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优美散文

2024-12-14

当你老了优美散文(共12篇)

1.当你老了优美散文 篇一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于我天使般的母亲。”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个人赐我以生命,赠我以力量,在成长的道路上为我遮风挡雨、保驾护航;即使全世界都将我抛弃,还有一个人敞开胸怀等着我。这就是母亲。

岁月流过生活的每个角落,当以前的时光被后来的时光一层层覆盖,再也找不到你年轻时的样子,我才发现你已老了。

当你老了,青春不再,照片里的容颜就像背景中的日期,永远不再回来。已是暮春时节,门前的老柳树依旧睡意昏沉,当年的小河也改变了流向,曾经的年轻都在变老,唯一不变的是那颗爱子之心。没有多少文化的你,硬是记住了那串长长的电话号码,学会了用手机。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身边的拐杖早已去远行,我才懂得“此时有子不如无”是何等的凄凉,才知道你日夜想念的天安门还没有去,泰山的日出还没有看。这个愿望不知在你心中埋藏了过久,多少次想告诉忙碌的我们,却欲言又止。原来,这么多年,我走过大半个中国,却从未走进你的心里。

如今,我也做了妈妈,终于体会到养育一个生命的艰辛,体会到孩子的欢乐,是母亲的微笑;孩子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明白了临行前母亲密密缝的不是衣服,而是太多的不舍和祈祷。当我为了自己的小家和工作拼搏时,回来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打电话,你都会笑着说:“家里一切都好,照顾好孩子,安心工作。”就是凭着这份宠爱,我才让时间等成了岁月,让你等到头发花白。

瀑布的水不会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也不会从远方飞回,再聚成散的模样。可我,真想时光倒流,变成襁褓中的婴儿,一直依偎在你的身旁。

2.当你老了优美散文 篇二

一、奈达及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在交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的概念。在许多论文和著作中,功能对等也被描述为动态对等,指目的语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与源语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相同。

汉英两种文化生发于不同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因而存在巨大的差异。在翻译时如何能使译文在目的语读者心中和原文在源语读者认知中产生大致对等的阅读感受,可以作为我们衡量一个译本优于其他译本的重要标准。

二、内容上的对等美

首先,从字词的选择上来看,三首译作各具风格。全诗第一节对于“grey”一词的翻译,傅译本翻译为“鬓斑”,使中国读者能立即联想到李白在《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和蔡伸的“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更加符合中文诗歌的表达习惯和用词特点。

此外对于“eye”的翻译,傅浩译为“双眸”,袁可嘉和冰心均译为“眼神”比较而言,“双眸”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文言文色彩。中国古代诗词中对于双眸使用频率较高,“双眸”比“眼神”更能使人联想到爱人年轻时眼眸清澈,聪慧深情,意境更加深远,意象更加丰富。

三、形式上的功能对等

这首诗作为一首久经历传颂的诗歌本身便在韵律上极为重视,韵尾押韵整齐,错落有致。中文诗歌在押韵节律上也十分考究,严谨考究的押韵不仅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增加了诗歌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汉语诗歌存在节律整齐均匀的特点,这种形式符合中国人一贯的传统。原诗有三节,每节四行,傅浩和袁可嘉译本保留了此种格局,但是冰心却把全诗分为了十四个句子,每一句并不与原诗中划分的小单元对应。傅浩译本第一节的字数分别为10,11,11,11,第二节为12,12,12,12,第三节为11,11,12,12。袁可嘉译本也将译文分为三节,每小节四行。第一节的字数是11,12,13,11,第二节字数是12,11,14,13,第三节为13,13,13,12。显然,傅浩译本每行最多字数与最少字数只差仅为一个汉字。而袁可嘉译本在这一标准上相差的字数为3,并且分布不均。因此,傅浩译本这种整齐划一的字数排列也十分符合汉语诗歌的表达习惯,不仅形式上使汉语读者产生与汉语诗词绝句和律诗同等的阅读感受,并且读起来圆润饱满,掷地有声,使读者从形式层面更加感觉到诗人对所爱之人认真严肃崇敬的爱意。又一次在形式上将英语诗歌的形式转化为汉语读者更加容易接受的对仗工整严谨的的汉语诗歌形式,虽然没有完全与原诗的韵律完全对等,却在汉语读者心中形成了大致相同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了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

四、总结

3.当你老了,让我宠你 篇三

爷爷去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零十六天。他天天晚上在那里守着,可还是没能留住最爱的亲人。爷爷临走前最后一句话是留给他的“三儿啊,爹走了,以后不能疼你了。”

这句话,让他泪流满面,蹲在医院走廊的一角,哭得像个孩子。

远远的,我不知道是否该走过去,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还有我呢,就像我每次难过的时候,他总会想尽办法让我振作一样。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流眼泪和他这样无助的样子。

长期以来,我都以为他坚强得像座山,已经没有什么能将他打倒。可是那几天,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走起路来,再也不是一个矫健男人的样子,不长的距离,他也会赶得气喘吁吁;爬楼梯到四楼的时候,他居然需要在拐角的地方扶着栏杆歇上半天。我一下子恍惚,这还是那个曾经背着两袋面粉,一口气上到六楼的男人吗?

他汹涌的眼泪和他忽然之间的苍老,让我一下子惶恐起来,我以为,这一生,我都会活在他的宠爱里:我以为,他坚强的背后有无穷的力量,所以,我从来没有试图想要了解他的心。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这个被我叫了二十多年爸爸的男人,原来也很脆弱。

你曾是受尽宠爱的孩子

他出生那年,他的母亲已经四十岁,在他之前家里已经有四个孩子。那个年代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爱从不贫乏,作为老幺的他,得到了那个家庭能给予他的最好的生活。

他的童年,想必比我的童年还要受宠。他时常给我讲起,他的母亲在众多孩子中如何袒护他,他的父亲如何在过年的时候只给他添了新衣,语气里,不无自豪。我听了,却只是撇撇嘴,实在无法将那个受尽宠爱的小男孩与眼前这个有些落魄的男人画等号。

在五个孩子里面,他最爱念书,戴副眼镜,文文弱弱的样子,如果命运待他再好一点,现在他也许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中学老师,或者在机关办公室里喝茶看报。

然而,那个年代能进工厂才是最荣耀的,于是疼爱他却短视的父母让他从市里的重点高中退学,接班去了一家国有企业。

年轻时的他倔犟而任性,常常和父母对着干。最厉害的一次,他几乎要和父亲断绝关系。仗着父母如影随形的爱,他知道自己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失去那份宠爱。

世事难料,没过几年,国企效益下滑,他和妻子双双下岗,生活一下子就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本来就不宽裕的家,更显得拮据起来。

也许就是从那一天起,他突然懂得,这一次,没有人会宠他了。

何时你成了我们的山

下岗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使出浑身的劲儿,没日没夜地干活。上建筑工地、摆地摊、贩菜,他和那些五大三粗的男人一起在建筑工地上背砖,他被包工头当着许多人的面骂,他每天守在菜市场,最后一个收摊……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而是天天,年年,似乎永无尽头。

在那些年里,他没在人前流过一滴泪,甚至在老板骂他的那一瞬间,会挤出一个谄媚的笑。那样的低三下四,只是为了少得可怜的工钱。上有老,下有小,他没有选择。几年间,他不知干过多少苦力,可日子还是过得拮据,妻子难免有抱怨,别的男人如何有本事,自己当初咋就跟了他。即使是这样伤人的话,他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说到底,那些抱怨早已成了生活里的作料,有点辣,有点苦。

生活再苦,想想一天天长大的女儿,他就没了半点怨言。他疼女儿,带着父爱的宠。女儿是独生女,几乎占尽所有独生女的坏脾气,霸道、任性,又懂得撒娇耍赖,每每至此,他都束手无策,只得纵容。妻子说他快要把孩子惯坏了,他也只是一笑。其实不是真没招儿治,而是下不去手。于是女儿也“欺负”他,分苹果时,把最大的给妈妈,最小的给他,女儿从不敢对妈妈不恭,却唯独敢和他顶撞。

他很少生气,就像当年父母待他一样,把女儿捧在手心,爱在心口。女儿上高中住校,他总是骑车从工地返回家,带了妻子备好的食物,再赶几十里路,给女儿送去。女儿到外地上学的那年,他陪着女儿一路从家乡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学校,临别的时候,在马路边,这个从不曾落泪的男人,居然眼睛湿润,在一旁默默地抽着烟,袅袅升起的烟呛得人想流泪。

我能给你的宠爱

长大以后,我一直在外地念书、工作,只有放长假的时候,才会像个公主一样回到家里,贪享那一份来自他的宠爱。回到家,却常常不见他,母亲说,他在外面帮人干活,赚不了几个钱,一把老骨头却不肯闲下来。

我告诉他,以后不要那么辛苦,这么大年纪还要看别人的脸色,多委屈自己。他笑,一脸的皱纹,却如水般平静坦然,“不怕,这把岁数,啥事没经历过,你们年轻人脸皮儿薄,我这张老脸…”

妻子数落他,在孩子面前,说话一点儿没个大人样。

是呢,他一直没个大人样,他总是把家里的事情用最轻松的口气讲给我听,总是装作什么都无所谓,告诉我出门在外不要记挂家里,告诉我无论我怎么样,都是他最骄傲的女儿。

他跟我开玩笑,“以后等你成了家,会不会嫌我又老又脏不让我进门?”

我的泪几乎喷涌而出,我知道,他是多么害怕,等我羽翼丰满,便会自己飞走,便会将他忘记。

也许,他迟早都会变成一个琐碎的男人,走在大街上,他不高大,也不优雅,在别人眼里,他只是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魅力、愈见苍老的男人,像他这样的人,满大街都是。也许你路过工地时看见过有个佝偻着背、没有任何表情的老头儿在干活,也许你走过菜市场看见过一个斤斤计较、一脸圆滑的小贩,那也许就是他,我的父亲。

我给他买了衬衣,他却舍不得穿,见人就说女儿给他买了名牌衣服,其实我只是在商场打折的时候,才会想起给他捎一件“表表孝心”。听母亲念叨,他不肯停下来,只要有活干他就往外跑。他说,丫头结婚需要钱,给孩儿多攒点钱买房,哪能啥事不干光等着丫头养。

4.当你老了,木子先生散文 篇四

木子先生,当你老了,我也老了。我们可不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那时的我们,不再顾虑世人的眼光,不再牵心已长大的孩子,不再桎枯舆论的枷锁,不再奢望永不来临的明日。淡泊明志,珍惜每个有你相伴的日子,找一个小镇住下,安然,老去。在余下的今生,相扶相持,相依相偎,用生命最后的余热,把一生难忘的真情燃成一团光,让这束光芒照亮黑寂的夜空,陪伴我们走向时间的尽头。

木子先生,那时的我们,你搂着我的腰,我靠着你的肩。夕阳余晖洒满院落,阳光依旧暖暖的照在身上,我们安详的坐在树下聆听花开的声音,听你在耳边讲你一辈子也没有讲完的故事。那时,最渴盼陪在身边的人,是一路携手走来的那个人,是不管风雨多大,不离不弃的那个人。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老的我们哪都不去,坐在摇椅上共赏夕阳,细数那些老掉牙的琐事,你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木子先生,那时的我们,也会有小小的浪漫,小小的激情,小小的幸福。那时,我们依旧蜗居在小小的院落里,你会在花园里种满我喜爱的各种小花,我会在菜园里种满你爱吃的果蔬与麦子。自给自足,怡然自得。平淡的日子里,你照旧在每个清晨送我一束长茎玫瑰,我照旧在你唇瓣上留下一枚香印。寂静相爱,满心欢喜。

木子先生,那时的我们,你拿着相机,我拿着手册。继续涂鸦每个美好的感动时刻,锁定每个不负重现的瞬间。那时,我们更多的关注自然。倾注所有的爱,所有的感情,静静地品味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那时,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品阅这个世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从一种震撼到另一种震撼。一直在路上,阅读大地,感悟生命的真谛。当你老了,木子先生

木子先生,那时的我们,煮一壶清茶,约三五老友。悠然地在时光的隧道里漫游,沉溺在往昔的楼台烟雨中,听一首岁月的老歌,不知心中掠过哪个熟悉的身影,悸动于哪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时,我们珍惜亲情和友情,珍惜和孩子相聚的时光,珍惜和老友畅聊的时光,珍惜每个黎明与黄昏。那时,我们的心波澜不惊,不悲不喜。任思绪放逐昨日的过往,花开时尽情绽放,花落时才会有一地馥郁的缤纷。如此,此生才会了无遗憾。木子先生,那时的我们,你搀着我,我挽着你。步履阑珊,走在年轻时我们曾经奔波过的路上,望着我们用汗水建筑的城市,用执着堆砌的梦想,用热情成就的人生。也许,那时心头涌起的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欣慰和了然。

木子先生,那时的`我们,也会落魄,也会邋遢。当我将饭粒洒在衣襟上,当我忘记系鞋带,当我双腿酸痛无法行走,当我反复唠叨你已听腻的话,当我忽然忘记我们的谈话,当我对新生事物不知所措,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亲爱的,请不要悲伤,理解我,爱护我。给我一个微笑,给我一点耐心,有你在身边,我会很幸福。还想再看一眼你年轻时向我表白跳的那支舞,还想再听一回我们经常唱的那首歌:没有风雨躲的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的牵你的手,不去想该不该回头,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亲爱的,请许我借用余秋雨的话作为结语: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能厮守到老的,不只是爱情,还有责任和习惯。

5.当你老了 篇五

勤劳的母亲四处打工。四月十日那天,她不慎滑倒,左腿髌骨骨折了,这下一向健步如飞的母亲只能卧床了。伺候惯了别人的人此时却需要别人的照顾,这对她来说是极其不适应的。住院那段时间,她像个外人一样对照顾她的子女们客客气气的,有时还特别难为情。她总是唉声叹气,埋怨自己给子女们添了麻烦。

出院那天,父亲第一次为母亲接了大便。母亲竟然泣不成声。我们听到声音赶来时父亲已经去冲洗便盆了。我们知道父亲脾气不好,悄悄询问母亲是不是父亲不耐烦了,是不是父亲说了什么不受听的话。母亲听后一一摇头。半晌,她才说:“明明立着、坐着就能完成的事,如今却要躺着了,还得求人!”我知道,母亲的泪里既有无奈,也有感动。

父母结婚三十九年了。两位老人风风雨雨一辈子,养育了四个孩子,父亲靠木匠手艺把家从农村安到了城里。母亲也由一个任性泼辣的姑娘变成了坚强容忍、任劳任怨的四个孩子的妈。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们一家人总是四处漂泊,搬家是家常便饭,有次三天时间里就搬了两次家,母亲就这样跟着父亲居无定所地辗转奔波了大半辈子。

父亲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古怪,母亲才结婚那会儿,竟有很多人劝母亲回头。母亲却认定一个理: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年轻时的父亲给了母亲不少委屈。可在孩子们面前母亲从不数落父亲的不是,她总是尽力维护父亲在儿女们心中的尊严与地位。父亲暴戾,有时会动手打母亲,我不想把这称之为家暴,可母亲确确实实是家暴的`受害者。我善良的母亲从不把她对父亲的怨恨传给我们,到后来她自己也不恨了,该做饭做饭,该洗衣洗衣,该摆摊卖菜卖家具的照样摆,她从不耽误一件事,从不耽误一天。身上脸上的淤青尽量遮掩,不慎被别人发现问起时也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的。身上的伤好了,可心里的伤难愈。母亲人前人后地尽力维护父亲,长久以来父亲似乎一直没受什么感动。我们怕父亲,怨他却不能恨他,我们心疼母亲却无力去做些什么,我们出声阻拦更会让父亲迁怒于母亲。

父亲以前根本没什么耐心对待母亲,既不贴心也不体谅。那年母亲手腕骨折了吊着绷带,竟然还是被父亲催促逼迫着去摆摊卖家具了,母亲就像是一头任劳任怨的大黄牛,她深知父亲的脾气,她深知供应四个孩子的上学的艰辛,母亲咬牙坚持,用一只手掌把,骑一辆载满家具的三轮车出摊去了,过后她受伤的胳膊肿得很厉害。就是那样,父亲也只给母亲买了一个五毛钱的烧饼当早饭。

父亲五十岁脑梗那年,母亲一人没日没夜地照顾父亲,怕耽误我们上班上学,愣是一个人肩负起照顾父亲的重任。母亲从没有记恨过父亲,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

父亲对母亲的不疼惜、不在乎却是长久以来的事实。如今母亲腿受伤了卧床不起,我们很怕父亲再对母亲不耐烦。但是这次不同了,我们不该用以往的心思来揣测父亲了,不该用以往的眼光来看待父亲了。当我们只顾着急忙慌地把饭菜端到母亲床头时,父亲为母亲端来洗脸水和牙具,粗心的我们早就忘记了母亲还要洗漱;为了不耽误我们休息,父亲自己负责夜间照顾母亲;母亲肠胃不是太好,父亲还叮嘱我们要注意母亲的饮食。我的父亲竟然变了。

不知不觉间,父母都老了。时光不仅刻画了他们脸上的皱纹,染白了他们的头发,压弯了他们的脊背,甚至还磨没了他们的脾气。父亲变得平和了许多,也越来越懂得母亲的好。

从前一直怀疑父母之间的感情。只看到母亲一味地付出却看不到父亲的感激与回应。可当时光流逝,人变老了的时候,三十九年的相濡以沫早就超越了世俗对爱情的定义与理解,他们之间似乎成了亲情。

父亲对母亲说:“我骑车带你去看扭秧歌的吧,你嫌吵吗?”

母亲回道:“不用,俺好了自己去,不用你带。”父亲立在一旁嘿嘿直乐。

父母这样的对话渐渐多起来。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属于他们的独特的浪漫。

我见证了父母两人一起慢慢变老,更感受到了他们现在把对方当成了手心里的宝。听父母说着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这样的话,我却很欣慰,因为它回答了困惑我多年的问题,父母之间真的存在爱情吗?现在我可以说是的,存在。

当你老了,我希望青春曾经辜负你的,在年老时都能得到。

6.当你老了优美散文 篇六

“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

“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认识茅德·岗的第一天叶芝写道,一语成谶。

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第一次见到茅德,就被她的美貌震惊:“我从未想到会在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身上看到如此之美。它属于名画、诗歌、传说的往昔。”四天后,他给朋友写信:“我对你说过我多么爱慕茅德·岗小姐吗?她将会使许多人改变立场,皈依她的政治信仰。即使她说地球是扁的,我也会因为是她的同党而感到自豪。”

茅德·岗比叶芝小一岁,算是一名奇女子。她的父亲是驻爱尔兰的英军骑兵上尉,这位都柏林上流社会的宠儿,在目睹了爱尔兰佃农受英裔地主欺压的悲惨状况后,大为触动,放弃舒适生活,毅然投身到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中来。她性格强悍果敢,富有激情,又很擅长演讲,加上出众的容貌,轻而易举便赢得众人拥戴。她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曾因赞美战争暴力的言论,激怒了叶芝的父亲。

茅德对叶芝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又高又瘦的男孩,在眼镜片后面有一双深陷的眼睛”“衣着寒酸,粘着颜料斑点”。除了欣赏他的诗,他对她无甚吸引力。彼时叶芝放弃了当一名画家,诗名还未远扬,家境清贫,他爱恋茅德,但觉得自己“不成熟,缺乏成就”,不敢表白。

两年后的1891年,俩人在都柏林会面,茅德后来写了一封信给叶芝,说她梦见他们前生是阿拉伯沙漠边境的一对兄妹。叶芝误解了她的意思,激动万分地赶去向她求婚,遭到拒绝。俩人继续保持友谊,茅德对叶芝若即若离,只有在失落或遇到难关时,才会转向他寻求安慰。而叶芝从来都是向她敞开怀抱,他已顾不上脆弱的自尊心,“我不再想抵抗了,不再考虑这个女人会成为什么样的妻子,而只考虑她对保护与安宁的需要”。

不得回报的爱凝聚成一页页情感浓烈的诗篇,作于1893年的《当你老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叶芝似乎预见到这场深情的遥遥无期。他在诗中常把茅德比作苹果花、玫瑰、海伦、女神雅典娜……几乎不曾有哪位诗人把一个女子赞美到如此程度。

“政治是唯一可见的情敌”

叶芝与茅德一静一动,性格差异明显,俩人的共同话题大概就只有政治与通灵。前者也是叶芝为了迎合她,才努力参与其间,尽管他对茅德宣扬的暴力革命持怀疑态度,但俩人在塑造爱尔兰民族认同这点上不谋而合。

在叶芝生活的19世纪末,爱尔兰人民族意识普遍高涨。1891年,叶芝在伦敦组织“爱尔兰文学社”,次年5月,他又在都柏林创立了其分支机构“民族文学社”。他们开始有计划地编辑出版当代爱尔兰作家的著作,整理爱尔兰古代史诗和民间传说的英译本。一场蔚为壮观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拉开序幕。叶芝的诗歌早期深受雪莱影响,朦胧忧郁,充满浪漫主义,中期转向关注民族精神、社会现实,这与茅德的影响分不开。1932年,叶芝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理由就是“诗歌始终富于灵感,并以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热衷秘术是叶芝和茅德共同的嗜好。叶芝终生都对神秘主义、唯灵论抱有浓厚兴趣,并深刻影响了其诗歌风格。故乡斯莱果郡的人们笃信鬼神,他从小被鬼怪精灵故事所包围,耳濡目染。他后来还将这类广泛流传的故事收集成《凯尔特的薄暮》一书,人称爱尔兰的《聊斋》。叶芝早年所加入、创办的神秘社团及研究的法术,其名字让人眼花缭乱。他与朋友创建了“都柏林通灵学会”,对秘门奇术无所不窥,并加以刻苦钻研,而茅德·岗对此的热情毫不逊于他,她还拥有“灵视”的能力。

1898年的一天,叶芝梦见茅德吻了自己,于是去向她讲起这个梦,茅德很震惊,因为她也在那个晚上梦到了叶芝,还梦到他们在一大群鬼魂中间举行了婚礼,然后她吻了他。俩人于是认定彼此举行过了“灵婚”。有段时间他们在同一个笔记本上记录梦中幽会的情景。当叶芝想要再跨进一步向她求婚时,却仍被拒绝,茅德说自己“对肉体之爱有一种恐惧感”。但她后来又坦白,19岁时她在法国曾爱上一位年长许多、已婚的政治家米勒瓦,此前她所说的养子、养女其实是她与米勒瓦的私生儿女。这让叶芝大为受伤。

叶芝一向认为艺术家只能通过艺术引导民众,茅德·岗一心想成为爱尔兰的贞德,她深知俩人分歧太大,“你有更高级的事情要做,我则不同,我天生就是要在群众中间的”。叶芝说:“我渐渐恨起她的政治活动,那是我唯一可见的情敌。”1892年,叶芝为茅德写了一部诗剧《女伯爵凯瑟琳》,委婉影射了她对政治斗争过度热衷,损坏了她的美。

写诗是“向她解释我自己”

叶芝承认茅德“拥有我的全部”,但他并不乏风流韵事,先后向剧院女演员、体操教练等寻求肉体的慰藉。1894年,正当他陷入无望的单恋中,认识了女小说家奥利维娅·莎士比亚,俩人相谈甚欢,后者嫁给了一位比她大很多的律师,婚姻也不美满,于是和叶芝逐渐产生了感情。1896年他们同居了,叶芝同样为她写下过缠绵情诗。

虽然俩人次年分手,但彼此终身以知己相待,并保持通信,一直到1938年奥利维娅去世。茅德不愿嫁给叶芝,但当叶芝对其他女子发生兴趣时,她又从中作梗。她鼓励叶芝与奥利维娅分手:“不要让比你逊色的人阻碍你的发展。”

1903年,茅德·岗与一名爱尔兰军官约翰·麦克布莱德少校结婚。麦克布莱德曾参加过南非的布尔战争,帮助荷兰后裔抗击英国人,被爱尔兰人视为英雄。茅德更像是选择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得知婚讯的叶芝,如遭晴天霹雳,接着病倒了。挚友格雷戈里夫人将他当儿子般照料了两个月,他才慢慢恢复了健康。叶芝眼中的麦克布莱德“是个酒鬼,徒爱虚荣的傻蛋”,茅德的下嫁让他如鲠在喉。

nlc202309012220

仓促的婚姻没有给茅德带来幸福,婚后第二年俩人有了一个儿子,但麦克布莱德酗酒,甚至对继女和茅德的妹妹进行性骚扰。因为婚前茅德加入了天主教会,不允许离婚,只能与丈夫分居。1908年她和叶芝重归于好。

“亲爱的,抱紧我,自从你走后,我的贫瘠的思想已寒彻了我的骨头。”叶芝一度枯竭的诗歌创作再次焕发生机,这一年他出版了八卷本的《诗选》。叶芝朦胧地意识到,“我做过的且仍在做的最好的事情,有多少不是企图向她解释我自己?如果她理解了,我倒会缺乏写作的理由了。”

“我已筋疲力尽了”

1916年,英国拒不实施议会已通过的爱尔兰自治法,爱尔兰人趁英国忙于欧战,4月24日在都柏林揭竿而起,宣告爱尔兰共和国成立。但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六天后就被英军残酷镇压了。15名领导人被枪决,其中就有茅德的丈夫麦克布莱德。

叶芝怀着深切的感情写诗讴歌这次悲壮起义,他虽然不喜欢麦克布莱德,但也给了他公允的评价。茅德·岗获得了自由身,仍未死心的叶芝赶往法国向她求婚,回答依然是否定的。格雷戈里夫人鼓励他继续努力,叶芝答道:“不,我已筋疲力尽了,我不想再做任何努力。”他当时已51岁了,转而向结识已久的乔安娜·海德求婚,这位25岁的姑娘对诗人仰慕已久。

1917年,俩人在伦敦结婚。人们往往只关注茅德,却忽略了这位叶芝真正的新娘。乔安娜出身爱尔兰贵族家庭,通晓多种语言,“聪明得可怕”。夫妻俩婚后感情很好,生养了一儿一女,叶芝说“她使我的生活恢复宁静和秩序”。他们还合作搞起了神秘学研究,叶芝发现有时得仰仗妻子的能力,她读过的哲学著作比他要多得多。1925年,俩人合著的奇书《幻景》出版。

乔安娜对叶芝很包容,她曾给丈夫买了一座废弃的塔楼,让他在那里写诗,1918至1923年间她还在那里陪着他一起忍受没有水和电的生活。当叶芝老了,他变本加厉地追逐女性,以证明自己尚且精力旺盛。被文学史家看作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的《丽达与天鹅》,其中有一些露骨描写,据说叶芝的女秘书曾哭着拒绝誊抄原稿。1965年叶芝100周年诞辰之际,剧作家弗兰克·奥康纳在叶芝墓前说:“他会希望我们做的一件事是,说他欠他娶的那个年轻的英国人很多,是她使他在1916年以后得以展现他的才华。”

叶芝与茅德的信件后来被编辑成书。叶芝将茅德的373封信件悉心珍藏,而茅德仅保存了30封他的来信。1939年叶芝逝世,作为爱尔兰的文学巨人,极尽哀荣,茅德未去凭吊。茅德·岗为爱尔兰民族独立事业奋斗终生,1937年还有人看到,“她尽管已71岁,但是仍然不顾警察的监视,在都柏林街头向人群演讲”。

1901年一次求婚失败后,叶芝追问茅德为什么不和他过平静美好的生活。茅德·岗的回答是,跟她在一起叶芝不会幸福,婚姻太乏味,诗人永远不该结婚;而他可从所谓的不幸中作出美丽的诗来,世人会因为她不嫁给叶芝而感谢她。她一直看得很分明。对于作家来说,那些萦绕一生的爱恨交织,最后都化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正所谓,自古多情空余恨,诗家不幸诗名幸。(黄薇)

7.当你老了情感美文 篇七

拾起你遗落的心情,一个人行走在婉约的宋词里,颦眉、思念。仿佛中,灰白的双鬓,倦依着一缕斜阳,置卷在手,细读浅吟。那一段华年涓涓地在心中流淌。一袭佝偻的背影,细碎着蹒跚的脚印,在岁月的尽头,等待着与你的相拥。

当你老了,我用华发写满了岁月的诗篇,每一个段落都是我最美的誓言。在铅华的痕迹里,我不断地呼唤你的名字,纵然握笔的手已经颤抖,这心中的雪莲依然会因爱的盛情而怒放。我们一起细数那昔日的爱恋,慢慢诵读。过往的沧桑在晚霞娇羞的黄昏下,延续我们曾不断吟唱过的那一首老情歌,点点音符如朵朵灿然的花瓣,映衬着你逐渐苍老的容颜,是我眼里最美的笑脸。

当你老了,让我挽着你的臂弯,好吗?沿着那条熟悉的小道,请再一次听我的歌唱,声音虽已沙哑,我要用心底最真的`爱演唱一曲隔世的小调。让我们在夕阳下深深拥抱,你的腿脚已不在坚实,然而,在你怀里的温暖还是那样的敦厚。就把激情酝酿成一坛爱情的老黄酒吧,不再是年轻的狂躁,于时间的沉淀后,更加的醇香啊。

当你老了,你的双眼已不再明亮,迎风的泪里,流淌着四季的歌谣。好想再一次亲吻你的睫毛呀。让我轻柔的目光滑过你的皱纹,无言的凝视里,我听到了你澎湃的心跳。在你眼眸的深处,是岁月的忧伤,让我的心疼诉说重逢的喜悦吧,用朝圣者的光环吸收日月的精华,晚霞铺就的红地毯放射出圣洁的光芒。请牵起我的手,好吗?让我做你幸福的新娘,好吗?

8.《当你老了》读后感 篇八

赏析指导

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 ──

毛德·冈。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年轻时代,诗人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解内心苦痛的方式。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

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第二节,诗人从对“你”的描绘,转向了诉说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如果说上面读到的《故乡》,是一首独白的诗歌,那么这则是一首对话的诗,虽然“我”没有直接出面,但诗句本身就是“我”的喃喃诉说,读者也像参与了“我”与“你”之间想像的对话,被诗人的真情所感染。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回到炉火映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的逝去而感伤。

最后出现的“爱情”一语,意义可能有点含混,是指“诗人”的爱,是“你”的爱,还是超越于个体之上的普遍的爱,诗人似乎没有言明,但“含混”恰恰带来了一种含蓄性、多义性,读者也不需要知道确定的答案,就能直接领略到岁月之中“爱”的圣洁与苦楚。在最后两句诗中,在头顶的山上踱步的“它”,指的应该就是上一句中消逝的“爱情”。本来,“爱情”是一个抽象的词,诗人在这里也把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它”化身为一个生命,在山顶行走,在星星中藏起自己的脸。这一结尾也有一种“意象化”的特点:一方面,“缓缓地踱步”与“隐藏的脸庞”,再一次传达了那种无限的怅惘感、消逝感;另一方面,在山峦与群星之中,“爱情”──这个既抽象又具象的存在,似乎和广漠的自然、天宇融为一体了,一种超越性的净化效果由此产生。诗歌的抒情力量也同样融化在场景、意象的安排之中。

教学建议

一、预习指导

让学生不看导读文字的情况下,直接阅读这首诗作,并试着解读,譬如:这是一首什么性质的诗歌?诗中的“你”和诗人有什么关系?它是不是写于诗人的垂暮之年?

二、作品讲解

1.介绍毛德·冈与叶芝间的感情纠葛,着重讲解遭到拒绝后叶芝的痛苦,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做出铺垫。与《故乡》一样,这是一首化解“爱之痛苦”的作品,但没有宣泄痛苦,反而在抒情之中使之获得了升华。

2.说明“当你老了”这样一种抒情方式的特别之处,即时间推后几十年,设想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方式使爱的表达更为含蓄、持久,似乎已超越了时间。

3.逐段讲解诗歌的内涵:第一节,描摹恋人晚年的生活场景,在回忆中唤起爱的记忆;第二节,诗人表白自己的心声,申明爱的不是“你”的外表和青春,而是“你”高贵的灵魂;第三节,回到原来的场景,在“在“意象化”的呈现中,表达一种爱的超越性。

4.分析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炉火”,既是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为诗歌带来朦胧、恍惚的氛围,又象征了诗人的激情仍未熄灭,像炉火一样在胸中燃烧;最后“爱”的形象,在山峦与群星之间被具体化了,好像一个人藏身在自然的背后,爱的无限与爱的无奈,传达得栩栩如生。

三、扩展与比较

1.《故乡》与《当你老了》,在某种程度上都表达了“爱的痛苦”,但在抒情方式上,一个采用独白,一个采用“对话”,一个以“我”为中心,一个朝向想像中的“你”,讨论这两种不同抒情方式的差异。

2.《当你老了》一诗借鉴了龙萨《当你衰老之时》的方式,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体味这种抒情方式的魅力。

参考资料

一、当你衰老之时(龙萨)当你衰老之时,伴着摇曳的灯,晚上纺纱,坐在炉边摇着纺车,唱着、赞叹着我的诗歌,你会说: “龙萨赞美过我,当我美貌年轻。”

女仆们已因劳累而睡意朦胧,但一听到这件新闻,没有一个 不被我的名字惊醒,精神振作,祝福你受过不朽赞扬的美名。那时,我将是一个幽灵,在地底,在爱神木的树荫下得到安息; 而你呢,一个蹲在火边的婆婆,后悔曾高傲地蔑视了我的爱。

── 听信我:生活吧,别把明天等待,今天你就该采摘生活的花朵。(飞白译)

二、叶芝笔下的个人情感(傅浩)

9.当你老了高考作文精选 篇九

——题记

我是你的情人

别人都说我是你的情人,我想也是,曾经,我们日夜相对,你用你那宽厚的手,牵着我走了许多路。现在,你虽远在天边,但心却近在咫尺,你为了我,远赴他乡,我的思念不绝,我想:“你也想我所想吧!”

你用健壮的身躯,为我撑起一片蓝天;你粗黑的头发,在我记忆中忽隐忽现;你俊俏的脸庞,给了我前进的勇气;你……

你从未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你的一言一行中透露了你对我那绵绵的情意。当我受了委屈,一个人独自流泪时,你走来对我说:“怎么了,哭,对身体不好……”你对我说了一大堆话,好像受委屈的人是你,而不是我。你变着法子逗我开心,我笑了,你也笑了。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现在我懂了,趁现在还来得及,赶紧好好爱爱你。

我会一直爱你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我依然会爱你,因为的我相信,爱是亘古不变的誓言。

何时,你的身躯变得瘦弱了,不能再为我撑起一片蓝天了。我想,我要为你撑起一片蓝天;何时,你粗黑的头发上多了几缕白发;何时,你俊俏的脸上多了几道深深的皱纹;何时,你胖乎乎的手掌瘦弱了许多,何时,你……我这个情人真不称职。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我会陪着你,陪你度过每一天。一起看朝阳升起,赏夕阳西沉,品春夏秋冬……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我会替你遮风挡雨;如果有一天,你老了,走不动了,我会在你身旁陪你谈心。

父亲,岁月无情的夺走了你的青春,但你对我的爱却始终不变,你用爱浇灌了我,使我茁壮成长。

父亲,你强壮的身躯在女儿心中永远不会变老。“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我想:“那是上天对我的考验吧!放心,爱你的心是不会变的,无论是千年还是万年。

10.当你老了作文300字 篇十

――题记

早晨的美好依旧是你叫起,忙碌间无意发现你的白发像丝丝细线织密你的平凡而温暖的心。娇柔的面庞下,留下一道道岁月的痕迹。岁月啊,你别伤害母亲,她是要幸福快乐的。

嘿,妈妈。记得我在你耳边说的那个秘密吗,别忘了,替我保守,别告诉别人。记得睡梦中,顽皮的我录下你的打鼾声吗,找你对证,其实,你没有。记得我第一次甩开你的手的时候吗,毅然跑向茫茫人群时,其实,我也哭了。记得我开始追求时尚潮流,找你要一切的时候吗,你心累的无奈微笑时,其实,你是想让我得到的。记得……

母亲,别怕,还有我。岁月的伤痕是在轻轻告诉你,我长大了。当你老了,无论那朝气是否还在,我依旧会像星星陪伴月亮一样,陪伴你一生一世。母亲啊,再一次为我唱起那夜夜思寐的歌,让我留在你的心底,留在你的身旁,不让思念与牵挂占满你的心。

11.当你老了高考作文素材参考 篇十一

当我的岁月老了,我离开了我的母校,而当年,与同学间的点点滴滴却依旧历历在目,当年的我们是多么容易满足,因为考得好而欢呼,因为一节课不上而大笑。而现在,岁月老了,这些都只能成为回忆,那童年特有的童真,那童心未泯的想法与只有儿时才有的童趣,这些也同样只能成为回忆,珍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当妈妈的岁月老了,我却什么也帮不上,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惋惜,可这又有何用呢?那黑漆漆的头发已变成逐渐发白的银丝,那白里透红的脸蛋已变成逐渐发白的面颊,那红润光滑的嘴唇更是面目全非,变得粗糙,变得“四季常青”,的这些就是母亲为我操碎了心的最好证明,人都是邪恶的,即使是我也如此,我掠夺了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岁月因我而老!

当奶奶的岁月老了,我只能在内心一遍一遍地倒数,一遍一遍地落泪。奶奶的日子所剩无几,而她正是我儿时最亲,最爱的人,每一次有人问我,“你最爱谁?”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奶奶!”,可每当我想起奶奶即将逝去时,我总会跑进一个房间,每每此时,紧闭门窗的房间里总会传出阵阵痛哭声,与此同时,我总躲在房间的墙角抱头痛哭,造化弄人,为什么我和奶奶这么晚才相见。

12.当你老了随笔 篇十二

你怎么让我看见你的脆弱

爷爷去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零十六天,他天天晚上在那里守着,可还是没能留住最爱的亲人。爷爷临走时最后一句话是留给他的:“三儿啊,爹走了,以后不能疼你了。”

这句话,让他泪流满面,他蹲在医院走廊的一角,哭得像个孩子。

远远的,我不知道是否该走过去,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还有我呢,就像我每次难过的时候,他总会想尽办法让我振作起来。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看过他流眼泪和他这样无助的时刻。

长期以来,我都以为他坚强得像座山,已经没有什么能将他打倒。可是那几天,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走起路来,再也不是一个矫健男人的样子,不长的距离,他也会赶得气喘吁吁;爬楼梯到四楼的时候,他居然需要在拐角的地方扶着栏杆歇上半天。我一下子恍惚,这还是那个曾经背两袋面粉一口气上六楼的男人吗?他汹涌的眼泪和他忽然之间的苍老,让我一下子惶恐起来,我以为,这一生,我都会活在他的宠爱里,我以为,他坚强的背后有无穷的力量,所以,我从来没有试图想要了解他的心。可是,不是的。这么多年,他那么孤独,从一个孩子走到苍老。那一刻,我也终于意识到,这个被我叫了二十多年爸爸的男人,原来也很脆弱。

世界上最宠爱他的那个人就这样去了,而彼时弱不禁风的男,也终于成为一个历尽世间沧桑的男人。

你曾是受尽宠爱的孩子

他出生那年,他的母亲已经40岁,在他之前家里已经有四个孩子。那个年代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爱从不贫乏,作为老幺的他,得到了那个家庭能给予他的最好的生活。

他的童年,想必比我的童年还要受宠,他时常给我讲起,他的母亲在众多孩子中如何袒护他,他的父亲如何在过年的时候只给他添了新衣,语气里,不无自豪。我听了,却只是撇撇嘴,实在无法将那个受尽宠爱的小男孩,与眼前的这个有些落魄的男人画等号。

在五个孩子里面,他最爱念书,戴副眼镜,文文弱弱的样子,如果命运待他再好一点,他现在也许该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中学老师,或者在机关办公室里喝茶看报。

然而,那个年代能进工厂才是最荣耀的,于是疼爱他却短视的父母让他从市里的重点高中退学,接班去了一家国有企业。

年轻时的他倔犟而任性,他常常和父母对着干。最厉害的一次,他几乎要和父亲断绝关系,他仗着父母如影随形的爱,知道自己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失去那份宠爱。

工作,结婚,生子,人生中的大事一样样经历。工作时,文弱的他在工厂里被人欺负,回到家里,居然落下男儿不轻弹的眼泪,那个时候,他有两个壮如虎的哥哥和两个泼辣的姐姐,所以,欺负他的人很快就知道,自己不该惹这个看似文弱的青年,他有的是靠山;娶回的女人,再平凡不过,却也为他生了可爱的女儿,老家里的母亲嫌是个女娃,可他却喜欢,捧着她,不肯放下。这样的生活倒也平淡幸福。

但世事难料,没过几年,国企效益下滑,他和妻子双双下岗,生活一下子就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本来就不宽裕的家,更显得拮据起来。

也许就是从那一天起,他突然懂得,这一次,没有人会宠他。

何时你成了我们的山

下岗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使出浑身的劲儿没日没夜地干活,上建筑工地,摆地摊,贩菜⋯⋯他和那些五大三粗的男人一起在建筑工地上背砖,他被包工头当着许多人的面骂,他每天守在菜市场等到没有人了再最后一个收摊,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而是天天,年年,似乎永没有尽头。

可是,那些年里,他没在人前流过一滴泪。他甚至会在老板骂他的那一瞬间,挤出一个谄媚的笑,那样的低三下四,只是为了少得可怜的工钱。上有老,下有小,他没有选择。几年间,他不知干过多少苦力,可日子过得还是拮据,妻子难免有抱怨,别的男人如何有本事,自己当初咋就跟了他。可即使是这样伤人的话,他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说到底,那些抱怨也早已成了生活里的作料,有点辣,有点苦。

可生活再苦,想想一天天长大的女儿,他就没有了半点怨言。他疼女儿,带着父亲的宠。女儿是独生女,几乎占尽所有独生女的坏脾气,霸道、任性,又懂得撒娇耍赖,每每至此,他都几乎束手无策,只得纵容。妻子说他,快要把孩子惯坏了,他也只是一笑。其实不是真没招儿治,而是下不去手。于是女儿也“欺负”他,分苹果时,把最大的给妈妈,最小的给他,从不敢对妈妈不恭,却唯独敢和他顶撞。

他很少生气,就像当年父母待他一样,把女儿捧在手心,爱在心口。女儿上高中住校,他总是骑车从工地返回家,带了妻子备好的食物,再赶几十里路,给女儿送去。女儿到外地上学那年,他陪着一路从家乡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学校,临别的时候,在马路边,这个好几年不曾落泪的男人,居然眼睛湿润,在一旁默默地抽着烟,袅袅升起的烟呛得人想流泪。

他每天只会为生活奔波,不关心足球,不懂得享受,没有什么让人羡慕的特长。他渐渐地在人群中变得渺小,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会有一点局促。其实他从来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只是有时候他必须扯开嗓子,在烂菜叶堆积、破败不堪的市场,为妻女的下一顿饭忘却所有的自尊。

我能给你的宠爱

长大以后,我一直在外地念书、工作,只有放长假的时候,才会像个公主一样回到家里,贪享那一份来自他的宠爱。回到家,却常常不见他,母亲说,他在外面帮人干活,赚不了几个钱,一把老骨头却不肯闲下来。

我告诉他,以后不要那么辛苦,这么大年纪还要看别人的脸色,多委屈自己。他笑,一脸的皱纹,却如水般平静坦然:不怕,这把岁数,啥事没经历过,挨几句说掉不了肉。你们年轻人脸皮儿薄,我这张老脸⋯⋯

妻子数落他,在孩子面前,说话一点儿没个大人样。

是呢,他一直没个大人样,他总是把家里的事情用最轻松的口气讲给我听,总是装作什么都无所谓,告诉我出门在外不要记挂家里,告诉我无论我怎么样,都是他最骄傲的女儿。我生活中的所有残局,在他那里,都是没必要放在心上的小事,可我知道,就是这些小事,让他常常夜里无眠,让他渐渐白了头发。

他跟我开玩笑,等你成了家,会不会嫌我又老又脏不让我进门?

我的泪几乎要喷涌而出,我知道,他是多么害怕,等我羽翼丰满,便会自己飞走,便会将他忘记。

也许,他迟早都会变成一个琐碎的男人,走在大街上,他不高大,也不优雅,在别人眼里,他只是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魅力、愈见苍老的男人,像他这样的人,满大街都是。也许你路过工地时看见过有个佝偻着背、没有任何表情的老头儿在干活,也许你走过菜市场看见过一个斤斤计较、一脸圆滑的小贩,那也许就是他,我的父亲。

我给他买了衬衣,他却舍不得穿,见人就说女儿给他买了名牌衣服,其实我只是在商场打折的时候,才会想起给他捎一件“表表孝心”。听母亲念叨,他不肯停下来,只要有活干他就往外跑。他说,丫头结婚需要钱,给孩儿多攒点钱买房,这事老搁在心上,哪能啥事不干,光等着丫头养。

上一篇:7945企业与公司法下一篇:简单的解决问题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