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

2024-09-02

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20篇)

1.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 篇一

敏锐观察、恰当解读幼儿的行为是有效教育的起点,但也是很多幼儿教师缺失的专业能力。与集体活动相比,区域自主游戏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作为旁观者观察、解读幼儿。

积塑拼插建构游戏是幼儿园经久不衰的、幼儿喜欢参与的低结构、开放性游戏,但往往由于教师缺乏对游戏材料特点和游戏发展价值的全面了解、深入研究,所以教师的观察盲目、随意,指导缺位、无效,导致幼儿的游戏时常处于放任自流、低水平重复的状态。

那么,能否借助一套拼插积塑玩具包材料,在保留自主、创意拼插游戏玩法的同时,设置由易到难的问题情境,通过在建构区开展一系列“目标化”积塑拼插游戏活动,激发师生共同游戏的兴趣,帮助教师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持续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过程、深入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逐步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继而不断优化自身指导行为,促进幼儿拼插游戏水平的提高呢?

德芬创意积塑组件有限(10种形状、5种颜色),拼插造型无限(直线与曲线、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配套图纸具体形象地呈现参照范型,令成人和幼儿都跃跃欲试,容易达成共同的游戏目标。参照图纸拼插与自主命题创意拼插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帮助游戏者不断开阔思路、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并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于是,借助德芬创意积塑玩具包循序渐进地展开“目标化”的建构区游戏,幼儿、教师、管理者、教研员形成了新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预操作”预测幼儿的困难

为什么很多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遭遇的困难视而不见呢?为什么面对3~5名幼儿参与的小组游戏活动,教师仍然存在观察盲点、忽略个别幼儿的求助信号呢?通过录像分析、合作研讨、尝试体验,教师们发现不爱玩、不会玩,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幼儿是一个主要原因。

教师弥补游戏经验从亲身操作、研究材料开始。面对一堆没有分类的积塑、杂乱无章的图纸,教师们也无所适从,更何况幼儿呢?换位思考,分解玩具包、分层投放材料刻不容缓。根据幼儿认知和动作发展的年龄差异,积塑组件要分层投放(小班3种常用组件、中班8种、大班10种)、分类摆放(按形状和颜色),参照图纸也根据造型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年龄划分和顺序、进度安排。图纸和组件经过精心选择和组合,不断衍生出难度适宜的探究问题,幼儿先前的游戏经验和拼插技能在后续的游戏情境中得到迁移运用、发挥创造。于是,大家发现人为制造困难的现象少了,材料更大地发挥了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作用,幼儿困惑、放弃、求助等现象都大大减少了。

同时,教师在建构区投放图纸、设置当日问题情境前,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兴趣,还要进行“预操作”,提前经历游戏过程,感受、分辨、放大建构难点,据此想象、预测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幼儿在解决相同造型问题时的反应,这样会极大提高对现场幼儿求助信号的捕捉及恰当解读。例如,大班佳琪老师课前自己拼插恐龙时,发现了模仿建构时的多个难点:头部与脖子的连接、四肢的对称拼接、尾部与身体连接以保持恐龙身体平衡等。基于对本班幼儿原有拼插造型经验的了解,她预测这也是孩子们的建构难点。实践证明对多数幼儿而言,她的预测是准确的,所以游戏中佳琪老师观察的目的性、指导的适宜性明显提高。

由“重结果”到“重过程”

在目标化建构游戏中,教师对幼儿游戏投入了更多关注、更多干预,尤其当幼儿反复尝试都没有达成预期“目标”时,教师会忍不住示范、讲解、告知正确答案。那么,教师是如何理解游戏“目标”,如何解读幼儿的“试误”呢?

在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关注的游戏目标是幼儿完成的拼插作品、习得的拼插技能,是游戏的结果;教师忽略的游戏目标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达成目标的种种努力和坚持、从“失败”中发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这些被教师忽略的游戏目标的实现与幼儿的“试误”过程密不可分。

在中班下学期参照轮廓图纸“金鱼”进行推测拼插的活动中,教师由于不相信幼儿能够解决问题,当幼儿还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尝试、比对时,就过早出示了拼插实物范例,结果引发了幼儿快速复制拼插的现象。

我们与教师对比分析幼儿在拼插实物范例出示前后的行为变化。之前,幼儿面对挑战时自发结伴研究,他们边拼插边对比图纸,发现不一致时有的更换积塑形状、调整拼插方法;有的幼儿选择用凹凸正方形拼鱼身,有的选择凹凸正方形和三角形共同拼插鱼身;有的幼儿探索先拼出金鱼的轮廓再填空,有的选择先拼出鱼尾再拼鱼身……孩子们认真专注,手中未完成的作品姿态各异。但是,在看到拼插好的实物范例后,孩子们放弃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尝试(尽管很多尝试注定失败,但表现了幼儿的主动和创造),直接开始模仿拼插,拼插过程和作品大同小异。可见,不合时宜的干预剥夺了幼儿挑战自己、发挥创造的机会。

典型案例分析帮助教师重新理解“试误”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意义,意识到自身“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和习惯会让自己的“指导”变成“破坏”幼儿游戏进程的利刃。老师们逐渐学会用多种方式记录、再现幼儿的游戏过程,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解读幼儿多种“试误”表现,学会耐心等待、由衷欣赏,同时对拼插建构游戏在培养幼儿探究兴趣、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方面的重要价值有了深入认识和体会。

由“重预设”到“重生成”

随着一系列“目标化”建构游戏的开展,我们发现虽然“图纸”仅呈现了“部分”预设课程目标和内容,但在实际活动中完成图纸造型往往会成为教师心中的全部目标。教师的眼睛变成了筛子,只搜寻符合目标的幼儿行为,而过滤掉偏离目标的幼儿反应。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与教师商讨调整游戏玩法:第1步围绕主题自由拼插,第2步参照图纸模仿拼插,第3步基于原型拓展拼插。围绕新增“自由拼插”环节教师们展开激烈讨论,反对方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幼儿“插不出作品”;支持方认为只要拼插主题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前期有感知经验,幼儿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表现,就是可行的。游戏活动的3个环节在争论中确定下来,其实每个环节幼儿都有创造的可能,但幼儿的创造往往不能被教师发现和重视,模仿拼插环节完成预设造型仍然是教师最为关注的目标,而充满变数的自由拼插和拓展环节游戏时间明显不足。

我们与教师们一起回顾、寻找、分析幼儿创造的点滴表现——

小班“叉子”自由拼插环节,明明用3块凹凸正方形和1块三角形拼出1个齿的叉子,他兴奋地对老师说“这是我的叉子”,一边做出“插”东西的动作。尽管这个造型比图纸简单,但这是明明的创造,与众不同。

大班“恐龙”模仿拼插环节,鹤鹤参照图纸拼插了恐龙头部,然后将它与自己在自由拼插环节拼插的恐龙身体拼接起来,反复调整了腿部与身体的连接点,让恐龙平稳站立起来。尽管不如图纸上的恐龙造型生动,但建构过程反映了鹤鹤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上的创造。

中班“金鱼”拓展拼插环节,点点、璇璇、峰峰在金鱼原型基础上拓展变形,拼出双头鱼、长尾鱼、飞碟鱼等,他们还计划合作拼装一个大鱼缸,让鱼儿在里面畅游。尽管她们的拓展作品在造型和色彩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反映出她们新旧经验的碰撞和丰富的想象。

在持续、深入、反复的研讨交流中,教师们对游戏各环节幼儿的创造表现有了丰富具体鲜活的认识,逐渐将教学的关注点由“教”转移到“学”,由“完成预设课程方案”转移到“从幼儿反应生成课程”,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探究、创造、表达的时间和机会,为幼儿在游戏中的更多创造提供可能。

2.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 篇二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 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 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种思想对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组织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终身体育必须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根本目的, 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行为。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逐渐被广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在与优秀学者、专家的访谈中, 多数学者、专家都认为终身体育思想应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并且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不相违背的, 是相通的。在校期间不仅要把身体锻炼好, 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以外, 而且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更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锻炼习惯为教学重点, 以便今后继续从事体育锻炼, 参加体育活动, 体验运动的乐趣。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一定要将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2. 面向健康生活、学校环境、终身受益的视角设计中学体育教学内容

面对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困惑, 如何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已成为体育教师的一大难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的差异, 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内容设计要从社会需要、学生兴趣、学校条件等方面结合考虑, 教师在新课标的大好形势下, 要善于发掘学生学习兴趣所在,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内容予以取缔, 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这正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优势所在。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如球类、健美操、武术及各种技巧性、趣味性、竞赛性强的项目等。同时, 还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不断地充实到体育中去。学生在参加这些体育项目练习的过程中, 不断体验到技能进步的快乐, 体会增强体质的益处, 从而提高对参加这些项目练习的兴趣而养成习惯, 使这种体育锻炼在今后的连续性得到增强。通过不同的方式, 如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体育相结合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教育, 达到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养成习惯的目的来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在教学上力求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按学习领域组织学习内容, 尽最大可能地采用生动活泼的, 能吸引学生的方式表现学习内容。在当今课改新形势下, 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 发挥聪明才智, 根据本地条件及气候特征选择学生喜爱的运动, 并使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态度和作为表现相符合, 提高自己科学锻炼的水平, 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生个人个性发展的内在统一, 将时代知识与学生的个人知识整合起来, 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3. 面向终身体育探索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 推出了不少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 但受学校体育条件的限制, 更受体育教师思想观念更新慢的影响, 不少学校未能尝试新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总是老一套的千人一面的形式方法, 导致学生厌学, 上课没有积极性, 从而对学生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产生阻力, 影响教学效果。在走访学校时发现, 一些学校体育课已经或者正在试着采用选项课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喜欢的项目, 这样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就能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就会比较喜欢体育选项课的形式。还有一些学校充分考虑到学生男女性别的不同而导致兴趣上不同的倾向性, 采用男女分班上课的形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 也有一些学校受师资力量不足、场地器材受限等因素影响, 仍然采用原来的体育课形式。另外, 体育教师还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无味, 传统的教学方法又很注重老师的教, 从而就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具体方法, 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属于操作层面的内容。不同的目标, 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学校条件环境, 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因为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 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会收到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综观世界近代以来的教学理论与实践, 教学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由强制状态走向自由状态的过程。对这种过于规范的组织形式, 我们主张多给学生自由, 减少对学生的限制, 给学生比较宽松的学习、活动的空间和环境。从苏州市的公开课和其他的优质课我们看到, 那种过于强调组织形式规范的体育课不见了, 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和谐, 学生因此也可以在这“自由”的环境中平等地与教师或者与同学交流。教学分组也可按学生的意愿分组, 多则7、8个人或3、5个人成群, 少则2、3个一组, 教师不强制, 学生有自主性, 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人格的独立, 而不是毫无主见地任人摆布。总而言之, 学校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向着多样化、综合化、特色化和“学”的方向发展,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

4. 面向终身体育重视教学方法的变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最大改变, 是更加注重情景创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苏州市区目前体育教学方法体系, 仍然受传授“三基”为主的教学思想的影响, 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授知识、动作技能、技术为目的。旧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弊端:过于注重教师教的怎样, 苏州市教改部门应当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 开展经验交流, 对于大家公认的好的教法、经验, 应当借鉴, 并做到不断创新、完善。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只有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我对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要与体育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步进行;并对组成教学方法的教师、学生、教材及媒体等要素进行协调性改革, 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2) 选择一些能满足中学生需要的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方法, 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其他知识和技能,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体育的能力。 (3) 确立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体育教师要学会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在21世纪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各种电化教学方法, 完全可以弥补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不足, 如多媒体教学和微机教学等, 多渠道促进体育教学向现代化方面快速发展, 使学生不仅在身心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而且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摘要:本文从介绍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入手, 在中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化全面解析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和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终身体育化对策。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化,对策

参考文献

[1]徐俊.中国体育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李波.对中学体育教育的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 .

3.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合作学习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的变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需要更多知识渊博、能与人合作共事的人才需求。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物质条件充足,使现今的学生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缺乏合作意识,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成为每个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对合作学习意识培养的有利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涌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便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将班级的学生人数缩小,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模式。

1.小班化为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以团队成绩进行学生评价,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目前,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小班化由于学生人数缩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发展,给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单双脚跳跃的教学中,由于实施了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体育教师可以用圈环摆好形状,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掌握好基本单双脚跳跃动作后,把学生分为3组,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摆放圈环练习,通过这样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合作,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小班化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

体育教学课程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小班化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自我、完善自己、展现自我。因此,在体育小班化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以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提高。例如,在小组跑步接力中,教師可让小组学生自己分配团队内的接力计划,结合自己的跑步特点安排接力方案,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

二、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培养的重要措施

1.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分别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却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体育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才能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供基础。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都存在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不同的体育训练办法。例如,在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中,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通常都不喜欢主动练习,身体素质和协调性都较差,又有自卑心理,不敢表现。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后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2.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新课改下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完成体育训练时,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出现抵制与同学合作学习完成任务,这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活动。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教学模式让人觉得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像“上下级”的关系,而非“合作者”,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所以,在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应该观察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点,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丰富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一些团队游戏和竞争性比赛,鼓励团队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体育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体育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齐超,王艺兵.小班化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体育,2016(2):56-57.

[2]罗毅.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3(3):41-42.

4.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论文 篇四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积极的小学体育教学手段,深受人们喜爱。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满足。学校可以通过招聘新教师或加强教师培训的方式来使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下意识地转变自身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陈旧教学理念,形成有趣、丰富、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这样能够为创新和推广体育游戏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转变角色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坚持人本思想和理念,尊重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自己看做是课堂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及互动者,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小学生做游戏,积极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在教授学生关于球类运动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拍球游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中,扮演组员的角色,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探讨拍球的技巧,比如组织学生对墙拍球,通过对墙拍球来使学生对球熟悉,并且掌握拍球的技巧和手感。教师在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更掌握了拍球的技巧。

三、塑造丰富多样的课堂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太过封闭和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心理需求,导致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和厌学心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设计游戏的时候,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心理诉求,坚持寓教于乐。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欢乐的体育课堂,使小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喜欢体育课程,爱上体育锻炼。

四、兼顾每名学生

在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比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爱好、兴趣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秩序和整体性,还要对小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设计出男生和女生都喜欢的游戏,还要设计出适合弱体质女生玩的游戏。比如反应游戏和语言游戏等等。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而非观望。这样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从本质上激发了小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更提升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因如此,考虑每一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之,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体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小学生身心愉快。正因如此,体育游戏教学与一般教学方法不同,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的身体活动可以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游戏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锻炼的方式。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为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小学生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和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基本活动能力。

5.自制器材进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 篇五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以小学为例,同一教学班里的学生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传统的教学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从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科学态度,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进步,从中体验到体育活动成功的乐趣,开展体育课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能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有利于使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并形成完整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为此,我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特点,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身体为目的,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总体要求,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开动脑筋“发明”体育游戏教具,充实课堂内容

我将家中喝过的矿泉水瓶找出其中大小一致,颜色相同的,并灌满水后带入课堂,做为体育活动的教具──“保龄球瓶”。游戏前,我为此还专门制定了不同于正规保龄球游戏的规则,即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端线后,以组为单位,每人掷球一次,累计积分,一瓶一分,四十为满分,并启发学生自愿做服务人员将击倒的瓶扶正,摆好。如图

1、图2所示。

这项活动的特点:①学生能够全员参与。②在玩中发挥了学生团结协作,集体争先的荣誉感。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④改变了以往体育课教学单纯的队列练习。

二、力求让学生“玩”好,在“玩” 中增长知识、锻炼综合素质

利用废旧轮胎,以做游戏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我们设计了该项游戏的活动方法,即: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的端线后,以组为单位,依次用最快速度滚动轮胎到预定地点,在障碍前做“8”字环绕,到控球处跳跃触球,返回起点。下一名学生继续做如上动作。如图3、4、5。这项活动的特点:①锻炼了学生的动作敏捷性。②增强了学生判断与反应能力。③提高学生相互之间衔接适应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

在教学中我体会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满足活动欲望中,喜悦感会更加高涨,对下次体育课会更加期盼。这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有新内容、新特点。学生活动内容广泛,身心愉快,有利于健康成长,能够精力充沛地上好其他课程,有利于教改的深入。于是,我利用已经废弃的羽毛球拍,以球拍的圆形为框架,用塑料绳编织出网篮作为一项新的教具。如图6。

活动方法如下:

1.两人—组,一抛一接,投入筐内者得一分,可继续接球,如没接着,两人互换,以此类推。2.两人一组,每人各持一网,互相抛球互相接,培养学生在“玩” 中手、眼、身等动作的协调性和判断的准确性。如图7。

体育游戏活动必须常做常新,才能使学生紧紧围绕在教师的身边,期盼下一次体育课中的新游戏。我在上述的自制教具活动过程中又添加了一些软垫活动项目,活动程序大体如下:

将软垫横放,次序为二、二、二、四的摆放方法,有能力的学生第一组在软垫上做前滚翻,对协调性不好,对动作理解能力不强的,可让其做何浪翻,以达到娱乐和练习的目的。第二组在软垫上做俯卧撑,两次为宜。第三组在软垫上做仰卧起坐,同样是两次为宜。第四组要求同第一组相同,如图8。

在上述活动进行到一定时间以后,将四个小组的软垫拼成“完整” 的大体操垫。可以进行推小车游戏,其方法为:

从男女学生中各找出两对学生,一个是推车者,另一个模仿车,待教师下达口令后,推车的同学抬起模仿车的同学的双腿,两人协同泱速向前,先到达终点者获胜,其他同学可为之大声加油。如图9。

我在教学中还总结出一系列适合小学生活动的垫上游戏,其所需器材十分简单:跳高垫一个,小软垫若干个,大跳绳两根,跳箱一对,书桌两张,组合成4个翻越障碍,用以进行游戏,如图10、11、12、13。

6.游戏化教学 篇六

本次讲座许卓娅教授给我们明确的讲授了什么是音乐、音乐的类型、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音乐知识等等,通过她的讲授,以及12节现场音乐活动,再结合我们平时的工作,就会发现诸多的问题所在,使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在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中,我们最注重的是什么。

孩子在学习音乐活动时我们一般只注重他们的结果,只要孩子最终学会了这首歌、这个舞蹈就行了。而忽略了过程,那什么是过程,就是应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会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追求并获取的成长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应与幼儿的游戏结合起来。平时,我们只注重了传授,而且传授的是没有创新的老游戏,例如《猫和老鼠》,我们一直都在用传统方法学习唱歌,孩子们对它们已失去了浓厚的兴趣,而许老师给我们现场互动的猫抓老鼠音乐游戏,使老师们个个都积极参与,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不断应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取知识。

二、幼儿游戏化音乐中的游戏如何来创编

如何来创编幼儿音乐游戏,这一直是我们工作中的困惑,我们以前在游戏创编上存在诸多问题。在选音乐游戏时,局限性太强。总想孩子应该运用儿歌音乐较好,其实,节奏感较强,幽默风趣的流行音乐仍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创编游戏动作易忽略孩子的年龄特点,动作较难,只注重了动作的优美,而缺少来源于孩子生活中的动作,例如孩子的拍脸、挠头、说话交流等都可以成为游戏中的动作,这些动作幽默风趣,孩子易做,他们就会特别感兴趣,特别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我们可以运用适当的重复动作来降低难度,使他们很快掌握,提高对游戏的兴趣。创编游戏时,孩子参与创编的机会太少,使孩子的自主表现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发挥不够,例如在玩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时,老师对幼儿示范好老鹰、小鸡动作,讲解游戏方法,幼儿照做就行了,如果我们让孩子来模仿老鹰和小鸡的动作,进行创编,我想孩子会更有兴趣。

7.中学美术“主题化”教学初探 篇七

1.教材使用的规范化和自主化

教学过于服从教材内容的统一安排, 教学过程程式化, 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历程,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2.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刻性与多样性

现在课程变得快、换得快, 使课程资源利用过于肤浅, 缺少稳定性和深刻性。

3.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的本体性

个别教师过于重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 学生学习了一堂课后不知在学些什么, 满堂都是人文关怀。

那么究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开展主题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美术主题化教学是单元式地围绕同一个主题, 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深入开发并有效运用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活动。它一般分阶段来实施,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目标,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学生能够在这种目的性非常之强的学习中快速地掌握方法, 并能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一、主题化教学的成效

主题化教学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 它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 将自然、社会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以主体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 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1. 形成了良好的心灵交流平台

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2. 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执教者向研究者、管理者、引导者转变。

3. 创造出促进学生成长的经验重构和改造的历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消化, 通过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构,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会了关注生活。

二、主题化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1. 内容广泛, 层次分明

主题化教学的内容既可以是教材中的内容, 也可以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甚至还可以是社会现实性课题, 如环保、交通、能源、旅游、外交等相关问题, 内容广泛, 包罗万象, 不一而足。但是, 在课题设置时, 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等因素, 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而言, 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 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为主, 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为主, 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2. 知识融合, 和谐发展

主题化教学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 它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 将自然、社会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以主体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 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3. 学生自主, 教师为辅

主题化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程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研究主题的形成、教学的实施, 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仅对学生选题, 收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辅助性指导。

三、实施主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 主题的稳定性

美术学习的主题要有时间的积累,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 处理好与国家规定的教材之间的关系, 做到相互补充, 能够比较固定地, 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学习对象也要相对稳定, 不能随意变换, 否则, 各个环节容易脱节, 影响主题学习的效果。

2. 对象的差异性

主题化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技能的基础。由于学生年龄差异造成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 学习的心理过程、认知水平和能力也不相同, 所以活动的设计必须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同时, 在活动内容、要求、作业练习等设计上要有层次性, 要适合于全员参与, 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在活动方式上、活动组织上也要体现选择性。

3. 过程的探究性

主题化学习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进行延伸与拓宽,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不同的人在美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主题活动中,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始终对主题学习充满兴趣、充满自信, 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发扬民主, 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搜集资料、选择各种表现手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4. 方法的多样性

主题化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群体的, 又是个人的, 强调学生的多种智能、多种学习方式、多种策略的参与。因此, 主题的设计要将多种方法、手段、策略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起来, 使主题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多样化审美表达的方法。

总之, 主题化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的另一种重要的存在状态, 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 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学科课程趋向综合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浅析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7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学生拥有强壮的体魄,才能好好学习。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体育中实施游戏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制订合理的策略,实施游戏化教学,设计的游戏不能过于刺激或危险,要保证学生的安全,从而真正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开展趣味游戏,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第一节体育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打野鸭”游戏,将学生分为男女两大组,全组用脚猜“剪刀、石头、布”,输的学生做“野鸭”,在赢的学生围成的圈内自由移动,赢的学生用软式排球做成的“枪”试图击打“野鸭”。凡被打中的学生就要跟在打中他的学生后面,成为该学生的猎物,每8分钟为一局。为了提高学生交替奔跑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野鸭想要不被击中,就要跑得够快,找掩护。猎人想要击中野鸭,拿球的动作要够快,尽量选取没有防备的猎物。”游戏结束后,成为猎物的学生要做20个俯卧撑。

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小学体育教学更有趣。例如,教学“投掷铅球、垒球”时,教师通过介绍八路军的故事,创设游戏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八路军能打胜仗吗?因为八路军投手榴弹特厉害。今天,我们要学习投铅球,大家把铅球当作手榴弹来投,看看谁投得最远,谁能成为最厉害的投弹手。”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投铅球的兴趣,学生踊跃参与到其中,并通过不断练习,掌握了投铅球的要领。

二、设计群体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群体游戏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在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篮球中的原地左右手分别运球和交换运球动作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传球接力比赛和运球比赛。学生在比赛中相互配合,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互动,掌握了基本的运球技能。再如,教师可以设计“驿站传书”游戏,全组成员排成一列,每一位学生相当于一个驿站,教师会把一个7位数以内的数字信息卡片交到最后一位伙伴的手中,学生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个数字信息传递到最前面的伙伴手中,当这位伙伴收到信息后,要迅速举手,且把信息写在纸片上并把纸片交给老师。游戏共进行4轮,在游戏进行期间,组员不能互相讲话,不能回头,不能直接传递纸条或扔纸条。这个游戏主要锻炼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两个群体游戏,还有十人九足、接力跑、盲人足球等。游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开展群体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在竞争中奋进拼搏,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三、鼓励学生创编游戏,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体育游戏化教学中,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传统游戏项目后,也可以自己进行创新,创编新的游戏项目,享受创新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例如,在学生掌握了短跑的基本要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创编新的与“跑”相关的游戏。对于自己创编的游戏,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且看到自己创编的游戏能给其他伙伴带来欢乐,会有自豪感。

除了鼓励学生创编游戏外,教师也可以对游戏进行适当的改编,而不能进行一成不变的游戏教学。例如,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直接用重物去练习投掷,时间久了,很多学生会手臂酸痛、体力不支。教师可以把重物换成轻物,比如,利用毽子来引导学生练习单手投掷。又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立定跳远”改编成“警察抓坏蛋”的游戏,在不同的距离放着坏蛋的卡片,看看谁抓的“坏蛋”最多。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没有过大的学习压力,学得很开心,智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游戏化教学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积极探索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9.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 篇九

一、游戏化的节奏训练

如果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先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使学生对于声音的长短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了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这样加入游戏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也学得透、记得牢。

二、游戏化的音高训练

音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另一个基本的领域,在培养学生们对于音高有基本的认知时,通常会采用练耳的教学模式。练耳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耳朵听觉对声乐和器乐具备良好的识别记忆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和音响效果的想象力。练耳训练为的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功,这项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常规模式下展开的练耳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相对枯燥的,学生们很难接受那种枯燥乏味的训练模式,那样的训练效果往往也不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练耳训练借助游戏的形式展开,可以在游戏中来有效锻炼学生对于音高的辨识,进而培养他们具备更好的音乐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将音阶比喻为小动物的活动,对于不同音程的音阶也会给予他们特定的比喻。例如,小跳音阶我会比喻为小兔子蹦蹦跳跳,大跳音阶我则比喻为小猴子翻筋斗。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很难让学生们来分辨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的差异,但是这两个比喻却很好化解了这个教学难关。学生在想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和小猴子翻筋斗时就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音阶间的差异,后者明显会比前者跨度更大,这也是需要学生们明白的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间的差异。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让学生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对于教学点的实际应用。我会用钢琴弹奏出不同的音阶,一段音阶结束后会让学生们分辨,这个是“小兔子跳”还是“小猴子翻筋斗”呢?这个方法非常实用,学生们借助这个小游戏能够很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音阶,音高训练也潜移默化地展开,过程中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也在一点点提升。

三、游戏化的模仿训练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引导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展开欣赏,在于借助美好的音乐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很多教学内容中都和大自然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无论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是各种不同动物的歌唱。这些教学内容都能够在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声音有更好认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得到积累。在培养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声音有更好感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欢乐谷》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音乐,加强学生们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与大家分享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好听的卡通片歌曲。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们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很多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很兴奋地模仿出各种声音,手中的乐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模仿到尽兴处有些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还会主动模仿那些自己非常喜爱的动画人物的讲话。很多学生听了后哈哈大笑,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参与到游戏中来,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音乐模仿能力。

四、结语

想要让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游戏化,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时穿插有趣的游戏,这能够很好地简化教学知识点。在进行音高训练时也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这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类游戏化的模拟训练,这将会让学生们在趣味化的音乐训练中得到更多收获。

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

普宁市占陇镇龙秋小学

10.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

数学是一门系统、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幼儿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数学活动中,比如,数的认知方面要让幼儿清楚地理解数概念,而数字对于幼儿来说,相对是抽象、枯燥的,所以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教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景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读数字5”的教学活动,我以“水果联欢会”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水果,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的水果都是他们熟悉并喜爱的苹果、西瓜、香蕉、桃子、草莓,这些水果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孩子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以下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中班幼儿由于自身年龄特点,适宜开展各类游戏。例如在“学习分类”中,我设计了“玩具找家”的情景游戏,最后通过谁最先找到家的竞赛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

在开展数学活动中,我尝试将音乐、美术、体育与之结合。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有一名幼儿没有座位,这时我就引导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游戏化教学中,要讲究策略。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在进行“认识数字4、5”的教学中,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孩子准备了数卡、印章以及做球用的皱纹纸,孩子们通过“给数卡排队”以及“按数卡做实物”,很快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小兔吃萝卜”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菜地”,又把6根“萝卜”放入“菜地”,然后出示7只“小兔”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兔要吃萝卜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我提出问题:小兔有几只,萝卜有几根,它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获得知识。

此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教学活动从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的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我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观察、询问、交谈,对幼儿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及时、准确地反馈、调整。比如“目测数群”活动中,我会对以下情况进行观察:幼儿是不是对游戏材料感兴趣?幼儿有几种方法可以得到数量?正确有几种?错误数法有几种?有代表性的幼儿是怎么数的?幼儿错误数的原因是什么?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我一般通过交谈对幼儿进行启发、暗示、进行指导。在情景性、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角色身份进行组织与指导,在操作性、竞争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和发现。

11.游戏化教学浅析 篇十一

一、利用游戏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生动有趣的游戏,总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时刻保持兴奋、愉悦的精神状态。将游戏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抽象枯燥的英语语言变得让学生乐于接受,营造出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身心能够得到彻底的释放,精神也会处于最佳状态,全程都会以十分积极、踊跃的状态参与,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能有效实现“乐学”的教学原则。比如,在学习“What time is it”这一单元时,在课堂操练环节,组织学生玩“开小火车抢答”的游戏,具体游戏方法为:5名学生为一组,由我任意转动黑板上的时针,并提问“What time is it?”,第一组的第一名学生运用“Its...oclock.Its time for...”这一句型回答,然后我继续转动时针,第一组的第二名学生回答……这样,各个小组依次进行,哪一组说得准确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是最后获胜的小组。这样的操练形式,相较于传统、枯燥、死板的生硬练习,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全程都会以兴致勃勃的心态参与,对于本单元的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 Its time for...”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学会熟练运用。这样,通过将有趣好玩的游戏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了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身心得到了放松,以轻松愉悦的状态积极参与,实现了趣味教学课堂的构建,同时英语教学效果由此得到强化。

二、游戏应与知识密切相连

教学要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引向具体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的快乐参与和有效学习。否则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脱节,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只重趣味性,只能是表面上的热闹;只重知识性,教学枯燥学习兴趣不多。为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不要只看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而是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本来审视教学内容,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才能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学习。如与学生一起来说绕口令:“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 bear, made the big black bear bleed blood。 Wheres the big black bear the big black bug bit?”在学习绕口令的过程中学习新单词,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为了更清晰流利地说绕口令,自然就会积极地学习、认真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新的知识点。

三、合理把握游戏时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学习技能。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形式,其作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时,一定要合理把握游戏时间。如果游戏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游戏就结束了,难免使其感到愤怒和沮丧,打击学生积极性,严重影响学生继续学习。如果游戏时间太长,不仅使游戏失去新鲜感和趣味性,还会耽误正常教学时间,教师缩减正常教学时间必然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因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懂得合理把握游戏时间,充分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四、及时进行总结拓展,促进学生思考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气氛,还可以完成英语语言训练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难,但是怎样让学生高高兴兴地接受知识、收获知识才是最难的。所以老师在使用游戏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总结,促进学生思考,防止一些学生只是“玩”了,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致使游戏教学方法的目的达不到。比如在学习 “bens birthday”一课时,由于其中包含非常多类似的单词,学生很容易记混,如果不注意总结,就会越来越乱。因此我们在考试前或者是单元总结时,可以用以下游戏再次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月到十二月的、第一到第六、十二、二十等变化比较大的单词卡片。然后在上课时提问:“Show me January.”“Show me December.”“Show me the first.”“Show me the twentieth.”等等,被点到的学生就要把一月、十二月、第一或者是第二十的卡片举起来;等學生基本已经掌握好后,就可以说“Show me 20 January.”“Show me 12 March.”等。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总结,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日,激发学生之间的好胜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英语教师应精心设计游戏的每个环节,并且不断创新设计新的游戏,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教学,全程参与,这样更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更灵活地运用,实现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12.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化,对策

20世纪60年代终身体育随着终身教育的潮波而生, 所谓的终身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和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学就是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的兴趣, 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看来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应该受到高校教育的重视, 正如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写到的“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 不重视学校体育, 那么, 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 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中, 要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形成良好的体育观。

1、高校体育教学的终身体育化对策研究

1.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为目标

教学指导思想是决定学校体育教育方向, 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目标, 明确教学的责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确定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的思想。这种思想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 是关系到学生工作或者生活中能否坚持从事体育活动的关键阶段, 他主张在学生阶段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 能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理论和合理方法。

1.2 在高校终身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具有实效性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很多中学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是很多学生对体育教学也存在着偏差。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多开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体育项目, 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给他们留下愉悦感, 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是有很大的帮助。正如陈琦教授在《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提出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 要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终身性, 最大限度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具有实效性的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

1.3 在高校终身体育教学中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很多学校受到“三基”教学思想的影响, 体育教学的方法大多数是传授知识、基本技术、基本动作技能, 这对教师怎么教学比较重视, 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兴趣较少。因此,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培训, 多开展经验交流, 要求教师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方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多传授学生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方法, 使学生明白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体育的能力, 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多渠道促进了体育教学向现代化方面快速发展。

1.4 在高校终身体育教学中要根据终身体育的目标, 探索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具体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是对教学活动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方法。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是有好处。但是对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使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根据终身体育要求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开放教师思想, 使教学组织形式向着多样化、综合化、特色化和“学”的方向发展, 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推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

1.5 在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探索

在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的背景下教师不断要求自己, 使自己成为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终身体育的实践者, 做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和指导者, 做终身体育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型组织管理者, 成为积极应对终身体育框架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者。[1]这就对体育教师地提出了挑战, 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求广大高校体育教师从各个方面合理的反思自己, 不断地探索, 不断提高, 摆正自己的位置, 加快角色转变的过程,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从而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2、结论

要使高校体育教学的终身体育化, 需要我们确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为目标, 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自身进行改革, 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 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师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顾京华, 张晓陆.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常熟高专学报, 2002.

[2]曾小燕.浅谈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 2001.

[3]王则珊, 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 2001.

[4]尹建华, 张海舟.面向终身体育谈当前学校体育的改革[J].山东体育科技, 1999.

13.论文-小班化体育教学 篇十三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将大班化人数分成多个小班化分组教学,在课堂上根据需要进行“合”到“分”再到“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教学的效率,让课堂真真的增效。

关键字:体育教学

大班化

小班化

课堂增效

前言

作为一门体育课,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虽以几个小班化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但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对学生的了解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既要备课,更要备人。小班化体育教育改进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的机会,以学生主动实践探索为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是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 大班化与小班化概念

从字面上来讲大班化与小班化是相对的,了解了小班化也就明白了小班化。

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所以可以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二 传统体育课大班教学现状

在传统大班的教学活动中,维持秩序不得不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的站位问题,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堵墙,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之间的人际空间相对增大,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师道尊严”的感觉。试想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平等相处呢?也许教师只能以一种威严的面孔出现,才能让整节课得以顺利进行。在这种人数众多的大班级内,客观上阻碍了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部分学生获得了这种机会。而对于没有参与的学生来说,事实上就是受到了一次不公平的待遇。那么这部分学生会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呢?会不会失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与教师之间产生生疏感,甚至是抗拒心理。

为此,笔者在大班中尝试进行有机的小班化教学,总的方式是将大班化人数分成多个小班化分组教学,在课堂上根据需要进行“合”到“分”再到“合”的形式进行教学,结果常常会让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小班化形成特色。

从上课铃声一响,就由各个小班的组长配合值日体育委员将同学集中在一起,并督促小班成员领会老师布置内容。在老师布置内容后由小班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进行区域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中,小组长发挥个人的特长组织带领成员进行准备活动,活动的形式在老师的框架内任选发挥,同时老师给予指导,这样分组后的小班就能在老师要求的框架内,做出不同形式的准备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摆脱了以往学生吃“大锅饭”现象,你让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这种小班化多形式的准备活动,班与班之间相互进行比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班化分层教学效果佳

经过分组后,备课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和要求,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计划。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分层教学,对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比如,在上初二篮球课时,内容是打小比赛。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班:一小班学生进行小范围对抗比赛;二小班练习跑步上篮;三小班学生要求定点投篮;四小班学生练习运球及传球技术。通过这样的分班分层,每个学生都非常有兴趣,玩得兴高采烈。因为篮球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高不可攀,特别是对女同学来说更是如此。并且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打下了基础。因为小班人数较少,我能比较充分的了解每组学生,从而比较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和评价,甚至我自己也可以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的分层教学应该说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在体育课中小班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有助于因材施教。

小班化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小班化体育教学中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例如,对教学内容领会比较快的同学,可以分成一组到指定地点进行练习。而对领会较慢的学生分成一组,老师可以重点辅导。分开后小班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室与较弱小班指导的频率加大,交流的机会增多,按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能更多的给予其指导,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由于分组后小班里学生的水平差不多,容易找到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班化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六、小班化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小班间形成良性竞争。

1、在小班化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少并且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竞争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2、在体育课堂上,经常有许多内容,在了解技术后,需要大量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这时老师采用小班分组后,对优先达到目标的小班给予奖励,让小班间处于一种比较的态势。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促动较弱学生都奋力拼搏,提高了学习效率,不拖小组的后腿。对于那些掌握技术比较开的同学,反过来又可以帮助组内较弱同学,使大家一起到达终点。这种良性的竞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加集体观念,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意识。

七、体育教学小班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控和管理

小班化的形成使老师和学生有较近距离地接触,在一个庞大的班级中上课,教师要用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来维持课堂的纪律,教师的站位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体育课比其他的课来说更难组织,因为课堂的空间较大,而且活动频繁。所以大班级的体育课教师感觉组织是最大的难题(特别是纪律的控制)。而且有关资料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教师的教学影响好比磁场和电场一样,人数越多、班额越大,教师的影响力就越弱,课堂控制力度也越差。而且小规模的班级比大规模的班级内部更加团结,分组后的小班使学生有了目标意识,相互间较起劲,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氛围。亮点

五、小班化体育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4.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 篇十四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变苦学为乐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穿针引线,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快乐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情境进行教学,发挥学科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可“让游戏进入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活动。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小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一、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2.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而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如:针对教材中的“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小猫钓鱼”、“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等十多种教学内容,我不光组织每名学生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而且还为他们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在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这样,无论是一面红旗,一个头饰,还是一副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

二、小学数学游戏的选择

1.游戏的选择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首先得保证游戏内容具有游戏性。这里的游戏性是指数学游戏要具有交互性和娱乐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游戏,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中包含竞争和胜负,并且胜负当时可以看到,可以造成一种悬念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要新奇有趣,要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施过程中,游戏性则体现在游戏的形式、操作、策略等各方面。具体是指规则的设计要像游戏,利用各种方式,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师生和生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游戏的选择应当具有知识性与启发性。

游戏内容首先要反映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游戏要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相对广阔。游戏内容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案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探索的特点,在学习了各种图形之后,让学生做操作性的数学游戏――七巧板拼图游戏,告诉学生游戏规则,让他们自己动手经历拼出各种图形,并发现蕴涵在其中的数学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数学游戏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数学游戏的设计应该有利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数学游戏教学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应用,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发展。数学游戏应该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所帮助,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

例如,《找质数》一课时中,设计一个“听数巧断出教室”这一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是老师说密令,学生听后,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符合走出教室的要求,如果符合就快速的离开。

譬如,老师说:“请所有质数的同学离开”,那么学号是质数的学生就需要快速的离开教室。

这个数学游戏我是安排在学生学习完质数、合数概念之后,即将下课时进行。目的是因为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区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不同数的分类方法,这时进行这样的数学游戏,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第二,数学游戏的时空不宜过长过大。数学游戏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做到游戏目标单一。因为如果数学游戏包含太多的知识,所有学生就未免都能顺利的参与其中。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身心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普遍不长,如果游戏难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让他们失去兴趣,所以原则上一个数学游戏时间占整个课时教学的比重应控制在四分之一左右。

例如,一年级数学《6的认识》中的猜数游戏。一共有6粒豆子,左手有2粒,猜一猜,右手有几粒?

这个游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不是太难,也不是很容易,需要学生动脑思考之后,才能回答,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合适全体学生。但是这个游戏在同桌相互做了四五次之后,就会重复出现,学生可能对此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此数学游戏不宜进行的过长。

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5.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研究 篇十五

目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 教学观念落后。部分教师难以接受游戏化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与严肃的课堂教学不相符,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障学习效果。第二,游戏化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尽管有的教师接受并实施了游戏化教学,然而没有将教学目标、内容与游戏化策略联系到一起,采用的教学方法十分有限,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游戏化教学水平不高。目前,许多小学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学习,游戏化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第四,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不到位。目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理念的落实并不到位,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精神结合到一起, 然而在教学评价方面却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学评价还是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这就难以体现出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二、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实践表明, 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此就必须重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到一起,使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第二,教师应注重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为了有效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的游戏教学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有效提高,进而保证教学质量。第三,教师应丰富游戏教学途径。通过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使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第四,加强评价体系建设。为了充分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加强评价体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不应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16.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六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1、练功必须经常化

上集体课无论班级学生程度深浅,首先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和检查,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例如,抬落指、揉弦(抖音),小、中、大三种平弓等,每种练习三分钟,老师坚持每堂课都检查,学生就不敢不练,时长日久必出成绩。集体课中由于存在人数多、素质有差异等因素,如果每节课不练习不检查这些基本功,就会出现“练曲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的问题。因此,要想通过集体课教出高程度、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练功经常化”。

2、教学难点分解化

集体课教学中难点分解、分化显得特别重要。集体教学中存在学生素质有差异的问题,它不能像小课一样针对某位学生的某个难题而花费大量时间。如学习新曲子时第一步可让学生“先读”,即不用弓,第二步便可加上右手运弓,一个一个音,中间有间歇地拉奏(同向运弓)。第三步采用上下顺向运弓,音与音之间有短停顿的拉奏。第四步才一弓一音接连不断地演奏,此时应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准和发音上,力求整体的和谐、完美。这样就迫使学生脑袋想在前,耳朵听在前,手指按在前。这个过程是最扎实、最有效果、最快的方法。

3、教学方法游戏化

艺术的本质或多或少带有游戏的成分,所以孔子说的“游于艺”甚有道理。要“好玩”当然得靠游戏,如训练儿童的音准、节奏和乐理常识,要他(她)们像成年人那样上课是很困难的,但如果用游戏方式把五线谱放大做成拼盘,用棋子做音符,来比赛听音高与节奏等,孩子就会兴趣大增。所以只有在课堂上跟学生玩音乐游戏,才能激发他们对小提琴学习的兴趣。

4、还课方式及鼓励办法

小提琴集体课教学通常会让学生从头到尾大齐奏,不能够完全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差异。集体课不能经常集体拉奏,因为师生双方很难在一片琴声中分辨出每一个学生细微的音准、节奏、发音偏差。解决方法是“上课轮奏化”,一个人在拉奏,其他学生无声走指法。以音阶教学为例:第一位学生回课拉音阶,第二、第三位学生便拉琶音,其他没有轮到的学生个个都左手在琴上无声地走指。第四位学生拉三度,第五位学生拉六度,拉完之后,老师要指出个别学生的问题所在,分析讲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令其当场作修正、改进、尽量做到正确。

5、练琴交流与互助

如何能让非专业学琴的孩子去练琴、喜欢练琴、懂得如何有效率地练琴,历来都是器乐老师的第一大难题。教师可在上课前、下课后,甚至在上课中间划出一小段时间,让两、三位学生组成互助小组互相交流、帮助。内容包括如何把旧功课拉得更好,对新功课如何理解,某个难点要如何解决、练习等等。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把年龄不同、程度不同的两班学生放在一起,让年龄大的学生帮助年龄小的学生,程度高的学生帮助程度低的学生,这样的交流对双方都有很大好处。培养学生荣誉感、自信心、责任心及教学能力。

二、少儿小提琴集体课教学用语的创新

1、教师用语口令化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上好集体课的重要基础。只有把学生的动作军事化、程式化,教师一个口令发出,所有的人统一动作,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如教师教持琴可采用:口令1:“右手举琴,琴弦对面孔。”口令2:“插、贴、勾。”口令3:“左臂甩三下,托琴,放右手。”口令4:“不许动。”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无法不全神贯注听口令、做动作,惟恐落在他人之后,所以课堂秩序就有了保障。

2、教师用语口诀化

口诀读来琅琅上口,言语通俗易懂,易学易背,非常适宜少儿集体课教学使用。教师如教弓尖运弓可以使用“食指贴、小臂转、放臂力、声音响”。弓根运弓的口诀如“小指圆、小指压、食指翘、声音轻”。这些口诀都抓住了技巧的关键,解决方法都能一针见血,达到让学生茅塞顿开的效果。等到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专门技巧的口诀,集体课就不会那么难教了。

三、少儿小提琴集体课教学的进程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大课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不能急躁与急于求成,要按部就班、要以提高实际能力为目标,不为表面进度所迷惑,不能迁就家长攀高比快心理。实际教学中,每一级必须要学习哪些东西,以及每个具体问题的解决程序,这是“有序”之重要一环。

2、采用波浪式前进方式

与时下赶进度、专比曲目大而难、完全不顾基础好坏与品质高低的揠苗助长式教学潮流相反,教学进度应“波浪式前进”。具体做法是:每次考级让学生同时报一高一低两个级别,每考完一次级之后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回过头来,练习前一级程度的音阶、练习曲、乐曲。两个月后,回到原来的进度时,孩子会感觉比以前学得容易了,拉琴变得更轻松、更享受、更有自信。

四、少儿小提琴集体课中的综合音乐素质训练

音乐素质的训练不像技术训练,好坏结果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慢慢起作用的东西。在教小提琴演奏的同时,也教音乐综合知识。“音乐素质”所包含的内容可归纳为: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音乐基本听觉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记忆能力。

现今的素质教育已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家长们都希望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种趋势使得音乐培养目标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以上对小提琴集体课的一些论述,是希望能针对集体课所具备的一些特有的优势,采用集体课和个别课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使少儿在小提琴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宽、更顺利。

17.浅谈中学英语词汇交际化教学 篇十七

浅谈中学英语词汇交际化教学

孤立、被动地记忆互不相干的英文单词,效果不佳.交际的`词汇教学是老师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已学习和正在学习的词汇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学生真正的交际需要,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词汇.

作 者:方惠利 作者单位: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山西・长治,046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7)分类号:G633.4关键词:中学英语 词汇 教学 交际化

18.游戏化教学实施探讨 篇十八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①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小学游戏化教学应运而生。所谓游戏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中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分析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后,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②然而,能否在小学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关键基于游戏精神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游戏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指出,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游戏化教学中应该把这种思想贯穿进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因此游戏教学内容选择至关重要。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要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小学生的年龄段为6、7岁――

11、12岁之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感知事物主要来自直接观察和亲身接触。而且小学生活拨好动、集中注意时间较短、有较强的好奇心等。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应具备直观性和趣味性。老师应努力设计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真正回归游戏课堂,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是游戏内容要“健康向上”。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游戏教学应用的原则。

第一、“三适”原则。即适当、适时、适度。适当,就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及教学策略;适时,就是游戏教学要选择好时机;适度,指游戏内容难易程度适中。第二、游戏方式的多样化,不断推成出新。才能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让游戏充分发挥学习的作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游戏设计注重学生个性需要。游戏教学设计面向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班级,教师在对游戏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大多考虑的是班级整体效果,这就容易轻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要。因此在游戏教学的设计中,要体现学生个性化需要。第四、增强游戏内容的实效性,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游戏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主动建构,主动体验,主动创造,享受生命的美好。

三、游戏教学应用方式

一是利用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新课前,要让学生对游戏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也可以亲自演示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用到学生还没学习的知识点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游戏介绍从而轻松导入新课,不知不觉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三备”原则。即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游戏教学实施准备。教学之前,教师对课堂需要的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着手进行准备。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游戏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具。在游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动向,积极灵活的应对游戏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教学课堂之中有着沉着、冷静、有序的教学智慧。三是实施监督,及时反馈。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施监督学生的行为,学生也要及时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必要的还要给予学生刺激强化,及时调整课堂的节奏,便于游戏教学安全有效地进行。四是利用游戏检查学习效果。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游戏,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来检测学习效果。五是利用游戏进行课后练习。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游戏教学平台让学生自愿完成学习任务来巩固学习内容。

总而言之,小学游戏教学的科学实施,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现代教学发展趋势的。它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师生互动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现代人素质。

19.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篇十九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意义,具体策略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概述

教学游戏化主要是指教师巧妙地将游戏和学习结合起来, 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景, 让幼儿参与到其中并给予其一定的指导, 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幼儿学会一些生活经验以及自身得到发展。游戏化教学带给幼儿快乐和满足, 使幼儿学习新知识,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教学游戏活动具备很强的自由性和开放性, 因此幼儿能够从自己的爱好出发, 来更好地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在游戏中, 幼儿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探索, 而且还能够通过交往获得满足感。开展游戏活动, 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具体策略

1.教学游戏的设置

教师在设置教学游戏时必须要考虑是否适合幼儿、是否具有启蒙作用以及是否联系生活, 同时还要结合课堂主题;同一个游戏进行的次数多了也会使幼儿感到厌烦, 所以, 就需要对游戏进行更新。教师还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 通过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 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最后, 教师要科学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游戏中, 不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 同时还要参与到当中, 最后并对游戏加以总结。

2.科学合理地评价游戏教学

研究调查显示, 游戏活动的评价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其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科学合理的游戏教学评价, 能够使游戏向着更适合幼儿的方向发展;因此, 在游戏教学中, 教师要提高对游戏活动评价的重视程度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 教师要从活动中幼儿所表现的能力分析, 对幼儿进行分类, 能力较高的分为一类, 能力较低的分一类;其次, 对于能力较高一类的幼儿来说, 教师在对其评价时要对其创造性进行鼓励, 幼儿听了以后, 觉得教师一直在关注自己, 因而会更加努力地参与游戏活动;对于能力较低一类的幼儿来说, 教师在对其评价时要注重提高其自信心;最后, 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加大对游戏化教学的研究力度, 使其朝着更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20.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研究 篇二十

一、在小学科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法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同时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游戏教学法不仅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根据小学学生的发展个性以及心理状态决定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法使得学生易于接受科学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容易掌握,使得课堂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再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游戏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中去。此外,游戏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断玩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的地位。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愉悦的、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愉快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因此说,在小学科学中实施游戏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颇有成效的。

二、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

(一)采用适当的游戏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游戏方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选用正确的、恰当的教学方法,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为了使得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表现的更加的灵活,应该将游戏融入到较为枯燥的小学科学内容中来,让大部分的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小学科学知识。如此以来,小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是牢固的,同时也是不容易忘记的。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一般会这么做:例如在研究导体传速快慢的时候,我会选择较为容易的、简单的物体,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到物体的导热速度。只有这样,也才会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更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科学课本中所表现的内容,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效率。

(二)采取竞赛的方式

采取竞赛的方式也是在小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实行游戏法的时候,不妨加入一些竞争的元素,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不断的展现自我,达到游戏化教学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一般会这么做:当讲述天气灾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这一课的时候,我会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采用小学生喜欢的角色,来讲述灾害天气对人们出行所造成的影响,并且对角色扮演最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且还给予他奖品,谁扮演的角色最好老师就会鼓励学生再接再励。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地展示自我,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三)注重游戏的公平与客观

在小学科学中实行游戏法教学还应该注重游戏的公平与客观。对于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性格的学生老师应该公平的去对待,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在小学生当中,有的小学生会表现得特别活泼,属于外向型的性格,而有的小学生则是比较安静的,属于内向的性格。在开展游戏教学法的时候,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应该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同学,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位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例如,我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我会设计两种适合不同性格学生的游戏活动,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四)注意游戏要简单可行

除此之外,在小学科学中进行游戏教学法还应该注意游戏的简单与可行,把握好游戏的度。因为把游戏加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目的就是使得小学科学的教学氛围更加的活跃、自由。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应该选择简单的,适合小学生以及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从而来进一步达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游戏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手段,而且丰富了小学科学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并且在小学科学中实施游戏法,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性格的塑造以及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不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把游戏教学法充分的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把游戏与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描写美丽的生活六年级作文下一篇:七年级下综合实践专题训练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