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10篇)
1.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篇一
XX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汇报
(草案)
县委、县政府:
2015年7月1日,XX项目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XX有限公司总经理XX,经与XX公司协商,就正式收购“XX商城”项目全部股权达成意向。
现就依托“XX商城”项目和XX项目,开发建设“XX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二)项目地址
XX省XX市XX县
(三)项目建设及运营单位
XX项目建设管理中心、XX有限公司
(四)项目代表人
XX
(五)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搭建国内领先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并依托服务平台集成包括园区建设、作物种植、产品储藏、加工、销售等模块在内的各项服务体系,其在最大程度上涵盖了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服务平台及各服务体系的搭建完成,能够有效整合并综合利用XX县的农业资源,全面提升XX县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六)项目建设期
-1-项目建设内容繁多,涉及到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中包含了综合服务平台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平台自身的建设及构成服务平台各体系的建设(如园区建设、种植体系的完善、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打造等等),因此项目建设期相对较长,可分为三期完成:
I期:主要是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XX农资城建设与完善);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II期: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
III期: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示范种植及机械化种植等。
(七)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亿元
二、项目的载体和平台
项目载体和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XX一线两点布局。
(一)XX农资城
在XX县城北将XX新商业城“XX商城”重新定位,命名为——XX农资城。其规划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目前项目首批建设用地面积130亩,总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首批施工面积47000平方米完成主体验收,已取得预售许可证。
XX农资城划分为三区一中心:农机农资综合经营区、农特产品经营区、仓储冷链物流配送区及全功能综合服务中心。XX农资城将打造成为集农机农资、农特产品、仓储物流、服务为一体的XX现代化农业一站式综合体。
(二)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
在XX县城南XX广场规划建设XX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其属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体验中心,涵盖了XX农产特色文化内涵、农特产品的生产加工流
-2-程、产品特点及优势,以休闲体验的形式展现给公众。
三、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在XX打造一个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搭载各个功能服务体系,包括园区建设服务体系、作物种植服务体系、产品加工服务体系、产品销售服务体系、产品储藏服务体系、技术支持与协作体系等。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各功能服务体系,提供涉农产业全功能服务及涉农金融服务,通过公司+经营主体(包含合作社农场及其他经营组织)+农户,实现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产品产需对接,打造品牌农业(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竞争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互联网+农业产业”行动,实现涉农产业链参与各方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全面提升XX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一)园区建设服务体系
园区建设服务体系的目的是打造XX县的农业产业孵化基地,培育和发展以农民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项目建设单位投资建设200~300亩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将农特产品采摘、特色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旅游元素融入示范园中,致力于打造品牌农业及旅游业;另一方面,项目建设单位通过自身的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或合作社、个人)兴建农业产业创业园、电商创业园、休闲农业园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完备的技术指导、人才推荐、市场渠道、资金配伍等服务。
(二)作物种植服务体系
XX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粮豆作物90万亩,经济作物63万亩。大面积的条田适合机械化耕作。
为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农民负担,同时促进XX县农机现代化的发展,现
-3-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并完善作物种植服务体系,引入农民土地代种模式。以联合社(农资合作社+各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形式,对社员所种植的集中连片的大田作物(至少5万亩为一区)进行机械化耕作,开展土地规模化种植及集约化经营,既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又便于轮作倒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大田作物的大批量农产品可由综合服务平台代为加工、储藏、销售。
(三)产品加工服务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是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突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组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产品加工可分为初加工及深加工,初加工使农产品发生量的变化,深加工使农产品发生质的变化,深加工能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并完善产品加工服务体系,首先,将“徐福记”营养保健粥的生产加工线引进XX,推动本地农特产品的深加工发展。其次,为推动本县绿色农业的发展,引进保罗微生物酵素菌肥生产加工流水线,进行有机生物菌肥的生产和销售。最后,引进农产品精包装加工流水线,对XX县特色农产品进行精包装生产,并通过综合服务平台的网上商城进行销售,打造XX的品牌农业和农产品。
(四)产品销售服务体系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
-4-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并实行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模式,搭建与“淘宝网”、“京东商城”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通过XX广场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让消费者对农产品全生产环节及价值进行体验学习,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XX农特产品在全国范围推售。
(五)产品储藏服务体系
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对大宗农特产品、新鲜果蔬、禽肉、鱼等进行贮藏、保鲜,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便民直营店”的一条龙产业化运作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提供初级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一站式服务。
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粮食银行的建设,通过建立粮食银行促使农民改变存储粮食的传统观念,使农民的存粮变成商品或部分商品化,减少存粮损失,提高粮食的使用价值,改变粮食消费习惯。粮食银行产业化后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也能够对粮食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六)技术支持与协作体系
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与XX农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XX服务体系”,共同组建服务团队。为以农民合作社为主的农业相关经营主体,提供围绕农业产业规划、合作社运营管理、农产品产需对接、合作社资金
-5-互助、农业项目申报等五项系统模块为内容的农业产业相关的培训、咨询、顾问服务等。
四、项目建设的优势条件
(一)XX区位优势明显
一是交通便利,京四高速、沈通高速,101线、康彰线、304线、303线,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京沈高铁均经过XX,使其成为上述庞大交通网中的重要一结;二是地理优越,XX地处XX经济圈,XX及其周边城市群对天然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为XX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生态环境优越
XX于2002年通过中科院生态所县域环评,是XX省少有的几个取得全部合格的县之一。这一先决条件,使XX成为XX及其周边城市群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资源优势独特
东部以花生、蛋鸡业为主,西部以蔬菜、杂粮、果品业为主,北部以肉牛业为主。XX土质条件、生态环境尤其适合“黑色农产品”黑豆、黑花生、黑芝麻等杂粮的种植。其中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产量达2.8亿公斤;黑豆作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黑豆2.4万吨,其中40%销往国外。
(四)农业基础较好
近年来,XX县相继承担并实施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蔬菜保护地建设项目等,有效地改善了XX县的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全县保护地面积达8.9万亩,其中暖棚4万亩,冷棚4.9万亩,蔬菜保护地面积15万亩,暖棚栽培模式为每年两季生产,为现代农业产
-6-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五、需要政府支持协调的事项
根据我公司对该项目的规划,现特恳请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为我司进行项目建设及生产,解决如下事项:
1、需要在政府层面上支持我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资源的建设;
2、我司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并进行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将优良项目引入到平台上,为我县农业全面发展助力;
3、在作物种植服务体系的机械化耕作方面,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广机械化种植、土地规模化种植与集约化运营,保证统购统销顺利实现。
2.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篇二
关键词:产业集群,云计算,信息服务平台
1引 言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由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以区域内大型企业为核心,围绕某个产业或某些紧密相关产业,聚集大量生产资源,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区域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产业集群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越来越受到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2我国产业集群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区域性的产业集群中,除一些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外,构成产业集群主体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工艺设备落后、科技人员缺乏、研发及检测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间缺乏有效协作、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特点。这使得众多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低、新产品开发缓慢,缺乏品牌营销意识和能力,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不畅,企业信息化成本高,风险大。
目前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产业集群很少有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少数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也是相互独立,缺乏交流;2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很难独自承担起信息化工程建设;3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人才缺乏,实施企业信息化存在技术风险;4多数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有限,使得产业集群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处于较落后的状态。这些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必将影响产业集群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功能
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3.1 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的价值逐渐得到产业集群中企业的认可和重视。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宣传企业和产品,但是由于单个企业的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有限,企业宣传和产品营销的效果甚微。通过建立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从宏观层次为集群企业提供宣传和营销服务,其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立足于特定产业,贴近企业的需求。“区域+产业”的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形式,使群内企业以统一的形象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有助于产业集群品牌的树立并增强集群凝聚力,能够从整体上提升产业集群企业的形象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3.2 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现有的产业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基础,整合产业内社会技术服务资源,协同建设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等各技术服务主体的技术资源聚集和共享,联合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例如:通过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共性技术研发与设计服务;通过公共检测机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通过专用仪器设备共享,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节省企业自备检验检测设备的支出;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技术咨询服务;促进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推动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中小企业的实际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3 产业集群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产业的支持。产业集群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通过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集群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客户与供应商、主机厂与各个配件厂之间的物流能够形成专业化运作,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资金流转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4 产业集群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一些中小企业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的通过企业网站宣传企业和产品,加强企业的营销;有的通过单一的业务软件处理人事、财务、库存、销售等日常管理业务。但由于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缺乏,投入资金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导致信息系统在软硬件的开发、更新和维护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各个企业信息化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及管理的不规范性使得集群内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难以实现。因此有必要建立可共享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一种经济优质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平台,规范的管理思想和及时的信息技术服务。
3.5 产业集群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部门及有关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科技查新、项目申报、检验检疫、道路交通、金融保险等各种公共信息和管理服务。
4基于云计算的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架构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计算模式,它对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带宽资源等进行统一管理与维护,并将其虚拟化,构成一个巨大的资源池。租户按照自己的需要便捷地共享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器、应用程序等服务。按服务类型的不同,可将云计算分为3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平台即服务(Paa S)以及软件即服务(Saa S)。基于云计算的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在基于云计算的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结构中,最底层是物理层,可提供各种硬件资源,且其是按需分配、可伸缩、可管理的。Iaa S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虚拟化,向用户提供虚拟资源,产业集群中的广大中小企业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租用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网络资源,并按照计算时间、存储或网络带宽付费,不需要购买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及网络设备,降低了硬件设备购买和维护费用。Paa S是提供特定应用程序的虚拟平台,中小企业用户可以预先定义和选择包含其所需的特定应用程序的镜像来实现自己所需的功能,而不必耗费时间和资金部署平台所需的各种环境。Saa S提供各种应用程序,中小企业用户可以使用网络上的企业信息化软件并按使用付费,企业无需开发或购买软件,只需按需租用软件即可。
5结 语
3.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篇三
关键词 产业创新平台 产业集群 广西糖业
一、广西糖业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
(一)广西糖业产业创新平台的战略模型
自从国家启动科技平台建设以来,广西结合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提出建设广西创新平台体系,要求建设包括糖业在内的12个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广西糖业创新平台是指在广西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通过产学研大联合,集成全省的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建成推进广西糖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平台。
本文设计的广西糖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战略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广西糖业创新平台的框架结构
1.广西糖业创新平台的主体结构
广西糖业创新平台的构成需要集成政府的管理、研究与信息网络资源、企业技术开发资源、高等院校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源等等。并且要与其他创新平台建立起互动的运行模式。因而,广西糖业创新平台的主体结构主要由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相关的社会创新平台共同组成。
2.广西糖业创新平台的资源支撑体系结构
广西糖业的创新平台包括研究与开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研究与开发平台是创新平台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创新和研发。它需要大型科技设施与基地、社会科技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资源的支撑。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则包括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培育两个方面。
二、广西糖业产业集聚
广西的糖业集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在广西这一大的区域内,众多糖业集团呈均匀分布,即大企业集聚;另一层次是围绕主要糖业集团的集聚,即轴辐式的产业集聚。
(一)大企业产业集群
广西糖业经过近长时间的资本结构调整与优化,使原来广西区内分散独立的制糖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了包括洋浦南华、来宾东糖、南糖、凤糖、贵糖等14家核心的大型制糖集团。上述核心企业拥有糖厂66家,占全区的68.75% 日处理甘蔗能力29.96万吨,占全区84.39%。各个大型企业内部基本形成了产业集聚。
(二)“轴辐式”产业集群
从实践中看,在广西的大型糖业集团围绕副产物都投资进入多种产业,形成以制糖为主体集酒精生产、糖蜜利用等的一体化综合性企业,从而在每个糖业集团控制的糖厂范围内形成“轴辐式”产业集聚。
三、广西糖业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和产业集群对糖业的影响
糖业的创新平台的建设及其催生的糖业产业集群,将对增强广西糖业的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增加甘蔗品种、提高质量
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增加广西甘蔗的品种,提高甘蔗的质量。广西的甘蔗品种70%以上是台糖系列,经多年种植,单产和蔗糖分下降,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也较差,而优质、高产、高糖的甘蔗品种则相对缺乏。创新平台的建设,引进优良品种,研发高糖、高产的甘蔗品种,
引进先进国家的高质量的甘蔗新品种。这些将会使广西现有甘蔗品种缺乏,质量偏低的情况得以改善。
(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创新平台的建设和产业集群将改变蔗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产业链短的现状。产业集群可以“拉长产业链,拉宽产业带”,利用创新平台提供的环境、资源,实现制糖产业与关联产业的互动、效益互补的格局。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做到分散生产原糖,集中精炼;分散生产废蜜糖,集中制酒精;分散造纸,集中制浆;分散利用,集中治污。从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三)增强国际竞争力
创新平台的建立以及其推动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极大的增强广西糖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广西糖厂的主要产品是一级白砂糖(占总量的90%左右),高品质、高档次食糖很少,原糖产量也很低,产品规格与国际糖消费、贸易脱节,难以参与国际竞争。而产业集群能很好的降低生产成本。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同时,由于榨糖的副产物比较丰富,也可以同时实现酒精等产品的生产,实现范围经济。并且产业集聚还能获得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增强广西糖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语
我国在2003 年全面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随后我国部分省市的科技创新平台也开始运行,并不断地在探索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模式。但由于行业技术创新平台还处于建设期,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研究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资源整合、协作服务、管理考核等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文从产业创新平台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广西糖业的创新平台的构建框架,讨论了创新平台所催生出来的糖业产业集群的形态,最后探讨了广西糖业创新平台与产业集群对糖业未来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产业创新平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海涛.产业集聚与广西糖业竞争力.甘蔗糖业.2005(6):44-47.
[2]李聪.浅谈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及评价.市场经纬.2007(22):35-38.
[3]覃泽林,梁戈夫.广西甘蔗糖业产业创新平台组织体系构建研究.广西农业科学.2010(9):1014-1017.
[4]孙智军.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37-68.
4.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篇四
水城县化乐镇朝阳煤矿
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朝 阳 煤 矿
2014年5月24日
朝阳煤矿
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及水城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六盘水市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平台推广方案的通知》(六盘水安监通【2014】41号)、水城县《关于开展煤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认真抓好我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加强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了朝阳煤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全面完成我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特成立信息化平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名单如下:
组长:梁兴国 副组长:吴忠华
成员:胡雍平姚己未赵江平李小波邓书鹏王亮亮朱学清谭光友李勇正孙乾斌祖大全彭祥乾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工办,由吴忠华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日常事务。
二、领导组职责范围
1、组长梁兴国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全面工作。
2、副组长吴忠华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资料收集、协调各分管矿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资料的录入、同时负责上传矿部证件及特殊工种人员证件、采掘计划和方案资料的上传。
3、胡雍平、朱学清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隐患排查(包含矿自查自纠、上级检查)、整改、落实、验收、销号的工作、同时包含安全学习、培训考试等资料的上传。
4、李小波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同时包含安全监控部分的告警、预警的处置、技术措施、设计方案、通风设备登记、通风相关图纸资料的上传。
5、赵江平负责全矿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中所涉及的机电设备资料的上传、包含地面井下以及机电相关的图纸及机电设备。
6、王亮亮负责地测防治水以及地测防治水相关图纸资料的上传。
7、姚己未负责协调调度室就生产完成情况,调度日志等与生产相关的资料上传。
8、谭光友负责监督每班次矿级带班矿领导带班记录、煤矿班前会议记录、调度日报、调度月报表的上传。
9、彭祥乾负责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设备的安装及维护管理、技术指导工作。
各带班矿领导每班必须上报轮流带班下井登记、班前会议记录、煤矿日常检查记录的上传。
三、信息化平台登录要求
1、信息化平台登录必须使用Internet Explorer6以上的浏览器,使用360安全、搜狗等浏览器无法打开。
2、信息化平台登录网址:
外网:http://111.121.223.244:8082/supervisse内网:http://192.102.0.25:8080/supervisse3、矿部各分管矿领导及相关人员就自己的用户名登录后,只负责录入自己相关部分的资料,严禁修改或删除其余人员录入的资料。
四、信息化平台授权相关用户名及密码
1、由李小波根据六盘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供的信息化平台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系统设置,授权用户并下发到各分管矿领导及相关人员。
2、矿各分管领导根据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登录后,自行可修改密码。
表一:朝阳煤矿信息化平台用户名及密码
五、工作安排
(1)制定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会审签字,下发用户名及密码。
(2)各分管矿领导及相关人员登录后上传矿的基本资料及人员证件等资料。
(3)每月由总工程师牵头,各分管矿领导及相关人员就信息化平台进行检查,对缺项及需更新的资料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
5.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篇五
建设方案
甘肃朗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呈现爆发式流行趋势,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突破10亿,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新时期的党政机关推进信息公开、强化公众互动、提升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4年8月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即时通信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
二、意义
建设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群众需求、打造服务性政府的重要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建设微信公众平台,能够为政府单位与百姓的沟通带来便利,能够使信息的传达实现高精准性、高接受率,方便社会各界对重要信息的获取和政务服务的使用,通过互动可以方便掌握群众对部门的诉求和期望,为创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起到推动作用。
三、建设优势
1.信息数据安全
腾讯公司在整体安全策略上,为各政务微信平台提供技术与服务器支持,保障政府部门和相应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2.宣传推广优势
利用甘肃省移动公司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为工商局政务信息网进行宣传、推广。
四、建设方案
1、微信政务大厅介绍
微信政务大厅是工商局政务信息网集合政务新闻资讯及服务功能的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高效、便捷的移动政务宣传与服务能力。
2、微信政务大厅功能
2.1“资讯”板块
主要是向公众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最新、最热、最重要的政策新闻资讯。拟设“工商要闻”“通知公告”“法律法规”“消费提示”等栏目。
2.2“服务”板块
主要是为公众搭建一个类似于PC端,但比PC端更方便、更快捷的工商业务手机终端办理平台。拟设“办事指南”“企业登记”“企业年报”“信用公示”“12315投诉”等栏目。
2.3“政务”板块
主要面向公众和系统内部打造的一个政务公开、移动办公的平台。拟设“省局概况”“职权清单”“官方网站”“帮助”等栏目。
3、建设准备工作
3.1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委托单位提供相关申请材料,由我方负责办理申请及认证手续。
3.2申请为开发者模式。用来接收微信服务器数据的接口URL由我放技术研发中心提供。
4、实现方案
4.1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在微信客户端创建自定义菜单。接口程序部署在移动云主机服务器上,并提供软硬件防护、宽带等网络设备,并负责日常系统维护和功能开发。
4.2委托单位负责提供公众账号中新闻内容,填充相应页面,响应自定义菜单的相应点击需求。
4.3如需要提供信息查询及其他服务功能,部门须提供网络查询接口,微信平台调用该接口,已完成查询功能。
4.4生成微信号二维码,方便用户进行关注及推广。
4.5提供后台的文章编辑,符合微信的编码格式,能够发送图片及链接信息。
6.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篇六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1页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综合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公共信息平台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通过对城市信息资源的全面感知、全面整合、全面挖掘、全面分析、全面共享和全面协同,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1.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框架包括网络层、感知层、城市公共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应用和用户层,如下图所示:
网络层
网络层是智慧城市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主要有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网融合、物联网等。 感知层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系统区别于数字城市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系统运行数据的主要来源。从技术角度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技术是对地观测感知
第2页
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WSN无线传感器技术和Zigbee传感技术等。从感知数据来源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手段是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以及地上、地下的各类传感设备。 基础设施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设施等。
在各地智慧城市系统建设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最新技术,基础设施可采用云计算模式来构建。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形成一个虚拟化资源池;利用云服务技术,将虚拟资源根据业务需要组装成独立运行的服务器资源作为服务对外提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完善的计算基础设施服务。
城市公共数据库
城市公共数据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
公共基础数据库由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及建筑物数据库等五类数据库组成,由法定管理部门提供的,基础且变化频率相对较低的信息资源,是城市公共数据库的“纲”。
公共业务数据库是基于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业务性扩展数据库,根据业务应用需要而扩展的各类指标项构成,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扩充的业务数据库模式,是城市公共数据库的“目”,指标项来自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
由各类专题应用类数据库构成,专题应用类数据库处于该结构的顶层,是通过对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分析后的有特定应用场景的服务型数据集,为各应用单位提供融合后的专题应用资源服务。 智慧应用
以公共数据库和部门业务数据为数据来源,通过公共平台对公共数据和部门业务数据的整合,为智慧应用提供整合后的信息服务,让智慧应用能够获取各类协同信息,提高应用的服务水平和协同能力。
第3页
1.2 功能框架
1.3 功能设计
平台由支撑数据、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门户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等系统组成。
1.3.1 支撑数据
由元数据、目录数据、交换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等数据组成,处于整个基础信息资源数据架构的中间层,对下可以以“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或是物理集中方式构建虚拟或物理的城市公共数据库,对上则起到支撑各种业务应用的作用。
支撑数据应单独存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存储于公共数据库中,但一定要做好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支撑数据的安全。
1.元数据
元数据是数据资源的描述,是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和前提,用于描述数据
第4页
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元数据库用于存储元数据。
2.目录数据
目录数据库用于存储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模型数据等平台资源的目录信息。3.交换数据
交换数据指数据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包括消息路由信息、流程管理信息、异常管理信息、监控管理信息、参数管理信息和交换临时库中的数据。
4.管理数据
管理数据指数据管理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包括数据操作信息、数据库运行管理信息、数据组织存储信息、数据库维护信息等。
5.安全数据
安全数据库用于存放事故报告、事故可能性、故障频率、试验结果、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可靠性分析及人的因素数据等。
1.3.2 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1.3.2.1平台安全
1.统一身份认证服务
由身份数据库、身份管理与数据服务、资源管理与访问控制、PKI基础设施、电子签章及其应用等组成,能够向区域范围内所有系统提供用户身份数据服务,能够为智慧城市应用整合提供支撑,满足“单点登录”的需求。2.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提供信息安全加密传输的功能。通过密钥管理可以进行公钥和密钥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从而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3.数据备份
制定数据备份机制,可按需要进行全量、增量、定期等不同方式实现关键业务数据的备份,确保数据安全。4.数据安全保密授权管理
数据不得随意泄露,只有经授权的相关专门人员可以有权限利用和管理数据,第5页
经正式批准需要数据时必须申请相关主管单位登记,并由需要人签字备案,保密数据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存储和传输,根据数据的保密规定和用途,确定数据开发使用人员的存取权限、存取方式和审批手续。
1.3.2.2 用户管理
信息资源分布在各个应用单位,甚至会出现跨区域的不同应用单位,另外,资源的使用者不仅仅是自然人,也包括各类业务应用。不同的应用单位,不同的用户,对资源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因此,需要将各类机构、应用及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才能将资源的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三类角色进行责任和义务的划分,规范资源的提供、管理与使用。
主要功能包括:
机构管理
机构管理提供整个平台的机构维护管理功能,包括机构的查询、添加、编辑、删除,详细信息查看和机构锁定/解锁等操作,锁定的机构将变为不可用状态,重新解锁后方能生效。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包括用户的查询、添加、编辑、删除和详细信息查看及用户状态修改。用户状态分为正常、注销、锁定和未审核四种状态,由统一的管理员进行用户的授权和管理。
密码管理
密码管理功能提供密码的维护和管理功能,支持密码修改和密码重置,通过向注册邮箱发送限时密码重置地址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1.3.2.3 日常运维
1.运行报告
提供平台系统运行状态报告,以报表的方式生成并以邮件的方式定期发送至运维人员,运行报告内容包括服务名称、服务访问量、服务状态等多项内容。2.故障通知
第6页
故障通知提供多种方式的故障通知服务,当某项服务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以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通知指定用户,从而对系统故障进行快速响应。3.故障巡检
故障巡检提供对各种服务、接口和数据库等的故障检测功能,用户只需将需要定期巡检的服务加入至巡检服务队列中,同时,设置完毕巡检的参数,即可以实现定期巡检的功能,并生产巡检报告发送至指定邮箱。4.访问统计
提供各种服务的访问统计功能,可以灵活进行统计,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各种数据的统计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流量统计、服务访问量统计、用户/IP访问量统计等功能。
1.3.2.4 统一认证
身份认证功能: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门户首先必须完成的是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用户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输入用户认证信息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门户查询用户信息库(LDAP),显示可访问的应用系统入口界面。
单点登录:用户从统一身份认证门户或某个服务系统登录后,再次登录其他系统,无需进行再次认证。做到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所有服务系统。
1.3.2.5 运行监控
提供平台系统各种注册服务的实时监控,包括该服务的状态、运行时间,同时可以对平台监控的时间间隔,是否自动启动等参数进行设置和应用。提供对运行平台性能(包括CPU、内存等使用情况)的监控和预警功能,同时,对平台服务的各种操作建立日志,并支持日志统计分析功能。
1.3.2.6 应用管理
对应用的信息,包括对应服务,资费等进行维护。系统定义每一种业务为一种系统支持的服务,每种服务加上相应不同的资费策略在系统中定义为应用,是用户可以最终定购的。应用管理就是对应的分类、定义、和资费的设置。
第7页
定义服务类别、服务子类别 定义优惠方式,节假日优惠参数 定义计费方式 …
服务提供商发布应用,给平台审核;平台对服务提供商的应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应用才能够被用户订购使用。
应用审核包括对应用的服务、价格进行审核。
1.3.3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
通过资源目录子系统的建设,以目录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是对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使用目录体系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更多应用单位、更多资源的接入与共享。
信息资源编目管理子系统作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载体,采用一种非落地的信息共享模式,是对交换共享模式的补充,在目录式共享中,各应用单位对各自共享的资源有完整的控制权,可有效地解决交换模式中要求各应用单位因担心违反相关规定不愿意批量提供数据的问题。
目录管理与服务模型如下所示:
1.3.3.1 元数据定义
编目子系统的核心元数据定义提供对核心元数据的定义管理,包括核心元数据查询、添加、编辑和删除功能,同时提供核心元数据详细信息查看的功能。
1.3.3.2 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功能主要提供基于机构、用户、权限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配置管理功能,其主要包括资源权限等级定义、系统参数管理、机构环境管理、用户角色管理、分类方式管理、服务类型查询和权限管理等功能。在此,权限和用户机构管理均为托管方式,由平台运维系统中的用户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权限认证。
第8页
1.3.3.3 编目信息发布
编目信息发布主要提供注册至编目中心的编目信息的发布功能(同时支持批量及指定),在发布时可指定允许访问资源或目录的应用单位列表及资源访问权限要求,通过编目信息发布,可以将前置编目信息发布到全市统一的门户中供各级应用单位进行检索、查看和申请。
1.3.3.4 编目信息撤销
针对无效的编目信息或需要进行下线的目录信息,系统提供编目信息撤消的功能,该功能可对已发布的编目信息进行撤消和下线,该编目信息撤消后可重新进入待发布状态,如需发布可以重新进行发布。
1.3.3.5 编目状态同步
编目状态同步主要提供平台门户与后台数据的手动同步功能,系统提供自动同步检测的功能,能够自动检测目录状态不一致的状况,通过选对相应的编目数据手工进行同步,可实现目录状态的同步修正更新。
1.3.3.6 交换互动
提供目录驱动交换功能,资源使用方通过目录方式获取资源信息后,通过平台提供的申请流程向平台管理者与资源拥有方进行申请,得到管理者与资源拥有方同意后,由平台自动开始按配置的规则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
目录系统提供数据交换驱动入口,调用对交换系统提供的相关接口,实现与交换系统的互联互通,并能对交换系统业务数据及各类服务提供资源编目功能。
1.3.3.7 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功能提供编目中心各种服务状态的统计,如编目信息评价、访问量统计等信息,编目信息评价主要提供各应用单位对已发布编目信息的评价信息查
第9页
询功能,访问量统计能够根据各应用单位对该编目信息的浏览数量进行统计。过程信息查询提供编目信息在编目中心的过程信息记录。
1.3.3.8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功能主要提供目录查询和目录浏览等功能,包括基础查询和自定义高级查询功能,支持多种查询方式联合,并以树形分层式方式展示相关编目信息的详细内容。
1.3.3.9 前置功能
资源初始化
提供前置与平台中心之间的初始化设置,通过初始化可以实现前置与平台中心之间的通信和目录同步,主要包括前置节点注册、用户权限认证等相关服务。
结构化数据编目
前置编目系统提供对异构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进行手工或自动编目,应支持主流数据库,包括:Oracle、DB2、MSSQL、MYSQL等异构数据库。
非结构化数据编目
前置编目系统除了可以对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进行编目外,也可以对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编目,如文件、图片、视频等进行编目,通过文件交换系统实现文件的共享服务。
编目信息查询
提供前置编目信息的查询服务,支持快速查询和自定义查询,可以通过资源标示符、资源名称、关键字、分类方式、编目日期等多种条件进行查询,并支持查询结果的目录详细信息查看,从而让用户快速定位信息资源位置。
编目信息提交
提供前置编目信息提交至平台中心的服务,编目信息经过提交后,在编目中心等待审核人员进行审批,并最终发布。提供编目信息批量发布功能,并能够查询已提交的编目信息。
编目信息审核
编目信息审核主要提供给编目前置管理员使用,编目信息经审核后方能向编目中心提交,在编目信息审核后可以进行该条编目信息的查看。
编目信息注册
第10页
编目信息注册主要提供前端编目信息提交至编目中心的服务,通过编目信息注册服务,前置编目信息会被注册至中心的信息资源目录中供多个应用单位进行目录访问和资源申请。
编目信息管理
编目信息管理提供编目信息的修改和删除功能,前置编目人员可以对编目的信息进行修改,包括编目信息的核心元数据项、核心表数据项、字段数据项等内容。修改完毕后,可以对编目重新进行提交、审核和注册。同时,前置编目人员也可以通过编目信息删除的方式删除多余的编目信息。
目录传输
目录传输提供目录同步的监控和手动执行传输的功能,其主要是针对系统参数管理中的参数进行手动执行传输,通过目录传输,将前置子系统修改的参数与编目中心系统进行同步。
1.3.4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交换,通过交换实现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的同步更新,以及数据比对、清洗、转换、异常处理等交换服务所需的基本功能。
通过建立数据交换服务系统将达成以下目标:
[1] 通过使用统一的技术手段与标准,提高交换的效率,降低维护复杂度; [2] 同步优化信息存储结构,采用松散耦合的方式,确保数据与应用适当隔离,保证数据的安全;
[3] 使数据交换始终处于被有序管理的状态,避免了乱交换、重复交换等问题的出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1.3.4.1 交换能力要求
提供信息整合功能,可按主题要求整合形成共享资源库(健康档案、人口库等)数据集合,支持动态组件形式的数据清洗等处理功能;
自动编码转换,统一编码标准;
第11页
支持主动与被动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实现按需交换; 支持增量与全量数据同步;
支持订阅式数据交换模式,提供订阅过滤支持,支持键值、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数据落地方式;
提供异构数据库、跨平台数据交换功能;
无缝支持结构化及非结构化资源交换,数据采集方式丰富,触发器/数据库日志/时间戳/轮询等采集数据供用户选择;
基于web图形化平台配置,简单易操作;
统一管理元数据,提供统一标准化字段,规范系统; 为用户提供个性定制处理组件接口,方便用户自由拓展;
自定义数据交换格式,保证在无需代码开发的情况下,完成新交换节点的接入,实现交换元素及交换规则的调整等;
支持信息资源申请调度流程化,支持目录驱动交换; 支持非侵入业务式的前置交换服务;
1.3.4.2 资源管理
提供交换中心和前置交换节点之间各种交换表资源、组件和数据库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交换表管理、控制表管理、组件信息维护、字段转化维护和数据库进程管理。
1.3.4.3 查询统计
提供交换与整合信息资源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主要包括交换数据查询、整合数据查询、系统信息查询和交换数据统计。
1.3.4.4 订阅信息管理
提供信息订阅服务功能,主要以表订阅和整合信息订阅的方式为主,主要包括表订阅查询、表订阅管理、表订阅审批、表订阅启动、整合订阅查询、整合订阅管理、整合订阅审批和整合订阅启动。
第12页
1.3.4.5 目录互动
提供目录驱动交换功能,资源使用方通过目录方式获取资源信息后,通过平台提供的申请流程向平台管理者与资源拥有方进行申请,得到管理者与资源拥有方同意后,由平台自动开始按配置的规则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
信息资源交换需提供对目录系统的相关接口,实现目录系统与交换系统的互联互通,从目录系统中读取相应的资源信息,并能启动流程实现相应的交换配置,最终实现自动交换。
1.3.4.6 交换管理
交换管理提供交换队列管理、交换规则定义等功能,主要包括交换队列查询、交换队列管理(添加、删除、查看、修改)、交换规则定义等。
1.3.4.7 日志维护
日志维护提供交换系统的各种日志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系统日志、交换日志和导入日志等,为系统提供全面的日志管理功能。
1.3.5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
数据整合服务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数据加工、数据整合、数据关联等功能,能够动态配置实现各类不同主题的信息处理,在人口库、法人库等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构建业务应用所需的业务数据库,充实公共服务数据库,提升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向信息的转变;另一方面,业务数据库及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指标项扩展的另一途径是新智慧应用的建设,这些指标项的扩展反过来也会充实基础数据库的指标项及数据内容。
数据整合服务模型如下图所示:
第13页
1.3.5.1 整合配置
以图形操作模式配置数据整合参数,实现进行清洗、转换、比对、数据导出、数据拆分等数据整合规则的动态配置。
1.3.5.2 整合组件管理
系统以组件形式对清洗、转换、比对、导出、拆分等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封装,同时提供这些整合组件的注册、发布、撤销、查询等整合组件管理功能。
1.3.5.3 整合流程管理
实现对整合实施过程的申请、配置、审核、执行等过程的流程化管理,并允许在流程过程中进行回退、修改等操作。
1.3.5.4 整合结果信息查询
提供整合结果信息的查询统计功能,无需定制开发,可动态根据不同的整合主题进行相应结果信息的查询。
第14页
1.3.5.5 整合结果订阅
应用接入单位可针对整合结果,按需进行结果集数据的订阅,在订阅审核通过后,系统按预设的规则将接入单位要求的数据交换到指定位置。
1.3.5.6 整合过程信息统计分析
动态设定统计口径,对数据整合过程进行统计与分析,如清洗数据量、处理过程失败记录、处理成功数等。
1.3.6平台门户系统
平台门户子系统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对外信息展示及平台运维的窗口,针对管理员、政务用户和公众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提供基于平台各支撑系统提供的原子服务,聚合成相应的功能接口集以支撑构建于平台基础上的各类应用,实现公共信息平台“统一门户”的建设目标。
1.3.7 接口与服务系统
1.3.7.1 开发接口服务
支持允许开发者或应用开发商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的SDK,调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基础数据)和自己的业务应用进行集成,或是开发基于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主要提供内容包括二次开发包、webservices等开发支持手段,以满足不同的开发用户群需要。
1.3.7.2 数据服务系统
数据服务系统服务内容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业务人员,最主要包括对业务应用的数据服务。
通过建立数据系统将达成以下目标:
[1] 建立严格的数据服务管理,数据的使用必须遵循申请=》审核=》使用的第15页
管理流程;
[2] 提供数据服务本身的注册、上架、撤销等服务维护功能,支持服务的动态配置;
[3] 数据服务须提供动态扩展能力,能支持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其服务模型如下所示:
1.3.7.3 动态扩展服务 1.3.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
实现城市公共数据库数据的时空化,通过业务数据时空化组件,大量的资源信息可以以直观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通过与3S技术(GPS、GIS、RS)的结合,可以构建各种可视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同时,基于业务数据的信息资源图层也可以通过业务数据时空化的手段来进行快速制作,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资源图层更新的成本和复杂度。
1.3.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
功能主要分为多维数据透视、个人信息综合挖掘和法人信息综合挖掘三部分,系统的数据来源为公共基础数据库与公共业务数据库,系统产生的分析成果数据,经过时空数据处理引擎,以服务数据形式存储于公共服务数据库。
多维数据透视重点是对个人法人的个体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提供多应用单位数据联查、协查功能,提供个人数据比对和户口迁移、人际关系分析等功能。
个人信息综合挖掘侧重于从宏观层面上对个人年龄、文化程度、居所和个人的失业、公积金缴纳、保险缴纳情况之间的关联度及关联系数予以统计分析,作为宏观决策的量化数据依据。
法人信息综合挖掘侧重于从宏观层面上对法人的基本状况、行业、注册资本等和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之间的关联度及关联系数予以统计分析,作为宏观决策的量化数据依据。
7.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篇七
关键词: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校企合作,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偏差,培养体系相对滞后,在知识体系更新、核心技术培养方面与产业发展存在“代沟”;同时培养过程与培养机制等方面也体现出无法适应产业变化的新问题,已不能很好地顺应产业发展,培养出适应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课题正式基于这个大前提,通过黑龙江科技大学与哈尔滨金融学院合作进行适应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新型软件工程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同时着重于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本文以产业发展为方向,以培养优秀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创新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跨校园、跨企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向适应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可以极大提升毕业生社会竞争力,从而对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起到促进作用。对于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中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与高校实现更为深入的合作,参与高校师资培养、培养方案制定、软件基地建设等多项工作,根据市场导向,深层次引导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二、创新型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高校传统的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普遍存在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实践环节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偏重而实践训练不足的问题。在目前国家大力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新形势下,这种情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因此,目前高校亟待改善的就是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黑龙江科技大学与哈尔滨金融学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建设。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目前已与哈尔滨海康、文思创新、中软、达内、富士康、大庆科瑞尔斯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在北京、烟台、大连、盐城、深圳、大庆、哈尔滨等城市构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IT企业群,哈尔滨金融学院也充分利用各类校企合作资源,两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为在校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也为企业提供量身培养人才的机会。在校企合作的大前提下,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在校本科大学生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在校培养3年+下企业培养1年”的模式,通过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企业导师入校任教并参与培养方案制定、校内工程实践、导师制培养、校外顶岗实习、课程置换等全方位无缝连接的模式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入,充分发挥校企各方优势,实现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二)创新MPE-CDIO现代工程教育模式
近年来,黑龙江科技大学结合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突出实践,科学确立了“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三大教育理念。在“三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搭建了以大德育为先导、以大工程为背景、以大实践为途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引入麻省理工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后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阶段出发,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设计。基于“三大”教育理念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创新了MPE-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制定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及相关实施办法。M代表Moral,以德为先是MPE-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P代表实践Practice,要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非专业能力;E代表工程Engineering,在实践中学会工程化思想,要求学生在做任何一个项目,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实验也都要养成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习惯,强化学生工程化的思想和意识。
(三)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和MPE-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自2010年起就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制定了新型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大纲,搭建了基于MPE-CDIO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鱼骨模型,明确了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以及课程群的设计。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了CDIO体系中4类一级能力、17组二级能力以及73种具体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通过新式的课程群体系,合理搭配了软件工程专业各类大类课、基础课与选修课,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与知识架构,在引入软件企业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提下,添加了符合企业研发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企业导师与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在校教师共同指导。通过课程置换形式,实现了在校3年与企业1年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提前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自2012界毕业生起,连续五年实现90%以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于毕业前即可赚取实习工资,50%以上优秀毕业生正式毕业前已获得企业正式员工级工资待遇,并实现月薪过万的高质量就业。
三、一体化平台建设与实践
为了辅助新型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及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学院充分利用网络化的便利,进行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数字化混合式学习平台、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与资源共享性,实现了跨越空间距离将师资培养与学生培养同步,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步,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的问题。
(一)数字化混合式学习平台建设
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形成平台的需求分析报告;应用Web开发技术确定采用MVC的三层体系结构、确定系统开发环境、完成数据库设计、建立服务平台存档文件架构;采用ExtJs框架、Struts框架、连接池等技术实现平台代码搭建;最终实现了信息化虚拟学习环境搭建、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教师可以将各类学习资源共享于平台之上以便学生查阅、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产业发展最新动向,企业应用最新技术及方案解析,浏览各类教学资源并实现线上学习、在线问答、线上测试等功能。
(二)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主要完成校内、校外企业各类信息的交互,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管理以及校外课程置换学生管理等深入辅助校企合作程度的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在校生可以实时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发出实习应聘申请以及课程置换在线申请,并可以实现置换单位变更、校内外导师分配、与校内外导师交互等多项工作;企业方可以投放各类就业信息、招聘岗位、可置换课程安排等信息的共享,实现实习生的在线招聘等互动功能;校方管理人员及校内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完成实习学生管理、交互与辅导等工作。
四、结论
近年来,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与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学院合作,以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为载体,进行了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研究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创新MPE-CDIO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并创新了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搭建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平台建设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弥补了“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的问题。通过近三年的改革与探索,摸索出一条成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2010级、2011级与2012级毕业生均实现了90%以上就业,其中50%以上优秀毕业生正式毕业前已获得企业正式员工级工资待遇,并实现月薪过万的高质量就业。通过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与研究,提高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并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及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和较好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2]张凤武,周广林,曹景萍.基于MPE-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才智,王国权,韩紫恒,赵春刚,朱秀,马海峰.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经济师,2013(7)
[4]才智,赵春刚,顾泽元.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经济师,2011(8)
[5]才智,张学金.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研究[J].经济师,2012(2)
8.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篇八
[关键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运行机制功能设计
一、建设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意义
1.整合现有物流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推进区域流通现代化进程
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现状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其结果造成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很多单位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上相互重叠,数据格式不规范,无法互联互通,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统一规划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和建设架构,整合现有各种物流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节省投资和加快建设进度,有利于发挥区域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势,加强物流各环节的联系,打破物流管理条块分割所产生的屏障,为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规划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在整体上推进区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改善投资环境
通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发布、查询和接收物流运作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各个物流作业环节运作的透明度,减少物流信息交换的环节,缩短物流运作的周期,大大的改善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另一方面,它有助于使专业物流企业可与多个物流代理建立长期伙伴合作关系,当代理提出物流请求时,可迅速建立起供应链连接,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有利于提高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物流规模效益,也利于中小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平稳过渡。大规模联合作业可以降低物流系统整体运行的成本,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和增值服务,这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推动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间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物流业务的运作涉及与众多部门的协调,如银行、税务、保险、海关、检验检疫、交通、交管、外贸等政府职能部门。目前这些部门的信息无法共享,每个部门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甚至各自出台的政策常有冲突和矛盾的地方,造成办公效率低下,这与一体化的物流运作趋势严重不相适应。通过规划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不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有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部门间建立协同的工作机制,从而提高城市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4.有利于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城市各部门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宏观管理部门难以获得整个物流运作的宏观信息,无法及时获得仓储、道路交通对需求的满足程度的信息,无法及时获得物流业务的地区分布信息等。这些因素使政府制定的物流发展规划有很大的滞后性,甚至造成决策失误,使大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闲置和浪费。通过规划和建设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所有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业务历史数据存放到数据仓库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为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减少决策失误。
二、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行机制
1.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机制
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属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它投资大、回收期长,但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愿意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政府应筹集适当的引导资金作为股份投到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制定相关政策拉动物流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开拓性及其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因此,平台建设的参与者应包括政府、企业、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建设工程,目的是要整合现有物流相关信息资源、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环境,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这必将牵涉到众多物流相关信息资源的资产重组和数据接口的开放等问题。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领导小组来协调和沟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另一方面,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吸收大量资金,需要众多企业的参与。所以,应当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组建企业法人集团来参与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参与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的考察至关重要。信息平台建设的专项工程建设项目不要选择具备该领域资质最好的一家企业,相反要选择在该领域引领市场潮流的几家企业共同建设,这有利于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和降低实施成本。同时,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紧紧围绕对平台的需求进行建设,避免投资浪费。我国的“银联卡”工程和上海亿通国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上海国家航运中心信息网络和上海大口岸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值得借鉴。
2.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机制
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原则上应坚持谁建设谁运营的策略,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并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招标或组建企业法人集团时就应该考虑到运营的问题。它的运营机制可采用机场和高速公路类似的模式--收取机场建设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如果物流市场需求拉动了,企业就有积极性参与平台的建设,正如现在有私营企业投资机场、公路建设一样。由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具体运营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而且具有垄断运营的特点,这必然牵涉到信息的共享机制和定价问题。
因此,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采取政府引导、行业约束、企业自主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面向企业,通过政府相关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制管理方式。对于加入平台的企业会员,平台可通过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租赁费、广告费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自主经营,提供有偿服务。政府主要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负责指导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共享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市场引导政策的出台等。
三、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功能设计
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将与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中心、相关行业信息系统及企业的信息系统连接。用户通过前台界面完成与物流有关的各项操作,实现与各个应用系统间的无缝衔接。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部分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1.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汇接全市各相关行业,各种物流运作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它既是全市物流信息资源的汇接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城市物流信息资源的窗口。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应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门户网站功能。包括市场动态、行业新闻、相关政策法规;物流企业名录和基础资源信息;友情链接、物流论坛与培训教育。
(2)公共信息发布与查询功能。包括环境、路况和气象信息的发布与查询;地理信息(GIS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查询;港口、航运、公路货运、航空、铁路等信息的查询;物流园区及仓储设施信息查询;多式联运信息查询。
(3)交易服务功能。包括物流服务的电子报价与询价功能;物流运输中的舱位、用箱、拖车和仓储等交易撮合功能;物流业务的网上谈判、议价、合同签订与管理功能;电子订舱功能;CA安全认证功能;电子支付与资金结算功能。
(4)相关部门服务功能。包括海关保税区监管功能;海关网上报关与网上通关及通关数据支持;网上出入境检验;网上报税、交税;网上办理保险业务;其他相关的电子政务服务功能。
(5)用户信息服务功能。包括ISP服务;CA证书认证申请和管理;用户主页服务;应用托管服务。
2.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作为物流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将担负起物流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数据格式转换功能。通过数据规范化定义,支持各类不同格式和系统之间数据的转换与传输,实现各常见数据库、Web数据、文本、图像等多种格式之间的自定义相互转换。
(2)实现物流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无缝对接功能。在交易双方进行询报价、网上磋商、订单签订等活动中,传输和转换数据,并确保交换数据的可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作为ASP服务管理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支持服务的功能。采取完全托管或部分托管的方式,实现ASP服务的应用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平滑衔接。
(4)与其他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的连接和数据交换的功能。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网络互联和数据转换功能,建立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互联与信息共享。
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将实现不同组织(政府、企业)间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实现整个物流作业链中众多业务主体相互间的协同作业、设计架构出配套的机制及规范以保证体系的有序、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内涵和规划设计》杜江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3
[2]《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框架研究》,王喜富、申金升、关伟,物流技术 2006年第01期
[3]《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研究》,张锦、杨东援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年第01期
9.惠农信息平台建设汇报 篇九
汇报材料
为了加强惠农资金发放的透明度,方便我镇群众及时多渠道查询惠农资金的项目、数额、发放情况,大力推进政务财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打造我镇对外宣传窗口,我镇在区委农工办的主导推动下,在中国移动XX分公司、中国电信XX分公司的技术支持下,于2011年10月,建成涵盖信息发布查询及党政政务公开两大模块的惠农信息平台2个。提供惠农信息网站查询、惠农短息发布等各种功能,农户可通过网站查询、短信查询、12580查询、WAP网站查询等多种方式了解惠农资金的发放,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惠农补助信息查询渠道。
一、充分准备,完善组织网络,确保惠农信息平台建设上水平。
在全区惠农信息平台建设启动会议之后,我镇确定熟悉网络的干部,配备电脑,安排专人负责平台信息发布和网站维护工作,积极参加由区委农工办主办,移动、电信协办的技术培训,认真开展平台建设组织机构网络,确定信息发布员1名,村级信息联络员10名,镇级惠农信息输入人员10名,包村信息核对员10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深入村社采集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联系电话等农户信息。建成电信、移动惠农信息平台各1个,采集农户信息3165户,向农户发放惠农信息平台查询使用说明卡1000份,全镇 2010、2011、2012惠农补贴资金全部上传发布,点击查询量达到4908人次,有效的确保了我镇信息平台建
设。
二、“三个三”工作模式,确保惠农信息真实准确有效。我镇信息平台建设由镇政府镇长主抓、镇党委副书记负责,按照“三查三核三确定”的“三个三”工作模式为农户信息收集数据的正确、准确、有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三查”确保基础信息摸底正确无遗漏。
按照村社干部初摸核查,镇干部调集档案二次排查,平台管理员软件过滤三次审查的“三查”方式,靠实责任,层层监管,严把农户一折通账号、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八类基础信息正确率,利用计生WIS系统及镇派出所人口管理系统初调数据下发村社干部逐户核查,上报后镇干部调取民政及粮食直补打款账号比对检查,确定后平台管理员利用身份证过滤软件过滤审查,努力夯实基础数据,严防弄虚作假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镇共摸底数据3165户,打回核查空缺、错误数据200余条,检查争议账号及号码数据33条。截止目前,全镇数据“三查”后正确率达到98.95%。
(二)“三核”确保上传基础信息准确无错误。
上传基础信息的准确性是惠农信息平台建设质量的保证。为此,我镇多次招开包村干部专题会议安排此项工作,将“三查”数据打印成“入户核查表”,由村干部入户初核并由农户在核查表上签字盖章确认,再由镇干部负责与初核前数据进行校验核对,最后由平台管理员审核汇总的“三核”原则,对摸底核检比对后的基础信息进行核查核定后汇总,确保发布后的农户信息与农户真实信息一致,严防信息出现错误,真正发挥平台快捷、方便、真实、有效的优势。
(三)“三定”确保惠农资金补贴信息有效无差错。惠农资金发布的准确是平台建设的基础。在惠农资金的收集及上传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发布信息与打入一折通账号惠农资金的一致性,按照各涉及拨付惠农资金业务口干部负责确定人员输入、财政打款部门调取打款明细表抽检核定、平台管理员审定上传的“三定”原则进行《XX区农村信息公开平台农户信息收集表》惠农公布信息项目的输入,通过多核对、多审定的方式,为发布补贴资金信息的有效无差错打好基础,全镇共按时发布包括移动平台惠农补贴资金信息3165条,其中,粮食直补信息316条、农资综合直补信息316条、医疗救助金信息134条、农村低保金信息772条、城乡五保金信息90条,电信查询说明短信218条。
三、充分利用惠农信息网站平台,全面推进党务政务网络公开。
我镇充分利用惠农信息网站,全面开展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加强党政建设对外宣传力度。发布党务、政务公开信息10条、服务类信息11条、党政建设信息15条、惠民信息工作10条、新闻动态信息20条、物资供求信息5条、自然风情信息5条。发布内容包括党务、政务公开、党政建设、新闻动态以及自然景观等方面。
三、主要存在的困难
一是网站建设专业性较强,对于网站的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并且由于移动惠农信息平台网站的操作复杂,服务器延迟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数据上传失败现象频繁,农户惠农短信无法及时收到等现象,增加了信息信息管理员维护难度。
二是山区农村网络覆盖率低,广大群众文化程度低,群众查询难度较大,造成使用率较低。三是农户联系电话变动频繁,但各村信息员不能及时掌握变更信息,造成信息发送错误。
10.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篇十
项目介绍
第1章 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 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建设一个综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3章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3.1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报警求助、安全警示、本地监控硬盘录像等功能,从而提高出租出行的安全性。
二是安全服务或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管理人员可以与驾驶员实现语音或文字的互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应急调度。
3.2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需求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GPS自动报站、本地监控硬盘录像、超速报警提示等功能,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调度人员可以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以及司售人员情况,实现智能化的排班和科学的发车调度管理等工作,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对各种营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优化管理方式,最终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
四是调度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了解站台候车人员情况,从而优化发车计划或制定应急的发车计划,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3.3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的需求主要是出行者可以借助电子站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及时的了解公交车辆计划到站情况、公交线路车辆分布情况等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出行线路和出行工具。
第4章 系统整体设计
通过对各部分需求的分析发现,三部分需求有着较多的相似性或者关联性,例如三部分需求都有视频监控功能要求;出租和公交需求都有定位、报警功能要求;出行服务信息的来源是公交应用系统,同时又可以为公交应用系统提供参考数据等。
因此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城市规模的现状,本着充分利用设备、网络服务、维护人员等资源的目的,将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子系统(下文简称出租子系统)、公交营运企业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子系统(下文简称公交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子系统(下文简称出行服务子系统)三者集成为一体,使用统一的应用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和不同的功能使用授权,实现了全部的服务和管理需求。
同时为了考虑应用的升级和扩展,系统预留多种功能接口,可以为第三方进行建设的IC卡系统、媒体广告发布系统等提供信息传输通道。
系统整体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第5章 详细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各子系统通用性的功能设计,再就是三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特色功能设计,最后是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功能设计,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5.1 通用功能设计
系统通用功能主要是三子系统都需要的视频监控功能,出租子系统和公交子系统需要的定位监控、安全报警、以及调度的语音和短信交互等功能。5.1.1 视频监控功能
通过车载或者户外固定安装的音视频摄录装置将车内、外监控信息实时摄录存储于车载存储设备中,可通过车载终端的报警装置实现数据主动上传(通过无线网络)或通过系统中的GPS车载终端中相关营运参数的设计自动激活数据上传(通过无线网络)。同时,监控中心也可根据需要利用无线网络对特定车辆进行音视频、图片上传或点播。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可为现场指挥提供音视频及图片。另外,车载存储设备中存储的音视频数据能方便的通过相关设备下载。
单画面实时监控全屏显示
单车四画面实时监控
多车多画面实时监控
5.1.1.1 实时图像浏览
指定设备和通道实时浏览,图像缩放和抓拍,手机浏览,多画面操作。
可以查看一台车的全部或部分摄像机的情况,也可以同时查看几台车的全部或部分摄像机的情况。
字幕叠加:图像产生时间经纬度车牌哪路摄像机的信息要叠加到画面上。可以实现多客户端多种方式实时图像浏览,支持在远程计算机、电视墙上实时调看,支持3G手机实时监看。
5.1.1.2图像存储和备份
可以实现前端硬盘存储、SD卡存储等多种存储方式。
录像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指定要求对环境视频进行实时采集并存储,支持计划录像,可按时间段、或全天录像,或按周和日期进行有规律的录像排程,并支持循环录像、自动删除过期录像等功能。
5.1.1.3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
可以为用户提供录像回放点播功能的流媒体服务,并支持快进、快退、暂停等常用操作功能。
5.1.2 定位监控及管理功能
5.1.2.1地图基本功能
系统支持shpfile和BingMap两种地图格式,即GIS地图和WEB地图。两种地图均能实现GIS基本操作。
GIS地图中,可实现放大、缩小、移动、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矩形查询、点选取、全视图、鹰眼地图等功能。
WEB地图中,可实现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
5.1.2.2 GIS地图管理
地图控制管理分为图层控制、注记设置、符号设置三方面功能,以便用户对于地图数据进行个性化配置; 图层控制
图层控制功能又可细化为三方面功能:
1.图层位置控制:包括图层上移、图层下移、图层置顶、图层置底; 2.图层显示控制:图层图例、图层比例尺、图层显示、鹰眼显示; 3.图层配置:加载图层、删除图层。 注记设置
注记设置功能,用户可设置注记显示、注记比例尺、注记字段、注记颜色和注记字体,并可预览注记样式。 符号设置
车辆显示设置,包括符号设置、名称属性设置两部分。可以根据车辆运行方向设定不同车辆符号。车辆名称可设置名称显示位置、显示字号、一般车辆、激活车辆等设置。
5.1.2.3地图快速检索
快速检索功能,主要分为车辆检索、线路检索、地名检索三部分功能。检索结果,显示在列表中,双击支持在GIS地图上定位闪烁显示。
车辆检索
输入车辆名称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车辆,在线车辆可在(GIS/WEB)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掉线车辆可以在地图上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线路检索
输入线路名称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车辆,在线车辆可在(GIS/WEB)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掉线车辆可以在地图上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地名检索
输入地名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地物,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地物,地物可在(GIS)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
5.1.2.4 车辆位置监控
通过车载设备上传实时数据包,通过服务转发,客户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在电子地图上实时确定运营车辆的实际地理位置、车辆运行情况。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监控类型以满足业务监控需要,系统同时支持车辆历史运行轨迹检索回放。
车辆实时监控
根据车载设备实时上传的数据包,结合电子地图,即可让用户快速、直观的确认车辆的地理位置,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不同的监控类型。
车辆监控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实时监控:打开地图窗口,系统默认监控所有车辆; 2.单车监控:在地图窗口,只监控指定车辆; 3.单线路监控: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线路所有车辆; 4.单分公司监控: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分公司所有车辆;
5.自定义组监控:用户自定义指定车辆分组(可以跨线路、跨分公司),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分组车辆;
图:自定义车辆位置监控
车辆轨迹
设置车辆显示轨迹模式,系统支持显示车辆最近运行的轨迹点,系统默认50个,此参数用户可以修改。
在GIS地图中,显示轨迹点(绿色),及轨迹点连线(蓝色); 在WEB地图中,只显示轨迹点(红色);
图:GIS地图车辆显示轨迹
图:WEB地图车辆位置监控
车辆跟踪
用户根据业务需要可以指定车辆为跟踪模式,则车辆始终在地图视野范围内运营; 支持定时跟踪、定距跟踪、锁定车辆等跟踪方式。
历史数据回放
系统支持车辆历史数据查询,可以为用户事后查询车辆运行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回放设置
1.系统支持跨天查询,回放时间段任意设置
2.系统支持一个车或多个车辆组合回放(系统默认10个,用户可修改配置)3.轨迹回放速度可以设置,分为10档(1-10,数字越大越快) 数据回放
1.系统回放时,提供回放工具栏,可实时调整数据回放过程。包括播放、暂停、退出、调整播放速度四个功能。
2.可以在当前GIS地图窗口显示车辆历史运行轨迹;
3.在输出列表显示历史轨迹数据,包括线路,车辆,经纬度,速度,方位角等。
公里计算
1.在输出轨迹列表中点击鼠标右键,选中同一车辆任意两点,系统自动计算两点间轨迹距离;
2.在地图窗口,鼠标右键选取同一车辆任意两点间,系统自动计算两点间轨迹距离;
图:车辆轨迹点公里计算
5.1.3 安全监控及报警功能
在车辆的运营过程中,系统自动完整记录车辆发生超速、越线行驶等行驶信息。同时车载机具有车辆报警紧急自动提示功能,可使车辆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如车辆抛锚报警、越线行驶报警等。
报警跟踪:当车辆有报警信号时,中心计算机自动将报警车辆置于窗口的中心并实时监控、显示其运行轨迹和车辆有关信息。并伴有声音提示。
5.1.3.1 违章报警
当车辆运行违反规章标准时立即产生报警,如公交和出租车辆超速,滞站、偏离线路等,并提供明细统计表。
5.1.3.2 紧急报警
当司机遇到危险情况时,按动紧急报警按钮,监控中心将协助处理。
5.1.3.3 网管报警
监控中心发现车上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可以远程启动车辆的报警系统。
5.1.3.4 报警联动
可以设置多个报警输入和输出端口,当报警产生时,根据报警种类的不同和预先设定的通知机制,同时或者分别通知监控中心和司机等相关人员和部门。
5.1.3.5 报警统计
对各种报警进行统计分析。
5.1.4 调度交互功能
5.1.4.1 短信交互和语音播报
系统预制下发短信内容,也可以手动编辑短信内容,如临时调度任务、通知通告等,按照选择对象下发短信给指定车辆车载终端设备,车载设备支持TTS语音播报,可以设置营运公司、集团、现场调度等不同操作权限。
5.1.4.2 语音通话和监听
调度根据业务需求,可以跟驾驶员进行语音通话安排发车任务,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监听车上情况,为快速准确解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语音通话
调度可主动发起语音通话请求,实现调度和驾驶员双向语音通话。或输入请求的电话号码和拨号等待间隔,下发给车载设备,车载设备自动回拨。实现集团、营运公司指挥中心与车辆进行通话。
图:语音对讲
语音监听
语音监控包括主动监听和被动监听两种。
1.主动监听,即车上有紧急/危险情况,驾驶员上传请求监听指令,客户端收到短信提醒,调度员可发送语音监听请求,监听车辆语音,及时了解车上情况。
2.被动监听,调度用户发送语音监听请求,监听车辆语音,及时了解车上情况。
5.2 出租子系统功能设计
出租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在出租车内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并通过3G无线网络接入系统平台,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的预设后,即可自动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安全提醒和警示功能。同时安全服务管理人员使用相应授权的电脑客户端软件,还可实现对出租车辆的监管和安全提示,以及应急情况下的调度交互。
典型的出租子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在实现通用功能的基础上,为更好的实现出租车辆安全服务管理,出租子系统还具备如下功能: 5.2.1 电子围栏功能
包括电子围栏和驶出安全营运范围警示。管理者可以对车辆的行驶路径和区域设定一个范围,做为电子围栏。电子围栏分为驶入区域报警和驶出区域报警,驶入和驶出营运线路报警,区域限速报警和聚集区域报警。另外系统电子围栏还可以配合营运时间,实现驶出安全营运范围的自动警示,例如在晚上9点以后驶
出市区范围,系统可以自动下发并在车上播放如下语音内容“请乘客和驾驶员注意,车辆驶出安全营运范围,系统已对车内情况拍照,并开始进行实时视频监控” 5.2.2 紧急报警按钮按下时报警和图像传输
安装车载终端的车辆内可以装有报警开关,报警开关一经触发,将连续发送报警信号和位置信息到调度中心监控终端,并通过告警声音和醒目的滚动文字提示安全服务管理人员进行处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终端选择相应车辆进行位置跟踪,实时视频监控,或者启动车内隐藏麦克进行录音。
如果车上装有LED广告屏,则会在广告屏上出现紧急报警提示,同时监控中心管理人员也可以通告出事车辆情况,并向110指挥中心报警,有效的保障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5.2.3 计价器按下时图片抓拍上传
当司机按下计价器时监控中心可通过安装在车辆的摄像头进行抓拍,然后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给出租车运营管理提供可视化手段。
5.3 公交子系统功能设计
公交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在公交车辆安装专用车载终端,并在公司或线路调度室的电脑上安装排调度客户端软件,通过调度人员的实时操作,实现公交营运企业信息化的服务和管理。
典型的公交子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公交子系统除了可以使用系统通用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如下特色功能: 5.3.1 运营排班管理
5.3.1.1 运行计划管理
系统根据线路长度、站数、首末班时间、配车、班型安排等参数根据设定的规则算法生成运行计划,同时可进行手工调整,运行计划编制完成,由各分公司确认后上报集团审批后方可执行。审批后的运行计划自动汇总生成分公司级、集团级营运生产运行计划汇总表。
5.3.1.2 计划排班管理
根据行车计划,各公司二级调(或三级调)进行线路车辆、人员配置一一对应安排(车组关系)。班次安排根据运行计划对车组关系进行班次安排,每月进行一次总体计划安排,每天根据总体计划、人员和车辆动态生成实际班次。
司、乘人员正常情况下,系统根据规则要求(班次调整规则)自动进行班次安排,对特殊班次和班型要能够进行调整,如每天的部分调整、每天的早晚班变更等,供调度临时调整或特殊情况安排,达到加车,调整班次的目的。
5.3.2 车辆调度管理
通过公交智能化系统,实现区域调度,调度中心每个终端可同时对多条公交线路实施调度;实现营运车辆跨线路营运,达到线路间资源调配(人员调配、车辆调配);自动对报站数据进行统计,自动生成电子路单、对车辆运行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监控。
5.3.2.1 线路调度图模块
通过线路调度图,直观显示出在线车辆、当前运营车辆以及首末班停站车辆,通过操作可以在调度图上选取车辆并显示此时车辆的动态运行状态、速度、方向、车牌号码等行驶信息,并显示调度员对车辆下达的调度命令内容。在线路调度图上,可以对选定的任意的线路进行组合,在同一个界面上调度多条线路。
图:线路直线模拟图
图:线路实际走向模拟图
自动生成调度计划
遵循一定规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自动排队生成调度计划,并通过LED通知调度员和驾驶员。
车辆异常信息的实时提示
对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超速、离线、三正点考核、线路大间隔考核、开关门异常、紧急刹车及加速等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提示调度员和驾驶员。
实际位置的优化显示
根据线路的具体走向,显示线路运营图,在优化后的线路上显示出来,使调度员能很直观的掌握整个运营情况,并进行调度。
线路运行状况的直观显示
直观显示线路的运行状况,如上下行各自的运行车辆、两边线路起始站的车辆状况、非在线车辆等。
5.3.2.2 系统自动调度
(1)根据线路运行计划表、调度规则和车辆的运行信息,调度系统自动提供优化、动态的调度车辆发车时刻表,并可自动向线路信息终端、发车牌、车载系统发出调度指令。
(2)按照线路行车时刻表或到站车辆信息(如到站时间)编排预订发车信息(到达本站时间、预计发车时间、预计到站时间),根据预订发车时间进行自动排队和派车发车。
(3)按照到站时间自动排队等候发车命令,在遇交通堵塞或交通管制时,调度人员可灵活调整发车排序及间隔。
(4)工作人员在设置好每天的高低峰时间间隔情况下,并可灵活机动地对发车时间间隔进行暂时调整,以达到线路上运营车辆均匀分布,解决乘客等车难的问题。
(5)系统提供进站车辆自动发车功能,并可以手动控制发车。
(6)行车记录查看功能:系统可对起点站或终点站线路运行车辆的行驶记录进行查看,查看的数据包括车次、车号、驾驶员、到达时间、实驶时间、停歇时间、开出时间、发车间隔等。系统会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不完整的行车数据作出提示。
(7)行车时刻表浏览功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系统的发车间隔,此时可打开系统提供的行车时刻表窗口,通过查看时刻表中设置的发车间隔对系统进行调整。
5.3.2.3 系统人工调度
(1)系统能根据预定的调度规则,计算出优化的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提供给调度员作为调度的参照数据。
(2)调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预计发车时间。
(3)调度员可根据实际调度处理进行发车,并可对路单进行查询、修改、删除、补路单等多项操作。
5.3.2.4 车辆运营报警
在车辆的运营过程中,系统自动完整记录车辆发生超速、站点超时停车、越线行驶、甩站、运行大间隔等行驶信息。同时车载机具有车辆报警紧急自动提示功能,可使车辆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如车辆抛锚报警、大车距报警、越线行驶报警、甩站报警、停站超时报警等。5.3.3 员工考勤签到管理
驾驶员及调度员采用远程签到的行驶,利用每个员工手上的IC卡进行刷卡签到,系统实时把考勤信息传输到管理系统,并自动根据行车动态查找员工的行车信息判断员工是否出勤。未找到的员工则需要相关负责人根据该员工的实际情况设置考勤类型。5.3.4 营运报表
运营报表可分为营运报表、运行信息、异常信息、安全告警等几大类,所有报表支持导出功能。
5.3.4.1 运行信息
运行信息:主要包括定位信息、到站信息、离站信息、上传短信、下发调度
信息、车载机连接信息等。
图:离站信息查询报表
5.3.4.2 安全告警
安全告警信息:主要包括超速信息、紧急告警信息、越界信息、滞站信息、大间隔信息等。
5.3.4.3 异常信息
异常信息:包括票箱开关门信息、车辆离线信息等。
5.3.4.4 营运报表查询
营运报表:主要包括行车路单、行车调度日报明细表、线路营运月报表、运营分析报表、以及根据营运部门需要定制的其它报表等。
5.4 出行服务子系统功能设计
出行服务子系统以电子站牌为主要发布媒介,同时也可以通过场站LED显示屏,以及手机客户端的掌上车辆监控功能等媒介发布出行服务信息。
该子系统的主要特色功能如下: 5.4.1 电子站牌服务
依据车辆上传的定位信息和报站信息,即车辆的实时经纬度、运行方向、运行速度、站点位置等,电子站牌服务实施计算,到达各站最近车辆信息,自动下发到电子站牌上,为公众即乘客提供出行参考信息。
5.4.1.1 系统连接示意图:
5.4.1.2 主要信息发布
1.主要信息内容显示模式
**路距本站**站
**路暂未发车 **路今日结束营运 2.信息发送规则
经过本站台的全部线路都要显示,且仅显示距离最近1辆车的计划到站情况;
任何经过本站线路的车辆离站后,立即更新计划到站情况; 无车辆离站,正常每隔1分钟更新1次计划到站情况;
每天从经过本站点线路最早发车的第一班车发出后,开始发送计划到站信息;
所有经过本站点线路的最后一班车离开本站后,发送当日最后一次信息(每条线路一行,全部显示“**路今日结束营运”)。
5.4.1.3 其他信息发布
其他信息发布功能可以实现车辆编号或特征、发布时间、当前车速、车辆拥堵情况(需要车载设备对客流数据采集的支持)、以及公众服务信息等内容的发布和显示控制;
可以在平台软件根据电子站牌硬件的具体情况,实现按照指定字数自动分行以及字数输入限制;
可以对到站预报信息和其他信息显示时间进行匹配,在不影响到站预报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其他信息的现实。5.4.2 场站显示屏服务
场站显示屏服务为乘客提供信息播报服务,在场站候车时,公众可以通过场站电子显示屏直接获得与乘车相关的重点信息,包括: 1.基本信息:向在站台候车的乘客播发车辆预计发车时间、线路班次、发车时间、车辆牌号、首末班车时间、行车区间、经停站等信息; 2.3.变更信息:线路停运、跨站、改线、延线、交通措施等变更信息; 辅助信息:日期、天气、值班人员、服务热线号码、交通政策法规等信
息。
5.4.3 掌上车辆监控
依托城市公交生产运营数据,可实时提供线路及车辆的运营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参考依据。
5.4.3.1 电子地图浏览
电子地图主要为手势操作,包括平移、放大、缩小、双击等操作,地理信息包括城市、地区、街道、自然景观、公共设施以及学校、企业等日常活动场所。
图:电子地图浏览
5.4.3.2 车辆监控功能
车辆监控功能包括:车辆到站预报、下车提醒、进站提醒、车辆视频
监控、用户登录、天气情况等。
图:车辆实时监控
5.5 系统维护子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维护子系统用于对整个系统底层功能和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地图编辑、终端维护、资料维护、系统管理等功能。5.5.1 GIS地图编辑管理
GIS地图编辑主要根据用户需要编辑公交站点、公交线路、电子围栏等信息。电子围栏信息可同步到后台服务,为车辆越界告警提供判断依据。
5.5.1.1 站点信息管理
系统支持手动绘制站点和自动绘制站点两种方式。其中自动汇总站点,即同步后台站点表数据,批量自动生成公交站点对象。
5.5.1.2 线路信息管理
系统支持手动绘制线路和自动绘制线路两种方式。其中自动绘制线路,即根据指定车辆、指定时间段,返回该车的定位信息,筛选指定编号轨迹,自动生成公交线路对象。
图:自动生成公交线路对象
5.5.1.3 电子围栏信息管理
电子围栏数据分为两种类型,即线型电子围栏和面型电子围栏。结合公交运营实际需要,电子围栏告警主要分为线路偏航告警和区域进出告警两种。线路偏航告警主要监控指定线路下所有车辆,当车辆偏离公交运营线路即可告警;区域进出告警主要可指定区域,如限行区域等,监控车辆进入和离开此区域都可产生告警。
5.5.2 终端维护
5.5.2.1 报站文件制作
报站文件制作工具可以实现车载设备报站文件制作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站点信息配置、服务用语配置、公共信息配置等功能。
图:报站文件制作
5.5.2.2 终端远程升级
1.支持远程站点信息配置、服务用语配置、限速设置、修改IP地址等功能。
2.支持升级车载终端软件、升级报站文件、等功能。
5.5.3 资料维护子系统
5.5.3.1 车辆技术档案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2 车载设备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
5.5.3.3 线路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4 公司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5 人员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4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整个系统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没有系统管理,整个系统就是静态的,交通信息无法调整,业务无法增添,系统管理是其他子系统和功能实现的基础,主要功能如下:
5.5.4.1 用户基本信息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和其他管理系统接口。
5.5.4.2 权限管理模块
用于系统维护,由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权限进行修改。系统可分为系统管理员、企业管理员、监控员、调度员等角色,每个角色可分配一定的权限和管理范围。
5.5.4.3 安全管理
通过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防止非法侵入。包括授权设施、访问控制、加密及密钥管理、认证、安全日志记录等。
中心对所有的操作员都要进行注册分级管理,对值班人员身份进行区分,达到相应的保密。
5.5.4.4 数据管理
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及数据验证等功能
5.5.4.5 远程自动升级
【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电子产业信息快递09-20
安远县电子信息产业情况分析06-22
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09-16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论坛新闻稿09-23
关于玉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10-22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08-13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招议标项目合同书11-30
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07-17
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方案08-24
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