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

2024-09-19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精选11篇)

1.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 篇一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这句在坐班室不经意的一句话,立马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共鸣。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老师们开玩笑地交流着,‚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以下就教师倦怠成因及对策做简要分析。

原因之一:由于来自社会、学生家庭、学校以及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分管的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不显著。小学德育的落脚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年来我们长期坚持养成教育的目标不动摇,也制订了一系列的训练、教育、考核方案、制度,但是,由于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周期长,内容多,制约的因素也多,总是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时常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地上乱扔的纸片,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马虎,就有一种失败感,从而感觉德育太难,产生一种倦怠感。

原因之二:由于专业能力的缺陷,以至于工作上力不从心,成效不显著,时常产生挫败感。眼看同事的一篇篇专业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各种论坛活动上滔滔不绝的发言中展现的教育智慧,各种展示课上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堂组织语言,师生互动的默契配合,以及那领回的一张张奖证,令我好生羡慕。自己虽也有文章见诸杂志,但数量太少,档次太低;虽也参加过论坛活动,但主动参与太少,语言太贫乏;虽也上过公开课,但按部就班的多,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能力太差,再说级别也太低。眼馋别人的成果,自己经过一番努力,仍无法获得,不免产生了“干脆不干了”的想法。

原因之三:社会上一些不公平和不良现象的信息进入大脑,影响了人的心情,也使工作上产生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和想法。当看到一个个学生进出网吧时,当收到上级要求学校推荐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的文件时,总在想,为什么网吧门上挂的“未成年人严禁入内”的牌子就形同虚设?文化监督部门就可以不履职呢?这时,就难免产生一种职能部门都不管我们也不管的情绪。学校门前及周围每天都有临时摊点无证经营,存在极大食品安全隐患,当一次次电话举报到相关职能部门仍无人问津时,也就只能为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空担心。当然,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来自家庭的,个人身体的,学校管理的,教育自身的。其实,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是渴望有人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问题和挫折,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得到精神的支持。

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

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

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

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 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

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

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并把这一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期的分目标,力争实现每一个分目标,在奋斗中挑战自我,在追求中逐渐提高,在忙碌中得到充实、在执著中永保激情!

克服职业倦怠的任务伴随着从教生涯的始终,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而成功地克服了职业倦怠,孜孜不倦地从事教育工作,我们从中收获的是心灵的充实、人生的幸福、精神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2.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 篇二

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 所表现出的身心疲惫状态, 是对所做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 不得已而为之, 感到厌烦, 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职业倦怠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 存在于很多行业中。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殊环境, 在中职教师中存在着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但目前对中职教师关注太少, 而中职教师的工作状态与生存状态又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发展, 因此, 从维护中职教师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 研究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过高的社会期望、滞后的学校管理、超重的工作负荷、落后的评价体系、诸多的学生问题、过分的家长要求、艰难的职称评定、堪忧的经济状况、复杂的职场人际、闭塞的社会交往都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以下是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对社会的建议——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切实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

1. 社会应公允地评价教师, 正确对待教师, 从心里上真正把教师当作社会的普通一员, 不要过高苛刻。要对中职教师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 提高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要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改善教师的经济状况,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3.要鼓励中职教师参与教育决策,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明确改革的目的, 并使他们主动地、接受并践行教育改革, 这不仅能有效地减轻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 也能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

4.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调动社会力量, 使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等职业教育, 关心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 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

二.对学校的建议——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 培养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 勇于面对各种困难, 在挫折面前有顽强的意志, 有乐观进取的精神。

2. 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 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 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方法给予激励, 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

3. 给教师“减负”, 尽可能地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改变评价教师机制, 教学评价尽量不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 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4. 减少检查、评比次数, 尽量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 取消无意义的检查、台帐资料编写, 加大教育投入、感情投入, 使事业发展人、待遇留住人、感情温暖人。

5. 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平台, 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 提高能力, 增进修养。学校可以成立老、中、青结对服务, 既发挥老教师的余热,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又加快中青年教师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教师生活情趣。

7. 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 树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知识分子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爱发表意见的群体, 因此, 学校应当利用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各种座谈会, 广开言路, 多征意见, 这样既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也使教职工的主人翁感得到了满足, 减少了工作失误。

三.对教师的建议———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理想, 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

1.调整心态, 正确面对压力。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是克服职业倦怠情绪最有效的方式。中职教师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认知、评价自身及外部事物,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从心态上善待自己, 宽待自己, 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放下心理包袱。职业倦怠并非教师职业独有, 也不是“不治之症”。绝大多数人经历的职业倦怠只是轻微的, 而且是短时期的。所以, 不必谈虎色变, 不要夸大问题, 纵观目前情况下的教师群体, 绝大多数人爱岗敬业, 潜心教书育人, 满怀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并无倦怠之意。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中职教师应根据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产生压力的原因, 掌握一定的缓解情绪压力的方法, 如自我暗示、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幽默感、向朋友倾诉等。

2.放松情绪, 减轻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一旦产生, 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的紧张, 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身上, 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 逐渐升级增强的。因此, 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诸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流等方法。

3.磨练意志, 增强个人意志。外界刺激到底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 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所决定的。对于相同的刺激, 抗压性较强的人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的, 反之较大。人的抗压性是靠后天炼就的, 教师们要加强人格方面的修养, 加强意志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的培养, 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压力面前不屈服, 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4.学会交往, 提高适应能力。心理学家早就提出, 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个人性格开朗, 对挫折的承受力强, 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 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从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积极进取, 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的变迁, 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境,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具备先进教育理念, 努力钻研教法, 探究学法的教师, 才能放松自如地挥洒教坛, 减少倦怠, 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 篇三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原因 对策

引言

教师职业倦怠通常是指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指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1],其典型特征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激情的丧失及情感的冷漠。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观,很容易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发生,影响学校学习氛围。

一、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的过程, 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学教师具体情况来看,主要从社会、学校、教师职业特征以及教师个人四方面来说。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从古至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家长、社会对教师赋予过高的使命,认为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样无形中就给教师施加更大的压力,使其倍感负担重,容易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2. 工资报酬与付出的不平衡,教师被赋予崇高的使命,要求高付出多,而其工资远远低于同行业,这就极易使中学教师心理不平衡,所得与付出不成正比,降低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导致不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明显。

3. 社会各层面支持力度不够,对中学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学教师福利待遇没有很好的完善,教师工资住房等等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中学教师产生职业疲惫心理,对工作不关心。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1. 工作负担重,工作压力大。一些中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各种考试造成学生和老师紧张不已,分数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方式,这就致使老师们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提高学生成绩,长期在这种高压力学校环境下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疲倦。

2. 学校组织管理结构和教学风气对中学教师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学校管理不民主组织结构上不合理,领导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了解,学校行政部门办事效率又低,不接收教师的合理意见,从而使教师心理产生不满和抱怨,对教学采取听任放纵的态度。

3. 学校基础设施的落后,尤其一些农村中学学校设备比较落后,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采用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热情和兴趣很容易随着教龄的增加而逐渐消退,对整个教师职业都变得麻木和漠然。

(三)教师职业特征的影响

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教师的工作相对较复杂。首先教师面临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具有可塑性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学时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行因材施教,教师的工作具有创造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遵循不同的教学原则,这就致使他们感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身心疲惫,重重压力易产生职业疲倦。

(四)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1.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些中学教师有着很大的自我抱负,目光通常比较远大,然而现实是与理想存在着不小差距,通常抱负越大与现实相差越远,则实现地机会越小,从而使教师心理严重受到打击,挫折感使其对教学产生疲劳心理,易形成职业倦怠。

2. 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不足,有些教师的个性特征和认识偏差导致其自我效能感低,自信心不足,没有很好地挖掘出自己的优点,面对多角色的任务时没能处理好,自身感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不见成效,因而易对工作听之放之,没热情。

二、中学教师职业疲倦的应对策略

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众多,既有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内部原因,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尽量降低各方面的消极影响,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兴趣,尽可能降低中学教师职业疲倦现象地发生。

(一)从社会影响因素来看

1. 社会对中学教师的期望要合理,避免过高期望对其造成过重负担,应为教师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随着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受重视的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认为教师对整个教育事业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就认为教师没教好,我们应该看到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缺点,因而不能对教师要求过高,应该以理解的态度,为其创造合理轻松的工作环境,减少其心理压力,降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率。

2. 提高中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教学环境差,教师工资报酬较低,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增加教师工资待遇,让其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但相对社会其他行业来说,教师的付出和报酬相对不平衡,令一些教师心生不满,因此需要社会各层面大力支持,通过有效途径加强中学教师的生活保障,减少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积极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完善社会支持,防止职业倦怠发生[2]。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

1. 不断完善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我国现今中学评价体制中,很大一部分都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师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把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追逐分数的机器,因此应该建立更加合理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把教师和学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减轻教师负担。endprint

2. 改善学校组织管理机构,对中学教师的管理更加人性化,使管理更加民主,行政为教学服务,能够及时采纳中学教师的合理建议,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沟通联系,领导能够理解教师的难处,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氛围。

3. 学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3]。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中学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提高工作热情,避免对教学工作产生无所谓态度,听之放之。

(三)从教师自身因素来看

1. 提高中学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相信自己能行,减少自身工作压力,避免心理过度疲惫,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

2. 中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提高自我效能感,Ever Brouwers 和Tomic提出,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在改革上显示了更敏捷的特点,并且与自我效能感较弱的人相比更不容易受疲倦的影响[4]。因此需要增强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教学水平,避免年复一年重复教学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学生来。

三、结语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复杂性重复性,以及社会环境和学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之与教师个人心理特征的差异等这一系列因素有关,导致中学教师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兴趣,自我效能感低,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选择逃避,致使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与日俱增。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完善学校的组织管理,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为中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素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自卑受挫感,减少心理压力,让其真正做到善于教学,乐于教学,尽可能降低教师职业疲倦心理,减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江霞.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之研究[M].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3.

[2]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3):136-146.

[3]张悦红.论教师职业倦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2):80-84.

4.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四

易 娟

[摘要]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小学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小学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等方面。针对这些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我认为预防或缓解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如下对策:寻求社会支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减少小学教师工作量;对自己和职业倦怠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依靠个人努力,主动掌握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引言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群体的素质及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未来。然而今天,身处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小学教师,他们不再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难以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领航作用。再加上来自学生升学、职称评定、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小学教师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和生存挑战。而巨大工作压力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可能导致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当与日俱增的疲乏取代了原本旺盛的精力,当冷漠和疏离取代了原本亲切的面容,当自我怀疑取代了原本的自信,当效率低下取代了原本的聚精会神,三尺讲台一时之间变得难以掌握,在倦怠、脾气暴躁、无法放松、还有身体上的不适的纠缠下,工作日益成为一种心理负担,继而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基于此,关注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寻求调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是许多教育家长期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引起学校、社会、教育行政机构所重视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旨在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做好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1.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小学教师在长期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导致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可以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来讨论其成因。1.1社会因素

1.1.1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和态度让他们感到有压力。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与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小学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因此,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求他们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能力。而这些教师在现实中面对的是思想日趋复杂的学生,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又进一步强化了家长对教师的期盼4,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1.1.2劳动价值与劳动回报的背离

自古以来,小学教师就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就取决于培养他们的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及其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与经济待遇。但现实却与之相反,小学教师的劳动回报仍然较低,跟同一水平的其它职业有显著差别。这就形成了小学教师的高劳动价值和极低的报酬之间的巨大反差。在心理和思想上直接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形成了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为小学教师形成职业倦怠埋下了祸根。1.1.3 社会竞争的加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这是导致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增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师工作不再是“铁饭碗”,也面临着竞争上岗的压力。在一些地方,小学教师每年都有各种进修、考试。因此,许多小学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来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些生存压力都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尤其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不断向教师灌输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同时却 4 王承清.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8)很少关注教师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这种高期望、高压力的状况,教师的倦怠就很容易产生5。1.2 学校因素

1.2.1工作负担重,工作强度大

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我们都知道在人一生发展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儿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社会和家长都对小学教师有着较高的期待,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尽管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教育资源有限的今天,升学考试仍是中小学最直接追求的办学指标。小学生的琐事较多、作业零碎,也使得小学教师更容易比其它教育行业的人发生职业倦怠。1.2.2人际关系不协调

同事关系不协调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情绪状态。很多小学教师感到在教学工作中和生活等多方面存在彼此对立的情绪。教学团队中竞争远远多于协作,从而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感到紧张、压抑、烦躁和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小学教师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倦怠。1.2.3 教师是从事精神生产,个人劳动的,而成果却是集体的

教师属于比较封闭的群体,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是从事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播的。在这种“物化”智力的精神生产过程中,就要求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风格。加之精神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的质量只能用大尺度来衡量。而且一般认为教师的教育成果是集体的,培养一个人才绝非是某一个教师的功劳,而是许多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而且,教师劳动成果具有延迟性,不能马上看到成效。这就会使许多教师感到心理落差,无法产生较大的个人满足感,也不易获得社会的认可。1.3个人因素

1.3.1自我调节能力弱

5毕生源.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原因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由于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许多教师由于过分投入工作而极少参与组织活动,这样也就减少了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个体因缺少社会支持而导致疏离,疏离又使个体陷入更深的社会孤立中,如此相互循环,最终发展成职业倦怠。1.3.2自我抱负水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一个人的心理上是否体验到成功感,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密切关系。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不符合现实,则失败的机会越多,更难体验到成功感。抱负水平的适合与否与自己的现实条件密切相关。符合现实,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越大,抱负水平便适合;不符合现实,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越小,抱负水平便不合适。教师都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功,通过育人来实现人生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具有不可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总之,由抱负水平与现实的不符合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挫败感的产生,同挫败感带来的行为心理变化可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1。

1.3.3.此外,一些个人背景因素也与倦怠的水平相关

2.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导致其产生倦怠的因素各种各样。因此,其缓解措施不能仅靠某一方的努力,而是需要社会、学校、个体等各个方面一起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2.1寻求社会支持

2.1.1 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

社会支持是小学教师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它可以让个体减轻焦虑感,从而能以更好的心态应对压力。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越多,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越少,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缓冲作用10。同时,对小学教师的期望值也要合理,要认识到他们也是普通人,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大众都应对小学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值,避免加大他们的压力。2.1.2 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110黄长仙,单树荣.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4)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是使小学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因此,首要的是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使他们真正地能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待遇。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使他们得到社会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小学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以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2.1.3在教育改革中要考虑小学教师的需求和感受

我国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素质教育,实施了多次或大或小的课程改革。人们关注的焦点都在学生,而很少有人关心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进行新课改时,应该加强对小学教师的需求和感受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人,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2.2优化学校管理

2.2.1推行民主,实行人性化管理

一支民主化的教师队伍能让教师感到关怀和和谐,并产生主人翁的意识,使其工作更富有激情与活力。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以改进,以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的环境中。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让教师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2.2.2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良好的组织氛围是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措施。首先,学校领导要让教职工体会到领导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支持和关心,从而有效地缓解职业倦怠;其次,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同事之间需要营造一种和谐、轻松、互助的氛围,当教师在遇到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对策,则能大大降低产生倦怠的机率11。2.2.3减少小学教师的工作量

当前小学大多数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这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班额过大,使得小学教师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超负荷劳动。管理学生的困难正在耗尽小学教师的精力。另外,除学生人数过多以外,独生子女问题也日益严重。不 11周春艳.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5(5)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期望值过高等都给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人口变化规律,控制班级规模、缩小班额,以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量。2.3小学教师的个人努力 2.3.1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正确的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是检测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学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稳定而平和的心态来投入工作和生活;要敢于正视现实困难和问题,反思压力源;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控制和降低不良情绪的困扰。同时,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教师才能正视压力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对改革、变化和新的机会持欢迎的态度,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倦怠。

2.3.2小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缓解压力的方法

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小学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方法,如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它将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充足的精力应对教学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14;另外,可广交朋友,扩大交际面,当遇上烦心事时,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帮助,及时释放压力,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小学教师还应投入社会,丰富生活,培养广泛兴趣,学会放松自己。2.3.3读书学习,提升自我价值

多读书和不断进修学习。读书的过程实际就是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能力得到提升、精神得到充实。为此,建议教师经常读一些心理励志方面的书,以从中获取力量;此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通过不断进修学习来提升自我价值,开拓视野,使自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以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15。

3.结语

总之,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 1415毕恩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J].理论纵横,2006(12)

黄桂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5(9)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小学教师是一种挑战。作为21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从表面看,小学教师压力往往表现为个人所承受的负荷,但实质上,它反映的是小学教师个体的生活追求和理想,体现了教师个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幸福并不仅仅在于他从事了什么样的工作,更在于他是否从这份工作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快乐。

5.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 篇五

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成就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惰性大增,停止不前,不思创新,得过且过,没有把教师职业作为伟大壮丽的事业,而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终日碌碌无为,平平庸庸,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不见增长,事业毫无建树.

这种现象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细分析,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信念观念不一,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着的差异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应有的信念,不认可自己的职业,世界观、人生观低下,在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下,逐渐随波逐流,不把教师职业当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不再安贫乐道,继续自己的精神苦旅,不再把“传道,授业,解惑"当成人生乐事,一天天跟着铃声走,一目日靠着习惯过,在生活负担.工作压力下,渐渐麻木不仁,停止不前。

二、工作环境单一,是教师职业倦怠,缺乏积极性的客观原因。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薄弱,编制固定并且逐步减少,学校教师只出不进,流动机制不畅,在编教师没有大的失误不会退出。不在编的师范毕业年轻教师又进不来,一些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呆在同一所学校,教同一年级,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差不大的教材,只起到了留声机的作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大致相 同的内容,使用着相差无几的教学方法,提不起兴趣,激发不出热情,逐渐从年轻教师变成中年教师进而老年教师,一部分年轻教师刚开始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但当外界环境稍不如意就悲观失望,惰性大增,不愿去尝试、不想去创新发展。

三、教师评价体系和聘任制度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吹响了很长时间,但教师面对的不是与素质教育一致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仍是管理量化的考评体系,教师的管理被量化成等级,教学行为被变为分数,教学绩效被当成左右晋级待遇的杠杆。这样一些死教书,教死书,搞题海战术,拼时间的平庸教师反而高分在上,那些从事教学科研实践的教师,却在方法创新、改革尝试阶段就败下阵来,失去继续创新、教研的热情,这种不以教师能力水平、教研水平为标准,而以学生成绩好坏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个个都在学生成绩上苦钻研而不在学生能力成长上下功夫。进而影响到了教师间的团结合作,教师各自为战,缺少团队精神,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集体荣誉感欠缺.与此评价体系相连的一年一度的聘任制度使教师压力大增。学校聘班主任,班主任聘教师,处于一线的教师落聘的几率也大,于是渐渐形成一个个固定的小利益集团,教师们不仅花时间思教学,而且费精力搞关系.人人自危,职业恐惧倦怠。

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疲于应付各种事务,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又一诱因。各级教学教研机构不断地督导检查,检查教案,作业等常规任务.这 些份内的事教师们每天都在做,并且做的很好,但在检杳中总能检查出一些瑕疵.教师们听到“不该这样”较多,“应该怎样”较少,无所适从,糊糊涂涂,再加上经费紧张,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不能准确掌握专业知识进展,不能及时了解前沿科技动态,缺少交叉学科知识,同先进教学理念,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几乎是零接触,即使有机会学习,也往往在理论学习时信心十足,面对学生活生生的现实时又束手无策,使得理论与实践脱钩而流于形式.教学绩效不佳.一部分教师逐渐困惑、迷惘。

五、近年来媒体的反面教材宣传,更增加了教师的职业恐惧感和倦怠症。教师队伍中有个别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处理学生方法单

一、态度粗暴、行为过激造成了一些冲突和问题,当然应该处理与纠正。但是媒体报道事件的结果大多都是学校、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教师在引以为戒的同时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再遇到学生的问题时,心里总有阴影,缩手缩脚,不图解决问题,只求平安无事。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是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工程。具体如下:

1、教师自身要解放思想,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树立教师职业

自豪,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识大体,顾大局,时时处处做到豁达大度,沉

着、耐心和冷静,努力用人格造就人格,用心灵塑造心灵,无限

忠诚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来。

2、上级主管部门要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减少教师的人 为压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心无旁贷地教书育人,也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心态和动态,对教师

多些人文关怀,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大力培训,大胆使用教师,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优秀教师的涌现搭建好成长的平

台、创建好施展才能的舞台。

(作者 河南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6.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 篇六

我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和消解对策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满十多年,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感觉精神压力特别大,常有不安、紧张、焦虑感。通过这次培训才知这些是职业倦怠的体现。静思自己的过去,总结我的生活,我的职业倦怠表现为: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2.个人成就感比较低。3.经常感觉深度疲劳、失眠、咽喉痛、感冒、头痛、后背痛。我认为我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大,其次是看不到工作前景

通过本次培训明白了职业倦怠是因工作而起,不仅直接影响工作准备状态,还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使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造成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积极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教师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把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摆在最主要的位置,视教育为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而制约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它会慢慢消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教师的心理状态,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寻求对策,已是刻不容缓。本课题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对提高教育素质,促进教育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直面教师的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职业倦怠是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包含了三个概念上的区别但实际上互相联系的成分: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去人性化。情感上过度投入和情感资源的严重消耗。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在态度上消极、冷酷以及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过于冷漠。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是在这个界定的基础上完成的。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此时的教师一般表现为疲劳、烦躁、过敏、情绪紧张。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会对工作不满意,不再做出努力,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失败感,容易引发教师离职、旷职及退缩行为。并且对工作懈怠应付、与学生联系减少、无法细致的备课,更不愿与学生交流,从行动上、心理上渐渐远离学生,甚至对学生发火、谩骂和体罚学生。

具体表现为:生理衰竭: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肠胃不适、神经衰弱、机能性工作障碍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情感衰竭: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对工作满意度低,热情与奉献减少。情绪波动大,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无法忍受学生在学校的捣乱行为,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认知衰竭:表现为教师明显感到空虚,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显著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价值衰竭: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繁琐事务,对工作缺乏进取心,无心投入过多的精力,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的。人性衰竭:表现为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和冷漠态度去对待学生、同事、家长或家人,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贬低学生,甚至暴力或者体罚学生。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

家长都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过出息,不惜一切的代价来到某个学校,或者给小孩送到教学质量、口碑、荣誉等都很好的学校求学,因为各种原因学生呢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可能有些家长或者说是学生的亲属就会认为是老师的问题,作为教师同样的去承受这些非议,教师或许能通过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课余辅导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必然加重教师的负担,也就成为了倦怠的直接诱因。②、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与竞争

各个学校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不同的竞争机制,当然这些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之中呢肯定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有时候可能辛辛苦苦工作,全然是在给别人做嫁衣,难免会觉得不适应、委屈,厌倦,精神状态也不佳。最后呢导致一些恶性循环。③、工作负荷的重压

这里呢主要说说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的工作重压,可能一个老师除了认一门主课科目外还得去承担一些副科的教学,课时任务过重,有时候忙的吃饭的时间都不是很多,甚至有些老师任3个班的课。工作负荷重,长期的疲劳也会导致倦怠、④、学生问题的困扰

很多学生现在处于青春期,荷尔蒙释放,所以都很冲动,很容易惹事,打架,斗殴、这些问题都让老师们很头疼。⑤、家长的苛求

我相信每位家长都关心自己儿女的成长,为了自己的子女可能都操碎了心,经常电话询问学生的一些情况,有时候呢可能是教师都回家了还一直一直的询问,老师们也会有些应付不过来的感觉,特别是农村地区,家长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有时候有些问题可能解释很久都说不清楚,无形之中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那么该如何消解教师职业倦怠呢?

在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改善树立教育新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包括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地方、企业的资源办学校,减轻自身办学的重重压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教师培训部门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让多数老师从培训中受益。培训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不仅要培训教师和未来教师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训,即不仅要教给他们教学技能方法,还应通过培训,唤起他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并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恰当地处理和上级、同事、家长以及和学生的关系

此外,还要注意改进学校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确立创新型领导者的重要地位,有创新型的校长才会采取创新型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在其带动下,教师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形成一种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轻松活泼、民主自由的氛围。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领导者需要了解教师需要,满足合理需要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方法。学校应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工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时时更新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还要注意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正确认识教育和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积极的进行必要的自我调适。提高自身适应力的核心是自我激励的有效实现。改变认知模式,思维弹性化。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 2 功与否。所谓 “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明确知识是力量,人格更是力量。做教师最重要的是先会做人,要有高尚的师德。同时,营造积极心态,丰富生活方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行业的理解和尊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要积极宣传教师中的先进事例,从物质上给予激励,精神上给予鼓励,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从真正意义上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7.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七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普顿伯格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下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这种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等。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1.学校管理因素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下,每个中学学校课堂的教育改革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各级各类的检查及各地区教育部门学习不断,在不同程度上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占用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时间,让老师们怨声载道,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较为死板,缺少灵活变通,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部就班,按照规章规则进行教学,课堂就缺少了教师的自主性、创新性。忽视对教师心理的疏导等诸多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阴影,逐步导致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反感、厌恶,最终形成了老师们的职业倦怠。

2.学生因素

首先,90年代末出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如今的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其次,班级人数较多,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要进行正常的教学确实有困难,如果再执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条,教师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这给倦怠的发生提供了长期的条件刺激。最后,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的身心感到疲惫。班主任教师晚上查寝到深夜,早上还要陪伴学生出早操,工作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家庭生活时间被剥夺。当教师以牺牲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为代价投入工作的时候,如果工作本身并没有因自己的努力而出现企盼的效果,教师就会陷于挫折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出现严重的情感衰竭。

3.教师生活环境的影响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中的人。教师的生活环境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是教师所处的人际关系环境。现代社会中,人是社会关系网络的一分子,这个世界不可能再有“世外桃源”式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教师职业无论是组织形式、工作形态还是工作内容,相比于其他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而言,都是比较封闭的,这就需要教师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以缓解本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倦怠。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当前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更新的走向需要教师走出以前个人的、封闭化的教学模式,转而面对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课程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不仅是相互间的联系,更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切磋与碰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被视为教师人格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措施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的措施。

1.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中学的硬件设施;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只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教师才会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的现状,鼓励有才能的人到学校任教,为中学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先进的管理及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还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从事该职业人员的受尊敬程度,也影响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广大群众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能够创造正确健康的社会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和控制大众心理,让全社会都重视教师、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2.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共同努力

高尔基说:“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当工作只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中学教师在娱乐休闲活动极度缺乏的状况下,更应该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学校应该经常组织教师互相探讨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加以改进,上文曾经提过,无论是谁,对同样的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都会厌倦与懈怠,所以教师应该经常地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推陈出新,让自己所讲的内容变得更加易懂和富有乐趣,而不是一味地把原来的模式一遍一遍地重复给自己的学生,这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本人都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值

8.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八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普顿伯格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下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这种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等。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1.学校管理因素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下,每个中学学校课堂的教育改革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各级各类的检查及各地区教育部门学习不断,在不同程度上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占用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时间,让老师们怨声载道,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较为死板,缺少灵活变通,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部就班,按照规章规则进行教学,课堂就缺少了教师的自主性、创新性。忽视对教师心理的疏导等诸多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阴影,逐步导致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反感、厌恶,最终形成了老师们的职业倦怠。

2.学生因素

首先,90年代末出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如今的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其次,班级人数较多,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要进行正常的教学确实有困难,如果再执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条,教师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这给倦怠的发生提供了长期的条件刺激。最后,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的身心感到疲惫。班主任教师晚上查寝到深夜,早上还要陪伴学生出早操,工作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家庭生活时间被剥夺。当教师以牺牲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为代价投入工作的时候,如果工作本身并没有因自己的努力而出现企盼的效果,教师就会陷于挫折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出现严重的情感衰竭。

3.教师生活环境的影响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中的人。教师的生活环境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是教师所处的人际关系环境。现代社会中,人是社会关系网络的一分子,这个世界不可能再有“世外桃源”式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教师职业无论是组织形式、工作形态还是工作内容,相比于其他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而言,都是比较封闭的,这就需要教师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以缓解本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倦怠。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当前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更新的走向需要教师走出以前个人的、封闭化的教学模式,转而面对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课程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不仅是相互间的联系,更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切磋与碰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被视为教师人格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措施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的措施。

1.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中学的硬件设施;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只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教师才会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的现状,鼓励有才能的人到学校任教,为中学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先进的管理及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还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从事该职业人员的受尊敬程度,也影响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广大群众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能够创造正确健康的社会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和控制大众心理,让全社会都重视教师、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2.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共同努力

高尔基说:“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当工作只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中学教师在娱乐休闲活动极度缺乏的状况下,更应该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学校应该经常组织教师互相探讨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加以改进,上文曾经提过,无论是谁,对同样的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都会厌倦与懈怠,所以教师应该经常地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推陈出新,让自己所讲的内容变得更加易懂和富有乐趣,而不是一味地把原来的模式一遍一遍地重复给自己的学生,这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本人都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值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华丽的“高帽”,也有崇高而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要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具有很大的相对性,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发展的快慢,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一人之力,还受到所在地区社区和家庭环境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人格的养成方面更是如此。教师有时需要一点适度的超脱情怀,不要一味强调自己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社会责任感,不要因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感化,班级有些学生就是没有任何改变这种教育现实而产生耗竭感和幻灭感。因为教师也是血肉之躯,不是圣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且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不要把原本是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责任统统归咎于自己头上,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那样会经常在心理上产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矛盾,使自己长期感受到压力,自信心不断下挫,进而产生倦怠感。教师应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感。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磨炼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9.教师职业倦怠 篇九

教师职业倦怠是现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更为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是专家所讲的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缺乏热情,对工作厌倦,极易疲惫,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没有食欲,睡不好觉,反应降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其二,是职业评价标准所导致的。学生分数与升学指标,是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教师职业倦怠。其三,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所造成的。超负荷的劳动和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合理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才能尽可能地减轻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教育的发展,在此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问题实质和推卸责任。

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减轻工作量,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尽量把压力降到最小。正视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家长的无理取闹、适当的对学生采取的强制性管理等等。合理核定教师工作量,改变与学生成绩挂钩的绩效管理制度,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等。当然,教师本人应积极应对。首先要客观面对现实,愉快承担起教师的角色;其次是调整期望值和现实的距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处于疲劳状态及时调整;积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教师认识问题的自我调试

10.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篇十

摘要:自从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它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自我效能

心理控制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 21世纪教育的执行人,新世纪人才的缔造者,同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教育界的现状及种种迹象表明,现有教师队伍并不乐观,教师职业倦怠之病症正严重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和培养一大批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 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念

在国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工作倦怠存在着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Chemiss(1980)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并且,其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个体的工作倦怠。以Maslach等(1982)为代表的静态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的现象。

一般认为,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心理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本文只罗列几个相关比较高的方面:

Maslach在其1997年的著作中指出,引发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工作环境因素,而不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员工的个人因素。她将各种具体的倦怠原因整合为个体与工作之间在六个方面上的不匹配:工作超负荷、缺乏控制、奖赏不足、共同体的瓦解、缺乏公平感和价值观冲突。她的这种分类对于进一步研究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格的坚韧性。人格的坚韧性越高,则职业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程度亦越低。Pierce和 Molloy的研究表明,高人格坚韧性特征的教师体验到低水平的工作倦怠。

自尊。工作倦怠的三个倦怠维度都与低自尊有关。Anderson和 Iwanicke(1984)发现,教师自尊的缺乏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分数密切相关。Malanowski和 Wood(1984)的研究表明,自我实现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教师更有可能体验到倦怠。Friedman和 Farber(1992)将教师的职业自尊划分为三个方面也得出类似的结果。

个体归因方式。外控的人由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强有力的他人或机遇,因而比内控的人更多的体验到倦怠。Gold(1985)研究发现,那些报告在学生控制方面有困难的老师更有可能感知到较高的人格解体和较低的个人成就感。Fred等(1992)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另外,有关研究表明,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应对方式的个体,能更容易把来自外界与自身的压力予以解压,从而降低应激水平,较少产生倦怠。

A型性格。A 型人格者总是试图掌握对周围环境的支配权,当其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时,会很生气并感受到压力而出现倦怠。并有研究发现具有明显 A型行为的教师比其他教师显示出更多的神经官能症和由压力引起的身体疾病。

自我概念。刘晓明,秦红芳(2005)研究表明,自我概念水平越高的教师其职业倦怠的程度越低。还表明教师自我概念中的不同侧面,即教学满意度、自我接纳度、人际感知和师生关系能显著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Nias的研究认为职业倦怠与教师工作所获得的价值感有很大的关联。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那么倦怠就容易产生。自我接纳度则反映了个体对自我的理解。能够正确认知自我的教师会时时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修养。人际感知是指教师对人际和社会关系的综合感觉。实际上,人际感知是个体对于社会支持的一种感知。

效能感。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其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而且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整体教师工作倦怠感及其 3 个维度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高 ,他们的工作倦怠感越低。可见 ,教学效能感可能具有减轻工作倦怠的作用。鉴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可训练性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不失为一条缓解教师工作倦怠的有效对策。

成就动机。期望值或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对工作投入程度高 ,且希望承担更多的工作,容易体验到情感耗竭 ,而且一旦期望落空 ,就会随之出现非人性化应对方式及个人无效感。但实证研究却并不完全支持这个假设。

人格特质。Zellar等2001 的研究考察了大五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 3 个特征。结论是人格特征通过影响对情绪性社会支持的感知来影响工作倦怠状况。具体而言,外向性的人更易感受到情绪性社会支持;宜人性则与非工作相关内容、正性内容以及同情性内容的谈话相关;而神经质则预测负性主题的谈话内容。这些不同性质的社会支持进一步影响工作倦怠状况。

三、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具

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具包括职业倦怠问卷和量表。首先介绍的是徐富明等人的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编制。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式从山东泰安和莱芜两地的中小学教师中抽取500名作为被试,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修编。该研究从3个方面检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结构效度,分别是:因素分析结果,项目分析结果,内部一致性效度。该问卷的各项信度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所认可的标准。

其次是王国香等人编制修订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调查170 名中学班主任,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具有3 个因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自我成就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180~0186 之间,分半信度在0178~0184 之间,再测信度在0175~0176 之间;量表各个维度与自我效能和抑郁达到显著的相关。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指标要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职业倦怠,但很多现实条件制约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教育者的职业倦怠问题,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缺乏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这两项研究无疑我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为研究和解决国内教师职业倦怠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为了能够让教师更好地面对职业倦怠,从职业倦怠中走出来,我采用相应的对策。因为形成教师倦怠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所以克服和摆脱教师心理倦怠的途径与方法也应从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

二、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用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

三、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我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四、主动的、积极的应对各项工作和挫折。

学校的帮助。首先,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学校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再次,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臵,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

社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对此,较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教师物质投入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程度。此外,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13

11.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 篇十一

摘 要:教师承担着一线教学任务,是知识的传播者。长期紧张的教学状态容易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文章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引出其折射的相关问题,进而调查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对结果加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教师职业倦怠指的是教师个体长期在某种紧张而又高压的教学工作环境状态下引起的心理疲倦、职业抵触与畏惧的内心过程。长时间以来,教师一直被视为职业倦怠高发的行业。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的缺失、工作缺乏动力、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人生职业规划、满足现状、工作缺乏进取心、易受社会环境与风气影响、经济收入不高、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职业成就感低落、教科研压力等。教师行业受行政部门干涉,人际关系,学生差异明显,工作环境等对教师职业也极容易产生倦怠感,导致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挫败,情绪波动大,对自我认知和个人品性修养等过于盲目,使教师长期处于亚健康的工作状态,对教师职业规划与发展极为不利。

二、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了解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以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二)调查样本:为确保调查的信度与效度,笔者在省内同类院校中随机选取7所高职英语教师作为调查样本。

(三)调查方法:问卷法、个人访谈法。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75份,经统计比对,有效问卷达343份,问卷有效率占91.47%。本次调查真实有效。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问卷主要调查性别、年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教龄、月薪资、职业成就感、倦怠感、情绪波动、心理压力等。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调查教师中男性有51人(14.87%), 女性为292人(85.13%); 通过数据明显看出高职师资队伍中女性教师占了7成,教师一直都被女性视为较理想的职业;

2. 35岁以下教师138人(40.23%),36至50岁的有147人(42.86%),50岁以上为58人(16.91%)。50周岁以下的教师被定义为中青年教师,83.09%的教师属于中青年教师,肩负着高职英语教学的重担;

3.本科学士145人(42.27%),硕士研究生198人(57.73%)。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的人数比例能满足高职英语教育需求,高学历也已成为高职英语师资发展趋势;

4.助教73人(21.28%),讲师124人(36.15%),副教授129人(37.61%),教授17人(4.96%)。讲师和副教授人数比例最大,教授占比偏低,反映出教授职称评定的难度;教师除了教学外,还需带学生参加省赛、国赛及承担科研任务,发表核心论文等;

5.教龄10年以下91人(26.53%), 11至20年105人(30.61%), 21至30年90人(36.23%),30年以上57人(16.62%);高职英语教师教龄分布均匀,近8成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6.月薪资3500元以下47人,3500至5000元145人,5000至6500元115人,6500元以上36人;经统计,55.97%教师月薪资低于5000元,从侧面看出省内高职英语教师待遇偏低外,也反映出社会对高职教师地位认同度不高;

7.认为职业带来成就感的占44.02%,64.13%认为教师职业容易产生倦怠感,认为职业造就心理压力的有56.27%,工作易产生情绪波动的有54.52%;经问卷及访谈了解到职业倦怠、职业压力、情绪波动、职业成绩感4个方面持否定观点的都过半了,原因在于教学工作机械重复、学生专业素养、科研压力、职称、经济待遇等。

三、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自身认识,提升个人品性修养

人在常态下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觉得对自身认识及个人定位把握的非常清晰,实则未然。很多教师对于职业带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理解存在偏差。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会使教师迷失方向,对个人定位不准确,个人品性的修养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对此应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理智地改变自我认识,塑造良好的形象,不断改进自身平时的言行举止,深入认清自我,有意识地了解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品性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全身心地投入高职教育教学视野。

(二)关注教师身心发展,提升教师经济待遇及社会地位

高职一线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主心骨、主力军,长期的各方面的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内心畸形、压抑、忧郁等,对很多事物都会困惑不解;教师经济待遇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一线教师的工资收入增长远赶超不过物价及房价的增长速度,教师为生计犯愁而到处奔波。对此,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关注教师身心发展,给高职一线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经济待遇。经济投入力度的增加也间接反映出教师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反映出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认可,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三)学会调整心态,增强自我适应能力

国家和学校的很多政策、教学中棘手的问题都是教师不能左右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学会调整自身心态,学会不断适应社会的能力,让自己在这种环境下提升内心调控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应多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拓宽人际交往圈,结交不同的朋友,增强自我适应社会能力;学会用包容心看待周围的人与事,凡事往好的一面想,那么教师职业给高职英语教师带来的是无穷的喜悦与满足。

参考文献:

[1]彭迎春.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J].亚太教育,2016(3).

上一篇:重温童年主题活动下一篇:读《做人的故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