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2024-08-25

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共18篇)

1.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一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学生的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关键词:音乐艺术 情感体验 创设意境 情感共鸣 情感升华

音乐艺术是凭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乐由情起”,音乐也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情感体验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好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人的心灵,使人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

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中所不容忽视的,所以我想就这一问题谈以下几点:

一、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了情感的呼应,就有了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下面摘抄一段我的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结束后所写下的个人体会:

“音乐欣赏课给了我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音乐知识,但说实话,使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传奇的音乐创作经历和脍炙人口的名曲,而是我沉浸在每部乐曲中时那难以名状的感觉,那似乎是一次次圣殿中的洗礼,洗去心灵上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灰烬,洗出自然的亮色和心灵的一片净土;又仿佛是一次次母女般的交谈,那么亲切,那么真实,你尽可以倾吐所有的烦恼和不快,你可以得到最诚恳的劝慰和开导,甚至超出你所预计的。提起音乐,我总觉得有很多心得,很多感触,虽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但我将永远不变那颗──爱乐心。”

这是一名普通高中生发自内心的话语,个人的情感与音乐相融合被吸收化作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用人人都具有的情感来感受体验音乐,并通过音乐来完善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创设意境,以情感知

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境、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加之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幻,迂回曲折,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展现它特有的魅力,激起了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为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创设一定的意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创设适当的环境气氛,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首先让学生看课本上一幅描绘美丽而辽阔农村新貌的画面说一说,以此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再以学生自己家乡变化为主题让学生讲述党的致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体会。

加上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它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祖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入胜。接着再让学生有表情的朗读一遍歌词,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了,由此唤起了他们从小热爱美丽的祖国,长大开发丰富宝藏的愿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通过学生的直接朗读,声音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与歌曲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能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使作品的内在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挖掘。

在现代化教育手段中,多媒体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一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

三、分析音乐要素,引出情感共鸣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10页)。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缓慢则心平气和、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四、鼓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情感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音乐的最佳方式是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

比如,在欣赏《狮子》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狮子走到学生中间,吼着吓唬两边的学生,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实践证明,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教师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五、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如前不久的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更多的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多创造等。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让我们的情感与音乐一起翱翔!

2.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二

第一, 借助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以及文字标题的讲解, 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上诸项, 简、繁、详、略, 要视课题具体情况而定, 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 不能求全, 以免喧宾为主。诸如, 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就应和当时的审美思想结合起来, 如介绍“和”“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清静无为”等思想。欣赏外国音乐如贝多芬的作品, 就应介绍贝多芬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用音乐发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的理想等。只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实现“情”的深刻体验。

第二, 借助“情”的导入, 产生对“境”的联想与想象, 产生一种“角色的体验”, 或叫“设身处地”的体验, 从而达到对“情”的进一步深化。如欣赏《二泉映月》, 我要求学生的角色是“你就是饱尝心酸、悲愤满怀的阿炳, 要用阿炳的眼去观察社会人生, 用阿炳的头脑思索, 用阿炳的手去演奏。这一过程伴以《二泉映月》录音, 并要求欣赏过程中对印子、高潮、结尾部分仔细体会。

问:引子如何理解?

答:象讲故事的开始, “从前……”

问:高潮部分呢?

答:痛苦, 悲愤和呐喊!

问:结尾呢?

答: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通过角色体验, 经过联想与想象, 加深了对“境”的认识, 在课堂上有明显效果。

第三, 通过对“境”的联想与想象,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经验, 加深对作品的感受能力, 深化对“情”的体验。比如欣赏《思乡曲》, 我这样要求学生:欣赏前先让他们列举思乡诗作, 介绍思乡情味, 同时强调啊思乡意义的不同。思乡不只是想家, 这里的“乡”是祖国, 是一种观念。这种思乡的情结, 是一种少小离家老大不能回, 想回却回不得的那种柔肠百转, 魂牵梦荤的情愫。呈示部小提琴如娓娓的倾诉, 中部如激动的话语, 又如追忆起童年时光。再现部如一缕轻风、一轮明月, 尾部如一片白云渐渐地向家乡的方向飘去。欣赏之后, 要求在呈示部按规定字数填词, 有位同学填的是:故乡啊, 在远方望眼欲穿百转柔肠。白发老娘眼望穿, 夜夜梦里唤儿郎。还有一位同学填的词为“望明月, 思故乡, 远山渺渺, 海水茫茫。但愿同望十五月, 共盼团圆话情长。”由此可以看出, 这部音乐作品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尽管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有差别, 有一定主观性, 但我们应精良引导学生去创造, 这样不但联系了所学相关知识, 还能使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去理解音乐。所谓音乐的“耳朵”, 是指能从音乐中感知美、发现美的音乐听觉能力。

第四, 情感体验是综合的, 是与历史、社会、人生、艺术、哲学密不可分的任何音乐作品无不带有时代的印记, 无不出自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感受和知识。因此, 理解一首音乐作品, 也就是对一个时代的某些方面的理解。如《流水》, 如果单讲以什么手法表现流水等等, 非但不好理解, 而且也是望文生义。《流水》恰恰表现的事流水所向无阻的精神境界, 是一种“智者乐水”的思想意识的表现, 是对流水的象外之意的追求。这与当时人们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就集中表现了弹琴者的思想境界。弹琴被认为可以“感心志, 发幽情”, 可使人进入与道为一的思想境界。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欣赏中忽略传统艺术思想中重神似不重形似这样一种审美思想。

3.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欣赏 篇三

【关键词】音乐;情感;体验;欣赏

一、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初始阶段的情感内容比较单薄。要使学生能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要求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丰富地储存不同情感与相应音调对应的“内在图式。”例如知道上行音调多表现兴奋昂扬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音乐的表情形式的把握,必须依赖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和情感有着密切关系

1.音乐可以表现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作为音乐的内容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普遍内心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逐渐丰富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歌曲、乐曲的聆听、比较,使他们能辨别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对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实践训练。由于音乐所表现的各种情感十分复杂,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因此,对学生听辨的歌曲、乐曲要注意情感的鲜明、直露,避免隐晦、多变,这样才有利于准确的情感表达。随着学生情感体验逐渐从肤浅到深化,由此相应地提高他们对音乐感知、表现的深刻性。在对音乐直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应学习和了解有关的音乐知识,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便于更准确、深刻地体验和表达好情感。

2.音乐可以净化学生的情感。音乐能够使人摆脱某些消极情绪或不安状态,使心灵得到纯净、快慰和安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认为“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贝多芬也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音乐的魅力使人能沉浸于艺术美的陶冶之中,自由、忘我,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

3.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美感。音乐很抽象,无语义。它给人的美感不是外界的客观事物和景象,而是音乐音响唤起人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一课中,聆听后,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听了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又激起学生们勇敢坚强、一往直前的感情。

4.音乐可以调节学生的情感。音乐对于人的情绪和心境有明显的影响,并具有调节情感的作用。例如同学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聆听一些旋律优美、节奏徐缓的轻音乐,可以帮助恢复疲劳,减少精力消耗,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音乐作品本身并不是情感,而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对情感的感知和领悟必须要进行情感体验的激发和诱导。

音乐欣赏涉及到人的多种心理因素,其中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音乐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作为审美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欣赏,不仅提供给学生具体可闻的中外优秀的佳作,而且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讲解和引导。这种将学生的直觉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较深层次上提高音乐鉴赏力的过程,如果取消了音乐欣赏教育,不仅谈不上培育音乐鉴赏力,而且音乐的审美价值也无从实现。

三、音乐欣赏的重要作用

1.发展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音乐的联想、想象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长期的音乐欣赏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一些音乐与标题一致的器乐作品和有明确词义的歌曲,可以使人浮想联翩、情意盎然,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例如在我国春秋时期,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演奏的两首乐曲,分别以高山和流水的联想来理解。由于这种联想准确、深刻,从而使他们成为了知音。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主题在深沉的低音区奏出,而嚏用粗笨的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演奏,很容易激起听者对庞大笨重的大象的视觉联想。

2.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鉴赏力

在音乐世界里,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复杂状态。欣赏无疑应以真善美的音乐为对象,通过这种正面教育,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们通过对具有崇高意味的音乐的欣赏,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通过对深刻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欣赏,培养起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可以解忧愁,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

3.培养学生的道德感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官能上的愉悦感。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準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总之,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丰富内涵与重要体现,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与欣赏中升华对音乐价值的认识,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让音乐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理想涂抹重要的画彩。

4.论打击乐教学中的音乐情感培养 篇四

摘要:本文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及亲身经历的打击乐学习与教学过程,对如何更好地提高和推动现有的打击乐教学进行阐述,旨在探析如何在打击乐教学中通过各种训练使学生在演奏时表达出情感。

关键词:打击乐教学 情感教学 训练方法

前言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在音乐这个领域之中,各种门类如歌唱、器乐表演等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都是相通的。对于打击乐而言,许多人都冠以无音高,无旋律,甚至于伴奏乐器之称。其实不然,打击乐的情感世界虽没有其他音乐门类那么容易表现出来,但其情感仍是相当丰富而富有内涵的。那么,在当今的打击乐教学中,怎样让打击乐表达出情感是打击乐教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探究打击乐教学中影响情感表达的几个因素,从技巧练习以及后期教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使学生在打击乐演奏中表达出情感,从而真正体味到音乐的内涵。

在打击乐艺术中,甚至在所有的艺术表演中,除了高超的演奏技术外,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感悟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把对音乐本体的感知与技巧的训练相结合,才能在最高层次上把握音乐。当然,此时打击乐中的情感表达也就应运而生了,那么在打击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去实现这两点便成了当今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下文中,笔者就基于打击乐教学,来探究怎样更好地实施打击乐训练让学生充分达到以上既有高超的演奏技术,又能很好地把握音乐的情感,藉以升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感情。

一、技巧练习

(一)节奏训练

高超的技术离不开基础的训练,这是一个相当基础的问题,而节奏训练更是基础训练的基础。

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可以这么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节奏训练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而对于刚开始接触打击乐学习的群体来说,从节奏入手进行打击乐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笔者在近几年来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及对国外几大音乐教育体系中有关打击乐训练的归纳,总结出几种有助于各年龄阶层进行节奏训练的方法。

1.语言节奏练习

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作为人声,与歌唱有很多共同的东西,从呼吸上又与节奏的律动产生微妙的连接。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中,语言在节奏教学中起到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对不同年龄阶层的打击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有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幼儿及青少年的节奏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与成语、谚语做节奏短句教学的练习,可以作为同一类型的训练方式进行开展,这种训练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节奏基石有很大的效果。①所谓节奏基石,是指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也就是一个最小形态的固定节奏型,将许多这样的小节奏型合在一起训练朗诵,再由学生进行改编创造,不仅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念唱也是训练学生节奏的好方法,其中包括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语气的游戏、嗓音的声响游戏等,这几种练习与游戏的方法不仅能够起到节奏训练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对自己的控制与把握能力,学会与别人的合作精神。是有较高教学效益,能够整体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方式。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对儿童的节奏训练是采用节奏时值读法的方法,它把象声词的音响加入到节奏中,通过这种节奏读法引入并发展为复杂的节奏练习,这种节奏名称体系最早是由法国人契夫所发明的。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教学,初步总结出了一种节奏教学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借鉴了一位美国打击乐博士教授我打击乐时所用的方法,我称之为微分节奏的训练方法,在教学附点、前

十六、后十六等比较复杂的节奏型时,我将大拍子微分,即是将一个全音符分为两个八分音符,每个八分音符再分为两个十六分音符,每个十六分音符再往下分为两个三十二分音符,以此往下分,具体我用图示来表示:

而给学生讲解这个之后,那些复杂的节奏类型就可以这样解释了:

如附点节奏型:学生们往往会对附点后的拍子产生疑问,采用微分教学法后,附点的位置就是十六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这样的音符时值学生一下就能明白,在训练中也比较不会出现打附点节奏有瘸了腿的现象了。而其它节奏型也一样可以采用:

这种教学方法在日后的延伸教学中就能演变为重音转换练习,可见这种教学方法是可以实行的,也是相当有用的。

2.律动练习

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五

摘要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有感情共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让感知的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要以读为主,采用多种朗读方法领悟作者的情感。关键词 语言训练 情感 朗读 想象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是一门情感内容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能够有感情地参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入情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音准了才能为演奏或歌唱奠定好的基础,教学开场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上。”(于漪语)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教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学信息中最先发送的“导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是影响学生情绪、确定教学氛围的基调。利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能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燕子”一课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师:“同学

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板书:燕子),你喜欢燕子吗?”生:“喜欢。”师:“咱们班有人用‘燕’字做名字的吗?女同学有两位,男同学没有。其实“燕”字并非女同学专利,古今有不少男性用“燕”字做名字,可见人们都非常喜欢燕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从人名入手导入新课,形式新颖别致,使学生在学时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对燕子也增添了喜爱之情。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就明确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不但向我们明确地指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在作品之中,而且还向我们诠释了情感在审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在“水”第二课时教学时,我扣住了开篇就定下基调的这句话“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向学生提问:“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缺水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缺水的苦再次印入了学生的脑海。这时我提出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样把这种缺水的苦具体地表达出来的。”这样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使学生在受到感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探求的动力和激情。

二、悟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对语言文字和语言情境的理解,借助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语文

教学就是要在这样的意境中,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灵、美好的个性。“感人心者莫大于情。”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产生而产生,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让感知的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学生也就真正进入了课文情境中去,情感得到激发,并由此升华。学生情感的产生要依靠语言,因此要以读为主,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同时借助音乐、图画等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情感。

“丰碑”一课第七自然段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动作、神态、衣着等内容,可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看插图,然后自读课文,边读边发挥想象,脑中再现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反复品读,抓住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体会丰碑的伟大。选读句子,表达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增强语言的领悟能力。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美插图,插图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激发、引导、丰富学生情感的凭借。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利用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虎门销烟”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训练的。首先,让学生按图索文,找出与画面相对应的文字。认真地朗读,读出感情来。然后进一步指导观察,让学生看到的画面活起来。根据画面想象林则徐的动作、神态、语气及内心活动,展开描述。描述后请学生来扮演林则徐进行表演。这样增添了课堂情趣,也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述林则徐身后的士兵笔直站立、神情严肃、手握长矛的场景,体会当时场面的庄严。对图中另一个主要内容——“工人把缴来的鸦片中投入池中”,依上述观察方法,把“抛”想“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遥远的场景,丰富了想象,发展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热爱祖国、抵御外辱的情感。

三、抒情

抒情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潮,也是学生感情的高潮,此刻,学生有极强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或进行吟诵,或进行表演。

“在教学中抒发学生的感情,首要问题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必须以朗读、精读、熟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张志公语)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朗读训练,教材编委会在中年级以上各册的《编写意见》中强调:“进行阅读训练,突出语言积累和语感训练。”语感是来自语表意义与隐含意义的联想和想象,它依赖于直觉思维,善于构成语言所描述的具体形象。要在吟诵中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

“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第七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千言万语,万般情感,凝成了两句话。对此要指导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深情。“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这句话我分3个层次指导朗读,第一个分句1个小组读;第二个分句2个小组读;第三个分

句5个小组读,人数逐渐增加,层层推进,使得邓小平爷爷的高大形象越来越清晰。

“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管家的讨好、子明的不解、公仪休的正气,从中体会到公仪休是一个清正廉洁、遵守国家法纪的好官。再分小组排练独幕小话剧,评出最佳小组。请最佳小组的成员带上道具化妆表演。同学们表演得很投入,很逼真。

四、移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大星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情感的发展是一种深刻的体验和认识,甚至是这种体验与认识的延伸,由爱一种事物扩展到爱一切美的事物。

6.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六

在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以眼下流行的一句话“想唱就唱,想说就说”为切入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自己对音乐的各种感受,甚至是疑问,让我们共同来解决。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总是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使得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因此,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乐于畅所欲言了。而且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快乐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就要使学生学得快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快乐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的状态下自觉地学习,而且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

7.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七

一、创设情境, 引导情感投入

创设情境, 就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情境的创设, 最基本的是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一个良好的环境,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激发他们进行想象, 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现代教育手段中, 多媒体的运用更能结合音乐作品, 发挥出很好的情景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作品中, 更是可以大展身手的。如:在鉴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水中的倒影》时, 在放音乐的同时, 播放动漫画面:平静的水面, 忽然, 微风吹起, 飘落下一片树叶, “碰”到水中, 泛起微波, 在阳光的照耀下, 波光鳞次栉比, ……这样, 让学生的视听结合, 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上课时, 教师还可以鼓动学生积极跟随着音乐的节拍及旋律的起伏, 做出自然的肢体活动, 有时闭目聆听, 有时安然感受。让优美的旋律自然流淌到他们的心底。在他们的笑脸上浮现出的是投入, 是满足。可见, 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另外, 教师的语言, 体态的表演, 都是可以使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响应的想象, 有时甚至可以代替一定的视听感应, 提高音乐鉴赏的效率。

二、着手意境, 引出情感共鸣

审美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 情感的共鸣, 使情操得到陶冶。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教学, 都可以从意境着手, 以情感为切入口。这也符合音乐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学生非常欢迎的民族器乐曲, 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曲乐的引子由古筝模仿的几声远处钟楼的钟声, 轻飘而来, 原来已是夕阳西下, 月上东山。紧接着音乐的固定性音型演奏的出现, 给人以夜深人静的美景。花影尝叠, 微风轻拂水面, 泛起的阵阵涟漪, ……水云深际, 渔歌晚唱, 矣乃归舟, 万籁寂静……教学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 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 让学生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 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 使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 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耳醉其音, 心醉其情”由此产生情感的共鸣。只有引起了学生的音乐的情感共鸣, 才能使音乐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灵。

三、鼓励创造, 引起情感的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在于老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 引起感情升华。

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在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引起了情感共鸣之后,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者为作品创编伴奏等进行再创造, 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 在自己创造的二度创造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 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中延伸情感, 达到创造美。例如:在让学欣赏交响幻想曲《卡玛琳斯卡亚》 (格林卡曲) 时, 先让学生唱熟主旋律《送嫁歌》《卡玛林斯卡亚》。然后, 请学生听好音乐的节拍, 旋律的起伏, 音量的强弱, 然后用双手进行指挥家作品, 聆听音乐。这不仅使他们更好地体验了音乐, 而且, 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的内涵。

音乐创新的实质是用其他艺术手段进行创造新实践, 从而再现音乐的情感体验, 实现艺术审美的情感升华。可以用肢体律动、绘画等再现音乐;也可以给乐曲伴奏, 或者简单的线条画来表达音乐的旋律和结构特点等。这些都可以在课堂的讨论的环节去进行的。

8.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刍议 篇八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

音乐本身就是具有深刻美的含义的艺术,在艺术的范畴当中,音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人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带给人情感的共鸣与美的享受。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就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感性上的直观感受

在高中音乐教学当中,情感教学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当今教学制度日益严格,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更是需要丰富音乐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直观感受。情感教学主要就是刺激学生的情感细胞,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每一个感官,用心来感受音乐,感悟音乐的内涵。同时通过欣赏音乐,逐渐与音乐所要表达的感受形成共鸣,这将成为推动学生感性学习的重要方式。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对于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音乐学习,所以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这就需要在高中阶段进行必要的审美提升,这样才能够逐渐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提升审美素养,进而实现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

3.有利于了解音乐的本质内涵

每一首乐曲,每一段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情感。如果传统教学只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演唱,或者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那么学生对于这些乐曲内涵的把握将会比较欠缺。所以通过这种情感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情感上,更多的情感投入往往可以实现学生对于乐曲内涵的剖析与理解,进而真正意义上读懂音乐,感悟音乐。

4.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对比较欠缺,尤其是在对音乐以及一些艺术鉴赏方面,所以这样的情感体验方式,往往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自身情感的丰富,也有利于学生用情来感悟音乐学习的真谛,真正的对音乐的学习产生a兴趣。

二、有效实现高中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方法

1.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渗透情感体验

要想实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首先就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相应的情感体验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正常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身心需要得到重视的阶段。所以这段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引。而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育人的课程,更应该本着对学生教育的目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相关的情感体验教学。因此在作品的选择上,要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鼓舞人心的、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和发育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走进新时代》,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国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一种宣扬和感受。整首乐曲昂扬向上,充满了时代特色,也表现出了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选择这样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学习,一方面学生觉得歌词朗朗上口,曲调动听浑厚,另外整个歌词以及演唱之后表达出来的情感,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非常符合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这样的结合,实际上就是依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要求以及阶段特征来开展的,比较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要求。

2.在音乐鉴赏时融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音乐鉴赏如果只是单纯的选择一些弘扬主旋律或者对学生全部都是教育意义的老歌曲,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打折扣。同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一些相对流行的通俗歌曲让学生进行鉴赏。不得不说,近些年来我国的通俗歌曲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具有一定思想教育意义的,或者说对学生的成长有益的。并不是说只有一些老歌或者革命歌曲才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相反往往这些具有现代特色,带有一定通俗唱法的歌曲,更加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感悟到歌曲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明天会更好》这样的歌曲,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希冀与愿望,曲风与从前的那些老歌相比,有了一定的突破。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容易接受,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兴趣,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利用多种手段开展情感教学

9.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九

一、情感体验含义的基本概括

二、A怎样将自我情感转化为角色情感

(1)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及角色的背景故事

(2)查阅与角色同背景同类型的资料

(3)自我与角色内心的沟通

(4)对人物内心世界整体构思

(5)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找寻自己与角色相似的特点

(6)爱上角色,以角色自居,全心投入角色 例:

1、《原野》片段对金子的角色转化;

2、《捕鼠器》中对莫莉的角色体会。

三、B不同性格的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

1、行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面部表情

2、情感表达外在表达通过

语言声调

不同性格情感表达的对比

身体姿态表情(形体)例:(1)《武林外传》中郭芙蓉与祝无双两人因性格差异而有的不同情感表现

(2)我在对《爱情公寓》中的美嘉、《武林外传》中的无双、《刘老根》中杏儿三个人物的不同表现。

3、内在表达通过节奏的把握 例:《破旧的别墅》中的女特务与大学生艺术节小品中田野的节奏对比

四、C创造角色情感的源泉(1)通过自身经历的积累(2)听到或看到朋友的经历(3)通过观察人物体会到的(4)想象力

例:<1>《捕鼠器》中莫莉与贾尔斯争吵的一段

<2>《貌似疯狂》对窦娥角色的情感体会 <3>到精神卫生所观察得到的收获

论演员创作角色的情感体验

摘要:演员对全部舞台行动的创造,也是对所扮演人物的情感体验的创造。演员创造人物的目的,就是要用艺术形式,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把所要扮演的角色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让观众看到,也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生活,看到人物形象的全貌,所以演员创造人物的情感体验,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看到,感知到的事物或情景,在我们的脑子里产生一定的心理过程,我们经历的些心理就是体验过程。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广泛的体验的含义。

作为演员,不是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是通过想象,根据剧情要求和角色的特征,去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比如演员要扮演雷峰,首先要通过生活体验熟悉雷峰生前的生活,然后通过合理想象,用艺术形式在舞台上把雷峰的动作、行为、声容笑貌及他的思想感情都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让观众深刻体会到雷峰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这对演员来说,就是对雷峰这个角色的情感体验。不经过对所塑造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深入细致的体验,是不会成功创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的。

1、怎样将自我情感转化为角色情感

1.1 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及角色的背景故事

在拿到剧本的时候,首先要静下心通读剧本,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查阅当时时间下的时代背景。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人们的思想行动都有可能不同。所以只有在确定了剧本的时代背景下,才能对剧本以及其中的角色进行近一步的分析和感受。如一九四七年 的英国和中国,相同的时间地点不同演员的整个状态就有天壤之别。《捕鼠器》和《原野》相比,他们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国家不同,女主角莫莉和金子的思想差异就会很大。在当时英国法律逐渐健全,国家相对比较安稳。而在中国,社会比较动荡不安,女性得不到保护。所以莫莉可以和心爱的贾尔斯结婚生活,并且一起经营旅馆。而金子却被焦阎王强行抓来做了儿媳妇。当然莫莉和金子之所以有不同的遭遇与角色本身的背景也有很大关系。

演员在表演中体现一个角色时,角色的“情”与“理”,都需要通过演员的创造才能展现出来。剧本中所写出来的只有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只有通过演员更深一层次的研究,才能将角色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在演《原野》片段的时候,初读片段内容,感觉金子是个坏女人,她咒婆婆死,还玩弄焦大星。但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有理由的,坏人和好人也是相对而言的,所以我把《原野》的整个剧本看完才了解到,金子其实是个可怜的女人,她在旧社会敢于为自己的幸福做出反抗,是值得歌颂的。这就体现出通读剧本的重要性。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在剧本里也一样,角色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有他的理由,这里说的“理由”就是角色的背景。角色的背景有些在剧本中有文字描述,有些找不到具体的文字描述,这是就要通过剧本中的一些其他信息找到角色的背景故事。演员只有了解了角色的背景,为角色所说的话做的事找到了依据,才能更好的体现角色,否则就会走入形式化的表演模式,浮于表面不真实。因此,演员在创造一个角色时,要“通戏情、明事理”,而且更主要的是演员在体现角色时,一定要投入,要能动情。这里所说的“投入”,指的就是演员要真正设身处地、真挚地去深入角色的规定情境当中去;而所谓“动情”,则是指演员要创造出角色的情感体验来。否则,“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同情”,他所创造出来的角色,也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1.2

查阅与角色同背景同类型的资料

一个经典剧本所讲述的内容往往是为了反应或揭露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所以作者所写的故事代表着社会中的许多真事,其中的角色则代表着当时时代下的一批人。在这种情况下,演员就不能只就着手中的一个剧本一个故事来研究角色,这样容易使角色性格单一。好比角色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那么从剧本中能为角色带来的只有骨架和皮囊,期中的血与肉都要经过演员从其他地方找到。在拿到大戏剧本《捕鼠器》时,通读剧本了解到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二战结束后,属于悬疑推理剧。当时老师让我们看了同类型的尼罗河惨案等一些英国同年代推理剧,了解到了当时的人的着装,思想,生活条件和同样发生命案时人们的反应和当时的解决制度。所以在了解了一系列年代背景和角色背景后,在拿捏角色时就会更有把握,角色也会更丰富。1.3 自我与角色内心的沟通

在第一遍读剧本的时候记录下自己感受角色时的第一感觉,这是演员本身与角色的第一次“见面”,是对于角色的最真实感受。第一遍读剧本对角色的认识是从第三人的角度看的,是一种客观的感受,一般跟观众看到的感受相同。之后在读剧本就要站到角色的角度来感受一切,或是从演员本身的情感角度与角色融合理解角色,属于第一人的角度。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外人不懂你的想法,不知道你曾经的遭遇,所以会反对你的做法,不理解你。这种就是我们说的从第三角度看到的,往往看不到本质,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同样角色也是一样,我们应该站在角色本身的角度,看到他背后的故事,与角色进行内心的沟通,了解角色所有行动与语言的理由。在舞台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是要有行动目的的,同样我们之所以要达到这个目的也是要有理由的。比如在影视片断改编的《刘老根》片断中,我演的刘山杏在自己爸爸刘老根和丁香的婚礼上拿出自己妈妈的照片,想要阻止他们在一起。在观众看来,山杏的行为很不对,丁香在刘老根疯了之后还义无反顾的嫁给他,她的行为那么伟大却遭到山杏的不理解。但是站在山杏的角度,她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妈妈去世多年,疼爱自己的爸爸突然身边要多一个女人分享爸爸的爱,她接受不了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在表现角色的时候心里也要带着角色的想法和情感,内心要与角色融合,这样才能把角色的情感表达清楚。1.4 对人物内心世界整体构思

剧本中的人物面貌特征,体态,习惯的步伐,手势音色,语调服饰打扮都不一样,演员必须对角色有一个整体的构思,才能充分把握角色的灵魂。在舞台表演中才能轻松驾驭人物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演员动了很大脑筋去化妆所扮演的人物,有了很好的化妆造型,却演不出所要扮演的人物的气质呢?他的表演总是和这个化妆造型融合不起来,形象也感觉游离于角色之外,这就是形似而神不似。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始终是一个人的关键所在,抓不住这一点,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收到好的舞台效果。

因此,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决不能离开对人物心理过程的创造,孤立地概念地去表演情感本身,是表演不出来的“最佳表现形式”的,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表演过火”或者“硬挤出来的感情”,生硬而别扭的错误表演让人感到可笑。1.5 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找寻自己与角色相似的特点

演员除了在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外,其本身由于对角色的理解不同,也会引起演员本人的情感共鸣,有些演员设身处地换位想象,将自己完全化身为角色本身,让自己情不自禁地产生出剧中人物那样的情感来,有些演员认为他们是用自己对人物的同情来创造人物的情感的。所以,演员创作人物情感体验的素材,不仅包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且还有演员本人具有的与人物类似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物情感的共鸣所产生出来的。

演员与角色毕竟是不同的两个人,但是在演员塑造角色时为了更贴近角色就需要找寻自己与角色相似的地方。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等等会帮助演员与角色更好的融合,做到演员与角色形神合一,在角色面对一件演员曾经经历过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唤起演员曾经的情感,演员在表现的时候也就更加真实,更加生动。1.6

爱上角色,以角色自居,全心投入角色

这是必不可少的创作过程。首先要了解角色生活的背景,生活环境,思想特征,情感变化等等,理解所要创造的人物后,接下来要感受角色,有创造性的感受,这种过程就是,把剧本分析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认识和对人物外貌特征的假象,对角色形象的全貌构思都感受在自己身上,有创造性地在自己身上产生相类似的、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外貌的自我感觉和体验。这样演员就可以为自己“我即角色”建立创造信念。从而获得表演上的成功。

在学校期间,我自己曾经在《 貌似疯狂 》里扮演过一个角色 ,剧本讲的是精神病院里发生的故事,我的角色是一个精神病人,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我们到成都市精神卫生所去对那里的精神病人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我们还尝试与他们沟通交流,反复揣摩他们的生活状态,模仿他们的动作特征,把自己所要扮演的这个人物所需要的创作素材通过这些真实的生活体验,大量地积累起来,视为我表演生涯里的一大笔财富,在此基础上,我又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知识,了解妄想症的发病特征,了解妄想症人的精神世界,研究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在演出中就能轻松、自然的把人物形象创造得真实而生动,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形象,才叫观众信服。

2、不同性格的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

2.1 行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斯坦尼在《演员自我修养》的“行动”一章中说了这么一段话:“在舞台上需要行动。行动,动作——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戏剧’一词在古希腊文里的意思是‘完成着的行动’。所以,舞台上的戏剧便是在我们眼前完成着的行动,走上了舞台的演员便是行动着的人。”这是斯坦尼以他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依他毕生从事的戏剧表导演艺术在创作实践上和理论探索上所取得的成果而作出的极为精辟的正确论断,从而准确地揭示了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的一项本质性的特征。

观众看了演员们在舞台情景中创造的人物行动及相互行动过程,也就看到了这戏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看到了人物性格和性格发展,从而也就感受到了剧本和演出的思想内涵。就是说,剧本的故事、情节以及演出思想是通过演员创造人物完整的行动过程来展示的。

“行动——这乃是人的行动中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活动。”我体会,“有意识的”也就是斯坦尼说的有一定行动欲念的或有强烈行动欲念的;而“一定的目的”则是说行动目的永远是想要改变该行动的对象。比如在大戏《捕鼠器》的排练时,贾尔斯因为看到莫莉与雷恩过于亲密从而怀疑莫莉,以至于两人发生了争吵,我在看到对手咄咄逼人的向我走来,当时的情境激起了我的意识就是要将对手推开,目的是我因为受不了自己的丈夫不信任我,不想让他在靠近。“任何行动都是心理形体行动,在任何行动中心理方面和形体方面都是不可分离的相互联系着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即“任何形体行动都有心理的一面,任何心理行动也都有形体的一面”。2.2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

人的情感状态、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时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来自发地或有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身体姿态表情。当人处于强烈的兴奋、紧张、恐惧、愤怒等情感状态时,往往抑制不住身体姿态的表情变化,演员则经常通过夸张的身体姿态来有意识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是丰富多样的。正襟危坐可知其恭谨或紧张,坐立不安可知其焦急慌神,手舞足蹈可知其欢乐,捶胸顿足可知其懊恼,拍手时可知其兴奋,振臂时显得慷慨激昂,握拳时显得义愤填膺,搓手不停时表示心中烦躁不安。轻盈的脚步可看出心情愉快,沉重而不均匀的脚步表明处境不佳,迟缓的脚步表明心事重重,铿锵有力的脚步表明勇敢与坚强。昂首挺胸表明自信与自豪,点头哈腰表明顺从与谦恭,手忙脚乱表明心情紧张,全身擅抖又冒虚汗表明心虚害怕。

外在表现可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身体姿态来表达。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这也是区分角色性格的一种方法,也是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应该考虑到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在大二影视片断的《武林外传》中,郭芙蓉和祝无双两个人的性格就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们在面对比赛中遇到的各种事情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在等待比赛时的站姿,郭芙蓉是不拘小节,很随意的;无双是大家闺秀,站姿就比较注意,整个感觉是端着的。在听到宣布自己输了的时候,无双是把话都藏在心里的,一般通过眼神表情才能看得出来失望,而郭芙蓉则是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在说话的语气方面,两个人也有很大的区别,一个内秀细声细语,一个豪爽口无遮拦。从此可以看出不同性格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不同的。2.3 内在表达通过节奏的把握

一切物体和事物在运动中都是有一定的速度与节奏的,从天体的运行、机器的运转到人的心脏跳动概莫能外。

节奏一般是说物体和事物运动时的力度、速度和幅度有规律的交替变化的过程,在事物的运动中是以强弱、长短、快慢、张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生活中如此,在艺术中也是如此,而且速度和节奏成为在情绪上去感染欣赏者,在情感上引起欣赏者共鸣的重要艺术手段。

在表演中,人物行动的速度与节奏则是规定情境与人物的心理欲求相结合的产物。演员要想正确地把握住人物行动的速度与节奏,就必须一方面认真地研究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另一方面则要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心理欲求。比如一个“望子成龙”盼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的父亲,在孩子高考期间的父亲在此期间行动的速度与节奏和一个对于孩子是否考上大学并不十分关心的父亲在此期间的速度与节奏就会完全两样。

不同的人由于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份,带着不同的目的他们本身的行动节奏和心理节奏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在独幕剧《破旧的别墅》中,整个剧要求演员对节奏有很强的把握能力,因为剧中的两个人都有一个隐藏的身份,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高级任务,两人第一次交流的时候内心节奏是非常紧非常快的,很谨慎。同样是第一次见面,在《捕鼠器》中,贾尔斯在面对雷恩的时候,因为不满他对自己妻子过于热情,所以对他一直很冷漠,在刚刚接触时贾尔斯的内心节奏就比较慢,很冷淡。这就是身份不同的人遇事节奏不同。

在排练大学生艺术节小品的时候,老师曾一直强调田野说话要放慢放慢,大力说话节奏要快。这是因为两人本身性格的差异引起的,田野是一个刚考上研究生善良内向的人,而大力是一个心直口快乐于助人的人,他们在面对拿钱帮助圆圆治病还是供田野上研究生的问题的事,田野表现的就比较冷静,外在行动包括语言都比较慢,而田野就是比较急切急躁的。这正是由于不同性格人遇同样的事节奏是不同的。

3、创造角色情感的源泉

3.1 通过自身经历的积累

当踏入表演这个行业的那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从此要更加热爱生活,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所以一切创作的源泉都是由生活中来的。我们总是说在舞台上要做到真实,那么何为“真实”?在生活中我们正常的活着,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刺激作出正常的该有的不同的反应。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没有锻炼过我们的真实感,我们不会在受到别人羞辱的时候去开怀大笑,也不会在中了彩票后无动于衷。把我们的生活放在舞台上,相信舞台上就是生活中,能够在舞台上面对对手给予我们的刺激有像生活中一样的反应,那么这时我们就做到了“真实”。所以说我们一切与真实有关的感受,反应,包括肢体动作,语言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的感受生活,把遇到事情时的情绪记忆下来,这里称之为“情绪记忆”,在我们表演时,遇到同样或相似情境出现时“情绪记忆”就会帮助我们更真实的表现出角色要表达的内容了。

在大戏《捕鼠器》中有一段贾尔斯与莫莉因为相互猜疑发生了争执,我在演莫莉的这一段的时候我的“情绪记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曾今我与我的一个朋友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他由于不信任我说出一些伤害我的话,我在扮演莫莉的时候会把面前的贾尔斯想象成当时的那个朋友愤怒和委屈的情感就自然的流露出来了。这也是自我与角色内心贴近的方法。3.2 听到或看到朋友的经历

人生的经历对演员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仅限于此,也是不够的,因为演员的创作所涉及的面是十分广泛的,既要扮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别,不同地域的,又要扮演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各种角色,甚至还要扮演妖魔鬼怪等角色。而在这众多的创作中,仅靠演员的直接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满足演员创作需要的。在大千世界里对于我们个人来言,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我们个人遇到的事情,看到的人和事毕竟是有局限的,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事都经历一遍,也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人都了解一遍。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遭遇不同的体验,那么只要认识十个人就会积累到十个不同的经历,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从身边人那里积累素材,给予角色更加合理的身份。

我记得在拿到《貌似疯狂》这个剧本的时候,我们曾坐在一起深刻讨论和研究过每个人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因为这个剧本中大部分人物是精神病,这类的人是我们在生活中很难了解的,而且其中角色的年龄差距与我们也相差很大,这些人都是在生活中有一定经历的人,他们一定是曾经遇到了一件让自己很难接受的事情才得病的。但我们只是还没经历社会冷暖的大学生,很难理解这些角色曾遇到过怎样的事情,我们大家都犯了难。这时,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比如剧中有一个跳舞蹈的女孩,她的舞伴就是她的男朋友,在她男朋友出名之后抛弃了她,她接受不了就疯了。老师告诉我们跳舞蹈的人与我们普通上学的孩子不一样的是她们都是要练童子功的,从小就在一起练舞蹈,舞伴也是需要培养默契的,所以一般他们都是从小就在一起生活学习,他们这样的情感是比我们普通人之间的情感更深厚,那么她在这种感情下被抛弃的疯就更合理了。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名字叫做窦娥,她的台词并不多,但是她特别爱唱戏,她在对男主角诉说怨苦的时候也并没有说她总唱戏的原因,从剧本上我只能了解她是一个开小店的人,因为小店被政府拆了没有生活来源被逼疯了。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把唱戏这个特色和这个小店经营者的身份所融合。当时老师告诉我,在七八十年代,很多小的戏院因为不景气都解散了,戏曲演员也是从小唱戏,没有什么别的一技之长,很多人为了生计就自己摆地摊卖东西为生。有了这条信息我就能把窦娥这个角色的整个大背景规划好了,给了她唱戏的理由,疯的理由,这样把人物的框架屡清楚后就能更好的发挥表演了。3.3 通过观察人物体会到的

观察人物模仿在我们大一基础训练的时候就是一块很重要的内容,那时候不懂其中的意思,总是以完成作业为主。渐渐开始接触剧本接触人物角色,才知道观察人物的积累是有多么的重要。

我们演员其实是在舞台上演生活,演的就是生活中的人与事。在生活中我们只能有一种职业,有些人会有两三种,但剧本中表现的很多人的职业身份是我们没有做过的,也不会去亲身体验的,这时候就要提到观察人物观察生活了!

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职业,我们不能过别人的生活也不能把所有职业都做一遍,但是我们可以做个有心人去观察他们。这时你会发现同样卖衣服,摆地摊的和商场里的人是不一样的;小饭店里的服务员和酒店里的服务生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会给演员创作角色有很大的灵感,通过观察人物,人物的模仿,在演员遇到同样职业同样性格的角色时可以更好更生动的贴近人物,做出更合理的反应。

在拿到《貌似疯狂》的剧本的时候系里面组织我们去精神卫生所进行了观察,还与一些精神病患者进行了交谈,这次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他们的状态是不同的,不同的状态也可以看出他们所受的刺激是不同的。我在这个剧中演的人物窦娥作者解释的是她并不是疯子,她是被政府强行关进精神病院的。我一直在想在塑造这个人物是到底是该疯还是不该疯。直到来到了精神病院,看到了这里的环境,与病人交谈之后了解到,这里患病严重的疯子很多,跟这些人关在一起不疯也会被逼疯的。有一个病人一直跟我们聊天,他总是说自己没有病,他是被迫关进来的,医生一直招呼他让他去别的地方,但他好象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一直和我们说个没完。这个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窦娥虽然之前是个正常人,但是在面对身边都是些疯子的情况下她也会变得不正常似疯非疯,而且当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常人时,又没办法和周围的疯子去交流,所以她看到有正常人进入精神病院的时候她就会极力的想与他交流诉苦,所以才在每次窦娥看到徐自学的时候都会伸冤诉苦。所以说观察人物是塑造角色中很重要的一个情感来源。3.3 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演员依据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进行艺术构想的形象思维能力。它在演员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演员要根据剧本中文学形象,构想出角色具体的音容笑貌,神情体态,形象特征,性格化的典型动作及角色的细致生活细节。

2、依靠丰富的想象,获得对假定的规定情境的真实信念和情绪感受,从而产生相应的动作,并在想象的帮助下得到充实和深化。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谈到想象力对于戏剧演员的重要作用时特别强调:“现在你们可以明白,演员具备丰富而特殊的想象是多么重要,它是演员在艺术工作和舞台生活的每一瞬间所不可缺少的。无论他在研究角色也好或者再现角色也好”。因此他认为“想象是引导演员的先锋”。

演员在表演创作中的想象,就是意味着用内心视觉去看我们正在想象的东西,用内心的听觉去听我们正在想象的东西,这种想象,不仅起着对剧本的补充和深化的作用,还能促使演员产生情绪体验以及动作的欲望。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生动地想象出人物特有的心理、形体动作。只有这种充满强烈的动作性想象,演员才能使自己在表演中行动起来。

想象力也是建立在观察人物和查阅资料之上的,我们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想象,比如《破旧的别墅》当中的女特务,经过查阅书籍,观看电影了解到当时时代下特务的背景,眼神和形体状态,这些都是广泛的形象。在面对剧本,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收集到的广泛形象通过想象将其具体化,使我塑造的这个角色变成具有我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的情感反应,都是我通过自己的想象赋予角色的。这里的想象都是要合理的,具体情况具体想象的。

10.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十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作品,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热爱生活,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教学中,它表现为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引起感情的感染、情绪的激动、情感的共鸣。使音乐情感和学生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会对音乐产生“无动于衷”的感觉。怎样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感觉及情感,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

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激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开心扉,体验美感,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首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听出音乐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图,还要触类旁通,了解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学、电影、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有所了解,就能以比较释的方法挖掘作品的内涵,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准确。如果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在赏析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体会作品的时代意义。教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美及艺术的美敏感,并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热情洋溢,亲切自然,将情感渗透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因为,教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师生共同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演绎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突出自己的人格及个性特点。即使在教学中多说几句“对不起,我错了”也丝毫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真实的情感表现,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实的情感表露。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予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那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更为行之有效。

电化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配以相关的语言描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丰富的想象,触动内心的情感世界。得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例如:欣赏美国艺术片《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片段。该片段体现出主人公对美好感情的向往。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人公-钢琴师在悠闲地弹奏钢琴,琴音平静、舒缓。音乐采用的是抒情慢板,感觉音符像在十指间不经意地流动。画面镜头对准了钢琴师,他偶尔抬起了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亮丽而清新,仿佛吹来一阵清风,画面中现出一个美丽少女的脸庞,金黄色的头发在海风的吹拂下散落双颊,柔和的面孔上,眼睛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迷人。音乐在不时变幻,忽而温婉,忽而俏皮,又忽而激动。镜头在不停切换着:少女的发丝遮盖了眼睛,掠去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透过玻璃的反光照一照自己,然后偷偷地瞅一瞅有没有人看到。忽然,音乐悠然而止,此时画面中呈现出空空的玻璃仓口,音乐回到开始的主题,镜头对准了钢琴师的眼睛,眼神中透出向往和遗憾。继而,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由弱到强,热情奔放。画面中,美丽少女迎着海风,裙裾飘舞,翩然走来。这样一个音乐片段,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化,音色的明暗交替,情绪的瞬息变化,加之电影艺术中光、像、影的完美结合、演员的出色演绎,充分表现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很人性地反映出情感世界的渴望,使人们体会到恬静与祥和,令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

音乐教学从不同的方面使学生情感得以培养。例如:反映人和自然、命运拼搏的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进取精神;热情、乐观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心胸开阔,努力奋进;宁静、祥和的曲调可以使人平气合,沉静地对待一切。教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情感教学,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三、创造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培养。

有位名人曾说过:“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强加于学生,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以民主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爱好、特长、原有的程度进行自由的情感体验。人们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次演奏就有多少部作品”。音乐作品在反映情感时,有许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我们在分析歌曲《夜晚的星》时,一位同学说“这首歌表现的是: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是五颜六色的,人们聚集到草坪上,欣赏夜晚的景色。”另一位同学立刻说“不是,不是,晚上人们都睡觉了,天上的星星从窗口照射进来,床边还有一大束玫瑰花。”我想,大概是这位同学联想到唱过的《摇篮曲》,那句“床头布满玫瑰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紧接着下一位同学说“天使穿着白色衣服,拉着我的手飞上了天,我看见了嫦娥和月兔,我还跟他们一块儿玩呢。”学生们兴奋地构画着生动的情景,气氛很活跃。这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建议他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歌声表现出来。当时正值傍晚,我们关上灯,教室里尚有一丝余亮。稍停片刻,活动室已寂静无声,我在钢琴上奏出一段舒缓、安静的旋律,然后进入歌曲的主题,随之我同他们一起动情地歌唱。偶然抬眼望去,学生们随着音乐伴奏晃动着身体,微闭着双眼,沉浸在歌曲之中,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当学生们走出教室的瞬间,仍感到音乐的余味,当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时,又产生了对音乐活动的期待,对音乐美的新的渴望。

教师不仅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引路人,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师生要进行和谐的情感交流,共同演绎美好的图画。

情感教学中,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做、敢说的氛围。允许学生保留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允许学生说“不”字,不套用语文教学中总结“中心思想”的旧法来束缚、排斥学生的感受,不能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学生,也不能苟同于音乐作品的文字介绍。就拿《月光奏鸣曲》来讲,教授这首乐曲的老师大概都会让学生去联想皎洁的月夜,这首作品便成了宁静安详的代表作了。而事实上,它只是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只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才命名的。

一部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受一种内心涌动情感的支配来完成的。同样,欣赏者只有对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有了自己的体验,音乐才能鲜活起来。失去了自己的感受,音乐将只是一个个苍白的音符,也将无法听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之声。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想法,并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启迪、引导学生的二度创作。有情才动情,有感才能发。当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做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你激情荡漾,而学生无动于衷时,不要埋怨学生。低头审视一下自己,那是教学中的一个败笔。试想:当教师只顾一味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没有顾及那已显疲惫的双眼,何来的激起?当教师只是墨守成规地克守着原有的教育形式,何来的思辨?

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它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使人们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情感教学就是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勇敢地面对生活,平和地看待事物,友善地对待他人。热爱一切美的事物,珍视每一次的情感体验,留住每一个永恒的瞬间。

11.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法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 古诗教学 情感体验 意境 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1-02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1)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一种美的教学。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能够让年龄小,尚不能深刻认知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的小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诗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要想充分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句的言外之意,学生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对古诗词进行再创造,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更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3)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厚,其不仅包含古人对社会事物、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小学阶段进行适当的古诗词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中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养。

二、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法

(1)培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古诗词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所以常常不知如何学好古诗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能为学生之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便不愿也不会对古诗词产生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良好的导入很重要。在学习古诗词前,教师可以将有关作者的一些生平趣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让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作品,这样的做法比生硬的导入更富成效。

(2)创设情境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单纯的读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要通过想象走进作者的世界,与其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同时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比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通过创造性的表演展现当诗人询问童子师傅的去处时童子的反应。有的学生不断用手摸着后脑勺,满脸茫然;有的学生故作神秘,微微一笑;有的学生焦急无奈、举目远眺……这些表现反映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通过不同的情景再现,学生真正融入了古诗的意境当中,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

(3)诵读悟意境

大部分古诗词诗中附有图画,画中有景,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就要求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头脑中一边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一边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感悟。这一步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指导、点拨、监督的作用,对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背诵形式可采取抽查、小组背、全班齐背、配乐诵读等方法。如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背诵时,可以边背边想,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的秋日晚景,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以细细揣摩、感悟。

(4)品读明诗情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诗人,走进诗词描绘的景物中,抓住诗眼,反复品读诗文,弄明白诗人写作的目的,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浓厚情感,达到情感共鸣。此时可以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出来,或者在全班交流,把品读活动推向高潮。

如有位学生诵读《出塞》后向同学讲:诗歌前两句从回顾秦汉以来战火纷飞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的历史,联想到了眼前胡地边塞,战火连绵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5)想象论古今

古诗词既有旺盛的生命力,又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有的诗重在抒怀言志,有的诗重在针砭时弊,有的诗重在蕴含一个深刻的哲理,有的诗重在展现人民劳动生活的美好场面……完成以上四个环节之一,学生已尝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最后一步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也可以布置在课后完成,让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赏析词,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受到熏陶、得到升华。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深厚兴趣。这一环节可视学生的学情而定,不易千篇一律。

如学习《题西林壁》后,学生悟出了一个朴素的哲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结果不尽相同。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就会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结语

综上,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积极传承的宝贵财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开展古诗词教学,并在平时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文学素养,积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情感体验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陈宣龙.趣味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作用探讨[J]. 求知导刊,2015(24) .

[2]于强.古诗教学学段目标的思考与重构[J]. 教学与管理, 2016(02) .

12.试论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训练 篇十二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音乐课教学要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就必须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是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等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来实现的。因此,我在中学音乐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具体运用听觉、视觉和运动觉这三方面情感训练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听觉情感训练是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1)音乐课教学的情感训练是通过听觉来培养的,听觉情感是情感中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内心感受越深,体验就越深。在音乐教学中,我选取不同感情的歌曲或乐曲让学生体验出不同旋律的歌曲、不同年代的音乐作品的感情色彩。

听歌曲,就是要感知音乐表现的情绪、意境和内容、风格特点。音乐的表现手段,其内容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和声、音色、调式等。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是一首旧社会在苦难中呻吟挣扎的孩子的诉苦歌,表现出对旧社会不合理的家庭关系控诉的情感,学生通过这首作品会体会到凄凉、辛酸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会听,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训练他们的耳朵,长此下去,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2)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其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音乐活动是学生听感的基础,是实现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3)教师要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个人音乐专业魅力可以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教学自然入情入景。音乐学科是最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学科,它蕴含着巨大的魅力,既能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音乐视觉情感训练的理解

(1)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种类,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也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无论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还是生活景象的描绘,都是音乐家来自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是通过音乐的语言而流露和反映出来的。

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也形成了视觉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学生对音乐符号、声音的记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不仅使传承达到了完整记录音乐作品的目的,而且视觉上的形象化更推动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2)学生不应光靠耳朵来铺开音乐艺术的道路,还需要用眼睛来看到歌曲的直观影像,如演唱者的眼神情态、表演举止等,都能展现作品的风格特色。

例如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用他那热情洋溢的明亮色彩和极富穿透力的高音,成功地表达出了作品的意境。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网络等媒介使音乐开始实现同时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技术传播,推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

(3)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注意选取不同情感歌曲或乐曲让学生听,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体验不同旋律的感情色彩。如通过欣赏轻快活泼的轻音乐曲《喜洋洋》和如泣如诉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进行两者情感的鲜明对比,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前一首表达了欢乐无比、兴高采烈的情感,而后一曲则表达了悲痛欲绝、压抑苦闷的情感。

三、运动觉情感训练是情感体验的外部表现

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离不开运动觉训练,所谓的运动觉就是让学生把内心对乐谱中的情感体验运用到演奏、演唱的面部表情之中。音乐是表情艺术,表情教育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要把音乐的美感和音乐的内涵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演奏充分地表现出来。表情不是在学会歌曲后处理歌曲时才加上的,也不是没有乐感的各种记号的机械音响的再现,它既不是学生外部的表面的摇头晃脑的做作表现,也不是毫无音乐美感的音符堆砌,而是发自内心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外部体现。所以,在指导学生演唱、演奏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动之以情,让学生学会在情感训练中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情感训练往往是综合进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他们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只有通过情感训练学生,才能入情入境,使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能力。

摘要:音乐是一门涉及情感的艺术,它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是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些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音乐作品可以陶冶心灵、开启人的心智。因此,在中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具体运用听觉、视觉和运动觉这三方面情感训练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13.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十三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自然流露的一种心理要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意识到音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体验音乐背后蕴含的情感,其中表现的情绪是我们音乐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1、情为乐之魂

我们知道,音乐是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内心体验发挥出来。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凝练,在作品为听者展现的情境里,听者应有感受情感的抒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想像,把自身对生活的感知和想象融入作品,以构成现有作品更真实丰满,栩栩如生的生活图画。艺术以情感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针对心情、表现心情。它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的,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听到欢快的乐曲是会有情不自禁的跳舞的冲动;当听到悲伤的乐曲时就会感到心情压抑,有时还会不自觉的掉眼泪。在今年的中国达人秀中出现的乌达木,以一首《梦中的额吉》赢得全场的掌声。当动人的音乐响起,乌达木发自肺腑的声音唱到“用圣洁的花露当茶让你先享,在您的眼中我找到的安详的眼神,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他的声音感觉飘到了天外,直指人心。观众为之感动,为之掉泪。广辽的呼伦贝尔草原,也只有广辽的草原有如此动人的声音,这个例子充分的体现了感情在歌曲中的重要性,我甚至可以说感情就是音乐的灵魂。

2、音乐想象中的重要性

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石。音乐的想象,在欣赏演唱各类不同作品时,学生调动生活的累积,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翅膀,其情其景就会逼真的历历在目,人物就会生动的活灵活现,感情就像火花一样迸发,把学生的想象力也燃烧起来了。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在心里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向前进行。” 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物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的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感觉,体验到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联想。例如:在欣赏完了古筝曲《战台风》后,同样让学生说说自己初步听过后的感觉,结果几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1.欢快热烈的2.气势磅礴地3.沉重地。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甚至还有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原因在于,平时学生们很少接触古筝曲,对这些音乐不能进行正确的感知,在加上对音乐的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以才会出现体验乐曲的情感出现错误的现象。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要想更准确的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还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情感等等。我们只有对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思想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深入、准确的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作品的旋律、曲调帮助学生们联想,但不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在享受了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在音乐表现智能上得到了发展。

3、乐以情发,发乎于心

音乐是情感表现的高度体现,情感是人们内心思维的文化特征。情感的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通过艺术表达的感情则是一般感情的升华,更具有典型意义。如在《学做解放军》一课中,我以汶川地震图片导入引出帮助人民解放军,欣赏地震图片时我选择了背景音乐《辛德勒名单》,曾经美好的家园变成了震后的灾区,亲人的逝去,加上背景音乐的衬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就留下了眼泪。这种情境的导入使学生们的情感完全投入到了音乐作品中,从而对整节可所有作品的欣赏都能够深入、准确的进行。音乐来源于情感,又是表现情感的载体。音乐不仅能描绘让人心动的情境,还能激发人的表现、创造能力。

14.浅论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十四

浅论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已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并提出了相关理论.但忽视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的现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这是造成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分析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作 者:崔云波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4(2)分类号:H3关键词:外语学习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

15.学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管窥 篇十五

1 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1.1 提高学生对感知能力

情感体验能够有效的展现完整的客观世界和精神感知的层面。情感体验是一种客观的心理认知。丰富的情感体验应用与音乐教学中对于展现音乐的美妙有重要的意义。每个人的情感体验经验是真实和富有感情的,在感情的世界里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音乐教学是一种情感体验心理交流,作曲家真实的音乐感受展现着无穷的魅力,可以让听者感受到深深心灵触动。在音乐教学,音乐的感觉体验可以使音乐更富感染力。只有通过品味深藏在音乐其中的真实的情感经验,才能继续深化理解音乐作品,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形成。情感体验一个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在音乐课程深化情感的感悟,有助于陶冶情操,荡涤心灵。

1.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学生多素质全面发展。音乐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着力进行审美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在音乐教学中,将情感体验融入其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学,真正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一,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感情充分的诠释歌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情感感知能力的培养。其次,音乐是歌者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考问,学生可以在歌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别样感情,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最后,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内涵,通过对歌曲中情感体验的品味可以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特征。

1.3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融入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审美层面上,可以体现音乐的主体性,显示审美主体。音乐的审美是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对事物的感知。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引人入胜,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高。

2 音乐教学中融入感情体验的方法

2.1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

情感感知过程是感知过程的一部分,在音乐情感中,感情体验是音乐的语言,在节奏和旋律中可以进行感知内心的真实感受,体会内在的情感中的画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在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是学生的认知的动力源泉,通过联想和详细,可以获得审美愉悦,从而促进情感感知的形成。

2.2 注重艺术融情的技巧

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提高的教育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音乐的美的能力,但还需要培养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音乐教学技能的培训。音乐是一种展现情感的艺术,可以有效的带人走进另一个音乐世界。同时音乐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音乐教育中着重突出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音乐情感内涵的传授,在音乐课堂中从艺术的角度将情感和艺术进行有机的融合。

2.3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音乐教学大多以著名的歌曲为基础。然而学生每天接触的都是流行音乐。在课堂的古典音乐上,很难激起学生的学生热情。基本所有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对流行音乐的教授,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音乐教学,可以留出一点时间,播放一些流行音乐,很多优秀的华语经典每一首歌都蕴藏着身后的感情,这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缓解学生的紧张的倾向,有利于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人的情绪是很容易受环境感染,很多时候当我们欣赏欢快的音乐时,许多人会产生愉快的心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解读包含在音乐中的思想和感情,让学生可以欣赏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认真把握作者的音乐情感的思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再现创作场景,使学生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在音乐中产生情感共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音乐教学,应用多媒体再现创作现场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很多媒体音频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的渲染,和情感的视频画面显示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情感识别的作者,通过屏幕显示主动学更多的想象力。在欣赏音乐歌曲是我们都可以现场显示多媒体,让学生感受音乐节的欢乐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同时,还可以感受到的思想和感情。

3 结束语

16.谈音乐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篇十六

一、分析音乐要素。引出情感共鸣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

二、挖掘作品内涵。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音乐本体,深入挖掘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内涵。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作品的思想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等。教师自身的体态、语言、演唱、演奏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让学生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使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由此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热情。

兰、鼓励学生自我创造,让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情感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对音乐进行再创造。根据听到的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课堂讨论,形成正确而又具有自身个性的美学观;师生通过对话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等等。

总之,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的锻炼,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音乐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因素的教育,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更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让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它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是削弱不健康的音乐在学生中严重泛滥的有力武器。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学校音乐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多创造等。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激發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让情感与音乐一起翱翔!

17.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十七

论情感教学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及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呈现思维过程为核心,强化反馈,针对实际,讲求实效,重视情感教育,便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作 者:陈佳媛 作者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刊 名: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JINGJI LILUN YANJIU)年,卷(期):“”(7)分类号:G64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学 兴趣 情感体验 效果

18.浅谈音乐欣赏课中的体验教学 篇十八

美妙的旋律,和谐的音符,可以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徜徉辽阔的音乐空间,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深刻的体验方式,学生就会进行艺术殿堂。在职业中专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体验式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获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准确地体验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情感体验,唐诗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比拟,他是描写人对于情感的最基本的体验,是植物和动物所少有或没有的生理体验。而音乐创作的初衷正在于让欣赏者和自己有一样的或相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共鸣。因此,准确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首要要求。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主题:如罗西尼《霍拉舞曲》。我们自然会从这由弦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泼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这是由于快速引起的生理情感反应。又如鲁丁的《江河水》,我们听到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心头涌起。这是由于缓慢的速度引发的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又如波.肖邦《C小调练习曲》,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这是由于音乐本身的动态美给我们以直观的情感体验。以上是无标题的音乐给我们的较直观的音乐感受,这些音乐本身就存在着较容易理解的音乐内容和模式,欣赏者对它们的情感把握是一般人很容易做到的;对于有歌词的歌曲,欣赏者更容易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去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

二、深刻地体验音乐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侯,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课堂实?表明: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一个基本要求。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这一段音乐时,学生听完后,我让大家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①回忆的、依依不舍的。②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③充满深沉的情绪。④欲言又止的。⑤远方的倾诉。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音乐是描写祝英台通过抗婚失败后,和梁山伯的最后相见,言语中流露出哀伤的、酸楚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再如,在欣赏《牛车》,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回答出以下几种答案:①沉重的。②悲伤的。③艰难的,缓慢的。这些情感的表达,与内容也比较吻合,这是穆索尔斯基曲、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的一个纯情景的音乐,学生的答案分别从各个侧面反应了音乐的内容。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上一篇: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路上的优秀励志下一篇:有关钱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