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育人经验

2024-09-23

班主任育人经验(精选8篇)

1.班主任育人经验 篇一

用爱心育人,是我们班主任应具备的教育理念。以前经常听到差生和后进生之类的称谓,我觉得这不利于对学生的理解和教育。我曾经读过海南东方师范学校代云健老师写的一篇文章,称这样的学生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有学习障碍、有不良行为或心理不健康等特点,并需要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是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每个班集体当中都有这样的学生,因而转化问题学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施以“爱的教育”。爱的教育离不开严格与宽容,离不开耐心与说理,离不开期望与赏识。

当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学生犯了错误或存在其他不良倾向,只是一方面的问题,不要给学生下死结论。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同时要拥有宽容的态度,淡泊的心态,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也能行,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他指出: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将使人产生自卑、较弱、无能的感受,使人失去信心,无所作为。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因此我在教育实践中,尝试着充分尊重“差生”的自尊需要,肯定他们的优势,赞赏他们的成绩。收到了初步的成效。

我班有个学生叫胡某,他是我班男生中最为调皮,令人头痛的学生。他虽然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还有说谎的坏习惯。开学初几乎每天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但不奏效。我及时和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通过交流了解到,胡某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他的父亲常年在外面跑长途送货车,很少回家。母亲是继母,开一家小吃店,每天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和关爱孩子。从她母亲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从小调皮好动,经常说谎,还喜欢动别人的东西,作为继母,她也不方便经常深说或者惩罚孩子。也许她有她的难处吧?我并没有多问。我及时和他的父亲取得了联系,他的父亲当时正在海南,通过电话的交流,我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他的父亲把孩子全全交给我,让我教育帮助。

通过细心的观察我发现,胡某极不自信,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又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总是躲避着别人的指责,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有一天课间,别的同学都已经出去,他在教室里磨蹭,我看见他的手里紧攥着10元钱。我产生了怀疑,他的继母是不可能给他这么多钱的,于是把他叫过来询问。孩子刚开始沉默不语,经过我细心的劝导,他小声说是偷同学的钱。我当时很气愤,他平时就乱动同学的东西,多次教育仍不悔改,这次居然拿其他同学的钱。我想惩罚他,让他公开道歉。但稍稍平静之后,我意识到这个学生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被人关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着同学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我把这件事暂时放下,告诉他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我耐心的劝导并且与母亲取得了联系,课后经常帮助他,多和他聊天。没过几天,他主动找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说他把10元钱拿来了,要主动向那位同学道歉,承认错误。

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孩子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增添了许多自信,也经常和我聊天。根据他的这一心理,我决定将计就计。我从这个学生头脑灵活、反应快的优点入手,以他一次不举手就随口答为突破口,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肯定了他回答的合理之处。而后的一段日子,我有意识地对他多次赞赏,有时甚至用夸张的表情、惊讶的语气说“你真聪明。没想到能回答地这么好!太棒了!”与此同时,对他在校进步的表现我还打电话给家长予以表扬。从此,他的表现明显有了好转,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也认真完成,上课乱动的现象也有意识地控制。

为了燃起他更强烈的成功欲望,在他获得成功感、倍感骄傲与自豪的时候,我给了他一点点挫折感。“嗯,这个问题基本正确,但不够全面。如果看看书再回答,相信你会说得更好。”而他达到新的更高要求的时候,我又对他大加赞赏。这使他内心的自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他上课越来越配合。上我的课,他不但不讲闲话了,而且还能积极举手发言。我对他的赞赏激起了他强烈的上进心,想当一个好学生的归属感日益强烈。我的赞赏牵引他走向一个又一个进步,他越来越爱探究学习问题,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次考试数学取得良好的成绩,其他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赞赏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确实,获得他人的赞赏与肯定,达到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世界上许多卓有成就的人就是在追求社会肯定中获得成功的。实验心理学对酬谢和惩罚所做的研究表明:受到表扬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合理、更有效。真心诚意地赞扬对方,鼓励对方,自然而然地使对方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这就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心理契机。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不想做差生。他们所以“落后”一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于自尊需要没有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教育专家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万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积极自信地面对他人和社会。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教育中充分运用这一心理规律,积极地保护学生的自尊,给学生提供各种获得成功体验的光彩,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各种成就,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创造辉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班主任育人经验 篇二

那么, 在优秀班集体建设过程中, 班主任应该具备哪些人格魅力呢?

一、班主任必须孕育无限的爱心, 以心育人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的教育充其量只是知识的传授而并非教育。生活不能缺少爱, 没有爱的生活是无趣的, 没有爱的教育更是如此。教育是相互交流, 爱是最好的情感的交流方式。爱的一言一行会激起学生的情感, 从而乐于接受你、信任你。

曹国庆是我们张家港市后塍高中的校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 因为要邀请他来讲学, 我上网查他的资料, 看到这么一段有关他的文字———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 每一个学生他都一视同仁, 给予真心的关爱。他第一次毛遂自荐当班主任, 没有去挑容易出成绩的班级, 而是选择最难带的班级。他像朋友一样跟学生相处, 让自己渐渐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他记住班上每个学生的生日, 每一个同学的生日都能得到他和全班同学的祝福;中秋节, 寄宿在校的学生们不能回家团圆, 他给班上的学生送上了月饼, 让学生们在操场上举行赏月晚会;学生们信任他, 就连孩子在家与父母的矛盾, 家长也常常向他求助。

爱心, 是教育成功的密码。只有当你爱心满满时, 才不会在教育遇到挫折的时候退缩, 才不会埋怨孩子的不争气。我曾教过一个孩子, 一年下来, 他还没有脱离“后进生”的行列, 但我却很欣慰, 因为———

我常对老师们说, 对于学生, 你要毫无理由地去爱他, 不管他是优秀的还是调皮的, 只有爱才能开启心灵的钥匙。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女校长李烈认为, 教师只有以“爱”才能育“爱”, 就是教师只有付出爱心, 才能让学生爱教师。

我写过一篇文章, 拟的标题是《暖心工程三起三落》。我把教育转化学生的过程称为“工程”, 可见其难度之高、时间之长。但即使是我付出了一年的时间, 当我离开那个学校的时候, 我文中写道———

记得这么一句话:“做教师的面对学生的变化, 要使得出100个办法, 但更要做好学生会有101次反复的思想准备。”是呀, 孩子善变, 真是孩子的善变, 才让我们教师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 才会出现那么多教育专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特殊学生的教育经历, 相信苏霍姆林斯基写不出那么多精彩的文字, 魏书生出不了那么多经典的教育妙计, 李镇西就无法笔下生辉……小君让我费心又费神, 但我一点也不怨恨他, 相反我很感激他, 感激他让我这一段时间充满了挑战, 充满了上战场以后才能获得的刺激!

各位老师, 当你接到一个班级, 遇到一个难教的学生, 不要把希望寄托于一次两次的教育, 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辛勤的耕耘必有所收获, 但有时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只有执著地追求育人真谛, 耐心地等待教育之花绽放, 才会真正用心品味陶行知的教诲:“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二、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言行举止, 以身育人

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以及做事的果断性、自觉性, 对学生的品德有定向作用。品德高尚的教师渗透着一种引人奋进的力量, 而教育的巨大作用就在于教师榜样的力量。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 在日常中最经常与学生接触, 所以一般情况下,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倘若班主任性格急躁, 学生也会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倘若班主任善解人意, 学生的性情也会在日常管理中被感化成善解人意;班主任有讲粗话的习惯, 那么班级中会充斥着“粗言烂语”;班主任做事细心, 学生也会体贴入微……这就是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日常中好的言传身教, 会胜过无数次的政治教育辅导, 从而实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

那么, 班主任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学生的表率呢?

1. 敬业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自己如果无德无能, 谈何“示范”, 更不用说要“率先”了。俗话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班主任要做到言行一致, 言出必行, 率先示范, 才能实现言传身教的效用。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一定是一个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的集体。这些力量从哪里来?首先来自班主任的榜样。班主任如果能用自己的行动, 让学生学会担当, 那么, 学生一定能成为有责任的一代。当师生对班级有“担当”时, 那么, 这个班级就是一个强大的班集体。所以, 对工作一丝不苟, 这是我对自己工作的必备要求。我用自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来影响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做事认真、细致,

2. 精业

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除了教师要在人格上要有相当的修养, 还要在专业上要有厚实的功底。所以, 一个好班主任的标志, 要有丰富的学识水平。作为一名班主任, 必须有渊博的学识、广泛的兴趣和充实的专业知识。优秀教师常常能以其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 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 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要做到这些, 班主任必须时时处处抓紧时间学习, 时时为自己储备“知识”。同时, 一个爱学习的班主任, 才能培养出一个爱学习的班集体。如果班主任平时书页都不翻, 如何来用自己的行为熏陶班级的学生?

3. 勤业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 对学生的影响也最深, 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 犹如一棵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大树, 学生正如那片片绿叶从这棵根深硕壮的大树上汲取养分, 充满活力地向上生长。身教重于言教,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 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我深深地感觉到, 班主任的“勤业”举足轻重:每天, 最早到校的, 应该是班主任;到班级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 应该是班主任;跟学生聊天最多最长的, 应该是班主任;学生不开心了, 第一个知道的应该是班主任;学生身体不舒服, 第一个发现的应该是班主任;班级地面上的纸屑, 班主任弯腰捡起来了, 学生一定会跟着捡;班级卫生包干, 班主任带头承包了, 班级卫生一定会特别好……

俗话说:“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一个勤快的班主任, 一定能带出一批勤快的学生。有“勤快”这个好的种子, 还愁建不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4. 乐业

同事一直说我是乐天派, 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我满脸的笑容, 而我爽朗的、有穿透力的笑声更是我性格的标志。其实, 一个人怎么会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更何况我现在已经是人到中年, 家里、学校里, 事情扎堆, 不可能事事顺心。但是, 面对工作, 如果发脾气或者生闷气能解决, 那你未尝不可以恼怒, 但实际是, 当你面对问题的时候, 发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与其生气, 不如积极去面对。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 班主任更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和热情饱满的精神风貌, 班主任更是如此。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精神焕发、表情准确, 往往可达到以神传情之效果, 这是言传所无法达到的。可以想象, 一个萎靡不振、表情呆板的人站在讲台上, 即使他所讲的内容很好, 恐怕学生也不会买他的账。

所以说, 班主任的言传身教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意义。一个微笑, 一句问候, 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 都是影响学生极好的方式。

三、班主任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以理育人

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 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教育并不仅仅需要爱;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 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缺少了智慧, 往往事倍功半, 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心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及其所存在问题采取欣赏和包容的态度, 而智慧则直指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学生出现问题时, 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 也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而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实现教育目的, 光有爱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更需要教师敏锐地观察、灵活地分析、机智地处理、耐心地巩固。

教育家霍懋征讲过这么一个教育学生的故事。班上有个爱下象棋的孩子, 经常逃课, 找人下棋, 与人比高低。一天, 我对他说:“听说你爱下象棋, 放学后下一盘好吗?”他惊讶地说:“你行吗?”我说:“不如你的话, 就向你学呀。”第一盘我故意输了, 他特高兴。我说:“我不服气, 再来一盘。”第二盘他输了, 他不服气了, 但第三盘、第四盘、第五盘都输了。他服气了:“老师, 您真棒啊!”我趁机说:“我虽然下得比你好, 但你看到我到处找人下棋了吗?我不能因为爱下棋就不上课呀, 以后我们在课下交流、互相提高怎么样?”从此, 这个孩子开始好好学习, 再也不逃课了。

在这个故事中, 面对爱下象棋经常逃课的学生, 霍老师没有批评, 而是用了与他下棋的办法, 先让学生对她的棋艺佩服, 再进行教育, 学生就容易接受。

很多时候, 迂回一下, 孩子更能接受。

青松是我任课班级的一名特殊学生, 还没有去上课, 我就耳闻他的名声了:上课不认真, 作业能拖则拖;同学之间稍有不和, 就举拳相向……为此, 教过他的老师深感头疼, 还有老师甚至为他掉了不少眼泪。

一次课间, 青松的班主任告诉我, 青松对她说:“顾老师, 我也要一个同桌!”问我知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笑着对顾老师讲了事情的缘由:

前几天我在教学“怎样与人相处”一课时设计了这么两个活动:

活动一:每人取一张纸, 选取班级中的任意一位同学, 至少写出他 (她) 的三个优点。然后由我宣读优点, 让同学们猜猜被表扬的是谁。

活动二:对自己的同桌至少说三句赞美的话, 小家伙们闻此言, 先是一愣, 接着是大声地“啊———”, 但看我毫无开玩笑之意, 就羞羞涩涩地行动了起来。不一会儿, 同桌之间不管是平时关系很好的还是有矛盾的, 都头和头凑在一起, 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快乐!这时, 青松一脸难过地走到我身边:“许老师, 我没有同桌啊!”是啊, 我怎么没有考虑周到呢?青松由于自制力特别差, 顾老师给他安排了一个独立的座位, 看到同学都开怀地说笑, 怎不让他感到孤独呢?我立刻对青松说:“对不起, 许老师没有考虑周到。这样吧, 你先找一个你最想表扬的同学, 等会去表扬他, 如何?”“老师, 我要多表扬几个同学!”青松对我说。“好啊, 你准备一下。”一会儿, 同学们的相互表扬结束了, 我示意他们静下来:“同学们, 青松想表扬几位同学, 大家静静地听。”青松的每一次表扬, 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告诉表扬青松?”“想!”不少同学都举起了手。

“青松热爱劳动, 不怕苦, 不怕累!”“青松回答问题响亮, 不怕难为情。”“青松这学期进步很快, 表现不错!”……呵呵, 青松在同学们的眼中有点还不少!青松听着同学们赞美他, 裂开嘴巴笑个不停。那节课, 青松出奇地遵守纪律。

面对青松这个很特殊的孩子, 我通过两个活动, 不露痕迹地激起了他的自信心, 让他感觉到了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从而产生了我也能做好学生的念想, 并付诸行动。

我相信,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向善的一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 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 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 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 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做教师的, 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智慧, 挖掘每个学生向善的地方、可塑造的地方, 只有这样, 才能让教育充满快乐。

3.在游谈中育人:西南联大的经验 篇三

【摘 要】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在的短短九年中培育出在各个学术领域如群星灿烂般的知名专家、学者,与西南联大师生之间频繁而广泛地发生的课外“学术聊天”有着密切关系。在师生之间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促膝论学中,联大学子不仅获得了治学之大根大本的原则、方向,还形成了学问与生命合一的高贵品质。这都为联大学生后来成为学术场域中不倦的探索者、耀眼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西南联大 学术聊天 学术观念 高贵人格

破解大学教育成功的秘密是许多从事高等教育原理研究和高等教育史研究的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在这一破解活动中,人们的常规视角往往集中在考察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方面对育人的影响。

一、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促膝聊天”

满怀学术热情的联大学子深知,求师问道是进学的重要途径。因此,他们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请益”。而那时的师生关系,又是特殊的亲密。赵瑞蕻在谈到联大师生关系之非同寻常时曾这样说:“师生之间可以随意接触谈心,可以相互帮助和争论;在春秋佳日的假期中,师生结伴漫游或喝茶下棋,促膝聊天,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这种轻松、温馨的师生关系使得似乎有点严肃、拘谨的“请益”变成亲切、自然的“学术聊天”。在当时的联大,几乎每一个学问与人格俱佳的教授身边,都会经常性地有学生聚集在一起,谈经论道。

钱穆在联大上中国通史课时,星期五、星期六住在西南联大的宿舍,许多学生都去“拜谒、请益”,“学生们或坐床上,或倚壁而立。一些人方辞出,一些人又进去,常常络绎不绝”。对此,钱穆“毫无倦怠不胜烦之意”。 钱穆之所以对任何一个求教的学子都毫无倦怠之意,是因为他对每位来访者都寄予厚望,希望他们都能经其点化而觉悟、成才。这恐怕也是联大教授的共同心愿。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殷切之情,联大的教授才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学生的诲人不倦。像钱穆这样的教授还有很多。

沈从文家在呈贡县,每星期两天住联大宿舍,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学生前去请教。当时的学生林蒲在晚年回忆这段岁月时深情地说:“只要我愿意学习写作,那就随时随刻都能得到沈先生的热情帮助。沈先生不善给人讲大道理,不太搬弄文艺理论,而以自己创作上的经验来循循善诱给人以启发。”“随时随刻都能得到沈先生的热情帮助”虽是不无夸张之辞,但这正反映了沈从文的诲人不倦。

总之,在课外,学生求学问道之意切切,老师诲人不倦之情谆谆。这就使联大弥漫在一片乐融融的讨论学问的热情与温情之中。

二、神聊中的观念传承

在西南联大,经常而广泛的师生之间的学术漫谈几乎每天都在教室、茶馆、宿舍、操场、弯弯曲曲的校园小径上发生着。在这样的“学术聊天”中,教师的心态往往甚为放松。在心态非常放松的情况下,思维如天马行空,灵思源源不断涌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因此,那些学者在这样的“神聊”中,往往是咳玉唾珠,学子们便常常可在看似漫无边际的闲聊中得到学术上的滋养。

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吴晗与丁名楠闲聊,不知不觉间谈到了如何研究历史的问题。吴晗说:“学历史的人要多读书,勤动手。多读书就见多识广,不至于孤陋寡闻。勤动手就是读书每有所得,随时把它记下来,日积月累,日子多了,就很可观。”对此,丁名楠说:“这番话一直萦回在我心中,到今天还能记得。”

历史系学生李埏常常亲近钱穆。有一次,李埏送钱穆返回住处。走在路上,钱穆于闲谈之中指示李埏治学之道,其大意是:“治史须识大体,观大局、明大义,可以着重某一断代或某一专史,但不应密封自闭其中,不问其他。要通与专并重,以专求通,那才有大成就。”这一教诲,成为李埏的治学指南。

从上面的例证可以看到,这样的“学术聊天”,常常涉及的是研究、撰述等大的原则、取向,与系统、具体的内容、方法无涉。这既是这一学术传承途径的不足,也是它的优点。它的不足在于不能进行具体的内容、方法的示现,充分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独特魅力,但由于它的游谈随意、灵活多变,正可以对学生在治学观念上形成非常广泛的影响。这一点,是正规的课堂教学所不及的。毕竟课堂教学有着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漫无边际。因此,在联大学生看来,在这一“大课堂”中所获得的,比在课堂上还要多。如汪曾祺在提到沈从文对学生的影响时说:“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李埏在谈到张荫麟时说:“由于他诲人不倦,我感到课外从他处得到的教益比在课堂上还多。因为在课堂上他是讲授专题,系统性逻辑性强,不可能旁及专题以外的学问;在课外,则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这都应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三、漫谈中的品格陶冶

“学术聊天”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能够对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学术互补,在陶冶学生的品格上,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联大教师将生命忘我地投入到学术中的精神,在面对面的畅谈中对学生发身着强烈的“辐射”作用。受他们这种精神的影响,在学生身上,也形成了一种学术与生命合一的品格。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著名诗人郑敏曾这样说:

我觉得西南联大的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教授他这个人跟他所学的东西是融为一体的。因为在战争时期,我们都住得非常近,我经常在街上碰见那些教授,你会觉得他们走到哪都带着他的问题,他的人跟他的学问是合一的。这对我的熏陶极深,我就生活在一个浓厚的学者的文化艺术的氛围里面,这种无形的感染比具体知识的传授要大得多,像是注入了一种什么东西到我的心灵里面,以后我对艺术的尊敬,对思考的坚持,都是从这里来的。

正是因为联大学子具有学问与人生合一的品格,所以,他们才将“真正潜心学术的人是要把生命放进去的” 奉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一个又一个宇宙、社会、人生的“真问题”中,并为解决那些“真问题”而不懈努力。

王瑶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与其“几十年如一日地时时刻刻都处在‘学术研究状态中,连平时看报、听戏、看电影都能随时赋予他学术的灵感” 有着密切关系。据曾经协助王瑶写作《〈故事新编〉散论》的钱理群说,王瑶为研究《故事新编》积累的材料,“有的是剪报,有的是正规的卡片,有的竟是香烟盒、旧日历;上面或密密麻麻地抄录着原始材料,或歪歪斜斜地写着三言两语偶尔掠过的思考,有的就只有有关材料的出处;再仔细看,这些纸片的时间跨度竟长几十年”。endprint

著名的哲学史家张世英也是如此。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张先生会觉得生活孤单寂寞吗?”他的回答是:“我一点都不寂寞,我是一个问题接一个在考虑。我很少一个人在家闲坐,总是看书或者写文章。一离开书桌,我就去周围公园散步。哲学和散步都不误,散步时还想哲学问题。”他的“一个问题接一个在考虑”与“散步时还想哲学问题”等语,正是其将学问融入生命、不倦探索的最好表白。

除了随时随地都在思考问题,联大学子把学问与人生融为一体的另外一个侧面是:谈学论文成为联大学子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仅痴迷于茶馆、宿舍中的“无休止”的论辩,就是日常的随意谈笑,也被他们涂抹上了浓浓的学术色彩。这一点,我们从两件趣事中便可看到。其一,陈梦家讲《论语·言志篇》,其中讲到了“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下课后,一个中文系的同学灵机一动,与许渊冲开起了玩笑。他问许渊冲:“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有几个结了婚?”许氏被问得一头雾水,连说不知道。那同学就自问自答:“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三十个贤人结了婚;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四十二个没结婚;三十加四十二,正好七十二个贤人,《论语》都说过了。”其二,罗庸讲杜甫的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听了罗庸的讲解,一个历史系的同学来了灵感,让许渊冲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为谜题而猜一个字。许氏说他猜不出,那一同学就给他作了这样的解释:“南北朝宋齐梁陈四代,齐和梁的帝王都姓萧,所以,‘萧萧下就是‘陈字;‘陈字无边成了一个‘东字,‘东字繁体‘落木,除掉‘木字,就只剩下了一个‘日字了。”如此将学术的雅趣与日常生活中的谈笑打成一片,可见学术对他们的生活渗透之深。

这种在日常生活中谈学论文的习惯在形成之后,成为他们生命中永远的“烙印”。在联大学子后来的生活中,“清谈”学问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生命的支柱。

朱德熙就是嗜好“清谈”的一个。在1983年的时候,他组织了一个讨论语法问题的沙龙,地点就在自己的家里。叶蜚声、马希文、陆俭明等在研究语言学上有相当成就的教师都参加。他们每星期选择一个晚上讨论一次,每次都讨论到晚上十二点多。有时讨论到凌晨一点多,直到朱德熙的夫人提醒才散会。这一沙龙,直到朱德熙在1989年6月出国,才宣告结束,持续时间竟达六七年。就是在到了美国后,谈学论道的友人少了,朱德熙的谈兴依然不减。只要能找到和他聊一聊学问的人,他便谈个没完。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他在明知已身患绝症的情况下,还经常与友人讨论学问到夜里三四点,甚至通宵达旦。如果不是谈学成癖,怎能会有这些举动呢?

与朱德熙相仿佛,王瑶也是一个“清谈”学问成瘾的人。他的弟子赵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看到了学术聊天对于其师的意义。她说,每当她去拜访她的老师的时候,“走进客厅到起身离去,先生通常由语气迟滞到神采飞扬,最是兴致盎然时,却又到了非告辞不可的时候。我和丈夫拎起提包,面对他站着,他依然陷在大沙发里,兴奋地说个不休。看着他,我想,他需要热闹,尽兴地交谈,痛快淋漓地发挥他沉思世事的结论,他忍受不了冷落和凄清”。显而易见,在赵园看来,海阔天空的聊天简直就是王瑶的人生支柱。

总之,在西南联大,几乎在每一个学术、人格上具有一定魅力的学人身边,都有一大批学生在追随。他们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聚谈,使蛰居的斗室、人生嘈杂的茶馆、风景优美的林泉,都成为另外一个大课堂。在这一大课堂上,联大的学术大师们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力与飞来的灵思点燃了联大学生心中的智慧之灯,塑造了联大学生生命与学术合一的高贵品格。这都为联大学生后来成为学术场域中不倦的探索者、耀眼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瑞蕻.离乱弦歌忆旧游[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67.

4.高校实践育人经验 篇四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不同计算11至19个学分。学校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四级管理机制,从“学校—部门—学院—班级”四个层面加强管理,确保任务逐项落实到位;安排了专项经费,学校2011年统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2586。62万元,其中新增加学生植树造林专项经费5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评估体系,加强考核评估,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质量。

二、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切实增强“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把“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合理规划,整体推进,扩大了实践育人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比如植树,西南大学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先后5次集中组织万余名学生在涪陵区、两江新区等地开展“绿化长江行动”和“西南大学林”建设活动,同时学校每个学院就近与北碚区一个镇或街道对接,建设以学院命名的学院林;还在校内建设了“毕业林”、“国防林”、“师范林”,实现植树活动学生全覆盖。又比如学工学农活动,我们整合社会育人资源,建立一批实践基地,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工厂、农村,学习实践。学校与四联集团共建了社会实践基地,仅这一个基地就接收了1100名学工大学生。

三、以基层发展需求为结合点,真正实现“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5.紫云四小管理育人典型经验 篇五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棉小在做好为教学、科研、师生员工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学校后勤工作寓教育于高效优质的服务当中,通过教职工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正确认识育人与正己的关系,坚持把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作为工作着力点

1、强化了教师的岗位意识

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学生上课前到岗,设立了上班签到制度;所有工作人员置牌上岗,以方便师生查找;施行首问负责制等服务措施。强化了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将棉洋镇第一小学的服务工作置于全校师生的监督之下。

2、加强对业务工作的指导

教务工作专业性强。棉洋一小每个工作人员都各管一摊,老教师对新教师一对一的听课评课,传授教学经验。棉小采用了每周工作例会的形式,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

3、充分发挥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棉小充分发挥工作人员自我教育作用,通过典型事件的分析和处理,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几年来,棉小已成为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和谐集体。教职工虽然每个人各管一摊,但能做到分工不分家,学校担负着繁重的考务和教学管理工作,全体教师都能不分份内外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二、强化服务管理,树立育人意识

1、美化校园环境抓基础,突出环境育人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棉小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构建了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来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将棉小校园文化体现在环境中,力求融校园、家园、花园、乐园为一体,集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于一身,努力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的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振奋精神,减少德育中的逆反心理,还有助于培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2、优化员工素质抓关键,注重示范育人

棉小在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三种意识”(即管理意识、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和“三种精神”(即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后勤职工队伍。一抓学习培训。坚持政治学习,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加强法规教育,做到依法办事;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技能。二抓职业道德。始终牢记“服务育人”宗旨,加强后勤队伍的作风建设。广泛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棉小后勤职工自身修养得到提高,能真正担当起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真正做到示范育人。

3、强化后勤管理抓重点,坚持活动育人

棉小后勤工作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被动服务,而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服务。以优良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达到育人的目的。在工作中,学校通过强化“三性”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1)服务的主动性。例如,对师生们的报修要求,如果屡报不修,一拖再拖,师生就会感到失望,进而对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时就会缺乏说服力。因此,学校要设立“后勤服务绿色通道”,及时收集师生的意见,及时维修损坏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广大师生感到家一样的温暖,产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2)管理的规范性。要使用规范的操作程序,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硬件发挥最大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要将公物管理制度、维修制度及赔偿制度等印到学生手册上,发给每位学生,并组织大家学习。启发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纪律性和组织性。通过对公共财产的管理,配合班主任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学校的财产是开展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财富,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德。

(3)教育的经常性。在为师生服务的同时,面对学生们的不良习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校园维修为爱护公物教育提供鲜活素材;消防泵房、消防器材的定期维护检修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消防技能等等。只要争做有心人,一旦出现问题,立即组织活动加强教育,及时纠正,就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4、改进教育设施抓保障,实现开放育人

棉小管理工作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对全校整体教育的物质保障上。学校管理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配齐教学及生活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后勤服务的保障功能。特别是面对“信息社会”的新形势,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学校办学的新要求,要及时更新观念,为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通过校园网平台创建后勤管理网页,广泛宣传后勤管理制度。加强后勤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广泛与外界交流后勤改革成果,树立学校后勤服务新形象。

5、以人为本抓落实,关注细节育人

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服务无空白,时时能育人。细节成为棉小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形式,管理服务在具体的工作中以人为本,注重小事、关注细节,脚踏实地地展开各项工作,真正做好育人工作。

(1)思想上要重视细节。在学校管理服务工作中,细节常常在人们的熟视无睹中隐没。实施上,对细节的关注,首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心灵”,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主要服务对象

是学生。其次,要关注每一位教师。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素质的教师,要想留住他们,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靠的就是把每一个教师放在心上,关注教师感受,关注教师需要,倾听教师声音。再次,要实事实干。干工作,搞服务,不求形式上的花架子,只求“实打实”。棉小后勤服务工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落实,培养员工做实每一个细节的工作习惯。

(2)调配人员要考虑细节。学校的后勤工作,既是一项理财管物、收收发发的事务性工作,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政纪律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棉小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直接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现出任劳任怨、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例如,小学生较为普遍的特点是依赖父母、长辈,但少年的好奇心理决定了他们希望摆脱这种依赖,可当他们真正地远离父母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却又感到畏惧与胆怯。对于这种情况,学校为学生选择“家长”式的后勤人员,除了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以外,这些教师有家庭、有子女、家庭关系良好,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和宽容心,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心态。(3)安排工作要反映细节。棉小后勤工作具有“一多”、“二广”的特点,即师生员工人人与后勤部门有关,涉及的人员特别多;校内校外联系的面广,教学、生活要求服务的面也广,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棉小在安排工作时,都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

得细一点。学校在制定后勤服务规范时,主要以管理和服务为主线,把后勤服务延伸到学校的每个服务细节当中。

首先,棉小强化管理制度,推行两项措施。一要加大对服务人员的考核力度。通过考核实行能者上,不称职者淘汰。二要完善机构设置。因事设岗,细化岗位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多谋事、少谋人,克服人浮于事,避免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

其次,细化服务标准,拓展服务意识。针对本部门工作岗位,细化服务标准,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在后勤工作人员中确立规范服务的责任意识;在提升全体员工整体服务意识的进程中,后勤服务部门的领导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再次,改进工作方法,强化三种能力。一要强化预见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见性是对服务者的一个考验。因此,棉小后勤服务部门实事求是地制订财务预算、经济目标考核办法、岗位设置,量入为出,确保平衡,不打无准备之仗。二要强化应变能力。后勤服务部门在考虑重大问题时,能估计到多种可能性,准备多种应变措施,去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三、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有着明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表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重要性。

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人是不能称之为“教师”的,不热爱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是不能称之为“好教师”的。因此,“认真备课,孜孜不倦;激情教学,精神饱满;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然, 爱岗敬业更与勇于开拓结合起来,只有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地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去积累自己的知识,去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去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才能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驾驭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最终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少先队员的发展需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我校最高的荣誉。棉小教师大部分在教育战线上耕耘数十载,大部分是中师、大专毕业的高级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棉洋一小曾小玲老师荣获五华县“优秀班主任’称号,这些优秀的称号与老师的辛勤劳动息息相关。另外,棉洋一小提供一切机会让教师学习,在级组办公室添置电脑方便教师办公,在课余时间召开教学交流会,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学校相关领导并积极下班听课,一对一的对新教师进行听课、评课,督促新教师完善教学,贯彻新课标大纲。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棉小教师也积极向上,在教书之余,许多教师还上电大充电,平时向书本学习、向电脑询问,经常把纂写论文,请同学同事修改,经常阅读关于教学类的书籍,经常去各种教学网站、教学论坛看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掌握一定应试技巧,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有最大的提高。在教研方面,棉小教师也颇有建树。周柳芳老师的《浅谈如何实施农村度小学英语单词教学》

荣获县二等奖。陈海苑老师《话谈“化懒为勤”》一文发表在梅州日报上;赖明丽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荣获县二等奖。

棉小校教师不仅不断改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取得可喜的成绩,而且关心学生成长。立足课堂,因材施教,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一落实“培优补差”,抓实常规教学。课堂是培优补差最便捷、最适宜的阵地。教师心中有学生,不仅仅体现在课外对学困生的辅导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延伸课外,分类辅导,突出“培优补差”,扎实开展活动。对优生,开小灶;对差生,补温火。通过一帮

6.班主任育人经验 篇六

强化引导

抓实活动

让延安精神指引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县**小学

**小学是**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7375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429人,在职教职工74人。2000年获“**省文明学校”称号。近年来,在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始终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强化“知、情、意、行”的引导,注重抓实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健康、生动、促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和亲密和谐的人文空间,学校出现了人心齐、精神振、士气足、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全校一千多学生通过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理想信念更坚定、学习热情更高涨、感恩意识更强烈、成才行动更扎实。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强化“知”的引导,抓实课堂教学活动

“知”就是对延安精神的认知。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理论创新的瑰宝、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共产党人终生必读的教科书。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自发地懂得,更不可能自发地认同和践行延安精神,只有通过教师的传播,才能为学生所了解。为此,输是重要的,但仅有灌输是远远不够的。灌输的效果再好,还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延安精神要真正存于学生的心中、见于学生的行动,还需要进行情感教育。为此,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我校始终抓实情感教育。一是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讲革命故事,引导全体青少年儿童努力做到“心中有祖国”,感念革命前辈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邀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领导、老红军到校开展延安精神专题讲座,让学生在精彩的故事实例中了解中国的发展史,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增强爱国热情,树立努力学习,回报祖国的良好意识。三是每当重要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学校都结合延安精神的宣传开展一些主题教育,使师生受到延安精神的影响、熏陶和感染,自觉把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四是每学期学校都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臧金贵党员教育基地、**工业园区建设、**万亩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等活动,让学生在参观活动中进一步得到教育和启迪。五是学校建立了固定的延安精神宣传专栏和德育展室,粘贴、悬挂延安精神放光芒画册,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使学生经常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爱国、爱家、爱校的高尚情操。六是学校每学期都认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从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养成学会回报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意识。七是积极开展三生教育活动。通过听讲座、看教育片、写体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学风以及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师生精神风貌。五是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根据贯彻“减负”精神和推进学校“五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建立学校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考试评价、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考试工作、体卫艺等工作操作规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教师考评和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健全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卫生管理、学校绿化美化、“三操一活动”(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少先队课外文体活动)、校园广播等方面的规章,建立监督检查激励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了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六是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时召开教代会,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各种方案及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实行校务财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开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活动,加强领导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七是深化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写“两记”(读书笔记、日记),编“两报(手抄报、作文报),开展“三会”(故事演讲会、朗诵欣赏会、读书报告会),组织“三赛”(阅读知识竞赛、的思想品格。三是开展“崇敬英烈,奋发上进”活动。学校利用每年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组织全校师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并利用扫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四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五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拓展德育教育载体。以德育课“五个一”征集活动、“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小学德育优秀案例推荐活动、班集体争夺“纪律、卫生、礼貌、安全”四面流动红旗,个人争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系列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

7.从“心”入手:班主任的育人之道 篇七

一、个人要有进取心

班主任应当静下心来,耐着性子,依据不同个性的学生特点,去贴近他们,了解他们,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来潜心研究、倾心学习。学习是人的第一本领,重视学习是每一位班主任历练本领,谋求发展的基石, 善于学习是每一位班主任成就事业,赢得成功的法宝。特别是做一名新时期的班主任, 更是要注重学习, 学理论、学技能。用丰厚的知识武装自己,用厚实的功底培植自己,要多读书、好读书。我们班主任一定要力求从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转变为具有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研究型班主任、综合型班主任。班主任必须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力争做一名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班主任。

二、 营造开心的氛围

班级是靠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作为向心力形成的一个集体, 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才是一个开心的班级。怎么打造一个开心的班级?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会让学生快速“接受”我这个班主任。磨刀不误砍柴工,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认可了哪个老师,那么,老师的工作就很容易开展。我任教的班级,常让其他班的同学羡慕。还有我任教的学生在学习上也是觉得很开心的。我备课时会准备一些字谜、笑话、脑筋急转弯,让课堂变的趣味十足。平时,也会拿一篇文章的稿费,奖赏学生,就是把他们优秀作文张贴上学习园地,每篇稿酬五毛钱,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可以得到认可, 特别开心。由于班级学习、学校生活学生都觉得开心,很多学生长大后离开了我, 都还记得我构建的开心班级。

三、付出真心的关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是用“真心”管理班级的。由于我真心爱着学生,所以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挂在心上。班级里,总有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单亲的、离婚的、留守的,或者长辈过分溺爱的。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老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学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小柴胡、感冒冲剂、退烧药、驱风油、班级学生合适穿的保暖衣服, 这些都是为学生在特殊情况下准备的。学生还小,心眼也小,小心眼很容易被老师真心的爱填满。真心去爱学生,学生会感受得到。

四、传递温暖的爱心

让学生在 成长的过 程学会如 何去“爱”,爱父母 ,爱家人 ,爱老师 ,爱同学 , 爱大自然,爱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学生是白纸,需要我们老师教育他们,明白什么是爱,怎么去爱自己、爱别人,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每当我在任教的班级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节日过后,就有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在家里好的表现。我们不仅仅爱学生, 还要引导他们如何去爱。班级里家庭困难的同学,我不仅仅教育他们自爱自强,还引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班级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家庭经济好的同学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 我让学生明白,“助人为快乐之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下爱的种子。

五、 适当进行狠心的教育

班主任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与教育必须是客观的,是理智的。老师理智的爱,需要一点点狠心。很多学生在家里几乎什么都不用干,家务活几乎由家长包办,自理能力差,有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班级是靠纪律管理, 对学生要先礼后兵, 我先把纪律说了,谁违反就乖乖地接受惩罚。所以,该学生做的事情,必须要让学生完成。假如让他们觉得集体可以懒惰的话, 那么他们长大后在团体里也怕困难, 老是那么懒惰那么精明,人际关系就不好了。

六、对学生抱有欣赏之心

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有欣赏之心。教育的艺 术不在于 知识的传 授 , 更在于呼唤、 激励、感化、感悟和欣赏。会表扬、善于表扬学生的班主任, 才是一位有品位的班主任 , 才是一位 可获得成 功的班主任, 才会最终赢得学生由衷的赞誉、尊敬和爱戴。

8.班主任育人工作“四字经” 篇八

一、爱是根本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老师。有了爱,班主任才能越过师生间架设的“情”之桥梁,由此步入育人工作的“自由王国”。

首先,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应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应该是具体的、学生能感受到的。学生学习态度马虎,给予端正;纪律松弛,予以指导;学习方法欠缺,帮助指导;生活遇困,给予资助;身体不适,给予关怀;进步,给予鼓励;苦闷,给予开导;懈怠,给予鞭策等等。这些都是爱的具体表现。

其次,爱不是姑息迁就。俗话说“严是爱”,对学生的爱要在严格中体现。06届毕业的学生陆某,学习习惯很差,其他老师也对他感到头疼。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改正不良学习习惯。开始时,我不强迫他作业规范,每天的数学作业允许他做两个解答题,并且单独面批,一个星期后,试着指出他作业中的问题。又一周后,数学作业做得规范多了。这时,我提出了高的要求,适当增加作业量。每天他都能认真完成,并且主动要求我面批。就这样,我用爱和耐心转变了一个学生。可见,班主任只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大都是由于他们缺乏成功的体验。因此,就要让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抛弃自卑,增强自信。04届毕业的女生陈某因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课堂上基本不敢抬头,更不要说回答问题了。我了解了她的心情,课后与她谈心,并约定上课时提问她基础性的知识。经过近一个月的相互配合,她信心大增,慢慢地她也会在课堂上抢答了,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二、知是前提

知,就是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综合掌握学生情况。《中学德育教学大纲》指出:“班主任要根据《大纲》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很难想象,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缺乏了解的班主任如何完成任务。对教育对象不“知”,则教育无的放矢;对教育对象知之肤浅,则教育缺乏力度、信度。只有知之深刻全面,才能使育人工作水到渠成。

对学生全面了解研究,一般采取个别谈心、随时家访以及分析学生档案等方法,勤问勤记,多访多思。06年接手高一新生一个班,开学之初,通过翻阅学生档案,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对部分同学进行家访,根据获得的信息,建立每位学生的档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不到两个星期就把握住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顺利制定了班级管理目标,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经过一个学期,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当然,“知”是一个单独的过程,需将“知”学生与“育”学生紧密结合,让“知”作用于育人实践。

三、理是通道

班主任以“理”育人是一个重要原则,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有些班主任常靠“恐吓”来“压服”问题学生,致使学生心怀不满或与之产生冲突,这种处理方法非但无济于事且后患无穷。不客气地讲,这是缺乏教育能力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与学生讲理,应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更应推心置腹、循循善诱,使教育对象乐于接受和领悟。如我现在班级的学生倪某,刚进高一时缺乏自我约束力,经常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一次,他在周记中提到自己与语文老师发生冲突的事,语言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讲了老师的种种不是。于是,我在评语中写到:人无完人,老师也是如此,你是否能摆脱“自我中心”的思想,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思考、审视一下自己呢?后来在下一次的周记中他写到:没想到老师能诚恳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他也分析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愿意主动去向语文老师承认错误。当然,除了以笔说理之外,还可以利用谈话、班会时间等就事论事、以事晓理,或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寓理于情,使学生在班级这一环境中受到“理”的熏陶。

四、行是关键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以“行”服人、以身作则是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的关键。班主任“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小事,不可忽视。

为了使“行”深入学生心灵,班主任应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争取学校德育处和年级管理部的大力支持及任课老师的一致努力,组成行动上的强大合力,目标一致地推动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爱是根本”“知是前提”“理是通道”“行是关键”,这就是我育人工作的“四字经”,也是我对育人工作的一些肤浅认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发展,教育对象也在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在教育改革中探索思考,使自己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上一篇:邮政演讲材料下一篇:会计培训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