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2024-08-14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精选11篇)

1.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篇一

众所周知,特殊儿童的发展跟家庭教育的程度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以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研究特殊儿童父母所受到的社会的支持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关措施,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帮助。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该项研究主要以特殊儿童的父母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不同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学前儿童康复中心的特殊儿童的父母。这些特殊儿童的身体障碍主要包括: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自闭症等,正是由于这些障碍才使得这些孩子需要特殊的照顾。特殊儿童的年龄在4-12岁之间。

二、调查方法

从所有的调查情况中随机选出20份调查情况表,与此同时,对调查表中所涉及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加清楚的了解作为特殊儿童的父母他们的看法。根据访谈的结果,加上一些调查清况,相关人员编制一套《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问卷》初稿。用编制的初稿对内蒙古自治区内的6所特殊儿童教育机构(3所公立,3所民办)近100名父母进行测试,并及时的将问卷收回。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删除了部分题目,最后形成20道题的问卷定稿。问卷定稿共发放800份,收回745份(有效份为741,有效率约为93%)。

三、分析框架

通过专业人士对数据的分析,了解了社会的支持情况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客观的、可见的、比较实际的支持。第二种是主观的、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这能够得到广大社会认识到支持和理解。第三主要是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第二章 调查结果

一、客观支持方面

(一)微观层面

特殊儿童的父母受到的客观支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支持,另一个是技术支持。特殊儿童在治疗和康复期间花费的费用占了家庭总支出的80%及以上。约40%的家长认为在所有的费用中90%的经济支持都是源自于自己最亲的人,另有10%的家长认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基本没有提供任何的经济支持。在技术支持这一方面,技术支持比如为特殊儿童提供矫正的方法、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约20%的父母认为技术支持75%以上都是来自于家庭主要成员。约18%的人认为家庭主要成员没有提供任何的技术支持。

(二)中观层面

特殊儿童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得到最多经济支持或技术支持的是教育机构的老师。36%以上的父母认为老师的支持在80%以上,16%的父母认为60%-80%的支持来源于教育机构的老师。只有约10%的父母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支持。

(三)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支持主要来自机构或团体。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约有45%的父母认为他们没有受过来自任何机构或者团体的支持。在受到的支持中,主要包括有志愿者、家庭所在区的街道办、媒体等。由此可知社会机构或团体对特殊儿童的关注远远不够。

(一)殊儿童与家人在交流的过程中

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和爱,家人对他们的康复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58%的人认为家人给予了很大的帮助。10%的人认为家人可以在精神方面给予一定的安慰和鼓励,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20%的人认为家人仅仅只给予了一些粗浅的安慰。甚至约有12%的人对家人的表现很是失望。

(二)中观层面

就中观层面而言,给予支持的群体种类比较广泛。孩子所在机构的教育老师是父母感受到支持最多的群体。他们经常性的会与老师交流孩子的康复情况,老师能够清楚地明白家长心中的苦,能够尽可能的给予他们最大的安慰和支持。在朋友、亲戚、同事、领导等不同的群体中,超过80%的人能够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支持。

(三)宏观层面

在所有的调查表中,可以发现特殊儿童父母与宏观层面的机构、团体交流较少,这些机构或团体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除了一些志愿者、高级行政部门进行过较少次数的交流外。

三、对支持的利用度

家长在照顾特殊儿童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内心的苦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一般来讲,家长在遇到问题时,会采取两种普遍的解决办法。第一种是向他人倾诉,第二种是向他人求助。在选择倾诉的多项对象中,80%的人会选择向自己的家人倾诉,72%的人选择项教育机构的老师倾诉,48%的人选择向同类患儿父母倾诉。也有少部分群体选择向政府、媒体等其他群体倾诉。

在治疗特殊儿童的过程中,会有极少部分的家长不愿意向他人求助,宁愿自己苦一点。在向他人求助的多项选择中,80%的人选择向教育机构的老师求助,毕竟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能够深入体会家长的心情。62%的人选择向家人求助,35%的人选择向自己的朋友、同事、亲戚请求帮助,约13%的人选择向政府、媒体或社区人员请求帮助。

第三章 现代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特殊儿童家长对教育的信心不足

家长在特殊儿童的恢复情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情况分析,大约90%以上的家长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今后的发展,但是仍有部分家长从来没有对孩子实施过家庭教育。可能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足以帮到孩子。约有半数的家庭也是没有经济条件,不能带孩子到专门的医院给孩子进行治疗,只能自己摸索着训练方法,而家长自己对孩子的训练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孩子恢复的希望。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专业指导人士缺乏

根据调查情况可以发现,很多家长已经对特殊儿童采取了各方面的治疗,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自信心,主要原因是家长并没有得到系统、正规、专业的指导和训练,这也是广大特殊儿童父母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他们内心最迫切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专家和专门的训练人员数量是有限的,能够投入到特殊教育中的专业人员数量就更少了,这极大地阻碍了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获得的社会支持少

社会支持少的主要原因还是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比较常见的机构有“残联”、“民政”和“康复机构”等,就整体情况而言,这些机构的帮助还是微乎其微。社会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不支持,不关注,影响了特殊儿童的发展。

第四章 改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对策

一、加大社会关注和支持力度

跟现有的义务教育不同,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在某一层面上来讲,更加关键。改善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必须加大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社会的代表,残联、民政、康复机构等部门的工作必须改进,加大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重视程度。特殊儿童由于先天的不足,受到的不公平本来就更多。因此对他们给予更加特殊的照顾也是理所当然的。其次,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专门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治疗。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缺少健全的早期家庭干预的相关法律文件或法规,也是制约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规定只在其他领域的法律或规定中略微提到,但内容不够详尽,界定也相当局限,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没有法律的保障,社会支持和教育服务的提供就缺乏了系统性和稳定性,很难纳入政府、残联部门以及相应社区的工作计划。因此,完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倡导、尊重特殊需求人士的良好风气

在社会中,人人平等,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享有同等的权利。对于特殊儿童,他们承受的更多,很多人对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倡导特殊人士与普通个体在人格上的平等很有必要。只有在人格上平等,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产生有效的支持,满足特殊儿童的成长需求。

四、完善以社区为单位的管理体系和支持系统

就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内的特殊儿童教育机构来说,数量很少。大部分儿童只能在家中得到教育。特殊儿童在社会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患儿家庭需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但是他们沟通的渠道和桥梁很少。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由每个地区的民政部门和残联机构对该地区的特殊儿童进行普查和登记,在了解情况的同时,对需要帮助的家庭给予适当的帮助。比如定期与康复机构合作进行训练,统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为不同的家庭搭设桥梁,以此开拓一个特殊家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第五章 结论

总而言之,只有投入了、付出了才会有回报。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对家庭、社会做出的一份贡献。只有家庭、社会、和特殊教育领域的共同努力,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特殊教育儿童的发展。

2.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篇二

据专家介绍, 对于儿童们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 会引起儿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 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直困绕着学校的教育难题之一。因此, 需要通过对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探讨在校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推动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通过课题组的研究, 我们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诊断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并采取了相应的策略:

一、“诊治”“调皮鬼”

班级里有个出名的“调皮鬼”, 上课坐不住, 屁股下面像是抹了油似的, 手和脚总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有时连作业也不做, 经常跟同学闹别扭。

针对孩子的这些问题, 班主任老师开始家访, 发现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父母离异后关系很僵, 孩子常年看不到妈妈, 爸爸工作不固定, 常常不在家。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由于爷爷奶奶忙于地里的农活, 监管孩子的时候比较少, 大部分时间放任自流。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老师开始制订计划对其进行教育:

首先, 改变其家庭的教育环境。老师分别找到了孩子的父母, 进行诚恳的谈话, 让家长定期和孩子沟通, 多些时间让孩子在父母的身边生活, 照顾和关注孩子的生活。

其次, 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干预。这样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 情绪不稳定, 抓住了孩子心理的这些特点, 在工作中我们就要多关注他, 尽量找到并扩大他的闪光点, 对他进行鼓励和赞扬, 经常像妈妈、像朋友一样和他聊天, 讲有趣的故事, 讲一些有志向的人的故事, 摆明道理, 帮他树立理想。

最后, 老师要坚持不懈地做工作, 绝对要避免态度上的粗暴。

通过老师有计划的教育, 孩子和同学们有了良好的交往, 心情也愉快起来, 上课能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 自信并积极发言, 家庭教育的改善也让这样的孩子课后的学习得以巩固。

二、“诊治”逆反心理

有一个小学生性格倔强, 个性刚硬, 自尊心特强,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在学校, 学生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 他眼睛直对着老师, 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故意讲话, 做小动作, 老师点他的名字, 他不承认。数学成绩也一度下滑, 竟然亮起了“红灯”。

针对这种情况的孩子, 我们分析其原因, 在学校方面,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并且, 老师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考核标准, 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 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同时, 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 处理方式不当, 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此外, 小学生年龄小, 比较幼稚, 看问题容易出现偏见, 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 是英雄行为, 因而盲目反抗, 拒绝一切批评。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 老师采取了以下处理方式:

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指导他进行自我调节。在了解了原因后, 老师经常在课外活动时抽点时间, 以平等的姿态跟孩子谈谈心, 知道他心里正在想些什么, 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老师没有盛气凌人地训斥他, 而是对他表示一些理解, 适当地给一些点拨, 指导他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 开阔视野, 不断激励自己, 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人。这样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 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老师要避免直接批评这样的孩子, 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 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 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 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 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 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愿意主动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坚持经常持久的心理辅导, 像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以消除的, 要反复抓, 抓反复, 平时要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 经常与他交流、沟通, 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与家长沟通协调。通过家访, 电话联系, 家长到校面谈等方式, 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表示理解, 同时指出方式方法中的不足, 指出其弊端, 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不但得不到效果, 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 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达成一致, 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孩子身上的问题解决掉了, 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学习也比以往更认真。正所谓“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 只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三、“诊治”孤独症

有一个学生每天上学时目光呆滞, 不活泼, 不爱说话, 上课从不举手, 也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

通过观察和家访, 老师了解到, 这个孩子是独生子女, 父母没多少文化, 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要求孩子课下学很多东西, 孩子负担重, 过重的心理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 便形成自卑心理, 否定自己, 怀疑自己, 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也力不从心, 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 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 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 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孩子长期受这种负面影响,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 老师采取了以下处理方式:

激励教育, 唤起信心。“师爱是教育的基础”, 为了能去除孩子的自卑畏惧的心理, 老师经常有意无意地找孩子闲谈, 让孩子帮着老师拿作业本、发作业本, 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 经常对同学说:“看, 我们的小明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小明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 全班同学把他看成了自己家中的一员, 渐渐地, 小明竟然和老师交流了:“老师, 你是老师吗?”“老师上课是不笑的!”在不经意间, 孩子有了说话的信心。同时, 老师抓住班级活动的一切有利契机, 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帮助他树立自信。比如, 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 老师抓住这个机会, 让他上, 开始孩子不愿意上, 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 他上台了, 而且表现得还不错。班主任老师和其他科任老师都把他当作进步的典型进行表扬。孩子终于在同学们面前开心地笑了。全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曾说过: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一次成功之后, 孩子唤醒了对其他方面的兴趣。经过不断努力, 孩子进步很快, 各方面都有了飞跃。

我们必须重视通过家庭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能力。一个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 老师要和家长坐下来, 详细地分析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 与家长交流, 反馈情况, 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 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 为自卑的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 有客人来到家里时, 家长可以让孩子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 也可以让他与客人玩一会儿, 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同时, 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 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从做家务中树立孩子的成功感, 从待人接物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对孩子的各种表现, 家长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四、“诊治”自闭症

有的孩子不爱与其他同学交往, 只在自己的狭小空间徘徊, 自闭。

看到这样的孩子, 老师常常感觉孩子很可怜, 也很痛心。为了排除孩子的孤独, 老师可以派两位品质优秀的学生主动接触他, 和他聊天, 和他游戏, 和他做朋友, 从中知道他的喜怒哀乐, 然后按照他的需求尽量满足他, 使之知道朋友间的友谊。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活动室, 让他与其他同学经常徜徉其间, 感受轻松, 感受交流, 在有目的的训练中忘掉不愉快, 在良好的心境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 老师可以给这样的孩子制定交朋友的计划, 然后按计划执行。

第一、第二星期:能与同学认识聊天;

第三、第四星期:每次与同学聊天一刻钟, 同时与自己认为最好的同学多聊几分钟;

第五、第六星期:保持上周交友的时间量, 与最好的朋友不计时间随意谈心;

第七、第八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的时间量, 与最好的朋友不计时间随意谈心, 能主动找朋友交流。

经过这种有序的辅导与训练, 孩子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找到朋友, 不再孤独了, 性格也会开朗许多。

五、“诊治”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

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在一定事实上身心发展不够健康:抑郁孤独;心理偏位, 放任对抗;情绪不稳, 厌学严重等。作为教师, 应该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留守儿童的重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这些孩子“绿色通道”, 加强心理疏导, 定期访谈, 了解和掌握各班留守儿童人数, 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留守的原因, 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 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 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 主动找他们谈心, 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 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和孤独的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他们临时的监护人促膝谈心, 讲清道理, 使他们明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教师要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严格管理, 培养学生自立精神。首先要让他们知道, 克服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 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再次, 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 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 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3.特殊教育与特殊儿童的成长 篇三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聋儿;成长

文献回顾

特殊儿童包括弱智、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学习困难、语言障碍、肢体残疾与病弱、情绪与行为障碍、超常儿童等(张福娟、江琴娣,2005)。按照联邦政府的定义,聋儿(Deafness)是不能接受口头语言,甚至于借助助听器或其他形式的帮助也不能听到人们讲话的严重听力丧失。重听(Hard-of-hearing)就是比聋要好,但是对儿童的教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听力丧失(艾伦、施瓦兹,2005)。而《残疾标准》把听力障碍定义为:由于各种原因,双耳听力丧失或有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的环境的声音。可分为聋和重听两个级别(张福娟、江琴娣,2005)。

而笔者这一研究是针对聋儿即特殊儿童当中有听觉障碍的儿童进行的,旨在研究这类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关于这一群体在早期所受教育对其生活以及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从家长的角度或对聋儿的变化的观察来了解聋儿早期教育对聋儿成长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这样的方法原因是: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者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的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和理论(陈向明,1996);定性方法可以依据典型的或少量的个案的资料得出结论(袁方、王汉生,1997)。由于条件的限制,笔者所能找寻到的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很难进行定量研究。

个案描述

本文被访谈的个案均为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的学生家长,该聋儿康复中心位于北京市德胜门附近的胡同中,是笔者有着两年实习经历的一个特殊教育机构。

A: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某学生的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为祖孙关系。其孙女现年三岁,属于先天性失聪。个案和其孙女一家都来自外地,为了更好的配合聋儿康复中心的教学在学校附近特意租房住下。

B:曾为聋儿康复中心学生家长,与学生为母女关系,其女儿现年十岁,曾经在聋儿康复中心接受过一年的教育和训练,个案的女儿已在某普通小学就读。

笔者通过对两个访谈的资料分析得出一些关于聋儿的教育问题的思考。笔者将得出的想法以聋儿教育为主线分成了以下三个部分:

一、聋哑儿童的家长对儿童抱有殷切期望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来第一天哭的厉害,就是不愿意来上学,我没办法只好天天来看着她。”“她妈妈就在旁边租了个房子。”(A)

“总觉得她还是来接受一下训练比较好啊。在家里教的都是我们自己家的话,我家原来不是北京的,就不是普通话。”(B)

2.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未来都有着不同的设想,都希望聋儿能够和正常的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希望儿童在社会上能够适应。

“当然是希望她能直接去上普通的幼儿园啊。”(A)

“希望他能跟你们这些学生一样去上大学啊。就跟一般的小孩子没有什么区别。”(B)

二、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抱有期望和自己的评价

1、家长对聋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视。认为只有好的课程设置才能使儿童有更多的发展。

“比如他们有体育课啊,认知课,美术课啊什么的,感觉都挺好的。”(B)

2、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的作用很有信心,认为聋儿康复中心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有些小孩,象他(手指聋儿康复中心一学生),就来了一年,说话都这么好了。他九月份都能去普通幼儿园了。”“我家孩子应该一年以后也能差不多了吧。”(A)

3、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师资较满意,同时认为儿童发展同老师的努力密不可分。

“这里的老师很辛苦啊,真的,特别辛苦的(反复强调)。有些小孩,象他(手指聋儿康复中心一学生),就是来了一年,说话都这么好了。他九月份都能去普通幼儿园了。”“这里最主要就是教孩子说话吗。老师们都很好。”(A)

4、家长认为聋儿康复中心有自身的优势,认为那些优势对儿童的发展很有好处。

“还有大概就是聋儿的环境吧。感觉这里有很多一样的孩子,有很多了老师,还有象你们这样的志愿者,然后还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参观。” (B)

三、家长对整个社会抱有期望

“让他们知道有很多跟他们一样的孩子啊,这样不会自卑。还有就是可以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而且那些人也还是没有什么歧视啊或者不好的想法。”“ 孩子英语还有点担心。”“ 以后英语也是要练的,就是以后就不知道了。”(B)

个案在担心孩子在走出聋儿康复中心走向社会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个案对整个社会对聋哑人士甚至特殊人士的态度也有着自己的期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聋儿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聋儿语言能力发展上,还包括儿童心理、德智体美等方面。

①因为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课程设置,聋儿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着训练和发展。这些不同的锻炼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都能够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聋儿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其适应早期教育之后的生活和学习。

②聋儿在学校中的早期教育也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聋儿康复中心拥有专业的老师及大量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志愿者,同时聋儿康复中心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集体教育与单独教育并存的方式。这使孩子明白在世界上他的存在并不突兀,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孩子存在,同时志愿者和老师使得他们明白有很多群体在关心着他们,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受到很多人关注的。

③当然,聋儿的早期教育中最关键的还是对聋儿听力、认识和发音上的训练,聋儿的早期教育有着专门的一套训练方法和步骤,只有在这样一套专业的训练之下儿童才会系统的在听力、认识和发音上发展和进步,以后才能够和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这一点也体现了聋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家长对聋儿的早期教育有着自己的经验看法和各种的期望,同时这些看法和期望不仅仅单独针类似于早期教育的学校,还包括儿童本身和整个社会。

①家长都认为聋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家长尤其重视老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他们认为只有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才能够使聋儿有快速和正确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家长也认为丰富的课程设置有利于聋儿的全面发展。

②有些家长也在担心孩子在走向社会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聋儿在接受了这些早期教育后不一定就能够完全适应走向社会,可能需要很长的过渡期或者很好的衔接,而这些除了需要聋儿的家长和学校的努力之外,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以看出家长对社会对聋哑儿童的态度也有着自己的期望,期望社会能够帮助聋儿适应走向社会的变化。

二、建议

①笔者认为聋儿的早期教育方法选择上最好还是选择专业的学校教育,其优点和好处在研究中显示的十分明显。单一家庭教育或非专业的早期学校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都极有可能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儿童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展和适应问题。

②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聋儿的早期学校教育比较重要的是学校课程设置、师资以及管理和运行方式。同时,针对笔者对聋儿康复中心的观察,聋儿康复中心这样半、全托的学校,儿童的伙食和住宿条件也是需着重考虑的一点。

4.学前特殊儿童教育2大全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的特殊儿童是()A.脑瘫儿童B.认知发展障碍儿童C.病弱儿童D.孤独症儿童 2.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是指()

A.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特殊服务B.将所有的特殊儿童纳入特殊教育的范围C.所有缺陷儿童都应该接受教育D.将正常儿童纳入特殊儿童班级进行教育

3.对听力损伤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残余的听力,学习从多种途径接受信息,习得语言,特殊儿童的这种发展称为()

A.发展性不利B.补偿性发展C.回归主流D.支持性教育环境

4.下列哪种情况不能认定为视觉障碍?()..A.两眼中有一只眼的最佳校正视力高于0.3B.双眼最佳校正视力均低于0.3C.视力好但视野缩小D.视野半径小于10度

5.下面符合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特征的描述是()

A.注意的持久性好B.注意的范围宽C.注意力转移能力差D.注意分配能力强

6.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需要和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特征是()

A.生理需要亢奋,认识需要强烈B.生理需要缺乏,认识需要较强C.生理需要缺乏,认识需要也缺乏D.生理需要亢奋,但认识需要缺乏

7.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交流能力培养的任务分解过程不包括()...A.聆听和按照指令行动能力的培养B.儿童给予简单指令能力的培养C.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D.评价指令能力的培养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畅度异常?()...A.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B.咬字不清,模仿发音时不够准确C.发音短促,影响句子结构,愈说愈快D.拖长语音,说话时不适当的语音中断

9.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A.语言缺乏B.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C.语言发展迟缓D.语言发展中断

10.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音质、流利和清晰度方面的障碍属于()A.言语障碍B.语音障碍C.语法障碍D.语义障碍

11.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

A.孤独症儿童无法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对象集中注意B.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C.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D.孤独症儿童在日常会话中无法集中注意

12.强调让多动症儿童通过对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是()A.行为管理治疗B.心理治疗C.认知—行为治疗D.环境控制治疗

13.关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精神分析学派观点支持的是()A.心因论B.身因论C.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D.多因素论

14.发散的类别或方面是指发散性思维的()A.独立性B.稳定性C.独创性D.变通性

15.“头脑风暴法”主要有助于发展儿童的()A.记忆力B.创造性思维C.个性D.注意力

16.在幼儿园中,教师为一般幼儿提供有关星星、月亮、太阳的普通知识,而为超常儿童提供有关自然科学的较复杂的系统知识,甚至天文学的知识。教师针对超常儿童采用的教育策略是()A.内容精深化B.加速学习C.加深学习D.内容新颖化

17.《瑞文推理测验》主要用于鉴别儿童的()A.特殊才能B.智力C.创造力D.领导能力

18.确信当事人具有自我觉醒的能力,只要提供给他自然的、和谐的、自由的优良环境气氛,当事人自然就会摆脱自我观念不真实的部分,显露出人格的真实面目,这符合以下何种学派的观点?()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人本主义学派D.人道主义思想

19.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动机上的区别是()

A.前者是不自由的,后者是有限制的B.前者是有限制的,后者是自由的C.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D.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20.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当今语言矫治重视儿童生活经验的趋势?()

A.教师在进行语言矫治时,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情景B.教师在口头解说时伴随手语、声音、非口语符号、沟通板、简单图片、符号、文字等C.教师创设角色游戏的情境,让儿童在不同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学习沟通技巧D.教师在进行语言矫治时,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给予儿童多种刺激

21.语言矫治中要考虑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即贯彻()A.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B.个别化指导原则C.系统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22.在实验强化过程中,看电影、看画册、过生日、郊游等属于()A.活动性强化物B.操作性强化物C.社会性强化物D.拥有性强化物

23.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并把其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之中。教师采用的是()

A.消退法B.代币制C.隔离法D.塑造法

24.“让幼儿一方面观察示范者的言行,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参与活动,实施演练有关动作的方法”,这指的是()

A.现场模仿B.想象模仿C.电视模仿D.参与模仿

25.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

A.分组教学形式B.集体教学活动C.个别辅导的形式D.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26.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个别辅导形式可以是()

A.设立专门的个别辅导教室B.带班教师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个别辅导C.带班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D.以上都是

27.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不需要参考的基本因素是()...A.教师的特点B.特殊儿童的特点C.安置形态的特点D.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

二、简答题

28.简述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别。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特点。

30.简述幼儿教师应如何对多动症儿童实施行为管理治疗? 31.什么是艺术型超常儿童?

三、论述题

32.试论述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治疗中应承担的具体任务。33.试论述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34.试论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应用题

5.厦门特殊教育教学常规指导意见 篇五

(试行)

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教学组织

(一)学校应以校长为核心,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教学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学校教研网络,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全面计划、组织、指挥、调控、检查、总结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依据《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等法律法规实施办学行为,采用多种办学形式建立具有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确保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的年限、程度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引领教师务实、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制订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保证。实行民主管理,保障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①组织制订学校各项教学奖惩制度,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发展。

②组织制订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与分析反思能力等,全面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③组织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用计划规范指导教师科学实施个别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创建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

①重视教师的培训、培养,应按照“面向全体,分层实施”原则,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培养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制度保障,使学校各个学科都有水平较高、群众公认的学科带头人。

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训、研修、学习和交流活动。50%以上的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两门以上学科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能指 1 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四个指定领域的活动。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①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近远期发展规划、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②做好招生工作,确保满足本市各年龄段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入学要求。各校招生应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招生工作意见执行,具体招生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

③依据教学常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工作质量标准。依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检测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行为指标和量化要求,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④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扎根教育教学科研一线。要按照上级规定兼课、参与听课、评课和指导教育科研工作。校长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全校性较高水平的教育理论专题学习或报告会,写出1篇以上心得体会;每个月至少参加2次教学研讨或课题研讨。

⑤重视残疾学生的教育诊断和康复工作。要定期召开教育诊断会,形成教育诊断报告书,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方案以促进残疾学生的发展。要建立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干预与康复指导中心,切实做好学校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干预与康复工作。

⑥加强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不定期指派教师到普通学校、社区去指导随班就读老师、残疾学生家长做好康复训练指导。

4.校长要遵循残疾学生的自身特点,重视和加强教学支援体系建设,使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普遍得到教育、康复、职业培训,创设有利于师生发展需要的宽松和谐的支持性环境,提供师生最少限制环境。

5.在设计和实施特殊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加强与残疾学生及其家长合作,考虑家长的意见和愿望,在合适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本人的意见和愿望。

(四)教导处(教务处)承担学校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等管理任务。部门负责人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协助校长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编好课程表和教师任课安排表,开齐开足课程。

2.协助校长抓好教学检查。

①每学期初审查各学科教学计划,学期中或学期末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和导优辅差以及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落实情况,并根据情况予以调控。

②经常下班级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调查、掌握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做好 2 调查研究记录,为分析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③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利用随机抽样或单元、期末抽测等手段,分析教学状况,总结并改进教学工作。

3.加强教学策略研究。

①个别化教学。要依据教育诊断报告书,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②主辅教师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防止无准备的分工和协作。③资源教室教学。要加强资源教师的培养,利用资源教室组织好教学工作。4.做好教学档案和教学业务档案工作。要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做好档案工作,不得更改、损坏、遗失各种档案资料,对师生档案材料要严格保密制度。要建立教师的业务档案,真实反映出每位教师成长的足迹。

(五)教科室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管理机构,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紧密结合教育、康复、职业技能训练等工作,编列科研经费,抓好课题管理。经常对课题进行检查、督促,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归档。

2.加强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特殊教育教学用具及其他辅助用品的研制和开发。

3.每学年要协同教导处开展一次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交流活动及比赛评审工作,每学期至少编辑3期《教研简讯》。

4.负责校本培训,开展诸如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研究活动,并做好教师教学论文集、教学案例或反思集、教案集等汇编工作,注意完整保存校本教研活动过程的记录材料。

5.配合教导处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家校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康复训练效果。采用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指导。家长康复训练专业知识讲座,每学期一次以上。

6.特别重视残疾学生的康复研究。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康复是国家康复计划的重要目标,学校要加强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研究。对于自闭症学生的康复,要在巩固行为训练法研究的同时,重点应抓好结构化教育等实验研究工作。

7.每学年要做好教师公开课、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情况的汇总统计工作。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并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8.加强对外交流和协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报告会、论坛及讲座等。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对外交流活动。

(六)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教研组长是学科教学研究和日常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者,是教导(教务)主任管理学科教学工作的参谋与助手,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要求,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2.具体负责教研组日常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参与教研课题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组织、指导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分析与诊断,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组内观摩公开课等形式,各自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每两周至少组织1次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活动记录,积累过程性资料。

3.协助教导(教务)主任做好各项教学检查、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工作。利用课堂诊断、抽样检测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了解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工作。

二、教学实施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特教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既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又体现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为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要根据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

(二)课程实施

1.学校必须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无统编教材的,学校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可使用其他省市教材审定委员会批准使用的教材。

2.学校确有需要使用的实验教材、乡土教材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要综合考虑本校所处的地区特点和办校风格,要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3.科学合理制订校历表、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学活动时间,不得超过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学生(住宿生除外)在校时间总量不超过6小时。接受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用于劳动实习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毕业年级集中生产实习每天不超过6小时,并要严格控制劳动强度。

4.严格按照市教育局颁布的校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不得组织特教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不应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学校原则上不安排停课。

5.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逐步从发展性课程、适应性课程,走向生态导向课程。

6.重视特教学生的品德教育、体育、艺术、心理、卫生、康复训练、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及职业教育、课外活动等工作,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有效促进特教学生健康发展。

7.重视个别化教育。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残疾类型、程度,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选用不同的课程。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支援

1.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具备适合残疾人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校园、校舍建设应执行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学仪器必须严格按国家教委[教备仪(1992)8号]文件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仪器配备目录标准配齐。同时可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教发厅函[2008]21号)关于印发《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教学、康复训练一起设备配置指导目录》的通知”要求配齐其基本目录和参考目录的设备设施。

2.各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配备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仪器设备、专用检测设备和康复设备等。聋校必须配备听觉功能、言语功能、语言功能检测处理系统,听觉干预、言语康复和音乐治疗设施。培智学校及辅读班必须配备言语测量评估、语言评估干预、言语康复、认知干预和心理康复设备。

3.有与教学规模相适应的阅览室、图书室。生均藏书40册以上(不包含教学参考书),其中师均特殊教育专业书籍藏书不少于2本;各种刊物不少于30种,其中特殊教育专业刊物不少于3种;年更新书籍每人每年不少于2本。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借阅制度和阅览室开放制度,满足师生借阅需要。

4.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场所。5.加强信息技术设备以及软件的配备,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课程资源,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

(四)教师工作规范

教师工作规范总要求:对残疾学生有爱心,献身特教有诚心,教学工作有耐心、细心、恒心,要以特教理论为指导,掌握特教教法及规律,实施“个性化教育”。

1.计划和总结

能从研究教材特点,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入手,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订学 5 科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学期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时间的框算和单元教学时间分配,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学期教学计划应在开学初写好,交教导(教务)处存档。

学期末,应根据平时学生发展情况,组织考试或考查,并做好质量分析,形成期末工作总结。期末工作总结要体现计划是否落实及学生个别化教育的情况等。期末工作总结应一式二份,教导(教务)处和个人各存一份。

2.备课

①提前一周备好课,精心做好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具使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教后反思等。

②教案书写一般分为详案和简案。详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写清每个教学步骤。简案要能根据课时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基本过程,重点突出解决重难点的教学设计。

3.上课

①教学目标明确。紧扣教学目标,正确处理重点、难点,讲授准确、清楚、明白,力争当堂内容当堂完成。

②方法科学有效。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扬长避短,进行教育。积极开展特殊学生的身心康复训练,努力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

③知识传授正确。讲课要使用普通话,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学生具体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手段,教学语言要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分层要求,分别指导,要注意照顾学生的个别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或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

④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讲课语言健康、规范,条理清楚,语速适当,板书工整。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训练器材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安排实验活动程序。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不得讽刺挖苦、粗暴压服,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上课时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做到按时上下课。

⑤课后反思及时。一般每一单元或活动主题完成后,要针对教学效果、个人体会及存在问题,不拘形式、不限字数进行简要总结,每学期至少有30%的教案有课后反思,每 6 学年至少撰写1篇字数1500左右的较高质量的教学后记进行交流。

4.作业与批改

①能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作业。

②及时批改作业。批改符号要统一、规范并标明批改日期;对学习困难或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作业必须有重点地进行面批面改。依照作业不同目标要求采取等级、简要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给予评定。

③及时做好作业讲评,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正意见。5.听课

①所有教师平均每学年校(或学区)内听课总量不少于38节(要有听课笔记及评价记录)。

②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非分管校领导要积极支持教学工作,平均每学期听课总量不少于20节(要有听课笔记和听课意见),教导(教务)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③分管辅读班的校领导平均每学期至少要听10节辅读班的课。6.辅导

辅导的主要任务包括: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课程内容,为缺课的学生补课等。辅导要坚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以个别辅导、分散辅导为主”等原则。

7.教科研

①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校级公开课1节,并能就公开课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每学年撰写有关教育教学论文学期或教学经验总结1篇;参加各类专题讲座每学年达5次以上。

②各级骨干教师和教科室主任在市(区)级报刊或会议上发表或交流论文1篇,每周至少参加1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

③校级领导每月至少参加2次教研组活动,每学年至少开1次业务讲座。8.个别化教育

①每位教师要从残障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定教育计划(包括文化认知、思想教育、生活技能、康复矫正等),弹性处理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课程和多层次的教育内容,选配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进行多种形式 7 的评价,促使每一位特殊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②培智学校及辅读班教师要对所授课班级学生进行教育诊断,确定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制定学生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和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

③聋校教师对所授课班级中后进生进行教育诊断,确定后进生现有发展水平,制定后进生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要科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具体落实后进生个别化教育内容,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和评价。

9.家访。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举办教学开放日或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要建立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家访工作,除日常联系外,每学年对每位学生至少上门家访1次,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三、教学评价

(一)学生发展评价

1.评价学生要以《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为指导,以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基本依据,通过多种形式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学校不得仅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

2.构建多元课程评价体系,以有助于学生个体充分发展为前提。

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等作用,建立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在不同层面上的发展。

评价内容应根据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整体设计社会性与情感、认知、语言、自理、运动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轨迹。

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与发展潜能。要使用无歧视的鉴定和评估方法,承认并尊重学生在生理、认知、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注重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被评价对象。

①听力障碍学生,1~6年级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两科,其它学科通过考察确定成绩;7~9年级学生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职业教育三科,其它学科通过考察确定成绩;高中阶段学生学期末考试科目根据文理科高考科目来确定,其它学科通过考察确定成绩。考试由学校命题,难易程度和数量要适度,注意减轻学生负担。

②对智力残疾学生学业评价以档案袋等评价方式为主,要运用观察、记录、交谈等方法,全面体现个别化教育的过程。

(二)教师发展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重视对教师教育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的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开展康复活动等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以及教育的实际效果,而且要对师生关系、家长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专业知识、教研能力、完成其他工作任务等各个方面均应成教师评价的内容。

①职业道德的考评。应把特教任课教师的师德行风建设作为特教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教师的敬业、爱岗、奉献精神,体现教师对残疾学生的爱心。鼓励教师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②专业发展水平的考评。主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根据教师的教研专题性发言、案例自我剖析、个别化教学、资源教室教学、评课、说课、撰写教科研论文以及教科研成果等综合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

③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考评。教学行为考评主要对教师备课、个别化教学、作业布置及评改、辅导、考试(考查)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

2.适当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听课、评课、议课及教学反思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3.在教师发展评价中,各区、校可根据实际由教代会组织制定综合考评细则,以最大限度鼓励所有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教师发展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把评价的立足点放在反馈、指导、改进、提高上,坚持评价的正面导向。

各区教育局(校)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各普通教育学校附设特教辅读班参照本意见执行。

6.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事例有哪些 篇六

老师提醒小朋友多喝水。熠熠不爱喝水,每次就接一点点水,总是让老师要求说:“太少了,多接点儿。”熠熠又接了一点儿,老师又说:“再多接点儿,多喝水对身体好。”于是熠熠接了满满的一杯,一走路水就会洒出来。熠熠看见洒出来的水很是挫败,着急地对老师说“太多了!老师,你让我多接水,水都洒了!”熠熠不能把握多是个什么概念,怎么就是多喝?标准是什么?

熠熠不知道老师要求的标准是什么。运用视觉提示是最好的选择。老师画了一个杯子,杯子里有多半杯水,然后把图画贴在墙上。每次接完水,熠熠都会将接好的水和墙上的图作比对,然后才放心地回到座位上喝水。这是老师对孩子的宽容与理解。

7.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篇七

一、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

特殊儿童群体中的孩子除了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 还有许多孩子在言行举止、情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异常, 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会演变成心理疾病, 比如多动症、自闭症、强迫症等。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如下。

1. 存在睡眠问题及躯体化症状。

通常情况下, 睡眠问题在儿童群体中很少出现, 但是特殊儿童往往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有时会出现失眠、梦魇等睡眠问题。另外, 有些特殊儿童因为焦躁、不安等情绪会表现出一些躯体化症状, 比如消化不良、头疼、腹痛等。

2. 情绪暴躁, 对他人有严重的敌对情绪。

由于特殊儿童生理或心理上的某些缺陷, 他们经常感到压抑和自卑, 可能会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或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而表现出敏感、焦虑、易怒, 甚至情绪失控、大发脾气、破坏东西等。比如多动症儿童, 虽然他们在生理和智力上没有缺陷, 但是因为表现多动, 可能容易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打骂, 受到学生的嘲笑或歧视, 使得他们对别人没有信任感, 存在严重的敌对情绪, 攻击性很强。

3. 存在严重自卑自闭症状。

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一般人的不同, 非常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也逃避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 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尤其是盲童、聋哑等本身有交流障碍的孩子, 他们总是因为自己交流上的缺陷而逃避和别人相处, 长期以往他们就难以融入社会, 很难和别人交流沟通, 然后就表现出一些自闭症的症状。

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

在当今社会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非常重要。重点是对师资队伍进行心理健康和教育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特殊教育教学能力, 打造出有爱心、有耐心并且有教学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用爱感化学生, 用寓教于乐、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

2. 引导特殊儿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特殊儿童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是由自身认知能力和调适能力不足造成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增强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比如“特殊儿童怎样正视自身缺陷”这个问题, 有些融合学校的教师鼓励普通学生不要嘲笑和歧视特殊儿童, 不要用“聋子”、“瞎子”、“白痴”等字眼来称呼他们, 这固然对特殊儿童是一种保护方式, 但是也应该引导鼓励特殊儿童正确地认知自己在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勇敢地使用助残仪器、配合教师、医生等的训练, 才能勇敢地去接触社会。正如周婷婷在“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中”所说:“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健听人世界里, 这20年来, 从意识到自己是聋人, 到忘记自己是聋人, 再到面对自己是聋人, 最后到忽略自己是聋人、同时也正视自己是聋人, 经历了一番颇为矛盾、痛苦的心理历程”。

3. 要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对待特殊儿童。

(1) 用爱心抚慰特殊儿童受伤的心灵。对待特殊儿童的爱心要时时刻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 爱护关心学生并不需要说多少大道理, 有时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 就能表达对特殊学生的关怀、肯定、鼓励, 使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实际特殊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该清楚班内每个特殊儿童的性格、思想, 并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差异和每个孩子本身的缺陷, 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 综合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充分挖掘每个特殊学生身上的长处, 不吝于给他们的任何细小进步以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 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进步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 (2) 用爱心感受特殊儿童敏感的心灵。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特殊孩子的心灵都比较敏感, 任何人、事、物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反应。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 需要能够时刻洞察到特殊学生的每一个内心的变化, 用爱心来体会他们的内心情感。并利用现实中的具体实例、教学中的言传身教, 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 引导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判断和应对各种事件。 (3) 用爱心理解并感化特殊儿童叛逆的心灵。特殊儿童由于自卑而敏感的心灵, 容易有叛逆的倾向。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并经常以鼓励、表扬的话语, 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就感。还要充分理解他们身体或心理事实, 不因他们本身的缺陷阻碍学习而责怪他们。比如有些在听力上存在障碍的儿童, 他们听课主要依靠视觉等感官, 使得他们眼睛等器官压力较大, 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进度比较慢, 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教师只有认识并理解了这些, 才能从他们实际情况入手, 为他们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 有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 使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外, 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设计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设体验、合作和自我反思的活动平台,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能力教育融入到科学的文化知识教学中。促使学生尽可能直观地感受和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为特殊儿童创造出轻松、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对帮助减少特殊儿童的自卑、厌学、敌对等情绪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5. 注意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 所有的特殊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让特殊儿童更好地生活和适应社会, 所以需要注意将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不但设置各种教学活动来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还要在学生住宿或家庭中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为只有这样, 特殊儿童才能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主动自发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实际情况。

三、结束语

最近几年来, 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关注, 使得教育质量和教学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进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 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更要用爱心、耐心给予特殊儿童心理上的关怀、理解, 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充满爱的、积极向上的环境, 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同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飞.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

[2]雷江华.科营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 2009, (11) .

8.告诉你如何去教育特殊需要儿童 篇八

郑州市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是河南省首家从事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一直倡导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并有着18年的融合教育经验。

这本《学前融合教育理论与实务》由郑州市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创办人蔡蕾主编,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学前融合教育的先进理念;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详尽地介绍了学前融合教育中特殊儿童的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团队合作等核心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为有志于从事学前融合教育的人士提供了切实的操作指南。本书还结合幼儿园18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具体案例,专门辟出一个章节,就特殊需要儿童融入班级之后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展开阐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借鉴性和启发性。

与本书配套的还有一本《学前儿童教育发展评量手册》,由蔡蕾依据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目标,汇集多方面的资料和实际经验编写而成。其中资料可用于设计针对个别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以便设计“个别化融合教育计划”。本手册可供幼儿园老师及家长评估时参考使用。

9.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篇九

时间总是悄无声息的过着,小家伙来机构也快四个月的时间了。还记得刚来时的他就是那副“淡定哥”的形象,不愿意多说一个字多做一个动作,每天按照自己的心情、意愿、自娱自乐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有时候自己高兴了或者是想起了某首儿歌就能唱完整版的,有时候自己有想法了在地上转个玩具让旋转的物体给予自己简单且不变的快乐。功夫永远不会辜负有心人,在妈妈不懈的努力下今天的他与曾经的自己已是判若两个人了。

他现在能表达简单的自我需求、能做三到四的指令、能完成三到四步的延时模仿、能按照要求唱一首儿歌……尽管他现在有这么多的“本领”,但是也不愿意轻易展现出来,总是以自己心情的好坏来决定是否展示自己的才华。可是今天的表现对于妈妈和我来说都是一个惊喜,因为今天的集体课上他居然全程都在配合着、完成着项目,唱歌着儿歌做着动作、咧着嘴笑着跑前跑后的做着指令……特别的可爱且活泼,顿时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阳光和欢笑。

当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最欣慰且喜出望外的还是孩子的妈妈,妈妈也是有着两个酒窝的美女。妈妈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甜、那么急于表现出来、那么的不收控制、那么的满足、那么的欣慰……再加上两个酒窝的衬托越发的甜。

下课了,我跟妈妈沟通了孩子近期的情况。跟妈妈说孩子最近的配合度和服从感慢慢的提上来了,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妈妈说着说着突然问了我一句:“王老师你最近有没有发现我很开心?”,我接着回答发现了,发现了那来自内心的喜悦。在这混沌暗浊、匆忙急促、错综复杂的生活之路上难得见到那种简单且真的笑容了!

最甜的笑只因最爱的你,最甜的笑只因最亲的你、最甜的笑只因美的你!加油吧“小蜗牛”妈妈陪你漫步在人生路上,为我们的进步附注最甜的笑!

“ 嘿嘿嘿……嘿嘿嘿”

作者|小王老师

10.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篇十

孩子跟妈妈很配合,让往东绝对不往西,让浇水绝对不唱戏。

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孩子妈妈不再每天跟着孩子,而是换做别人带。

结果。消失了三年左右的很多自我刺激行为全部爆发,目前有的自我刺激不管从时间、频率、强度上都是之前的N倍。

除此之外,配合度全面下降,几乎任何人的话都不听,如果坚持原则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注意力迅速下降,不管是1V1还是集体课。之前孩子妈妈坐在孩子后面,集体课表现的很好。孩子大部分情况下会主动的看和听,但是脱离妈妈之后几乎全程四十分钟都是在自我刺激。晃手、左右前后摇摆身体、自言自语、下位子等等。

行为问题增多,之前要什么不给也就算了,现在会出现抓、抢、哭闹等行为。

熟悉孩子的人很诧异,这孩子完全变了个样子。

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大的退步?

那么就要引到今天跟大家聊的第一个话题:棍棒教育的危害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首先大家要记住,正向的,正确的干预方法是后面孩子能交接的基础。关于孩子交接的重要性我不想再过多赘言,目前为止,这是我能为各位想到的唯一一条活路。既能相对的解放家长,舒缓家长压力,使父母不会被一个孩子套牢,又能保证孩子得到稳定持续的进步。

我上面举的例子是个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例子了,孩子从三岁开始进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直到六岁。孩子的进步很多人有目共睹,但是脱离开妈妈的表现也着实吓到了很多人。

究其原因,就是在孩子训练的过程中妈妈使用了太多的惩罚(主要是体罚)。孩子不做一件事是因为被打,孩子做一件事是怕被打。但是很多家长没想过,当你不打的时候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吧?

就是我刚才描述的那个样子,不知道看完的家长内心有没有震惊,反正我看到孩子那个样子我是震惊了。

我震惊在这样的一个孩子以后怎样去适应社会,拿什么去融合?这是趁早发现了孩子这个问题,如果再晚一点?

我例子中所描述的妈妈在国内还有一堆,有人甚至去宣传“棍棒教育”。惩罚是ABA当中的一个方法,本身没错。但是用的人不同,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在星儿之家对家长有个规定,叫做三不原则:不许打孩子,不许骂孩子,不许用惩罚。

所有需要用到惩罚的行为家长都要报备到班主任,然后统一由我来决定是否实施以及怎样实施。

不遵守的家长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开除,为什么我要定这么一个规定?

我曾经讲过两个例子。p#副标题#e#

例子1:

中国有原子弹,美国有原子弹,俄罗斯有原子弹。大家彼此都相安无事,为什么金三胖一要搞原子弹全世界都慌慌的。因为金三胖没理智,让他研发原子弹成功有可能看谁不顺眼就炸谁。所以原子弹好不好?好。威力大不大?大。在理智的人手中就能维持世界和平,在不理智的人手中就能毁灭世界。

例子2:

警察你怕不怕?不怕。但是别忘了警察手里有枪,随时可以打死你。疯子你怕不怕?赤手空拳的疯子你怕不怕?怕。因为他是疯子。

这两个例子表达了我一个观点,惩罚是个工具,在有理智的人手里能解决问题,在没理智的人手里不光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升级问题。

对,我就这么说,大多数的孩子父母是没理智的,大多数的父母用的不是惩罚,更多的是赤裸裸的情绪发泄。

因为你们的压力太大了,要每天跟孩子朝夕相处。因为你们的心里预期太高了,孩子总是不能如你心愿。因为你总是想改变你的孩子,但事与愿违。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这个圈儿,打骂孩子变得稀松平常。家长之间也很少劝阻,别人进行劝阻家长就一句话:你不是家长,你不懂我们。

说实话,以前我遇到家长骂孩子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这种行为我之前一直保持着一种态度:理解但不支持。

但是这个孩子的事情出现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可怕之处:家长不用正向的方法(强化,塑造,链接等)带孩子,也不用相对柔和的方式(消退等)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而是时常采取暴力的措施去恐吓孩子,最后造成这个孩子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都是迫于淫威。那么一旦这个“淫威”不再,后果将如我上面所阐述的例子一样,不堪设想。

这个孩子就变成了我口中所说的“不识好”。你拳头没我妈硬,你嗓门儿没我妈高,你表情没我妈凶,我凭什么要听你的?

你也可以试想一个被死死压到底的弹簧,要么别松手,只要一松手,保证反弹到底。所以这样的孩子后面就无法交接,因为他的行为不是通过强化才建立的。通过强化建立的行为有个好处,开始用连续强化习得行为,后面通过间接强化维持行为。再然后去做泛化,这个时候不管是做一二三哪一级泛化,别人都能帮你,因为强化这个方法是可以通用的,也是能交接的。

上面说了很多,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用正向的方法带孩子是后面交接的基础。不打不骂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方法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打骂的过程中,你也把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葬送了。

能够做到我上面所说的第一步,也就是调整自己情绪,采取正向积极的方法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泛化了。

泛化的内容我之前也有写过,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查看订阅号的历史信息去翻来看看。我之前也有说过,没有泛化的训练收益基本为零。

这次主要跟大家简单的说一下泛化的等级,一共五级。但是四五级泛化着实有些难,我们一般做好前三级泛化就不错了。

一级泛化:人物泛化

二级泛化:材料、指令、人物泛化

三级泛化:环境、时间、强化物泛化

以杯子为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一级泛化:

张三问“这是什么”“杯子”

李四问“这是什么”“杯子”

王五问“这是什么”“杯子”

注意:在做一级泛化的时候材料指令环境时间等等都是不变的。p#副标题#e#

二级泛化:

1、材料泛化

指着红色的杯子“这是什么”“杯子”

指着绿色的杯子“这是什么”“杯子”

指着玻璃杯“这是什么”“杯子”

指着塑料杯“这是什么”“杯子”

2、指令泛化

拿杯子

指杯子

把杯子给我

三级泛化

1、环境泛化

在房间问“这是什么”“杯子”

在商场问“这是什么”“杯子”

在马路问“这是什么”“杯子”

2、时间泛化

早晨问“这是什么”“杯子”

晚上问“这是什么”“杯子”

注意:泛化最好按等级有规律的进行,进行某类泛化的时候开始其他因素不要变。孩子在某因素泛化较好的情况下再慢慢的增多泛化内容和因素。比如开始做人物泛化时因素不变,在做指令泛化的时候开始人最好也不要变,指令泛化通过后再人物泛化+指令泛化。其他同理。

孩子交接的重要性,交接的前提,如何交接我今天完完整整的跟大家分享完了。听或者不听做或者不做在于各位。我不是家长,我无法理解各位的心情,我只尽我自己的能力试图为各位找出一条活路。

11.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篇十一

关键词:特殊儿童;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94-01

一、更新特殊儿童教学观念,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找准方向

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对于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回归主流”运动相继展开。所谓“回归主流”,也称“一体化”就是让残疾学生尽可能地回到社会的主流群体之中,每天的生活模式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适当的教育。顺应这一思想,进入主流社会的聋哑人就要求在读写、思维、智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此能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交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无可非议要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聋哑教育界接受了新的思想之后,其教育理念也应有所更新。聋哑校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特殊儿童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实行七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二是由让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乐学、愿学、主动地学;第三,由单篇课文或单方面教学转变到整体教学;第四,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第五,由“满堂灌”、“满堂讲”的灌输式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另外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即时教学相结合;最后要由师生的授受式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友爱的关系。这些观念的转变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总结,一切工作都已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拓宽特殊儿童教学内容,将知识教学转化为基本能力

听、说、读、写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而聋哑童本身听不到,加之由此而直接导致的“说”的障碍,仅存的也就只有读或写了。所以,对特殊儿童来说,阅读和写作是他们获得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对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觉障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是聋哑校语文教学成效高低的主要考核依据。如果学生只会读而不会写,那么,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聋哑校的各科教学,都肩负着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因此,要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质,提高聋哑校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尽力补偿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在特殊儿童尽可能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拓宽教学内容和特殊儿童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一定的量而产生质的飞跃。量中求质,以质求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特殊儿童的书面语能力,而且可以丰富特殊儿童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同时受到思想教育。但阅读要根据特殊儿童各年级段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实用性,起到以读代“耳”的作用。对课本上的阅读文章要侧重学知识,懂方法,课外的读物侧重用方法,成习惯。使课内课外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写作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它对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教学,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如果写作能力提高了,相应的特殊儿童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认识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用性。因为特殊儿童虽然听觉器官有缺陷,但他们生活的环境都是在有声世界里,长大后需要工作、学习,更需要与周围的人们交往,特殊儿童单凭手语是不行的。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凡属学生亲身参加的活动内容进行写作,此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写作过程既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尤其对于特殊儿童来讲,写作是其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提炼主题的训练。例如,阅读爱因斯坦童年做小板凳的故事后,引导学生可以从勤能补拙的角度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

重视特殊儿童创新教育,建立学生的宏观发展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创新教育,其实也是对教学的一项重大设计。《中共中央善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就要求整个国民教育要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作为国民教育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殊教育中的聋哑教育,也同样肩负着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创新教育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及综合能力的形成。聋哑校的学生虽有残疾和缺陷,但他们同样需要也能做到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

在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基础上,改革聋哑校语文教学就要求从整体入手,建立宏观意识。这一整体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聋哑校语文教学整体的认识,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注重教材的内在联系,注重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说话(表达、演讲)、视听(看)四个系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基础联系。注重克服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只见单篇课文教学或单方面教学忽视整体的作法。在教学方法上,以系统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而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的观点关照我们的语文教学,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气氛,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克服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森林的功能不是每一棵树的功能的简单的相加。语文能力的形成,也只有从整体的功能入手,从“听(看)、说、读、写”全方位入手,才能显现出应有的效力。

语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础和工具,它与各学科之间都有着某种联系,因此,教学中可以适时渗透。这样一节课能讲很多内容,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其他知识在课堂上得到了巩固或再学习,对其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王红星.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创设一方晴空.绥化学院学报,2010(4).

[2] 白 虹.新课程理念引领聋哑学生学会学习.云南教育,2005(14).

上一篇:清洁生产环境教育下一篇:项目部安全生产检查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