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精选9篇)
1.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一
珲春市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精神,确保在珲春开展的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现将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作一汇报。
一、营养餐试点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1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小学 8 所,中学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校学生2619名,现有食堂面积3250平方米。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项会议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行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教育、卫生、财政、药监、审计、质监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珲春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与指导,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实行全程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相关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供餐方式和流程,建立管理的专门队伍,保证计划实施的各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报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就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学校食堂现状和学生在校膳食情况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对计划实施中涉及的组织领导、职责划分、供餐方式和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建设、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堂建设规划、监督检查机制建立等事项进行认真研究,出台了《珲春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并上报省州相关部门。各相关学校也根据校情学情,制定了学校实施方案。三是制定了《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学生实名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各有关部门落实了供餐验收、储存、组织学生就餐、台帐档案、食品安全等专项制度,规范了食品储藏,加工,分发和食用等操作规程,保证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二、《方案》涉及的内容、措施、标准等情况
(一)供餐模式为学校食堂供餐和企业供餐方式相结合。正餐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课间营养餐以企业供餐为主,科学制定营养膳食食谱。供餐企业统一进行成品加工,按份包装,配送到校。
为确保饮食安全,学校食堂采取学校自主经营,由学校后勤校长或后勤主任具体负责管理。学校食堂一律不得对外承包,食堂聘用人员必须经健康体检、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学校食堂经营以成本经营为主。
(二)食堂建设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进行。新建食堂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卫生、面积达标、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学校食堂要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和用餐场所,设施设备以及饮用水等必须达到有关卫生标准。消防设施设备要严格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配置。安全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并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疏散标志。不符合要求的食堂要及时进行改造与维修,严禁将危房和存有安全、卫生隐患的房屋再作为学校食堂使用。
(三)非寄宿制学校和农村村小、教学点虽生源逐年减少,但短期内不能撤并和取消的,食堂基本建设应纳入财政预算计划,确保边远地区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四)农村留守儿童在县城或城市就读,应一并列入营养餐计划。
(五)目前,我市共有6所学校尚未设立学生食堂。其中,春化中学和哈达门小学已列入2012财政预算计划,其余4所学校没有列入2012年财政预算计划。学校食堂聘用人员工资暂时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主要以成本经营为主。
(六)营养改善计划推进时间表
2011年12月—2012年2月,完成摸底调查工作和制定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2012年2月,成立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机构。
2012年2月—2012年3 月,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数统计和食堂学生相关制度的初步制定。
2012年3月,进行供餐企业招标,签定供餐合同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试点供餐工作。
(七)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供餐方式及供餐内容
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实施全部由企业供餐,统一配送。
三、存在的问题、困难
目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一是我市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薄弱,建设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短期内难以全部解决。二是学生营养餐计划工作流程复杂,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卫生安全。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单靠个人、学校或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以政府为主,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同推进。
四、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学生食堂硬件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食堂硬件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学生就餐要求。
2.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保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学生饮食双安全。
3.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学生食堂建设和营养改善计划中来,营造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营养餐标准和覆盖面。
4.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实行月报制度。
5.在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经验,总结实施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形成有效机制,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从“计划”覆盖的50个重点监测县, 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 ( 单位) 供餐和家庭 ( 个人) 托餐等3种类型, 均随机抽取小学、初中学校各2所。当某种供餐类型的小学或初中不足2所时, 则抽取1所。所抽取学校按年级分层,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 每年级各抽取1~ 2个班, 约40人, 性别分布均衡。如所抽取年级不足40人, 则将该年级全部学生均纳入调查。共计65 483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 其中寄宿生23 520名 ( 35. 9% ) , 走读生41 963名 ( 64. 1% ) ; 男、女生分别为33 884名 ( 51. 7% ) , 31 599名 ( 48. 2% ) ; 小学生、初中生分 别为45 932名 ( 70. 1% ) , 19 551名 ( 29. 9% ) 。小学生及初中生平均年龄分别为 ( 10. 0±2. 0 ) 、 ( 14. 2±1. 3 ) 岁。男、女寄宿生比例分别为35. 6% , 36. 2% , 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2. 6, P> 0. 05) ; 小学寄宿生比例为22. 5% , 明显低于初中的67. 5% ( χ2= 12 067. 3, P < 0. 01) 。1. 2方法
1. 2. 1身高、体重测量由各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教育部门联合, 按照统一标准方法, 在清晨对空腹状态下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身高采用金属立柱式身高计测量, 精确至0. 1 cm。体重采用电子体重计或杠杆秤测量, 精确至0. 1 kg。
1. 2. 2问卷调查采用统一编制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基本情况与膳食行为调查表” ( 以下简称“学生调查表”) 收集学生年龄、性别、班级、是否寄宿及膳食行为等基本信息。该调查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设计, 并经专家研讨会讨论及预调查后修订。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详细介绍该问卷的填写方法后, 调查对象当场自填问卷。1. 2. 3血红蛋白测量采集学生空腹静脉血或指尖血并以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 以721型分光光度比色计 ( 或722型、723型分光光度比色计) 在54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
1. 2. 4判定标准BMI Z评分 ( Z-scores for BodyMass Index) 用以反映身体营养状况, 首先利用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 ( Body Mass Index, BMI) , 再根据不同年龄组BMI分布情况, 计算出BMI Z评分[4]。生长迟缓和消瘦均为营养不良。按照“中国6 ~ 18岁儿童年龄别身高生长迟缓标准”筛查生长迟缓[5], 按照“中国6 ~ 18岁儿童年龄别BMI标准”筛查消瘦者[5]。超重、肥胖判定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所推荐的分性别、年龄BMI判定标准”, BMI大于或等于超重界值点而小于肥胖界值点, 即判定为超重; 大于或等于肥胖界值点即判定为肥胖[6]。贫血诊断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标准[7], 海拔高度≥1 000 m时根据海拔高度调整。调整后, 贫血诊断标准 = 原诊断标准×[1 + 4% ×调查点海拔高度 ( m) /1 000], 小于界值点即判定为贫血。
1. 2. 5质量控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各省 ( 市、兵团) 进行统一培训后, 各省再对省内各县进行二级培训。对血红蛋白的测定,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提供血清质控样, 监测县对质控样测试达到要求后, 再进行正式测定。
1. 3数据处理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监测系统平台”进行录入上报, 采用SAS 9. 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营养状况寄宿生BMI Z评分为 ( - 0. 30±1. 10) , 低于走读生的 ( - 0. 15±1. 14) ( t = 280. 5, P <0. 05) 。不同性别及学段分层BMI Z评分均为寄宿生低于走读生 ( P值均 < 0. 05) 。见表1。
寄宿生超 重及肥胖 率为8. 0% , 低于走读 生10. 9% ; 不同性别学段分层分析发现, 寄宿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低于走读生 ( P值均 < 0. 05) 。寄宿生贫血率为20. 3% , 略高于走读生的18. 8%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不同性别分层分析, 女寄宿生贫血率高于走读生; 不同学段间, 初中寄宿生贫血率高于走读生, 小学则寄宿生低于走读生 ( P值均 < 0.05) 。寄宿生营养不良率为18. 5% , 略低于走读生的18. 8% ; 不同性别分层分析发现, 男寄宿生营养不良率高于走读生, 而女寄宿生营养不良率则低于走读生; 不同学段分层分析发现, 小学寄宿生营养不良率高于走读生 ( P值均 < 0. 05)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
2. 2就餐及饥饿感从每天早餐的就餐频率来看, 不同性别、学段寄宿生不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均低于走读生; 不同性别、学段寄宿生每天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均低于走读生; 寄宿生在上午三、四节课就感觉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但是下午放学前感觉到饥饿的比例, 寄宿生高于走读生 ( P值均 < 0. 05) 。见表3。
续表3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
3 讨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营养状况不仅是他们正常发育的基础, 而且还能减少成年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8]。在某些贫困地区, 寄宿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仍然较为突出[9,10]。近年来, 随着国家、社会对寄宿学生关注度的不断加大及对寄宿制学校投入的增加, 寄宿学生就餐环境及营养状况也正逐步得到改善[11]。
本次研究发现, “计划”覆盖地区寄宿生整体营养状况略差于走读生 ( BMI Z评分低于走读生, 贫血率略高于走读生) , 但是营养不良率及超重/肥胖率均低于走读生。以往调查发现, 农村寄宿生, 尤其是低收入地区的农村寄宿生经常吃肉、蛋、奶及豆类的比例均较低[8]。该类食物是人体获取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12], 摄入过低可能是导致营养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从就餐状况来看, 此次所监测寄宿学生每日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也高于走读生。可能因学校供餐时间较为规律, 加之寄宿生在校就餐的便捷性, 从而使得寄宿生三餐就餐比例, 尤其是早餐就餐比例要高于走读生。对饥饿感的调查发现, 寄宿生上午三、四节课感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但是下午放学前感觉到饥饿的比例略高于走读生。因为走读生早餐就餐比例较低, 从而导致上午放学前有饥饿感的比例高于寄宿生。在校寄宿生午餐就餐时间一般要早于走读生, 因此餐后时间间隔要长于走读生, 从而导致寄宿生在下午放学前感觉到饿的比例略高。当寄宿学生在食堂非供餐时段外长时间感到饥饿, 而又缺乏外在 ( 家长) 约束的情况下, 就会增加按照自己意愿前往购买学校周边非正规厂家所生产零食的可能性[13]。长期进食该类食品, 不但存在极大的卫生安全隐患,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发育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14]。
尽管寄宿生就餐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仍需要加大对寄宿生的营养改善力度。继续加强对寄宿制学校食堂的建设及食堂工作人员的营养技能培训, 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周边饮食环境的规范治理, 加强对学生的食育教育力度, 使其树立科学的营养观等, 使寄宿生的营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摘要:目的 了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寄宿生的膳食行为与营养状况, 为“计划”更有效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实施“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的每个县中, 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 (单位) 供餐和家庭 (个人) 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 各随机整群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 然后从抽取的每个学校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2个班。按照统一的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 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 采用自填“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基本情况与膳食行为调查表”收集学生就餐信息。结果 寄宿生每天不吃早饭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33.9%, 37.7%, χ2=243.8, P<0.01) , 每天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8.7%, 11.8%, χ2=66.7, P<0.01) 。寄宿生每天上午三、四节课感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 (16.2%, 16.9%, χ2=102.9, P<0.01) 。寄宿生BMI Z评分 (Z-scores for Body Mass Index) 低于走读生 (-0.30±1.10, -0.15±1.14, t=280.5, P<0.01) , 超重/肥胖率低于走读生 (8.0%, 10.9%)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3.5, P<0.01) 。结论 在“计划”实施地区, 寄宿生就餐状况有所改善, 但营养状况仍略差于走读生。
3.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三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 困境 对策
一、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困境
2011年11月,国家决定每年安排16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国家试点,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以下称营养餐)。截至2014年2月底,共有22个省699个县全部实施该计划,中央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421亿元,安排食堂建设资金300亿元。此外,还有21个省共529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地方累计安排资金93亿元。
2012年3月,江西省将17个县市纳入此次国家试点范围,分别为乐安、莲花、井冈山、永新、万安、遂川、赣县、上犹、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寻乌、石城、瑞金、南康等,涉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97.55万名。目前,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两年多,进展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社会效应。但笔者对省内部分县市的营养改善计划调查之后,发现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力度不够
自国家出台政策以来,试点县最多的赣州市和吉安市有关平面媒体对该政策进行了多次报道,如《赣南日报》、《赣州晚报》、《井冈山报》、《吉安晚报》迄今与营养餐有关的报道分别为9篇、13篇、12篇、18篇。这些报道体现了媒体对政策的关注,但宣传效果多限于大众的上层人士。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学校,很少对学生进行政策解释,导致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家长对政策了解不多。走访发现,有些家长混淆了正餐和营养餐的区别,误以为营养餐是学校提供全部免费的午餐,对学校收取营养餐之外的餐食费颇有怨言;有些家长认为学校营养餐单调难吃,不如将每天3元的膳食补助直接交给家长;有些家长甚至相信谣言,将学校的正常供餐活动向上举报,2012年下半年,乐安县和宁都县营养办都收到群众举报信,经核实,均没有违反营养餐政策。
2.食堂供餐模式推进较缓慢
食堂供餐营养效益好,资金使用效率高,餐品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是最好的供餐模式。但由于江西农村学校食堂少,2013年春季之前,全省各试点县基本采取企业供餐,统一配送营养餐成品,学校实行课间加餐的模式,营养餐成品多数为“牛奶+X”,“X”为鸡蛋、面包、蛋糕、饼干、桃酥、萨琪玛、水果、火腿肠等。2013年春季之后,随着食堂建设增多,江西省各试点县大幅增加了食堂供餐的比例,但食堂供餐的总人数还未见明显优势。如万安县实行初中学校寄宿生和4所中心小学本部食堂供餐,走读生和其他小学成品加餐的形式,食堂供餐只占总供餐人数的39%。食堂供餐模式推进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学校食堂建设进展滞后,截至2014年2月底,2011~2013年江西省学校食堂建设项目中,完工面积仅占中央批复面积比例的33.15%,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厨房或伙房。不过,调查也发现,遂川、兴国等县有些学校虽然有厨房,但并未开展食堂供餐,其原因主要是食堂供餐增加了学校的经费和人力支出,而且食品安全责任更大,不如“牛奶+X”模式方便。
3.食品安全重视不够
营养改善计划首先应确保食品安全,做好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分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并建立应急预案。2012年至今,云南省镇雄县、青海省大通县、湖南省新化县等多地出现学生食用营养餐导致食品中毒事件,造成恶劣影响。江西省营养餐自开餐以来,尚未出现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但不少学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万安县部分学校的食堂没有明细的食品采购记录,有些包装食品无生产日期,食堂没有冰柜或冷库,采购的疏菜、肉类等在地面随意堆放;有的食堂暗中外包给个人,工作人员未作健康体检,部分食品以次充好;有的学校饮用水井露天敞开,未作加盖处理。有的学校在分发营养餐的时候,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个别学生被烫伤,这也是与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
4.专项资金监管不透明
学生营养餐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纳入国库专项资金。3元资金应全部用于食品本身,不包括和供餐有关的食堂建设及运输、人工等费用,这部分费用由中央另外拨付或地方财政配套补贴。2012年至今,广西那坡县、湖南凤凰县等地被曝供货商套利之后营养餐缺斤短两的情况。2014年6月,广西藤县营养餐采购中标的6家单位中,有3家存在资质问题。江西省制定了营养餐供餐准入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金安全,但营养餐资金使用不够透明、社会参与度低的现象依然突出。试点县有些学校极少公开食堂账务收支状况,有些学校至今未成立膳食委员会,缺乏对营养餐的有效监管,有些学校虽然成立了膳食委员会,但流于形式。有些享受营养餐的学生由于退学、转学进城等原因不在原学校,但原学校没有及时上报,仍长期接收这些学生的营养餐补助资金。此外,有些家庭和学校在国家实施营养餐计划之后,对学生的饮食支出减少了,营养餐没有起到做加法的作用,却产生了挤出效应,这是另一种资金套利。
5.借营养餐之名搭车乱收费
一些学校以前办有食堂,并向学生收取餐费,实行免费营养午餐之后,学校食堂收入减少,就巧立名目在学生饮食问题上乱收费。2013年3月,遂川县禾源中心小学要求三到六年级共800名学生每人缴纳100元,用于支付食堂聘请的员工工资及水电等杂费,否则不能享受每天3元的营养餐,经家长反映后,县营养办表示将调查该笔收费的去向。12月,乐安县戴坊镇小曹小学以煮鸡蛋名义向全校300多学生收取10元“柴火费”,这笔本应由财政负担的费用遭到学生家长抵制,之后全部退回。
6.营养餐不营养或口味欠佳
营养餐的实质是营养干预,并不是简单的吃饱,应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营养需求。我们走访一些学校看到,多数食堂的营养餐没有经过科学论证,食品没有做到合理搭配,“高脂低钙”现象比较普遍。有些食堂把蔬菜放在水池中浸泡太久,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有的菜烹煮时间过长,品相和口感均差。有些学校提供的学生奶是加入了许多调味剂的酸奶,虽然酸甜可口,但蛋白质含量不到1%,营养价值远远低于纯牛奶。江西农业大学一位营养老师介绍说:菜要香,一般得放20克油,烧茄子需要放40克油,而国家标准规定学生营养午餐放油不得超过8克,盐不能超过3克。如此一来,顾了营养和健康,就难以兼顾口味,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7.缺乏营养健康教育
国家要求学校应以营养餐为契机,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以受益终身。但我们发现,试点县的不少农村中小学没有按国家要求每周开设0.5学时或每两周开设1学时的健康教育课,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健康教育课,也流于形式,没有专业的营养教师和教材,没有课程考核机制。在万安县、兴国县的260份问卷调查表明,92%的学生不知道5月20日是学生营养日,73%的学生饮食口味偏重,37%的学生爱好碳酸饮料并经常喝,57%的学生有过浪费粮食的现象,63%的学生偏食,68%的学生不重视早餐,89%的学生不了解常见食材的营养成分。调查还发现,多数学生吃营养餐之前不洗手,有些学生会将一包牛奶分不同时间段多次来喝。
8.学生营养餐监测数据质量较差
国家要求在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分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两种,设置了监测指标和评估内容,部分监测数据需要通过网上系统每月上报。这项工作在很多试点县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日常的数据统计和系统维护工作不到位,有的学校上报不及时,有的学校为应付检查而编造数据,学生出勤、身高体重、生化指标、学生成绩、供餐调查等项目数据质量较差,有的存在明显错误。
9.营养餐废弃物随意处置
营养餐废弃物主要是各种包装袋和剩饭菜,不少农村学校垃圾处理能力有限,营养餐废弃物随意堆放在学校周边,或在学校附近浅层填埋,日积月累,不时发出臭味。安远县车头中学和小学在学校周边随意焚烧牛奶盒与食品包装袋,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群众不满。万安县窑头中学在校园旁建起了猪圈,利用学生吃剩的营养餐饭菜养猪,虽然想法不错,但猪圈粪便的臭味不时侵入教室,影响了校园环境。
二、营养改善计划的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营养餐计划包括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县共1238个,涉及3200多万学生,实施规模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为世界第三。这一政策关注弱势群体,消除社会不公,涉及千万家庭,影响深远。在实施过程中,营养餐实行就近购买的原则,牵扯到不少当地的企业和农户,很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营养餐实施状况受到许多人的关注。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应对策略。
1.尽快确立营养餐供餐法案
学校营养餐是保障儿童食物权、健康权、教育权等各项人权的重要举措,涉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应依法治理。美国、日本、泰国、巴西、法国等国家都颁布了与学生营养餐有关的法案,我国已有的法律中无关于营养餐的条款,只有针对营养改善计划的指导意见、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大多是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这些文件对促进学校营养餐计划的实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如法律有稳定性和透明度,并且在政策得不到实施时,目标受益者寻求救济的可能性也低。我国营养改善计划已经实施两年多,积累了一部分经验教训,可以考虑制定一部专门的营养餐供餐法案,明确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以确立营养餐的法律地位,保障营养餐资金安全和受益人群。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与营养餐有关的教育活动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4处提到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2011年4月,以邓飞为代表的媒体人士联合中国福利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免费午餐”民间公益行动,并在半年后迅速由政府接棒,形成公共政策。这一政策因为有媒体人士的参与,具有先天的媒介资源优势。为加大宣传力度,有关部门可以借鉴“希望工程”的经验,设计出营养改善计划的标志图案和代表性图片,通过报刊、电子媒体报道各地营养餐实施状况,在校园、城镇、社区拉横幅、发传单和张贴招贴宣传营养餐政策。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与营养餐有关的教育活动,如营养教育、劳动教育、节俭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形式可以是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也可以是搭积木、做游戏、实际制作、知识竞赛等活动方式。
3.适度提高营养餐支助标准
营养餐每天3元的标准在各地的购买能力不同,就江西而言,多数试点县市勉强能够维持食材的费用,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学校只能压缩一些肉蛋类食材,学生能吃饱,却不一定能吃好,营养餐的营养价值就打了折扣。因此,应当适度提高营养餐支助标准,以江西的情况看,目前每天4.5元的标准就能达到吃好的目的,以后随物价波动而动态调整。此外,江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一补”资金(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是每学期打入学生惠农一卡通的,这部分资金可能会被家庭用于其他地方,不一定用于学生本人,因此可以考虑将“一补”资金转换为家庭困难寄宿生的免费晚餐,不过这一补助的比例较少,只占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总人数的31.7%。
4.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和社会监督
除食材由国家负担外,水电、柴火、工作人员、食堂建设等各项经费中的一部分需要由地方财政支付,但多数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有限,学校只能从公用经费中垫付,导致一些学校对营养改善计划热情不高。这一情况表明,营养改善计划单靠政府和学校是不够的,应该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实施这一公共政策。目前,已经有安利公益基金会的“春苗营养厨房”、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的“九阳希望厨房”、卡夫食品公司的“卡夫希望厨房”等社会慈善资金,为一些农村学校提供多种厨房设备,改善了学校食堂设施落后的状况。今后,政府应该吸纳更多的基金会、民间公益组织、企业及个人参与到这一政策中,以减轻学校负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为使政策效果和政策目标相一致,政策执行主体除了要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外,还要加强社会监督。全国学生营养办要求所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的学校都要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村(社区)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这是引入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应得到落实。此外,各地营养办和有关部门应扩大营养餐违规举报渠道,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媒体要积极关注营养餐实施情况,努力将营养改善计划透明化,提高政策受益者与执行主体的互适性。
5.重视食品和资金安全
教育部等十五个部门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对食品安全的许多方面都作了规定,指出要落实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实行供餐准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留样、配送等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办法。为加强和规范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安排、拨付、使用、管理、监督等作出规定,强调专项资金应足额用于营养餐食品,不得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两个《暂行办法》对食品和资金安全提供了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不够具体,一些操作环节缺乏周密设计。同时,有关管理部门监管不严,政策执行不到位,这些都是导致食品和资金安全出现漏洞的原因。因此,应该完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或另外制定细则,提高试点县市的公共服务及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学校实行教师陪餐制度、专项资金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实行公开招标、营养餐帐本定期向社会公示等。资金确实不足的学校可以向家长收取少量费用,但必须征得家长同意,这部分资金同样要公开透明。
6.做好营养餐调研和科研工作,定期对实施状况进行评估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单位和个人,这一计划是否取得理想效果,需要通过调研用事实来证明。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评估是做好调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试行)》,对所有试点县进行常规监测,对50个县进行重点监测,其中江西重点监测县为石城和乐安。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与济南圣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这一系统包含学生出勤、身高体重、生化指标、学生成绩、供餐调查等项目,并能根据录入的数据生成监测报告,通过网络上报。《营养改善计划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3)》对营养改善计划的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一日吃三餐的比例和学生餐的质量均有提高,缺课率下降,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贫血率下降。好的监测和评估效果需要好的数据质量,各试点学校应该重视监测评估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学校要经常调查学生和家长对营养餐的意见,采取改进措施。学术界要积极开展与营养改善计划相关的课题研究,比如营养改善计划的立法和人权问题、营养成份和营养食谱问题、营养餐的教育性问题、营养餐对地方经济的促进问题、公共政策的执行力问题、营养餐的对农传播问题、政策监督问题等,这些课题可以为不同领域的理论界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7.加快食堂建设,制定营养食谱
食堂供餐是营养改善计划的最佳选择,但受农村经济条件及学校规模的限制,许多村小和教学点是没有食堂或伙房的,如果采取食堂供餐,则面临“有米无锅”的困窘。国家虽然安排了食堂建设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江西省食堂建设进展缓慢。对建设餐厅有困难的学校,应优先建设简易厨房,或利用闲置校舍购入厨房设备。食堂从业人员和学生的比例为1∶100,可以由政府投入资金聘请厨师,或由学校富余教师转岗。学校食堂在提供营养餐的时候,要合理解决食品的营养和口味之间的矛盾,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食物特点和饮食习惯、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同季节特点、学校的课程安排来制定食品,食谱可以参照《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或使用《学生电子营养师》软件配餐,食物应以清淡为主,以植物油烹煮为佳,食品种类应尽量丰富,烹调方式要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宁立标.学校营养餐计划的人权价值及其法律保障[A].杨军昌,剪继志主编.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2年卷)[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 叶青,张明,刘伟,阮静.百亿财政资金配套营养餐:如何监管?[J].财政监督,2013(21).
[3] 袁春林.营养改善计划在农村学校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性问题研究——以重庆市C县为例[D].西南大学,2013.
[4] 鲁晓黎.镇雄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大学,2012.
[作者:陈建锋(1974-),男,江西万安人,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4.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四
发布人:何先宏 发布时间:2012-9-21 点击:1482
1、科学膳食,合理营养,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2、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3、关注学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
4、蔬菜瓜果不能少,牛奶鸡蛋营养好
5、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6、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改善营养促进健康
7、强化监督管理,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
8、吃营养餐,走健康路,学新科学,跨成才路
9、全面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0、改善学生营养,提高学生素质
11、增营养,强体质,谢党恩,报国家
12、要想身体学习好,营养补充少不了
13、用好政策,用足经费,保证营养餐质量
14、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农村儿童健康状况
15、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6、国家为我增营养,我为祖国读书忙
17、科学安排营养,合理搭配膳食
18、国民生计时时关注,学生营养人人重视
19、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20、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1、建好学校放心食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2、食品安全重于泰山
23、倒下的是饭菜,流掉的是血汗
24、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25、办好营养餐,让孩子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26、安全责任大如天,食品卫生记心间
27、实施营养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8、落实营养改善计划,播洒党的雨露阳光
29、普及营养知识,追求健康生活
30、认真落实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31、爱心营养餐,情暖千万家
32、改善学生营养,强我中华少年
33、营养改善计划是山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34、实施营养计划,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国民体质
35、用好国家三块钱,保证营养和安全
36、食品安全齐监督,健康生活同构筑
37、关注食品安全,关爱学生健康
38、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办成人民满意的放心工程
39、把好食品安全关,健康快乐人人欢 40、改善农村学生营养,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41、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优化学生营养供餐
42、实施“营养餐”,幸福农村娃
43、每生每天三元钱,吃出营养健康来
44、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营养是儿童的根基
5.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以下简称监测),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
监测试点学校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的效果,为做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范围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每年开展一次常规监测,在部分试点地区开展重点监测。其他地区和学校可参照实施。
三、监测县和学校
(一)监测县。
常规监测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所有县均列为常规监测县。
重点监测县: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22个省份中,分片随机选取1-3个县作为重点监测县,共选取50个县开展重点监测工作。
(二)监测学校。
1.常规监测学校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按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供餐3种模式将小学和初中进行分类,各类学校分别抽取30%小学和初中作为常规监测学校,某种供餐模式不足3所小学或初中时,抽取该供餐模式所有的学校作为常规监测学校。
在常规监测学校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约40人,男女生各半)参加常规监测。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足40人时,该年级的所有学生纳入监测范围。
监测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
2.重点监测学校
在重点监测县的常规监测学校中,分别从各类供餐模式中,随机选择2所小学和2所中学,作为重点监测学校。在重点监测学校中,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约40人,男女生各半)参加重点监测。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足40人时,该年级的所有学生纳入监测范围。监测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
四、监测时间与内容
(一)监测时间。
每年3-4月开展监测数据收集工作。
(二)监测指标。
1.监测县和监测学校基本情况
监测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基本情况,包括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总数、不同供餐模式学校数和学生人数等基本信息。
监测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学生人数、供餐模式及人数、厨房设施等。2.常规监测指标
--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学生膳食摄入情况,所有监测学校建立学校食堂或其他供餐单位食物购买档案,每2月提交一次各种食物采购单、下料单和就餐学生数。--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各监测学校每月提交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三)重点监测指标。
重点监测学校在常规监测基础上,开展重点监测,主要指标包括:
--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对抽中开展重点监测的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血清白蛋白、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检测。
--营养知识情况:对重点监测学校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和初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及其来源等情况。--学生学习成绩:学校提交监测学生的上学期期末考试主要科目成绩。
监测调查方法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实施。
五、评估内容和方法
按性别、年龄分组,对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评价和分组标准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实施。通过评估,掌握试点地区学校学生营养健康基本状况、贫血率、微量营养素缺乏和常见病发生以及食物摄入情况;了解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及其知识来源和学生学习成绩。
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供餐模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当年监测指标与历年指标比较,以及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提出工作建议。
六、监测评估管理
(一)职责分工。卫生部会同教育部负责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成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与
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专家组,制定监测评估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和评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制定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培训省级监测骨干人员,建立数据库,汇总、分析全国数据,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评估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份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省份实施方案,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向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卫生部提交监测评估工作报告。省、地市级疾控中心负责制定本省份、本地市监测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及现场工作人员培训,对数据进行审核、分析,撰写技术报告。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监测方案,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监测学校,具体实施本地学生营养监测评估工作,形成监测报告报县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施重点监测,指导学校开展常规监测,负责数据收集、录入,综合分析后及时上报监测结果,规范管理监测资料。监测点学校由校长及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组,配合完成本校的监测任务。
(二)数据上报与审核。建立学生营养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常规监测数据实行统计报表(食堂供餐和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月上报,其余指标每年4月上报)直接报告制。常规监测学校将监测报表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在地市级疾控中心指导支持下,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将监测基础数据分别于每月20日和每年4月底前报省级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重点监测信息每年6月底前报省级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上报的监测信息进行及时审核,并及时反馈至监测县,网络直报实行省级终审责任制。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适时掌握监测直报进展,组织各省进行数据集中审核。
(三)报告形成。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汇总本地工作情况,结合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的技术报告,形成工作报告,每年9月底前报卫生部和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汇总各省份工作报告及监测数据后形成国家级监测评估报告,于11月中旬前报卫生部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
(四)资料管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资料属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一部分,监测工作具体实施部门和个人
未经主管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资料。原始资料归档保存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查。各级执行机构详尽记录项目内容和进度并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经费下拨与使用、培训、监测进度及监测结果、组织管理和技术督导等与项目有关的全部文件和技术资料。
(五)工作队伍。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专人,加强监测工作的管理。省、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营养科室建设,县级卫生部门牵头组织,教育等部
门配合,共同组建监测队,紧密结合学生体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期考试等,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六)资金安排。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各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资金,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七、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监测工作,监测队应尽可能依托现有的卫生和学校体育卫生专业机构,监测人员必须是卫生和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新充实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方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现场调查和采样要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参加监测的实验室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所用仪器、器械进行定期校准,定期开展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抽检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场资料抽查。
八、督导和评估
6.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六
一、2018年工作情况
2018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管理为重点,健全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措施,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
(一)基本情况
2018年春季学期,全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xx所,其中:农村中学xx所、农村小学xx所、教学点xx个,惠及学生xx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xx人(中学生xx人、小学生8991人),附设学前班学生869人。2018年秋季学期,全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xx所,其中:农村中学xx所、农村小学xx所、教学点xx个,惠及学生xx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xx人(中学生xx人、小学xx人),附设学前班学生xx人。
2018年,自治区下达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xx万元,本实际支出资金xx万元,结余资金xx万元。资金结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实际在校天数不足xx天。
(二)工作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一年来,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按照“1654321”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安全顺利实施。各学校坚持把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按照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分工负责的要求,切实承担起了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责任。
二是加强供餐管理,改善营养状况。
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实行学校食堂供餐,严格落实5.6元/天供餐标准,按照“早餐+午餐”的供餐模式,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和县城寄宿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提供一个熟鸡蛋,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顿午餐。科学制定午餐供餐食谱,既做到营养膳食结构合理,又兼顾食物的色、香、味搭配,保证提供的食物营养素种类齐全、含量充足,易于消化,卫生安全。在有条件的学校要求每餐至少为学生提供“一荤一素”两种菜肴和一种汤类供学生食用,积极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2018年9月份,选派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11名管理人员参加了固原市教育局举办的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均取得全国“高级营养师”职业技能证书,为全县营养改善计划科学营养供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注重氛围营造,狠抓宣传教育。
通过新闻播报、专题报道和召开家长会、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墙报等形式,深入宣传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惠民政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了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氛围。继续在42所学校开展“阳光校餐”试点工作,坚持做好“阳光校餐”数据上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始终使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求各学校采取主题班(队)会、国旗下演讲等形式,把学生卫生饮食习惯养成、文明就餐行为、营养健康和学校德育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安全管理。
按照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及区、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原料政府采购制度,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的米、面、油、鸡蛋、蔬菜、辅料、肉类等原料全部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从源头上严把食品安全关。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饮食卫生、学校食堂操作间卫生、食品留样等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零事故”。2018年,筹措资金136.64万元,为33所学校食堂安装了监控设备,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技防水平。严格按照《xx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核拨两条线”制度,切实加强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按时填报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掌握学生信息,防止虚报、冒领补助资金行为发生。五是强化经费保障,夯实工作基础。
县财政坚持把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列入部门预算,安排专项资金371万元,专门用于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发放。安排专项资金155.39万元,补充更换学校食堂设备660台(件)。按照每生每年60元标准,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补助公用经费118.91万元,保障学校食堂正常运转。六是细化工作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严格按照全县营养改善计划“1654321”工作机制,坚持实行营养改善计划就餐成本核算,保证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零利润”供餐。切实利用《宁夏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业务平台》,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全程化、智能化管理,及时通过业务平台对各学校基本信息、食堂建设、食谱制定、财务账目和食材采购的数量、价格及食品留样等进行实时动态监管。2018年5月7日,为进一步提升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水平,县教体局组织各乡镇中学、中心学校分管副校长在红河镇初级中学、古城镇中心学校开展观摩活动,挖掘好经验、学习好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七是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工作落实。
2018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深入我县考察指导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她强调指出,要抓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学生吃得营养、健康成长。11月27日,受全国学生营养办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所任春荣副所长一行深入我县调研指导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在调研指导过程中任春荣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责任,细化措施,规范操作,更好地推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全顺利实施。一年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也多次深入学校,督查指导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教体、农牧、卫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经常深入学校现场指导解决相关问题,保障营养改善计划安全、规范实施。(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供餐食谱仍然比较单一,学生个别营养素摄入量存在不达标的情况。二是个别学校不能够按时上报“阳光校餐”相关信息,存在拖延、不报、错报的情况。三是食堂从业人员工资较低,食堂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操作技能不高,影响着学校食堂正常供餐。四是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运行经费不足。尽管县财政按照每生每年6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但根据近几年实际支出费用测算,每生每天需1元水、电、煤等经费,每年按200天计算,每年短缺生均经费140元。
二、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扎实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2019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在规范管理上再下功夫。
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等制度,强化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执行制度成效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务求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推动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二是夯实工作责任,在食品安全上再下功夫。
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财政、宗教、卫计、农牧、市监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综合治理学校食堂和周边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
三是加强供餐管理,在改善营养上再下功夫。
依托自治区营养改善计划专家指导组,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努力使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均衡,使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进一步加强“阳光校餐”管理,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加强业务培训,在提升技能上再下功夫。
会同相关部门继续举办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专题培训班,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升操作技能,让所有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五是注重政策宣传,在宣传教育上再下功夫。
加大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和大力推广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和引领各学校共同把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惠民工程做实做好。六是落实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上再下功夫。
完善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原料采购制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实行食品原料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确保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安全、高效运行。7.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七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中央还将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我国农村学生体质状况一直令人堪忧,这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会直接推动我国农村学生体质提升的进程。
2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初步测算,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2)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补。(3)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4)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奖补。会议强调,要加强学生食堂管理,严格食品供应准入,确保食品安全。制定中小学食堂供餐规范,明确数量、质量和操作标准。建立专家工作组,加强学校营养指导。补助资金严格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严禁直接发放给学生和家长,严防虚报冒领。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1]。
3 我国农村学生体质现状
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影响体质强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遗传只对体质的状况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体质的强弱则有赖于后天环境、营养、卫生和身体锻炼等因素。因此,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科学的锻炼,与合理的膳食营养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
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一个民族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近几年大量的研究成果就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一直是关心的焦点问题。大量的研究成果都对城市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而占我国大部分人口比例的农村青少年体质状况的研究却很少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2]。而农村学生的体质状况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目标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在身高、体重、胸围呈现继续增长趋势,农村男生身体形态水平下降的趋势明显,身体发育的匀称度在初高中阶段下降显著[3]。在生理生化功能水平上,调研结果显示,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在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上升拐点。2010年与2005年相比,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7-18岁年龄组分别平均提高89、84、94、81毫升。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上,调研结果显示,7-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2010年与2005年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4]。农村学生的体质健康在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方面也有所提高,但是与城市学生相比提高幅度太小。在农村青少年心理发展状态和适应能力上,因为家庭和学校心理教育的缺失,农村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农村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较少,社会适应能力比同年龄段的城市学生差很多,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影响我国农村学生体质现状的因素
4.1 缺乏膳食营养
大部分农村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对于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其健康发育、良好身体素质以及未来发展的基础。缺乏大量的蛋白质的摄入,营养搭配不合理,保证不了每天所需要的基本营养,这些都是阻碍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诸多原因,学生营养问题比较突出,尤其在低收入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生人群中,营养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5]。
4.2 专业体育教师缺乏
农村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普遍不重视,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体育教师。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体育课开展不力,业余体育活动开展不起来。大部分农村学校无法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缺乏对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的倡导。
4.3 缺乏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村学生轻体重文。我国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课业较重,很多农村学生放学后还要回家帮父母忙农活,导致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课余时间花在体育运动上。农村学生又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容易造成只有兴趣但是没有行动力的现象。
4.4 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短缺
很多农村学校根本没有正规体育场地,体育课只能在教室门口的空地上进行。很多体育运动无法正常开展,降低了这些体育运动在农村学生中的普及率。而养成农村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习惯,正是提升体育运动在农村家庭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经济落后决定了很多农村学校无法承担起相对昂贵的体育器材。体育教师上课缺乏基本教学器材,无法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4.5 缺乏正规的营养健康教育
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关部委制定和发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及《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促进了学校健康教育和营养工作的开展。但是据调研发现,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营养健康教育,学生营养知识匮乏。大多数学生反映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营养健康教育课,只是通过班会、广播、板报、校报或者从其他课程(生物课、生命课、综合课等)获得营养相关知识[6]。
5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与我国农村学生体质提升的关系
营养是人类体能、智能发育和健康维护的基础要素,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决定了人类未来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及其教育成就[5]。据研究显示,我国大城市青少年群体的营养状况已接近发达国家,仅遗留少数营养不良个体。最差一端的西部贫困乡村群体,营养状况仍属发展中国家的偏低水平;两种营养不良同时存在,其中生长迟滞居主导地位。经济发展越落后的地区,营养不良检出率越高,程度越严重[7]。城市青少年的肥胖率居高不下,而农村青少年的营养不良情况却愈演愈烈。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学生营养普遍过剩;而农村经济落后,难以为改善青少年的营养不良现象提供充分的膳食营养。只有依靠政府的补贴政策,才能保证贫困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研究发现我国一般乡村学生中常见而相对独立的两大营养不良现象为消瘦和生长迟滞并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的营养干预,在2007年3月在广西都安县三个小学开展,其中试点1每天补助5元营养餐费,试点2每天补助2.5元(自2008年10月提高到3元/天),对照学校没有补助。而通过近两年半的干预、观察(实际干预时间21个月),试点1校与对照校学生在身高、血红蛋白、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等体质、体能指标上有明显改善,对体重也有改善趋势;营养干预力度较大的试点1改善程度普遍优于试点2。所以对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实施营养餐,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适当加大干预力度[8]。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的一项重大的德政工程,是一项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实现健康扶贫,智力扶贫的系统工程。经过观察两年半的(21个月)营养干预效果,可以看到:营养餐项目已经取得较明显的效果。试点1与对照组比较,学生在体质体能方面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而身高、肺活量和其他体质指标的提高意味着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质方面的提高也呈现增长的趋势[8]。该计划在2600万农村学生中的推行,将会明显推进我国农村学生体质的提升。
6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对推进我国农村学生体质提升的意义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是对我国农村学生长期缺乏营养,身体体质较差现状的一个强心剂。通过该计划,2600万农村学生受益。我们希望各级政府能够严格执行,层层部署,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在国家进行201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时,能够显著看到城乡学生体质差异的缩小。
2.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应该与全民健身计划一起在农村学校同时开展。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中要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2]前文已经指出,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科学的锻炼,与合理的膳食营养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两个计划的一起推进,将会显著提高农村学生的体质,改善农村学生消瘦和生长迟滞的现状,促进农村学生的茁壮成长。
3.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可以保证农村学生生长发育、正常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共同需要。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比较好动,喜爱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需要大量的营养摄入以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通过该计划,可以保证农村学生的每天所需营养,保证其生长发育,正常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共同需要,对农村学生的体质提升有重要意义。
4.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可以改善膳食营养,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显著提升农村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改变更多农村孩子的命运,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平等。
该计划的及时出台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有机会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并通过改善膳食营养,提升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近日国务院出台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膳食营养的一项德政工程。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并从我国农村学生体质现状、影响农村学生体质现状的因素、实施该计划对学生体质提升的关系来探究实施该计划对推进我国农村学生体质提升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教育,营养,计划,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讨论通过《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2011-10-26.
[2]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N].中国体育报,2011-02-25.
[3]王茜,王雪峰.湖南省中学农村留守学生与农村非留守学生体质健康的比较与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20):14-15.
[4]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EB/OL].http://www.sport.gov.cn,2010-09-02.
[5]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改善政策研究[EB/OL].http://www.pndc.gov.cn,2009-08-24.
[6]廖文科,马冠生等.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25-1026.
[7]陈春明,王玉英,季成叶.我国贫困乡村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状况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7-47.
8.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八
通知称,为加强资金管理,切实做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财政部和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通知要求,要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严格按照规定的补助标准、实际在校学生数和发放天数核拨补助资金,切实保障春季学期在校学生的营养改善需求。
通知明确,要严格资金管理,制定原料采购、食品配送、食品管理等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食堂供餐,明确数量、质量和操作标准;将财政补助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补助资金要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
9.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 篇九
实施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发办[2011]54)《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某某县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新机制、新路子,着力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于4月9日召开启动仪式会议,4月10日正式启动。现将前期准备工作和启动实施以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含教学点)()所,学生共()人。
二、工作情况
(一)政府高度重视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实施“计划”,让全县()名中小学生吃上卫生营养、可口的营养餐,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一是全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会议之后,县政府高度重视,年初成立了以县长某某为组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质检、农委、工商、财政、食药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岢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组”。二是3月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4月5日召开县政府常务工作会议,4月6日召开县长办公专题会议,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了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三是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就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1
学校食堂现状、寄宿生在校膳食情况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对“计划”实施中涉及的组织领导、责任划分、供餐方式及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建设、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堂建设规划、监督检查机制建立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出台了《岢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二)具体安排部署
1、县教育局出台了两个文件。根据中央、省、市、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文件精神,县教育局积极行动,相继出台了《关于某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某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组办公室的通知》两个文件,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行了具体部署安排。
2、教育局召开紧急会议。三月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会议后,县教育局紧急召开局务会对“计划”具体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并于4月9日组织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和项目校校长召开了“岢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仪式会议”,会上学习传达了中央、省、县相关精神,宣读了《关于某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某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宣布“计划”正式启动,从4月10日开始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餐。
3、议标采购。经某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组研究决定,对供餐食品中的牛奶、鸡蛋实行定点集中采购。通过对有资质、有信誉的供货企业(供货商)进行认真筛选,确定备选名单,然后由教育局牵头统一组织领导组成员单位进行审核,确定供货商名单。由某某养殖场对鸡蛋进行供货,由某某小超市、某某商贸有限公司和某超市对牛奶进行供
货。最后将名单报有关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核批准,办理准入手续,签订食品定向供货合同,实行定点采购。
4、确定供餐食品和供餐模式。教育局深入各农村学校,对全县在校学生、现有食堂规模、寄宿学生人数、走读学生人数,逐校进行摸底调查,根据上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学校寄宿、走读等不同类别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状况,经局务会研究决定,提出初步实施办法,确定了营养食品和供餐模式,报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组。
采取食堂集中供餐和教师托餐两种方式,上午上学后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走读生、非寄宿制学校及教学点学生每天提供一颗鸡蛋,为所有实施对象每天提供一袋热牛奶(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由食堂随早餐统一安排,农村寄宿制学校走读生、非寄宿制学校及教学点学生实行下午上学后加餐),课间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走读生、非寄宿制学校及教学点学生提供适量水果,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由学校食堂统一随午餐每生每周提供150克猪肉和750克豆腐。
5、炊管人员体检、培训。在今年2月份,我们已经联合卫生、食药等部门对所有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合格者聘用,并办理了健康证,同时对合格从业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
(三)完善管理体系及各种规章制度
1、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某某县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某某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名制学籍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各项目校建立健全学校食堂供餐、教师托餐食品的验收、储存、加工、发放、组织学生就餐、台帐档案、食品安全、食品保鲜、宣传教育等专项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储藏、加工、分发和使用等操作规程,保证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
章可循,做到按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
2、实行实名制管理。各学校严格按照《某某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所有项目校学生实行实名制管理,明确管理对象,细化管理信息,严格管理规程,坚决杜绝虚报冒领营养餐经费的行为和现象。具体供餐人数由校长亲自把关,严格审核后上报。2012年1月15日前,营养餐办公室采集完成了学生实名制信息。
3、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各学校在计划实施前后对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通过计划实施前后情况对比分析,形成科学、真实有价值的学生体质和营养改善情况分析报告,指导完善今后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4、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以“县设专户,校设专账”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进货、分发营养食品台帐,做好索证、索票工作,确立项目校每月月初核定营养食品单价,日清月结的营养餐账务管理模式,确保“计划”资金用好用足用到实处。
5、实行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积极联合卫生部门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联合工商管理部门对供餐单位、个人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
(四)监督检查
1、对食堂的监督检查。以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为主线,以改善学生营养计划为载体,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使全县学校食堂逐步达到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齐全、制度基本完善、安全基本保障的目标。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学校食堂许可经营情况,食品安全设施配备情况,索证索票制
度落实情况,餐具消毒保洁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加工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添加剂管理情况等进行了专项检查。
2、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监督检查。一是指导项目校建立专帐,检查供货商所供食品的合格程度,以及项目校落实情况,保证“计划”全面规范落实,让学生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二是督促项目校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五)加大宣传力度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对减轻农村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进一步促进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升全县农村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全县及各项目校要通过电视、广播、板报、网络等形式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营养改善工作,使这项惠民工程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引导家长重视学生营养问题,积极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动学生饮食结构科学化。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目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全县义务教育学生基数大,学校点多面广,学校食堂设施设备陈旧,管理不够规范,无食堂的学校比例较大,在初步实施过程中发现如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全县食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程建设任务重。某某县所有项目校中有()所初中现有食堂、操作间可满足全部项目学生营养供餐需求,()所初中和多数小学食堂面积小,()所初中和众多小学无学生食堂和食品加工操作间。据统计,全县项目校中需新建或改造食堂的学校共计()所。农村学校食堂不足,建设食堂资金投入量大,仅靠地方现有的财力投入,难以解决此问题。而且县级财力有限,难以满足项目校改扩建和硬件设施的配备。
二是点多面广,学生营养食品配送和饮食安全监控难度大。多数项目校交通不便,在物资食品配送上存在较大困难。农村边远学校交通极为不便,学校无专用车辆采购食品,无冰箱设施对肉食品、水果等进行保鲜。因此,每天的学生营养餐难以确保新鲜可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市场采购——食品加工——餐桌食用的工作流程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要想从根本上使学生食品营养、安全得到保障,单靠个人、学校、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得到上级大力支持,统筹协同推进。
三是享受范围窄,使部分农村学生未享受到营养改善计划。经布局调整,全县农村初中学校除水峪贯乡初中外全部并入县城初中,这部分学生将进城上学;由于移民搬迁,进城务工经商等原因,许多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内上学,这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有的甚至十分困难,没有固定经济来源,需考虑纳入享受范围。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学生食堂硬件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食堂硬件和配套设施满足学生就餐需求。
二是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抓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学生饮食实现“双安全”。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推荐阅读: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29
《XX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财务管理制度》07-06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宣传资料07-15
江西省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招聘公告09-24
年度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查报告11-01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08-23
涞水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责任书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