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2024-12-02

浅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精选8篇)

1.浅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篇一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交往策略

摘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群体或组织与公众的交往,都集中地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交往策略

一.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的迫切性

首先,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交友需要日益迫切;其次是入学后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有迫切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的需要;另外,择业的自主性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有迫切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取信息的需要。

2.理想性仍存,实惠性需求上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毕业自主择业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显示出了新变化:据复旦大学团委日前在校内进行的一次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活动结果显示,有过半的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大学生活”,但有18%的大学生把“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作为社交首要目的。并且,交往目的也呈现出年级差别,低年级学生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寻求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实惠性需求增加的特点。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交往的社会化特征更加有所强化。

3.广泛性与时代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普遍应用,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广泛性与时代性特点主要是通过交往方式的改变体现出来。仍以复旦大学调查结果为例:有50%的学生认为“以寝室为中心”是最有效、最现实的社交方式,而在另一半的学生中,“社会工作”和“BBS、QQ等新兴网络社交”分别以26%和18%的比率占了主导地位,远远高于6%的“好朋友为主的小圈子型”传统方式。以非直面性,身份隐蔽性,思想情感表达的随意性、自由性、超时空性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们时髦的、新型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选择之一。

4.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贫富的差别上。有调查显示,经济上的拮据使得前者在人际交往中较多的表现为交往被动、性格内向等,甚至个别学生还会由此产生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

5.开放性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与异性的交往上。在现今的大学里,学生们谈恋爱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于“考研、上网、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几乎人人都有或曾经自卑,只有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才算是心理障碍。出现自卑心理障碍的人,青少年占了大部分。青少年的自卑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生理上的缺陷、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对性格与气质的自我评价等方面。为了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我们要指导他们做到:

(1)正确对待失败。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永远都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挫折和失败必然会发生,重要的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的问题。只要我们对挫折和失败有一颗平常的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

(2)增强自信。凡事都要有一个必胜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的发展要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要自信,自信就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当然,我们所定的目标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3)发挥自己的长处,抑制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要顾影自怜。不要只看着自己的短处,而要善于发展和挖掘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青少年一定能摆脱自卑所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中尤其普遍,在他们当中常常会发现有的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抬杠、顶撞,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走。逆反心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的东西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无端怀疑、否定,对不良行为表示认同喝彩、支持等。逆反心理虽然不一定是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任其发展,后果是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的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甚至还可能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我们要做到:

(1)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不能把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于社会中,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的培养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2)教导青少年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提倡自我教育,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3)改善教育机制。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学,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不要让“台上你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要爱护青少年的自尊心,注意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不要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方式来对待青少年。

(4)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青少年在社会中感到安全和自由。

3.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

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有句话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自尊、自负、自傲都会引起孤独的产生;还有一种人比较容易孤独,那就是“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人!”怎么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心理呢?

(1)要把自己融入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

(2)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4.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莫大的困难,因为嫉妒会吞噬人的理智和灵魂,影响正常思维,造成人格扭曲!有嫉妒心的人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多转移注意力,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三.人际交往的策略

(一)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要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闻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4.宽容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

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换位原则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互补互助原则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经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矛盾。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称呼得体和讲话注意礼貌,良好的语言艺术必须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2.非语言艺术

非语言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肢体语言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交往中还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3.学会微笑。笑意是善意的象征,它可以使自己和对方明朗活跃起来,并对对方有很大的吸引力。否则,脸色忧郁、刻板消沉,别人自会退避三舍。因而在交往中,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语气温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4.学会倾听。倾听别人一吐衷肠,是尊重别人,帮助别人排忧解难的一剂良药。倾听别人谈话时要注意:!“认真倾听别人倾诉,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不时要随声附和;“从头到尾听完,不要不时打断对方。

5.学会赞美。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美,从而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赞美别人时切记:!”赞美别人应出自内心;“赞美别人要适度;”应善于寻找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赞美别人的方式要变化多样。

6.学会自控。在与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意志、意识

和理智来调节自己的交往心理,使积极向上、通情达理、宽宏大量、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逐渐渗透到自己的交往心理结构中。记住:结交一个朋友比失去一个朋友难得多。

(三)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真诚地对待别人;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不良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不再有隔阂,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2.浅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篇二

一、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 中职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

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是对交往对象真实情况的歪曲和错觉。在人际交往中, 处在成长期的中职生因个人不同的需求、动机、人格等而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中职生常见的人际交往认知偏差有: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失调、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过度理想化。中职生只有了解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并找到原因, 才有可能全面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他人, 在和他人交往时更加客观和理性, 从而建立起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网络, 促进个人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二) 中职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应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 不良情绪会损坏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 中职生往往出现嫉妒、猜疑、恐惧、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压抑、挑剔、冲动、难过、不快、忧郁等不良情绪, 因每种不良情绪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 故中职生在与人交往时, 要经常体察自己的情绪,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否则, 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其人际关系和学习效率, 而且心理上的痛苦还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三) 中职生不良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了建立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 中职生需要在在校学习的三年期间, 抓住各种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质、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挫折耐力和承受力、对各种环境的快速适应力、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和合群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二、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解决途径

(一) 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完善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中职生不但要认识到外界的客观事物, 而且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也能认识, 并能把自己的意图、思想、感觉、体验传达给自己, 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及时发现自己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 争取变缺点为优点, 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障碍。

(二) 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 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生活在纷杂社会矛盾之中的人, 总会因各种原因引发不良情绪, 而导致自身消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最终可能形成心理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不良情绪, 要学会采用诸如注意转移法、情绪宣泄法、理智克制法等方法来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要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 培养健全的人格, 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 加强个性修养

个性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目前在校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为了加强个性修养, 一定要改变气量小的性情, 要拓宽心胸, 不断充实知识, 要淡化自我。同时, 中职生还要克服不成熟的个性, 有主见但不能有偏见, 更不能固执己见, 要严己宽人, 以人之长比己所短, 要宽厚大度容忍荣过, 自尊、自爱、自理、自强, 面对挫折, 积极进取。另外, 中职生还要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与别人交往时, 要想方设法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 用同情建立起情感的纽带, 对他人不要有太高的期望, 要开阔胸襟, 遇事全面思考, 控制脾气, 与人为善, 这样就能更好地减少与人交往的障碍。

(四) 掌握交往技巧

为了更好地减少与人交往的障碍, 作为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 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要学会尊重他人, 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要学会宽容, 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 要遵守所在群体的基本规则, 关心帮助别人,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要保持独立自主与谦虚的品质、保持微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只有这样, 自己的人生才更加完美和精彩。

中职生因年龄、性别、阶层、受教育程度等差异给人际交往造成了很多障碍。中职生人际交往是否顺利、健康, 不仅直接影响其相互交往的效果, 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 中职生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 找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障碍是什么并采用正确的解决办法, 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问题, 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快乐、自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郑全全, 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顾虑——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篇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顾虑是恐怕对自己,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迟迟不敢下决心或不敢按本意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顾虑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有的人与别人打交道时总爱想:他可靠吗?他会瞧得起我吗?而当别人建议他做某事时,他又想:这合适吗?失败了怎么办?这些都是顾虑心理的表现。我们说,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持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过于谨慎,似乎天下的人都不可靠,因此办起事说起话来总是畏畏缩缩,担忧之心形诸于色。不信任他人,不仅不可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会挫伤别人的自尊心,伤害他人的感情。此外,顾虑心理还表现在只求至交,而不愿广泛结友,这样自然就限制了自己的交往面。

顾虑心理与人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顺境之中,在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从没有遇到过意外的刺激,不但自己是一帆风顺的,而且也很少听到或看到别人的不幸和痛苦,那么他就很少有顾虑心理。一个人在后天的环境中遭受的失败越多,遇到的困难越大,接触的人和事越复杂,那么他的顾虑心理也就越严重。

人的自我意识对顾虑心理也有巨大的影响。自我认可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对自己的能力和现实以及身体和容貌等都给予肯定,这种人自信能把事情办好,所以不易产生顾虑心理。而自我拒绝的人,表现出过分地不赞成自己。他们对自己无伤大雅的身材、容貌、性格、出生等也要自我批评,常把自己带入苛刻的环境中,认为自己不行,自己比不上别人,怕失败了让人看不起,结果办什么事都顾虑重重。

顾虑心理与个体的性格和气质也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一般说来,表现为待人接物冷淡刻板,孤僻,不灵活,沉溺于内心体验,办事效率低,郁郁寡欢等特征的抑郁质的人,易于产生高程度的顾虑心理。在性格上,国际上采用的典型性格类型一般有五种。其中表现为情绪特征不安定,内向,喜欢独自思考问题,不喜欢出门,有自己的偏爱和兴趣的E型性格又叫“现实逃避型”性格的人,易于产生过重顾虑心理。

此外,民族的传统观念对顾虑心理也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人一般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旧观念之束缚,所以顾虑心理就表现得比西方人要明显。

产生顾虑心理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以上仅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顾虑心理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克服或控制。为此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改变带有偏见的传统观念,不可固步自封,对未来要持乐观态度。要坚信世界上好人是占绝大多数的。遇事要达观,态度要开朗,要让希望心理时刻占主导地位。二是要了解和肯定自己。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了解,而且要坦然地承认并欣然接受。不要欺骗自己,更不要拒绝和憎恨自己。要认为我就是我,别人讲什么用不着介意。三是要善于改变自己的处境,创造条件取得成功。要善于向逆境和自己的短处挑战,不能甘居落后,要创造机会争取成功,成功的次数多了,你也就有了勇气和自信心。四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坚强的毅力,要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胆略和气魄,遇失败不泄气,不会干就尝试着干,养成果断地处理事情的习惯,要培养锻炼自己的意志。假如你摔倒了99次,你要有第100次站起来的勇气。做到了这些,你的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4.浅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篇四

案例分析

二年级的茵棋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了难题:只要在玩耍中输了,就大吵大闹,甚至报复性地把别人的文具藏起来或偷偷毁坏。如此反复,结果谁也不愿意和她玩。这样一来,茵棋更孤单了。但她却不甘寂寞,不时制造一些挑衅事件,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只要老师批评,或者同学说她不对,她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顶嘴,对老师有明显的对抗心理。老师、家长越批评,她就越变本加厉地对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假如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且相互独立的,我们可以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那么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的关系。

同样的错误,不同的学生修正起来难度不一样。教师家长认为好、自我感觉也良好的孩子,他们犯了错误,很容易改正。因为好学生基于这样两种认知——“好学生不应该犯错”和“我犯错了”,这两种矛盾的认知必然造成学生的痛苦体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用过多批评,只要向其指出所犯的错误,他就会在自责中修正自己的行为。

而对于茵棋,就没有那么容易。教师认为她是害群之马,家长觉得她不可救药,自己也觉得天憎人厌。她也存在两种认知——“老师、同学眼中的我是一个经常犯错的人”和“我现在又犯错了”,而这两种认知并不失调。认知平衡就不会产生痛苦,个体也因此失去了改变自身态度和行为的动机,于是她破罐子破摔。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茵棋找回本该属于她的自尊心,提高自我认知,再让她分析自身问题,体验心理失调,进而完成转化。

辅导措施

1.动情:改变认知

新学年的开始,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经过假期的沉淀和反思,绝大多数学生在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一切重新开始。学生对新接班的老师更是充满了期盼,希望能赢得新班主任的好感和信任,得到家长和同学的认可。

面对着一张张充满期待的新面孔,我动情地说:“新的学年到来了,你们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篇章,以前的你是怎样的,老师不想知道,老师只想看到现在的你有多棒!在老师眼中,你们就像一张张干净的白纸,怎样在白纸上描绘就看自己了。” 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我发现刚才正在我行我素地折纸鹤的茵棋已经悄悄地把纸鹤放进了抽屉,安静地坐好了。放学后,她还主动争取留下来,与值日生一同打扫教室。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她。

我深知,此时的茵棋已经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这会让她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茵棋努力争取当一个好学生:上课少了大吵大闹,班级的活动也开始参与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偶尔她忍不住吵闹起来,在我善意的注视下,也会有所收敛,而不再像以往一样不加理睬了。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一种渴望,一种融入集体的渴望。茵棋正在悄悄地找回本该属于她的自尊心。

2.知情:改变环境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应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了解其与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

叛逆心理源于青少年认知独立性的发展。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强度迅速增加,对人对事十分敏感,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不平衡之中。当他人阻碍其自我表现或漠视其感受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被激发,就会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表达自己与外界的对立情感。

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与品质的.培养。通过家访,我了解到,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正是茵棋表现唯我独尊的原因。于是,我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父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

此外,由于茵棋一直表现不好,所以个别老师会对她失去信心和耐心,在教育时不够尊重和体谅,导致她对老师的教育排斥和逆反。于是,我又专门与班上相关教师进行了沟通,取得了思想上的一致。

3.共情:改变行为

茵棋的个性、情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

早上,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老师,茵棋又大闹天宫了!”我来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一片狼藉,作业本撒了一地,同学们围成了一圈,目光里尽是批评与指责,甚至有厌恶与不屑。而中间站着的茵棋满脸泪水、目露仇恨、双拳紧握。有些同学幸灾乐祸地说:“好了,老师来了,你遭殃了!”我走近大家,用愉快的声音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今天阳光明媚,又是一个好日子,为什么一早上就弄得哭哭啼啼的?各位同学早读吧。”在学生不敢相信的目光中,我站在讲台上做好了上课准备。看见茵棋紧握的双拳松开了,骇人的目光收起了,我心平气和地说:“先坐下,有什么想说的,上完课再告诉老师。”茵棋迟疑了一下,缓缓坐下。上课初期她无法投入,渐渐地,在有趣的课文,激情洋溢参与讨论、分享的同学的带动下,她开始投入到学习当中。

下课后,我把茵棋带回了办公室。我知道此时用冷处理的方法,才会让她认知失调,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机。我搬来了一把椅子,让她坐在我身边,和颜悦色地说:“你先平静一下,想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平静好了再跟我说,好吗?”可能是因为我的沉默,她越来越坐不住了,衣角卷得越来越紧。“气消了些没?”我转过头跟她说。倔强的她眼眶渐渐红了起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相信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的安抚和信任,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她抿抿嘴巴,慢慢说开了。原来今天早上,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回到班里,看见几张桌椅被弄歪了,还有乱写乱画的痕迹,就起哄说是茵棋干的,因为她以前最喜欢这种恶作剧。茵棋听了顿时火冒三丈,脱口就骂,那些同学不服气回了几句。她更火了,便动手把同学们交的作业本扔到地上泄愤。

听完茵棋的述说,我把几个起哄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分别聆听了各人的陈述,重现了当时的情境。然后,让他们和茵棋反思事件中自己与他人的对与错,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对方道歉。在接受道歉时,茵棋低垂着头,满脸涨红,一副罕见的不好意思。轮到她向全班道歉了,她扭扭捏捏地不敢说话。我轻声在她耳边说:“勇敢一点,做错了就应该承认错误,老师希望你白纸上的污点能尽快抹掉。”茵棋明白了我的心意,迟疑地说了一声:“同学们,对不起。”语言虽简单,却是她跨入改善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我肯定了茵棋和几位同学的态度,并希望大家用平等、宽容、公正的心对待同学,共同建立一个积极奋进、和谐向上的班集体。自从这件事后,同学们开始慢慢接纳茵棋。一年来,茵棋的转变有目共睹,她也重新建立起人际交往圈,体验到老师的关爱和友情的珍贵,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5.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所得 篇五

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所得

继上个学期学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之后,这个学期我又选了张老师讲授的《人际交往心理学》,从中有收获了不少知识,结合上学期学的《社会心理学》对有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记忆。下面我想把这个学期学的有关《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一些所得的有关知识并结合自身写下来: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对心理效应的分析来理解和提高人际交往的一门学问。

二、人际交往的作用

成功的人际交往是一种智慧和能力。对于不知道人际交往重要性的人来说,或许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交往不就是与人打交道吗?有什么艺术可言?还用得着专门去学?然而,现实给我们的教训太深刻了。许多人面对大学里繁杂的人际关系,常常显得不适应,甚至遇到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很多人感叹:涉世容易处世难!由此可见,不懂得必要的社交知识,不善于运用交往的艺术,在生活中就会举步维艰。所以我认为学习点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用的。其主要表现在:

1、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在我们的交往活动中,有时候两方面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会因此而产生烦恼。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节两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

3、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人际交往是我们奉献的桥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社会的信息,知道人民的生活和需要,保持和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人际交往的数学法则

1、平均法则:平均法则就是我们把每一次交往的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加起来,再除以交往的次数,得到一个平均值,并以平均值来评价他人,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2、累加法则:累加法则就是我们把每一次交往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求和,利用总值来形成对他人的总的印象。

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

第1页共计:3400字

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启迪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纠正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认识。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一次交往的印象对我们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一般而言,熟人之间的交往近因效应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3、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环效应往往对恋爱的双方起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猜测,无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们不要瞎猜别人的坏处,不要那么小心眼,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把对某一类人物的整体看法强加到该类的每一个个体上而忽视了个体特征。刻板效应有利于总体评价,但对个体评价会产生偏差。比如,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识广,而城市来的同学认为农村来的同学见识狭隘。

五、人际交往的技巧

1、交谈的技巧

一次成功的交谈不仅取决与交谈的内容,而更多的是取决于交谈者的神态、语气和动作等。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交谈的时候要表示自己的友善之心,不要盛气凌人。同时,不要没完没了的说个不停,应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忽视别人的感觉。

2、聆听的技巧

聆听也是一门艺术。聆听需要我们耐心的倾听,同时要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时应当注意集中精神、表情自然,经常与对方交流目光,适当的用嘉许的点头,或是用微笑来表示你很乐意倾听。这样,别人才更有信心的继续讲下去。如有疑问,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对方会感到你对他的话很重视。

六、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因素

1、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交往的语言、语意差异,交往态度差异,以及接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差异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交往障碍。语言不通的异国移民无法一下子在新环境中广交朋友,便是这方面显而易见的例子。

2、社会背景。主要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个人身份以及年龄、性别等方面。当年鲁迅先生指出,美国的石油大王何曾知道中国拾煤渣老太婆的辛酸,贾府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由此可见,悬殊的社会差异,必然影响人际间的交往。

3、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双方在认知、情绪、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征等。具体来说,双方的思维定势、观点观念、情绪状态、气质、性格、兴趣、价值观、品行、能力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均能影响彼此交往的深度和层次。有关人际吸引的研究表明,交往双方在空间上的接近性、在个性特征和态度等方面的相似性、在需要和期望等方面的互补性以及出众的能力和仪表等因素,都可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七、结合自身

我们都知道,受人欢迎的个性特征别人乐于接受并与之交往的人,心理学上称为“人缘儿”。据国外研究表明,受人欢迎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聆听重于表达,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过分谦虚,犯错误时勇于承认及坦诚道歉,不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不过分讨好别人,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不受人欢迎的个性特征阻碍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以及妒忌心强、自卑、偏激、退缩、内向不合群、充满敌意等。

作为人,其实大家都想做一个“人缘儿”,我也不例外,平时我会记住我认识的或新接触的人的名字,保准在下次见到他能知道他叫什么,甚至有时会在本子里记下他们的名字,见到面会打招呼,一回生二回熟,大家就熟悉了!其次我是愿意和大家交心的人,只有诚心相对方能收获友谊。平时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学会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要向大家彰显你阳光的一面,说话有时也会插入幽默的成分,但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会做到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与艺术人际交往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种艺术,学会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技巧和人际交往时的心理效应,才能提高交往的效果,才能改善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

1.刘晓新 毕爱萍主编:《人际交往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6.职场人际交往的七大要不得心理 篇六

第一章:七大人际交往的心理要不得

第二章:职场必知的交际技巧

第三章:职场“菜鸟” 发泄情绪良方

我们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交往是必须的,但是有哪些要不得的人际心理呢?那么下面我们来做个心理疾病测试吧,来检测一下你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多深!

七大人际交往的心理要不得

人际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不喜欢那种肤浅的不真实的“朋友”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双方真正的心理互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而是各取所需或迎合他人的趣味的伪朋友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跟踪调查发现,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心理状态不健康者,往往无法拥有和谐、友好和可信赖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人际心理。

在与人相处中,既无法得到快乐满足,也无法给予别人有益的帮助。为了拥有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家归纳出以下几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请女性朋友在与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1、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为容貌、身材、修养等方面的因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做事犹豫,缺乏胆量,习惯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在交流中无法向别人提供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感到与之相处是浪费时间,自然会避而远之。

2、嫉妒心理

有人说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与人的来往过程中,这点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

在和人的来往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中对别人的优点、成就等不是赞扬而是心怀嫉妒,企望着别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

试想,一个心怀嫉妒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付出真诚的行为,给予别人温暖,自然不会讨人喜欢。

3、多疑心理

朋友之间最忌讳猜疑,无端怀疑别人。有些人总是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没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风捉影,对人缺乏起码的信任。

这样的人喜欢搬弄是非,会让朋友们觉得她是捣乱分子避之不及。

4、自私心理

有些人与人相处总想捞点好处,要么冲着别人的位子,要么想从别人那里得点实惠,要么为了一事之求,如果对方对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就不愿意和对方交往。

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伤害别人,一旦别人认清其真实面目后,就会坚决中断与其交往。

5、游戏心理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诚,把别人的友情当儿戏,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不管与谁来往都没有心理的深层次交流,喜欢做表面文章。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往往闻风而逃,这样的人无法结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

孤芳自赏,以为自己是人中凤、天上仙,是人世间最棒的,把与人交往看成是对别人的施舍或恩宠。

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总是高高在上,端着个架子,一副骄傲冷漠的样子,让别人不敢也不愿意接近,自然不会拥有朋友的。

7、成见心理

对己自由主义,事事放纵;对人马列主义,事事计较,而且极为刻薄。因为一件事情而对别人怀恨在心,心生怨恨,从此认定对方不值得交往。

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胡同,与事与人斤斤计较,朋友会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永远不犯错误的,不懂得原谅,就不会长久地拥有友情。

职场必知的交际技巧

1.问候时最好点名道姓。

迈进会客室的门,你的第一句话可能是:“你好,见到你很高兴。”但这却不如说:“李经理,你好,见到你很高兴。”后者比前者要热情得多。

2.若对方没请你坐下,你最好站着。

坐下后不应掏烟,如对方请你抽烟,你应说:“谢谢。”把烟灰和火柴头弄到地板上,是很不得体的。

3.不要急于出示你随身带的资料、书信或礼物。

只有在你提及了这些东西,并已引起对方兴趣时,才是出示他们的最好时机。

当对方询问你所携带资料中的有关问题时,你应给予详细的解释或说明。

4.主动开始谈话,珍惜会见时间。

尽管对方已经了解到你的一些情况和来访目的,你仍有必要主动开口。你可再次对某些问题进行强调和说明。也是礼貌的需要,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5.保持相应的热情。

在谈话时,你若对某一问题没有倾注足够的热情,对方会马上失去谈这个问题的兴趣。

6.当愤怒难以抑制时,愤怒会使你失去理解他人和控制自己的客观尺度。

它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应提早结束会见。

7.学会听的艺术。

听有两个要求,首先要给对方留出讲话的时间,其次要听“听话听音”。

如对方首先讲话,你不可打断对方。应做好准备,以便利用恰当的时机给对方以响应,鼓励对方讲下去。

不能够认真聆听别人谈话的人,也就不能够“听话听音”,更不能机警、巧妙地回答对方的问题。记住:不论是社交场合,还是在工作中,善于听是一个人应有的素养。

8.避免不良的动作和姿态。

玩弄手中的小东西,用手不时地理头发、搅舌头,清牙齿,掏耳朵,盯视指甲、天花板或对方身后的字画等,这些动作都有失风度。

9.要诚实、坦率,又有节制。

若在一件小事上做假,很可能使你的整个努力付诸东流。对方一旦怀疑你不诚实,你的各种不同凡响的作为都将黯然失色。

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因此,你可以坦率地谈起或承认自己的缺点或过失。在评论第三者时不应失去体量他人的气度。

10.要善于“理乱麻”,学会清楚地表达。

善于表达使人终生受益。讲话不会概括的人,常常引起人们的反感:叙事没有重点,思维头绪混乱的人,常常迫使人们尽量回避他。

一般来说,你若从没有担心过别人会对你的话产生反感,就意味着你已引起他人的反感了。

11.作一次音色和语调的自我检查。

把自己要讲的话录音5分钟,听听是否清晰,喉音、鼻音是否太重-语速怎样-语调老成、平淡吗?

如不满意,改进后再录一段听听。充满朝气的语调会使你显得年轻。此功重在平时留心多练。

12.注意衣着和发式。

第一次见面就给人一种不整洁的印象,往往会给你的自我表白投下阴影。

平时不修边幅的企业家,在会见前应问问懂行的人,让他根据你的年龄、体形、职业及季节等因素设计一下你的衣着和发式。

13.如果对方资历比你浅,学识比较低,你应格外留心自我优越感的外露。

当你介绍了自己令人羡慕的学位职称等情况后,对方也得谈到他的相应情况。

为了避免对方自愧不如,在介绍自己时你应该谨慎一些。对对方可以表示赞佩。过度的关心和说教应该避免,要表现出诚意和合作精神。

14.会见结束时,不要忘记带走你的帽子、手套、公事包等东西。

告别语应适当简练,克制自己不要在临出门时又引出新的话题,因为没有理由认为告别才是会见的高。

职场“菜鸟” 发泄情绪良方

不要见人就发泄情绪

只对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发泄不满,是最重要的原则。

向同事或毫无裁定权的人发泄情绪,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厌烦。

解决方式是:直接去找你可能见到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上司,然后心平气和地与上司讨论。假使这个方案仍不管用,你可以向更高层次的上司求助。

抱怨的方式同样重要

尽可能以赞美的话语作为情绪述说的开端。

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对方的敌意,同时更重要的是,你的赞美已经事先为对方设定了一个遵循的标准。

记住,听你情绪述说的人也许与你的事情并不相关,甚至不知道情况为何,如果你一开始就大发雷霆只会激起对方敌对、自卫的反应。

控制你的情绪

如果你怒气冲冲地找上司表示你对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满,很可能把他也给惹火了。

所以,即使感到不公平、不满、委屈,也应当尽量先使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说。

过于情绪化将无法清晰地说明你的理由,而且还使得对方误以为你是对他本人而不是对他的安排不满,如此你就应该另寻出路了。

注意抱怨的场合

发泄情绪时,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少使用正式场合,尽量与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谈,避免公开提意见和表示不满。

这样做不仅能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即使提出的意见出现失误,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利于维护上司的尊严,不至于使别人陷入被动和难堪。

7.浅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篇七

蒋某,女,l6岁,汉族,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体貌端正,家族无精神病史。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浙江温州人,家境良好。小学五年级父母离异,一直与经商的父亲一起生活,家庭关系淡漠,家庭结构复杂。蒋某自入学住宿以来,经常与同寝室室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入学一个月内已调换寝室三次,人际关系不良,对新环境总不太适应。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有想回避同学、辍学回家的念头。自觉非常痛苦和焦虑。

二、咨询师观察及向他人了解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相貌端庄,长相清秀,刚进咨询室时略有紧张,不敢与咨询师目光交流,介绍自己情况时,声音有些颤抖,谈话时手里不时摆弄自己的手机,在咨询中稍加安抚后,情绪稍有缓解。

宿舍同学描述:蒋某比较内向,说话带刺,总觉得别人对她都是恶意的,时间久了,就没人愿意和她说话了,最近晚自习结束后很迟才回寝。

班主任描述:蒋某考入时学习成绩在班级还不错。而且因为音乐学习认真,被选为课代表。但近来听课不专心,作业也没前段时间认真。平时独来独往,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同学有过几次冲突。

心理测验结果:选用SAS和SDS量表,SAS标准分为61,SDS标准分为63。

三、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问题:没有考入普通高中,进入中专以后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集体住宿生活,并由一些偶然事件引发人际交往冲突,伴随产生了抑郁焦虑的情绪困扰,求助者又不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这种困扰长期积压在心里,造成了内心的痛苦,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

生物学原因:女,16岁,正值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排除器质性病变。

心理原因:求助者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外界事物的不合理认知,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

社会性原因:早年遭遇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父母离异),造成家庭重要情感的缺失,加上父亲忙于生意,家人的淡漠使求助者缺乏倾诉的对象,缺少帮助和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学争吵也成为引发不良情绪的负性生活事件。

(二)诊断及鉴别

诊断:人际交往障碍。

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有较强的自知力,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协调统一,她的不良情绪是由客观事件引起,且有主动求医的愿望和行为。个性相对稳定,且无躯体异常和精神病家族史,可以排除精神病。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特点是症状表现上以焦虑为主,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或半年。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持续时间不到三个月且并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性神经症的特点是症状表现上以兴趣减退甚至丧失、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为主,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时间大约3个月或半年。求助者虽然存在情绪低落,但持续时间不长,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且其喜欢音乐的兴趣从未减退过,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与神经衰弱相鉴别:神经衰弱的症状主要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过度紧张。求助者虽有时存在睡眠障碍,但其他不符以上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神经衰弱。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主要是进入新的环境后,学习和生活不太适应,加之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强化了学习和人际关系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但仍可以正常生活学习,社会功能并未受损,持续时间不长且没有出现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制订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缓解当前抑郁情绪,改善睡眠状况,引导其了解自己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改变不合理认知,改善人际关系,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求助者独立自立的能力,逐步适应学校的集体住宿生活,与周围同学和谐相处。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从咨询中习得的方法和技能来减少今后可能会遇到的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完善自己的个性,最终使求助者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学习生活步入正轨。

五、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与行为疗法

结合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求助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认知分析能力的实际情况,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选择合理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和不良的行为模式,引导求助者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改善学习情况的目的。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埃利斯认为人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情绪是伴随思维而产生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而人是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语言而进行。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以不合理信念和思维为内容的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其理论基础是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该疗法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而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利用强化可以使患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常用技术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其核心是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使患者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六、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和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如下:

第一次:

时间:2012年10月25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求助者产生信任感。

3.确定主要心理与行为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过程:咨询师运用参与性技术倾听求助者的表述,采用询问、鼓励与重复、内容与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括等技术,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原理与求助者共同澄清问题,启发和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在此基础上,运用影响性技术中的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及影响性概述等技术对求助者实施干预。

布置咨询作业:认真回想开学以来让自己情绪低落的事件,思考并分析其中是否有不合理因素。

第二次:

时间:2012年11月2日。

目的:

1.学习放松技巧,缓解学习焦虑情绪。

2.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扩展人际交往范围。

过程:教授放松的方法并告知求助者每次感到心情烦闷时就用放松的方法来应对和调节,并告诉求助者焦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让她明白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必对自己的焦虑情绪过分担心。并鼓励求助者与她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主动交往和互动,强化求助者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布置咨询作业:

1.要求求助者每天做放松练习1~2次,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2.一周内与自己比较喜欢的同学或老师主动沟通,并记录沟通心得。

第三次:

时间:2012年11月8日。

目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人际关系。

过程:通过各方面搜集的资料了解到求助者主要是由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才不断与他人发生冲突,通过让其进行角色扮演,不断体验并反思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和动作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好地与人沟通;咨询中咨询师也向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同时,为争取对其治疗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咨询师也通过求助者提供的姑姑的电话与其姑姑联系,告之求助者对她的情感依赖和目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状况,请其姑姑配合,多与求助者联系,关心理解她。

布置作业:

1.要求其找出与之有矛盾的同学的优点,至少五条。

2.主动与和她发生过冲突的同学沟通。

第四次:

时间:2012年11月16日。

目的:巩固。

在本阶段中,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此外,检查求助者的作业并要求其谈谈体验和感受及与室友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咨询者反馈求助者作业的完成情况,表扬其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鼓励其今后继续用积极理性的态度看待人际问题,同时鼓励求助者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协作,继续加强人际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七、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几个月后在回访中求助者自我感觉精神状态有了改善,和宿舍同学的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最近听课听得进去了,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比以前积极主动了,感觉心情好多了,睡眠也好多了。

求助者身边同学评估:室友反映蒋某变得比以前爱说话了,而且说话不像以前那么带刺,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咨询师评估:回访中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交流状况都比较好。老师和同学也反映求助者现在人际关系融洽,参加集体活动比较踊跃,成绩也有所提高,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体来看咨询效果比较明显。

心理测验评估:咨询以后SAS的标准分为36,SDS的标准分为38,显示焦虑抑郁情绪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8.现代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 篇八

在现代生活中,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建议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要感情也要实惠——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满足。

交往中可能出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但不可因对方的功利目的而把别人想得太坏,甚至切断与对方的联系。要既重感情,也讲实惠,应从不同层次上保持与周围的人的关系。

给别人爱你的理由——主动原则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互动的、对应的。在交往中,我们总是期待别人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你要别人爱你,你就得给别人爱你的理由。我们周围的人都是普通人,没有圣贤。人家为什么要喜欢你?为什么要做你的好朋友?不可能没有原因。为什么先要别人接纳自己,而不是自己先去接纳别人?为什么要求别人先给予而自己不先付出?你可以要求自己先付出,但不能这样要求别人。

坚持主动原则,给别人爱你的理由,就是你先要爱别人。无论是情感定向的交往,还是功利定向的交往,要使交往顺利进行和延续,都该先从自己开始。当你成为别人的朋友时,你也就拥有了好朋友。你肯播撒爱的种子,才能有爱的收获。

别让人家抱“定时炸弹”——真诚原则

不论是情感定向的交往,还是功利定向的交往,都需要真诚。现代人际交往中,越是坦率承认功利定向上的交往,越需要真诚。真诚是跨时代跨国度的一条永恒的交往原则。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真诚是每个人所期待的交往方式。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出于这种需要,人们都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可以把握的,自己的交往对象是能够把握的。而你不真诚就让人感到没法把握你,就担心吊胆。打个比方,谁愿意怀里抱个“定时炸弹”睡觉?人家把握不了你,只能像躲避炸弹一样躲避你。其实,挚友交往的最高境界是利他的。如此,还愁没有朋友与你交往?

花香淡淡情味更长——距离原则

不少年轻人在朋友交往中喜欢形影不离,结果,并不利于扩大交往范围,而且双方也会感到不舒服。一些年轻的朋友常常在咨询中诉说这种苦恼。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们在交往中都需要一定的人际空间,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都需要一个独享的心理空间,需要一定的心理自由度。失去心理自由度,人际气泡会感到拥挤,于是,不舒服产生了。

因此,人际交往既需要拉近心理距离,又需要拉开心理距离。也许,你对拉近心理距离有足够的准备,对拉开心理距离缺乏应有的认识,怕距离太远了不利于交往。其实,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保持适当距离。你别怕因此而中断友谊,因为自然的法则是淡淡的花香情味更长久。

路靠自己走——自立原则

保持距离就不能靠在朋友身上走路了,你必须得自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立世的支持网络;但迷失了自己,也就全无意义。传统上,我们缺乏个体独立性,在人际交往上有较多的人际依赖。比如,我们到一个地方找工作,下车不是先安顿好自己,而是先去找朋友,请朋友帮助解决住处和工作。好像朋友理应承担这份责任。如果朋友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被看成无情无义。有些青年朋友更是从学习到生活,习惯于依赖别人的帮助。

上一篇:国庆提前回家的请假条下一篇:个人常规管理培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