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1-课文翻译

2024-08-17

高职英语1-课文翻译(精选6篇)

1.高职英语1-课文翻译 篇一

高中英语必修1 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 友谊

Reading

安妮最好的朋友

你是不是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呢?或者你是不是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于是她就把日记档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安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他们就会被德国纳粹抓去。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两年之后才被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她唯一的忠实朋友就是她的日记了。她说,“我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中记流水账。我要把这本日记当作我的朋友,我要把我这个朋友称作基蒂”。安妮自从1942年7月起就躲藏在那儿了,现在,来看看她的心情吧。

1944年6月15日星期四

亲爱的基蒂: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长久无法出门的缘故,我变得对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都无比狂热。我记得非常清楚,以前,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令我心迷神往过。自从我来到这里,这一切都变了。

„„比方说,有天晚上天气很暖和,我熬到11点半故意不睡觉,为的是独自好好看看月亮。但是因为月光太亮了,我不敢打开窗户。还有一次,就在五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我碰巧在楼上,窗户是开着的。我一直等到非关窗不可的时候才下楼去。漆黑的夜晚,风吹雨打,雷电交加,我全然被这种力量镇住了。这是我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令人伤心的是„„我只能透过脏兮兮的窗帘观看大自然,窗帘悬挂在沾满灰尘的窗前,但观看这些已经不再是乐趣,因为大自然是你必须亲身体验的。

你的安妮

Using Language

Reading and

亲爱的王小姐:

我同班上的同学有件麻烦事。我跟我们班里的一位男同学一直相处很好,我们常常一起做家庭作业,而且很乐意相互帮助。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可是,其他同学却开始在背后议论起来,他们说我和这位男同学在谈恋爱,这使我很生气。我不想中断这段友谊,但是我又讨厌人家背后说闲话。我该怎么办呢?

莉萨

Reading and writing

尊敬的编辑:

我是湖州高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个难题,我不太善于同人们交际。虽然我的确试着去跟班上的同学交谈,但是我还是发现很难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因此,有时候我感到十分孤独。我确实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您能给我提些建议,我会非常感激的。

晓东

第二单元 世界上的英语Reading通向现代英语之路

通向现代英语之路

16世纪末期大约有5百万到7百万人说英语,几乎所有这些人都生活在英国。后来,在17世纪英国人开始航海征服了世界其它地区。于是,许多别的国家开始说英语了。如今说英语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们有的是作为第一语言来说,有的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即使他们所讲的语言不尽相同,也可以互相交流。请看以下例子:

英国人贝蒂:“请到我的公寓(flat)里来看看,好吗?”

美国人艾米:“好的。我很乐意到你的公寓(apartment)去。”

那么,英语在一段时间里为什么会起变化呢?事实上,当不同文化互相交流渗透时,所有的语言都会有所发展,有所变化。首先,在公元450年到1150年间,人们所说的英语跟今天所说的英语就很不一样。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为基础的,而现代英语不是。然后,渐渐地,大约在公元800年到1150年期间,英语不那么像德语了。因为那时的英国的统治者起初讲丹麦语后来讲法语。这些新的定居者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特别是在词汇方面。所以到17世纪,莎士比亚所用的词汇量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大。在1620年,一些英国人搬迁到美洲定居。后来,到了19世纪,有些英国人也被送往澳大利亚,两个国家的人都开始说英语了。

最后,到20世纪,英语才真正定形。那时,英语在拼写上发生了两大变化:首先,塞缪尔?约翰逊编写了词典,后来,诺厄?韦伯斯特编纂了《美国英语词典》,后者体现了美国英语拼写的不同特色。

现在,英语在南亚也被当作外语或第二语言来说。比如说,印度拥有众多讲英语很流利的人,这是因为英国于1765年到1947年统治过印度。在那期间,英语成了官方语言和教育用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非洲其它国家,比如南非,人们也说英语。目前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正在迅速增长。事实上,中国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英语学习者。中国英语会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吗?这只能由时间来回答了。Using Language

Reading and talking

什么是标准英语?是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所说的英语吗?信不信由你,(世界上)没有什么标准英语。许多人认为,电视和收音机里所说的就是标准英语,这是因为在早期的电台节目里,人们期望新闻播音员所说的英语是最好的英语。然而,在电视和收音机里,你也会听出人们在说话时的差异。

当人们用不同于“标准语言”的词语时,那就叫做方言。美国英语有许多方言,特别是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方言,以及黑人和西班牙人的方言。在美国有些地区,即使是相邻城镇的两地人所说的语言都可能稍有不同。美国英语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方言是因为美国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缘故。

地理位置对方言的产生也有影响。住在美国东部山区的某些人说着比较古老的英语方言。当美国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时,他们也就把他们的方言随着带去了。因此,美国东南部山区的人同美国西北部的人所说的方言就几乎相同。美国是一个使用多种方言的大国。虽然许多美国人经常搬迁,但是他们仍然能够辨别、理解彼此的方言。

第三单元 游记Reading

沿湄公河而下的旅程

第一部分梦想与计划

我的名字叫王坤。从高中起,我姐姐王薇和我就一直梦想作一次伟大的自行车旅行。两年前,她买了一辆昂贵的山地自行车,然后还说服我买了一辆(山地车)。去年她去看望了我们的表兄弟——在昆明读大学的刀卫和宇航。他们是傣族人,在云南省西部靠近澜沧江的地方长大,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这一段叫澜沧江,在其他国家(境内)叫湄公河。很快,王薇使表兄弟也对骑车旅游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以后,我们终于有了机会骑自行车旅行。我问我姐姐:“我们要去哪儿?”首先想到要沿湄公河从源头到终点骑车旅游的是我的姐姐。现在她正在为我们的旅行制定计划。

我很喜欢我姐姐,但是她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她有时确实很固执。尽管她对去某些地方的最佳路线并不清楚,她却坚持要自己把这次旅游安排得尽善尽美。于是,我就知道这个尽善尽美的方式总是她的方式。我不停地问她,“我们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回来?”我还问她是否看过地图。当然她并没有看过——我的姐姐是不会考虑细节的。于是,我告诉她,湄公河的源头在青海省。她给了我一个坚定的眼神——这种眼神表明她是不会改变主意的。我说,我们的旅行将从5, 000多米的高地出发,这时她似乎显得很兴奋。当我告诉她那里空气稀薄,呼吸困难,而且天气很冷时,她却说这将是一次有趣的经历。我非常了解我的姐姐,她一旦下了决心,什么也不能使她改变。最后,我只好让步了。

在我们旅行前的几个月,王薇和我去了图书馆。我们找到一本大型地图册,里面有一些世界地理的明细图。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湄公河发源于西藏一座山上的冰川。起初,江面很小,河水清澈而冷冽,然后它开始快速流动。它穿过深谷时就变成了急流,流经云南西部。

有时,这条江形成瀑布,进入宽阔的峡谷。我们俩惊奇地发现这条河有一半是在中国境内。当流出中国,流出高地之后,湄公河就变宽了,变暖了,河水也变成了黄褐色。而当它进入东南亚以后,流速减缓,河水蜿蜒缓慢地穿过低谷,流向生长稻谷的平原。最后,湄公河三角洲的各支流流入中国南海。

Using Language

Reading and speaking

沿湄公河而下的旅程

第二部分 山中一宿

虽然是秋天,但是西藏已经开始下雪了。我们的腿又沉又冷,感觉就像大冰块。你看到过雪人骑自行车吗?像往常一样,王薇在我的前面,我知道我用不着给她鼓劲儿。上山很艰难,而下山却很好玩。等我们到达山谷,天气就暖和多了,我们不得不把帽子、外衣、手套和长裤换成T恤衫和短裤。然后,当我们到达较冷的高地时,我们又得换衣服。刚到傍晚,我们就停下来宿营,先把帐篷支起来,然后吃饭。晚饭后,王薇就去睡觉了,而我却睡不着。半夜里,天空变得清朗了,星星很亮。山里非常安静——那天晚上几乎没有风,只有篝火的声音。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了,马上就要到达云南的大理。在那里,我们的表兄弟刀卫和宇航将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他们!

四单元 地震

Reading

地球的一个不眠之夜

河北省东北部的农村不断有些怪事发生:三天来,村子里的井水升升降降,起起伏伏。农夫注意到,水井的井壁上有深深的裂缝,裂缝里冒出臭气。农家大院里的鸡,甚至猪都紧张得不想吃食。老鼠从田地里跑出来找地方藏身。鱼缸和池塘里的鱼会往外跳。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左右,有些人看到天上一道道明亮的光。即使天空没有飞机,在唐山城外也可以听到飞机声。在市内,有些建筑物里的水管爆裂开来。但是,唐山市的一百万居民几乎都没有把这些情况当一回事,当天晚上照常睡着了。

在凌晨3点42分,一切都开始摇晃起来。世界似乎到了末日!二十世纪最大的一次地震就在唐山市正下方11公里处发生了。100公里以外的北京市都感到了地震,全国1 / 3的地方都有震感。一条8公里长30米宽的巨大裂缝横穿房舍、马路和渠道。地上一些洞穴冒出了蒸气。石头山变成了泥沙河,在可怕的15秒钟内,一座大城市就沉沦在一片废墟之中。人们遭受的灾难极为深重。2/3的人在地震中死去或受伤。成千上万个家庭遇难,许多孩子变成了孤儿。死伤的人数达到40多万。

幸存的人们又怎么能相信这是自然现象呢?人们无论朝哪里看,哪里的一切都几乎被毁了。所有的市内医院、75%的工厂和建筑物、90%的家园都消失了。残砖就像秋天的红叶覆盖着大地,然而它们是不可能被风刮走的。两座大坝垮了,多数桥梁不是塌了就是无法安全通行了。铁轨如今成了一条条废钢。好几万头牛再也挤不出奶来。50万头猪和几百万只鸡全都死了。井里满是沙子,而不是水。人们惊呆了。接着,在下午晚些时候,又一次和第一次一样的强烈的地震震撼着唐山。有些医生和救援人员被困在废墟下面。更多的房屋倒塌了。水、电和食物都很难弄到。人们开始纳闷,这场灾难还会持续多久。

不是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地震后不久,部队派了15万名战士到唐山来协助救援人员,数十万的人得到了救助。部队人员组成小分队,将受困的人们挖出来,将死者掩埋。在唐山市的北边,有一个万名矿工的煤矿,其中多数人得救了。援救人员为那些家园被毁的幸存者盖起了避难所,用火车、卡车和飞机向市内运来了水。慢慢地,这座城市又开始出现了生机。

Using Language

Read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中国河北

唐山市政府办公室

200()年7月5日

亲爱的________:

恭喜你!我们很高兴地告诉你,你在以新唐山为主题的中学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评委会的五位评委听了你的演讲,他们都认为你的演讲今年最好的。你的父母亲和你的学校会为你而骄傲!

下个月我们市将开放一个新公园,以纪念在那次可怕的灾难中死去的人们,并向那些曾经为幸存者提供过帮助的人们致敬。我们办公室想请你在7月28日上午11点给来公园的参观者进行演讲。你知道,三十()年前的这一天正是唐山发生地震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邀请你把家人和朋友一起带来。诚挚的张沙

第五单元 纳尔逊·曼德拉——一位当代英雄Reading

伊莱亚斯的故事

伊莱亚斯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伊莱亚斯。我是南非的一个穷苦的黑人工人。第一次见到纳尔逊?曼德拉的时候,是我一生中非常艰难的时期。(当时)我才12岁,那是在1952年,曼德拉是我寻求帮助的一位黑人律师。他为那些穷苦黑人提供法律指导。他十分慷慨地给予我时间,我为此非常感激。

由于我所受的教育很少,所以我需要他的帮助。我六岁开始上学,我仅仅在那里读了两年的学校有三公里远。我不得不辍学,因为我的家庭无法继续支付学费和交通费。我既不太会读,也不怎么会写。几经周折,我才在一家金矿找到一份工作。然而在那个时候,你要想住在约翰内斯堡就非得要有身份证不可。糟糕的是我没有这个证件,因为我不是在那里出生的,我很担心我是不是会失业。

纳尔逊?曼德拉给予我帮助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日子。他告诉我要想在约翰内斯堡立住脚,应当如何获取所需证件。我对自己的未来又充满了希望。我永远也忘记不了他对我的恩情,当他组织了非国大青年联盟时,我马上就参加了这个组织。他说:“过去30年来所出现的大量法律剥夺我们的权利,阻挡我们的进步,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处在几乎什么权利都没有的阶段。”

他说的是真话。当时黑人没有选举权,他们无权选择他们的领导人。他们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工作。他们所能住的城区都是由白人决定的。他们被打发去住的城外地区是南非最贫穷的地区。在那儿,没有人能够种庄稼。事实上,就像拉尔逊?曼德拉所说的:

“„„我们被置于这样一个境地:要么我们被迫接受低人一等的现实,要么跟政府作斗争。我们选择向法律进攻。首先我们用和平的方式来破坏法律,而当这种方式也得不到允许时,„„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决定用暴力反抗暴力。”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暴力,„„但是在1963年的时候,我帮助他炸毁了一些政府大楼。那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如果我被抓住了,可能就会被关进监狱。但是,我乐于帮忙,因为我知道,这是为了实现我们的黑人和白人平等的梦想。

Using Language

Reading

伊莱亚斯的故事续篇

你无法想象罗本岛这个名字听起来多么令我们恐惧。那是一座任何人也逃不出去的监狱。在那里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但是我到那里时,纳尔逊·曼德拉也在那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倒帮了我的忙。曼德拉先生为我们那些几乎没有上过学的人开办学校。他在午餐后的休息时间以及晚上本来该睡觉的时间教我们学习。我们躲在毯子下面读书,我们用可以找到的任何东西作蜡烛来看书。我成了一名好学生,想要为我的学位而学习,但是别人不允许我这样做。我知道我是够聪明的,并且有能力拿到学位。曼德拉先生让狱卒参加我们一起学习。他说他们不应该被剥夺学习的权利。他们并不比我更聪明,却通过了考试,因此我就知道我也能够拿到学位。这让我觉得自己还不错。

在监狱里呆完四年之后,我去找工作。因为我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我得到了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可是警察局发现了,告诉了我们那个行业的重要人物,说我因为炸政府大楼而坐过牢。于是我失业了。在曼德拉和非国大于1994年掌权之前,我有20年没有工作。在此期间,我的妻儿只得从亲戚朋友处讨饭吃,并乞求帮助。幸亏曼德拉先生还记得我,给了我一份工作,叫我带着旅行团去参观罗本岛上我住过的那座旧监狱。第一次给旅行团作讲解时,我的心情很不好。我回忆起那时所有的恐怖和令人畏惧的情景。我记起了狱卒的鞭打和暴行,我想到了我那些死去的朋友,我觉得我不能做这份(导游的)工作。但是我的家人却鼓励我,他们说,从南非新政府得到的这份工作和薪饷,是我毕生为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而斗争所得到的回报。现在,我51岁了,我还能给参观者介绍有关监狱的情况,对此我感到非常骄傲,因为我曾经为黑人在自己的国土上争取自由而出过力。

2.探析高职英语翻译教学 篇二

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愈发增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等交往日益频繁,翻译的重要性也就相应地与日俱增。新的形势迫切要求翻译者加强语言学习和翻译理论以及技巧的研究、提高翻译质量。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理想的翻译应该是一门艺术。翻译者应该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然后运用翻译技巧,用另外一种语言把它们充分地表现出来。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翻译也可以是两种语言之间有规律的转换,但绝不是机械的转换和简单的变易,而是“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贴切的表达出来”。翻译的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鲁迅先生曾就翻译提出了“信与顺”的标准,即“忠实”和“通顺”,两者相辅相成。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上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未免成为杜撰或乱译。

一、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都相对较差,有的学生入学前由于没有重视英语,记忆不够,词汇量严重不足,尤其是英语翻译能力薄弱。中学阶段,迫于应付高考,学生多是考前强记一些词汇,教学过程,多强调听和读,更多的是灌输语法,因而,英汉翻译训练的时间不足,量不够,翻译方法很少,说不出,译不了,基本上无法应用。特别是把大量时间用在语法试题训练上,理论灌输有余,实践活动不足,导致学生实际英语基础很差,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更是等同于从头启蒙,任务很重。

(二)缺乏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

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信仰等方面背景知识的了解,在翻译实践中,学生往往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来表达,因而在翻译中造成很多的误解。例如,“狗”在中文里大多数表达的是贬义,比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朋狗友”、“丧家之犬”等。学生在翻译“You are a lucky dog.”这句话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翻译起来很困难。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到,在西方“dog”通常被看作人类友好的朋友,表达的是褒义的意义,这句话就不难翻译,应该理解为“你是一个幸运儿。”

二、翻译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一)重视语法结构

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因此,高职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以达到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应突出重点,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基础语法知识。其中主要语法点有:词性的判断、冠词的用法、对语态、语气的理解、动词的时态、句式结构等要重点讲授。

(二)扩大词汇量,加强英汉词汇对比

扎实的英语基础是翻译教学的必备条件,而词汇的掌握是打好英语基础的奠基石。从我们的教学经历来看,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其中词汇量小是学生提高翻译水平的最大障碍,大量“四会”词汇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基础上,不具备听、说的能力,更谈不上翻译。那么如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翻译能力的第一步。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死记硬背”的单词记忆法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误区,也就是即使学生认识这个词汇,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它。认识到这一点后,专家们开始批评和反思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是词汇的记忆应该与词汇的使用相结合,词汇的巩固应该在使用中得到加强,而在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中还要注重英汉词汇的对比,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翻译时将中英文一一对应。

(三)注意中英语言句子语序差异

虽然英汉句子都采用“主谓宾”(SVO)的排列顺序,但它们在修饰语(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上存在着一个显而易见的差别。具体来说,英语的修饰语既可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前,又可置于其后。若此修饰语为短语或分句,则往往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单独用还是几个连用,都应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前。试比较:

(1)The man who talked to me at the club last night is my boss.

译文:昨天在俱乐部和我说话的那个人是我的老板。

(四)注意中英文化的差异

翻译是基于跨文化背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完整地重现出来的语言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影响翻译水平的因素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缺失,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因此处理文化差异、跨越语言鸿沟就成了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加强英汉语言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知之甚少,其翻译主要还是文字到文字的对译,文化缺失常常导致错译或误译。虽然没有讲授文化差异的专门课,文化的学习必须穿插在每一节课中,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礼俗规范等都可以作为文化渗透的内容,它们在翻译中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君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

3.高职英语1-课文翻译 篇三

秘书可能会有很多其他不同的头衔,例如行政助理、文员或私人助理。尽管所有这些头衔都以行政工作为主旨,但它们却反映了不同种类的秘书工作。秘书岗位十分古老,例如,古希腊和罗马的商人和政客们就曾雇用私人秘书和文员来管理他们的事务。

秘书的工作就是使办公室顺利运转。秘书的职责范围很广,依据他们所在办公室的不同而各异。就最低要求来说,秘书要处理信函,跟踪日程安排,管理文件系统,操作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许多秘书还要接听电话,并将其转给适当的人员。有些秘书还要负责办公室用品的采购,他们也可能会处理预算、簿记和人事文档。秘书应当具备使用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经验,因为他们将处理大量的电子资料,包括往来信函。

好的秘书工作效率极高,且有条不紊。除了具备文书技能之外,他们还善于管理时间和人员。尽管他们的薪水和受尊敬的程度也许不如其他更高级别的人员,但在办公室中他们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能预估办公室人员的需求,迅速解决问题。他们工作效率非常高,以至于许多人直到他们离开之后才意识到他们的价值所在。好的秘书还善于人际沟通。他们也非常值得信赖,可以委托他们处理机密文件,与高层管理人士打交道并应付在繁忙的办公室里经常会出现的混乱情况。

4.高职英语1-课文翻译 篇四

幸福隐藏的另一面

凯思琳•麦克高恩 1.咫风、房屋失火、癌症、激流漂筏失事、坠机、昏暗小巷遭歹徒袭击,没人想找上这些事儿。但出人意料的是,很多人发现遭受这样一次痛苦的磨难最终会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变。他们可能都会这样说:“我希望这事没发生,但因为它我变得更完美了。

2.我们都爱听人们经历苦难后发生转变的故事,可能是因为这些故事证实了一条真正的心理学的真理,这条真理有时会湮没在无数关于灾难的报道中:在最困难的境况中,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奋发向上的能力会进发出来。对那些令人极度恐慌的经历作出积极回应的并不仅限于最坚强或最勇敢的人。实际上,大约半数与逆境抗争过的人都说他们的生活之后与某种方式的改变。

3.诸如此类有关危机改变一生的发现有着可观的研究前景,这正是创伤后成长这一新学科的研究领域。这一新兴领域已经证实了曾经被视为陈词滥调的一个真理:大难不死,意志弥坚。创伤后压力绝不是唯一可能的结果。在遭遇了即使最可怕的经历之后,也只有一小部分成年人会受到长期的心理折磨。更常见的情况是,人们会恢复过来—甚至最终会成功发达。4.那些经受住苦难打击的人是有关幸福悖论的生动例证:为了尽可能地过上最好的生活,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愉悦的感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幸福的追求已经缩小到只追求福气:一生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和困惑。

5,这种对幸福的平淡定义忽略了问题的主要方面—种富有意义的生活所带来的那种 丰富、完整的愉悦。那就是幸福背后隐藏的那种本质—是我们在明智的男男女女身上所欣赏到并渴望在我们自己生活中培育的那种不可言喻的品质。事实证明,一些遭受苦难最多的人-他们被迫全力应付他们未曾预料到的打击,并重新思考他们生活的意义—或许对那种深刻的、给人以强烈满足感的人生经历(哲学家们过去称之为对“美好生活”的探寻)最有发言权。6.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更为广泛的定义把深深的满足感和一种通过移情与他人建立的深切联系融合在一起。它主要受愉悦情感的支配,但同时也夹杂着惆怅和悔恨。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心理学家劳拉•金认为:“幸福仅仅是许许多多人生价值中的一种。”慈悲、智慧、无私、.洞察力及创造力—有时只有经历逆境的考验才能培育这些品质,因为有时只有极端的情形才能迫使我们去承受痛苦的改变过程。只过安宁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不足以体验一段完整的人生的。我们也需要成长-尽管有时成长是痛苦的。

7.在纽约市皇后区一间漆黑的房间里,31岁的时装设计师特蕾西•塞尔感到自己奄奄一息。就在几个月前,她已经停止服用控制她关节炎的强效免疫抑制药。她从没预见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停药之后的反应最终使她全身剧烈疼痛,神经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最轻微的动作—比如说试着吞咽—对她来说也痛苦不堪。甚至将脸压在枕头上也几乎难以忍受。8.塞尔并不是懦弱的人。她在两岁时就被诊断得了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生都在忍受着病症和治疗(药物、手术)的折磨。但是这一次,她实在不堪忍受了,她的医生所做的一切乎都不起作用。要么让疾病结束她的生命,要么她就得很快了结自己的生命了。

9.然而,在经历了若干个不眠之夜后,她想自杀的念头开始被新的感激之情所打断。虽然她仍然感到痛苦,但一种新的意识每一夜都变得更加强烈:一种令人惊叹的解脱感,结合着一种包容一切的同情和怜悯的情感。“我感到一切我曾经用来认同•自己身份的东西都被剥夺了,”六个月后她这样说道,“一切我认为我知道或相信的事物—时间、金钱、自我形象、对事物的看法—都毫无价值了。意识到这一点真是让我感到解脱。”

10.在几个月内,得益于类固醇加其他药物的鸡尾酒疗法,她开始能够更加自如地活动了。她说,毫无疑问她现在的生活状况有了好转。“我感觉我窥探到了生命的秘密以及我们生存的意义,那就是快乐地生活,同时扶持他人。就这么简单!”

11.她这种不可思议的经历完全是个惊喜。但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心理学教授里奇•特德斯基认为,这种转变的感觉从某些方面看却是很典型的。里奇•特德斯基教授首创了“创伤后成长”一词。他对那些经历了诸如搏斗、暴力犯罪、突患重病等极端事件的人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在刚经历不幸后大多数人随即都会感到茫然和焦虑。他们一心想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毁了。有少部分人事后很久了还不断被记忆问题、失眠以及类似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所折磨。但特德斯基和其他学者发现,对很多人(可能甚至是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最终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令人满足。

12.许多经历过恐怖的人身威胁的人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在事情发生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安全感被冲破了,平时处于我们与我们对世界的种种看法之间的自我保护的精神盔甲被剥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轨迹(我们的习惯、自我认识和主观意念)全部被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对世界的原始体验。

13.尽管如此,要实际实现这些转变并完全接受新的现实,通常需要有意识地付出努力。,是否愿意并有能力承担这个过程,就是那些在灾难中成长和那些被灾难所摧毁的人之间主要的区别之一。认为灾难有价值的人并不是最坚强或最理性的人。使他们与众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将所遭遇的事融入他们自己的人生历程中。”

14,最终,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以从未想到过的方式获得了解脱。幸存者往往说他们变得更加宽容,也更能原谅别人,能够缓和原本糟糕的关系。他们说物质追求突然间变得很无聊,而朋友和家庭带来的快乐变得极为重要,他们还说危机使他们能够按照这些新的优先之事来重新认识生活。

15.从灾难中成长起来的人尽管经历过恐怖的事情,但他们的恐惧感往往大为减少。他们对自己的力量感到吃惊,相信不管今后生活中将要遭遇什么,他们都能应付。特德斯基说:“人们不会说他们所经历的是美好的。他们并不是特意要通过这样的经历来成长。他们只是尽其所能生存下来。但回顾起来,他们的收获远远大于他们所预料的。”

16.埃默里大学精神病学家格列高利•伯思斯在他的近作《满足》中指出,极限耐力运动员每次训练都要使自己的身体连续数天处于极限状态。他们和经历创伤的幸存者所经历的感觉过程一样:自我失落,困惑,最后获得一种新的驾驭感。对于经常跑超过24小时的l00英里比赛的超级马拉松运动员来说,呕吐和产生幻觉是常事。在一昼夜不停歇不睡觉地跑步之后,竞赛者有时会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在干什么。

17.更普遍的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要数生命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为人父母。生育孩子一直被认为会降低幸福程度。为了照顾婴儿而睡眠不足并且必须将自己的消遣撇到一边,意味着有了新生儿的人更有可能感到抑郁并且面临婚姻的危机。然而,长远看来,养育孩子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有意义、最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短时间内牺牲了幸福,却有了更多的收获,比如满足感、无私以及有机会留下一笔意义深远的遗产。

18.总之,情感上的回报可以弥补灾难带来的痛苦和艰难。这种精神收获并不能抵消所发生的苦难,但是它可以把这些苦难全部放在另一个不同的背景中来看待,..那就是即使我们面临约束和挣扎,我们仍然可以生存得极有价值。金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经历这种觉悟。“你将不再是自己心目中曾经的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你—而事实会证明生活从此将非常美好。” Unit 4 A

因特网:绝对的交流,绝对的孤立。—保罗•卡威尔 谷歌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愚蠢?----尼古拉斯•卡尔

1.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老有一种不祥之感,觉得有什么人,或什么东西,一直在我脑袋里捣鼓个不停,重绘我的脑电图,重写我的脑内存。我的思想倒没跑掉—到目前为止我还能这么说,但它正在改变。我的思维方式在变。这种感觉在我阅读的时候尤为强烈。过去总是不费什么劲儿就能让自己沉浸在一本书或一篇长文章中,被其中的叙述或不同的论点深深吸引。我还会花数小时徜徉在长篇散文中。可如今这都不灵了。现在,我翻上两三页书,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了。我会变得烦躁,抓不住重点,开始想找点其他的事情做。我感觉我似乎要硬拖着我任性的大脑才能回到文章中。原本轻松自然的深度阅读,已然成了痛苦挣扎。

2.我想我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十多年来,我在网上花了好多时间,在因特网的信息汪洋中冲浪、搜寻、添加。对作家而言,网络就像个天上掉下来的聚宝盆。过去要在书堆里或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中花上好几天做的研究,现在几分钟就齐活。“谷歌”几下,快速点开几个链接,就可以找到我所需要的事实或者精炼的引证。即使在工作之余,我也很有可能在信息丰富的网络里遨游—收发电子邮件、浏览头条新闻、点击博客、看视频、听播客或者只是从一个链接跳转到一个又一个链接。(超链接常被比作脚注,但是和脚注不一样,超链接不仅仅链接到相关作品;它们还驱使你去点击创门。)3.对我来说,像对其他人也一样,网络已经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媒介,大部分信息都通过这个渠道进人我们的眼、耳,最后进人我们的大脑。能从这样一个异常丰富的信息库中直接获取信息,其优点是很多的,而且也得到了广泛的描述和适当的赞誉。“硅存储器的完美记忆性,”《连线》杂志的克莱夫•汤普森写道,“对于思想来说是一个大实惠。”但是这个实惠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像媒体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恩在上世纪60年代所指出的那样,媒体可不只是被动的信息渠道。它们不但提供了思想的源泉,也塑造了思想的进程。网络似乎粉碎了我专注与沉思的能力。现如今,我的脑袋就盼着以网络提供信息的方式来获取信息:飞快的微粒运动。曾经我是文字海洋中的潜水者,现在我则像是摩托艇骑手在海面上风驰电掣。4.我并不是唯一一个有此感觉的人。当我向文学界的朋友和熟人提到我在阅读方面的困扰,许多人说他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上网越多,在阅读长文章时,就越难集中精力。我所关注的一些博主也提到了类似的现象。斯科特•卡普开了一个有关在线媒体的博客,最近他承认自己已经完全不读书了。“我大学读的是文学专业,曾经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他写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他推测出了一个答案:“如果对我来说,通过网络来阅读的真正理由与其说是我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比如,我只是图个方便,不如说是我的思维方式在发生变化,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5.布鲁斯•弗里德曼经常撰写有关电脑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文章。他在早些时候同样提到因特网如何改变了他的思维习惯。“稍长些的文章,不管是网上的还是已经出版的,我现在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阅读它们的能力。”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长期任教的病理学家布鲁斯,弗里德曼在电话里告诉我,由于上网快速浏览文章的习惯,他的思维呈现出一种“碎读”特性。“我再也读不了《战争与和平》了。”弗里德曼承认,“我失去了这个本事。即便是一篇长达三四段的博客也难以消化。我只能略微浏览一下。”

6.仅仅是趣闻轶事还不能证明什么。我们仍在等待长期的神经学和心理学的实验,这将给因特网如何影响到我们的认识一个权威的定论。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做了一个网络研读习惯的研究并发表了研究结果。该研究指出,我们可能已经彻底置身于阅读与思考方式的巨变之中了。作为五年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学者们检测了计算机日志,它跟踪记录了两个流行的搜索网站的用户行为。其中一个网站是英国图书馆的,另一个是英国教育社团的,他们提供了期刊论文、电子书以及其他一些文献资源。他们发现,人们上网时呈现出“一种浮光掠影般的形式”,总是从一个资源跳到另一个资源,并且很少返回他们之前访问过的资源。他们常常还没读完一两页文章或书籍,就“弹”出来转到另一个网页去了。有时候他们会保存一个篇 幅长的文章,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曾经返回去认真阅读。7.多亏铺天盖地的网络文本,更别说当下时兴的手机短信,可供我们阅读的东西很可能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要多了,那时,我们选择的媒体还是电视。但是,这已是另一种阅读模式,背后隐藏的是另一种思考方式—也许甚至是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识。“不仅阅读的内容塑造了我们,”塔夫茨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普鲁斯特与鱿鱼:阅读思维的科学与故事》的作者玛丽安娜•沃尔夫说,“阅读方式也体现了我们自身。”沃尔夫担忧,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那种深度阅读能力。深度阅读能力的形成应归功于早期印刷术的发明,有了它,长而复杂的散文作品也相当普遍了。然而,她说,当我们在线阅读时,我们往往只是一“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设释,心无旁鹜、深度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的精神联系,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了。

8.沃尔夫认为,阅读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技巧,它不像说话那样融人了我们的基因。我们得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它学会如何将我们所看到的字符译解成自己可以理解的语言。而媒体或其他我们用于学习和练习阅读的技术在塑造我们大脑的神经电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表明,表意字读者(如中国人)为阅读所创建的神经电路和我们这些用字母语言的人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变化延伸到大脑的多个区域,包括那些支配诸如记忆、视觉设释和听觉刺激这样的关键认知功能的部位。我们可以预料,使用网络阅读形成的思维,一定也和通过阅读书籍及其他印刷品形成的思维不一样。

9.1882年,弗里德里希•尼采买了台打字机。此时的他,视力下降得厉害,长时间盯着一张纸会令他感觉疲惫、疼痛,还常常引起剧烈的头痛。他只得被迫缩减他的写作时间,并担心自己今后恐怕不得不放弃写作了。但打字机救了他,起码一度挽救过他。他终于熟能生巧,闭着眼睛只用手指尖也能打字—盲打。心中的词句又得以倾泻于纸页之上了。

10.然而,新机器也使其作品的风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尼采的一个作曲家朋友注意到他行文风格的改变。他那已经十分简练的行文变得更紧凑、‘更电文式了。“或许就因为这个仪器,你甚至可能会喜欢上一个新短语,”这位朋友在一封信中提到,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他“在音乐和语言方面的‘思想’常常要依赖于笔和纸的质量”。Unit 5

A

阿尔卑斯山上的离婚

罗伯特•巴尔 1.约翰•伯德曼是一个常常走极端的人。这本来应该没什么,但可惜,他妻子的性格整个儿是他的翻版。2.毋庸置疑,对于任何一个男人,这世上总会有一个相当合适的女人能和他成家,反之亦然。但是如果你考虑一下:每个人仅有机会结识几百个人而已,在这几百个人之中熟知的只有那么干几人甚至更少,在这十几个人之中又最多只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别忘了,居住在这世上的人有多少个百万,因此显而易见:自地球存在以来,这合适的男人极有可能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他那个合适的女人。从概率上来讲,这样相遇的机会微乎其微,这也正是离婚法庭存在的原因。婚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妥协,而如果恰好两个个性上互不妥协的人结合了,那就肯定会有麻烦。

3.对于两个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生活没有什么中间点,其结局注定要么是爱,要么是恨,而就伯德曼夫妇而言,他们到头来有的是那种最刻骨、最傲慢的恨。

4.在这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夫妻性情不合就能够成为离婚的正当理由,但是在英格兰,并没有如此微妙的区分,所以除非妻子犯罪,或丈夫犯罪并且为人残暴,否则两者的婚姻关系将一直维系下去,直至死神将他们分开。没有什么比这种事情更糟糕的了,而更令人绝望的是 伯德曼太太为人无可厚非,而她丈夫也并不比一般男人差。然而,也许上面的表述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约翰•伯德曼已经忍无可忍,下定决心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摆脱他的妻子。如果他是个穷人,也许他会抛弃她,但是他很富有,而一个人不能因为家庭生活碰巧不幸就轻易放弃一份蒸蒸日上的事业。

5.一个人的心思要是太专注于一件事情,没有人敢说他最后会做出什么来。大脑是如此脆弱的一个思维工具,以至于它容易失去平衡。伯德曼的朋友(他确实有几个朋友)事后声称他精神错乱。下定决心要谋杀妻子时,约翰•伯德曼的神智清醒还是不清醒,现在已无从知晓,但无疑他把谋杀方案设计成看起来像是意外事件,这种方式的确很狡猾。不过,一般来说,脑子有问题的人才狡猾。

6.伯德曼太太非常清楚,她的存在相当折磨她的丈夫,可她的冷酷无情跟他不相上下,而她对他的恨—有可能的话—恐怕比他对她的恨还更人骨。不管他去哪儿,她都跟着。要不是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她都要顽固地强行出现在他面前,他也许永远不会心生谋杀之念。就这样,他一跟她说打算七月份去瑞士度假,她二话不说就打点行李。往常他总会抗议,但这次没有,于是这对无话可说的夫妇动身去了瑞士。

7.有一间旅馆位于一座很高的冰川的脊架上,离山峰只有几步之遥.旅馆海拔一点五英里,孑然独立,仅有一条长六英里、盘旋而上的崎岖山路可以到达.在旅馆的回廊可以观赏到雪峰和冰川的美景。旅馆附近小道遍布,沿路风景如画,但通往的地点多少都带点儿危险。8.约翰•伯德曼对这家旅馆很熟悉,以前日子还挺幸福的时候他常来这一带。如今既然已生谋杀之念,他就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距离客栈两英里的某个地方。从那地方可以俯瞰周围,它的尽头被一堵破败的矮墙挡住。一天凌晨四点,他偷偷溜出旅馆,来到了这儿—当地人叫“悬望角”。这儿和他印象中的丝毫不差。就是这里了,他对自己说。“悬望角”背靠的山荒芜而陡峭,附近也无人居住,所以没人会俯视这里。而且远处的旅馆还被山肩遮住了。9.站在破墙边沿朝外望,胆子再大的游客也不敢看第二眼。峭壁陡直垂下约有一英里,底下怪石林立,杂树丛生,蓝色雾霭笼革下,看起来就像灌木丛。10.“就是这里了!”他想,“而且就明天早上!”

11.约翰•伯德曼冷酷,无情,沉着地谋划着他的罪行,一如他在证券交易所策划交易。对于那位还蒙在鼓里的受害者,他心中没有一丝怜悯。怨恨让他丧失了所有理智。

12.第二天,用过早餐,他对妻子说:“我想去山里面走走。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去?” 13.“好啊,”她回答得很干脆。

14.“那就好,”他说:“我九点出门。”

15.九点整,两个人一起出了旅馆。按计划,用不了多久他就会一个人回来。一路上谁也没说话,只是在山间绕来绕去,基本上是平路,因为“悬望角”的海拔和旅馆差不多。16.到了目的地后,约翰•伯德曼也没有什么固定计划,他决定伺机而行。他心中时不时生出一种恐惧,害怕她会死死地拽住自己,一起坠下悬崖。他不自觉地想:厄运当头,她是否已有预感?他一直没有说话,就是怕自己颤抖的声音会引起她的怀疑。他决心要突然行动,千脆利落,让她无法自救,更没机会把他也拉下去。至于她要尖叫,他倒是一点也不害怕。因为这地方人迹罕至,只有从旅馆有一条路可以过来,而他知道那天早晨没有人离开那幢楼。17.这时“悬望角”已经在望了,伯德曼太太却停住了脚步,还打了个冷战,这着实令人怀疑。伯德曼先生眼睛微眯,审视着太太,又开始怀疑她是否已有所警觉。没人敢说,两个人这样紧挨着走路,他们的大脑之间会有什么无意识的交流。18.“怎么了?”他生硬地问道,“累了?”

19.“约翰,”她叫道,声音中带着喘息,好多年没有叫过他的教名了,“你不觉得如果你当初对我好点儿,事情也许会不一样?” 20.“我觉得,”他答道,眼睛看着别处,“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 21.“我有很多遗憾,”她声音发颤,“你就没有?” 22.“没有,”他答道。

23.“很好,”伯德曼太太答道,语气又恢复了一贯的生硬,“我只是想给你一次机会。” 24.她丈夫盯着她,25.“你什么意思?心生疑虑。”他问,“给我接受他憎恨的人的任何东西。机会?我不要你的机会,也不要你别的什么。男人不会我想我对你的感觉对你来说不是秘密。我们是硬绑在一起,而你更是想方设法让这份关系变得让人忍无可忍。

26.“是”她答道,眼睛看着地上,“我们是绑在一起的—我们是绑在一起的!”

27.她低声反复嘀咕着这句话,两人走完剩下的几步来到了“悬望角”。伯德曼坐在那摇摇欲坠的破墙上。他妻子则把登山杖扔在了石头上,心神不宁地走来走去,拳头摄了又松,松了又撰。随着那可怕时刻的临近,他屏住了呼吸。

28.“你干嘛像个野兽走来走去?”他叫道,“过来坐我旁边,安静点。”

29.她面对着他,眼中闪耀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光芒—一种疯狂和僧恨的光芒。

30.她说:“我走起来像个野兽,因为我本来就是。你刚才说了你对我的恨,但你是男的,比起我的恨你的不值一提。尽管你人很坏,非常想了断这份将我们绑在一起的关系,但我知道有些事你还是不会去做的。我知道你没想过谋杀我,但是我想过。” 31.听到谋杀,他不由得一惊,心里有些负罪感,双手紧张地抓着身旁的石头。

32.“是的,”她接着说,“我已经跟我英格兰的所有朋友说我肯定你打算在瑞士谋杀我。” 33.“我的上帝!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他大叫。

34.“我这么说是要让你瞧瞧我有多恨你,让你瞧瞧为了报复你我准备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已经让旅馆的人提高警惕,我们出门时就有两个人跟着我们。旅馆老板还劝我别跟你来。再过一会儿那两个人就会看到“悬望角”了。如果你觉得他们会相信你的话,那你就跟他们说只是个意外吧。”

35.这个疯女人一把扯碎了裙子前片上的花边,并撒落一地。伯德曼站起身,喊道:“你在做什么?”但是,他还没来得及靠近她,她就已经跳过矮墙,尖叫着,翻滚着,掉进了那令人生畏的万丈深渊。

36.不一会儿,有两个人急急忙忙来到石头边,发现伯德曼一个人愣在那里。尽管内心一团乱麻,但他知道就算实话实说也没人会相信他。Unit 6 A

就职演说

J.E肯尼迪 1.约翰逊副总统,主持人先生,首席大法官先生,艾森豪威尔总统,尼克松副总统,杜鲁门总统,尊敬的牧师,我的公民同胞们,今天我们庆祝的不是政党的胜利,而是自由的胜利。这象征着一个结束,也象征着一个开端;意味着延续也意味着变革。因为我已在你们和全能的上帝面前,宣读了我们的先辈在大约175年前拟定的庄严誓言。2.当今的世界已经大不相同。人类的巨手掌握的力量既能消除人间一切形式的贫困,也能毁灭一切形式的人类生命。但我们的先辈为之奋斗的那些革命信念,在世界各地仍然处于争论之中。这个信念就是:人的权利并非来自国家的慷慨,而是来自上帝的恩赐。

3.今天,我们不敢忘记我们是第一次革命的继承者。让我在此时此地告诉我们的朋友,同样也告诉我们的敌人:这支火炬已经传递给新一代美国人。这一代人出生在本世纪,在战争中受过锻炼,在艰难困苦的和平时期受过磨炼,他们为我国悠久的传统感到自豪—他们不愿目 睹或听任人权渐趋毁灭,对于这些人权我国一向坚定不移,而且在当今国内和世界范围我们也同样全力拥护。

4.让每个国家都知道—不论它希望我们繁荣还是希望我们衰落—为确保自由的存在和胜利,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重负,应付任何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敌人。5.这些就是我们的誓言—而且还有更多。

6.对那些和我们有着共同文化和精神渊源的老盟友,我们保证待以挚友那样的忠诚。如果我们团结一致,就能在许多合作事业中无往不胜。如果我们分歧对立,就会一事无成—因为我们不敢在争吵不休、四分五裂时迎接强大的挑战。

7.对那些我们欢迎其加入到自由行列中来的新国家,我们格守我们的誓言:决不让一种更为残酷的暴政来取代一种消失的殖民统治。我们并不总是指望他们会支持我们的观点。但我们始终希望看到他们坚强地维护自己的自由—而且要记住,在历史上,凡愚教地狐假虎威者,终必葬身虎口。

8.对世界各地身居茅舍和乡村、为摆脱普遍贫困而斗争的人们,我们保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自立,不管需要花多长时间。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共产党可能正在这样做,也不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们的选票,而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自由社会如果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无法保全那些少数的富人。

9.对我国南面的姐妹共和国,我们提出一项特殊的保证:在争取进步的新同盟中,把我们善意的话变为善意的行动,帮助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政府摆脱贫困的枷锁。但是,这种充满希望的和平革命决不可以成为敌对国家的牺牲品。我们要让所有邻国都知道,我们将和他们在一起,反对在美洲任何地区进行侵略和颠覆活动。让所有其他国家都知道,本半球的人仍然想做自己家园的主人。

10.对联合国,主权国家的世界性议事机构,我们在战争手段大大超过和平手段的时代里最后的、最美好的希望所在,我们重申予以支持:防止它仅仅成为谩骂的场所;加强它对新生国家和弱小国家的保护;扩大它的行使法令的管束范围。11.最后,对那些与我们作对的国家,我们提出一个要求而不是一项保证:在科学释放出可怕的破坏力量,把全人类卷人预谋的或意外的自我毁灭的深渊之前,让我们双方重新开始寻求和平。

12.我们不敢以怯弱来引诱他们。因为只有当我们毫无疑问地拥有足够的军备,我们才能毫无疑问地确信永远不会使用这些军备。

13.但是,这两个强大的国家集团都无法从目前所走的道路中得到安慰—发展现代武器所需的费用使双方负担过重,致命的原子武器的不断扩散理所当然使双方忧心忡忡。但是,双方却争着改变那制止人类发动最后战争的不稳定的恐怖均势。14.因此让我们双方重新开始—双方都要牢记,礼貌并不意味着怯弱,诚意永远有待于验证。让我们决不要由于畏惧而谈判。但我们决不能畏惧谈判。

15.让双方都来探讨使我们团结起来的问题,而不要纠缠那些使我们分裂的问题。

16.让双方首次为军备检查和军备控制制订认真而又明确的提案,把毁灭他国的绝对力量置于所有国家的绝对控制之下。

17.让双方寻求利用科学的神奇力量,而不是激发科学的恐怖因素。让我们一起探索星球,征服沙漠,根除疾患,开发深海,并鼓励艺术和商业的发展。

18.让双方团结起来,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倾听以赛亚的训令—“卸下沉重的负担,让被欺压者得到自由。”

19.如果合作的滩头阵地能逼退猜忌的丛林,那么就让双方共同作一次新的努力—不是建立一种新的均势,而是创造一个新的法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强者公正,弱者安全,和平将得到维护。20.所有这一切不可能在今后一百天内完成,也不可能在今后一千天或者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甚至也许不可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内完成。但是,让我们开始吧。

21.同胞们,我们方针的最终成败与其说掌握在我手中,不如说掌握在你们手中。自从我国建立以来,每一代美国人都曾受到召唤去证明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响应召唤而献身的美国青年的坟墓遍及全球。

22.现在,号角已再次吹响—不是召唤我们拿起武器,虽然我们需要武器。不是召唤我们去作战,虽然我们严阵以待。它召唤我们为迎接黎明而肩负起慢长斗争的重任,年复一年,“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磨难中保持耐性,”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专制、贫困、疾病和战争本身。

23.为反对这些敌人,确保人类更为丰裕的生活,我们能够组成一个包括东西南北各方的全球大联盟吗?你们愿意参加这一历史性的努力吗? 24.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只有少数几代人在自由处于最危急的时刻被赋予保卫自由的责任。在这一责任面前,我绝不会退缩,我欢迎它。我不相信我们中间有人想同其他人或其他时代的人交换位置。我们为这一努力所奉献的精力、信念和忠诚,将照亮我们的国家和所有为国效劳的人,而这火焰发出的光芒定能照亮全世界。

25.因此,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26.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共同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5.高职英语1-课文翻译 篇五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并无广泛使用的世界通用语,英语、法语、拉丁语等语言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广泛通行,但没有一种语言能够覆盖全世界。确切的说,有一些语言在地球的某些地域内成为了地区通用语。比如苏联地区的俄语,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汉语——主要指的是其中的“普通话”,东非地区的斯瓦希里语等。至于日语,则正站在成为地区通用语这条道路的起跑线上。在东亚、东南亚、西太平洋一带,日语越来越成为沟通交流的语言纽带。随之而来的是日语学习者的增加,以及日语的普及。

然而问题是存在的。使用地区通用语的人和不使用的人之间,是无法顺利交流的。以日语为例,日本人与中国人,日本人与泰国人,日本人与澳大利亚人之间,就无法使用日语交谈。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一个泰国人和一个澳大利亚人相遇,或许他们会使用日语交流。所谓的“国际语”便是这么回事。遇到外国人时用什么语言与其沟通,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日本人在和泰国人对话时常使用英语,而遇到意大利人时说法语比较方便易懂,这种现象使人们开始思考此类问题。当然对英语人群和法语人群不需要进行研究,这是因为英语和法语已经相当的国际化了。简单的说,日语被外国人用来互相交谈之日,便是日语成为国际语之时。

于是,可以确切引出一条重要的结论:日语将不仅仅属于日本民族,我们不能再继续把它作为私人财产来占据,必须将其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来看待。

不仅是日语,日本文化也是如此。例如柔道,这项日本特有的运动,长久以来都被看作是日本人的专利,但随着其在欧洲国家的普及,柔道也走进了奥运会。起初,日本选手尚能保持在奥运会上的优势,但荷兰选手格辛克的出现打破了日本人的垄断。柔道现已国际化了。日常生活方面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寿司,不再只有日本人才能享用了。在经历了种种演化之后,寿司在美国风行一时,据说仅加利福尼亚就有数千间寿司店在经营,食客自然大都是西方人。寿司也已经国际化了。

柔道和寿司在不同的文化里发展,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将不再记得它们起源自何处。其实,所谓文化即是如此。某一个文化现象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间传播,于是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也许,日语起航离开自己的母港,驶向远方的日子已经接近;更何况一部分日语词汇早已到达了彼岸。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又一个重要的结论。我们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日语,并把它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与此同时,当非日语地区的人用日语和我们交谈时,我们会觉得耳朵里听到的日语非常怪异和不完整。这种感觉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体会。于是,我们这些以“美丽的日语”而自豪的日本人,或许会觉得这种所谓的日语简直令人恶心。然而,我们应当接受这种“恶心的日语”。既然不再将日语看作私有财产独占,那么我们就应当宽容地对待它;当听到不合理的表达方式和稀奇古怪的用词的时候,我们应当尽可能去理解它们。因为想要让外国人的日语和本地人完全一样,其困难程度不可想像,因此妥协是必须的。不这样,日语的国际化便无从谈起。或许那些坚持日语传统的人会难以接受,然而时间将会告诉他们,停滞不前是没有出路的。

关于国语,战前屡次出现激烈的争论。而日语国际化这一崭新的课题,给国语问题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在国际化的大趋势面前,历来仅作为国内文化问题讨论的国语,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国语意识”极强的日本人,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将日语和别国语言进行比较。但和英语、汉语、拉丁语相提并论时,我们似乎应当抛弃这种心态。日语并非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世界上众多其它语言站在一起时,日语只是极普通的一份子;不过虽说如此,想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或许并不容易。用“相对主义”看待日语是相当开明、进步、符合国际趋势的,但也有针锋相对的观点。对所谓“国语的精髓”抱残守缺,认为日语“至高无上”的大有人在,更有人鼓吹“日语兴邦”、“日语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神之道”等言论。如何解决其间的深刻矛盾,尚需我们的努力。

国际化了的日本语不一定在形态上有多少明显的改变,尽管如此,想要去保护所谓“国语的精髓”,恐怕是不大现实的。其实自明治时代以来,日语一直在变化,词汇不断丰富,语法和表达方法不断实用化和规范化,而国际化了的日语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相对的,国际化也可以带动日语更加现代化。无论如何,日语改革有着强大的内在动力,这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課 一つ屋根の下で

年老了要选择居住方式的时候,会有哪种形式呢?是和孩子一起住,独居又或者是住养老院„„呢?一种和以前的居住形式都不同的,和他人相互扶持成火灾在同一屋檐下的全新的“最后的住处”这种形式如今逐渐诞生了。

速水 澈

在仍然保留着水田和旱田的神奈川县伊势原市的郊外,一片能眺望到富士山的略高的地方,有一所名为“榉树”的集体住宅,在那里生活着三位老人和两位医大的学生。

大约20块榻榻米大小的起居室上下两层空间被打通,并且装有天窗,给人一种开放感。一楼是和式房间,二楼分别有三间铺木质地板的房间,加上厨房和卫生间大约有30平米。共同洗澡间有个舒适宽敞的丝柏质浴盆。房租6万5千日元。包括伙食费全部一起12万5千元。

做菜是由住在附近的房东岩崎弘子(58岁)负责,做饭,做酱汤,盛饭等等就由居住在这里的全体成员分担。大家围坐在餐桌旁热热闹闹得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谈笑说些“那里的医生经常给我看病,真是风度翩翩啊”。之类的话。

居住近两年的秦女士(72)说:(住在这里)有一种有人陪伴的感觉。我就在这里养老送终了。

曾经一个人独自居住在东京・四谷的秦女士,三年前失去了至亲的男友。当时她感到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不知道将来该去投靠谁。

那个时候,住在伊势原的妹妹告诉秦女士说榉树之家在招募居住者,虽然当时她很犹豫要不要离开住了30几年的四谷,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她说:“来了太好了。以前吃住都很不规律,现在一日三餐都规规矩矩地进食,原本40公斤体重都增加了10多公斤。”

秦女士在那里也交到了新朋友。很早就住在伊势原的老人们也聚集在岩崎在起居室里开办的绘画书信教室里,擅长绘画的秦女士很享受一个月两次的绘画书信课堂。

白天,榉树之家的玄关是不上锁的。住在附近的一些老人闲逛到这里,大家就一起聊天。(现在榉树之家)成了一个面对地域开放的集会场所。

年轻的居住者也很享受这里的生活。东海大学医学部的木矢绚子(19)来自广岛。去年春天,入学的时候就开始住在这里。木矢说“虽然和大家年龄层不同,但是可以轻松地谈笑,懂得了怎么跟同性女性交流。”木矢早上离开的时候都会对在起居室的秦女士们说“我要出门了”。

岩崎是因为照顾婶婶(86)的经验而想到创办“榉树之家”的。

近十年前,没有子女的叔叔婶婶从千叶搬到了伊势原。要想给上了年纪的夫妇租房实在是太困难了。因为既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又要考虑支付能力。后来总算找到了房子,但是八个月左右之后叔叔就去世了。岩崎说:自从叔叔去世之后,我就开始经常在半夜接到婶婶的电话,一想到她如果倒下了之类的事,心就跳得厉害。并且婶婶经常会打电话说厕所的水关不住,灯点不燃的话该怎么办。”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岩崎就急忙赶过去。

深刻体会到老年人想获得居住场所的困难和每天在不安中生存的感觉。“(当时就想)肯定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那好,不如我来创办一个这样的公共住宅吧。”

岩崎的婶婶成了榉树之家的居住者。她说“来这之后血压也稳定了。以前一直逃避的不肯做的白内障现在也做了手术。受到了居住在这里的,同样有过在眼睛上动手术经历的好朋友的鼓励,才拿出了勇气来的。能和姐妹一样的人住在一起真是幸福啊。” 岩崎不想只是创建一个让老人们寂寞地生活的地方,而是最初就倡导让大学生们也入住,让不同年代的人住在一起,相互激励,让生活更有乐趣。岩崎在榉树之家的旁边又建了一栋公寓。在那里,有小孩的一家还有年轻的公司职员们等四家人住在一起。她说“有意识地让不同年龄层的人住进来了。”有时年轻的妈妈会带着宝宝过来,十年来,大家都会来参加岩崎组织的一年两次的义卖会。有着家政服务员经验的岩崎这样说到:“上了年纪,身体也老了。但是内心的渴望却不断高涨(希望和他人生活在一起的希望)。和他人一起生活是有些困难,但是大家互相帮忙,一起努力生活的话,都能有个更丰富美好的晚年。”

摘自《朝日新闻》早报

第三课 说话的目的和所使用语言的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这就不用说了。即使同样是嘴里说出来的话,像电视和收音机一样通过语音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书面语也和口语明显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状况,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况,都有各自说话的目的。有时我们会把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感情自言自语的表达出来,或者有时想传达某些信息给朋友。更进一步,有时说话人想通过谈话让听话人做某件事(想让听话人按照说话人所说的去行动)就这样,在我们说话行为的背后肯定有某种目的的存在,因此说话这个行为才成立。在这里我们必须考虑的是,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话的目的和所用的语言形式未必一致。简单来说,我们说话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应该和我们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事实并不那么简单。

例如,我们在屋里从窗子向外眺望。突然,天阴下起雨来了。看到这种情况有时我们会自言自语地说,“啊,下雨了”,即使没有听众,这种行为也是经常存在的。如果要是想把下起雨来了这件事传达给家里的某个人,我们就会说“啊呀,下起雨来了”这种能明确的把下雨了这件事传达给别人的表达方式。更进一步,如果说下起雨来了,必须把晾在外面的衣物收起来,想要传达让别人收衣物的意思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啊呀,下雨了,吧洗的衣服收进来吧”这样的表达方式。但是这就如同图1所示的一样,这几种表达,分别想要传达的意思是自言自语的说出自己的判断和感情,想要吧这件事传达给别人,或者进一步想以这件事为理由,让别人行动起来(这几种表达方式和她所要传达的意思是一一对应的)。但是,我们要是反省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几种情况下,我们实际所使用的表达形式未必都遵守了这种一一对应的规则。

例如,当下雨了想让别人帮忙把晾在外面的衣物拿进来时,我们未必就会使用把衣物拿进来这种命令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说“雨下起来”就能够把不得不把衣物收进来这个意思传达给听话人。当然有时候根据情况不同,也会有以下对话。“下雨了”

“下雨了怎么了啊”

“外面不是晾着衣服么?不明白该怎么做?”

即使是这种情况,最初的那句“下雨了”也是想要启发别人吧衣服收进来。对于那些听完了这句话却不明白它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而反问“下雨了怎么了啊”的人,说话者就会回答“不明白该怎么做吗?下雨了外面晒着的衣服不是会被淋湿吗?”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我们说话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表达形式是有一定的不同的。例如,好几个人正在工作的时候,一位领导进来了,并且嘟囔了一句“真冷啊”。这个真冷啊也许就是领导在外面感觉到寒冷随口说出的话,或者是这位领导想告诉大家“外面很冷啊”,也可能这个领导是为了让在场的各位采取某种特定的行动才说的话,如果是最后一种情况,也许这位领导是要向大家传达如下的意思:外面真冷啊,结果进到屋子里一看屋里也很冷,再看一下窗子,再看一下窗子竟然开着。外面这么冷为什么还开着窗子呢?本来这种情况下,这位领导该说“外面很冷啊,关上窗户”,但是这里如果不考虑人际关系的话是不行的,所以领导并没有采取直接命令的说话方式,而是说了句“真冷啊”通过这句话,领导希望听话人听了这句话后会琢磨其意思,然后会发现“啊,窗子开着!”接着采取行动关窗子。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使用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来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思使之行动,相反,也有人倾向于以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命令,依赖和请求。对于表达方式,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但是除了考虑到各人的想法不同之外,也要考虑到各种表达方式的一般意思倾向。现在客观上我们还不能证明这种倾向,但是即使是英语也有这种所要表达的母的和实际说话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不一致的情况,只是这种倾向不如日语那样明显。可以说当想拜托别人什么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是特别的熟悉的人,我们日本人很多情况下一般都会尽量不使用直接传达自己意思的表达方式。

日本人之所以不喜欢依靠语言的表达形式,依靠语言本身来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思,是因为在日本人的想法中,对对方的体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体贴,不想伤害对方的这种想法,或者是再这种体贴的背后有想承蒙对方的好意的意思,这都使日本人不是用直接的表达方式。极端的来说,日本人现在已经产生了这样一种倾向。关于给对方增加负担这件事,日本人期望通过这种只给提示的表达使对方根据自身的意识来行动,有时他们还会通过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来回味这种即使不用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表达出来,对方也能理解的喜悦。

语言形式,语言本身在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语言的功能负担根据语言会有所不同,并且,即使是同一语言,例如在日语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个人差或者是其所属的社会集团差,至少,语言表达方式和所要表达的目的总是一致这种想法是不成立的。

第四课

日本众生相

在街上有很多非常引人注目的拥有同样布置的食堂以及出售打包盒饭的连锁店。这些被叫做外食产业。因为几乎和点餐的同事就能够拿到所需要的食物,所以又被叫做“快餐”。

汉堡,炸鸡块,披萨和炸面包圈店,以及家庭聚会餐厅等,以1971年日本饮食产业的百分之百资本自由化为开端开始进军日本,因为非常时尚美国风格的这些快餐店一个接一个的林立在日本的繁华大街上乃至郊外。

与此相对,即使是日本食物,盒饭,打包寿司,牛肉盖浇饭,站着吃的荞麦面,小酒馆等也各自开了连锁店,现在外食产业的年检销售额达到27兆日元(连锁店的销售额占其中的百分之十)。日本的国家预算是72兆日元(1992),日本国家预算的大约百分之三十七都消耗在这种便宜,快速,方便的食品上。

下单后很快就能够做好是因为是连锁店,可以一次性大量采购相同的材料,一次性做出很多相同的食物,这才是便宜的真正原因。最近,甚至连学校供餐在中心定做的学校也增加了。

据说在家庭收支的伙食费一项中,外出就餐费1975年占百分之八,倒了1982年增加到了百分之15.吃饭时的“外出就餐依存度”同样从1975年的百分之13增加到1982年的百分之18.4。

就这样,在家庭生活中“外出就餐”增加可以有以下几种原因。周休两天的普及,“新家庭”觉得在外就餐比较时髦,还有女性打零工增多,想要减轻家务劳动等。

24小时便利店在街上不断增加,其所销售的做好的食品的销售额也在增加。于外出就餐相对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中餐”也在不断普及,只需要用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

丈夫加班,妻子打零工,孩子上补习班,一家人分开吃饭,团圆的情况正在变少。这种情况被叫做个人饮食时代或者是个人交流。为了补足这种情况,全家人一起外出就餐的地方叫做家庭餐馆,这也是挺讽刺的。据说,因为家庭团圆情况的减少,情绪不安定的孩子也在增加,这种被叫做“饱食时代”,也有些孩子由于营养不均衡的了糖尿病。另一方面,维生素片被大量的消费。吃饭并不是像服装一样跟着服装产业制造出来的潮流走就可以的。

回顾一下我们每天的行为,就会发现有很多劳动者还有学生为了能够坐上那种杀人似的高峰期电车还有公交车,不惜推开别人也要确保自己能够上车。在大城市里,单程通勤大约要一个半小时,往返要3个小时都不得不一直站在超满员的电车里,甚至有些外国人听说上班单程要换乘3次,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后,说“这不是上下班而是旅游。现在有大约一半的日本人口都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另一方面,有很多地方由于人口过于稀少而烦恼,但是即使实在这种地方城市,由于公共交通的欠缺,平时营业用车以及私家车堵塞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一些事务所还有店铺没有停车场吧车停在路上,这更加使交通堵塞变得更加严重。劳动者除了要忍受长时间的通勤之外,还要忍受日常的加班

在某个中小电器企业上班的我的朋友X,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7点钟离开家,单程通勤花费一个小时到达工厂。打考勤卡,然后换上工作服勉强能赶上8点半开工。午休40分钟。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1个半小时,然后随便吃几口方便面,7点半离开公司。将近9点到家,吃晚饭,然后只看一下报纸的标题,再打打电话看看电视洗洗澡就将近11点了。为了第二天早上能在六点半起床,这已经是她不得不睡觉的时间。洗衣打扫卫生还有做饭等自己身边的事情当然没有时间去做。日本的那些企业战士们,如果没有妻子的照顾,他们是不可能持续工作的,他不得不舍弃和家人相处的团圆时间,还有文化性的娱乐,对于他来说,家庭只不过是回去睡觉的地方。

中小企业的年假一年有7天。工龄每增加一年年假就增加一天,但是一般人都是吧年假留在生病的时候才休。X先生现在的工龄是一年大约可以休2周多的年假。但是作为小组组长要对工作负责,所以他不能休息。

朋友Y在出版社工作。随着工作的合理化,定额工作量也在增加,每天下班赶不上最后一班电车,经常坐出租车回去。能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一周只有一次。几乎每天看到得都是孩子熟睡的面孔,孩子全权拜托给妻子,随着临近中年,她在家里越来越感到孤独。即使是在很难得的休息日,他也觉得在家中的人际交往中没有自己的地方。

第五课

鲜黄的雨衣披和黝黑的肌肤

清晨细雨霏霏。

原本是水的海被雨淋湿是件奇妙的事。的确可以看到被雨淋湿明净的水面泛起了无数涟漪。

依稀可以看见薄雾中遥远对岸的绿色大陆。

从那个方向有一艘小的像一根圆木的小船笔直的驶来、紧贴着我们的油轮的船体的下方停了下来。在安有马达的船上、有位穿着鲜黄色雨披的人伫立在甲板上、朝我们这边喊着什么、但我们听不见。

醒目鲜黄的黄色雨披中是一个全身黝黑的人。不、被细雨淋湿的皮肤、与其说是黑倒不如说是沉淀的紫色。

那个人的轮廓在空中清晰的描绘出来、可是本可以看清的人体的细节、在浓烈的黑色中难以分辨出来。

“真黑呀”我脱口而出。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非洲人。那个男人就那样再次站立着在雾雨蒙蒙地海上远去了。到了下午、来迎接我们的是比这个更大的驳船。我们终于到达非洲大陆了。

刚到那里、我就变得忙碌起来。那也是理所应当的、我这次穿越非洲之旅的职责就是为一行七位男性办理通关手续、翻译等各种琐事。我用英文打字机继续制作两辆轿车、两辆拖车、备用轿车零件、各种各样的机械、药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诸如此类物品的清单。

登陆的地点现在是在独立的国家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当时是葡萄牙的领地洛伦索马贵斯。

港口的葡萄牙人都是直爽坦率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用英语能流利的交谈、但是用母语葡萄牙语交谈的话、就过分的结巴的二十岁出头的年青官员、对我们的照顾被我细致的看到。

不知哪里打听到、温文尔雅的五十来岁的葡萄牙绅士来访、来邀请不熟的我们去他家里用晚宴。这位名叫弗莱斯塔的人对于之后几天将要停留在洛都的我们来说、成了必不可少的人。因为有贸易公司老板的身份、就连城镇中都有有势力的熟人。从政府手续甚至是晚上出去沿街喝酒、他都能事无巨细的照顾到。为了方便我们、或者本人亲自带着我们东奔西走、或者特意给我们派他公司的员工来。

街边、分布着南欧风格的白色房子、澄明的蓝色天空与鲜亮的橘色屋顶相辉映。让人想起了看过的葡萄牙里斯本的画面。路上优雅的行人如黑色影子般来来往往、因为暑气炎热而慢慢冒出的汗将短袖下的身体弄湿。甚至不用手指触摸皮肤都能感觉到。

6.高职英语1-课文翻译 篇六

关键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翻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89-02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教学要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要求》对翻译在题材、速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目标。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也专门设置了20%的翻译题型,越来越多的涉外交际也给英语翻译提出了需求,但翻译教学的总体状况并不乐观。

一、高职高专学生翻译能力分析

1.重意思,轻语法

高职高专学生在汉译英时,往往根据需要表达的意思选择相应的词汇,而忽视句型结构以及语法。翻译出来的句子常常出现结构不完整或词性误用现象,特别是容易缺少主系表结构中的连系动词、连系动词和实义动词连用、情态动词直接作谓语、悬垂修饰、逗号连接句。笔者在任教的班级曾经练习2004年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写作,在表达给定的大纲,实际上也就是句子翻译时,两个班级152位学生,有32位写出了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如I believe is a good honor for me.Each academic study allexcellent.I majori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I passedevery subject very perfectly.I skilled in shorthand and typing.占总数的21%;有38位学生写出词性误用的句子,如In thecollege I am specializ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all mysubjects are well.I saw an advertisement that your company haslooking for a secretary。I will looking forward your letter.I canservice for your need.占总数的25%。

2.重对应,轻习惯

高职高专学生在汉译英时,容易忽视中英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拘泥于语言在位置上的对应,尤其在一些从句、被动语态和插入语方面非常明显。在汉语中,状语从句尤其是时间和条件状语从句常常放在句子的开头,而英语中,在不带标点时往往放在后面,学生翻译时就按照英语的语序把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放在句子的末尾,被动语态和插人语也是如此。学生翻译时不知道进行语序调整。以新视野第二册第三课中的一个句子为例:when I helpedout in the kitchen,for example,nothing made me feel betterthan preparing the eggs and serving them just the way thecustomers wanted.在课堂上请学生翻译时,90%以上的学生都会把“比如”按照英语的原来顺序放在句子的中间。

3.重阅读,轻翻译

由于强调情境教学,师生在潜意识中都认为课堂应该尽量避免汉语,从学生一开始学英语时,翻译实践就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甚至被认为是一件非常影响上课质量的事,几乎没有教师在公开课时有翻译要求,也几乎没有教师布置一些翻译作业。学生自己也认为,翻译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而广泛阅读可以提高学业成绩和英语能力却在师生中达成共识。无疑,阅读可以提高能力,但是对提高翻译能力的作用有限。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片面强调阅读能力有违《要求》和社会需求。

二、提高翻译能力的一些建议

1.教学中重视翻译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薄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缺乏信心、外国文化知识匮乏、对翻译的重要性缺乏了解,等等。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练习,而课堂教学的忽视是导致学生缺乏练习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翻译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有专门的翻译练习。虽然一些教材上有一些句型翻译,但这些练习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提供专门的翻译内容,让学生进行系统的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的练习。②有时间保障。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到翻译教学,把翻译与听、说、读、写提高到平等的位置。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这几个方面平均着力。

2.教材编写兼顾翻译

从现在江苏省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看,主要集中在《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以下简称《新起点》)和《新视野英语教程》(以下简称《新视野》)上,《新起点》由《读写系列》、《听说系列》、《学习方法与阅读》和《自主综合训练》组成,翻译包括在《读写教程》中,一般以八个没有任何联系的句子构成,目的是操练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而且所需要操练的词汇和短语都列在所需要翻译的句子之后,缺乏翻译技巧和技能的训练,也没有段落翻译。《新视野》包括《听说教程》和《读写教程》,翻译包括在读写教程中,一般每个单元会有八个句子,其中四个是汉译英,四个是英译汉。汉译英部分与《新起点》相似,主要是操练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英译汉部分是抽取课文中的句子,主要是基于对课文的理解。其它的几个常用的教材如《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新编实用英语》等也都是如此。《高职高专英语系列教材》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安排了听力训练、口语交际、综合运用、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等五个方面的训练,就是没有翻译训练,教材对翻译的忽视难免对师生产生误导作用。

3.改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的翻译形式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AB级)中翻译占了20%,比听和写占的比重还大。但是,考查的形式不能保证考查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要求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翻译的第一部分是选择题,而且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不得分,其它三个选项分别可以得分100%、75%和50%。由于句子中实质性区别只有2—3个,所以学生往往从句子的通顺程度、汉语的习惯和常识来进行判断。更有甚者,不看英文、只看汉语选项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这种形式的考试区分度很低。如果根据《要求》,考查学生“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的能力,可以将想要考查的词汇在词典中的释义列举出来,让学生选择,这样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选词能力。在第二个部分段落翻译中,应该包括《要求》中规定的基本的翻译能力,如定语从句、长句、倍数、被动句式等的翻译,也可以把一些比较偏僻的词汇的释义列在文章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只有经过相应的操练来提高。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应该具有导向作用,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教材编写应该给师生教学提供便利,而教学活动则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如果三者融合,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教师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己任,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思想,大胆创新。

上一篇:两分钟ted演讲稿大全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