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2024-10-23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11篇)

1.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篇一

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占据电子商务消费的较大份额 2003年淘宝网刚刚创立时,当年的交易额只有2000万元。由于当年淘宝网推出支付宝和阿里旺旺,解决了此前一直困扰中国网购市场的信任、支付和沟通的问题,随后淘宝网的发展迅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2004年,淘宝交易额迅速攀升至10亿元,2005年则达到80亿元,这样的增长势头一直保持,截至2012年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从0到1万亿元的转变,阿里巴巴集团用了9年的时间,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在9年内增长了5万倍,相当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2013年“双十一”网购节上,支付宝交易额(主要为淘宝和天猫)突破350.19亿比去年191亿元增加了83%,支付宝1.88亿的总交易笔数远超去年的1亿笔,淘宝与天猫以合计近90%的份额稳稳把控着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目前淘宝和天猫创造的直接就业达467.7万人,拉动间接就业达1333万人,这其中包括网络支付、快递物流、网络代购、电商运营服务及淘女郎等,这个数量目前还在不断的增加。

2.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篇二

农业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信息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和物流配送,实现农产品交易和货币迅捷支付的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是伴随计算机、智能手机、网络技术、物流及电子网络人才不断发展的产业。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逐步迈入信息化时代。

1.初级电子商务。早在上个世纪末,交易双方使用电话的通讯方式交换信息,电脑被用来存储数据,这是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这开启了农产品走出去、农业信息引进来的先河,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

2.网络信息阶段。本世纪初,随着我国互联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及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农业电子商务进入网络信息阶段。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查阅、收集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但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交易的还比较少。

3.线上交易阶段。近几年,随着电脑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应用和物流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农产品交易。这种交易方式方便快捷,减少很多中间商,实现了交易双方双赢。

二、意义

“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农业转型,绿色农业健康发展,实现规模生产。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使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推动乡村旅游,提高农村医疗、教育水平;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导致农产品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很大,大部分利益被中间商赚取,这成为我国农民增收难的瓶颈。农业电子商务能够从时间、空间上快捷有效地改变农产品销售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使农民增加收入。

三、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手机网民6.2亿,占全部网民的90.1%;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这意味着不到4个农村居民中就有一个网民。通过网络,农民可以方便地获得“三农”政策、农业技术、农资产品、农产品市场、城市用工等各种信息并进行双向交流。有些发达地区的农民还通过网络推广当地的农村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旅游。可见,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信息闭塞、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中,包括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不断进入农村市场,极大地拉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网站基本覆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电子商务功能和农产品信息功能逐渐增强。自1996年开通第一个涉农网站以来,农业网站已经由单纯的介绍产品信息,发展到多种类型、多种服务共同发展的局面。综合类排名第一的是“农博网”,包含各种农业农产品信息及实用技术。其中,农博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户用手机进行产品信息发布和交易,让自家产品的图片、视频、文字信息随时随地向外发布,产品交易不受时空影响,使农业电子商务成为可移动的电子商务。

四、问题

1.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程度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没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农村教师任务量大,兼课现象经常出现。城市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可是农村缺乏计算机硬件设施。绝大多数农民只受过小学教育,文化知识水平低下。这些因素直接限制了农民对网络和信息的应用。农村人口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一是不会运用网络硬件,如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二是不会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收集、利用、发布信息的能力受到限制。

2.农民缺乏网络意识,与城镇人口相比互联网普及率偏低。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分别为64.2%和30.1%,相差34.1%。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10-40岁人群中,城镇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高15%-27%,这部分人群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相对缩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3.网络覆盖率低,互联网通讯费用过高。目前,我国上网费用过高,严重影响互联网普及率,特别是农村普及率。2014年,Point Topic调查显示,以20M宽带费用和2013年各国人均收入为依据,我国人均月宽带费用占月收入的13.5%,而日本占月收入1%,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法国都在月收入3%以下。可以看出,我国上网资费过高。降低上网资费可以直接降低农民电子商务的运营成本,使得更多的农民以电子商务的形式从事农产品的交易和流通。

4.交通运输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农产品鲜活的特点要求农产品运输必须保证一个字“快”。从包装到运输,时间越短农产品的价值越高,目前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农产品出户包装上车,大部分还是人力手工为主,大大降低了流通速度;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郊区,交通闭塞,导致物流运输缓慢。

五、政策建议

1.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查阅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农民对产品质量和品牌重要性的认识。让农民多了解电子商务的优点,这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农村是农产品的第一生产基地。因此,建设好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必要保障。为了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点,必须同时做好网上支付、线上交易、产品仓储、物流配送的体系建设。

2015年9月,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共同研究制定了《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采取包括网络集货、产品推介、信息共享、质量监管、政策支撑等20项专项行动。政府对农户和农业企业进行政策支持以保障农业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3.山东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 篇三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农业电子商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想使得农业走持续性发展之路,山东省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模式上不断探索。

关键词:山东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0引言

山东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高梁、谷子、水稻、棉花、花生、烤烟、麻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牧草、蚕桑等,是全国粮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名列全国前茅。全省粮食总产852亿斤,增长2.7%,连续六年增产。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不仅可以解决我省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矛盾,而且有助于提高全省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我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在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省政府在会议上也多次提出要加快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在人力和物力上下了较大的功夫。

2我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利用率不高在我省,现在已建设完成了很多个农业电子商务网站,除了提供农业政策信息外,还能提供供需信息等情况。例如,山东省农业厅建设的山东农业信息网(http://www.sdny.gov.cn),山东农业电子商务信息网(http://www.ny086.com),但总体上这些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较窄,应用效率很低,基本上还处在摸索阶段。

2.2单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脱轨目前,在我省,由于还实行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存在着大批的单户生产的农户,这种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必然与大市场需求严重脱轨,单个农户的生产能力有限,掌握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足,在市场交易中,很难把握准市场动向,掌握市场交易的主动性。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容易造成生产与需求脱节、交易成本过高、库存压力较大、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低。再者,大市场在交易过程中,如果与单个农户之间各自进行交易,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

2.3农民观念较低,农村计算机普及率低由于受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的制约,有一部分农民根本不了解网络的优势,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有一部分农民认为搞不搞电子商务无所谓,离自己还很远,只要农产品能够卖出去就行;还有一些农民想到网络上销售农产品,但是担心产品网络销售的不安全,怕上当受骗,这些都是现阶段农民观念较低所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农村现在的计算机普及率较低,到2009年上半年,我国宽带人均普及率仅为7%,农村的宽带普及率更低甚至在西北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这个数字基本为零,这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文化素质较低等原因密切相关。因为没有接受过电脑知识和信息化知识学习,基本处于“电脑盲”阶段,他们不会将钱投资用于购买电脑、上网等设施。

2.4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从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业农村问题连续发了4个“1号文件”其中都有对农业信息化的部署: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文件,要求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06年农业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这些文件都说明国家对农业信息化是相当的重视,政策的扶持越来越大。山东省所有的市和95%的县(市、区)农业部门、90%以上的乡镇都建立了农业信息化工作和信息服务机构,全省已累计培训农村信息员24000多人,总数位于全国前列。但是,相对于山东省庞大的农产业来说,这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3我省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探讨

农业电子商务按照交易主体划分,可以分为B2B和B2C。另外,政府参与进来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我们可以称为C2G2B模式。

B2B模式是指指农业产品的需求方(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与农业产品提供者(农户)之间的电子商务。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以广大农民为主而需求者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当前受到我国网络普及的情况仍不高、农业生产者的思想意识较落后,文化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影响在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得到较大的应用,但在山东省的广大农村,还很难推广。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规模很大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或者集体生产单位来说,确实一种合适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节约成本,更快的获取市场情报,为自己在供需市场中争取最大利益。

BtoB模式是农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加工企业三者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联系起来,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模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这种模式缺乏与农产品原材料的接触,从供应链来讲,也是不完整的,依然存在“供应危机”。原材料一旦短缺,三类企业的供应链就会产生“断层”,将会出现”共亏”的局面。另外,这种模式对于单户生产的农户来说,可实时性也不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力来与电子商务平台沟通,甚至于农户个体根本就没有条件或者不会应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结合山东省农户生产较散的情况来看,在农业电子商务化的进程中,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与积极引导。因此,C2G2B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应该是更好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由政府作为中介,既给农户提供产品的养殖、供求以及培训等信息,又给需求企业提供产品的供应信息等。对于政府的角色,由于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论是农户还是企业都能信任它的中介作用。另外,对于农户来说通过政府所掌握的市场的动态,可以更好的指导农户的生产,包括生产品种、生产量等等,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采取“订单式”生产的方式,首先保证农户生产的产品能够被收购。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产品需求反馈给政府部门,由政府派技术人员下乡来来指导农户生产出达标的农产品。在资金的结算上,一种方式是政府鼓励农户和企业都开通网上银行,直接进行资金的结算;另一种方式是,为了打消农户害怕拿不到钱的顾虑,政府出面来进行资金的结算,或预支或者其他方式等。

从以上分析来看,C2G2B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更适合我省农业的发展情况,但是并不是说一刀切。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来有理有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目的是尽快让农业信息化,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4.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篇四

有线通信技术是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电子设备作为传送数据的媒介,其优势在于传播数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常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RS-232/422/485、Field-bus、Ethernet等。RS-232/422/485在农业生产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线通信技术受到地势、距离以及环境的影响,其安装以及维修的成本较高,当受到恶劣天气或是环境变化的影响事,容易导致电子通信设备受损,从而降低其传播数据的质量,因此这种通信技术逐渐被农业生产所被淘汰。Field-bus技术在农业发展的几十年间不断研究和创新,在40多种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有CAN、PROFIBUS、FF等。它取代了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用户的互操作性、网络的开放性、通信网络的全数字化。虽然这种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及硬件数量,但其受到距离的`限制,要依靠Ethernet和信息网的骨干Inter-net进行传送数据,这两种通信技术的融合对实现全球化生产以及精细化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2.2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根据所需通信距离可以氛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以及无线个域网,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主要采用GSM,GPRS,CDMA,GPS和3G等常见的全球化通信技术;无线城域网采用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通信技术,可以利用天线向地面设备提供高效的互联网连接;无线局域网就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WI-FI,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和小小的投资就能获得良好的网络资源。但是Wi-Fi受距离限制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信号强弱变化,其路由器电子设备耗电量大;无线个域网主要包括Bluetooth,IrDA,RFID等技术,小范围下的个体间传播数据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设中,无线广域网在大型农业设施及其管理领域中获得极大的收获,例如,根据GPRS、GPS、GSM等技术为设计基础的土壤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农田水样数据监测系统、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等。方便农户实时掌握农作物状态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随着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研究的深入,无线个域网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下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基于红外线技术为基础的变量磷肥施肥系统、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控制系统等。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有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更为低廉、组网操作便捷、扩展更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使用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我国农业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2]。

3结束语

电子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可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通信技术,在合理使用现有通信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装备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精细化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涛,郑承云,张宾.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12):174-175.

5.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篇五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 经济效益为中心, 农户为基础, 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间组织为纽带, 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等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三者环节联结为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 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 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是企业化。

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 既发挥迂回经济的专业化分工的效率, 又缩短迂回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的距离, 被称为“直接经济”、“零距离经济”。电子商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的24小时无间隔的商业运作等, 因此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 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农业的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准确性差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造成的。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乃至消除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 有利于企业和农户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 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

2.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 企业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 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 减少了中间商环节, 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 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 成本降低、环节减少, 交易速度加快, 从而节省费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 电子商务疏通了信息的传输, 既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又拓宽了信息的传输范围, 便于买卖双方联系, 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

3. 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

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限制, 依赖互联网的交易网络, 使农业企业冲破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 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 进入跨地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 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大市场, 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

4. 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

在农业电子商务中采用网络交易平台, 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可能并不是以单个农户或合作社出现, 而是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而由其统一组织销售, 交易的一方是农民群体, 另一方是企业, 双方的地位平等, 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质检、分级, 采取明码标价, 保证了流通规模化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

5. 方便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农业电子商务将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为快捷、方便, 更具有针对性, 能够让农户了解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发展动态, 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不断推向深入。

二、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自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 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目前, 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建立了部分农业综合数据库, 并研制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 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三分之一。农业部还利用网络协议、信息通讯、数据库及查询等技术, 建成了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及处理和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及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 现联网用户已超过3000家。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千多家, 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 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十名以内。

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的状况。虽然一般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都有网站, 但网站提供信息的时效性差, 针对性不强, 发布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科技信息居多, 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 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2. 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 农村经济不发达, 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网络成本较高导致农民很少上网, 是限制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高于农村, 城镇网民的上网时间长于农村网民。2006年, 在全国13700万网民中, 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仅0.4%, 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而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 真正能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 受自然条件影响, 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 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而且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不耐久存, 品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主观因素较强, 标准化程度较低, 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3)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长, 交易成本高, 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 交易链及其通路较为复杂且透明度不高, 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单个农户、小规模农业组织搜集、捕捉、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差;这些缺陷也不利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开展。

(4) 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的惯性极大, 对新知识、新技术存在着“不知用途, 不知用法、不知谁用”的现象, “不懂电脑/网络, 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是导致农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因素。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严重阻碍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5) 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操作技术人员缺乏, 科研人员大多都集中在学府。在美国, 把农业的推广下到每个大学的农业学院, 大学教授三分之一时间从事教学, 三分之一时间从事科研、三分之一时间从事推广工作。而在中国大多数教授只是局限于教学和科研。

(6) 农业网站存在着以农业商务内容为主的纯农业网站较少、利用率较低的现象, 较多农业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多数网站的设计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网站并不多。这些都导致网站不能因地制宜地为更多地区的农民提供全面的、周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服务。

(7) 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我国地区的差异性, 还需要积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大量的相关数据。但是, 国内数据积累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使得建立大型实用数据库进行储存、分析和利用变得十分困难。尽管有些单位建立数据库, 但多数的网站都设有内、外两个部分网络, 使数据库中有价值的信息大多不能共享。

(8) 缺乏宏观指导性的农业信息, 未能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使电子商务给农业的产、供、销带来的益处不多。各类农业网站直观反映的农业信息较多, 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

三、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无论是农业技术的支持、农用物资的购买或农产品的定货、销售、运输、加工、广告促销及付款等等, 无不伴随着信息的流动, 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农业大市场体系的纽带。为加速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实现现代农业大市场有效运作, 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 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 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2. 建设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平台。

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 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实用科技、人才、减灾防灾等信息;同时, 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 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 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 培育、扶持农业电子商务企业。

3. 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

应统筹规划, 协调指导, 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 提高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同时, 应在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的基础上, 实现数据交换的及时通畅, 共享信息资源。

4. 尽快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

农产品难以标准化一直是制约着农产品流通的瓶颈, 也是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应加快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工作, 制订标准和规范, 实现各类产品标准化, 并提供相应标准描述, 使农业电子商务得到顺利的开展。

5.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应逐步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 农产品加工、销售, 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 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等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6. 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

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性的特点, 要将不同区域, 不同季节的农业品要联系起来, 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系统;还要利用现有的配送企业, 充分发挥分工的优势, 实现客户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品种、农业物资的及时配送。

7. 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

应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 除物流之外, 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 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 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

8. 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 大力培养信息人才。

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结合其它通讯手段, 大力实施远程教育, 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强化农民信息意识, 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另外, 还应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业信息化队伍中来,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摘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促进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黄志宏刘超: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10 (上旬刊)

[2]姚文戈:以信息化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J].情报科学, 2005, 10

[3]郑亚琴郑文生:信息化下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政府作用[J].情报杂志, 2007, 2

[4]魏霜:浅谈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7, 3 (下旬刊)

6.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篇六

关键词:邗江区;农业电子商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94-2

0 引言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必然也应响应时代的需求,与互联网相融合。我国电商继图书、服装、3C三大电商热潮后,现已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即农产品电商时代。

在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农业部表示要将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列为重点工作,把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其实质是对传统农业商务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映射,它对于提高农产品销售、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农业电子商务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了实践性的探索。据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但同时4000家中仅仅只有1%能够盈利,7%有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所以新兴的农业电子商务在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邗江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邗江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邗江区农业电商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在扬州市范围,邗江区是农业电商开展较好的先行区。2015年,邗江区荣获“江苏省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称号。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区农村上网营销主体数量共21个,其中农业企业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种养大户1个、其他类11个。营销平台30个,其中网店14个、营销网站2个、手机APP 2个、微信公众号8个、微信3个、微博1个。2015年度我区农村电子商务累计网上销售额8500多万元,其中淘宝网8100万,京东390万,苏宁易购10万元。相比较而言,扬州市农村电商家在全省占比为10%,去年实现销售4.3亿元,占比还不到全省0.7%,纵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整体与全省农业大市的地位还不匹配。但邗江区农业基础良好,具备进一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潜力。

1.2 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始“触电”

据对传统农业生产企业的采访结果,60%的企业仍只采用传统的批发、零售或代理销售的方式,30%的企业开始采用B2C的电商销售模式,10%的企业采用B2B的电商销售模式。同时,在未采用网上销售方式的企业中有30%表示愿意学习和了解网上销售。传统企业电商发展意识增强,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转型之路。

1.3 生鲜电商零售平台新兴

近年来,在扬州市范围内生鲜电商新兴,如“润泽农超”是由扬州苏合润泽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联社成立,定位为网上平价农产品社区超市,“宏信龙生活馆”,“惠生活”等建立了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直供体系。特别是在水果零售领域,“星星果园”、“果然100”、“鲜果多”等本土电商初具规模。

1.4 农户的互联网意识增强,农村淘宝店助力发展

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农户开设有淘宝店,但有近30%的农户表示愿意学习和了解网上销售。近年来,农村淘宝店纷纷开设,如在夏集镇蒋庄子婴河社区建有互联网服务站,农村淘宝店不仅便利了农村人口的购物生活,也为农户们的产品销售增加了新的渠道,一些农户会借助农村淘宝店进行农产品的网上销售。

1.5 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良好

邗江区城乡各地区基本建有信息网络和信息站。各村路面建设完善,可建立基础的物流配送体系,部分城镇地区已经具备了配送生鲜产品的物流能力,具有形成高效生鲜物流体系的潜力。

1.6政府积极支持本地农业电商发展

从农业电商发展的政治环境看,邗江区政府较为重视和鼓励农村电商的发展。自2015年,政府注重“三农”发展,积极开展“互联网+农村”战略,着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田园邗江”,着力培养“网络农民”。邗江区拥有多个农业信息网站,除扬州市的扬州农业信息网站,中国润扬农网外,还建有邗江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扬州市邗江农业网等等。近年来,政府也加强了电子园区的建设,目前,建有汇银电子商务创意园区,扬州市西区新城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园,百分百电子商业园区。

2 邗江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小型农村电商户发展状况不乐观

与农产品最接近的是农村,发展好农村电商尤为重要。但对于大多数小型农村电商户来说,电商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据调查结果显示,邗江区部分农村目前设有淘宝店。这样的淘宝店为农民提供网上买卖的服务,但是网上销售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大多数淘宝店很少接到订单,销售量极少,利润也低。

成因分析:

①从产品本身看,尽管农户们的产品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但是大多由于属于粗加工产品,不具备标准化水平,而网上销售对产品标准化要求较高。

②在产品推广方面,小型电商户缺乏资金,推广力度不够,产品知名度低,因此销售量较少。

③从物流配送角度看,小型农户只能依赖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条件受限,不能对农产品进行生鲜处理,且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④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在农村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欠缺进行网上销售的能力。并且由于农村周边环境和工作待遇的欠缺,农村电商户不易招揽专业电商人才。所以,小型电商户的人力资源匮乏。

⑤同地区的电商户所销售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同类网店杂多,竞争激烈。同一市场内,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市场价格混乱。

2.2 传统企业的转型缓慢

据调查结果显示,邗江区95%的传统农产品企业的销售仍主要是依靠传统销售方式,少数农产品企业涉及电子商务销售,但是网上销售额仅占总销售额的2%左右,网上市场占有率也不高。在进行电商活动的企业中,50%的企业主要通过淘宝以及微信等平台进行零售,30%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主要是用来发布企业信息,并不能作为网上销售平台,仅有20%的企业利用阿里巴巴等平台进行B2B式的网上批发销售。

成因分析:

①虽然近年来电商发展迅猛,但是不少企业也因贸然转型而陷入危机,企业的转型存在较大的风险;

②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进行电商建设的成本过大;

③部分企业只是把电商作为又一销售渠道,对电商发展缺乏深入的认识。

2.3 电商平台的消费者信任度低,不利长远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模式,其网络的弊端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据调查结果显示,邗江区部分农产品零售平台曾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成因分析:

①从消费者角度看,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于线上销售农产品质量还存在怀疑心态,接受程度偏低;

②从企业本身看,目前电商市场混乱,交易安全性较低,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电商企业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机会。

3 邗江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思考

3.1 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合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如今,农村合作社加企业的合作模式在全国各地都有了较好的反响。由公司牵头,成立农村合作社,规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应体系,统一农产品的收购,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统一的销售,共同发展乡镇特色农产品。注册统一商标,建立共同品牌,集中力量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努力发挥集体运作的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共享市场信息,减少产品生产和物流的成本,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有效避免恶性竞争的现象。

3.2 建立农产品数据库,推进产品标准化

网上销售对产品标准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地方性信息结构统一完整并且具有兼容性的农产品数据库。特别是对于地方性特色强且并未标准化的农产品,要与当地经验丰富的农产品生产人员沟通交流,进行新产品标准化草案的探讨,使产品具备在全国市场上流通标准的要求。在产品标准建立后,将农产品质量标准等信息向城镇农产品制造全体积极推广,鼓励学习,以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

3.3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吸引

提高农镇电商的人力资源水平,不仅要从外部引进人才,改善农镇就业条件和环境,增加对电商人才的吸引力;还要抓住农镇人口的原生力量,做好人力资源的良性配置。在本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上,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重视现有从农人员的产品培育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意识。针对从农人员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培训;二是要增强农镇青年人在农业电商创业上引导,吸引年轻人在家乡创业;三是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作用。

3.4 建设农村物流网络,提高对农产品的生鲜处理水平

农产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目前的农镇物流状况很难满足农产品的长期规模发展。加强地方物流力量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在各村镇建立正规化物流网点,建设运输仓储的固有场所,减少物流盲点,提高物流配送的质量和速度,加强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3.5 传统企业取长补短,合理选择自己的电商之路

传统企业要将电商发展纳入企业战略中,深入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明确自身定位,建设内部电商发展队伍。努力发挥现有的资金、物流、产品和品牌优势,着力解决线上的渠道和价格问题。对于规模实力不同的企业,合理选择自己的电商转型方式和电商模式。大型企业可以自建电商平台;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中小型企业可以考虑通过第三方电商服务商辅助转型。同时对于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各企业可以在熟悉的传统销售方式(批发或零售)基础之上,选择性地建立B2B批发订货系统,B2C商城系统等等。

3.6 加强对电商的监督与管理

推进电子商务立法,加强对电商产品和运营的监督,严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提高网络不法销售的成本;建立电商信用体系,维护良好的网上市场环境,以增加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信任。

参 考 文 献

[1] 解蕙.江苏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2] 储新民.苏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J].价格月刊,2009(9).

[3] 吴婷.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4(11).

[4] 张鸣峰.句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观察,2015(9).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cnnic.net.

7.南玻A:业绩弹性较大 篇七

浮法玻璃与光伏产业有望走出困境。相对于上半年全行业亏损5亿,公司浮法玻离上半年小幅盈利。随着旺季结束,停产冷修趋势在11月之后将进一步提升,加速行业洗牌格局,公司作为行业巨头有望从中受益。光伏业务受需求低迷与海外双反调查加剧过冬氛围,公司虽然短期出现亏损,但随着冷氢化明年1季度完成,规模提升至6000吨,同时单位成本降低至一流水平,扭亏为盈确定性强。

管理水平高超。公司凭借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使得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分别降低24%和10%,下降幅度明显,财务费用受本币升值影响,虽然增幅较大,但三费总和与去年基本持平。同时,公司现金流量状况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48亿元,去年同期9.4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8.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篇八

一、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政策环境

黑龙江省不论是在林地面积、耕地面积方面, 还是人均耕地方面, 均处于全国首位, 农业基础良好,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黑龙江省通过不断的资金支持, 同时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完善, 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起到很好的物质基础。为此黑龙江省早在2002 年就通过建立各种网站进行农产品宣传, 之后通过招商引资, 同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交流合作, 全力发展“金农工程”, 全面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这些政策都有利于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黑龙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经多年努力取得很大成效。网络建设方面, 全省13 个市覆盖农业信息网络, 90%以上企业具有机房, 很多企业都成立自身特色企业, 用来宣传企业产品, 扩展电子商务。在信息化人才方面, 信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能够充分覆盖黑龙江各个市、乡、村等区域, 而且成立相关信息服务机构。

3.人才培养现状

黑龙江省教育事业最近几年, 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 专科本科人数占有率逐年上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黑龙江省所有高校大力进行电子商务人才、以及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有利于解决农业发展所需人才问题。

4.发展模式现状

现阶段, 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政府商务服务模式, 政府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最新动态、生产技术、以及政策法规等内容, 方便农民及时了解最新行情;第二, 信息展示模式, 农业相关企业建立自身企业网站, 通过在网站发布信息, 选产企业产品, 进而达成电子商务交易;第三, B2B和B2C模式, 最为新型电子商务模式, 更加方面进行农产品的展示、交易流程;第四、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模式, 交易双方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服务, 最终达成在线结算, 实现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等内容。

5.网络支付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我国网上用户逐渐增多, 网上交易人数更是达到超过2 亿人次。现阶段我国网上支付用户, 还是停留在第三方账户余额支付形式和网上银行支付方式[1]。黑龙江省银行数量众多, 总计超过6500 家, 通过加强各大银行之间的联系, 以此推动网络支付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也正在向网上银行方向发展。

6.物流体系建设现状

黑龙江省省内高速公路发展较快, 同时农村公路也取得不错的成绩;随着多个支线机场的完工, 全省机场数量进一步提升;水运和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步伐, 全省覆盖, 联通全国。此外, 在农产品物流设施方面建设, 黑龙江省对鲜活农产品较为重视, 加强冷库的建设, 便于生鲜产品进行保险储藏。

综上所述, 各种优越的物质基础, 为黑龙江在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现阶段的农村网络基础建设依然较为落后, 并不适合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黑龙江省涉农信息网站数量较少, 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很多网站缺乏专业性, 可行性较低, 很少发布关于农产品交易的信息。

2.交易主体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

黑龙江省在农业生产、销售方面缺乏足够认识, 对农业电子商务情况还不够了解。主要是农村教育相对较为落后, 导致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无法对互联网技术做到灵活掌握;此外一些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虚拟性也会影响到农民心态, 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3.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才供应不足

电子商务对人才具有加高需求, 而农业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表现在网络技术方面, 更需要对农业方面有所了解, 同时还需要对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有所熟悉, 能够准确分析市场走向, 准确把握农产品信息, 利用专业知识促进农业产品的销售。但是在当前高校中, 由于投入不够, 对农业电子商务人才不够重视, 导致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实用型人才较少, 无法为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服务。

4.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落后

现阶段的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模式较为全面, 能够在物流调配、信息传递、规避风险。以及组织交易等方面充分发挥功能, 进而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但是电子商务模式受各种因素影响, 在发展时期缺乏同省内农产品特点做好结合工作, 缺乏创新, 进而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效性较差、农产品电子商务体修不够标准健全、供应链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同本地区农产品特色进行充分利用、交易平台缺乏影响力。

5.网络支付体系发展不完善

网络支付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至关重要。在现阶段的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中, 网络支付体系建设不够健全, 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农业电子商务支付手段, 主要利用各大银行进行网络支付, 但是对于黑龙江省农民来讲, 由于农村缺乏银行网点, 进而造成网络支付问题; (2) 网络支付安全存在一定问题, 尽管有很多防范措施, 但是依据存在盗窃情况, 影响农民下定网络支付的决心; (3) 网络支付用户缺乏维权意识。

6.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第一, 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方面, 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很多乡村公路只允许低重量车辆通过, 甚至部分农村尚未解决公路交通问题。第二, 运输成本较高, 黑龙江省农产品种类较多, 厂家分布较为疏散, 同时受季节影响, 很多产品需要冷冻冷藏, 进一步增加投入成本。物流配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不及时解决上述问题, 将会严重制约其发展。

三、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黑龙江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需要政府投入足够的物力财力进行支持, 以此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首先, 网站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相关部门应当对网站信息进行监督管理, 进而推动农业的长远发展。其次, 加大网络信息农村的覆盖范围, 政府可以同运营商合作, 在农村提供足够数量的终端设备, 同时定期向农民提供资金补助。

2.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

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 有利于提升散户抵抗风险的能力。第一、能够将小农户同大市场进行连接, 方便农民了解最新农业动态;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经济实力, 通过成立农业电子商务网站, 有利于寻找交易对象, 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此外, 利用网络可以及时查找农业数据。因此, 黑龙江政府需要对此给予足够支持, 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有序的运行。

3.培养和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作用, 因此加强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 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所在。第一、结合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实际需求, 与各大高校进行充分合作, 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第二、涉农企业可以对企业内部人才进行专业培训, 以此提升本企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第三、黑龙江省政府可以积极开展人才引进计划, 扩大人才选拔范围, 保证人才在经验方面、管理方面、专业知识方面能力足够强。

4.加强信用监管与网络安全建设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交易时, 面对的是信息化、虚拟化的农业产品, 只有使农产品质量更加标准化、安全化, 才能推动网络交易。在标准化建设方面, 政府应当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综合检测, 保证所有农产品符合质量认证、标准化体系, 同时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在品牌化建设方面, 走品牌化建设, 是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选择。政府需要给予足够支持, 鼓励企业进行品牌认证;其次加强对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

5.完善网络支付体系

发展农村网络支付体系, 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促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网络支付模式, 同时积极鼓励涉农企业、农协等团体, 帮助农民掌握网络支付方式, 对网络支付做全面了解, 以此提升网络支付使用次数。需要在以下两点进行着重考虑:第一是健全支付安全体系, 第二是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环境的建设。

6.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时, 利用第三方物流能够使物流服务更加专业化, 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 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能够解决诸多物流问题, 比如农产品保鲜、低温、加工、防虫等等。从长远方向考虑, 第三方物流能够提供更加差异化、经济性的服务, 能够提升农产品经济利益, 促进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还能够帮助你生产者和经营者降低投入成本。因此, 黑龙江政府需要对第三方物流给予足够政策上的支持, 积极推动其未来发展。

四、总结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农业处于关键性地位, 加强农业建设, 解决农产品问题,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影响。在农业发展中需要紧跟时代, 与时俱进, 合理运用网络技术, 开发农业潜力市场,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农业, 以此将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充分调整、改革, 适应市场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新需求, 进而保证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对于推动省内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 黑龙江省农业已经做到产业化、机械化、以及规模化。在很多领域中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但是并未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没有完成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也就是由传统的经济模式向现代互联网模式的转型。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黑龙江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交易主体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人才供应、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等方面的不足, 提出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和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等对策, 以促进促使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得到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模式转型,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德宝.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 2014 (3) :161-162.

[2]尚慧丽.基于农产品供应链视角的黑龙江省农业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 2014 (16) :187-187.

[3]傅俊.移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导刊.2013 (Z2) .

[4]JAN G W, KLEIN C M.Supply chain models for small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Annals of O peration R esearch, 2009.

9.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篇九

虽然有关特色农业的定义尚存在部分争议,但其实质应该是能满足消费者某一特定需求并区别于普通农产品的某一特色农产品所形成的产业。这一产业的特色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地区特有物种,由于地理位置的特色而形成的特有农产品;传统制作工艺原因而形成的特色农产品;新技术培育出来的新的农产品。无论何种原因造就的特色农产品,虽然其具备一般农产品所不同的特色——满足特定消费者的某种需要,但也正是这种特色本身属于某一细分市场的特定需求,使得特色农产品所面临的市场是一个利基市场,其市场容量狭小而消费者地理分布较为散乱,或者尚待开发,从而导致市场开发的成本过高。在传统商业环境中,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因此很难对农民收入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广受青睐。由于其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捷,使得商业行为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商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市场全球化、交易全天化”,长尾理论也才能得以实现。因此电子商务将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本文将从电子商务对决定产业的5种力量的影响着手,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我国利用这一新的商业模式来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电子商务对决定特色农业发展的5 种竞争力量的影响

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指出,决定一个产业竞争能力的因素主要有5个,即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现有生产商、潜在进入者,这5种力量的彼此竞争决定了该产业发展的前景态势。那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特色农业的这5种力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众多商品的信息,而且对具体商品的各种功能与特征可以很方便地得到,因此,消费者的消费自主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个性化需求成为消费者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特色农产品由于其地域或功能的独特性,易于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特别是主打绿色健康概念的特色农产品,很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互联网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替代的工具,网上购物也成为消费者购物的新潮流。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模式成为可能,从而使以往局限于特定地域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能够面向全球市场,销售半径的扩展使得扩大销售量成为可能。而网上店铺每天24小时在线商品展示及销售可以极大地节约销售成本。直接面向消费者也利于收集消费者对于产品各方面的意见,对于产品质量的改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商务对于生产商的影响

电子商务使生产商得以面对全球化的市场,一方面扩大了其销售半径;但另一方面也使其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以前特色农产品生产商的竞争对手可能主要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而如今其将面临全球各地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市场竞争的加剧势必影响各自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着各自的效益。因此,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变得更加重要,谁的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收益。

互联网为特色农产品培育新的顾客群体提供了廉价的信息发布渠道,网上虚拟商店能以极低的成本每天24小时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特色。同时消费者使用后的反馈意见也可以很方便地在论坛上得以展现,网络口碑的传播能方便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新客户。

(三)电子商务对供应商的影响

特色农业的供应商主要是如种子、化肥、生产加工机械等相关生产资料的提供者,电子商务环境下,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商通过互联网络可以很方便地采购到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而且能够货比多家,因而议价能力得以提升,价格更实惠。

(四)电子商务对经销商的影响

网上店铺直销方式的存在降低了特色农产品对传统商业模式中经销商的依赖,因而也能增加生产商对经销商的议价能力,同时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递,也易于生产商对经销商的沟通与掌控。

(五)电子商务对潜在进入者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传统特色农产品的利基市场全球化,市场容量的扩大为规模效益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另外其对上下游环节的有效沟通提供了低成本且有效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进入者成本,从而会有更多瞅准商机的企业进入这一市场。

由以上分析可知,电子商务具备使特色农业面临全球市场,降低其市场推广及销售成本,增强生产商在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的议价能力的优势。虽然,其也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但只要我们利用好电子商务这一利器,更好地锻造我们的特色,就一定能为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助上一臂之力,变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行性为现实性。

三、电子商务对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实现

(一)利用网络营销锤炼特色农产品的特色,培育新客户

1、建立特色农产品的专业网站。

该网站一方面详细介绍有关特色农产品的各方面特征知识,特别要强调其与近似农产品的差异之处,呈现详尽的实验检测数据作为例证。力争在消费者脑海中建立正向的独特形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网站应能够提供网上销售的功能,让感兴趣的消费者能够随时下订单购买。

2、通过多种营销方式吸引潜在消费者的关注。

显然,特色农产品的目标客户群体其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一是产地周边地区的居民,他们一般对该产品的了解较多,购买也较为便利,购买频次较高,他们是目前众多特色农产品的核心购买群体;二是与该地有密切联系但居住在外地的消费者(比如出生在此地或曾在此地工作过的人),他们对该特色农产品也比较熟悉,而由于离此地较远,购买不甚方便,消费的频次较低,但可能购买意向最为强烈;三是偶尔来到当地旅游、出差的消费者,他们对各地特色农产品也非常感兴趣,很多都会当做礼物购买送给亲朋好友。因此,开发特色农产品的潜在消费者主要应针对第二、三类群体。那么,针对这两大群体获取特色农产品信息的渠道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信息传播方式来传播特色农产品的信息以及网站信息:

第一,网络虚拟社区广告。众多网络社区中都可以看到以地域命名的地方论坛,里面聚集了众多分布各地的同籍乡亲在此了解家乡的最新动态,因而在此发布有关家乡特色产品的广告信息不至于让其反感,而有可能刺激其内心的回忆而产生购买意向。

第二,地区旅游网站的乡土特色介绍。这里主要针对第三类消费者,以乡土特色介绍的软文广告能打动消费者,让他们自然而然的产生购买行为。

第三,当地名人博客。博客,已经成为个人信息发布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名人博客,其影响非常广泛。利用名人的影响力,以怀念家乡的笔触介绍特色农产品的奇、珍,能起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第四,当地始发车票广告。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乘坐凭证,上面有关特色农产品的信息也能非常方便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二)网络店铺与实体店铺相结合

网络店铺需要选择为广大网络用户所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特别是第三方支付方式如支付宝之类的。店铺可以采取自己开设专卖店的方式,也可以委托其他零售连锁企业进行销售。自己的专卖店应主要设在外地人员来本地后一定会经过且会驻留的地方,比如车站、机场、码头等地,要非常便于他们购买。产地的店铺应以专卖店为主,辅以零售连锁企业经销;而在产地以外的大城市的店铺,则以零售连锁企业的销售为主,特许加盟经销商为辅。

(三)顾客的反馈提升特色

利用电子邮箱和网站收集用户消费后的感受,了解他们对产品的质量、加工工艺以及包装等各方面的意见,积极改进,提升产品特色。维持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力求通过口碑相传的方式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四、结论

特色农产品的目标市场一是个相对狭小的利基市场,传统商务环境下其销售市场主要局限于一隅,难以获得规模效益。电子商务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帮助企业面向全球市场,从而使产品销售半径的扩张成为可能,其将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面向全球竞争的利器,为推动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摘要:文章从对特色农业实质的分析入手,认为特色农业面临的是一个利基市场,市场容量狭小且消费者地理分布较为散乱,导致市场开发成本过高,而电子商务的优势恰能突破这一局限。文章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对决定特色农业发展的5种竞争力量的影响,论证其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电子商务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竞争力量,网络营销

参考文献

[1]、周应堂,韩美贵.农业特色经济理论问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

10.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 篇十

稻谷、小麦生产将保持平稳发展,价格稳中趋升。2008年,国家三次提高了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支持稻米和小麦的生产。从2008年各省秋冬种播种情况看,预计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部分集中产区略有增加。但去年入冬以来,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冬旱,可能对小麦产量有一定影响。而国际稻谷价格回落,小麦价格大幅下跌,我国稻谷和小麦的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降低,进口压力明显加大,预计全年进口量将会有所增长。

玉米、大豆生产可能出现停滞,价格将在低位波动。2008年下半年以来,玉米和大豆价格持续走低,加上2008年前期生产成本较高,玉米、大豆和油料种植效益明显下滑。如果2009年春播前不能有效遏制价格下滑态势,可能对主产区农民生产积极性带来较大影响,影响玉米和大豆的生产发展。同时,2008年下半年国际玉米、大豆价格持续下跌,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尤其是我国大豆市场开放程度较高,进口大豆在国内消费中的比例已经超过70%,国际市场价格成为国内大豆价格的决定因素。预计2009年在国储收购政策的支撑下,玉米和大豆价格将保持相对平稳态势,不会继续下跌,但也难以有较大幅度的反弹。受国际价格下降的影响,2009年我国玉米出口难度增加,进口压力明显加大,进口大豆仍将呈现略增趋势。

棉花播种面积下降,但国内供给有保障。2006年以来,我国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高位,2008年棉花产量估计达到780万吨左右。由于植棉成本大幅增加和相关政策措施影响,棉花种植效益已经低于部分品种的粮食作物,对农户植棉积极性影响较大。根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和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各省区植棉意向较上年普遍下降,降幅约在15%~18%左右。棉花播种面积下降,产量减少。但考虑到政策的托市行为及进口因素,国内棉花供给出现大的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食糖小幅减产,但仍呈供大于求格局。虽然2008年糖料面积增长7.56%,但受2008年霜冻和2009年干旱影响,甘蔗单产普遍下降,预计2008/09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同比减少30万吨,食糖产量1450万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食糖消费增幅减缓。虽然食糖减产,但消费低迷和庞大的库存使国内食糖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国内糖价整体可能低于上榨季的水平,农民收益可能继续下降。

畜产品价格下行可能性大,疫情防控仍需加强。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济民认为,虽然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生产与价格的波动比较明显,同时还面临食品安全、资金和土地资源约束、环保压力加大等新的困难,我国畜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2009年畜牧业发展的形势,王济民研究员认为:在供给方面,包括生猪在内的畜产品产量会稳定增加。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第一,国家出台的能繁母猪保险、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的作用逐步显现;第二,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后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进入到生猪养殖,劳动力投入增加;第三,受前期生猪价格暴涨的刺激,一些产业资本开始进入生猪养殖业。所以,综合来看,2009年畜牧产品的供给应该会有稳定的增长。

在需求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畜产品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一方面,金融危机可能会对人们的收入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能力下降,鸡肉等禽产品出口量也会有一定的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心理恐慌会打击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会导致对畜产品需求的下降。

综合来看,畜产品价格下行的可能性较大,生猪价格有可能跌回到6元以内。受此影响,畜牧生产粗放经营问题可能抬头,要警惕由此而引发的新一轮疫病爆发。

11.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较大 篇十一

一、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根据在线调研数据分析, 发现美国2005年农业领域的网上交易额将占到整个网上交易额的14%。欧洲互联网用用户的普及率也达到34%, 还有瑞典、英国、法国分别65.2%、45.6%和31.6%。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我国农业网站如雨后春笋, 日益发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涉农网站约在1000家左右。[1]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功能和农村信息服务日益增强, 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市场流通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引起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2]。

在重庆市农委和市商委牵头下, 淘宝生态农业频道的上线、永辉尝试半边天生鲜网、沃尔玛尝试线上开卖水果;重庆奇易网、田园优选等生鲜电商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重庆市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联盟”。据新成立的联盟理事长吴限透露, 联盟将为广大农产品提供商提供一个最为直观和节约流通成本的多元化农产品电商平台, 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供应商关于农产品大量积压风险及损耗风险。联盟正在策划共同出资5亿多人民币, 建设农产品直供平台, 通过智能购物终端、网络预订等来解决鲜活农产品直配到市民家的问题。“菜篮子”信息网已联网成千上万家产销地批发市场, 每天采集肉、蛋、鱼、果、蔬菜等众多品种的批发价格, 为重庆公众服务。

二、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存问题

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 目前也面临长足发展的制约瓶颈。《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 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50.0%, 虽然我国现代化新型农村建设早已提上日程, 但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率仅为18.5%[2], 互联网在城镇和农村的普及率的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在重庆的穷山僻水地区, 互联网络、电脑设备的使用率及普及率为零。加之偏远农村信息传递的滞后与失真, 致使生产一线的农民无法获取现实操作中的最新农业信息及市场供求信息来进行正确的生产决策。由此可见, 重庆农业经济不发达, 基础设施薄弱, 成为限制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其次, 重庆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的影响极大, 绝大多数农民不懂电脑、网络, 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 对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导致农业发展中的电子商务技术操作人才严重匮乏。而开展农业电子商务需要既懂农业生产、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就目前来看, 绝大部分农业主体还不具备独立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3]

此外, 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具有不可预知性, 农用品的供求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也具有不稳定性, 加之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 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较低, 存放周期短, 品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人为主观因素较强, 标准化程度极低, 极大地阻碍着重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三、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期望

针对重庆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及覆盖率的现状, 应加大力度推进“手机下乡”的信息服务。对于重庆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通过手机终端来推广信息网络建设, 调整农村网络通信资费, 在上网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助, 借“手机下乡”的政策扶持来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 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契机。对于发展比较快的农村地区, 通过手机终端和电脑终端渗透传递农业信息, 以手机和电脑为载体, 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 为重庆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民提供即时信息, 提高农民获取网络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能力, 扩大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 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要改善重庆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 农业电子商务知识及技术操作人员缺乏的现状, 重庆农村人口应自觉主动学习, 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政府也可以出台政策为农民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对有志于投身农业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 尤其是具有一定电子商务文化水平的“农二代”进行系统培训, 使其掌握农产品电子商务技能, 培养具有电子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信息员, 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以教育培训为抓手, 提高电子商务普及率, 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积极性高、竞争力强、优势突出的农业电子商务队伍, 大幅提高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发展水平。此外, 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 规避农产品的不可预知性, 探索农产品市场变化规律, 提高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把握能力。制定统一的质检标准, 减少农产品品质人为评价的主观因素。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通平台, 缩短鲜活农产品的存放时间, 凭借现代科技技术力量, 加快实现重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摘要:重庆农业电子商务还处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初期, 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已逐步渗透到重庆经济的各行各业。本文以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为切入点, 针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 提出了未来发展期望, 以期缓解农民不断遭受损失、劳无所得的局面, 更希望为推动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现状与问题,未来期望

参考文献

[1]徐冰.浅析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前景[J].农业考古, 2009 (12) :303-305.

[2]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R].2010年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 13.

上一篇:dw期末知识点下一篇:单片机实训实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