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时教案

2024-06-10

体育课时教案(12篇)

1.体育课时教案 篇一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吉林体育学院  长春  130022)

摘  要 本文对人体运动时的供能物质.供能系统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运动 能量 供应

前  言 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行需要消耗能量。在人们参加剧烈体育运动时,肌肉长时间地收缩和舒张,脏器的活动增强,以及神经系统能量消耗增加,将使运动时总的能量消耗比静息时增加几倍到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从另一方面讲,长期科学训练将使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得到改善,从而为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奠定物质基础。因此,了解与研究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是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必备的知识。

肌肉活动的能量及其能量的释放

人体运动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的来源是自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素中的三大营养物质,即糖、脂肪和蛋白质。

(一)   糖及其分子中能量的释放与转移

糖是肌肉活动最主要的燃料。人体糖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第二种是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人体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或脂肪)的氧化分解过程释放出来的。糖的氧化分解主要有两个途径:(1)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糖酵解;(2)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氧氧化。在一般条件下,糖主要以有氧氧化的途径分解供能。

糖的代谢方式

有氧氧化

无氧糖酵解

有无O2参与反应

进  行  部  位

线  粒  体

细  胞  液

最  终  产  物

CO2    H2O

乳   酸

ATP  生  成  量

              表1:有氧氧化同无氧糖酵解的对比

脂肪是肌肉活动的另一主要原料。机体内储备的脂肪量是势能的最大来源。与其他营养物质比较,可作为能量的脂肪数几乎是无限的。来自储藏脂肪的实际燃料贮存量大约相当于90000~110000千卡左右。成年人体内贮存脂肪量的差别很大,且缺乏精确的正常值。一般成年男子的贮存脂肪量约占体重的15~20%,女子稍高。

脂肪氧化时,.体内首先由脂肪酶催化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随着血液循环至肝脏和其他组织进行再分解。而释出的脂肪酸进一步氧化释放能量,共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脂肪酸彻底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比糖多得多,且利用率也比糖高。

当脂肪酸大量分解时,会产生三种中间物质:乙酰乙酸、B- 羟丁酸和丙酮。我们将这三种中间产物合称为酮体。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酮体上升。这是由于运动时的糖供能不足,脂肪酸利用量增加而又氧化不足的缘故。运动员在运动后血液中酮体上升较无训练者少,这说明运动员能较多的利用脂肪酸供能,而且氧化比较完善。但运动结速后的恢复期中,无训练者在肝脏和肌肉中的酮体反而比有训练者高,这说明

运动时的供能系统及其供能特点

人体运动时的供能系统,依其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ATP—CP(磷酸原)系统、无氧糖酵解(乳酸)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一) ATP—CP(磷酸原)系统及其供能特点

磷酸原系统供能不在其数量的多少,而在与其能量的快速可动用性。在三个供能系统中,其能量输出功率最高。凡是短时间极量运动(如:短跑、举重、冲刺、投掷等)时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由ATP—CP系统供给。任何强度的运动,开始首先供能的都是ATP—CP系统,其特点是:①分解供能速度快,重新合成ATP速度最快。②不需要氧。③不产生乳酸。④ATP—CP供能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50W /Kg体重,是三个供能系统中输出功率最高者。⑤维持供能的时间短。例如一名70kg的人参加运动的肌肉以20kg计算,ATP—CP供能系统储备的能量,可供轻快走步运动的时间约为1分钟;或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时间约为6—8秒左右。30—60公尺疾速跑全靠ATP—CP供能系统保证;60—100公尺跑主要靠ATP—CP系统供能;200—400公尺跑大部分由ATP-CP系统供能(也靠乳酸系统提供部分能量)。可见,ATP—CP系统在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的供能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   糖酵解系统及其供能特点

当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能量消耗不仅量大且速度快,有氧供能不足。而ATP-CP大量消耗时,糖的无氧酵解便开始参与供能。当氧供应不足的程度为氧化供能需要量的2倍以及肌肉中ATP-CP被消耗的量约为原储备量50%左右时,为了迅速再合成ATP以保证持续运动的能力,骨骼肌中的糖原便大量无氧分解,乳酸开始生成。糖无氧酵解系统是400m、800m、1500m跑,100m、200m游泳的主要供能系统。

糖无氧酵解系统供能的特点:①糖原酵解供能速度快,比有氧氧化供能来得及时,故称其为应急能源。②糖原酵解供能不需要氧,是脂肪酸、甘油、氨基酸等供能物质所不及的。③糖无氧酵解系统供能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5W/kg体重,约为磷酸原系统的1/2。因此,利用以糖无氧酵解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表现的速度与力量都不如磷酸原系统,但维持供能时间比较长。④糖酵解产生的能量有限,但可积少成多。⑤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为乳酸。乳酸在肌细胞中的大量增多,不仅对ATP的合成起抑制作用,且引起肌细胞代谢性酸中毒,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疲劳。

(三)   有氧氧化系统及其供能特点

虽然在糖酵解作用中,能迅速释放能量并且不需要氧,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再合成ATP的量是相当少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使ADP再合成ATP。这种有氧氧化供能过程,称为有氧氧化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1)体内95%的ATP均来自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是ATP生成的主要途径,是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供能系统。(2)糖的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酵解生成的ATP数量大19倍,因此比糖酵解产生的能量多,且比脂肪消耗的能量少,是体内最经济的能量供应系统。(3) 有氧供能系统的能量物质来源广阔、种类多、储备量大,是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4)有氧氧化过程复杂、供能速度慢,脂肪的氧化供能因耗氧量大,受氧利用率的影响,只有在运动强度低.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被大量利用。所以有氧供能系统是耐力运动项目的主要供能来源。(5)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时,最大输出功率比其他两个系统均低。

ATP-CP系统

糖无氧酵解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无氧代谢

十分迅速

化学能源:CP

ATP生成很少肌中少量少

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的活动

无氧代谢

迅速

食物能源:糖原

有限的ATP生成

副产品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用于1~3min的活动

有氧代谢

食物能源糖、脂肪、蛋白质

ATP生成很多

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

勇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

供氧

条件

共氧机构

能量容量(每千克体重)

能量产生速度

(功体重)

能量持续时间

ATP-CP非乳酸能

乳酸能(糖原-乳酸)

100卡㎏

230卡㎏

13卡㎏秒

7卡㎏秒

10013=7.7S

2307=33S

有氧

糖原-CO2+H2O

氧充分时100000卡㎏

3.6卡㎏秒

1.5~2小时

不同项目中的供能系统

项  目

时  间

ATP-CP供能

无氧糖酵解供能

有氧供能

100m

200m

400m

800m

1500m

3000m

5000m

10000m

马拉松

田赛项目

10”~15”

22”~35”

1’~1’30”

2’~3’

4’~6’

10’~16’

15’~25’

30’~50’

135’~180

98

95

80

30

20

20

10

5

5

90

2

2

15

65

55

40

20

15

5

10

0

3

5

5

25

40

70

80

90

0

表4田径项目有氧供能系统与无氧供能系统供能百分比(%)

如上表所示,有些项目主要由ATP-CP系统供能(如:100m);有些项目几乎全部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如:马拉松);有些项目主要依靠糖酵解系统生成ATP供能(如:400m和800m);有的则需要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如:1500m)。这说明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一个连续统一体,称为“能量连续统一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2.体育课时教案 篇二

1.从含义上看, 体育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志

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1], 体育学习目标来源于体育课程目标, 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2]。一个是预期成果, 一个是预期成果的标准, 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如果用生活中案例说明:购买满意的住房 (这是预期效果) , 那么房价便宜、地理位置好、户型设计合理、小区整体环境优美等等则是满意住房这个预期效果的标准。同样, 在体育教学中, 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运用要领对同伴抛来的球有效进行练习”, 而学习目标则应该是“学生可以把抛来的球垫回到同伴控球范围内”。此时可以看出, 课堂预期成果是“学生能运用要领进行有效垫球”, 而“把抛来的球垫回到同伴控球范围内”则是“运用动作要领垫球有效进行练习”的标志。

2.从体育教学过程上看, 设置教学目标更全面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过程的统一, 教的过程是解惑和授业为主要特征的程序, 而学的过程则主要是探究、发现为主要特征的程序。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师生两方面的活动, 有教师引领和指导, 也有学生发现与学习。但是, 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 形成运动技能, 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 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 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2]。体育学习的主要任务要通过体育教师引导和传授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必须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离不开教师的“教”。

一节课的预期成果既是对教师教的引导, 也有对学生学习的引领;既要兼顾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 又要立足于全面发展学生。课时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工作预期效果或成效, 教师“教”的目标是重心, 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可以指引教师努力地工作。而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学习目标的“学”是目标的重心, 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瞄准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自己和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加倍努力, 并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鼓舞和鞭策。因此, 笔者认为设置教学目标比学习目标更全面, 更能反映体育课堂教学的内部关系, 体现课堂教学教和学两个方面的要求。

二、设置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课标》) 要求“将课程目标具体化, 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潘绍伟、于可红主编的《学校体育学》提出“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一个具体的体育学习目标描述必须包括:表现学生达到目标的行为;学生达到具体目标时所面对的条件;可接受的最低的水平”。毛振明主编的《体育教学论》中指出“一个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达成什么样的课题’ (课题) 、‘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 (条件) 、‘用什么标准来评判’ (标准) 的三个要素”。于素梅博士也认为“具体化、可操作性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3]。

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学校体育界对体育课时目标设置要求已基本达成共识, 具体化、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评价是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表述的方式以行为目标为主。下面结合具体教学目标的案例分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符合基本要求的。

案例:篮球行进间运球的目标

在设置篮球行进间运球的目标时, 大家过去常会设置成“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 而这个目标只能判断学生“是否学习了篮球行进间运球”和教师“是否教授了篮球行进间运球”, 但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并不知道。因此, 这个教学目标对教学指导作用不强, 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更不利于指导学生如何学, 学生互评、自评没有标准。这样的教学目标最容易导致教学流于形式, 教学效果比较差。

按照具体化、可观察、可操作性的要求, 可以把目标修改成“使学生在行进间运球时能够控制好球的落地与反弹高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快速运球15米以上不丢球”。其中, “行进间运球过程”是条件, “运球时控制好球落地与反弹高度”是行为, 标准是“15米以上不丢球”。这样的目标才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有目的地指导, 学生也能清楚自己学习情况和目标的差距, 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用行为目标陈述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学习目标, 往往比较容易设置, 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设置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许多教师直接将《课标》中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直接设置成课时目标。比如, 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树立集体荣誉感、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形成良好体育道德意识和行为, 等等。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做好用外显的行为动词来体现内隐的心理过程。比如, 过去经常直接在课时教学目标中设置“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 这个目标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 通过什么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学生更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体现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师也无法观察到什么样的结果是学生意志品质得到了培养, 往往比较空洞。因此,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修改成“在学习中独立或在同伴鼓励下坚持跑完全程 (学习内容:耐久跑) , 能独立反复练习学习的动作 (学习内容:体操) 等”。“独立”或“同伴鼓励”是行为条件, “能坚持跑完”、“反复练习”是坚强品质内隐心理外显的情景, 也是结果和状态, 实际上落实了评价标准。

三、设置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步骤

1.依据水平目标、学年 (期) 、单元目标, 逐步分解设置课时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有多层次的目标组成, 主要是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制定具体课时目标必须关注各个层次目标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 对目标进行一步一步分解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下面通过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方面的分目标“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在水平四教学中一步一步地进行分解来说明 (见表1) 。

2.分析教材, 在单元教学计划中细化课时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 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培养能力、增进健康各有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方法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优势必然也不尽相同, 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特点, 确定重点, 使学习内容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知识、增进健康服务。

首先,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运动技能储备情况来分析某项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是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学习和认知预期效果;二是要分析教学内容技术细节及其评价标准, 考虑安排整个教学内容的单元学练程序、步骤, 结合技术学习细节研究适合发展学生体能的因素;三是要研究教学内容蕴含的教育因素和行为规范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设置出切实有效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其次, 由于单元教学是一个教学内容, 而学习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关系, 并符合运动技术形成的学理要求, 设置课时教学目标时, 要在单元教学计划中通盘考虑, 不断提高每节课教学目标的预期, 进而达成单元教学的总目标, 而不是孤立单独设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操作中,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不同课次中教学目标的条件、行为、标准三个要素, 来体现单元计划中每节课教学目标的预期逐步提高过程 (见表2) 。

总之, 无论是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设置,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 因此在设置目标时, 都不是大而空的理论阐述, 而是要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述形式, 将课时教学中每个目标具体化, 让每节课上的教学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每节体育课设置规范、有效、科学的教学目标, 才能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引领教师循序渐进并区别对待、合理地组织教学中的各项活动, 从而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2]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3.怎样集中学生体育教学时的注意力 篇三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仪表﹑言谈举止,甚至于着装等,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教师精神不振,喊口令软绵绵的有气无力,动作歪歪扭扭,服装特殊,诸如此类,往往由于教师不注意,或由于自己的一些习惯性东西,使不利于教学的因素超出了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处处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言传身教;教学态度要严肃而亲切;帮助学生要耐心热情。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

其次,教材教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对教材和教法的安排與选择要恰当,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一定要防止成人化教学。教材内容过于单调,教法千篇一律,都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安排教材时,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场地器材条件,学生人数多少来合理安排。有的教材内容,学生练习时感到枯燥,或不认真,除了教师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知道所学教材的锻炼价值,以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应通过教法的多样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的准备部分,学生的注意一般比较集中,但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时机,迅速组织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切忌千篇一律站成长方队形做徒手操。可采用徒手的,器械的;原地的,行进间的;单人的,双人的或小组形式。这样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内容,会使学生处于不感疲劳的无意注意之中。还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或穿插与主教材有关的辅助练习或查漏补缺地进行有关素质训练等等,安排多样化的准备活动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的基本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时刻,教师如组织的得当,学生的注意力可达到高度集中。这里要求教师每教一个新的教材,必须精炼地讲清学习目的﹑锻炼身体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作的愿望。强烈的愿望能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克服各种外来的干扰。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对新教材的兴趣。在教快速跑——-途中跑技术时,不要一开始就讲解示范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而是先通过小步快跑﹑大步慢跑﹑大步快跑三种不同姿势跑的示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只有“步幅大﹑步频快”才能跑得快的印象。这既符合初中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不觉得是“老生常谈”,枯燥无味,又能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专心听讲,认真练习的有意注意上。但有些教材(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等)并不都是很吸引人或有趣的,教师就必须在平时多培养学生克服各种干扰和困难的意志。这种意志,是师生共同努力,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培养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上适当采取竞赛﹑游戏﹑对比﹑变换条件等方式方法,也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如复习前滚翻,学生开始练习比较认真,但练了几遍就不感兴趣,这时如变换练习条件,采用抱膝前滚翻﹑抱肩前滚翻﹑握踝前滚翻等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单调,又提高了前滚翻的质量。

下课之前,学生的注意最容易涣散。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课的结束部分除选择一些调剂情绪,恢复体力的放松性游戏及舞蹈外,还可选择一些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高度集中的如“抓指头”,“拍手背”等能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游戏,保证一堂课善始善终。

4.过去完成时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有关过去完成时有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时态的题目。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重点和难点:

1、正确使用过去完成时解决时态问题。

2、过去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课型:复习课

教法:讲解练习相结合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了解英语中的7种时态。

2、结合历届高考试题分析对时态知识的考察情况。

何时态都是“时间”与“动作的意义”的结合。过去完成时的时间很明显是“过去”;其动作的意义就是已经发生,换句话说就是完成了的情况。复习时应注意四点。

二.结构

过去完成时的基本结构是:“had + 动词的过去分词”。例如:

I had learned 2,000 English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到上学期期末为止我已经学了2,000个英语单词。

三.实质

过去完成时表示在过去了的某个时间或动作之前所发生的动作,其实质就是“过去的过去”。例如: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Liu Hong had gone home.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刘红已经回家了。(“回家”发生在过去的动作“走进”之前)

四.搭档

1.“介词by +含一般过去时态的句子”。介词by 本身表示“在„„之前;到„„为止”。例如:

Edison had built a chemistry lab by the time he was ten.爱迪生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

2.“时间状语从句”。例如:

When my mother got home,I had already done 10 maths problems.当妈妈到家时,我已经做了十道数学题。

3.“宾语从句”或“间接引语”。例如:

The teacher asked if we had finished doing our homework.老师问我们是否做完了作业。

He said that the had he visited the place twice.他说这个地方他已经参观过两次了。

五.注意

1.和现在完成时不同,过去完成时有时也可以用在含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的句子中。例如:

They told me that the letter had arrived on May 3rd.他们告诉我信件五月三号就到了。

2.在since 引导的状语从句中,用一般过去时的时候较多,主句用过去完成时。例如:

I saw Zhang Na last week.We had not seen each other since we parted in Beijing.上周我见到了张娜。从北京分手后我们就再没见过面。

since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有时也可以用过去完成时。例如:

The girl had changed greatly since we had met each other last time.从我们上次见面以来这个女孩改变了很多。

3.intend,hope,plan,mean,want,think 等动词的过去完成时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本来打算做而没有做的动作。例如:

We had hoped to catch the 8:00 train,but found it was gone.我们本来希望赶八点的火车,却发现车已经开了。

4.当主句的时态是过去时态时,在宾语从句中有明确的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时,仍用一般过去时而不用过去完成时。例如:

She said she was born in 1992.她说她是1992年出生的。六.复习小结 七.作业

5.《当我害怕时》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懂得害怕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能够积极尝试寻找解决害怕的办法。

2.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与表述。

活动准备:pp课件、纸、记号笔、纸飞机若干。

活动环节: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到不熟悉的环境里,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紧张)对了,我们说的高兴、紧张就是我们人的一种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高兴、生气。现在请你们来说说还有哪些情绪。(幼儿说)

2.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情绪,害怕也是我们人的一种情绪。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害怕。(点开课件标题:说说害怕)

二、基本部分

(一)讨论小朋友会害怕吗,害怕什么?

1.观看课件1-4页,了解兔宝宝害怕的事。

师:有一只小兔子它也有害怕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它会害怕什么?

我好害怕慢吞吞爬的、有好多毛乎乎长腿的大蜘蛛

我好害怕气势汹汹的人

我好害怕一个人呆在黑漆漆的夜晚里

害怕就像一个大大的黑影子在晃啊晃,那时候我只想把自己藏起来,藏到一个最最安全可靠的地方。

2.小朋友说自己害怕的事。

师:孩子们小兔子有这么多害怕的事,你们害怕什么呢?现在请你先和身边的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自己害怕的事,现在我请几个乖孩子和我们大家说说自己害怕的事。(请个别幼儿说)

(二)现场采访,尝试记录,让幼儿感受害怕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

1.鼓励幼儿勇敢地和陌生的老师交流,询问她们是否有害怕的时候,并尝试记录。

师:小朋友和兔宝宝都有许多害怕的事,胡老师有个问题了,我们的大人,他们长的高高大大的,他们会害怕吗?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瞧,我们后面有许多的大人,我们可以去问问他们会害怕吗?他们害怕什么?我们用调查表把它记录下来,小朋友看,这是“大人会害怕吗”问卷表,首先,我们看这是序号,下面有1、2,表示今天我们要去调查两位大人,第一个问题我们要问:大人会害怕吗?(可以请幼儿说一次)如果会,我们就在这里打“√”,如果不会我们就打“×”。第二个问题我们要问:大人害怕什么?把大人害怕的事画出来,不会画的,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下来。还有一个要求,我们去调查时声音要响亮、要有礼貌哦!在两旁的桌子上有调查表和笔,现在小朋友自己拿调查表和笔到后面去问问:老师你会害怕吗?你害怕什么?

2.介绍调查结果

调查完后将幼儿的调查表贴在黑板上,请个别幼儿来说说他调查的结果。让幼儿用完整的话说:我调查的老师害怕……

师:孩子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调查结果。我请能干的小朋友来说说他调查的老师害怕什么?

(三)观看课件(6-14)寻找解决害怕的方法

1.讨论遇到害怕时身体、心里会怎么样。

①幼儿说害怕时的感觉。

师: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事,害怕是我们人的一种情绪,害怕是正常的反应。那害怕的感觉好不好?害怕的时候会怎么样?(幼儿说)

②师放课件讲6-9页,了解兔宝宝害怕时有怎样的表现。

师:小朋友说了自己害怕时的感觉,那我们来看看小兔子它害怕时会怎么样。当我害怕的时候,心里有好多的小鼓在震天响,咚咚咚,也好像要跳出我的胸膛;害怕的时候,身体会微微发抖,头发竖起,手脚也变得冰冰凉;害怕的时候,我会哭;

师:小兔子和我们小朋友也一样害怕时都会哭、发抖,所以害怕的感觉一点也不好。

2.观察课件10-14页,帮助幼儿归纳与梳理解决害怕的办法。

师:我们可以想很多的办法,让自己的害怕变的少一点。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①让幼儿说出让害怕变少的办法。

②观看课件,让幼儿看图讲述兔宝宝让害怕变少的办法。

师:小朋友说了自己的办法,小兔子也有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边看课件边引导幼儿讲述。)

师:害怕的时候小兔子在干什么?(听音乐)害怕的时候小兔子听听音乐,可以让自己的心情舒缓下来。小兔子还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拥抱)对了,害怕的时候可以和大人抱一抱、亲一亲,让自己的心情变的好一点。一个人在黑黑的夜晚里很害怕,那小兔子在做什么?(开灯)。害怕的时候还可以寻求帮助,把害怕的事告诉谁呢?(告诉大人、老师)。害怕的时候可以想一些高兴的事,让自己快乐多一点。孩子们你们有那些高兴的事?(幼儿说)害怕的时候还可以想想有那么多人爱我,家让我变得很强大。你的身边有谁爱你呢?

③教师小结:害怕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听音乐,和妈妈、爸爸抱一抱、亲一亲;一个人在家时可以打开灯,多想一些开心、高兴的事,还可以把自己的害怕告诉大人,想想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人爱我们,这样我们的害怕就会变得越来越少了,我们的好心情就会多一点。

三、结束部分

游戏体验:放飞害怕,放飞心情。

师:刚才我们想了许多的办法让自己变得勇敢些,现在老师还有一个好办法,瞧,老师这里有纸飞机,把你最害怕的东西先画到飞机上。画好后我们到操场去一起把飞机放飞的远远的,让自己的害怕少一点,勇敢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好不好。

幼儿在纸飞机上画害怕。

6.魏晋时文明 教案[推荐] 篇六

中国文化的内部冲突与融摄

——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经历着长期的**。动荡不安的政局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大量的人口流动,它象汹涌的波涛,冲决了秦、汉帝国相继垒筑的中央集权的大堤。民族政权林立,各族冲突不断,一方面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另方面又为各族文化的交流、融会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官学屡遭毁坏,门阀家学成为典章学术传承的重要形式;中原的礼乐政刑在两晋之际随逃亡士人迁到江左,在那里得到新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时又回传到中原,造成南北文化对流融会的生动态势;佛道文化在动荡中相争相补,空前发达;玄学为填补世族心灵的空虚应运而生;由于各民族和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促动,科技、文艺和史学奇遇般地得到进步;制度、风俗也在**中整合创新。总之,中华文明经历近四个世纪的磨炼后,又在自我扬弃与融汇各族优秀文化成分的基础上,以崭新的面貌传播到更为广阔的地域,成为高耸于世界东方的一座峥嵘的丰碑。

第一节 玄学与无神论

一 玄学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尊崇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将其合称为“三玄”。他们力图通过对“三玄”的探索,阐发道家崇尚虚无自然和儒家崇尚名教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精神寄托,并为其统治服务。所谓玄学,实际上就是糅合了儒、道两家思想的新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玄学的核心是“无”。《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家王弼注云:“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

玄学创始于曹魏正始(240——249)前后的何晏与王弼。何晏(190——249),字平叔,南阳(今河南南阳县)人。他是东汉末年灵帝时国舅大将军何进之孙,少以才华出众而知名,又尚曹魏公主,官至尚书,爵至列侯。嘉平元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翦除曹氏集团势力,何晏惨遭杀害,并灭族。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修武县)人。他“幼而察慧”,“通辩能言”,官至尚书郎,与尚书何晏友善。在何晏被杀的同一年,王弼亦被免职,不久病死,年仅24岁。

何晏著有《论语集注》和《道德论》,王弼著有《易注》和《老子注》,都是玄学的重要著作。他们发挥了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何晏说:“自然者,道也,道本无名。”王弼也说:“道者,无之称也。”在他们看来,道即无之称,是产生出天地万物的本体,认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他们所说的“无”,是虚无、神秘的,而不是物质的。正是这种“无”,产生了世界万物即“有”。这种精神产生物质的学说是唯心主义。在政治上,他们认为“名教出于自然”。人君体现自然无为,而大臣代表有、名教,应有为。他们的结论是,君主无为、臣下有为。这种主张有助于 大臣专制。稍晚于何晏、王弼的玄学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阮籍和嵇康都属于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所处的时代,正是魏晋政权交替的乱世,以司马懿父子为代表的世家大族集团,和以曹爽、曹髦为核心的豪强地主集团之间,进行着一场夺权与反夺权的激烈斗争。经过近20年的较量后,司马氏集团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并为后来由司马炎(司马懿之孙)篡魏建晋铺平了道路。虽然司马氏在政治上得到了极大的胜利,而在道义上却是一败涂地。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护正统和名教是封建道德最重要的标准,推崇无为也只是以“名教本于自然” 的面目出现。“高平陵”事变后,不仅曹氏集团惨遭打击,何晏、王凌、王广、夏侯玄、李丰等人被杀,就是与曹氏集团并无密切关系的名 1“竹林七贤”是魏晋政权交替之际的七位名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和阮籍之侄阮咸。这些人曾在山阳(今河南修武县)“作竹林之游”,故以为名。

士也多被牵连致死。司马懿父子的作法,使那些从小深受封建礼教熏陶又颇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为之侧目。他们既不肯违背自己的心愿去投靠或依附司马氏集团,又担心公开反对司马氏集团会引来杀身之祸。于是,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表现出不关心政治,终日纵酒谈玄,从《老》、《庄》、《易》中去寻求慰藉,以放诞生活消除烦闷。“竹林七贤”,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出现的,其中又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官至散骑常侍,转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銍(安徽宿县)人,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因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后为司马昭所杀,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曹魏中期,曹氏及司马氏两大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鉴于司马氏集团标榜名教,在名教的幌子下打击曹氏集团,何晏、王弼倾向于曹氏,而且是掌权者,所以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他们这样说的目的在于说明尊卑名分是自然的必然结果,要求司马氏集团安于现状,借以维护自己掌权的地位。司马氏集团根本不理会这一套,在夺取实权后,大肆杀伐,翦除异己,却进一步标榜名教。这种虚伪残暴的行径,使倾向于曹氏的名士嵇康和阮籍等人既恐惧又愤慨,他们感到自然和名教难以调和,走上了使酒任性,玩世不恭,独尚自然的道路。他们将名教与自然对立起来。猛烈抨击名教和礼法,认为它是乱危死亡之术,进而否定儒家推崇的汤、武、周、孔等圣人,讽刺那些所谓礼法之士,不过象裤裆中的虱子一样,“行不敢离缝隙,动不敢出裤裆”,实际上是一群利禄虫。

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是向秀和郭象。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官至散骑常侍。郭象(252——312),字子玄,籍贯不详。官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太傅府主簿。向秀和郭象均著有《庄子注》,这两本书代表了他们二人的思想。西晋后期,门阀士族的各种特权已确立,最高统治者得意忘形,肆意纵恶作乐。为此,向秀和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观点。他们认为名教礼法、君臣上下、尊卑贵贱都是“天理自然”,人们应任其发展,不应干涉强求。如果以小求大,就是违背天理自然。甚至说“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也即说,不管门阀世族地主怎样为非作歹,他们的本质依然是十分清高的。至此,玄学为门阀统治辩护的使命大体上完成了。

玄学是在两汉经学解体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又加速了经学的解体和改造。玄学各派都崇尚“自然”、都以“无”为贵,否定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经学。尽管其主观上是为门阀统治寻找理论根据,客观上却是对两汉以来传统统治思想的冲击和挑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解放思想的作用。玄学各派争论和探索的“无”、“有”、“名教”、“自然”、“道”等命题,则为后来哲学的发展提供和积累了资料。二 范缜与《神灭论》

在佛教空前广布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奋起抵制,其中以范缜 的《神灭论》在理论上取的成就最为突出。

范缜(约450——515),字子真,顺阳南乡(今河南淅川)人,“少孤弱”,从当时名儒刘瓛读书。他“性质直,好危言高论”,是一位勇敢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齐梁之际,正是佛教炽盛泛滥的时期,灵魂不灭与因果报应之说甚嚣尘上,上自皇帝、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敬奉佛法为事。而范缜却迥然不同,坚持反对佛教。齐竟陵王萧子良笃信佛法,于永明七年(489)组织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沈约、王融、范云等名士及玄畅、僧法安等,相继撰写了30余篇文章,与范缜展开辩论。萧子良首先发难,他问道:“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范缜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棵树,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坠,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范缜的意思是,人的富贵贫贱并不是前生注定或因果报应的结果,而是客观条件促成的。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佛教的虚语妄言,使竟陵王萧子良理屈词穷。于是,萧子良又派王融去游说,企图用中书郎的官职引诱范缜放弃无神论观点。但范缜却大笑着说:“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范缜这种坚持真理,不以真理换官的高尚品德,赢得世人的景仰。

萧衍代齐后,于天监三年(504)定佛教为国教。不久他又以皇帝的身份对范缜发起一场更大规模的围攻。他在《敕答臣下神灭论》中说:“欲谈我佛,应设宾主,标其宗旨,辨其短长。”又说神灭论是“违经背义,言语可息。”企图逼迫范缜放弃真理。范缜不但不屈服,反而勇敢地接受他的挑战,采用自问自答的文体写成了著名的《神灭论》。《神灭论》全文共三十余条,主要内容是:

(1)关于形与神的关系问题。针对佛教宣传的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独立存在的荒谬论点,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观点。他认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就是说形体与精神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神随形存,是第二性的;只有物质的形体才是第一性的。所以他又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存?”他利用刀与利的关系来说明形与神的关系,说明形与神虽密切相连而又不可分割,但神却是形派生的。这种观点对古代唯物主义理论是一个重大发展。

(2)精神活动只有人的“质”才具备,而且是只有人之“生形”即具有生命力的人之形体才具备。“死形”即没有生命的死人是不会产生精神活动的。这就驳斥了佛教和一切有神论者所宣传的“人灭而为鬼,鬼灭而为人”的谬说。

(3)精神活动以活人的生理器官为基础。范缜说:“是非之虑,心器所主”;“痛痒之知”由于“手足”。这就是说人的感觉、思维诸种活动是人的一定生理器官活动的结果,是以具有生形之人的一定生理器官为基础。

天监六年(507),在《神灭论》发表前后,梁武帝组织王公朝贵64人,先后写了75篇有关神不灭思想的论文,企图以强大的攻势压服范缜,但范缜坚持自己的观点,始终没有退却。

范缜的“神灭”论发展了唯物主义无神论观点,有力地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佛教唯心主义核心理论即“神不灭”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超过了前人的成就,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是他的理论也有局限性,如他认为富贵贫贱都是由偶然因素决定;人的聪明才智的不同是由于天赋的形质不同等,这些 显然都是错误的。

第二节 文艺和史学成果

一 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尤以诗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五言诗在东汉时期已经趋向成熟。建安时期(196——220)的三曹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幹、应瑒)以及女诗人蔡文姬在五言诗方面成绩斐然,创作出许多现实主义的美丽诗篇。所谓“三曹”,是指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三人均才华绝代,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蒿里行》、《短歌行》等诗脍炙人口。曹丕的七言诗《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文人创作的七言诗。曹植是建安文学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诗“骨气高奇,词采华茂”,刘宋诗人谢灵运认为:假若天下的文才只有一石的话,那么,曹植一人就占去八斗。“才高八斗”的典故即出于此。今存

他的诗歌八十余首,散文、辞赋约四十篇。“建安七子”之称,始出曹丕《典论·文论》,他们的诗大多反映社会**和个人的人生感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建安作家中,女诗人蔡琰的成就可与“七子”相颉颃。蔡琰,字文姬,汉代文学家蔡邕之女,其现存作品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全文五百四十字,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五言叙事诗。它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反映了汉末**社会中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的痛苦。东晋时期产生的田园诗以陶源明为代表。陶源明,一名潜,江西浔阳柴桑(江西九江市)人。名作有《归田园居》、《桃花园诗》、《归去来兮辞》。他的诗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类似口语,读来亲切。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后人称其为山水诗派祖师。在谢灵运的笔下,山川有意,草木多情,一派生机盎然的图画,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这对于陶冶人们的性情,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具有积极的意义。自谢灵运之后,不少诗人步其后尘,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然风光的诗篇。

梁陈间诗坛出现了一种词句艳丽,讲求声律和谐,内容矫柔造作,且多涉声色的诗体,世称其为“宫体”诗。代表人物有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陈后主叔宝、以及徐陵、庾信、江总、孔范等人。他们所写的宫体诗,在徐陵搜编的《玉台新咏》中多有记述。宫体诗过分追求声调格律,思想贫乏,内容空虚,但从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来看,还有它的积极意义。它荡涤了两晋时代的玄言诗风,横扫了那种一味歌功颂德的雅音正声,把诗歌的题材开拓的得加广泛。同时,宫体诗中那种“流连哀思”和“轻灵摇荡”的生活题材,看来固然是一种病态,但它却是当时淫侈的社会风俗的反映。另外,宫体诗比较讲究声律的和谐和韵律的回旋,注意措辞和炼字,强调形式美,并被之管弦,对于唐代律诗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汉乐府民歌之后出现的又一批口头创作的人民文学,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的民歌风格多样,绚丽夺目。由于南北长期对峙,加之政治、经济、民族和习俗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民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南方民歌以流行于太湖流域的《吴声歌》及流行于江汉地区的《西曲歌》为主。这些民歌大都是情歌,措辞委婉,感情真挚,其形式及内容,已和五言绝句相近,对唐代五言绝句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北方民歌内容比南方广泛,它明显地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语言质朴,表情直率,风格豪放,少忸怩作态之气,多果敢粗犷之情。代表作有《敕勒川》和《木兰辞》。《木兰辞》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改扮代父从军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孔雀东南飞》共353句,1700多字,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长的五言叙事诗,有“长诗之冠”的美誉。

魏晋南北朝人将诗辞歌赋等有韵的文字泛称为文,而散文则称之为笔。南朝的文有时也指除诗以外的韵文,因其都是骈俪对偶,又称之为骈文。南朝骈文的风格与汉代的辞赋一样华丽,但是与汉代的辞赋相比,则又显得清新流丽,读时朗朗上口。传世的代表作有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选录了自先秦到萧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是研究萧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传世最早的散文应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小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繁盛。这时,写作小说几乎成为一种风气,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这一时期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轶闻小说。前者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后者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搜神记》共计454条,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唐代传奇就是在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人物的遗闻轶事,它是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著。建安时期,由于政治社会状况及时代思潮的变化,文学创作的活跃,文学创作的自觉精神有明显的提高,再加上东汉桓灵之世品评人物的清议之风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发展很快。代表作有曹丕的《典论·文论》、南朝齐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典论·文论》是我国最早关于文学评论的专著。《文心雕龙》则是我国现存最早自成系统的古典文学研究的专著,它兼及诗文,系统论述了各种文体及其创作方法。《诗品》是我国专门评论诗歌的最早的专著。

三 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造像、建筑、音乐、舞蹈等大放光彩。中国书法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它体多而善变,与绘画艺术密切相连。早在两汉时代,我国书法已有隶、行、草书,这从大量出土的简牍和帛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魏晋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代,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这一时期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书法家,而且书法艺术有了飞跃,人们由注重汉字形体美上升到追求书法作品的神韵,以表现作者的精神风貌。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人物。他们的字在唐代就被视为极品。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书圣”。其《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其草书亦直追草圣张芝。王献之的字骨力稍逊于其父而富有媚趣,被称为小圣。父子二人合称“二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及王珣(王羲之从弟王洽之子)的《伯远帖》被清代的乾隆皇帝视为三件稀世艺术珍品,著名的“三希堂”就是因此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绘画,名家辈出,绘画理论也有了发展。吴国画家曹不兴善画佛像和龙,他的弟子卫协在西晋时与张墨并称画圣。宋宗炳善画山水,齐谢赫擅长人物写真,并著有《古画品录》,提出绘画六法,在画论上作出了贡献。梁张僧繇善画寺壁。民间传说他画龙不敢点睛,“点则飞去”。在绘画领域中成就最大的是东晋的顾恺之,他既善画人物,又善画山水,尤以画人物为突出。他画人物重在点睛传神,他常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遗留至今的画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这一时期的雕刻继承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形成独特的风格。雕刻作品主要保存在石窟艺术中。石窟艺术随着佛教的流传而发展起来,是雕刻和绘画的综合,最为著名的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莫高窟绵亘于1.5公里多长的崖壁上,它开凿于前秦统治时期,现存480余个洞窟中,有三十来个属于前秦到北朝时期。云岗石窟共53窟,造像十万多(今存五万一百多),主要是五世纪末叶的作品。最早开凿于笃信佛教的魏文成帝拓拔浚时期。最高的佛像高达七丈,庄严雄伟。其中开凿最早的昙曜五洞,有明显的犍陀罗艺术特点,如鼻直而高,唇薄肩阔,衣服短瘦,衣纹左右对称。龙门石窟现存佛龛2100个,佛像10万多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初年(497)开凿。造像的十分之三属于北朝时期,十分之六属于唐代。其中古阳洞和宾阳洞是北朝后期的代表作。其特点是面部秀润,表情温和,唇厚肩窄,衣服宽松,衣纹飘动而流畅,使雕像更切近现实。就艺术风格而言,中国化倾向已较明显。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著名的石窟还有开凿于北齐高洋时期的河北响堂山石窟,最早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的甘肃炳灵寺石窟和开凿于北魏、西魏时期的甘肃麦积山石窟等等。

这一时期的建筑也取的了很大的成就。其中尤以佛寺和宝塔的建筑最有特色。佛寺是僧尼供佛和聚居修行的场所。佛塔俗称宝塔、“浮屠”、“佛图”等,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等,它由台座、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构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泛滥,佛寺和宝塔建造非常普遍。仅在南朝梁都城建康一地,佛寺就多达500多所,唐代诗人杜

牧《江南春》中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诗句。在北魏都城洛阳一地,则更多达1367所。这些佛寺和宝塔的造型艺术,已受中国楼台宫室建筑艺术的影响。洛阳的永宁寺是北魏规模最宏伟、建筑最豪华的皇家寺院,具有我国早期佛寺的特点。它是熙平五年(516),由孝明帝母亲灵太后发起创建,由殿中将军郭安兴主持修造。永宁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约305米,东西约215米,周长1060米。寺内的木构楼阁式塔有九层,高40余丈,据说在京师百里之外都可以看见塔顶相轮上的金宝瓶。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的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12边形的平面塔,它坐落在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内。共15层,高约39.5 米。全塔除塔刹用石雕外,其余全用灰黄色砖砌成。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在宫殿、都城、园林建筑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 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不仅正史极为发达,而且注疏、谱牒也很兴盛,尤其是私 家撰史的风气十分流行,呈现出多途发展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史书数量的剧增和种类的丰富,地方史、民族史的撰述,以及关于中外交通和域外情况的记述,还有家史、谱牒和别传,通史和笔记的撰述,都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这一时期流传至今的重要史书有:

《后汉书》120卷,南朝宋范晔撰,为纪传体断代史。它起自东汉建武元年(25),讫于建安二十五年(220),记载东汉195年间的史事。汉魏两晋,撰后汉书者多达18家,元嘉元年(424),范晔以班固等所撰《东观汉纪》为底本,补入各家之史料,于元嘉二十二年(446)撰成《后汉书》。因十志未成,仅得90篇。后得刘昭注补8志,成为完本。《后汉书》计帝、后纪10,列传80,志30。创党锢、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6传,为后世史家所仿效。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传,叙事条理清晰;崔寔、桓谭、冯衍、张衡、蔡邕等人的论著,因是书而存。梁刘昭为之作注,并补以晋司马彪《续汉书》之8志30卷。唐李贤专为本纪、列传作注。北宋时,以李贤注纪传与刘昭注8志合刊,为传世之本。清惠栋《后汉书补注》为名作。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网罗唐宋诸家之说,为最完善的注本。

《三国志》65卷,晋陈寿撰。纪传体断代分国史书。起自东汉末年(220),讫于晋统一初年(280),记述魏、蜀、吴三国60年间的史事。晋泰始十年(274),陈寿根据魏、蜀、吴史官所录及鱼豢、王沈、韦昭、王崇、谯周等所著各国史书修撰,于晋太康十年(289)编成,后又增修。全书计《魏志》30,《蜀志》15,《吴志》20,均有纪传而无表志。南朝宋裴松之作《三国志注》,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参诸家之说以核讹异,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所引之书达210种,文字总数超出正文3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百纳本二十四史》影印之宋绍熙本,为现存最早版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宋书》100卷,齐沈约撰。纪传体断代史书。起自晋元熙二年(420),讫于宋升明三年(479),记南朝刘宋59间的史事。初由元嘉时著作郎何承天编纂,后有山谦之、苏宝生等继续撰。大明六年,徐爰续成。齐永明六年(487),沈约奉诏编修。删定徐氏旧著,并撰补十余年,于永明六年毕功。全书计本纪10,志30,列传60。叙事上溯魏晋,不以宋为限;《州郡志》概括记载南方之地理沿革及侨置州郡;《乐志》存汉魏以还乐府诗篇,均颇有价值。是书北宋已多散失。今本100卷,系取李延寿《南史》及高峻《高氏小史》补足。

《南齐书》原60卷,今存59卷,梁萧子显撰。纪传体断代史书。起自齐建元元年

(479),讫于齐中兴二年(502),记23年间南齐史事。南齐设有史官,江淹曾撰《齐史》10志,沈约撰《齐记》20卷,吴均撰《齐春秋》30卷,王逸有《齐典》5卷,熊襄有《齐典》10卷。约齐天监十三年(514),萧子显据齐史官之旧作编修,于梁普通七年(526)毕功。全书计本纪8,志11,列传40。《自序》1卷,亡佚于唐。江淹10志,除《食货》、《艺文》、《刑法》被删,余皆存于此书。类叙人物,笔法成熟。《文学传》列入祖冲之,记载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就。

《魏书》130卷,北齐魏收撰。纪传体断代史书。起自拓跋珪建国(386),讫于东魏孝静帝(550),记165年北魏史事。北魏建国后即设史官,尚书郎邓渊《代记》10余卷为修史之始。后崔浩、崔鸿、邢恋、温子昇、元晖业等均有修撰。北齐天保二年(551),魏收奉诏编修。搜采亡遗,缀续后事,至天保五年撰讫初稿。后经3次修改。原为130卷,至北宋,已有残缺,刘恕等校定时,取隋魏澹《魏书》、唐李延寿《北史》及张太素《后魏书》、高峻《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览》等补全,仍分为作130卷。全书计帝纪14,列传96,志20。创《释老志》,述佛道之源流。

这一时期的史学著作还有东晋袁宏撰的《后汉记》30卷,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12卷,附录1卷,该书保存了巴、蜀地区佛寺、史地状况。南朝梁僧慧皎撰的《高僧传》,记录了许多高僧的活动,是研究佛教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7.体育课时教案 篇七

一、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惠州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271所中、小学校

(二) 研究时间与方法

1.研究时间:2007年春季

2.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2) 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 结果

1.全区中、小学校各年级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开课情况, 见表1。

2.学校落实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遇到的现实问题。见表2。

(二) 调查结果分析

全区学校落实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遇到的现实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1.缺教师的问题约占75%;2.场地的不足问题约占47%;3.器材不足的问题约占46%;4.其他问题约占7%。

当前全区学校落实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遇到的问题, 以缺教师、场地、器材等因素所造成的课时不足最为严重, 但政府、学校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曾于2007年撰写了《从统计数据中看全区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一文, 提出按体育教师每周所授课时工作量计算 (小学体育教师每周16节, 中学体育教师每周14节) , 我区体育教师人数严重缺编, 尤其是专职体育教师。中学需新增体育教师24人、小学需新增加体育教师191人, 合计215人。再如场地不足的问题, 市区小学中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平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超过2平方米, 有些学校甚至低于1平方米。

实施《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课时是保证, 教师是关键, 场地、器材是条件。学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规定, 按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落实课时安排。但面对我区的现实情况, 如何落实好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对策

面对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我们应当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最终实现开足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的目标。如何解决当前未开足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与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法予以解决:

1.通过申请逐渐配足体育教师, 为开足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提供需求保障。

2.鼓励年轻教师参加体育专业的在职进修。

对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 可通过下列方法予以解决:

1.提高学校场地的使用率。某些学校体育课场地严重不足, 但学校上午第一、二节基本不安排体育 (与健康) 课的现象却依然存在。只要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从提高学校场地使用率来安排课程, 就能部分缓解学校体育课场地不足的现象。

2.在提高器材使用率的同时, 多选择学生有兴趣、且对器材要求不高的锻炼内容。学校器材少且器材损耗快,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必须通过主观努力, 挖掘学生既有兴趣, 又对器材要求不高, 且一样能达到锻炼效果的教学内容。

3.学校要挖掘潜力, 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按国家要求有计划地逐步配齐体育器材。

四、建议

综上所述, 学校落实中小学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难, 主要难在师资不足、体育场地狭小和器材不足。针对目前现状, 笔者提出的应对策略, 只是应急、过渡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需政府加大关注力度。笔者认为, 为保证体育 (与健康) 课课时的真正落实创造有利的条件还要采取以下措施下列方法。

1.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水平评估中的体育 (与健康) 学科评估, 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并通过评估促进政府、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状况的进一步监督。

2.政府应加强新校建设及对学校改建工作的指导, 确保体育活动面积人均标准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8.体育课教案编写的繁与简 篇八

【关键词】体育课;教案编写;繁与简

中小学体育课程正常课量设置一般为每周16至18节,部分学校体育课量设置每周超过20节甚至更多,平均每天三到四节课。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里,一份体育课标准教案的字数基本在1000字左右,再加上专设的表格、图示、图形,完成这样一份体育课教案至少需要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如果每节体育课都按照这样的样本教案去上课,教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也无法长期坚持。因此,体育课教案的编写就需要改革,即繁简结合,这样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率。

一、体育课教案的繁写

所谓体育课教案繁写即体育课程标准教案,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开始部分

这里面包含课的目标,课堂常规,准备活动,教材选用等。

2.中心部分

主要包含课的顺序,时间分配,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各项活动的运动负荷,活动注意事项,教师的指导与练习方法等。

3.结束部分

主要是放松活动,小结讲评本课;器材准备,全课密度,基本部分密度等。

以上三个部分里,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每一项都要写出详细内容,这里只举一个小例子:开始部分里有一项是准备活动,体现在教案中时,要求教师写出准备活动(如徒手操)有几节,每一节的名称及每一动作的名称,为何设计这几节以及每一节的负荷等;在负荷里又包含了次数和时间等。

在中心部分里,学生的练习队列,活动队形都要用图示表现在教案里;再细的话,所要学习运动项目的身体运动轨迹,也应用体育运动术语及图形线条显示在教案中。

理论上讲,体育教案按这样标准要求编写,教师严格按照教案去上课,确实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能起到体育课标准示范作用,特别是对刚走上体育教师岗位又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讲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有了一定时期体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的教师来说,每节体育课教案都要如此繁琐去编写的话,既不现实,也很难做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教案编写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东西要写,比如教学进度、教学计划、听课记录、课后小结及各类总结等。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因职业特殊性,除文字教案备课外,各体育项目的身体运动训练不可或缺,这也是体育教师备课的另一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每天三四节的课量后再去编写以上如此繁琐的标准教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有繁有简科学合理地编写体育教案势在必行。

二、体育课教案的简写

体育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经历取得一定教学经验以后,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学效率,教案除了部分按标准编写外,一部分应该从简编写。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科书里,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了几类,第一类:身体形态,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类游戏;第二类:技巧与器械练习,球类游戏,角力游戏;第三类:韵律游戏,武术系列;第四类:体育基础常识。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很难说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这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适合本学校体育设施实际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我们备课时可以从繁编写;而不太符合本学校现状但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体育项目,我们可以从简编写教案。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到全面,避免了死搬教条,提高了课堂效率。如何简写体育教案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直入主题省去细节

在体育教案的开始部分里,只写出课的目标,准备活动名称即可;至于队列,师生互致问候,准备活动做什么,做多少节,做多长时间,每一节操的运动术语,体育教学常规里都有规定,除有特殊情况,基本变化不大,可以省去。

2.图示省略

在体育教案中心部分里,标准教案要求对学生队列,所做运动项目的身体活动轨迹都标出图示,这很费时费力,且在有些项目上作用不大,教案简编时可以省去这些图示。

3.中心部分的简化

体育教案编写的大部分内容在中心部分,特别是对所要学习的某项运动动作分层次分重点地作详细描述,在简编体育教案时,这些可以基本省去,只写出项目重点和难点,指导与练习所采用的方法即可。

4.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里,主要是放松练习要做的运动项目,简编教案时只写运动名称,而不再对该运动项目作细致分析;至于本课内容小结,评比教学效果,课后小记等亦可省略。关于课后小记,不是每课必写,而应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或者某项运动的学习有新意有突破并认为有必要时才去写出心得体会即课后记。这样在教案结束部分编写时,只需几十字就行。

三、结束语:

当然,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案的编写还可以探索其他有效方式,教案繁简编写的比例搭配也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及体育教师个人实际情况而定。总之,体育教案的编写是为教学服务的,无论教案的标准编写和简化编写,都是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而进行的探索和改革,只要这些探索和改革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后证明是有效的,我们就应努力去尝试,去创新,这样才能使体育教案编写不流于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9.学校安全教育课时 篇九

一、安全教育:

1、每学期开学礼和散学礼请安全主任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各一次,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教会学生自我保护。

2、每学期安全教育班会课2-4节。

3、学期中请派出所干警组织部份学生召开座谈会或外出参观学习1-2次。

4、政治课按课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二、禁毒教育:

1、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主题的禁毒教育活动。如向学生派发禁毒宣传资料,张贴禁毒宣传图片,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禁毒知识。

2、每学期开设禁毒知识讲座一次或观看禁毒教育录象一次,让学生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了解预防毒品,拒绝毒品的基本知识,确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3、争取组织学生参观介毒所或禁毒展览一次。

4、充分利用挂图、墙报、广播、校园网等宣传禁毒知识,营造禁毒宣传氛围。

三、消防安全教育

每学期利用广播、录象等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消防知识讲座,每年组织师生进行一次消防演练。

四、交通安全教育

1、每学期开学典礼请交警为学生介绍交通安全常识。

2、利用“安全日”(3月份最后一个星期日)向学生派发交通安全指引,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的竞赛活动。

3、组织交警小分队协助交警做好校前一条街的交通指引。

10.体育课时教案 篇十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

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

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

学生的作息时间。

商场开门、关门时间。

火车晚点。

调查50米跑花的时间等。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练习十四第3题,第7题。

四、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

1.主题图

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

(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

(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在这儿,有机械钟表,有电子钟表,还有秒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3.P61“做一做”(感受时间的长短)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一年级认识的基本上都是时刻,在这儿逐渐渗透时间段的知识,为下面教学时间的计算做准备。

第1题,让学生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钟的长度观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1分=60秒的关系。

第2题,1分钟能做什么,教材中列举了四个平时学生生活中1分钟活动的例子,并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如1分钟能从哪儿走到哪儿,1分钟能拍多少下皮球,游泳能游多远,等等。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体验1分钟的长度。1秒比较短,学生不太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模仿着秒针的节奏念一下。

实际教学时,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

(二)简单的时间计算

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计算2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没学习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2.例2(一般的计算)

(1)教材提供了学生从家出发去上学的情景图,利用钟面给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用3×5计算。

(2)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在补充练习时也不要出跨“时”的题目,如6时40分至7时20分是多少分。

3.P62“做一做”

不要求学生用乘法来计算时、分、秒间的换算。

4.练习十四

第1题,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2题,判断大小,判断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有的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估算即可。如第1小题,只要知道90秒比1分多,不到2分,就可以了。

第3题,实践调查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常识,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第4题,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

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6题,估计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7题,实际调查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可以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调查。而且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节目进行调查,教材中要求调查起始时刻,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时间段。

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

第9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第10题,作为一个常识,使学生知道一般在短跑中运用比秒更小的单位,只要学生能通过时间的比较知道谁比谁跑得更快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单位是100进制之类的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

五、教学建议

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11.小学体育教案:《障碍跑》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教材,本课是障碍跑的教学内容。障碍跑是一项有难度、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性技能运动,它是在一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跨、跳、钻、爬等方法越过障碍的项目。此项教材可借助校内外自然环境根据条件在障碍数量上有所增减、可在障碍内容上更换,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障碍物高度或宽度,甚至改变过障碍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均能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内容,从而让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二、教学内容

①障碍跑;②游戏:动物王国运动会。

三、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理解障碍跑的锻炼价值。

②技能目标:通过教学80%~90%以上的学生熟练运用障碍跑中“跨”、“钻”、“爬”、“绕”等的正确动作,促进灵敏,跳跃,协调等素质的发展。

③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

灵巧、协调地跨、钻、爬、绕过单个障碍物,并能掌握过障碍物的正确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跨、钻、爬、绕的方法连续过多个障碍物,并能做到动作准、速度快。

六、教学器材

录音机1台、头饰41个、盒子4个、小黑板4块、救生圈4个、大体操垫4床、路标8个、栏架4个。

七、教案过程

八、教后反思

每一种模式的策略都有其利弊,在什么环节用什么策略,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看能否使学生得到发展,是否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合作性、主动性和充分性。充分让师生参与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堂课我在上体育课中的障碍跑的教材中,不让学生运用规定动作模式完成穿越障碍,而是让学生积极动脑,充分拓宽动作面,让他们自由发挥.接着采用“比赛教学法”,让学生动作做得好的同学先示范最佳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比赛,这样既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也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我们上课的内容然后采用“比较法”来提高动作的质量。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比较中体会动作。

总之这堂课:

①学生兴趣较浓,上课比较认真,常规纪律基本达到预期要求;

②有一定的负荷强度,对学生身心起到了一定的锻炼作用;

12.体育课时计划(教案)设计与研究 篇十二

一、国外教案的几种格式

(一) 德国的教案格式 (见表1、表2)

(二) 美国的教案格式

1. 美国的教案格式A (见表3)

⑴教学阶段

⑵条件: (1) 学生人数 (2) 时间 (3) 课次

⑶完成目标: (1) 心理上的 (2) 认识上的 (3)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海克尔教授来华讲学使用的格式)

选自德国《体育课教学法》一书)

(此格式为美国进修生麦克尔在北京上教法课时所用美育上的

⑷单元: (1) 课的内容 (2) 所需器材

⑸上课的过程

(选自日本某中学使用的教案)

⑹课的效果: (1) 优点 (2) 缺点

⑺如何改进

(选自美国《体育课程原理与设计》一书)

2. 美国的教案格式B (见表4)

(三) 日本的中小学较普遍采用的教案格式 (见表5)

(四) 韩国的教案格式 (见表6)

国外的这些教案存在着不足之处, 如, 有的教案中没有教学组织, 有的没有教法步骤。一线教师可以吸取其中的长处为己所用, 从而不断完善教案的设计。

二、国内教案的几种格式

下面展示的3个教案格式 (见表7、表8、表9) 都是12年前使用的, 在大纲时期, 这些教案格式能够体现教与学双方的交流活动。

知道了过去的教案, 就能和今天的教案进行比较。

三、探索设计符合新课标的教案格式

(一) 对2012年教案格式的分析

《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在2012年前几期均刊登了一些教案, 展示了不同的教案格式 (见表10、表11、表12、表13、表14、表15、表16、表17、表18、表19) 。

这是全国发行量较大的两个体育刊物今年刊登的10个教案格式, 从中可以看出, 各地的教案格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说明一线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案格式要素缺乏明确的认识, 主要集中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教学流程、课的结构、单元课次、安全防范、次数时间、心率曲线、练习密度、课后反思、课课练、易犯错误预防与纠正等方面。如, 有的教案对如何预防和纠正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动作不够重视, 教案中缺少了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的内容, 影响了教师在这方面教学能力的提高;多数布局不均匀, 有的栏目多, 有的栏目少, 造成不平衡, 这也是教案格式本身存在的先天性不足;有的目标一栏只是空洞的口号, 缺乏具体落实任务的措施;有的教案没有体现出教师对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 甚至对危险估计不足。

(选自韩国大邱某中学使用的教案)

(浙江省慈溪市宗汉锦纶中学)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中学)

(新疆哈密市教育局教研室)

好的教案设计需要体育教师有目标意识, 目标对内容的引领体现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各个具体方面, 需要体育教师有单元意识和增加练习密度意识与行为, 能够正确地设计与安排学习目标、体育教学的方法、组织分组形式、场地器材的运用, 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 尽量减少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 使体育课更加流畅, 使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动作技能练习。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会有好的学习效益 (在单位时间内的练习次数) ;有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质量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是具体的策略与有效组织管理相结合的结果, 使学生在实际投入学习的时间内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收益。

为了使体育教学的组织更合理, 教案应包括为什么教 (目的任务) 、教什么 (内容) 、怎么教 (教的活动、学的活动) 、教学效果 (检查与评价) 等方面。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过于简单、缺少关键要素的教案反映不出教师的备课质量, 在了解过去国内外体育课教案格式的基础上, 重新设计符合新课标的教案格式势在必行!

(二) 符合2011年版课标体育课教案格式

笔者以“肩肘倒立”内容为例, 尝试确立符合2011年版课标体育课教案的格式 (见表20) 。

科学合理地进行教案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 是有效体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 是落实 (2011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的基础。此外, 一线体育教师要在当前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上, 认真学习实践课标目标引领内容的核心, 将学生发展的体育学习目标体现和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上海青浦区实验中学)

(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和平乡武丰小学)

(重庆市人民小学)

(湖南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五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夏衍小学)

上一篇:模联土耳其立场文件下一篇:新版一年级《比尾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