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原理考试试题

2024-08-29

室内设计原理考试试题(精选9篇)

1.室内设计原理考试试题 篇一

景观设计原理

景观设计发展背景

景观: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的烙印。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成为园林。设计范围:住宅绿化,道路绿化,公园。

第一章中西方园林景观比较

一,中国园林景观史

萌芽期:皇帝,尧 舜玄圃

殷 商灵囿,灵台,灵沼(最早的皇家园林)春秋战国诸侯皆有囿圃

秦上林苑

两汉上林苑,建章宫,“一池三山”

形成期:魏晋南北朝田园诗,山水画,玄学兴盛,四家园林,寺庙园 成熟期:隋洛阳西苑以水景为主,园中园手法

唐长安大明宫,华清宫(最早宫苑分置)

长安曲江(第一座公共性质的大型园林)

五代十国湖杭苏扬四周经济发展

首次高潮期 :宋:北宋汴梁,洛阳“山池“改“园池”,“囿圃”。

南宋迁都临安致使江南造园兴盛“元园不石”出现“山匠”

欧阳修的平山堂,苏州沧浪亭,形成中国园林主流

元: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烈,经济停滞,造园数量少。

明:北京,西苑,勺园,李园(清华园),梁园。

南京瞻园

苏州拙政园,留园,艺圃,五峰园

计成作《园冶》为我国最完整的造园著作

清:西苑(扩建),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圆明园,畅春

园,清漪园。

中国古典园林自然风景苑囿是中国园林的雏形,以自然风景为主,配以少量的人

工景观,有一定的范围或设施。

1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 文王之囿-----自然风景园囿。

2秦汉时期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寺院园林极兴盛 代表: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3唐宋时期写意山水园

特点:1)在苑囿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

2)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术的发展的相互促进

江南私家园林 特点:功能全,形式多,艺术化

原因:1)造园艺术理论有了划时代的总结性成果2)大批造园艺术家诞生 中国古代园林:

风格:以山水造园著称,崇尚隐逸,向往自然,寄情于山水

意境的创作:诗画与园林艺术的创造,促使景象升华到情深高度独特的时空意识 意境的创造诗画与园林艺术的创造,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高度独特的时意识。园林意境表现手法:1运用延伸空间和复杂空间的特殊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

间,绿化园林景深,丰富美的感受。2造园艺术常用的写意,比拟合联想手法使

意境更为深邃3常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形式来点缀,立意

特点:1)力求神似,再造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诗情画意,文人园,文思画意3)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合,亭台楼阁榭

构景艺术形式:1人工造景为主,天然景观为辅2人工造景为辅,天然造景为主。

中国园林景观主要流派及北方园林特点:1基本都是皇家园林,主要服务对象是

惶急贵族2布局比较严整3多少带有外向特点4建筑体量,规模大,庄严,雄伟,权威5园林建筑色彩富丽堂皇,雕梁花柱

江南园林特点:1基本是私家园林2布局自由,既不追求对称,也不考虑外向型

3景观轻巧,秀丽,玲珑,通透,开间多4建筑尺度小5色彩朴素,淡雅

岭南苑特点:1分量少,总体布局与江南园林一样,只是带有西洋味2移植物造

景,情调热烈,遮阴通风3建筑布局自由明快4注重水量,自由布局5假山垒石

园中园手法

外国园林景观简介1古埃及--布置园林最早的国家形成基础尼罗河几何学

2古希腊--欧洲庭园与公园发祥地3古罗马初期模仿希腊台地园

5欧洲中世纪园林--时代黑暗,艺术停滞城堡式园林寺院式园林

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西方园林更高层次发展之始

台地园及其特点巴洛克

1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开创西方园林史的新纪元 代表作:凡尔赛宫 代表人:

洛可可 2英国自然风景园3十八世纪处英国工业革命肯特 布朗风景式园林

及特点

现代景观

1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景观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2公元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台地园埃斯特别墅3.18世纪的法国园林

代表:凡尔赛宫4.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林 5美国---开创公共园林纽约-中央

三,中外园林对比

中国园林特点

1地形地貌:一般为平原地带或自然起伏的缓地形,或用人工堆积为若干自然

起伏的土丘,相结合,或在山地利用自然在地形地貌略加修整,一般为自然起

伏曲线。

2水体:外轮廓线为自然曲线,水体边缘为自然式,其驳岸多为自然式,类型

为涧,溪涧,自然式瀑布,水池等水景布置。

3建筑物:个体建筑为对称式或不对称均衡分布,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群多采

用不对称分布。全国不以中轴线控制而以构成连续序列布置的主要导游线控制

4道路广场:广场外轮廓线为自然式

5种植设计:反应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错落的美为主。

西方园林特点

1地形地貌:常为整齐规划的平地,或不同标高的水平面,或缓坡倾斜面

2水体:外部轮廓为几何形,采取整齐驳岸,水景类型为几何形,如喷泉,壁泉,整形瀑布

3建筑:个体建筑中轴线对称均衡设计,建筑群及大规模建筑群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设计的方法,以建筑来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空旷地,广场外部轮廓为几何形,草坪封闭。广场空间为建筑对称

布局,林带为规划式,道路为几何式折线,以绿地分割成若干景区,使绿地构成方格,形成或环形的放射形。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以布置图案为主,形成模纹,花坛和花镜,树木以对称

为主,并利用大量的绿篱。绿墙来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

景观艺术及构图法则

景观艺术构图法则 将各种物质材料和时空因素合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图案。

立体空间景观动态空间序列以及最终成为美好和谐的景观。整体环境的创作行为

过程。

多样统一原则 指景观中各要素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

有一定的程度的相似性,给人统一的感觉。

1形式统一2材料统一3线条同意4花木多样性5局部整体性

对比:借两种或多种形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

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空间对比虚实疏密方向大小

色彩质感

调和:即协调,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调和近似调和

均衡与稳定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质感均衡稳定均衡

比例与尺度“黄金分割” 0.618

节奏与韵律连续韵律交替韵律简便韵律交错韵律

景观的空间构成空间的概念:不可见的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可称为空间某种意义上来说,空间就

是容积。空间是实体与实体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

空间的限定:六面是空间的限定要素1面越多,限定越强2限定要素不同,空间

场强弱不同,点(柱,地灯)线(栏杆,柱廊)面(墙)3限定要素的使用方法

(高,宽,形态同心,视野宽窄等)直接影响空间限定度。

空间的分类按实体限定空间的强度力,闭合空间,中介空间,开放空间。

空间分有限空间和无限空间

有限空间分为闭合空间,中介空间,开放空间

闭合空间:主要空间界限是封闭的,视线无流通性,空间界面的限定性十分强烈,空间形象十分明确。

中介空间: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过度形态

开放空间:主要空间界面开敞,对人的视线阻力相当弱,大幅度空间界面设计有

界面,没有顶面。

按空间限定的方法分类。围和覆盖凸起下沉设置架空变化质地等

外部空间的维和要素包括地形,建筑,植物和小品设施四大类,按他们对空间的限定强弱分为;第一位和要素:建筑和地形 第二位和要素:植物和小品设施

第一围和限定要素:1,建筑物围和空间的方法:1建筑物(墙面)的高度对空

间封闭感的影响2建筑物的形状对空间封闭感的影响3墙体纵向缺口宽度对空间

封闭感的影响。2,利用地形围和空间的方法

第二围和限定要素1影响植物空间围和的两个要素树干叶丛的疏密程度和分枝的高度影响着空间的封闭感

植物在空间围中的作用1阻挡光线2吸收噪声及其他有害气体灰尘3遮挡视线4

限定空间,并起到控制引导人流车流的作用5利用围和性可创造千变万化的空间

利用植物而构成的一些空间基本类型 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 覆盖空间 完全封闭

空间 垂直空间

植物在空间围和中基本尺度

大中型乔木9-12m香樟,泡桐,银杏,广玉兰,雪松

小乔木4.5-6m樱花,海棠类,桂花等

高灌木3-4.5m紫荆,紫薇,羊蹄甲,火棘

中灌木1-2m海桐,山茶,福建茶,含笑

矮灌木0.3-1m绣线菊,苏铁,丝兰

地被植物小于15-30m 常春藤,麦冬,沿街草,细叶水栀子

园林景观要素设计

堆山置石 1)假山 天然山石材料堆砌。以水泥作胶结材料,以混泥土作基础

水泥混合砂浆,钢丝网或GRC(低碳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

成型的假山。

经常使用的天然石材有湖石灰岩:黄石:英石:斧劈石:石竹石:千层石沉积岩

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孤赏石:峭壁岩散点石:驳岸石: 石山洞穴:

水景设计

水的审美特征1纯净之美2虚涵之美3流动之美4文章之美

水的形式1平静的:湖泊2流动的:溪流3跌落的:瀑布、水帘4喷涌的:喷泉

建筑经营中国自然式园林建筑形式: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园林中的作用功能:满足人们休息及各种游览活动 组织游览路线:风景布局

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

园林建筑的特点1使用和造景,观赏和被观赏的双重性。

2园林建筑色彩明快、装饰精巧。皇家园林建筑:鲜艳、琉璃瓦、红柱、彩绘江

南园林建筑:以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小瓦

3园林建筑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地环4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3、建筑分类 堂(一般为一家之主居住地)、厅(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楼、阁、馆、轩、斋、榭(功用以观赏为主)、舫(与船的造型

相似)、亭、廊

园路设计 园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的骨架、网格。

园路的功能: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息地面。园路广场铺装线型色彩本身也是园

林景观的一部分。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1主要道路联系全园7~8米 2次要道路休闲小

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 单人0.6~1米

园路铺装的九种形式1花街铺地2卵石路面3雕砖卵石路面4嵌草路面5快料路

面: 6整体路面:7步石:

园路的线型 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

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

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3园路也可以更具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形式

4园路的转弯曲折

5园路的交叉要注意1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2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宜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3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

上应有明显区别4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岔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

新而不忘。6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做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

时坡度《=8。汽车《=15,人力三轮车坡度《=3,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7安排好残疾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植物配置乔木、灌木、攀缘植物、花卉、草坪、地被、水生植物等。

植物的欣赏特点1树冠: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吹枝形、匍匐型等多种。2叶形:龟背竹、苏铁、南洋杉、橡皮树、南天竹、变叶木、八角金盘等。3特别的干形:酒瓶椰、白皮松、佛肚竹等。

色彩

花的色彩 红色系:一串红、凤仙花、鸡冠花、红花美人蕉、石榴、山茶、木棉、木本象牙红、月季。

黄色系:金鸡菊、万寿菊、菊花、迎春、黄蔷薇、金丝桃、蜡梅、金桂等。蓝色系:紫藤、翠菊、紫丁香、柴玉兰、蓝雪花、桔梗、美女樱等

白色系:百合、白丁香、女贞、香雪球、水仙、珍珠梅、栀子花、白玫瑰等。叶的色彩

鲜红色叶:臭椿、石楠、五角枫等。

秋色叶类:鲜红或紫红色(枫香、地锦、五叶地锦、乌柏)黄(银杏、白蜡、金线松、等)

常色叶类:树木的叶子在?年表现为异色,如在生长季节内,叶片 红色或黄色等。如紫叶李、紫叶小壁、变叶木

双色叶类:叶子正反两面具有不同色彩,如红背桂、银白杨、胡頽子。斑色叶类:具有其他颜色的斑纹和斑点如变叶木、酒金桃、叶珊瑚。枝的色彩白色枝干类:白皮松、白桦、银白杨等。

金黄色枝干:金竹、金枝柳、金枝梅

绿色枝干:梧桐、毛竹

紫色枝干:紫竹

红色枝干:红端木、山桃等

质地指单株或群体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

文化内涵

1、“比德”说侧重于通过花木形象寄托,推崇某种高尚的道德人格“四君子”、“岁寒三友”。

2、“比兴”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理趣。如“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竹报平安”“玉棠富贵”。

植物的空间布局原则

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能力要求 2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自然式园林: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如

2、考虑四季景色变化

3、考虑植物在观赏形态、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4、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5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适时适地、适树。6种植的密度和搭配树木配置上,兼顾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植物的配置手法

孤植指单木的孤立种植类型,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亦可以是两株到三株。紧密栽植,组成一个单元,但必须是同一种树,株距不超过1.5米。孤立树下不种植灌木。孤植树选择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形体美而较大,枝叶茂密,树冠开阔,或具有其他特殊观赏价值的树。

2、生长健壮,寿命很长,能经受重大自然灾害,宜多选当地乡土树,种中久经

考验的高大树种。

3、树木无毒素,没有带污染性并易脱落的花果,以免伤害到游人或妨碍游活动。

对植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主要用

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同时结合敝阴、休息,在空间构图上是作为配置用的。

行列栽植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种植,或在行内株距(两株植物中心点的距离)有变化。宜选用树冠形体比较整齐的树种,如圆形、卵圆

形、塔形、圆柱形等。要注意植物之间的间距。一般乔木采用3~8

米。灌木为1~5(网种形式、等行等距、等行不等距)

4、丛植

5、群植

6、林带

7、林植(树林)

绿篱及绿墙

1、绿篱及绿墙的类型 根据高度可分为200cm绿墙

120~200cm高绿篱50~120cm 绿篱50cm以下矮绿篱 根据功能要求与观赏要求可分为常绿绿篱、花篱、观果篱、刺篱、落叶篱、作用与功能1范围与围护的作用 2分隔空间和保障视线3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4作为花墙、喷泉、雕像的背景 5美化挡土墙

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与水的配合2与道路结合3与建筑结合

2.室内设计原理考试试题 篇二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

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②电解过程中,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反应物中;③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⑤溶液中的离子数目越多, 溶液的导电能力就越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2.S (单斜) 和S (正交) 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 S (单斜, s) +O2 (g) SO2 (g) ; △H1=-297.16 kJ·mol-1; ② S (正交, s) +O2 (g) = SO2 (g) ;△H2=-296.83 kJ·mol-1 ;③ S (单斜, s) S (正交, s) ;△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3=0.33 kJ·mol-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 (单斜, s) = S (正交, s) ;△H3<0,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 (单斜, s) = S (正交, s) ;△H3>0,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3.在101 kPa和25℃时, 有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Η2 (g) +12Ο2 (g) =Η2Ο (g) ;△H=-241.8 kJ/mol, Η2 (g) +12Ο2 (g) H2O (1) ;△H=-285.8 kJ/mol.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H2燃烧生成1 mol H2O (g) 时, 放出241.8 kJ的热量

(B)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C) O2 前面的12表示参加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

(D) 1 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44 kJ的热量

4.下列可逆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A) 2HBr (g) Br2 (g) +H2 (g) , 增大压强, 体系颜色加深

(B) N2 (g) +3H2 (g) 2NH3 (g) , 测得正反应速率v (N2) =0.02 mol·L-1·min-1, 逆反应速率v (NH3) =0.01 mol·L-1·min-1

(C) 2SO2 (g) +O2 (g) 2SO3 (g) , 在t1~t2时间段SO2的转化率为40%

(D) 2CO (g) +O2 (g) 2CO2 (g) , 混合物中CO、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5.反应aA (g) +bB (g) cC (g) +dD (g) 改变条件达到平衡后D的浓度随条件改变的关系如图1, 试判断此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和△H正负 ( )

(A) a+b<c+d, △H<0

(B) a+b<c+d, △H>0

(C) a+b>c+d, △H<0

(D) a+b>c+d, △H>0

6.在一定温度下,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N2和3.0 mol H2,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在该容器中开始时充入2.0 mol N2和6.0 mol H2, 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 )

(A) 若为恒容容器, n (NH3) =1.2 mol

(B) 若为恒容容器, n (NH3) >1.2 mol

(C) 若为恒压容器, n (NH3) >1.2 mol

(D) 若为恒压容器, n (NH3) <1.2 mol

7.如图2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

(A) 反应达平衡时,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若反应为A (g) +B (g) C (g) , 则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增大A的浓度所致

(C) 由图像关系可以判断,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由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1=K2

8.为了鉴别两瓶未贴标签的等体积的pH=2的醋酸溶液和pH=2的盐酸溶液, 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 )

(A)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Zn粒看起始速率的快慢

(B)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

(C)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D) 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 用蒸馏水分别稀释100倍, 再用pH试纸测pH值

9.在下列溶液中, 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 c (H+) =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D) 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10.有pH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NaY、NaZ,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

(B) HX、HY、HZ三者均为弱酸

(C) 在X-、Y-、Z-三者中, 以Z-最易发生水解

(D) 中和1 mol HY酸, 需要的NaOH稍小于1 mo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NH+4+H2ONH3·H2O+OH-

(B) S2-+2H2OH2S+2OH-

(C) H2S+H2OHS-+H3O+

(D) NaHSO3Na+H+ + SO32-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 所得溶液中:c (Na+) +c (NO+) c (Ac-) +c (OH-)

(B) 酸性溶液中K+、Fe3+、I-、SO42-可以大量共存

(C) pH=3的Na2SO4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c (Na+) =2c (SO42-)

(D) 在0.1 mol/L的Na2S溶液中:c (Na+) 2{c (S2-) +c (HS-) +c (H2S) }

13.已知AgCl (s) Ag+ (aq) +Cl- (aq) 的平衡常数Ksp=c (Ag+) ·c (Cl-) , 称为溶度积常数, KSP (AgCl) =1.8×10-10.某温度时, AgCl (s) Ag+ (aq) +Cl- (aq)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

(B) 通过稀释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

(C) d点有AgCl沉淀生成

(D) c点对应的KSP小于a点对应的KSP

14.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 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 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4OH-AlO-2+2H2O

(C) 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15.图4是一燃料电池化学原理示意图, 该燃料电池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Η3ΟΗ+3Ο2+4ΚΟΗ2Κ2CΟ3+6Η2Ο, 以下判断不合理的是 ( )

(A) 电极A为电池负极

(B) 电极B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

(C) 溶液pH保持不变

(D) 燃料电池工作时不会出现火焰

16.用Pt电极电解含有各0.1 mol Cu2+和X3+的溶液, 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 (g) 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 ( mol) 的关系见图5.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 Cu2+>X3+>H+

(B) H+>X3+>Cu2+

(C) X3+>H+>Cu2+

(D) Cu2+>H+>X3+

17.用惰性电极电解Fe2 (SO4) 3和CuSO4的混合液, 且已知Fe2 (SO4) 3+Cu2FeSO4+Cu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 当有Cu2+存在时Fe3+不放电

(B) 首先被电解的是Fe2 (SO4) 3溶液, 后被电解的是CuSO4溶液

(C) 阴极上首先析出铁, 然后析出铜

(D) 阴极上不可能析出铜

18.关于下列电化学装置图 (图6) 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 ①装置中阴极处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

(B) ②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 ③装置中电子由b极流向a

(D) ④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4小题, 共20分)

19. (4分) 在化学反应中, 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 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图7, 然后回答问题.

(1) 图中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该反应 (填“需要”或“不需要”) 加热, 该反应的△H=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

(2)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Η2 (g) +Ο2 (g) =12Η2Ο (g) , Η=-241.8kJ·mol-1, 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 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20. (6分)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2X (g) +Y (s) Z (g) +W (g) , 若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1.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 该反应为反应 (选填吸热、放热) .

(3)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 容器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c (X) 不变

(C) v正 (Z) =v逆 (W)

(D) c (Z) =c (W)

(4) 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对于上述反应, 加入2 mol X达到平衡后物质X的体积分数为a;若再加入1 mol X达到新的平衡时 (Y足量) , 物质X的体积分数______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1. (5分) 有pH均为2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瓶溶液:

(1) 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c1、c2、c3, 则其关系是 (用“>、<、=”表示, 下同) .

(2) 取同体积的三种酸分别加蒸馏水稀释到pH=6, 需水的体积依次为V1、V2、V3, 则其关系是.

(3) 完全中和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三份NaOH溶液时, 需三种酸的体积依次为V1、V2、V3, 则其关系是.

(4) 取同体积的酸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 反应开始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a1、a2、a3, 则其关系是;反应过程中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b1、b2、b3, 则其关系是.

22. (5分) 在图8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 放入500 mL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溶液进行电解, 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 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 停止电解, 取出A电极, 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2) 写出电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电解后溶液的pH为;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则需加入, 其质量为. (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三、实验题 (本题共12分)

23. (12分) 日常生活中使用铝合金中的铝来自于电解氧化铝.工业上电解氧化铝要求其纯度不得低于98.2%, 而天然铝土矿的氧化铝含量为50%~70%, 杂质主要为SiO2、Fe2O3、CaO、MgO、Na2O等.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9:

一些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加入盐酸时, 氧化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实验室进行步骤②③④的操作名称为.

(3) 固体A的化学式为, 物质C的化学式为;溶液中的Na+、Ca2+、Mg2+是在步骤中除去的.

(4) 步骤③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 步骤④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

(5) 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2小题, 共14分)

24. (6分) 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 c (H+) = 10x mol/L, c (OH-) = 10y mol/L, xy的关系如图10所示.计算:

(1)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多少?

(2) 该温度下, 0.01 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多少?

25. (8分)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 (g) +3H2 (g) CH3OH (g) +H2O (g) ;△H=-49.0 kJ/ mol, 测得CO2和CH3OH (g)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1所示.

试求:

(1) 该密闭容器的体积

(2)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

(3) 达到平衡时, 氢气的转化率为多少?

(4) 该温度下, 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 (D) 2 . (C) 3 . (B) 4 . (C) 5. (C) 6. (B) 7. (C) 8 . (D) 9 . (C) 10 . (D) 11. (C) 12. (B) 13. (C) 14. (C) 15. (C) 16. (D) 17. (B) 18 . (D

19. (1) 放热; 需要;- (E1-E2)

(2) 409.0 kJ·mol-1

20. (1) K=c (Z) ·c (W) /c (X) 2 (2) 吸热 (3) (B) (C) (4) 大于

21. (1) c3>c1>c2 (2) V1=V2<V3 (3) V1=V2>V3 (4) a1=a2=a3b1=b2<b3

22. (1) 4OH--4e-2H2O+O2↑ (2) 2Cu2++2H2O2Cu+O2↑+4H+ (3) 1;CuO, 2g

23. (1) Al2O3+6H+2Al3++3H2O (2) 过滤 (3) SiO2 NaOH ④ (4) 略大于4.1.损失一点儿Al3+, 保证Fe3+沉淀完全5.2<pH<10.4 (5) 2Al2O3 (熔融)

24. (1) 10-15mol·L-1 (2) 13

25. (1) 1L (2) 0.225mol/ (L·min) (3) 75%

3.室内设计原理考试试题 篇三

[摘 要]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考试作为衡量教师教育过程和学生结果质效的手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重大。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对那些课堂讨论、提问环节积极思考,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增加平时分。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纠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建立一套健全的沟通机制。

[关键词]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考试制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107-02

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考试作为学习成绩考核的一种形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成绩反映了教学效果。

一、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考试是反应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学校对此采取了很多新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一的考试形式

目前,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的考试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就是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灵活性差,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考试中我们采取的主要就是笔试,再适当的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并没有面试、答辩、报告、机试等各种形式的考试。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成绩是由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组成的。平时成绩占30%,包含课堂作业、实习报告、课内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主要形式为闭卷考试。不少大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一些与上课不相关的事情,比如睡觉、玩手机等,更有甚者直接逃课。这样导致考试前夕学生只要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形式来应付考试即可。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片面的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比较片面,偏重知识方面的考查,轻综合能力的评价。[1]目前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多为概念性知识。很多教师喜欢在考试前提供所谓的考试重点,方便学生“针对性”复习,导致一些学生只需要考前突击几天就可以参加考试,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一心想着通过考试作弊来应付考试。

这种单一的考试内容比较死板,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分析等综合能力,更别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试同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不规范的考试管理

现在考试的内容大多都是由任课教师命题,交由系主任和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进行审查核实并签字。由于系主任和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不可能是各门课程方面的专家,同时也因为时间精力有限的原因,使命题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由于授课、命题、阅卷都是由一个人完成,没有一套严格的监控制度,存在太大的主观性;有些教师还会划重点,变相的缩小考试范围,从而降低了考试的难度;任课老师还会凭借对学生的印象来给分,这样就会出现人情分的现象,不能通过考试来反映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起不到教学检测的作用。[2]受课程和考试安排所限制,学校是不会将批阅的考卷分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无法了解答题对错与否,更别说对自己知识点薄弱的地方进行分析评价,考完就结束了,无法判断老师给分公平与否。

二、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考试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目标的改革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考试改革的重点,更是难点所在。例如采取独创性考试、讨论式考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考试中做好对“学习能力”考核和 “创造能力”考核的平衡。改变之前以书面知识和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形式,采用动笔、动手、动脑、动嘴等方式相结合,着重检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大学生的实践渠道进行拓宽,与各个平台共同合作建设学习、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安排了参观刀具实验室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但是并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导致部分学生的参观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所以,不仅要继续拓宽实践渠道,还要依据实践过程制定考核制度,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实际工作技能。

(二)考试内容的改革

1.综合考试模式

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它要为木工机械、人造板机械等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它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综合性并不是很强。可以根据课程的考核要求,将几门内容相互联系的专业课程组合在一起进行考核。例如人造板工艺学、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人造板机械、刀具设计原理等这些专业课程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运用各门课程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布置合理的生产线以及刀具,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考试模式

将部分内容的理论考试方式改为操作考试方式。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对木材切削加工的具体的切削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加深对教材中的木材切削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会以一些地板的加工为实例,介绍地板切削加工的特点、加工过程中刀具的配置以及切削参数对地板质量的影响。对应这种教学内容,在最后的考核中就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切削木材,以此考核学生配置、装夹刀具的能力以及对刀具和切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考试形式的改革

1.阶段考试模式

目前,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剩余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这种考试模式的平时成绩没有硬性的评判标准,而且所占比例较小。为了激励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可以增加中期考核或者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并制定规范的评分标准。

2.将教学和考试分离

将学生考试的命题任务可以交由校内外其他教师,评卷也在密封状态下完成,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准确与客观。但是由于本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不同教师上课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命题出现偏差,所以目前这种模式还不太适合本门课程的考试。

3.开卷考试模式

采用开卷考试,避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不动脑,考试前对知识点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开卷考试模式下的试题可以没有固定答案,但要增加考试难度,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工具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开放式思维能力,并且考查了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4.面对面考试模式

摒弃常用的笔试,采用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学生抽题,根据所抽题目进行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提问,类似于论文答辩的模式,灵活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考查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种考试模式不仅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关,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所以这种考试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将来参加答辩以及找工作面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考试评价改革

教学是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辅导,并且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潮流下,考试的评分标准要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允许有不同见解,教师批阅考卷时,要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对那些课堂讨论、提问环节积极思考,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增加平时分。同时,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纠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建立一套健全的沟通机制。[4]到目前为止,虽然课程考试改革已经迈出了可喜一小步,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还需继续努力。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积极思考,努力创新,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满足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岭. 高校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23-24.

[2] 吴祖允. 关于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 琼州学院学报,2011(1):48-49.

[3] 郭晓磊,曹平祥,那斌,等.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优化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73-175.

[4] 曹薇,邵忠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9-41.

4.食品工厂设计原理第1阶段测试题 篇四

考试科目:《食品工厂设计原理》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1209层次: 高起专专业:食品工艺与检测 学号: 812910086 身份证号: ***7208730姓名:孙浩得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6题,每题3分,共18分)

1、施工图设计

答;是对扩初设计的进一步深化,使得设计更具体化,更详细地达到指导施工的要求。

2、建筑物

答;供人们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场所

3、非工艺设计

答;是指总平面、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供电、自控、制冷、动力、环保等的设计。有时还包括设备的设计

4、建筑系数 答;

5、绿地率 答;

6、绿地面积

答;厂区内绿化地的面积。

二、填空(本题共11空,每空2分,共22分)

1、可行性研究的特点有先行性、不定性、科学性和法定性。

2、两阶段设计是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有 产品品种、生产规模、投资大小、产供销的可行性,今后的发展前景 和经济效果等。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扩初设计文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首先介绍什么是扩初设计,然后具体说明扩初设计文件的内容:

扩初设计——在设计范围内作详细全面的计算和安排,使之完全能说明新建食品工厂的全貌,但图纸深度不够,还不能作为施工指导,但可供有关部门审批,这种深度的设计叫扩初设计。扩初设计文件包括:①扩初设计说明书;②扩初设计附件;③扩初设计总概算书。

2、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内容大致包括下列 8个方面:

1)产品方案及班产量的确定

2)主要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3)物料计算

4)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选型及设备清单

5)车间平面布置

6)劳动力计算及平衡

7)水、电、气(汽)、冷、风、暖等用量的估算

8)管道布置、安装及材料清单。以及有关的施工说明等等。

3、食品工厂设计的职责是什么?

答;工厂设计的职责要做到技术上先进成熟,经济上合理节省。

4、简述食品工厂厂址选择的原则。

答;食品工厂厂址选择的原则是:(1)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2)应从生产条件考虑;(3)从投资、经济效果考虑。

四、问答题(本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设计计划任务书编写的内容有哪些?

答;设计计划任务书编写的内容有:1)建厂理由,2)建厂规模;3)产品;4)生产方式;5)工厂组成;6)工厂的总占地面积和地形图;7)工厂总的建筑面积和要求;8)公共设施;9)交通运输;10)投资估算;11)建厂进度;12)估算建成后的经济效果。

2、食品工厂区内主要建、构筑物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几类?并分别说明各类建、构筑物的排布原则。

答;:食品工厂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根据其功能可分为7大类,分别是:

(1)生产车间

(2)辅助车间

(3)仓库

(4)动力设施

(5)供水设施

(6)排水设施

(7)全厂性设施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各类建、构筑物的排布原则是:应围绕生产车间进行排布,也就是生产车间(即主车间)应在厂区的中心位置,其他车间、部门及公共设施均需围绕主车间进行排布。

3、可行性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⑴ 项目是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⑵ 是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

⑶ 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的依据

⑷ 是建设单位与有关部门、单位签订协议和合同的依据

⑸ 是拟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

⑹ 是安排基本建设计划和开展多项建设前期工作的参考

⑺ 是环保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4、食品工厂厂址选择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答;厂址选择报告的内容包括下面8个方面:

(1)厂址的座落地点,四周环境情况;

(2)地质及有关自然条件资料;地表、标高、起伏、气象、地质等;

(3)厂区范围、征地面积、发展计划、施工时有关的土方工程及拆迁民房情况,并绘制1:1000的地形图;

(4)原料及各种辅料供应情况;

(5)水、电、燃料、交通运输及职工福利设施的供应和处理方式;

(6)废水排放情况;污水处理的方法,是否综合处理;

(7)经济分析——对厂区一次性投资估算及生产中的经济成本等综合分析;

5.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 B.物质资料生产

C.社会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它们依次是( )

A.生产、消费、交换、分配 B.交换、生产、分配、消费

C.分配、交换、生产、消费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劳动力属于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D.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制度和市场规则

4.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5.下述关于商品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在质上是相同的

C.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6.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B.纸币代表贵金属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C.纸币流通也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7.通过对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流通的目的是( )

A.取得原资本价值 B.增殖资本价值

C.获取消费资料 D.获取生产资料

8.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

A.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B.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C.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

D.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的

9.不变资本是指( )

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10.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

A.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减少固定资本的( )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人为损耗 D.自然力作用造成的损耗

13.生产相对过剩是( )

A.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B.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C.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14.在 中,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 )

A.Ⅰ(1000v+1000m)与Ⅱ(500v+500m)

B.Ⅰ4000c与Ⅱc

C.Ⅰ(1000v+1000m)与Ⅱ2000c

D.Ⅰ4000c与Ⅱ(500v+500m)

15.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是由(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B.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

16.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和( )

A.全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全部预付不变资本的比率

C.社会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全部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17.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 )

A.所有的资本家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的资本家都只能得到超额利润

C.资本家只能获得平均利润,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D.资本家既能获得平均利润,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18.在影响利息率的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 )

A.在相同方向上发生变化 B.在相反方向上发生变化

C.两者的变化无相关性 D.两者成反比例变化

19.银行利润由( )

A.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 B.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构成

C.银行借入资本带来的收入构成 D.银行资本带来的收入构成

20.股票价格( )

A.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与股票票面额完全一致

C.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D.与股息成反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变化

2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差别

B.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不同

D.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少性

22.下列企业组织形式中可能不是垄断企业的是( )

A.托拉斯 B.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 D.股份公司

2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型垄断企业,其经济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 )

A.占领国内市场 B.获得平均利润

C.占领国外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5.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 )

A.私人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C.企业资本输出和个人资本输出 D.企业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7.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 )

A.巩固政治统治 B.获取巨额利润

C.占领世界市场 D.控制他国主权

28.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

A.推行福利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进行劳资合作和加强科学管理 D.维持高就业率和降低通货膨胀

29.按照马克思的最初设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或分配原则应该是( )

A.按劳分配 B.按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D.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

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中,注重效率主要体现在( )

A.初次分配中 B.再分配中

C.按劳分配中 D.按要素分配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自考试题《20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B.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D.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性质不同,而抽象劳动的量上有差别但质相同

E.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E.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关联

33.“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可以理解为( )

A.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B.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

C.资本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

D.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E.资本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4.产业资本循环( )

A.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是购买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C.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D.重点考察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E.重点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

35.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

B.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全部实现

C.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D.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得到满足

E.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得到满足

36.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是( )

A.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D.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按相同方向变化

E.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37.商业资本是( )

A.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 B.商品资本独立化的形式

C.采取G-W-G′运动形式的资本 D.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服务的资本

E.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资本

38.生产性流通费用( )

A.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B.是由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C.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

D.能增加商品价值,给商业资本家带来相应的利润

E.要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相应的平均利润

3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于( )

A.一些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要靠国家筹措

B.一些公共设施建设私人资本不愿投资必须国家投资

C.一些基础性、前导性科学研究事业的基金要靠国家投入

D.运用再分配手段来调节、缓和各种矛盾要靠国家的力量

E.解决日益严重的市场需求不足问题要靠国家的力量

4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经济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主要是( )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C.各种形式竞争的促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E.资本主义国家间竞争的刺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2.分析简单价值形式及其等式两端商品的地位和作用。

43.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及其包括的历史和道德因素?

44.简述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所执行的职能。

45.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请简述发展的中心是什么,怎样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阐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7.生产成本就是生产价格,这种说法对吗?请分别阐述它们的意义。

6.工商自控原理实验考试题 篇六

要求:写出每个题目的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按照题目要求分析结果。1 已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s)3s2,将此传递函数在Matlab中(s5)(s3)(s1)

表示成零极点的形式和一般形式、部分分式形式。

2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k(s)Kg

ss22

绘制系统开环零、极图和根轨迹图,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0(s)4s1 2s(s1)(2s1)

绘制系统的Nyquist图,利用Nyquist稳定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7.室内设计原理考试试题 篇七

关键词:考试方式改革,能力评价,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一、引言

现今大学的期末考试仍是以传统的试卷考试为主, 考试改革也限于减少期末试卷考试占课程总评成绩的百分比或在考试中允许学生带一张A4纸自主总结内容等。试卷考核对于测试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是非常有效的, 但难以测试到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同时期末考试主要以试卷为主,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 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记概念、记要点, 无法从应用的角度理解课程内涵,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使学生更好理解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意义, 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发挥其设计创新能力, 不能仅仅依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参加竞赛或毕业设计等环节, 更应在平时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考试的改革,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与开发中。

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措施

考试方式改革是从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开始的,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同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与前序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联系紧密, 这两门课程是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但由于考核都是以期末试卷为主, 学生学过之后没能理解它们的应用价值, 反而觉得这两门课没什么用。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程中能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与单片机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在设计应用的地位, 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近年来, 已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课程建设与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效果不够明显, 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因为考核中仍有50%比例的期末试卷考核, 所以学生们的注意力仍局限于老师期末的考试范围, 不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 仅在期末考试前突击, 死记硬背知识点, 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验和设计的考核, 但学生还是以试卷考核为重点, 以应付、敷衍的态度对待实验与设计考核。

此次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考试方式上, 彻底取消了期末的试卷考试, 采取了如下的考核方案:一是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显示控制、中断、通讯三大模块, 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小模块, 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 内容为学生自主完成一项设计。二是设计内容包括硬件电路的连接、软件编程及通过仿真验证设计结果。三是每个学生要对设计产品的硬件电路和设计程序作出完整的讲解。四是设计过程中可以自组团队, 通过合作完成设计。教学内容结束后马上考核, 能及时发现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负债”。例如显示模块结束时, 考核内容是组合液晶LCD1602与8*8点阵显示的设计, 显示内容不限。多数学生的方案是采用一片ATMEGA16控制一个LCD1602与一片8*8点阵, 在液晶上显示一句话, 点阵上显示一个图形。显示的内容是教学中给出的范例程序。但在自主设计中学生们遇到了仿真结果与设想效果不同的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处理同一死循环内LCD1602与点阵显示程序的嵌套关系, 因为不同的嵌套方式实现的显示效果不同。通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讲解, 交流程序设计内容, 再由老师总结对比不同的程序嵌套方式, 使学生们对于单片机C语言程序的编写有了透彻的理解, 为后面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为避免学生互相抄袭、蒙混过关, 要求学生能完整地讲解设计思路、硬件设计原理及程序设计的语句含义。同时讲解设计还是学生分享与交流的平台,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断、通讯、定时模块的考核中不再给定题目, 而要求学生自由发挥, 设计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组合。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组队, 合作完成设计, 从而能集思广益, 加强学生间合作与交流。

此考试方案已经试行了三年, 效果越来越明显。取消了试卷考试, 学生们不再关心考试的范围, 他们将注意力用在了学习过程中, 投入的精力明显增加, 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自主设计的考核中找到了乐趣与成就感。他们不再死记硬背概念、程序、寄存器等, 而是将这些内容充分理解, 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另外, 通过完成自主设计, 增加了学生们对所学专业的信心。之前, 学生觉得自己在专业课程中学到知识的不会用, 对未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没有底气, 而如今通过单片机这门课程将所学的专业知识都结合起来, 学生们实实在在体会到电子专业的实用性, 增加了他们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

三、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并行

考试改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要与教学改革并行。

第一, 分模块的考核方式是为了配合任务式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考核任务学习, 使得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同时阶段性考核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 为了配合以设计开发为目标的考核改革, 学校教师自编了一套教材, 其中给出了大量的硬件电路与程序实例, 要求学生先按实例操作, 并分析实例中的电路原理和程序流程, 之后完成课后习题中的设计, 最后考核自主设计的内容。

第三, 将重点放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中, 借助于之前C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理论基础, 仅对单片机原理及C语言编程中的重点内容作简单介绍, 同时各模块教学时只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主要处于辅助的角色, 大量内容是由学生自学完成的。教师负责辅导, 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而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解。

第四, 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学生间互相帮助的力量。教学中鼓励学生间的自由交流与问题讨论, 这样, 能力强的学生就会被同学要求帮忙解决问题, 相比教师的教学, 学生间的交流与帮助更易于知识的接受与问题的解决。

第五, 设计考核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要求学生将仿真通过的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实现实物的制作, 使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中实现的设计目标都是通过仿真实现的, 由仿真结果到完成实物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在课程设计中, 要求学生制作出实物来完成最终的设计。

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 使教学改革有了成效, 并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的改革。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考试方式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取消试卷考核会弱化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关注。二是课堂教学学时有限, 学生逐个考核有时需要利用课余时间, 同时课堂上仅能选择精典的设计进行分享, 而精典设计一般只出自几个学生, 多数学生缺少分享讲解的机会。三是学生的设计构想五花八门, 程序编写方案各式各样, 给老师的指导增加了难度, 每个模块的考核都相当于指导一次课程设计, 工作量大。

五、结语

考核方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际应用能力, 更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由背理论、做题、考试, 转向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今后在教学中应增加师资力量,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通过增加辅导老师及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指导。

参考文献

[1]徐敏, 卢周平.“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8.《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数学;小学;抽屉原理;教学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学会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数学广角”(课本第70—71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1—2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分析、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渗透“建构”思想。

四、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五、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为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老师在讲台上画了3个圈,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台)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你们4个同学都往那3个圈里跳,每个人必须都在圈里,好吗?(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4个同学。)

师:开始。

师:都跳进去了吗?

生:跳进去了。

师:我虽然没有看到他们跳进圈里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跳,总有一个圈里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课件演示课题:抽屉原理)

2.自主操作,主动探究

①教学例1

A.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课件演示)

学生实际摆放,相互交流自己摆放的情况?

指名学生上台摆。

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3,0)(2,1)

师小结:4个人跳进3个圈里,不管怎么跳,总有一个圈里上至少有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B.指导学生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3,1,0)

(2,2,0)(2,1,1),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C.初探规律。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小组汇报。

组1: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 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D.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6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交流、说理活动。

让学生充分说出理由。

师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②教学例2

A.课件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B.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

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小结: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独立完成71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3.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出示扑克牌):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4.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抽屉原理,从中我们也得到研究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许会经常遇到这类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天地里快乐遨游。

参考文献

[1]王庆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07(8).

[2]孙颖.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2).

教育学知识

教育观察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因此,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发展心理学早期的许多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例如,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和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学之研究》等都主要是通过观察法收集资料的。

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计。观察设计通常包括如下三个步骤:其一是确定观察内容。例如,要研究教师期望对师生交往的影响,就需要考虑在什么样的学校、在哪个年级和班进行,要观察哪些现象等等。其次是选择观察策略。常用的观察策略有参与观察策略、取样观察策略以及行为核查表策略等。最后是制定观察记录表。随着观察方法的不断发展,观察技术也日益完善,目前,在制定观察记录表时,通常采用观察代码系统,它们是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的方便而制定出的一些符号代码系统。

9.微机原理考试答案 篇九

一、单选题(25分,每个1分)1、8086当前被执行的指令放在(D)

A、DS:BX

B、SS:SP

C、CS:PC

D:CS:IP 2、8086CPU能够直接执行的语言是(B)

A、汇编语言

B、机器语言

C、C语言

D、JAVA语言

3、在机器数(C)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原码

B、反码

C、补码

D、原码和反码 4、8位二进制数的补码表示范围为(C)

A、0-255

B、-127~+127

C、-128~+127

D、-128~+128

5、从8086RAM地址002CH开始存放4个字节中断向量,对应的中断号是(B)A、0AH

B、0BH

C、0CH

D、0DH

6、需要扩充存储容量时采用(A)的方法

A、地址串联

B、地址并联

C、数据线并联

D、数据线串联

7、通常输出接口需要(B)

A、缓冲器

B、锁存器

C、计数器

D、反相器

8、运算器执行两个补码表示的整数加法时,产生溢出的正确叙述为(D)

A、相加结果的符号位为0则产生溢出

B、相加结果的符号位为1则产生溢出

C、最高位有进位则产生溢出

D、相加结果的符号位与两同号加数的符号位相反,则产生溢出

9、MIPS用来描述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其含义为(B)

A、每秒处理百万个字符

B、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

C、每分钟处理百万个字符

D、每分钟执行百万条指令

10、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C)

A、(1011110)2

B、(140)8

C、(97)10

D、(5F)16 11、8086CPU共有(D)根分时复用总线 A、8

B、16

C、20

D、21 12、8086系统中每个逻辑段的最多存储单元数为(A)A、64KB

B、256KB

C、1MB

D、根据需要而定

13、CPU对存储器访问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有效时间关系是(B)A、数据线先有效

B、地址线先有效

C、同时有效

D、同时无效

14、通常所说的32位机是指(A)

A、CPU字长为32位

B、寄存器数量为32个

C、存储器单元数据为32位

D、地址总线宽度为32位

15、若要使寄存器AH中高4位不变,低四位清0,使用指令(D)

A、OR AH,0FH

B、AND AH,0FH

C、OR AH,0F0H

D、AND AH,0F0H

16、某I/O接口芯片中的端口地址为0A10H~0A1FH,它的片内地址线有(B)A、2条

B、4条

C、8条

D、16条

17、从8086存储器的奇地址开始读取一个字节,需要执行(B)总线周期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栈顶是堆栈操作的唯一出口

B、堆栈操作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C、栈底是堆栈地址的较小端

D、执行出栈操作后,栈顶地址将减小 19、8086CPU从功能结构上看是由(B)组成 A、控制器、运算器

B、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

C、控制器、20位物理地址加法器

D、执行单元、总线接口单元 20、128KB的SRAM有8条数据线,有()条地址线 A、17条

B、18条

C、20条

D、128条

21、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内含有(B)独立的计数器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2、构成1MB存储器系统,需要容量32K*4的RAM芯片(B)片 A、16

B、32

C、64

D、128

23、下列寻址方式中,需要执行总线周期的为(D)

A、立即数寻址

B、寄存器寻址

C、固定寻址

D、存储器寻址

24、容量为10K的SRAM的起始地址为1000H,则终止地址为(C)A、31FFH

B、33FFH

C、37FFH

D、4FFFH

25、下列逻辑地址中对应不同物理地址的是(B)

A、0400H:0340H

B、03E0H:0740H

C、0420H:0140H D、03C0H:0740H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由18个字数据组成的存储区,其首地址为1EA5H:BDC7H,则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为___________

2、CPU与外设传递的三种信息是程序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

3、每条指令一般都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构成

4、下列指令执行前SS=2000H,SP=0060H,执行下列程序之后,SP= AX=,BX=

,CX= MOV AX,1020H MOV BX,3040H MOV CX,5060H PUSH AX PUSH BX POP CX

5、二进制数11101001,若为补码表示的有符号数,其十进制数值是________; 若为无符号数,其十进制数值是________

6、若AX=42DAH,BX=4331H,则SUB AX,BX指令执行后,SF=______,ZF=_______,CF=________。

三、名词解释(12分,每个3分)

1、堆栈

堆栈都是一种数据项按序排列的数据结构,只能在一端(称为栈顶(top))对数据项进行插入和删除。

2、中断向量

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称为中断向量

3、总线周期

1.微处理器是在时钟信号CLK控制下按节拍工作的。8086/8088系统的时钟频率为4.77MHz,每个时钟周期约为200ns。

2.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通常把CPU通过总线对微处理器外部(存贮器或I/O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一个总线周期一般包含4个时钟周期,这4个时钟周期分别称4个状态即T1状态、T2状态、T3状态和T4状态。

4、分时复用总线

由于CPU引脚数量有限,使得一些引脚起多个作用,比如:AB0~AB7在T1时刻表示地址,在T2~T4时刻表示数据,这样就称为AB0~AB7为‘分时复用’。

四、简答题

1、半导体存储器分为哪两大类,简要说明各类特点

答:按制造工艺分类,半导体存储器可以分为双极型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两类。

双极型(bipolar)由TTL晶体管逻辑电路构成。该类存储器件的工作速度快,与CPU处在同一量级,但集成度低,功耗大,价格偏高,在微机系统中常用做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简称MOS型。该类存储器有多种制造工艺,如NMOS, HMOS, CMOS, CHMOS等,可用来制造多种半导体存储器件,如静态RAM、动态RAM、EPROM等。该类存储器的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便宜,但速度较双极型器件慢。微机的内存主要由MOS型半导体构成。

2、简述8086中断系统响应可屏蔽中断的全过程

答:CPU在INTR引脚上接到一个中断请求信号,如果此时IF=1,并且,当前的中断有最高的优先级,CPU就会在当前指令执行结束完以后开始响应外部中断请求。这是,CPU通过INTA引脚连续发送两个负脉冲,外设接口在接到第二个负脉冲后,在数据线上发送中断类型码,CPU接到这个中断类型码后做如下操作: 1 将中断类型码放入暂存器保存; 2 将标志寄存器内容入栈,保护中断状态; 3 将IF和TF表示清零; 4 保护断点。IP和CS内容入栈; 根据当前中断类型码,在中断向量表找到相应的中断子程序的首地址,将其装入IP和CS,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动转向中断服务子程序处执行。

3、CPU与外设交换数据的传送方式分为哪几种?简要说明各自特点

答:(1)CPU与外设交换数据的传送方式可分为3种:程序传送、中断传送和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传送。

(2)程序查询输入输出传送方式能较好地协调外设与CPU之间定时的差别;程序和接口电路比较简单。其主要缺点是:CPU必须做程序等待循环,不断测试外设的状态,直至外设为交换数据准备就绪时为止。这种循环等待方式很花费时间,大大降低了CPU的运行效率。中断传送的I/O操作与查询方式的不同,它总是先由外设主动请求中断,再由CPU通过响应外设发出的中断请求来实现。中断传送方式的好处是:既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又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实时处理,I/O响应速度很快。其缺点是需要一系列中断逻辑电路支持,中断程序设计和调试也比较复杂。DMA方式,是一种专门的硬件电路执行I/O交换的传送方式,它让外设接口可直接与内存进行高速的数据传送,而不必经过CPU,这样就不必进行保护现场之类的额外操作,可实现对存储器的直接存取。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全面质量管理初探论文下一篇:让音乐为人生添彩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