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精选16篇)
1.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一
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
(一)本题主谓结构,题目有三个词语构成(时间,在,流逝)。题目用的是“流逝”,而不是“流失”、“消失”、“消逝”。
“流逝”即“像流水一样消逝”,用来形容时光,如“时光流逝”、“岁月流逝”等。 “流失”有三个义项: ① 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
② 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
③ 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
“消失”是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消逝”就是“消失”的意思。
“流逝”意在告诉我们: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时间的消逝是可见、可感的。
(二)题目最为关键的词语是“在”。这里的“在”是个副词,作状语,是“正在”的意思,进行时态。题目的意思就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正在我们的面前消逝”。
(一) 时间在流逝 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委落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滔滔不绝地诠释着时间,又有什么像河水一样在宇宙间“三态”切换得那么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了。于是就有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在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知道时间的流逝。“少年不知愁滋味”,大多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是一种混沌状态,等弱冠不在,自然有了衣带渐已缓,岁月忽已晚的悔恨。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却成了他人所爱。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亲人却不待。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可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有的人说自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的抛撒也在所不惜,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在“桌上长城”边坐着,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蚀了,在赌桌边输尽了。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可他们哪里知道,“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只是季节的轮回,春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但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可以伸展。钱学森,这位科学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是啊,的差别在于是否珍惜时间,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内核。等到生命终结的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殷实而沉甸甸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诗句。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首。时间在流逝。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因为时间在流逝,我们必须将爱说出口,将孝尽到位,将事做到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虽然我们不能遏减时间流逝的速度,但我们可以激起时间长河中的浪花,那怕只一朵。
(二) 时间的流逝
当秦始皇把徐福和他率领的一帮童男童女送到海边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期待,他坚信这个叫徐福的术士能给自己找来长生不老之药,从而让时光在他身上停顿,让自己再皇帝的位子上千秋万代地“始皇”下去。
他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的这一貌似庄严的举动成了最大的笑话。
可以肯定的是,当他在六国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攻城略地的时候,耳边猎猎风声携裹着得,一定是韶华的快速流逝,每一次战役之后,他在营帐中对镜感叹的,都是白发的日趋增多,那时,他一定希望时间走得快一点,让自己一统天下的壮志早日实现。而当他雄睨硝烟正在散去的天下时,他的内心在满足的同时一定溢满了悲凉:时光在流逝,海阔的家业谁可分享?
这样的感慨,在枭雄和英雄面前一样公平,一样强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曹操,似乎更愿意把自己的无奈投放到广阔的宇宙之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已经不再是对人生小我的感慨,横向无边的宇宙,和纵向无穷的时光,人已经渺小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尽管连孔子这样的大师都在“逝者如斯夫”的时光面前徒唤无奈,但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前行的姿态,本身就是对时光的抗衡,以短暂抗击永恒,需要的是挟泰山以越北海的勇气。就是在这样的悲壮对峙中,人类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于是我们看到:时间在流逝,我们在成长。即便霜染白发,哪怕生命消失于无形,我们也会给自己的内心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我曾被那样一组图片深深感动:一对贵州偏远山区的山民夫妻,在街上买了一个饼子,一掰为二,各自幸福而满足地吃着,他们的手,饱经生活沧桑的手,紧紧牵在一起那可能是他们。
2.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二
补叙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简单的年代顺序, 不是直线式展开故事, 而是根据情节需要, 把一些事件在更为适当的时机中补出。例如《项羽本纪》描写项羽破釜沉舟, 发动了巨鹿战役, 九战而大破秦军。随之是一段补叙:“当是时, 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 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这番补叙没有直接补在项羽军败破秦军的“原叙”的位置, 而是借诸侯作壁上观的眼光和感受, 从侧面烘托和渲染项羽军的声势, 因而它是“补叙而兼借叙也”。再如《田单列传》在叙完田单巧用计谋, 出奇制胜, 大破燕军于即墨之后, 又补叙太史女与王两人的事迹, 这段补叙使叙事时间伸展到另一个叙事中心, 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齐国人心的归向, 叙事时间具有了立体性。《廉颇蔺相如列传》叙述了赵奢的将略和赵括的虚浮丧师后, 又补叙了廉颇晚年的悲慨境遇。由于叙事时序的改变, 使故事一波三折, 曲折生姿。司马迁有意无意地打破自然时序, 使叙述更加完整, 更富于变化。实际上后世的古文家和评点家都从中悟出一点安排叙事时间的笔法, 只不过都以布局名之。而《陈涉世家》的前文用顺叙叙述陈涉起义的背景、发动过程、农民起义的决死斗争, 以及陈涉的失败, 之后又补叙陈王斩故人多嘴饶舌者, 故使亲朋部将离心, 交待陈涉失败的原因。这就使得本文与其他人物传记有所不同:它主要描绘了以陈涉为首的整个秦末农民大起义发端阶段的一幅艺术画卷, 而并不着重为一两个人作传, 这恰是司马迁的本意, 想要突出表现这支波澜壮阔的反秦队伍在这场斗争中的全部曲折、复杂的总面貌, 表现他们撼天动地的力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补叙出的过去的事件之所以要进入现在的故事, 不在于故事自身的发展顺序, 而在于叙述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在于人物的情绪和司马迁所要创造的氛围, 借补叙将那埋在冰山下的四分之三更清楚更适时的展露给读者, 从而比单纯的顺叙更加曲折紧张, 扣人心弦。有一点需要指出, 司马迁运用顺叙和补叙组合的叙事时间, 并没有淡化传统故事情节的需要既可以形成结构的整体效果, 又可以造成行文上的重点事件突出, 前后因果链条更为明显, 从而借助补出之事与现在之事之间的张力获得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
插叙是指“把一个故事插到另一个故事中去。”在叙述两个或多个同时发生的事件时, 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时需要中断一个故事, 插入另一个故事, 然后在下一次中断时再继续前一个事件或插入另外的事件, 这种插叙笔法成为后代小说中最常用的“倒插笔”手法的滥觞。如《李将军列传》中也有两次插叙:首次在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中, 插入了长乐卫尉程不识与李广治兵不同的一段, 两两对照的插叙突出了李广热爱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 烘托出了作者对李将军治军的赞扬和敬佩;再一次插叙是在写李广晚年被逼迫而死的悲惨结局时, 插入李广之从弟李蔡的生平一段:“为人在下中, 名声出广下甚远”的李蔡, 却屡屡受到提升, 一生荣耀积功劳至二千石, 至代相, 为轻车将军, 封为安乐侯, 代公孙弘为丞相, 又为列侯, 位至三公;然“才气超绝, 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的李将军却“不得爵邑, 官不过九卿”。这段插叙对于司马迁对汉代用人制度不公允而进行的批判, 有力透纸背、震聋发聩的效果, 有力地传达出司马迁对于李广坎坷悲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悲愤辛酸之情。《孟尝君列传》, 前叙孟尝君之父田婴的生平, 随即插入孟尝君出生之事, “初, 田婴有子四十余人, 其贱妾有子名文, 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这段插叙中叙事时序有所变化, “婴告其母曰‘勿举也’”故事时间在前, 而“文以五月五日生”, “婴有子四十余人, 其贱妾有子名文”故事时间在后, 这种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错置变化, 进一步说明孟尝君的来历不凡。《史记》传记中还经常以另一人物的插入来打破时序。如《项羽本纪》在叙述刘、项双方在鸿门宴前后激烈的斗争中, 插入了一段项伯传, 讲述了项伯在秦被张良所救一事, 旨在交待项伯私见张良出卖项氏集团的原因。《专诸传》中前叙伍子胥知道“光有内志,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后应紧接“光既得专诸, 善客待之”, 但中间插入一段公子光未能为王的经历, 交待了光阴养谋臣的原因。《荆轲传》在叙述了燕太子丹从秦国做人质回来后, 急于寻找刺客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在秦做人质时与秦王之间的怨恨, 交待了太子丹寻找刺客的原因。《史记》中的插叙打破了单纯的顺叙所形成的单向度的箭头式, 而颇具有后世评点小说“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之妙, 这种叙事时间的分头并进, 这种故事时间段的轮流接替, 构成中国后代小说与戏曲屡见不鲜的双线并进结构。
《史记》中的叙事时间是直线式和立体式的组合,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应看到补叙和插叙的出现虽然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立体式的叙事时间, 却并没有从整体上改变叙事时间的一维性。司马迁在叙述故事时, 决不随意打断故事时间的顺向流走的大动脉, 而是在顺应故事大动脉的同时, 拓展脉流的四通八达。在《史记》中, 故事时间的大动脉, 如历史事件的起承转合或产生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的生老病死, 始终制约着叙述时间的顺向演进, 由此构成人物传记的情节结构, 展现出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总之, 《史记》人物传记叙事时间模式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使中国叙事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点。
摘要:《史记》是中国历史叙事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 成为历史著作至高无上的典范, 而且以其卓越的叙事成就成为先唐叙事性文体雄视一切的代表, 其叙事的时间模式为后起的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榜样。细细分析《史记》的叙事时间方式, 尤其是分析其插叙和补叙的时间方式, 挖掘其对《史记》的影响, 能够很好地理解《史记》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史记,叙事时间,插叙,补叙,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2]杨燕起.史记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3]韩兆琦.史记通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59.
3.浅谈中国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 篇三
关键词:叙事元始;时间形态;时间速度;变异形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14-01
一、何谓“叙事”
叙事学理论发源于西方,它是关于叙事文本的形式的理论。“叙事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批评家兹维坦·托多罗夫于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一文中。然而,作为一门科学,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确立,叙事学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叙事学和经典叙事学。。文学结构主义的基础是索绪尔的语言论,因而因而我们也可以说西方叙事学发源于语言学理论。尽管“叙事学” 一词在年才由托多罗夫正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18世纪小说正式登入文学殿堂后,对叙事(尤其小说)的讨论更加充分全面:从小说的内容到小说的形式,再到小说的功能和读者的地位等。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世纪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而在中国,“叙事”这个词早在先秦时就出现了。那个时候的“叙”是用顺序的“序”, 主要是講奏乐或者丧葬仪式上的顺序,使乐器的摆放和仪式的进行,都整然有序。它和空间的左右、时间的前后都有关系,只不过它最早使用不是在语言表述的领域,而是在中国非常看重的礼仪领域。叙事这个词一直到了六朝的《文心雕龙》才出现,《文心雕龙》里有两次提到过叙事,但它还不是作为一个关键词来讨论的。真正名词化了的“叙事” 这个词的出现,是在唐代刘知几的《史通》里面,《史通》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专门设了一章叫《叙事》,他说“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 中国叙事学以史为源头,以史为重点,它是从史学里发展起来的。我们中国人实际上是从史学和文化学来看待叙事,因为史学和文化学在中国是优势文体。这样才能发挥东方思维的优势。
二、时间的表述形态
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这里就包含着我们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思维方式在里面,它不是说我有年你没有年,我有月你没有月,而是顺序不同。顺序不同就是意义不同,它说明你的第一关注点的不同,即你首先关注什么,第一关注点之后的你的整个思维的范式是怎样的。顺序不同主要体现在第一关注点和思维的范式上。那么中国人对时间是怎么考虑的呢?
来看看我们的甲骨文,甲骨文用甲子记日,先记日,再记月,再记年。当时的年叫“祀”, 每年大祭祀一次。因为当时的“年”字是一个人背着一捆稻子,这个“年”就是年成,有一点收成的意思。这个时候日月年和英文的表达是一样的。到了商周之际,那时用金文,也就是钟鼎文,当时有一段时间是先记月,再记日,再记年。到了《春秋》和《左传》的时候,我们变成“年—月—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迁呢?它又是怎样完成的呢?细心读《左传》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左传》上记载了两次“日南至”,“日南至”也就是冬至点,就是太阳到了最南的那个点。鲁嘻公五年记载了一次,鲁昭公二十年记载了一次,这中间相差一百三十三年,一百三十三年中有四十九个闰月,加以约简就是十九年要有七个闰月,这是中国的闰年的定制,有这个闰月制度以后,阴阳才能合历。如果没有这个东西,月亮转个圈就算一个月,转十二回算一年,那么十几年后,春夏秋冬就会完全颠倒过来。所以找到了冬至点也就找到太阳运行的轨迹,有这个十九年七闰的制度后我们才能够有阴阳合历,才能把握太阳年,把握春夏秋冬,才能对“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叙事时间形态
(一)叙事时间速度。叙事时间速度是故事发生的实际的历史时间长度和叙事文本的长度相比较而言的。里蒙·凯南在《叙事虚构作品》中提到:“故事中的时间跨度(以分、小时、天、月、年等度量)和本文再现时所占的篇幅长度(以行、页等计量)之间的关系,亦是一种时空关系。一般情况下,这类时空关系所产生的度量尺度是速度。”叙事速度表现两种变动形式:加速和减速。也就是叙事速度快与慢的两种表现形式。若用较短的文本篇幅描述较长的历史时间的故事,那么叙事速度就快;相反,若用较长的文本篇幅描述较短的时间发生的故事,叙事速度就慢。
(二)时间的变异形态。如果说叙事元始在宏观的层面上提供了一个宏大的时间背景,叙事时间速度在纵向矢量上呈现出了时光在蒋的变迁,那么时间顺叙的变异形态就使这一时间流淌变得曲折多姿、跌宕起伏了。值得注意的变异形态有四种: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
1.倒叙。倒叙是叙事者有意地介入,它井不单单是一个时间错乱的文体,而是通过时间的错乱造就文章的曲折气势,表达某种复杂的情感,并在两者之间潜在着某种审美张力。时间具有不可逆转性,这只是对于自然时间而言的。在叙事文学作品中,时间的顺序是可以商量的,倒叙作为叙事者的一种叙事谋略,使文章增加了气势曲折之感,表达着叙事者对世界的某种感觉形式。
2.预序。预叙和倒叙在时间顺序变异操作中,是处于两极的概念。预叙是在当下揭示了故事的某种结局,超越了时间,把叙事的触手伸向了将来的时间点。预叙的功能,往往能够给后面展开叙事构设枢纽,埋下命脉,在预而有应中给叙事过程注入价值观、篇章学和命运感。
3.插叙。所谓插叙就是把叙事时间倒转,追溯往事。但由于篇幅过短而不足以称为倒叙。它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手法。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在叙事时间的变异形态中,还有一种形态称之为补叙。补叙之所谓补叙,是因为它补充了情节和意境的完整性。补叙涉及到的时间己经超出了现有叙事时间的覆盖范围,伸展到以后的叙事中心的时间范围。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 .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2]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 .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9月.
[3]杨义.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4]王明科,朱明阳.《论杨义的文化会通论》 ,2014年8月.
[5]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一期.
4.时间叙事作文450字 篇四
时间,在我身边慢慢逝去。我刚刚上小学时,那天,妈妈到我到学校。在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看到了许许多多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课桌,所有一切都是陌生的。这时,我感到害怕,感到孤单,这是我特别想妈妈,但妈妈却不在我的身边。直到一位同学主动到我身边冲我微笑,我也回了一个微笑给她。她对我说:“别害怕,在这里,我也不认识他们,恩。。。。。我们交个朋友吧。”这时的我并不感觉到孤单了,我仿佛觉得她的身上有一束光芒,我答应了她。从那天开始,我们便是班级里最要好的朋友同时也是无话不谈的闺蜜。
时间,在我身边慢慢逝去。眼睛一眨,我升到了五年级,我渐渐感受到了学习带给我的压力,身边的同学已不是那般的纯洁,有的同学之间已充满了仇恨和鄙视。这时候,我是多么想念以前的快乐时光,那时候我们是那么那么的要好,而现在却……
5.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五
我的相册里夹着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我才四、五岁,扎着小辫儿,咧着小嘴,摆着茄子手势在沙洲公园的铁索桥上留影。还有一张,那是十一二岁的我,同样的位置,但景不同了。我身后不再是那摇摇晃晃站不稳的铁索桥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那安稳大气的瀛洲桥。是什么让尤溪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只有时间知道。
以前我和爸妈常常去沙洲公园玩,但是进去还需要五元一人的门票只有拿了门票才让进,不然你只能遥遥地望一眼那个绿色的海洋。沙洲公园里几乎全是绿色,那些个争奇斗艳的小花,都藏在一片新绿中,当然我最喜欢还是那个日思夜想的旋转木马。我还想象着要是还有别的`娱乐项目就好了。时光荏苒,一晃几年就过去了,我当初稚嫩的念头居然成真啦!门票也不要钱了,人流量急速上升,公园里也不再是那单调的绿色。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娱乐项目更多了,什么过山车,鬼屋,碰碰车……更使我爱不释手。沙洲公园变了,连名字都变了,那是一个好听的名字--紫阳公园。只有时间知道,随着社会进步,尤溪人民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咯。
说起尤溪,大家都知道那是朱熹爷爷出生的地乡。这些年,政府特别注重朱子文化的建设,除了休息娱乐的紫阳公园,尤溪还有4A景区——朱熹公园。朱熹爷爷巨大的雕像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他平静地望着远方,看着这里的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公园里有古老的香樟树,有半亩方塘,有朱熹字画,还有体现尤溪特色的各类文物。只有时间知道,那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这么美的尤溪您想来吗?悄悄告诉您,现在来尤溪可容易咯。这几年尤溪有了动车站,方便了来往的人们。以前我们去趟福州要坐好几个小时的汽车,现在有了动车不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更快的是去三明,只要十几分钟......全国各地的朋友,只要您想来尤溪,动车就能把您带到我家乡。哈哈,只有时间知道,尤溪在飞速发展,尤溪欢迎您!
6.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的叙事文 篇六
时光如梭,总消失在不知不觉间。当我暮然回首去回忆些什么时,才发现又有一段时光从我回忆时的罅(xia)隙中溜走了。
十几年的时间晃一晃,我也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变成了一位初二的学生。在我渐渐长大成熟的过程中,时光也在飞逝,不得不感叹:时光,真的好不经用。即使是这样我也会用许多宝贵的时间去回忆往事。因为过去的风景很美,那里记录着你蜕变的.故事。
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有天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想去玩滑滑梯。那是我胖乎乎的,动作也是慢吞吞的。等朋友们都开始玩起来的时候我才晃悠悠地走出门口。当我想要下楼梯的时候,余光似乎瞄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向我这边飞来,等我想转头瞧瞧那是什么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脸上一阵痛苦,于是便条件反射地一摸。哇塞,湿漉漉的!把手拿来一看,上面全是血。后来我才得知那个东西是一个调皮的男孩丢掉的一块木板,正巧我成了不幸的那个人。于是我就叫妈妈给那个男孩的妈妈打电话,让家长把那个男孩教训一顿。现在想想,那时也真是够小心眼的。
还有一次是大一点的时候,大概是上二年级。自己在家削苹果的时候把手切到了,也流了许多血。可是那时却抹尽了所有可以让妈妈发现我切到手的证据。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就是不想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知道自己受伤了因此难过吧。
回忆起来,感觉自己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真的改变了许多。
我在成长,在成熟。时光也在消逝,在减少。时光真的好不经用。
7.叙事视角下记叙文的时间要素 篇七
俄国宗教思想家、哲学家, 基督教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佳耶夫认为, 时间按其特征来说, 有三种类型, 即宇宙的 (其性质是环形的) 、历史的 (其性质是线性的) 以及存在的 (即心理上的, 其性质是垂直性的) 。但是, 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不是从抽象的哲学原理开始的, 而是从他们的日常起居作息, 以及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开始的。时间由此成为叙事作品不可回避的东西。叙事由此成为时间的艺术。因此, 从文类角度来看, 与叙事文类基本等同的记叙文类必然是时间的艺术。建构主义者认为叙事时间反映的是叙事者对历史时间的主观感受, 是一种“主观时间”的展示。可见叙事时间是存在的时间, 或者叫心理时间。柏格森“心理时间”学说告诉我们:心理时间的延续不是恒速的, 它总是快快慢慢;也不是线性发展的, 有时候它会停顿, 有时候甚至竟然还会倒退。叙事时间速度的快慢、停顿甚至倒退显然是由叙事者决定的, 人作为叙事者的知识、视野、情感和哲学的投入, 成了左右叙事时间速度的原动力。作者的价值判断, 是操纵叙事时间速度的无形之手。反过来, 叙事时间速度的快慢也真实地反映着作者的价值判断。
所谓叙事时间速度, 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 只有有了相对比较的参照对象, 速度的快慢才能显现出来。在叙事文本内部, 是与情节疏密度的比较。在叙事文本外部, 则表现为叙事时间与历史时间的比较。在叙事文本内部, 叙事时间速度, 是和叙事情节的疏密度成反比的, 情节越密, 时间速度越慢;反之, 情节越疏, 时间速度越快。“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在叙事文本中, 以三句五句话, 就讲述了十年八年, 甚至几世几劫, 这样的叙事时间的流转速度难道还不够快吗?在叙事文本外部, 所谓叙事时间速度, 乃是由历史时间的长度和叙事文本的长度相比较而成立的, 历史时间越长而文本长度越短, 叙事时间速度越快;反之, 历史时间越短而文本长度越长, 叙事时间速度就越慢。历史时间是一个常数, 但是当它投射到叙事过程的时候, 它却变成了一个变数。在一部叙事作品中, 讲述一日事情所使用的文字, 有时比讲述一月、一年、甚至十年的文字还要长。由此可见, 叙事时间速度决定了记叙文的详略, 体现了记叙文情理的倾向性, 即作者的知识、情感和哲理的倾向性。如阿累的《一面》。文本的第1、2自然段交代了见鲁迅“一面”的具体时间是“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 第39自然段交代的时间是“在这四年里”, 文末交代了写作本文的时间是“1936年10月”。全文共43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38自然段, 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文本长度是2076字, 叙事时间是“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 根据文中第2自然段“一天中午, 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 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 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 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可以断定, “一面”确切的叙事时间也只是半个钟头;第二部分最后五段, 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文本长度是220字, 叙事时间却是四年。从叙事时间的速度来看, 第一部分大约是每69字需叙写1分钟, 而第二部分则大约是每55字就叙写了1年。可见, “一面”叙事的焦点是作者见鲁迅一面的具体情景, 而且如果没有叙事时间速度的慢速前行, 就不可能增强情节的密度, 也就不可能在形象的展现中把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 时间速度的控制, 使叙事文本像一条大河, 飞泻于峡谷, 缓行于平原, 那么, 时间顺序的变异形态———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 就使这条大河波浪起伏, 曲折多姿了。在初中阶段, 这种时间的变异形态主要是指记叙方式———倒叙、插叙, 究其本质就是叙事者对正常的运行方式的干扰、打断或倒装。元好问曾经说过:“文章要有曲折, 不可作直头布袋。”这“曲折”就是叙事者对叙事时间操作的具体体现了。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美女蛇”故事的插叙。其作用, 苏教版的教参是这样分析的:
课文中由相传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引出了关于“美女蛇”故事的插叙。作者是怀着浓厚的兴味来回忆这个故事的。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 而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后来写想到飞蜈蚣也非常切合儿童心理。而“做人之险”则是作者的发挥, 其中糅进了成人的看法。
上述解释虽然不能算错, 但是未免浅了一点。因为这样的解释很难解决这样几个疑问:从整个叙事文本的疏密度来看, 全文共2467字;第一部分 (1~9自然段) 共1379字;第二部分 (10~24自然段) 共1088字。插叙 (4~6自然段) 共487字;第2段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历来是教学的重点, 共304字;第7、8段写百草园的冬天, 共343字。比较而言, 插叙的“美女蛇”的故事反而是第一部分中叙事疏密度最高的。不是教学重点的“插叙”为什么疏密度却是最高的?另外, 就本文结构而言, 没有这个故事, 文章也完整, 两种生活的对比也鲜明, 主题也明确。那么, 叙事者为什么要“插叙”故事来打破这种完整呢?因此, 我们认为叙事疏密度高说明了这个插叙必定是叙事者聚焦的一个重点, 与此同时又用“插叙”改变了叙事时间顺序的形态, 更加说明这个“插叙”隐含着叙事者对文本生命的某种认识。从表面层次来看, 美女蛇故事确能“映衬百草园神话般色彩, ”而且也有助于“乐园”风物的动人, 因而也就有助于两种生活的对比。但是这个答案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它贬低了故事对表现和深化主题的重大作用, 否定了故事是百草园生活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 抹杀了作者必须插叙这个故事的深意。从深层次来看, 百草园的生活乐趣, 除了四季自然景物和从闰土父亲那里学习捕鸟知识外, 夏夜乘凉, 听长妈妈讲一些离奇的故事, 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从五光十色的自然风物到复杂艰险的社会生活, 从生产知识到对人与人关系的认识, 人与美女蛇关系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倒影, 不是使百草园生活更丰富、更完整、更充实吗?而且使得“乐园”与脱离社会实际关门死读书的“三味书屋”的对比更强烈、更鲜明、更具批判性, 从而也就更有力地表现和深化了主题, 这就是插叙的又一重要作用。如果把百草园的生活乐趣仅归结为“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 而插叙也仅是映衬或增加一些“神话色彩”, 那显然就贬低了插叙故事对文章主题的表现和深化作用。
关于记叙文时间要素的考察, 我们还可以从叙事时间的频率来做一番探究。在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 频率的形态如下:
单一的:一个事件, 一次描述
多种的:多个事件, 多次描述
重复的:一个事件, 多次描述
概括的:多个事件, 一次描述
由于一次讲述产生不了频率, 因此频率这个概念实际上只和“重复”有关系。“当一个事件仅仅发生一次而被多次描述时, 我们就称之为重复。”米克·巴尔在《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里为重复下了这样的定义。具体来讲, 可以有这些表现: (1) 情节的重复; (2) 细节的重复。最为我们大家熟悉的例子, 就是鲁迅《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述她儿子被狼吃掉的事件。祥林嫂难以摆脱痛失爱子的悲苦心情, 逢人便讲:“我真傻, 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 会到村里来, 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在她一次又一次的一字不差地重复叙述之后, 人们已经从同情到厌烦, 以至于她还没说完, 听的人就把她要说的下一句说出来了。通过这个重复说明了这个事件对她的打击之深。至于全镇的人对祥林嫂的话的厌烦的重复, 则揭示了作者对听者麻木不仁的批判。而此后在祥林嫂几次仍像过去那样在祭祀时准备分配酒杯和筷子时, 四婶却一次一次地重复同样的话:“祥林嫂, 你放着罢!”这样一次又一次以同样的话阻止祥林嫂在祭祀时插手, 则显示出祥林嫂已为周围的人们所抛弃, 这对于祥林嫂最终悲剧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作用。
8.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八
直到那天我知道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那是我读四年级的时候,那天,天气不给力,天空飘起了小雨,真有点书上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境。我妈妈很生气的对我:“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还不去写你的暑假作业啊,你总是拖拖拉拉的,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我却不已未然,反正还有二十多天开学呢,先玩着来,我对妈妈说:“好啊,好啊,我马上就去写作业哈,很快就能写完了。”回家翻开了我的暑假作业,还有十几页没写好,应该不用几天就能写好吧,我心里这样想着。想着想着就把我的暑假作业往边上一扔,急匆匆的往外面跑去了,去了我的好朋友家看电视,一看就是一下午。晚上好晚才回家。
很快,一转眼暑假就过去了,还有一天就要开学看,我妈妈问我暑假作业可有写好,这是我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才记起自己的暑假作业还没有写好,完蛋了我啊,怎么办,明天我就要去报名了,抱怨着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没有办法只有补作业了,想到都难受,十几页没写,还有几篇作文没写。这一天是我最难受的时候,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一天我写到晚上十点都没写完,第二天我的眼睛像熊猫一样,拖着疲倦的身体来到了学校,老师一翻开我的`作业,说我的作业是乱做的,妈妈一听,很生气的批评了我。老师也狠狠的教训了我,叫我回家重新做好暑假作业。
9.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九
军人说:“时间就是胜利”,医生说:“时间就是生命”,老师说:“时间就是知识”,农民说:“时间就是收成”,商人说:“时间就是财产”。
时间究竟是什么?是闹钟上的指针缓缓旋?是树梢上的叶子由绿变黄?还是太阳一步一步沉下山头?
呵,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每个人都有时间,分配自己的时间尤为重要,此刻该干什么,每人有每人的说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的时间就该由自己分配,分配的好坏,只能由自己掌握。
从母亲生下你开始,你的生命就开始了,那是属于自己的一段生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人,不该跟着他人的脚步,而是该勇敢的寻找那充满希望的新大陆!当然,探索是要付出代价的,可,你即使失败了,你的生命也会因此而辉煌!
我的时间就有我的特点,你的时间也有你的特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用法。
有的人喜欢体育,常常在操场上活动;有的人喜欢唱歌,常常在卡拉OK里出没;有的人喜欢登山,常常在各大名川登峰造极;我喜欢画画,也常常在画板前随意涂抹……
生命之轮缓缓动,此刻,我在电脑前写作,下一刻,我可能在书桌前做作业,可能在电视前看动画,也可能在餐桌前美美地享用午餐。下一刻是未知的,上一刻是过去的,只有这一刻是正在现场直播的,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享受生命的每一刻,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不要留恋于过去,不要憧憬于未来,虚度生命是最大的浪费,财物不见了,总有找到的时候,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时光流逝不回头,和时间赛跑你永远不会赢,但你可以把和它之间的距离慢慢缩小,缩小了,你才可以体会时间的真谛。
10.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十
热奈特强调:“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 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研究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他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讨论的“顺序”、“频率”、“时距”三部分内容更是直接对叙事时间的研究。在《喧哗与骚动》的各个部分中, 福克纳玩起了叙事游戏, 叙事的时间顺序不停变换, 叙事的频率各有侧重, 而叙事的时距也随之增减。这些看似随意的变化事实上蕴含着作者的深意, 在叙事时间的变化中展现其高超的写作技巧, 也进一步深化了文本的主题内涵。
一、时序的变换
《喧哗与骚动》从诞生之初, 最吸引读者的特色之处就是其混乱的叙事时序。作品完全打乱和扭曲了传统的叙事时序, 让故事叙述富于跳跃性、流动性。班吉混沌迷狂的意识叙述, 昆丁分裂痛苦的自杀心理, 杰生功利冷漠的生活追求, 迪尔西温情平和的客观描述, 白痴脑中颠倒错位的时序一步步恢复到正常人的叙事时序, 一开始让读者思维混乱, 摸不着头脑的叙事时序在文本发展中一步步变得有迹可寻。
在班吉部分, 福克纳采用无时性倒错方式来组织文本。作为一个白痴, 班吉没有时间和顺序的概念。在他的视角中, 时序的确定取决于叙述对象的相似性和它们的关系。读者可以根据班吉的嗅觉、听觉和视觉, 以及人物话语等来判断他的思维顺序, 了解他混乱的头脑活动。凯蒂身上的香味、走路的脚步声、披上身的婚纱, 读者只能根据班吉对这些外物的表现来估摸事件发生顺序, 十分吃力。第二部分是昆丁自杀前的最后一天的游历。昆丁所到之处都有交待, 经历的事件也很明晰, 但又间歇性地插入长时间的联想和回忆, 切割了完整的事件叙述。与班吉部分完全错乱的时序相比, 昆丁部分的时序具有一个总体的框架, 意识叙述的干扰功效大大减小。第三部分, 福克纳对杰生的一天作了有序的倒叙。当天的事件情节是固定和稳定的, 当中也有回忆的插入, 但这些插入大多是以场景转换的方式道来, 并且在回忆结束后仍旧回到发生回忆前事件的连接点, 读者很容易就摸清楚故事发生的时序。这时, 读者对于文本的阅读已经接近顺畅。最后, 从迪尔西视角出发的一部分, 完全转变为第三人称, 以冷静客观的口吻展开叙述, 故事时序与叙事时序是完全吻合的。
在整个文本的叙述过程中, 叙事时序慢慢地向故事时序靠拢, 最终和故事时序完全同步。四个篇章从叙述的错乱无序到齐整有序, 逐渐形成了一个叙事时序的变化链。在这个变化中, 起根本作用的是凯蒂。众所周知, 故事叙述者的叙述距离越短, 则叙事时序就越混乱, 反之亦然。在班吉部分, 文本中没有外叙述者的声音, 只有班吉作为仅有的内叙述者来进行叙述, 时序十分混乱, 但这种叙述却是最直接的, 也最清晰地针对其内心, 表现出凯蒂在其内心绝对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与其说他是一个白痴角色, 叙事时序颠倒错乱, 倒不如说这种无序表明:为了得到美、爱和自由, 他表现了真实。通过错乱的时序, 读者体验到班吉最动人、最感人的内心活动。在昆丁部分, 叙事时序开始变得相对齐整, 他处于回忆与现实不断交替变换的阶段。一方面, 他必须接受社会秩序的限制, 使当天的故事与叙事时序一致, 另一方面, 对凯蒂的情感、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又如此强大, 以至于他无法遏制地放纵思绪, 使叙述变得一片混乱。在杰生部分中, 叙事时序与事件发生的进程几乎一致, 间或插入的回忆也显出了对凯蒂的鄙弃, 他已经接受了社会规则的约束和支配, 言语和行为井井有条, 凯蒂对他的叙述干预已经降到了较低的程度。至于迪尔西部分, 全能叙述者的叙述与当天的故事时序同步, 在这里, 凯蒂给叙述者带来的混乱时序已经完全消失了, 迪尔西只是冷静客观地描述事件的过程, 并没有思绪的飘离和迷乱。
时序的混乱吸引读者去寻找叙述线索、重建时间顺序, 客观上提高了读者的参与程度, 加强了小说的效果。同时, 在叙事时序的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中, 凯蒂的影像越来越远, 福克纳似乎想要告诉读者, 在最混乱无序的叙述中, 珍藏着最宝贵的纯真情感, 而在正常有序的叙述中, 隐藏着现实社会的理性与秩序。尽管社会越来越有秩序, 越规范, 但这样的社会却与人类对自由的渴望背道而驰, 越走越远。
二、频率的变换
频率是叙事时间中另一个关键的部分。“叙事频率, 即叙事与故事间的频率关系”, 就好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 一件事不仅可以发生, 而且可以再发生或者重复发生。在一个文本中, 没有意义的事件不可能会被多次重复, 叙事频率恰好可以用来分析叙述者对事件注意力的分布情况。《喧哗与骚动》的四个部分从不同叙述者的角度重复着凯蒂失贞的故事, 无疑体现出凯蒂在文本中的中心地位。但每部分关于凯蒂的叙事频率又有所不同, 侧重点也相应变化。
在班吉部分中, 有关凯蒂的事件充斥着文本。班吉走到栅栏边, 会想起和凯蒂一同为毛莱舅舅送信的事情;看到黑小子们玩水时, 会想起和凯蒂玩水的场景;闻到香味时, 会想起凯蒂身上的忍冬香味。班吉的白痴头脑中在讲述N次发生过一次的事:“凯蒂身上有一股下雨时树的香味”, “凯蒂身上有树的香味”, 除了香味以外, 还有很多类似的叙事重复集中在凯蒂身上。事实上, 班吉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他的需求中心凯蒂身上。凯蒂对于他而言, 就是一切。在昆丁部分中, 有关凯蒂的回忆也在重复出现, 但他是在讲述发生过N次的事:儿时的凯蒂和小男孩亲吻;青春期的凯蒂委身于达尔顿;成年后的凯蒂下嫁给赫伯特, 这些都是凯蒂失去贞节的重复印象。同时, 阴影、钟表和流水在文本中不断出现, “窗框的影子显现在窗帘上”, “我又能听到表的嘀嗒声”, “河水在隐秘的地方迅急而静静地流淌”。凯蒂失贞的重复叙述, 代表死亡的钟表、河流、阴影的重复出现, 这一切都表明昆丁内心深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以及走向死亡的绝望。在这里, 昆丁关注的是凯蒂的贞洁和自身的理想。在杰生部分中, 凯蒂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 重复最多的是金钱, “把支票取出来”, “市价上涨了两点”, “我把钱放进我的兜里”。而“天生的贱坯就永远都是贱坯”, 这对凯蒂和小昆丁品行的概括则是在用一次讲述着发生过几次的事件。杰生并不真正关心凯蒂, 她只是他实现欲求的材料, 功利才是他真正关注的。在迪尔西部分中, 虽然仍旧提到凯蒂, 但是叙述注意力完全放在没有凯蒂的现实社会里。在这部分中, 只是以传统叙事的方式, 从容地讲述当天的事件, 只是在讲述一次发生过一次的事件。
整部作品中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频率来叙述, 区分了各个叙述者不同的注意力分布。这也反映出康普生家族目标追求的蜕变历史。心智不全的班吉全身心地把爱倾注在凯蒂身上, 希望获得永久的关爱;昆丁把家庭荣誉寄托在凯蒂的贞洁上, 追求理想的社会道德秩序;而杰生则从凯蒂身上追逐既得利益, 功利而冷漠。至于最后一部分的文本中, 存在的只是脱离了传统价值秩序的现代社会, 事实上已经没有人再注意凯蒂了, 转而赞扬的是, 迪尔西身上表现出的人类卓越的品质———坚韧、顽强, 在痛苦中顽强地前进。这样, 文本就通过不同的叙事频率凸显出作者真正想要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念, 也从各个层面塑造出走向没落的南方世界的真实现实, 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
三、时距的变换
在叙事时间的范畴中, 时距占有着重要地位。所谓时距, 是指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长短的比较。时距又可以分为省略、概要、场景和停顿。时距不但能反映叙述者对该事件的注重程度, 而且能够反映文本的叙述节奏。
在《喧哗与骚动》中, 班吉部分较多采用场景叙事, 文本中没有叙事干预, 场景以显现方式突然变换, 对事件实况进行描写, 是班吉头脑的真实记录。班吉的视角完全是客观呈现的, 不带任何解释和判断。读者阅读时会感到十分迷茫, 文本的字体不断变化, 穿插着班吉对现在和过去他听到和看到的一幕幕场景的简单回忆, 读者读到的是一个白痴对世界的观察和记忆。班吉记住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场景, 记不住的在冥冥之中已被省略, 不紧不慢, 隐含过渡的节奏里不断有突兀转折的感觉。在昆丁部分中, 文本呈现出多重时距, 主要表现的是停顿和概要。昆丁看到梳妆台上的表, 忽然联想到“耶稣在加利利海海面上行走, 华盛顿从来不说慌”, 以及父亲给杰生买过的一只表和表上的小玩意等, 短短的时间里想到了很多, 发生了很多。在故事时间停顿的间隔, 叙事时间极大地扩张, 当天的事件被不规则地任意切割, 时距具有很大的跳跃性, 节奏迅疾延宕。在杰生部分, 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出场了, 对话很多, 基本属于场景叙事。这个部分里也有杰生的自我辩白, 对过去的回忆或是对现在的评价, 采用的是停顿的叙事时间。在这多重叙事节奏中, 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长度差异较班吉、昆丁部分减少了很多。到了迪尔西部分, 已经完全转变成为传统的叙事模式。时间处在1928年4月8日, 文本朴实真切地描绘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文字从容舒缓, 故事娓娓道来, 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 文本的叙述节奏也变得比较平和、单一。
热奈特说, 叙事的概要、停顿、省略、场景就好像是音乐旋律中的间隔, 主宰着文本这个乐曲的节奏快满、节拍轻重。那么, 可以说班吉、昆丁、杰生、迪尔西这四部分中叙事时距的长短变换决定了整部作品的发展基调, 不同的叙事时序连接成一条多变的节奏链。班吉的节奏激越、动荡, 对凯蒂的长久依恋让他在意识变换中凸显叙事时距的巨大差异, 构成一首激烈动人的心曲;昆丁的节奏感人而哀伤, 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让他不住地回顾过去, 浮想联翩, 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依然交错, 演奏着回环迷乱的乐章;杰生部分已经开始慢慢转向相对单调的节奏叙述, 叙事时距明显变短, 回想只是偶尔出现的不协调的音符;而在迪尔西部分, 叙事节奏平缓、单一, 没有荡气回肠, 没有激情澎湃, 反而像教堂里的安魂曲, 平静安宁。福克纳在运用精巧的写作技巧时, 不单单是探索结构变换, 也导演了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乐, 在激荡回旋、惊心动魄中缠绕, 最后渐渐趋向和缓、归于沉寂。读者的感情在阅读过程中似大海的波涛起浮不定, 从作品中得到了超强度的审美体验, 也更真切地体验到人物的真实情感。
由谁来叙述故事以及故事怎样被叙述, 效果是很不同的。《喧哗与骚动》中, 福克纳成功探索了写作技巧和叙事手法。从颠倒错乱的时序出发, 以正常顺畅的时序结尾, 隐藏了社会价值的变动;叙事频率的统一中兼有区分, 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和深度;时距长短的差异带来了文本节奏的错落有致, 带给读者较高的审美享受。福克纳的叙事技巧创新增加了阅读作品的难度, 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智力的挑战。当读者通过耐心的研究或者反复的细读克服了困难后, 会发现他的技巧在传统叙事技巧的框架内提升了这些叙事技巧的表现力, 给阅读带来了更深刻的、知性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叙事的表现力, 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 发掘了人物的内心和灵魂,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在“英美文学中, 几乎没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 把句子写得好像大西洋的巨浪那样无垠无涯”, 这应该是对福克纳匠心独运的叙事结构再恰当不过的评价。
摘要:福克纳在小说形式和技巧的创新方面成果丰硕, 本文对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进行结构分析, 从叙事时间入手, 解读其文本四部分之间在时序、频率与时距上的变换过程, 探讨福克纳叙事技巧对主题蕴含和读者审美体验方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叙事时间,主题深入,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董小英.叙述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6.
[2]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 7.
[3][法]热拉尔.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11.
[4]威廉.福克纳著.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1.
11.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作文 篇十一
时间在我眼里并不重要,过了今天还有明天,这个念头让我在学习上不求上进,成绩一直没有多大提高。
星期天下午,妈妈爸爸要出门有事,为了方便联系我把手机留在家里。我看着手机两眼发光,哪还记得他们临走前的话 “明天要默写,在家好好复习,别光玩!”我一把抓住手机玩了起来,桌上的语文书连看都没看一眼。转眼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语文书看了吗?没光玩吧?明天要默写了!”面对妈妈爸爸锐利的眼神,我心虚地别过脸:“看了,没光玩。”妈妈爸爸半信半疑:“真的吗?”我点了点头似回答了。“嗯!那就好!快去睡觉吧!”爸爸妈妈去睡觉了。我看了一眼语文书,心想:默写应该不会很难吧!我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入睡了。
新的一天来了,也代表着默写来了。看着老师在批着默写,我的心十分不安。终于默写发下来了,“六个!”我惊讶地说,“86分!重默!不!”我翻着课课通找着正确的答案,心中一片冰凉。“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原来如此!我抛弃了时间!”我恍然大悟。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抛弃时间,时间也没有抛弃我。我往后每一次复习都很认真,不会的.多背多读。只要我想偷懒,这就名言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提醒着我。今后的默写再也没有低于90分。
12.时间啊时间作文 篇十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却越来越了解时间如同金钱的看法。我却对时间有着独特的见解:虽然时间可贵但如果一味的为时间而节约时间那就会一事无成,错失大好时光,因为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而不可三心二意。
“一时多用,一目十行”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时间专心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三心二意的的做多件事。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难道这不是?曾经有个漫画反映了比尔盖茨的时间观念:在路上又一百万而他没拿,因为那样会浪费他近亿的金钱。他为了专心自身的事业丝毫不动坏念。是啊!人生犹如时钟,他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的准。同样对于我们的时间也是如此。我们也要脚踏实地的节省时间,不能乱用时间。比如:你在刷牙时上网,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这都是不切实际的更不是节省时间的方法。因为这样会造成我们一无所获,同时还会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所以我们要一心一意的做事,不可浪费时间。
人生如梦,时光流逝,我感叹过去的时间因为那是多么的可惜,同时我会把握好现在,专心做事。哪怕是一件也要力争最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主宰时间。
13.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十三
关键词:时间,叙事时间,时序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的一位著名作家, 也是战后出现的最为杰出的、最有影响的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尽管它发表距今已有70多年, 但仍受到评论界和广大福克纳爱好者的热情关注。在该篇小说中福克纳以其灵巧的情节建构、多角度的形象呈现、精妙的叙事视角和浓重的象征色彩, 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相当广阔的南方画面, 吸引着人们去体悟其中深邃的主题意蕴, 烘托出走向衰亡的南方气氛, 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精确、凝练、清晰直接而又不失神秘, 并且具有南方式的略带忧伤的品质。其叙事顺序是颠颠倒倒的, 先营造神秘、阴森的气氛, 再制造怪诞的事件, 设置悬念, 最终小说的恐怖气氛达到高潮, 真相大白。评论界已从哥特式恐怖小说、爱米莉变态心理、叙事、女性主义及象征意义等诸多方面对《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做过探讨, 但关注的焦点多为作品的内容, 忽略了对形式的探究, 福克纳的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很少有人关注。本文以小说的叙事时间为切入点, 通过关注小说的叙事形式, 深入探讨小说叙述时使用的时间技巧及其意义。
叙事与时间
在小说《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中, 事件的发展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故事的叙述顺序并不是按照通常的时间顺序进行。关于叙述与时间的关系, 叙事学家H.P.Abbott认为, “叙述是人类特有的组织方式, 这种方式用以组织人类的时间概念或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钟表时间和叙事时间两种概念。他说:“中世纪以来的钟表时间乃至远古的物理时间是一种非叙述性时间组织方式。而叙述则相反, 它把整个程序反过来, 允许事件本身构建一种时序。”这种叙述性的时间被称为叙事时间, 其优势在于可通过对“事件”的组织来左右人们的时间感。另外, 关于这种区分可追溯至热奈特1972年发表的《叙述话语》一文。他认为, 叙事具有非叙述性时间和叙述性时间双重时间属性, 即钟表时间和叙事时间的统一。但这两者又是对立的, 并被德国的叙事学家们称为时间的二元性。可见, 叙事时间与钟表时间在对立统一中体现时间意义, 又由于意义源自体现人类经验的叙述行为, 叙事时间因此而成为“人类时间”。因此, 从叙事时间的层面体现出的叙述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从理论上证明小说的时序颠倒和交错不仅仅意味着阅读难度及神秘感的增加。评论界通常认为小说的时序颠倒和交错是作者采用的哥特式手法之一, 令读者的神秘感增加。
实际上, 跟钟表时间和物理时间相比, 叙事时间由于人类的“叙述行为” (或“按时”, 即按照线形时间顺序叙述;或“错时”, 即与故事时间或钟表时间产生冲突而不再显得空洞无物。由于叙事时间更为接近事件之间组合和关联的本质, 在给人具体时间感的同时, 也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时序的颠倒和交错是对按实际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进行的艺术处理, 它们带来的阅读难度和神秘感迫使读者注意到自然时序被“人为”安排后出现的更为重要的美学效果和主题意象。
按照自然钟表时间的标准, 《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的叙事时间属于“无序”时间, 但从叙事学的角度看, 它却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意义, 即在易逝年华中企图使时间停止在过去, 并模糊“现在”和“过去”的界限。这种时间感有利于表现不同价值观的冲突, 如南方没落贵族面对时间时的苦闷和彷徨, 以及他们在肯定现代文明带来革新的同时对南方传统的依依不舍。因此, 所谓的“无序”的叙事时间实际上增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功能。
叙事中的时序
在《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中, 作者将所有情节的先后次序全部打乱, 重新进行了安排设置:故事先从爱米莉的去世开始讲起, 全镇人去参加她的葬礼, 接着通过人们的回忆, 叙述出爱米莉生前发生的一些事情:拒绝缴纳税款, 30年前的“气味”事件, 父亲去世, 她拒绝埋葬其父, 爱米莉与巴伦发生恋情, 爱米莉去买毒药、订购婚纱和男人用品以及巴伦的神秘失踪, 最后又回到葬礼之后。
福克纳在这篇小说里运用了时间倒错的叙事手法, 将故事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正常时间顺序完全打乱, 建构起的是一个看似凌乱破碎、毫无逻辑可言的时间序列, 然而这对于表现主题和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福克纳的小说中, 几乎没有按照传统时间的先后来组织、安排作品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而是将其放在一起。在福克纳看来, 人物意识流中的时序其实就是新的次序, 时间的推移会把往事沉浸到记忆的底层或者滞留在表面, 但记忆的往事不是按正常的编年史排列的, 只有往事的内在价值对我们生活的关系才能决定它们在我们记忆中的位置。福克纳把时序颠倒艺术充分运用于《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 使该小说在结构艺术上更加艺术和完美。
在这篇小说中事件的顺序是颠倒的, 与故事时间产生了差异, 因而有必要确定爱米莉74岁这一年为主要故事时间。因为小说的起始和结尾构成叙述者讲述主人公74岁时由去世到入葬的自然过程, 成为贯穿全篇的主轴。如果把这个主要故事时间点理解为“现在”, 之前发生的事件的时间点理解为“过去”, 该叙事时序表明, 作者既把“按数学级数向前推进的时间给搅乱了” (见小说第五节第二段) , 又把在错时或无序中所表现的事件全部置于“过去”。
首先, 这种叙事时序可以引发对过去和现在的辩证思考。表示人对过去的一种主观追述, 即过去的事件出现在叙述者的“意识”之中, 而这种意识本身则发生在“现在”。“过去”与“现在”的交织:现在存在于过去, 过去发生在现在。小说中, 发生在“现在”的事件仅为爱米莉的去世及善后处理, 所引发的思想意识活动当为“片刻”。但事实却相反, 文章在叙述“意识活动”时花费了46段, 包括14件事, 而关于“爱米莉去世”却只用了11段, 仅5件事。可见, 作者通过增加事件数量或细节既延缓了现在的叙述时间, 又促成了对“过去”的详细叙述。这种对过去的依恋有小说中的一段话为证:“过去不是条越走越窄的道路, 而是片巨大的草坪, 不曾被任何严冬践踏过。过去与现在只隔了条窄窄的隘口。”
其次, 叙述时序“死亡 (生前) 死亡”把“死亡”与“生前”进行直接对照和比较, 使“生”与“死”形成“对话”, 突出了死亡的主题。这正如把一具女尸与生前靓照放在一起, 我们可以更强烈、更充分地感受到时间的飞逝、时间的破坏性和创造性。这就是福克纳所说的“真实”。他曾说过:“一个作家……不是在矫揉造作、卖弄技巧, 他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真实, 一个使他无法安宁的真实, 他必须以某种方式讲出来, 以致不论谁读到它, 都会觉得它是那样不安或那样真实或那样美丽或那样悲惨。”
由此, 被扩展的“死亡”时间变为:爱米莉“早死”, 爱米莉之父“后死”, 爱米莉情人“晚死”。这三个“死”深刻地揭示了传统的影响。首先, 爱米莉力图抗拒时间的变化, 通过拒绝承认父亲的死亡, 保留父亲及情人的尸身并试图与其共处等手段留住时光。其次, 她终其一生都没有自主性, 成为保守思想和传统观念的牺牲品, 也未能摆脱格里尔生一家 (特别是父亲) 的阴影。再者, 南方的妇道观是霍默·巴伦被谋杀的幕后凶手。爱米莉作为南方妇女, 与北方佬工头恋爱是传统势力绝不容许的。强大的势力扭曲了爱米莉的心灵及爱情:先是谋杀情人, 后与尸体共眠。她是“传统”和“义务”的牺牲品, 在很大程度上是说她代表了在南方妇道观的束缚和摧残下人性遭到压抑、心灵受到扭曲的传统妇女形象。
综上所述, “无序”现象增强了叙事时间在小说中的艺术表现, 揭示出“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 从而在主题建构时获得某种奇特的美学效果, 并折射出作家对待现实和传统的复杂心态。作家对时间的驾驭, 是他对时间和生存思考的艺术彰显。
参考文献
[1].程锡麟:《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策略分析》, 《外国文学评论》, 2005 (3) 。
[2].董小英:《叙述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26页, 第131页。
[3].杜克富:《〈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主题揭示艺术赏析》, 《山东外语教学》, 2001 (3) 。
[4].福克纳:《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年版。
[5].李建萍:《〈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的情节构建和象征意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 (11) 。
[6].李文俊:《福克纳论文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4.珍惜时间作文 珍惜时间话题作文 篇十四
燕子飞了,终有一天会再飞回来的时候;花朵谢了,终有一天会再绽放回来的时候;房子塌了,终有一天还会再造起来的时候。可是时间却一去不复返。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人都会念这句话,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珍惜时间了呢?
我想,大家都听过时间老人的故事吧!在故事中,时间老人使一位流浪汉穿越时空,回到自己年少的时候,可惜,流浪汉没控制住自己,再次踏上了四十年前自己曾走过的路,当流浪汉转身再想找时间老人时,时间老人已不知踪影。听到这里,我想所有人都在为流浪汉感到惋惜吧!可事实就是这样,谁不把握时间好好读书,长大后谁就将吃苦。
时间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含义。小孩说:“时间过得太慢了,我真希望我现在是一位大人了。”女人说:“时间就是一把利刃,一瞬间,脸上长满了皱纹,美好的青春就这样没了。”男人说:“时间就像是一位奔跑的青年,时间在不停地追着你跑,不一会儿,头发就白了,唉!”
老师常说我们要珍惜时间,我们也不是没听到,只是觉得我们还有好多时光哩!浪费一点又怎么样,可能“珍惜时间”这个道理,只能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才能懂了。
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时间是一分一秒的消失的。有的人荒废时间,一辈子一事无成,死后没人会记住;有的人珍惜时间,一辈子做了许多贡献、造福人类的事,人们永远记住。
我们现在还年轻,不如把握时光,认真读书,做出有贡献的事,最重要的是要珍惜当下,珍惜好读书的每一天。
珍惜时间2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这是多么优美,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啊!同时,这引起我的深思。
是啊,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文章中,风华正茂的朱自清认为自己虚度年华,没有为国家,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而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是我们无从得知的结果。既然我们无法让时间逆流而上,那我们就把握住每一分一秒,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所以,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得珍惜时间。回首遥望过去,我们又干了什么?又浪费了多少时间呢?
记得有一次,我回到家,忘乎所以的玩着,全然不顾那繁重的作业,爸妈对我的提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荧屏前流过;玩电脑的时候,时间从鼠标前流逝;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结果,待我准备写作业的时候,已是晚上九点钟。我写完作业,已是凌晨一点钟,期间还遭受了父母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我懊恼不已。
时不待人,要想在世间走过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就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然,时间就像一个冷酷的杀手,剥夺掉你的一切,所以请大家珍惜时间吧。
珍惜时间3
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月三十一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人往往觉得浪费几秒时间并没有什么。当这一秒增加到几分、几时、几天,人才会觉得该弥补自己的过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早晨你能用掉几个五分钟?起床整理被子五分钟,洗漱五分钟,穿衣服五分钟,吃饭十分钟,出门穿鞋背书包五分钟。短短的一次早晨出门,就用去了三十分钟。
再看看在学校吃午饭的时间。拿出餐具、整理桌面五分钟,打饭五分钟,吃饭用去二十分钟。吃一顿饭要三十分钟。如果我们把拿餐具整理、整理桌面的时间节省为三分钟,吃饭十五分钟。那么一个月就节省三小时四十七分钟。这样就不用被时间追着跑,而是你疯狂地去追捕时间。
反过来讲五分钟能干什么?看一篇文章,晒一会儿太阳,舒舒服服地洗个澡,泡一杯茶。如果你变成五分钟看两篇文章,泡两杯茶……,那么你就会节约一半的时间。
我们不要一味地去等时间来赶你。如果这样,就变成了自己越来越慢,什么事情都拖到最后,等到你的时间所剩无及的时候,你已经来不及了。人往往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所以我们不要等到时间扬长而去时,才去珍惜时间。要自己努力去奋斗,去追赶时间。要珍惜自己的那朵时光之花,让它更美丽的绽放,不要让它凋零。
珍惜时间4
谁能把时间留住?时间匆匆如流水,要珍惜呀!
我知道许多惜时如金的故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他一夜审阅的文件摞起有尺把高!画家达芬奇废寝忘食,每日只睡四个多小时。欧立希夜以继日的做实验,困的时候,只在办公室的坐上打个盹,他分秒必争,竟把自己的亲人的生日忘掉。雷锋叔叔那闪光的“钉子”精神,使他挤出点滴时间,用来学习和为别人的幸福做出共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在我们生活的集体中,也有不少分秒必争的“时间的主人”。我的好朋友睡前也不忘拿着一本书。我的哥哥每天早晨只留十分钟洗漱,吃饭,其余的时间,全部用在学习英语上了……
而我呢?因为磨时间被叫人戏称为“拖拉机手”。父母天天喊着:“快点儿,快点儿!”可我思想上那根弦总是绷不紧。每次低头一看。十分钟已经无声无息的溜走了,只好望“表”兴叹了。现在,我深深体会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珍惜时间”的概念也深深的印在我的脑子里。
是的,时间是留不住的。不信,想想看,有谁能把时间留住?过了今天,就是明天,时间绝不会重现,日子只会一天天过去。
我确实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时间就是生命”,我该怎样去珍惜?
珍惜时间5
时间会像流水一样,一眨眼就一去不回的流走,想要抓回来也抓不到,日子也一天一天,「时间就是金钱,时间也就是生命。」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时间,也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也善於利用零碎的时间,例如:人人都知道的爱迪生,他都利用零碎的时间做实验,不过他每次的实验都失败,他连做了叁千多的实验每次都失败,但他没有因為失败而放弃,他还勇敢继续做实验,终於;他成功的发明了照亮了半个地球的电灯。还有一位严长寿先生,他的工作是一份递送文件的服务生,严长寿先生上班时都提早一个小时去,他将所有的资料和文件仔细分类,和安排好传送的路线,他一小时前就安排好了,使他每天都可以迅速又可以达到效率,所以我们可以向他学习,因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因此,可知要妥善的运用时间,就要懂得做计划,才能达成预定的目标。而收集零碎的时间,就是一种利用时间的好方法。请不要小看这一分一秒,他们虽然零碎渺小,但是像存钱一样,一点一点累积下来,也能「聚沙成塔」,完成别人认為不可能的任务。
15.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十五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时间作文-关于时间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眼中的时间作文-关于时间的作文1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帕斯卡尔如是说。
正如周国平《时间》中论道,我们站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上,我们徘徊于永恒与瞬间的交轨处。时间是这样一个永远无法触摸的抽象,却又这样真实地存在,一如哲学中所提到的“我们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瞬间无法停留,永恒不可企及。我该如何在时光的隧道中,缓缓滑行,不至落后也不至刺眼伤人。
诗人曾认为是时间的记录者,他们在笔下记录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然而,他们越是奋力,就越像是挣扎,在时间里摆脱时间。
在孩子的世界里,时间是无穷无尽的。曾经,我也一度拥有永恒,在生命中绽放美丽,但却是曾经。
身前身后,在历史长河中起起伏伏,成功人士一浪推一浪。古人陈胜佣耕立下鸿鹊之志,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石破天惊,成就自己在时光中的生命。今有何祥美从初中文化到现在的射击神手表明了时光中生命的异彩纷呈。也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梦为马,在夕阳的壮烈中完成自己同样壮烈的生命。
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我该如何将我的时间一寸一尺地好好握在手心?
我无法看穿掌心的纹路,正如人无法看穿命运的安排。我无权忘记过去,但我必须坚定前进的步伐,给我的时间以生命。
流年中的悲喜推叠,错错对对,使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没有什么不朽,谁能保证心不变,看得清世事沧桑。我们呐喊,我们彷徨,都只有一个期限,那就是一生。一生何其短,又何其长。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唯有在这一生中,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如何做人,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才是真正思考的`事。我真愿在我的时间里,像徐怀谦笔下的文字那样,又柔软,又坚强。
给我的时光以我的生命,让生命在时光中缓缓流淌。
我眼中的时间作文-关于时间的作文2有一样样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听不到,但它却时刻围绕在你的身边。它悄悄溜走,你可能毫无察觉,可当你想挽留时却已回天无力。它,是什么?它就是时间。
时间,走得太匆忙。你太难把握,你稍纵即逝。我知道你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就像那流水永远不会往回流。时间,你绝不会让任何人回到从前,重新来过。你教会我,世上永无后悔药,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否则后果无法挽回。就像我常常在考过试时候,总会感叹这个不该错、那个不该错,我应该在考试时就细心答题、仔细检查,事后诸葛亮有什么用啊?电视中,我们常常会看见囚犯会泪流满面的悔过,说当初不该怎么样怎么样,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你永远是最公正的,无论贫富,你公平地对待。你又永远不会停止,让珍惜你的人收获幸福,让忽略你的人后悔莫及。你最昂贵,因为“寸金难买寸光阴”。你悄悄地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了,你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走了,却什么都没有带走,只留给了人们一段又一段的回忆。十二年的光阴离开我。想起以前的时间,我总会想起幸福与甜蜜。
十二年里,在军训的生活中,我学会了自己叠被子、自己洗碗筷;在学校的孝敬日里,体会到了做家长的不容易;在父母的行为中,我学会了懂礼貌;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十二年里,我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我被祖国的美丽所折服了,我深深的爱上了我的家乡。
十二年里,我和父母一起玩耍,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让我感觉到了深深的亲情;我和朋友一起嬉戏,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友情。
如果不是你,我会碌碌无为。如果不是你,我享受不到这样的乐趣。
时间啊时间,你走了,却给我留下了那样多的快乐回忆!请原谅我过去未来的及和你告别,但今天,我会满怀感激地对你说一声:“再见,我要迎接新的你了!”可是,就在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又不知从何处,轻轻地、轻轻地离开了……
我眼中的时间作文-关于时间的作文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着属于他的时间。然而,世界也是无情的,逝去的时间是不会有再次重现的机会。为此,我眯起眼,细细地打量着我的时间。
时间如水,去而不返。我怀揣着我剩余的时间,眼睛却停留在过去的时间上。那些已经被赋予内容的时间,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以至于想重新经历一番。但我必须明白,我所剩的时间远比逝去的多。所以,充分计划自己所剩的时间吧,不要让未来拖垮在奔流不息的分分秒秒中。
时间似金,价不可估。每一份时间都是等价的,却在经过我手之后变得参差不齐。有时,我花费一小时来阅读美文,享受着那些跳动在字里行间的灵魂所带来的优美与哲思,受益匪浅。有时,我浪费一小时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为虚无之物劳心伤神,一无所获。我掂量着我手中的时间,它们的价值不应该被埋没在空无之中,争取让每一份时间都充盈着超过其本有的价值,才是时间最真实的价值。
时间如歌,唱出人生意韵。同样的时间,在不同的人手中成就了不同的人生。钱学森、袁隆平、宋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用他们的时间创造出了一番被写入励志读本的人生。或许谁都想模仿吧,毕竟那些成就是那么的诱人。可是他们的成功却难以复制,正因为时间是变化的,所以在不同时刻完成同一件壮举无非是天方夜谭。我看着他们的时间,却更多的在思考自己的时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时间,仿佛是冥冥之中给人以指示。充分认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时间最适合做什么!反观那些时代的巨匠,他们不也是这样开始的么?人生的乐谱上,有着无数的时间音符,而谱出优美韵律的方法,正是认识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最合适的地方填上最恰当的音符。
是的,我的时间不特别,如水不返,如歌传唱。但我的时间又是特别的,只有我自己才能充分认识它,并努力让它成为星河中闪烁着熠熠光辉的那一颗!
我眼中的时间作文-关于时间的作文4“时间”这一抽象的东西,打人一出生起就如影随形。
他是公共的,却又是私人的。他只是披着一件不透明的风衣,告诉人们:向前,绝不后退!至于那件风衣下所正在发生的种种,主人公就是我们自己了。
我曾经这样问过自己:“要是我能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那我的效率该是有多么高啊!”可这“好好利用”到底应该怎么定义呢?除去生活中那些必须的生理活动所需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也是一大把啊。莫非学生只有好好学习多解几道题目,上班族只有勤奋工作多做几份策划案,工人们只有不断地挥汗如雨多贴几块砖瓦,那才是“好好利用”?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时间是流水,但我也可以在这条一去不复返的河流上铺上彩带,在五彩的波折中流淌向远方。
早晨的阳光格外明媚,空气沁人心脾,朝阳透过叶与叶的间隙,投射下斑斑驳驳的光点。周围的景物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因为这是我每天上学回家的必经之路。只要稍微抬一下头,就能望见树枝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雀跃姿势。只要稍微瞥一下眼,就能被五彩的壁画充满视网膜,大脑中的视觉细胞瞬间活跃起来。
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早晨,那些平常不曾注意的渺小之物,瞬间成为每天微笑生活的源泉。也许在这儿停留的几分钟里我可以解完一道题,可以背诵几个单词,可以做许多所谓的正经事儿。如果说这些所谓的正经事儿是单纯的黑白两色,那刚才我所停留的几分钟,无疑是一道绚丽的彩虹,照亮了我一整天的愉悦心境,带给我难以言喻的欢愉!
这是必须的,如同我们吃饭睡觉一样的生理活动,更不是所谓的浪费。我知道在我的时间里,只有效率是完全不够的,如果效率是量,那我更偏爱于质,精致华美斑斓。如果一定要将它定义为所谓的浪费时间,那也没有关系,我愿意奢侈一回,挥霍一把,就让这种“浪费”充斥我的一生吧!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是尤物,而尤物往往是不可多得的!
16.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 篇十六
关键词:生活,时间,写实
20世纪80年代初, 大陆、香港、台湾都不约而同地掀起了电影艺术的革新运动, 大陆第五代导演的出现、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出现, 以及台湾新电影的出现。而在台湾, 作为新电影的领军人物之一就是侯孝贤。
侯孝贤的早期电影大多关于时间、关于人生、关于命。他喜爱“从他个人的故事开始, 从个体出发, 自己的生活、成长的过程、喜爱的东西, 等等。1”像早期的“悲情三部曲” (《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 通过苦与难来讲故事, 讲关于与生命的对抗以及对人生的质疑。然而特别的是, 在三部曲之前的《恋恋风尘》里, 侯孝贤却举重若轻地用远山远水、铁轨火车以及烟和雾这些云淡风轻的元素来讲述关于时间、人生以及命的故事。
一、平实的人物设置
阿远和阿云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 然而从头到尾他们两人却都没有过度亲昵的言行。时间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很透彻, 因为相识甚久, 于是在生活中他们更像一对兄妹。影片开场阿远帮阿云把一袋米抗回家, 在家门口阿云的母亲接过那袋米就进了屋子, 没有一句赘言, 似乎该说一句“谢谢”的, 但“谢谢”在这里只会显得不自然。以及在阿云第一次去台北看阿远, 分别许久的两人见了面也没有像普通恋人那样拥抱, 阿远只是接过阿云手中的行李然后问她, “吃午饭了吗?”可以说, 阿远和阿云的人物设置是非常平实的, 抛开了那些具有戏剧性的冲突以及关系结构, 他们二人就只是普通人家的男女该有的样子, 并且丝毫不做作地呈现出了生活原本的样子。
影片中另一个具有时间性的人物是阿公。阿公一出场就劝说他那个不听话的孙子吃饭, 以及影片最后阿公站在番薯地前反复对阿远说“种番薯比种高丽参还要辛苦”。时间体现在他身上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唠叨, 再加上阿公脸上那种木讷的表情以及游离的眼神, 阿公的形象完全就是一个没有经过雕琢的普通农民。这种经受过生活洗礼、岁月在脸上留下了划痕的人物正是一种自然与平实。导演都没有用中近景来拍摄影片前后两场阿公的戏, 而是用旁观者的身份, 把摄像机摆得远远的, 等待故事的发生。这种旁观者的角度也是一种平实。
二、干净的长镜头
侯孝贤的影片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长镜头的运用, 而在长镜头的运用中最具特色的一点是机位不动, “找到一个位置, 把镜头放在那儿, 让事情发生。”2影片开场的镜头是一辆前行的火车, 导演把机位架在火车的最前面, 始终没有移动过, 整整60多秒里镜头呈现出来的只有被山包围着的铁轨以及火车前行发出的声响。在侯孝贤的长镜头里, 时间是掌握着主动权的。因为不再是把故事限制在一定的时间里表现出来, 而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形成故事。紧接着的第二个长镜头, 在列车前行的嘈杂声中阿云和阿远相对无言地站着, 前面的三十来秒中他们都各看各的书, 接着再听到阿云的啜泣声, 阿远一句“你怎么了”打破了沉默。这也是在用“时间”将故事发生, 即先要时间来酝酿出故事的情绪, 才能烘托出故事的内容。
另一方面, 影片中所有长镜头的机位几乎都被摆得远远的, 很容易让观众看到故事的全貌。阿公坐在过道里和阿远的爸爸说起关于阿远的病的场景, 整场戏有一百二十多秒, 但镜头却始终都没有拉近阿公的面部特写, 没有加入情绪起伏与心理触动, 好像导演可以把生活的苦难举重若轻地讲述出来一样。
三、风尘中的声响
在《恋恋风尘》中有许多声音元素。除了吉他声导演没有再用过多地音乐来表现, 而是采用许多环境音来烘托故事。在农村, 环境声来自于前行的火车声、火车到站的汽笛声、夏夜晚风里的蝉鸣声、掀起投影仪屏幕的风声、小孩子玩耍的叫喊声。这些声音都来自生活, 它们的存在不像音乐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象征, 而是淡化了电影戏剧化的表现效果, 从而体现出一种写实主义, 而且因为是在农村, 这些声音就更加上了一些朴实又纯粹的气质, 使影片的气氛可以一直保持在一种远山远水的状态。在城市, 环境的声音则来自于车间里的机器转动声、大街上穿梭的车流声、夜晚大排档里人们的嘈杂声。这些声音也来自生活, 但却与农村的声音形成了一种安静与嘈杂的对比, 一种自然化与工业化的对比。值得一提的是, 原本就少言少语的男主角阿远, 在城市里这些声响的包围下似乎变得更加沉默了, 当朋友们聚在夜晚的大排档唱起歌来时, 阿远只是沉默地看着他们, 于是声音在这里又起到了影响人物情绪的作用。
再说到影片中几次出现的吉他声, 开场阿远和阿云回家的时候出现过, 中间阿远和阿公去接父亲回家过桥的时候出现过, 阿远在城里念夜校的时候出现过, 阿远骑摩托车送货的时候出现过, 以及影片的最后出现过。前面几次吉他声的出现都只有十来秒, 它们的作用在带动观众的情绪, 等到观众准备往下沉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吉他的声音原本就具有一种低沉的情绪, 而影片以吉他声作为结束, 则是在全面整体情绪铺垫好了以后, 再带着观众深深地往下跳, 像是在风中飘荡, 看似一言不发却沉入进一个物是人非的故事中去。
影片的最后阿公和阿远站在庄稼面前, 阿公用闽南语叨念着种植番薯的艰辛, 摄像机远远地摆放着, 周围是蝉鸣的声音, 一切好像从来没有变过一样, 依旧是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声响, 但是事实上土地虽然还是原来的土地, 世间的事早已经更替轮换了好几次。这就是影片要讲的故事, 时间的秘密从来都是人物的生离死别、环境的巨大改变, 时间的秘密一直都只是时间本身而已。
注释
11 .卓伯棠.《侯孝贤电影讲座》[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9页.
【时间的叙事作文:时间是金】推荐阅读:
初中珍惜时间作文,惜时作文,时间的作文10-29
有关时间的作文800字-我的时间09-10
一样的时间作文10-25
时间的力量作文10-28
时间的遐想初中作文08-11
关于时间的高三作文08-16
时间为话题的作文08-31
关于时间的话题作文09-05
时间的琉璃者作文10-06
错过的时间作文600字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