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2024-11-25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精选16篇)

1.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也是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外出务工的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而利用网络人,可以帮助家长们多与孩子沟通,并且还能监控孩子上网。

正文:“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长此以往,会形成自卑、自尊心强、叛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而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也是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家长们关注的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应该从几方面考虑:

第一,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充分的关注,不能歧视。此外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外出务工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乏父母的爱与教育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在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多注重留守儿童的性格培养。一些儿童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寄钱回家,再加上监护人宠溺,往往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因此,应该向他们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父母赚钱的不容易。此外,学校还应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质量,许多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走上辍学之路。

第三,有的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能与孩子经常联系,还购买了电脑。而网络上存在着各种不良信息和黄色网站以及各种网游,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监护人的宠溺,更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患上“网瘾”。这时,一款安全、合法的监控软件就派上用场了。安装了网络人远程控制软件,父母就可以对孩子的电脑桌面进行监控。父母还可以远程强制开关机孩子的电脑,从而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使孩子远离“网瘾”。

第四,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严厉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与别人打架。因此,应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法制教育,将如何自我保护。

关爱留守儿童,应该有耐心、爱心。单单靠外界的努力与远程监控软件是不够的,也需要孩子们自身的努力。

2.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二

关键词: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在小学任教和长期担任班主任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 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学习、生活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 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 甚至完全没有了, 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行为开始出现偏差, 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 于是, 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 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 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 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 所以, 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 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父母离开后, 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即使生病的时候, 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 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 或者干脆硬“拖”。

(二) 心理问题。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 他们在性格方面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 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 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 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 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 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 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二、班主任关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措施

(一) 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 他们更缺少爱, 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 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 及时沟通, 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爱、母爱, 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班有一位学生罗凤乙, 其父母外出打工, 家里只有80岁的老奶奶照顾她。她每天上学都迟到, 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她谈话她总是唯唯是诺, 转身却依然我行我素。后来, 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她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着过大的压力, 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 我主动找她进行交流, 谈心, 鼓励她;让班干部陪她上下学, 适时地表扬她……慢慢的她变了, 不再迟到, 开始交作业, 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 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 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温暖。

(二) 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 他们是可怜的, 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 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 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 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

有一位学生名叫徐飞, 她家生活困难, 我为其送去书包、钢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 以勉励其刻苦学习。虽然我们不能给他们很多物质上的帮助, 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 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 热爱生活。

(三)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无暇顾及他们, 孩子在感情上得不到交流, 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 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 性格比较脆弱。另外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 经常往家里寄钱, 经常给孩子钱, 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 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 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 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 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视频, 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 体会父母的不易, 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 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 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 开展心理疏导活动, 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让他们少走弯路。

(四) 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 自制力差, 脾气暴躁, 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 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 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 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利用每周的法制课,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讲如何自我保护, 并从电视上、网络上搜集一些实际例子, 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 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 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 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 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 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针对措施, 提供必要的帮助。用真心、用真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7) .

[2]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1期.

3.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三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46-01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据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约占60%,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想管但不知道如何管,溺爱、放任自流,严重影响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从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社会、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一、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 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徐洁,母亲早亡、父亲在外打工,和常年生病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为此我组织班上的同学把零花钱节约下来捐给他,并为他买书包、钢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虽然我们不能给留守儿童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这位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对生活有了自信心,也更加的发奋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二、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班共65人,留守儿童就有40人。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白建军,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67岁的奶奶照顾他,他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唯唯是诺,转身却我行我素。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他们的影响,因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益。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只要在教育教学对留守儿童播撒真爱,他们同样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我们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我班上的留守生大多学习成绩都很差,对此,我经常利用课余给他们单独辅导,并在班上建立了学习兴趣小组,让学习小组的同学配合老师帮助他们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经过我的努力,这些留守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地方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有一男学生叫田德平,2岁的时候就跟着外婆生活,父母在外,近十年没有回家,偶尔打打电话而已。这男孩聪明、嘴甜,但有很多不好习惯。不做作业、经常迟到、也不爱劳动且常常欺负其他同学,弄的班级乌烟瘴气的。我接手这个班级后,常和他谈心、辅导作业、表扬他的点滴进步。

六、关注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儿童防护能力弱,同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作为班主任,我教育他们不要与社会人员往来,要学会自立、自强,要有自信。

4.如何去关爱留守儿童 篇四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打工浪潮的蓬勃发展,农村有许多儿童本该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同乡天伦之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他们不得不留在家中,他们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爱和快乐,生活和心理都面临着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的网名应该怎样对他们尽职尽责呢?

一、多观察了解其思想动态

在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把子女托付给别人三很普遍的,甚至还有独门守户的现象。家长认为只要保证他们有钱用就行了,而忽视了子女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爱,部分学生在家长外出打工之前学习成绩优异,一旦缺少了父母的关爱、照顾和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监督,就出现了学习松懈,不完成作业,厌学、逃学的现象,更有甚者违反校纪校规、社会公德。家长外出打工挣钱在所难免,学生出现这些现象也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教师,特别三班主任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一切。金星调查访问,了解他住在哪,家里有些什么人,家里有哪些人外出打工了,哪些人留在家,现在跟谁住在一起,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课外时间做些什么,行为有没有异常等等。只有这样全方面地对他们进行了解,才可能恰到好处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帮助,这样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在意他、关心他。

其次,分析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对学生日常生活金星观察和了解后,要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在想些什么,为什么有这些不良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

二、谈心交谈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宽裕了,但他们有可能会很孤独,因为他们缺少沟通,这是由于家庭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所导致。父母不在身边,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心理失衡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缺少正常的亲自交流和亲情关照,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孤僻与冷漠。另外,大多数留守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监护。他们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教育的责任,且爷爷奶奶对孩子溺爱、娇惯、纵容,使其养成了很多坏习惯。作为一名教师看着那些迷惑、自我放弃、自我堕落的学生,让我无限惋惜、痛心。如何打开他们的心锁,如何重树他们的人生观,如何挽救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就看自己是否与他们倾心交谈,准确地讲,三你能否让他愿意与你交谈。在交谈中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在交谈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交谈中为他们指引前进方向。

三、架起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孩子的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与呵护。外出的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帮助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班上的留守学生,联系他们的父母,使孩子的父母能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流,使孩子离父母不离温暖、不离关爱。

5.浅谈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五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为一名直接和留守儿童相关联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幼小子女却留在了农村的家里,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或是叔叔、阿姨„„照料,还有的孩子们独自留在家里,成了任其发展的“野孩子”。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与监护人、父母、老师或同学们交流,自卑心理极度严重。加之抚养他们的老人们所生活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不同,存在明显的“代沟”,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长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晚辈们,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单一,导致他们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除此之外,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纪律涣散,养成了“无拘无束”的恶习。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等等,导致学习状况不稳定、厌学情绪的产生。

那么明确 “留守儿童”的成因后,我们生为他们“第二父母”的教师,就更应该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去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感化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教师,他才能教育好孩子。”的确没错,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教师更应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在生活中要用爱心感化他们体谅父母、感激其监护人。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改善子女的生活,让子女以后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外面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给子女,子女更要感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亲朋好友,他们本来既要承担自己繁重的家庭责任,又还得承担我们烦琐的家务活。在学习、交往中,感化他们学会学习,融入班级集体,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交往能力等等的良好习惯。

二、多用赏识教育

曾经视听过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讲座,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是对孩子本质的认同,最终肯定了赏识教育的先进性,有效性。我们教师决不能漠不关心、疏远、鄙视、处罚,而更应该尽量多的去赏识,那些渴望得到他人关注,但心灵上早已失去平衡,学习生活中充满悲观或可能发泄,而“没有人”赏识的“留守儿童”。充分尊重了他们较强的自尊心,尽可能多的调平乃至偏重于他们的砝码。使他们内心平衡,挥发其不甘落后的内在动力,促进努力、创造性的学习,力争先进。培养了“留守儿童”自己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更好的生活、学习,提高其自身素质。

三、建立家校联系

我校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孩子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好差,完全由我们去管教。其实监护人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明确教育子女是靠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校每个班级都建有师生最便捷的电话联系、最稳定的通讯详细地址等多种方式。

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刚踏入教师行业时,带的是小学五年级。班上个名叫杨锟的学生,其母亲在他早年时去世,父亲早已外出打工,由六十多岁的奶奶抚养,从小就缺少父母之爱和家庭的温暖,因此脾气古怪,个性孤僻,课堂上我经常找他回答问题,他也马上站起来,就是不张嘴,我再问几遍,他依然如故,没任何反应,像听不见似的,弄的很尴尬。这样几次之后,我可真是来气了,对他狠狠的批评了一顿。第二天他竟然没来上学,也没请假,这下可不好了,于是我马上打他邻居电话询问情况,也无济于事,只好亲自去他的家。只有一间既潮湿又矮小的木瓦房。奶奶正在做饭,看见我来,热情的招呼,我也连忙表明来意,奶奶愣住了,急忙去找,正巧刚到门口,看见杨锟弯着腰、驮着一大兜猪草回来了,他显然还没有看见我。奶奶走近准备帮他接下背兜,同时告诉他“老师来了”,刹那间奶奶被背兜推倒在地上,他却直往外跑,我赶紧扶奶奶,同时叫杨锟吃我买去的水果。家住路边上的叔叔站出来看看“情况”,这才把杨锟挡住。我“撒谎”说:“听低年级的小朋友说你病了,特意来看望你的,怎么不欢迎呀!”过来吃水果,奶奶也附和着,他这才慢慢地往回走。

在往后的教学中,从鼓励杨锟与大家一起“玩”开始,经常关注他、赏识他,在生活、学习上适当地给予帮助,慢慢的乐观了起来,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

“留守儿童”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问题在教育中具有负面地独特性,需更多的关爱及帮助。我们作为一名直接和留守儿童交往最密切的教师,更应当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尽可能多的赏识,同时建立起家校互联的关系,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献出自己应尽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赏识教育》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

丁榕

《杨志和她的学生们》

王洋

中国教育学习网

周宏老师的讲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学校:大坪乡大冲小学

姓名:王浩友

6.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些做法 篇六

定新乡大石板小学——高波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同样,教师也爱自己的学生,也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塑造好。可是,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声中、汇款单里,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父母浓浓爱意的时候,他们被留在家里,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都说一个好妈妈胜过一个好教师。但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祖辈的身上。然而由于知识结构的薄弱和欠缺,给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可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把这些孩子教育好,我们才能心安理得。下面鄙人浅谈一下如何对待留守儿童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水平,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所有教师均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养。第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重视农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城市学校应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入学机会,使他们能享受到完备的教育资源,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三,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转变观念,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母亲一样的关爱,我认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摸摸头,展展衣角,一个微笑……孩子们都会高兴的。

三、在日常工作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关爱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2、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

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此时,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此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越来越遥远。

3、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们应该从小事入手,让孩子在成长中有成就感相伴,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鼓励,他会更乐意去做,更乐意和大家做朋友。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切忌万事批评在前而事倍功半。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四、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如“每月给父母一封信”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每个月写一封信给在外地的父母,并要求父母要回信。通过书信往来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爱的教育。同时还可开展“每半月一个电话”活动,鼓励儿童多和父母打电话,学会向父母汇报在校在家情况,让外出的父母不用担心。

如“感恩之心”活动。可组织全校学生集中开会,让“留守儿童”代表上台演讲,说说他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故事。同时,邀请部分外出家长代表也上台谈谈他们在外地时是如何想念在家的孩子,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他们外出的原因等。让我们的“留守儿童”感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懂得节约用钱、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就是对外出父母最大的支持,最大的爱。

如“向家长汇报”活动。学校可因地制宜,每半个学期给“留守儿童”的父母寄上一份该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的报告,并可提出对其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建议。如“一帮一或一帮多”活动。鼓励有经验的教师,校外辅导员等联系帮助“留守儿童”,从学生上、生活上、心理上去真正关心他们。可结合学校日常活动给“留守儿童”展示的舞台。如校运动会、校艺术周,尽可能让所有“留守儿童”都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尽一切可能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所有“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觉得孤独,重塑自信心,融入到集体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少年。“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少先队组织要先行一步,用星星火炬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灵。要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帮助“留守儿童”,多用爱去滋润他们,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阳光和雨露,拥有温馨和亲情,拥有微笑和快乐!

7.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健康成长 篇七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 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 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 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心不在焉, 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 不遵守规章制度, 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 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学校是教育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阵地。因此, 我们认为, 必须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摸清情况, 分析实情

(一)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通过多次调查总结得出我校“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辈监护型;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三是亲朋监护型;四是单亲或孤儿。

(二)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 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

“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 他们精力有限, 年老体弱, 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 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 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 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 导致厌学辍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 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 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 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 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 没人辅导, 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 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 照样天南海北到处做生意、挣钱, 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道德意志薄弱。

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有违纪现象 (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 。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 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 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 读好书, 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 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 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 限于经济条件, 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 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 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 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 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 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 对子女心生愧疚, 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 这本是人之常情, 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容易误入歧途。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 出入于网吧、游戏厅, 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 专横跋扈的恶习, 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

4、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 “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 感情脆弱, 自暴自弃, 上进观念淡薄, 或者过分淘气, 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 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 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 因此, 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 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5、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 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 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 自觉上进, 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 厌学情绪滋生, 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 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 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 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

二、几点策略

(一) 组织保障, 构建网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德育处牵头负责。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全校80多名任课教师人人都成了“代理家长”, 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们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者。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确保“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 拓宽思路, 活动育人

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十个一”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

1、建好一个亲情活动室。

2011年, 我校在县政协的支持下,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 配备了四台电脑, 安装了三部亲情电话, 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等, 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活动器材。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并落实教师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亲情电话, 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并计入成长记录袋。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开展一次谈心。

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绪、身体上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缓解他们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力争把父母缺少他们的亲情补偿回来, 让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让他们感受到爱就在身边。

5、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6、指导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每期指导学生读一本好书, 增进学生阅读面, 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定期开放, 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活动相衔接, 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我校通过积极动员, 教师帮扶的方式让留守儿童主动参与读书竞赛活动中来, 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7、开展一次节日关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每逢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 我们总是想在孩子前面, 老早地准备好节日礼品。一个粽子、一块月饼、一粒糖果都备含着关怀和情谊。

8、实施一项能力提升。

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拔河、乒乓球、书画、文艺汇演, 组织公益活动、联欢活动等, 要求“留守儿童”必须参加一项活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 促进能力提升, 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辅导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比如端午节教孩子包粽子, 过年教包饺子。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 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9、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树立自信心。我校抓住“六一”、“一二·九”这两个个重大节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让留守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 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同时, 我们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开展“五好小公民”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各班举行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 组织留守学生观看专题片, 这样不仅让中华美德深入留守儿童的心理, 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还邀请有关专家到我校为全体学生上“励志教育”课, 课后学生懂得了如何感恩, 从而学风、班风、校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 0、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 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三) 学校课程设置, 应适应“留守儿童”身心发展

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 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 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 如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 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 以开家长会的形式, 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

8.浅谈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八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切实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情况等。并根据學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同时班级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本信息材料。

二、熟知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真情关怀留守儿童的成长

(一)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活动。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对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优先照顾留守儿童

(一)因材施教。班主任教师既要做孩子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特别是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和任性的性格缺陷,使我们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这些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优先照顾。一要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二要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三要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多方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学校多方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联系,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班级也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留守学生虽然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我们学校要与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爱”,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方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努力前进。

(作者单位:陕西南郑县湘水镇中心小学)

9.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九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是时下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工作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他(她)们用勤劳和智慧在获取金钱的同时,却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村“386199”部队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我任教的凉山州越西县树国定贫困县,这一现象更为突出。近年来,我对所带班86个学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父母均都不在家的12人,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32人,父母均在家的42人,离异单亲家庭3人。由此可见,在我们欠发达地区,如何使留守儿童享受亲情、加强与学校配合,共同对孩子的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突出的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个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经调查了解,我发现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等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总结,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老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关爱他们:

首先了解孩子家庭的基本情况,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例如,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现在是跟谁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现在生活状况如何,如何与孩子家长联系等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育和及时处理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与孩子多沟通,多关爱孩子: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缺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一方面,会使他们生活感到很寂寞,容易产生自闭心理,面对这些缺少爱的孩子,“爱”是打开他们心灵之门的钥匙。用真情感化他们,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从心理上感受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例如,在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不太爱说话,上课提问从不主动回答,当我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与他进行了一番谈话,同时,我试着去接触他,与他多交流,调动他的积极性,增加他与同学们接触的机会。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的性格有了很大的变化。比以前活泼了,也主动了。与孩子沟通的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管束,导致他们自由散漫,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原因,结合孩子的家长,在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改掉坏毛病。班主任老师只有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才能动态把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处理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第三,要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有数十次的家访和每学期的家长会,让教师与留守家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了很好的沟通,对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了如指掌。在同这些老人的相处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让这些长辈在感知孩子的同时来感知教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和家长交流如何教育孩子,不溺爱孩子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点,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把学生情况反馈家长,以便做到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工作。

第四,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10.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十

与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成功经验枣庄市共青希望学校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服务人群多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光靠种地收入,难以养家活口,于是青壮年农民大多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去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把子女呆在身边,就有的交给爷爷奶奶,有的交给外公外婆,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有的独自在家无人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就受到.不良影响,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结果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我们学校虽受一些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尽最大力,学校与家庭之间积极沟通。我校的留守儿童没有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学校的具体做法:

1、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在全校启动了以“牵手,让温暖传递”为主题的关注“留守儿童”行动。

2、和家长积极沟通,及时纠正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经常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3、采取教师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家长与留守儿童电话或书信交流 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

4、加强管理,施以爱心

(1)健全“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组织各学校详细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并登记备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开通“二线”,即“亲情热线”、“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随时与班主任联系。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家长节假日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形成教育合力。

(2)针对、“留守儿童”容易违纪,“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老师和“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

5、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为留守学生建立了专项档案,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义务家长”,同时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与其“结对子”,按照“就近帮教、就亲帮教、分类帮教”的原则,结成“一帮

一、多帮一”帮扶对子。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组织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家访,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并为孩子辅导功课,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流动课堂”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教育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留守学生创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课堂,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沟通和融合。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或城里孩子与“留守儿童”建立伙

伴关系,共同学习、游戏,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我校先后和淄博师范附小、山东旅游学院建立了手拉手帮扶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

6、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业绩考评体系。组织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业绩考评。同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辅导、关心,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设立留守儿童“谈心室”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求教师以心换心,成为留守儿童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成长。

7、学校结合实际,相应创办了几个“留守儿童”之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

8、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每年的父亲节和母亲节,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唱歌、绘画、征文竞赛,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知亲情。学校每年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钉钮扣、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学校从制度上进行保障,同派出所联系,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平安校园;同时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制定了校园各种应急预案,充分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加强学生安全技能的传授和培训,例如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等,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1.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十一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2.关爱留守儿童,提升本土教育 篇十二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 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 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寄住学校或需要其他亲人照顾, 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他们没有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 而是被留在家里, 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

调查统计, 本地的留守儿童处于0~14周岁, 留守儿童占到了在校学生数的65%。面对这个惊人的数据,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深思时代赋予我们这一崭新的教育课题。父母外出打工后, 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 沟通少, 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 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性格、道德等方面出现偏差, 学习受到影响。在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中, 发现问题十分严重, 笔者将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以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 心理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 缺乏及时沟通, 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多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不闻不问的寄住房东, 更有甚者, 周五回家面对的是紧锁的大门和冰锅冷灶的家庭。然而, 祖父辈的隔代教育, 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 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 关注不够。孩子们感到寂寞, 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 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 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祖父母的溺爱, 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 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由于远离父母, 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 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 如忧郁彷徨、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2. 学习成绩差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 身体不好, 大多数是文盲, 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 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我任教的班级中, 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 并取得中上游成绩的, 十个学生中难出一二个。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心态, 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 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 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 外出父母则管不到, 孩子们的思想就像海绵, 对精华和糟粕没有分辨能力。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 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 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道德缺失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 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 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 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 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 使用自由度提高, 极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人生是0, 道德是1, 无论你有多少钱, 多少学识, 多大权势, 没有道德这个1, 那有再多的0都是枉然。然而现在的学生,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 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色情的负面情绪, 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和色情等诸多道德问题。如果说成绩差影响成才, 那么道德败坏将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这是四大症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一个。

二加强本土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避免的问题, 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 问题更加凸显, 因此, 我们必须从教育根本出发, 关注留守儿童, 能够标本兼治, 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 社会教育

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 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解决困难的教育,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邻里管护网, 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 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 及时沟通、及时了解, 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 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2. 学校宿管教育

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 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家长亲情教育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使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 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 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 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 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4. 教师自身教育

老师们做什么, 学生们学什么。老师的一言一行, 都可能被学生模仿, 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 不仅是班主任, 各科老师也必须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关爱留守儿童, 用爱心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她,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可以教育孩子。”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意义, 端正学习态度, 最终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助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无愧于父母, 无愧于社会。

总之,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既牵涉到教育方面, 也关乎社会、法律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 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人力、物力的投入,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本文针对留守儿童问题, 在偏僻的农村教学生活中不断探索总结。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协同合作。

13.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篇十三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镇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年留守孩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镇要求各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 乐的一件大事。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全镇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全镇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校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2017泉交河镇妇联

14.留守儿童关爱计划 篇十四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留守儿童身心问题,我来了今年的国培项目——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研修班。

看着培训班的日程安排,不仅有名师讲座,还有例案跟讨论,让我明白不仅仅要在生活、学习中多关心他们,还要从性格去分析他们,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走向健康的轨迹。

我园本期关爱行动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弥补他们感情缺失,提高他们的道德静养,我们将从幼儿的心理,性格养成,以及心理安全各方面着手,通过开展金榜的关爱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家园共育,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帮扶,还要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不断总结经验。

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2、与学校配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领导专班。

十月份:

1、开展留守儿童庆国庆活动

2、完善结对活动、档案信息更新。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有条件开展亲情视频。

十一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2、继续开展结对活动。

十二月份:

1、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3、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及总结撰写。

15.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十五

一、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 长期缺乏亲情教育, 亲情观淡漠

一般留守儿童从小就是跟随爷爷、奶奶等家里的长辈或寄养在亲戚家里生活, 成年累月的见不到自己的父母, 长期以来都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极少有机会与父母沟通交流。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先行者, 可是因为大多留守儿童自小就不跟父母在一起生活, 缺乏亲情教育, 据相关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有相当一部分谈起自己的父母时, 神情很淡漠, 就像说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一样, 这也是孩子启蒙教育不到位的一点, 对孩子的心理长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及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

在一些偏远乡村小学, 由于受当地的经济条件限制, 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及教师素质较低, 除了在力求将主要文化课目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其他的思品、德育、安全、心理等其他课程都没有有效的实施。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的课程, 致使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落水、触电等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3. 监管人员的的文化水平有限, 无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一般留守儿童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来带, 大多都没有什么文化, 除了生活上照料外, 辅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没有能力的。在研究的相关数据中也显示,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明显较弱。

(二) 外来儿童的教育现状

1. 入学难

外来儿童随外来务工的父母进入城市以后, 因为一些学校的入学政策, 还有高额的外来学生借读费等现实问题, 顺利入学有着很大的困难。每年新生报名时期, 各媒体都有相关报道, 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上一所好学校, 无不是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2. 学校环境和教育质量不整齐

一些重点学校, 生源有限, 而外来儿童也因为没有入学要求的房产证、本地户口等等条件限制, 也只有到一些条件较弱的外来工子弟学校, 或者较次的学校就读。整体办学水平不高, 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差,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质量。

3. 流动性大, 没有稳定的学习条件, 成绩较差

外来儿童一般都是跟随着父母务工所在的城市而流转, 流动性大, 没有稳定的生活居住环境, 或者暂时生活的环境较差, 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较差, 还会受到社会人员的影响, 早早离开校园, 成为下一个外来务工人员。

二、留守儿童、外来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一) 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社会机构

目前, 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 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但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想彻底解决此项问题, 要加大政府机构的的大力扶持,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学校, 在教育上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 让孩子无论在哪个学校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因为每一个孩子, 都是祖国的未来。

(二) 加强学校与家庭双结合的教育模式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 学校作为留守子女学校的教育实施单位, 要承担起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责任。不但要搞好文化知识的教育任务, 更要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 加强假期对学生的监管力度, 减少意外事件给留守儿童带来的伤害。

(三) 整合民间力量, 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活动之家

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还可以在相关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监管下, 鼓励和呼吁有爱心的人士, 在民间开展公益性的留守儿童、外来儿童之家, 为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开展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安全培训、心理指导等相关的活动, 动员社会各届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外来儿童。

三、结论

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文字的论述分析, 我们也可以看出, 该问题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学龄儿童流失等现象的主流。如何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问题, 是我们本课题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政府的重视, 社会各届的支持, 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监管力度, 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之家等社会机构, 以期有效地解决目标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 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有条件地度过快乐的学校生活。

摘要: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了城市, 而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 就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突出问题, 而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 就是本课程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现状分析入手, 查找具体存在的问题, 探讨提高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多个方面, 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在关爱的照料下, 有一个光明健康的未来。

关键词: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学习教育,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态势及其引申[J].重庆社会科学, 2013, 23 (04) :33、34.

[2]谢国华, 罗小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 33 (14) :23、24

16.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 篇十六

搭好平台,推进留守儿童关爱阵地建设。建设校内关爱阵地。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亲情电话室、视频对话室、心理辅导室、兴趣培养室、学生活动室等“五室”,已开设免费亲情电话3343部。孝昌县小河中学三楼的“儿童之家”设有藏书4万多册的图书阅览室,除此之外,还设有益智坊、书法棋类室。去年年底实施“四室一场”工程后,又新设了心理咨询室,完善了视频室。

建设村(社区)“三室一场”。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图书室、娱乐室、亲情视频对话室和运动场,已建成投入使用652个,在建230个。

用好社会实践阵地。在孝感,各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留守儿童都免费开放。

抓住重点,助推精准关爱突出实效。安全管理建网络。采取家庭监护、校园监管、社会帮护、村(社区)管护的四级监护网络,做到了家庭安全监护有人,学校安全教育监管有力,社会安全帮护有队伍,村(社区)有责任人和民警。寒暑假和周末,全市331辆宣传专车下到村里广播防水、防雨雪的通知,各村、社区干部配合巡逻。

生活改善想办法。采取“财政挤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学校凑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结合“全面改薄”项目,已投入3.01亿元,改善留守儿童吃、住、洗等条件。将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累计完成资助41202人,资助金6568.8万元。社会各界捐资达865万元。

学习辅导寻招数。各中小学制订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双提升”计划,确定辅导教师,增强学业辅导实效性。

心理教育找路径。班主任、包保教师、生活辅导员采用分类别、分对象、分场合、分形式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教会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的能力。

建立机制,确保关爱工作常态化。建立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教育部门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13个成员单位,列出责任清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商,分头、分类解决。例如,全市文明办系统要结合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卫生系统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民政系统要做好符合条件的困难留守儿童家庭低保、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等保障工作;公安系统要建立健全辖区留守儿童相关资料档案,加强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整治,法制安全教育,打击侵害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等等。

建立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在学校,以包保教师为主,鼓励教职工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在村(社区),以党员干部为主,邻里为辅,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组织“青马工程”“巾帼协会”等志愿者及阳光社会工作者帮扶留守儿童。

建立完善督办落实机制。实行市、县、乡镇 “三级督办”,通过工作简报、教育信息网、留守儿童关爱QQ群通报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

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投入、民办公助、社会投资、政府购买等途径,加大农村中小学寄宿设施、留守儿童之家及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市县两级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加强经费保障。

建立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开展“四创建两表彰”活动,即创建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场)、示范学校、示范村(社区)和表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激励各层面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到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各学校也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考评机制。

(作者单位:孝感市教育局)

上一篇:本末倒置造句及是什么意思下一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