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精选11篇)
1.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一
和平中心校学业质量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2009---2010第二学期
为促进小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积极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质量管理监测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我镇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基本框架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对小学生学业质量进行监测,要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遵循科学的方法稳妥有序地进行。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对小学生学业质量进行监测,就要建构一个科学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基本内容
2010年我市小学学业质量抽样调查测试学科小学为语文、数学(每学年只抽测一个年段,抽测年级三、四、五年级任选其一),及相关背景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市中小学抽测年级学生,以及各学校部分教师和主管校长。
调查用纸笔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业能力,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学校特征的背景信息。
(一)学科测查内容
语文: 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解解词义 积累和运用常见古诗文 写作
数学: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英语:词汇 语音
科学:理解与简单应用 问题解决(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1)学生问卷
〃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学校环境〃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自信心〃学习方法与策略 2)教师问卷
〃基本情况〃教师日常工作〃教师对工作环境的看法〃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师教学方法与策略 3)校长问卷
〃校长基本情况〃校长日常工作内容〃校长学生观和教育观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管理 1.实行三级管理
监测实行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基层学校的三级管理。
学业质量监测主要由教育局负责宏观调控,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监测指导,基层学校负责实施。
2建立学业质量监测制度
建立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制度,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管理措施。学业质量监测目的是通过对我镇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问题,以便对教学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由教育局实施和管理。监测的时间在每学年的期末进行。一般采用纸笔考试,全面考查学科学习目标的到达度,监测由教师进修校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评卷和统计
3.落实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责任
(1)中心校将加强对小学学业质量监测的领导,每学期召开中小学教学质量专题会议,定期开展教育视导,搜集学业质量监测工作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
(2)学业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学校。学校校长、教导主任要研究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方式、方法,树立全员监控的观念,充分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3各学校要担负起学科质量监测中的本学科分析评价带头作用,带领学科教师进行质量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行为策略。
建立符合我镇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是一项关系课程评价制度的有益尝试,各小学校要积极配合,各行其责,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争取我镇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尽早完善,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高我市教育质量服务。
四、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心组织机构
主任:余国安
副主任:赵禄 卢桂芬
成 员:岳文 俞凤发 各校校长
2.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二
一、典型试题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2013年, 本市135所学校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学业水平测试, 测试样本数为14848人。本次测试采取网络阅卷方式, 采集了大量客观、真实的数据, 为诊断与分析教学情况提供了依据。同时, 通过对部分学生卷面的观察与分析, 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测试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具有较强的解决常规应用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大数的改写与省略、小数的扩大与缩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负数的大小比较、奇数与质数、式与方程、比与比例、图形认识、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概率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 得分率大都在80%以上, 其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正确率达到了99%。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解比例技能, 并能较好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其中四道计算题总得分率为78%, 解方程与解比例总得分率高达89%。另外, 学生解决常规的应用问题能力较强。
但学生在理解概念、灵活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 要引起进一步重视。下面笔者结合一些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 理解概念
【试题1】在-3、0、、1、3这五个数中, 是自然数的数有 () , 是整数的数有 () 。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得分率为54%, 区分度为0.38。主要错误是学生误认为-3是自然数, 0不是自然数, 而填写整数时把-3或0漏掉,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把握整数的概念。
教学建议:重视数的辨析与分类训练, 关注0这个特殊数的归类, 使学生进一步明晰自然数与整数的关系。
【试题2】3吨40千克= () 吨, 5.6平方千米= () 公顷。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量的单位换算, 得分率为70%, 区分度为0.51。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单位概念比较陌生, 搞不清“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有的误以为“公顷”比“平方千米”还要大。
(二) 运算能力
【试题3】计算:0.65÷0.25+0.65×6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灵活运算的能力, 得分率为66%, 区分度为0.62。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把“÷0.25”转化为“×4”, 因此, 不少学生难以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数据特征。同时表明, 乘法分配律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教学建议:注意转化训练, 如把0.125、0.375、0.625、0.875等一些特殊的数及时转化为分数, 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同时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征善于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的意识, 特别要加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训练, 使学生灵活运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 推理能力
【试题4】找规律在括号里填数:2, 3, 5, 9, 17, () , 65, () 。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发现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 得分率为62%, 区分度为0.5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发现这些数的排列规律, 即后面一个数都分别比前一个数多1、2、4、8…相差数中的后一个数又分别是前一个数的2倍。
教学建议:在平时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重视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 解决问题能力
【试题5】一个等腰三角形, 底角与顶角度数的比是1∶3, 一个底角是 () 度, 顶角是 () 度。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底角与顶角知识以及按比例分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分率为64%, 区分度为0.75。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把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当作一个底角进行计算, 出现的典型错例有:一个底角是 (72) 度, 顶角是 (108) 度或一个底角是 (30) 度, 顶角是 (150) 度。
教学建议:通过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6】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长20厘米, 宽10厘米, 已知梯形的一条腰长14厘米。一个直角梯形的周长是 () 厘米, 面积是 () 平方厘米。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长方形和梯形知识解决直角梯形周长和面积问题, 得分率为58%, 区分度为0.70。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不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把长方形的长直接看成直角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也有部分学生误认为要求梯形周长和面积, 必须要分别知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具体长度, 否则就无法解决。
教学建议:重视培养学生通过画图帮助理解题意的习惯和意识, 重视公式推导过程的经历, 使学生真正理解两个相同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而且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其中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并且能用长方形的长直接去替换直角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公式进行灵活计算的能力。
【试题7】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8厘米, 要使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 那么第三边的长是 () 厘米 (长度为整厘米数) 。
A.5 B.9 C.10 D.11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知识的运用, 得分率为71%, 区分度为0.53。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认为, 要使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 当然该选最长的边了, 而忽视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 即任意两边之和不能等于或小于第三边。
教学建议: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题干对每一个选项进行考察, 检查其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也可以采取排除法和比较法确定正确的选项,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试题8】1亿张10元的人民币纸币叠起来的高度大约是 () 。
A.9米B.90米C.900米D.9000米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数概念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分率仅为39%, 区分度为0.48。本试题源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3页至34页“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一亿有多大”, 该课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一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多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未建立1张、10张或100张10元人民币纸币有多厚的认知表象和经验, 从而无法推算1亿张10元的人民币纸币的大约厚度。另外, 此题得分率低与教师不重视“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建议:要加强计量单位表象的建立, 指导学生借助书本等物品来估测10张或100张10元人民币纸币的厚度大约分别有1毫米或1厘米, 从而建立参照标准, 发展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借助单位标准进行比较和推算的能力。
【试题9】在艺术节比赛活动中, 参加声乐比赛的学生有60人, 参加书法比赛的学生有56人, 参加美术比赛的人数比参加书法比赛的2倍少15人。参加美术比赛的学生有多少人?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用正确方法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得分率为73%, 区分度为0.52。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不会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也有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干扰用方程的方法解决。
教学建议:加强审题教学和数量关系训练, 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句“参加美术比赛的人数比参加书法比赛的2倍少15人”列出等量关系式:参加书法比赛的人数×2-15人=参加美术比赛的人数, 再选择数据和合理方法进行列式计算, 培养学生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10】水果店上午售出苹果30箱, 下午售出剩下的正好是60箱。水果店原来有苹果多少箱? (用方程解)
【试题11】李阿姨付了300元买了一件打八折的衣服, 营业员找给她20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得分率为71%, 区分度为0.75。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把“付了300元”看成单位“1”的量, 未能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典型错误列式有:300×80%+20, 300×80%-20, (300-20) ×80%, 300÷80%-20等。
教学建议: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搞清“付出的钱”“找回的钱”与“实际价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根据“原价×80%=实际价格”列出算式。
【试题12】学校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六 (1) 班同学共读课外书240本, 比六 (2) 班多读。六 (2) 班共读课外书多少本?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得分率仅为58%, 区分度为0.7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表明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尤其是逆述形式的, 仍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教学建议:加强画线段图训练, 找准单位“1”, 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善于借助线段图或关键句找出等量关系式, 即:六 (2) 班读书的本数× (1+) =六 (1) 班读书的本数, 六 (2) 班读书的本数+六 (1) 班比六 (2) 班多读的本数=六 (1) 班读书的本数。
【试题13】一间会议室用方砖铺地, 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 需要240块;如果用边长为8分米的方砖, 至少需要多少块? (用比例解)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用比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得分率为57%, 区分度为0.86。本试题来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总复习第90页练习第5题的改编与发展, 类同《数学课堂作业本》第16页第8 (2) 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受用反比例方法解决常规问题方式的影响产生了定势思维, 误认为当房间总面积一定时, 每块方砖的边长和块数这两个量成反比例, 其典型错例有:8x=6×240。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理解“当房间总面积一定时, 方砖的面积和块数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同时加强变式教学, 重视找等量关系训练, 根据“现每块方砖的面积×块数=原每块方砖的面积×块数”进行列式解答。
【试题14】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玻璃缸, 从里面量得长8分米, 宽5分米, 高4分米, 水深3.2分米。如果投入一块直径和高都为4分米的圆柱形铁块, 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长方体和圆柱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得分率为57%, 区分度为0.73。试题来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总复习第143页练习第12题。测试题只是对部分数据和情景作了变动, 把正方体换成圆柱体。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在纷杂的数量关系中建立基本模型:圆柱体体积-长方体容器空隙容积=溢出水的体积。典型错误列式:8×5×3.2-3.14× () 2×4。有些学生虽然解法正确, 但过程比较烦琐, 这样势必会影响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如部分学生解法如下:
50.24÷ (8×5) =1.256 (分米)
3.2+1.256-4=0.456 (分米)
8×5×0.456=18.24 (升)
教学建议: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梳理与提炼基本数量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理清解题思路, 选择简洁的方法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 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15】下图是校园平面图, 小正方形边长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米。
1. 校门所在位置A点用数对 (, ) 表示, 教学楼所在位置B点用数对 (, ) 表示。
2. 体育馆所在位置C点在教学楼 () 方向 () 米处;从C点出发, 先向正南走60米, 再向正西走4 0 米, 就是图书馆D点的位置, 请在图上标上D点, D点在B点 () 偏 () 的方向上。
3. 用直线将A、B、C、D连起来, 这个图形实际面积是 () 平方米。
4. 在合适的位置按1∶2画出图形ABCD缩小后的图形, 缩小后的这个图形比例尺是 () 。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与位置、图形运动、测量、画图以及比例尺等方面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其中第3小题得分率为64%, 区分度为0.45, 典型的错误答案有15、150、300、3000平方米等, 主要原因是有的学生把实际面积当成求图形面积, 还有的学生是没有掌握实际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也表明学生缺乏对校园实际面积的正确认知。另外, 第4小题的得分率仅为43%, 区分度为0.5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画缩小后图形的基本方法, 如画半格的方法, 同时对缩小后图形中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米还不够理解, 以为还是表示实际距离20米, 有的学生求比例尺时没注意单位的统一, 因此就出现比例尺是1∶2、1∶4、1∶20、1∶40、1∶2000等错误。
教学建议:重视方格图的运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化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与运用, 特别是加强求图形实际面积以及比例尺等方法指导与练习, 同时关注画图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试题16】下面两图是根据六年级 (1) 班一次数学测试成绩数据绘制成的统计图, 请结合两幅统计图提供的信息, 回答下面问题。
1.优秀人数比及格人数多 () %。
2.六年级 (1) 班有 () 人参加本次数学测试。
3.本次测试的优秀率是 () , 不及格占本班测试人数的 () %。
4.把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补充或填写完整。
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以及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第1小题的得分率仅为51%, 区分度为0.68, 典型错误答案有:优秀人数比及格人数多10%, 主要原因是学生直接用优秀率30%减去及格率20%, 这表明学生尚未真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其中第4小题的得分率为69%, 区分度为0.69,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根据要求完成作图或进行填充。
教学建议:在平时教学中, 要抓好转化和比较的训练。善于根据百分数意义转化问题的叙述方式, 把“比”字句转化为“是”字句, 即把“求优秀人数比及格人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转化为“求优秀比及格多的人数是及格人数的百分之几”。同时要通过比较,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明确10%表示的是优秀比及格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此外, 还要指导学生善于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理清数量关系, 确定解题方案, 提醒学生注意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改进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学业监测结果以及学生答题情况, 就改进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笔者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一) 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数学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方法等最基础知识是学生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基础, 因此, 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过程, 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并能解释知识的特征和由来, 辨析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要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计算技能是一种专门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计算法则的掌握与运用、计算方法的合理与灵活、获得结果的正确与迅速以及在情境中选择合理的算法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 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运算基本技能的训练, 把握好训练量与度的关系, 关注后20%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采取“过关达标”形式, 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此外, 还要加强画图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学会正确的画图方法, 并进行规范作图, 养成借助画示意图、线段图等手段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三) 要注重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就要着力帮助学生梳理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 如分析法、综合法、转化法、画图法、列表法、枚举法、划批法、公式法、替换法、倒推法等, 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合理选择算法解决数学问题,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善于分析数量关系、仔细检查反思的良好解题习惯, 提高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模型、优化等思想, 增强应用意识。
(四) 要落实“因学施教”理念
3.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三
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指出,这套绿色指标就是希望把学生的责任感、幸福感、身心健康、学习负担、学习实践经历、学习兴趣、学业水平等作为考察地区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方面,通过监测教学过程,构建“标准—教学—评价”循环系统,实实在在引导教育变革。
绿色指标体系并非南通人首创,而是引进了其他地区的经验。为改变过多依赖分数评价学生、依赖升学率评价学校的传统方式,南通大力推进评价改革。
2013年11月15日,南通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揭牌,具体负责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并承担监测项目数据分析研究和反馈工作。
如何制订南通标准?监测中心反复研习课程标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借鉴国际PISA测试经验以及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做法,打磨出一整套试题。
在“品德发展水平”和“学业负担状况”监测分析中,问题设计为“你每天做作业多少小时?”“你们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怎样?”……作业量、家教、补习班、睡眠时间、合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均有涉及,学生幸福指数跃然于眼前。
五年级数学的命题维度包括内容领域、能力维度和水平层次。“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探索规律”。“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统计与概率”包括“简单数据统计过程”集。通过这样细致的调查,更易于提出教学建议。
经过艰难攻关,南通指标体系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育质量监测跟传统的教科研毕竟不是一回事,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调动更多力量参与进来。科研人员迅速切换角色,从各科教研的“掌门人”变为“多兵种作战”的组织者。
4.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四
党中央为了改进工作作风,推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开展“纠正四风”等活动,狠刹公款吃喝等歪风。受此影响,短期内某高档品牌白酒的价格没变,但需求发生了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P为价格,Q为数量)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动的是
25.自2015起,我国经过了多轮价格改革以后,农产品市场再也没有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项目。今后农产品的价格则完全由其
A.农民自行定价
B.市场形成价格
C.使用价值决定
D.价值决定价格
26.2015年我国将不断地制定一系列措施深化改革,如进一步以营改增为重点的减税扩大到全行业,继续清理取消部分行政性事业收费,继续出台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上述重大措施表明
A.我国继续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
B.税费改革是国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 C.国家通过税费改革来抑制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 D.我国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27.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31日召开专题会决定,重新启动绿色GDP研究工作。绿色GDP研究主要包括环境成本核算、环境容量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等内容。上述决定 ①有利于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综合发展水平②说明发展经济难免要付出环境和资源的代价 ③能促使政府更加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说明我国遵循经济规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一个社会阶层通往另一个社会阶层的道路不能被堵塞消除,道路的通畅是底层人群能够追逐梦想、改变命运的必要条件之一。打通社会纵向流动通道的过程,就是逐步消除“社会排斥”的过程,关键在于机会的公平。打通社会纵向流动的有效做法有
①不断地完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②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具体制度 ③切实保证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④要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和劳动的氛围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9.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句话主要强调
A.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对象只能是各级政府 B.我国各级政府要主动接受各级人大的监督 C.公民要负责任地行使依法享有的监督权利 D.我国政府要切实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30.2015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入新常态,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这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需要不断完善 B.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处于我国一切国家机关的权力之上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31.从右边的图表可以看出
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传播与发展 ②数字化阅读比传统阅读更具有吸引力 ③网络技术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阅读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形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主要说明优秀的文化作品能
A.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 33.下列语句与右边漫画寓意相近的是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4.专家认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设备生产的龙头有望成为产业链率先受益的群体之一,因为运营商和设备商们都认识到,到了5G时代,需要利用过往2G/3G/4G网络部署所基于的标准技术,而不是完全抛开历史,去发明一种全新的5G技术。5G时代的发展蕴含的哲理有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创新是对过去的事物合理因素的扬弃 C.创新能改变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35.历史的行进,有着长河漫漫中的固有态势,也有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新河道探寻。然而,历史进程改进的是手段和方法,不变的是人类社会对光明大道、对至善目标的追寻。下列观点能揭示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着相同目标
C.信念和理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40分。36.(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材料二
2015年5月,广东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规范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此轮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抓手,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国企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材料三
在2014年11月举行的首届“乌镇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专家针对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的新挑战,达成了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等一系列世界互联网治理的共识。
(1)结合材料一,请你简述我国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6分)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请你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说明广东省应如何深化国企改革?(9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政治生活中关于主权国家的知识回答,世界互联网治理为什么要尊重各国网络主权?(11分)
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15日,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材料二
右图是近年来我国某研究机构对部分社会群体的心态调查情况。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一,请运用哲学关于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回答,通过文艺作品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的重要意义。(10分)
(3)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反映的各种心态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请你运用哲学关于意识的本质的知识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珠海市2015届第二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文综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B D C A C A D C D A D 36.(26分)
(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3分)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增强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3分)
(2)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引进非国有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3分)
②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布局,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配置。(2分)③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分),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科学管理增强国企的竞争优势。(2分)
(3)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分)网络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或答:网络主权是一国主权的重要内容)(1分)。
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同时也应履行不侵犯别国等国际义务。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就是尊重各国的权利和履行各国应尽的国际义务。(4分)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在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新挑战的背景下,各主权国家更应彼此尊重各国网络主权,才能维护各国的主权和安全。(4分)37.(26分)
(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分)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分)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2分)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2分)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优秀文艺作品能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2分)
①有利于人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认识世界),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2分)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优秀文艺作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正确的导向作用。(2分)③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分)
(若考生答到“有利于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可替代要点③)(3)认为“图中心态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或主观决定客观)。(2分)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图中各社会群体的心态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2分)
③图中各种心态正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体现,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歪曲反映,是错误的意识,而非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1分)
5.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五
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文件
长研训发[2010]12号
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
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学校、龙舟坪中学、县实验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总结我县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现特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改进建议,请及时与县研训中心联系。
附:《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印发学业成绩评价办法通知 抄送:县教育局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2010年6月21日印发 校对:向德金共印7份
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总结我县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现制定《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一、学业成绩评价科目及形式
1、初中学业成绩评价分为笔试、操作考查和综合考查三种形式:
笔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操作考查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
综合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中考、会考、统一考查科目及考试形式以宜昌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为准。
2、小学学业成绩评价分为笔试和综合考查两种形式:
1-2年级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其余科目为学校综合考查科目。3-6年级笔试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抽科目为品德与社会、科学。其余科目为学校综合考查科目。
二、学业成绩呈现方式
学生所有学科的学业成绩以等级的方式呈现,根据考试(考查)科目的卷面分数,按一定标准转化等级。具体标准以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为准。
三、体育及笔试科目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对体育及笔试科目的质量分析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采用原始分数。
1、学科P值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学科
P值=巩固率×(得分率×0.5+合格率×0.3+优秀率×0.2)×100。
(2)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P值=巩固率×得分率×100。
(3)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P值=巩固率×合格率×100。
说明:合格标准为各学科满分的60%的得分及以上,优秀标准为各学科满分的80%的得分及以上,得分率为各学科实得均分除以该学科满分。巩固率=实考人数除以教育局核定的学籍人数
2、小学学校抽调阅卷科目综合P值=P1+P2
P1=语文、数学、英语P值的平均值×0.8,P2=科学、品德与社会P值的平
均值×0.23、初中学校中考、会考综合P值=P1+P2+P3
P1=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P值的平均值×0.6,P2=中考政治、历史及八年级会考地理、生物P值的平均值×0.2,P3=一中上线率×0.2
×100。
说明:一中上线率为该校一中全县统一划等上线人数除以该校应参考人数;一中全县统一划等上线人数以我县高中招生总数从高分到低分按1:1划线统计算;八年级会考合格率以教育股下发的合格率为准。
四、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体育除外)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根据考查结果以等级呈现。具体评价办法由县研训中心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意见,各单位要参照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学校评价办法,各校负责组织好相应学科的操作考查和综合考查工作,要求有科学的考查方案,扎实的考查工作,可信度高的考核结果,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五、学业成绩评价结果应用
1、各单位不得将笔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依据,但要作为各类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反馈、导向、补救功能,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和教师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主动反思,全面扎实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县研训中心设教学质量单项奖。
对取得抽调阅卷科目综合P值优秀的小学,颁发“教学质量先进奖”,对进步显著的小学颁发“教学质量进步奖”,每校每学年度不重复颁奖。
对获得中考、会考综合P值优秀的初中,颁发“教学质量先进奖”,对进步显著的初中颁发“教学质量进步奖”,每校每学年度不重复颁奖。
3、已获得获奖资格学校,若在学年度学校发生了严重的教学事故,或严重违背《教学行为规范》,或出现其它严重问题,将取消获奖资格。
4、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教育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及其它相关考核的重要依据。
5、以乡镇(校)为单位,建立起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体育除外)学业成绩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对小学非县抽调阅卷科目、初中非毕业班和非中考科目的质量考核工作,各单位要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学校评价办法,做好考核评价工作,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6.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总结 篇六
我教学点于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点样本校,我校于2017年5月25日参加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组织,精心安排布置,认真贯彻实施,使质量监测工作客观、有序地顺利推进,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方案预案。
为了确保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胡业编校长为组长的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袁秀硕配合校长组织本校测试。各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学校按县教育局动员、培训会的要求制定了《阳西县程村镇中心小学石龙教学点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要求执行。
二、广泛宣传,统一思想。
我校被确立为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后,学校采用了教师会、宣传栏、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对质量监测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引导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使全体师生认识到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是关系到未来教育发展、国计民生的大事。通过监测全面把握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国家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这个过程,特别突出了教育科研的意识、态度、方法、工具,其严密性、真实性必然会带来全社会对监测数据和结果的高度重视,从而有利于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全面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有利于提升教育的宽度、厚度和深度,有利于培养民主开放、个性丰满、富有创见、精神健壮的现代公民。
三、周密安排,行动到位。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集大家之力,汇群体智慧,认真组织,全面落实。并在参加县教育局督导室培训后,组织监测工作人员和接受监测人员的进行培训。由校长亲自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监测项目规则,确保了监测质量的有效性。监测前,由指定人员负责对场地及宣传的布置,校长亲自带领领导小组成员对照要求进行检查,并接受了县及教育部督学的检查,确保了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过程规范。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督导室培训会会议精神,做好各阶段信息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协调各部门,切实做好了监测工具的接收、保管、分发、回收、回邮等过程的保密工作。
7.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七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构建信息化平台对于以采集、存储、挖掘、管理和应用教育教学大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关于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 (国教督办[2014]3号) 指出:科学的评估监测, 是发现问题的手段, 是有效开展督政、督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要求:统筹规划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和工具;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 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监测;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评估机构,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质量评估监测。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国教督办[2014]3号) 要求: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 开发评价工具, 为开展评价、改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从此可以看出, 当前开发工具对于开展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的重要, 特别是开发信息化的工具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方面的问题, 从定位、组成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 以期为区域搭建相关信息化平台提供借鉴。
一、定位与归属
当前教育部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工作中, 通过依托相关第三方机构设立“中国学生健康研究与促进中心” (办公室暂设在中国教科院) , 开展学生健康监测、研究或相关服务。明确规定将测试数据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 综合考虑学校类型、学生性别、年级学段、区域布局等因素, 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作为考查样本, 进行测试工作和测试数据的现场抽查复核, 并将现场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测试数据进行一致性比对、综合分析和反馈各地。然后编制和发布 《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研究、分析和公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相关信息;国家开展义务教育监测由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实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政策指导,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委托相关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承担业务培训、工具研发、数据采集、形成报告等工作。在这两项国家大型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中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管理和应用均通过借助第三方的信息化系统 (平台) 实施操作。由此可见,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搭建, 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其相关直属部门进行管理, 双方共同运营, 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提供相关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二、问题与现状
搭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 除经费保障外, 还主要受制于数据源的不全面和不兼容。虽然经过多年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基础教育数据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教育资源数据, 但各系统间数据存在如下问题:
1.各系统数据相对独立, 数据结构千差万别, 数据间关联性难于计算。
2.现有海量数据以宏观数据为主, 经过较长间隔周期的抽样得出某一时间点的静态数据, 监测数据体现为某一时点的状态展现, 监测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干扰与误差。
3.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统计分析的方式进行, 这就可能出现采样失准、数据偏差、计算误差以及分析模型使用不适宜等相关可能, 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
4.现有数据尚不足以支撑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水平、兴趣特长养成五大方面全方位的监测, 同时由于各系统间的数据结构不同, 造成各监测点关联关系难以分析, 无法为全面的评价结果提供数据输入。
三、目标与思路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是全面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工具。其借助教育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 应实现教育监测大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和应用, 实现各类教育统计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 为改进教育决策、管理, 改善教育教学提供分析依据和应用支撑, 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和指导。
1.实现多系统异构数据整合, 形成教育监测的综合统计分析的基础系统。
以省市、各级相关教育机构及学校的教育信息数据为基础, 以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标准框架为指导, 整合各种数据结构的异构数据, 建立指标体系, 形成教育监测数据库。实现地区间、校间比较, 集成涵盖历年教育事业发展各项统计数据, 比如关联历年中考数据和数字校园学校素质综合素质评价与管理系统, 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我省教育发展状况。
2.关注技术能力和方法的先进性。
立足需求导向, 以研发为先导, 注重方法与技术的创新, 在系统建设中确保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研究方法的有效应用, 实现系统的开放性、双向性、便捷性。
3.提高决策服务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创新和运用先进的决策服务理论、方法, 不断提高教育决策研究的专业化水平, 提高对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专题研究水平, 确保教育决策服务质量和可靠性。
4.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建设。
从数据源入手, 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 保证基层个体数据填报质量;建立教育研究、技术研发、决策应用三方联动机制, 真正实现技术、科研、管理的深度融合。
四、任务与功能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 集成教育监测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应用为一体;通过对相关大数据的及时分析, 完成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性分析。
1.构建微观的动态数据采集监测与分析评价的系统, 针对典型试点学校提供到精确到学生个人的海量单位大数据存储分析, 通过随着时间轴的数据成长表现与关联性分析为辽宁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提供原始资源支持。
2.教育专家构建基础监测模型, 全方位采集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水平、兴趣特长养成五大方面的监测数据。
3.结合现有基础教育数据积累, 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专家设计构建多维度的分析模型, 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采集的大数据与现有基础教育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进而构建更多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关联关系与大数据评价模型。
4.利用各类评价模型的信息化, 通过自动化大数据分析系统, 将基础教育相关参与者微观大数据在时间轴上的积累与现有系统中宏观大数据相结合, 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关联度分析, 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 构建更为精确的监测评价模型。
五、构成与运行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由基础硬件 (后台服务器、网站等) 和数据采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 (学习质量诊断软件系统、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软件系统、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系统等) 构成。
8.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八
关键词:校园云;学业监测与预警;系统模型;帮扶预案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87-03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书本教育和相对封闭的小众化教育,已变革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多媒体教育和开放式的大众化现代教育。而现代教育技术又融合了物联网、通信和云计算等技术,并在高校已基本建成和实现了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办公网络化和教学信息共享化等功能的数字化校园。[1] 如何建立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三方协同的信息沟通平台,家长如何能远程实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教师代表学校又如何能及时高效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和协作呢?
建立和健全基于校园云的高校学生学业监测和预警系统(以下简称“学业预警系统”)势在必行,该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校园的成果,采集、整理、分类和汇聚数字校园的相关数据,打通校园信息孤岛,建立以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为展现终端的校园云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家长为辅的立体式的学生学业监测、预警和帮扶系统,从而为在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高校管理水准的提升,促进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确保中国梦的实现。
一、建设学业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背景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建立学生学业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必要的。[2]
1.教育机制、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不足
据教育部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已接近700万人,这与1999年高校毕业生的100万人相比几乎增长了7倍。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教育改革也同样经历了不凡的历史变迁,加之高校的扩招政策、自主招生政策以及学分制等举措的实施,必然导致高校的场地、设备和师资配置等与学生数量激增的不匹配问题,随之产生高校相关管理制度、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化,造成教学和教育质量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等问题。
2.信息爆炸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一方面导致自制能力不强的高校学生沉迷网络或电子游戏,不能专心于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或者放弃学习;另一方面,为增加毕业时的就业机会,一些大学生忙于从事各类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为此而挤占了自身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不能参加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学习成绩下滑;再者,为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些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辅修第二或第三专业课程,因精力有限而导致身心疲惫,顾此失彼。还有诸如生病、打工或心理问题等因素导致学生综合成绩下降,以上因素均导致了在校学生的综合绩效降低。
3.现代教育和监测措施不足
如果把学生按其综合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高校通常把处于及格和不及格两个等级的学生视为学习存在困难或优先预警的对象,当前多数高校的做法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进行谈话式教育,对于多门功课不及格或无故旷课的学生给予警告、通报、留级或劝退等处分,但此时往往是学生已经造成了多门功课不及格的事实,错过了及时纠正的大好时机,来不及或者丧失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而且通常情况下,高校教育和管理未能及时取得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协助,与之缺乏沟通和交流,致使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不能及时协同辅导员或班主任实施对学生的监管和帮扶。
二、建设学业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目的
学生学业监测和预警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监督和评测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全过程为出发点,采用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协作机制,搭建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平台,并根据每名学生的个性特质调整该系统的“预警阈值”(预警临界点),依据帮扶预案创建和实施一对一的帮扶方案,所谓帮扶预案是指由学校主导,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预先达成和建立的帮助、援助和扶持学生成才的所有方法和措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专属且可实施级别的措施和技术保障。
1.建立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是该系统建设成功的保障
建立以主管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挂帅,家长委员会监督,各级学院院长为责任人,各级系主任和辅导员具体实施的矩阵式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该系统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多维度、分级预警的详细制度和预案管理系统,甚至可以为之立法,立高校学业预警与帮扶之法,为该系统的具体落实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各级院系的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执行。
2.建立校园云是该系统顺利实施和信息交互的技术保障
仅就学业预警系统而言,建立校园云实质是通过教务子系统、教学子系统、后勤保障子系统、校园考勤子系统以及校园一卡通等子系统采集所需的数据,经结构化整理后,利用云计算技术针对每名学生动态生成相应的上、下限预警阈值参数,预设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全息的动态跟踪监测和预警存储空间,存储学生全过程、全流程的帮扶日志,教师、家长和学生可按不同权限登录该系统,并能实时获取系统中的相应数据和信息;一旦触发预警,系统也能自动向学生、家长和辅导员或班主任发出警示,这些警示和推荐帮扶预案的传递包括但不限于语音电话、传真、短信、电子邮件和特快专递等方式;为防止相关数据和信息因不可抗力意外丢失或损坏,该系统须在异地建立数据容灾系统,确保数据安全并完整。
3.建立优者更优、良者进优、中者进良、及格者进中、不及格者及格的正向阶梯式机制
该学业预警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只关注学业存在困难的学生而忽视了该阶梯式机制的负向效应的做法。为每名学生引入了上限(进步)和下限(退步)双向预警阈值,以综合成绩为“优等”的学生为例,优等生可能因品学兼优的“光环效应”而触发系统的“下限阈值”预警,为避免其沦为“良”者而启动相应帮扶预案;也可能因品学兼优而触发潜质激发的“上限阈值”预警,促其成为“更优”者,而启动促优的帮扶预案。当然对于不及格者则直接启动帮扶预案,促其进入及格者行列,其他情况以此类推。
三、学生学业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参考模型
该系统是以校园云平台为基础,其参考模型自顶向下依次由用户、界面、应用服务、设备及服务管理共四层架构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各层级内容具体如下。
1.用户层是建设和使用该系统的主要相关机构或人群
用户层主要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服务提供商六类模块。
(1)教育管理部门模块:指管理学校的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能随时通过该模块实现对学校的监管和服务,同时也能接收学校反馈给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意见或建议信息;
(2)学校模块:指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能随时对该系统进行综合的监督、指导和服务;
(3)教师模块:辅导员或班主任能通过该模块实时为学生提供相应服务,同时也能接收到来自学生、家长和学校反馈的相关信息;
(4)学生模块:学生通过该模块能随时向学校、教师和家长汇报自身的成长情况,也能接收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援助或反馈信息以及所有校园信息;
(5)家长模块:指家长可以随时通过该模块查看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情况、教师的评语、同学的评价以及奖惩等信息,同时也能收发该系统中的相关协同信息;
(6)服务提供商模块:指建设和运维该系统的所有软硬件系统及相关供应商,通过该模块可以快速定位各个层级和模块系统的建设方,便于系统维护和升级。
2.界面层是该系统为用户层提供服务的展现方式层
界面层包含投影机、可视电话、平板电脑、监视器、个人电脑、摄录机和智能手机等在内的各种终端设备,以声、光、电和音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现和交互该系统所能提供的全部信息。
3.应用服务层是学业预警系统的数据综合管理层
通过该层实现与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网上学习系统和预警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的数据对接和共享,运用云技术记录和分析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轨迹,监督和评测学生的成长状况,调取和跟踪执行相应的帮扶预案,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4.设备及服务管理层是学业预警系统的信息采集、监测、记录和评测的软硬件基础层
该层是校园云的数据核心,通过该层能获得相应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等的硬件服务支持,实现基础数据的生成、采集、交互和存储;该层也能提供校园云功能拓展的相应接口;该层也是该学业预警系统的帮扶预案、上下限阈值管理以及预警监测等基础信息的综合管理和调度枢纽,同样也是系统的安全屏障。
四、学生学业预警系统的管理和实施建议
学生学业预警系统是一种由原来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事中督导的新型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可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警示、记录、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可能出现的后果,并针对性地采取监测、防范、预警和帮扶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教育手段和干预机制。[3]各高校在建设该系统时,需考虑因各自的管理机制和预警条件不同而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和帮扶预案,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
1.建议建立学业预警系统的流程机制
学生学业预警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流程: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预警触发→帮扶措施→实践检验→帮扶改进→效果评价,这是一个反复循环渐进提升的过程。
2.建议通过上述模型建立多维度的预警体系,细化预警分类、分级,健全预警制度
学业预警系统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复杂的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工程。例如将预警分为学习成绩预警、考勤预警、作业预警、实验预警和心理预警等多个类别;也可以将预警分级为红、橙、黄、绿和蓝等级别,对各个分类和分级进行量化和细分,形成家长、教师、学生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建议建立帮扶预案库
可根据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例如对每名学生进行分级分类,建立学习成绩、考勤、家庭突发事件、体能等类级的帮扶预案,这些类级预案再量化为具体的分数等级等。
4.建议建立预警与帮扶预案评价机制,便于总结提升该系统的预警和帮扶效果
学校能通过该评价机制对具体的预警和帮扶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使其能协同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改进和完善该学业预警系统,建立帮扶评价和成效激励方案,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和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五、结论
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不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儿,还涉及家长、社会环境、政治和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基于全过程的学业监测、预警和帮扶系统,这对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虽然现有的学生学业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其建设和实施过程对未来学业预警体系的建模和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完善将具有更好的借鉴价值。该系统也能拓展应用于教师教学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和帮扶系统,形成学生、家长和教师相互协同的共荣促进机制,在提升高校学生素质的同时,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进而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张洁,高俊杰,冯涛,贾文龙.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10):992-995.
[3]黑教学[2013]232号.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业预警与援助工作意见[Z].
9.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监测及评价奖励机制,进一步强化“质量兴县”“质量兴教”意识,构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良性发展平台,促进我县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整体提高我县中小学校(含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基本依据。
三、评价原则
(一)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导向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原则。
(五)监测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评价内容
(一)综合考核及评价。
(二)教学质量监测及评价。
五、评价办法
(一)综合考核与评价
从德育管理、智育管理、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教育和控辍保学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简称“5+1”评价(“5”即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1”即控辍保学)。
1.德育管理。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用好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等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和线上德育学堂等。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性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努力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2.智育管理。学校积极提升学生智育水平,实施创新素养教育,培养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形成。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质量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3.体育锻炼。学校严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和监测制度。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和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发展体育健身,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推进体教融合。强化学生健康综合干预与监测,青少年近视率达到防控目标,肥胖率控制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4.美育熏陶。严格落实国家艺术课程设置相关要求,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
5.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坚持学生值日制度。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6.控辍保学。各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杜绝学生流失,确保在校学生的巩固率。
(二)教学质量激励
1.为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对我县中小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班主任予以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奖励激励,以绩效奖励性工资增量方式进行,具体发放方案由学校制定,同时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备案。
2.优秀初高中毕业生奖励。在我县初、高中就读的学生,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标准,从当年初高中毕业生中评选出若干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具体方案由学校、县教研室制定,同时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备案。
六、资金来源
(一)本实施方案所奖励学校和教师的资金由县财政通过单列绩效增量的形式划拨。学校获得的绩效增量奖励资金由学校按有关规定统筹支配使用。
(二)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武宣县慈善总会捐赠资金,加大“金秋助学”力度,奖励品学兼优及家庭困难学生等。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落实好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激励工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体育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慈善总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武宣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及评价激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体育局,由县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定期做好评价等工作。
(二)科学评价正确导向
各评价细则和设奖项目,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为基本依据。应本着培养人格健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导向,实施细则和实施过程由县教育体育局结合我县学校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八、本办法由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解释
本办法执行期间,若遇国家、自治区和来宾市对中小学校有关政策调整或形势发生变化的,应按相关政策和武宣县实际情况修改。
10.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十
根据宁教体发[2020]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成立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吴天明
副组长:杨芝强教导主任
李伟德育主任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二、整改措施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3.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在活动中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强身健体,提高综合素养;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四)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不够规范、数学教师教科研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整改措施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11.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篇十一
从上个世纪开始,“奠基性”的基础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质量也成了核心问题倍受关注。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和项目,如“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所主持的“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趋势研究”(TIMSS)和“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以及PISA,都在周期性地对全球几十个成员国进行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估。世界各国也纷纷采取不同的组织模式对本国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艺术教育质量监测正在逐步的展开,音乐科目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中。
一、国际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概况
1.美国
被称为“国家成绩报告单”的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方案”(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NAEP)于1969年成立。它由国家评价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负责执行,专业教育考试服务公司负责实施,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它是美国唯一长期的且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其他国家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工程的榜样。NAEP于1971、1978、1997和2008年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四次监测,至今已有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监测体系、监测流程。
2.新西兰
新西兰“国家教育监测进展”(National Education Monitoring Progress,NEMP)是国家教育部委托奥塔戈大学(uhiversity of Otago)教育研究评估单位进行评估的项目。任务是对新西兰中学生在学校课程所涉及的各领域达到的成就水平进行评估和报告。新西兰每年都开展一次全国性的教育质量监测,每年考察不同学科,四年一轮,几年内实现对所有学科的覆盖。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在新西兰的学校课程中是一门核心课程,于1996、2000、2004、2008、2012年对音乐进行了监测。
3.英国
英国教育质量评估由英格兰教育标准局(Office for Standards 1n Education,OFSTED)负责。英国有统一的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音乐课程的监测在中小学义务教育第三阶段(7-9年级)进行。评价内容与课程标准一致,没有独立的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英国从1999-2008年每年对各地区进行音乐艺术教育监测,并公布各地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分男女生),分数达到预期标准的百分率。
4.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没有统一的音乐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标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各州相继推出了新的“音乐学习标准”,音乐教育质量评估也在各个州内自主进行。
5.爱尔兰
爱尔兰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称为“Pilot:WholeSchool Evaluation”,由教育督察局(Inspectorate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负责。它有制定统一的监测指导,没有独立的音乐科目监测体系。1998-1999年爱尔兰对学校全部科目进行了监测,音乐是被监测的科目之一。
6.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
中、东欧黑山共和国(Montenegro)和塞尔维亚(前南斯拉夫)这两个国家有共同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即由教育质量评估协会(Institute for Education Quality and Evaluation)主持的“发展标准:测试和主要学习”(Development of Standards:Trial and Main study-DSTMS)评估项目在2006年对义务教育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全国性的音乐艺术教育质量监测。
7.日本
日本音乐教育质量监测的历史较早,在1958年与1966年的全国学力调查中,日本对音乐学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监测。
1958年的音乐学力调查对象为国立、公立学校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全国范围的抽样,参加人数占全国学生总数的4.1%。1966年的音乐学力调查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抽样20%的公立和私立学校以及全部国立学校。
1966年以后日本终止了全国学力调查项目,2007年得以恢复,每年在新学期开学后进行全国统一学力调查考试,但音乐科目的学力调查依然没有恢复。
8.中国
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一个代表国家行为的艺术教育质量监测机制。2007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至今,他们已经开展了对数学、语文、心理健康及科学等科目的监测,但艺术科目的监测尚未启动。地方上一些相关的研究项目或区域性的评估行为在监测理念、测评工具开发及影响力等诸多方面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艺术教育质量监测存在较大的差距。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07年课程发展会议上颁布的《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导(中四至中六)》基础上,制定了香港中学文凭教学考试音乐科目“校本评核手册”(school-based Assessment TeachersHandbook)(试行版),包含评核大纲、评核理念、评核目标,校本评核与课程的关系等内容,明确规定2012年开始将由考评局在全港陆续实行对高二及高三学生的监测,2015年将正式实施,并占全科成绩的20%。
二、国际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考察
1.监测模式
纵观各国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在具体的组织形式、执行机构、监测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概括起来可分为“国家独立监测”和“国家督导监测”两种基本模式。endprint
“国家督导监测”模式是由国家负责教育评估的机构下达硬性规定,制定评估指导原则和组织统一考试,具体的执行则下放给各地方政府,以学校为单位开展音乐教育监测。监测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没有制定独立的音乐监测指标体系。学生的成绩直接作为监测数据,其结果要向学生、家长、学校、地方政府、国家督学层层递交。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时效性强,每年定期进行评估并公布监测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覆盖面广,监测对象是抽样年级(每年在各学段指定年级进行)的全体学生,具有普查的意义;高利害性,国家除了以区域为单位公布成绩报告外,校方及学生都能得到具体的成绩,并与学生升学或毕业挂钩,教师平时的形成性评估成绩与国家督导的终结性测查成绩相结合。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采取这种模式监测音乐学科。
“国家独立监测”模式是由国家立项,国家专门的教育评估机构负责执行。音乐监测同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同时制定独立的音乐监测体系方案,明确规定监测目的、框架指标以及监测流程。监测结果不以个人为单位呈报。其特点是:周期性强,按一定年限周期进行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抽样测查,监测对象根据监测框架指定的年级在全国进行分层抽样,因此只包括指定学段中某个年级的部分学生,不具有普及性;低利害性,监测数据不以个人为单位呈报,结果不与个人利益或学校利益直接挂钩。美国和新西兰等国采取这种模式监测音乐学科。
2.监测框架
监测框架是由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和监测维度三个方面构成。
各国对监测对象的选择采取了三种模式。一是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关键年级。如美国、新西兰、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及日本监测对象分布在四、五、六、八(初二)年级,而具体监测的学校和学生均以抽样的方式产生;二是选择义务教育某个阶段的末年级,如英国和澳大利亚(以维多利亚州为例,其测查义务教育六个学段的末年级);三是选择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年级,采取文凭考试的形式测查。如澳大利亚维州为高二、高三年级设置的教育证书和运用证书课程考试,香港为同样年级设置的中学文凭教学考试等。后两种监测对象的选择包括指定年级的所有学生,具有普查的意味。
各国音乐教育质量监测内容都以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养)作为首要指标。课程标准是制定监测内容的重要依据。除了集中测查学生的音乐学习成就外,还附带学生音乐学习背景因素及学校效能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监测维度是指将音乐素养的全部内涵进行分类组织。各国家地区都有其相应的范畴界定——美国拟定为“创造(creating)、表演(performing)、回应(responding)”三个主题;英国拟定为“表演(performing)、创作(composing)和评价(appraising)”三个领域;香港拟定为“培养创意及想象力、发展音乐技能与过程、培养评赏音乐的能力、认识音乐的情境”四个领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分为“创造与制作”(Creating and Making)和“探索与回应”(Exploring and Responding)两个领域。它们成为各国音乐监测维度的根本指导依据。
3.监测工具
监测工具,即围绕着监测框架维度而独立开发的一套测试题或任务。各国音乐监测工具大都采用纸笔测验和真实性情景(或真实性表现)测验题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类型的测验题在不同的年级侧重不一。以美国NAEP和新西兰NEMP监测体系为例,其测查工具在学科性、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等方面都体现了相当的技术含量:
(1)任务呈现形式特别强调学科特征。绝大部分任务在情境中以感性的材料呈现,任务设计善于综合各种艺术元素,可以同时考察多项音乐能力,尤其侧重创造性的表现。
(2)任务难易程度的控制是开发监测工具的一个至关问题,能否把握好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信效度。新西兰和美国在这方面均持有非常慎重的态度。比如新西兰在其音乐监测框架中明确规定:“任务的难易程度必须覆盖被测试学生的预期能力范围,而且必须避免性别、文化或社会背景等的偏向性。”他们具体的做法则采取收集各州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平衡点。
(3)任务比例关系。1997年美国NAEP音乐监测,最初回应型纸笔测试题与表现型任务的比例关系为4:1,具体操作中每个学生实际执行的任务数量又有所调整,最终比例为2:1。但这种比例关系仍受到有关方面的指责和质疑,认为纸笔测试题的数量偏重,创造性的空间太小,无法体现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新西兰则主要采用真实性测验题。
(4)设置趋势任务。趋势任务是用来考察学生表现的变化趋势,它在总的任务中占一定比例,一般会在两次的音乐监测中重复使用。比如,新西兰2000年的音乐监测任务中有10项被定为趋势任务,它们在2004年的监测中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再次使用。设置趋势任务可以在同一人群(四年一个循环周期的监测)中重复使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监测数据报告
呈示报告、公布数据,是监测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向全国通报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以有效的报告呈示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来影响音乐教育实践,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公布监测的结果,各国做法不尽相同。
英国在每年的全国教育监测报告中,仅向全国公布各郡(地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以及男生、女生分数达到预期标准的百分率。但在相关的网站会呈示大量的任务范例以及详细的监测引导和评估说明。
新西兰全国监测评估的结果以任务为单位逐一进行报告,同时公布两个年级(四、八年级)的学生在每项任务中不同的表现水平(所有任务分为四个水平等级,等级标准因任务不同而描述不一)。
美国的监测结果同样以任务为单位逐一进行报告,以量尺分数(scale score)(学生对每道题目回答的得分各等级人数的百分比)和成就水平(achievement levels)(学生对每道题目回答的正确率)两种方式呈现。此外,美国还公布了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情况与得分各等级之间的关系数据。在音乐监测结果报告中,运用潜在特质理论(1atent trait theory,IRT)模型,呈示了学生在回应方面的等级水平表现,概括分析了学生在监测练习中表现好坏与全面的音乐反应能力的关系,从而确定潜在心理特征(latent trait)是否可以通过测试题被反应出来。endprint
三、国际经验给予我国的启示
在国际社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基础艺术教育质量监测的大环境下,我国却仍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评估以及科学的数据来解释中国从2001年《新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缺失。
可喜的是,《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再一次重申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并于1月26日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各地要建立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要组织力量研制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标准、测评指标和操作办法,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这些新的政策导向,不仅表明了政府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推进的力度与决心,无疑也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建立国家音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时机已经相当成熟,展开全国性的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势在必行。而国际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的范式和经验也给予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1.适合国情的监测模式
如何选择音乐监测模式,是国家开展音乐监测的首要任务。具体选择“国家独立监测”还是“国家督导监测”模式,各国会根据本国情况或者习惯来确定。国家教育体制、教育水平、人口规模、教育经费、评估经验以及不同模式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都将纳入考虑范围。
我国开展音乐教育质量监测,选择“国家独立监测”模式适合我国国情。因为这种代表国家行为的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与地方政府展开的监测或各教育单位开展的评估相比,在影响力、效果、作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它具有权威性、法制性、多效性、全面性、公平性、开放性、低利害性等多重优势,保证了监测数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适用性。可以回避各地方政府自行监测可能导致的盲目攀比和恶性竞争,甚至造假作弊现象等不利因素的产生,以便发挥监测的最佳功效。
2.先进的指导思想和严谨的运行机制
国家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应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各国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着眼于诊断、改善、激励、提高的功能目的。特别是对创造性的表现和学生个体音乐潜能以及环境背景等综合因素给予了高度关注,对音乐素养进行了多维度的考量。它吻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5》中所倡导的“学生的认知因素要与非认知因素协调发展”的监测理念,也使我们认识到,音乐监测要回归人本主义思想,评价的重点不仅要关注知识、智力,更要关注人性、自信、兴趣、情感态度、创造性等方面。要以国际先进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才能不偏离素质教育的宗旨。
健全的运行机制是教育质量监测的保障。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由机构设置、制度和实施程序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实施是由命题-取样-测查-反馈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西方较为成熟的音乐教育监测体系一般由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专职机构来完成。管理、执行、实施等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即从组织团队,建立平台、设计评价、开发试题、实施评价、发布报告、监测培训、咨询服务等诸多方面,构成一个从学校外部对音乐教育质量进行监测的严谨完备的机制。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尤其需要借鉴西方好的经验,才能确保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有效运行。
3.合理的监测框架
各国确定监测对象以学段划分为基本依据,又不尽然。比如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基础教育的学段划分虽不统一,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四、八年级作为监测年级,这说明学段划分不是唯一的依据,而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科学理论,音乐教育监测选择九岁以上的孩子(四年级以上)比较符合音乐能力发展规律。也就是说,确定监测对象不仅应该根据国情,还应将学生成长的生理、心理规律纳入到考察范围内,体现科学性。
制定监测维度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和依据,但未必是课程标准的翻版再现,完全可以体现高于课程标准的思维模式。比方说,我国课程标准拟定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维度界定并不清晰(鉴赏已经介入了“音乐文化”及“评价”的领域,“表现”与“鉴赏”、“创造”领域均有交叉的内涵),那么在制定监测维度时,就要敢于打破旧有框架,将音乐素养的全部内涵重新整合,体现出音乐监测的前瞻性。
4.科学的工具技术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监测则是一个以定性、定量技术为手段的科学处理过程,使用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决定着监测体系的效益、速度和质量,所以技术因素是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点。国外比较成熟的监测工具在呈现形式、难易程度、趋势任务、比例关系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较为科学的把握,以下的经验特别值得借鉴:
(1)工具媒介要尊重听觉艺术的规律,体现感性的特点。尽量用音响作为刺激材料,并具备足够的便携、经济、安全,且在学生的操纵能力范围之内。
(2)任务设置必须结构化。即严格遵循既定程序,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指标,运用特定的问题发问,以标准格式记下被试者的表现。
(3)测查任务的焦点应该体现出多视角的包容性,即每项任务以一个主题贯穿,同时辐射多项测查内容,使任务呈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执行流程要求练习围绕一个艺术主题或是特殊的工作而建立起来,以便学生能聚集于单一的任务议题。并附于严谨的说明和引导,保证能够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努力。
以上国际范式与经验对我国开展全国性的音乐教育质量监测,完善我国音乐教育机制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结语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推荐阅读:
四年级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07-26
徽州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06-23
学习《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活动汇报材料11-09
义务教育城乡均衡07-24
义务教育评估汇报09-2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06-14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08-02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08-18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方案08-24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