不能透过……

生:不对

师:那你们认为既能反射,又能改变光的前进方向,又能透过。合三者为一体。

师: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我们组认为它可以透过,但是不能改变光前进的方向。

师:可以透过,但是不能改变光前进的方向。对吧?好!还有不同的说法吗?最后一组。

生:我们组认为三棱镜和玻璃的性能是一样的,能透过也能反射。

师:同学们的观点都不同,你有没有方法来证明以下自己的推测。

生:做实验

师:需要什么?

生:三棱镜、光

师:光,我把这个仪器关了,我们用什么来替换它?

生:电灯

师:电灯,好像距离太远。

生:手电筒

师:要不要手电筒?

生:要

师:老师带来了手电筒

师:(拿出手电筒)照到哪里?

生:三棱镜

师:透过的光到哪里去了?反射的光到哪里去了?

师:所以我们还要用到白纸。

师:(用投影演示并解说)用白纸当墙,我们观察三棱镜是否具有我们预测的那些功能?

生:(材料员领材料)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汇报

师:好,停!时间关系,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实验发现,三棱镜能发射也能透过光。因为我们看到白纸上有一个三棱镜模糊的影子又有光,说明它能反射也能透过光。

师:她都说了能够反射,能够透过,能够改变。不知道能够反射什么?能够透过什么?能够改变什么?补充一下

生:它能让光透过去照到白纸上,也能阻挡光改变,也能反射光到后面。

师:还有什么?

生:我们小组经过实验发现光可以穿过、透过水棱镜。原因是可以穿过透过水棱镜的多面体的左右两边,因为箭头提示我们看见了纸中间有一个光环,水棱镜两边的七彩光也呈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这样认为。

师:她们实验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什么?

生:七彩光

师:换一种说法就是什么?

生:彩虹

师:看到彩虹的举手

生:(举手)

师:三棱镜与镜子、玻璃不同,它有一种独特的功能,能看到彩虹。

师:彩虹在什么位置,在这张纸上标一下彩虹的位置。

师:(选其中一组的画图投影)看看有没有画错

师:要形成这个彩虹,三棱镜必须具备哪几个功能?

师:(提示)这个彩虹你看到了,也就是说三棱镜必须具备几部分的作用才能看到彩虹?

生:我觉得三棱镜应该具备能反光,能改变光的路线,才能形成彩虹。而且它还……

师:一个个来,能改变光的路线,对吧?你为什么说它能改变光的路线?

生:因为如果它不能改变光的路线的话,白纸的两边就不能看到彩虹。如果不能改变光的路线,它只能透过的话,那只能在纸的中间看到了(彩虹)。

师:(画图演示)

师:它前进的路线一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它改变了光的前进路线

师:还有吗?怎么来证明它穿过、透过?

生:我还知道要显出彩虹,三棱镜中要有水。没有水的话,不能形成彩虹。

师:那怎么来证明它透过呢?如果三棱镜不能透过,白纸上能看到吗?

生:不能

师:能不能?

生:不能

师:我们在白纸上看到了彩虹,表明光透过了三棱镜,是吗?

师:三棱镜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你有没有看到手电筒进去的光是不是彩色的?

生:没有

师:但是出来的却是……

生:彩色

师:说明三棱镜有一个什么功能?

生:变色

师:(笑)它能把一束光,一种颜色的,这种颜色我们一般称为是自然的白色的光。这种光穿过三棱镜变成了什么?

生:彩虹

师:彩虹的颜色大家知道吗?

生:红橙黄绿青蓝紫

师:书上叫蓝靛紫

师:好!三棱镜能把一种白色的光变成……金老师把它称作“分解”。(板书)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白色的光穿过三棱镜,光前进的路线发生……

生:改变

师:会分解成……

生:彩虹

师:多种颜色的光,形成……

生:彩虹

师:我们还可以称为是“光谱”。(板书)

师:什么?

生:光谱

师:手电筒的光射出来形成了光谱,我们称为手电筒的光谱。如果是太阳光分解的多种颜色形成的彩虹,我们称作……

生:太阳光谱

师:像这种现象,你在自然界中你还碰到过吗?哪些现象和我们今天研究的现象类似的?

生:天非常好的时候,阳光照的湖面上,会发生这种现象。

生:下雨时候,太阳照下来也看到过美丽的彩虹

生:太阳光照在金鱼缸,有水的金鱼缸,旁边会形成彩虹

生:还有在朱家尖南沙有喷水池,水摇来摇去会形成彩虹

师:你看到吗?

生:有的

师:要有光,喷水池喷的水摇来摇去很漂亮的。还有吗?

生:用一盆水和镜子也能形成彩虹

师:你这种方法叫做“人造彩虹”,就是往天空中喷水,或者拿个喷雾器往天空中喷很多小水珠,阳光照下来在小水珠上会形成什么?

生:彩虹

师:你们玩过吗?

生:玩过

师:会看到彩虹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它的形成的道理和手电筒的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彩虹、光谱的原理怎么样?

生:一样

师:我们回去,回到家里,可以用简易的方法做一下。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给你介绍一下。

(下课铃声响)

师:金老师这里有一面镜子,这里有一盆水,把镜子斜插在水里。(黑板上画图)水和镜子之间会形成什么?

生:三角形

师:三角形就相当于三棱镜的三角,真正的水棱镜。今天,刚才我们讲了那里面装着水,现在我们来看看真正的三棱镜。

师:(给学生看三棱镜)

师:这是真正的三棱镜,但它的效果跟刚才的我们用的三棱镜一不一样?

生:一样

师:其实是一样的

师:最后金老师有一个问题要给同学们,本来我们要讨论一下,现在时间来不及了。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当阳光透过三棱镜,形成了七种颜色的光,如果在七种颜色的光的位置再放一个三棱镜,这七种颜色的光穿过三棱镜,这七种颜色的光又会产生什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回去思考一下,大家可以去查阅一些资料把答案找出来,行不行?

生:行!

下课!

6月22日上午金卫国执教

10.课文《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篇十

群山环绕之中,有一个美丽的人工湖,名叫雪野湖。

雪野湖的湖面很宽阔,碧波荡漾,有2.1亿平方千米,在湖中,河水不仅清澈,而且有丰富的水产。瞧!一只又大又神奇的大龙虾正在湖水里面威武的游来游去,那群顽皮的美丽小金鱼正在嬉戏玩耍呢!

湖岸边上靠着很多游船,岸边有许许多多的鲜花正在争芳斗妍呢!它们是多么的快乐呀!无忧无虑,欢欢欣欣的生长着。苍天大树给人们遮风避雨,夏天人们可以在这里乘凉消夏。

俗话说:“谁哺育了我们,我们就要把它们当作母亲一样。”

雪野湖就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世世代代的雪野人民,勤恳、淳朴的雪野人民日日夜夜的繁衍生息在这个美丽、可爱的地方,

小学生作文大全

美景。山上各种各样的树木都发芽了,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各种花儿都竟相开放、争芳斗艳的开出那五光十色的花儿来,偶尔,一阵微风刮起来,下起淅沥的小雨来了,各种花儿香味婆娑袭人,清香在风、花、雨之中。小路弯弯曲曲的好似两条巨蛇一般伸向远方。

在雪野湖的山上有一株株着名的花,名曰迎春花。色彩斑斓的迎春花欢喜的长着,看一看,那黄色的花朵洁白如月,那白色的花朵儿洁白如玉,黄色、白色的花蕊象一个个静静的娃在里面扬起那美丽的笑脸,正在向我们笑呢!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再看花儿绽放在枝头上,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婀娜多姿。这里的石头很异奇,千奇百怪的石头屹立在山上,如蘑菇石,乌龟石、仙人石。

夏天是人们游湖的大好时光,游人们都络绎不决的赶来,来玩赏这里的美景。人们都在河遍嬉戏玩耍,玩的多开心呀!

雪野的山水引人入胜,雪野为世人所乐道你的灵秀千秋万代求存。雪野湖千古吉祥之地千年得一居呀!

啊!美丽的雪野,我爱你。

11.戏剧课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十一

存在这些弊病的原因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对学生来说, 教师所谈的戏剧文学知识只是高深的理论, 由于学生阅读面窄尤其是读过的戏剧文学作品少之又少, 对戏剧文学的知识可以说是空白, 难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浓;在分析人物性格、阐释主题思想时, 由于学生脱离对剧情的理解和体验, 昏昏欲睡、机械记忆者居多。

(2) 由于戏剧文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远, 又加上中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对它有意无意的疏离、考查的知识点相对较少等原因, 致使老师、学生都不很看重它戏剧教学显得无足轻重, 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组织学生读读剧本、提示一下主题思想、概括一下人物形象特征的表层而已。

(3) 由于教师对课本剧的表演不太重视, 指导较少或干脆不指导, 加上学生对文本解读不够透彻、对人物性格把握不够到位、受港台喜剧片影响等原因, 致使表演随意的夸张, 矫揉造作。有时表演看起来似乎很热闹, 也很幽默搞笑, 但只是追求噱头热闹过后, 所得甚少。

课本剧表演无疑是校园文化的一朵奇葩。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加深对剧本的理解不失为戏剧课文教学中的一种好办法。但如何让学生学得更踏实有效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 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授课前教师深入研究课文。

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戏剧课文的教学, 在上课前充分认识节选剧本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加强研究, 积极钻研教材, 挖掘其知识点, 利用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了解相关资料, 要对作者、故事背景、情节等做到心中有数, 确定重难点和侧重点, 讲授时力求生动活泼, 以便更好的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2) 引导学生搞好预习。

教师要在学生的预习上下功夫, 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由于受篇幅限制, 新课程中的戏剧课文往往源自节选, 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通过课本注解中剧情梗概的阅读来增加感性认识, 这就使得学生对剧本的理解不够全面, 甚至失之偏颇。针对这种情况, 授课前一两周, 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 或推荐剧本让学生阅读, 或提前发放赏析资料, 或组织学生观看剧本的影视资料,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也使他们对整个剧情有所了解, 加深对课本剧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布置写读 (观) 后感、随笔等形式, 督促学生搞好预习。

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了剧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才能使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题地位, 也才能在和谐、民主、合作、自由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 授课时抓住戏剧课文的突出点。

课本节选的戏剧课文有的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侧重语言个性化的赏析;有的偏重于故事情节的巧妙构思;有的看重对话技巧的分析;有的重在人物心理揣摩等, 教师授课时就要抓住这些特点, 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课文的侧重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授《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这一出戏时, 就要侧重语言个性化的赏析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教授《枣儿》时, 就要偏重于故事情节的巧妙构思。

(4) 表演要做到讲、演结合, 适度发挥。

表演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剧本内容的基础上, 对剧情的生动再现。一次成功的课本剧表演, 可以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学语言变为直观的艺术形象, 既可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导演等各种能力, 给学生提供才艺展示的平台, 又能寓教于乐, 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谓益处多多。

如果要进行表演, 最好只选择课文最精彩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先演后讲或先讲后演都是可行的, 最重要的是做到讲演结合, 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简洁, 学生的表演要力求到位。

同时, 表演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本本主义, 完全拘泥于原作, 教条刻板, 不进行丝毫的“再创造”。例如在表演《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这一出戏时, 如果让学生背大段的台词就显得过于教条刻板;另一种是不尊重原著剧情, 肆意发挥, 只追求一种热闹效果, 而将剧本演成“四不象”, 出现“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场面。例如在我校举行课本剧表演比赛时, 某班学生表演的新编课本剧《白毛女》中, 居然出现了林冲开枪打死黄世仁, 并抢喜儿上梁山的情节, 这显然失之偏颇。

总之, 表演既要尊重原著, 又要适度发挥。这样既遵循了新课程“开放、民主、平等”的原则, 又可以达到“探究、拓展、提高”的良好效果。

(5) 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 教学戏剧课文时不能一成不变, 可以采取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白毛女》、《打渔杀家》、《变脸》等戏剧课文时, 可以找到光碟、录象带之类的课件资料, 教师给学生布置思考分析题, 可以让学生直接带着问题去观看欣赏资料、寻找答案, 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重点讨论、归纳分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达到赏、析两不误了。

一言以蔽之, 只要教师从思想上重视, 课前深入研究课文、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授课时抓住课文的突出点, 做到讲演结合, 并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戏剧课文教学时的一系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一定会提高戏剧课文教学的效益。

摘要:在教学戏剧课文时存在诸多的弊病, 本文分析了存在弊病的原因, 就如何让学生学得更踏实有效, 结合自己的教学, 从授课前教师深入研究课文等方面, 提出了粗浅的五点看法。

12.家乡作文700字 美丽的家乡 篇十二

我的家乡在涟水县红窑镇,提起红窑。以前大家都知道贫穷落后、偏僻的小角落。现在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车水马龙。南京晓庄附属学校红窑实验学校,就座落在红窑镇中心。虽然我的家乡不能与其他大城市相提并论。近几年来,红窑建设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座现代化的 小 城 镇 市 。

从前,我们红窑的道路坑坑洼洼的,一到漆黑的晚上,老人或孩子走在街上,时常会因为不小心 踩到小坑小洼 而摔倒。 这样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下过雨之后,坑内会有很多积水。如果你走在路边,一辆汽车疾驰而过。积水就会 像调皮的孩子 溅到你的身上。那你就是一只名副其实地“落汤鸡”了。但现在的路面完全不一样了。红窑街心道路经过多次的整修已经变得非常平坦了。现在新建的道路横七竖八,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以前,垃圾的处理是最令我们红窑人头疼的事。人们随地丢垃圾,一点也不爱护环境。现在,人们注重生活条件,美化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于是人们开始治理环境,清理道路两边垃圾,铲除道路两边杂草。家前屋后,河塘四周,乡村小路,清理街道等等。到后来,我们发现路边,巷口、村口等很多地方多了一个又一个五颜六色、形态多样的漂亮垃圾桶。渐渐地,大人、孩子、老人,甚至来红窑玩的人们都会主动把食品袋、果皮等垃圾投进了默默等待的垃圾桶。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红窑的容貌也大大改观了。如今,我们在城市看到的高楼大厦也在红窑耸立起来了。鱼儿在小河自由自在地游着,小鸟在枝头开心地唱着。男女老少在广场尽情地娱乐着?? 这可喜的变化正是红窑人素质进步的表现。我相信明天的红窑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一定会是一个如诗如画、文明进步的 现代化小城镇。

13.美丽的家乡-家乡作文450字 篇十三

我的家乡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龙潭大瀑布了。每逢假日,来观光、游历的人潮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到了端午节,龙舟赛更是精彩可期,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不知凡几呢!那龙舟上的参赛者各个都打着赤膊,随着激昂澎湃的鼓声,卖力地划着桨。

他们不只是单纯的滑着龙舟,还将自己的热情与诚挚的心都加入比赛中,这是灵魂与灵魂的激荡。连在场边观赏的我,内心都好像有熊熊烈火正在燃烧呢!即便结果输了,他们也会甘心接受,并向对手道贺,真有所谓的“运动家精神”。而这就是我对乡亲们最深的印象。

想到龙潭你一定不会错过的美食——花生糖。我们龙潭地道的花生谈都是依照古法制作,再加上不同口味的配料,制作出迎合现代人口味的新一带花生糖。当我第一次品尝到时,花生的香气充满了我的嘴巴,再加上外面那层甜而不腻、黏香不弹牙的麦芽糖,真可说是绝配!自从那次难忘的美食飨宴后,每次经过花生糖店时,都会进去买一包来满足我挑剔的味蕾。

14.“文包诗”类型的课文教学探究 篇十四

关键词:“文包诗”,“以文读诗”,“以诗读文”,情感体验,策略

对古诗的重点内容、深远意境, 配合优美的插图进行形象的场景再现。“文包诗”中“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 “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 “诗”与“文”浑然一体, 相映成趣。我们认为“诗”是文章的主体, 学“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句, 感悟诗歌的意象, 领会承载的情感。作为小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有效过渡方式, “文包诗”无疑是最好的体裁了, 那么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如何实现这种过渡呢?下面我以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小学低年级“以文读诗”

《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 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 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 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种难以把握的文体, 更何况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难领悟, 对此我采用了以“文”入“诗”的方法来学习此文。

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后, 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三小节上, 先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 母亲还在油灯下,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 通过反复的诵读, 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 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再借文悟诗“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师: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同学们, 读读第一小节, 看看上面的这幅插图,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让我感动, 古时候没有缝纫机, 孟郊要出远门了, 他的妈妈在晚上为他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

师: (出示图:又细又密的针脚) 是啊, 你们看这针脚, 密吗?

哇……学生开始感叹。

生:很密, 一定是怕天气冷了, 孟郊会冻的。

生:还怕如果缝得稀的话, 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

师:说得真好, 其实, 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 针脚缝得细密, 否则, 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孟郊的母亲真是:“临行……意恐……”

生: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师:好, 同学们再把这句诗、这句话合起来读读, 看谁体会得更深。

【反思】学生把诗句与文章相互融合在一起, 对诗句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具体了。再通过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把握诗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充分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师:出门在外的孟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画面)

生:纷纷表达 (春天的太阳、绿绿的小草……)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 (指名学生读好后) 孟郊看到路边的小草长得生机勃勃, 小草怎么长得这么好呢?这最需要感谢谁呢?

生:春天的太阳, 给它的生机。

生:没有太阳, 小草就不会长得这么旺盛, 需要感谢太阳。

师:看到此情此景, 孟郊心里怎么想的呢?

生:母亲的慈爱, 不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 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同样的, 孟郊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所以孟郊用了一句诗来表达:“谁言……报得……”

生: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反思】学生再通过反复的诵读, 从而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 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这样图文对照由文到诗, 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增强了对诗句的感受力。

二、小学高年级“以诗读文”

高年级“文包诗”语言更加优美, 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加丰富。景中寓情, 情中有景, 诗歌的意境更悠远, 为学生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加广阔, 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高年级学生对于诗歌的驾驭能力较低年级学生已经有所提高, 需要的是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 加深其理解和把握情感, 更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从诗入手, 引出要学习的文章,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诗, 由诗到文, 再由文到诗, 出发点、落脚点、归结点都在诗, 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让他们从中找到收获的快乐, 由此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15.美丽的家乡-家乡作文900字 篇十五

我的家乡德惠是一个水稻香飘的小镇,这里有花木扶疏的湿地公园;也是有风景迷人的德惠生态公园;也有小溪流水的美丽乡村建设……

今日大家就而言一说花香鸟语的湿地公园和一望无际的原野吧!

我的家乡美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像金色的稻浪随风飘荡滚翻。玉米地里中有一个年老的老农,已经手和脚利索地掰着子粒圆润的苞米。掰下的.苞米都放到牢固经久耐用的牛车上堆成了一座金色的小山坡。并不大一会,老农纵身一跃,跳上板车。老农拿出一根又粗又长的皮鞭,娴熟的向正悠闲自在的吃着葱绿草青的老牛抽去,哞―”憨厚老实的老牛叫了一声,载着老农向远方的村子走去。

我的家乡德惠美在城内花香鸟语的动植物园。蔚蓝如洗的天上,像一望无际的海洋。五色五彩缤纷的红霞,像各式各样伸开的丝绸美丽极了。在花香鸟语的动植物园,绿树成荫给春回大地的地面披着了一层翠绿色如茵的毛毯。五彩斑斓的野草随风飘荡民族舞蹈,向心情愉快的游人喊着招乎。傲然挺立的杏树,像一把翠绿色的大雨伞,为孩子们遮光乘凉。顺着漂亮清凉的林荫小道走去,踏入青绿色的台阶,就到狮子山的顶部。从又高又大的狮子山远远望去,全部动植物园的美丽景色一览无遗。而狮子山则被工匠仔细手工雕刻的惟妙惟肖。

这一石雕狮子双眼瞪的铜铃铛般尺寸,紧皱眉,锐利极其的前爪下,还抓着一个精巧秀丽的石球。顺着狮子山林荫小道走下来,就到湖柳绕堤的金鱼池。金鱼池边上奇峰怪石,有的像三足金蟾道喜,有的像风姿绰约的美少女,有的像婷婷玉立的荷花。金波闪动的荷花塘里铺满了风姿绰约的莲叶。在一碧万倾的湖泊中,莲花宛如新生儿的宝宝,尽展他们的秀丽:有低首思索的,有含蓄微笑绽开的,有蜂拥而至的……粉色的花瓣,乳白色的花芯,翠绿色的女裙,秋风习习吹来,莲花与菏叶都轻轻地的随风飘荡漫舞,如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时候也会出现水里的漂亮的红鲤鱼,也艳羡婷婷玉立的莲花的引人注意,也来拼个繁华,用竭尽全力的跳出来河面,“扑腾――”一声,又钻进水里,略微泛起水里一圈一圈的漪涟,火红火红的小尾巴,像秋天的枫叶,在水中轻晃慢版摆。微波粼粼的荷花塘是多么的的漂亮呀!

16.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备课 篇十六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

),(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是指0.1克镭发出来的,也就是她的成就。为了提取这来之不易的0.1克镭,居里夫人以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

(2)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3)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及不朽的功绩。

(4)但他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中的什么指的是她的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丈夫皮埃尔不幸早逝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的伟大精神。

3、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句中连采用了四个从变成,居里夫人变成了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我发现他们的关系是递进的。

(2)、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及不朽的功绩。

4、课文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以美丽为主线,说明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指她美丽端庄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以及淡薄名利的人生态度(高贵人格)。

5、读句子,指出下列句子表现了居里夫人怎样的优秀品质。

(1)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居里夫人执著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17.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新招 篇十七

一、认真审视教材特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体现了以下特性:

1. 主题性。

人教版实验教材, 它是以专题组织单元, 每个单元由四篇不同的文章组成, 有精读, 也有略读, 这些文章体裁、内容、写作特色等都相类似, 都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有些单元中的课文虽然体裁不同, 但每篇课文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2. 自主性。

相对与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内容浅显, 文字通俗, 更贴近学生生活, 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阶梯, 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

3. 拓展性。

根据人教版试验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 略读课文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 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 最终实现完全独立阅读。

二、突显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

略读课文应根据教材特点以及编写意图, 在教学中着重体现以下功能:

1. 巩固与迁移。

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 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 都要读懂, 都是新知。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 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 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 将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加以运用, 是“知”向“行”转化的途径。

2. 独自阅读。

如果说, 精读课文在教学时, 必须“细嚼慢咽”,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 略读课文在教学时, 教师要更加放手, 让学生自主阅读, 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这是略读课文教材特点所决定的。

3. 拓展与延伸。

精读课文的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 初步习得阅读方法;略读课文阅读是半独立阅读, 是阅读方法的尝试运用;而课外自读阅读是独立阅读, 是运用阅读方法, 形成阅读能力。教学时, 我们应该利用好这座桥梁, 适时向课外独立阅读延伸。

4. 积淀语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 大多文质兼美, 描写生动形象, 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时, 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略读课文对于提高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品读能力、感悟能力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诵读好词佳句, 积淀语言, 培养语感。同时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 读写结合, 为每组单元的习作训练打下基础。

三、注意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尺度

要区分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 就是要确切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尺度, 既不过细剖析, 也不作随意教学, 要确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明确地位,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略读教学不等同于略读。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它的任务比较单一, 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如《清明上河图》一课的教学, 在学生初知文章大意后, 让学生动手制作资料卡,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 对于有效的信息, 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 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2. 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 只是教学目标更为集中, 教学重点更为突出。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 但也不排斥精读, 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详略结合、层次鲜明, 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赋予了“粗知大意”比较丰富的内涵。

3. 自主阅读并不等于自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 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 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 学生学得自主、开放, 教师说得少而精。有的老师就干脆退让一边, 一言不发, 任由学生天马行空, 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其实不然, 略读作为一项教学活动时, 教师势必更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4.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具有多重性。

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本单元的最后, 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 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版实验教材每个单元以专题组织的一篇篇不同的文章, 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 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 应该瞻前顾后, 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 就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更为开放, 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课堂力求透露人文关怀的色彩, 让学生们自主学习,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要想提高实效性, 阅读方法的选用尤为重要。

1. 打破常规, 顺势整合。即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两篇及多篇文章融合在一个或几个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学, 加深学生的感悟。

2. 捕捉重点, 精略得当。

如何捕捉教学重点, 不妨从单元导语入手。导语像一条线索串起同一主题的一组课文, 建立了学习内容与情感的关联;明确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重点, 体现了教材对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目标的重视。

3. 比较异同, 拓宽思路。

充分发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 也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比较。

上一篇:安徽琅琊山旅游导游词下一篇:世界强化免疫日标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