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共12篇)
1.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我市当前企业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科教文史委员会
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由王英先副主席带队,科教文史委员会全体人员从3月18日到4月28日,对全市各类企业发展环境采取了座谈与深入企业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共组织各类企业人士座谈会4次,涉及经济部门6个,企业31家;走访企业17家,包括橡胶、电线电缆、摩托车、铝型材、家俱制造、电子制造、玻璃纤维、建筑、酒类批发以及商业流通、公共服务等多类企业。
一、我市企业发展现状
就调查情况和有关数字显示,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的影响从2008 年9月开始显现,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工业企业。在全市9181家工业企业中,仅今年1-3月份就注销61家,停产4家;半停产111家,其中规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以上企业5家,另外有7家原规模企业因销售收入大幅减少而退出入统范围。受影响最为严重的为出口企业,自2008年9月开始,出口额呈逐月下降趋势,订单减少,亏损企业增加。
二、当前我市企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
我市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市场萧条和资金短缺、用地紧张以及企业内部活力不足外,我市企业外部环境欠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以下3个
问题:
1、政府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 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办事难。在走访的企业中,部分企业反映到职能部门办事太难。有的企业反映到劳动部门盖个章竟然跑了五六次,拖了半个月,工作人员或以各种理由推脱,或者干脆就找不到人。有的企业负责人明确的说:“要主动和部门搞好关系,人熟才好办事”。企业普遍反映目前企业办事很不方便,行政服务大厅的设立并没有起到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的作用,要先到部门找主管领导签字,后到行政服务大厅盖章,既多跑路,又费时间。二是效率低。如建筑企业反映:建筑开发项目由政府审批需要1-2个月;招投标由于程序多、资料多,也需要1-2个月,拖得时间过长,使一些工程错过了最佳施工期;另外,通讯、电力、邮政等公用服务企业反映我市召开会议过多,有时一天要参加3个会议,负责人疲于应付。三是有些部门执法不严。如:酒类批发商反映:我市一些无批发资格的酒类商户“明零暗批”或到商务局花2000元即可领取商务局自制的“市场准入证”即可开展原有批发商正在经销的同一品牌酒的批发业务,侵占了原有批发商打开的市场。个别摩托车、暖气炉小企业主用廉价劣质材料拼装仿制别人的产品,冒用别人的商标。执法部门对此类违规违法现象往往视而不见或罚款了事,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和不正当竞争。
2、吃拿卡要和企业“三乱”问题依然存在据物价局初步统计,目前我市涉企收费部门多达18个,收费项目64项,同时,还要接受公安、安监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以及个别部门的摊派。有的部门到企业检查随意性强,有的企业反映有时一天要接待3个部门,陪同部门人员吃饭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把歪风邪气当成理所当然的份内之事。一些企业负责人说“该查的查了,该收的收了,还要等吃饭。吃点喝点拿点不要紧,这工夫耽误不起,哪还有心思搞企业呀。”部门到企业收费(罚款)弹性也很大,要2000元可以给200元,简直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而且有的部门人员收费(罚款)开白条不给正式收据。企业反映最多的主要是技术监督和环保两个部门。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而且牵扯了企业负责人大量精力,极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
3、群众阻工问题愈演愈烈
在与建筑企业负责人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征地、拆迁或新项目的开工和施工中均遭到过临近或周边群众的刁难和阻挠,几乎是逢工必闹,有的地方黑恶势力也参与其中,他们以各种借口要钱要物,即使是市政工程也照闹不误。如:京开渠改造、会展中心等工程。部分异地办厂的工商企业也遇到过同样问题。因为闹事群众在“闹”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导致阻工现象愈演愈烈,对我市的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破坏和阻碍作用,同时也在外地客商中造成了恶劣影响。
三、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职能部门与当前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切实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着重抓好以下3个方面:
一是切实转变职能部门工作作风。对企业申办事项规定受理和办结时限,对未在规定时限内给予答复或办结的视为默许。同时加大对推诿扯皮、故意刁难等行为责任人的查处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市委市政府精简涉及企业会议,压缩文件。
二是严格规范职能部门人员执法行为。(1)加快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工作,坚决取消已经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2)职能部门到企业检查收费必须持证执法,亮明证件,讲明收费(罚款)依据和数额,做到公开、公正、透明。(3)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吃拿卡要和企业“三乱”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是认真解决群众阻工问题。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专门办公室,对破坏和阻碍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特别是着重打击带有团伙性质的黑恶势力。
2.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二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流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2 月, 物流业被宣布列入我国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是以上利好政策在实际中并没有快速拉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目前, 尤其是我国小型物流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并没有摆脱小、弱、散的痼疾, 因此对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鉴于此, 文章在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基础上, 对武汉市小型物流企业进行研究, 分析出当前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企业的物流活动, 并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 调研内容的分析
课题的问卷调查于2010年3—5月期间陆续进行。对200余家武汉市小型物流企业通过发放问卷、实际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调研。下面笔者在所收集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展开分析。
2.1 小型物流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1) 机会
武汉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动脉的十字交会点, 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日前, 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这些条件都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 社会物流总额快速增长, 物流业规模扩大。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 我国GDP全年增长8.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 2010年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13.8%。
此外, 某些大中型物流企业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小型物流企业, 加之市场上仍有许多大中型物流企业存在难以辐射到的地域, 需要较为灵活的小型物流企业来完成,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小型物流业的发展。
(2) 威胁
与沿海地区相比, 中部六省地方政府虽然为物流企业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 但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整个行业内还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 导致小型物流业经营秩序较乱。
此外, 小型物流企业由于所需设施设备较少, 投资不大, 导致入行门槛低, 各企业之间疯狂抢夺货源和路线, 竞争激烈。各地货代市场又各自为政, 只求数量, 不求服务质量, 货物出厂后不断重新装卸, 造成货损货差。而且小型物流企业间争相压价、相互拆台的事件频频发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私有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小农意识、短期利益主义严重, 无法向现代化的物流发展理念转变。
2.2 小型物流企业内部状况
(1) 优势
小型物流企业大多数为私营企业, 经营灵活, 服务项目不多, 在资金配置、项目分设、人员安排方面都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且企业往往具有个性化和柔性化的特点, 这种需求特点能较为容易地发挥小型物流企业灵活性的优势, 给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企业多属运输型企业, 基本上采取直接付款的方式, 因此积压资金较少, 资金流动性好, 利用率高。
小型物流企业多集中在货物集散中心, 交通便利。且企业往往专注某一特定领域, 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从而可以把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各个环节做到位。小型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推出相应的服务, 容易树立专业形象, 进而赢得客户信赖。
(2) 劣势
大部分小型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运输网点不多、运营成本偏高的问题, 加之企业的经营管理多是领导做主, 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 导致企业规模效益很难实现。而且货物需求与供应受季节波动性较大, 对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有较大影响。
小型物流企业固定资产少, 抗风险能力低, 货物的完好性缺乏保证, 从而无法实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一旦发生货损货差, 很难实现对货物的赔付。加之企业中, 大多没有机械化的装卸设备, 基本是靠人力装卸搬运, 造成成本过高, 限制了企业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套的专业化信息管理系统, 通信工具只局限于电话, 信息多采用纸质记录, 从而导致物流信息时效性差。
3 调查数据的处理
笔者在所得到的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调研内容的分析得出了小型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下面运用评价矩阵方法对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数据处理和战略分析。
3.1 外部因素评价
运用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EFEM) 方法, 综合评价所调查的小型物流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威胁。首先列出外部环境中所涉及的因素并赋予每个因素一定的权重和评分值, 将每个因素的权重与相应的评分值相乘, 得到各因素的加权值。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值加总, 进而得到小型物流企业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的综合加权平均值。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数据分析图, 如图1所示。
无论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所包含的关键机会与威胁数量有多少, 一个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总加权分数最高为4.0, 最低为1.0, 平均加权分数为2.5。总加权分数高于2.5的, 表示企业能够对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做出最佳的反应。低于2.5的, 表示企业无法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遇, 也无法回避外部环境中的威胁。据此可得出关键因素矩阵, 如表1所示。
3.2 内部因素评价
运用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IFEM) 方法, 对所调查的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相类似, 得到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的总加权值和加权平均值。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的数据分析图, 如图2所示。
无论IFEM包含了多少因素, 总加权分值的范围都是从最低的1到最高的10, 平均分为5.5。总加权分值大大低于5.5的企业, 内部状况相对处于劣势;而分值大大高于5.5的企业, 其内部状况则相对处于优势。据此得出关键因素矩阵, 如表2所示。
3.3 战略分析
通过对小型物流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评价分析, 总结出了小型物流企业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 进而构造出相应的战略分析雷达图, 如图3所示。
由上图显示结果可知, 应该运用ST战略来制定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4 基于ST战略的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的调查内容分析, 笔者得到了武汉市小型物流企业目前所处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现状。由于武汉市属于全国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城市, 据此可以影射出全国小型物流企业目前的基本情况。由上述调查数据处理的结果, 笔者运用ST 战略, 提出了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4.1 向集约化、专线化发展
目前的小型物流企业需要调整现有的经营方式, 着力于自身服务水平的提高, 建立良好的信誉。同时企业要在经营思路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由原有的零散化向集约化、专线化发展, 并在集约化、专线化方面做细、做精、做强。
4.2 发展物流企业战略同盟
发展战略同盟, 实行集约化经营物流联盟。以自身为核心, 将众多的小型物流企业以契约方式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 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益。
部分规模较小, 设施不齐全的小型物流企业还可以以合作或联盟的方式依托较专业的大中型物流企业, 拓展自身业务, 完善企业发展。
4.3 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小型物流企业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运用较科学的管理方法, 组织企业的日常业务, 使企业运行更加效率化。企业还需引进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物流专业技能的人才来规范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企业要在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操作方面加大投入, 建设自己物流作业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信息系统和增值服务设施, 降低物流成本, 以提高物流效益。
5 结论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小型物流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规避风险,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此外, 由于我国的小型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自身的改革与探索之外, 还希望政府部门提供大力的支持,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摘要:本文结合武汉市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现状及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状况展开调研, 全面分析小型物流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具备的优劣势、面对的机遇及挑战, 旨在帮助我国小型物流企业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冲击之时, 提出有利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武汉,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红岩.战略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环境规制下企业清洁生产博弈分析 篇三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恶化,清洁生产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被政府大力推行。文章运用博弈方法,分析了环境规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实施清洁生产时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和动态演化博弈均衡。研究发现,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时的净收益大于不实施清洁生产的净收益时,企业会选择清洁生产策略;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时的净收益小于不实施清洁生产的净收益时,企业会选择不实施清洁生产策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收益、成本、政府监督并发现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的概率及给予企业的惩罚力度均是影响企业是否采取清洁生产策略的因素。
关键词:环境规制;清洁生产;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演化博弈
一、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随着雾霾、酸雨等各种污染问题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治理已经迫在眉睫。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恶化,国家出台了多项环境保护措施,如: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进行排污权交易及征收排污税;循环回收利用;稀释排放等。各种环境规制政策的出台,对于保护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如:2011年血铅超标事件频发、2012年广西龙江河镐污染、江苏镇江水污染等。这些频繁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对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在传统的环境规制中,政府通常按照“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等原则强制要求企业对其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即采取末端治理的方式来治理环境污染。末端污染治理方式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大了实施环境保护行为企业的成本,削弱了环境保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强度不大的情形下,企业不会对其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因此,末端治理未達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污染治理模式被大力提倡。早在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清洁生产就首次在中国提出。在2003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将中国的实际与国际惯例相结合,对清洁生产进行了科学界定:清洁生产指持续采取设计改进,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使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削减污染,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或者避免产品生产、使用和服务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清洁生产主张从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入手,将环境保护由事后治理变为事前预防,将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持续运用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企业生产开始就考虑资源节约、使能源的耗费和废物的产出最小化,以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清洁生产能够彻底转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促进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清洁生产的施行,并且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参与到清洁生产的实践中,以有效地改善和保护环境。但是,在清洁生产的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部分企业对清洁生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体意识缺乏,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极力抵触等问题,导致清洁生产达不到要求,影响了其实施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促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本文采用博弈方法,从理论上对企业的清洁生产策略选择进行推导分析,对于促进清洁生产的推广,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文献回顾
鉴于清洁生产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学者们对企业清洁生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何劲(2006)从清洁生产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管理模式研究、法规政策体系研究、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现有中国企业清洁生产研究存在的缺陷与展望等方面对企业清洁生产进行了综述。周筝(2007)对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国外清洁生产现状、国外清洁生产的启示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清洁生产现状进行了综述。王暾等(2014)、白艳英等(2014)也对中国企业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当前中国清洁生产推行仍处于初级阶段,激励机制单一、企业的违法成本低、环保部门的清洁生产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欠缺、补贴资金来源不确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吴南宏(2014)分析并总结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发展状况,认为存在企业对清洁生产认识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应该加强宣传、进行政策支持等解决对策。
此外,另一部分学者构建数学模型对企业的清洁生产行为进行推导分析。段宁、于秀玲等(2010)构建了清洁生产驱动力模型,采用回归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污染压力和外部条件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进的影响。陈舜友(2007)建立博弈模型,求出纳什均衡解来分析清洁生产中企业与消费者的策略选择。陈舜友等(2008)从清洁生产和博弈论入手,对政府与企业的清洁生产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政府监督与不监督情况下的政府与企业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费瑞波,盛旗锋(2013)运用行为博弈理论分析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清洁生产行为的互动关系,并指出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作用机制才能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策略提供根本动力。
从以上研究文献可知,学者们对清洁生产的定性研究文献较丰富,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定量研究大多采用博弈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由于清洁生产涉及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多个方面,与既有的研究文献不同,本文采用博弈方法,分别在参与人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企业在清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决策、博弈过程及策略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实施清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三、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清洁生产行为博弈分析
1. 模型假设。假设政府进行环境归制并对企业的清洁生产行为进行监督,企业具有两种策略选择:实施或不实施清洁生产。现假设两个对称的企业在现有环境规制政策及自身生产函数约束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决定是否实施清洁生产,假设R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获得的收益,C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成本。如果双方都实施清洁生产,则企业的净效用为R-C;双方都不实施清洁生产时,企业双方的净效用都为-pF,其中p(1?燮p?燮1)为政府监督且发现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的概率,F为政府发现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时给予企业的罚款金额;若一方实施清洁生产,另一方不实施清洁生产时,实施方的净效用为R-C,不实施方的净效用为-pF。这是一个对称博弈,双方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由表1的收益矩阵可知,当R-C>-pF时,无论企业1选择实施清洁生产或不实施清洁生产,企业2的最优策略为实施清洁生产。给定企业2选择实施清洁生产策略,企业1的最优策略为实施清洁生产,因此策略均衡为(实施清洁生产,实施清洁生产)。即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净收益大于不实施清洁生产的收益时,企业会实施清洁生产。
当R-C<-pF时,无论企业1选择实施清洁生产或不实施清洁生产,企业2的最优策略为不实施清洁生产。给定企业2选择不实施清洁生产策略,企业1的最优策略为不实施清洁生产,因此策略均衡为(不实施清洁生产,不实施清洁生产)。即当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的收益大于实施清洁生产的净收益时,企业不会实施清洁生产。
由以上的静态博弈均衡可知,要促使企业积极进行清洁生产,需要使得企业清洁生产的净收益大于不实施清洁生产的收益。其中增加企业清洁生产的收益,降低清洁生产的成本,提高政府监督并发现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的概率,增加对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的惩罚力度等措施均能促进清洁生产的推广实施。
3. 动态演化博弈分析。当作为博弈方的企业仅具有有限理性时,由于理性层次不高,企业之间清洁生产博弈的结果可能为表1中所示的策略组合的任意一种。现在考虑在一个由有限理性的企业组成的大群体中随机配对反复进行该博弈。假设在该群体中,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的比例为z,则比例为1-z的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其中0?燮z?燮1。设企业选择实施清洁生产与不实施清洁生产时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z,E1-z,平均期望收益为E。
由表1可得,Ez=R-C,E1-z=-pF,E=(R+pF-C)z-pF,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策略的复制者动态方程为:
H(z)=■=z(Ez-E)=z(1-z)(Ez-E1-z)=z(1-z)(R+pF-C)
当R+pF-C=0时,H(z)=■=0,此时所有的z都是稳定的,博弈处于稳定状态。即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净收益与不实施清洁生产的净收益相等时,企业可能采取实施清洁生产与不实施清洁生产中的任一策略。当R+pF-C≠0时,由H(z)=0,得可能的稳定状态为z1*=0,z2*=1,根据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定理及演化稳定策略的性质,当z*满足H′(z*)<0,z*为演化稳定策略。当R+pF-C>0,即R-c>-pF时,H′(1)<0,此时,z2*=1为演化稳定策略,即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所获得的净收益大于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而遭受政府罚款的损失时,企业就会选择实施清洁生产策略; 当R+pF-C<0,即R-c<-pF时,H′(0)<0,此时z1*=0为该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即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所获得的净收益小于不实施清洁生产而遭受政府的罰款损失时,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博弈方法,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清洁生产行为为对象,分别分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策略均衡和动态演化博弈均衡。静态和动态演化博弈均衡均表明:当R-c>-pF时,企业选择实施清洁生产策略;当R-c<-pF时,企业选择不实施清洁生产策略。可见,要促进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需要满足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净收益大于企业因为不实施清洁生产而遭受的政府罚款的损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获得的收益,成本,政府监督并发现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的概率,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被政府发现后的罚金大小均是影响企业是否实施清洁生产的因素。为了使得清洁生产在企业中被广泛推广,政府应该尽可能帮助企业增加实施清洁生产的收益,如:政府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给予各种税收优惠、补贴、奖励或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等。政府也可以通过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等措施降低企业清洁生产的成本。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行为的监督,提高监督水平,一旦发现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则给予重罚,以增大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的成本。
当前,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清洁生产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比如,主要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在进行清洁生产实践,中小企业大多对清洁生产未足够重视,并且也尚未形成供我国大多数企业实践的通行清洁生产模式。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大大降低了清洁生产的实施效果,使得清洁生产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增加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清洁生产的成本。为了努力提升环保技术水平,降低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时的成本,政府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并对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及各种奖励并对其进行税收优惠,以激励企业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
(2)完善国家财政补贴及优惠政策,增加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收益。财政补贴可以对绿色投资者进行补贴,鼓励投资者投资于绿色生产,调动企业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也可以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获得一定的补贴,降低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成本,促使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绿色产品,逐步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进而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财政还可以给予绿色产品补贴,以增加企业生产绿色产品的收益。除了完善国家对清洁生产的财政补贴以外,政府还可以采用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来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低息甚至贴息贷款,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也可以对清洁生产的推行发挥引导和刺激作用,政府给予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一定期限的税收优惠或者减免,可以增加企业清洁生产的收益,促使企业更积极施行清洁生产。
(3)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的监督,提高监督效率,一旦发现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则给予重罚。在促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监督与惩罚机制也是有效方式之一。对于未采取清洁生产技术的项目改、扩建工程,政府部门不予批准。对于已经生产的重污染企业,政府责令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或技术进行改造,或者给予较大金额的罚款,这样增加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的成本,降低其收益,从而达到迫使企业采取清洁生产策略的目的。
(4)加强宣传和培训,促进清洁生产广泛实施。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使得清洁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尤其是要让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认识到清洁生产对于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促使清洁生产在我国各行业产业全面实施。
(5)将政策引导,法制监督和企业清洁生产机制有机结合。同时,在大中型企业清洁生产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加快清洁生产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和实施;各地方政府应该将建设生态园区与企业清洁生产相结合,使清洁生产由企业层面上升到园区、城市甚至区域的层面,逐步实现人、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劲.关于企业清洁生产研究的文献综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78-180.
2. 周筝.国内外清洁生产进展现状综述.能源与环境,2007,(4):20-23.
3. 王暾,舒型武,王冬.中国清洁生产审核现状及激励机制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179-181.
4. 白艳英,周长波.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行十年的现状与推进建议.环境保护,2014,(6):13-15.
5. 吴南宏.浅谈企业清洁生产相关问题.广东化工,2014,(9):37-41.
6. 段宁,于秀玲.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进的驱动因素分析.环境科学研究,2010,(2):242-247.
7. 陳舜友.清洁生产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经济论坛,2007,(21):80-81.
8. 陈舜友,丁祖荣,李娟.清洁生产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1):142-144.
9. 费瑞波,盛旗锋.行为博弈视角下企业清洁生产行为选择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1):71-73.
10. 刘鹏,孟凡生.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现代经济探讨,2014,(6).
1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2. 周宏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理论视野,2010,(2).
13. 丁丁,周同.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途径和政策建议.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阶段群体决策的博弈过程分析与偏好信息集结”(项目号:13YJC63025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有限理性下产学研合作研发防合谋激励机制设计”(项目号:2012M511909)。
作者简介:孟卫东(1964-),男,汉族,重庆市人,重庆大学副校长,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及管理;罗富碧(1974-),女,汉族,重庆市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优化方法、环境经济、公司治理;范波(1973-),女,汉族,云南省昭通市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及管理。
4.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四
引言
历史的脚步毫不停歇的来到了二十一世纪,时代在发展、人类社会也在高速发展。人类文明在最近两百年来的累计超过了以往千年的总和,可就在物质文明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却是环境破环的梦魇,是物种的灭绝,是生态的失衡,是大自然的惩罚。
据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一秒钟就有至少三种以上的物种在灭绝。温室效应也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甚至当年震惊全球的八大公害事件也在慢慢的被人们淡忘。水土流失,沙尘暴,拉尼娜,厄尔尼诺等等极端现象带给我们是一种沉重的历史反思。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经说过要首先考虑解决十二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如今中国人还有几个在为温饱而活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三十年的奋斗史,更是三十年中国人民拿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记得九七年的时候,我的家乡遍地都是小溪河流,不说清澈见底也算得上是很干净。可是短短的十年间,我连这样的一条小溪都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工厂排放着刺鼻气味儿的黑褐色污水。中国的环保事业起步很晚,到了72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会议的时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的开始。而真正在社会层面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则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和国内经过高速经济发展后遭到破坏的环境现状,“环保”这一词汇开始在中国无比流行起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类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可是由于环保部门的权限有限,和地方政府一切为了经济的口号使环境保护成了一句空谈,高高的架空在了经济发展的头上。“谁污染谁治理和排污收费”在便宜了部分污染严重至完全应该关停并整改的企业的同时,也富了一群连基本的环境保护常识和环保治理技术都不会的政府公务人员。
2002年以后,国家关于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直接推动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环境保护部门在政府各项职能工作中所占话语权也越来越重。同时,一批具有长远眼光的环保部门官员也开始务实进取,不再把着眼点局限在排污费上,而是整体的地方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开始明白,一个环境适宜人居的地域往往更能够吸引投资者眼球。这样,中国开始从荷兰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并开始在中国分步、分地区推广EMS既环境管理体系。到了今年,也就是2008年的二月份,伴随着大部制改革后环保总局升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一章 清洁生产的内涵
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给清洁生产下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1998年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上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将
综合预防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综合效率,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而我国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规定: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其中关于资源利用方面的阐释与固废的处理原则即著名的3R原则很相像:
1.减量化原则(ruduce)
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2.再使用原则(reuse)
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的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开发商应该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
常快的更新换代。3.再循环原则(recycle)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的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清洁生产的首要目标有两个:首先,要求资源达标。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枯竭。
其次,要求生产达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甚至消除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过程与环境兼容,减少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人类和环境危害。
坦诚讲,要设定某某目标很容易。可是要把握好内容和重点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总结了前人对清洁生产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对清洁生产内容可以理解并表述为: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降低并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要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采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得到清洁的
产品。
那么如何才能在不同的层次上实施清洁生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的剖析:社会是人类生存的集合体,要想顺利的在全社会范围推广清洁生产,就要扫除人们对清洁生产概念的盲区。当我听到某大型国企中层人员竟然将清洁生产混淆为日本一直极力推行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5S、6S时,我才知道要想全民了解清洁生产,这条道路还很远。环境保护不是环卫,清洁生产更不是5S中的清洁工作岗位的卫生。我们要结合循环经济,建成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和再利用。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逐渐培养一批宣传和推广清洁生产的骨干力量。分地区,分阶段推广,最好是在高校内作为选修教材,消除国人对清洁生产理解上的模糊。
其次,在区域层面上要结合生态工业、精准农业。努力实现工农业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最小量化。形成工业生态链,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使用。清洁生产决不能简单的局限在某一个生产环节或是一个行业,要形成产业链条。
再次,在组织层面上要结合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持续改进,做到废弃物产生量最小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良好的环境绩效。
第二章 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
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基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是完全建立在高的环境负载,极高的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的基础之上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万元GDP资源消耗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五到十倍,就连同是发展中国家并同处
于亚洲的印度也要比我国的资源利用率高上很多。继续这种情况,子孙后代将真的没有立锥之地。
中国的经济需要发展,可是在向小康社会逐步推进的今天,中国的经济需要的是良性的、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和谐型经济模式。中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和改革开发一样的基本国策。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绝不简简单单是一纸空文,只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法制和民生有了显著提高,全体国民素养提高,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可持续才能成为切实的实际行动。循环经济的要点是:
一是加快立法,引导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规范化实施,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的企业在经济政策上给予优惠和鼓励,建立环境标志,积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扩大绿色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是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加强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试点和示范单位能够通过持续改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三是加强环境执法,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企业、产品采用环境友好技术,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而不单单是排污收费。要把二者严格的集合起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四是建立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
能力,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示范园区环境管理,制定再生资源产业环保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和规范各类社会废弃物和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
五是加强宣传,广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开展清洁生产是防治生产与服务中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模式。中国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包括建材、冶金、机加工、能源、矿山、纺织、印染、化工、造纸等等在内的4000多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造就了一大批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清洁生产的“固废和部分垃圾是从最好的原材料变成的,和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等等理念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真正感觉到了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清洁生产将整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战略体现在了企业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之内。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相比,末端治理是与生产过程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以治为主。清洁生产则是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产生,体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提高,自然而然就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组织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清洁生产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正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不断劈波斩浪的不二法宝。组织能否盈利,除去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外,归根结底还是
要看成本,只有不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压缩成本。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清洁生产就是要帮助企业做到不断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是考核在开展完一轮清洁生产后企业能否通过上级验收的最终标准。
清洁生产中清洁产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在年初的两会中。代表们关于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提议已经被通过,北京市和一些省市地区也已经立法,禁止超市和一些经营场所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听起来,感觉这个提案和成千上万关系到民生和国家发展的提案比较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可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治理环境的决心,看到民众支持环境的信心。中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前所未有提高着,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儿童人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购买和使用清洁产品,早已成了环境保护者的首选。清洁生产将带动全民族环境意识实现质的飞跃。
第三章 开展清洁生产的途径
清洁生产的途径是在组织内开展全员参与的清洁生产审计,清洁生产审计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无形资产,提高和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效益方面:1.减少废弃物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废弃物的产生意味着原材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中浪费的产生。在先进原辅料价格疯涨的现状下,减少污染物就是减少成本。2.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性,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劳动者。通过全员宣贯培训,一般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征集都会产生诸多问题点。汇总形
成的无费甚至低费方案往往是一轮清洁生产审核下来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环境效益方面:1.对企业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要求是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中国加入WTO后“绿色壁垒”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国际市场为了限制中国出口企业,想尽办法大打环保牌,这种情况下试问如果不解决环境问题、成本问题又如何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站稳脚跟。同时,国内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现状又要求政府必须把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企业剔除掉。单纯为了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旧思路已经不在适用当前的社会现状,环境保护成为了不可不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2.提高环境形象是当代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良好的公众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一个企业只有带给公众良好的形象感,才能无形的树立自己的品牌。推行EMS和清洁生产审核,可以在社会层面上告知公众,企业是否环保。相同使用前提下,公众容易接受更加环保的组织的产品。3.清洁生产是国内外大势所趋,从国际的重视程度,和清洁生产的推广实际情况看。清洁生产将在本世纪上半叶成为主流的环境保护技术,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争相恐后的推广是因为从中确实寻觅到了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一剂良方。无论是荷兰、日本、美国、甚至是印度,无数的国家在通过清洁生产的方式改变着环境。4.清洁生产审计尤其是无/低费方案可以很快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无/低费方案中的很多都是只通过一项小的技改,或是措施。就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水、电、天然气、和各种原辅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技术方面:通过清洁生产,可以提高并改善生产工艺、促进技术进步。1.清洁生产审核是一套包括发现和实施无/低费方案,以及产生、筛选和逐步实施技改方案在内的完整程序,鼓励采用节能、低耗、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要求技改的方案一般都在技术上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这是生产力提高和进步的表现。2.清洁生产审核的可行性分析,使企业的技改方案更加切合实际并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最新消息。清洁生产的方案可行性,是经得起考验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涉及到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多方面内容。
清洁生产的发展之路就是中国环境建设之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将遵循着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趋势。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世界环境保护的主旋律,势必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
5.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五
我X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品牌,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现场听取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对X编办、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际五金城、钢领国际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X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X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取消审批事项实现有效衔接。目前,仍有一批取消下放事项正在逐步推进当中。
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深化审批流程再造。根据《XXXX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和X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20XX年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请要件。目前,压缩审批时限达80.4%,即办件数量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56%,行政审批事项实际提前率达到95%。
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全X涉及行政审批的21个部门132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100项、公共服务事项32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其中7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10个乡镇(街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五是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程序、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建立了包括3大体系、20个子体系、共230项服务标准。
二、我X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路南X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 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的“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前提是全部证件办齐了一次才能取走。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
一是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如农经局对应市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多个局,我X现无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下放职能一时难以履行到位。
二是个别放权与实际契合度低,如交通、地震等在X级办理量很小,部分事项甚至“零办理”,造成设专人浪费、不设专人又不懂专业的两难局面。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一是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
二是各系统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如减证便民工作,民政部门不再开具婚姻证明、单身证明等,但申请廉租房、征地 拆迁对象认定、银行贷款等,这些证明又必不可少,导致群众不知所措。
三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
(四)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五)专业性人才面临挑战。随着审批局的组建,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式人员还未到位,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行政审批局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比如:实施 “多证合一”登记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窗口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人少事多”影响登记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深化我X放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一)着力做好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后衔接工作。
一是开展行政审批“清零”工作。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并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
二是做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机构设置、事权划转。对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划转到位;
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
一是要充分发挥我X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
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 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
(三)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X、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
(四)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路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 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五)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
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篇二】 20XX年以来,自治X党委、政府在全X范围内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大调研、大查摆、大考评三大行动,力争通过3年时间,让全X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指标达到国内经济发达地X水平。围绕自治X、百色市以及靖西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靖西市政协组成调研组,通过召开部门和企业代表座谈会,实地调研、个别访谈、网络咨询等形式,对我市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营商环境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自治X党委的统一部署,从健全机制、夯实基础、优化流程和专项整顿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包括优化审批服务、招商服务、金融服务、税费服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专项服务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我市20XX年底开展了政务服务专项整治活动,对严格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落实简政放权、编制和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提高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务服务窗口办事效率不断 提高。各窗口单位重新梳理并制定了一次性告知清单(办事指南),并进行了网上公示,进一步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一次性告知制,让群众少跑冤枉路;涉企窗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政务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二是审批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20XX年各部门重新编制了行政权力运行流程,以政府名义向社会公示,使我市267项行政许可事项得到社会认可。项目用地预审中,压矿、地灾等由前置条件改为后置审批;防雷装置设计审批和竣工验收等20余审批事项时限再次压缩;购房贷款提取、商业银行贷款提取、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等8项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得到精简。三是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通过进一步各部门权责清单,有效落实下放审批权,行政审批取消、调整、下放和承接工作,保留部门3177项(包括10项共性权力)权力事项,23124项责任事项,30260种追责情形,并向社会公示,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深入开展“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对优化企业招商服务进行专项整治,通过抓好项目谋划包装,完善制度,加强沟通,制定优惠政策等方面改善投资发展环境。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谋划和包装项目。紧紧围绕写好“边贸、扶贫、旅游、城建”四篇文章和打牢“工业、农业”两大基础,着重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精心谋划和包装一批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为全市招商引资提供项目支撑,为招大商、引大资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在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常态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制度,强化落实责任推进项目落地。三是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筑巢引凤。梳理国家、自治X、百色市出台优化投资环境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政策文件,同时通过推进招商大兑现工作,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在各项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撑下,我市相继成功引进了万生隆、海升集团、天桂铝业等重大项目落户。四是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断加强。通过政府持续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运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拉近了政府和企业的感情,营造出“亲商、安商、助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三)金融服务得到不断优化。
一是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目前靖西市银行业金融机 构和保险机构分别达为9家和13家,金融投资分公司1家,证券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初步形成以银行、保险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较为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二是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建立。采取积极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深入开展担保业务。截至20XX年12月末,XXXX营业部共提供担保111笔,共4961万元。三是政银企服务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召开项目融资对接会,组织驻X金融机构深入重大项目现场,全面掌握项目融资需求,确实服务项目建设。目前XXXX公司新发展集团与各银行贷款授信金额42亿元,已放款256918.64万元。四是积极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除了上级给予的补助外,市本级财政还给予3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并按规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四)税费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方便纳税人办税。在地税局与国税局采取互设服务窗口,采用“互相进驻”方式联合办税。保障纳税人特别是营改增纳税人进驻任何一个办税厅都可以实现业务的办理、得到政策的咨询。二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纳税服务。地税和国税部门协商制定管理和服务措施,在新税法适用解读、复杂涉税事项专题培训、特殊事项事先裁定、税务内控测评、税务遵从合作协议谈签与执行、涉税诉求响应等方面与企业开展交流。针对广西信发铝电公司执行税收政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专业政策解读,提供个性化上门服务。
(五)企业经营成本不断降低。
一是协调电力部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积极推进用电大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协调靖西市供电部门、工业园X、现代服务业企业对用电数额进行统计,尽快向电力部门进行报销,确保XX市工业园X、现代服务业企业按照自治X人民政府规定的最新优惠电价进行结算。20XX年,XX信发享受大网市场化交易优惠电价0.365元度,直接减低生产成本1.3亿元。二是申请资金补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指导靖西市各相关企业,通过向上级申请服务业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等途径降低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成本。其中XXX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一期、XXXX中草药养生物流中心一期、XXXX药材商贸物流中心百色市项目(二期)等3个项目获得服务业补助专项资金共1144万元;二、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的营商环境虽然得到了逐步优化,但与经济发达地X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企业证照办理及项目审批手续繁琐,用时较长,申请材料冗杂重复,企业审批费用较高。尤其是安全生产和质量认证的行政许可审批时间较长,审批效率不高。
二是部分企业反映用地、用电、用水成本偏高,政府扶持特色产业资金不足,发展规模和速度受限;工业园X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园X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条件设置不太合理,很少有企业能够享受该策。
三是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存在融资渠道单一、条件严苛、融资成本高、缺少银行要求的抵押物等问题。
四是人力成本偏高,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工资福利待遇不高、本地人才资源少等原因,企业很难吸引人才流入,难以招聘到高校毕业生、专业技工类等高等专业技术人才。
五是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足,营改增有关政策措施、操作办法等方面指导不足,行政许可指南信息更新不及时、自助设备故障等。
六是市政务中心没有实现一站式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不高。
七是受土地调规、土地利用以优补优、先补后占等国家土地政策限制,我市因缺少水田储备,达不到占补平衡,无法落实项目的占优补优,导致土地储配不足,项目用地指标紧缺,推进迟缓。同时征地手续报批周期长,企业拿不到项目开发的土地证,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实施。
三、对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其核心内容是做好“放管服”,要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着力解决行政审批、融资服务、要素保障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开放便捷的投资贸易环境、完备优质的生产经营环境、激励创新的人才集聚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消除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一)改革审批制度,营造更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
要聚焦我市政务服务改革不高、群众和企业办事难耗时多的问题,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实现政务服务“更快、更优”。一是进一步加速审批服务。从我市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审批时间再压缩还有很大空间。要全力推进“354560”提速行动,实现企业开办手续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园X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5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他建设项目施工许可60个工作日内完成。继续深化并联审批,加强对审批全阶段的组织、协调和服务、能列入并联审批的事项都要并联,压缩审批流转时间,二是进一步优化审批制度。要重新设计优化审批制度,在优化流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和增强服务能力上再下功夫。要深入推行“一事通办”改革,逐步实现绝大多数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直至“一次不用跑”。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各类“奇葩”证明,持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扩容提速。三是着力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加快龙邦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至那西通道,加快XX口岸、新兴和XX市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提高口岸查验、物流、仓储等设施装备自动化和协作水平,实现压缩通关准备、货物提离时间三分之一,实现货 物通关一次性放行。四是努力打造政务云服务。全面实现政务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全市政务服“一张网,一朵云”。把我市政务服务系统全部接入XX政务云服务,从根本上解决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实现“统一进出、信息共享、并联办理”,加强基层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作风教育。
(二)坚持多筹并举,营造更加利企降本的经营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X《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深入开展“降成本政策落实年”活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1、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重点解决好要素价格定价机制、价格收费和收费规范三大问题。一是降低用电成本。要落实广西电力体制改革若干措施,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减低用电成本,落实工商同价措施,使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降低10%,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等用电价格实行优惠,按需量计费的大工业电力用户,基本电费按照实际需量收取。理顺电网体制机制,推进广西信发尽快接入X域电网并网供电,推动其他重点耗能企业接 入X域电网,尽快享受到优化电价。结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切实降低能耗。二是降低用水气成本。做好“田东―德保―靖西”天然气管路靖西市支线项目的建设服务,尽快实现天然气直供,鼓励供气企业采取直供方式对工业企业供气。加强管道燃气价格管理,严禁供气供水企业向市场主体收取接入费、碰口费。加快供气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更多市场供给主体,从源头上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三是降低物流成本。加强重要节点集疏运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和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冷链物流铁航直达等多种高效运输方式,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物流运输效率。规范运输执法,杜绝乱收费乱罚款行为。
2、强化用地供给,降低用地成本,优化用地办理。充分利用好乡镇批次用地土地征收、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完善建设用地报批审查“三级联审”机制,探索实行用地指标核销制;各类产业用地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限出让,扩大降低土地出让底价政策适用范围,支持企业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清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特别是产业园X的闲置土地。国土部门要抓住这次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机会,理顺土规、城规等关系,着力解决项目用地“掐脖子”难题。
(三)完善政策措施,营造更加亲商安商的惠商环境。
一是及时出台新政策。要紧跟自治X步伐,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制定出台“1+N+1”系列文件。二是与时俱进完善旧政策。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变化,做好与上级政策的对接衔接,聚焦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现有的政策措施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切实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进一步降低政策的准入门槛,扩大政策惠及面。三是完善亲商安商工作机制。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和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要立即纠正。强化服务企业和项目意识,建立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大金融服务,营造更加公平良好的融资环境。
一是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引导资金作用,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私募基金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引导金融结构提高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涉农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完善授信尽职免责相关制度。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拓宽信贷引导资金风险补偿覆盖范围。鼓励银行 金融机构落实好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灵活设置贷款期限、创新贷款产品,丰富还款结息方式,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拓展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建立企业转贷应急体系,不断丰富企业市场化融资手段。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合理设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着力规范金融机构收费行为,挖掘减费让利空间;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规范融资中介服务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企业融资中间环节成本。三是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做大做强市级融资担保机构,将市建元融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从2000万元提高的一亿元,切实提高担保额度。鼓励建元公司通过联保、分保、与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绩效考评和结果运用。
(五)降低税费负担,营造更加简便减负的税务环境。
一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不折不扣执行国家和自治X出台的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减尽减、应抵尽抵、应退尽退。适当调低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减低该项税收负担。二是降低企业收费负担。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国 家、自治X出台的一系列降费减负政策,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停征、取消和调整部分行政事业型收费,暂停征收涉企地方水利建设资金。三是降低企业“五险一金”负担。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纳比例,继续实施企业失业保险稳岗分类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60%。设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最高不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除可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外,还可依法申请缓交住房公积金。
(六)抢占人才高地,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人才环境。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加大引进人才奖励力度,在住房上,采取建设人才公寓、公租房,或者产权房和加大住房补贴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住房需求。在教育上,对落户我市的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解决好其子女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就便优先择校问题。在医疗保健上,开辟急需紧缺人才诊疗“绿色通道”,为其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通过落实各项激励政策,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团队,全面开放人才落户机制,鼓励大中专院校等毕业生在我市城镇落户。二是提供人才创业支持。大力度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对高层次人才创办创新型企业给予企业所 得税优惠,建立健全科技人员股权期权激励机制,保障高层次人才在我市转化科技成果、职务发明成果收益的合法性。打造低门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平台,营造更优的创业创新环境。三是增加技能培训和就业补助。对企事业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允许其通过“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对新开发就业岗位并与新增就业困难人员签订6个月以上劳务合同的企业,由本级财政和就业补助资金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费补贴。
(七)完善诚信机制,营造更加奖惩分明的信用环境。
一是着力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通过政府部门带头讲诚信,坚决杜绝“开空头支票”“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全面清理处置政府违约失信问题。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政府部门行使公共权力行为。对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要给予合理补偿。二是加快商务诚信建设。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公示和承诺制度建设,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在重点领域和行业推行信用报告制度,引导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制定章程,依法诚信经营,为守信市场主体在建设和经营活动中提供便利。三是加大信用联合奖惩力度。加快建设靖西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实现与自治X共享互通,提 升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水平,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健全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加大联合奖惩力度,对守信企业在政策扶持、融资、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给予支持,对失信企业予以限制,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联合奖惩大格局,打造“诚信靖西”名片。
(八)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更加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
6.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六
根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结合车间的生产实际情况,车间与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环境保护责任书》,把安全、环保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与其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
一.必须做到安全生产,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学习业务、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二、安全生产要求
1.员工自觉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车间负责人报告。
2.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3.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车间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职工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5.职工对车间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6.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三、奖惩
1.杜绝轻伤事故发生,确保全年无重伤事故,发生重伤事故车间研究处理。2.因违章作业(操作)造成事故的,一次罚款50元,情节较重的另行研究处理。3.因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环保污染事故的,一次罚款100元,情节较重的另行研究处理。
4.职工对安全生产安全隐患和“三违”行为进行举报的,车间将给予特殊奖励。
7.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汽车生产;车联网;运营;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7-2
0 引言
作为物联网行业的特殊一员,车联网因为其应用范围广,技术成熟,逐步从各种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类企业争相染指的目标。一批又一批的企业涉足这一行业,同时,大浪淘沙,一批又一批的企业被迫退出。在众多的企业之中,有一类企业,始终屹立在车联网大潮之中,这就是“汽车生产企业”。
汽车生产企业因处于汽车销售服务产业链的龙头,拥有得天独厚的流程位置优势和技术优势,进入车联网行业轻而易举且理所应当。但同时,恰恰因为其作为汽车生产企业的身份,也产生了很多的不利因素,使得汽车生产企业在车联网行业里一直尴尬地缓慢地前行。
详细分析,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涉足模式
汽车生产企业涉足物联网行业,有两种基本的涉足方式:“自主模式”和“合作模式”。
“自主模式”,主要是以自身力量为主,对于平台搭建及程序编写全部由自己的力量完成。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于市场反应速度快,能够为企业培养自己的网络及技术人员。缺点是:投入大、见效慢、效率和效果受到自己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可能遇到技术瓶颈。
“合作模式”,主要以外部合作为主,签订协议进行服务外包,由第三方进行平台建设及软件开发。此模式为当前汽车生产企业涉足车联网行业的主要方式。其优点是:见效快、企业投入低;缺点是:对于市场需求反应较慢,服务标准化,无法体现企业特色,且容易产生利益纠纷,影响对于用户的服务。
2 思维模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依赖于领路人的思维水平。作为汽车生产企业的决策层,面对汹涌的物联网浪潮都敏锐地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这也是大部分汽车生产企业都毅然决然投入车联网的原因。
但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厂高层都来自于内部晋升,受制于晋升成长轨迹和历史成功经验,对于新兴行业“车联网”在企业中的定位存在着一定的模糊和轻视。
所谓的模糊,是指对于车联网究竟应该服务谁,是服务客户还是服务销售,并不具备一个准确的定位,认识不到“车联网”是企业从“制造型企业”到“服务型企业”转型的一个契机,只有抓住这一契机,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从而反向促进车辆的销售。
所谓轻视,是指,在某些高层领导看来,相对于“汽车制造”来说,“车联网”是个投入大,见效慢,甚至不赚钱的行业。事实情况是面对充分竞争,单车利润其实并不高,就像手机一样,利润越来越薄,而车联网行业,随着服务的专业化和客户对于服务长期化的需求,如果直接进行运营,属于一次投入,长久产出的行业,单位利润并不低,以同行业收费水平来计算,单车年收入在600元左右,在车辆运行周期内收入远超单车利润。
所以我认为在汽车生产企业应该提高对于“车联网”在汽车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当作一种未来的行业去重视,只有充分重视了,才能保证对应的先期投入,才能更快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技术优势劣势
“车联网”实现技术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的技术,一个是客户展示方面。包括网站、手机APP等技术,一个是大数据管理技术。一个是汽车运行数据技术。
对于汽车生产企业,在汽车功能设计及CAN数据读取,编码等方式上,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发动机电控技术上,汽车生产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每个企业发动机技术的核心技术。
但由于汽车生产企业对于IT技术的长期缺失,对于第一项“客户展示”和第二项“大数据处理”方面,却是天然的技术劣势。
对于有IT研发部门的汽车生产企业,劣势还不明显,但对于没有IT研发部门的汽车生产企业,则是致命的缺陷,因为对于IT的前期投入是巨大的。
对于外部第三方“车联网”项目应用企业,由于对车辆数据无法获取,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客户展示和大数据处理方面下足了功夫,在页面效果上以期吸引客户,同时加大在大数据处理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最终在满足客户需求及数据挖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
但是,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及新技术的日益应用,导致第三方企业也竞争也趋向于同质化,在此种情形下,谁最先获得汽车生产企业的支持,获取与车辆,特别是车辆发动机的运行数据及通信协议,谁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头筹,占据制高点,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所以,在技术上,汽车生产企业与第三方,各具技术优势,也同时都存在技术短板,如何进行深入合作,必将成为双方都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4 人员优势劣势
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同样也存在着人员的优势及劣势。首先是车辆技术人员的优势,作为汽车生产企业,其研发团队是立命之本,拥有雄厚的技术研发人员,能够快速接收新技术,并应用于汽车新产品的研发上。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很有可能给车联网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次是销售服务人员的优势,汽车生产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分公司又下辖经销商服务站,上接车管所及各监管单位,同时掌握者一方的用户群体资源,这样一张无形的大网,必然会在汽车生产企业自身“车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汽车生产企业,在人员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劣势。
一是技术人员的劣势,在页面展示方面,很有可能会毫无经验,即使突破了产品关,在界面设计和客户体验方面,受制于人员的投入,会有很大的技术缺口,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粗牢笨壮”,在与第三方的市场竞争中先失一局。
相较于页面展示方面的劣势,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劣势则更为致命。当产品保有量进入一定规模,数据的传输和存储都将是亿级的,海量数据,快速读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如果没有科学的技术架构和数据算法,系统将无法承受,最终结果将毫无疑问是系统崩溃。
第三个劣势,在于经营管理人员的缺失。任何一个项目,如果没有好的盈利模式,没有好的经营管理人员,高投入无产出,或者产出明显低于投入,那么这个项目是无法持久的,而汽车生产企业,长期以来,着重培养的都是传统项目的经营管理人员,对于新兴行业和服务行业如何进行经营管理,毫无经验,重新学习将面临沉重的市场代价。
5 未来发展
正是由于汽车生产企业在发展“车联网”中面临各种各样的优势和劣势,使得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的分外纠结,情况也变地异常复杂。
我们甚至面临着非黑即白的选择,要么单独弄,要么全部外包。其实,所有的犹豫,所有的纠结,都来自于体制,一个好的体制,才是一个好项目的落实保证。
在实际过程中,应遵循“适当培养,逐步剥离,强化主题,直面竞争”的原则,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首先成立运营公司,承担对应的考核指标,包括客户增长率,客户活跃度、客户流失率等各项指标,不以利润作为考核条件,以培养客户,完善服务为主要职责。②外聘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者,全面对运营公司架构进行设计,全面整合汽车生产企业内外部资源,确保能够快速、高效地适应用户需求,并设计相应的盈利模式,以便于形成良性循环。③确定保护期,在保护期内,对新成立的运行公司进行政策、运营、资金、人员等方面进行支援,确保新成立的运营公司良性运转。④确立品牌,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但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该品牌与汽车生产企业整体文化定位及与汽车品牌的系统性关联性。⑤保护期满后,考核指标,逐步由考核客户量向考核利润倾斜,并给予更大的独立决策权,以便于在适当的时候正式剥离。⑥正式分离,双方关系,由培育关系,转变为服务关系,并且,允许该运行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自负盈亏。
8.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八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企业试生产期间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意见的复函
(环函〔2007〕112号)
河南省环境保护局:
你局《关于企业试生产期间有关法律问题的请示》(豫环文〔2007〕33号)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
一、有关法规对企业试生产提出了严格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并在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竣工验收;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13号)(以下简称《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的规定: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提出试生产申请。试生产申请经环保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生产。
《办法》第十条规定: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保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环保部门提出该建设项目环保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二、对企业试生产期间的环境违法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设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环保部门应视不同情况分别实施行政处罚
(一)对建设项目配套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应依据《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未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应依据《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责令限期办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对试生产期间企业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污染防治设施,排污超标的,应分别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七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对试生产期间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分别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三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五)对试生产超过1年(核设施建设项目为2年)仍未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可认定为试生产结束投入正式生产,应依据《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和《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可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9.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九
一、业务描述
(一)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购置并实际使用列入《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可以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但结转期不得超过5个纳税年度。
(二)企业购置并实际投入适用、已开始享受税收优惠的专用设备,如从购置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转让、出租的,应在该专用设备停止使用当月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转让的受让方可以按照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三)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规定抵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专用设备的投资额,不得抵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
(四)专用设备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但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
(五)当年应纳税额,是指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扣除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有关税收优惠规定以及税收过渡优惠规定减征、免征税额后的余额。
(六)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购进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按照上述第四款规定进行税额抵免时,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应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企业购买专用设备取得普通发票的,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为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七)实施条例第一百条规定的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包括承租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并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设备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企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上述专用设备。凡融资租赁期届满后租赁设备所有权未转移至承租方企业的,承租方企业应停止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八)此项业务属事先备案事项。
二、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00条;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048号);
3.《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5号);
4.《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8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 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56号);
6.《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的资料及份数
1.《企业所得税优惠备案登记(年审)表》(一式三份);
2.企业2008年1月1日起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节能节水专用设备、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的发票复印件(一份);
3.企业购置专用设备的资金来源证明(一份);
4.以往年度专用设备投资额已抵免税款的记录复印件(一份);
5.专用设备的融资租入合同及所有权转移手续复印件(一份)。
四、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纳税年度终了后至报送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前。
五、国税机关承诺办理时限
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工作。
六、工作标准和重点要求
(一)受理
接收纳税人报送的资料,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合法、有效,印章是否齐全、填写内容是否完整、复印件与原件是否相符,复印件是否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并由纳税人签章,核对后原件返还纳税人。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资料不详或存在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纳税人更正。
2.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资料通知)。
3.申请的税收优惠项目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国税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税收优惠资料的,应当受理纳税人的申请,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受理通知),并将资料传递至审核环节。
(二)审核
1.案头审核
接受受理环节转来的信息资料,进行案头审核,主要对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进行符合性审核。
2.实地审核
有权国税机关根据需要可进行实地核查。实地核查时,应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并就核查情况形成书面核查报告。核查报告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核查的时间和地点、核查的内容及核查意见,核查人员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印章等。
(三)备案
通过审核,对符合条件准予备案的,签署意见后将相关资料传递至综合服务窗口,由其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准予备案通知),并传递给纳税人;对依法不予备案的,说明理由,签署意见后将相关资料传递至综合服务窗口,由其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不予备案通知),并传递给纳税人。将相关资料归档。
(四)后续管理
税源管理部门每年应对纳税人税收优惠事项进行调查了解,并将调查了解情况记录在案,主要内容包括:
1.纳税人是否符合税收优惠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税收优惠;
2.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报经国税机关重新审查后办理税收优惠手续;
10.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十
【关键词】环境会计 环境保护 发展
一、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理论支撑,是指对构建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起着支撑或指导作用的理论,是企业环境会计产生、完善和发展的基础理论,建立企业环境会计不仅有来自于多方面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具备坚实的理论支撑。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企业的整个环境会计理论框架和实务方法就无从构建。需要指出的是,理论支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它可以发生变化或用新的理论补充,它具有动态的性质。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在要求是环境会计得以建立的基本前提,是构成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根本性制约条件,企业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经济组织,在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前提被破坏的条件下是无法生存的。所以说,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会计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理论支撑。
(二)会计学理论
企业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因此企业环境会计必然要充分继承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而且,还需指出的是,现代会计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更为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多样和有关利益相关者对会计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会计学的传统观念已经有所发展变化,如人们认识到会计中可以采取非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甚至是非货币计量尺度,人们认识到财务报表之还应该有一些表外的披露工具或者新增某种报表,人们认识到会计工作应该积极参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使用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人们认识到会计也应该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此等等,这些发展和变化使得我们今天可以提出环境会计的问题,并有可能相对比较容易地解决企业环境会计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问题。
(三)经济学理论
1.产权理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或者说是一束权力,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所有权、支配权、保管权、控制权等,不愿意分离产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会计中诸多争论的根源。会计处理对产权问题的冷落产生于权利的“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传统二分法,忽略了产权部分界定的中间状态的可能性。对于以公共產品形式出现的环境资源,其所有权应当属于某一范围内全体公民共同所有,政府机构实际上拥有的是经营权,企业则拥有使用权。
2.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它表现为多种形式,有些是正的,可以称为外部经济;有些是负的,可以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性决定了企业不会自觉控制环境资源的占用,环境资源使用中存在着外部不经济是被广泛接受的现实。例如,企业通过向大自然排放生产废渣而节约排污成本的现象在各国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则更为严重,但是这种外部不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讨论的重点不是“禁止”,而是如何合理“优化”。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干预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要把环境资源作为一种有价资源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外部不经济内部化,而这种方式离不开充分的有效的环境信息。
二、现有与企业环境会计相关的会计准则及规范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理念在资产、负债的计量方面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如《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将生物资产列入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部分,充分结合了我国国情的特点,运用了多种计量模式,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计量中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规范了企业农业经济活动的会计行为,同时也为企业对生物资产污染赔偿的计量提供了依据。
《2006新中国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第5条规定:对环境事项的恰当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披露)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至此,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层责任得以明确,此条规定将拉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新篇章。
法律法规方面,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0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例如《清洁生产促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003年《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中要求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环保部门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定期公布污染超标企业名单、公开企业相关环境信息。2007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依据。
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征收企业的环境税,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现在已经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正在协作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条件成熟时将会推出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的制度。综上所述,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在企业排污费用的处理要求和对加强污染防治的鼓励两方面起约束作用,但还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征收管理制度。
三、我国环境会计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与环境的联系将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会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个趋势,环境会计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因为从长远来看,环境会计的推行与企业利益是不相矛盾的:一方面,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将环境信息充分披露,即表明了自己环保经营理念的增强,这将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从另一角度看,这也将有利于企业的筹资,有利于客户的增加,有利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但我们也注意到,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所产生的效益具有远期性且环境效益不像经济效益那么直接,企业首先看到的是资金流出的增加,这是企业不情愿的,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性已使企业习惯于将环境责任推给政府,因而对企业环境会计的推行一方面需鼓励和引导,另一方面更需将其法规化。所以,政府在环境会计的推行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应注重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规定以便让企业有章可循,应加强使用多种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排污费等)进行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应积极利用每年“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的契机开展多主题、多层次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及贯彻执行等等。
11.企业安全生产报告 篇十一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乡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措施,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xx组长、乡长xx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为成员的专项工作督导组,对各企业、各村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督查。
二、严格工作措施,细化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一)强化乡领导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1.在年初,在年初,党委、政府就制定并下发专门文件,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等要求,并成立了以乡长xx为主任的“xx乡安全生产工作委员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2.由乡党委书记xx组长、乡长xx分别代表党委、政府与各分管领导签订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书,明确了各分管领导在抓好自己所管业务工作的同时必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将安全生产考核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层层细化工作责任。
1.强化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由政府各分管领导与村、企业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明确各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在管好本部门业务的同时,必须抓好本系统、本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同时督促各部门、各社区与各企业、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安全监管则,逐步健全了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体系。
2.落实村两委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由安全生产分管领导与各社区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明确村支书对本村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主任是本村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社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管,并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区年终考核。
通过以上工作措施,xx乡已初步完成了“乡、村”两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工作。
三、督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做到“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在乡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安监站、国土所、村规站等部门督促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根据辖区企业实际加以督查:
1.明确企业业主、法人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12.特殊钢企业生产优化调研报告 篇十二
摘 要:本文针对多品种、小批量、工艺流程复杂的特殊钢炼钢生产组织管控过程,探索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改善现有制约瓶颈,提高生产效率、发挥关键工序产能,实现特钢炼钢生产组织过程的协同优化,实现生产稳定、高效。
关键词:特殊钢;生产组织;协同优化
1 特殊钢生产特点
目前,国内许多特殊钢企业正在进行先进特殊钢生产线建设与完善,通过对特殊钢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优化特殊钢生产流程,实现特殊钢生产高品质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特殊钢生产流程的技术特点,以国内某特钢企业为例,在其现有生产组织的问题分析其现有问题,提出其特殊钢生产流程的发展方向。
特殊钢的生产是一个长周期的生产过程,组织模式相对稳定,是质量稳定、应对多样化市场的基础。
其主要生产工序主要包含了如下流程:铁水预处理→初炼炉-(电弧炉,转炉)→精炼炉(LF、 RH、VD/VOD)→连铸(小方坯、大方坯、板坯)、模铸→特种冶炼(电渣、真空电渣、等离子、电子轰击炉等)→棒线材、板材轧机。
根据现场调研分析,整个特钢生产控制重点有两个:
一是工序间过程节点控制;二是实现炉机最优匹配,生产高效。
尤其是其用户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严格的成分控制、高的洁净度、合理的夹杂物形态、高均质性、最小的宏观低倍缺陷、理想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度、优良的表面质量。
特殊钢具有高品质和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因此特殊钢生产组织的核心,就是解决生产高效和订单多品种、小批量之间的矛盾,其技术特点包括了:
①品种范围宽,规格多;
②生产工艺流程复杂;
③工艺兼容性强,定尺、定重多样化;
④订单零散,不利于组织高效化生产;
⑤客户技术要求多,控制标准多样化。
在钢铁企业中,炼钢不仅是提供个性化产品和实现产品质量的起点,也是按订单组织生产和物流策划的源头,炼钢在钢铁厂内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特钢生产工艺中,由于炼钢具有铁钢平衡刚性、工序多、高温、连续、快节奏的特点,如何解析炼钢各工序的生产匹配关系,是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简化工序流程的关键,生产流程的计划组织安排尤为重要。
2 企业调研分析
以国内某特殊钢生产企业为调研对象,该公司现拥有以焦化、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LF及VD炉真空精炼、连铸、连轧、精整为生产工艺的长流程生产线,和以电炉炼钢、LF及VD炉精炼、连铸、连轧、精整为生产工艺的短流程生产线,主要生产装备均具有行业先进水平。
该企业2座转炉+6座精炼炉+4座VD炉+4台连铸+4条轧线的多种工艺路线组合的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说国内最多之一,炼钢轧钢不能一一对应,流程十分复杂。因此,炼钢生产计划如何高效组织成为生产管理的核心工作。
根据调研,现有坯型连铸机与轧线的对应关系见表1:
通过对该单位现有的订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内外贸订单均具有以下特点:批量小、品种多、工艺路线复杂、产品覆盖范围广。因此,以订单为核心的特钢炼钢生产组织是由特钢的订单特点所决定的。
作为一家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主要实行以效订销、以销定产、优化排产、生产高效的组织模式。近几年公司陆续开发了异型钢、退火材、银亮钢等新品种和新工艺。随着产品结构特钢化升级和不断开发新品,工艺越来越复杂;市场需求每况愈下,订单批次逐渐缩小,造成生产组织难度越来越大,对精益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传统批量生产常常存在以下问题:不良品多、搬运多、动作浪费、在制品多、机动率低、 机动性小、交期长、场地大、管理难。结果导致:高成本、低品质、低利润、反应慢、竞争力低、少创新。
从其整个生产流程分析来看,存在以下制约整个企业发展的问题:
一是工序之间不配套:连铸机与轧制线不连续,制约生产高效。
二是订单组合难度大: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和高质量制约连铸机连浇炉数;频繁更换产品品种和规格,导致转炉实际作业率下降,远低于同类普钢转炉作业率。
三是生产效率低:工序间的不匹配,严重制约了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尤其对于不同钢轧线之间坯材供应匹配不当时,造成生产计划的变更,生产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增加消耗,影响费用成本。
四是发展制约:该特钢企业产品和工艺结构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但作为特钢企业,其产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现有生产手段和工艺装备不足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均需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装备配套。在现有厂区没有进行技术改造的场地布置条件,这是对处于品种结构进军中高端市场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的主要制约。
3 发展建议
3.1 引入精益生产的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符合企业自身生产特点的生产组织管控模式。
“一个流”生产 (one piece flow) 是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之一。从现有生产流程,以铁素的流程为核心,按照“周密计划、监控异常、快速反应、及时调控、流程优化、精准高效”的管控思路,建立从大宗原料平衡、铁前配比、铁钢、坯材、材收货、材入库、材出库七大平衡为基础的“一个流”精益生产管控信息化系统。
通过生产工艺路线的数字化、订单合理组合优化,实现炼钢排产不断优化。炼钢内部流程的优化,重点做好计划产量完成、坯型分配,满足对客户订单的承诺交货日期。铁、钢的生产会出现阶段性的不平衡时,通过动态调整铸铁量的生产组织形式,来达到铁、钢的阶段性平衡。内部从一个流平衡重点监控4台连铸机对应的轧线坯型匹配生产,确保总体坯材平衡。
从炼钢生产计划及运行控制上,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炉机对应、温降最小、拉速决定流量、连浇,追求有序、高效、稳定、低耗的生产组织模式。二是严格推行周计划到日,日生产计划的编制由炼钢调度室排产员负责,根据各工序反馈的设备运行、质量要求、技术协议等各项信息,编制当天生产计划。
3.2 谋划新工艺布局和布置,确保流程最优、成本最低,突出流程的合、分、顺。
3.2.1 合
功能相同或相近的不影响主线的设施合并,减少周转次数、减少周转距离、减少物流干扰;上下游工序在距离上尽量缩短,合并布置,减少物流距离。
3.2.2 分
存在物流干扰的设施分开布置,减少干扰、优化配置、提高专业化水平、确保高效率运行。
3.2.3 顺
物质流顺畅、界面技术无干扰;能量流能级匹配合理、提高效率、减少消耗和浪费;信息流及时、准确、全面。
新的厂区布局要充分考虑上下工艺的匹配,将铁前与炼钢工艺流程匹配更加紧凑,充分体现生产高效,实现企业流程最优、效益最大化。
4 结束语
【私营企业生产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10-15
对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11-14
舟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报告06-09
在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换届大会上的工作报告09-09
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的区别12-22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08-08
私营企业申请注销登记注册书的概念06-14
私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12-15
论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06-08
企业发展环境指标体系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