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共16篇)
1.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 篇一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活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结合我区发展教育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研究,我校数学科被选定为研究基地.基于以上考虑,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二. 活动主题:
三、活动目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与同伴交流关于分数含义的相关问题的过程;2.掌握分数定义的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区分不同定义的特点;3.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理解“单位1”“平均分”等重要概念。能够从算术理论的高度理解分数的定义
4、使课堂中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开辟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5、通过这次活动,本组每位老师参与听课和磨课,创设善于研究、乐于实践,敢于探索的教研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时间:20016年9月~~~~20016年11月。
五、活动参与人员:三年级数学教师及课题组成员。
六、活动具体流程与评析。
第一阶段: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时间:20016年9月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室。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研讨问题: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 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怎样使学生把数学学习成为再次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怎样使这个过程更动态、更有效呢?这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2. 教学困惑
每个学期初我们科组都会进行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缩小班际之间的成绩差距?除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距,还有就是我们教师的本身教的主观条件,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升呢?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知识,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
3. 课题研究需要
结合我区发展教育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研究,我校数学科被选定为研究基地.基于以上考虑,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现的两册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步骤二】寻找理论依据,相互交流想法
1. 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同时,让教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数学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仅要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弗赖登塔尔(荷兰数学教育家)的“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由此出发组织数学教学”,“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数学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实验’创造数学知识的.学数学和学游泳一样,不实践是不会获得真知的”,等等. 理论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评价标准》.
2. 分析教材、提出教学思考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教研组对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进行讨论.
现象1:《分数的初步认识》围绕“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练习设计意图”展开阐述.
评析:在研读三年级的教材中发现说课的味道比较重,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在阐述练习设计的环节中,完全脱离教材,重组练习.
自始自终,教师们都不知道如何“研”起?大家都答不到边上,如何是好呢?带着问题,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教材研读.
【步骤三】回归课堂教学,重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再次研读解决
简要说明: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再次进行教学设计.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中练习加强了对单位“1”的理解,并结合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步骤四】集体研读、反思教学
教材研读不能面面俱到,要找准一个切入口,才能以点带面,开阔视野,真正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如何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的成功之路.
七、阶段活动经验小结:
(一)、差生存在问题分析:
1、上课精神不集中。
2、练习、作业书写不规范,连简单的运算都有问题。
3、平时不认真审题,读不懂题目的要求。
4、缴交作业不按时。
5、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答题速度缓慢。
6、家长不配合。
(二)、转化差生的具体措施:
1、教师方面: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要想转化差生,关键要明白所谓差生是指在学习上潜能未完全被挖掘,智力未完全被开发,思想道德上存在某些弱点或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只是在成绩,德行方面暂时不如其他同学,在这些方面暂时出现了困难。只要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就能有所好转甚至取得更好的成绩,或得更大的进步。他们尚有可塑性,他们一样渴望成功,期待改变。并不是一无是处,更不是无可救药。所以教师首先应从观念上变这些学生为“待塑生”、“后续连”、“后进生”,思想上要重视他们,关爱他们,而不能歧视他们,排挤他们。转化后进生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有任重道远的思想准备,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要有足够的耐心,锲而不舍和以苦为乐的精神,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切忌急功近利、时冷时热,或疏忽大意,或半途而废甚至浅尝辄止。第二,教师要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教者”变为“导者”,即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帮手,助手甚至副手;还要从“师道,尊严”(师者,即权威)的传统角色变为学生的兄长,朋友,知己,在生活中给予学生体贴温暖,让他们愿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习,相信老师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第三,树立良好形象,要有开阔的胸怀,广博的爱意。让学生相信教师能给他温暖,能传他知识,能做他榜样,愿与教师交流,沟通。如果教师为维 护尊严、权威而放不下架子,始终高高在上的话,那么只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成为反馈信息、交换意见等这些正常教育教学形式的障碍。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要排除这种障碍,可以用主动与学生交谈,了解情况,课余与其一起做游戏,搞活动等方式方法。
2、学生方面:感受关注,树立信心
后进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能主动变社会教育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为自己的学习要求,即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就是说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在老师的指点下后进生要认识到自己的确与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在班上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主要措施
1、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差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差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2、有选择地任用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能力强的学生当班干部。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已经无声的证明:每个人都可以学好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意志力!他会把所有的差生凝聚在一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激起学习的兴趣。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3、多组织活动,让差生的其他优点尽情展露出来,树立自信心!找准目标,让这个学生的转化起示范作用!让差生在班级也有发挥之地。放大他的优点,激起信心,在迁移到学习上来。期望效应总会起作用的!相信他的学习成绩也会赶上来的!老师的爱心和耐心会是催化剂!
4、不刻意过分关注差生,不随意处理差生,不在差生心中有“黑色标签”的阴影。差生心理敏感性特强,特别是对老师、同学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态度。所以老师的每一句话、眼神、举止都要考虑到差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过度的关注,有时过度的关爱,让学生有心理压力。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比什么都重要!要变“有痕”为“无痕”!
5、联系家长,争取家长配合,共同促其提高!
2.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 篇二
一、提出问题提炼主题
“提出问题、提炼主题”是指通过提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教研主题。教研的问题应是教师能研究且应该研究的问题, 是通过教师的行为跟进能够解决的问题, 其追求的价值是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 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
在确立教研主题时, 我们到底应以怎样的主题来引领校本教研呢?经过学习和讨论, 大家把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准确确定与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如何进行课堂板书”“减少课堂教学无效教学环节的研究”“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讨与研究”等这些教师能研究且应该研究的问题上, 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二、课堂实践深化主题
教研主题确立后, 校本教研一定要紧密围绕主题, 立足课堂, 通过连环跟进式策略, 从教师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推进, 不断深化, 把主题研深、研透。主题教研要使教研的方法以教学反思为主。
在教研主题的引领下, 学校教研将呈现出一群有着共同研究目标的教师围绕着教研主题各抒己见这样的图景, 这种行为跟进、深化主题的教研策略, 是解决教学问题、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是落实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模式的有效手段。
三、提升需求拓展主题
“提升需求、拓展主题”就是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便于指导教学行为, 学会从实践中捕捉智慧, 理性地思考问题, 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展示教研成果, 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主题教研不能只满足于选题和研题, 还必须拓展主题, 以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素质和需求。
从“教学问题”到“教研主题”的发展, 有助于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 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的意识, 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
摘要:主题教研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力。研究基于学校, 研究的问题来自学校, 目的又是为了学校。本文通过对校本教研的新视觉, 发现主题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3.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 篇三
关键词:主题教研;校本研修;有机结合
从2009年起,我们运用李元昌教授倡导的主题教研理论与实践经验,本着“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课堂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一步一个脚印且富有成效地开展了以主题教研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
一、读书活动突出主题
自2009年起,我们实施了用学习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用学习引领教师走进研究,学会研究的浩大的读书工程,提出了做“学习型教师”的口号。长此以往,在主题教研实践中,我们都能结合课改过程学习,结合热点话题学习,结合具体案例学习,结合遇到的问题学习,坚持与同事相互交流学习。我们的切身体会是:读书让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思想深刻了、方法科学了、工作快乐了、生命精彩了。
二、专题性文献研究围绕主题
骨干教师是主题教研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研究与探索起点较高,其研究成果对本校的教学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骨干教师专题性文献研究,我们已经研究了5次,一次比一次质量高,教师研究的态度认真,内容广泛,方式科学,成果丰硕。一是成果集装订精美,有圈点评注,是实实在在搞研究,是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吸收前沿成果;二是研究综述含金量高,不但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而且还能综合各家之说,谈研究收获,在谈研究收获的过程中,不但举例说明,有血有肉,而且融入了自己的主观看法和分析,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骨干教师在为自己的成长而欣喜的同时,畅谈了今后的设想。其实骨干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一种被引领的过程,同时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他人的过程,对他人也是一种引领。
三、课堂教学显现主题
在多年坚持的学校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科研专题汇报课活动中,我们总结并坚持了“课前试讲,点评引路,集体听课,集中评议,总结提高”的五步课堂教学研究的新路子。这样做,提高了教师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既有利于讲课教师教学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又对听课者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八面学校)
4.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 篇四
二:经过对教学问题的提炼,我们确定了本学期及本月的教研活动主题:九月份确定了“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为活动主题。接下来就是教研组成员针对主题进行前期的自学,并交流落实主题的想法,中心发言人对主题进行了业务培训。我们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姜欣、李艳春老师还对《草虫村落》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活动。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组内成员在一起认真研讨,各出高招,精心备课。听课时,认真记录每一节课,每上完一节课,我们就在一起评课、改进教案和教法,争取每一节课都有提高,每节课都有新意。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同样一节课,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迸射出不同智慧的火花,有不同的精彩。在本
次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也感受到了要想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教师首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这样才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段进行言语训练。只有找准语言的训练点,教师的指导才会变得切实而有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备课的重要性,好的一节课是用心备出来的。
在本月我们还进行了双周一次的“结对互助”活动,在不断地听评活动中,教研组成员的执教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5.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篇五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引领与指导下,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辛勤的耕耘着。现对我校数学校本教研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也是盲目的、空洞的。本学期我们狠抓教师业务学习,引领教师向专业化教育发展。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每个教师都学习了一本以上的业务知识书籍,并认真写出了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学期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随堂课、互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每位数学老师都上了1节公开课,课后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通过听课、交流、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受益匪浅,启迪深刻。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讨、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求真务实。
四、存在的问题。
1、对听评课的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也有待于大家继续研究。
3、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把这些理念贯穿与自己的教学之中?
4、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来期主要研究的问题。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与指导。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
2、建立学习制度。并进行学习交流与评比。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学习。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以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
6.数学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六
回望过去的一学期所做得的工作,联系今年所面临的任务,依据学校工作计划,我们西张庄小学数学教研组本学期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开学预备周内,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通读并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初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好数学学科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内容要包括一下方面:(1)基本情况分析;(2)教学目的和要求;(3)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二、各教师的备课,要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写好教学初步设计方案。教学设计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学适应学生。
三、教案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和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步骤(含电教手段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学法指导;作业内容;板书设计。教师应及时撰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以利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的语言要力求言简意明,准确精炼,文明规范,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课堂要精讲精练,课间教师讲解应控制在20~25分钟内,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究、活动及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课堂反馈的信息对教学任务加以数量上或难度上的调节,依据教案但不拘泥于教案,着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本组各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设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作业的目的要明确;作业题要精选,题型要多样化,难易要有一定的梯度。提倡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兼顾学生个体认知差异,布置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
七、控制作业量,减少机械训练。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作业批改之后,要督促学生自己订正、修改、养成自我检查和订正的习惯。
八、对学生的辅导要多样化。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辅导,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辅导。
九、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公开课。学校将本学期的教学公开课安排到周、到人,我组的各位教师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积极听课、评课,也要积极听评语文组的教学公开课,听完课后,要积极从所授课中寻找自己的不足,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争取使自己能从这项活动中得到实际的进步。
7.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 篇七
经过前后两任数学教研组长以及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我校数学教研组逐渐摸索出自己所要走的路。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从教学中的小切口入手, 探究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现实的教学问题, 深入研究, 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真正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自己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各个点上的困惑才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才是我们可以做的主题, 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主题。
我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下面, 笔者以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为例, 介绍学校在这个模式下校本研究开展的情况。
一、发现问题, 确定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主题就应来自教师教学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和困惑。教师在日常教学反思中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来, 与教研组成员进行交流, 选择普遍存在并急于解决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
在一次数学教研组的交流中, 许多教师提到了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作高的过程中, 学生碰到了很大的困难, 操作方法比较难掌握, 有没有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被三角形作高给难住?三角形作高的难点是什么?学生在作高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又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作高。于是,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就成了这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二、观点碰撞, 智慧共享
交流研讨是实施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在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之后, 教研组给每一位教师都布置一个任务, 准备一次3分钟的主题观点汇报, 内容包括“我认为三角形作高的难点是什么”“学生作高时有哪些共性的错误”“我有什么好方法来指导学生作高”三部分。
正因为探究的主题就是教师自己的困惑点, 所以每一位教研组的成员都有话想说, 有话能说。大家精心准备, 将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考、自己查阅资料得到的启发在一周后召开的教研组会议中充分展示。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 教师的顾虑没有了, 对话变得畅所欲言, 大家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每一种观点和想法都有其存在以及值得尊重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 年长教师的宝贵经验、年轻教师的创新想法都让所有教师眼前一亮, 人人洋溢着激情, 碰撞出灵动的思维火花, 教师的群体智慧被激活了, 真正实现了观点碰撞、智慧共享。
下面是教师们的观点汇报的汇总表:
三、课例探讨, 深层探究
主题产生于课堂, 教研结果最终服务于课堂。根据教研组讨论得出的关于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的方法假设, 需要用课堂教学的实践来印证。
1.主题式备课
主题式备课与平时的备课有所不同, 主题式备课的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在于凸显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所以, 备课时不仅要关注这节课, 更要关注“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这个主题。我校的主题式备课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2.课堂观察记录
本次课堂观察记录由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参与, 同时为了提高听课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在听课的前期对教师提出了两个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改变听课的位置, 传统的听课教师往往都一起坐在教室的最后排, 而现在要求教师深入课堂, 分散坐到每一个学生四人小组的旁边去, 以便深层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其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听课记录习惯, 更加关注教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方法的细节和片断。我们在课前发给每一位教师一张课堂观察记录分析单, 要求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去捕捉值得关注的观察点, 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课堂观察记录分析单如下:
这样做, 能够引导全体教师有目的性地听课、思考, 能够在教学的构思和对比中思考教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的各种策略是否有效, 教学环节是否高效。
3.反思研讨
反思研讨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对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活动的深层探究。在课后的反思研讨会上, 上课教师是反思自己的教学, 所以教师能够深入体验, 将自己整个备课思考的历程以及课后的感悟和全体教师分享;其他教师是看别人的课堂, 想自己的课堂, 围绕自己所记录的观察点, 亮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与大家共研, 最后共同整理总结出有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的方法以及方法实施的细节。也许每位教师思考问题深浅不一, 但是每个人都真正参与了这个过程, 反思研讨会成为一个教师涌现思维激荡、呈现互助共进的活动平台, 它既是对整个校本教研活动的评价和提升, 也为每一位教师留下了成长的轨迹。
4.后续跟进
“后续跟进”是其他教师将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成果付诸自己课堂的过程, 是校本教研的延续阶段。往常的教研活动收获最大的往往是上课的教师, 而其他教师只有思考的过程而缺乏实践的过程。不管教研的过程是多么令人愉快, 多么让人有启发, 如果在教研活动中获得的成果, 不能付诸行动, 没有去成功地实施的话, 或许参与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成长的作用也就只有事倍功半的功效了。因此我们要求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在今后上到这块内容的时候, 要将此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果运用于自己的课堂, 并且形成自己对于这块内容的再次思考, 通过所有教师不断地后续跟进, 将这个主题不断充实, 不断深入, 走向深刻。
四、以写促思, 提升认识
校本教研活动除了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外, 还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整个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体验。我们要求教师不要流于形式, 不要走过场, 而是实实在在抓住与主题本质有关的重要细节和因素, 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通过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文字记录下来, 这也是一个教师自身内化的过程, 是记录教师成长的过程。对于教研组长则要求其将此次校本教研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记录下来, 提炼出一般可推广的做法, 形成主题报告。
“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源于教师的实际需要, 它是以问题为驱动、以同伴互助为动力、以课例为载体、以共同发展为目标, 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它重视活动前的师生调研, 从学情和教师最困惑的问题入手, 以问题真正解决为目的, 力求每一次活动能够真正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8.数学阶梯式校本教研模式 篇八
一、观摩学习
每个教研组集体教研的时间为连续的两节课,一般学期初我们会分专题安排部分观摩课。例如,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表述、概念的分析、概念的应用等阶段。但很多教师不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只是重视概念运用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定知识加工能力的学生就走在了前面,其他学生则获得的概念是一种“夹生饭”。长此以往,给一部分孩子的学习带来困难。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专门安排了“数学概念教学专题”,通过优秀教师授课、观看特级教师录像,了解概念课的上课基本模式。
二、讨论
就观看的课提出自己的见解,梳理出值得借鉴的内容。名师上课自然精彩,然而生源不同,环境不同,教师自身素养的差距等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展开细致的讨论,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整合大家的力量,讨论出哪些可用、如何使用、用在何处……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数学教师纷纷表示,遇到合适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一定比枯燥的讲解更受孩子们欢迎!
三、反思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实验课例研究,进行一课一反思。每听完一节课,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一篇教学反思,一节课带出一次反思交流,形成“1+1>2”的教研实效。因为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都是信手拈来的材料,因而这种形式颇受教师的欢迎。同时教师通过及时的、不断的反思,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思考能力,開拓了思维方向。随笔式的反思为老师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技能,为以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四、模仿
仿照观摩的优质课的整体思路进行备课,组织课堂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能要求老师一下子将名师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但必要的模仿确实是促进内化进程的催化剂!
五、再讨论
观摩之后,学校每周随机抽取一位教师上课,提前两节课通知到教师、分管领导及所有组员参加听课,课后一起进行会诊式研究,实则为个案研究。具体做法是: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教研组成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反馈艺术、习惯性行为等方面“把脉诊断”,细数“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分析“病情”成因,提出“治疗”方案。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在研讨中,授课教师所在的年级段教师作为主要发言人,从环节设置、传授技巧等方面作比较细致的剖析,与授课老师探讨最适合本年级段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其他教师主要从知识的联接与铺垫等方面做出提醒或引发感悟,以此促进全体教师的快速成长。
六、实践
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扎扎实实和将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再创造,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经过“阶梯式校本教研”,使我们看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变化。首先,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方式在变,由原来的规定统一式,变成了课题研究式、课例教学式、案例反思式、教研沙龙式,将教师引向问题解决,使教师围绕专题,探寻对策,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达到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步提高。将教师引向实践追踪,学会对某一个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教师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大家目标一致,共同献计献策,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其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角色在变。教师更善于从身边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发现研究,并从中获取信息,改进教学。教师更注重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逐渐形成良好的态势。教师主动研读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去审视课堂教学,去反思教学过程,去分析成败得失,不断增强教学研究的主人翁意识。
“阶梯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开展,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老师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大家纷纷表示,现在有了名师导向,再加上自己的再创造,课堂教学活跃了,教学水平也相应提高了,这的确是迅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姜连龙.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5(18).
[2]丁毅.初三数学复习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
9.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营造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实施和管理水平,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和校长室精神,强化教学六认真工作规范性,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学生都能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1、紧密团结在校长室、教导处周围,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生动活泼地开展数学组的教科研活动。组织全体数学教师继续投入到课改实验工作中去,增强每位教师的课改实验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2、长计划,短安排,集中与分组活动相结合,形式不拘一格,提倡举行小型、多样、灵活的教研活动。
3、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组织数学组教师加强学习、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要求和课堂教学常规。
4、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自己的三级子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工作和学校二级子课题《数学互动共享教学模式的研究及运用》,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工作深入有效、持续地开展下去。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组织讨论并进行修改。
2、学习课堂教学常规,落实课堂教学常规,顺利开展开学初的教学工作。
3、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文章,牢固树立新课程新理念。
4、讨论并交流个别教学即培优补差工作。
5、全体数学教师于第二周周六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
十月份
1、继续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文章,数学教师参加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
2、继续加强工作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结合教师上展示课数学组教师进行集体磨课并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活动。
3、整合课教学展示,数学组许高原老师参加,数学组开展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并作好活动资料的积累。
十一月份
1、继续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交流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2、迎接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大赛活动。
3、迎接期中考试,每位数学教师出一份精品试卷,数学组活动时进行试卷命题方面的探讨和交流。
4、进行校级数学竞赛,为参加市级数学竞赛做充分准备。
十二月份
1、继续加强数学教研工作,做好全面总结大赛工作。
2、学生素质多维评价专题研讨活动。
3参加大赛观摩活动。
4做课件,参加课件评比活动
5、数学教师积极攥写论文,参加市课改论文评比活动。
一月份
1、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工作,每位教师认真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制定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组织期末复习、考试,做好学生素质多维评价工作。3、教师论文汇总。
10.数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
校本教研采用集体备课方式,讲课评课相结合,每周三下午进行集体研讨,积极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本学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了16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于3月份下旬开始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步:理论学习,观看教学视频,观摩教学。共四次活动。第二步:自我实践,同伴互评:每人上一节公开课,数学组内听课、评课、议课,指正评议,发现问题。共六次活动。第三步:精雕细琢,推敲课堂:公开课后,每位教师针对问题,再次推敲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反思提高。
二、计划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
学期初,我们确定的本学期教研计划基本达成,成绩主要依靠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教师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1、常规工作中,各位教师把工作落在平时,从备课,授课,作业改,课后辅导,单元检测等教学五环节扎实展开工作。教研活动中围绕教材、课标进行集体备课,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单元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
2、课堂教学改革中,各位教师加班加点,利用中午时间学习新模式的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观看视频,从理论到实践活动中,各位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断自我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期末每位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正确的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的授课,从学生学习的策略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无不
透视出教师努力的结果。
三、存在问题:
校本教研活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
1、教师抵触情绪较大,思想上安于现状,不愿意深化课改,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们认为活动就是有痕迹就可以,没有从真实的教学策略中去改变、反思、提高。同时折射出学科教研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强效的激励机制。
2、由于每位教师都是两个教学班教学,活动时间和教学时间重叠,使得活动名不副实,只要交了材料就可以,或者照本宣科,没有从内在的实际问题去研讨。
3、研讨避重就轻,好好先生,不愿意得罪别人,致使活动在一片叫好声中把真正的问题掩饰了。课改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
四、改进措施:
1、学校要积极完善评价体系改变校本教研的评价制度,把校本教研和教师考评联系起来,让教师把教研活动落在实处,从思想上积极完善教学方式,不能拼经验进行教学,口上说的新课改,用的还是老方法。
2、让教师由繁到简,有时间去改进教学策略,由理论到实践不断反思完善教学行为,用教学效果来检验课改力度。真正让教研为教学服务。
11.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研组建设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 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53-01
小学数学教研组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之下成立的,是一个承担着带领学校内数学老师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管理职能的学校教师群体性组织。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校专业化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教研组基本都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组内所有老师统一参加教学研究,争取达到1+1>2的效果。小学数学教研组(以下将统称“教研组”)也一样。如何组建教研组,使教研组的工作能落实到实处一直是学校在不断研究的问题。在综合了众多学校的经验后,笔者总结出了现在小学数学进行教研组组建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几条建议。
一、教研组组建存在的问题总结
1.学校措施不当。
教研组的组建是教师的集体活动,教研组的组长应该是专业素质最强、最受各位数学教师所信服的人,应该由集体推荐产生。不过,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学校的教研组组长由学校直接指定,很多被指定的组长并不具备该有的“长”处,无法对教研组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并不在教学一线上,对教学的实际情况不甚明了,并且没有对教研活动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使学校教研流于表面。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学校是按照年级来划分办公区域,对于教师的教研活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教师自身不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就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备好课,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育,教研之类的工作并不重要。这样组建起来的教研组空有其名,教研组没有工作目标,老师各行其是,背离了组建教研组的初衷。
对于教研组的组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二、进行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制定规范的教研制度。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行之有效的规范制度是进行教研组建设与教研组正常运行的保证。制定规范的教研组制度应该包括有以下几点: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第二次备课”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1)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建立在教师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并且应该有规定的时间。集体备课的重点是研究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典型问题、教学材料的选取等等。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该提前制定备课目标并选取此次备课的负责人。教师根据备课目标提前进行资料方法方面的准备,在备课活动中,在负责人的主持下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事一起得出最优的结论。这种备课方式既能够加强教师教间的交流学习,又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如果能够落实到实处将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助益。
(2)第二次备课制度。第二次备课是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第一次备课时,完成了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在集体备课后难点重点都得以解决,这时候进行的第二次备课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备课。第二次备课中教师要认真的研究好教学资料,制定好课堂的教案;并且在教案中明确要教授的难点、重点;根据课堂知识内容配备足量的精选习题。
(3)制定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数学科目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包括:工作计划;常规检查;数学教学质量监控;数学教学的总结考核。教研组协助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来组织备课组,并制定备课组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可以是每学年计划也可以是每学期计划,短期计划则视情况而定。常规检查则是教研组协助学校对教师教学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有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备课与课案的设计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学生的评价反馈情况等等。质量监控则是通过抽查学生的作业和不定时听课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监控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总结考核是教研组在教师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协助学校完成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
2.学校进行充分的权利下放。
教研活动和管理工作不同,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学校的过多干涉并不一定会起到正面作用。为了保障学校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给教研组下放充分的权利,由教研组的老师自行推选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给老师足够的研究空间并由老师自己对产生的结果负责。
3.开展特色教学实践。
教研组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集体协作来提高教学效率。教研组的专业人力资源充分,有其他教学组织团体没有的优势,可以尝试开展特色教学。比如创建教学资料数据库,学生典型问题资料库等等。
教研组可以将老师分为几组,并将课本知识按章节划分模块,每一个小组的老师对应一个模块进行专门的教学研究。教师将这些模块的知识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思路、课案设计等构件成一个数据库,供各位老师随时参考。也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考核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问题收集起来,建立一个资料库,供学生和老师参考借鉴。
三、结论
一人智短,多人计长。组建教研组能够帮老师解决更多的教学问题,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不仅对小学数学教育有巨大的好处,对于其他学科、其他阶段的教育也有很强的助力,学校与老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开展教学组的组建与优化。
参考文献:
[1]阳海兰. 教研组建设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1(23)
12.寻求数学教研走向校本的突破 篇十二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老师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烈, 老师们想上进、寻求改变, 但他们又很困惑、迷茫, 不知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请看这样几个镜头:
镜头一:“我们每天都有活动”
当向校长问起该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时, 学校的领导们多数讲:“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工作, 做了大量的工作, 投入很多资金, 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具体为周一集体学习, 周二集体备课, 周三校本研修……总之我们每天都有活动。”
镜头二:“我们都有活动记录”
一所农村小学的研修活动, 是以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的。到了预定时间, 参加的老师还少三分之一, 当活动开始的时候, 已经超时半个小时了。活动开始了, 由于准备不充分, 同时也没有对教师提什么明确的要求, 所以教师的发言不积极, 最后只好由组长把自己的备课思路讲了一下, 其他人员只是在埋头作记录, 或应付几句无关紧要的发言。当问及怎样有效保证活动的效果时, 学校领导讲:“我们要求教师都作记录, 定期要检查的……”
……
这几个镜头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情况, 更是我校校本教研的真实写照。平时的教学有“教”无“研”, 上课在原有平台上周而复始。如何以研促教, 把教研活动当成每天教学的日常行为, 把每天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真正做到教师有成长, 学生有提高, 学校有发展, 是我们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
二、行动
我们行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切入口在哪里?毫无疑问, 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是教师展示创造才华的地方, 是智慧挥洒、情感流淌、充满生命活力、充满生成与未知的生命场。教师的激情在这里, 教师的故事在这里, 教师的困惑在这里, 教师的感悟也在这里。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经过多次调查论证, 定位为“5分钟教研”, 先以数学教研为试点。为什么把我校的数学教研定位为“5分钟教研”?因为我们学校教师少, 每个教师课时繁重, 每天集中花很多时间来搞教研是不现实的。而每周一次走过场的教研活动由于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因此也削弱了教师搞教研的积极性, 所以“5分钟教研”是符合我校实际的教研方式。实践证明, 这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 课前5分钟——说出你对这节课的理解
课前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保证, 但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常常流于形式, 只检查了教师“手中有无教案”, 却不能检查出教师“心中有无教案”。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首先从备课方式入手开展活动。
我校每个年级有3个班, 教师在上新课前, 先安排一位教师负责主备, 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备好这节课。而在印制教案的时候, 一张8开纸上留有一定的空白, 每个教师可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将适合自己和班级特色的设想、提的问题、使用的教具等写在旁边, 构成一份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教案。
如何检测教师备课不是落实在纸上, 而是落实在心上, 我们又从教师课前说课入手。一位教师教一节课前, 召集其他两位教师进行说课演练, 利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从以下四个方面说出对这节课的理解。 (1) 为何而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通过学习, 需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2) 学习什么。这是涉及学习内容的问题。哪些内容是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可以作教学法的加工, 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 怎么学。一定要换位思考: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在乎什么? (4) 学得怎样。对照目标, 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检测与评价。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 上课才会有方向。主备教师在说课的同时, 另两个老师可以作适当的补充和记录。俗话说“工夫在诗外”, 课前5分钟的说课是和自发的花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分不开的。
2. 课堂5分钟——检测学得怎样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
有位哲人说过: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 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 在沙子里发现灵魂。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就像一粒粒沙子, 教师要善于从沙子里发现灵魂。
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 留出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 通过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学得怎样。教师批改时准备“作业批改札记本”, 将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随时摘记, 及时讲评。通过记录, 也便于教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和筛选。学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解决, 对于个别问题就个别讲解, 这样针对性比较强。另外, 及时记录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同时, 教师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个知识点时, 可以根据第一个班教师提供的“作业批改札记本”,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第三个班级教学这个知识点时, 根据前两个班的课堂“作业批改札记本”的反馈, 往往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会犯错, 哪些地方会走弯路, 因而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教学效果往往更好, 真正使教学在更高的起点上良性循环了。
3. 课后5分钟——记下你的得失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结教学得失,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 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写课后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因此, 我们要求教师课后及时记下一节课的得失, 引导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教学, 记录得失。
(1) 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 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或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指导。
(3) 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突然而至, 若不利用课后反思及时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4) 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 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 以供研究和共享。
(5) 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每学期末, 我们会将教师的课前“5分钟的说课”, 课堂“5分钟作业批改札记本”, 课后“5分钟的反思”编印成册, 以供下一轮教师备课参考, 使整个校本教研系列化, 在行为跟进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我校教师的授课起点更高, 学生学得更好。
三、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每天上课不至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 那么, 你就要引导每个教师走上科学的教育研究这条道路。”
一年的校本教研试验已经让我们心动, 让我们在胆怯、迷惘、沮丧和兴奋中看到了教研走向校本的希望所在, 看到了我们教师自身的价值。一年多来, 我校教师有多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这是建校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
一年的校本教研试验, 我们积累了厚厚的一沓《作业批改札记本》《课前说课集》《课后反思录》, 这是根植于课堂的资料积累, 它就生长在平时简单活生生的课堂生活之中。有的教师说:“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教学经验有了传承。”有的教师说:“我们的备课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
我们还针对《作业批改札记本》中所积累的问题, 提出了“小学数学学困生错题成因及对策的研究”的课题, 已立项为扬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这种课题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 也是制约课堂效益提高的瓶颈之一。这样的课题, 教师最有体会和发言权, 也最有价值。这个问题解决了, 成果可以为我校教师的备课提供参考, 使我校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有针对性, 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四、思考
以上只是我们工作中的一点做法与感悟, 我们仍在不断地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所积累的教研成果, 以“问题库”的形式呈现是否可行?我们对于“问题库”的设想是这样的:把我们在教学中积累的《作业批改札记本》《课前说课集》《课后反思录》融为一体。按照教材顺序, 或者按照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编拟成“问题库”,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应知识点教学的微观性“问题库”;对不同类知识块建立联系的中观性“问题库”;针对教材中不同类知识穿插安排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 设计宏观控制性的“问题库”。
13.古达初级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为了构建教师学习、交流、研究、展示成果的平台,开发、汇集、共享教师集体智慧;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情景,切实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新的矛盾;激发教师投身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方案。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实践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3、坚持从实际需要选择校本教研方式和内容的原则,采用教师选定研究课题与指定研究课题相结合的办法,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4、坚持以个体研究为主,个体研究和团体协作研究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
1、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
2、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4、构建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使教学反思成为职业习惯,在协作、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成新的认识,实现每个个体的自我提升。
5、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校本教研骨干力量。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逐步实现“学习、培训、研究”三位一体。
三、校本教研的方式和内容
1、教学反思。提倡、鼓励教师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坚持撰写教学后记与教育随笔,倡导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从现代教育观念、思想与自己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比较来发现问题。
2、教学论坛。依据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中提出的普遍问题以及学校即将实施的新举措,或是从学生情况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等,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开设教育论坛。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3、集体备课和研究课。以骨干教师展示、教研成果评比为平台,研究包括上课、听课、说课(教学方案设计说明)和评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召集教师集体备课或观摩典型课例,以参与互动式活动进行评课、讨论、研究并完善教学设计。
4、课题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关注某个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5、专家引领,联合教研。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实现专家引领校本教研,加强学校之间的协作教研,或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广泛的教学研究与交流。
四、校本教研的组织和管理
1.校本教研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建立校本教研三级管理机构,即“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
(1)校长室职能:
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队伍与制度建设,考核与评价,并提供课时、场所、设备、经费等保障条件。
(2)教务处:
履行校本教研办公室职能。负责规划、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活动的指导、登记。建立校本教研档案。汇报校本教研工作进程,提交相关文字材料。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等)的登记、审核、申报、交流、展示、推荐、汇编等工作。
(3)教研组职能:
履行校本教研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的职能。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并提供业务、技术保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记录,收集、提交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资料。做好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的登记、审核、交流、推荐工作。汇报校本教研工作进程,并提交相关文字材料。
2.校本教研队伍建设
建立校本教研骨干队伍,履行校本教研职能,并承担其它工作任务。
3.校本教研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校本教研评价标准: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符合校本教研基本原则,达到校本教研工作目标,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研究过程材料齐全,提交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
校本教研激励机制: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情况和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等)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4.校本教研经费保障
14.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 篇十四
一、学习引领
(一) 理论学习提升素养。
理论学习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支撑,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学科教学新理念及由此引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习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 数学学科以及相关的知识, 科技创新的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都需要学习。可以有计划、有选择的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学习型学校的专业专业发展—合作活动和策略》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等。通过问题设置, 理论学习形式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理论学习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二) 专家引领拓宽视野。
专家引领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 没有专业引领的实践是低效的实践。专家引领可以把教育理念转化成教育实践, 使校本教研向纵深推进。可聘请市区教科所专家、教研员等来校指导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请他们走进课堂, 了解学校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和理论指导,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对校本教研进行诊疗、定向, 提升教研品质。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市、区级组织的各种数学活动, 以期获得专家指导的机会。
二、同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
(一) 加强同伴互助, 实行教师间优势互补。
开展研讨课活动。每学期可在每个年级确定1—2名教师上研讨课, 再加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课, 保证成员组内听课每期不少于10节, 青年教师与其指导教师每月互听课不少于4节。教研组引领教师紧紧围绕年级组分专题开展说、讲、评研讨活动。上研讨课的教师可在前一周的教研活动时介绍本堂课的整体设想、学生情况、想要解决的问题、准备采用的教学手段及依据的课改理念等;上课后要自评设想达成情况和效果。听课教师在听课时既要看授课教师的表演效果, 也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通过学生的变化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变化等。评课时, 要求年级组长作好记录, 每位听课教师必须发言。通过研讨, 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实实在在地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案例展评活动。要求各年级组各选派一名教师, 围绕一个小专题选取一课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设计,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 集组内教师的智慧于一身, 进行赛课。
(二) 引领教师反思, 将文本理论和专家理念内化为个体的理论素养。
三、科研课题研讨
随着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的落实, “校本教研”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立足本校实际, 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帮助教师解决课改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提高教师的素养和业务水平,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推动教师从合格型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化。学校数学教研组应不间断地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每间隔几周就对课题进行专门的研讨, 研讨内容应涉及到:课程功能的研究—从数学学科本位到注重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的研究—从注重书本知识到关注学生生活经验;课程实施的研究—从单一接受式学习, 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能力培养。具体操作上, 首先确立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制定研究计划, 确定研究对象;分工合作搜集能反映所研究问题的材料;整理和分析搜集到的材料、数据等, 从中概括出科学的结论, 再通过教学实践加以检验、修正, 不断完善, 如此循环往复。在此基础上, 参研人员认真实践, 不断反思, 积极撰写教学案例, 教学后记或反思日记, 科研论文。近几年间, 我组教师依托科研课题, 撰写的科研论文、教学案例分获市区级奖数篇, 多名教师参加市区优质课竞赛和说课比赛分别获市区一、二等奖, 极大地提高了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力和交流分享意识。
15.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校本教研
学问来源于学中问,“问题”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有效问题”必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情境”是在某种特定时间内从事某些活动所置身的环境,并在环境刺激下反应的条件,而“数学情境”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处于某种情感氛围下的教学活动。“有效创设数学情境”则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适用于学生,并对学生起作用,使学生能依据自身的情感特点创设“研究”为课题的校本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的情况介绍于下,旨在与同行分享、交流和探讨,更盼赐教。
一、前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主要研究创设问题情境的背景、时机,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主要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障碍,进行对策研究。
二、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1、体现教学现实性。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数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究其原因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分高情境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现实情况,在结合学生的最新发展区和认识水平来收集创设情境的材料。
2、凸显教学趣味性。在学生的心里,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甚至因此产生厌烦学习数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寻找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便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情绪。
3、具有思维启发性。若数学情境有趣而无启发思维的作用,那只是虚有其表面现象,甚至反而使课堂混乱,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所以只有创设出生动有趣且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知识规律。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结构与联系,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知识的有效阶梯上逐步掌握重要的数学方法,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
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用我们所学的理论努力向40分钟要效益,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2、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由于我们进行的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故我们的研究的立脚点是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我们要求每个课题组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与反思,以课堂教学主阵地,向课外辐射和扩展。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探讨、切磋和批判性对话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逐步提高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的能力。
既然恰当的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具备数学的本质,要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更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其中所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当没有现成的情境或现有的情境不符合我校学生的情况时,我们教师就必须自己去从课本和生活中发现和提炼出情境,这必须要求我们教师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上课前预设好恰当的情境。
4、开展反思体验与撰写教学案例。
为了让教师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工作环境,我们也强调教师的思考与体验。注重材料的积累和经验总结交流。
四、初见成效
1、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自觉性逐步提高,目的性愈益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愈来愈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2、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师生的思维量。
3、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问题的设计逐步科学,教学板块清晰,情境设计能力逐步明显提高。
4、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多元化。
五、几点认识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我们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如下: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2、创设的问题情境,体现层次性,满足每位学生。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3、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探究性,发展学生思维。
体验数学的应用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创设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又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关但要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出了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
4、创设的问题情境,实现创造性,体验“再发现”。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要利于学生独立探究,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最后还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16.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篇十六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学生非常活跃,教室里热闹非凡。但是,在学生活动中,存在好学生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由于学生的自控力较弱,好动爱玩,活动一展开,学生就纷纷动起来,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然而真正投入学习活动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借此玩上一阵,活动的实效性不大或根本没有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确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作为本学研究实施的课题,为此我们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专题研讨活动。
二、教研活动目标
研讨的目标,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组织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二是积累经验,就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由本课题研究负责人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三是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五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创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活动内容:
1.围绕主题展示课堂教学。2.围绕活动主题,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参会教师以“假如我上这节课”为话题进行研讨。
3.学科教研员归纳总结,提出今后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四、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的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小专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实践——专题研讨——后续网络教研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相互研讨,相互评价,从而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专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1.深入调研 确立主题
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学科教学信息,广泛争取一线教师意见,倾听学科教师心声,确定教研主题。
2.确定讲课教师 指导备课
活动主题在认真听取教研组的意见后,再经过听课筛选确定研讨会上的讲课人员,明确本次研讨会的相关要求,着重落实课堂教学要突出训练的主题,确保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课堂教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研讨会的质量。
3.突出主题 集中研讨
为了避免研讨流于形式,突出实效性,根据展示课,结合会议主题,反思学科教学,展示课结束后,先由讲课教师进行简单说课,参会教师再以“假如我上这节课”为话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互动研讨。
4.归纳总结 强化指导 学科教研员是研讨会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研讨课结束后,教研员要认真组织参会教师围绕活动主题,展开颇具实效性的研讨,最后教研员要归纳总结学科教师的意见。结合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以及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围绕会议主题,对今后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使参会教师带着问题来,载着收获归。
五、参加人员:
教研组成员必须参加,任课教师尽量参加。
六、具体要求:
1.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按要求提前选好听课教师,准时参会。2.参会教师必须提前熟悉与主题有关的教材内容,保证带着问题听课、研讨。
3.听课教师要及时写出评课讲稿。
六、活动内容 及 时间安排
1.介绍本次数学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 2.课堂教学(现场展示课)3.教学设想、反思
4、结合展示课进行专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围绕专题议课
(1).如何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2).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活动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探讨提炼出策略、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推荐阅读:
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11-26
鱼塘中学校本教研及培训计划07-23
数学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发言12-17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校本教研工作计划08-19
岔河中学高中数学教研组经验介绍06-18
中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发言稿06-11
中学学期校本研修计划10-01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10-14
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