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调研(共13篇)
1.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调研 篇一
关于农村党员队伍建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中共XX市委组织部关于组织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对XX乡XX村的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乡、村有关档案资料;召开农村党员、干部座谈会;入户走访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我全面掌握了该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准了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进一步总结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村共有党员87名。从党员文化层次来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名,占全村党员的3.45%,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7名,占全村党员的8.05%,初中及以下的77名,占88.5%。从年龄结构看,18-29岁的党员2名,占2.30%;30-39岁的党员11名,占12.64%;40-49岁的党员9名,占10.34%;50-59岁的党员21名,占24.14%;60-69岁的党员11人,占12.64%;70岁以上的党员33人,占37.94;其中50岁以下的党员仅占全体党员的25.3%,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从性别比例来看,女党员9名,占10.34%。从中可以看出,我村党员文化层次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性别比例不协调。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充分发挥经典模式的新价值。
针对这些年来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思潮的影响,本村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思想滑坡,素质不高的实际,村支部坚持把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作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做到了“三个提高”。通过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的经常性召开,把村里的一些问题难题拿出来让大家共同讨论,并由支书做出最后决策,从而“提高”了党员们的参政议政意识和支部的决策能力。通过在支部大会上表彰先进党员,树立人们能够看得见,听得到的典型,从而“提高”了党员们争创先进,保持先进的意识。通过经常性多形式的党课培训,大大“提高”了党员们的自身素质,为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党员评议活动,建立“党员告诫转化”制度,二者结合,完善党员监督体系。
党员是鱼,群众是水。鱼的表现怎么样,水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通过民主评议活动的全面开展,党员们的自律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还需要制度的保障。建立“党员告诫转化制度”主要根据民主评议结果,找出党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组织核实,研究确定告诫对象名单,并下达告诫转化通知书,村党支部明确2名正式党员与被告诫对象结成帮教对子,明确帮教目标,落实帮教措施。告诫对象接受帮教并按期改正的,经支部全体党员评议,支委会研究后,申请解除告诫,支部研究后,下发解除告诫通知书,不能按期改正的,继续对其实行告诫,一年内连续两次受到告诫并未转化的党员,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定为不合格党员,作出劝退、除名等处置。
(三)运用新载体,强化本村党员的教育培训。
1.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远程教育站点方面,我们村采用每周四下午集中组织大家观看学习,与平时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我们村的党员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图文并茂的新闻专题,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发布,更重要的是各地政策执行方面的先进经验是我们村的党员深受启发和触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正在我们村的党员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利用“村民活动中心”,创新教育培训场所。我们村的“村民活动中心”自2010年3月正式落成以来,已经成为我们村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和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有健全的体育活动设施,便于创造轻松的培训交流氛围;有三千多册农业技术、科技知识、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图书,可供党员们充电学习;还有多功能会议室,便于党员们交流学习心得。
三.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党员结构不太合理,使党员作用不能很好发挥。我们村的党员仍以七十年代以前入党者居多,年轻党员少,女党员更少。党员老化,党员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直接影响党员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影响了经济发展。农村老党员思想素质比较好、党性强,但是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能力弱些,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老党员生活相当困难。
(二)少数党员标准不高,不能与时俱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广大共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党员先进标准已不能局限于过去思想觉悟高、工作表现积极等准则,更着重突出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但有少数党员的先进性仍只体现在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完成乡村交办的各项任务上,很多本该履行的义务,只要不落在群众后面,便算是先进了,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少数农村党员思想滑坡,党性观念差,原则性不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少数党员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认为“思想是远的、理论是虚的、金钱是实的”,导致先锋模范作用淡化,宗旨意识不强,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极少数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特别是农村部分退职党员,因待遇未落实或与村干部有矛盾,处处使绊,不仅没有带头发挥作用,还成了农村工作“一堵墙”。少数党员缺乏原则性,老好人思想严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面对歪风邪气和不良现象,不做积极的思想斗争,即便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也不去积极开展批评,在客观上削弱了党内解决自
身问题的能力。
(四)吸引力不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成分和经营模式多元化,一方面使农民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许多人不再把入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有的群众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是致富光荣,不是党员光荣。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营利性诱发出的“拜金主义”,使得部分农村青年的政治信仰动摇,价值观念向经济利益方面倾斜,一些农村青年认为当不当党员无所谓,要紧的是有钱没钱,因而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搞好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村党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发展更多有文化,懂技术,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新党员来解决。如果把党员队伍比作塔尖的话,那么积极分子队伍则是塔的基础。只有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加入到积极分子队伍中来才能给我们的党员队伍带来源头活水。为此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做好回村大中专毕业生的工作。大中专毕业生经过深入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积淀,但社会经验还比较欠缺,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果能在这个时侯帮助和引导他们走上正轨,他们将成为未来党员队伍的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
2.吸收一定数量的企业负责人。我们村共有乡镇企业三十余家,它们的负责人大多通过勤俭劳动,守法经营而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据我所知,他们之中有很多也有比较高的觉悟,在我们村的村民活动中心的筹建过程中都捐了款。如果能够对他们加强引导,也会为我们党带来许多有致富能力而且觉悟较高的优秀党员。
3.从返乡农民工和本地乡镇企业工人中选拔一些觉悟高有发展前景的工人充实到积极分子的队伍中。
我想随着积极分子队伍的壮大,他们之中将会有很多佼佼者充实到我们村的党员队伍之中,也将逐步改善我们村党员队伍的结构。
(二)抓好无职党员工作。我们村有八十七名党员,其中只有七人在支部及村委任职,无职党员占全村党员总数的92%。无职党员虽然没有职务,但党员的身份却使他们成为党在群众中的一面旗帜。他们的表现直接体现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让“无职党员”积极参与到村中的大事小情。在交纳党费、实行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组织生活、遵纪守法、学用科技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干事作用,从而激发“无职党员”的高度荣誉感,和敬业精神,从而自觉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好好利用“无职党员”的带头致富本领,带头转变观念,带头找市场,带头闯市场,在谋划致富门路、搞活资源开发等方面率先垂范,给群众做出样子,指出路子。真正发挥出他们在农业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搞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是应该常抓不懈的工作,然而用什么样的方式更能够被党员们接受,更能够对提高党员自身素质起到深远影响却是应该好好动动脑子的。我觉得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在此基础上,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并逐渐把其变成党员的教育园地,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园地和党员先锋模范的宣传阵地,可以集中播放《光辉历程》、《丰碑》、《辛勤为百姓》、《忠诚与背叛》、《不变的追求》等一批电教片,通过生动形象、直观易懂的方式,对广大农村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另外,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到南街村,华西村等先进村去考察学习也将是一种比较好的培训方式。
(四)积极帮助党员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免除党员们的后顾之忧。对过去为党作出贡献的党员要给予照顾,对现在还很贫困的党员要优先支持发展生产,对因天灾人祸造成困难的党员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党员要帮助伸张正义,对老党员平时也要多走访多慰问,对逝世的农村党员可由村支部组织召开追悼会,使党员干部直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甩掉“为党奉献几十年,到老却凄惨度日”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他们努力为党作贡献的热情。
2.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调研 篇二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人才战略,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在江苏、北京、重庆、四川、山西等省(市),报名竞争大学生村官的人数比例,最低5∶1,最高则达46∶1,与报考公务员相差无几。截至2010年7月,我国现任大学生村官人数已突破18万人。按照中组部提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部署,全国61万个行政村将有6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加上有的省、市一村两名的标准计算,大学生村官人数将达120万人[1]。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将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社会角色。因此,如何合理定位大学生村官社会角色,引导大学生村官适应新的农村环境、实现社会角色的合理转化,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成员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走访了南京市浦口区4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与镇书记、57名大学生村官、部分村民、村委会主任等进行了面对面的社会访谈和问卷调研,取得了第一手的社会调研资料,对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研究提供重要经验和研究基础。
2 基于宏观公共政策视野的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分析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出台的一项导向性公共政策,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权威性、公益性、整体性、超前性等特征。大学生村官计划一方面在于打造人才培养和锻炼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在于破解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困境。中共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给大学生回信提出:“希望大学生‘村官’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扎根农村基层,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要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创业,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2]”因而,基于公共政策视角分析,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具有广阔视野、有知识、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新形势、新格局的发展要求等现象。“大学生村官”战略把受过系统正规高等教育,适应能力强,具有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带到了农村,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出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在乡村文明和整洁方面,大学生村官能把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先进模式带到农村中,为建设绿色环保型新农村提供先进的理念;在农村基层管理方面,可以改变我国农村存在的干部理论政策水平低、法律知识缺乏等现象,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在生产生活方面,大学生村官能利用视野开阔和专业知识、技术优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因此,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鼓励大学毕业生当“村官”,改变了人才单向流动的不合理状况,促进了城乡人才双向流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急需的人才。南京市浦口区现有大学生村官75名,其中省聘25名、市聘9名、镇街和村自聘的大学生村干部41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后,使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有较大程度的优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困乏的难题。
2.2 为新农村建设塑造新型农民
大学生村官是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载体。大学生村官通过运用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信息进行自主创业,带领农民搞畜牧养殖、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订单农业等,让农民尝到了靠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的甜头,强化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不仅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尊重,而且促使农民摆脱了过去的陈旧思想和做法,积极主动参加大学生举办的农业知识讲座、夜校等形式的科学文化学习,为新农村建设培育和塑造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南京浦口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的花卉种植的“花香泉都”计划、集养殖和农家乐休闲于一体的“水上四合院”计划,还有孔雀养殖、劳务派遣、立体种养计划等,都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财富和经济的新增长点。
2.3 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
我国农村民主发育程度较低,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代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民主法制意识较强,思想观念先进,文化知识丰富,可运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处理农村事务,以崭新的视角,科学合理地制定村里的各项建设规划,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村务管理的实践中,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3 基于微观角色社会化视野的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分析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3]。社会角色理论认为,处于社会某一位置上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了处于某一地位的社会成员的责任、权力、义务和行为方式。从微观角色社会化视野分析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问题,可以从大学生村官对自我行为的期待、村民期待和政府期待三个维度界定。
3.1 从自我行为期望来说,大学生村官期望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投身到这一空前伟大的工程中去,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人才。大学生村官享受政府优惠的政策待遇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大学生村官不能只盯着这些,把大学生村官计划当成“跳板”。大学生村官必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心系祖国、服务乡村的信念,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大学生村官要转变就业观念,要认识到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农村的落后现状,要明白发展农村必须要靠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培养服务“三农”的热情和责任感,坚信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大有作为。最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选择村官这一职业,不能因为工作难找就“饥不择食”,更不能把担任村官当成为自己牟私利的工具。
3.2 从村民对大学生行为期望来说,大学生村官能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及二、三产业,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拥有专业化知识的人才。大学生村官学有所长,能够在技术、信息、教育、卫生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现实的服务,可结合当地特色,引进或创办各类致富项目,带动本村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在对南京浦口区87人的村民访谈中,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行为期望中,有73人选择带领农民致富,占83%;有12人选择处理农村纠纷14%。这说明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行为期望更多地倾向于成为致富的带头人。
3.3 从政府期望来说,大学生村官能成为锻炼人才、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
据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2004年至今我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70%左右。按照教育部对“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700万名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预测,在此阶段将有近810万的大学生不能实现就业。目前,我国共有72.3万个行政村,按照2010年突破65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预计,加之岗位的合理流动,大学生村官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切入点和突破口。此外,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在复杂的基层环境中工作,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因此,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是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
4 大学生村官角色合理定位面临的现实问题
根据社会角色理论,社会成员要想成功扮演社会角色,必须具备扮演社会角色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才能取得角色扮演的成功。现实中大学生村官在扮演这一角色时,会遇到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困难和障碍,从而无法成功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合理扮演角色,即角色距离(角色距离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角色距离”(Role distance)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E.戈夫曼最早提出的)。
4.1 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认定问题
许多学者均认为,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清晰,非官非农,角色尴尬,“不是公务员的公务人员”,是一种普遍的认识[4]。对大学生“村官”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感到最迫切问题是身份认定问题。在发放的问卷中有57%的人认为,身份不确定妨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而,从身份上说,大学生“村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本质上是一定期限内农村的服务者。从农村调查中,许多村干部和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不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大事,他们更多的是来锻炼实践一下。在职务安排上,只需给他们一些无关紧要的虚职,没有必要让他们涉及实事。从调查结果来看:57.8%大学生“村官”负责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委会的日常事务,23.4%主要处理村务中的文档材料,8.7%的人没有特定工作任务。
4.2 大学生村官对本身角色认识的偏差
由于身份的模糊性,也使大学生选择“村官”成为一个短期行为或者临时就业的一种方式,这可以从大学生“村官”任职动机和期满后的工作倾向反映出来,见下表1。
从上表1分析,在大学生“村官”任职动机中,为了解决就业、获取考取公务员或研究生优惠政策所占比例分别为35.8%和28.7%,这说明大学生“村官”选择较多的是一种短期行为。
4.3 大学生本身素质、能力无法胜任“村官”角色
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学家戴维·麦克利兰(1993)曾提出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胜任力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自我概念、价值观和特质[5]。这意味着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合理履行村官角色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调查发现: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现有大学生“村官”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占22%,哲学、历史以及其他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45%。显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业发展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由于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与农村需要相脱节,导致许多大学生“村官”感到农村无用武之地,所学知识很难派上用场,工作起来难以得心应手。
5 结论及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民富则国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村官社会角色的定位将直接关系到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以下方面来解决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5.1 完善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注重本土化因素和专业因素
在村民看来,大学生“村官”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的。因而,“对大学生‘村官’来说,农村真正需要的是扎根农村,专业对口,热爱农村的大学生[6]。”调研组在苏北灌云县了解到,当地组织部门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要进农家门、问农家事、解农家忧、助农家富,使大学生“村官”在与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这就意味着,作为大学生“村官”一方面必须要通晓农事,了解农村社会发展和基本农业技术;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扎根农村,热爱“三农”的真挚情感。而事实上,在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部分人把“村官”仅当作一块“跳板”或者牟取政策优惠的条件,也出现部分大学生“村官”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人际关系难处理、村民缺乏认同感、四季农活一窍不通、生活不习惯、工作无法开展等,其实质是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的漏洞。因此,在完善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上,应注重大学生村官的本土化因素和专业化因素,适当倾斜于农村生源以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认同力和归属感,并适当增加具备农村发展急需的农林、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比例。
5.2 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提供大学生“村官”身份的合法性
当前大学生“村官”聘任制的性质、助(下转第94页)(上接第122页)理的角色,意味着大学生“村官”在身份上既不是村民,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村官,更不是国家公务员。大学生“村官”身份的尴尬难题,既妨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定位的模糊。在调研中,部分大学生“村官”反映,工作任务不明确或者工作重点不明确,容易陷入“打杂”的窘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村官”缺乏明确的身份定位。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各省人大制定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及《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使大学生“村官”可以参加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通过民主、公正、公开的选举,把村民认可的大学生“村官”选举为村委员委员或村主任,使大学生“村官”能获得合法化的权力来源,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生力军的作用。
5.3 强化“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的胜任力
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适应农村环境,顺利完成由“一名大学生”向“合格村官”社会角色转变,应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培训的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进行履岗培训,优化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的履岗胜任力。同时,邀请创业人士、专家教授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在线培训,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理论知识、实用技术以及相关扶持政策,使“合格大学生村官”向“创业型村官”转变。
参考文献
[1]胡跃高.2010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EB/OL].华商网,2010,4,20.
[2]孟昭.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回信:提出殷切希望[EB/OL].大学生村官网,2008,5,7.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志刚,于永梅.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满意度评价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6):87-96.
[5]唐玉宁.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 篇三
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外,许多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部分人在服务期满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考试入编等途径,尽快脱离农村基层。针对这类大学生村官,如何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农村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
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第一年,多数都面临着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缺乏被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冲突较多,农村的工作繁琐,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接纳。二是大学生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多数大学生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如何让大学生尽快适应基层的艰苦条件,融入农村生活,也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基层服务,然而农村的部分干部对大学生这种国家、省里选派下来“吃皇粮”的人抱着一种不看好、不理睬的态度。这些错误的看法造成了部分地区的大学生遭受冷落、排挤,难以融入农村生活,也很难安心工作。
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其优越性,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素质。但一项好的制度设计出台后,必须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其落实,否则就会有虎头蛇尾、偏离预期目标的风险。
4.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调研 篇四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行以来,在全国掀起热潮。07年江苏省也开始选聘大学生村官,这无疑为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对此,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目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而引发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常州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走遍大小村镇,社区及政府获得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现状。
大学生“被迫”上岗?
从07年最早的第一批省内村官到目前最新选聘的09年村官,大学生们在走进社会时,为什么会做出村官这样的职业选择呢?调查数据显示65.5%的大学生均是由于社会现实等多方面的压力而选择考取村官。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专业的限制和所工作单位的不适应,使得应届毕业生们和工作一段时间后考取村官的大学生们在基于村官相比较其他工作的优势性考虑上走上这一职业。此外还有住房及房价的现实考虑更加重了大学生的压力。27.3%的人则是由于自己对基层工作的热情而参与其中,再加上学校老师,优秀学长前辈的模范引导更加坚定他们的选择。另外,4.2%的人则是由于对家人和自己生活环境的归属感而选择留下并坚守下去。此外,看重村官给予的优惠政策,抱着试试的心态这样的情况也有存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进入基层一段时间锻炼后的村官们表现如何?工作环境怎样?心态上又有何改变和成长呢?经过调研小分队的实际探访,以及与村内领导和村民的交流互动之后,了解到大学生村官们具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接受性适应力强,专业知识强,以及刚进入岗位后个人的抱负感强烈,希望做出一番大的成就。他们作为新鲜的血液注入基层组织后,给组织带来了活力和做事效率方法上的提升与创新。但是另一方面:基层工作情况比较特殊,事务繁琐细碎,没有明确的岗位划分,事无巨细,事事都要兼顾,再加上镇内借调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理群众人际关系需要长年的经验,所以对村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学习,多向领导前
辈讨教经验,不怕苦不怕累,自己学会协调事情的先后关系。比如东升村村官刚上任面临的村内拆迁事宜,帮忙协调的就是一个钉子户。对方是个上了年纪的爷爷,为了争取到房子直接带上生活用品住进村委会,这一耗就是一个半月。对于刚上任的新人来说,真的很是棘手。村内领导首先保证爷爷的安全,后来在村主任的引导以及村官贴心的交流下终于劝服了爷爷。此外再加上外地村官任职的存在,语言上的不通也造成了交流上的阻碍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村官出路的“被选择”
根据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要求村官的任职期是3年。3年之后,他们该何去何从?为此我们也走访了不同的批次的大学生村官,倾听来自于他们的声音。根据政府政策规定村官任期满后,有5条出路可供选择。考取公务员,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虽然政府专项设立了村官的招聘岗位,但相比较村官的人数而言还是偏少,并且村官与村官相竞争更加激烈。而所提供的加分政策在村官群体中也不具有太多的优势。剩下的大部分人则选择续任这一出路,究其原因在于行业的特征性和局限性,从事这一职业后已经具备了职业的局限性,很难再去从事其他行业。此外由于常州地区农村情况的特殊性,更加偏向于工业化,所以就创业而言虽政策上具有优惠性但相比较苏北而言,却无法庇及资金和土地的难度性。也有部分村官通过前期的经验积累,通过选举正式成为村内干部的一员。至于学业上研究生的考取是村官选择中机率最小的,工作中的琐碎与学业的平衡以及心态的调整真的是难以克服的一大难题。
5.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篇五
XX村位于河北省XX市XX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不断加速,富裕后的农民追求健康文明的幸福生活,对农村的文化卫生、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条件提出了新要求。我到村任职后,根据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对村内多个石料厂、白灰厂进行了走访调研。
一、调研发现的问题
1、安全隐患:近期国内其他地区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已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我村内个别企业也有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如部分设备老化、火药的安全存放问题、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不高。
2、环境污染:石料厂、白灰厂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了粉尘污染,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村民对生活环境、生活品质有了较高要求,环保问题已日益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3、手续繁杂:个别经营者反映办理证件过程比较困难,办理手续繁琐复杂,极大的影响了生产进度,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解决的途径
1、专职负责,预防隐患: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问题,村集体应派出专人负责,定期对各厂进行检查并督促他们进行整改,把安全隐患遏制在襁褓中;同时定期对员工就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保证生产安全进行。
2、洒水防尘,关注健康:对于村民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安排每天对街道进行晒水除尘,并根据天气情况增加洒水次数;同时鼓励村民在道路两旁种植防尘除尘的植物,吸附灰尘。
3、绿色通道,服务企业:根据石料厂、白灰厂经营者反映的证件办理困难、手续不健全等问题,村领导应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帮助企业尽快投入生产,提高人民收入,切实做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政策并有效地实施,我相信一定可以大大改善村民的工作生活环境,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
6.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篇六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壶关县委书记关小平
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我们壶关县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开展了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工作,三年来共选拔任用大学生村官225名,配备大学生村官的行政村占到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0%左右。这些大学生村官怀揣着回报社会、服务群众的理想,主动适应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村政事务,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在学习中提高:小村官走进了大课堂
大学生村官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被群众称为“娃娃干部”。对于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进入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农村工作就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能不能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环境,是他们进入角色、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大学生村官在县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引导下,从到农村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把确立农村工作理念、熟悉农村工作环境、掌握农村工作方法作为自己的必修课,自觉调整心理状态,主动搞好角色定位,努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一是认清定位,提前充电。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大学生村官们除了积极参与县委组织部门的岗前培训和乡镇党委1
政府的业务培训外,还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在 “三农”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了省、市、县关于“三农” 工作的安排部署,充分了解了所在乡村的基本情况,通过努力学习,吃透了情况,掌握了方法,进入了角色,做到了思想上真正热爱农村、行动上自觉融入农村、工作上主动服务农村,为做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边学边干,以学促用。农村工作事情多,情况杂,变化快,工作难度较大,没有较高的协调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是不行的。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村官坚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一方面积极主动向老同志学习请教,与当地干部群众搞好关系,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坚持写民情日志,经常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总结工作,积累经验,很快适应了环境,推动了工作。三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龙泉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联谊大队,店上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通过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促进了大学生村官的规范发展。大学生村官有的通过手机传递信息,沟通心灵,互相鼓励;有的通过座谈探讨得失,交流心得,互相促进。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中,大学生村官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学生村官代表李学军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印象中的农村工作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走进农村看农村,才感觉农村工作非常重要。自担任大学生村官以来,工作生活比较充实,不但自己的所学所得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在2008年的全市乡镇公务员和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考中,我县有14名大学生村官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或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二、在实践中磨练:小岗位变成了大舞台
大学生村官到位后,有的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有的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他们非常珍惜这一难得的工作机会,把到农村工作作为锤炼意志、展示才华、提升能力的重要舞台,积极工作,主动参与,认真履职,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立足本职当助手。据调查,多数大学生村官都参与或负责了村里的普法宣传、环境卫生、民调综治、统计报表以及文字材料等方面的日常工作,成为村支两委班子的得力助手。他们还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在深入联系群众、协调干群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发挥特长当先锋。大学生村官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和自身特长,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培训、文化辅导、文艺活动等工作,普及了科学技术知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晋庄镇十里村的大学生村官牛鹏飞是体育专业毕业生,他在工作之余,积极组织村里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辅导年轻人练习健美操,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使十里村的全民健身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三是勇挑重担当骨干。龙泉镇西街村的李学军是全县首批选拔任用的12名大学生村官之一,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到任以后,李学军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村里的企业上马环保设施,完善成本管理,成为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代表,并且担任了龙泉镇党委委员,连续参加了两届“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报告团”,受到了省委书
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的亲切接见。晋庄镇晋庄村的大学生村官李艳不但全面参与了村里的各项事务,而且积极参与镇里的工作,今年还担任了镇综治委员。目前,全县有30多名大学生村官成了村支两委班子里的工作骨干,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
三、在参与中奉献:小角色发挥了大作用
大学生村官“是民不是民,似官不是官”,是“不是干部的干部”,对于农村来讲他们只是“临时村民”,但他们不计身份,不讲代价,积极工作,勇于奉献,用实践证明了“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在工作实践中做出了显著成绩,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促进了村级班子建设。大学生村官到村后,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帮助完善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村支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促进了农村工作开展。龙泉镇北庄村是一个村情复杂、班子涣散的落后村,村里的工作长期由镇里代管,大学生村官李伟到村后,从环境卫生等小事入手,主动与村里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全村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成功解决了困扰镇村多年的计生难题,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如今,李伟不但代理着村委会的各项职责,而且掌管着村里的公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官”。其次是增强了基层工作活力。大学生村官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富有朝气,他们的到来,给长期以来年龄偏大、结构老化的村级班子带来了新的活力。据大多数村干部反映,大学生村官给他们带来了新思维、新观念,以前村里的许多规章制度都不完善,现在随着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该有的东西都完善起来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特别
7.浅论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 篇七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who work as village official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and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grass-roots in China.Today,it ha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the problem of“three agriculture”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与无产阶级息息相关,广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也在不断的探寻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出路。正确的解决农民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问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充分体现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
1 马克思主义对于农民和农业问题的研究
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命题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主要国家农民阶级的情况,对于农民、农业的和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恩格斯曾指出:在19世纪中后期“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政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力量”得到农民的拥护,与他们成为朋友,无产阶级才能夺取政权。无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得到农民的拥护,“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肯定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并且指出农民阶级所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即保守性。这使得农民阶级成为一个存先天不足的二重性阶级。“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无产阶级只有实现了对农民阶级的领导,革命才能成功。
2 新农村建设——当代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工程,而不是一场运动。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其客观规律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手于推动“三农”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设新农村的倡导者林毅夫曾经说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因为只有把城市里面的过剩生产能力消化掉了以后,农民才能够外移,收入才能够增长,那么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才能够解决。它既是过去“三农”政策的延续,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已经达到了需要解决城乡收入、生活各方面差距的新发展阶段的需要。当前“三农”问题所处的“相对贫困”阶段已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瓶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两年之后,我党重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此可见,这次的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理论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这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在指导思想、根本途径上与先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有着根本的差别,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理论才能导致正确的实践。
2.1 以人为本为核心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的、全局的重大影响。在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由谁建设新农村和为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面临着“三农”问题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挑战,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允许农民建立自己的权益组织;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逐步取消户籍制度;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
2.2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将“三农”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综合考虑,国家层面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的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差距;建立城乡统筹的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合理的城乡生产力布局和长夜结构框架,形成城乡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稳妥地推进诚征话,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改革城乡土地征用结构,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地方层面上,新农村建设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严峻是中国的农业的“二元”结构问题:由于在城乡之间出现了血液流动的梗阻,生产力要素无法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农村生产力呈“扁平状”,难以求得生产力和国民财富的最优解,经济易遭受巨大损失。解决的途径就是尽快建立“一元化”模式,从高端食品企业和现代化农业企业输入各要素,使信息、市场、技术、人才、标准等价值体源源不断低流向农村,和农村的劳动力、土地等价值资源实现有机互动,从而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通过从“农田到餐桌”模式的运作,农村生产出“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不但符合或内居民消费层的需要,绝对国内的食品安全按问题,也有利扩大出口,增加高端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了高端企业运作“一元化”模式的能力,形成良好周转。
3 大学生村官
有这样一项重要的工程,它涉及到全国农村十万个基层岗位。有这样一项有利的措施,它推动着中国新农村的建设。有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它让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早在2008年两会期间,中组部启动了“十万大学生村官工程”,未来五年,将有十万大学生村官走向农村,有将近10万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将被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取代。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很多年。
人才资源是中国的第一发展资源,而对于拥有56%人口的广大农村来说,中国新农村建设最缺的也是人才。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3.1 大学生村官何去何从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生村官这个词,是一个从陌生逐渐到熟悉的一个词汇。一方面,我们在大学生村官身上看到他们自己发自内心的那种坚定地选择,他们是比较幸运的,可以和农村,这片土地融合地非常好。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真正用好他们,把他们留下来?
首先将村官作为一个干部队伍的建设。现在的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并且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将村官们留下来,中央在未来可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可以加大力度提高村官们的待遇。其次并不需要将所有的村官都留在农村,即使他表现优秀,可以带领全村致富、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素质,以后的大学生甚至可能干得更好。如果让留下他们,将来也会老化,而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是人才的持续发展,更要让他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村官的问题,是一种用人制度,培养人才制度的变动,特别是建设新农村的需求,改变现有的农村干部结构。农村需要的就是懂技术、懂经营的人才。而我们的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素养,通过几年的实践能够成为新一代农村的精英型、管理型、有技术的人才。而政府如何制定长效、可持续的一个机制,来保障这种村官制度实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3.2 引导大学生村官任职工作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了里的群体之一,他们才华横溢,朝气蓬勃,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党中央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为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要为他们提供舞台、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农村有位可为、有为有位。始终保持激情和活力,在实践中提高发展经济、服务农民的本领,积累农村工作经验,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公开选聘,竞争择优。重点了解应聘大学生的政治表现、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纪律观念、身体状况等。通过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真正把又指向、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选拔出来。其次,上岗培训,打好基础,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培训。再次,完善政策,激励保障。最后,跟踪培养,加强管理。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到村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公信力强的,要及时提拔使用。同时建立大学生村官间交流机制,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进步。
4 结论
2008年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40周年。40多年前,大学生们被农民改造,而今他们要去改造农村,再度成为城市与农村的接点。中国重新理顺农村与城市的关系,面向全国推广的大学生村官,正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培养新生代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关系到国家基层人才的培养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夯实执政基础的长远举措。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8.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调研 篇八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3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457-02
2014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人的新农村”概念,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物的新农村” 和“人的新农村”协同并进 [1],赋予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亟须解决的新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正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大学生“村官”制度就是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尝试。1995年,江苏省率先实施了“雏鹰工程”,开始在各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农村担任基层干部。2000年,广州也开始探索大学生“村官”制度,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到农村锻炼。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得到全面推进。2008年3月,中组部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又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部署大学生“村官”工作,赋予了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1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1 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偏安保守
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目前,仍有近9亿的农村人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民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 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受历史、地域、文化等原因的影响,大部分农民仍保留着知足常乐、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穷窝等传统的乡土观,偏安于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对于新事物、新理念的认知时间久、接受程度小,尤其是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缺乏开放思维和革故鼎新的勇气。
1 2 城乡发展二元割裂负面影响依然存在
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城乡分割现象到目前仍未完全消除。在农村周围,尤其是临近都市圈的农村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差距明显,现代化城市所具备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在农村严重欠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落后,直接影响到农民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提升,进而使农村劳动人口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 3 农村人才缺失和劳动力流失严重
在农村太落后,太辛苦,没有出路,老一辈已经苦了一辈子,不能让孩子再受苦这种思想的主导下,通过外出读书学有所成的农村青年鲜有再回到农村发展。为改变生存状态,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都纷纷选择了制造业、服务业等非农业工作,导致农村田地得不到有效利用,部分田块处于闲置或粗放经营的状况,空心村和三留守问题日渐突出。
1 4 农业发展成效较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得到了土地生产经营权,大多数农民仍习惯于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新兴生产技术,更多停留在对作物高产量种子的使用上,而对于现代农业、特殊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等还很少。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缺乏统一的市场化管理和指导,农民往往是根据上年的市场风向选择第2年的种植品种。盲目跟风决策、落后经营理念以及销售渠道的局限,往往会造成第2年同类品种的生产过剩,导致谷贱伤农现象屡屡发生。
2 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1 促进农民陈旧观念和固化思维方式的改变
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大国,长期单调的农耕生活,形成一种特殊的小农意识。这种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不仅会排斥新观念,而且很容易会形成固化思维,难以变通。如江宁汤山素以温泉享有盛名,在政府主导下开发形成了以温泉为特色的新兴经济结构。当周边农民在看到开办农家乐能取得较为丰厚的回报后,盲目跟风,一时间温泉度假区周边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同质化的经营模式造成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一时市场供给过剩,导致大部分农家乐门可罗雀,甚至部分农家乐关门歇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2位大学生“村官”看到了家庭旅游潜在的商机,2人投入30余万元打造出了当地第1家集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家庭客栈,同时,在携程、艺龙等旅游门户网上同步推出订房、团购等服务。 这种悄然兴起的与单一的农家乐错位发展产业模式是对以往农民跟风思维的一种颠覆,并取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在家庭客栈的推广阶段,为了避免重蹈跟风思维的覆辙,这2位大学生“村官”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村民们设计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方案。大学生“村官”以自己的新观念,不仅引领农民学会从分散的粗放的家庭经营小农生产方式向集约规模经营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打破了固化思维方式的藩篱,起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2 2 带动并促进“物的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住房布局一直存在自发无序的现象,大多村庄都缺乏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村庄房屋排列凌乱,生活环境“脏、乱、差”。没有村容的整洁,就不会有乡风的文明。因此,加强农村环境规划,完善乡村生活配套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14年,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金华村创业的大学生“村官”,通过带领全村农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年接待游客780万人次,实现收入13亿元。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村官”又引导农民利用这笔资金,加大村里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实现了金华村村容村貌的根本改变,有效促进了金华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nlc202309041718
2 3 有利于促进新知识体系在农村发展中推广应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和科技的双轮驱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并通过科技下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难点问题。但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技术人员也不可能长期驻村指导,使得新技术和新知识在农民当中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大学生“村官”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由大学生“村官”参加相关新知识和新技术集中培训后再由他们手把手地教给所在村庄的农民,必然能促进新知识、新技术在农村发展中推广应用。如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利用大学生“村官”相对集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知识、新技术推广中的桥梁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江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由3年前江苏省第16位上升为全省第6位。
2 4 有利于促进基层农村民主管理
村级基层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和推动者,也是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矛盾的协调解决者。村干部能力和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村的建设速度和和谐程度。由于当前农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法制意识较弱,他们在处理管理乡村事务、解决农村纠纷时较多依靠行政命令,偏于简单。而大学生“村官”整体思想观念先进,科学文化素质高,民主法制意识强,在推进乡村民主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3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实现路径
3 1 引导和增强大学生“村官”长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
至2013年年底,全国已经累计选聘了4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的有22万人,可以覆盖全国1/3的行政村 [2]。由于各种原因,在岗的22万名村官却未能完全服务于农村。近几年,因为就业形势严峻,有部分大学生抱着到农村当几年村官镀个金,为日后考公务员或者跳槽争取有利条件想法,部分大学生“村官”到了相应的工作岗位之后,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很难全身心投入新农村建设。为此,必须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到 农村过度、镀金等不良观念,提升长期服务农村基层的意识。一是要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在农村工作的信心,从大学生“村官”选拔到任用,要不断加强教育,向他们讲透国家选调大学生“村官”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大学生“村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二是要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事迹和创业案例,让大学生“村官”能够深刻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从而提升他们把一腔热情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的自觉性。
3 2 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创业意识,掌握适应发展农村经济的知识和技能
中国未来农村将不再是单纯从事农业生产与农民居住的地方,而是生态、绿色,集生产、旅游、度假、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集聚地。只要扎根农村,注重实践,就一定能够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农村服务业和农村高新成果转化方面寻找到新的商机和创业项目,创建一批适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民情的各种类型的新兴企业。要筑牢大学生长期扎根农村的思想基础,就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大胆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让他们切实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展身手,实现梦想 [3]。同时,也要引领大学生“村官”紧跟时代步伐,主动了解并掌握动植物学、林学、森林资源与保护、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带领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行家里手。
3 3 改善农村基层环境,为留住优秀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城乡收入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依然偏少。巨大的城乡势差导致农村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一步单向流入到城市,农村“失血”往往会多于“造血”。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村官”爱上农村基层?如何使大学生“村官”不想走、主动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基层工作环境,增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要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用良好的事业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3 4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障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
2012年,国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等方面的意见,明确指出对大学生“村官”要规范岗位管理,加强教育关爱,注重实际使用,强化管理考核,健全保障机制,鼓励留村任职,拓宽发展渠道,为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大学生任用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指导。在大学生选聘任用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省(区、市)要按照国家的文件精神,结合本[CM(25]省(区、市)的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发展
保障制度 [4],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地位,同时予以应有的待遇和保障,从而使他们能够安心扎根农村基层干事业,在把自身利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中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提出的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这五点新要求,除了依靠人才还是依靠人才,没有“[HJ1 75mm]人的新农村”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物的新农村”。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法律地位,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新农村建设新常态,这是吸引更多优 秀大学生人才长期扎根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人的新农村”和“物的新农村”齐头并进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 (2014-12-24)[2015-02-03] http://news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3-12/24/c_118693228 htm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EB/OL] 2013-07-01)[2015-02-03] http://news xinhuanet com/ziliao/2006-02/07/content_4146460 htm
[3]史彦虎,郝彩娟,朱先奇 新农村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如何扎根农村探析——以山西长治市调研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356-358
[4]张 慧,杨建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探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4):462-464
9.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篇九
按照县委组织部部署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所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了解掌握角斜村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我积极配合其他主要村干部深入到角斜村214户农户进行调查问卷,对所涉及的人口、劳动力、经济发展、村社会事业建设等10类2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角斜村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村常住人口4580人,外来人口360人,22个村民小组,是南通市模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是海安县文明村、先进村、信息化示范村。几年来,角斜村党员干部全力支持园区的建设,已形成了浓烈的经济氛围。村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投资80万元兴建角斜建材市场,,吸收商家32户,年销售额达1200万。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角斜村交通极为便利,为角斜村富民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环境。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角斜镇角斜村被海安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我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四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四通”即:通路、通水、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我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达到小康标准。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我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水稻、三黄鸡、食用菌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2.1产业发展。
根据我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水稻、食用菌、三黄鸡三个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水稻产业。由于角斜村种植水稻具有多年的历史,种植水稻栽培技术经验丰富,对发展水稻产业有一定优势,创意包装水稻品牌,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大中棚育秧技术,提高水稻品质,实现水稻种植500亩。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
二是壮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我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5万袋,到2011年发展到10万袋。
三是推进三黄鸡养殖产业。根据我村素有三黄鸡一品村美誉,养殖经验娴熟,村两委班子规划三处三黄鸡养殖区,集中推进发展三黄鸡产业。到2011年三黄鸡养殖稳步发展到200万羽。
2.2、环境卫生。①村居“四旁”(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全部达到“六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粪便)的标准,实现村内环境整洁美观。②对于村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各家各户园内堆放,由每户自行将垃圾运送到村外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③家禽实行户户圈养,如有散落在路边的粪便及时清理。④人畜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争取到2012年达到100%。⑤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洁,无三堆存放,花草树木成簇,生机盎然。⑥环境保洁,落实专人,负责村内垃圾清运,保证道路及公共场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提高群众生活环境。
2.3道路建设。①硬质路建设。角斜村采取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向上争取的方式,总投资150万元,在基础上,新修水泥硬质路2条,延长1300米,基本实现村居道路硬质化,硬质化率96%。②边沟。全长6.2公里,已修2.2公里,还剩4公里没修边沟。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两年内实现边沟硬质化达到100%,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2.4、绿化美化。①环境绿化美化。本着不留死角,不留裸露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路旁、村旁、沟旁及房前屋后全部栽种绿化树。投入2万元,村内主次干道栽植600株树苗,实现街道绿化100%。边沟外侧进行彻底平整,栽植花草,达到美化绿化。计划再投入2万元,在每两棵树中间栽植新型树种600棵,做到绿化树种高低错落有致。②庭院净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草,设置盆景,有条件农户沿房屋和杖墙壁栽种攀岩藤条式花果或花木。③公共场所绿化美化。角斜村现有村办公室,村服务商场公共场所三处,对这三处场所分别设置花坛,栽植花期长的花草,美化香化公共环境。
2.5房屋外饰。对主干道路两侧房屋外墙采用帖面、粉刷或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形成统一格式,效果鲜明,特点突出。
2.6公益事业。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活跃乡村文化娱乐生活,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计划再投资2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并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人们享受新农村带来的喜悦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入户调查问卷和村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中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发展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群体性事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角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角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六)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特别按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家”项目文本,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七)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10.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篇十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村貌
潘集镇潘集村位于潘集区潘集镇中心地区,西邻张圩村,北接茨淮新河,土地面积3373余亩,其中塌陷地210多亩,被占地287亩。辖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84人,63名党员,其中女性党员12名,农民人居纯收入达到4250元。潘集村矿产资源丰富,被潘一、三,朱集,潘北4个矿区所覆盖,交通也比较便利,属于潘集镇下属条件较好的村。
二)经济发展
1)潘集村为典型的皖中农业村,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生产稻、麦、杂粮。
2)潘集村经济作物比如各类蔬菜、瓜果。尤其是是酥瓜种的比较多。今年潘集村已种植了近百亩的酥瓜。
3)村民养殖鸡、鸭,牛、羊养殖比较普遍,不过未成规模,只有第6生产组有个比较大的生猪养殖场。
4)村里年轻人一部分外出打工,同时由于毗邻几个大型矿区,也有一百多人选择进矿务工。
二、基层党组织情况
潘集村两委在村支书潘冠力、村主任潘明德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63人,村两委成员7人,潘集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潘集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的“争先创优”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潘集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为重地解决村内矛盾,极大的促进了村内的安全和稳定,从而较好的推动村子的发展。
5)潘集村的基层机构
①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岗位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的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布村务、财务收支及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
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升,群众收入也随之提高,而且各村民小组建立了一支巡防队伍,让群众加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本村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经济不成规模
(1)虽然潘集村的养殖户比较多,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但是形成规模的只有6组有个生猪养殖场,远未达到集中式长期发展的目的。
(2)潘集村的经济作物也是比较分散,除了这两年新建了特色酥瓜种植园,而且规模也不大,其他的经济作物都是自种自销,没人组织,想种就种,不想种就不种。
二)交通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们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和村两委的努力下,为了解决本村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和黄庄群众出行难等实际问题,铺修了用于生产和生活的4000多米长的矸石路,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矸石路路况不尽人意,特别是我村的经济作物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运输并不方便,造成经济损失。
三)水利设施薄弱
我村北部毗邻茨淮新河,有天然形成加人工开凿的三条沟汇聚而成的大漯河流经村里,但因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原本的4条水渠现只有2条可用,对灌溉需求与设施跟不上的矛盾仍是让村民头疼的问题。
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这两年国家宣传新农村的力度加大,我们总以为农民的生活都富裕了,其实农民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们去关注与关心的。有很多人鼓励农民去城市创业,我却不赞成这么做。城里人口压力已经够大了,如果再有更多的农村人涌进城里,只会更多的给城里造成的人口压力。而且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会把孩子留在家里,这样会出现大批“留守儿童”。孩子是未来和希望,所以我们要把更多的关心放在孩子的身上,与此同时,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很突出,很多老人在家带着孩子,但是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孩教育不好,老人一般都是溺爱孩子的,还有的老人身体不好,没人照顾。
通过这次调研我认识到农村的现状,认识到农村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深层次矛盾。
四、针对我村存在的问题,我的看法与建议
一)解决我村的民生问题
(1)修路: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所有经济富裕村的经验,也是想要发展必不可少的先提条件。要继续加大村公路的覆盖范围,也要将原有矸石路拓宽,修整。
(2)饮水工程:虽然我村因为靠近镇里,利用优势率先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计划供水600户,现在已有400多户使用受益,但是这只解决了我村的村民吃水问题,让他们用上自来水,想要发展就还要新建一个排灌站,修复原本废弃的水渠,解决我村的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的用水问题。
(3)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建造一座文化大院。尽快筹建文化大院,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电视、电脑以及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和图书科普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以及健身场所和设施。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尽快筹建文化大院,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结合远程教育平台,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村风文明。
(4)着重关心留守儿童和老人工作
①坚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青少年维权工作和调查研究。
②贴近实际,创新活动载体,配合学校开展相关活动。
③继续开展对青少年的扶贫助学活动,搞好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帮扶救助。
④组建关爱团,积极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⑤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⑥加大农村保障力度,为老人编织一张牢固的安全网安度晚年。
⑦依法养老,对少数虐待、遗弃老人的子女,要以包括司法、道德、社会、政府等多部门、多渠道惩处他们的行为,保护老人的权益。
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
①以占街头和潘北矿为依托,积极引导群众围绕特色农业下功夫,鼓励群众经商。利用这一优势,目前全村有1000多人从事这项工作。
②在积极引导的同时,还须前瞻性的采取一些有利于群众的发展措施。目前以六组为龙头的酥瓜生产,反季节生产不再单一,随时都可供应市场,但是规模有限,下一步可以鼓励并支持其扩大规模。
③拓宽村民再就业渠道,让他们在矿上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增加群众收入。利用矿区优势,我村可鼓励村民到矿里务工,同时要为他们做好服务培训工作,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村民收入,一方面也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
三)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务政务公开
(1)关于发展和吸收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使潘集村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不将远程教育设备当成摆设。远程教育不仅对党员干部开放,也对广大群众开放。建议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3)关于两务公开
建议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到村任职以来走访、座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后的调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与村民和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努力做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先进文化传播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以维护潘集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潘集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11.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调研 篇十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在过去两年中,新农村建设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困境,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才的匮乏。因此,集多重角色与使命于一身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势而生。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按照中组部计划,在2012年全国将有50%以上的农村有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即将形成具有30万人以上规模的队伍。
二、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义
在新时期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可以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它是国家培养造就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1. 有利于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大学生村官可促进农村新观念的传播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农民观念比较落后,这不仅表现在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突出、而且还表现在对现代观念的无知和抵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深入,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正好可以将市场经济的意识带到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2)大学生村官可增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血液”支持
我国农村民主发育程度较低,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宗旨意识变淡,村集体实力减弱。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改变,而选派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干部不失为一种选择办法。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可以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使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有较大程度的优化,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村级班子治理水平。最后,可以促进新型农民的培育。他们带领农民搞畜牧养殖、种植反季节蔬菜,让农民尝到了靠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的甜头,强化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培育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促进农村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推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及二、三产业,关键是人才。大学生村官学有所长,能够在技术、信息、教育、卫生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现实的服务,可结合当地特色,引进或创办各类致富项目,带动本村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要造就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的培养,更离不开“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培训与教育。
(4)有利于改变人才单向流动格局,促进城乡互动,实现社会和谐
中国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再加上现代化技术和工具的运用等原因决定了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使得进城务工成为众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现实的选择。而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了城乡间人才输送的单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最后演变成农村的发展遭受到了人才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变城乡间这种单向流动的人才输送模式,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这将对维持城乡人才平衡具有重大意义,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有利于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高校从1999年起连续7年的跨越式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危机的来袭更加剧了这一局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说,2008年底到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目前我国共有72.3万个行政村,按照中组部每年的村官招录计划,加之岗位的合理流动,大学生村官政策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单位:万
3. 大学生村官是国家培养造就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在复杂的基层环境中工作,零距离地接触普通群众,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从他们中选调干部进入党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就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因此,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是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清华:大学生村官计划——双赢战略的政策选择(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18(1):25-28
[2]张丽 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25-29
12.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问题调研 篇十二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通过一年时间工作实践,对如何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引导和管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做了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我县大学生作用发挥情况
我县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能够沉得下、学得进,表现出较好的素质,能协助村两委做好村里的工作和当地乡镇交办的事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推进”:
1、推进村级组织建设
一是激发村级组织活力。一批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大学生进入村级管理队伍,给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村两委干部受他们感染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例如:新塘镇湘水村远程站点的电脑由于原站点管理员不熟悉操作,导致经常产生故障,该村的“大学生村官”就利用专业优势,帮助村站点电脑和村民家庭电脑进行日常维护排除障碍,使该村的村两委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热情迅速高涨,主动提出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学习收看。二是增强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理论水平较高的优势,在规范村级组织运转方面为村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等,村级组织运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城关镇金堰村两委会会议有时没有记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该村“大学生村官”来以后,落实了会议制度,并建议重要的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深受干部群众好评。
2、推进农村基层基础性工作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的宣传方面“大学生村官”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乡镇的中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他们勤奋的工作态度、开阔的工作思路打开了乡镇工作的新局面。据统计,今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也大幅度提高,全县征兵工作提早超额完成任务,计划生育的生孕信息掌握和社会抚养费征收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大学生村官”的努力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3、推进大学生优势得到发挥
通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不仅使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也得以发挥,自身价值也进一步体现。一是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大学生普遍拥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的文字理论水平和开阔的思路与眼界,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都担任了村远教站点管理员并担任着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正是发挥了他们的优势,我县去年远程教育利用率达到72%、站点完好率达到100%,各项数据均走在全市前列。二是发挥大学生年龄优势。年轻而富有活力是“大学生村官”的一个主要特点,正是因为他们的年轻他们经常能够在农村中走村访户了解村情民意,也因为他们的年龄优势接受新事物的过程要快很多。三是发挥大学生创新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容易的跳出思维定势,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县大学生村官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但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
1、扎根农村意识不浓。主要表现为有三种类型:一是事业心不强。部分大学生选择村官仅仅是为了体验生活,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没有干事业的持久热情和决心。这些大学生总体上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事业定位还很迷茫,存在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的现象。二是把村官作为过度性工作。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村官工作作为过度性的工作,来缓解自己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在农村工作,存在骑驴找马的心态。三是基于村官的政策诱惑。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或者把村官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2、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一是缺实用技术知识。农村的实用技术的人才总体缺乏,但有些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和农村工作并没有什么关联,面对基层群众急需要帮助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诉求往往束手无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自身原有的知识优势。二是缺沟通协调能力。部分大学生村官学生时代锻炼缺乏人际沟通方面的锻炼,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事务,面对农民往往表现为沟通不能切入正题、切中要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办事能力。三是缺组织管理能力。多数大学生村官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在与村两委成员的合作共事过程中,部分大学生村官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复杂事务的能力,对人、财、物的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提高。
3、工作作风深入不够。一是积极性容易受挫,精神不够饱满。由于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刚刚走出校门,工作理想化程度高,一旦工作遇到挫折,就感觉怀才不遇,甚至消极对待。二是很少深入到户,对村情了解不够。多数大学生村官往往习惯性得待在村(居)委会办公室,等待村民来访,很少主动到村民居民家里拜访,对村情了解不足,很难真正和群众建立感情,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知之甚少。三是缺乏独立思考,被动大于主动。部分大学生村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缺乏独立的思考,往往是被动地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交予的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保障力度不大。一是相关政策细则未出台。目前出台的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只是大体的框架,具体的相关政策细则尚未出台。二是是财力保障不足。我县大学生村官目前的待遇是,本科学历每月1200元,专科学历每月1000元。随着物价上涨,大学生村官的这点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在同类大学生就业岗位中算是收入偏低,很难起到待遇留人的效果。三是聘用期满出路问题。按照规定,聘期满后,经组织考核表现优秀的,鼓励其继续在村内任职,待遇不变;不再继续留任的,自谋职业。留任是大学生村官的一条出路,但多数大学生村干部聘任期满后,该何去何从还是茫然,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作用发挥。
四、对策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官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制约因素,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1、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认同感。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县、乡(镇)党委政府都要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给大学生村官搭建工作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二是强化媒体引导。电视、报刊等媒体要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事迹的报道,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三是注重树立典型。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对在履行职责、创业创新、带富帮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支持和奖励,让全社会认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2、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一是要科学选拔,真正把有志向的青年选拔出来。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择真正有志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学生,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热爱农村、奉献农村,在农村锻炼成材、实现抱负。二是要强化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知识水平。培训要分为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两方面,一方面要在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特别是要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在村官任职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在经济、管理、法律、农村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给予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直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要建立检查、评比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探索建立评选表彰制度,对成效突出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在考核的基础上,开展一次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例会制度,用例会的形式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
3、注重保障,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一是财力上予以保障。很多大学生村官都是放弃了城市相对较好的工作待遇到村工作的,适当增加薪酬待遇,真正让他们安心农村工作;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养老保险、意外保险等措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二是政治上予以关心。对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盼头,要在公务员、事业人员招考方面予以特殊考虑,要在三年期满后拿出一定的乡镇领导干部比例在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三是事业上予以引导。要畅通大学生村官期满就业渠道,对于村官满3年的要到社会上就业的,组织上要予以有效引导和大力推荐,使大学生村官能有较好的出路。
13.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篇十三
任 “村官”两年来,我继承并发扬“李天成”精神,牢记组织重托,尽快适应环境,迅速转变角色,坚持多看、勤问,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心声,深入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的难点与疑点,在学习中提升了自己,在实践中完善了自我。现将两年“村官”工作调研如下:
一、本村现状
XXX村位于镇区最西部,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总人口4316人。全村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因森林公园建设可耕地面积仅剩638亩。我村戏曲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现代豫剧《XXX》和传统曲剧《XXX》均出自于此,特别是现代豫剧《XXX》,半个世纪以来,以其展现新时代气息的剧情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的XXX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在文化品牌的建设之中。
二、工作做法
入村后,我以领导为榜样,以党员为模范,以群众为朋友,虚心学习,认真聆听,除去浮躁沉得下、克服困苦蹲得住、确立志向安下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主动融入群众,吃透村情民意。坚持走村串户,群众白天不在家就晚上走访,群众在地里干活就跑到田间地头与他们一起干活交流,详细了解民俗风情,认真倾听情感流白。梳理村民反映比较突出的人畜吃水、村委班子建设、剩余劳
动力转移、土地返租金分配等焦点问题,积极同村组干部、老党员进行思想交流和工作沟通,探寻问题根源所在。做到
眼勤、手勤、嘴勤、腿勤,多请示,勤汇报,日有日志,周有总结,月有计划。
2.做好配合,找准工作着力点。工作中始终按照《XX
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自己,带着问题主
动交流沟通,敢于建言献策。以村创建“XX市林业生态村”
为突破点,充分发挥以前工作经验,从庭院、游园规划到村
委大院绿化、沿村主街道靓化,从大环境综合治理到各项规
章制度的完善,都积极参与其中,建言献策,为顺利通过XX
市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根据本村戏曲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的特点,向村两委提出“生态立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阐明如何利用本村丰富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促进群众收
入、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得到了村两委干部
和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
3.发挥专业优势,引导群众致富。针对该村林地面积大,但管理跟不上致使杂草丛生的情况,结合一至九组农民土地
返租后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
持,以森林公园为依托,协助村支书到市林业局跑项目、争
取政策资金,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拓宽就业渠
道,增加农民收入。在种植阶段,每日亲临田间地头,对群
众现场讲解怎样种植才能在林间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的措
施和方法,并实行跟踪服务。2009年发展花生、红薯、芝麻
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2602亩,直接争取上级项目补贴资金
27万元,在给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创造
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面对村民因煤矿开采
造成吃水难而引起多次上访事宜,及时同村两委干部探讨分
析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起草安全饮水工程立项申请,并同村
支书、村主任一起到市水利等部门反映情况,请求给予支持
和帮助。历经一年辛苦奔波,一眼280米的深水井终于呈现
在群众面前,彻底解决了一至五组近年来吃水难的困境。由
于村民居住分散,恰逢村耐材企业实施万人吃水工程之机,配合两委干部多方协调,又及时解决了十、十一两个村民组的吃水问题,继而又利用移民老机井改造工程,配合村委解
决了六至九组的村民吃水难题。截至目前,全村4316口人
均已吃上了安全、放心之水。
三、工作成效
1.提升了村民生活品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紧密
联系实际,结合“生态立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以点
带面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助村两委实施大环境
综合治理,高标准、高规格绿化靓化村主干道2条,新砌花
池171个,栽植各种花卉树木28.5万余株,有力地改善了
村容村貌,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又积
极协助村委新建村级卫生室1座,新修村级公路1426米,在极大方便村民“在家”看病的同时,也彻底结束了XX自
然村长年“车过尘土飞扬,雨过泥泞路滑”的行路难历史。
2.培育了新时期新型农民。以组织收看远程教育为切入
点,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学政策、学法律、学农村实用技术,提升素质,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采用
节目预告与自选相结合的办法,集中组织收看政策法律专题
片80余场次,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片30余场次,如今,观看
远程教育已成为村民日常生活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此基础
上,协助村支部新建图书室1座,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
活,而且又为村民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自身素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平台。
3.夯实了基层发展理念。以XXX森林公园为依托,充分
挖掘本村深厚戏曲文化资源,协助村两委通过村自筹、镇重
点帮扶的办法,投资75万元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了集休闲
与旅游于一体的“XXX文化园”,再为基层农村充分挖掘本
地丰富资源,壮大区域经济又树立了一个典型。如今的XXX
人已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正结合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和地域
文化,全民投入到了融游览、观光、休闲、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豫风乡韵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建设之中。
四、存在问题
1.村两委班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自第六届村两委会
选举产生以来,村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 “时晴时阴”关系,始终困绕着村集体和谐发展,虽经多方努力缓和了许多,但
部分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
2.党群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密切。部分村组干部和党员
思想不解放,缺失群众有效工作方法,怕得罪人,办事缩手
缩脚,造成为民服务意识不浓,党群干群关系不十分融洽。
3.社会信访稳定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村两委班子不和谐
办事相互推诿造成群众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原
因,致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
系,而且还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
五、意见建议
1.加强沟通,强化班子建设。团结、坚强的村领导班子
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先决条件。为此,一是
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原则问题应及时沟通,避免各自为政,以增强合作共事能力;二是通过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己知彼,清白做事,明白做人;三是
建立议事例会制度,凡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班子集体
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商议,共决策,避免搞
内耗;四是实施两委班子成员目标管理,增强凝聚力、向心
力。
2.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全力为民服务。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要扎扎实实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进
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工作中怕得罪人、办事缩手缩脚的软弱
弊病。同时,按照分工及时了解掌握村民的意见想法,变被
动为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切切实实做群众的“贴心人”。
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基于1-9组
村民土地全部返租现状,要紧紧围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
收入和壮大村级区域经济三大主题,一是实施“走出去”战
略,与企业、技校联姻,定向培养,促进就业;二是着力发
展第二、第三产业,以家庭或联户为单位,把发展农村小型
加工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围绕旅游
开发做文章,内练素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把“农家乐”、“农家宾馆”、“农家超市”等服务业做活做强。
4.创新工作理念,围绕提高农民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
质开展工作。从农民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增强思
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的重心放在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法
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上来,使他们真正成为适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调研】推荐阅读:
基层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10-24
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调研报告09-09
洛阳市大学村官调研报告07-23
新时期关于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调研报告11-05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3000字11-16
著名大学生村官07-03
大学生村官事迹09-18
走访大学生村官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