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共8篇)
1.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 篇一
整村脱贫验收标准
有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所在区县(自治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达到所在区县(自治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95%以上的农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有支撑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全村形成1-2个支撑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并对村内贫困农户的带动实现全覆盖。
有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贫困家庭,人均拥有0.5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村级公路通达,70%以上的村民小组通公路。基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消除农村危房,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合格的村卫生室(计卫室)。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所有自然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实现户户通电。
有较健全的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有比较充分的就业。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90%以上。所有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过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或非农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掌握1-2门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有战斗力较强的村级组织。村级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大学生“村官”,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2.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 篇二
工 作 总 结 一、五祖村基本情况
五祖村位于鹤峰乡南部,海拔高度199-1008米,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县城20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621户,240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006人,外出务工482人,全村幅员面积949公顷,耕地总面积为1398亩,林地1050亩。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903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617万元,人均纯收入2400元, 粮食能自给的农户496户,人均经济总收入(未减支出)4500元。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274户1119人,其中贫困人口0—6岁 74 人,7—15岁 130人,16—60岁 915人,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 650人、初中文化214人、高中文化6人,文盲59人,为重庆市市级贫困村。人均居住面积 20平方米,土砖房 621户,危房113户,通路434户,通电话125户,能看电视 10 户,农村合作医疗 538户,农村低保 42 户。该村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
鹤峰乡五祖村整村脱贫工作,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属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整村脱贫连片开发为重心,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培训和易地扶贫等主要手段,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五祖村整村脱贫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该村村道建设总量不足, 路面窄、路基差、坡度陡、弯道急,通行能力差,从总体上看交通设施建
设较为落后,大多数群众交通不便。2009年以来,使用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9万,新修6社—7社境内的鸡公岭至龙汇头的村道3公里,宽5-5.3米,实施村道路基改造工程6公里,其中:红旗水库至春树坪2.3公里,红旗水库至马鞍山2.2公里,漆树坪至狮子包1.5,共计6公里。工程全部竣工并验收合格,已正常通车。通过新建和改造村道,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解决了全村8个社220余户1125余人的出行难问题,降低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是饮水项目成效明显。该村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后期维护管理较为薄弱,病塘、堰、池多,无配套供水管网,不安全饮水人口达1889人,人畜饮水极端困难,群众迫切要求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生活状况。整个工程使用饮水安全资金127.81万元,其中:在五祖村1社(小地名冉家坡)建水池1口,容水500立方米,安装管网2148米。4社(小地名柏树坡)建水池1口,容水500立方米,安装管网1360米。5社(小地名后槽)建水池1口,容水1000立方米。建村级标准化水厂1个,安装管网2105米。工程全部竣工并验收合格,现已投入使用。通过实施人畜饮水项目和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社社通自来水,彻底结束了这部分社的群众靠肩挑背驮饮用病塘水、山沟水的历史,解决了1889人不安全饮水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饮水安全覆盖全村。
三是产业扶贫初见雏形。该村已初步形成下段花椒、脐橙业、上段以养殖业为重点的产业布局。其中花椒产业1000亩、脐橙产业750亩,2009年羊存栏800头,出栏620头;鸡存栏40000
只,出栏26000只。使用扶贫资金30万元,改善花椒、脐橙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其中:椿树坪至凉水井3公里,狮子包至青龙嘴1公里。加强对现有脐橙的管理,改良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统防统治,印发技术资料300册,组织培训420余人次,免费发放30000多株的晚熟脐橙种植,提升了脐橙整体品质。继续发展养殖产业,依托资源优势,改良品种,在发挥家家户户这种传统养殖模式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培植养殖大户。使用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山羊传统产业,免费为25户贫困农户发放猪仔50头、羊仔85只、鸡仔1500只,在发挥家家户户这种传统养殖模式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培植养殖大户。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已发展年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3户,养鸡2000只以上的专业户10户。
四是互助协会运行良好。使用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会员入股2.5万元,成立了五祖村互助合作协会,共有会员25户,村支两委通过开群众会、院坝会,大力宣传互助合作协会的章程、投放方式等,带动五祖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商业等的发展升级。
五是生态移民顺利实施。使用财政扶贫资金34.6万元,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将生存环境较差的农户或边远吊散户搬迁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5户69人。
六是劳务经济效果突出。已完成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成立了五祖社会保障服务站,展开实用技能培训5次以上,有组织的输出农民工100余人。
七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修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个,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总投资17.2万元,其中组织部、卫生局、计生委捆绑资金17万元,村自筹0.2万元。建成了完备的村支两委办公、村民文化活动、农村超市系统。在完成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三项制度”、“三进三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凝聚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配备有大学生村官一人。
八是农网改造全面覆盖。通过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改造户表592户,全村农户1户1表,村民用电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户户通电,城乡同网同价。
九是万元增收工程稳步推进。在通过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花椒、脐橙、养殖等传统产业为手段,帮助村民增收的同时,组建了“奉节县尊举牲畜饲养专业合作社”、“奉节县宏洋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奉节县宏玉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奉节县升盈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将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400多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十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两后生接受职教比例达95﹪,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绝对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率达100﹪、基本养老参保保险644人,贫困人口全部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电话覆盖率达到8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0﹪,已全面消除农村危房。三、五祖整村脱贫工作组织保障。
一是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2009年,县委县府分别以奉节委发[2009]18号、奉节委办[2009]116号、奉节委
办[2009]117号、奉节委办[2009]118号、奉节委办[2009]119号,成立了县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我乡五祖村整村脱贫的联系领导、牵头单位、相关责任部门、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并按文件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二是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县扶贫办的领导在五祖村实施整村脱贫以来,从规划到实施,长期深入村上第一线,千方百计到县上各职能部门协调资金,为五祖村整村脱贫提供了资金保障和科学指导。规划时多次到村上参加群众代表会议,走访农户,与群众座谈,了解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制约五祖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导五祖村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三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五祖村整村脱贫领导小组,村上成立整村脱贫指挥部,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发动全村群众共同参与整村脱贫行动。在整村脱贫项目实施过程中,书记、乡长、分管领导亲历亲为,经常亲临项目实施现场,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目标明确,落实责任。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对于加快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步伐,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开展这项工作。同时,还注意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全面完成整村脱贫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2011年工作思路。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加快推进扶贫移民。继续对居住地十分偏僻、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基础条件改善极为困难的贫困村组,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配合扶贫移民工作,积极发展增收产业或实施扶贫培训,帮助移民对象搞好自主创业,确保实现扶贫“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是认真组织扶贫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充分带动“两后生”等培训对象,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搞好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
三是加大项目包装和推介,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已审批项目的跟踪落实。坚持按照开放式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推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招商引资的观念,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乡扶贫支柱产业建设。
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推行贫困村项目参与式规划,严格执行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行乡、村两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五是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贫困村整村推进、整村脱贫为平台,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建立各种扶贫投入的联动机制,将各种资源有效引到贫困农村地区,更好地发挥不同渠道资金的综合效益。
3.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 篇三
2010年以来,梅花村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全村上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严格按照“整村脱贫”的要求,坚持“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采取“项目到组、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村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认真实施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扶贫任务,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全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梅花村概况
梅花村属高山地区,距离大观镇政府最远地方8.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设11个村民小组,分别与铁门乡、蟠龙镇接壤。全村现有人口2770人,共852户;其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400元的建卡贫困户86户,259人(占全村户数的10%,占全村人口数的9%),低收入户68户(可开发户9户),203人。现有耕地6354.15亩,其中田2297.55亩、土4056.6亩,人均耕地2.294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78元。村境内有小河流,水资源较差,农作物的生长完全依赖于良好的天气。如遇天气干旱,人畜饮水十分困难。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经过镇政府的重点建设,梅花村贫穷的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二、2010年以来整村脱贫实施情况
2010年以来,根据梅花村的实际情况,我镇制定了梅花村整村脱贫规划,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314”总体部署,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扶贫工作到村到户为重心,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脱贫工程,增加贫困
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项目建设情况
1.四大脱贫产业基本成型。
梅花村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柚子、肉牛、家禽、竹产业为主导的四大脱贫产业。
做大做强柚子产业。一是2010年以来全镇共投资32万元在梅花村7组建设标准柚子园基地,目前柚子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以大观柚子专业合作社为带头人,带动全村农户广种梁山柚,全村实现种植柚子种植大户28户,种植面积1550亩,种植柚子树达9.3万余株,覆盖面达70%。二是整合各项资金5.58万元,进行柚子树改良,现已为114多户农户完成了580亩的柚子树改良工作。预计2011年全镇柚子产量将达到1860吨,产值达427万元。
突破发展肉牛产业。2010年以来,梅花村广推“政府引导、业主实施、农户受益”的“借牛还牛”的模式突破性的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发展肉牛的种源、技术、销售问题。截止2011年底,全村已有46户的农户加入到了这种“零成本”致富的行列中来,实现肉牛存栏110头,出栏65头,产值达29万余元。
积极培植家禽产业。今年我村又投入1.3万元对新发展的养殖大户进行奖励。全村新发展鸭子养殖大户12户,土鸡养殖大户1户,带动全村86户积极发展家禽养殖。今年以来全村鸭子存栏11200余只,出栏48600余只,鸡出栏41500余只,产值达210多万元。
抓实抓好竹产业。自2010年以来,我村投资15万元借助退耕还林工程、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工程,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竹种,新发展竹产业350亩。该项目投产后,实施该工程的114户建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450元左右。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梅花村以硬化村级公路、新修水渠、新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
为主,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
村级公路建设:2010年投资315万元硬化村级公路10.5公里,从王家桥至绿豆坡段,众望桥至神龙洞段,梅子坝至夏家湾段,路基宽6米,路面宽4米,厚0.2米。
农田基本设施改造:为改善我村4-7组250余户的农田灌溉困难问题,我村投资18万元,新修堰渠3000米。
村级阵地建设: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村级活动阵地多方面的硬件要求,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支两委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万元改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并配齐了办公桌椅、电脑设施等,解决了一直以来村级卫生室、党员活动室、留守儿童服务站和村级图书室等没有场地的问题。
3.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基本素质。
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村共有青壮年劳动力 人,依托“阳光工程”、“万元增收工程培训计划”等各类培训,我村开展了以种养殖技术、务工技能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培训3次,共计732人次的村内年轻劳动力参与了培训。
同时通过远程教育活动开展,拓宽了村民信息渠道。全村投入 万元购臵了多媒体视频设备等,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方便村民学习现代技术。截止目前,全村农户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入户率已达96%。
(三)资金投入情况
梅花村扶贫建设总投资101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17万元,自筹资金739.5万元,上级交通部门投资157.5万元。
1.村级服务中心建设总投资4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2万元,自筹30万元.2.自来水管网建设总投资21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5万元,自筹190万元。
3.发展柚子产业:新建500亩标准柚子园,总投资6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农户自筹47万元;改良大观柚子580亩,总投资3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万元,农户自筹21万元。
4.发展肉牛产业:总投资28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8万元。5.发展家禽产业:总投资1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农户自筹8万元。
6.发展竹产业350亩,总投资2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3万元。
7.村级公路建设总投资57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交通补助157.5万元,农民自筹106万元,农户投资投劳162.5万元,镇财政投资124万元。
8.水渠建设:总投资1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万元,农户自筹9万元。
9.素质培训:总投资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万元,农户自筹1万元。
三、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
为了保证整村脱贫项目的实施,镇上成立了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梅花村支部、村委一班人具体组织实施。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严格执行村财镇管,由镇财务部门审核注帐、村务、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严格财务审签制度,由村民代表参与财务监督、管理,同时定期公布财务开支情况,接受村民的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用好每一笔财政扶贫资金。
四、实施整村脱贫规划以来的取得的成效
梅花村自实施整村脱贫规划以来,支部、村委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扶贫项目的落实,用好了每一分财政扶贫资金,全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大的改观,产业项目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见成效的产业项目一是柚子产业,二是家禽产业,人均收入以每年超过31.6%的比例递增。2009年人均纯收入只有4008元,2010年已实现人均纯收入5278元,人均增收1270元;2011年可实现人均纯收入7577元,可增收2299元,比上年增加 43.5%。柚子标准示范园的建设和肉牛产业、竹产业投产后将会给村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我村利用肉牛养殖基地带动,扶持农民养殖,扩大养殖规模,采取的合作社加农户之路,增加农
民的收入。从社会效益方面而言,通过整村脱贫项目的实施,达到了整村脱贫的目的,为改善投资环境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全村70%以上的农户都有了1—2项具有稳定收入的产业,由原来的粮猪二元结构,形成现在的集种植、养殖、果蔬、畜牧、水产为一体的多元产业结构。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0年以来,在整村脱贫工作中,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在梅花村投入资金达442万元,各个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梅花村将继续围绕巩固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两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继续加强整村脱贫工作。
1.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针对柚子示范园、肉牛养殖基地等加强建设。
2.深化产业发展、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着力抓好农产品的销售服务工作,解决农户生产的后顾之忧。
4.改变发展思路,从基地原材料生产向产品深加工转变,积极作好产业横向发展朝纵向发展转变的相关准备工作。
5.实施生态搬迁扶贫,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实施“造福搬迁工程”,对我村生居条件恶劣的群众进行异地搬迁扶贫,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搬迁后的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6.积聚社会资源,推进社会扶贫进程。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典型带动,提供平台,互利协作等多种措施,引进外援项目参与扶贫开发,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群体。
4.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 篇四
为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改善贫困落后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镇××村严格按照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村整村推进规划。
基本情况
××村地处竹溪县××镇东部,距××公里,版图面积××,东与××镇××村相连,西与本镇××村相邻,南与××接壤,北与××交界。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山林××亩。2011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元,人均纯收入××元,×× %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不足××元。
致贫原因及瓶颈问题
××村地处偏远山区,受历史、自然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至今仍然贫困,主要致贫原因及制约发展的困难有:
一是自然条件差,地理位臵偏僻。全村只有两个小组小部分群众居住在××沿线,其他大部分农户居住在山上,大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肩挑背驮,交通不便,饮水困难,信息闭塞,就医、上学难,生产生活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落后。
二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产业建设发展缓慢、产业 1
效益低下。全村没有形成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链条,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主要依靠贫瘠耕地取得,土地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极弱。农业结构不合理,单纯的种植业收入极为有限。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现象突出。
三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漠,接受新技能新事物能力差,导致扶贫、培训效益不明显,群众普遍缺乏加快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因灾、因病、因返贫率高。经调查研究分析,只有依靠扶贫开发,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才能够实现整体脱贫,改变全村贫困现状。
规划目标
(一)布局和范围
在全村开展。
(二)规划目标
通过两年的整村推进工作,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并形成以种植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村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至××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建设内容和项目效益分析
(一)主要建设内容
1、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全村绝对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大力推进药材产业建设。利用本村劳动力资源,实施木瓜基地改造工程,对××亩木瓜进行修剪,对果园进行除草、施肥,以便早挂果、早丰产、早见效。
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围绕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发展需要,实施库塘堰渠整治和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具体包括维修库塘2口,维修堰渠3000米。
3、扶贫搬迁项目: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的模式,扶持重点贫困户搬迁,帮助贫困人口改善居住和生产环境。计划进行扶贫搬迁××户××人
(二)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为全村群众增产增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可有效拉动全村其它产业发展、扩大建设规模,可使该村贫困农户年增收达××元以上;库塘堰渠维修整治完工后,不仅能够保证产业基地建设用水,还可满足该村近××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增加各类农作物产量××多斤,增加农业收入约××万元,基本解决全村基本农田生产用水困难问题.2、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能够加快全村经济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进一步科学合理化,可充分挖掘项目区内的资源潜力,通过改善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的科学
发展意识,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使党的富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并带动周边村组共同发展。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既可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又能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配臵,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资金筹措
上述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万元,政府投资××万元,群众自筹××万元。
1、产业建设,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万元,政府投资××万元,群众自筹××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万元,政府投资××万元,群众自筹××万元。
3、搬迁扶贫,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万元,政府投资××万元,群众自筹××万元。
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组织。村两委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在整村推进中要对项目建设负全部责任,同时,搞好与上级单位和驻村干部请示联络,接受各级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班子的战斗核心作用,发挥全体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2、规范程序,落实到位。统筹项目安排,统筹资金安排,统筹劳力安排,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将规
划项目转为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上攻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攻坚,由单向突破向整村推进上转变,由外力推动向自主开发上转变,紧抓落实。
3、强化群众参与,抓住群众参与这个项目实施主体,广泛发动,深入动员组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做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做,村民管,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降低建设成本,节省建设资金。
5.村脱贫规划 篇五
XX村地处半坡镇区域中心是半坡非贫困村之一,目前村“三委班子”健全,成员6人,党员共计57人,耕地面积1456亩,全村有468户2419人。半坡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种植业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为主,畜牧业以养牛、养羊为主,大部分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一座,农村戏院1座。
2、电力方面,全村实现了全覆盖,基本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3、供水方面,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工程全覆盖。
4、道路交通方面,基本实现了通村主干道水泥硬化。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95人,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因残、因学、缺劳动力、缺技术。其中,稳定脱贫户28户121人,重点帮扶4户16人,暂时不能脱贫户8户36人,2015年已脱贫4户22人,新增5户23人。
我村虽处XX镇中心,但因自然条件差居住条件落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增收致富的能力不足,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依赖思想突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群众生活相对困难,特别是村无支柱产业,无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基本为零。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改变以上状况,经三委研究制定出今后三年的发展计划。
一、发展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我村于上半年利用退耕还林地300亩左右,办了一个土鸡养殖场,现养殖土鸡12000只左右,我们计划在此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投资100万元,增加蛋鸡棚400平方米,鸡苗方300平方米,新增养蛋鸡2—3万只,肉鸡1万只,新增养鹅、免子3—5千只,新增硬化2500平方广场一个,修建餐饮食宿房500平方米,利用树木成荫,空气新鲜,风光优美和土法养鸡,肉蛋纯天然没有污染等优势,发展养殖、餐饮、旅游观光一条龙服务,预计增加集体收入4—10万元。
二、计划利用我村高坡荒地面积大,村集体投资30万余元,流转土地200亩,发展核桃种植12000棵。三年后,可增加集体收入2—3万元。
三、利用我村荒山面积大,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计划三年内发展养牛户30—50户,养牛100头,发展养羊户50户,养羊1000只,养猪户60户,年出栏量达600头。
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引导群众扩大谷子种植面积,三年中每年计划种植1000亩。发展中草药血森、板蓝根、金银花的种植,计划种植100—150亩。
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劳动力培训及劳动力输出计划,一定程度上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争取三年内输出劳力500—1000人。实现家家有输出,户户有收入。
六、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发展党支部自身发展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我半坡村社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80平方米,10间,面积狭小,办公设施不健全,当前需要开展争创五好支部党建工作,目前条件不能适应发展需求。计划修建党建办公室、图书室150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改建院内中心花园为凉亭,修建文化长廊及绘画240平方。
XX村三委
6.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篇六
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确保xx城村如期脱贫岀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制定脱贫攻坚三年工作规划。
一、贫困村现状:xx城村位于xx县尹集镇西部,东临马楼村,北靠濉河,西接埇桥区时村镇,南与程刘村相接。302省道穿村而过,共有人口4XXX人,学校一所,新农合定点医务室一所,好耕地4400多亩,农民年均收入4XX元。本村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为棉花和油菜,家禽家畜养殖发展也较迅速,本村凭借有利的地理优势,建成大型养猪场3个,养鸡专业户20多家。工业主要为水泥预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村里现有豆制品加工企业5家,油坊6户,水泥制品厂一家,工业发展势头较好。xx城商贸城投资900多万元,现在已投入使用,宽大整洁的商贸一条街极大地改变了该村的形象,同时也给商贸经营户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脱贫目标规划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我村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人脱贫,村岀列”的工作目标。三年计划是:20**年预脱贫XXX户XXX人,2018年预脱贫XXX户XXX人,2019年预脱贫XXX户XXX人。对完全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保政策兜底实现脱贫。
三、人脱贫计划措施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做好健档立卡的基础上,围绕“五个一批和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计划从六个方面抓好“人脱贫”问题。
1、实施特色产业脱贫工程。坚持发展生产促进就业脱贫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第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积极引进大农户对农村的闲置土地进行扭转,解决部分闲置劳动力就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20**年计划引进3个大农户,流转土地500亩,群众增加土地流转收入,给贫困户增加就业收入。分别是油桃+养鸡大户一户,养鸡鹅鱼综合养殖大户一户,养猪养牛大户一户。
第二、大力发展光伏资产收益扶贫,建设一座户用光伏发电站,按排XXX个贫困户受益。
第三、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种植芍药600亩,逐步培育绿色农业产业基地。
2、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努力做好“雨露计划”的实施和智力脱贫工程,解决因学返贫问题,让贫困户子女都能够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教育扶贫的优惠政策。
3、大力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确保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100%,让每个贫困户都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等优惠政策,解决好贫困户因病返贫问题,让大病户基本生活有保障。
4、实施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工程,将五保户、重病户和失去劳动能力的重点户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围,让其基本生活有保障,对贫困户中危房户申报危房改造计划,确保贫困户住有所居,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5、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三大工程。即: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电台区升级改造工程,农村自来水饮用水工程。实施三条通组道路硬化和一条村主干道拓宽改造,解决好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
6、实施好社会扶贫工程,积极支持配合县民政局和尹集镇中心校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支持驻村帮扶干部的各项工作,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扶贫支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上下联动,争取主动,共同打好我村脱贫攻坚战。
四、村岀列计划措施
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努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切实解决村岀列问题,重点抓好光伏项目建设,在大堰头组建一座占地2亩60千伏年产6万度电的村级光伏发电站,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五、切实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7.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 篇七
相对贫困户脱贫规划
贫困户户主:ⅹⅹⅹ所在地:ⅹⅹⅹ联系电话:ⅹⅹⅹ
帮扶责任人:ⅹⅹⅹ所在单位及职务:ⅹⅹⅹ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扶贫帮扶工作,根据贫困户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户主ⅹⅹⅹ85岁,家庭人口5人,有2个劳动力。儿子ⅹⅹⅹ46 岁、患有精神病;儿媳ⅹⅹⅹ44岁,因要在家照顾亲人,所以无法外出打工。现在家务农,偶尔在家附近打散工;大女ⅹⅹⅹ17岁,现在新兴卫校就读一年级;儿子ⅹⅹⅹ11岁,在家乡小学读4年级;在2012年底家中通过政府和亲人的支持,现有一层90平方的楼房,但户主与儿媳分开住,户主现住他弟弟的旧楼房,儿媳与孙住新建的楼房。
二、贫困原因
1、户主没有劳力能力,基本的生活暂能自理;儿子患有精神病,需照顾;
2、儿媳没有固定收入,只依靠在家务农维持温饱,家中有2个孙要读书,因此增加了日常生活的开支;
3、缺少资金投入及缺乏种养技能。
三、脱贫目标
从2013年开始,根据贫困户实际,采取从生活性帮扶转向生产性帮扶、从救济性帮扶转向资本性帮扶、从向外帮扶转向内、外结合共谋共建帮扶等方式,使 1
贫困户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3000 元以上,实现脱贫,2014年达到 3800元以上,2015年达到 4000元以上。
四、脱贫发展项目
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突出优秀大户,提升产业品质,推动贫困户可持续发展。
1、劳务输出。帮助农户在家乡附近能找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2、实施智力扶贫。组织贫困户参加农村种养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种养技能。
3、扶持贫困户孙女和孙子读书,确保孙女和孙子完成任务阶段性学业;帮助农户购买鸡苗进行养殖。
4、帮助购买农村合作医疗,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加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
五、具体措施
1、政策帮扶。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重大决策部署、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结合乡情、村情,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科技知识、实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强农惠民政策。
2、思想帮扶。经常和帮扶对象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让其树立勤劳致富、自主择业、科学耕作和规范化养殖的观念。
3、产业帮扶。在春耕时节送化肥、农药等物资;通过物质经济的支持和帮扶,协调解决帮扶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农户购买鸡苗进行养殖。
4、帮扶其孙女孙子部分生活费和学习用品,并跟踪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尝试帮助农户在家乡附近能找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8.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 篇八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扶贫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国际领域扶贫合作等社会扶贫活动,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但分散在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体增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差,因灾因病返贫严重,发展差距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乔利乡三乐村共有16个自然屯,1169户,4269人,其中劳动力1240人。是少数民族(壮族)聚居的革命老区村。
2000年以来,三乐村一直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市、县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开展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池气池建设、屯屯通电、茅草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屯屯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封山育林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多个扶贫攻坚项目,村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三乐村自然条件恶劣,防灾抗灾能力弱,一旦遇上旱灾,土地产出降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返贫严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乐村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5)》精神,使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三乐村的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特点,编制《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乐村位于乔利乡北部,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2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17公里,距马山县城14公里。
二、地质地貌
三乐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绝大部分地貌为石灰岩峰丛,地形复杂,沟豁纵横,土地经营空间有限。
三、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极端高温38.9℃,极端低温-0.7℃,年均日照时数为1601.9小时,平均降雨量1667毫米,无霜期363天。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出现冬春干旱夏内涝的现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资源
全村土地总面积21570亩。其中:耕地面积4620亩,其中水田1525亩,旱地3095亩,有林面积6005亩,经济作物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1亩,土地资源极其匮乏。
五、生态环境状况
三乐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条件差。多年来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遇到干旱年份,农作物减少、绝收,水库山塘干涸,人蓄饮水困难,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构成
据2010年统计,三乐村全村辖16个自然屯,1169户,总人口4269人,大部分为壮族,全村劳动力2600人,在校生人数300人。在劳动力人口中,16-25周岁593人,占22.8%;26-35周岁790人占30.4%;36-50周岁707人,占27.2%;51-60周岁255人,占9.8%;61岁以上的有255人,占9.8%。输出劳力720人(男324人、女39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思想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
二、经济概况
据2010年统计,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25亩,粮食总产量198.1万公斤,人均占有粮47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60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2774人,占全村人口约65%。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大牲畜存栏数1915头,其中:猪存栏数1300头:牛315头;羊300头;家禽存栏数21000羽,家禽出栏数35000羽。
三、贫困状况
目前,三乐村共有贫困户775户2774人,占全村人口65%;其中扶贫户689户2550人,扶贫低保户53户174人,低保户7户24人,五保户26户26人。通过调查,全村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全村绝大部分屯没通水泥路,大部分屯未解决安全饮水的困难。有78户村民住的还是危旧房,占全村总户数6.7%。
2、自然条件恶劣,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耕地质量差,难以形成稳定增
收的农业支柱产业。
3、群众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传统的种养业为生,“等、靠、要”思想严重。
第二章,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式扶贫工作思路。以大社区(股份制)组织发展模式,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围绕“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创造机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强化产业开发,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种养结合,贸工农一体,主辅分明,突出重点,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逐步构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本门路。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面促进该区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的格局。
2、整合资源、重点开发原则。围绕三乐村的实际做好项目规划,加强资
源整合,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重点改善和治理贫困村的山、水、地、林、路、房等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培植支柱产业,使贫困群众长期受益,全村稳定脱贫。
3、综合治理、重点突破原则。以解决一家一户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和稳定增收为重点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社会事业、技能技术、基层组织与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全面发展。
4、工作到屯、扶贫到户原则。做到一屯一户规划,把扶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屯,实施到户。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要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号召群众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抓住发展机遇,主动策应各方帮扶,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6、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原则。扶贫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 规划目标
一、规划期
本规划规划期为5年,即2011年—2015年。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40元,人均有粮660公斤以上:
——人口素质、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有所改观;
——人力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基本形成并有效启动;
——“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发展格局形成;
——人畜饮水、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农民住房、文教卫生、人居环 境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
——生态建设和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第三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交通建设
交通是制约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群众的出入和农副产品的外销,改变落后面貌。规划投资1126.74万元,建设通村水泥路4.2公里,百龙滩至百掌四级砂路5公里,以及六落-科阳屯、马大公路至六落屯、路口至外旺屯、路口至内旺屯、香笔屯、那天屯、东岗屯、伍金屯、金龟屯、村委至百弄屯、百弄至那天屯、那天路口至百掌屯、岜外至香笔屯、说乐至内享屯、内享至塘莳屯、内享路口至六落屯、工业园至内塘、路口至新六峦屯、百掌至塘莳屯、百掌村屯等20个屯的通屯水泥路共27.63公里,百香果基地、巴讲屯、百掌屯等3条机耕路共3.78公里(道路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二、水利设施工程
由于历年来资金投入不足,三乐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为保障农田稳产高产,规划投资1259.9万元,建设三乐村岜外山塘修复工程、三乐村岜外渠道防渗工程、三乐村六落电灌站工程、三乐村六
落渠道防渗工程、马山县琴着水库溢洪道水毁修复工程、三乐村百弄提灌及水利渠道、马山县琴着水库渠道防渗工程、塘莳电灌站、马山县琴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马山县琴着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六落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香笔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三乐村岜讲电灌站灌区渠系配套工程等13个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农业用水困难。(水利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件表)。
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三乐村部分自然屯农户居住较集中,人口密度较大,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方式以集中供水工程为宜,规划投资260.77万元,建设三乐村外旺片人饮工程、三乐村塘莳屯人饮工程、三乐村内亨、科阳人饮工程、三乐村岜讲、那天人饮工程、三乐村百弄、香笔人饮工程、三乐村百掌人饮工程等6个集中供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规划详见附表)。四、五保新村建设
为健全救助体系,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的理念,着力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供养水平,规划投资17万元,建设五保新村,砖混结构一层六间,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五保新村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五、便民候车室建设
为了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改善乘车和候车条件,让群众出行候车免受风吹雨淋之苦,规划投资4万元,建设便民候车室一座,建筑面积10平方米(便民候车室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六、农户危、旧房改造
由于三乐村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条件差,收入低。全村尚有78户村民居住在危旧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规划投资195万
元,实施危房改造78户,对危旧房重新规划设计,整体改造,新建房屋类型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危旧房改造规划详见附表)。
第二节 文体教育卫生项目
一、文体设施建设
为了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规划投资33万元,说乐屯、百弄、塘莳屯建设篮球场共3个,共1500平方米;村委会文艺舞台1个,高1.2米,长12米,宽10米;村委会图书室配套铁书架4个,阅览桌4张,椅子20张,图书1500册,光碟100张(文体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二、教育发展项目
为了适应学校加快发展的需求,提高办学条件,规划投资239.7万元,改扩建三乐小学大门;建设三乐小学钢棚架结构学生食堂,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配套饭桌25个、椅子250张;建设三乐小学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三乐村完小教工宿舍楼,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教育发展项目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三、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治脏、治乱、治占”;“清垃圾、清水沟、清路障、清柴垛”和“改厕、改房、改路、改圈”等三治四清四改措施,对村屯人居环境进行整治。规划投资10万元,在每个自然屯建设1个以上屯级垃圾池,共建设20个屯级垃圾池(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第三节 产业发展
一、种植业
1、百香果种植:采用“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引进马山县山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三乐村山鹰百香果专业合作社,规划投资900万元,实施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工程马山县百香果示范种植项目,规划扩种面积3000亩,使百香果种植达5000亩以上,成为三乐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示范种植项目基地投资70万元,建设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立100亩百香果滴灌技术高产示范片。
2、中草药种植:充分利用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的土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采取中草药与百香果间种的方式,规划投资60万元,发展穿心莲等中草药种植3000亩。
(种植业发展规划详见附表)
二、养殖业
引进优良品种,扩大传统养殖业,规划投资38万元,扶持里当鸡苗1万羽、杜东母猪300头,提升传统养殖业效益。
(养殖业发展规划详见附表)
三、劳务产业
按照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的原则,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人,到2015年完成转移就业400人。目前全村已经外出务工1300人,加上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加100人,201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700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内容,针对三乐村劳动力资源的文化基础情况和产业规划情况,制定长效,不间断的技能、技术培训计划,重点以电工、焊工、家政等实用技术为主要专业,打造泥水工、清洁工等劳务品牌,逐步提升培
训档次、规模和质量。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增加务工人员工资收入。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项目
为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质量,改善办公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投资50万元,重建村委会办公楼,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配套公办设备一批;规划投资12万元,建设说乐党、百弄等2个党支部文化活动室共160平方米、配套图书2000册及设备一批(基层组织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规划投资304万元,建设内旺屯、外旺屯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完成农户住宅立面装修三改整治、村大门、通屯水泥路、屯内道路硬化、综合文化活动室、灯光篮球场、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努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改善的目标,让群众过上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住整洁房、居绿色村的美好幸福生活(新农村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在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的同时,加强村屯绿化美化建设,规划投资40万元,在屯路两旁及村屯附近空闲地种植绿化大苗。
第六节 生态旅游项目
三乐村山色秀美,红水河绕村而过,村里有三乐、琴着、六落等多个大小水库,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建成,更是花果飘香、风光无限,极具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价值。一是由马山县旅游局牵头实施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生态农业旅游扶贫项目,项目投资140万元,其中部门资金60万元、县配套10万元、群众自筹70万元,项目内容:三乐村生态农业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及制作规划模型沙盘示意图、旅游标识系统建设、2-3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建设、开展农家乐旅游经营者培训班等。二是规划引进马山县山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生态停车场、会议中心、休闲度假山庄、野味馆、烧烤城、垂钓中心等设施,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餐饮住宿、绿色开发、科教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结合红水河旅游开发,辐射带动农家乐生态旅游,进而开发纪念品、土特商品、风味小吃、旅游日用及装备品等系列旅游商品,促进旅游购物,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详见附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策保障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新机遇,深入贯彻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扶贫攻坚主要内容,广西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并以桂发[2011]35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有效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我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三乐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李兵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罗安平、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刘康、县委办主任覃国恒担任。成员:由政府办副主任韦君高、扶贫办主任陆剑、乔利乡党委书记李一俊、乔利乡组织委员零雄智、扶贫办副主任科员韦政民组成。加强与各级部门协调联系,争取更大支持,强有力推动乔利乡三乐村“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健全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制度,具体由扶贫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检查督促。强化三乐村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两委”组织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效率和水平。
2、成立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有关项目的实施。村民理事会成员由各村民小组推选,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
村民动员、治安、监督、验收,并负责项目竣工后接收和组织村民实施后续管护。
3、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组建相关项目的村级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项目后续服务工作。
第三节资金保障
1、坚持“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财政、发改、扶贫、住建、畜牧水产、水利、交通、林业、农业、人社、教育、文体、金融等部门资金,集中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同时,由于项目规划起点高,任务重,投入资金量大,仍需争取国家、自治区、市财政资金向三乐村倾斜投入。
2、成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扶贫、金融等资金筹措,设立三乐村村民互助基金,按照“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有偿使用、滚动支展”的原则使用,优先扶持有门路的村民发展生产。同时,加大小额扶贫贷款的扶持力度,保障村民生产发展需要。
3、争取对口帮扶马山县的青秀区、经济开发区及其它社会扶贫资金的支持。
4、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各级部门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以严密、科学、规范的制度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第四节 机制保障
1、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社会支持、合力帮扶”的扶贫机制。协词和调动各部门、各单住、各行业支持扶贫开发,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举全社会之力,聚全社会之财,形成三乐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合力。
2、实行帮扶联动责任机制。县扶贫办工作队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职工干部帮扶结对包扶到户。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落实到人头,并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做到“领导、资金、措施”三到位,“对象、任务、目标”三落实,确保各项帮扶措施顺利推进。
3、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本规划评估通过后,要随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以保障规划的实施;同时,按照《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编写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逐年推进,有序推进规划项目内容的实施。
4、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围绕定单化、阶梯化、终身化人才培养教育需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内容,针对三乐村劳动力资源的文化基础情况和产业规划情况,制定长效,不间断的技能、技术培训计划,重点以电工、焊工、家政等实用技术为主要专业,打造泥水工、清洁工等劳务品牌,逐步提升培训档次、规模和质量。同时结合发展产业项目,开展各种种养特色技术培训,确保村民学到技术后能够实际运用,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
5、长期服务机制。针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设置,培养一些村里农民技术员,政府提供补贴、技术培训、药品、器械、疫苗等扶持政策,由技术
员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无偿或部分项目有偿的服务。
第五节 技术保障
1、本规划涉及的项目技术要求,各业务主管部门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并提供服务支撑,使项目的实施有了技术质量保障。
2、由于三乐村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偏低,将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聘请专家、技术员到现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