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共10篇)
1.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进行多位数减法计算。
2、提高发现规律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感悟猜想、验证、常识等研究方法。
3、感受数学的神奇与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观察表情
导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观察他的表情怎样?
2、提出问题——旅行箱设置什么密码?
师:事情是这样的: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有三位数的密码旅行箱。他跟高兴,但是他又想了想,万一不小心把密码忘了怎么办?这时他爸爸说:儿子,别着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玩了这个游戏你就知道密码要取什么比较好了,即使是忘记了也能很快的找回来。同学们你们愿意一起玩这个游戏吗?
3、游戏规则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写出三个不同的数字(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三个自己心里所想的不同的数字)把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把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
二、练习三位数减三位数
师:请同学把自己写的不同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把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接着把它们的差再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继续相减,按这样的规则,一步一步地算下去,咱们来比一比,看谁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算式又对又多。(建议用竖式,不用横式)
三、发现问题,发现规律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帮助。
1、发现问题——疑惑
算式954-459=495怎么老不停的重复?
2、学生交流汇报
3、发现规律
4、千金难买回头看
5、计算有误的查找原因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四、复习计算多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五、介绍“数字黑洞”
1、出示黑洞的图片
2、理解(解释)黑洞
六、再次练习多位数减法——寻找四位数字的数字黑洞
七、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2.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课型]作文指导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调查: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大自然自有它的语言和规律。每个季节,也自有它的滋味和魅力。
二、在你的眼睛里,冬天是怎样的季节?用一个词概括出它的特征。
1、寒冷:
2、乐趣:
3、孕育:
4、魅力:
三、从哪里看出冬天的冷,具体描写一下。
多角度观察,发散思考,注意遣词造句。
提示:屋内――窗户雾气,冰花
屋外:水管,树枝,河面,阳光,
人们:衣着,动作,神态
四、冬天有哪些活动充满乐趣,把你喜欢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示:跳绳、踢键、滑冰、打雪仗 ―――
五、冬天的魅力在那里,发挥你的想象,用文字表述出来。
六、你积累了哪些有关冬的诗词,歌曲,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才艺。如歌曲《铃儿响叮当》,画雪人等
七、任选一个方面,写一篇习作片断。
作者邮箱: duanhongqin@sina.com
3.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三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练习三p15-P16/2、4、6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14-P15/1、3、4、5、
选做课时特训P14-P15/2、思维拓展
教学追记: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五、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8/1、2、3、4、5、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16-P17/1、2、3、4、5、
选做课时特训P17-P18/6、思维拓展
教学追记:
4.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1~18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1.6×500.52+0.150.9÷0.15
3.8+4.70.6×0.048-5.7
7.2÷0.62.6-0.521.4×60
2、出示下列各题
75.6÷13.5-(3.6+1.78)
〔15.2+(8.4-4.5×0.8)〕÷1.6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教给学生缩句法。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大家先仔细看看题目,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如果学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给予表扬。
3、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三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得数保留整数。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6、18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一)(第七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结合解题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具:演示“相遇问题”的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口答题:张华每分走60分,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以前我们研究了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今天我们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要研究两个人或物体运动后相遇的情况,看谁学得快,学得好。(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教学准备题(P58上)
1、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教师读题后设问:这里讲的是几个人的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回答后教具演示
2、填写表格,教具活动演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教具演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诚走过的路用绿色线段表示。
教师提问: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在图上分别是哪一段?路程和是多少?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2)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二分钟,当再走二分钟的画面为:(略)
学生自己填表
(3)教师指着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诚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怎样求他们走的路程和?行了三分钟,两人的距离是0米,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张华和李诚走了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米时,走完了全程。表示他们相遇了。
(4)教师板书“相遇”后提问:张华和李诚相遇了,他们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到张华和李诚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3、研究解法
(1)教师把准备题改为求两地距离的应用题。同时,把线段图下的“390米”改为“?米”。
(2)教师提问:怎样求张华和李诚3分钟人行的路程呢?数量关系式怎样?
引导学生理解“张华3分钟所走的路程+李诚3分钟所走的路程=两地距离”,算式为:60×3+70×3=390(米)
(3)研究第二种解法
演示:表示张华和李诚在第一、二、三分钟所行路程的线段分别移动、合并在一起。
教师结合演示提问:怎样求两人三分钟所走的路程?算式怎么列?
(4)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其中第二种解法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题5及线段图(略)
2、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指出:“相向”、“同时”和“相遇”是指两个人或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结果,在行程问题中是很重要的条件,在解题中切勿忽视。
3、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4、请全体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尝试练习,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5、反馈矫正,说出两种解法的思考过程。(1)65×4+70×4
(2)(65+70)×4
四、巩固练习
1、教材做一做第1、2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用两种方法解,只列式,不计算。
2、变式练习。把教材做一做1,改为:
李明和小龙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经过5分两人相距多少米?
引导学生解答并得出:虽然他们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但是它的数量关系和相遇问题是一样的。
3、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2、3题
4、及时纠正错误
五、小结(略)
六、板书(略)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二)(第八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4~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用综合式求相遇的时间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做第60页的复习题
先画线段图,再请学生口答这题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怎样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呢?指名回答
改编:把问题与相遇时间3分对调,改编成例6
二、新课展开
1、把线段图上的条件与问题改编
2、根据数量关系,怎样求相遇时间?指名回答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3、根据例5的第二种解法想一想该怎样解答?
问:每经过1分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
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
经过多少分两人可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
4、让学生列式解答
5、讲每一步含义
50+40表示两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270÷(50+40)表示相遇时间
因为两人1分钟走90米、270米里有几个90米
这需要走几分钟,实际是包含除法。
6、练习P61做一做
做完后请几个同学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5题
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6题
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重点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与上节课学的“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题目是相反的应用题。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速度=时间”,在解答相对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数量关系。
板书关系式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7、8题
六、板书(略)
5.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练习八7、8、9、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43+25= 530+290= 35+49= 450+280= 45+30=
6+84= 540+360= 380+430= 74+9= 46+24 =
160+470= 450+170= 70+16= 86+5= 190+430=
610+30= 27+73= 320+280= 58+19= 470+160=
400+120= 70+480= 49-28= 74-47= 950-540=
350-260= 67-46= 53-36= 560-380= 460-170=
42-25= 57-28= 820-430= 810-690= 71-38=
720-370= 97-63= 810-160= 310-90= 63-51=
810-460= 650-230= 80-12= 480-150=
二、练习过程
1、笔算376+28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如果要验算,你认为用什么方法?
2、完成P40 7
先算一算,再用铅笔和直尺连一连。
3、完成P40 8
先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照第1小题完成后两小题。
4、完成P40 9
小组讨论可以怎么走,哪条路近,汇报。
5、引导学生思考完成P40 10
三、作业设计
1、加法运算。
(1)467+354 (2)563+761 (3)158+280
(4)365+918 (5)348+736 (6)486+734
(7)294+48 (8)57+467 (9)383+274
2、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527+173 (2)806-428 (3)459+164
四、板书设计
练习
376+284=660
3 7 6
+ 2 8 4
6.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1、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础练习(脱式计算)
11×12+3630×23+8670×90-150
800-22×21(37+13)×2612×31-12
三、综合运算
1、看谁写得多。
()×()=400( )×()=1200
()×()=400( )×()=1200
()×()=400( )×()=1200
2、南瓜每筐22元,萝卜每筐18元,买了10筐南瓜和20筐萝卜。(1)两种蔬菜各付多少钱?(2)一共应付多少钱?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算法。
第1小题中强调“各”字,就是“分别”的意思。
南瓜:22×10=220(元) 萝卜:18×20=360(元)
第2小题解法多样化,让学生尝试列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2×10+18×20=580(元))
3、根据下面的价格来计算。
品名单价
篮球60元足球35元
排球40元羽毛球拍18元
书包30元
1) 买20个足球,要付多少钱?
2) 王老师要买35个书包,带上1000元够吗?
3) 黎明带上20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
4、王师傅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能加共26个零件。
工作5天能加工多少各零件?(26×8×5)
四、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看图编题:
今天,我们轮到笑笑整理图书了,这个书架有12层,每层能防14本书,这里有150本书,请问,这150本书能放得下吗?
二、展开
1、让同学们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问题独立列式。(14×12=?)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⑴、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过计算,有什么办法能找出这个计算结果的一个范围?
生1: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
生2:再把算式中的14看成15,15×10=150,所以结果应该大约为150。
(引导学生关注估算过程及其特点,让学生质疑,发表意见)
B、师:根据以上估算的结果,能判断“这个书架能放下
150本书”吗?
(引导学生讨论,体会解决这个问题靠估算不行,须计算。)
⑵、①独立思考14×12=?计算方法,小组交流算法。
②集体汇报。
③思考三种算法之间的异同,引导选用最佳计算方法。
三、习题巩固
试一试:11×4324×1244×21
练一练:第1、2题,同学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在交流时试着让学生说出算理。
第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学校位他们购置桌椅,一
张桌子24元,一张椅子11元。买桌椅各花多少钱?一共
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小结
整理书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3、能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二、游戏引入
看那两只小蜜蜂相乘的积最接近花朵上的数?画“√”
(16×25)
三、基础练习
1、直接说出的数。
6×40=17×4=18×50=45×40=
60×40=17×40=60×60=76×20=
2、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23×2112×2212×3235×22
(学生独立计算,指明说说自己的算理。)
3、用竖式计算。
3243422356
×23×12×22×21×25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礼堂有20排,每排有28个座位,这个礼堂可以坐多少人?(28×20)
2、李老师平均每分能走65米路,1小时能走多远的路?
(65×60)
3、商场里每个足球卖23元,学校买了12个这样的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23×12)
四、综合运用
1、三(2)班有21个女生,她们各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衣服,裤子每件20元,衣服每件31元。
① 买上衣共花了多少元?(21×31)
② 卖裤子共花了多少元?(21×20)
③ 一共花了多少元?(21×31+21×20)
2、“佳华商场”有男职工19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13倍。请问:女职工多少人?全商场多少职工?
四、课堂小结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6×1112×14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 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么?
(3) 列出算式:
板书:21×26或26×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够500人坐吗?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
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
程展示于黑板。
(4) 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
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 书写竖式:
强调:A、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
四、习题巩固
1、课本31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
2、课本32页练一练1
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小结
练习一(一)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一、游戏引入
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小猪跑得快。
27×1632×4454×2627×1331×1243×26
二、习题
第1题:熟练进行口算。
第2题:
“选数填空”是一道开放题。结合这一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如:请大家想想:能否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划掉,来进行选数填空呢?(此为“特殊化”策略。)
第3题:
21×60=1260(千米)答:每时飞行1260千米。
此题中强调“时”和“分”的单位换算。
第4题:
28×60=2080(元)答:应付2080元。
第5题:
18×42=756(人)答:共有756人。
第6题:
此为一道数学趣味题,解题有两种方法:
① 估算,只有28×19的计算结果在500与600之间,所以只有它能打开万宝箱。
② 看哪个算式的积的个位数是2。
第7题:
引导学生不必计算,利用估算进行判断。
(1)54×24=4526把54看成60,24看成30
(2)37×84=318把37看成40,84看成80
(3)12×35=442想:10×35=3502×35=70350+70=420
(4)35×70=2450想:35×70=35×7×10=245×10=2450
第8题:(两种算法)
a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几箱,再算一共有几瓶?
b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一共有几瓶?
两种算法殊途同归,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要列综合算式。
7.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七
南票区黄土坎乡小学
孙玉红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 “May I come in ?”和 “Come in ,please.”
2、能听懂会说并认读单词apple ,banana, pear。教学准备:
苹果,香蕉,梨的实物,一个口袋,一个机器人,两个气球,洋娃娃,小球。
教学重点:
May I come in ? Come in ,please.的运用。教学难点: apple的发音。教学过程:
一、Warm-up T:Hello!Children.How are you? Ss :Fine, thank you.T:出示口袋(内装机器人,气球,小球,洋娃娃)问:What’s in it? Can you guess? S1:It’s a robot.S2:It’s a doll.…
T:Very good.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new lesson, Lesson 13.(板书课题)
二、New lesson
1、Learn to say T:走到门外,轻敲门三下,说“May I come in ?”(我可以进来吗?)Ss:请进!(师重复做三遍,生认真听)
T:刚才老师说的句子是“May I come in ?”你能重复一遍吗? S1:May I come in ? S2:May I come in ? T:那么“请进”用英语说就是“Come in ,please.” Ss:Come in , please.(三遍)T:找一名同学到门外,问:May I come in ? 其他同学说:Come in , please.(按顺序找学生这样层次性操练)
2、Learn to the words T:出示水果,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引导学生回答:“apple”,师摆口形说,生观察师口形,准确的读这个单词。
Ss:(操练)一个学生到前边拿苹果说:What’s this in English ? 其他同学做出回答。(按顺序操练)T: 把banana ,pear放在口袋里,问: What’s in it ?Can you guess? Ss:猜中后,说出名字。
T:在黑板画出“梨”和“香蕉”的简笔画,写上单词,师领读单词,让学生在图文并茂情境中牢固记住单词。
三、Let’s play 教师把学过的水果放在口袋里,做猜名游戏,猜错的到门外,然后问: “May I come in ?” 其他同学说:“Come in ,please.”(进行句型的操练)
四、Homework
1、与你的好朋友表演对话。
2、将三个水果单词及图制成小卡片放在铅笔盒中以备平日练说。
8.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教案 篇八
教学详案
学习目标:
学会赏析诗词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继承并传承下去。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赏析诗词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都大有裨益,这也是语文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首先我们来了解语文中考中古诗词阅读常见的考点。
二、了解赏析诗词的常见考点
1理解诗意 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放:
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
么?
2008年河南中考《游山西村》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感知形象 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其意境。
真题回放:
2009年河南中考《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011年黄冈中考《春望》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人物形象作简要赏析。
3、分析技巧 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巧妙构思等
进行评析。
真题回放:
2011年铜仁中考《赤壁》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赏析语言 词语的锤炼、名句的领悟等。
真题回放:
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其一)》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其五)》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008年河南中考《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007年河南中考《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由此看出,赏析语言是中考的重点及热点,所以老师就把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作为本节课的目标。
四、明确目标
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
五、授新课
到底该如何着手去赏析古诗词语言?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三步走”策略,可能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第一步:定角度
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呢?先看几道例题: 1、2011年怀化中考《赤壁》
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进行赏析。2、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 在何处。
3、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挑学生回答自己在做题时会从哪个角度进行赏析。由此确定赏析古诗词语言的三个角度:表达技巧、炼字、内容。
以上三道例题较容易确定赏析角度,如果遇到这样的试题你怎么办?
出示例题:2007年河南《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011年盐城《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挑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小结。
第二步:思方法
确定好角度是基础,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每个角度都有其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如何从表达技巧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009年 成都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参考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有四个要点组成:表达技巧,描写内容,评价效果,作者情感。
2、再看例题
试题分析: 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妙处。(文天祥《过零丁洋》)
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心境的悲苦。渲染了悲愤艰危的气氛,为后面情绪转为激昂蓄势,表达自己愿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赤胆忠心和民族气节。
答案有四个要点组成:表达技巧,评价效果,描写内容,作者情感。
3、由此总结方法: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4、掌握常见的诗歌的表达技巧
5、分组练习
(1)请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做点赏析。(曹操《观沧海》)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二)如何从炼字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河南2010年《饮酒(其五)》)
参考答案:“见”字是没目的地看的意思,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个要点组成:解释词意,描写内容,评价效果,作者情
感。
2、再看例题
《望岳 》一诗中的“钟”字有一字千金之誉,请说说它的好处。
参考答案:“钟”字是聚集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凸显出泰山的神奇秀丽是大自然营造而得。表现了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学生分析
答案有四部分组成:解释词意,表达技巧,描写内容,评价效
果,作者情感。
3、学生总结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4、温馨小提示:
一是重点关注动词,二是要关注形容词,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熟记常用术语: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委婉、含蓄、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质朴、自然、奔放等
5、练习
2011年日照《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提示: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三)如何从内容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历来被人称道。请试着对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借景抒怀,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四部分组成:(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2、再看例题
试题分析: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赤诚之心垂
于青史,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两部分组成:句意+情感
3、分组练习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加以赏析。(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提示:(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提示:句意+情感
(四)小结
1、从表达技巧角度赏析
方法: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2、从炼字角度赏析
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3、从内容角度赏析 方法:句意+情感
(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第三步:勤练习
选定角度是基础,思量方法助你行,勤加练习更重要。方法是固定的,也不是万能的,所谓“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大家只有在不断做习题的过程中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六、练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007年河南《次北固山下》)
获嘉县照镜第一初级中学 冯娟
9.《单元练习课》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熟练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画一画先计算什么,在计算出来。
27+3×446+26-2436÷4-6
98-27-1648+32÷887-7×9
2.啄木鸟医生。对的画对号,错的画错号。
12-6×28×4+1520-10÷5
=6×2=32+15=10÷5
=12()=47()=2()
3.选者正确答案。
(1)停车场上有大汽车40辆,还有4排小汽车,每排5辆,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辆?正确列式为()
①40×4+5②(40+4)×5③40+5×4
(2)二年一班有5个小组,每组8人,其中有24人是男同学,其余的都是女同学,女同学有多少人?正确列式为().
①24-8×5②8×5-24③8×5+24
(3)8瓶饮料24元,一袋饼干5元,饼干比一瓶饮料贵多少元?正确列式为()
①24÷8+5②24÷8-5③5-24÷8
做中得
综合练习。
列式计算。
(1)25加上6与7的积,和是多少?
(2)36除以9得商再减去3,差是多少?
(3)5乘以7减6,差是多少?
10.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60×2080×2060×40300×7030×80
12×40330×2240×260×3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31×3123×33
22×2412×41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语言幽默艺术与赏析09-13
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10-19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07-12
语言赏析的步骤与方法08-25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专题——精彩语言赏析10-22
幼儿中班语言课教案《家》06-21
托班语言儿歌公开课教案06-29
《金色的房子》大班语言课教案07-15
中班语言优质课微笑教案及反思06-20
幼儿园语言识字课教案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