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2024-11-16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共11篇)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篇一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具准备:

展示台、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猜猜他是谁

1.看图猜人

课件出示经典故事人物图片: 猪八戒 海绵宝宝 光头强 2.读文猜人

(1)燕颔虎须,身长八尺,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猜一人名——张飞)

(2)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猜一人名——关羽)

(3)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龇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猜一人物——孙悟空)

3.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猜出上面的那些人物的?生生交流,尝试归纳识人方法。4.师明确写人的要求: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一下,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1)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3)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

二、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随机板书:外貌、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

2.在班级中选择一个同学,按照上在的方法,试着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来介绍他/她,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

3.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突出的一两个特点是什么? 4.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2.课件出示例文。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方法:

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或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等。

四、学生习作

师:把刚才我们说过的话,用笔写下来,写好之后读一读,看看那些地方写得还不够清楚,再动手改一改。要求:

1.写出突出与人物有关的一两个特点,把句子写清楚,文中不得出现你所介绍的人物的名字。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习作:猜猜他是谁

特点 外貌 事例

教学反思:

开学的第一次习作课,我想重点是要让学生喜欢上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表达还是书面的表达,都得想说敢说。上课前的看图猜人物,读文段猜人物,都是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能引起学生兴趣,再逐渐过渡到教材上的写人物片段的练习,使学生在说与思的练习过程中,逐步明白介绍他人的方法,抓住人物突出的特征是最重要的手段。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篇二

一、借精彩段落仿写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 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因此, 起步习作教学可以遵循“由仿到创”的基本途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 仿写尤其重要, 而最好的模仿对象就是课文。因为无论是词句运用、段落描写还是谋篇布局, 课文都给学生提供了精彩而准确的范例, 教师可以选择文本中精彩的片段让学生仿写。

如《秋天的雨》一文的第二自然段, 采用“总分”结构的方式, 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语言优美, 富有诗意。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体味, 发现并感受到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这时可以让学生对优美语句加以积累及运用。如出示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仿写句式。有了品读体味的收获, 学生写的句子也很生动, 如:“它把橙红色给了柿子, 红色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 摇啊摇啊, 摇来了丰收的喜悦。它把土黄色给了梧桐叶, 黄黄的梧桐叶像一只只蝴蝶, 飘啊飘啊, 飘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这时, 教师再以第一句为开头, 把学生仿写的句子连接成一段话, 一起品读, 体会当小作家的成功和喜悦。学生看到自己写出来的句子和课文中的一样美, 自然就爱写了。

除了描写方法, 学生的观察能力、遣词造句及构段成篇的训练也可以在仿写中进行。如《燕子》一文, 可以让学生学习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观察描写小动物;《赵州桥》一文第二、三自然段的仿写可以训练“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仿写让学生学会了“按时间顺序”的描写方法。学生通过句段仿写学习技巧, 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二、挖文本空白补写

文学讲究含蓄美, 就如画家画画, 很讲究“留白”艺术一样, 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 取得“恰似未曾着墨处, 烟波浩渺满目前”的审美效果。语文教材也有类似的特性, 教学时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留白”, 引导学生通过练笔创造性地填补, 就能让学生植根于课文, 想象于书外, 得法于练笔。

补写可以寻找文本中的省略处。如《爬天都峰》一课中写道:“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一会儿攀着铁链上, 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像小猴子一样……”这时, 可以抓住句中的省略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作者在爬天都峰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又是怎样克服困难往上爬的。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打开, 写出的片段也很精彩:“我奋力向峰顶攀去, 这时, 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我的去路, 我小心翼翼地扶着它, 绕了半圈儿, 终于走到它的前面了, 我开心极了。这时, 一阵山风吹来, 好像在为我加油。”

补写也可以挖掘故事情节的跳跃处。如《可贵的沉默》一文的结尾, 没有直接写同学们是用什么方式给爸爸妈妈一份特别的惊喜,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是你, 你会采用什么方式, 给父母一份什么样的惊喜呢”让学生写下来。在《灰雀》一文中, 让学生想象描写小男孩放回灰雀的过程,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让学生对“‘我’离开少年, 少年做了些什么”进行补白……教师找准这些空白点, 触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练笔, 这样既开放了个性的表达空间, 又促进了儿童语言的个性化发展。

三、转变方式改写

小学语文教材立足儿童实际, 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世界, 时代气息浓厚, 人文内涵丰富;同时教材以儿童化的语言叙述, 亲切自然, 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学生可以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感受类似的生活, 与课文中的角色产生共鸣。教学时可以转化这种情感, 让学生进入乐于练笔的状态。改写文本便是一种训练方法。下面以改变人称为例说说笔者是如何指导的:

如《翠鸟》一课, 学生非常喜欢这只可爱的小动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这时, 理解重点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在改写练习中同时进行。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 让学生以“我是一只小翠鸟”为题, 进行角色转换, 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改写, 按照一定顺序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于学生心中对翠鸟的喜欢被激励起来, 情感被唤醒, 思维的笔尖也活跃了。他们时而挥动笔尖, 时而摸摸自己的头和背, 真的把自己当做一只小翠鸟。一篇篇佳作脱颖而出:“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翠鸟。我的头上包着一块橄榄色的头巾, 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身上的衣裳可美啦, 背上披着浅绿色的马甲, 腹部露出赤褐色的衬衫……我捕鱼的本领可高了!当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 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我立刻蹬开苇秆, 像箭一样飞过去, 叼起小鱼, 贴着水面往远处飞。尽管小鱼非常机灵, 依然难以逃脱我锐利的眼睛。难怪人类要叫我钓鱼郎呢!”

除了转变人称的改写方法外, 中年级改写的形式还可以改变叙述方式, 即把人物对话改写为叙述形式, 或把叙述形式改写成对话形式;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体裁, 即把古诗改写成小故事, 或把故事改写成儿童诗。改写的方式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 学生会把潜意识的一切与积累储备充分提取, 勾连贯通, 意会融合, 让写的训练变得简单快乐。

四、延伸想象续写

有些文章的作者为了留给读者悬念, 引人深思, 往往在结尾处戛然而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继续创编故事, 也就是篇后续写。它可以合理想象, 续接原文的内容情节, 也可以独辟蹊径, 创编出立意不同的新故事。这种续写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思路,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结尾是:“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 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文章至此, 留给学生的是惋惜和痛心。这时, 教师可以给孩子留一项续写作业——“劫后余生的人们会怎么做呢?小村庄会发生变化吗?”续写要求让学生的内心再次受到触动, 他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通过小村庄人的行动变化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写出劫后余生的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痛改前非, 自觉多种树, 保护环境, 小村庄又变得和以前一样美了;有的学生描写人们远走他乡, 重建家园的故事;也有的学生写人们把小村庄建成一个遗址公园, 警示人类要保护环境。此时, 学生已经不是简单的续写, 而是语言和思维的创新了。

在三年级的教材中, 可以进行续写训练的地方也不少。如《小摄影师》一文, 可以让学生以“第二天一大早, 小男孩终于来了……”进行续写;《绝招》一课, 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暑假中, 小柱子再和伙伴们比绝招, 他们会比什么呢, 结果会怎么样?”学生的天性是爱想象, 爱表达, 在有语言积累和情感激励的基础上, 他们会欣然动笔, 写出各个不同的“后事”, 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

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知识点是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六的习作内容。这次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抓住“这个地方怎样吸引人”来写。

在本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同学们都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在习作中,学习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分季节法来写景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感兴趣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2.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3.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4.把写好的习作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和难点:

按照一定的观察方法,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景物之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不仅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而且还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点给写下来了。现在请你来读读,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你笔下的美景,好吗?

1、说一说:你喜欢他(她)描绘的风景吗?能具体说说喜欢他(她)写的什么地方吗?

2、师生讨论小结:怎么写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呢?(课件出示: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

二、激励“锦上添花”,明确如何写作

1、教师谈话

同学们游览的地方真美,我真羡慕你们。如果要把这整个地方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对,把它写下来。把它写下来,肯定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地壮美迷人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出示课件:按顺序——写清楚【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2、讨论:这三篇文章中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子?为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讨论:怎么写不同季节的景物?

写景,要写景物的特点,它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就是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写景,只有写出景物的特点,才能给以如临其景,如见其人的感觉.怎么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二且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特点。

其次,描写不同季节的景物,除了抓住事物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中事物之间的比较。比较是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与另一个季节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不善于比较,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写不出来。

第三,描写景物,还要展开联想。比如,当我们看到嫩绿的小草,就会联想到春天的来临,看到火红的枫叶,就会想到深秋的到来,看到大雪,就会想到能使景物描写内容更加充实,使读者从事物中看到无形的存在,起到加深读者对现实景物的印象。

三、鼓励“以说促写”,作文很简单

明白了一些习作的小技巧,接下来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做一回小作家,把上节课交流的风景点写下来,让更多的读者能从你的文章中感受这份美吧。

第二课时 撰写习作

一、请学生习作。

习作的重点是:按顺序——写清楚 【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

二、学生构思,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随机指导,渗透写作的一些小技巧。

第三课时习作修改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评评本次习作的得与失。还记得这次习作的要求吗?(让学生回顾习作要求,以便评改时能抓住重点,明确评改的方向。)

二、指导修改

1、怎样修改作文呢?老师这里教大家一招。

幻灯片展示修改作文的方法:一查中心是否明确;二查是否运用修辞;三查内容是否具体;四查层次是否分明;五查语句是否通顺;六查标点是否正确。

2、按下面的要求小组初步评改。

(1)、初读习作,修改错字病句。删除重复啰嗦的语句。(2)、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3)、画出优美语句,用心感悟。(4)、初步写出评语。

3、教师小结学生初评成果,加以肯定,并要求再读习作再评。(1)中心是否明确;(2)是否运用修辞;(3)内容是否具体;(4)层次是否分明;(5)整体感悟,完成评语。

第三课时习作修改

一、评一评、议一议、学一学

1、出示佳作,教师讲评。

2、重点读读好词好句。

3、小结

4、虽然有许多同学的作文不如这两篇完美,但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断,也很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我们来个 “精彩片断大放送”。

(示范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欣赏中吸取、借鉴、丰富积累,引发灵感,同时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出谋划策,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请大家先读读这篇文章,然后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看看这篇文章存在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修改意见。

3、全班交流修改。教师随机评点。

(评价典型“病文”重要的是 让学生明确修改方法,找到“治病”方案。作文评讲不能只是“老师 讲,学生听”,而应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之处,还是分析问题之源,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自己从中品出味儿来,看 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三、修改完善,课堂小结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请大家对自己的习作自读自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或课后再找自己的好朋友或父母亲提提意见。

四、板书设计

4.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篇四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又很喜欢这样的儿童诗歌,所以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

二、突出本课的重点。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指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园”指的是地球。

三、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了相关的句式练习,强化平等的意识。

我给出例句:“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让学生填空。有的学生说“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漂亮 。”“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能看到美丽的世界。”等。我又让学生补充句子:“ 和 一样 。”有学生说:“ 男孩 和 女孩 一样 可爱 。”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

一、虽然课文读得比较多,学生也能熟练背诵,但是在感情朗读方面还体现得不够。

5.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4)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感兴趣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

2、过程与方法:

在背、收集、讲、写中提高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交际,学会写作,学会语文知识点。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感兴趣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

2、读背、积累古诗句和三种类型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美感,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四、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②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四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 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学生交流。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 二 课 时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 三 课 时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 四 课 时

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6.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至八 篇六

语文园地一:

1、我的发现

注音

假()装

假()日 问好()

好()奇 发()现

晃()眼

朝()向

2、读读背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读读认认

珠()——朱(停()——亭(亿()——乙(障()——章(教学 白发(摇晃(朝()))))))霞

(襟(谋(诗()——禁()——某()——寺()桥——乔())))

教学

绿()——录()语文园地二:

1、我的发现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2、日积月累

聪明在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我会填

耍()杂()推()究(要()朵()准()穷(峰()郊()诚()纪(蜂()胶()城()记(渣()备()者()闪(查()各()著()困(教学))))))

教学

底()按()惜()推()低()安()蜡()堆()语文园地三:

1、我的发现

金黄

火红

绿

嫩绿

宝蓝

2、日积月累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3、我会填

匆匆地(轻轻地(教学 杏黄

橙黄

鹅黄

粉红

橘红

桃红

翠绿

碧绿

墨绿

碧蓝

蔚蓝

湛蓝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悄悄地()

甜甜地())教学

快活地()

拼命地()好奇地()

认真地()

语文园地四:

1、我的发现

草坪

评价

干燥

急躁

2、读读背背 瓜果蔬菜歌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3、读读认认

肩膀

手臂

脑袋

肚子

4、宽带网

教学 苹果

分辨

做操

俄国

胸膛

腹部

大腿

脖子

辫子

花瓣

嫦娥

饥饿

脊背脸蛋

脚趾

教学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莱特兄弟观察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科学家们通过观察蝙蝠发明了雷达。语文园地五:

1、我的发现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七()八()

()中生()

空(()题()作

反()为()

口(()()中外

()()逢源

(2、读读背背

教学

头重脚轻)绝())心())()不得

教学

3、读读认认

高 — 搞()稿()

扁 — 遍()编(方 — 妨()防()

丁 — 盯()叮()居 — 剧()据()

旁 — 傍()磅()语文园地六:

1、我的发现

深.从表面到底的距离

2.程度高的3.久,时间长.颜色浓5.感情厚 海水有深有浅。()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这句话里藏着深奥的道理。()

教学)

教学

小红穿着深红色的衣服,特别引人注目。()他们的感情很深。()

1、疆界。

2、控制起来,不让它透出来。

3、用纸袋装起来,表示单位数量。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花

1、用掉

2、供观赏的植物

3、模糊不清

4、错杂的颜色或花样 公园里的花真漂亮。()这件衣服你花了多少钱?()奶奶70多岁了,眼睛都花了。()这件花衣服你在哪里买的?()

2、读读背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

维)江碧鸟逾(yú)白,山青花欲燃。

(杜

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

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

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王安石)

教学

教学

3、读读记记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不慌不忙 来来往往

又香又脆

不紧不慢 舒舒服服

又唱又跳

不知不觉 确确实实

又说又笑

不闻不问 葱葱茏茏

又黑又瘦

不声不响 密密层层

又冷又饿

不三不四 清清楚楚

又白又胖

不折不扣 高高兴兴

又老又丑

不干不净

4、宽带网

我们的祖国有迷人的风景:雄伟的长江三峡,秀丽的桂林山水;壮观的秦兵马俑(yōng),神奇的敦煌石窟(kū)……

我们的祖国有富饶的物产:河北的鸭梨,浙江的龙井茶;新疆的细羊毛,内蒙古的三河马;山西的煤矿,辽宁的铁矿…… 语文园地七:

1、我的发现

傲 慢

懦 弱

丑 陋

蠢 谦 虚

勇 敢

美 丽

贬义词:含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等不好的感情色彩的词。

教学

教学

褒义词: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好的感情色彩的词。

虚 心

认 真

勤 劳

善 良 骄 傲

马 虎

懒 惰

恶 毒

2、读读背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错误、缺点。)

3、连连认认

书 说

女 海

教学

教学

棍 木棍 棍子 港 香港 港湾

谎 谎话 说谎

笛 竹笛 笛子 愤 气愤 愤怒 袜 袜子 鞋袜 捆 捆着 一捆

妇 妇女 媳妇

4、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

晋朝时的祖逖和刘琨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练武,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只要有志气,并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近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词】: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刻舟求剑

原指在剑落水的时候,在船身上刻上记号,船靠岸后再去找剑。现在人们多用此成语故事用来讽刺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或行为。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见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文园地八:

1、我的发现

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多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教学

教学

圆溜溜

胖乎乎

红扑扑 笑呵呵

乐陶陶

喜滋滋 静悄悄

雾沉沉

雨蒙蒙 绿油油

黑糊糊

白花花

红彤彤

兴冲冲

金灿灿

亮晶晶 水灵灵

冷冰冰

水汪汪

热乎乎 软绵绵

干巴巴

黑乎乎

乐呵呵

2、读读背背《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教学

教学

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读读记记

风餐露宿

没精打采

五洲四海 日夜兼程

沉默不语

举世闻名 满载而归

目不转睛

高楼大厦 如愿以偿

恍然大悟

应有尽有习作:观察日记 日记的格式

1、题目写在第一行中间。

2、第二行中间

****年**月**日

星期

天气

3、正文与其它文章相同。

(1)我观察的是什么?(2)我发现了什么?(3)我怎样发现的?

(4)我的体会和感受。

先写动物、植物的外形特点。再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过程最后写一写自己对观察过程的感受或体会。教学

教学

7.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2.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3.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重难点:

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能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会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2.能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3.会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教学重难点:

能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能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会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①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②请同学们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

2.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然后,想一想诗歌的意思。

谁能根据插图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诗歌的大致意思呢。诗歌的意思是:一个小孩坐在能遮住身子的草苔中学钓鱼,远处有人向他问路,他急忙摆手去不回答,原来是怕惊跑了水里的鱼。

小结: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

3.朗读比赛。

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学生试着背诵,小组竟赛背诵。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同学们背诵得真快,表演也很真切,表演更有利于背诵。

(二)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说说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绿--录”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形声字去掉形旁独立成字的声旁,但两个字的意思不同。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并单独给每一组字分别组词。

三、课堂小结

8.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篇八

一、教学要求:

1、对学生进行拼读带后鼻韵母的训练,提高读后鼻音的拼读质量。

2、对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组词。

3、字、词、句的训练。

4、连句成段,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只有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才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二、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

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五、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练习第一题。

1、板书习题。

2、教师示范读音节。

3、让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学生的读音。

5、集体读。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成词语。(见书本)

2、提示学生写出带此偏旁的字,在组词。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4、师生评议。

三、练习题第三题。

1、出示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头戴( ) 眼看( )

脚穿( ) 手搓( )

2、师生一起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5、集体读一读。

四、作业

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音节。

2、组字组词。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1)同学们( )六道数学题,韩小宁( )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 )数学题。

(2)郑敏华( )数学题,看见韩小宁( )数学题,说:“我( ),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

2、讲清题目要求。

3、让学生独立完成,又不懂的,再仔细读题,弄懂后再填。

4、指名学生说一说。

5、师生评议。

6、集体读一读。

7、拓展练习。

四、作业

第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填空:

同学们( )六道数学题,韩小宁( )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 )数学题。

郑敏华( )数学题,看见韩小宁( )数学题,说:“我( ),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二、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写法。

1、板书习题:

例:郑敏华做完了数学题。

郑敏华把数学题做完了。

(1)他们给大家看自己画的画。

(2)蒋小芸在竹竿上晾手帕。

2、讲解例题,让学生知道这种句子怎么改。

3、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4、补充练习。

5、小结。

三、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小八路头戴军帽。

小八路身穿军装。

小八路胳膊上戴着臂章。

2、分析三句话:三句话的主语相同,在合成长句时,把后面的两个主语省略,每个短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补充练习。

四、作业

五、六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改写句子。

支梅在绳子上晾衣服。

2、把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小红头上戴着帽子。

小红手上戴着手套。

小红脚上穿着皮鞋。

二、把下面的句子拍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 )接着,她在红领巾上擦肥皂,用力搓手帕。

( )她先把红领巾放在水里浸湿。

( )李晓红的红领巾脏了。

( )最后,李晓红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 )然后,他用清水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2、集体读句子,想想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3、根据每句话的意思,说说哪句话在前,哪句话在后。

4、指名学生把这几个句子排起来。

5、师生评议。

6、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

三、作业

第七题

9.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学习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读一读。

二、自主学习

1、同桌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发现问题,互相纠正。

2、熟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说说划线字形的字识记方法。

坪坝 穿戴 打扮 蝴蝶 招呼 傣族 粗壮

游戏 敬礼 摇晃 洁白 飘扬 铜钟 摔跤

孔雀舞 德昂族 凤尾竹

3、朗读下面的句子。

A.同学们向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

飘扬的国旗敬礼。

B.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C.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三、探究学习

1、读拼音写词语

píng bà zhāo yĭn chuān dàài hú díe()()()()kŏng qùe wŭ fèng wěi zhú tóng zhōng cū zhuàng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2、比一比,再组词。

孔()铜()粗()戴()评()孙()桐()组()带()坪()

3、补充词语。

()的枝干 一()猴子()的墙壁 一()小学()的老师 一()小路()的小鸟 一()教室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描写的是边疆一所()的小学。先写()的情景,再写()的情景,最后点明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读课文第一段,想想我们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然后填空。

大家()不同,()不同,()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

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读第三段,找出民族小学的学生上课和下课的情景。读一读,画一画,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讨论交流:

上课时,小动物为什么如此安静?

3、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展开想象,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补充省略的内容。

三、课堂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A.那()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B.同学们向在校园里(),向(),向()。C.()的铜钟,挂在()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的粉墙上()。

2、补充课文,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这时候,窗外十分(),()不摇了,鸟儿(),蝴蝶(),好像都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

A、从这段话看出孩子们学习很(),环境很()。B、用横线画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用直线画出下课的情景。C、上课时校园里很(),下课时校园里很().D、作者写小动物是为了体现: a 小动物很懂事。

b 同学们读书声十分动听,吸引了小动物。

3、仿写片段,写一写班上上课的情景。

《我们的民族小学》前置作业小研究

第一课时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分组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组间比赛

第二课时

1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有哪些生活习性?至少说出5个。

2,读拼音写词语

píng bà zhāo yĭn chuān dàài hú díe

()

()

()()

kŏng qùe wŭ fèng wěi zhú tóng zhōng()()()

3、比一比,再组词。

孔()铜()粗()戴()评()

孙()桐()组()带()坪()4,仿写片段,写一写班上上课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加强语文学习爱好。

5.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四处安家忙不停。”学生猜谜。(揭示谜底:蒲公英。)笔者和蒲公英之间发生过风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故事就藏在这篇文章里。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文: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同时把课文读正确、读畅通。

2、读一读,并为这些字注上拼音。

盛开 玩耍 观察 使劲 绒毛 假装 引人注目

钓鱼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这些 一本正经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交流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情?是什么?

2、听完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哪样情感?

三、朗读展示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好!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看到很多草地,有金色的草地,有绿色的草地,还有„„说一说你看到的不同的草地,表达出你的感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了()这些生字,还

一、自主学习

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感受到草地的(),蒲公英的()。

六、当堂检测

1、我会为黑体字注上拼音。

盛开()花瓣()玩耍(有劲()朝阳()假装(2、手拉手,找朋友。

有 观 哈 手 合 钓 傍 绒 掌 欠 趣 察 鱼 拢 毛 晚

3、我会选。(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枚 首 把 片 盒 滴 朵

一()颜料 一()扇子 一()红花 一()歌曲 一()邮票 一()叶子

七、课后反思 我的困惑:

第二课时))一()汗水 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和你见到的蒲公英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到了我什么感情?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

2、作者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有什么变化?

3、课文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三、朗读背诵

课文描写了有趣的草地,揭示了草地会变化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中你认为比较优美的段落背下来吧!

四、拓展延伸

孩子们,蒲公英和我们一块成长,它们和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情到细切时,花草也依人,在我们身边还有众多这样的生命体,教师盼望你们用本人的眼睛去发现,用本人的心去感受。读相关描写花草树木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完《金色的草地》,我体会到了草地的()、蒲公英的(),还知道了草地变化是因为(),我也要学习作者()的精神,养成良好习惯。

六、当堂检测 课文知识我会填。

(1)有一次,我一大夙兴身去钓鱼,发现草地不是一片,而是一片_____。

(2)我钓鱼钓到午时,回家时再看草地,草地又变成了一片_____。

(3)天擦黑的时辰,草地又_______。

(4)清晨,当太阳升起时,我看到蒲公英缓缓地把巴掌伸开,草地又变成______。

七、课后反思

《金色的草原》前置作业1

1、按老规矩预习课文。

2、我会选。(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枚 首 把 片 盒 滴 朵

一()颜料 一()扇子 一()红花 一()汗水

一()歌曲 一()邮票 一()叶子

3、我会为黑体字注上拼音。

盛开()花瓣()玩耍()有劲()朝阳()

假装()

2、手拉手,找朋友。

有 观 哈 手 合 钓 傍 绒

掌 欠 趣 察 鱼 拢 毛 晚

《金色的草原》前置作业2

1、课文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到了我什么感情?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

2、作者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有什么变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3、课文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3、《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读一读,为这些字注上拼音。

暑假 铁链 似乎 犹豫 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 终于 辫子 鼓舞 决心 居然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在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时候,你使用了那些方法?小组之间共享。

2、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提出来,小组之间先自行讨论。

三、朗读展示

在爬山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困难,“我”是怎样克服的,作者运用了很多好词好句,让我们一起来读吧!

四、拓展延伸

“我“ 爬天都峰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和老爷爷

相互鼓励,共同挑战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你是

怎样做的呢?举个例子给大家讲一下。(要求讲的时候要组织好语

言,声音响亮,仪态大方,把过程讲清楚。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

六、当堂检测

1、我会选。

辩 辨 辫 瓣

花()()子 分()争()

决 诀 快 块

口()()定 冰()()慢

2、听写词语。

七、课后反思 我的困惑: 改进措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4.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5.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一、自主学习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呢?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3、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想想从那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二、合作探究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中,两人的话里都有一个“也”字,体会其中的意思。

2、我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时,两人为什么相互道谢?两人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体会其中的含义。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4、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

5、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朗读展示

“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人物的心情在对话了充分流露,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爬天都峰,感受爬山的快乐吧!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五、当堂检测 1.组词。

陡()乎()攀()思()级()颤()勇()取()

2.理解词语。笔陡: 奋力: 3.造句。终于: 鼓舞:

六、课后反思 我的困惑:

改进措施:

4* 槐乡的孩子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学习: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三,探究学习: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削

女孩

快乐

10.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 篇十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第一课时 一.导入.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1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十一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小燕子的快乐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燕子闹春”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喜欢猜谜语吗?猜一猜:身穿黑色袍,尾巴像剪刀,消灭害虫是能手,每年春天都来到。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题旁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画出本课新词。

2.组内认读生字,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4.教师用词语卡片抽读词语,练习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燕子,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三、细读课文,感悟快乐

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句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体会。

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的。教师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1段:借助挂图或课件,抓住“小巧玲珑”、“轻悠敏捷”、“清亮圆润”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第2段:引导品读“如烟如雾”、“水雾碎雨”、“绿莹莹”、“红润润”等词语,感受小燕子在明媚的春光中欢叫、起舞的快乐。

第3段: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抓住“窜”、“掠”、“跃”、“射”等词语,切实体会小燕子的轻悠敏捷、自由自在。

第4至11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积累去联想、想象,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鼓励学生对“剪春”、“闹春”提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四、感情朗读,品味快乐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读出小燕子的快乐。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燕子的知识。

2.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籍或文章,进行课外阅读。

六、书写生字,自主积累

1.指导完成生字书写,提醒注意“捷”、“瞬”、“漾”等字的字形。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2.完成课后“自主积累”。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燕子可爱的外形

春雨中欢叫

阳光下飞翔

靠近房梁的墙上筑窝

上一篇:银行农村支付环境情况总结下一篇:感恩节活动主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