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调节心理压力

2024-06-12

如何让调节心理压力(精选13篇)

1.如何让调节心理压力 篇一

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谈谈如何有效管理情绪及调节压力

一、情绪管理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对身心健康都有重大的影响。异常的情绪可能会导致防御机制,即采取曲解事实的方法来对抗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结果也往往与事实存在偏颇。因此学会自觉地调节和控制情绪,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那么结合自身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对情绪管理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呢?

1、树立切实可行的理想,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

有理想的人精神就会有寄托,工作学习就会有动力,生活得也充实,自然身心都会处在积极乐观的状态,情绪得以舒张从而对其更好的控制和管理。但若是连前行的方向都不明确且感到迷茫的话,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自然内心也不会感到快乐。

2、培养自己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持这样的乐观态度往往会产生积极情绪。

3、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如何让调节心理压力 篇二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 以及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 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 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医疗卫生行业增加自身服务能力, 来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 更多的护理人员由于心理素质较差, 在日常护理环节中担心出现医疗纠纷问题, 使得护理质量与效果下降许多。本组探究就是通过对基层医院儿科护士开展心理压力调节教育, 来探究分析如何降低其心理负担, 进而提高护理水平。

1 心理压力的来源

1.1 社会压力

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是一些打针、发药之类的简单机械劳动, 而把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师, 对护士和医师的态度判若两人, 这种现象在病房内常能看到。此时, 护士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亲切问候等都化为乌有, 使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造成心理失衡[1]。

1.2 劳动强度压力

由于不少医院对护理模式进行了改变,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护理人员缺编现象, 在职人员工作强度加大。特别是儿科、急诊科以及心脑血管护理等重要科室, 护理人员需要完成更多的任务, 加上一些抢救任务和紧急任务, 不但增加其心理压力, 还会导致工作疲劳, 影响其正常工作。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医患关系, 护患关系, 护士之间等等。当护理工作是一种较特殊的工作, 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与其他科室工作人员之间的接触相对较少, 加之倒班的影响, 与外界社会的交往也较少, 有限的社会活动造成人际交往困难。护士在对社会需要加强时, 如果得不到满足, 心理平衡就会失调, 造成情感的忧郁。由于护士在职业及家庭中所处的地位, 她们同时要扮演多种角色。在工作中要当好护士, 在家庭中要做好妻子、母亲、女儿。而做好每一个角色并非易事, 角色转化不当出现矛盾时, 产生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 心理疲惫也由此产生。

1.4 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压力

医学模式的转变, 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护理范围不断扩大, 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同时护士职称晋升和深造的机会较少, 护理工作得不到社会充分肯定, 都使护士心理压力增加。

2 针对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应采取的对策

2.1 实行人性化管理

笔者认为, 首先应该开展人性化管理, 以此满足护理人员的各项需求。一方面通过鼓励护士进行专科学习, 使其通过科研、学习来提高自身护理知识, 这样可以增加护士在日常护理中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还要多和护士进行交流沟通, 适时的了解其家庭状况, 因为有些护士会因为家庭问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管理者通过交流来了解护士的实际困难, 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这样能够使护士抛出后顾之忧, 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来。并且通过人性化管理, 能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护理氛围, 更有助于护士缓解其心理压力。

2.2 借助心理防御机制, 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可以通过宣教讲座, 为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加强教育, 促使其具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与职业观;并且定期进行深造学习, 提高其护理技能[2,3];完善院内评价体系, 消除传统的不平衡管理观念;指导护士进行心理解压, 合理的进行减压;而且可以制定自我监测表, 由护士定期完成, 对于其中不足的地方积极改进, 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2.3 保持健康的情绪

护士应该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未来, 应有上进心, 以激发健康情绪。护士应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 接受现实的自我, 适应规律, 心胸豁达, 乐观。

2.4 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是人际交往中要坦诚、豁达、开朗, 主动与人沟通, 缩短与他人的距离。二是在人际交往中要表现出和蔼诚恳的态度, 语言精练, 举止沉稳, 自然大方, 仪表端庄整洁, 这样会给患者或同事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使娴熟的护理技能在交往中发挥影响力。三是要有宽广的胸怀, 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感染和影响他人, 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 同事的帮助, 领导的关心, 家庭的支持。

2.5 提高自身素质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护士也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来进行自我检验与总结, 这样有助于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护士一定要勤学苦练, 具有更精湛的技术, 而且要确保自己不会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 面对患儿的哭闹与家长的困惑, 要耐心、细心、精心的进行护理工作, 以此提高与患儿和家长的配合度。并且尽量进行无痛注射, 同时保证穿刺的一次成功率, 一般可以通过分散患儿注意力和不同角度进针的方法, 来减轻患儿的疼痛反应, 提高患儿配合效率。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在护理环节中树立医院的形象, 使得患儿家长更好的认可本院的护理理念与服务质量, 并且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也能提高自身素质, 进而增加护理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总之,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技术的发展, 对儿科护士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护士身心健康, 最终护士的工作质量。关注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 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压力, 提高适应能力,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不断充实自己, 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缓解和降低压力, 调动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实行人性化管理, 从管理和个人角度注意消除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以减轻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刘春荣, 常惠丽.护士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16 (2) :323-324.

[2]黄爱松, 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5) :54-55.

3.如何让调节心理压力 篇三

【关键词】 老年护理;心理压力;自我调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老年护理成为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民事诉讼日益增多,护士唯恐发生差错事故,造成其心理压力增大,加之病人及家属的自我维权意识增强,对老年护理质量的要求日趋增高,因此临床护士在老年护理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老年护理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

1.超负荷的劳动强度老年护理工作的平凡、繁重、琐碎是其工作特点。这些都需要护士无条件的承担和全身心的投入,因而护士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工作中时刻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再加上工作中常有超负荷的工作量,细算下来,一名护士一天来来往往换液所走的路程距离,绝不比一个田径运动员的运动量少[1]

2.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的压力护理工作是8小时倒班制,有时连续的抢救和护理老年患者,导致了生活没有规律,生物钟紊乱。而且医院里大部分时间充满了不愉快的气息,临床护士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老年病人和家属,站在与疾病斗争的第一线,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心疲劳。有的护士甚至想到上班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

3.社会心理支持不足老年医疗机构里医生有着做决定的权利,而护士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专业人员。这种现象使老年病人的家属产生一种错觉,医生是至高无上的,是受人尊敬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老年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个人成就感”,造成了护士的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压力的消极作用】

压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如果压力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作用。 1.压力过大

有时反而会使人的机体引起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压力过大,有时反而会使动作缓慢,力量更小,手脚发颤,技术、经验、知识能力发挥不出来,这样就使工作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2.持续的高强度的压力

对人体特别有害,有人曾经把持续的压力称为体内的定时炸弹[2]。例如,压力会使人的血压升高,促使血栓形成,形成高血压或引起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所以,作为老年护理管理者,应当在适当的场合创造一定的压力,但是不要过多、过久的制造压力,这样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产生不良的影响。

【解压方法】

自身调节

培养自身健康良好的心态 护士本身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学会自我安慰,宽容他人,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提高对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有了宽闊的胸怀,就会使自己乐观、开朗、热情和善,从而感染和影响他人的情绪。护士自身要勤于学习老年护理学知识,特别是加强老年精神卫生专业知识学习,以提高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评价,学会对情绪的控制。

控制或回避心理压力

通过控制和回避压力,从根本上减少负面影响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某些刺激性大的压力所带来的作用,这是最理想的调整方法。老年病人和家属常会将自己的情绪转移发泄到护士身上,这时护士需要换位思考,多理解病人的不满并不是针对护士个人的[3],平和地听他发泄,等离开病房后,闭上眼睛,回顾刚刚发生的情景,只不过把它在大脑里转成一个滑稽的卡通片,把给你带来不快的人变成一个你熟悉的卡通人物。‘看’完卡通片,你恐怕会忍不住笑了,烦恼也就随之烟飞云散了! 培养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自我调节,凡是不要对自己和他人要求太严格,不要过分认真,工作诚然重要,但是快乐的生活更加重要。因此老年护理人员一要做到坦诚、豁达、不封闭自己,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和交流信息的契机,缩短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心理距离。

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

如当面对职称晋升、进修深造、奖金福利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时,可运用“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说法使自己的心理达到相对的平衡。

总之,要减轻老年护理人员的压力,从老年护理人员自身来说,主要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抗压能力。正确对待荣誉、成功、挫折等,对老年护理管理者来说,要擅于提高管理艺术,减少使员工在工作中引起压力的压力源,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老年护理工作效率,把老年护理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淑芬.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8,30(1):121.

[2] 张波,刘凤.如何消除工作中的压力[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106.

4.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四

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试试换位思考。

2.推移时间遗忘法。

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

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找信得过的人想说便说;想休息便休息;想娱乐便娱乐,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可以追求卓越,但无需求十全十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

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奋斗目标要合理,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但向最好处努力。

5.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

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像等。

6.音乐与生理保健法。

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些优美的音乐,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7.自信自主激励法。

5.如何让调节心理压力 篇五

初三生:摆脱心理压力自我调节法20招

No.1一吐为快。假如你正为某事所困扰,千万不要闷在心里,把苦恼讲给你可信的、头脑冷静的人听,以取得解脱、支持和指正。

No.2开怀大笑。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笑一笑,十年少”,忧愁和压力自然就和你无缘了。

No.3听听音乐。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如果你懂得弹钢琴、吉它或其他乐器,不妨以此来对付心绪不宁。

No.4阅读书报。读书可以说是最简单、消费最低的轻松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使人增加知识与乐趣。

No.5重新评价。如果真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若事与愿违,就应进行重新自我评价,才能不钻牛角尖,继续正常地工作。

No.6大喊大叫。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哭并不可耻,流泪可使悲哀的感情发泄,也是减轻体内压力的一种方法。

No.7与人为善。遇事千万别怀恨在心(包括自己是对的)。怀恨于心付出的代价是使自己的情绪紧张,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No.8不要挑剔。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应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应过于挑剔他人行为。世上没有完美,可能缺少公正,因而要告诉自己:我努力了,能好最好,好不了也不是自己的错。

No.9留有余地。不要企图处处争先,强求自己时刻都以一个完美形象出现,生活不需如此,你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也往往更加从容。学会说“不”。No.10学会躲避。从一些不必要的、纷繁复杂的活动中,从一些人为制造的杂乱和疲劳中摆脱出来。在没有必要说话时最好保持沉默,听别人说话同样可以减轻心理压力。

No.11免当超人。不要总认为什么事都应做得很出色,应明白哪些事你可稳操胜券,然后集中精力干这些事。淡泊为怀,知足常乐,不但可减轻心理压力,还可避免“英年早逝”的悲剧发生。

No.12放慢节奏。当局面一团糟无法控制时,不妨放慢节奏,不要把无所事事的事安排在日程表中,进行一次“冷处理”。

No.13做些让步。即使你完全正确,做些让步也不会降低你的身份。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况一些事也许冷处理更好,退一步会有更多余地。

No.14遇事沉着。沉着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No.15逐一解决紧张。忙乱会使人一筹莫展,这时可先挑出一两件当务之急的事,一个一个地处理,一旦成功,其余的便迎刃而解。

No.16熄灭怒火。遇事切莫发火,学会克制自己,暂熄怒火。待怒气平息后,有助于你更有把握地、理智地处理问题,多想“车到山前必有路”。

No.17做点好事。你如一直为自己的事苦恼,不妨帮助别人做点好事,这样可缓解你的烦恼,给你增添助人为乐的快意。

No.18眺望远方。一旦烦躁不安时,请睁大眼睛眺望远方,看看天边会有什么奇特的景象。既然昨天和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和往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

No.19换个环境。适当的改变环境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这并非是消极的回避,有益的“跳槽”可另谋新的岗位,再自我反省,吸取教训。

6.如何自我调节心理 篇六

1、协调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如果只有工作,那么肯定是枯燥无味的。除了工作,我们还有生活,生活中,我们有自己家人。在工作之余,回到家中,为自己的家人做一桌好菜,也是一种享受,可以卸下一天的疲惫。

2、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我们就会发现有无穷的乐趣。而在生活中,听听音乐、跑跑步、旅旅游,抽空看个电影也是对自己情操的一种陶冶。

3、适当发泄

7.如何对中考生进行心理调节 篇七

一、帮助学生消除过度焦虑

在心理学上,过度焦虑是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过度担忧的反应。这是大多数初三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面对中考的重要关头,食无滋味,睡不香甜,心里异常焦急,情绪容易激动;想看书,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来,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都是过度焦虑的具体表现。

适当的紧张以及紧张带来的苦恼和压力都是寻求上进之人常遇到的,这种情绪正说明学生有清醒的头脑,有自尊心和上进心。从这个意义来说,考试前适当的紧张心理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度紧张毕竟不利于考试,为消除考试焦虑,教师应告诉学生:

1相信自己通过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本学期的总复习,已较好地掌握了初中的知识。天道酬勤,我们昔日苦读的汗水一定会换来中考理想的成绩!现在需要做的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反复地积极地暗示自己:我紧张,别人也一样紧张,因此我还有什么必要再担忧呢?我一定能行!

2中考试题内容都是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东西,不会超越我们的知识范围,最多就是换一个角度,或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去解答,只要自己认真、仔细地审视每一道题目,从容、有序地打开记忆的闸门,合理、正确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是一定能圆满地解答的。另外,考试时要正确对待环境。考场上所坐着的都是自己的同学,他们都是普通的学生,和自己一样。至于监考老师,他们也和自己的老师一样,没有理由害怕。

3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考试动机更有利于取得好成绩。动机过强过弱都不利于考场情绪的调动。要正确估计自己是个什么水平。在考试时,专心地做自己的试卷,不要去想其他的事,比如,其他同学考得怎样啦,我能不能考取啦,等等。想这些问题对考试无益。能考多少,就考多少。只要这样想,自己就能发挥得更好。

二、帮助学生优化备考情绪

取得中考成功的良好情绪是:心平气和、精神饱满、自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以平常心对待中考。教师可以经常对学生说:中考只不过是人生中无数次考试之一,心里抱着“只要尽力就行”这样的念头,心情自然就会平和、稳定。

2进行积极的自我想象。在复习过程中、在进入考场的时候运用积极的自我想象,能焕发与强化自己良好的情绪,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考生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选择积极自我想象的内容。

3适度放松与调节紧张的学习情绪。例如,看书复习太累时听听轻音乐,到户外散散步,与同学进行轻松的交谈等等。这对于调整人的紧张情绪有良好的效果,还能起到清醒头脑的作用。

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和在考场上,都可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态进行积极的暗示,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语。例如,当情绪过于紧张时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当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当心灰意懒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能行”。

三、帮助学生增强考试信心

自信心强的学生,在备考阶段能根据预定计划及自身实际情况,复习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挖掘最大的学习潜力,使自己适时进入考试临界状态;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则畏难情绪重,复习盲目性、随意性大,效率低下,进入不了良好的考试临界状态。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考生强化信心。

1中考目标确定要适当。教师可以告诉考生,应根据初三以来自己的实力和心态制定目标。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就会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每个考生学习的实力和心态不一样,盲目的攀比会挫伤自己的信心。目标定得恰当,自己就有信心通过努力学习取得满意的成绩。

3克服忙乱现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可以使复习有条理,使自己的心态稳定,增强复习的信心。如,可以以每个星期作为一个学习周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好复习计划,每天早晨确定当天的复习目标,睡觉前把当天的复习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过一遍,回顾一下当天复习的成效和不足。复习知识板块时,可以根据书上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进行复习与回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每天用3/4的时间做练习,1/4的时间用于修正错误和进行小结等等。

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考试技巧

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考试技巧可以稳定考场情绪,确保水平发挥。可供学生参考的常用考试技巧有:

1认真听监考老师宣读考试规则。

2当拿到试卷以后,不要匆匆忙忙地提笔就写,应在正式答题之前将全卷浏览一遍,以对试卷的分量、试题的类型、所考的内容、试题的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心中有数,同时注意清点试卷页数。

3仔细阅读并理解每份试卷的指导语。

4审题一定要仔细,书写要又清楚又快,认真填涂答题卡。尽可能做到一次答对,减少涂改。改卷老师常常对书写工整的试卷有所偏爱,卷面整洁会提高作文分数。

5答题顺序应是从前到后,先易后难,稳扎稳打,最后攻关。对试卷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或难题要有心理准备,要想到你觉得难的题目别人也觉得难,不要慌张,要沉着应战。做不出来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去,但是要做个小记号,在其它试题答完后,再回过头来换一个思路重新思考。

6答题时做到一丝不苟、每分必争,要知道“少丢就是多得”。答题完成后要仔细检查,要一题一题地检查,一步一步地验证。着重检查有无漏题,是否切题,有无笔误,力争答案的内容乃至标点、符号、文字、图表都准确无误。

7选择题在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答选择题时,常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这样能较快找出正确答案。另外,要看清题目说明中是否有答错倒扣分的规定,如果没有,当遇到不能肯定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8.如何自我调节心理才好? 篇八

第一,遗传。这一点,医学已经研究证明了。对于上辈的遗传,我们无法抗拒。但是我们可以影响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

第二,环境。这一点,从我们现在提倡保护环境来说,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世界的山川都是绿色的,那‘沙漠’这个名词将会永久消失于我们的生活。生活在绿色环境得人与生活在肮脏环境得人,身体健康是绝对相反的。

第三,心理因素。人有七情六欲,不同的心态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一点,医学上也有研究证明。一个经常做好事的人,他的心理素质会比普通人要好的多,从这点来说,他的身体要比普通人更健康。有人会说,那为什么经常会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一些常做好事得人,会身患绝症呢?这是因为还有遗传与环境这两样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因素。这三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不是单独存在的。

所以,我们平时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对待,不能只盯一点,那只会使错误变大、加深。

有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没关系,看看你周围得人,他们身上的缺点就是我们身上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日久天长,你会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周围的一切是我们心灵的一面明镜。它能够映射出我们自身的所有缺点。当有一天,你再也看不出残缺,找不到缺点时,你就会欣赏到自己原来的真正模样!

9.如何让调节心理压力 篇九

家长通常都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很严、期望很高。有的家长甚至恶语相逼:“你考不上XX大学,就不要进这个家了!”还有的家长以过分关心施压的方法,陪孩子挑灯夜战,买各种补品、送各种礼物,想着这样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到时候考个好大学。殊不知,这会让孩子原本不轻松的心理又要载上一份“温柔”的压力。

2、学习计划难以实现

很多同学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都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但是却没有根据自身能力出发,制定了自己难以完成的学习计划,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执行。因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并不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且与老师的复习安排也不协调一致;辛苦制定的计划却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就会感到心烦意乱,影响了复习的进度,高考一天天地逼近,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3、升学的担忧

高考的激烈竞争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因为高考学生都有升学的渴望,希望自己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他们把高考当成了人生唯一的出路,认为高考胜利,就是人生赢家;高考失败,则前途一片黯然。这就是考生对高考失败的担忧,而导致了内心的不安,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0.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篇十

根据医学长期跟踪研究,估计约有75%的疾病与心理压力有关,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的人很容易患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所以我们允许有适当的心理压力,但我们一定要关注长期和严重的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减压,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降低我们身心发生故障的风险。

压力(Stress)在心理学中也叫应激,压力产生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有人把压力源归为四种类型:

1、躯体性压力源: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心身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物等。

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扰。例如,有人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我会失败、我应付不了。长此下去,会产生所谓的长期性压力感。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导致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常见的事件如:丧偶、结婚、失业、复婚、退休、怀孕、性生活不协调、高工作任务要求等。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例如出国留学或移民。

经过研究,试图通过自身的情绪调整,迅速摆脱压力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许多有意识的心理调节。

过去,人们一直推崇这样的观点:为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抛开心烦的事情不去想它。用各种方式减少对压力源的关注,例如:跑步、打理花园、改变室内陈设等。当然,这些都是有益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为了减压我们该如何做呢?最有效的几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思考清楚对于你和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并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它。在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关心自己和家人方面哪怕取得的最微不足道的成绩也会令你心情舒畅。

2、如果面对困难,你感到孤立无援,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求朋友和亲人的安慰。与朋友的一次很短的电话交谈远胜于服用药品。

3、想办法消除压力产生的根源。如果你意识到,与同事的冲突和工作中的难题令你沮丧万分,不妨努力与大家搞好关系,精诚合作。这种方法是消除压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方法。

11.如何让调节心理压力 篇十一

1、深呼吸

深呼吸是很好的一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每天做几次数学,将我们的压力、紧张情绪、焦虑心情都随着呼气派出体外,多做几次,鞥呢很好的放松心情。

2、自我暗示

考试之所以紧张焦虑就是担心自己考不好,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没信心,这样我们需要对我们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拿出自己最优异的成绩来暗示自己能超过这个分数,这个暗示不是一两次就能成的,要经常性的暗示才行。

3、想象转移法

12.如何缓解职场的心理压力 篇十二

职场心理压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躯体症状,会产生失眠、焦虑、多疑、胃口差等情况;第二阶段就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表现为不愿意上班、无端请假、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第三阶段可能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如火气大、与人之间的矛盾多,甚至可能产生自残等倾向。因此,当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作为职场中人应该考虑如何才能为自己减压,构筑健全的心理状态,不在竞争中输在心理环节上。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心理学家认为,你眼中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你作出的反应,不仅因为外部因素的引导,也是内心欲望驱使的结果。所以,缓解职场的压力需要有个良好的心态。

13.高中生心理如何调节 篇十三

1、悦纳自我法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中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评价和接受自己,是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但“当局者迷”。并非人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自我认知失调是导致辞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了解长处和短处,并对自己作出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防止因评价过高而变得自负,或因评价过低而陷入自卑。要努力让学生树立“ 我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这一观念,悦纳自我,能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2、主动交往法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自己能否为他人所接受,也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是个休适应环境与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形成丰富人格的基本途径,具有沟通信息、相互激励、产生合力、形成互补、调节情感、保障身心健康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交往,不逃避、不孤守,积极把自我融入群体,在生活中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会宽容、体谅、尊重、以诚待人。如果能在广泛交往的基础上拥有几位知 友,无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胸有成竹有裨益的。

3、挫折历练法

适量的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即使遭受较大的挫折(如痛失亲人、高考失利等),也能避免自身行为失常经受得住打击并更好的适应环境。而耐挫能力差的 人一遇到刺激和打击,就很容易形成心理困扰,觉得无法接受和摆脱,出现逃避(逃学)、抗拒等行为。所以,现代中学生应有意识的去经历风雨、见世面,主动向自我挑战,有意给自已出些难题(如内向的人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脾气急躁的人去参加美术班的学习等),在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维护心理健康。

4、理智控制法

生活不能万事如意,挫折在所难免。一旦遇到挫折,很多同学都会产手愤怒、焦虑、苦恼、悲伤、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影响其正常学习与生活。这时,应善于用理智控制强烈的感情,不要冲动,一方面要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钻牛角尖;另一方面要进行心理换位,想想:“我是对方会怎么办?”或“某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在思考的过程中令自己冷静下来,并按理智的判断去采取行动,避免一时冲动后又产生后悔、自责等消极情绪。

5、注意转移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且有效的方法。即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暂时忘却烦恼,淡化不良情绪,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事去做。具体的做法有:听轻松的音乐;散步以领略大自然的风光;阅读报刊杂志,发现奇闻轶事;看电影、电视并投入其中;回忆最愉快、最成功的时刻等。

6、合理宣泄法

情绪是需要发泄的,否则“情郁于中”,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所以当人有了不愉快的情绪时,不要将积压在心里,而应通过合理、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如向朋友、老师、家长或日记本倾诉得以安慰与指导;在无人处大叫大喊,高声唱歌;摔布娃娃,砸枕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听震天的摇滚乐;参加 剧烈的体育运动令自己疲惫不堪等。

7、自我升华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遇到失意、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自我激励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激起的能量调节、引导 到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上去。如有个叫小彬的男生因右耳耳廓先天性畸形,总是引来他人异样的目光,令他很很难过。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惭形秽,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能力培养上去。后来,他不仅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书法、长跑的成绩也很不错,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他自己也感到自豪与满足。这就是升华的奇特功效。

8、灵活幽默法

许多看来令人烦恼、厌恶的事物,如果用幽默的办法对付,往往使人的不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正所谓“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良医”。平常不妨多开开玩笑,说说俏皮话,多看漫画、小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这样既能消除不良情绪,又能增进与他人的友谊,可谓一举两得。

9、活动充实法

紧张、有序、充实的生活能帮助人克服空虚、寂寞和孤独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锻炼人的意志,使人拥有积极、乐观的心境。所以,中学生应多参加群体活动,如学校组织的文娱、体育,假期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和各种学生社团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增进与他人的了解,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10、巧妙安慰法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挫时,为了消除心理的痛苦与不安,降价心理的不平衡,可以巧妙的寻找理由或借口来为自己辩解,进行心理调适。如“酸葡萄心理”,就像狐狸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 的,当考试失败、进不了重点班时,可以对自己说“胜败及兵家常事,何况重点班压力那么大,不进就不进,有什么了不起”!又如“甜柠檬心理”,即把本来是酸的柠檬硬说成是甜的,把自己拥有的都看成是最好的。当与好朋友发生争执后,在激动之余可以这样想:“幸亏今天把话说清楚了,要不然他不知要骗我到什么时候呢!”但是自我安慰法不可滥用,否则会助长惰性带来消极作用。

高中生常见心理辅导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因此,我校由我负责组织了一个心理咨询小组,在每周里定时间、定地点,以语言交谈方式矫治和预防学生的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自一九九五年以来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帮助了许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自慰等方式克服不良的心境。在这里谈谈几年来的心理辅导工作的实践技巧和思考。

案例1:考试焦虑症

小张同学是一位高三级同学,有一天她来参加心理咨询时非常苦恼地对我说:“老师,近来我的情绪很反常,终日焦躁不安,有时会无端端地闷闷不乐,近来上课常走神,思绪常不知不觉地飘向别处,且难于收回。更难受的是晚上睡觉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入眠,有时竟眼睁睁到天亮。对自己这种不争气的状态又急又气,特别是一想到其它同学能专心致志复习,学习成绩日益进步时,更恨自己,恨自己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恨自己辜负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

我边听边用同情与鼓励的眼光注视着她,当她情绪激动、满脸通红地讲完后,我轻轻地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说:“当升上高三以后,烦躁的心情不知不觉就有了。”

我接着问:“在哪一种环境下,不安与烦躁的情绪特别厉害?”

她想了一下回答说:“一般在模拟考试前后容易焦躁不安,或者心里面稍为想一下高考后的计划和打算,思绪就会象脱缰的野马,易发难收,弄得睡眠不好,第二天情绪低落,身困体乏。”

从上面的谈话中,我意识到小张同学已出现了考试焦虑症。于是,我用平静的语调对她说:“小张,你这种情绪是考试焦虑症的表现,但你不用太过紧张,这种症状许多同学都曾经体验过,只不过,有了它之后,必须重视,应及时调整。”接着,我把考试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对学习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介绍了走出焦虑怪圈的有效办法──调整自我认识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考试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即使是高考,也非就此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就算万一失败了也没什么,有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呢。其次,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再次,当心里面出现类似“要是我这次考试考砸了,我的前途不就完了”的消极暗示时,应及时地告诫自己:“这种担心会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当前的精神状态,应及早排除。当前最紧要的是有条不紊地搞好复习。”尽量把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

两周之后,小张同学愉快地告诉我,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之后,不断积极暗示自己,努力调整情绪,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变得乐观而自信。

案例2:自卑

有位小庄同学向我哭诉了这样的一件事:今天早上,在自己的课桌上放着一封简易的贺卡,上面写着“八字腿走路的丑小鸭”收。她确实无法忍受了,要求老师换班。原来,小庄由于幼时得了小儿麻痹症,所以现在走路时脚比常人张得更开,姿势有点不美观,在班里经常被别的同学取笑。因此,小庄自幼自卑。今天恰恰是自己十七岁生日,当她看到那张贺卡时,眼泪夺眶而出。

我把纸巾递给小庄,等她慢慢平静下来之后,我用坚定的眼光望着她说:“那些搞恶作剧的同学伤害了你的自尊心,行为是极端错误的,老师一定会批评教育他们。但是,你对别人的取笑,要勇敢地与之斗争。因为闲话只会欺侮懦弱者,你愈懦弱,它就愈肆无忌惮地伤害你;只要你能勇敢地站出来,它就像面对光明的蝙蝠一样隐匿逃遁了。”然后我举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例子来鼓励她。如古代的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宫刑之后,以极大的毅力写成《史记》。当今世界十大杰出残疾人之一的张海迪身残志坚,立志成才。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读中学时被人冷嘲热讽之下,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在化学研究方面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还有美国总统林肯年轻时演说时被别人轰下台,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奋发图强,最后终成演说大家。安慰小庄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身体有些缺陷并不重要,别人的取笑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深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最后,我语重心长地赠送两句话给小庄。一句是郑板桥所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一句是贝弗里奇所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

案例3:早恋并不影响学习

小李(男同学)与小区(女同学)是高三级的一对男女同学,他们俩因为早恋而被班主任批评教育,表面上他们接受了教育,行为检点和收敛了一些,但心里面总不服气。有一天,他们都来到心理咨询室,与我讨论早恋是否会影响学习的问题。原来小区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疼爱,自小比较内向,不善与同学相处。而小李则是父母离异,从小自卑。他们俩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升上高三年级被编入同班,通过接触认识之后,有同病相怜之感,来往甚为密切,过早地堕入了爱河。但是他们认为这样的关系并不影响学习,反而两人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为什么学校要制止他们谈恋爱?

我听了他们的陈述之后问:“你们花了多少时间在谈恋爱上?”

他们回答:“除了有老师上课之外,大部分学习时间,甚至晚自修都坐在一起。”

我又问:“两人谈恋爱之后是否时刻都牵挂着对方?”

他们红着脸回答:“是。”

我接着又问:“两人谈恋爱之后,学习成绩是否有重大的突破?”

他们俩互相看了看,然后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成绩提高不是很明显。”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小李与小区对早恋危害的认识比较肤浅。于是我用诚挚的语气给他们分析了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的原因,如中学生思想上尚未定型、心理上尚未成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上尚未定向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男性力+女性力=两人的合力”的公式都是错误认识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中学生谈恋爱后,感情往往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的,成绩没有不下降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中学生一到生理成熟就匆匆走上恋爱之路,实在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我劝他们目前以学业为重,保留真挚的同学友谊。

上述三个案例是我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情况。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据一项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明显上升。当代中学生3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初中生占有13%左右,高中生占有18%左右,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偏执人格和反社会人格两种。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挫折、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适应、休闲与消费等方面的困扰,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吸烟、喝酒、赌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几年来的心理辅导工作实践给我许多思考和启示。

一、运用心理辅导开展德育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人的健康做了这样的界定:“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中学生,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生活紧张,高中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增多、增大,以致产生各种心理的困惑与矛盾,少数学生甚至会形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障碍,这些情况严重地影响学生健康地成长。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人的生活活动中,细腻的神经系统的作用一代比一代增强的时候,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成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不仅道出了心理辅导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同时也指出了心理辅导不可替代的原因。尤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培养就越发显得不容忽视。

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不仅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而且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的情绪、态度、气质、性格等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错误地一概斥之为思想品质问题,使师生间的隔阂越来越深,阻滞感情的交流,加上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敏感、心理承受力低等弱点,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没有使思想品德教育成功,反而在学生心中削弱了教育者的说教权威。

其实,如果教育工作者把握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把从属于心理方面的诸多因素,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同道德品质严格区分开来,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给予辅导,可以把心理障碍、心理疾患逆转过来,如逆反心理可转化为求知欲,嫉妒心理可转化为进取心;骄傲的学生给予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自卑感较强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其信心。有时辅导者鼓励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帮助他们走出阴影,真可“暖语似春风催人进”。从这些可以认识到,心理辅导的根本在于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个性。它对德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有效地进行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如心理辅导重视协调学生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达到心理的和谐与平衡;它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与了解他人,改善人际关系;相反,学生心理不健康、自卑孤僻,不信任他人,有社交障碍,他就失去了接受德育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接受德育要求,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开展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辅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关键

心理辅导中“辅导”的含义是帮助指导,是辅导者与学生个别关系的方式下,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凭借语言,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影响辅导成效的关键在于心理辅导者的良好素质。心理辅导者的良好素质包括个人的人格力量、自身素质和娴熟的辅导技巧,人格力量是辅导者的爱心,即对学生满腔热情和关心,用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片稚嫩的童真,用师德的雨露滋润每一枝可爱的蓓蕾。自身素质是辅导者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知识、生活态度、个性品质等。辅导技巧是辅导过程中运用科学理论和经验与辅导对象建立关系、澄清问题、设立目标,促成行动,达到促进帮助学生心理成熟,增进心理健康和提高个人潜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鲍说:“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能带进辅导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可见,心理辅导者良好的素质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三、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心理辅导成功又一重要因素

上一篇:6月1日儿童节唯美句子下一篇: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期中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