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学会预习的论文

2024-10-09

体验中学会预习的论文(精选15篇)

1.体验中学会预习的论文 篇一

体验会活动方案

一、横幅一条:瑞士原装进口玻尿酸现场减龄见证会正式开幕!

二、海报5张:“三八”感恩回馈,隆重举行大型瑞士碧丽娜体验会

原价 480元现价 168元

逆转时光从碧丽娜开始起航!

仅限30名

瑞士碧丽娜倾情赞助

店家具体活动方案:

会员感恩专享:

1、活动期间进店可免费送价值480元玻尿酸细胞疗法一次,并享受厂家老师亲自指导和操作的服务。

2、活动期间2011年内购买x套就可享受进店抽x次奖。

抽到的现金券活动期间购买产品可当天抵现(一个套盒仅限使用一张现金券),同时可同时享受本次活动其他优惠方案。

活动方案:

1、每位到会的新老顾客在活动当天,将会获得一个属于她的“幸福气球”,气球里不仅装

着神密的幸福礼物。紧抓顾客好奇心理,让活动现场立刻开始欢腾起来。

2、套购优惠的方案,直接锁定顾客,全面稳定老顾客,开发新顾客。刺激大额消费,深挖顾

客的消费潜力

购玻尿酸组合一套

赠:

购玻尿酸组合二套

赠:

购玻尿酸活细胞一个疗程(30次)

赠:

购玻尿酸活细胞二个疗程(60次)

赠:

购玻尿酸细胞管理极品一年卡(60次)

赠:

3、加速资金回流,帮助现金回收,鼓励现场全款

1、当天每消费3000元即可活动幸福气球一个。

2、当天消费1万元以上即可享受心动20秒点钞(10元面值的人民币)

3、当天消费2万元以上即可享受心动30秒点钞(20元面值的人民币)

2.体验中学会预习的论文 篇二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既是语文教学目标, 也是语文教学特点与方法。新课标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验就是通过亲身经历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 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泷泽武久说过:“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 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 或成为刺激或成为障碍。”而体验正是情感的体会与验证。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深谙此道, 她曾带着学生来到河边看月亮, 夜幕降临, 明月初升, 他们欢呼雀跃, 一边观赏月夜, 一边赞美月亮。老师给予点评, 给予鼓励。她创设的情境教学法, 丰富了学生经历, 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许多事例表明, 体验是情感的催化剂, 如果有愉悦的体验, 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表达的欲望, 有效地把学生引入写作的殿堂, 从而使写作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环境, 激发情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让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 用聪慧的耳朵去倾听, 用智慧的心灵去感受, 感知自然的神奇, 感悟生活的甘甜。

有一次, 我们这里下起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面对这难得的可供学生体验的资源。笔者组织学生在操场观察下雪的情景, 观其形, 察其色, 听其声。课后让学生体会堆雪人的喜悦。他们领略着大自然的奇妙, 获得从未有过的体验, 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情感被激发了, 思维被激活了, 乐意拿起笔来, 抒写着情真意切的感受, 言溢于情, 情达于意。有的写道:晶莹的雪花飘来飘去, 像跟我们抓迷藏似的;有的写自己把亮晶晶的雪接入口中, 品尝它的味道;有的分析起雪花落在身上、手上化作雨水, 落在树上、草间却堆成了雪。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淌于笔端。

二、开展活动, 培养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既有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同化过程, 也有个体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顺应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活动, 创造一个个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学习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 绝妙的自然环境可遇不可求。然而, 有趣的活动同样能激发写作兴趣的形成。笔者发现, 有违事理的句子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 就在一节语文活动课上进行拼句子活动。活动时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写班上同学姓名, 一组写地点, 一组写事件。然后将所写内容随意组合成一句话。一句句情境奇异的句子出现了:“叶梃在木头里洗澡”、“文佳在沙漠里被鲨鱼追赶”。他们倍感新鲜, 喜形于色, 从中也感受到语言条理的重要性。下课了, 学生还久久地沉浸在这种氛围里。这种情境唤起了他们写作兴趣, 即便是差生, 也受到感染、启迪, 习作也不再像挤牙膏似的写上几句, 大家很快地写出作文。不久, 有的习作还登在报刊上, 大家争相传阅, 无意中又促成一个良好学习情境的生成。

三、创设情境, 放飞想象

美国小学语文课程是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来实施的。低年级的语文课上, 老师提出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学生们由此展开议论, 却百思不得其解。老师借此提出话题:“我们现在一起做实验, 解开这个谜。”老师把一对老鼠带到教室来。从此, 语文课就变成了师生饲养、观察老鼠生育过程的活动。老师就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交流学习, 让他们掌握语文相关知识。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他和学生一样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他们一起把教室构筑成童话般的世界:一个小男孩坐在天鹅的翅膀上飞翔, 一个小女孩在冬日的森林里的雪地上蹒跚而行, 还有用鸡腿支撑出神奇小屋。在校园附近的峡谷里, 他们构建梦幻角, 砌起火炉, 燃起篝火, 在这梦幻般的天地里, 学生们展开想象, 产生无穷无尽的幻想, 写出一篇篇优美的童话。许多老师和学生也在教室开辟自然角、图书角、学习天地, 节日里更是把教室布置得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学生告别了只与冷漠的书本、冰冷的黑板相对话的世界, 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舞台,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在广阔的空间。教学与生活息息相通, 使学生学习读有嚼头, 写有源头。

在写作教学时, 要重视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 开展愉快的队日活动, 举办有趣的篝火晚会, 进行课本剧的演出, 精心安排春秋游活动, 利用各种资源, 让学生体验美妙的生活情景, “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语) 。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感官和心灵的作用, 真切地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激发起丰富的想象, 培养出灵动的思维。进而使他们渐入写作佳境, 有感而发, 随情而抒, 倾吐真情, 放飞思绪, 无须章法, 不论首尾, “喜怒哀乐”皆成文。这样, 写作自然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1980.

[3]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会阅读 篇三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是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所表述的内容。这些说法与叶圣陶先生在50年前提出的“语文课就是学习口头语言、书面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完全一致,充分说明了新课标和叶圣陶等语文教育专家都倡导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是,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些老师以讲代读,忽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语文实践,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寒窗苦渎,其听说读写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用以讲为本来代替以读为本,用教师的说课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二是用题海战术代替阅渎积累,导致学生该减负不减负,该积累不积累,吃力却不讨好;三是用书面练习代替语文实践,剥夺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机会和权利。这些做法违背了语文教育规律,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

要想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和叶老的语文教学论断落到实处,必须在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我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在从情感体验中学会阅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现在的课堂多半是教师利用话语霸权引导学生阅读“齐步走”,同化思维,长此以往,何谈另类声音、另类解读。学生的阅读惰性就这么慢慢培养起来了。情感体验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打破阅读惰性,不依赖成见、成说而获得独到的见解或理解。

一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阅读。如我在教授莫泊桑小说《项链》一课时,按照教师辅导用书提供的观点,对玛蒂尔德作了这样的定位:玛蒂尔德是一位爱慕虚荣、崇尚上流社会生活,为了一个晚上的风光而付出沉重代价的具有小资情调的人物。可是在分析探讨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时,学生并没有像我预设的那样,对我的观点信服,反而几乎一边倒地选择了赞同玛蒂尔德的做法。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用习惯性的思维对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是否真的准确、全面?

我并没有把教参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并大胆地说出自己对玛蒂尔德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玛蒂尔德是个诚实守信人。在丢失了项链后,她并没有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行为,更没有想着潜逃,而是与丈夫一起信守承诺,有借有还。有的学生说她是个勤劳坚忍勇毅的人。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磨炼了意志,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证明了自己的勤劳坚韧。有的学生说她是自尊自重纯洁的人。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她也完全可以“蹬”了丈夫,另傍“高枝”,既解决现实的困境,又可实现长久的梦想,可她没有这样做,她自尊自重不愧是一朵高洁的荷花,这与现代社会里一些贪图享受的年轻女子,甘愿做别人的“二奶小三儿”,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二是倡导学生开展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的个性化阅读。《渔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的“生存选择”板块选录的文本。这篇课文采用问答体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十分精彩的对话,表现了两种看似对立的人生态度——积极和消极,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屈原和渔父。

在教读这篇课文时,我先让一名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课文后,对渔父这一形象的定位。这名学生说“渔父是一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明哲保身、与世无争、超然世外的隐者”。可是班级里的大部分同学都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

既然大家都不同意前面这名同学对渔父的定位,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渔父呢?我让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和整个单元,结合自己的认知说一说该怎么认识渔父这一形象。为了活跃阅读氛围,我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按组进行讨论,小组集中意见后再作发言。20分钟后三个小组各自表达了自己小组的理解。

小组一:渔父是一位对社会现实有透彻认识,对人生有准确定位的隐者。渔父是一位隐者是无可争议的,但他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者。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隐者的形象:有主动追求山水旧园之乐而隐的,有生活中四处碰壁而不得不隐的,有假隐以求走终南捷径的,有真隐毫不关心社会现实的……然而,渔父和他们不同,他对社会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准确的定位,那就是与世推移,自觉地、主动地随着世事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不是被迫,也不是无意识。而且,这种改变又不是无原则的,这从他的“渔父歌”巾能够看出来。

小组二:渔父是既明白死的意义更懂得生存的价值并具有抗争精神的智者。屈原“宁赴湘流”,渔父“莞尔而笑”。这一笑不是傻笑,也不是嘲笑,而是大彻大悟的智者一笑。死亡的意义渔父是明白的,但他更明白生存的价值。生命是可贵的,而且只有一次,怎能轻易去死?面对黑白颠倒、谗谄蔽明的黑暗的社会,屈原慷慨赴死,是一种激烈的抗争,但难免让人感到痛心,可惜了他的满腹才华,可惜了他的赤胆忠心。倒是渔父,高蹈遁世,既保持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又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正是智者的抗争——不苟活,也不过激;明大义,却不愚忠。渔父的行为正符合现代人们所认同的价值观念,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喜欢渔父这一形象。

小组三:渔父是待时而动并能积极投入生活、勇敢面对人生的勇者。很多人在解读渔父时会不自觉地把他和屈原对立起来:屈原是积极的,渔父是消极的;屈原是勇敢的,渔父是懦弱的。其实,这种解读是有些狭隘的。渔父和屈原是可以并存的,用现代流行的说法是“和而不同”,他们是与世俗相对立的两个美的化身。渔父看似消极的避世行为,其实是待时而动的明智之举。渔父对屈原那一番看似与黑暗社会妥协的劝慰之词,何尝不可看作是他清高孤傲、愤世嫉俗的性格在愤激时的反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屈原的死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是不屈的宣言。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死亡恰恰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离相反,渔父珍惜生命,正视现实,在坚持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的前提下,顺势而行,待时而动,用世而立,这才是真正的勇者所为。

最后我小结道:“开头那名同学对渔父的定位并没有错,三个小组同学的讨论结果也都不无道理,透过对渔父形象的新解读,也提示我们像《渔父》这样的文章,如果放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用不同的价值观念去解读它,渔父的形象也会大不相同。”

4.展示体验会邀请函三折页 篇四

尊敬的2010年***************体验会现场将展示************黑白及彩色数码复合机、打印机,精彩呈现**********的三大技术优势:控制成本、优化流程、提升品质。

感谢您在百忙中查阅本邀请函,请携此邀请函出席会议,最后祝您们工作顺利、宏图大展。

此致

敬礼

*****************

联系人:*********************

联系电话:*************(传真)

2010年**************展示体验会

**************诚邀您的加入

日期: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时间:下午

会场:****************************

地址:**************************

2010年************展示体验会

请仔细填写一下回执:

您的个人资料

姓名:

单位:

职务:

地址:

联系电话:

5.体验中学会预习的论文 篇五

----结题论文

侯改梅

“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实践学习能力的途径。然而,预习是需要教师指导与策划的。本文结合本校的实践研究,就初中化学讲学稿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的有效实施,谈几点看法。1 初中化学教学中预习的现状

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这两个难题中,不难发现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牢牢地把握着学习的主动权,难以或者不敢下放。这样,学生主动学习并实施预习的时间与空间就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教师及学校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如江苏的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以及山东的杜朗口中学,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找到了适合本校及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这些中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他们的切入口之一就是课前预习或者课堂预习,根据本校的情况我们辩证地将这一思想加以运用,建立依托于讲学稿教学模式的预习环节,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教师讲的更少,而学生学的更多,学得更有效。2 讲学稿教学模式中预习的建构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阶段,也是课堂相互交往的前提。通过对化学预习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行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作为问题提出,以便通过课堂研讨解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还可大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学稿教学模式下的预习

借鉴了其他学校的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践与教师特长,我们以讲学稿为依托,大胆进行教学合一教学模式的尝试,并将这一实践活动逐步推进到化学预习之中。

3.1 讲学稿是化学预习的前期准备

讲学稿是以预习为切入点,根据陶行知先生“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这一教学思想来设计的,在编制时坚持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原则。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课前预习、课堂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3.2 预习环节的主要流程

我们认为,预习不仅学生要进行,教师也要在指导学生预习之前进行预习,既包括讲学稿的设计,也包括对学情的了解以及针对性的相关准备。

化学预习是指教师讲解每次化学课程内容之前,教师和学生所做的所有相关准备,既包括课程学习之前的课前预习,也包括在课堂中教师指导下的课堂预习。因此,化学预习指教师讲解每次新课之前,教师进行的讲学稿设计和相关准备、学生对讲学稿的提前预习及学生对预习的检验、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检验、以及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进行的再次预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讲学稿,对将要进行的化学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地计划、监控、评价和调整。

课前预习的主体不只是学生,也包括教师。我们实行“3+2”的预习模式。

(1)教师三环节

“3+2”预习模式中的“3”指的是教师需要做的三个环节:讲学稿的设计、课前预习指导、课后评价反思。

讲学稿的设计: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教师轮流进行讲学稿的编制,然后,进行备课组会议讨论,对讲学稿进行修改。

课前预习指导:在了解学生初次预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预习指导,课堂教学也随之进行相关的调整。

课后评价反思:此模式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中每一环节都可以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调整,而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反思。

(2)学生双预习

“3+2”预习模式中的“2”指的是学生的两次预习:第一次是课外的、在讲学稿指导下的初次预习,第二次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次预习。

初次预习:在讲学稿的指导下进行初次预习,并完成预习检测。同时针对此次预习,提出问题,留待小组讨论。

二次预习:在教师评语和小组讨论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的预习。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之前,教师和学生也需要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在实施课前预习之中、之后,将评价纳入,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课前预习提供参考和经验。在预习的实施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进行了相关细化的要求和评价。

3.3 讲学稿优化设计

化学预习得以有效地实施,离不开卓有成效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设计讲学稿时,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预习测评、课堂研讨、实践应用、知识延伸、课堂评价、课后拓展等纳入其中。既可以作为学生使用的学案,又可以作为教师使用的教案。讲学稿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要不断地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逐步实行讲学稿的优化。因此,讲学稿的内容还包括学习反思和教学反思。

(1)对学生讲学稿预习情况的检查

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将讲学稿收上来,并逐一进行准确及时的批阅,并通过批语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评价。而后,进行归纳总结,为课堂上的二次预习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2)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指导下的二次预习

让学生根据讲学稿批语,进行小组讨论,由每小组进行组内问题解决,不能解决的以提问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这些问题的基础

上进行预习指导,学生进行二次预习。

(3)课后评价及反思

6.体验中学会预习的论文 篇六

周五的下午,天微微下着雨,但仍然抵挡不了同学们回家的喜悦。校门口被车辆的海洋包裹,广场上也到处可见车,但这并没有让我们的校门口水泄不通。放大镜头,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值周老师和敬业的保安叔叔。他们在车流里穿梭,在人群中闪现。他们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车辆行进,来往的家长也是十分地配合,这就促成了我们校门口的有序交通。文明交通在我们学校差不多已经根深蒂固了。

但是也有很多的家长并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严抓交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车祸这个敏感词在很多地方都已经经常挂在人们的口中。我们也可以从新闻等一些途径中了解,车祸并不是一件可以开玩笑的事,它离我们来说也并不是很远。你难道没有听说过一场车祸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吗?你难道没有看到过父母盯着病床的子女无声地哭泣吗?你难道没有看到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吗?交通难道不重要吗?试想你现在在车祸现场,满目狼藉映入眼帘。一辆自行车翻到在地,车架被压弯了,前轮都被压爆了,伤者无力地瘫在地上。假设你现在正开车在十字路口,显眼的红灯努力地亮着。但你不耐烦,急匆匆地冲了过去,而且还左冲右撞。万一此时发生意外,给你造成了一辈子无法磨灭的伤害。请问你后悔吗?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它一直占据在我们的生活。

正是因为这种种危害,我们学校才会这么重视。每周一的班会课学校都会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但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要严以律己,还可以作为一个小天使提醒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是家长。我们可以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告诫家长不租用、雇佣未经备案、登记,无经营资质,有安全隐患的车辆接送我们上下学,要自觉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及时主动向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举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防范交通事故能力。我们也可以向学校提建议,比如:继续强化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校园绿色通道的建设。

小时候,我们经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就是: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安全牢固在心。当时作为小孩子的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也应该没问题。

7.刍议中学生英语预习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分层设计预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首先,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特点进行合理的预习目标设计。初中阶段有四个年级, 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表现都存在着差异性。六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 初步掌握音标知识, 所以预习的侧重点可放在英语单词的音、形、义的理解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 除了预习解决部分单词外, 重点倾向于对句型的预习, 还可以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八年级学生已形成逻辑思维习惯, 而且英语课文的篇目开始加长, 所以在设计预习目标时可着眼于对文本的理解;九年级学生的能力较全面, 预习的内容可以涉及词、句、课文、资料搜集整理、观点阐述等等。由于九年级学生将面临中考, 教师还应通过预习目标的设计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会归纳整理。

其次, 教师要根据同一班级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预习目标。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预习后的收效也不相同。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性, 不搞“填平补齐”,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 制订难易不同的预习目标,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上获得最优发展。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通过自学基本掌握单词、句型, 并能熟读课文甚至背诵。此外, 设计一些检测他们对课文理解程度的questions是比较有意义的。对于中等生, 可参照优秀生预习作业降低些要求, 如不要求背出课文, 检测对课文理解的题目可采用判断是非或四选一形式。至于学困生, 一般来讲, 他们的自学能力都比较弱, 而且还缺乏一定的自信, 学习积极性也不太高。针对他们的特点, 预习目标可只要求他们能大致了解课文含义, 复习好课文中所涉及的旧单词、旧句型。

二、因材采用预习形式,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多样, 话题涉及家庭、自然、爱好、食物、动物等。并且牛津教材知识体系螺旋上升型的特点使得同一个话题在不同年级反复出现, 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以牛津英语7B为例, 举例说明。

1.表述型预习

表述型预习即要求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的涉及范围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言语描述。如Unit1 Writing a travel guide中的reading部分, 内容是上海的几个景点介绍, 那么可预先让学生想好一个他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用英语简单描述一下这个地方的特点或你对这个地方的印象。又如Unit 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others的reading部分, 讲的是一个童话故事。出于新课导入的需要, 可让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或小时侯听过的童话故事, 第二天带入课堂与同学们分享。这样的预习内容既有利于学生锻炼英语口语, 又有利于新授课的顺利导入。

2.动手型预习

动手型预习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这在初中低年级使用得较多。动手型预习要求学生根据新授课内容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如Unit 10 Water festival的read and make部分, 内容主要是water boat的制作过程。学生对这样的小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 所以教师可布置学生回家后自学水船的制作步骤, 并搜集所需材料, 尝试制作并作个性化的添加, 上新课时在全班展示。这样的预习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他们为了制作可爱的小船自觉自愿地去看书了。教师采用该预习形式, 不但有效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新单词和课文内容,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搭建了平台。

3.调查型预习

调查型预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好调查表, 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方能有效开展。如Unit 3 A visit to Garden City的Writing:A report about jobs部分, 要求学生能用英语描述某个人物的职业特点。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按照调查表要求去调查了解自己父母或亲戚、朋友、邻居等周围人物的职业及其特点, 为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收集信息。调查表示例:

学生通过调查, 了解人物工作的相关信息, 为新课时的发挥积累了语言素材, 同时也在交际能力方面得到了培养。

4.体验型预习

体验型预习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在真实情境中以体验感受的形式来触摸文本, 这是学生最容易记住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如Unit 4 Let’s go shopping的几个部分内容分别是In the shopping centre, Choosing the clothes I like和Trying on clothes。教师可以把这几个版块整合起来, 这就是购物挑选的基本过程。教师可布置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商场购买东西的任务, 让学生体验购物经历, 发挥情感作用, 为新课教授时的喜好表达作好铺垫。

三、悉心指导预习方法, 保证预习的实效性

学生预习作业的有效完成有赖于教师对预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教师对每一个预习环节都要作方法及其要求的细致讲解: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为学生设计具体的预习目标及提纲, 以预习单形式下发到每位学生手里, 这样学生预习起来才有章可依, 有法可用。实践证明, 预习方法越明确具体、操作性越强, 学生预习的效果就越好。如Unit8 A more enjoyable school life一课, 教师可设计如下预习导学方案:

(一) Read the title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

1.What’s the root of the word enjoyable?

2.What’s the text about?

(读课题, 思考enjoyable一词的词根是什么?课文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二) How is your school life?Use at least five sentences to introduce your school life.

(你的校园生活如何?请用至少五句话来介绍一下你的校园生活)

(三) What’s your ideal school like?

What changes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your school?List four changes.

(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想看到你学校有什么样的变化?请列举四项)

(四) Read the text after the tape until you can read it correctly, fluently and beautifully.

(跟录音读课文, 直到你能正确、流利优美地朗读为止)

四、及时评价预习效果, 保护学生积极性

教师必须制订一套对学生预习作业进行反馈评价的策略, 以此来保护学生对预习作业的热情与积极性。反之, 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不闻不问, 仅凭自己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又没有及时反馈给学生,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觉得做和不做没有什么区别, 渐渐地就会变得懈怠起来, 使得预习作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在对学生预习作业的评价策略上,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予以选择性地使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对于诵读类的预习作业, 我会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随机抽学号朗读, 并当堂给这位学生打分, 作为该生的平时成绩;描述性的预习, 我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在课上给予口头评价, 课后给予物质奖励;动手制作类的预习作业, 我会把班级最好的作品用相机拍摄下来, 制作成学生作品集并在班级展示。

2.小组评价

学生平时上课时都是以学习小组形式就坐的, 已经形成了小组合作意识。因此在组内进行互评是经常采用的方式, 小组长负责总评价, 并把最后的评价结果填写在预习反馈单上。对于不认真完成预习作业的同学, 小组内会给出一定的惩罚。

3.课代表评价

有时为了提升课代表的威信, 我也会适时安排英语课代表来负责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一般采用抽查方式。但此法不可连续使用, 不然会滋生学生的侥幸心理。

当然, 无论是采取哪一种评价方式, 教师都要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为主, 并在讲评后提出改进意见, 以使每个学生在享受预习成功的同时, 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不断保持预习的积极性, 进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8.体验中学的一天-作文 篇八

体验中学的一天

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梅岭中学,我听说要去体验生活,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初一九班,看见了好多新同学,我活泼开朗,和他们都打了招呼,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可我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当同学都来了,程慧老师让我们来自我介绍,别看我活泼开朗,其实我是一个胆小鬼,老师话音刚落,我就别吓住了,愣住了还一会,我不断地为自己加油打气,终于勇敢地走上了讲台,我把我的爱好,和学习情况都告诉了大家,还说和他们做好朋友呢。当我说完时还鞠了一躬,表示感谢。我回到位置,我的心好像要沸腾了,心跳都能隐隐约约听见,我顿时感觉自己又有了许多进步,我变得不再胆小了,我终于胆大了!自我介绍完了,我们就开始了小组交谈,不久就和我后面的男生成了好朋友,原来,交谈就是成为朋友的基础,看来我以后要多多和别人交谈!

9.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篇九

增加了3.8万人,增幅达21,居全国之首。职校招生的可喜变化,是否说明职校招生在经过几年的低谷之后终于峰回路转,走出了困境?影响和制约职校发展的首要问题——招生是否已得到了解决?为此,我决定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浙江省某职校(Z中学)的三位教师进行访谈,希望通过聚焦他们的招生经历,感受他们的招生体验,再现当前职校招生的真实环境。Z校是一所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近两年,该校在市政府的协助下,投资数千万扩建校区,大力改造办学环境,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是一个集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两种模式于一体的大型职业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多,正处于办学上升时期。2003年计划招生总数1500人,为了完成计划招生人数,学校成立了招生办公室,并制定了招生政策,将招生指标下达给每一位教师。招生,已成为该校所有教师的必修课。

我所选取的访谈对象:王老师,男,招生小组组长;朱老师,男,招生小组组长;贾老师,女,招生办成员。他们是Z校招生工作完成得较好的老师,他们的生源主要来自外部地区,本地的招生指标都未完成。由于他们发自内心地把学校的招生工作看作关系学校存亡和发展的根本,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所以全力而为。他们在招生过程中的种种遭遇,正是当前招生环境的缩影,值得关注,发人深思。

艰辛——一年更比一年多

我所访谈的三位教师众口一词的说法是“招生真是一年比一年难了”。尽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一个有着数十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公立学校,并且有较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地理位置,但三位教师都真切地体会到了招生的艰难。特别是在本地区招生的难度,更是超乎他们的想像。下面是几位老师在招生中遭遇到的情形。

朱老师:职高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许多学生和家长宁可花几万块钱去读普高,也不愿意读职高。许多家长认为读职校很差,很丢脸,有些学生虽成绩很差也还是喜欢读普高。有个女同学已在我们的工作下,交了钱决定读职高了,没想到第二天同学聚在一起,都说她“你成绩又不差,怎么会去读职高呢?”她心里很不高兴,父母听了也为孩子的前途感到担心了。

贾老师:我们到初中去招生,学生看见我们就像避瘟神一样,他们好像和我们说话都低了几个等级似的,我们学校在那边的印象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很差很差……。有些时候真的想都想不到,开始我以为一个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应该是讲得响的,没想到他们会有这样的认识。

贾老师:那些天感觉真的可怕,一开始的印象真是大差了。当地教育局有规定,只有当地三所学校可以进去宣传,其他学校都不可以进去。我们请班主任吃饭,但请他们的人实在太多,竟把我们给忘了。当时只拿到一个名单,连家庭地址也不给,我们只好通过去年在读的几个当地学生,还有我们组的一位老师的关系,找到初三班里几位学生,让他们写了一些地址,我们就到这些人家里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一开始都不来,等分数出来后我们马上又去,让他们叫家长到我们学校去看看,家长没来,第二天晚上,我们又到这几户人家做工作,直到第三个晚上,有点让我们说动心了,有三个家长过来看了学校,最后都报了名。我们招来的7个学生都是这样一趟一趟地跑,做好几回工作才招来的。

职业学校招生难就难在声誉太差,而声誉差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社会大环境下各职校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生产技艺被依靠剥削他人劳动生活的贵族阶级视为“奇技淫巧”而不屑。到了现代,教育在社会中起的是“筛选器”的作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决定将来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尽管初、中等专业技术工人是任何社会生产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一个科层制的社会里,由于他们的劳动性质、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低下,导致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学校的地位也必然低下,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表现为“重学历、轻技术”。因此,招生教师在招生中体会到职业学校明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轻视和不屑。

其次,职校自身的原因也在不断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朱老师:我在本地招生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竞争学校之间说反话,传流言,说Z校管理怎么怎么差,就要被卖掉了,办不下去了,什么话都有。因为农村学校要和城里学校竞争的惟一办法就是不正当竞争,地理优势我们好一些,他没办法只有把你贬掉。

贾老师:如在L镇流传的一句口头禅是:一中出状元,Z中出流氓。这样的话流传只因为那一带是S中的招生势力范围,所以那边的学生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很少很少,那边的招生工作就特别难做。

由于职业学校数量多,各校招生规模又不断加大,加之普高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近几年已出现计划招生数多于毕业生数的情况。为了增加本校的招生数量,各职校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然而却在宣传的过程中逐步偏离了正轨,拼命抬高自

己,诋毁其他职校,导致许多不真实的话在社会上流转,无形中造成职校的整体声誉下滑。三位老师就感到在各种各样的流言下,身心俱疲,深受其害。一方面,职校间的反宣传在损害各自的声誉;另一方面,职校不断降低生源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对学生来者不拒,造成的结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极差生进入社会后成为职校的反面教材,使学校声誉雪上加霜。

沉重——不得不承载之重

职校教师承受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教学之外最主要的压力源。

“有源则兴,无源则衰”,生源数量已成为职校办学成绩的重要标志。Z校的招生规模每年上一个台阶,计划招生数从2000年的1000人增加到2003年的1500人,分配给教师的招生指标也越来越多,奖惩措施越来越严格,招生完成情况已成为考核教师工作能力、业绩的重要指标。招生完成不了,教学再好也要扣奖金,先进也免谈。然而,现在的招生又如此艰难,职校间的竞争如此残酷,职校教师已不得不通过“走村”的方式招生,也就是到每个毕业生家里挨家挨户做工作。招生录取通知书满天飞的招生方式在这里已经过时了,根本行不通了,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自毁声誉,因此“走村”这种劳心劳力的方式已在近两年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这对于淡泊于社会交往的许多教师而言,实在是勉为其难。

贾老师:我们到学生家里,家长大多还客气,但有的家长态度不太好,好像要躲避你,我们到他家去,他就躲到外面去聊天。我们要么拉住家里其他人讲,要么跟着他,他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真的是和要饭的人一样,也和做保险的人差不多,做保险的跑到我家里来,我不想买的时候,很反感,他还拉住我说个不停。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和他们一样。

王老师:招生那几天,压力真的很大很大,跑了那么多地方,学生家一户户地跑,要么被其他学校招走了,要么得不到明确答复,每天饭都吃不下,晚上觉也睡不着。心情也很差,体力上的付出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心累。一直到学生落实下来以后才能松一口气。

朱老师:我在本地跑了四个村,四五十户人家,那段时间星期

六、星期天还有晚上都下去“走村”,片区的任务还是没完成。中考后就回老家去招,白天跑学校,晚上就到附近的村里去找学生和家长面谈,为了招生我摩托车起码开掉一千多公里。

为了增加学生数量,学校要求教师在完成本片区的任务外,必须到外县市去寻找生源。许多教师不得不托熟人、找关系,想尽一切办法到外地招生。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因为在学生没落实以前或者劳而无获,所有的费用都得自己承担。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在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招生,只能利用休息日或调课等方法出去。职校教师就是在这重重压力下,凭着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忍辱负重,不辞辛劳地做着招生工作。

无奈——变相竞争结恶果

面对严峻的招生环境,面对“蛋糕”的日渐缩小,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为了争夺生源,给初中老师吃回扣已成为职校招生必要的手段。而职校的回扣数额就成为调动初中老师招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Z校今年由于在搞基建,也出于自信,一厢情愿地认为作为该市顶级的职业学校,本地招生问题不会太大,给初中的回扣定得很少,是各职校最低的。然而教师招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却是:

王老师:哪里给的钱多,初三班主任就帮哪里讲话。有一个班主任一听我们学校的返回费这么少,就明确表态你们学校我没法帮忙。他一方面威胁学生如果敢报我们学校就不让其参加中考,不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一趟趟跑到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说我们学校怎么怎么差,一定要学生到S中去读。

贾老师:很多家长对各个职校的情况根本不了解,很多时候还是相信初三班主任。一次有几个学生已到我们学校来看过,很满意,我中午过去收钱的时候,家长已把钱交给班主任去读S中了。我问他你不是很满意吗?怎么这么快就变了?家长说班主任电话打来让去S中读,他们就把钱交掉了。所以说,班主任一句话,我们的工作全部白做了。

其实一些初三班主任对职校并不了解,也根本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爱好,推荐学校好坏的标准,就是看给不给回扣,回扣给得多还是少,更有甚者为了赚取回扣做出有辱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校面对恶劣的竞争环境,往往只有加大回扣数目,以期初中教师为自己说话。Z中想走出回扣怪圈,以自己的形象取胜,本意是对的,然而在实际中却是增加了教师招生的难度,减少了招生数量,2003年大多数教师都未能完成本地招生指标,新生入学人数不到1400人,未完成招生计划。

欣慰——劳有所获

令三位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在本地的招生进行得又苦又累,效果也不理想,但在外地的招生却完成得十分顺利,招生数远远超出招生要求,从而弥补了片区招生不足的缺憾,而且也都没遭冷遇、受闲气。他们在外地招生的感受与在本地的感受完全不同。

朱老师:在外地说我们学校差的还没有,关键是时间问题。现在招生的人很多,我下去的两个学校就有几十个学校摆开招生阵,那几天我真是分身乏术,忙得不得了。那几天收费时间你不去收,过一天就被人家抢走了。

朱老师:到外地招生,第一步就是要走得进,进去以后就要在中考前发宣传资料,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班里有一个铁了心来读的,他给你宣传,一哄就有一大群。

贾老师:到外地招生很累,路又远,每个地方又得跑好几趟才落实得下来,那些日子天天坐车,天气又热,休息也不好。关键是效果不错,有收获,我觉得自己运气还好。

王老师:招生难易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很有关系。如Y市是五金之乡,那么机械专业在那里就很好招生,S市经济发达,工作容易安排,在那里也好招。相对而言,我们这儿经济落后一些,学生工作安置不理想,招生就较难。

贾老师和王老师主要是通过某位要来读书的学生家长的介绍,在这位家长的牵头下,将亲戚朋友邻居的孩子介绍过来,效果非常不错。招生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就在这失落、收获中起起落落,令人回味,更令人思索。

反思——管理是招生之源

当Z校把生源作为决定学校生存、发展规模、办学效益等的校心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却过于注重数量的扩张而忽略了质量管理。朱老师在招生的艰难和劳累中已深深地体会到了管理的价值。

朱老师:引起招生难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管理问题,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管理。下去宣传他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管理好不好,是怎么管的。学生在学校读书,不会出事、不会打架、不会跑出去交坏朋友,人安全最重要。职校的管理应该讲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跟上,现在把招生变成第一要素,管理成第二要素了。其实招生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管理得好,招生也容易。我觉得管理应该搞点特色,像S中的管理就比较厉害,他们抓了学生的礼貌行为,你读书读不起没关系,要你讲礼貌。学校里有学生站岗,看到人就鞠躬问好,你有事给你带路。这么一点就不得了,家长都很满意。“我的孩子我管不牢,你帮我管起来,变得这么有礼貌啦”。我们学校也应该搞点特色,让学生学点什么东西,并且要让家长感觉到我的孩子在你的学校的确学到东西了,这一点很重要。

管理是任何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朱老师所认识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把学生管好、不出事、保证安全、迎合家长等最肤浅的管理层面上,至于更深层次的管理他认为那是校长应去思考、去探究的问题。

10.预习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篇十

一、预习式学习法的优点

1. 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

若学生能按要求进行预习, 他们将会找出什么地方不明白, 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 教师可确切地知道学生什么内容还没有掌握而后直接给予讲解。所以教师就不必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备”学生, 找教学难点和重点, 从而弥补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

2. 提高效率。

若学生做了预习, 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里, 可解决更多的问题。若学生不做预习, 教师就只有照着自己备好的讲义, 千篇一律地讲。讲得过多, 免不了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 浪费时间, 学生也会失去兴趣。而学生预习后教师就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讲授, 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 如口语与听力的训练。

3. 促进学习积极性。

预习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传统教学模式里,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 按教师的要求做, 很少有积极主动地反应。而预习却可使学生找出自己不懂之处, 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主动地向教师提问、探讨, 直到最后弄懂。

4. 培养自学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将复习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 与此同时, 也将独立思考和学习新的知识, 从而获得初步认识。在课堂上, 他们可将自己的初步认识与教师提供的正确答案相比较, 从而清楚自己的初步认识是否正确, 哪部分有出入, 应当怎样改正等等。随着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地增加, 学生们就会逐步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

二、教师在预习中的角色

学生预习的好坏与教师的指导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应指导和控制学生预习的始终。首先, 教师要说明学生的预习范围, 即下次课将要涉及的章节及练习。其次, 教师还得根据预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有多种形式, 如用带有空白的课文梗概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用多重选择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等。

三、预习技巧

根据教师所指定的内容, 学生可制订预习计划。一般情况下, 预习可分以下四个步骤:

1. 直接预习。

学生在无任何其他辅助材料或工具的帮助下, 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直接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预习者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把自己不懂的词、词组和句子用符号标记出来。在听课时可以特别注意以上内容, 为课堂做好准备。

2. 重点预习。

在直接预习的基础上, 借助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 学生将针对上次预习时画出的疑难部分进行逐项解决。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 不提倡学生查字典把所有的词、词组都弄懂。相反, 应留有一小部分。学生应积极地去猜测这一小部分内容的意思和作用, 并把猜测的初步认识和疑问写在书的空白处。

3. 结合练习预习。

学生在完成以上过程后, 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做课后的练习以巩固自己预习达到的程度。此外, 学生可根据习题要求重新阅读课文的某些部分。这样, 他们不仅能更深地理解课文, 还可找出更多的问题。

4. 理解与巩固。

在这个步骤里, 学生将按教师要求把段落系统地、完整地读一遍, 找出段落主旨, 写在笔记本上, 最后通过各段的主题句总结出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概括力, 又无形中进行了写作技能的训练。

当学生完成以上四个预习步骤后, 他们会达到预习的目的, 能巩固原有的知识并对新内容有个初步认识;上课时, 学生们可按着自己的笔记向教师提问, 请教师帮助他们检查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据此, 教师可有效地进行讲解, 完成教学任务。

四、培养学生英语预习能力的思考

1. 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了解预习的诸多优势, 才会对英语学习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行为。尽管高中生面临着升学考试这一现实问题的压力, 但我们不能仅仅把通过考试作为终极目标, 而应该扩展到考试以外的更高的层次。一旦学生把英语学习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 那么他们就会感受到一种责任, 从而自觉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 培养预习习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英语教学, 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要善于了解、把握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才有可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全身心地投入英语的学习活动, 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什么, 他们想知道什么, 什么教学手段可以激活和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

11.体验中学会预习的论文 篇十一

全力打好2012届高考攻坚战

——在芦溪中学高考备考会上的讲话

邱维高

同志们:

2011年高考录取工作刚刚结束,2012年高考备考的攻坚战又拉开了序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届高考备考动员大会,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分析今年的高考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打好2012年高考攻坚战。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一个高考形势的分析会,又是一次提高质量的研讨会,更是一个鼓劲加油的誓师会。刚才,聂校长和老师对备考工作情况分别进行了全面汇报,感到我们芦中的领导和高三全体教师们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代表县教育局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为进一步做好备考工作,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增强备考工作的责任感

我县高考成绩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好,正呈上升趋势,我们芦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芦中的人脉也越来越旺。2011年的高考,在当年只有1336名毕业生可供选择的艰难处境下,芦溪中学全体师生以顽强的意志,攻坚克难,破解了“五改六”带来的生源萎缩、基础薄弱的难题,超额完成高考指标。实现了“逆势突围、文理上扬;特色领跑、体艺招飞多头并进;强者恒强、上线增幅再攀新高”的高考目标,一本上线108人,二本上线343人,超县政府计划指标83人,上线率达35%,超市平均15个百分点;彭钰敏同学以630分列全市理科第二名;民航选飞3人入闱;各批次录取率为全市第一名;进一步捍卫了我们芦中的人才培养特色。多年高考的大丰收,使得芦溪教育在萍乡乃至全省范围内声名鹊起。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我校广大教职员工攻坚克难、负重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教育局向各位表示诚挚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高考成绩仍然是衡量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社会大环境看,高考在老百姓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高考成绩已经成为群众的“心理底线”之一,他们往往片面地认为高考成绩代表我县教育水平。很少有人能够分析客观原因,考虑规律,只求名牌名校,只求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面对这样过于苛刻的标准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释然,无法轻松。从教育自身来看,高考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衡量高中办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直接关系到我县高中教育在群众心目中地位和形象,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办学前景。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再加上我们芦中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能高标准做好2012年高考备考工作,也一定能在2012年的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

二、加强研究,选准目标,增强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教育系统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动员大会上,市教育局下发了2012年的高考目标,同时对各县区下达了高考指标。我县明年的高考任务重、压力大,我们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2012年我县高考总体目标是要实现“一个确保、两个突破”。一是确保清华北大生2名上榜。人们常说考名校,出清华、北大这样的精品可遇而不可求,我们要在这方面花心思、下功夫、做文章,确保尖子生考上清华北大。二是二本上线人数实现突破。据了解今年的这届高三学生从整体上看,综合实力比去年强,我们要发扬自我加压、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把目标订得更高些,争取二本上线率有大的突破。三是高分段人数实现突破。我们要以迎接省重点中学复评和70周年校庆为契机,要在确立目标和任务上向先进学校看齐,大家共同努力,使一本上线人数有新突破。

要夺取明年高考的全面胜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差距。近几年因种种原因,我县高中优质生员流失严重,影响了我县高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今年全县高考录取人数和录取率虽有一定提高,但二本上线人数,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增幅仍然有限,尤其是没有清华、北大录取生,这与全县人民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县委、县政府对我们芦中的要求尚有距离。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芦中的生存发展,振兴芦中教育,提升芦溪教育声誉出发,从教育富民、教育强县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2012年高考备考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魄,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这项关系全县人民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工作抓紧抓好,不辜负全县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三、团结协作,激励先进,增强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一要坚定不移抓管理。质量的提高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的。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有效管理,向管理要质量的必然选择。学校领导必须把高考备考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深入一线,及时了解备考工作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视情适时召开备考座谈会、研讨会,加强与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备考工作组织到位、指导到位、服务到位。二要坚定不移抓协作。现在的高考,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团队协作铸就成功。在协作问题上,我讲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领导班子要加强协作,学校的领导层都是教学业务骨干,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智慧的优势。二是年级组长与班主任、班主任与课任教师、各学科教师之间要搞好协作。要协调好教师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考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三是三要广泛搜集高考信息。要在信息获取上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广开信息渠道,广泛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与省内外名校联系,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或派员外出探访学习。充分占有、合理利用高考信息资源,增加高考信息对备考质量的贡献率,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团结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备考合力,才能取得胜利。

三要坚定不移抓服务。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服务教师”的意识,既要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又要在生活、工作上倾心关怀。要继续坚持在高考备考工作上的一些好作法,使教职工将组织的关怀化作投身备考工作的动力。高三老师压力大、责任大、付出多,对教师要多些肯定,少些指责;多些关爱,少些淡漠。更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工备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千方百计,解决高考一线教师生活、工作上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高考备考工作。教育局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有关后勤服务工作,把它当作“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一项重大举措。

四要坚定不移抓激励。要大张旗鼓表彰优秀教师,提高待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今年起教育局设立教师高考特别贡献奖,明年起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对那些在一线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志给予奖励,甚至是重奖,特别是对清华北大输送了学子的班主任及有功人员将授予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要奖到别人“眼红”。要大力推广高考成绩突出教师的经验,树立榜样,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高考成绩突出、师德高尚、群众认可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干部使用上破格提拔,让他们在更大的平台上为我校高考多做贡献。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机会永远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要科学高效地认真备考,做到目标早明确,任务早部署,措施早落实,环环紧扣,分秒必争。

同志们,我们在座的是一支投身于高考“主战场”的前沿部队,也是芦溪教育的精锐部队、王牌军。我们要打胜仗必须精诚团结、荣辱

与共、攻坚克难。面对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全县人民的强烈期待,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敢于胜利,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预祝我县明年高考取得圆满成功!

12.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篇十二

——听专家报告有感

调兵山市教育局为了提升全体教师的素质,请来了全国有名的几位专家为我们做报告。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

作报告的专家给我们传授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好好思考,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张教授说:“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理解。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强调的是一种实践能力,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向思维的素材和生活原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我现在正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学生如果不通过动手操作,教师只是做讲解的话,学生做题会很慢,思维也不会得到训练。我把张教授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记在了心里。例如《十几减9》我向学生提供了小棒,让他们动手摆小棒,小组交流,学生探究出了很多的方法。第一种方法破十法,先用十去减9,然后再加上剩下的几,就能算出得数,直观形象。第二种连减法,先用十几把几减掉,再减剩下的数,化难为易。还有的学生看到小棒想起了学加法的情况,一下子就能想到得数,这是看减法想加法的方

法。学生探究了很多方法,也很兴奋。学生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做起题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然就又对又快了。

在讲“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一个小游戏“小小玩具店”。将几件小动物玩具剪纸贴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价钱和购买要求(钱要不多不少),教师做售货员,学生为顾客,进行购买活动。这一游戏,把认识与使用人民币紧密结合起来,购买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我也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一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口语交际《找春天》一课,我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当中,从小草,到柳树,到野花,看到植物的变化。从解冻的小河,到绵绵的春雨,到暖和的春风,感到自然事物的变化。学生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这样的美景,才能吐露出自己的真情,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我还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扳腕子比赛》、《跳绳比赛》等,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起作文来才会做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3.体验中学会预习的论文 篇十三

一、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学生只有对预习有兴趣了, 才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要先易后难, 在内容安排上, 通过先扶后放的方式, 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其次, 要耐心帮助、热情鼓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例如, 可以采取课前个别辅导, 同伴互助, 课中及时点拨的方式, 多给其展示的机会, 提高其自信心, 使他们迎头赶上。最后,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 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进步, 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榜样作用, 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课外预习, 因为是独立作业, 无人监督辅导, 如果不能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预习方法, 学生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 难以形成预习能力, 也难以达到既定效果。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 读。

朗读可以训练语感, 还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读的过程中, 记得提醒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初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再读课文, 想想哪些段落应仔细分析, 哪些段落详写, 哪些段落略写;三读课文, 想想有哪些不懂的语句, 以便教学时留意听。同时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读的过程中, 还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例如在预习朱自清的《春》时, 要与自己见过的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 带着预习提示、阅读提示、自读提示中的问题进行阅读, 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背景及写作特色, 从而理解文章的学习要求。

2. 画。

勾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 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首先, 勾画出文中不会读的、难写的、意思不明白的字词或者是自己认为运用较好的字词, 查阅工具书, 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其次, 就是勾画语句。初中阶段, 学生接触到的主要有三种文体, 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虽然新教材已经淡化了文体的讲解, 但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 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勾画的时候一定要因文而异, 不同的文体勾画的重点是不同的。例如, 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 就应着重勾画一些提纲挈领的语句, 特别是能够概括文段中心的句子, 勾画一些能体现说明文顺序的词语或句子, 勾画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等。

3. 查。

这是预习中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在预习过程中, 对于一些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 要养成勤动手勤查词典的良好习惯。通过查字词典, 可以疏通文字, 扫清障碍, 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 扩大阅读范围。

4. 疑。

“学者先要会疑”, 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 标示出一些疑难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 才会想办法去解决, 从而获得真知, 培养创造力。对于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可以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 自己解决不了的, 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或者等到老师授课的时候再解决, 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堂, 再经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和分析, 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5. 议。

议是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信息反馈阶段, 也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 是预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自己初学后, 在小组里对学懂的和不明白的问题进行畅所欲言, 弄清楚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纠正错误的想法,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加强规范性的预习, 注重文本内容

规范性预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宽松指导下, 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预习, 学生就能避免自学过程的盲目性, 学习活动就会显得异常精彩。由于这种活动是在有步骤、有章法的指导下完成的, 就避免了学生预习的随意性, 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较少的时间就能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从而提高自学效率。由于这种活动是循序渐进的程序, 学生在自学中能积极投入, 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从而高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常规化的预习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 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 查阅工具书, 划分段落层次, 写提纲, 归纳各部分内容, 思考课后练习题, 做笔记, 写体会感想等等。

四、灵活安排预习时间

在课外时间, 学生除了语文作业外, 还有其他科目的作业,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预习时间的安排上, 可以选择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 这样不仅节约了学生的课外时间, 而且便于教师当面教学指导。由于课堂上40分钟是有限的, 在新课教授前教师可让学生预习10分钟课文, 通读课文的任务则放在早读课上完成, 需要借助字典来完成的预习, 则安排学生在家完成。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 把下周将要上的全部课程内容一并预习, 这样不仅整体上感知这一单元所选的几课内容, 而且占用课外时间也比较少。如果担心预习的内容被忘记, 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做好记录, 在课前再阅读几分钟记录就可以了。实践证明, 只要对预习时间进行合理地、灵活地利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能消除学生的惰性,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互助预习

在实践中, 预习时可以以个体形式, 也可以以群体形式。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预习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也应加强生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在预习时, 如果谁碰到问题, 经过小组讨论, 可能就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如果是组里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就交给教师帮解决, 这样不仅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而且还便于教师对症下药开展课堂教学。

六、明确预习要求, 取得家长的配合

语文课程预习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只需要口头完成, 而有的则要通过网络完成, 有的还需要体验调查才能完成。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认为, 预习作业只有书面形式, 认为网络预习、体验调查预习毫无意义, 为了禁止孩子上网玩游戏, 不允许孩子碰电脑, 这种做法很不利于预习的开展。为此, 教师应耐心地向家长解释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要求, 取得家长的支持, 使其配合学生的预习, 并督促、辅导学生完成预习活动。当家长在督促、辅导中遇到问题时, 教师要予以引导。

总之, 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责任, 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自能读书的起点。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 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预习, 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完善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自能读书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祥敏.预习, 自主课堂的先行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预习能力培养初探[J].都市家教, 2011 (2) .

[2]杨郑红.学习语文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J].新课程, 2012 (1) .

14.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篇十四

武桥镇路西小学四年级季蚌

母鸡为了鸡雏不辞辛劳,反复教小鸡们刨土寻食

老麻雀为了小麻雀的安危,敢于与恶狗一搏。

猴妈妈总爱将幼崽搂在怀中,认真地为孩子捉虱子,挠痒痒。

„„

动物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用心爱护这自己的孩子。

我们的母亲亦是如此:

是她们赋予了我们新的生命,教会了我们走路认字,培养我们坚定的生活信念,她们用柔弱的臂膀给予我们避风的港湾,用辛勤的双手为我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们用一颗无私伟大的胸怀容纳万物百川。

小乌鸦在老乌鸦年老时,外出寻食回来反哺自己的妈妈。

小羊羔在吃奶时,总爱跪着允吸母亲甘甜的乳汁。

小狗摇着尾巴来乞食,日子久了,以忠诚明鉴于心

动物尚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人呢?

我们尽情享受着现成的安乐的生活,父母的付出似乎是理所当然,然而当我们蓦然回首时,渐渐老去的母亲显得那样疲惫弱小,我们应该停下玩耍的脚步,走进她们的跟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有生以来的恩泽,哪怕是一杯清茶,一顿淡饭,一次亲密的交谈,一次捶背、一次洗脚„„不管我们做得过程怎样,只要以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孝敬孝亲,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母亲都会感慨万分,喜悦不已。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又一度的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真挚地呼吁:大家一起来感恩!

15.做中学的教学体验 篇十五

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茅蔚男 做中学是一门具有前瞻性的课程,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观察、提问等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

作为启蒙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科学常识,更应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探究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结论产生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感受、逐步领悟。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传统教育下,学生学习就是学习知识,知识就在书本上、在老师那里而言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并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怎样干就怎样干,不是一股脑推给学生就完事的。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别人无法替代。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获取很多知识以外的、让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的东西,做州学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靠灌输,尤其是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工作中的学习、摸索,我开始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培养让孩子们,让他们学会自主性地学习。

一.选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材料也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中学”科学教育非常强调,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小组合作学习是做中学课上常见的组织形式。它既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且从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课堂上有许多时候我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性学习,同时注意创设情景,让他们体会创造、发现的愉悦。舍得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让他们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发现新知。

如教学《观察水果皮》一课,每个小组选择了感兴趣的问题观察,其中一组选题:观察水果的样子是怎样的?小组成员先分工,接着个个都忙开了:有的拿放大镜看、摸并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忙于记录------学生在组内兴致盎然,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发现:苹果皮是滑滑的、有的梨子皮是有一些毛等等,在自主的合作交流中他们不仅获取了许多有关水果皮区别的知识,组员间的交流、沟通也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愿望,从中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必要性,也有助于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丰富的网络信息,拓展自主性学习的空间

传统的学习环境,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制约了学生信息量的摄取,教师几乎成了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使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能超越时空的局限,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感性化;让教学内容有静态转化为动态,做到图文兼顾,声情并茂。网络环境拥有大量的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当然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用资源,还需要教师惊心筛选。

如教学《水果有什么样子》一课,仅课本上几副图片和学生日常的经验很难使学生深刻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它们在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有什么差别而互联网上大量的有关环保的信息就有了用武之地。教师有目的的上网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等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这样在课堂上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水果家族丰富多彩,有很多很多的水果自己还不了解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学生们在做、动、玩时干劲十足,热火朝天,而教师的一两个问题说出后,一下子全没了声,课堂气氛转瞬冰火两重天。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学生的交流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前提是他们“敢说、爱说”。要让学生“敢说、爱说”,首先要有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的投入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教师用征求、询问、商量的语句营造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其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流,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不要因为他们说不好而打断、代替;不要一有“出轨”、不合心意的答案呵斥等做法。其实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恰如其分的鼓励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组内交流、班级交流,个人交流与小组交流等多种方式,提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锻炼机会。

在《苹果里有什么》的教学中,我设计四个活动,以问话串联进行教学。一猜,鼓励学生说一说“苹果里会有什么”;二找,切开苹果找一找它里面有没有小朋友没说到的东西的,三看,仔细观察苹果里到底有什么,每一个苹果都一样吗;四问,“关于苹果里有什么你还想问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块儿探究,可以吗?”四个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去做、去感受、去经历、去探究,从而充分、尽情地发挥自己才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生自己的一种经历。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观察、提问等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没有问题谈何探究?因此,不管是在我国的科学课程改革还是“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中,都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探究问题不再单单是由老师提出,也强调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

上一篇:我是合格小公民叙事作文下一篇:清明节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