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远亲不如近邻 2教案 鄂教版(精选4篇)
1.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远亲不如近邻 2教案 鄂教版 篇一
第一单元
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区公用设施及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 快乐,爱护社区公用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尊重并感激为社区服务的人们,珍 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及公益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社区公用设 施、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的文明习惯,关心社区建设,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 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了解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 化,喜爱并保护社区环境,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为社区建设尽自己一 份力。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社区生活环境,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课时建议:7课时
1.我生活的社区
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 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 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 友情,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社区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1 同的社区文化。
一、我家在这里 活动过程
J.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能、式样、布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绐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
2.可用拍照、绘画、记录的形式收集资料。
3.上网了解农村或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师准备:
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及发展的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情境导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
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揭 示课题。
2.小组交流: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想让老师知道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介绍自 己生活的社区。
老师注意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小区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家所居住的小区的名称、位置及门牌号码,同时要介绍小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公用设施,以及它们给自己的帮助,在情境中了解设施的作用。
3.全班交流:可用图片、绘画、文字展示各组交流成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 现自己生活的社区特点,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4.交流其他社区,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
5.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认识农村社区。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同的社 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华家住在青山镇王家村,这里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哪些不同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如田园、农舍、水库、学校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激发学生对农村社区的喜爱之情。
6.教师小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 生活在社区里。不同地域的社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城市社区繁华热闹,农村社区清新宁静。每个社区都有众多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客观地、正确地评价不同社区之间的特点,充分认识每个社区的优势和长处,避免同学之间的攀比,不能鄙视条件差的社区(或农村社区)。活动拓展:
利用节假日,请父母带孩子走进农村(或城市),感受一下异域社区的特点。
二、我喜欢社区里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今天我们举行一次“社区家庭运动会”,第一个项目是“齐心协 力——三人四足障碍赛”。请同学们自由组成“三口之家”参与活动。
2.同学们喜欢这一活动吗?其实在我们的社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有兴趣的活动。(揭示课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向同学介绍我喜欢的社区活动,如:游乐场和健身场 的游戏活动、划莲船、踩高跷等等。
3.选择优秀活动在全班表演,并向大家推荐,如:健身操、踩高跷、模拟家庭障 碍赛跑、跳房子、扔沙包、跳橡皮筋、丢手绢、官兵抓强盗、棋类比赛等。
4.全班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区活动,2 大家一起学,一起玩。
5.教师小结: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还增进了邻里 之间的了解和友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活动要求:
此活动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交流各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并把学得的新游戏、新活动带到自己的社区中去。同时,也可根据情况让学生创编社区活动。建议此节课可在操场上进行。、活动拓展:
组织学生收集农村(或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资料,办一个展览,拓展学生视野。
三、社区的变化 活动过程:
(建议两课时连上)
1.阅读调查报告: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ll页调查报告,然后小组讨论,了解 社区的变化有哪些方法。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归纳调查方法。
(1)拟定调查提纲;
(2)向爸爸、妈妈及居委会的爷爷、奶奶们访问,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历程;查阅 有关的照片及文字资料,对比今昔的变化;
(3)做好访谈记录;(4)学习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3.拟定小组调查活动方案,方案中要有调查时间,调查成员及分工,社区的名称、及调查方法等内容。4.选择有代表性的活动方案,在全班交流,老师及时肯定每份活动方案的长处,大家互相学习。
5.外出进行社区调查。
6.教帅小结:
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社区中的公用设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社区中的各种活动.给我们增添了无数快乐。从社区的变化中,我们更看到社区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天一天地提高,社区是我们值得珍惜的家园。
活动要求
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调查对象,具体指导学生参与社区调查的实践活动,学会调查的方法。
活动拓展
用学到的方法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发展变化,并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一次展示。
1.通过活动,学生是否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否知道各种生活 设施的作用,是否会利用这些生活设施解决生活学问题。
2.学生是否掌握参观、调查社区的方法。
3.学生是否喜欢并能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4.学生是否对其他社区有所了解,并能找到社区的特点,喜爱自己生活
板书设计:
我生活的社区
我家在这里
我喜欢社区里的„„
社区的变化
2.身边的“朋友“ 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增强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和 能力,为社区建设献一份力。
2.知道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提供了保障,是我们的“朋友”。
3.养成爱护公用设施,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用设施。
一、它们帮助了我们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身边的“朋友”?根据它们的形状及作 用,编成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
小组间开展找“朋友”竞猜活动,比一比,看哪一组编的谜语最多,找到的“朋 友”最多。
2.全班交流:讲述“我”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身边的这些“朋友”与人们 朝夕相处,“朋友”给大家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一定有许多故事,把印象最深的故事,例如:在路灯下小伙伴们一块儿捉迷藏,在健身场玩游戏等等。以此种方式,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公用设施对“我”的帮助。
4.“朋友”的功劳簿: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熟悉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列成一个表,编成“朋友”的功劳簿。为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可以将其形状设计得形象、生动、漂亮一些,可写也可画。
5.将同学们的作品汇集起来,办一个功绩展,在教室里展出。
6.教师小结:社区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难以想象离开了它 们,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它们可真是我们离不开的朋友,因此,我们更应该爱惜它 们,给它们以回报,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
二、公用电话的述说 活动过程:
1.听故事,谈感受:用表演或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公用电话的诉说”的故事内容,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内心的共鸣。
2.全班讨论:如果我是这部电话,我受到这样的虐待,我会怎样? 3.教师展示一个社区公用设施损坏情况的调查结果,组织学生交流社区调查活动情况,了解各社区公用设施受损情况。
4.小组讨论:怎样帮助我们的“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一次帮助“朋友“的活动。如:给居委会伯伯、阿姨写信,开展社区环境宣传活动等等。(在此只是研究方式,具体行动留在活动拓展中。)5.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畅想未来社区会有哪些更让人喜欢的公用设施,把同学们 美好的想象,用彩色画笔描绘出来。
6.办一次未来社区展,展现学生对未来社区美好的憧憬。
7.老师小结:社区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是我们的朋友,爱护公 用设施、建设美丽的社区是我们每一个社区居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优美的社区环境是社区文明的窗口。
活动要求
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破坏公共设施,乱打“110”,不仅损坏了财物而且打乱 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从而感受保护生活设施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拓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一次帮助“朋友”的活动,如:给居委会伯伯、阿姨写 信,开展社区环境宣传活动等等。
1.学生是否感受到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的帮助,是否对社区公用设施产生了感激之情。
2.学生是否产生了爱护公用设施,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感。3.学生是否愿意并能积极参加保护社区环境的活动。4.学生是否对建设美好社区充满信心。
板书设计:
身边的“朋友“
它们帮助了我们
公用电话的述说
3.不一样的社区
主题目标:
1.知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生活习惯不同,各具特色。
2.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一、祖国各地的社区 活动准备:
师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全国不同地区的社区风情。
活动过程:
1.图片导人: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一组不同地区的社区风情图片。我国地域十分 辽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社区也不同。你能讲几个这样的社区各自的特点吗?猜一猜,它是哪里的社区?沿河而居,以水为路是江南水乡社区的特点;依
山而建,错落有致是四川山地社区的特点;绿树红瓦,碧海蓝天是青岛沿海社区的特 点;以土为墙,聚族而居是福建古老社区的特点。
2.小组交流: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各地社区风貌图片,比较不同地区
社区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感受不同地区社区文化之美。
3.全班交流:讲述“我”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
根据自己旅游经历或收集的资料,讲述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根据学生的介绍,重点了解傣族竹楼的特点及傣家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少数民族的社区文化o
4.风情展览:用自己收集的图片,在黑板上办一个各地社区风情展览。
5.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各地各 具特色的社区文化,这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国外的社区
活动准备:
上网或查阅图片、文字资料,广泛观赏国外社区风情,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风情。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社区风格、社区文 化也迥然不同。走进不同国家的社区,想必一定异彩纷呈。
2.小组活动: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办成小报。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对不同国家社区的感受。
3.展示成果:全组同学一起将本组的成果贴在教室里,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 本组活动的感受及体会。
4.欣赏美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美文,可以个别朗读,也可以自由 组合成一个小组诵读,开展小组及个人朗读比赛,通过诵读感受社区的美及社区人们心灵的美。
5.教师小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 活的社区也各具特色。不同的社区背后都蕴含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召唤着我们去探寻,同学们在课后可作进一步研究。
活动要求:
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收集不同国家的社区生活资料及公用设施的特点,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锻炼自己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课堂上,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活动拓展:
举行一次“美文”欣赏会。指导学生收集反映思念故乡或社区生活的美文,组织 学生开展朗诵比赛,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感受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生活。
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社区
祖国各地的社区
国外的社区
第二单元
爱心温暖你我他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2)有同情心和爱心,对 弱势人群特别关爱,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2.行为与习惯: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与邻里小伙伴发生的小矛盾。
3.知识与技能:(1)知道与邻里怎样和睦相处。(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 解社会的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3)了解老年人的心 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5)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课时建议:7课时4.远亲不如近邻
主题目标:
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之间的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伙伴之间的小矛 盾就很容易解决。
一、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科书中《谁帮我家收了被子》的内容录制成录 音故事。
学生准备:收集讲述自己家与邻居间和睦相处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听故事:播放《谁帮我家收了被子》录音,导人。(若没有录音机.教师可口 述故事内容。)
2.互动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正如俗话所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教科书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的故事。
4.阅读教科书23页的故事。小组讨论:
(1)故事中邻里之间是如何:甄相帮助的?(2)故事中的“我”听了李阿姨的一番话后,为什么会流泪?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5.班级交流。6.教师小结: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 7.过渡语:还记得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吗?找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或演一演。
8.学生表演。
表演中请学生互评:你觉得他或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或他们的表演怎样?
10.现场采访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现场采访表演的学生:当时你或家人有什么感受?当你得到邻 居的帮助后,或者邻居得到你的帮助后,你们两家的关系怎样?
11.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 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活动要求
1.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来选择更适合的案例来代替教科书上 所呈现的故事。
2.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远亲禾如近邻的观念,要让学生通过听别人的故事.说发 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建立真实的情感体验。
3.学生在谈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时,切忌说空话、大话、假话。没有可以不说,但不能编故事。
4.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交谈活动,从成人的角度说说和邻里之间相互关照的好 处。这一阶段学生产生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就有了和邻里友好相处的愿望,那么,下一阶段的教学才显得真挚。
活动拓展
回家后为曾经与你家发生过矛盾的邻居做一件好事。
二、我和邻居小伙伴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矛盾的录像。
学生准备:整理讲述自己与邻居小伙伴友好、开心相处的故事。
师生共同准备:将教科书25页的三幅图编成三个小品。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学校我们与同学一起学习、游戏,在家时我们与邻居小伙伴都干 些什么呢?
2.阅读教科书。
3.互动交流:自己和邻家小伙伴是否常在一起玩?在一起时干什么?
4.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大家都有自己要好的邻居小伙伴,你 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游戏,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5.班级讨论:
(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一位男孩因妈妈不让自己下楼与小伙伴玩,而感到苦恼的图。(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苦恼?这样的苦恼.我们该怎么解决?
(3)请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确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将 自己的这种感受告诉家长,让他们能体会到你的苦恼,相信我们的爸爸妈妈会改变自己的这种做法。
6.小表演:表演内容为依据教科书25页的三幅图编成三个小品。
7.说一说:小品中的几位邻居小伙伴之间是怎样友好、开心相处的?猜一猜:他 们当时会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8.过渡语:同学们也有自己的邻家小伙伴,能将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 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9.互动交流:由2—3位学生讲述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
10.教师小结:大家和邻居小伙伴就像兄弟姐妹,彼此间相互关心、照顾,好的东西共同分享。
11.过渡语:天气有阴有晴,月亮有圆有缺,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邻居 小伙伴也会发生矛盾。
12.看录像:录像可是教科书26页的内容,也可是教师自己拍摄的内容。没有录 像的学校,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科书26页的内容。
13.交流发言:在与小伙伴相处时,如果产生了小矛盾,我们可以怎么做?还有哪 些小矛盾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 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你这种解决小矛盾的方法很可取,相信你以后一定能与邻居小伙伴和睦相处等。
14.教师小结:当我们与小伙伴之间产生小矛盾时,我们应学会共同商量、相互谦让,这样矛盾就很容易解决了。
活动要求
1.教师在教学时,可依据自己对本班学生邻里生活的了解来选择更好的案例作为 “小表演”的内容。
2.本课是一节情感体验课,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帮助他 们认知如何对待自己与邻居小伙伴之间产生的小矛盾,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能 力,并形成正确的态度。
活动拓展
以“我与邻居小伙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多为别人想一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28页中的三幅图制成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邻里生活中,有很多事如果不注意,是会给邻居添麻烦的。
2.小表演:(1)请学生交流教科书27页几幅图中发生的事,然后把它表演出来。
(2)演完后让扮演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观看的同学说一说: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后有什么感受?
4.评一评: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5.班级交流:和邻里相处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注意?
6.教师小结:邻里之间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如果大家都能多为别人着想. 就会减少纠纷,心情更愉快。
7.小组讨论:(1)教师出示自制的放大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让你来处理. 你会怎么做?
8.全班交流。
9.教师小结:每个人多为别人着想,世界会更美丽。活动要求
1.替别人着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换位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更是不容易,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2.活动中,教师应从本地特点出发,按照地域特点,将邻里间容易出现的一些矛 盾提供给学生,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再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别人的感受与心情。只有这样,活动中的讨论、交流才是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板书设计:
远亲不如近邻
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我和邻居小伙伴
多为别人想一想
5.心里想着他们
主题目标:
1.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 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及设施。
一、走进残疾人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9 志坚的故事。
2.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到社会中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有:
(1)公共场所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而设计的?它们有何用途?
(2)社会为残疾人组织了哪些文体活动?
(3)社会中哪些地方贴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困难呢?让我们来体 验一下。
2.体验活动:我做“画”中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扮演生理上有不同缺陷的残疾人。
(2)请学生试着去完成教科书中的几件事情。
①与同学交流时不说话,只打手势。
②拄着拐杖走路。
③用一只手扣衣服扣子。
(3)填写教科书29页的“我的体验”。
3·互动交流:交流自己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老师从你刚才的发言中感受到,你已真切地感受到如果只有一只手,做起事来很不方便,有的事甚至还不能做等。)
4·教师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我们正常人想象不 到的困难。
5.互动交流: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曾经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健康的人,然而1998年在一次运动会上她因意外受伤,胸部以下部位完全瘫痪。受伤后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学生阅读教科书30页的短文《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然后谈谈阅读短文后的感受。
6.教师小结:桑兰的确是一位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面对一切,她以微 笑赢得了大家对她的敬佩o 7.讲一讲、演一演:你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可以讲一讲。也可以演一演。8.交流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自强不息、身残志坚表现在哪些方面?
9.教师小结:这些残疾人,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lO.过渡语:我们的社会十分关心残疾人。在很多地方,有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和设施。
11.阅读教科书。
12.班级汇报:
(1)请各小队的学生将自己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
(2)各小队代表将自己小队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小队代表 对本小队调查的结果的汇报情况,对各小队的调查活动给予评价。如:从第×小队的汇 报中,我感觉他们这一小队的调查很全面,调查很细致等。)
(3)互动菱流:从刚才各小队代表对本小队调查的结果的汇报中,你感受到什么?
13.过渡语:这么多人都在关心残疾人,你为残疾人做过哪些事呢?
14.全班交流:自己为残疾人做过哪些事?今后打算怎样关心身边的残疾人?
1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和帮助残疾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活动要求
1.扮演残疾人的活动一定要注意气氛,不要搞成学生嘻嘻哈哈的场面。教师要引 导学生体验到作为一名残疾人在各方面会遇到的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机会。
2.在讲述残疾人怎样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时,尽量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虽然残疾人的身体是残的,但他们的精神与正常人是平等的,有些人还很高尚,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对学生所收集的典型范例要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借助这些范例激发学生对 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这类残疾人的敬佩之情。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残疾人的生活从一个侧面进行体验,从而引发他们对残疾人的关注和理解。
活动拓展
学生分组行动,开展“我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二、别让盲道生“盲点”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一下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师准备:
1·把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拍成录像。
2.澡前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建议书可写给哪些部门。
活动过程
1.导入:放录像,呈现出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若没有录像时教师讲述。
2.互动交流:从刚才的录像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3.过渡语:课前同学们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了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情况。能将你的调查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吗? 4.班级交流: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然后交流自己的调查感 受。
5.过渡语: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都来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为这些残疾人专用设施 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出出主意吧1
6.分组讨论:寻求好的解决办法。
7.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将自己不能实现的“好主意”写下来,小组起草一份建议 书,将它交给有关部门。
8.小组商议:学生在组内商量建议书的内容、有关格式、准备写给谁o。,9.撰写建议书。10.班级交流。
l 1.教师小结:相信你们的这些好建议,一定能让社会上的残疾人专用设施得以很好的使用,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了解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挂图。、活动过程
1.模拟表演、导人新课:人老了以后„„
请学生将观察、了解到的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模拟表演出来。
2.现场采访:
采访扮演老年人的学生,请他们说说:自己现在心里想些什么?有什么烦恼?
3.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年人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 么?
4.互动交流:小组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发言。
5.教师小结:人老了以后在生活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这些老年人,我们应 该多多关心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6.过渡语:教科书里有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咱们一起来看看。
7.互动交流:
(1)教师出示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的挂图。
(2)请学生谈谈:三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觉得小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发言。教师相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如:我们应该多站在老年 人的角度设想一下,你这样做他的心里会怎么想,自己这么做是在“尊重老年人”吗,等等。
8.过渡语:看了这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你想对小强说些什么? 9.班级交流。
lO.教师小结:听了大家说的这番话,小强一定会改变自己对老年人的态度,他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名敬老爱老的好少年。
活动要求
模拟表演时一定要注意气氛,不要搞成学生嘻嘻哈哈的场面。表演是次要的,主要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观看模拟表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活动拓展
走进敬老院:
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了解老人的生活,开展一次“尊老 敬老”的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这一项活动,教师事先要让学生准备好调查提纲,提醒学生要安静、耐心地听老人说话。学生在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的活动时,教 师可予以指导。板书设计:
心里想着他们
走进残疾人
别让盲道生“盲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都有一份爱
主题目标:
1.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体会人们对贫困等弱势人群的关爱。
3.知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遇到困难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予帮助。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5页的故事制成录音磁带。
一、雷锋的故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教师出示雷锋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2.简介雷锋:学生谈完后,教师简介雷12 锋。
3.听故事:这有一则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录音故事,请同学们听一听。学生听教 科书35页的故事。或者教师讲述或朗诵给学生听也可以。
4.互动交流:听了故事后,你想对雷锋说些什么?
5.过渡语: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讲故事比赛:
开展以“助人为乐二勺雷锋”为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之情。
7.教师小结:雷锋叔叔一生中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用自己的爱将温暖传递到 四面八方,用爱将快乐和健康带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要求
教师可事先提供一些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书。在开展讲故事比赛时,需与学生一同制定出评比要求,并注意引导学生谈谈:雷锋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 动?我们要学习他什么?
二、爱在我们眼中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爱”字。谁来读读这个字?爱,一个 多么美好的字眼。你们知道它像什么,是什么吗?
2.阅读教科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36页的内容。
3.互动交流:请学生说说:在你的眼里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爱?(教师相机给 予评价。)
4.填写教科书:学生完成36页的小诗,然后在全班交流。
5.小组讨论:爱有没有颜色,爱有没有味道?
6.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
7.教师小结:爱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 心中要充满爱。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爱,它是什么样的。
‘
活动要求
学生在说‘‘爱像什么”、“爱是什么”这两个内容时,教师的要求不必太高,主要 是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爱。学生在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如: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交流活动的兴趣。
三、爱心链接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l,收集发生在同学之间的爱心小故事n
2.收集自己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
教师准备:
用色卡纸做5“个心形图。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手拿课前做好的几个心形图案,问学生:谁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将这几个心链接起来。
2.动手试一试。
3.互动交流:
老师这里的“心”不能链接,但是有一种“心”却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 来,它是什么呢?
4.阅读教科书:
引导学生阅读37页教科书,请学生说说: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
起来?(爱心)
5.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爸爸的爱是红红的?妈妈的爱是暖暖的?我们一1爱是悄悄的?
如果你就是那位得到了帮助的人,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以后遇到别人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6.班级交流。
7.教师小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或灾祸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爱会将大家连接在一起。
8.过渡语:谁能给我们讲讲你和同学们之间的爱心小故事。
9.互动交流:学生在班级中交流爱心小故事。
10.教师小结:我们在爱中成长,爱心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爱带给我们快乐和健康。
11.小小发布会:班级公益广告词发布会。
12.教师小结。活动拓展
学生自己办一期爱心小报,班级举办“爱心小报”作品展,评选最佳小报设计者。
板书设计:
都有一份爱
雷锋的故事
爱在我们眼中
爱心链接
第三单元
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的事,关爱身边的人。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感
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明白我们的生活质量与他们的劳动是息息相关的。尊重并感谢普通劳动者,能发现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2.行为与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3.知识与技能:懂得在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我们的生活离 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懂得职业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课时建议:7课时
7.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主题目标:
1.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3.亲自体验或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情况,体会和感受他们的辛苦。
一、我认识他们 活动准备
1.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
2.教师随机拍摄几张反映服务人员工作情景的照片。
活动过程
1.看照片导人。出示几张随机拍摄的照片,如修鞋师傅、理发师傅、食堂工作人 员等工作的情景等,说说他们是谁,在~llUL见过他们。
2.阅读教科书上的范例。说说这个同学认识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给予了别 人怎样的帮助。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最好是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4.做游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玩这个‘‘接龙游戏”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至10人。
5.活动总结。
活动要求:
1.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及时补充别人的发言。
2.班级交流座谈时,教室里的气氛应热烈而有序。教师在学生发言完后可以将学生知道的行业归纳一下,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对为人们服务的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活动准备
1.学生调查一天当中,有多少人为我们付出辛苦。2.学生准备彩笔、绘圃纸。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假如没有为我们服务的人们,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2.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自由想象并绘画。
3.把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张贴出来,让学生自由观摩。
4.畅谈感受。学生畅谈观摩后的感受。
5.做爱心小卡片。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做 张爱心小卡片,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注意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
(2)小组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3)制作爱心小卡片,写好想说的话,启发学生多写几张,装饰得漂亮些。
(4)随机交流几张卡片,读给同学们听。
(5)把爱心小卡片送给为大家服务的人。
活动要求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这个问题时,一 开始教师不要给结论性的语言,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允许有不同观点出现。当不同观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而应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可从多个职业的多角度去探讨。当学生的看法达成一致时,再进行归纳小结。接着教师可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对学生不要有任何限制,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画完后把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2·送完爱心卡片后,教师要让学生反馈,并组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尊重他 人所得到的快乐。
(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活动:体验或者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 活动准备
在体验活动前,老师或者家长和学生一起与要采访的劳动者接洽一下。活动过程
1.读体验日记。读教科书43页上的体验日记,说说我与叔叔一起送了报纸后有哪 些收获。
2.三今班交流。自己还希望体验或者了解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的工作?可以通过 什么方式去体验或了解? 3.分组讨论.制定体验计划。4.教师指导学生修订计划。
5.亲自去体验或者了解一下,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怎么工作的。6.全班交流。
活动要求
1.学生不要在老师或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去体验。
2.学生交流自己参与体验后的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只有亲自 体验,感受才会发自真心。通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多方信息汇聚在一起,他们自然会体会到:各行各业都是很辛苦的o
3.学生一定要亲自去体验或了解那些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这样的感受才是真 实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才是真正融于生活的真实的课堂。(建议此内容为一课时)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2.能否体验和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并真心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劳动。
3.交流中是否能倾听别人的发言。
4.交流中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板书设计:
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我认识他们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2.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远亲不如近邻 2教案 鄂教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2.通过了解学校几十年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发展变化的进程,增强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3.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学校的面貌,激发学生对学校未来的美好憧憬。4.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1.有关学校始建时的式样,与现在的巨大差异及原因。2.学校今后怎样变化才会更让人民满意。
教学难点:画一画自己对学校未来的憧憬未来学校的式样。
教学准备:学校过去的面貌、设施图片、资料;多媒体制作的现代学校的设施,各种功能室、现代设施等;现代学校的设计图及作图的画纸、画笔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珍贵的回忆 活动一
设问:你熟悉《校园的早晨》这首歌吗?交流。录音机播放这首歌。
课件出示:时间过得真快,学校的变化也非常大,请看一看,这是哪所学校?(自己学校的扫瞄)。交流:自己为什么知道是自己的学校。
师述: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的学校几十年前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幻灯片)。学生谈谈自己观后的体会,可能有:非常破烂,很不卫生,十分危险……
师述:虽然这所学校很破烂,但从这里却走出了许许多多的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这中间有人民解放军军官,有勤奋的作家,也有在科研所工作的科学家……我们的学校也由低矮的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同学们,你们对过去知道得很少,老师布置了课前收集任务,完成得怎么样?由什么渠道得到的资料?交流:
访问老校友,走访老居民,采访社会名人,查询资料……
同学们真聪明,方法真不少,那么,请你把自己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生交流,相互评价)
活动二:
请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第一组:我们调查了以前在校读过书的人,解放前,是私塾(简介私塾的学习方式),刚解放时,只有五间土坯房,桌、凳全由学生带(出示课件)。
小结:是啊,就是在这样艰苦(简陋)的环境下,我校还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交流),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就更应该刻苦学习了。
第二组:我们调查了以前在我校读书的老人,了解他们的活动器材及活动内容: 交流:滚铁环、打圆珠、抓子、跳房子等(课件出示活动的方式)。第三组:采访校长,参观我校的陈列室
课件出示,当年学校的图书、体育设施、师资力量,并重点与现代学校的文、体、艺的差距,让学生有热爱学校之感,感受变化。
读一读日记:《我们学校的过去》,同桌交流读后想到了什么。活动三:
师经过这么多的调查,我们发现了我们的学校曾经那么简陋,但却培养了那么多的可用之材,真了不起,那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想说的?请说一说。
预设生
1、我觉得他们的学习环境虽然非常艰苦,但学生却学得认真,学得刻苦,学得自觉,终于成为了有用之材。
预设生2:我觉得我们的学校那时活动器材少,但学生的活动却丰富有趣,尤其是玩具是自己动手做,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今后,我们也去学着自己动手做一些玩具。
预设生3:过去,我们的学校简陋,但学生学习认真,现在我们的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此时的我们就更应该刻苦学习,力争早日成为建设家乡的能力。生4:……] 师小结:同学们,难得你们的这么多感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不仅了解了过去的学校,更懂得了珍惜现在的幸福,老师相信你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将来一定会成为学校的骄傲!请你们把收集起来的有关学校过去发展变化的资料集中起来,办一期《珍贵的回忆》展览。可以展示过去的照片,文字档案、资料 也可以展示过去学生的作业
还可以写一写回忆过去的感觉,采访记录等 板书设计 学校的变化 简陋 懂得 过去: 现在: 贫穷 珍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校园里的发现 教学过程:
活动一:展览上节课的作业《珍贵的回忆》 出示作业:《珍贵的回忆》 教师指导学生:
①过去学校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②过去学校的教室有些啥?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③过去学校运动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运动器材?怎么运动?学校参观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然后全班交流。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过去的学校,但也就是在这简陋的学校里,我们的学兄、学姐们却心怀报效祖国之志,刻苦学习,勤奋锻炼,走出了许许多多名人志士……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后感想
活动二:参加现在的学校,边参观,边感受。参观教室: 多媒体教室 艺术多功能教室 电教室
图书室、实验室……
仔细观察其中的陈设,自己在其中学习的体会、感受。我们去操场参观 全塑运动场
操场花坛密布,绿草成茵
各种运动场地设计、运动器材的陈列 整洁的升旗台,高高耸立的旗杆…… 整栋教学楼色彩鲜艳,校训金光闪闪…… 参观学校的陈列室 数不清的奖杯、奖状 各级政府频发的各种荣誉称号 老师、学生获得的各级荣誉证书 学校的未来规划园……
活动三:讨论、交流刚才参观的体会
先小组交流,学生只要是对某一个地点有感受,有体会都可以,小组交流中可相互补充。推荐全班交流自己参观后的感受体会
预设1.各种神通广大的功能教室让我们学习既有趣,也简单,如英语空中课堂,还可以直接听外国老师上课,真棒!
预设2.现在的学校真不简单,既有省政府,也有宜昌市,宜都市人民政府的多次表彰、奖励,我真为自己的学校自豪!
预设3.现在的学校美丽、气派,特别是别致的校门,雄伟的教学楼,花园般的操场,看了未来规划图,今后学校将变得更美丽!
活动四:夸一夸我们的学校,评一评学校之最。小组交流:我认为学校这里最棒!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概括。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评出了学校之最,而且更热爱自己的学校了,其实,学校也为你们自豪,因为你们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为学校出点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小导游,说学校
师述:今天,老师就是一位远道而来,准备参观我们学校的游客,同学们,谁愿意帮一帮老师,给我做一个导游,向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好吗?不过,先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再有顺序地向我介绍好吗?
学生同桌间商议一下,准备向老师这位游客介绍学校的哪些地方,重点想一想,向游客介绍这些地方的什么,同桌交流时,可相互提醒,相互补充。全班交流:谁向这位游客介绍介绍我们的学校?
预设
1、走到红花镇育才路1号,就到了红花小学,红花小学的大门非常有趣,是由一头胖胖大象和一把紫红色的钥匙构成的……走进大门,有四座长方形的花坛,花坛中栽种着……花坛尽头是庄 严的升旗台,升旗台中央一根笔直的旗杆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操场左边有……右边有……升旗台后面有雄伟的教学楼……
预设
2、红花小学各种功能教室齐全,有……
预设
3、红花小学几十年来取得了无数成绩,在陈列室有…… 师相互小结
活动
二、我为学校建一议
师述:我们学校从几十年前的一间教室、一位老师,十几个学生,发展成了今天拥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近千名师生的大型学校,是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结果,为了使人们的校园更美好,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里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说出自己的好方法,为学校提建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全班交流
预设
1、对学校图书室、微机室提出要求,图书室里补充学生喜欢看的图书,加大储书量,延长借阅时间……微机室应更新微机,让学生有更好的上机操作时间……
预设
2、教室里应增加电风扇,购置饮水机,使学生能防暑、降温,喝上健康放心的纯净水。预设
3、每个班设立一个图书角,并由全班同学将自己购的新书存入图书角,办理借书证…… 教师相互评价,鼓励 师相互小结
活动三:操主人心,做主人事
师述: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我们出谋划策,而且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么,我们能为学校做些什么,怎样做呢? 学生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全班交流:我在学校里这样做
预设
1、不乱踩花草树木,不乱丢滥扔…… 预设
2、认真做保洁,保持公共场所,教室整洁…… 预设
3、爱护学校的财产,尤其是昂贵的电脑……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学校里的小主人,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的学校一定会越来越美丽!活动四:小小设计师,画一画我们的学校
师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学校将变成美好的世界。如果你是学校未来的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我们的学校呢? 师交流: 预设
1、学校的操场将是全气垫式的,各种运动器材、各种场地随心摆放,各种运动随处可做…… 预设
2、教室将发生重大变化,根据班训不同,样子也不一样,有苹果型的、蘑菇型的,草莓型的……气味也不一样……
预设
3、多功能教室里一定有一种锻炼教室,里面可以爬山,游泳、蹦极、跳伞…… 师相互评价,并小结
师述:你们的想像真丰富,现在你就是小小的设计师,把你所想的用笔画下来吧!学生画,教师相机辅导
师小结:我们学习在学校,学校就像我们的家,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我们的真心去呵护学校,关爱学校,相信我们的校园会越来越美好!板书设计:
我为学校出点力 从小事做起
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远亲不如近邻 2教案 鄂教版 篇三
点军小学闫新玉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2班学生人数大约47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学习交往,我发现本班孩子自主学习还是不太积极,主要还是课前收集、课后实践活动不落实,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从全面认识‚我生活的社区‛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粗豪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社区中的公用设施——‚身边的‘朋友’‛,了解其功能,学会 爱护公用设施;拓展到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社区——‚不一样的社区‛,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生活的社区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本单元落实了课标中我的家乡第二条‚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第七条‚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设施从人有责,能够自学爱护公用设施‛和第八条‚自学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等具体要求。
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从距离孩子们最近的邻居出发,逐渐发展到他们周围需要帮助的每一个逐渐放大的生活圈。到关爱弱势群体残疾人,到参加公益活动。本单元落实课标的以下几点:
1、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的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结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第三单元《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共三个活动主题。‚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让孩子们懂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为大家服务的人。‚行行出状元‛是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去关注身边的事和关爱身边的人,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生活质量与许多人的劳动息息相关人,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默默无闻地奉献。‚让我说声谢谢你‛使学生明白职业不分贵贱。本单元落实课标中‚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第四单元《我是聪明的消费者》三个主题‚到哪儿去买‛‚购物小窍门‛让学生清楚自己所需商品应到何处买,学会关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学会合理消费,并且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本单元落实课标以下几个内容:
1、知道家庭经济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2、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必需品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观念。
2、丰富学生的生活以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实际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根据学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心灵体验,用头脑思考,培养其创造性。
五、教学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制定计划 评讲试卷一课时
21、我生活的社区两课时
32、身边的‚朋友‛两课时
43、不一样的社区两课时
54、远亲不如近邻两课时65、心里想着他们两课时76、都有一份爱两课时8复习备考
9复习备考10复习备考11期中考试12试卷分析与订正137、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148、行行出状元159、让我说声谢谢你
1610、到哪里去买
1711、购物小窍门
181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19期末复习20期末复习
21期末复习
22期末考试
附:教材梳理
4.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远亲不如近邻 2教案 鄂教版 篇四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饶的物产,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家乡的变化,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设计思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单元并没有直接出现“家乡”一词,而是用“我们生活的地方”作为单元的主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安排了“好山好水好地方”“富饶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三个主题。
从家乡的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再到名胜古迹,展现了家乡的各种面貌;从家乡的特产到特色小吃,展现了家乡丰富的物产;从眼里看到的家乡变化到展望家乡的未来,展现了人们生活的变化。达些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会从这些浅显的、熟悉的场景中了解并认识自己的家乡,形成对家乡的热爱。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强调“家乡”的概念,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人手,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课时安排
单元建议总课时:7课时
第1个主题:3课时
第2个主题:2课时
第3个主题:2课时 好山好水好地方
主题目标
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我们这里很美”“留住精彩”“风光名胜故事多”三个主题,六个页面组成。每一个主题活动两个页面。
在“我们这里很美”的两个页面中,选取了农村和城市各种不同的自然风光,体现了家乡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
“留住精彩”以照片和孩子们生活的画面做背景,同样涉及了农村和城市两个场景,这些照片既体现了家乡的人文景观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儿童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这一点展开,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风光名胜故事多”这两个页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第一个页面告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各种不同的事物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去调查。第二个页面以黄鹤楼为例,示范家乡名胜古迹故事的学习。黄鹤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在全国影响很大,还有很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气魄,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选取一个例子重点讲,然后让学生进行拓展。
【
一、我们这里很美】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搜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
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的照片、图片。
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
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照片上都有谁啊?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
(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活动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照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选择的是不是本地的风景,能否发现与说出照片中家乡的特点,介绍中是否表达出对家乡美景的欣赏与喜爱。
◆活动拓展
分组将搜集到的美景照片或图片进行汇总,以“瞧,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为题,办一份小报。然后将各小组办好的报纸粘贴在墙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参观,还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
【
二、留住精彩】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搜集自己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阅读教科书第4-5页的照片和图片。你是不是觉得照片和图片上的情景很熟悉呢?仔细观察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学生回答。
3.小结要点:孩子们畅游在美景中,体验着快乐。4.游戏:快乐直通车。
(l)谈话过渡:你有和照片上的孩子们相似的快乐经历吗?能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吗?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介绍照片中的景色在哪里,同小伙伴交流自己在那里的快乐经历。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说说自己的快乐经历。
5.请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把你的欢乐瞬间记录下来,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
◆活动要求
在“快乐直通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向小伙伴或老师介绍自己的快乐经历,还要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快乐经历。
◆活动拓展
进行“我生活的地方精彩一刻”摄影作品展示交流活动,或组织学生组成摄影采风团进行拍照,整理照片在全班发表。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调查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2.教师课前准备家乡风光片及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一起来看看。2.教师播放家乡风光片,学生一起欣赏。
3.教师提问:在风光片中你看到了哪些名胜古迹?指名学生回答。4.小结要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黄鹤楼。
5.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照片及介绍,思考:为什么要起名叫黄鹤楼呢? 6.说说黄鹤楼的传说。
(1)学生分组,在组内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黄鹤楼传说的资料。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
(2)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讲述黄鹤楼的传说。(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伴的讲述做简单的评议。)
(3)教师出示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演变。
(4)全班一起朗读教科书第7页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7.小结要点:除黄鹤楼之外,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有许多其他的具有悠久历史与优美传说的名胜古迹。
◆活动要求
有关黄鹤楼的传说版本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传说故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风光名胜和悠久历史。
◆活动拓展
制作家乡名胜古迹宣传手页: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名胜古迹,用搜集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以文字进行介绍,制作成宣传手页,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1.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否是本地的名胜古迹。
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对家乡名胜古迹的欣赏与热爱。3.学生在介绍资料时是否积极踊跃,富饶的地方
主题目标
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一些小饰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家乡的物产”“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三个页面组成。
在“家乡的物产”的第一个页面中,通过图片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如:煤、茶叶、农作物、甘蔗等,这只是各地特产的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第二个页面给大家呈现了孩子们讨论当地特产的场景,还展示了许多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小玩具,目的在于提示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有趣的装饰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特色小吃味道好”这个页面给大家展示了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热干面等,这些小吃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本主题的教学要充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真正地活用教材,同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做好调查。
活动安排:
【
一、家乡的物产】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子装好。
2.学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制作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看。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布袋子:这个袋子里装了很多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展示,边示范介绍。
3.大家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特产?请学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5.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椰壳做的盒子、橘皮做的小橘灯、芦苇编的小动物等。这些装饰品好看吗?这可是用我们这儿的特产做成的,你也来试试吧。
6.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7.评一评: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选 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饰品。
◆活动要求
教师课前搜集的当地特产和用特产制作成的小饰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常见,又要有地方特色。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2.学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它的做法,准备制作材料。3.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还有很多著名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
2.教师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 3.游戏——开火车。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每次介绍一种家乡小吃,依次传递,不能重复,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小吃最多。
4.教师提问:在这么多的特色小吃中,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 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学生相互交流。
6.学做特色小吃: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
(1)动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各小组分别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教师巡视,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
(2)评一评:互相尝一尝,看看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道。◆活动要求
1.在学做特色小吃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教师注意在操作、卫生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提示。
2.品尝小吃时,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活动拓展
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建立一份“汉味家庭食谱”,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次汉昧家庭餐,品一品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色小吃。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熟悉家乡的特产与特色小吃。
2.学生能否利用家乡的特产创造性地制作小饰品。
3.学生是否会制作一两种具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是否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4.学生分组制作小吃时,是否表现积极,是否乐于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
主题目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2.展望家乡的未来,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建设家乡、为家乡争光的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我看到的变化”“欢迎你来做客”两个主题活动,四个页面组成。
“我看到的变化”有三个页面。第一个页面从农民搬新家、农村校园装饰一新、公路修进农村、农民家中安装有线电视四个角度,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第二个页面通过修建超市、儿童漂亮的房间、学校安装了磁卡电话、城市住宅小区内修建了健身场所四个场景,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变化。第三个页面通过将要建体育馆、将要修建大桥两个场景,让学生想象展望家乡未来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欢迎你来做客”的一个页面是一个学生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活动安排
◆
一、我看到的变化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各种新旧照片进行对比。活动过程:
1.教师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
2.说一说:阅读教科书第11~12页,说说书中小朋友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学生回答,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提问过渡: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变化吗,有哪些变化呢? 4.小组活动:我了解的生活的地方的变化。
学生分组,在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生活地方的新旧照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说说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5.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成员共同发现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变化的内容写入或将学生提供的新旧照片贴在相应的框中(如下图)。6.小结要点:我们用眼晴去观察,到处都有变化。我们用心感受,我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好。
7.畅想未来:你希望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什么样子?画一画,写一写。◆活动要求
学生搜集的关于生活地方变化的资料可能比较散,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
◆活动拓展
将学生畅想生活地方的未来的作品收集起来,布置成一块展板《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未来蓝图》。
◆
二、欢迎你来做客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卡通木偶一个。◆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丹丹(出示卡通木偶)。丹丹来自很远的地方,对我们这里不熟悉。谁能给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
2.学生分组,共同商议如何给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做介绍,介绍时怎样突出家乡的特点与特色。如: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风光名胜和动人传说?我们这里有哪些物产和特色小吃?我们生活的地方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未来又将是什么样子?
3.展示活动:教师扮演“丹丹”的角色,各小组向“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鼓励学生的介绍,引导学生评议哪个小组的介绍体现了我们家乡的特点与特色。)
4.“丹丹”小结:大家生活的地方真好,真想马上出去玩!我想请我的好朋友也来这里玩,大家能给她写封信,邀请她来做客吗?
5.写一写:给丹丹的朋友写一封信,向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并邀请她来做客吧。
6.评一评:请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信,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评一评,他们这样邀请丹丹的朋友好不好。
◆活动要求
为了增强真实感,让学生人情入境,也可借助课件模拟“丹丹”形象,让学生的介绍以“舟丹”为对象,进行模拟表演。
◆活动拓展
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联系手拉手学校的领导及老师,安排学生一对一地结对相互通信,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发现与感受到生活的地方发生的变化。
2.学生能否对生活地方的未来做合理化的想象,是否有创新与独特之处。3.学生是否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4.学生能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意识。
行为与习惯: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初步感知周围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感受、调查、观察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人类也不得不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灾难。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一个对自然界生命漠不关心、对大自然一山一水随意索取、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决不能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有所作为。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天生就对自然界的水、植物、动物等怀有天然的好感。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地保护和弘扬,这种天性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经受世俗功利的消极影响,而逐渐受到抑制甚至丧失。所以教育者应呵护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天性,使他们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在自己的行动中积极外显出来,从小开始逐步养成高尚的环境道德和良好人格。其实环境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子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为此,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选取了小学生周围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设计了“爱护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通过爱护环境、节约水电纸张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采用讲故事、表演、绘画、看图讲述、调查、参观、游戏等多种形式,将环境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摆在首位,以此来促进环境认知和行为习惯的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
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初步安排总课时:5课时 第4主题:2课时 第5主题:2课时 第6主题:1课时 我喜欢美好的环境
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
2.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
3.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人手,以实际行动为美化环境做贡献。
第16页组图展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环境,旨在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好环境,体会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舒适与愉悦。
第17页活动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旨在引导学生为创设理想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第18页组图呈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环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身边的污染向题。
第19页图展现的是一个“让垃圾回家”的游戏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对垃圾进行分类。
第20页组图展现的是学生“变废为宝”的手工活动,旨在倡导利废利旧的精神,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建议
【
一、美的环境,好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资料和图片。
2.学生课前调查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美好环境,并准备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直观导人:出示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图片的感受,如:美、漂亮、好看等,引出主题——美的环境。
2.交流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环境,并说明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身处其中的感受如何。如:生活在整洁宁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舒适愉快、精力充沛。
3.小结要点: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使我们的心情也好起来。
4.意愿画:请学生用彩笔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活动要求
在交流体验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环境与人相互影响的关系上:美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美好的环境需要人类的保护和创设。
◆活动拓展
选几幅好的意愿画寄给报社,把学生的美好心愿传递给社会各界,呼吁全社会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
二、这儿怎么了?】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身边的一些环境污染情况,并用自己的方式记
录下来。
2.教师课前检查了解一下学生的调查记录情况。◆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请学生观看教科书第18页的几幅图,思考:“这儿怎么了?” 2.集体讨论:学生讨论教科书第18页的几幅图所揭示的几个常见的环境问题。
3.资料交流:请学生介绍、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身边环境污染的调查记录资料,并说说自己调查之后的心情和感受。
4.分类分析: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加以分类,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并引导学生尝试分析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
5.小结要点: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可是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类自己造成的。美好的环境人人喜欢,可是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创造和维护。
◆活动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破坏了环境就必然受到环境的惩罚。◆活动拓展
把自己对环保的新认识告诉自己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三、让垃圾回“家”】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关于童话故事《一个邮包》的图片与两个分别写着“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字样的纸盒。
◆活动过程
1.作品导入: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童话故事《一个邮包》(林颂英)。森林里的动物小区环境真幽静,有清亮亮的小河,还有小鸟啾啾叫。狗熊先生把家搬到这里。
狗熊先生住在浣熊太太的楼上。没事的时候,狗熊就坐在阳台上看风景,听鸟儿们唱歌。这天,狗熊先生边看风景边有滋有味地嗑瓜子,像天女散花一样,把瓜子壳往楼下扔。第二天,狗熊先生把酸奶杯子往楼下扔。第三天,狗熊先生又将肉骨头往楼下扔。楼下的浣熊太太看见院子里的瓜子壳、酸奶杯、肉骨头,就把它们捡了起来。
一天,邮递员黄狗先生在楼下喊:“狗熊先生有邮包。”狗熊先生连忙“噔噔噔”地奔下楼去,取回包裹。回到家,狗熊先生乐呵呵地坐在沙发上,慢慢地打开邮包,发邮包里竟然是瓜子壳、酸奶杯和肉骨头,还附有一张字条:“狗熊先生:请你把它们丢进垃圾箱里。浣熊。”狗熊先生脸红了,赶忙奔到阳台上,朝着楼下大声喊:“浣熊太太,对不起。狗熊今后一定注意环境卫生。”
2.故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内容。
3.小结要点: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应当让垃圾回自己的“家”。4.集体讨论:垃圾的“家”在哪儿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5.小结要点: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袋、字纸篓都是垃圾的“家”,应让垃圾呆在自己的“家”里,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只有垃圾回“家”了,我们的环境才会美丽起来。
6.知识讲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不同的垃圾也应回不同的“家”。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
7.游戏活动:让垃圾回“家”。
(1)每位学生分别将两种垃圾写在两张纸条上。(2)打乱学生的纸条,重新分发,一人两张。
(3)学生将手中的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箱。
(4)请两位学生上来检查、评议本次游戏结果。(5)可视时间情况反复游戏。
(6)小结要点:垃圾进入不同的家,有利于人们对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活动要求
注意关于垃圾的分类以及垃圾的处理,可酌情介绍一些简单的知识,不要讲得太深。
◆活动拓展
1.给学生提供一些捡拾垃圾的工具,如塑料手套、小桶、火钳等,让学生把校园里还没有回“家”的垃圾送回“家”。
2.“变废为宝”巧手大赛。
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废旧物做一件手工作品,参加班级的“变废为宝”巧手大赛。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2.学生是否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学生是否在生活中养成垃圾人箱的好习惯。4.学生是否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简单知识。
5.学生是否具有利废利旧的意识,是否在生活中乐于动手动脑、利废利旧。6.学生是否能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能否积极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节约水和电
主题目标
1.了解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水电资源的宝贵。2.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知道水是来之不易的。
3.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初步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水电的宝贵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学生节约水电。
第21页组图展现的是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为下一步的对比埋下伏笔。
第22页上表格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悬殊明显的比较,了解水资源的宝贵。下照片展现的是缺水带来的严重后果,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第23页组图展现的是水在生活中的种种用途,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24页组图展现的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设想停水一天将要发生的事,从而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水。
第25页组图以童话故事的方式生动再现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来水复杂的生产过程,引出下个话题——节约用水。
第26页上图以“水龙头,不要哭”的漫画方式提出了自来水滴漏现象,以形象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水滴漏也是不容忽视的水浪费现象,教育学生注意关紧水龙头。下面两幅图展示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第27页组图展现的是各种家用电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28页组图展现的是电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贡献。
第29页组图呈现的是生活中节约用电的几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电的问题。
活动建议
【
一、宝贵的水】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地球上水的有关资料。◆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猜一猜教科书第21页的谜语(水)。
2.资料交流:“你还在哪儿见过水?”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资料。(评议学生寻找资料的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3.小结要点:地球上的水很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人们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很少。
4.分析比较:结合教科书第22页的比例表格,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人类能利用的水与地球总水量的悬殊巨大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让学生了解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严重缺水。
5.小结要点:地球上的水很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人们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很少。
◆活动要求
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国家和地方缺水的情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不过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宝贵,还是应当从学生自身的经历着手。
【
二、水有什么用】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生活中的用水。◆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水有什么用?
2.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谈谈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3.小结要点:生活离不开水。◆活动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切实体会到水的重要。【
三、停水那天„„】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停水通知”一份,以及情境表演的相关道具。◆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出示“停水通知”,创设情境——将要停水一天。2.即兴表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设想这一天会发生的事,并自由组合表演。
3.小结评议:评议游戏活动,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活动要求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情境表演,评议重点是学生能否抓住停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
四、爱惜每一滴水】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或者请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来做介绍(酌情而定);将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录制成磁带;准备一枚国家节水标志。
◆活动过程
1.设疑导人:我们生活中用的自来水是自己来的吗?让我们来听听小水滴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2.故事欣赏:听录音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3.集体讨论:学生讨论录音内容,教师可结合课前的参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4.小结要点:自来水来得真不容易,我们应当珍惜它。5.看教科书第26页上图讲述。
(1)提出看图讲述的要求,教师提问引导:图上画的是什么?水龙头为什么流泪?东东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2)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结要点:不要小瞧这种滴漏现象,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东东学习,别让水龙头“滴答流泪”。
6.集体讨论: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评议各类行为,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滴水。)7.知识讲解: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并介绍。
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活动要求
1.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只需要让学生粗略地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即可,无须讲得太深。
2.最好让学生有自来水生产方面的感性经验,能参观是最好的,否则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活动拓展
1.要求学生回家做个“滴水实验”,用桶接滴水一天,看看有多少水,也可以全班一起做个“一分钟滴水实验”,每个人用水杯接一分钟的滴水,最后将水集中起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到,滴几滴水看似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滴的人多了,滴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许多水白白浪费。
2.设计节水标语或绘制节水标志,在校园里进行节水宣传活动。【
五、节约每一度电】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家庭里常用的电器有哪些。
2.教师课前准备几幅人们正在用电的图片。如:在炎热的夏天里扇电扇,从储满食物的冰箱里拿冰淇淋吃,用电脑写作,用洗衣机洗衣服„„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你们家里有哪些电器?
2.自由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家里的电器,教师将它们都写在黑板上。3.小结要点: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
4.看图编故事:出示人们正在用电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肉容,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此时停电了,会怎么样?”引导学生设想停电后的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创编故事。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电在生活中的重要。
5.我们的家庭需要用电。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电?
6.小结要点:如今,人们的生活、生产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了。
7.交流体验: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近几年来我国出现大范围的“电荒”,由于供电不足,许多地方开始拉闸限电。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学生自由交流。
8.小结要点:节约用电刻不容缓。
9.讨论: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电呢?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电的问题。
(对学生节约用电的好点子给予肯定。)10.小结要点:节约用电是对社会的贡献。◆活动要求
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节电教育。◆活动拓展
1.学生回家向家长宣传节约水电知识,并和父母一起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节电计划。
2.全班师生一起写一份致全校同学的节约水电的倡议书,并张贴出去。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理解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学生是否理解水电资源的宝贵。3.学生能否理解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4.学生在生活中能否形成节约水电的意识和好习惯。5.学生是否积极向他人做节约水电的宣传。爱惜每一张纸
主题目标
1.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2.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意义重大。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的教育。
第30页组图呈现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纸或纸制品,旨在引导学生明确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31页上组图展现的是纸发明以前人们的写字情况,右下角图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中国的蔡伦。旨在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体会到造纸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使学生感受、了解中国古代的文明。
第32页两幅图呈现的是节约用纸的情况,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节约用纸,从而在学生中掀起节约用纸的良好风气。左上的小资料,旨在使学生将造纸与环保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节约用纸的意义。
活动过程
【
一、纸的用途多】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计算器一个。
2.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纸制品,并提前一周每天记录当天的作业用纸量,最后统计自己一周的作业用纸量。
◆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展示学生收集的纸制品,引出课题——纸的用途。2.集体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纸有什么作用,如:纸可以写字、画画、包装等。如果没有纸,生活会有哪些不便。
3.小结要点:纸在现代人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4.小统计:各组学生统计本组同学一周作业的用纸量。然后引导学生统计出全班同学一周作业的用纸量。
(引导学生评议统计结果。)◆活动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从统计一个人的用纸量到统计一个组的用纸量再到统计一个班的用纸量,逐步扩大,最后引导学生设想更大范围的用纸量,从而体会到纸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
◆活动拓展
可以回家连续记录家里一周的各种用纸量,最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分类统计。
【
二、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现】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纸发明前的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活动过程
1.设疑导人:纸的作用真大,那纸是谁发明的呢,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2.资料介绍:蔡伦造纸。
蔡伦,湖南耒阳人,家境贫寒,少年时就进入宫中作宦官j是东汉和帝时的中常侍兼尚方令,掌管制造宫廷用品。
蔡伦觉得竹简木牍太重不方便,缣帛又太贵。如何才能够制造出轻便又便宜的纸张呢?他经常去民间考察沤麻、煮葛、纺织等生产经验,并潜心研究,积累了许多关于植物原料与纤维性能的知识。经过长期努力,他终于发明了造纸术:先收集材料并用刀子将材料切碎;然后将它们浸泡在水中;等材料发酵、涨开后,再用清水漂洗,用木槌打细、搅散成为纸浆;最后把纸浆浇在竹器或麻布框内,晒干后,一张张粗粗的纸就造成了。
3.引导提问:没有纸的时候,人们用什么写字?
4.资料交流: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纸发明前的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如:甲骨、丝绸、竹简等。
(对积极收集资料的同学给予表扬。)
5.小结要点:在纸发明以前,人们主要是在甲骨、丝绸、竹简等上面写字,很不方便。造纸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活动要求
1.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2.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纸发明前人们写字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纸的发明给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活动拓展
使用再生纸,可以大大减少树木的砍伐,保护环境。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再生纸。
【
三、节约用纸】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展示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出示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
2.知识讲解:结合图片简单讲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使学生了解造纸与砍树的关系,从而理解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的关系。造纸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我国每
年造纸要砍伐大量的树木。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下来就等于挽救了一片小树林了。教师可以结合前面的用纸量小统计活动的结果,加深学生的理解。3.集体讨论:如何节约用纸?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节约用纸的好点子写下来,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如:双面写字,用用过的纸画画或做手工,写字时不要留太多空白,使用再生纸,废纸回收等。
(对学生节约用纸的好点子给予肯定,并加以推广。)4.小结要点:应当把这些好点子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活动要求
1.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节约用纸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不要浪费纸张。2.注意对于学生的一些好点子应加以肯定和推广。◆活动拓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一起制订一个“节纸公约”,督促全班学生节约用纸。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认识到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2.学生是否了解纸的发明及其意义。
3.学生能否理解节约纸张与保护树木之间的关系。4.学生能否明确浪费纸张的危害。
5.学生在生活中是否养成节约纸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 我进步,我快乐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成长、变化,并为之感到高兴。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愿意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体验到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
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并能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虚心好学。逐步养成诚实、不说谎话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到进步从点点滴滴开始,学习自我认识、自我总结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在玩游戏、情景表演、行为训练、故事讲演、情感体验、讨论交流、对比思考等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初步掌握取得进步与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设计思路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我评价水平低,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的“成功的喜悦”与家长、老师、同学等“重要他人”对其的评价密切相关,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别人给予了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能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进步,孩子就会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就会对以后的生活充满自信。在一年多的学校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技能,但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又会有~些新的困惑。如:遇到一件事,说实话会挨批评,说谎话心里难受。孩子心里的烦心事多了,就不会快乐。因此,在整个单元的设计中以“我进步,我快乐”作为一个切入点,编排了四个主题活动:“我比以前做得好”,“向别人学习”,“和诚实交朋友”和“每天进步一点点”。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愉快、积极地生活
·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总课时:5课时 第7个主题:1课时 第8个主题:1课时 第9个主题:2课时 第10个主题:1课时 我比以前做得好
主题目标:
1.通过向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比较全面地了解自我,逐步学会认识自我,总结自我。
2.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教科书分析:
第34页呈现了三组前后对比的图片:以前不敢与客人打招呼,现在热情地给客人端茶,我变大方了;以前做作业不专心,不重视错题,现在的作业得甲,我做作业认真了;以前取笑残疾人走路的样子,现在牵盲人过马路,我懂得尊重人了。组图旨在提示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比较自己前后不同的变化和进步,学会认识自我,总结自我。
第35页上半页的两个场景旨在提示学生向自己身边的人了解自己在学习、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进步,任何点滴进步都是可喜的。如:评上了“三好学生”、获得“进步奖”、学会了剪窗花或跳绳、改掉了迟到的缺点等。下半页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进步记录本”,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的进步,进一步了解自己。
第36页呈现了三位学生改变自我、取得进步后收获快乐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回忆、感受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将快乐与同伴分享。
活动建议
【我比以前做得好】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主动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听听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活动过程
1.游戏开课: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进步快车”游戏。(1)教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老师这儿有一辆进步快车,想请有进步的同学来当驾驶员。车子开到哪个同学那儿停下,“驾驶员”就要讲出这位同学的一个小进步,然后再由这位同学接着往下开。
(2)教师示范:“进步快车出发了!”儿童问:“开到哪里去?”教师:“开到×××那里去,×××上课听讲比以前认真了。”再由这位儿童接着以对话的方式往下开。
2.小结要点:进步快车装载着我们的快乐,愿进步快车一直开下去,祝每个同学都比以前做得好。
3.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进步,想不想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现在请你们自愿组成小组,把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告诉同组的同学。
4.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写在教科书第35页的“进步记录本”上。5.小结要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进步和变化,老师真为你们高兴。6.学生分组交流:取得进步之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进步给你带来哪些快乐?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当你取得进步时,周围的人是怎么评价你的,你当时的心情怎样?(2)快乐的感受有很多种,包括高兴、得意、兴奋、好玩等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快乐的含义,拓展思维。
7.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进步带给自己哪些快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感受快乐的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进步和变化。
8.小结要点: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充满信心和力量地说:“我进步了!”
◆活动要求
1.学生玩“进步快车”游戏时,目光容易停留在优秀生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被遗忘的角落”,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
2.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时,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胆小、没有组成小组的同学,主动和这些学生组成一组,参与、鼓励、启发他们交流。3.学生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赖于父母、同学、老师的评价,因此,课前要让学生充分地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具体地感受到自己方方面面的进步。
◆活动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学生对自己进步最大的、最想让大家了解的方面进行一定的展示,并汇集在一起办一期“进步报”,张贴在教室里。教师注意教给学生办报的基本方法,与学生一起将报纸做得内容充实、版面整洁美观。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从多方面总结出自己的进步和变化。2.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交流自己的进步。3.学生是否能为同学的进步感到高兴。4.学生是否能体会到进步带给自己的快乐。向别人学习
主题目标
1.学名人故事,培养乐于向别人学习的情感与习惯。
2.学会发现同学的长处,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教科书分析
第37页展示了孔子分别向老聃、师襄、弟子学习的画面,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让学生知道虚心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
第38页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榜样:爱劳动的小华,大胆回答问题的小欣,爱看书的小宇。旨在提示学生: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热心帮助同学,有的对人有礼貌,有的很会剪纸„„引导学生去发现同学的长处,夸夸自己的同学。第39页呈现了两组对话图。图l两个学生对话:对别人的成绩,一个称赞,一个瞧不起。图2妈妈和儿子对话:妈妈夸奖别的孩子,儿子却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旨在让学生针对他们的对话从多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不断进步;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不足比,会使自己越来越退步。
活动过程:
【向别人学习】 ◆活动准备
1.教师在全班选出若干个“小师傅”,根据小师傅的手艺和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
2.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学习对象,准备学习材料,并自制“优点卡”。◆活动过程 1.教师简介孔子。
2.阅读教科书第37页三幅图,说说自己的感想。并结合教科书与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解。
3.小结要点:虚心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寻找身边的小老师:在你身边,有值得学习的榜样吗?把你准备向他学习的优点写在自制的优点卡上吧。
5.学生自由地与自己找到的榜样交流学习。
6.小结要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关键是你是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7.阅读教科书第39页的两幅图,并请几位学生根据图画内容进行情境表演。8.学生根据表演的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同观点,大家进行辨析。教师注意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9.小结要点: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较,会使自己越比越退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会进步得更快。
10.在操场或教室里设置若干小能手学习基地,如学折纸,由“小师傅”传授技艺。学生任意自选一种或几种学习项目,学习之后,由小师傅颁发他签名的“小能手”证书。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表扬学得认真的同学。
11.小结要点:多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努力,我们会进步得更快。◆活动要求
1.一个集体中,总可能存在一小部分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教师要有意引导其他学生写写他们的优点或长处。
2.本课的重点是发现同学的“优点、长处”,要与“进步”区分开。◆活动拓展
与班主任联系,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开展讲演活动,主题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发现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2.学生心中是否有榜样,能否虚心向榜样学习。和诚实交朋友
主题目标:
1.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感觉到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快乐的。2.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3.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科书分析:
第40页给学生呈现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讲诚实故事,感悟到诚实做人的快乐,从而乐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第41页呈现了豆豆两次说谎话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提示语,给豆豆续编故事,从而领会说谎话的害处。
第42页的两幅图呈现了两个诚实的孩子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讲讲身边的小伙伴或自己的诚实故事,让学生感觉到做诚实的孩子很快乐,大家都喜欢。
第43页上半页通过展示女孩“是说实话还是说谎话”的矛盾心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辨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下半页是课后实践用的图表,目的是鼓励学生课后坚持做诚实的孩子,养成不说谎话的习惯。
活动过程:
【
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活动准备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
2.教师组织四个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排练教科书第40页《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学生表演《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教师提问:国王会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说什么呢?这位孩子后来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小结要点:诚实的行为会得到人们的赞许,诚实的孩子更快乐。3.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豆豆的故事,想一想:豆豆撒谎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4.续编故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续编豆豆撒谎后的故事情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续编不同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感受说谎话的害处。
5.小结要点:说谎话不仅害自己,而且得不到大家的信任。
6.诚实故事会: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诚实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开个诚实故事会。请学生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可以全班集体讲,可以分组讲。
7.儿歌小结:出示投影,指导学生读教科书第41页的儿歌。◆活动要求
续编豆豆的故事时,教师要鼓励孩子续编多种可能的情节,避免学生都续编同样的结果。
【
二、做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自己或身边小伙伴诚实的故事。
2.请学生推选几位代表和教师一起组成记者团,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拟订几个参加“诚实俱乐部”需要回答的问题,检验学生的诚信度。
◆活动过程
1.阅读教科书第42页的两幅图,说说自己或身边小伙伴诚实的故事。2.“实话实说”现场采访活动。
(1)教师做主持人给学生讲的诚实故事的小主人公戴上红花,并对他们进行采访:诚实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
(2)学生交流互动:学生自由采访诚实的同学,伙伴们之间相互交流。3.小结要点:诚实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诚实的孩子人人夸。4.脑筋急转弯——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1)阅读教科书第43页上半页图,说一说:如果你是兰兰,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是说实话还是说谎话的难题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生一起讨论,共同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5.小结要点:说谎话虽然可以暂时帮助自己逃脱责任,但是最终还是会受到惩罚的。我们要做诚实的好孩子。
6.游戏“诚实俱乐部”。
(1)教师宣布参加“诚实俱乐部”的条件: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2)开始报名:报名的儿童要接受记者团的提问,并以孩子的掌声决定是否通过。
(3)对于没有报名的儿童,教师表扬他们很诚实,告诉他们:“老师和同学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诚实的孩子”,并以掌声同意他们加入俱乐部。
(4)师生共同讨论诚实俱乐部的行为守则。
7.小结要点:我们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要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坚持不说谎话,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信任和成功。
◆活动要求
1.教师要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鼓励儿童敢于讲真话,不要为得表扬而说谎话。
2.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反应,鼓励儿童的诚实行为和正确的自我诚实评价,把握好尺度,尽量把每个学生都吸收到诚实俱乐部来。
◆活动拓展
结合教科书第43页的表格,开展“诚实俱乐部”活动。看一看一个月后,每位同学得了多少颗“诚实星”。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从故事中正确、深入地理解诚实是一种美德。2.学生能否真正意识到说谎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害处。3.学生是否能体验到做诚实的孩子的快乐。4.学生能否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主题目标:
1.体会到进步从点点滴滴开始,掌握取得进步的好方法。2.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3.养成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目标的习惯。教科书分析:
第44 ~45页呈现的《佳佳的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看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认 识小事与大事的关系,体会到做大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46页呈现了三位学生交流自己进步过程的三幅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进步过 程”的含义,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自己的进步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同学交流。
第47页上半页呈现了王明制订的学打乒乓球的计划,既有远景目标,又有近景目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指导学生学习制订目标计划的方法。下半页的“体操全能王”李小双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计划要靠毅力去实现。第48页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富有童趣的计划表,不同数量的红旗代表不同的目标阶段,旨在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制订出自己的目标计划。
活动建议:
【
一、佳佳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看教科书第44~45页图画,并大声朗读图中的对话。2.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分角色表演《佳佳的故事》,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谈感受:看、读、演完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4.小结要点: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做好大事。大成就都是由小进步积累而来的。
◆活动要求
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时,教师要关注那些没有组成小组的同学,并组织他们融人到活动中去。
◆活动拓展
在日记本上每天记录自己所做的小事,利用班会时间在全班或小组交流。【
二、一步一个脚印】 ◆活动过程
1.阅读教科书第46页内容,说一说: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2.分组交流:我有哪些进步,进步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进步的经验。
3.小结要点: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不断积累,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4.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呢?看教科书第47面内容,思考:(1)王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2)你认为李小双“体操全能王”的称号是靠什么得来的?
(3)小结要点:制定目标计划,有毅力地每天完成计划,就一定能够保证天天进步一点点。
5.结合生活实际制订目标计划:
(1)在近段时间,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呢?(2)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些什么呢?(3)你准备分几步实现目标?
6.学生在教科书第48页制订出自己的目标计划,教师给予指导。7.学生交流计划,结合计划说说自己执行计划的办法: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管住自己,每天完成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8.小结要点:拿出行动,对照目标,实现目标,我们就能不断进步。◆活动要求
1.一个学生交流时,其他学生要专心倾听。
2.学生制订目标计划,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既不是高不可攀,又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活动拓展
根据学生自制的目标计划,确定一个时间,用不同的方法,师生一起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2.学生能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目标计划。3.学生是否有决心坚持实现目标、执行计划。
第四单元 火热的夏天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养成亲近自然、热爱夏天的情感,能充分体验夏天的乐趣,乐于对大自然中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成长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
养成较好的假期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天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与动植物、人的活动的关系,具有观察、记录动植物变化的能力。了解夏季防止雷击、消暑降温、游泳安全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讨、交流等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相关科学常识,乐于实践,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设计思路
这一单元有三个主题:“夏天到了”,“清凉一夏”和“开开心心过暑假”。通过三个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近夏天,感受夏季的鲜明特征带来的新奇与快乐,使学生产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初步懂得夏季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每个主题中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创作中去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
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韵生活。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课时安排:
单元建议总课时:5~6课时 第11个主题:2课时 第12个主题:2课时 第13个主题:1~2课时 夏天到了
主题目标:
1.感受夏天的季节特点,充分体验夏天的乐趣,热爱夏天的生活。2.了解夏天常见的动植物和一些自然现象的相关知识,注意雷雨时的安全。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第50页的这组图展示的是典型的夏日风景图,中间的主图表现的是两个小伙伴在家人的带领下在池塘里抓鱼的愉快情景。上下的两幅小图呈现的是夏天自然界特有的两种声音:蝉呜和蛙叫。这组图旨在让学生欣赏夏季特有的景色,感受夏天,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去留心观察,发挥想象,满怀好奇地去寻找夏季特征。
教科书第50页右下角呈现的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教材提示语旨在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夏天的景色。
教科书第51页的一组图表现的是孩子们对夏天的不同感受,旨在引发学生的讨论,体现个性化的感受。
教科书第52页几幅图表现了雷雨前大自然中的几种典型现象,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中的现象。
教科书第53页展现的是关于雷电的知识,教师可结合图中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教科书第54页的三幅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室内、室外的防雷常识,注意雷雨时的安全。分别用绿旗和红旗来表示安全和不安全的做法。
活动过程: 【
一、感受夏天】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将表现火热的夏天的典型景象、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等制作成课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2.学生课前分组,从不同方面观察夏季的特征,如:昆虫、花卉、夏夜星空等。
◆活动过程
1.导语:随着蝉儿“知„„知„„”的呜叫声,火热的夏天来到了,同学们对夏天有哪些特别的印象呢?
2.走出教室,感受夏天:分成几个活动个组在校园里分别观察夏天的昆虫、花草、同学们的衣着变化等。校内资源较一般或匮乏的学校,可以考虑利用活动准备中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夏天的季节特征。
3.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课中的观察,小组确立主题进行交流:(1)夏天里有哪些昆虫?他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认识夏季里的哪些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3)夏天,人们的衣着和生活有了哪些变化?(4)„„
4.各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
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局限于口头交流一种形式。如:可将夏季的昆虫、花草用标本或图片展的形式进行简介;也可用绘画、手工制作的方式呈现夏季人们的衣着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可引导学生用与春天对比的方法表现等。
(学生互评各组交流情况)
5.说一说:你们那里夏天的景色是怎样的?你喜欢夏天吗?夏天带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1)喜欢在夏天戏水;(2)喜欢穿上花裙子;(3)喜欢夏天捉蚱蜢;
(4)喜欢在夏夜里乘凉,听大人们讲故事;(5)喜欢夏夜的星空;
(6)喜欢在广场纳凉,看露天电影;(7)讨厌夏天的蚊子;(8)受不了夏天炎热的天气;(9)„„
6.教师小结、归纳。◆活动要求
1.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从不同方面观察、收集有关夏天季节特点的资料。
2.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大自然季节的变化,从周围的环境中,从动植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化中获取信息资料,了解夏季的显著特征。3.学生对夏天的感受可能各不相同,有喜欢夏天的,如可以游泳、户外纳凉等;也有讨厌夏天的,比如蚊虫叮咬等。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真实体验。
◆活动拓展
夏天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我眼中的夏天》为题,办一份小报。
【
二、夏天的雷雨】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了解有关雷雨前的自然现象和雷电的知识。2.学生分组准备红、绿信号旗各一面。◆活动过程
1.课前激趣:夏天里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大家想试着揭开它们的奥秘吗?
2.“金钥匙”趣味知识竞赛:俗话说“六月天,娃娃的脸”,这句话很形象地比喻了夏季天气的多变。雷雨在夏季最常见,下面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对雷雨知道得最多。每组答对一题,奖励一把“金钥匙”。
3.教师出示“必答题”。
(1)雷雨前会出现哪些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小鱼浮出水面,蚯蚓钻出地面,蚂蚁搬家,燕子、蜻蜓低飞„„(2)为什么会打雷闪电?
(3)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为什么? 教师视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相机补充介绍。
4.教师出示“抢答题”:雷雨时,下面这些做法安全吗?
教师分别出示教科书第54页的几幅图,各组用红、绿信号旗进行判断。安全的做法出示绿旗,不安全的做法出示红旗。
5.各组出示“风险题”:关于夏天的雷雨还有哪些自然知识,请各组之间互相出题,进行问答。出题的小组可在其他组中任选一组进行答题,视题目的难易程度给予分值,答对了加分,答错了扣分。
6.宣布比赛结果。
(师生共同评议比赛中各组同学的表现。)
7.教师小结:雷雨是夏季天气中最显著的特征,同学们通过这次知识竞赛不仅了解了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还知道了雷雨的相关科学常识,学会了找到问
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
◆活动要求
对于雷雨的知识教师不必讲解过深,要与科学学科的教学有所区别,只须让学生了解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基本常识,着重要引导学生了解雷雨时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活动拓展
将“金钥匙”的趣味活动拓展开来,不拘泥于有关夏季雷雨的知识,可以将问题涉及到夏天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展“夏天里的小问号”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分类,并通过小组的研讨活动等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感受到夏天的季节特点,能否专心地观察并认真地记录。2.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并乐于交流,能否充分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感受。3.学生是否了解雷雨时的安全知识。清凉一夏
主题目标:
1.体验水中游戏的乐趣,热爱夏天。
2.了解游泳的有关知识,注意游泳安全,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3.了解防暑降温的小常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第55页的四幅图分别选取了孩子们打水球、捉泥鳅、漂流、在喷泉下戏水的场景,点明了“乐在水中”的主题,旨在引发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例子。右下角的教材提示语旨在启发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有趣的玩水的游戏。教科书第56页上方的教材提示语为我们指出了游泳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教科书第56页的三幅图呈现出夏季游泳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游泳前的准备活动、游泳的场所、儿童能否独自游泳。游泳安全对学生至关重要,这三幅图片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教科书第57页的三幅图表现了夏季防暑降温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天热了吹电扇;有事外出时戴太阳帽遮阳;中午气温高,尽量避免外出,在家午休等。教科书第57页右下角的《我的防暑小妙方》将防暑降温的知识进行了提炼,写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便于学生掌握和识记。教材提示语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互相补充防暑方法。
教科书第58页的这组图通过呈现一名男孩在正午强烈的阳光炙烤下踢足球导致中暑的小故事,将中暑后正确的救助方法贯穿其中,旨在提示学生了解:中暑后要将患者迅速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通过喝凉开水、擦汗等降温;擦风油精等药物醒脑提神;严重患者必须及时送医院救治等。
活动建议: 【
一、乐在水中】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夏季儿童在“水上世界”玩耍的场景的录像、《捉泥鳅》的磁带和游泳安全教育图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捉泥鳅》,同学们边听歌曲边做捉泥鳅的动作。歌曲结束,师问:谁在小溪边捉过泥鳅?
2.请捉过泥鳅的孩子给其他同学讲讲在水边捉泥鳅的乐趣。
3.炎炎夏日,水是我们最好的玩伴!大家和水做过哪些游戏呢?感受到哪些乐趣?
学生畅所欲言,如:漂流、打水球、游泳等。
4.播放录像:夏季,儿童在“水上世界”玩耍的欢乐场景。
青少年宫的“水上世界”是我们玩水的首选之地,除了“水上世界”,同学们玩水还有哪些好去处?请同学们给大家推介一下。如:江滩亲水平台,休闲广场音乐喷泉处,室内、室外游泳池等。(根据地域的不同,为学生推介安全的戏水场所。)
5.谈话过渡:很多同学都选择夏天到游泳池去游泳,游泳既好玩又能锻炼身体,是一项不错的运动,但在游泳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6.出示教科书第56页的三幅图片,指名说一说,游泳时应注意些什么,进行游泳安全教育。
(1)游泳前要试试水温,做做准备活动。
(2)不到危险的地方游泳,注意游泳场地的选择。(3)儿童不能独自游泳,要在大人的带领和辅导下游泳。
7.教师做相应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除了以上的三种注意事项外,游泳时,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如:
(1)不要用鼻子吸气。(2)不要在游泳池四周打闹。(3)不要倒着身子跳水。(4)防耳痛耳鸣。
(5)防恶心呕吐。(6)室外游泳防暴晒。(7)„„ ◆活动要求
教科书中列举的戏水的场景和游泳的注意事项只是其中一部分典型的情况,无法囊 括全部,教师都应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活动拓展
以《乐在水中》为题,开展班级主题绘画活动,请学生将戏水的乐趣画下来,看谁找到的乐趣多,看谁是“最快乐的孩子”。
【
二、天热我不怕】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夏季里人们、动物防暑降温的资料。◆活动过程
1.导语激趣: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怎样防暑降温,过一个清凉的夏天呢?同学有什么妙方?
2.开展《我的防暑小妙方》征集活动。
请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归纳出各组的“防暑小妙方”,看看哪组的方法最多、最科三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主动介绍、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防暑的资料。
3.《我的防暑小妙方》推介活动。
引导各组进行成果交流展示,各组《防暑小妙方》可以通过小诗、小手册、小画片、小便笺、小报等不同的形式呈现。
4.趣味链接:在人们消暑降温的时候,我们的朋友——动物们又是怎样消暑的呢?
请说你所知道的动物消暑的办法。如:河马泡在水里避暑;大象用耳朵扇风散热;小狗三舌头散热;狮子躲在阴凉的树下„„
5.故事引入:在大家避暑的时候,却有这样一个孩子,你瞧,他中午还在操场踢球呢„„引入教科书第58页的故事。
6.男孩中暑了,这可怎么办?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或查找的资料进行讨论,还可以现场模拟救助的情况,小:三合作演一演,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活动要求
教师可对学生在解暑降温时存在的普遍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如: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喝冰冻饮料;满头大汗时,不要对着电扇猛吹等。注意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可出示相关图片,请学生判断,并简析原因。
◆活动拓展
根据课上《我的防暑小妙方》的汇报交流情况,在家中开展《家庭防暑小秘诀》活动,邀请长辈参加,向家人宣传夏季防中暑的知识。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真正体验到水中的乐趣,是否了解季节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生是否了解防暑降温的基本保健知识,是否掌握中暑后正确的救助方法。
3.学生是否重视游泳安全的重要性,是否知道儿童不能擅自去游泳。4.学生能否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开心心过暑假
主题目标:
1.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过愉快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假期。2.在暑假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第59页上方呈现的是一幅四个孩子交谈的场景:快放暑假了,大家在讨论暑期的打算。四个孩子的话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想法:有的想利用暑假和远方的亲人团聚,有的想在暑假里学会一种技能,有的想参加夏令营活动,还有的想和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孩子们的想法各不相同,还可能有其他的想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打算。
教科书第59页下方的四幅图呈现的是孩子们想象的暑假中的场景,代表了孩子们过暑假的不同方式,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
教科书第60页上方的三幅图旨在引导孩子们思考去年暑假什么也没干,时间就过去了的原因:经常睡懒觉,生物钟紊乱;整天看电视,浪费了很多时间等。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制定暑假作息安排的重要性。
教科书第60页下方呈现的是一个孩子的暑假作息时间表,为学生提供了范例。
教科书第61页呈现的是“我的暑假计划”,从“我想读„„”“我想参观„„”
“我想制作„„”“我想学„„”四个方面提出了“我”的预想。教科书第61页下方的教材提示语旨在提示学生有了计划就要执行,要按计划去实施,否则,计划将会落空。
活动过程:
【开开心心过暑假】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了解学生以前过暑假的情况,准备一块小黑板。◆活动过程
1.回顾去年暑假:一年级时,你是怎样过暑假的?你过得开心还是不开心? 2.小统计:全班()人,开心的有()人,不开心的有()人。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举手示意。
3.分析与讨论。
(1)为什么你们会觉得不开心呢?(2)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3)请各组派代表来说一说。如:没人陪着玩、作业多、要参加各种暑期学习班„„这里可以让学生尽量地说,教师还要做正确的引导,可以相应板书。
4.我们怎样才能开开心心过好暑假呢?
围绕“暑假里,我打算„„”为题,在班级内开展小调查,了解儿童对于暑假活动的真实想法。
5.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调查表,小组讨论、填写。然后收集起来,从中发现好的想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6.以“小记者”的方式,对在调查中有好的想法的同学进行采访。7.对假期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睡懒觉、暴饮暴食、长时间看电视等。
8.教师归纳小结,引导学生了解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如:(1)温故而知新,抽出一定的时间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2)“上山下乡”,回归自然。到乡村、山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3)孩子与家长一起进行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
(4)接触社会,陶冶情操,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公益劳动。(5)„„ ◆活动要求
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愿望,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填写《暑期计划表》。
◆活动拓展
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愿望自主建立各种假期活动小队,制定《暑期计划表》。
教学评价: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远亲不如近邻 2教案 鄂教版】推荐阅读: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09-01
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1-20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08-11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题09-19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教案06-14
鄂教版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0-27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范文09-23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全册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