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总结报告

2024-10-28

校长培训总结报告(共12篇)

1.校长培训总结报告 篇一

2016入职员工培训总结报告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样一个高强度竞争和快节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行自身也正在经历着组建以来最为关键的转型期。

如何能够在此关键时期实现自身突破,并且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全行上下的一个重要议题。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讲,企业的发展终究是人才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一直以来,重视人才、发展人才向来都是我行的优良传统。

2016年X月X日,随着新员工岗前培训结训考核的结束,本次培训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与往年同类培训相比,此次培训在培训规模、培训时间以及培训内容和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当然,在培训方案细节和培训工作具体实施方面,我们仍然有着许多能够提高的空间。

为了为我行建立一套更为成熟完善的员工培训系统,我部门对此次的培训方案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分析,同时也对此次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结合参训学员们的培训感受和建议,对本次培训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和总结。

本次总结旨在积累经验,对好的方面进行保护和发扬,对欠缺的方面,要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为今后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上的支持。

一、培训目的及意义

(一)培训目的:

提高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使新员工尽快融入集体,尽早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培训意义

为新员工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适应性平台,使新员工尽快转变自身角色,同时也为新员工提供了一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单位为其进行准确定位。

二、培训体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本批新员工的特点是:文化水平较高,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强,普遍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业文化氛围,对我行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但大多数学员的学科专业与银行类专业并不对口,因此,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对我行的运行模式及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了解不深。

结合以上特点,本次培训方案的制定较为侧重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比较有针对性,与此同时,我们也为学员们提供了如练功券、算盘等练习道具,从而帮助他们从实践当中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

此外,本次培训还通过课程讲解和户外拓展训练强化参训人员对我行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融入,增强学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培训模式和培训方式及内容

(一)培训模式

本次培训主要采用了理论基础知识讲解、模拟实践操作及团队协作强化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此模式的特点在于:

1.通过理论基础知识讲解来强化学员专业知识理论基础;

2.通过模拟实践操作来提高学员职业技能熟练度;

3.通过团队协作的强化培训来提升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培训方式及内容

基于上述的培训模式,本次培训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括:讲师课堂讲座、核心业务系统上机模拟演练以及员工户外拓展训练和团队游戏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很好的实现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将针对这些提升空间做出调整与改进。

1.课堂讲座

讲师的课堂讲座是最传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方式,大部分的理论基础知识内容,比如企业文化、专业基础知识、本职工作性质以及职业技能等,都需要这种方式来传授给学员。由于多年来我行对员工培训的重视,我行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内部优秀员工组成的讲师团队。根据学员们的反馈意见,我们了解到,此次培训中,所有讲师都非常耐心认真的为学员们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所有参训学员能够快速地掌握理论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成立自己的讲师团队,不仅为我行节省了很多培训成本,而且讲师团队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为学员们认真讲解知识,在课下也可以跟新人们进行工作经验方面的交流,所以这种方式的培训,为我行的资源整合,也提供了很多利好条件。在今后的培训工作当中,我们将坚持这种高效的培训方式。

当然,这种培训方式还拥有一定的改善空间,就现阶段而言,在培训过程中,讲师们的授课还缺乏统一的教材及教务管理,更多为机动性、零散性培训,在课程内容的传输中,学员们很难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串联,另外,我们对培训讲师的授课标准,也缺乏正规的验收及要求,因此在培训的系统化层面上,包括教材编写、授课要求等方面,我们及各部门的同事们还需要继续深入和完善。

2.核心业务系统的上机模拟演练

在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当中,核心业务系统的上机模拟演练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也是为了让学员们能够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况下熟悉对该系统的操作。

通过模拟演练,所有的参训人员对核心业务系统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基本能够熟练地操作该系统。与此同时,本次培训还要求学员们在点钞、珠算等基本技能方面不断提高,并制定相应标准,以此来强化参训人员的专业技能。

不过在学员们的反馈和建议中,我们了解到,在此培训过程里,学员们虽然得到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模拟演练、并且拥有充分的接触核心系统的机会,但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培训环境,以及缺乏集中的系统培训,学员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操作和熟悉度,还停留在最基本的阶段,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这也是今后的培训工作需要重视的一环之一,争取在下一次培训中,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核心系统培训模式,以保证新员工在上岗前达到或者接近上岗要求。

3.户外拓展训练

在本次培训的最后阶段,我行为所有学员们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户外拓展训练活动,本项活动开展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参训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激发学员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反馈和调查,我们了解到,本项活动很受学员们欢迎,通过拓展训练,学员们也普遍表示自己在团队协作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高。拓展训练的形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内容新颖并富有深意,能够将参训的所有人员以最快的时间和方式凝聚在一起,让大家尽快熟悉和信任彼此,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项活动将是今后培训工作中坚持开展的项目之一。

当然,除了户外拓展训练之外,还有很多活动和项目可以帮助员工们增强团队意识,比如说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比赛,部门之间的友谊评比等,都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过由于综合因素的考虑和时间安排的关系,本次培训并没有组织这些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也是我们今后要改善的地方,要通过更多的方式来提高员工们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为这些新成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更大限度的达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的目的。

四、培训效果评估

本次培训效果的评估是通过谈话、结业考核以及培训过程分析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员和讲师的信息反馈以及结业考核成绩等数据信息来体现的。我们将从满意度、学习度和应用度三个指标上来评估本次培训。

(一)满意度

满意度,是衡量培训成功与否的基本指标之一,参训人员对培训安排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只有一个较高的满意度,才能支撑起一次成功的培训。

通过问卷调查、出勤率和平时交流,我们了解到,参训人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非常高,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培训过程中,几乎所有学员都能够做到准时签到,按时签退,高出勤率也客观地反映了学员们较高的积极性,高积极性当然需要高满意度来做保障,所以,从出勤率上,我们可以评定,学员们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是很高的。

此外,很多参训人员都通过平时的交流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非常诚恳并认真地对此次培训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为本次培训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大家对培训的积极态度。而这种积极的态度是需要非常高的满意度来做支撑的。

(二)学习度

学习度,是衡量培训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对于这一指标的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谈话,我们从学员和讲师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工作。

从学员角度讲,大部分学员认为,本次培训课程安排紧凑,培训内容广泛并具有一定的深度,课堂容量较大。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大家都感觉到非常充实,不过这其中很多的知识和内容,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融会贯通。

从讲师的角度来看,讲师们普遍感觉,新员工的学习能力较强,接受知识和技能速度都非常快,不过关键是要看学员们课下对学到的东西的吸收和消化。

因此,在今后的培训当中,我们将加强参训人员的复习和巩固意识,并开发一系列的知识巩固措施,比如定期抽查学习成果、安排模拟测试等。通过这些努力来提高学员们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从而提高培训的学习度。

(三)应用度

应用度,是衡量培训效率高低的决定性指标,对于这项指标的评估,我们主要是通过结业考核的方式来进行评定的。通过学员们对考核的态度和考核成绩,我们对此次培训的应用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继续跟踪每一位参训人员的工作情况,来对本次培训的应用度给出评价。

就目前的考核成绩来看,本次培训的应用度较为理想,参训学员基本上都达到了上岗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对本次培训的评估是,基本上达到了培训要求,满足了参训人员的培训需求,较为完整的实现了培训目的,并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总结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本次培训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高规格、高标准的培训,无论从培训规模、师资力量方面,还是从培训模式和培训形式及内容方面,本次培训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此次培训也为我行今后的各类培训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和宝贵的经验。

不过我们仍能在此高水平的基础上做到更好,在培训的细节和系统建设方面,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行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全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相信,这些有待改善方面也必将在今后的培训工作当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最后,我们要再次感谢全行上下对本次培训工作的配合与帮助。在全体**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将会有更多的人才释放自己的能量、绽放自己的光芒,为自己的事业,更为**的未来奉献自己,实现梦想!

总结部门:人力资源部

2016年月日

2.校长培训总结报告 篇二

1 基本状况

蒙自农机校设有校长办公室、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 (阳光办) 、招生就业办公室、汽车培训办公室、农机培训办公室、报名办公室、党支部、校团委和工会, 教职工13人, 占地面积2.05 hm2, 建筑面积0.79万m2, 汽车二科目训练场1.2万m2, 教练汽车25辆 (大货车4辆、小货车21辆) , 拖拉机10台。

2 教育培训情况

经多年发展建设, 蒙自农机校已由单一的农机培训, 走上了多种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办学之路。一是以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为主, 进行汽车与拖拉机驾驶、汽车与农机修理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职业技能和各种农机技术人员等培训, 年培训3 000人, 90%来自农民, 已成为农民培训之家。二是以学历教育为辅, 设有中专、专科和本科, 形式有全日制、函授及远程教育等。30年来, 蒙自农机校采取以丰补欠、盈亏相补, 多渠道、多层次办学, 走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的道路。蒙自农机校固定资产总值由开始的10余万元猛增到目前的1 500余万元, 截至2008年12月, 蒙自农机校已为社会输送各类实用技术人才3.6万多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5 893人、拖拉机手约1.5万人、汽车与农机中初级修理工686人、微机员969人、全日制中专生862人、专科和本科生959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员6 306人、进城务工农民297人、农村职业技术人员801人、就业人员156人、烤烟烘干工92人、跨世纪科技青年农民1 200人、云南省农机专业人员145人以及出租车驾驶员1 556人。蒙自农机校已成为云南省县级农机学校中教学规模最大、教学设备齐全和专业技术广的一所学校。蒙自农机农机校连续10多年获国家、云南省和红河州荣誉奖励, 如1995年农业部“4有农机校”、2003年农业部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先进单位、2003—2004年云南省农业厅先进农机学校、2004—2005年蒙自县文明学校及文明单位、2006年红河州汽车驾驶员培训先进单位、2005—2007年3年全国农机科普先进单位以及2008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先进集体标兵等。

3 主要发展措施

(1)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蒙自农机校长期坚持立足农机服务农业、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 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 以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为主, 培养中初级实用技术人员。2002年, 在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 采取校内集中办学和到农村设点等培训方式, 对1 500名青年农民进行了农业科技培训, 顺利通过了云南省检查验收。2004年, 争取到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4家农机学校示范基地之一,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机大户培训。2005年, 争取到了摩托车驾驶培训资职。2006年, 经蒙自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蒙自农机校成为蒙自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为蒙自县顺利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带了好头, 做出了榜样。2006年, 经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 蒙自农机校获得农村技术人才培训资职, 2007年成为蒙自县出租车驾驶员上岗培训基地。2003—2009年上半年,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 504人, 成功转移劳动力4 521人, 工种有制鞋、制丝、农产品加工、建筑安装、餐厅服务、宾馆服务、汽车驾驶以及农机操作修理等。通过培训, 65%学员获得云南省职业资格证书, 对对蒙自县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 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根据2004年7月1日农业部第38号令《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第2条, “农机成人教育是对从事农业机械使用、修理、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其他专业技术培训”, 充分地利用了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一是做大做强特色项目, 为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汽车、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历来是县级农机学校的主要经济来源。1995年蒙自农机校开办汽车培训时, 培训用汽车仅10辆。2004年4月在公安部门向交通部门移交培训资质时, 通过艰苦努力, 将培训用汽车增至20辆。2008年8月, 培训用汽车扩增为25辆。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5年完成了培训汽车驾驶员3 975人, 平均每年795人。拖拉机驾驶员培训采取送教下乡和便民服务的原则, 分别在文澜、新安、草坝、芷村和雨过铺等地成立农机分校, 5年完成培训3 967人, 平均每年793人。二是有创意地开展工作。1994年, 及时抓住机遇, 走“联合办学”的路子, 与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开办41人机电专业中专班, 随后与云南省电大中专学校、冶金汽车驾驶技校、体育运动学校和司法干部学校联合开办汽车、摩托车运用与维修、拖拉机运用与维修、汽车驾驶、计算机运用、文秘、体育师范和司法警察等专业。由于中专教学多年来都是“借鸡下蛋”, 1994—2003年上缴联办学校管理费30多万元。2004年, 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 学校获得独立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资格, 可自主颁发省教育厅验印的成人中专文凭, 节约了管理费3万元/年。2006年, 经红河州教育局批准开办职业中专, 开创了云南省首家由县级农机学校颁发中专文凭的先例。2002年, 与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电大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办成人高职大专、函授大专和本科远程教育, 专科主要有农村经济管理、会计、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房屋建筑和水利水电, 本科有农学、园艺和公共管理等。截至2008年12月, 毕业生已达1 012人, 为红河州农业、税务和建筑等行业干部职工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素质提供了便利条件。2006年6—12月, 经云南省农业厅农机处批准, 与农机化干部学校联合开办云南省农机专业知识培训班, 参训学员145人, 为提升红河州乡镇农机干部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申报职称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加强农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以优越条件招贤纳才 (非农机专业) , 合理调整结构, 壮大教师队伍。二是鼓励教师在职学习, 逐步养成好学上进风气, 对参加专业函授自学的教师, 学校给予时间和学费上的帮助, 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三是在省内同行业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4) 多渠道等筹资办学。一是依靠自身力量积累资金, 积极发展汽车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有偿技术服务等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 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二是依靠政府支持, 作为改善设施条件的重要一环。争取得到政府下拨的资金, 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失地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培训、农民技能培训和中专学历教育。三是依靠有关政策享受优惠待遇。国家和地方对发展农村经济有许多优惠政策, 如开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各种农业培训及大中专学历教育免征税收等。争取到了2004年业务拨款25万元、2005年业务拨款38万元、2006年业务拨款38.6万元、2007年业务拨款44.48万和2008年业务拨款45.1万, 5年合计191.18万元, 改变了学校多年来没有业务拨款的局面。

(5) 只有不断提高学员就业率, 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只有学校生源广泛, 才能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在拓宽学员就业渠道上有3点做法。一是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只有保证每个学员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学生 (学员) 就业的选择就更广了、路子更宽了。农机校中专毕业生由于专业技术过硬、动手能力强, 就业率达90%以上, 大专、本科学员通过2~3年的系统学习, 有一部分学员已考上公务员, 成为了乡镇长、部门领导或单位主要业务骨干。二是开设公共关系课。社会不断发展, 公共关系知识越来越重要, 在教学中开设公共关系课后, 让学员学会推销自己, 增强毕业后参与竞争的能力。三是学校帮助推荐就业。农机校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 学校主动推荐学生就业, 不但能融洽师生关系, 而且还可从学生就业率上增强学校的宣传效应, 也为学校自身发展积累潜在力量。

4 建议

(1) 确保农业机械教育培训的合法地位。当前, 云南省县级农机学校主要是开展拖拉机、汽车驾驶员培训, 模式有5种。第1种是人、才、物独立的农机学校。这种模式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部41号令出台, 拖拉机、汽车驾驶员培训已实现社会化, 但由于社会上的片面理解, 忽视了农机学校对其他农业机械使用修理和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农机技术员的培训职能, 使农机学校面临成为没有财政工资作保障的经营型事业单位。第2种是管理、监理、推广和培训4合1, 4块牌子1套人马, 如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农机学校就是这种模式。第3种是监理、推广和培训3合1, 3块牌子1套人马, 如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农机学校就是这种模式。第2种和第3种都存在“运动员与裁判员不分”的问题, 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相抵触。第4种是与其他职业学校合并, 纳入教育部门管理, 农业部门协管, 如云南省红河州的农机学校、建水县农机学校和红河县农机学校就是这种模式, 这样就可能失去农业机械教育培训资源和完整的阵地。第5种是推广、培训2合1, 挂农机推广培训站 (中心) 牌子, 如云南省文山州各县农机学校。在新形势下, 建议省、州职能部门呼吁, 促使云南省人大尽快修改《云南省农机管理条例》, 确保农业机械教育培训的合法权益。

(2) 减少内耗。2004年7月1日农业部第38号令, 《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第4条第4款, 县 (市) 农机学校主要负责组织拖拉机、农用汽车和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修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农民农机技术员的培训和其他人员的培训, 明确拖拉机驾驶培训是县 (市) 农机学校的职责, 主管部门要加强必要的宏观调控, 避免州县农机学校争抢学员, 减少内耗, 为县 (市) 农机学校的稳步发展提供有效空间。

(3) “改名不换姓”。农机校加挂“农业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站”的牌子, 把农机培训融入农业培训中, 正如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若干意见》中第4方面第3条,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工程, 继续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4) 为购机农民技术培训列专项经费。当前, 购机人员主要是拖拉机手和农民, 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下, 年龄30~45岁居多, 未参加过培训的占60%。因此, 购机人员最缺的就是维护保养和机械操作知识, 无证驾驶和违规操作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杜绝这种现象, 根据红河州农业局《2009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红农种植[2009]1号) 文件要求, 蒙自县制定了《2009年蒙自县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针对乡镇在职农机技术人员、机手、村级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家电维修及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由于“僧多粥少”、资金有限, 远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为此, 要求从购机补贴经费中列出10%作为培训经费, 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使购机农民买之会用。

5 结语

3.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培训;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40-03

一、背景

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阶段,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结合新技术的教育管理创新及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索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云平台等新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日益普及,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与教学支撑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

基于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系统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我们对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的现状做了一次调研。

1.调研目的

(1)了解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对国内电大系统、中高职院校及部分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等其他机构组织的与教育信息化培训相关的活动进行较大范围的调研,获得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情况的真实信息。

(2)挖掘培训的真实需求。期望通过对这次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培训对象结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从中挖掘出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真实需求。

2.调研对象

有全国43家电大院校系统提供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100家高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100家中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20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和企业开展的有关教育信息化培训活动。

3.调研方式

通过对调查对象公开网站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信息、招生简章、通告通知以及学员公开发表的培训心得等进行搜集和整理,统计出全国44家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以及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近三年来开展过各种级别和类型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培训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分析。

4.调研内容

调研信息内容涉及培训的主办单位、培训规模、培训对象、培训时长、培训方式以及全部能了解到的具体培训课程内容。

5.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涉及了43所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及部分师范院校,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调研了20多家教育服务类企业,获得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培训共153期,其中以师范院校和电大开办为主,高职院校有不定期的内部培训活动,而中职院校一般是外派型培训。

(1)在开办规模上,根据培训班类别的不同会有两种较大的差别,一种是对外的招生培训,影响力较大。一般由电大和部分师范院校举办,诸如面向全省或全市的集体培训,也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但规模都相对较大。另一种是对内的培训,影响面也较窄。主要是面向校内的教师或教学管理和辅助人员,培训规模基本在几十人以内。

(2)在培训方式上,除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及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过为数不多的在线学习及视频会议方式的培训之外,其他院校和机构进行的均是线下的课堂面授培训,并且一般是一至两天的短期培训。

(3)在培训对象上,主体可以分为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三类。这里培训对象是按照培训机构开设课程针对的目标人群进行的分类,其中,管理人员针对的是各院校校长、教务处领导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包括教务教学系统管理人员、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图书管理员等,还有其他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人员、社会上信息技术爱好者。在此次调研获得的153期培训中,针对学科教师的培训有88期,面向技术人员的有63期,而面向管理人员的只有7期。

(4)在培训课程内容上,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内容也会呈现明显的偏向性,但总体可以分为三类——理论理念类培训、技能类培训及应用类培训。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说,以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培训居多,面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面向管理人员的统筹规划与实践应用类的培训还比较少。

(5)对于培训内容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内容的三个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调整,并得到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关注热点的转移情况。

A.理论理念类培训

从2011年到2013年,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和转变,从一开始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认知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念和思考,仅仅一年后的2013年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行业便开始关注到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反思与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原则的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探讨以及在线学习、终身教育等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知识领域。

B.技能类培训

技能类的培训也经历了从计算机基础、网络软硬件知识、多媒体制作技术、教育管理及教学信息化平台操作、网站设计与开发培训转向课程开发技术、互联网资源的高效获取与利用技能、课件制作与课程建设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智能交互教学方式、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等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培训内容。

C.应用类培训

应用类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从统计结果来看,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培训较多,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上的培训还比较欠缺。

6.调研的不足之处

此次调研主要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展开,没有进行培训主体的直接探访。只对公开发表的信息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对于没有在网站或其他公共渠道上发布消息的培训并未作统计,因此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可能是不完全的。但这只作为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总体上的把握,而各院校培训开展的情况和总体趋势是基本一致的。endprint

三、调研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呈现以下特点:

1.培训项目缺乏长期稳定性

由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短期的培训课程较多,定期的培训项目较少,缺少能够提供长期稳定培训的机构和组织。各级各类院校举办培训活动的随意性较大,外派培训对于参训人员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随机性,不能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

2.培训覆盖面较窄

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人员——学科教师、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活动主要是面向学科教师,针对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还比较欠缺。

3.培训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在调研得到的培训信息中发现,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集中在网络化信息化软硬件的操作使用等新技能的培训上,缺乏涉及学校信息化统筹规划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训。

4.缺乏科学的培训教材

纵观历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学院学习的教材大都来自培训讲师个人制作的PPT,没有经过专家多方论证的统一学习资料,在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上难以得到保证。

5.培训方式没能与时俱进

虽然现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但从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的培训绝大部分是短期的面授课程,很少有通过线上学习的形式进行培训课程的引申和延续。

四、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建议

不管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部署,还是时代科技进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教师及教育管理和辅助人员对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都呈现出极大的需求,根据对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方式调研得知,受教育工作者欢迎的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参加培训(59.61%)、团体协作(16.94%)、专家讲座(13.68%),这与实际方式自学(56.68%)形成很大反差。因此,形成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兼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渠道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切身需求。

1.形成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规模庞大,所需求的教育管理、教学指导与应用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工作者当时所接受教育的能力范畴。应急性、零散的随机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这一长期性的需求,必须建造能够满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的规范性培训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面授课堂培训,还应有与面授课程相关联的在线学习资源做培训的引申和后续应用及反馈,教育信息化培训现阶段亟需专门性的培训渠道来提供长期稳定的培训服务。

2.开发针对具体岗位和人员的专门性培训教材

教育信息化能力需求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不同工作岗位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职责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要保证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有效性,就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不光要考虑地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将职业教育信息化自身的特点纳入到培训内容之中。另外,在教材审核上,应将能否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同时,由于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培训内容也要跟上持续更新的节奏。

3.线上与线下结合

目前来说,市场上具有良好学习体验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还没有较为典型的案例。教育信息化学习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门户网站上的招生通告和报名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培训内容是不是所需要的知识,能不能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个人的预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圈子方便共同讨论困惑的难题,以及培训结束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能不能依托线上的学习通道反馈给讲师和更多的学院,进行持续性的讨论研究,共同进步。因此,在筹备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之初,就将培训的延续性作为设计的最重要原则。

4.培训资源共享

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是极其耗时耗力的事情,但大部分培训班在面授课程结束后便束之高阁,利用率与开发成本严重不相符,由于知识更新的加速,课程本身被再次利用的机会也比较小,也造成了培训费用昂贵的现状。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历教育如网易公开课等已经开始引进各种优秀资源,充分发挥学习平台的作用为学习者服务,作为教育信息化本身内容的培训工作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线上的网络渠道将开发的课程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同时也将培训课程本身曝露于公众的审核与评判之下,大浪淘沙,优质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推广,更有可能被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涛,吴青青.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2]吕艳芬.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个案研究[J].科技资讯,2011(30).

[3]曹佩德,马林妹.创新教师发展之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9).

[4]杨渊云,周航.始终把教师培训贯穿于广西教育的全过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5]王海燕.教师培训的意义回归[J].教育科学研究,2011(12).

[6]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究[J].青海教育,2011(Z3).

[7]曹志国.教师培训,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

[8]侯晓红.探析当前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的信息化[J].河南教育(下旬),2012(2) .

[9]丹林.循序渐进:有效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J].中国教师,2011(11).

[10]瞿凡.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途径及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11]王晶.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职后培训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5).

[12]王明高.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几个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

[13]张红.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知识结构[J].科技信息,2010(36).

[14]涂云海.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15]粟艳玲.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16]唐丽萍.基于知识结构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1).

[17]邹娅玲,王艳,邹艳梅.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经济师,2010(11).

[18]马宪平.经受考验 防范危险 开创首都干部教师培训事业新局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5).

4.培训大会总结报告 篇四

十一月十三号和二十号晚上,志愿者协会召开了两期的培训大会。

在第一期的培训大会中,由培训部、秘书处、会管部、外联部主讲。培训部对志愿者礼仪、形象进行培训,秘书处、会管部、外联部三个部门对各自部门主要职能介绍、工作内容与要求等方面进行培训,还有杨雪萍师姐的心理培训。大会内容太过详细,而且中间没有休息环节,不能调节大会气氛,使各部门干事及会员陷入单调无聊的内容叙述中。大会中间离开人数过于频繁,大会最后后排零散坐着几个人,从中可以看出大会内容的单调乏味。在第二期的培训大会上,本期大会由团委副书记乔华锋老师对干事们进行公文格式的培训和第二届青协副会叶俊明师兄对志愿者的服务技能知识等进行相关经验指导,另有组织部、财务部、宣传部三个部门对各自部门主要职能介绍、工作内容与要求等方面进行培训。由于大会提前工作不充足,提问环节过多,中间技能培训知识乏味,会员离开太过频繁,主持人没有事先进行准备,导致大会流程不清晰,中途多次停顿大会。

大会结束之后,部门进行调整,对大会的失误及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并对大会进行分析总结,吸取本次大会可取之处,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通过两期培训会,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下次召开大会奠定了良好的开端。相信通过这次的教训,青协会越办越好!

有梦有爱,我们同在!

邹家裕

5.培训报告总结 篇五

培训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培训地点:XX楼会议室

培训主讲人:XXXXXXX

培训主题:项目管理

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主要是针对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的培训,是一次综合的培训。为了在部门内普及和强化项目管理的体系知识,也允许一部分项目成员参加培训。培训参加的项目经理应到为10人,实到8人,有13个项目成员也同时参加了此次培训,所以此次培训的实到人数为21人。

培训从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如什么是项目、项目的属性、项目干系人、涉及的知识领域以及五大过程、九大知识体系等,从简到难,由浅渐深,循序渐进,使本来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不再神秘和那么深奥,参加培训的人员逐渐对项目管理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培训过程中,XXXXXXX经理采用边讲边回顾边练习的讲解方式,不断的总结前面讲过的知识,并通过练习逐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比如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出几道练习题,可以是问答题,也可以是选择题,或是判断题,尤其是案例题,更能调动各位培训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大家分成三组,现学现用,结合刚学的专家经验法和头脑风暴法,对案例进行WBS分解,之后再由各讨论组进行讲解,各小组都表现出了非常踊跃和热烈的气氛。总之,只有参加人员完全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后才继续后面的讲解。

另外,在培训过程中,XXXXXXX经理还不时的结合我们公司刚通过的CMMI管理体系,比如进度计划、干系人、里程碑、风险等进行逐一的对比和讲解,同时对两者又做了不同程度的结合。由于在参加培训的人员中有不少人员也参加了CMMI的认证,所以在讲到CMMI时,各项目经理也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凡是理论的东西都是不能够脱离实际实践的,所以在培训中,XXXXXXX经理更关注项目管理在实际的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不时的拿部门的过去的项目或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因项目管理不到位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等现实的案例进行讲解。这样使参加培训的人员更容易理解项目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激发了他们对项目管理正规化和制度化的理解。

此次员工培训时间为三个半小时,时间虽然不长,但经过XXXXXXX经理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的讲解,使参加培训的人员们都感觉到了自身知识的欠缺,深刻的体会到了在项目管理中“打野战”是不行的,必须成为理论过硬、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占领先机。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公司能打硬仗并打得起硬仗的人才队伍。所以在培训结束后的反馈中,培训人员对此次培训的内容以及培训意义都表示非常满意。

6.足球培训总结报告 篇六

在训练方面,我提出了四点总要求:多努力,多思考,多反省,多克服。多努力就是要求学生重视每一次训练课,认真完成每一项训练内容。多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多动脑思考。人的四肢是靠大脑来支配的,说到底,足球运动各项技术技能还是靠大脑来操纵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动脑踢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多反省就是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训练和比赛之后想一想,归纳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必太多,只字片语即可,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多克服就是要求学生面对训练中的不利因素要努力克服。众所周知,我校的足球场地硬件条件不是很好,特别是在很硬的树胶场地里,但我们能克服这些困难,坚持训练。在训练场上经常会看到学生矫健的身影。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

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我也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几个月里,我积极从各种渠道学习足球训练的方法,向有经验的教练学习。我觉得训练质量的提高由训练时间的长短、训练的内容、手段和密度来决定的。从这一思想出发,把这一想法付诸于行动中去,在实践中加以证明。以前训练时的准备活动总是简单的跑圈,准备操,经过这次学习后,我认为足球训练就不能脱离球,于是我就把简单的准备活动和有球训练结合起来,把跑圈改成了带球练习,把准备操改成了掂球热身,注意多变一些“花头”,并提高训练密度,比如带球,每一组练习2分钟休息牵拉2分钟,时间虽然短,但要练5-6组,且每组的内容不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带球能力普遍提高,以往一带球就丢的学生也敢于带球了。这证明我的这一想法是正确的。我队的特点是队员们普遍速度较快,但在运动对抗中的技术不稳定。记得在年初的几场比赛中,我队在场面上占一定的优势,但总不能把优势化为胜势,在处理一些关键球时,往往因为技术的不稳定,导致机会把握不住。比如边路队员突破内切,一对一面对守门员,很好的机会,但由于带球力量过大,被门将没收。这不是简单的紧张所能说明的问题,我觉得队员的紧张还是因技术掌握不牢固所致。于是我在之后训练中从掂球着手,培养队员们脚踝对球高度和方向的控制能力,要求学生能利用脚踝的变化把球掂高、掂低,行进间掂球及身体各部位的组合控球。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们在对抗中的个人控球和突破能力,并在这些训练中结合脚踝的运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队员们的自身失误减少了,个人突破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身体和球能紧密结合,最可喜的是,由于控球技术的提升,使球员逐渐养成了抬头观察的好习惯,至此在比赛中能合理的运用各种技术动作,在捕捉和把握战机上有长足的提高,特别是对临门一脚的方法掌握上有了更多的变化和技巧,从而提高队伍的整体的作战能力。

我知道,我的不足之处就是经验不足。所以我经常请教组里的一些意见,来看我的训练和比赛,向他们请教,与他们交流,解决训练比赛中的疑难杂症。他们也十分乐于帮助我,分析队伍的情况,指出队员的不足,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我的关心,也反映了我们体育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平时我还经常看其他教练的训练和比赛,从他们那里“偷”一些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并结合自己队伍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参加小运会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交流、指导,学生们的足球基础技术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在校内的各项素质测试中也有不俗的表现!球能停好,控制好,在对抗中他们也显得更有自信了。在今年参加的各项比赛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正在学习的学生,作为教练,仅仅教好他们足球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我们教练应该把全面塑造学生作为我们的训练目标。我也正是这么做的。在学习方面,这一年里,我经常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的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测验,期中考试的情况都有所掌握,哪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掉队了,就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按照俱乐部规章制度就给予他停训处分,反之则在全队面前进行表扬,并奖励他们一些小礼品。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加大足球队住宿学生的管理力度,做到几乎天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工作,学生的学习成绩稳中有升,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以往的足球队学生只会踢球而学习成绩差的现象也有所改善。我的年纪轻,精力旺盛,在这段时间里我几乎放弃了每一个早上和下午休息时间,带队训练或参加比赛,在不懈的努力下,队伍发展迅速。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在东区小足球比赛中,首次打进前八。也为明年参加小运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7.校长培训总结报告 篇七

一、基本情况

喀喇沁旗总土地面积30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万亩, 保灌面积30万亩, 主要分布于锡泊河及老哈河流域。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谷子、高粱、小麦, 并盛产马铃薯、向日葵、芝麻、大豆等;烤烟、中药材、花卉、种子繁育、山葡萄是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均具有一定规模。无公害蔬菜产业作为全旗农业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近年来发展很快, 能够反季生产, 已经初步形成北方夏菜南运基地。

全旗有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 161个行政村, 1584个组。总人口36万, 农业人口30.6万人, 农户8.2万户, 农村劳动力14.4万人, 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9.8万亩。

二、喀喇沁旗农民科技培训开展情况

多年来喀喇沁旗依托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科技入户、电波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项目建设, 通过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进村办班、电视讲座、科技人员包村入户培训等方式方法, 每年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都在5万人次以上, 农民科技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三、农民生产技能和农村服务行业技能培训基数

全旗14.4万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种植业的有6.02万人, 其中16岁以上50岁以下劳动力5.48万人,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62万人, 占84%, 占种植业劳动力人数的76%。种植业中玉米、谷子、马铃薯小麦从业人员为31409人, 蔬菜从业人员11220人, 中药材、烟草、食用菌、花卉等从业人员17405人, 农产品附加值高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多。

全旗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30个, 参加合作组织农民5560人, 农村经纪人2350。旗内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口为8053人, 626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从事服务业有3290人, 农村社会管理人员791人, 涉农企业用工人员616人, 其他行业3349人。全旗外出劳动力4.6万人。到2015年全旗需要从事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8300人。

全旗每年新增农村两后生1421人, 其中初中294人, 高中1127人。这些初高中毕业生与他们的父辈相比, 文化素质相对较高, 视野开阔,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 必将成为全旗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基本情况:

喀喇沁旗能够开展大规模农业教育培训的培训机构有4家, 分别是喀喇沁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喀喇沁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喀喇沁旗农牧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楼子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旗农业局下属机构, 主要从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现有农业推广研究员1人, 高级农艺师13人, 农艺师21人, 每年培训农民1.02万人, 主要专业包括种植业业实用技术、蔬菜生产、食用菌栽培、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农村沼气生产工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实训基地11处, 在农民培训中每年实训人数8000多人。喀喇沁旗农广校经旗编委批准于2002年成立了“喀喇沁旗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承担全旗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 职能进一步拓宽。具有专职教师6人, 兼职教师14人, 其中副高职称的8人, 中级职称9人, 中高级技师3人, 形成了一支以专职为骨干, 专兼职相结合的培训队伍。学校建有实训基地2处, 每年可开展各类培训800多人。旗农牧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始建于1972年, 是全旗唯一一所有五小车辆培训资质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286.2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222平方米, 教练厂面积6000平方米, 年度培训学员1200人。主要教学设备:教练车8台, 其中:三轮运输车5台, 大中小型拖拉机3台, 修理设备11台套。学校有专职教师13人, 其中有中级职称的4人, 高级技工2人, 初级职称的4人。近年来, 每年培训人数都在500人以上。楼子店中等职业专业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建筑类中等专业学校, 地处旗中东部。学校始建于1982年, 2001年经自治区建设厅批准晋升为中等专业学校。校园面积20344平方米, 培训专用教室990平方米, 办公室528平方米, 图书室220平方米, 学生食堂230平方米, 学生宿舍2400平方米, 实验实习场地660平方米, 微机64台, 可容纳200人上课的多媒体教室1个, 各种实习设施总价值200万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设备齐全, 具有长期办班经验, 能够开展所有建筑类职业技能和农村电工培训。

四、培训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根据调查喀喇沁旗到2015年约需培训农村从业人员1.8万人。其中服务性行业7544人, 农村社会管理1265人, 涉农企业用工2500人, 其他行业6993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万人次。

1. 实用技术培训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经过多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已从单一粮食生产转向多元化。调查表明, 以种植粮食为主要收入的家庭不到三分之一, 特色产业种植、打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对开展何种项目内容的培训上, 倾向于短平快项目。在种植业上大多选择设施蔬菜栽培、食用菌生产、中草药栽培、花卉制种等高附加值项目;养殖业选择较多的是肉牛、肉羊、生猪、蛋鸡等养殖技术;二三产业培训上农民群众对建筑、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家电维修、计算机、装璜、服装制作、金属焊接、机械驾驶等兴趣浓厚。

2. 培训地点要具有多样性, 培训方法应具有灵活性。

在接受培训的地点上, 多数农民选择派专家到村镇培训, 进村入户, 面对面、手把手为农民解答疑惑。培训的方法上应灵活机动, 避开农时, 培训的时间以短期班为主。

3. 企业用工培训应技术与法制并重。

在调查中2家企业和1个合作社全部提出了农民群众合同意识淡薄, 遵章守纪能力较差, 给企业经营与管理带来巨大麻烦, 希望能够重视法律法规、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

五、对开展农民培训的几点建议

1. 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

2.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营销人员更应该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全旗319名农资营销人员中具有技术员以上资格的28人, 占总人数的8.8%, 为农产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3.加强对农村经纪人和农民群众法律知识的培训, 使经纪人规范经营, 农民群众依法履行合同, 避免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4.加强培训, 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因地制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结合本旗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不断创新农民培训的新途径, 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 优化培训结构, 提高培训效果, 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8.短距离跑动作技能培训调查报告 篇八

由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落实体育课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北京丰台区陆续招入了一批青年体育教师,他们成为我区体育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轻体育教师取得了教师资格、具有合格的学历或学位,专项发展突出,专项运动能力强,大多数富有朝气,有激情。和学生相处起来感觉会比较亲近,容易赢得学生们的好感,他们没有家庭负担,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在一定的压力下可以快速的成长。但是,这些青年体育老师,教学基本功薄弱,教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对体育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在学生中威慑力不够,个别青年教师身上缺少一股韧劲,在面临挫折时会动摇,面临困难时会退缩。

目前,我区体育教师的数量已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年轻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教学技能亟待提高。从长远看,是对学历已经合格的青年体育教师进行职后教育、解决知识更新和继续提高的问题;从近期看,主要解决年轻体育教师“胜任教学”的问题。我区小学体育教研员看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2010年11月在石榴庄小学召开了我区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班开题会。希望通过三年的体育基础专业技能与基本教学技能培训,能够打造一支通技能、懂教学、精专业的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综合能力。基于体育学科需要实际操练的自身特点,把这些年轻体育教师分成四个班进行培训,我负责(二)班的培训工作,在2011年4月开始进行小学体育短距离跑教材的培训工作。我对负责的培训班(二)班的青年体育教师短距离跑项目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动作技能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前测反映出的问题,在和教研员沟通后进行了如下培训:

1 专家引领、更新观念。针对青年体育教师短距离跑项目中存在的动作方法不清等问题,由区骨干教师讲授实用的相关理论知识,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帮助他们梳理小学体育教材中短距离跑项目的知识点,深入理解动作各个环节以及一些教法的应用和拓展。

2 问题答疑,理清思路。在培训过程中,区骨干教师及时解答青年体育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提高了青年体育教师们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完善了他们的教学理念,解决了他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3 操练技能、提升内涵。改进和提高青年体育教师们短距离跑的动作技能是这次培训的主线,培训中针对一些失分较高的动作环节培训中着重进行了练习。

4 教学实践、学为所用。结合培训内容组织受训教师们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有7位教师进行了研讨课的展示,使他们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和延伸,对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学实践和培训研究的统一。

5 培训考评、及时反馈。及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评,对学员进行客观评价,要求学员认真完成相关作业,做好培训小结。建立本次培训班学员档案,编印学员考勤花名册及通讯录,评选优秀学员,向学员所在单位反馈培训成绩。

6 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在培训中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QQ群,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其意义深远。

7 开展联谊,共谋发展。培训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结交友谊,为青年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并且把培训精神、价值观念等寓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中,使青年教师们在培训活动中形成了兴趣、坚定了信念、获得了知识、结下了友谊。

培训后通过后测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一人次后蹬跑动作技能不合格,其余动作的合格率100%。所有项目的优秀率更是大幅提高,其中上挑式接力跑的优秀率达到了91.17%,下压式接力跑优秀率更是达到了100%,只有终点跑动作的优秀率低于50%。这充分说明青年体育教师短距离跑动作技术、技能完成的动作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结论与建议

1 结论:我区体育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变化,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幅增加,教师专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这对整体体育教师队伍知识的更新,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次培训使他们明白了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从中他们认识了自我,锻炼了自我,升华了自我,理清了发展思路,挖掘了自身潜能。这无疑将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相信通过培训,他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进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 建议:

(1)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提高系统性,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同时充分发挥本区骨干教师作用,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贡献力量。同时还需要行政部门的资金支持,以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2)建议教育行政部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组织一系列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也是他们课余训练的动力,可以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并使他们身心得到锻炼,并且从中发现和挑选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形成梯队。(3)青年体育教师技能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建议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的技能训练,并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自身运动技能的全面性,力争收到好的效果。(4)加强学校内体育教师的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运用所学技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自己教学基本功不断地得到提高。(5)建立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足迹。内容包括:个人信息、3-5年发展规划、定期的教学设计、承担公开课、研讨课、各级各类评优课、论文获奖情况、培训反思或总结,阶段培训的自我评价。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白盆窑小学)

9.2012项目培训总结报告 篇九

回顾2012年项目部培训工作,我们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项目部、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项目部共组织了9次101所项目部全体员工培训活动,组织了6次外送培训,并取得了圆满的成效,不仅为公司管控模式的强力推进做好基础,而且为推动公司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做了以下培训工作,现总结如下: 在3月份项目组织了岗位及业务学习、项目成本管理软件学习、绿色文明安全管理手册学习、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手册学习、质量/安全/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程序文件学习,项目部所有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4—6月份项目部组织大家进行外送学习,项目部部分报名参加八大员学习的人员才加了此次培训。

在3-9月份组织标准/规范学习,项目部所有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5月份项目组织了长城杯质量标准和安全文明样板工地标准的学习,项目部所有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10月份组织冬季施工相关知识培训,项目部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通过以上的多次学习,我们项目部的老员工和新员工都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作为老员工,通过这几次的学习,很好的实现了老知识的再学习以及新知识的吸收,不仅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更是实现了与时俱进的良好效果;作为新员工,这一年来学习的东西基本都是从未经历过的,比如说长城杯知识的学习、安全文明样板工地知识的学习等等,通过学习,对年轻员工实现了知识的快速积累,再辅以工程现场的实践结合,这一年年轻员工的工作能力实现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在项目部组织的本培训中我们项目部收获颇多。通过培训学习不仅极大的提升了我们项目部所有员工的工作能力,而且通过本的培训,我们进行了总结,总结在培训中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到位的地方,为来年的再次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云岗项目部也一定会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通过项目培训不断的为公司培养更多的优秀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云岗项目部

10.SGS培训报告总结 篇十

这次为期四天的培训学习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IEC60335-1标准,以及附件《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商用电动饮食加工机械的特殊要求》IEC60335-2-64标准。

6月3号第一天下午首先是参观SGS部分试验室,后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特性的定义,比如Ⅰ类器具,Ⅱ类器具,电子元件以及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等。接下来说试验的一般条件,环境温度应为20±5℃.a)对标有额定电压的电动器具和组合型器具,如果系数大于1,则其额定电压的上限乘以1.06,如果系数小于1,则其额定电压的下限乘以0.94.例如额定电压为220-240V, 则用1.06*240V,用0.94*220V.电源电压为其额定电压范围内的最不利电压。

b)对标有额定功率的电热器具和组合型器具,如果系数大于1,则其额定功率的上限乘以1.15,如果系数小于1,则其额定功率的下限乘以0.85.例如额定电压为500-600W, 则用1.15*600W,用0.85*500W.电源电压为其额定输入功率范围内的最不利功率。

c)对标有电压范围和与此额定电压范围的平均值相对应的额定输入功率的具,如果系数大于1,则其额定电压范围的上限相对应的、计算的输入功率乘以此系数1.15。如果系数小于1,则其额定电压范围的下限相对应的、计算输入功率乘以此系数0.85。输入功率与在额定电压范围内最不利电压下的输入功率一致。例如电压230V,功率1000W,额定电压范围是220-240V,则其输入的功率为(22022402)*0.85*1000W,1.15*()*1000W.230230

电动器具的启动装在器具内的的电动机如果启动时间长会导致危险,应在3S内完成,是否合格,通过在0.85倍额定电压下启动电动机三次检查。

介绍了一下器具的结构测试,以及测试纸的使用方法等。

6月4日早上参观了其它实验室,并且具体分析了电动器具的温升测试方法,温升测试都是由细丝热电偶来确定的,从如何布点开始,并动手操作一遍,布点的要点和主要细节,由于对方实验室电脑程序没有装,测试结束后如何导出数据没有动手操作。下午介绍了一下绕阻温升的测试方法。通过电阻法来确定。下去主要介绍第13章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的测试,电热器具以1.15倍的额定输入功率工作,电动器具和组合型器具以1.06倍的额定电压供电和16章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的关系和区别,特别是试验电压在基本绝缘体的差别。

6月5日早上具体分析了电热类的器具的温升测试,并动手测试和电动类的区别,和最高非正常温升的测试部位和要求温升。以及介绍器具的稳定性和机械危险,以及介绍了电源线和内部导线的使用和要求。以及介绍IP等级的测试,演示一遍IPX2的等级测试的完整步骤,并且后续对器具测试完后的耐电压测试。对热塑性材料耐热和耐燃的测试。

6月6日早上主要给复习一下这两天的培训课程,重点讲了一些电气上的难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等。对整个标准分成3块,一部分是结构测试,一部分是性能测试,一部分是机械稳定性和危险。

通过测试,基本了解电气测试的仪器和工具,以及测试的方法和过程,但是对于很多专业的名词和定义,以及部分电器安全标准还是很模糊的,很多方面缺少实际操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动手操作,多向同事请教和学习。

11.校长培训总结报告 篇十一

一、调研目的及调研内容、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为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步伐,自治区制定了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两后生”)职业培训方案,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除了“两后生”外,在农村贫困户中还有哪些人有培训意愿,有哪些途径能够推进精准脱贫,带着这些问题并以此为目的,我们开展了此次专项调研工作。

(二)调研内容

贫困村基本情况和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及存在问题;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职业培训动员报名工作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助推农村贫困户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

一是召开座谈会。分别组织马山县林圩镇和古零镇领导、扶贫、社保中心相关同志、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座谈,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二是走访调研。选取林圩镇新华村、合理村、伏兴村和古零镇里民村、羊山村、安善村等6个贫困村为调研点,每个村选取2-3个屯,每个村屯走访5-10户,深入了解贫困户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基本情况,广泛听取意见。

二、调研镇、村基本情况

(一)林圩镇基本情况

林圩镇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2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8万人,是马山县人口最多、行政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2015年,林圩镇精准识别入户评估10878户53646人,识别贫困户3312户14942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人数7676人,占全镇贫困户人口的51.37%。全镇贫困发生率15.25%,7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是合理村,达到36.28%,最低是高德村,为12.42%(见表1)。

林圩镇人均土地、山林面积约0.4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以从事装饰装修工作为主。从整体情况看,凡家中有外出务工的,基本上不是贫困户。从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看,林圩镇贫困户中因病因学致贫是最主要的原因。全镇3312户中,有832户因病致贫,占比25.12%;因学致贫843户,占比25.45%。在帮扶需求方面,需要教育资助的达到759户,其次是低保扶持的695户(见表2)。

表1 林圩镇贫困村基本情况(单位:人、户)

[单位户数人数劳动力数贫困户贫困

人口贫困户

劳动力数贫困发生率

(%)脱贫摘帽时间林圩镇1087853646—331214942767615.252017东庄村8053703184120183245421.792017九平村81236711525229100753627.352019伏兴村73934271730197885493262018合理村1225621328134812218120136.282019新华村8254372250917992652621.182018片圩村14576985290418787945512.582017高德村157286533963217107553212.422016]

表2 林圩镇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情况(单位:户)

[单位主要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扶持

生产转移

就业教育

资助低保

扶持医疗

救助林圩镇832843347455505554522759695397东庄村4041123154513439694九平村412477294240103144116伏兴村4441176943334423038合理村951383466108106391185647新华村36534817121738402142片圩村4136840392317355727高德村33464341431776583927]

(二)古零镇里民村基本情况

古零镇里民村位于古零镇东部,大明山脚下,与上林县西燕镇、镇圩瑶族乡接壤,是马山县的东大门,交通便利,来马高速古零出入口就位于里民村新里屯。全村辖12个自然屯893户3837人,根据国家2015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57户,贫困人口980人,贫困人口发生率26.2%,是古零镇目前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全村耕地面积195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就业信息闭塞、农民观念落后、文化层次低等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目前,里民村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而外出务工主要以从事建筑装修工为主。作为一个传统农业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的关键环节。该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不一,其中,缺技术致贫61户,缺资金致贫54户,因学致贫47户,因病致贫37户,缺劳动力致贫 32户,因残致贫26户。帮扶需求方面,需要转移就业77户,扶持生产59户,医疗救助57户,教育资助41户,低保扶持23户。里民村的主要致贫原因是缺技术致贫,主要帮扶需求从数据可以看出是提高职业技能后的转移就业。

nlc202309091148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水平低较,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贫困村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据统计,2015年,里民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8.6%,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4%。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7.9%,小学文化程度占45.2%,初中文化程度占35.5%,高中文化程度仅占7.4%,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0%。从此次重点调查的6个村看,这组数据比大同小异。贫困村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导致转移就业的层次受限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例如,里民村个别妇女想要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当月嫂,但由于月嫂要求文化程度至少为初中,而该村多数妇女是小学文化,导致这部分妇女的期望落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被挫伤。

(二)有培训意愿,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多

在调研中发现,贫困户中大部分劳动力有能力出去的都已经外出务工了。仍留在村里的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有老人需要照顾和家中有孩子就读小学、中学的妇女。这一类劳动力有参加职业培训的意愿但因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抚养上学,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较长时间的培训。二是身有疾病或残疾但尚有部分劳动力的人员,这类劳动力虽有参加职业培训的意愿但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接受裁剪缝纫等劳动强度较低且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的培训。三是部分因外出务工不顺利短暂返乡人员及部分孩子即将中学毕业、可以外出务工人员。这类人员有培训愿望,但由于受培训类别的限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比如有些农民想学电脑维修或美容整形,但就业培训部门尚未开设这些培训科目。

(三)多数受访对象对职业培训效果信心不足

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环境和劳动者个人能力的限制,劳动者往往很难得到充分的就业渠道,一般都是通过“老乡”或熟识的朋友相互介绍方式获得就业机会。多数受访的农民认为,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或者职业技能培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培训结束之后,大多数并不为受训农民配置相对应的招聘机会或者可带来实际收入的工作,这就导致农民对职业培训效果信心不足,认为参不参加培训区别不大,还得自己找工作。甚至还有部分农民认为培训根本是在浪费个人的时间,政府组织发动参加培训应该补贴误工费。

(四)培训 “单打一”,没有形成合力

参与培训工作的各部门不能有效配合,尽管各级都建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但作为培训发动、引导、管理的直接承担者,基层服务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不足。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要求提供包括信息服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在内的各种服务体系,难以完全满足。参加培训人员、用人单位对劳动力培训认识不同,目前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职业培训呈现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的局面,进展很不平衡,亟须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

四、意见建议

据统计,马山县林圩、古零两镇有务工培训意愿的人员有4103人,共报培训工种12个,1507人。为加快精准脱贫的步伐,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笔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职业培训助推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

农民工向城镇和发达地区转移就业,开拓了农村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是促进转移就业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逐步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资金上确保做到真正到位,把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广泛宣传,按照“订单”组织生源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政府买单、免费培训、指导就业服务等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参加培训。要广泛宣传通过培训就业脱贫的优秀农民工的典型事迹,激发和调动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要广泛宣传输出劳务用工需求信息,拿着“订单”宣传学习各专业的发展前景,由农民自主选择,自觉参加培训。因地制宜,增加适合当地发展特点的工种,在《职业大典》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地提供便利。

(三)加强培训资源整合,多方协作

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单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须整合扶贫、农业、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培训资源,充分调动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保增收,提升贫困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加快精准脱贫的步伐。

(四)做好市场调研,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

根据市场需求,研究确定合适的培训实训模式,采取先培训、后实训、再就业一体化培训新模式。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走“教育同市场接轨,培训同市场挂钩”的新路子。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既要符合国家培训科目要求,更要适应农民转移就业的现实需要,多实践操作,适当辅导理论学习,确保受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转移能力为目标。

(五)尽可能为农民就近参加职业培训提供便利

有些贫困户虽有参加职业培训的意愿,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远离家乡参加长时间的技能培训。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科学配备培训师资,设置培训场地,尽可能地为农民就近参加职业培训提供便利,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将农村种植养殖业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设置一些培训时间相对较短的工种,比如开展3-4天的糕点培训等等。

(六)做好跟踪服务和就业推荐

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受训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了解受训对象就业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性收入情况、创业情况等,建立培训长期联系制度,建立健全个人档案,建立农民人才信息库。同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培训对象,在马山县、南宁市、自治区及区外等地推荐就业,统一安排劳务输出,统一跟踪管理。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有关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导、推荐申请创业贷款等服务。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

12.校长培训总结报告 篇十二

一是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目前, 国家还没有出版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 多数地区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使用全国统编的高校 (或中师) 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不能解决幼儿教师的实际问题。所以, 本课题的研究在于探索幼儿教师新的培训教材体系, 促进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学改革。教育部要求, 幼儿师专既要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幼儿教师, 又要培训高能力的在职幼儿教师。所以, 开展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 既能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又能促进高师数学教学改革;二是有利于高师增强为学前教育服务的意识。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实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来说, 就是高校的教学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三是有利于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简称《纲要》) 。教育部在《纲要》中指出:“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 改革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 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落实《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所以, 研究本课题正是落实《纲要》的体现。

2 研究的理论与事实依据

第一, 理论依据。主要理论依据是:《纲要》;M.瓦根舍因 (M.Wagenschein) 的范例学习理论;约翰·杜威 (John Dewey) 的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理论等。

第二, 事实依据。在总结以往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经验和教训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牡丹江市幼儿教师数学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包括了解了大量的个体幼儿园教师, 还关注了把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 突出其实用性。

第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培训工作要重视人的发展, 应该是对完整的人性和人格的建构。数学培训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幼儿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更要培养教师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幼儿教师的数学学习活动, 通过数学观念的恰当构建, 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能力, 通过数学方法与技能的有效把握, 培养改造世界的能力, 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第四, 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 而是学员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数学培训教材强调对被动式学习的超越, 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人为前提, 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条件, 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特征, 以发展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 学员通过在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在赋予知识的同时, 培养自主意识、自主习惯和自主能力。

3 研究的内容与问题

第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学员实际出发, 有利于学员发展的实际, 促进学员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实用性, 着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拓展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 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剖析数学培训教材的编写特点, 努力追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和谐统一;了解幼儿教师、家庭和社会对教材编写的需求, 使教材编写日趋完善。

4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1 主要研究方法。

4.1.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 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 提升学员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 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4.1.2比较法。以三年制高师教材与中师教材为依托, 编写新型培训教材。4.1.3实验法。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问卷、数据统计。对教材试用后进行反馈与分析, 再与第一次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实验班, 分别采用新、旧教材进行教学对比实验。4.1.4问卷法。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方面问卷调查。4.1.5调查法。深入幼儿园, 反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4.1.6统计法。通过对各种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为课题研究提供决策依据。4.1.7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 让“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 提高研究的效益。4.1.8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 不断对研究进行反思, 及时调整研究思路, 保证研究有序、有效的开展。

4.2 课题研究的过程。

4.2.1设计方案, 宣传发动。分析学员数学培训的整体状况, 制定实施计划, 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4.2.2建立组织, 确保落实。组建课题领导小组, 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人, 使每个教师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形成例会制度, 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对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4.2.3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要求全体实验教师,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掌握教育研究方法, 并进行专题培训, 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4.2.4及时反馈, 修订不足。经过一段实验后, 组织实验班学员座谈、反馈信息, 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 对教材加以修订, 如内容上又将难度降低, 对难度大的例题、习题、练习题进行删减, 增加一些与幼儿园有关的题目。

5 主要研究策略

第一, 以人格本位。所谓人格本位, 就是以人为中心, 充分尊重学员的个性差异, 从培养学员人格素质的高度出发。即一切从学员的情感、爱好、心理素质、价值观念需要出发, 一切以学员的个性发展, 能力的培养为着眼点。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健全的心智, 知识和能力综合发展的幼儿教师。

第二, 注重社会功用性。幼儿教师要实现社会化, 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所以, 培训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 要关注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走出教室, 走向幼儿园, 走向社会, 及时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为数学培训注入新鲜的时代气息。

第三, 注重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数学教材不仅表现在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 数学理念, 数学思维, 更重要的在于服务幼儿园。《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 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 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 除了培养学员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数学及能力外, 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可供选择的幼儿园的知识内容。如“数的概念”、“集合概念”、“空间和几何图形概念”、“量的概念”, 幼儿园中的教学实例。还要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 供学员阅读拓宽视野。

6 研究成果

第一, 教师的素质提高了。通过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 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 对问题原因的解剖深入了, 对教材整合的能力拓展了。

第二, 教材内容更新了。在素材的选择上, 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 素材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及幼儿园中的教学实例。

第三, 校本文化得到凸显。数学是人类悠久的文化的体现, 着力挖掘数学的文化底蕴, 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 发挥数学文化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 是培训教材赋予数学教师的职责。在数学培训教材的编排中, 每个章节都增加了相应的数学文化内容, 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数学文化修养。把校本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努力创设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校本文化, 尤其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 进行数学文化教育。使学员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 产生文化的共鸣, 体现数学的文化品味, 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虽然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教材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教材中涉及幼儿园数学实例还不充实,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 2002.[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网络公司各岗位描述及要求下一篇:普通话考试说话:我喜欢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