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精选13篇)
1.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一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专业】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招生网站-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分数线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6号令)及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工作的有关精神,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院名称: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部标代码:13514第三条 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第四条 学院地址:兰州市和平开发区
邮政编码:730101学院网址:
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档案录取新生,坚持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十二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调档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当批次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不拒绝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可以录取未填报我院志愿且服从院校调剂的考生。第十三条 考生专业按照投档成绩以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同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的原则进行。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已录满时,则依据考生填报的参考志愿作适当调整。若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对专业服从调剂者,根据考生志愿和成绩安排适当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者,则作退档处理。第十四条 对工艺美术(艺术类)专业录取时,认可甘肃省美术类统一考试的专业课成绩;在考生文化课、专业课成绩均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前提下,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十五条 对于各类增加分数和降低分数投档的考生,按照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按照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退挡、审核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周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十七条 江苏省考生实行“先分数后等级”的方法,要求考生选测科目等级为CC(含)以上,录取时主要考虑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成绩,在同等条件下考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及考生综合素质。第十八条 新生入校后,学院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院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原籍。第十九条 所有招生专业均无男女比例限制。第二十条 学院外语授课语种为英语。第二十一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最新规定执行。第二十二条 录取时应、往届考生一视同仁。第五章 收 费 标 准 及 其 它第二十三条 收费标准执行《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学费标准的批复》(甘发改收费[2012]1172号)文件规定。学费:文史、经管类专业每人每学年9800元,理工类专业每人每学年11000元,艺术类专业每人每学年12000元。住宿费:4人间每人每学年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1200元;6人间每人每学年900元;8人间每人每学年800元。第二十四条 优秀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国家助学贷款等助学制度。另外,学院还设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和其它奖学金制度。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由学院
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重点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全景地图: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历年分数线: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报考指南: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招生计划: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2.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二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大学小语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
0 引言
在我国, 独立学院最早出现于1999年,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独立学院工作会议上, 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作了重要讲话, 指出独立学院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了主要作用。独立学院也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如何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显得尤其重要。在独立学院成立之初, 大部分独立学院延用母体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 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也不例外。然而独立学院学生与母体院校学生主体存在诸多差异, 改革势在必行。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模式, 大学外语教学也做出了许多改革。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设置一门课程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以便为今后的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评估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Hutchinson T.and Waters, 1993) 。为了更好的服务三本学院学生, 开设更符合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 大学外语教学部首先也改革了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的设置。大学外语教学部 (以下简称大外部) 开设课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大学英语教学、二为大学小语种教学、三是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教学。
1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变以往母体院校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教学计划及教学安排上进行了改革。根据我校学生英语基础特点,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 第一学期增加了四周的英语语音课教学, 从第二学期开始增加四周的大学英语四级辅导教学, 以满足学生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的需求。在课程评价体系, 大外部也做了大胆的尝试。在成绩评定方面, 我校改变了原有其他院校通常所采取的3、7, 既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70%的成绩评定模式或4、6模式。而改为2+2+2+4模式, 即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自主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口语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改变了以往学生期末考试一次成绩定成败的状况,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能够更加自觉, 积极的进行大学英语学习, 并且在日常学习当中注重口语练习, 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此外大学英语教学推出小组学习模式, 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 不管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基础如何,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都会有所收获。将每个班的学生6人分成一组, 推选出小组长, 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学习, 形成互助式学习模式。
2 大学小语种课程建设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为指导, 云南省教育厅起草了《云南省关于加快小语种人才培养的意见》, 以不断加强指导高校制定完善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措施。为建立多元化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 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我校针对这一精神, 依托外语学院众多的小语种课程和师资力量, 现已开设大学泰语、大学韩语、大学日语、大学法语等相关大学外语课程。学时与学分与大学英语相同。以上课程均为针对零基础起步的学生, 学生在选择小语种课程时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来职业发展等方面。所有的同学均在同一起跑线上, 通过两年的学习掌握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按照云南省教育厅所提出的“以双语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专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注重学科融合, 强化双语或三语 (汉语、英语、小语种) 训练, 强调个性化教育, 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在今后小语种发展文面, 特别是在专业教学上将优势特色专业与小语种进行融合, 尝试“小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上语种的开设也为我校国际直通车项目提供了语言能力上的支持。
3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
我校大外部除做了以上改革尝试外, 也在进一步着手大外部选修课程建设。以满足培养复合型, 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满足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不同兴趣及需求。
3.1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构想
大学英语是本科教育阶段的公共必修课程, 包括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学习和后续学习。大学英语后续学习通常是以选修课形式出现, 它是基础阶段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延续和补充。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明确指出, 要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 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 立足国情, 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要求, 构建科学、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从英语能力、学业学术英语能力、英语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领域设计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体现基础性与应用性, 提供多种选择, 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等需要。在这一背景下, 大学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3.2 问卷调查
为更好了解我校学生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喜好和需求状况。特设置了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涉及学生选择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动机和原因;喜欢哪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选修课程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希望授课教师更侧重采取何种方式授课;考核方式等20项。共列出11门课程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这11门课程分别是英语语汇与阅读、大学英语写作、英语语音、中国文化英语、大学英语口语、英美文学选读、英美影视视听、商务英语入门、英语教学入门、英语公众演讲和跨文化交际。调查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大二学生。本次问卷共发放问卷590份, 回收590份。此次问卷调查因是初次以课程群的形式开设, 规模较小。问卷未涉及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大三学生, 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小规模课程群开设的成功, 下一步将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进一步扩大课程群所开设的课程, 照顾到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
3.3 开课情况
经统计, 最后把学生选课率最高的四门课程开设为选修课程。这四门课程分别是英美影视视听、商务英语入门、英语词汇与阅读以及大学英语口语。从此次所开设的四门课程当中不难看出, 学生更倾向选择实用性和兴趣性较强的课程, 对于提高型课程选择较少。经过一个学期的运行, 以上所开四门课程通过与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了信息反馈, 学生总体评价较高, 所开设的四门课程在学生评课方面全部为优秀。从第二学期学生选课情况来看, 四门课程均为一次性选满。这使得大外部担任选修课程教师信心倍增。
3.4 未来发展规划
此次选择课程的顺利开展为大外部选修课程群今后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树立了信心。今后大外部拟开设以下方面相关全校选修课程:一是夯实实用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二是开展提高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群建设, 针对我校国际合作院校较多这一现状以及本硕直通车项目, 为学生考研, 出国留学等提供英语知识支撑, 并为下一步拟开设考研英语、托福、雅思、以及专业英语等相关课程;三是促进文化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发展, 通过两到三年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以及基础英语发展, 不断提高全校学生对文化类英语课程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逐步开设英美诗歌欣赏、英语歌曲欣赏、英美文学选读、英美小说选读等相关课程。
4 小结
总的来说, 独立学院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定位来进行课程设置与安排, 转变原有教学观念, 既不墨守成规, 也不跟风跃进, 改变教学策略, 教学中既应加强英语基本功的训练, 也加强专业英语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面向社会, 将基础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and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21.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2007.
[3]黄阿仙, 梅家象.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11) :173-175.
[4]http://paper.i21st.cn/story/93774.html[OL], 2014 (12) .
[5]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6]鲁卫平, 王润孝.研究型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3) .
[7]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普通高校本笠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3) [Z].2014 (11) .
3.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廷茂专访 篇三
1994年,他一头扎进中葡关系史和澳门史研究中,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这个领域。澳门回归15年来,他频繁往来于两地,进澳门图书馆档案馆,躬耕于故纸尘堆,乐此不疲。他就是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的教授张廷茂。
澳门需要大陆的人气
1996年,还是暨大在读博士生的张廷茂第一次去澳门做考察,搜集资料做访谈。回忆往昔,依然真切,“很新鲜,东西方文化共存的澳门,西方色彩很浓厚,城市面貌、文化气氛都有很深的葡萄牙痕迹。当时因为迎接澳门回归,澳门在做各种语言接待方面准备,我们到一些公共场所,完全不讲粤语也没事。”
时光荏苒,从青年学子到博士生导师,源于地缘的关系,研究的兴趣,张廷茂一直深耕于澳门研究,频繁往来于大陆和澳门两地。
“从历史上看,澳门需要大陆的人气,回归以后更进一步。”在课堂上,他也反复和学生讲,“人们讲澳门从来没有离开过祖国,这是一句大实话。”
回归以前,路上跑的主要是中巴,回歸后高头大马似的旅游大巴就很多了。这是张廷茂的一个出行感受。“澳门回归带旺了澳门的旅游,带旺了澳门的人气。”相应的,张廷茂也发现了些问题,比如堵车。有一次,他从市政厅回关口曾用了一个多小时,不过澳门也正在建设轻轨积极改善交通。
澳门的人气剧增,是澳门和大陆紧密联系的体现,张廷茂认为这种联系会越来越深入,他说,“这是澳门长期发展稳定最强大的后盾,最可靠的基础。”他认为,“澳门经济需要适度多元化。此外,澳门是历史文化名城,不能被东方蒙地卡罗遮盖下去。”
澳门研究不能搞学术大跃进
之所以能踏入这个领域,张廷茂说感激当时暨大导师的眼光,博士毕业后他分配在古籍所,在导师们建议下对澳门做深入研究。机缘巧合,葡萄牙当时正派有两名老师在暨大推广葡萄牙文化,教澳门大学生葡语选修课,张廷茂跟这个班学一年葡语,打了基础。2000年~2001年,他又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修读10个月“葡萄牙语言与文化”年度课程。长期的自学磨练,张廷茂葡文阅读能力大有长进,也方便了他的澳门研究。
从胶卷打印到电子拷贝,从珍藏葡萄牙文献到买进巴黎、马德里等地大量葡文资料,随着澳门对学术研究的重视,张廷茂的研究日积月累,卓有成效。“澳门政府文化局设立奖励性科研项目,1998年我第一次申请,现已做了五个。”张廷茂说。文化局的《文化杂志》、澳门大学的《澳门研究》和澳门理工学院的《中西文化研究》现在成为两地学者们共同利用的学术园地。
张廷茂的研究从澳门港口贸易开始,逐渐深入到澳门诸多方面,并非星星布点,而是连点成片。除了大量论文合著,他个人的专著《晚清澳门番摊赌博专营研究》、《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史》等相继问世。
4.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四
实 施 办 法
为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保证研究生评奖评优的公正、公平,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励条例》,结合本院(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荣誉称号
(一)优秀毕业研究生
优秀毕业研究生每学年评定一次,仅限当年毕业研究生参评,申请者应符合下列条件:
1.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校期间无任何违纪行为和不良记录;
2.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研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博士生在校期间至少公开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公开发表1篇以上论文;
3.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校期间获得过2次(含当年)以上校级以上奖励(个人单项奖除外)或研究生优秀奖学金。
(二)优秀研究生
优秀研究生每学年评定一次,申请者应符合下列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思想上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讲究个人修养; 3.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全学年学位考试成绩优良,必修课、选修课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外语成绩达到国家统一考试及格线以上;
4.积极参加学术和科研活动,取得突出科研成果; 5.积极参加体育煅练,身体健康; 6.当年至少获1次个人单项奖励。
(三)优秀研究生干部
优秀研究生干部每学年评定一次,申请者应符合下列条件: 1.优秀研究生干部获得者须是学校或院、所研究生会干部,各院、所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成员,校研究生社团联合会主要干部;
2.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热心为同学服务,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工作效果良好,组织观念强,日常生活中能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
3.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条件参照优秀研究生评选条件执行。
二、研究生优秀奖学金
研究生优秀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申请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思想上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讲究个人修养;
3.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全学年学位考试成绩优良,必修课、选修课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外语成绩达到国家统一考试及格线以上;
4.积极参加学术和科研活动,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三、研究生个人单项奖
(一)校园文化活动先进个人
校园文化活动先进个人每学年评定一次,申请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积极组织、参加研究生文体活动; 2.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科研活动。
(二)研究生学术活动先进个人
1.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各种研究生学术活动,积极参加各类项目活动和国内外学术会议;
2.主讲过学院硕博论坛的学术报告。
四、评选程序
1.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根据当年评优工作通知,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研究生辅导员。逾期未交申请者视为放弃参评资格。
2.研究生辅导员对申请者的资格进行审查,并召开全体研究生会议进行民主评议。
3.学院党委副书记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核,确定初选结果。4.学院将评审结果在全院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研究生院审核。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有本学年评优资格: 1.违反校规校纪,受到通报批评、纪律处分者; 2.违反社会公德且造成不良影响者; 3.旷课累计超过一周者; 4.处在休学期间;
5.未缴清上一研究生学费。
附:文学院研究生评优科研成果认定办法
1.科研成果发表的时间必须是在评优学年内。
5.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五
之【大学生成长档案袋】
“大学生成长档案袋”是文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在2010年4月份正式启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后,根据“专业化引领、职业化培育、精准化管理”的改组方针,进一步加强工作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中心成员和其他自愿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同学建立的“大学生涯成长发展轨迹”的特殊档案。
“大学生成长档案袋”建立后,将由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制作“特殊简历”,作为我院学生在每学年综合测评、专业实习、就业推荐,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系列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大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记录。“大学成长档案袋”一式三份,一份由成员本人保管,其余两份由学院和中心分别存档。具体内容如下:
(一)个人上交部分14份
1.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项目结业成绩报告单(第一期,共6份)
注:成员编号,星级指数,综合评价由中心负责鉴定填写。
2.《兰州大学文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合同书》(1份)
3.2009——2010学年个人素质拓展计划书(第一期,1份)
4.个人素质拓展总结报告书(个人必选修项目总结,共6份)
(二)中心鉴定部分4份
5.《兰州大学文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学期综合表现鉴定表》(1份)
6.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结业证书(1份)
7.“星级认证”报告(本次以实际参加星级认证人员为准,1份)
8.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成员登记表(纳新或换届产生,1份)
注:本表仅限中心内部成员。
(三)个人自愿上交的其他材料
9.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工作提案书
10.个人采访手稿、工作总结和演讲稿等
6.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六
【安庆师范学院排名】安庆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安庆师范学院录取分数
线
安庆师范学院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系安徽省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历史悠久,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897年,清代著名省学敬敷书院在此办学,1902 年改为安徽大学堂。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创办,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8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安庆师范学院为基础筹建安庆大学。200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占地面积 2858 亩,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教职工1300余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等各类优秀人才110余人。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拥有51个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同时拥有“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数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全日制学生近23000人。图书馆藏书 177 万册,中外文期刊 7277 种。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实施学科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工程、名师工程、精品工程,努力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实现了办学
空间、规模、层次和质量的四大跨越。
7.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七
一、师资队伍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现有大学英语专职专任教师45人, 其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如表所示。
三亚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的师资情况, 与刘琼《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改革研究》一文中的广州地区独立院校师资统计数据大体吻合, 即职称偏低、学历偏低、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大, 这是独立学院在师资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1]
二、学生状况
根据郭浩儒教授2009年11月在全国首届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的《关于独立学院学生素质的初步调查和分析》报告显示, 某学院的学生在智商方面表现为观察问题和逻辑分析能力不强, 不善于利用对比、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表象的异同, 更不善于对表象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在情商方面则表现为自我控制力较弱, 缺乏学习毅力, 他们还没有摆脱为应付高考而形成的一整套学习习惯;对于人生、理想、追求还没来得及认真思考。另外, 由于录取分数偏低, 独立学院的学生或多或少有自卑意识和挫败感。[2]
2009年3月至6月, 笔者也曾对海南大学三亚学院2007级和2008级部分学生的情商、智商和学习动机进行了类似的心理测试。测试采用问卷形式和机试形式。测试结果表明:英语成绩优秀的被试者与英语成绩较差的被试者在情绪知觉以及情绪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英语水平属于优秀的被试者与中等、较差的被试者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英语基础最差的被试者不仅与优秀等级的被试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与中等水平的被试者也有较大的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 测试结果也表明不同英语水平被试者之间的个体智力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综上所述, 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和学生总体情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因此, 如何教书育人,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是摆在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难题。
三、教学改革
1. 加强团队建设
独立学院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是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根本保障。[3]由于独立学院师资结构的先天不足, 师资队伍的建设, 即教学团队的建设, 成为各个独立院校的首要工作。
三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团队建设。2006年和2007年学年, 公共外语教学部实行教学小组管理制度, 将承担相同分院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为一个教学小组, 由组长组织教学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教学方面的工作和活动。教学小组由最初的5个发展为2个年级大组、13个教学小组。2009年11月, 根据教学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教学小组和年级小组的基础上整合为三个课程组, 课程组的组长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产生, 课程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密切。学校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也由此从以个人业绩为主转向以集体业绩为主。引进适宜的学术带头人是团队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学术带头人不仅可以提供教学资料, 扩大横向交流,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更重要的是, 可以指导、帮助青年教师, 缩短与其他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水平上的差距。
2. 搞好课堂教学
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议课等方式, 集思广益, 优势互补, 将每个人的长处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集体的优势, 从而增强了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一项本领、一门学问, 无论新、老教师都需要不断吸取他人的长处。教学团队负责人负责听所有任课教师的课, 并且要在听课后与教师逐个谈话, 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定期召开教学小结会、教学专题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根据需要开展形式灵活、目的明确的互教互学活动。
3. 突出教学特色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学院建立了早读制度, 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开口讲英语, 改变学“哑英语”的状况。公共外语教学部编写了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开口秀英语》, 作为校内试用的英语口语辅助教材。期末考试不仅包括常规的笔试, 还包括口试。建立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 成为学生课外学习不可缺少的平台。
4. 改进教学方法
从2009年开始, 学院借鉴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的理论和方法, 在2008级和2009级学生中进行了建立班级学习小组的尝试。初步效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 课堂教学氛围更热烈了, 学习任务完成得更好了。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 将同一班级里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通过共同努力完成某一设定的学习任务或者目标, 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分享成功的喜悦。[4]学习小组好像小的“社区”, 小组成员通过课堂和课外的讨论、合作, 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际, 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 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提升自信,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5]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对独立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琼.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改革研究[D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7-01-23.http://www cnki.net.
[2]梁飞琴.消除独立学院学生自卑意识建设和谐校园[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 (12) :49-51.
[3]张扬, 张新民.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9) :40-43.
[4]赵俊海.大学英语阅读小班合作学习实证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8) :81-84.
8.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篇八
海归掌门,专家治院
学院由四川大学面向全球公开招聘的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和杰出教授陈爱民博士任院长。其全球视野、全新理念以及与国际教育水准接轨的举措,正引领学院向“全国一流独立学院,中国式的小常青藤”目标迈进。
依托川大,名校资源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锦江学院是百年川大的战略延伸,川大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多次莅临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
学院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确立了“建设成为与研究型大学相对应且互补、全国一流的中国式小常青藤院校”的发展目标,与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接轨,借鉴并引入海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管理机制,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与印度、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多所高校建立和正在建立交流和合作关系,通过“4+1”和“4+2”(4年国内本科+1-2年国外硕士)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
名师领衔,治学从严
为了创办最优质的本科教育,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筑巢引凤,从四川大学和海外名校聘请了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及资深教授,组建了优秀的教学=和管理团队。任课教师中60%以上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系主任和院领导也亲自为学生上课,并进行双语教学。
亦师亦友,和谐校园
学院率先实行年薪制、教师全职住校制和终身教职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教师全职位校,师生朝夕相处,构建了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了中国校园里见不着老师的现象。包括院领导、系主任在内的教授、老师都用大量课外时间为学生辅导、培训,校园课堂内外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景,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一流氛围,活力校园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第二课堂的开展,鼓励学生参加多姿多彩、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活动,并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竞争有序的校园氛围。学院第二课堂丰富,沙龙、研讨会、数学建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辩论赛、球类联赛、主持人大赛、艺术设计大赛、体育文化艺术节等为锦江学子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不少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学院定期举办“锦江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亲临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优势学科,良好就业
学院现设9个系、23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文、理、工、经、管,艺术等门类,面向全国招生。所有专业均为四川大学优势专业,且就业前景良好。学院按照“先通后专”、“社会需求导向”的原则制定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同时,学院广泛拓展就业渠道,与众多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有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对学生就业心态、职业能力、就业技巧的培训和指导,力求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后劲足、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学院连续获得“中国最受欢迎独立学院”、“全国首批创新·就业型大学”。
一流设施,生态校园
学院位于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的四川彭山,距离成都市区约35分钟车程,成绵乐城际铁路开通后只需十余分钟。校园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运动场馆和生活服务设施,植被葱茏,环境幽雅,人文氛围浓郁。
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如何?
答:我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l图书馆、综合服务楼;专业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学术报告厅、专业画室;计算机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球类运动场、网球场、形体馆等。学生食宿条件优越,学生宿舍内有书桌、储物柜、卫生间,配有宽带网络、电话等设施设备。餐饮服务中心立足于为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每餐有几十种口味各异、营养丰富的菜品供应;校内还有多家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餐馆供学生选择。校园内商业街的电信、邮政、文化用品店、超市、书店、医务室等各类服务设施为同学们生活提供方便。
问: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何助学政策?
答:我院目前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广州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学生资助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可凭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向学院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学院还设有各类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和表现优异的学生。学院还正在积极为学生争取国家助学贷款。
问:学生进校以后可以转专业吗?
答:考虑到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不了解,以及经过新生入学教育和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后对所学专业的重新认识。学生在入学一年内可申请转专业。转专业的条件由转入系根据本专业最低进入要求确定,转专业名额由教务处根据教学资源实行总量控制。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不能互转,文科考生不能转入理、工科专业学习。
问:学院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如何颁发?
答:根据教育部2008年新公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由学院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学士学位。
问: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开展
9.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九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一、学校全称: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办学层次:高职
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四、办学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玉兰大道99号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1.按照最新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择优录取。2.根据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分数线,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录取。3.录取专业时,按照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以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4.身体健康状况按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执行。报考我院旅游类专业的考生,要求体貌端正、口齿清楚、听辨灵敏。5.录取时,实行网上录取,以省考试院提供的考生电子档案为依据。
六、颁发证书:颁发学历证书学校名称“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历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
七、学费、住宿费标准:严格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执行。具体收费以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许可证为准。
八、联系方式:学院地址:合肥市玉兰大道99号 邮编:230031 咨询电话:0551-65311686、65312308(传真)电子邮箱: ahlyxy@126.com学院网址: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10.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十
北师大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周云磊介绍了文学院目前的概况,特别是筹资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近年来,依托一流的学科实力,顺应国家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有关政策,在语文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汉字标准、文化节目品牌打造、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凭借良好的积累,目前文学院正在致力于打造学院与社会服务的快车道与顺畅的桥梁纽带。此次与卓越教育联手,将文学院领先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卓越教育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有助于推动文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学院在基础教育、学术科研转化及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赋予学科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初,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改方案强调增强语文核心素养,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未来语文学科的含金量及命题的深度、广度会明显提升。
卓越教育集团总裁唐俊京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考查核心素养、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都是近年来国家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方向、新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育正越来越多地涵盖其他领域,如历史、哲学、时政、美学等。而针对语文的考查重点,也从知识习得到思维练成、再到应用和实践逐渐往纵深推进,这对广大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更多挑战,同时也对课外辅导机构的课程产品逻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唐俊京希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卓越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后,北师大文学院能借助其顶尖的学术能力及突出的研究成果,为K12领域语文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有力的指导,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更为规范、科学、体系化的教学模式,培养一流的语文老师、打造一流的语文教学产品。
北师大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回顾了学院百余年历史,介绍了文学院中文教育的创新和成就。他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实力领先全国,在北师大深厚的文史积淀和强大学术科研力量的支持下,学院十分关注课外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情况。,文学院成立了发展与合作中心,以弘扬国学精髓、传承学术薪火为己任,创办了“青春国学计划”等一系列特色品牌项目,为全国范围内希望在传统文化方向体现教育特色的教育区域与学校提供学术指导。在“弘文励教,镕古铸今”的院训指引下,积极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语文学科向前发展。
11.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李财富院长访谈 篇十一
当论坛发出公告说要采访李财富老师时,桑毓域老师一句话说得好:“等着财富来论坛创造财富。”蔡总编也说:“很期望再次听到这位江南才子的妙语。”在线访谈前,我专程去了一趟合肥与李财富老师面谈。他很和蔼,作为院长,没有一点儿架子。正值管理学院MPA复试的关头,他抽出了宝贵的两小时来接受采访。其间,不时有一些进入复试的学生来询问事宜,李老师均给出相应的建议与指导,极其耐心细致。他的知识储备相当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很健谈,谈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语言极具感染力。他热爱档案学,常说:“当你接触档案学并慢慢了解时,会发现它很有意思。”“我现在想做的,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档案事业发展做一点贡献。”他研究档案学史,探究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而对于当前社会上不少学术造假现象则深恶痛绝……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他一颗深爱档案的赤子之心。他想踏踏实实做学问,无奈身为院长琐事缠身,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做学术研究,亦为此苦恼不已。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据说他最爱的书籍便是通史了。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他还喜欢读金庸的书。碰见李老师的一位学生,我问她关于李老师的印象。她说的并不多,但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李老师常说,要将档案进行到底!”
张翠平(以下简称“张”):前段时间,正值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时期,对这些选择在档案学研究道路上继续奋斗的学子,您有什么话想说呢?
李财富(以下简称“李”):非常感谢考生们对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热爱、信任和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的专业就不可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希望有志于档案学研究、热爱档案事业的学子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一条‘黑道’走到底”。
张:“一条‘黑道’走到底”!您的学生说,您经常把“将档案进行到底”这句话挂在嘴边。能否给我们具体解释一下?
李:这句话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精神、一种志向、一种追求。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个人除了上学读书,有效工作时间不过几十年,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专业且能做出一点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接触档案学专业,迄今已近30年,可以说,我人生的黄金时期都在与档案学专业打交道,“档案”二字已浸入我的骨髓。另外,几十年来,除了档案学专业,我别无他长。因此,“将档案进行到底”既是兴趣所使然,也是“饭碗”所依托。
张:我觉得“将档案进行到底”,没有一定的底气,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说得出的,我想知道您如此自信的原因。
李:其实,这与是否自信无关。任何人都可以说“将某某进行到底”,如“将爱情进行到底”、“将婚姻进行到底”、“将革命进行到底”等,至于能否进行到底,则依各人的毅力、恒心、环境而定。
张:您个人的发展道路,可以用“顺利”两字来形容。本科毕业工作三年后,读研、读博,回校执教,30岁评副教授,35岁便成为最年轻的教授,又从系主任到副院长、院长。听说,这次在换届选举中,您又一次众望所归,继续担任院长职务。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否做任何事都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李:运气加努力,使我在职称晋升方面走得比较顺畅。做院长是我的另一种人生经历,“玩票”的成分较多,当然,收获也不少。我的主业是教学、科研,我无意也不可能在“仕途”上走得更远,最终还是要完全回归到学术队伍中去。我曾经多次向学校有关领导提出要“解甲归田”,但未能获准。可能大家觉得我“玩票”比较认真,颇有敬业精神,所以,这次换届选举还是都支持我再为学院服务几年。我这人比较“一根筋”,做事力求完美,以免问心有愧。
张:要做到问心无愧,的确不容易。在之前,与您的交流中,您就提到了“责任”,要负起“责任”,不仅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的,对于研究档案学的整个队伍来说,也应当如此吧?
李:是的。无论是档案学研究者个体,还是整个档案学研究队伍,都应具有为繁荣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而孜孜以求、“添砖加瓦”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张:正是这种责任心加上热爱,所以,您想要尽自己的努力为档案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我手头有本您的著作——《中国档案学史论》,我想问:研究中国档案学史,对于推动档案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李:这一点已在拙作中提及,此处再略作赘述。“忘记历史便意味着背叛”。对于档案学研究者来说,不了解档案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其专业知识结构就显得不够完整,就很难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至少不能算是合格的档案学者。研究中国档案学史,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科研水平,完善档案学理论与科学体系,丰富档案学研究内容,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中国档案学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我国档案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提高档案学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而更好地发挥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张:目前,社会各界都在强调可持续发展,档案事业该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李: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有两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可持续发展。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正确处理好档案事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关系,使其与社会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档案事业内部结构,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积极而又合理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工作在满足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保持平衡。我认为,要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档案事业与社会其他各项事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档案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支持,其他各项事业的良性、科学发展也需要档案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其次,要解决好档案事业内部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如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与档案实体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档案实体管理工作与档案专业教育工作、档案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等。
张: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档案工作与之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李: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充分利用积极影响,避免或减少消极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经十分现实地提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议事日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运行对传统的档案工作的确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包括档案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服务方式等,这些都应进行相应的
调整。市场经济与档案工作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档案管理的行政性与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三是档案内容的滞后性与市场经济的速效性之间的矛盾。改革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必由之路,档案部门只有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赢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无异于画地为牢、坐以待毙。
张:要适应,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您看来,档案事业亦是如此?
李:创新是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发展的应有之义,档案事业自然不能例外。无论是档案学理论研究还是档案工作实践,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发展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张:档案学该如何创新?
李:档案学的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包括意识(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等各个方面。档案学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历史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其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渐进过程,是以继承为前提的。当代档案学正是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档案学理论和档案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升华的。
张:您在著作中提到:中国的档案学在引进国外理论时“食洋不化,囫囵吞枣”,这其中是否包括备受争议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此理论,各派学者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您的观点是?还有您怎样看待这样一种“百家争鸣”的现象?
李: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项西方档案学理论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这样对中国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学术争论更是耐人寻味,其持续时间之长、争论之激烈都是前所未有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件(档案)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是现代西方档案学研究中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因此,备受国外档案学界的推崇与青睐。当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并非尽善尽美的绝对真理,如没有考虑电子环境下文件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等。此外,西方学者在文件运动阶段的划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些都说明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尚需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能否中国化”是国内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一时间观点迭出、
“火花”四溅,热闹非凡。我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即“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虽然有其合理性,并据此设立的半现行文件保管机构一一文件中心也显示出较多的优越性,但难以在我国普及推行,本人已在相关文章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此处不再重复。“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学术争鸣是理论发展和繁荣的催化剂。近20多年来,众多国内学者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上的争论,极大地活跃了档案学术气氛,拓宽了学者们的视野,推动了相关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
张:在做研究中,“学风问题”无疑会对其研究成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您怎样看待档案学术规范问题?
李: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屡屡被曝光,严重地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玷污了科学殿堂的圣洁。因此,学术规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学术规范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良好学风的养成除了依靠必要的法规、制度进行约束以外,更多、更主要的则需要学者的自律。古往今来,但凡大学问家无不强调要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甚至认为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一些大学问家自觉地探求为学、济世之精神,他们既给学术界留下了学问,留下了知识,留下了人格精神,也为后代留下了治学之道、做人之道。档案学研究者应牢固树立学者应有的道德意识和责任心,正确认识学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切实扭转无引文、无视前人研究基础、无新鲜经验和事实材料的空谈之风,尤其要自觉抵制并反对学术腐败。
张:“学术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科学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是一件需要汗水乃至心血的苦差事,投机取巧者不能胜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仍然是当今档案学者必不可少的学术精神。”这是您在《档案学者应做道德文章的楷模》一文中所说的话,我想,这也许是对您上述观点的更好补充吧。您是一位潜心做学问的学者,从您的论文语言来看,您的文史功底特别深厚,援例用典似乎是信手拈来,想必您一定读过许多史学方面的书籍?
李:档案即历史,档案学与历史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档案学专业学生来说,文史知识是其知识体系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文史功底,无论其将来是继续深造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会显得漂浮,底气不足。我很庆幸在本科阶段学了《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并对文学和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一些经典著作,受益匪浅。
张:您的学生们都说您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毫不枯燥乏味。看来您的这些知识储备很有用啊。
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所以,选择以教师为职业的同志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否则极易误人子弟。说实话,每次走向讲台,我都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加之现在的大学生都缴费上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就是消费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其提供优质服务(教书育人)。
张:学生说您“很潮”,和他们比较谈得来。和您仅有的一次交流,我也是印象比较深刻。您非常健谈,对许多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您的成功,应该在于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吧,学无止境!
李:“学然后知不足”。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的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递增,与此同时,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我们只有及时地汲收新的知识,不断地完成知识的新陈代谢,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成为合格的“当代人”。
张:在您所接触的这些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一种比较突出的思想影响了您,或者说让您的感触比较深?
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醇,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珍视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并努力使它发扬光大,以造福于整个人类。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鉴别,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此外,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的先进文化大量传入我国。对于国外的这些先进文化,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而应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吸收。
张:看来,您比较钟情于传
统文化,那么,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各种信息浩如烟海的今天,您怎样引导学生去阅读呢?我觉得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了。
李: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学习者本人的兴趣与需求,靠别人督促去学习,往往不会有太好的效果,甚至会使学习者产生抵触情绪。当然,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心智尚不够成熟,因此,有必要在学习方面给予其必要的引导。《四书》、《五经》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这些经典书籍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丰富我们的学养。
张:众所周知,您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这可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啊。这其中一定有许多故事可讲,我们很想听李老师娓娓道来。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实力,当然就会脱颖而出”,李老师的成就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李: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不能利令智昏,被所谓的荣誉所累,而应以此作为继续前行的动力。
张:呵呵,李老师很谦虚啊,您的这种精神,是我们目前都应该坚守的。另外,我想替广大学子问一个问题,今年档案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如何?
李:今年,我校档案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比较饱满,录取人数超过了计划招生人数。再一次感谢考生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
张:就以往的情况来看,档案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应该算是个冷门了,那么,您怎样看待其如今的炙手可热?这属于正常现象吗?
李:我没有感受到档案学专业有多么烫手,若果真如此,我也不敢接触了。有关媒体的确有过类似的报道,标题似乎是“风景这边独好”。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档案学专业一度比较红火,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经常供不应求,此后,“盛景”不再。当然,这并不是说档案学专业人才已经饱和,社会已经不需要档案专业人才了,而是指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档案职业准入制度,许多不能胜任档案工作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占据了档案岗位,导致大批档案专业毕业生只得从事其他工作。据我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档案学专业之所以就业情况较好,可能与“产量”较小、适应面较宽有关。目前,全国培养档案人才的高校只有30余所,每年的毕业生不过1000多名,因此,相对于其他“布点”多、“产量”大的专业来说,比较容易被消化。
张:您在《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一文中提到了“开展档案学研究,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档案科研队伍”,上述现象,是否符合这种规律?
李: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开展档案学研究自然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档案学专业教育机构在为社会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优秀管理人才的同时,也为档案学研究储备了一支具有较大潜质的生力军。当今,活跃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第一线的学者大多毕业于高校档案学专业,接受过系统的档案学专业教育培训,这是我国档案学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张:您在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到基层从事了三年的档案工作,那时的工作经历,是不是您在《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中强调“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实践是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特别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决定性作用,“社会上一旦有某种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10所大学更能将科学推向前进”(大意)。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应用学科,档案学的一切理论归根结底都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并要接受档案工作实践的检验;没有档案工作实践的呼唤,就不会有档案学理论。三年的基层档案工作经历,加深了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时刻提醒我,在研究中不能“客里空”,玩文字游戏。
张:实践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您作为管理学院的院长以及校档案学的带头人,一定是身体力行、大力推动了全院乃至全校的档案事业吧?
李:安徽大学是全国较早创办档案学专业的高校,其档案工作理应走在高校的前列。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档案工作一度发展迟缓。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档案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硬件、软件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人只是一个“生产队长”,人微言轻,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与我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我曾在学校有关会议上多次呼吁要重视档案工作,至于是否多少影响了学校领导的决策,不得而知。“我的地盘我做主”,作为档案学专业出身的院长,如果学院的档案工作“灯下黑”,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我院的前后几任院长所学的专业都与信息有关,都很重视档案工作,因此,在学校的各个院系中,管理学院的档案工作算是比较好的。
张:您现在身为院长,一个您称之为“奉献”的岗位。那么,您将时间、精力奉献给了院里,是否离您“将档案进行到底”的初衷远了一些?
李:没有。我现在仍然承担档案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仍然积极参加国内档案学界的各项学术活动,只不过由于琐事缠身,投入到档案学研究中的时间与精力少了许多,这一点时常让我苦恼、彷徨。
张:呵呵,李老师大可不必如此苦恼。您曾经在“亚太地区档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一篇题为《社会对档案教育工作者的期待》的发言,获得全场的好评,说明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发展档案教育方面啊。
李: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对档案从业人员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而且具有熟练驾驭现代高新技术的能力;不仅要继续扮演好历史事实的维护者、社会记忆的“保护神”的传统角色,而且要尽快适应档案文件的“监督者”、“审计员”的角色。
张:我今天还想要问的是: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期待是什么?档案教育工作者真能做到像您所说的“将档案进行到底”吗?
李:档案学专业的学生自然希望自己的老师德艺双馨,集教师、学者于一身,融理论家、实践者于一体。当今社会,文化、价值多元,任何人都有重新选择职业的权利和自由,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档案教育工作者都以档案专业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张:尽管如您所说,不能要求每一位档案教育工作者都以档案专业教育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不过您自己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像您在访谈开篇说的“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一条‘黑道’走到底”。
12.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十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 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综合研究学生未来就业及用人单位对其英语能力的需求, 我们可以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采用分层次教学和分组教学
大学外语课程是一门基础公共课, 学生涵盖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人数众多, 学生们英语基础和高考英语分数相差悬殊。同一年级, 同一专业的学生高考分数也要相差七八十分左右。如果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到同一个班级里, 使用同一本教材, 同一进度, 同一种教学方法, 势必使得一部分尖子生吃不饱, 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两级分化局面。因此, 在每一届新生的开学之初, 大学外语部都会对所有新生进行一次入学英语考试, 根据考试的分数进行分班, 已经建成本专业内的高班, 研究生预备班, 而且根据一些艺术类学生英语底子差的情况, 成立基础英语班。在不同程度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用不同的教材。现已使用的教材有四套, 主要是新标准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第三版精读教程, 新视界大学英语, 新思路大学英语。
一个自然班内进行分组教学, 把一个班级根据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四人, 设有组长。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 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使得全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和自主学习平台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 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有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模式。本学院已经引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学习平台, 平台上有着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 视听说材料, 以及各类英语考试的真题和模拟题。每个学期的听力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利用平台上听说教程的资料, 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对学生们的听力情况进行检测, 期末考试中有听力测试。
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推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口头作文, 词汇月赛, 朗读比赛等课堂活动。
口头作文时指学生们针对所给话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一个口头作文。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口头作文的长度, 句子的数量, 所使用所学词汇的数量, 在练习口语的同时, 提高作文写作的逻辑性, 提高口语的表述能力。
结合所学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开展词汇月赛, 词汇月赛提高学生们背单词的积极性, 并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单词量, 为英语四、六级考试扫清词汇障碍。
三、改革英语考试形式
为了能更科学地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更有助于教师的课上教学节奏, 大学外语部对考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将一次性的考试改为阶段性考试, 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使学生能够分阶段地掌握学习内容, 从而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
1. 增设了期中测试, 旨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测试内容是教学大纲要求的语法项目, 和学生所学教材中的词法、句法。经过教师的语法强化教学, 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 并且能够在英语写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应用。
2. 期末考试中增设听力考试部分, 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们的英语听力能力, 迎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满足用人单位对其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四、因材施教, 开展特色英语教学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意识到英语教学和学生专业相结合, 发挥其专业特点, 有针对的进行个性化教学。近两年来,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 并且在2011年取得吉林省二等奖的成绩, 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与外教口语课, 演讲技巧实战训练分不开的。学生们通过外教口语课, 纠正了平时的一些发音错误, 训练演讲技巧, 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在大赛中能够很好的发挥, 取得优异的成绩。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通双语播音课, 学生们根据本专业播音主持的特点, 增加英语的播音, 对时事新闻, 环境及体育栏目进行双语播报。学生们结合本专业的特点, 加强英语语音标准化训练, 通过双语播报, 增加英语词汇量,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符合人才的培养要求, 满足各用人单位的要求。
针对舞蹈等专业开设幼儿师范英语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运用简单的词汇, 句型的反复训练, 使得学生们能够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和简单的介绍。结合舞蹈系的特点, 编排英语短剧, 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表述和讲解能力, 为其毕业后能够从事幼儿师范类工作做好铺垫工作。
英语教学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的改革同样体现在课下的英语活动当中。每年一度的英语汇报演出就是结合着各个专业的特点, 在表演, 合唱, 舞蹈和词汇, 演讲比赛的竞技中, 呈现出极为成功的教学成果, 展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绩。
摘要:独立学院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必须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推动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独立学院需要构建以实训为主的教学体系,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能力培养, 要优化课程设置, 迎合市场需求, 并依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
13.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沧桑往事 篇十三
武汉大学文学院10人文科学实验班 胡耀
闲暇之时,总喜欢沿着陡峭的石阶一步步爬上樱顶,或凭栏远眺珞珈山的绿荫嘉卉,或在“银墙碧瓦、焕若帝王之居”【注一】的老建筑前走走停停。当然,必不可少的是去看看檐角飞翘的老文学院大楼,抚摸那块字体雄劲的纪念碑,再移步瞻仰老院长闻一多风霜满面的塑像,回首遥望山下高高耸立的人文馆,常常顿生抚古追今的幽思,文学院那些美丽而忧伤的沧桑往事在狮子山上空渐渐飘扬。
(一)武汉大学文学院溯源于1917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国文史地部。1913年2月,教育部规定了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其中对高师的科部设置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本科分国文部、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物理化学部和博物部。1917年5月29日,武昌高师根据全国各地发展教育和学生毕业后择业的实际情况,打破部定章程和日本高师的章程,在全国率先将博物部改为博物地学部,数学物理部改为数学理化部,历史地理部改为国文史地部。国文史地部的诞生标志着武大中文学科从此开始有了行政载体。
1922年,高师将原有英语部、博物地学部、数学理化部、国文史地部四部改为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系、生物系、地质系等八系。国文系的正式成立使得武大中文学科从此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
1927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时,国文系改称中国文学系。
1917年至1927年的十年间是武汉大学文学院初创期,王葆心、黄福、黄侃、胡光炜、郁达夫、杨振声、茅盾等知名学者都曾在这一时期任教于文学院前身,为日后文学院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1919至1926年先后任教于武昌高师、武昌师大和武昌大学的黄侃先生,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他与其师章太炎共同创立了著名“章黄学派”,深刻影响了日后文学院的学术研究风气。此外,泰戈尔、胡适等中外名流也曾来校讲学,促进了学术交流,开阔了学生视野。
(二)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筹建国立武汉大学,同年9月,文学院成立。
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先生说:“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注二】他认为:“一个大学能否臻于第一流,端赖其文学院是否第一流。有了第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诸系,校风自然活泼,学生也会对本校校风有自豪的感情;有了好的文学院,理工学生也会发展对于人文的高度兴趣,可以扩大精神视野及胸襟。”【注三】因此在建校之初,文学院就被给予很高的重视。
1931年9月,文学院大楼竣工,成为狮子山建筑群中的第一栋建筑物。1938年初,武汉已成为被日军三面包围的孤岛,形势日趋恶化,武大被迫西迁四川乐山。4月20日,迁校委员会在乐山文庙召开第九次会议,讨论了各院校舍分配问题,决定设文学院于文庙大成殿左边的崇文阁。
乐山时期是武汉大学历史上物质生活最艰苦的时期,也是文学院历史上物质条件最恶劣的时期。由于物价飞涨,很多师生不得不在温饱线上挣扎,或兼职代课,或变卖旧物,或摆摊设点做小生意以谋生存。王星拱校长曾出售自家花瓶和毛毯以接济生活,夫人则在家种菜养猪,一校之长尚且如此,普通师生生活之窘迫更是自不待言。中文系刘永济教授在一首《浣溪沙》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清苦:“煮字难充众口饥,牵萝何补破残衣,接天兵祲欲无辞。一自权衡资大盗,坐收赢利有伧儿,一家歌笑万家啼。”【注四】日军对乐山的狂轰滥炸更是造成了尸横遍地、断壁残垣的恐怖景象,在“八一九”大轰炸中,五名学生当场遇难,叶圣陶等三十余位教授家当全部被毁,整个乐山县城被毁掉了三分之二。目睹如此惨象的中文系苏雪林教授在大轰炸一个月后仍心有余悸:“这一个月来,我个人方面,身心都好像失其常态„„白昼心绪纷如乱丝,晚间常常失眠,有时则做着噩梦。”【注五】此外,由于贫病交加,学校十多位教师先后因病辞世,学生死亡人数更是高达百人以上。
1945年8月,日寇乞降。翌年10月,饱经磨难的武大师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阔别八载的珞珈山,由此结束了流亡乐山办学的艰辛岁月。
1949年5月武汉解放,6月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武大,8月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历史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巨变。从此,武汉大学和武汉大学文学院步入了一个红色时代。
1928年至1949年是武汉大学文学院发展壮大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哲学系、史学系四系,闻一多先生出任首任院长,刘博平先生为中文系首任系主任。国立武汉大学时期,文学院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可以归纳为两个目标:“文学院的一个目标,是要造成专门的学者,同时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通人。许多大学的目的只是在造成通达之人,其流弊常常是太空泛;另有许多大学的目的只是在造专家,它的毛病又往往是太闭塞。本院的希望是要兼采这二种方针之长而避其短,想造成不空泛的通人,不闭塞的专家。„„文学院的另一个目标,是要养成学生自动读书研究的能力与习惯。学问是无穷尽的,四年的功课无论怎样完备,也不能教完某一学科的千百分之一二。故与其装塞有限的事实于学生脑中,不如启发他们读书的兴趣,指导他们求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研究的能力。”【注六】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自然需要优秀的教师。这一时期,杨树达、闻一多、刘博平、刘永济、黄焯、沈从文、游国恩、苏雪林、叶圣陶、朱东润、高亨、冯沅君、周贞亮、谭戒甫、徐天闵、程千帆、徐震等先辈,鞠躬尽瘁,严谨治学,使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迅速发展壮大,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名师出高徒,这一时期,中文系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毕业生,如胡守仁、胡国瑞、周大璞、李健章、殷正慈、缪琨、李格非„„这些毕业生当中,有不少人成为各自研究领域杰出的专家学者,有的留校任教成为五十年代中文系的学术骨干。
(三)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高等教育确立了“以苏为师”,按照苏联模式重建高教制度的方向。从1952年开始,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工作。195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被撤销,湖南大学中文系和南昌大学中文系并入武汉大学组建了新的中国语言文学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可谓声名煊赫,盛极一时,毫无疑问,这与当时系里教授阵容齐整、名师云集密不可分。当时人才济济的中文系,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五老八中”是指五位老先生,八位中年先生。“五老”为刘永济、刘博平、黄焯、席鲁思、徐天闵,徐天闵先生病逝后,补上陈登恪先生以足其数;“八中”为程千帆、刘绶松、胡国瑞、周大璞、李健章、李格非、张永安、缪琨。【注七】此外被誉为“当代李清照”的才女沈祖棻先生,诗人兼学者的毕奂午先生,“珞珈三女杰”之一的袁昌英先生等诸多教授因为种种缘由尚未列入“五老八中”之内。凭借着光芒璀璨的教师阵容,中文系声名远播,如日中天,教学科研水平雄踞全国前列。一位有幸聆听名师教诲的校友在撰文回忆“五老八中”时代的盛况时,曾这样写道:“其实,如果把‘五老八中’的故事定格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间隧道中,实可成为武大中文系常说不休的永久话题。而且,作为一个群体,称他们是那个时代中文系的奇峰峻岭并不为过,经得起侧看、横看、鸟瞰与仰视,无论是智者仁者,还是老派新派,皆可有所见、有所思、有所获。”【注八】“五老八中”声名在外,吸引了很多青年才俊来中文系求学。
(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是新中国一段极为动荡的历史时期,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和十年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剧烈冲击下,武汉大学中文系从“五老八中”时代的高峰骤然跌落到谷底。
在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中文系不到200名学生就有56人被划为“右派分子”,占全校“右派”总数的13%,其中四年级学生37人,只有两个“左派”,其余均为“右派”或“中右”。曾任中文系系主任的知名学者程千帆被打成武汉大学“右派元帅”,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吴开斌被封为武汉大学“右派司令”。武大“右派元帅”和“右派司令”均出自中文系,致使中文系反右斗争需要到他系组织“左派”力量,为当时全国大学所仅见。
1958年,武汉大学“拔白旗”、“插红旗”,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破除教学中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等政治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批老教授、专家学者、教师遭到学生批判、贬斥,中文系的一些教师如刘永济等亦首当其冲。1963年至1964年,武汉大学先后两次组织中文系部分师生赴红安、京山、孝感参加“四清运动”,总共历时十一个月。按照要求,这些师生在农村访贫问苦,接受劳动锻炼和阶级斗争教育。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红色浪潮席卷全国,武汉大学揪出了以校长李达、原党委书记朱劭天、常务副校长何定华为首的“珞珈山三家村”,整个校园陷入空前混乱的状态。1966年9月13日,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和“封建遗老”帽子的席鲁思教授,饱含屈辱和痛苦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是在这一年,卧病在床、风烛残年的刘永济教授被人用板车拉到梅操接受批斗,老先生备受凌辱,回家之后失声痛哭,不久重病复发,吐血不止,10月2日含冤而逝。1969年3月16日,不堪忍受迫害的刘绶松夫妇在学校宿舍双双自缢身亡,以这种极端决绝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1965年底至1966年初,高等教育部召开会议提出对高等教育进行半工(农)半读试验。为贯彻这一精神,武汉大学决定进行半工半读试点,于1966年在襄阳隆中建立分校(今湖北文理学院所在地)。学校决定先在中文系实行半工半读,并派遣中文系45人作为先遣队赴襄阳参加分校建校劳动,其后中文系师生在总校分校之间又有多次来回迁调,一直到1972年,襄阳分校中文系的全体师生才被调回总校。
这段灰暗的时期,不仅是中文系乱象横生、凄风苦雨的不幸经历,更是武汉大学和中华民族荒诞悲哀的记忆和隐隐作痛的伤疤。
(五)“一个时代结束了。
第二年冬天,天气出奇的寒冷,而在它的最后一场飞雪中,一封来自远方的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竟然落在了我的手中!
我浑身颤栗,几乎不敢相信它是真的,更没想到它已在骤然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注九】
中文系1978年校友王家新在诗歌《一九七六》中写下上面这样一个片段。1976年,十年浩劫终于结束,次年冬天高考恢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无数青年人的命运和整个国家一起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武汉大学中文系也踏上了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复兴之路。
从轻视知识和毁灭文化的荒唐年代走过来青年学生对于知识有着极大的渴求和热情,被长期压抑的情感通过文学作品表述出来,社会心态慢慢解冻,人文精神开始复苏,高扬着理想主义精神的诗歌、小说、散文等等文学作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油印本、手抄本在大学生之间争相传阅。
中文系1978级的同学在回忆他们那个时代的风貌时说:“70年代末的物质生活相对贫困,但我们精神上是充实的。我们的知识起点不高,却用争分夺秒、拼命的学习精神去弥补。清晨的校园中,到处可见同学们专心致志背书背单词的身影,晚上的阅览室则座无虚席。学校的老教师大多刚刚恢复工作,他们极其敬业,在教学上倾注了全部心血。”【注十】
1978年中文系77级珞珈山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珞珈山》;1979年全国十三所重点院校中文系77级、78级学生联办《这一代》,创刊号由武大中文系77级主办,一经出版即被一抢而空,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武大中文系78级自办有文学刊物《红枫叶》,并印行了《蓝摩托》、《A大调》、《涌向天际》等诗辑。
1983年底根据中文系80级喻杉的小说《女大学生宿舍》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影片放映后在校内外极具轰动效应。
1985年,武汉大学推行插班生制改革,中文系录取了38名报考插班生的考生,由中国作家协会推荐的二十余位青年作家被编为首届作家班,与之平行的是中文系首届插班生。1985~1989年,作家班和中文系插班生共招收四届,培养了两百余人。以首届作家班为例,他们在两年学习期间,除完成学习任务外,还出版长篇小说17部,发表中短篇小说214篇,报告文学86篇,剧本68部,诗歌162首等等,创造了国内大学中文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佳绩。
1981年至1988年担任武大校长的刘道玉先生在自传中说:“那时,中文系是学校创作最活跃的群体,曾经涌现出来许多优秀的年轻的诗人、作家、剧作家。”【注十一】对中文系学生突出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印象颇深。
1990年11月20日,人文科学馆举行落成典礼,文革以来一直没有稳定用房的中文系因此改善了用房条件。
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一大批诗人、作家、学者等杰出人才从珞珈山下走出,如诗人高伐林、王家新、邱华栋、洪烛、杨晓民,作家方方、池莉、喻杉、野夫、胡发云、哲夫、熊召政、陈应松、王梓夫、周百义,学者彭富春、於可训、易中天等等。刚刚恢复工作老教师们如胡国瑞、李格非、周大璞等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刘禹昌、吴林伯、王启兴、陆耀东、吴志达、唐富龄、苏者聪、何国瑞、蔡守湘、孙党伯、易竹贤、陈美兰、李惠芳、曾庆元、白嶷岐、郑远汉、宗福邦、沈祥源、李敬
一、杨合鸣等中青年学者,奋发图强,勤恳耕耘,为中文系迈向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1997年6月18日,因院系调整被撤销的文学院重新建立,新的文学院下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等。
1999年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院下仍设中文系。2003年7月,学校部分院系重组,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再次恢复文学院建制,一直延续至今。新的文学院组建之初,首任院长龙泉明教授已是肝癌晚期,明知不久于人世,但他依然心系学院发展,在2004年去世的前一天,他向院领导和学术骨干开口讲的仍然是文学院的发展规划,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将文学院办好,拳拳之心令人动容。
2003年10月,宗福邦教授(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带领12位学者历经18年著成的1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故训汇纂》,由商务印书馆隆重推出。这是继《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之后的第五部汉语辞书代表作,被誉为“盛世修典的又一硕果”。
2005年,吴志达教授领衔编纂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子项目《中华大典•文学典•明清文学分典》,历时11年后隆重面世,标志着我国明清文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006年,陈文新教授任总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出版,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完整、系统地展现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大型编年史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界的“万里长城”。
2008年10月18日,文学院建院80周年暨中文学科创建90周年庆典在人文科学馆隆重举行。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时光荏苒,武汉大学中文学科自诞生已走过了95载,文学院建院迄今已有85个春秋。尽管近二十年来,中文系(文学院)的广大师生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取得了不少令人骄傲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今天的文学院不仅无法和民国时期相提并论,更不可与“五老八中”时代同日而语。面对这种事实存在的反差和失落,我们既不能视若无睹,躺在功劳簿上自我麻痹,也不能毫无理性地指责谩骂,痛悼今不如昔。走得太远的时候,不妨回眸既往的印迹,在那悠久的岁月长河之中,必然沉淀着具有永恒价值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典藏光大,撷取养分以资借鉴,反观当下以明不足。
厚德笃学,继武日新。今后文学院的历史将由我们共同书写,她的荣光将担负在我们每一位师生的肩头。
2012年7月21日于武昌珞珈山麓
【注一】:苏雪林:《忆珞珈》,载《学府纪闻:国立武汉大学》第231页,台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
【注二】:此转引自吴贻谷主编:《武汉大学校史(1893—1993)》,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23页。
【注三】:此转引自刘双平编著:《漫话武大》,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2页。【注四】:此转引自骆郁廷主编:《烽火西迁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七十周年纪念图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3页。【注五】:此转引自骆郁廷主编:《乐山的回响: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七十周年纪念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62页。
【注六】:《国立武汉大学一览》(中华民国廿六、七年度合刊),第21页,国立武汉大学编印,1939年6月出版。
【注七】:“五老八中”的具体人物不同说法略有出入,此处采用的这一说法参见易竹贤:《话说中文系的“五老八中”》,载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编:《武大校友通讯》1999年第1辑,第119—125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注八】:陈汉柏:《“五老八中”琐记》,载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编:《武大校友通讯》1999年第2辑,第125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注九】:王家新:《一九七六》,载张海东、陈作涛主编:《武汉大学诗人诗选》第40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
【注十】:《序: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载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九七八级编著:《老八舍往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
【注十一】:刘道玉:《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第185页,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
参考文献:
1、《国立武汉大学一览》(中华民国廿六、七年度合刊),第21页,国立武汉大学编印,1939年6月出版。
2、《学府纪闻:国立武汉大学》,台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
3、吴贻谷主编:《武汉大学校史(1893—1993)》,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4、刘双平编著:《漫话武大》,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5、李晓虹、陈协强编著:《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
6、骆郁廷主编:《烽火西迁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七十周年纪念图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7、骆郁廷主编:《乐山的回响: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七十周年纪念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8、涂上飙主编:《乐山时期的武汉大学(1938—1946)》,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
9、张海东、陈作涛主编:《武汉大学诗人诗选》第40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
10、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九七八级编著:《老八舍往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
11、刘道玉主编:《创新改变命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刘道玉:《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
13、程千帆:《桑榆忆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14、武汉教育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教育百年大事记》,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看历史》,2012年6月刊,总第27期。
16、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编:《武大校友通讯》1999年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17、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编:《武大校友通讯》1999年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编:《武大校友通讯》2001年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武汉大学报》,2007年6月8日,第17期(复)(总第1088期)。20、《武汉大学报》,2008年10月17日,第28期(复)(总第1135期)。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推荐阅读: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7-17
安徽师范大学生科院双迎晚会策划书08-25
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09-14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12-01
内江师范学院校徽07-24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09-23
西华师范大学化工学院06-26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学费11-09
安徽新华学院书画协会章程12-17
合肥师范学院实验报告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