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幼儿园教育目标

2024-12-17

国学幼儿园教育目标(精选11篇)

1.国学幼儿园教育目标 篇一

幼儿园国学教育总结

我园借传统文化进幼儿园这一契机,发展我园的特色。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已成全社会的共识。从小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领悟“传统之美”,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作为贾村镇国学示范园,深知责任重大,使国学融入幼儿生活,育德养习,并将这份能量传递给其他兄弟园。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推进“传统文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使国学融入幼儿生活、养成良好习惯,贵在持之以恒,坚持天天学习、诵读,将国学经典中的良好品质渗透到一日七礼当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就我园国学进幼儿园以来我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3月份,我园全体教职工到赵庄特教学校培训三天,对传统文化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也激起了老师们继续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在暑假,又有幸到县直园进行了为期七天的传统文化学习,可以说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产生了更多教学上的想法,基于以上两次的理论学习,在学期初我园教师到县直国学园进行了跟岗实践,学习了一日七礼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应用和大中小班的国学课堂。我们将学到的点滴进行记录,将看到的环境布置拍成照片,课堂实录录成视频,回园后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揣摩,筛选出一套适合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一日七礼、家长工作和国学课堂方案。

我们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更换活动室环境布置,给孩子以视觉冲击,感受传统文化、中国风的美感,紧接着教给孩子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入园礼和离园礼,从约束孩子礼仪行为着手,更重要的是给了家长一个惊喜,一个90度行礼,一句:“谢谢妈妈来送我,请慢走”,家长觉得孩子突然长大了,有了礼貌和孝心,让家长自己说出学传统文化真好!通过这样一个缓冲,再召开“以国学教育为抓手,成就改革之路”为主题的家长会,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对家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并告知家长“什么是国学?就是指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人文素质的积淀,虽然不能说把每个孩子都培养得很伟大,但最起码,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心目中有了一个参照物,他的人格可以得到熏陶。”这样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能取得家长的配合打下基础。教师通过讲解“一日七礼”的内涵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视,让家长不仅愿意接受国学教育,也愿意配合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学,一起做(和老师互礼、大手拉小手入园和离园、接送时自觉排队、文明讲话、孝敬长辈等)。

如何把一日七礼融入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去,从固店幼儿园参观回来后老师们在一起经过商讨,吸取固店园的一些优秀做法,使老师们有了清晰的认识,能按照时间安排有序的进行半日活动,并解决了一些实践中的困惑:例如每班一名教师,可利用小值日生分担老师的工作,将晨午检环节融入到走线活动等。

其次我园对楼道文化进行了布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我们把传统文化分为道和艺两部分(无形和有形)一楼楼道文化通过园本特色剪纸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之道,例如岳母刺字、苏武牧羊体现了爱国之道;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孝亲体现了爱家之道;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体现了智慧之道;楼道中央以废旧纸箱雕刻长城教育孩子不忘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二楼通过礼乐射御书数展现了中国传统六艺的文化,并将六艺连成一幅类似竹林七贤的画面,十分美观。楼道吊饰是带有中国风的纸油伞,既美观,又能传递民族文化信息。最后对走廊的墙面文化也进行了更换,主要分为三大主题,分别是中国传统皮影、经典绘本、二十四节气绘画,给师幼、家长提供了认识传统文化的教材。楼道吊饰是带有中国风的纸伞,既美观,又能传递民族文化信息。通过这些文化布置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怀。

在11月8日我园邀请了总校领导、各园园长老师和全体家长来我园观摩了以国学教育为主的半日活动,兄弟园及胡老师给我园提出了很多不足,通过此次活动我园全体上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半日活动结束后我园对进两个月来家长对国学进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一些数据的整理,90%的家长认为国学对幼儿非常重要,对幼儿学习国学很感兴趣。10%的家长认为国学对幼儿重要,对幼儿学习国学感兴趣。家长提的建议进行了汇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要有好的师资。

2、幼儿能看懂的国学教育书。

3、教幼儿绘画一些国学有关的国学画。关于家长的意见我园做出的回应是师资这块会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我园现在以有幼儿能看懂的国学书《中华十德与国学》。

通过以上工作,我园在部分环节稍有成效:

1、一日七礼模块:通过贴画标记法约束和鼓励孩子做好一日七礼

2、值日生模块:将每桌孩子分为仁义礼智信组,分配任务,孩子们坚持的很好。

3、在家力行方面:入睡礼、用餐礼由家长监督并反馈给幼儿园,每周布置孝亲、行善、自律方面的家庭作业,家长通过照片、视频方式微信发给老师,老师利用一体机传输、播放,及时做分享、表扬。

通过观摩优秀园的做法和半年来国学教育的开展,我深知我园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在日后将不断摸索,不断把我园和其他优秀园的优点相融合,争取早日打造一所老百姓喜欢的、专业的国学幼儿园

北柳絮幼儿园 陈增旺

2018年1月9日

2.国学幼儿园教育目标 篇二

一、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传承经典、传承美德

纵观当代的中小学生, 好像除了语文这一门课程外,对其他的民族精髓、中国的传统文化接触得比较少, 反而像英语这样的外来语言一直被学习, 中华国学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种教育的结果,导致了民族精神淡薄、诚信危机四伏以及当前孩子学习发展中的人格缺失。由此可见,倡导幼儿学国学实在刻不容缓。对于幼儿来说,学英语是一种技能培训, 而学国学是一种人格教育和道德观的培养,这才是根本性教育。当前,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们竞赛式的学习,学到的只是知识,但是为人规范、基本道德礼仪的常识, 在现代教育中却少有涉及, 正好国学教育能通过传统文化填补现代教育的这一空白。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比较普遍。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让幼儿学习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能够教育幼儿孝亲尊长、友爱伙伴,使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明理。另外,幼儿园通过开展国学教育,还可以系统全面地培养幼儿很多的良好习惯。如,教幼儿诵读《弟子规》中的内容可以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 更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具有提升幼儿气质、陶冶幼儿性情、提高幼儿涵养的意义。

二、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健全幼儿的人格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心性和人格培养的黄金阶段,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 可以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这会与他们形影相随, 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的“流行文化”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幼儿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而且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因此,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 对健全他们的人格,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通过学习国学会让幼儿懂得什么是善恶, 什么是孝,什么是乐观进取,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等等,从而达到健全幼儿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

3~6岁是幼儿的学习最佳期。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形成在0~3岁间就完成了60%, 3~6岁间完成了80%,这几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因此,从小让幼儿接受中国古文化的熏陶,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国古文化的诗词美、韵律美、语言美等,不但可以培养幼儿读书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 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 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其行文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修身、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幼儿每天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 而且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提高其认知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幼儿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 还能在无意识中记忆经典中的汉字,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增加幼儿的识字量,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3.幼儿园国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三

【关 键 词】幼儿园;国学;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81-02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早期教育一直使用经典启蒙读物对幼儿实施国学教育。五四运动时期,受“废古文、兴新学”的影响,国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美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从幼儿抓起。这样,以传统文化经典为主的幼儿园国学教育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幼儿园国学教育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趋势,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就教育规范化而言,各地幼儿园在国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差别很大,既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也没有相对权威的实用教材。笔者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也是国学教育的热心关注者,希望能通过本文对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初步的理论探索。

一、建立科学的幼儿国学教育目标体系

国学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既要遵重国学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所谓科学,既指准确定位内容范围,适量而不求多。又指认真选择具体内容,进行“去粗取精”,以避免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总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七个主要方面。

(一)经典蒙童读物

蒙童读物是国学启蒙的入门知识,是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常见内容。小班孩子主要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为主。这些读物语句短小、声韵性强,容易取得成就感,让孩子在快乐读书中成长;中班主要以诵读《朱子治家格言》、《诫子书》、《声律启蒙》为主。这几种读物的特点是散句居多,诵读时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应帮助孩子断句,引导孩子慢慢诵读;大班主要以《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黄帝内经》等为主。

(二)重要文史典籍

蒙童读物是以行为习惯规范教育为主,文史典籍则是侧重做人道理的教育和熏陶。幼儿时期引导孩子读经典,主要是利用儿童期记忆力强的特点,将典籍中闪光的语言融入记忆,使孩子受益终生。主要内容有:《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周易》、《老子》、《庄子》等。这些内容文字较多,句子含义较深,多数文字难懂。由于孩子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诵读,不能全篇诵读,否则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从中抽取出部分内容,开发校本教材,供学习使用。

(三)历代诗词名篇

中国历代诗词名家积累了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这些闪光的诗词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优秀教材。由于古代诗词较多,诵读时必须选择经典作家的代表作品。

(四)精美古典音乐

音乐启蒙教育是一种熏陶式教育,需要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零岁到三岁期间人的听觉神经发展到60%~80%。孩子早期听到的音乐,只要一遍就深入到心灵的深处终生不忘。所以,三岁之内要让孩子多听中国古典音乐,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或家长与孩子一起听,也可以将优美音乐作为孩子活动的背景。

(五)历代书法作品

汉字书法是中国的独特艺术,也是民族文化的骄傲。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应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国学教育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幼儿年龄小,对文字和图形理解有限,书法教育应以兴趣为主,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运笔临摹,那种功利性的书法学习,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应该坚决摒弃。教师上课时可以讲有趣的书法家故事,让孩子对书法有感性认识,对书法名家产生祟拜心理,以此来引导孩子对书法的兴趣。

(六)传世经典国画

中国国画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在人类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画家积累了琳琅满目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也是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专家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欣赏中国古典名画,有助于形成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培养图形认知能力,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具体做法是: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可以定期张挂中国名画,教师不作讲解,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适当介绍。家长可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经典的国画装饰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在浓厚的美术氛围里受到熏陶。国画欣赏的顺序是先近代后古代,最后视孩子的兴趣张挂石刻等内容。

(七)文明礼仪常识

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是不可缺少的基本修养。从人类认知规律看,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礼貌习惯的关键期。利用国学知识中的礼仪内容引导孩子形成文明礼貌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重要任务。传承古典礼仪要重点选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知恩图报”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和现代礼仪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了解公共场所、特殊活动、传统节日、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当然,对传统礼仪中与时代精神相悖的内容必须剔除。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创造、传统武术、珠脑速算等方面都可作为国学教育内容,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

二、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幼儿国学教育,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符合幼儿接受规律和能力。决不能用“成人化”的方式去教孩子学习国学,否则会适得其反。笔者在理论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出五种主要途径与方法。

(一)环境熏陶

幼儿学习国学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需要家园配合,在孩子生活学习的场所张挂相关的国学内容。如,学习《弟子规》时可将原文分解成若干块,制成挂图随进度张挂,为孩子创造提倡国学、热爱国学、学习国学、实践国学的环境。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进步。

(二)诵读识记

诵读识记是幼儿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方法,目标是通过诵读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以利于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运用。具体方法可以用光盘导读、教师领读、领读和跟读结合、集体诵读、个体诵读、集体背诵等方法。要求是以诵读为主,教师不必主动讲解,有兴趣的孩子问到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精讲。

(三)故事启蒙

许多国学经典都包含着生动的小故事。如,《三字经》中“择邻处、断机杼,香九龄、能温席”等等。运用生动的故事,可以将抽象的国学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语言,提高教育效率。有专家认为,用50个故事就可将《弟子规》全文化成生动的生活教材,让孩子受到与经典原文一样的启蒙教育。

(四)游戏巩固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将国学内容编成各种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学习快乐。如,背诵竞赛、情境表演、合力闯关、故事会等游戏。将国学内容与游戏结合,有利于发挥孩子的特长,调动学习国学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生活应用

国学学习的目的在于生活应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园里形成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风气,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好学上进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将国学知识运用到生活起居、学习游戏、小朋友交往等各方面,使他们成为尊敬父母、善待他人、热爱劳动、自理自立的好孩子。

4.国学幼儿园教育目标 篇四

访谈对象:

幼儿园“国学班”班长

老师 时间:

****年**月**日 访谈记录人:

主要问题如下:

1.“国学班”的孩子们是否乐于接受本班的教学,是否感兴趣?老师们是否支持“国学班”的建设与发展?家长们的反映如何?

2.作为班长您认为本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其他班级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呢?老师们在本班授课是否有不同压力?原因都来自哪些方面?

3.这样的差别决定了本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怎样的特点?比如教材的选取,教师的备课准备、活动或游戏方式都与其他班级有怎样的不同之处?

4.教学工作开展的顺利吗?家长是否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5.“国学班”都取得了哪些教育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有别于其他班的孩子们?请举例说明。家长们对此是否觉得满意?

6.对于“国学班”的现状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并评价。觉得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

5.浅谈国学经典与幼儿教育 篇五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尤为重要。将国学的精髓融入幼儿易于接受的游戏、情境中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如何把国学经典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是当今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问题。关键词:国学 融入 幼儿教育

一、国学教育的现状

3—6岁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记好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目前中国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在这种成长环境中,越来越我的孩子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面对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幼儿时期开展国学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在各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当前国学热就像开水上的热油,有的只是表面风光,各园都请来了专家或者加盟了国学教育培养基地,然而这些专家和国学教育培养基地给予各园的专业性支持是暂时的、短期的,专家回去后,各国学经典试验园的老师因自身国学底子薄而在课题研究和经典诵读课程开展方面陷入了困境。

(二)全套照搬经典,幼儿无趣,教师无奈。任何课程的开展都要考虑本地、本园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具体学习特点,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也不例外。一些纳入幼儿国学经典课程的教材往往全套照搬经典,不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内容应与时代相结合的特点。

二、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大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让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有利于孩子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培建尊孝,温良恭俭

经典教育是一种意识的教育和尊师孝道教育。通过以国学经典为导向的教育让孩子建立各种优良品德乃至于做人做事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经典中逐步培养和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将使孩子受益终生。知识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

(三)健全人格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教会孩子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美丑,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孝,什么是尊„„什么是乐观进取等等,从而达到幼儿人格的初步健全,进而达到全面发展。

三、有效实施幼儿国学教育的建议

1、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幼儿期的儿童好学、好问、爱模仿,教师无疑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热情,是点燃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火种。教师要对国学充满热情,从而带动幼儿学习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对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3、有计划地开展国学教育

在了解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不影响儿童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进行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要先养德,再启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例如学习《弟子规》时,教师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进行教育教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

4、注重家园合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启蒙教育的实用性更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仅是靠幼儿机械的去记忆,那么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要依靠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互动开展进行。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努力实现在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家庭家长要督促孩子“亲诗友习礼仪”。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不要求幼儿去理解其内容,为的是让幼儿的记忆力留些美好的东西,让幼儿留作以后慢慢体会。

6.国学幼儿园教育目标 篇六

幼儿教师《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 看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视频和读本,使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此书具有针对性的挑选出了国学经典书丛里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其中选自《论语·阳货》中的“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告诉我们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容易受人愚弄;爱玩弄小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其行为放荡而无基础;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反而容易被人利用,害了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就是一个说话尖酸刻薄人;而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这种人就只会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那就代表他只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人。这些话正是反应出了学习对于做人是多么的重要,影响着人的一切,比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的素质行为各方面都时时刻刻影响着我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一个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追求,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群孩子,在这群孩子的背后承载着父母的希望,社会的责任和祖国的未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学识渊博,有高潮的教学教育能力。“身正为范”是说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启蒙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7.国学幼儿园教育目标 篇七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幼儿从小就接触国学, 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能够启迪幼儿智慧, 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形成良好的道德。近年来, 随着国学热的升温, 不少幼儿园强化了国学课程, 以童蒙读物、儒家经典等为教材, 引导幼儿学习国学, 如长红国学幼儿园。学者们也对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 特别是从教育制度、课程建设等的角度阐述了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要求, 以及提出对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内容等问题的看法, 很有见地。从幼儿国学教育的方法来看, 认为运用直观教学比较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如宋远辉的《浅谈“国学礼仪传承”在幼儿园的探索与实践》 (2011) , 吴林芬的《浅谈学前教育中怎样融入国学经典教学》 (2012) , 毕红刚的《浅论学前教育中的国学启蒙教育》 (2014) 等。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来看, 侧重于知礼守礼的人格教育, 如吴林芬的《浅谈学前教育中怎样融入国学经典教育》 (2012) , 毕红刚的《浅论学前教育中的国学启蒙教育》 (2014) 。从幼儿国学课程来看, 认为应该搞国学课程来提高国学教育质量, 如赵婉莹的《幼儿园国学教育误区及对策》 (2006) 。从学前教育制度设计来看, 认为应该“和而不同”才能“把根留住”, 如张永璟的《学前教育·国学大师·科教兴国》 (2003) 。

本课题组以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精神为指导, 对浙江省幼儿园, 其中特别选取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长红国学幼儿园, 通过对幼儿园国学教育实践的取样分析, 研究国学课程教育与幼儿品行发展的相关性,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理出幼儿园国学育人特色教育的经验和教育模式。

二强化国学教育对幼儿品行的影响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2014年5月4日,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和师生交流时曾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幼儿品行的良性发展, 是基于其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国学中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礼仪规范, 从实际出发, 有所选择地融入幼儿教育中, 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问及国学幼儿园的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学中应该强调国学教育的哪些作用时, 大多数教师认为, 幼儿园阶段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是首要的。幼儿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不同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因此需要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 有所侧重地进行培养教育。而在幼儿园时期, 是幼儿形成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国学经典能帮助幼儿规范行为, 树立规则意识。比如学习国学能使幼儿懂得孝道、学会感恩;增强注意力, 提升静定能力等。

1.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的成长, 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 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 我国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 父母宠爱纵容、包办代替, 使得部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 依赖心重, 以自我为中心, 显得相对冷漠。而国学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和准则的行为。例如《弟子规》, 教育幼儿从小要尊敬师长、孝顺父母、讲信用、懂礼貌、兄弟姐妹友爱、与他人平等和睦相处等, 这些正是幼儿日后融入社会所需要的, 直接奠定孩子未来人生的基础。再如“融四岁, 与兄食梨, 辄引小者”。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 法当取小者。”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 引导幼儿学会谦让与分享。

相较一般幼儿园的幼儿制止上课时其他幼儿吵闹说话时, 只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要讲话了!”长红国学幼儿园的幼儿会通过说“话说多, 不如少”等较温和的方式制止吵闹幼儿的错误行为, 幼儿更易接受, 也可以避免幼儿间因言语冲突发生争吵。

此外, 在用餐等待环节, 不同于一般幼儿园进行的自由活动, 长红国学幼儿园会组织幼儿诵读感恩词:“感恩天地, 滋养万物;感恩国家, 培养护佑;感恩父母, 养育之恩;感恩老师, 辛勤教导;感恩农夫, 辛勤劳作;感恩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 帮助幼儿树立感恩意识。我们了解到, 国学幼儿园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相较于一般幼儿园, 更愿意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体恤父母、长辈。

有研究表明, 有较多亲社会行为的幼儿, 通常会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自然也更容易适应社会。

2. 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的养成

3岁以后的幼儿, 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逐渐开始发展, 可塑性强。《三字经》中曾提到“首孝悌, 次见闻”, 可见,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 德育应该先于智育。

在幼儿园阶段,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道德教育, 利用国学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发展。同时, 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适合教育的环境, 家园合作,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将其所学的道理不断实践、强化, 从而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弟子规》中提到:“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意思是说能够亲近仁者, 向他学习, 自身的品德自然也会进步, 过错减少。反之, 则会道德败坏, 过错不断。一方面, 我们可以向幼儿说明怎样才是一个有仁德的人;另一方面, 也可以鼓励幼儿多与品行良好的同伴交往, 明辨是非,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们了解到, 国学中提到的四维:礼、仪、廉、耻, 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字:忠、孝、节、义, 三达德:智、仁、勇,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在长红国学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有很好的体现, 比如通过拜孔子, 诵国韵, 习礼仪, 读经典等, 在每个幼儿的心中种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让幼儿从小拥有国学功底, 拥有德行。

3. 德才兼备, 开启幼儿智慧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读书志在圣贤, 为官心存君国。国学经典能提升幼儿境界, 放大格局, 培养出人格饱满、德才兼备的幼儿。

在对长红国学幼儿园教师的采访中, 我们了解到, 国学幼儿园的孩子不仅仅能够诵读经典, 还会活学活用, 在实际生活当中实践。例如:某次某幼儿经过幼儿园的转角时, 一边说着《弟子规》里的相关内容, 一边小心转角;当遇到长辈时, 会鞠躬行礼、主动问好。这一点, 在家长反馈的数据中也相当可观, 95%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接受国学教育后, 行为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更加聪慧、知礼懂理。

三国学特色教育的相关经验

1. 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

对于幼儿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材, 不少人认为应该直接选用国学经典, 而各幼儿园也是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教材。结合对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采访, 个人认为在选择幼儿国学教育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因时制宜, 满足当下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 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能把中国传统整个“拿来”教授给孩子, 而要提倡“扬弃”, 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国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剔除封建迷信、等级尊卑等观念, 倡导科学、人人平等。例如“亲有病, 药先尝”的意思是说, 亲人生病时, 要先尝药、再喂药, 但从医学上来说, 幼儿免疫力低下, 乱用药物会对其健康造成威胁, 这是不科学的, 不应教授给幼儿。

同样, 国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广泛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现代社会规则中的先进思想、观点, 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国学教育, 而不是简单地等同为古代私塾教育。例如, 《弟子规》中的“长者立, 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强调长幼有序, 教导我们在行仪上, 要重视社交礼节——我们参加较为重要的聚会, 当有长者在场的时候, 长者如果没有坐下来, “幼勿坐”;主人没有就座, 其余客人也不能先坐。等到长者或主人说“大家请坐”之后, 晚辈才可以就座, 灵活变通国学行仪规范, 引导幼儿学习社交礼节。

第二, 尊重理解, 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幼儿阶段, 学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完善。而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 本身是抽象的, 尤其是古文, 大大增加了幼儿理解的难度。因此, 幼儿国学教育内容应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 尽量选取文字简短、具体形象、节奏感强、适于幼儿理解想象的内容, 从生活中选取合适的教材。按照皮亚杰的理论, 人的认识是在主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当新知识符合幼儿已有认知图式, 则更易被同化, 帮助幼儿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走访中, 我们了解到, 长红国学幼儿园所选取的国学教材不仅音韵和谐、易记易诵, 例如《快乐中国娃》, 而且配备了大量的挂图、录音材料等, 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和记忆, 并且在教学中注重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让幼儿能够学以致用。

总之, 在为幼儿选择国学教育内容时, 应贴近实际, 尊重幼儿, 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幼儿。我们正处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上, 更有国家的扶持推广, 我们要把握好这难得的历史机遇, 让更多幼儿接受国学教育, 为现代化、民族复兴服务,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2. 幼儿国学教育模式

被调查者中有42%的人认为在幼儿园进行国学教育的最好方式是诵读经典, 12%的人认为看国学教育片是适合幼儿园国学教育的最好方式, 10%的人选择了听经典故事, 8%的人选择了表演, 还有28%的人选择了看动画片。可见, 主流的教育方式是诵读, 但进行国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开拓创新。实施国学教育的方法有很多, 只要有成效、有可行性都能够在幼儿园进行实践。

第一, 童学馆教学模式。为了使国学启蒙教育变得喜闻乐见, 立竿见影, 童学馆在课程中大量融入心理学和脑科学以及现代科技手段, 这些创新使得它成为全球最具中国风的少儿课程体系, 成为中国儿童国学教育的领导品牌。据悉, 童学馆遍布全国各地, 目前有40多家加盟馆、3家直营馆, 每年将近10万儿童接受国学文化熏陶。童学馆秉承中国民族文化复兴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 在全国各地推广“中国文化与儿童发展”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建立中国文化儿童学习中心, 为0~12岁儿童提供国学潜能开发课程, 不仅帮助孩子学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学习快速记忆和快速计算, 开发智力潜能, 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孩子开发其人格潜能, 让他们好学上进, 学而不倦, 自控自治, 谦让有礼, 孝亲博爱, 坚韧勇敢等, 成为幼儿一生成长的心灵动力,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第二, 游戏教学模式。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游戏。在日本流传一种游戏, 类似于扑克, 有40张牌, 每张牌上有一句诗词, 每两张牌相对应。小朋友在玩这种游戏时分成两组, 每人手拿一张牌, 先让第一组的某位幼儿吟诵手里的诗句, 再由第二组有相对应诗句的幼儿来回应, 如果没有回应或对答错误, 则为失败。这种游戏在日本流传已久, 不仅能够让幼儿熟悉和背诵诗句, 而且还在游戏中培养其吟诵能力。我们应该借鉴这样的趣味模式来推行国学教育, 贴近生活, 以游戏或吟诵、童谣的方式出现在课程中, 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加入一些古诗词的教授, 尽管孩子幼年时并不能完全理解那些诗句的含义, 但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始终记得这些字句, 并慢慢领会其中的意味。从小对孩子进行渗透式教育, 而非“填鸭式”教育, 更有助于其成长。

第三, 艺术教学模式。通过音乐的欣赏与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美的欣赏能力, 同时也能以国学经典音乐拨动幼儿的心灵旋律, 产生情感共鸣, 有效调节情绪情感, 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心态平和。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幼儿喜形于色、感情外露, 但由于词汇量的限制, 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 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效果。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 也是一种创作活动, 绘画更多的是表现幼儿的心情。国学水墨画独有的随意性、偶然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好的思维想象创造条件。

四结束语

随着学前教育被越来越多人关注, 幼儿园教育也不断被提及。当代幼儿园广泛开展特色幼儿园教育, 如英语、陶玩、珠心算等等, 而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 我们不可舍弃, 而应有所选择地继承,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幼儿品行发展的良性影响。

参考文献

[1]庞丽娟、胡娟、洪秀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 2002 (1) :40~42

8.基于国学的幼儿特色教育模式探讨 篇八

关键词:国学;幼儿教育;特色模式

在我国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璀璨的文化明珠,光芒灿烂、流传千古。我们把这些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精髓称为国学瑰宝。学习是每一个儿童的本能,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机械记忆能力、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基本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时间段内有着扫描机一般的记忆,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身边一切知识,增强自己的技能。在这个学习的最佳时期,有目的地强化国学教育,能对儿童起到熏陶文化素养、开发智力技能、培养良好品质的作用。

在国学特色的幼儿教育中,我们把国学一部分适宜儿童阶段学习的选取出来,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成为有特色的幼儿教育模式。

一、读国学——诵读经典篇目

幼儿的大脑几乎是白纸一张,初始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形象生动。这个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里就专门编制了适宜幼儿教育的教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文章简单易懂、短小明快、朗朗上口,文中的故事经典又易懂,配上与文中典故相符的童趣插图,适宜儿童直观形象为主的思维模式,方便儿童理解、记忆与吟诵。而高声朗读,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增强儿童记忆力的训练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演国学——歌舞民族神韵

幼儿性格活泼好动,兴趣浓厚却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不长。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都穿插很多活动:如武术、音乐、跳舞、表演等内容。我们国学特色的幼儿教育也是如此。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民族特色的乐器声乐、富丽堂皇的王宫歌舞、长袖广舞的古代服装与锣鼓铿锵的传统戏剧等。在我们国学特色幼儿教育中我们截取其中的精粹部分,例如让学习威风凛凛的武术、敲打喧天的锣鼓,欣赏与练习飞天歌舞、京剧表演的一些简单又有代表性的标志动作,大班第二学期我们邀请外聘教师对幼儿进行古筝、琵琶、二胡演奏的观摩及熏陶,让孩子体验与尝试国学精粹等等,这些特色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与歌舞中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得到民族艺术熏陶,也使我国的传统艺术得以传承。

三、绘国学——领略国画精髓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历史长廊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自成一派极有特色。写实派的工笔画与写意派的泼墨画,都与西方画派截然不同,蔚成一家。尤其是山水画、水墨画更是一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中国名画中诗情画意给人留下许多精彩的故事与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幼儿教育阶段,可以让儿童学会欣赏中国画的独特风味和构图模式,了解中国画的种类与历朝历代著名画家的有趣故事。如:在《戴嵩画牛》的故事中,小小牧童就能根据常识指出了知名画家的牛尾巴画错了,名画家也虚心接受知错就改。这些故事都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同时我们国学幼儿教育课中也让孩子们提笔沾色,临摹名画,随意发挥。学习中国画的基础技法,让儿童在自由自在、开放的心态下学会涂涂抹抹,领略国画的精髓。

四、书国学——侍候笔墨纸砚

讲到国学,不能不提我国的书法。我国的书法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分门别类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了很多的书法大家,他们练习书法的故事生动有趣,他们留下的墨宝至今令人倾慕。就算是打印机与电脑结合能制造各种各样的字体的今天,能够写一手好字的人仍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在我们国学特色的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展示毛笔、墨条、宣纸与砚台——这些古代的文房四宝,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古代与近代读书人的写字方法。课堂上,我们也不要求孩子们练习什么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也不要刻意临摹柳体、颜体、王体、欧阳体,只要他们拿着毛笔蘸着墨汁,在描红薄上,勾勒出横撇竖捺弯钩,就足够他们亲身体验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五、行国学——养成传统礼仪

在浩瀚如海的国学典籍中,蕴含着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我们在我们国学特色幼儿教育模式中,选择一些初始的、简单的来指导儿童的日常行为,从而形成幼儿礼仪规范,让他们学会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做一个文明懂事的孩子。例如《弟子规》就是一部讲基本处世礼仪的儿童教材,一开始就提到“父母呼,应勿缓”,孩子们就知道,亲人、师生、朋友之间相互见面要打招呼,学会了国人处世的最基本礼仪;书中还提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孩子们学会了养成尊重长辈的良好习惯,在日常走路、交往时,要让长辈先走,让师长先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抢食、独食。同样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孔融让梨”让孩子们学会相互照顾,相互谦让,“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人要言而有信,一言九鼎,才能在世上堂堂正正立足。幼儿礼仪的养成不是靠棍棒与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运用国学指导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说到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掌握与传承。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有效地结合国学教育,有助于儿童粗略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形式与主要内容,了解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对自己的国家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与爱慕心,同时还可以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打下一定基础的国学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在环境布置上体现国学特色,我们在区域活动中特意设置了一个国学体验角, 孩子们随时可以与琴棋书画来个亲密接触,穿上古人的服装进行表演,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凸显浓厚的民族特色,孩子们乐此不疲。虽然许多国学内容要等孩子们长大后才能理解,但是“幼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等到他们慢慢长大,他们会对幼儿时期学到的国学知识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慢慢地领略到国学熏陶,国学的味道会从他们的生活中点点滴滴渗透出韵味来。总而言之,将国学经典带入幼儿教育中,把国学经典与玩、与学习结合起来,能有助于开启幼儿的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语感,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 陈海鹰.本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J].华人时刊(中外教育),2011(4).

[2] 许玉蓉.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J].东方青年﹒教师,2012(4).

[3] 宋远辉.研究国学教育 弘扬优秀文化[J].无线音乐,2011(2).

9.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及教育目标 篇九

一、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分析:①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并且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幼儿生理方面要进行教育和管理。

②大班的幼儿对自我保护也比较有意识,当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如地震、火灾、闪电等情况时该怎么做。但在户外活动进行跳绳时,有的幼儿跳绳的技能有点弱,以后的户外活动将着重对此进行练习。

二、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分析:幼儿对于比较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事物常常没办法了解清楚,例如雾、云、闪电、打雷等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因此,对于幼儿在科学这方面要逐步灌输知识,使其发现周围一切有趣的事物,对大自然感兴趣。

三、社会 ——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一)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分析:

幼儿对节日了解得不是很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知道元旦、六一、三八妇女节等少数节日,对节日的含义也不是很了解。另外幼儿在实践题上表现的分类明显,基本是三个观点,每个班幼儿的持有观点基本一致,问题是“当你向小伙伴借一本书,而他又不愿意借给你时,你会怎么办?”,回答是 “回家让我妈妈买”“他不借我就不看”“和他商量一下,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拿来和他交换”。差异明显,值得反思。

四、语言 ——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一)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分析:

幼儿在老师的要求下,能随意的朗诵一首已学过的诗歌,朗诵时很熟练。故事讲述时,语言流畅,能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述。可在根据图片进行创编故事,语言稍显贫乏,想象力也不丰富。

五、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10.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目标 篇十

前言: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通过我园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更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审美的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歌曲、律动、器乐、欣赏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来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

(一)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环境、生活和音乐作品的美。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通过多种感官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幼儿音乐领域阶段目标

1.小班上学期(1)歌唱活动。

①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②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l~g1。

③尝试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2)韵律活动。

①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的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②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③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3)节奏活动。

①愿意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②感受手铃、串铃等打击乐器的音色。

③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种乐器的齐奏,尝试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④尝试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4)欣赏活动。

①愿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④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2.小班下学期(1)歌唱活动。

①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②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正确的姿势歌唱,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l~g1。

③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④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体验创造性地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2)韵律活动。

①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和舞蹈活动,能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②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的力度和速度。

③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3)节奏活动。

①喜欢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②进一步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的音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声音感受其变化。

③继续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④鼓励幼儿大胆地用乐器演奏表达自已对事物的感受,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④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3.中班上学期(1)歌唱活动。

①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演唱自己喜欢、熟悉的歌曲。会听间奏,音城一般在c1一al。

②初步学习接唱、对唱等演唱形式。

③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2)韵律活动。

①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②学习用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等。

③引导发现律动中的动作组合规律,初步学习创编韵律动作。

(3)节奏活动。

①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②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节奏型。

③会集中注意看指挥,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

④尝试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④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4.中班下学期(1)歌唱活动。

①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演唱。

②乐意独立或与同伴合作演唱,能自然地进行接唱和对唱。

③积极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创编歌词,并尝试将新编 的词替换到歌曲中演唱。(2)韵律活动。

①继续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②尝试用眼神或身体动作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和节奏的变化规律。

③鼓励幼儿独立或结伴表演自己熟悉、喜欢或自已创编的韵律与动作组合。激发其大胆表现。(3)节奏活动。

①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继续学习几种乐器的演奏,学习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②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增加沙球、蛙鸣筒等)的演奏方法,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的节奏型。

③能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提高合作意识、演奏水平,并积极尝试做小指挥。

④大胆地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进一步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能用多种方

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④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和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5.大班上学期(1)歌唱活动。

①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

②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l—c2。

③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④学习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2)韵律活动。

①初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②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③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④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3)节奏活动。

①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②积极尝试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③初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臵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尝试集体设计演奏方案。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4)欣赏活动。

①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②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④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6.大班下学期(1)歌唱活动。

①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

②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c2。

③继续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能较自如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④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2)韵律活动。

①进一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②能较准确地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③学习用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熟练地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④进一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3)节奏活动。

①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钹、锣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②主动参与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③进一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臵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集体设计演奏方案。进一步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4)欣赏活动。

①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②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③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已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④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铜仁市实验幼儿园保教处

2011年制

铜仁市实验幼儿园 幼 儿 音 乐

教 育 目 标

11.国学课程开发的目标与机制探微 篇十一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国学是传承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础,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国学课程的开发目标是建立多元文化渗透的大课程、多元主体参与的精国学课程和体现时代特点的新课程。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是国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与条件。

关键词:国学;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09-05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发表的《巴黎宣言》称:“人类要解决21世纪存在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1]可见,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越是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越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追求。国学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梦”的时代感召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国学课程为当务之急。

一、国学与国学课程的现代价值

(一)国学的历史发展

1.中华传统文化的曲折历程

文明的发展是社会形成与历史演进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文化史,所以文化与人、社会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的历程中创造出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让中华文化带着强大的基因,不仅自身繁荣发展,永不凋零,并且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灵魂。自古至今,无论是外族入侵中原,还是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中华民族从未被征服过,大一统是其主流,这源于文化润泽的精神与气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因为文化的发展是在批判与继承中进行的,只有经过岁月和变革的反复淘洗,才能呈现出历久弥新的文化大智慧。注目当下,传统文化面临着瞬息万变的科技、信息以及思想观念的变革,似乎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涌入,加剧了人们对物质和享乐的需求,进而导致了社会道德严重失范;教育改革不彻底,没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国情根基,对他国教育模式的照搬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忽视;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不断演进,全球化趋势如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荡涤整个世界,引发民众对中国未来文化和民族安全问题的觉醒,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是李斯在《谏逐客书》所写的,也道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2]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是一个文化发展很早的国家,它的文化因环境的关系,自始即走上独立发展的路径。”所以,容者,才能大成;根深,乃能叶茂;自主,方能长盛。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不仅诠释了其包含优秀文化因子,更以其曲折前进耐人寻味。有人误解中华传统文化,称其为“黄色文明”“酱缸里的文化”,甚至很多中国人也处于无知、偏激的状态,新文化运动时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曲解了儒家思想的真谛,而让中华传统文化陷入了一时的困境,也让今日国民对其理解存在偏颇。当然由于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局限,它也存在不符合现实主旋律的糟粕,尽管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仍有生命力和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2.新时代的国学教育潮流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壮大的,讨论的主题在演变,讨论主题的传承不变,变则通,通才能发展,不变则守,坚守精髓,不会被外来文化消融,在变与不变中来同化其他文化,丰富自己,变中求恒。[3]国学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支柱,传承和发展国学文化是使命与责任。[4]

“国学”可作为“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的简称,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古代曾归纳为“经、史、子、集”四部,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学应当是经典之作,是精华之精华。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教育史专家王炳照认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全人类的财富”。综上界定和启迪,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国学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具有较高价值,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髓。[5]

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人们对《中华好诗词》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等等,把“国学热”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09年9月20日,中国教育报专版刊登了一篇题名为《用国学锻造一所有根的学校——记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文章,通过实践在国学教育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6]时至今日,国学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国学经典诵读从学校的特色活动逐渐变成必修校本课程,学校和家长也更加重视对孩子国学素养的培养。“国学热”持续升温,但是不要让传统回归成为学校作秀和赚钱的噱头。在一些学校大兴祭祀活动,天热还要让学生穿着汉服行礼,盲目读经,学生却不知所云,成为一些学校的作秀工具,国学教育流于形式,不考虑其教育意义和效果;一些投机商人,创办所谓现代私塾学校,实却对国学无深入研究,无系统课程和专业师资,还有举行汉服选美等,哗众取宠,国学教育被当做赚钱的噱头,与个人利益挂钩。反思“国学热”现象,国学教育需要冷思考,要让国学教育成为引导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新潮流。

(二)国学课程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1.国学课程的历史价值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镌刻着五千多年炎黄子孙的伟大智慧,它不仅仅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之魂,也是世界文化园中的瑰宝。国学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凝合剂,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归属,是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源头,国学给予我们独特烙印,没有民族特殊性的民族注定会因为失去灵魂支撑而停滞不前,我们不提倡民族主义,坚决反对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是却不能丧失民族性,不能丢掉传承千年的文化信仰。国学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

越来越多中国人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根”,民族文化的遗失无疑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悲哀和世界文化的损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能只是经济、军事的崛起与强大,要想赢得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7],并且要对民族文化有信心,“梦”才是美好的。

2.国学课程的现实意义

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长期积淀的产物,继承与发展、批判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百家讲坛、中华好诗词、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都是“国学热”兴起的体现,其受关注程度与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都值得反思。对传统文化如数家珍的专家、学者凤毛麟角,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提笔忘字、错别字常见等等,这些是在官方媒体中外显的,还有很多在现实生活中隐含的,“崇洋媚外”对过洋节趋之若鹜,对自己国家的圣人、传统风俗了解甚少的“忘本”之人越来越普遍。

国学课程的意义在于:第一,让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它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标是关乎学生的成长,充实孩子的心灵家园,提高道德素养,不以培养国学大师为最终目的;第二,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例如,国学经典的诵读会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的背诵和理解,打通语文学习的连贯性,增加文、史、哲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创新思维。

国学除了对教育的作用,还关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是时代的主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梦想的蓝图要奠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要以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圆梦征程。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主体性、多元性且极具地域特色,吸纳不同民族以及外来的先进文化,融合、同化能力强,和而不同。在这样的文化指导下,实现“中国梦”的步伐才能更坚定。随着国家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也会促进经济、军事力量的壮大,相辅相成,国家的综合实力才有说服力。

二、国学课程开发的目标

新时代的国学与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大”、“精”、“新”的特点,这也是国学课程的开发的愿景与目标。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渗透的大国学课程

对“大国学”的强调是由国学的特性所决定的。首先,国学能主动扬弃,自我更新,保留精华,排除糟粕,这也是其发展从未中断、绵延至今的秘诀;其次,国学能积极同化,从古代融合草原文化到近代同化西方文化,其强大的吸附与转化机制,让它永远不过时,成为文化的积极引领者;最后,国学具有包容性,从不封闭,从不排外,坚持文化多样性,不同地区有自己特别的文化,有无所不在的伟力,这种文化的多元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可。

国学大师南怀瑾打过这样的比方:“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8]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儒释道争相辉映的多元文化体系,既包含多元文化,又具有近现代的时代气息,如果非常狭隘地理解或者学习它,就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形成单调、停滞的局面,陷入封闭、一元的窘境。[9]在国学课程的开发中要纠偏,不能限制过窄,将国学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风土人情和教学实际,尽力避免学校国学教育形式主义。

(二)专家与教师共同参与开发的精国学课程

课程开发既重要又艰难,需要准确把握国学内容的选择,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需要有高瞻远瞩的视角,来做宏观选择,而且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观分析,“上”与“下”的默契配合,宏观与微观的整体把握,有计划、有步骤地层层推进,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0],才能保证国学课程的顺利开发,才能打造出精品之作。

专家熟悉国学却不了解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线教师每天接触学生却没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具有国学造诣的专家对国学精华的选择,可以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教性和可学性,学校助力课程开发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代表性,更适应学生学习。国学课程的开发,需要专家与教师共同参与,打造适合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精国学课程,使其既能彰显国学经典的价值与内涵,又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涉及内容深浅适度,吸引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取得积极的教育实效。并且还要加入来自民间学者的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拯救和开发濒危的民间优秀文化,做好保存、传承和发扬工作。国学对于教育的积极意义,教育对于国学的传承与弘扬,二者相得益彰。

(三)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德育诉求相结合的新国学课程

“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这“历史的传承”也就是文化的传承[11],这种传承要靠教育来实现,教育立人,所以国学教育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人文性,促进道德教育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和生动性,其价值观念对于道德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张力,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新时代的德育诉求,发挥其积极作用。龙应台在《紫藤庐和星巴克之间》中提到“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12]面对学校德育成效不佳,人们内心的道德阵地日益沦陷的现实,用传统文化来拯救道德也是国学教育又一优势。

国学教育本身即包含浓厚的道德规范的内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国学课程的开发中,重视德育素材,引经据典,联系现实,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德育。然而,国学不是用来照搬、硬套,更不是复制,应该在继承其精髓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和生命活力,如民主、法制、独立、自强等现代精神。回应转型时代,守护文化与文明的基本价值,与时俱进,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和学生道德发展需要的国学课程体系。[13]

三、国学课程的开发机制

建立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是成功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条件,这些机制包括互动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几个方面。

(一)国学课程开发的互动机制

国学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教育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要求。无论站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的角度,还是个人生存、发展的立场,课程开发都要在地方、学校、教师互动基础上,才能联动发展。

国学课程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地方、学校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需求之上,其需求程度会影响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需要是要来自本身的,而不是国家强制的,避免从上而下造成的形式化或应付事,应该建立上下互动的有效机制。其中,有至少三个问题需要认识:第一,学校面对着可能增加负荷的改进日程,它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这项改革是否需要,而且还要将这种需要与其他各种需要综合起来考虑;第二,有时确切的需要在改革之初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那些特别复杂的改革;第三,需要与其他因素相结合产生不同的模型,根据不同的模型,在进一步开发国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可能变得更清楚或更模糊。所以,新的改革方案与地区或学校需要之间要具有适应性,在开发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改革的参与者对改革的需要程度,以及需要的变化和发展。

(二)国学课程开发的动力机制

首先,学校是国学课程开发的主要动力之一,起关键作用。国学课程在学校的开发过程中要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借鉴,相辅相成。国学课程的开展方式应该多种多样,不局限于课堂,如诗词朗诵会、成语故事剧、争做小君子等活动和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参与热情,在“玩”中学,在学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教师要重视国学教育,真正关乎学生的全面成长,积极引导与严格要求相统一,营造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和文化风气。其次,家长的全力配合是国学课程开发的重要推动力。家长帮助孩子学国学,开展以国学为主题的亲子活动等,不仅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增进与孩子的感情,还可以提升家长们的文化素养。家长不了解国学,可以和孩子一起学,共同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在家庭中也有浓厚的学习气氛。

然后,社会环境为国学课程的开发提供保障,尤其以社区教育为典型代表。通过社会舆论、大众媒体等,号召重视国学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国学课程开发的动力,三者全力配合、通力合作、互为补充,形成巨大合力,才能继承发展国学,复兴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

(三)国学课程开发的协调机制

国学课程的开发需要多方配合才能进行,因此需要协调校区、部门或团体的特性以及校长、教师的作用等促进其有效落实。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客观实际和传统习惯,不同的校区在以往改革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很大程度影响当前课程的改革开发,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校区的改革历史和舆论的影响也很显著。国学课程的开发需要得到社会团体的支持,否则由于得不到必要的技术或材料而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变革。学校是开发的基本单位和主体,其动因来自校长和教师,校长要面对学校的全局工作,还有社会和上级行政部门,校长起到纽带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所带来的工作态度都会影响课程开发的效果。面对不同地区的校区、部门或团体的支持、校长、教师的作用等情况的复杂情况,课程开发的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四)国学开发的保障机制

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课程开发产生影响,学校的教育活动不只是教育内部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开发的理解和支持有很大影响,这种支持表现在财政上、物质上以及政策上。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些条件有些可以在教育内部解决,有些就需要来自教育外部的支持,并且外部的评价也会有很大影响。外部环境不仅有来自政府的支持与监督,还有更贴近国学课程的学校文化、资源、组织结构和领导等因素。学校文化方面要求学校内各成员必须认同及分享开发过程中的感受与问题,配备合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组织结构不仅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应当更多地容许和方便教师沟通,共同工作和做出决策。领导也可分为正规和非正规的管理方式,当学校具备良好的条件时,全校性的课程开发更容易成功。综上,外部环境的有力保障是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9]陶继新.《国学》:校本课程的一枝奇葩——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国学教育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

[2]胡阿祥.伟哉斯名——“中国”古今称谓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43,291.

[3]胡阿祥.中华文化及其演变与传承[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3).

[4][5]刘 丹.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秦志新.用国学锻造一所有根的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9-09-20.

[7]杨东平.读经之辩:回到常识和现实[N].南方周末,2004-08-12.

[12]田立君,董 兰,陈旭远.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基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的行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8]南怀谨.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

[10]孙 娟.浅谈小学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S2).

[1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93.

上一篇:产能提升项目策划书下一篇:名人的故事:毕加索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