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情况报告范文

2024-08-08

公安机关情况报告范文(精选6篇)

1.公安机关情况报告范文 篇一

关于全县公安机关

开展走访征询活动的情况报告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委政法委、市公安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县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我县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2月下旬,我局在全县组织开展“十百千万”走访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活动,着力找问题、排差距、明思路,全局共征求到群众表扬性意见1600多条,批评性意见2100多条,建议8500多条。通过走访征询,初步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反响良好。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确保整个活动有序进行。

春节刚过,我局党委就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走访征询活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走访内容、走访对象、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为保证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抓好“五个落实”。落实人员。我局把走访任务逐级逐人分解,从局长到普通民警,人人参与,全局共组织520名民警开展走访征询活动。落实任务。全局要走访县属重点企业厂长、经理10余人,县属中小型企业厂长、经理、私营业主100余人,机关、基层干部和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1000余人,居民群众10000余人。明确每个局领导和中层干部走访企业厂长、经理和机关干部不少于10人,普通民警走访居民群众不少于20人。落实时间。走访活动从2月25日开始至3月7日前完成,各单位对征集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经县局梳理归类分解后,按提案议案的要求于3月18日前整改反馈到位。落实要求。走访征询活动,一律以县局名义进行;在走访过程中,各单位都做到了“五个一”,即送上一封信,报告一次工作,走访一批单位,征询一批意见,落实一批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各单位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记录,形成材料,职责范围内的立即整改及时反馈,一时无法整改的讲明情况,限期整改。

其次,加强督促检查。党委成员除带头走访外,还按照分管范围,组织、指导、督促各单位开展走访。各单位也按照分工,细化走访任务,明确从主要领导到普通民警的走访任务。政工、办公、督察等部门根据总体进度要求,及时通过网上提醒、电话讯问、实地指导等形式,督促各部门的进展情况。同时,县局还在作风建设简报和公安简报分别开辟走访征询活动专刊,介绍各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面上指导,典型引路,推动全局走访征询活动的深入开展。3月中旬,县局先后两次召开全体副股职以上干部会议,通报各单位走访征询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了整改反馈的具体要求,保证了活动有序、健康进行。

再次,强化舆论宣传。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县局主动与新闻单位协调,及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人民公安报》、《法制周刊》、扬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相继对我局走访征询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报道,《宝应日讯》还于3月22日开辟专版,集中宣传我局走访征询活动的意义、方法、目标和工作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单位也纷纷通过挂横幅、贴标语、树戗牌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进程。

二、摸清问题,找准症结,明确公安工作的努力方向。

为了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找准公安工作的薄弱环节,2月下旬起,我局全警参与,集中开展了走访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活动。

(一)、贴近群众,诚恳征求意见。为最广泛的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征询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全面、准确,真正代表群众的心声,我局把走访对象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县局印发了12000余封致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公开信,发放征求意见表12000余份。在走访征询活动中,全局广大民警充分发扬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不摆架子、不讲排场,文明走访,体察民情,采取先预约、后上门,先汇报、后征询的走访方式,深入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居民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实情,释疑解惑。并搞好了“五个结合”:即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与入户调查相结合,与安全检查相结合,与办证送证上门相结合,与就地解决问题相结合。做到了“四心”:对群众提出的建议,细心记录;对群众提出的批评,虚心接受;对群众的表扬,衷心感谢;对明显的不实之辞,耐心解释,求得理解。

(二)、查找不足,认真梳理问题。对走访征询中征求的群众表扬性、批评性意见和建议,我们从队伍建设、服务经济、执法办案、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类,共梳理出意见和建议268条,其中队伍建设76条,服务经济31条,执法办案28条,治安管理81条,交通管理46条,不属公安职责范围的3条。走访结果显示,社会各界群众在充分肯定我县公安机关近年来工作的同时,更指出我县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在社会治安方面,分别有36%和28%的群众反映当前较为突出的治安问题是盗窃和赌博;有38.6%的群众反映当前娱乐场所特别是校园周围的网吧、游戏机室管理混乱。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有42%的群众反映110接处警工作弱化,出处警速度慢;有26%的群众反映在县城社区和农村难以看到民警;有近10%的群众反映个别民警形象不好,有“四难”现象;有25%的群众反映联防队伍素质较差。在执法办案方面,有58%的群众认为我县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质量一般或较差。另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还要求解决具体问题或个案42件,这些都为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县社会治安、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现状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我们做好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置身大局,谋求公安发展。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同时,我局还将自身置于全县党政机关的横向比较,置于全市公安系统的纵向比较。3 月初,局机关单位和直属部门分别按条线到扬州市局对口部门了解本部门工作运行质态情况、存在的不足及所处的位置,认真听取上级部门的指导性意见。3月7日,县局将2004各部门在全市排名及有关单项工作排名情况予以通报,同时将县委《关于2004全县“最佳“和“最差“服务部门评选结果的通报》、县委《2005乡镇、部门工作考核奖励意见》等,以文件形式转发,要求各单位组织学习讨论,对照检查,自我加压。并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逐条进行研究,分析查摆原因,认真研究制订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和目标,切实予以整改,力争2005年工作横比有位置,纵比有名次。

三、明确责任,立项整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整改反馈是走访征询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走访征询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走访征询结束后,我局上下不等不靠,坚持边查边改,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一)、动真碰硬抓整改。3月8日,我局再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整改工作,对梳理出的268条意见和建议,根据职能和属地原则进行分工,逐项分解,明确具体责任人,按照提案议案要求建档督办,落实整改。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在3月18日前整改反馈到位;对一时不能解决的,明确办理期限,限期解决;对不属于公安职责范围的,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协调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对于一些群众反映影响公安机关形象的问题,我们坚持动真碰硬,一着不让,认真解决,一抓到底。某休闲中心业主反映保安队员史某经常白洗澡,经调查,史某已于3月调至城镇建设办公室工作,自去年以来共赊欠浴资240元。派出所与城管办多次协调,研究落实处理意见。即由所领导和城管办领导上门赔礼道歉;责令偿还欠款;将史某辞退;将处理结果通报全镇。2月底,南京晓庄学院职工徐启全写来一封信,反映其妻于1985年从我县獐狮荡乡迁居南京后,一直没有身份证,虽曾两次办理,但因户口被注销,一直没能办成。经调查,王鸣兰于1985年迁至南京,时獐狮荡乡还没有设立派出所,生产队长和其亲戚为使其免缴两上缴而私自注销了王的户口,因此其身份证一直没有办成。我局了解事情真相后,迅速为其恢复了户口,并办理快证专程赴南京送到徐启全手中,徐表示真诚的歉意。我局还及时抓住这一事例,在全体民警中开展了 “假如我十多年没有办成身份证”的大讨论,通过换位思考,广大民警的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户政部门根据多数群众提出的解决“黑户口”问题的要求,及时对全县未落常住户口进行了一次抽查,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措施。截止3月18日,我局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39个具体问题或个案都解决到位,对3个不属于公安职责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报告、转达。

(二)、落实措施抓反馈。对于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逐一登门反馈。针对表扬性意见,我们送上一封感谢信,恳请继续关心、支持并监督;针对批评性意见和建议,我们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上门答复,截止3月底,我局对226条意见和建议都一一落实了整改措施。泾河派出所在走访征询中了解到部分企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工作比较薄弱,立即着手帮助迎浪集团、国土所等单位按装了红外线报警装置;并针对集镇交通秩序较为混乱的意见,联合黄浦交巡警中队进行整治,取缔了马自达和三轮卡。治安大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宝胜集团有部分剧毒物品无处存放、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经过多方联系,将其异地封存,消除了隐患。经文保、水警、交巡警等针对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县航运实业总公司和汽车运输总公司等企业正在改制的实际,派出民警参与改制工作,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改制中出现的各种矛盾。3月16日,民警向范水中学古良忠老师反馈整改意见时,古良忠老师连说“真是没想到,以前也填过许多单位的表格,象公安机关这样登门反馈的,还是第一回,可见公安机关对群众意见的重视及办事的果断作风”。环保局王学明同志在反馈意见中写道,“原想是说说而己,不想如此重视,并派人专程送达,说明公安局作风更加务实,希望新年更有新气象”。夏集镇镇长夏维善说:“公安机关这种征求意见的形式非常好,能够了解到平时掌握不到的基层情况;这次活动能够及时解决农民的意见,说明公安机关心系群众,警民关系更加融洽。”广大群众普遍认为,公安机关开展走访征询活动是实实在在的转变作风之举,是新形势下加强警民联系和沟通的一种好形式。

(三)、完善机制抓长效。我们在找准问题,认真整改的基础上,着重从完善机制入手落实长效管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公安工作的薄弱环节,我们明确工作重点,力求在公正文明执法上、强化规范管理上、做大做强做实公安基础工作上、加强作风建设上求突破。在规范管理上,成立规范办,与考核办、作风办合署办公,借鉴外地经验,立足本地实际,制定警务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装备规范、行为规范、执法规范、工作规范、日常规范五着并举,先行试点并逐步推广,向规范要效率,要战斗力;在队伍建设上,认真研究制定加强队伍建设十项措施、从优待警十项措施和公安文化建设“十个一”措施,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公安工作发展后劲;在服务经济上,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关于优化经济发展十项服务承诺》。各单位也纷纷立足本职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举措。柳堡派出所树立“发展第一”的理念,推出四个一律。即企业需要公安机关相助的,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一律有求必应;企业遭敲诈、哄抢、打砸的,一律先行赔偿;投资公安机关监管行业,一律先开业,后规范;无论规模大小,一律一视同仁。沿河派出所制定了跟踪服务制、提前服务制等多项服务制度。经文保大队从服务态度、服务事项和服务方式入手,推出了具体的十项服务承诺,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通过走访征询活动,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OO五年四月十日

2.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篇二

摘 要 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是指由于社会治安管理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案)件或群众的报警求助一旦发生,公安机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弄清情况并出动警力进行妥善处置,或适情动员并协调社会有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一整套运作制度。从目前长沙实践来看,公安机关存在着认识上有偏差、一线巡防力量投入不足、各警种协作能力不强、全社会支持不够等问题与困难。本文试从应急预案制定、设卡堵截与扁平化指挥、联防联动与信息化建设、实战训练与战勤保障的角度,从理论的层面,对建构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的基本模式与重点环节做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公安机关 快速反应机制 长沙

一、前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踏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以来,我国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期(亦称社会转轨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社会等各个层面上,都出现了急剧的解构和重建现象。这既意味着我国全面转入现代化的进程,也伴随着诸多社会问题的凸现,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迷乱所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犯罪浪潮的到来。

与此相比,我国公安机关的通讯能力、交通能力、实际应战能力,抗干扰能力还始终处于“老牛拉破车”的状况,执法实践中也经常有“眼睁睁看着犯罪分子逃脱”的尴尬局面。虽然场面轰轰烈烈,公安民警也倾力而为,但打击力度和实战效果往往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大打折扣,犯罪分子漏网比例越来越大,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刑事犯罪上升势头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且发案反弹周期愈来愈短,“严打”效应的持续性也愈来愈弱。传统的人民战争打击型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摆脱被动局面,找出新的出路,我国公安机关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吸收、借鉴和推广始于20世纪30-60年代英美警务改革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概念、地位与问题

(一)概念与内涵

所谓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机制,是指由于社会治安管理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案)件或群众的报警求助一旦发生,公安机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弄清情况并出动警力进行妥善处置,或适情动员并协调社会有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一整套运作制度。其导向为实战警务,核心在于速度上争“快”,实质就是果断做出决策,协调各警种有序、高效地运转,动用各种资源,以期掌握处置警情的主动权,尽快控制危机的发展,恢复社会秩序。

(二)地位与作用

认清市场经济环境和城市治安动态形势对警务工作的新要求,从城市现代化和警务发展的战略层次,把快速反应作为警务发展战略来认识与实践,树立以维护治安与服务社会为主导的快速反应机制发展观点,才能全面推进快速反应机制的良性循环。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建立一个完备的快速反应机制应具有如下地位与作用:1.是现代警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和社会进步;2.是现代化条件衡量警务实力和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显示出公安机关对社会稳定的控制力度;3.是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是适应社会治安动态化的必然选择;4.是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需要,为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现形式;5.是改革和加强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了具有中国特色警务工作的新实践。

(三)长沙的问题与困难

近年以来,长沙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财、物出现大流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随之长沙的社会治安也日益严峻,犯罪模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化,社会治安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长沙市公安机关开始着手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期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服务群众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水平。而正当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如火如荼之时,2009年长沙于8月2日①、12月4日②分别发生了举城震惊的恶性案件,并迟迟没有侦破。就此目前状况来看,究其主、客观原因,长沙公安机关在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中尚存诸多问题与困难等待解决:1.对快速反应机制作用存在认识偏差。2.一线巡防力量投入不足。3.各警种协作能力欠强。4.全社会支持不够。

三、基本模式与重点环节

(一)应急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快速反应应急预案是公安机关在快速反应中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制定好快速反应应急预案是科学、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性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案)件或群众报警求助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在预案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要注意突出两个基本要求:

1.注重预案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系统性,就是以长沙为代表的各市级公安机关不仅要制定市级、县级总体应急预案,以及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应急预案,做到“纵向到底”;还要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重点科所队单位应急预案,做到“横向到边”。而且相关预案之间要搞好衔接,特别是要与市级总体预案搞好衔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旦启动市级总体预案,就能做到全市上下左右一起联动。市级总体预案也要与省级总体预案搞好衔接。层次性就是要搞好预案的分级管理,按照突发性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案)件或群众报警求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快速反应工作程序,分层次逐级制定和修订好应急预案,快速反应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要逐级细化和具体化,预案的层级越低就越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作出明确的规定,避免预案上下一般粗。

2.注重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加强调查和研究,既要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性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案)件或群众报警求助事件中的教训,又要借鉴国内外类似事(案)件的经验;既要遵循突发性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案)件或群众报警求助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又要符合现实中人们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心理反应和行动方式的变化,针对快速反应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原则和措施,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是预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各级各类预案都要对其所处的相应级别、相应环节的快速反应工作程序和要求、工作责任和任务,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做到职责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制定后还要加强管理,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检查应急处置工作的疏漏和问题,保证快速反应工作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设卡堵截与扁平化指挥

设卡堵截,是追捕作案后逃离现场的犯罪嫌疑人,将作案分子围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控制侦查范围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手段。设卡的关键是卡点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严密,设卡速度快慢,设卡盘查工作是否认真、细致。要在实地勘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以公路沿线派出所、交警公路巡逻中队,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包括责任区刑警中队为依托,在辖区范围内由近及远设置若干层次卡点。第一层卡点要设在市、郊结合部交通要道上,第二层卡点要设在距离市区20—30公里左右的交通要道上,第三层卡点要设在市(县)际边沿结合部交通要道上。每个卡点都要明确警力数量,具体责任人,卡点响应时间、通信联络方式。一旦发生重大警情,指挥中心要根据发案时间、案(事)件性质、涉案人员、逃跑方向等迅速作出判断,以辖区内卡点为基础,以现场为中心,设定一至三层卡点,正确下达追击及上卡指令,一边追击,一边堵截,形成严密的网络,让犯罪嫌疑人插翅难逃。

扁平化指挥体系最早来源于美国军队,随着CI3系统③在美军中的广泛使用,减少中间环节,指挥幅度更宽、权力更加集中、调动范围更广已是快速反应机制下指挥军队的必然要求。因此美军在摒弃了传统的指挥梯阶长、指挥跨度小的“树状”指挥体系理论(见图1)后,取而代之地提出了层级简明、权责明确、机构精干、关系顺畅的“扁平化”指挥体系理论(见图2)。实战证明,这种指挥体系不但符合现代系统下的作战需要,而且行之有效。

对于公安机关而言,扁平化指挥体系是指由指挥中心直接下达指令,调度一线警力的“点对点”式的指挥结构。以市局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为主,以支队、科室和派出所指挥调度为辅,直接指挥最小作战单元和勤务岗位,实现对警情的快速反应、迅速处置,最终达到提高勤务指挥质效、增强整体防控效能的目的。以长沙公安为例,长沙市公安局已建成300平方米的公安指挥大厅,设有18个工作席位,配备GPS综合调度管理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大屏幕显示及控制系统、图像传输系统、350兆无线调度系统。购置卫星通讯指挥车,实现处置现场语音、图像、数据的实时传输。实行“一级接警,三级处警”的指挥模式,110报警服务台统一接警,报警信息通过公安信息网直接传输到市局指挥中心和派出所。根据警情紧急程度分别由市公安局、区县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及派出所指挥室指挥处警。一旦发生街头“两抢”类重大警情,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通过电台群呼方式,将民警询问报警人的全过程向街面所有巡控力量通报,同时迅速组织相关警力开展围堵。对于涉案手机,立即向技术侦查部门通报手机号码,启动快速通道,实时追踪定位,为及时接警、快速处警提供技术支撑。

(三)联防联动与信息化建设

联防联动,是指人民群众与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内部之间整体协作、互相配合的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治安管理模式。联防联动是快速反应机制的早期雏形,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和推行为联防联动注入了新的内容,加强两者的配套建设,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治安形势的相对变化,群众参与治安管理积极性的相对弱化,对原有的公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地挑战。公安机关在建设快速反应机制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公安工作改革方向,又要继续发扬党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实行社会治安联动管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鉴于犯罪嫌疑人一般在犯罪后都必然在城市或乡村道路上逃跑或实施其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公安机关要注意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围绕道路活动的各类人民群体。道路两侧的经营者、公交或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保安人员、房屋出租户、公路收费站的职工、道路养护工人、木材检查站的林管人员、加油站职工等,都可以发展为公安机关的信息员,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

信息化建设,是公安机关依托计算机信息网络、即时数据通信等现代技术,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对现有的警务组织、警务模式、警务技术与装备、警员素质进行全面的升级与改良活动。信息化建设旨在从信息结构和信息过程两个角度,谋求在快速反应工作中取得信息优势和主导权,以全面提升公安机关信息化条件下处置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案)件或群众的报警求助事件的能力。信息化建设可以将蕴藏在诸警种和各技术装备系统中潜在能量转变为现实的强大战斗力,发挥警力倍增器、综合勤务增值器的作用,能够极大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笔者认为,从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的要求出发,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亟需完成三个网络的建设:1.建立立足于“3S”系统(即RS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实时指挥网络;2.建立基于城市图像监控系统的社会控制网络;3.建立基于移动警务信息系统的信息支撑网络。

注释:

①参见2009年8月3日潇湘晨报等其他媒体关于长沙望城县“8•2”戴志娥等六人被害一案及后续几天的报道.

②参见2009年12月5日潇湘晨报等其他媒体关于长沙市天心区“12•4”郭朝云被枪杀一案及后续几天的报道.

③一种雷达监测网络.

参考文献:

[1]陈子敬.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择要.公安学刊.2005.1.

[2]励肇华.关于建设快速反应机制的系统思考.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

[3]张伟刚.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构建扁平化勤务指挥体系.公安研究.2007.8.

[4]李素娟.试析110报警的社会联动功能.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5]张俭,尹金初,孙赞峰.公安信息化战略问题研究.公安研究.2008.12.

[6]李颂文.关于强化快速反应领导素养的思考.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06.

3.公安机关情况报告范文 篇三

加强公安机关作风建设,事关公安队伍的形象、素质,事关公安工作的发展、突破,事关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加强作风建设是公安机关抓好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公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公安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公安机关的作风是公安队伍内在的素质的外在反映,是公安队伍宗旨观念的具体体现,事关公安队伍的形象,事关公安机关的战斗力,事关和谐警民关系和社会稳定。因此,公安机关加强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永葆忠诚本色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和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公安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讲政治上必须要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自觉维护政令、警令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公安机关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二)加强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良好的作风为保证。公安机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和保障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公安工作的内涵更丰富了,视野更宽广了,责任也更重大了,迫切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以和谐理念指导公安实践,认真落实“两个最大限度”的要求,有效维护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作风建设是打牢执法为民思想基础,密切警民关系的必然要求。公安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要有过硬的纪律作风来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加强新时期作风建设,就是要把公安机关几年来的一系列教育整顿活动的成果不断引向深入,坚定不移地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执法为民。

(四)加强作风建设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确保社会长治久安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坚持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公安职责,依靠广大群众,实施综合治理,才是根本的出路。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着特殊的时期,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公安机关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对此,也只有坚持力量往基层使、工作往实里干,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创造工作佳绩。

(五)加强作风建设是深化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纯洁公安队伍的必然要求。随着基层公安队伍的不断壮大,公安机关的执法执勤活动又比较分散,广大公安民警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侵蚀。消极腐败现象对公安队伍的侵蚀渗透不可低估,必须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免疫力,才能真正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警。

二、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作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作风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素质、快节奏、求实效,努力形成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勤奋刻苦的学习作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推动公安工作又快又好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和转变领导干部的作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不能就事论事,要敢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以整风的精神来促进领导作风的转变。要深入查找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作风漂浮、不思进取、不抓落实以及缺乏自律意识等问题。转变领导作风,必须始终立足基层,深入基层,依靠基层。要尽量精简会议和文件,加强对基层的直接监督指导,努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把抓作风建设的过程,作为加强和改进领导自身作风建设的过程。以领导作风的转变,推动公安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新的明显进步。

(二)、加强和改进学风。学习的重要性在于,提高从学习开始,差距由学习拉开,学习是进步的根基、提高的基础、安身立命之本。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各级干部和每个民警都必须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队伍,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更好的履行职责。

三、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4.公安机关情况报告范文 篇四

根据省厅会议精神和市局通知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和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响应大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对照查摆活动。我中队于*月*日在中队办召开大学习大讨论对照查摆活动会议。

会议总结了上一阶段中队动员学习情况,提倡要以毛泽东文选《改造我们学习》所提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态度去学习,强调体会学习党十七大精神,贯彻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和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体会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领悟梁伟发同志在全省公安机关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部署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坚持防腐倡廉不动摇”。同时也传达了**副厅长对我市社会治安严打整治专项工作的指示精神,要求我们务必做到的“五个全力以赴”和“五个方面下功夫”。

会议过后,在***的主持下,按照分局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实施方案,对照方案所列12个方面的问题或苗头,贯彻梁伟发同志在分析会讲话中提出的“五个方面问题”和“八个关系”。我中队各位同志开展了大讨论对照查摆活动,通过自我检查,自我检讨,发现问题主要有:

一、个别同志存在自我满足现象。

二、个别同志对自身要求放松,没有执行请销假制度。

三、个别同志内务卫生混乱。

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在这段时间结合对我分局作风纪律整顿学习方案,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进行了认真反思,从主观上查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中钻研不够,自己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而且自己尚未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故在开展工作中有时比较盲目。

二、思想松懈,自我要求不严,放松了对自身纪律性的要求。

三、宿舍人员多,没有明确分工。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中队决定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学胡总书记在中纪律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及党章、更要认真学习、精读有关重点文件,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

三、排好卫生值班表,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每天的卫生工作,队长负责监

督。

5.公安机关调研报告 篇五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公安机关调研报告》的内容,具体内容:我国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是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力量,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的,希望你喜欢!篇 1 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是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力量,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的,希望你喜欢!

篇 1

据有关统计资料,20xx 年**县共发生入室盗窃案件 291 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1037.8 万元。这类案件的发生,不仅使辖区单位和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给建设平安、和谐**也带来负面作用。因此,尽快遏制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心的治安环境,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严厉打击此类犯罪,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我县入室盗窃案件为例,研究其作案特点,分析其作案原因,并提出对策及建议。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入室盗窃案件的基本特点

(一)关于发案区域。入室盗窃案件主要集中在乡镇的村及其街道,县城主要发生在居民小区、商铺、城乡结合部及单位。发生在高档住宅及物业管理较为严格的、设施较为完善的大型住宅区的案件相对较少,如滨河湾

小区。

(二)关于发案时间。从接到报案的时间和破获的案件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案件发生在清晨 7 至 9 时报案,夜晚则很少报案,因此案发大多在凌晨1 至 5 时。另外在农村,逢集、庙会、农忙季节发生在农宅的盗窃案件则是发生在白天家中无人的时间段。

(三)关于作案手段。一是采用撬棍、螺丝刀等撬压工具强行破坏门锁入室盗窃。发生在偏远乡村及办公场所的盗窃案主要采用这种手法。二是用特殊工具扭锁芯开门或用软物塞锁芯开门行窃。因作案工具小巧易带,难以被人觉察,开门动作无声响、省力省时,如同钥匙开门,极易得手。三是作案人多为惯犯,结伙作案。作案人作案时往往衣冠楚楚,团伙成员望风、破门开锁、入室行窃分工明确,且多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联络,作案得手后迅速乘坐交通工具逃离现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四是入室盗窃案件很容易转化成抢劫案件,对事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作案人入室后,往往先进入厨房取菜刀,一旦遇到有人回家,便持刀相威胁,对事主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危害,有的转化成抢劫杀人。

(四)关于作案人数。作案人多为有劣迹、前科人员,多数案件系 2 人以上结伙作案,以便互相支持、协助,便于逃窜。从已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数犯罪嫌疑人为成年男性,身体素质好且具备丰富违法犯罪经验的人员。

(五)选择作案对象。作案人入室后,首要选择现金、金银首饰、贵重手表、手机等价值高、易携带、易销赃的物品。在乡村发生的盗窃案有还拌有盗窃一些生活用品。

二、入室盗窃案件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入室盗窃案件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犯罪外部原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是案件多发的根本原因。从犯罪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我县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发达,群众日渐富裕,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城区,给犯罪分了提供进行违法犯罪的经济重要条件。

(二)犯罪主体原因。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致富型。绝大多数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实施盗窃犯罪并非因生活所迫,而是为了追求迅速致富,但是通过正常途径很难实现,于是选择盗窃等侵财犯罪作为脱贫“捷径”。二是谋生型。有一部分入室盗窃犯罪人,其原始动因是因为进城后,因无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就业机会,为了生存,不惜冒险去从事盗窃等侵财犯罪。三是顺手牵羊型。部分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可能有职业,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机会,偶尔实施入室盗窃。四是以偷盗为生,好逸务劳的惯犯。

(三)社会防控原因。社会防控手段整体滞后,入室盗窃犯罪破案率低,认定难,处罚轻,打击不力。实施犯罪风险低,“利润高”,是造成当前入室盗窃犯罪高发态势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便利的交通重要任务为犯罪分子提供多发的地利条件。我县位于信阳市中部,312国道与 107 国道交汇,京九铁路与西宁铁路交汇,大广高速与沪陕高速从境内横穿,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发达,交通方便迅捷。这些经济建设的成果,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极大方便。二是社区管理滞后于犯罪手段。小区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功

能不完善,建筑设施落后、老化是案件多发的客观条件。我县的许多居民小区,存在着明显的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四通八达,出入口无控制设施,人员随意进出,小区在设计上未能从安全防范角度认真考虑,以致防范明显滞后,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另外社区管理也存在是社区管理处责任心不强,极少研究社区治安居家安全运作的问题,保安队伍年龄偏大,素质不高,更谈来是有盘查技能和缉捕技术。社区治安管理职责不清,只管物业,不管治安的情况普通存在,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公安机关对社区治安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不力。小区居民很难见社区民警对社区物业单位开展治安业务指导。三是粗心大意、疏于防范是案件多发的内在原因。通过对发生的案件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受害人发现,多数案件的发生,主要原因还是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手段薄弱、防范措施不落实。在对许多受害单位和受害人进行调查询问中发现,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加强防范的思想,粗枝大叶、粗心大意,防范意识薄弱。如一些居民在家中存放大量现金,一些商家把大笔货款放在柜台内,不上锁。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好,对少部分财物损失满不在乎,也在一定程度上疏于防范。新时代城市居民之间感情淡漠、关系疏远造成邻里防范,相互照应、提醒不足。由于城市居民数量大,生活方式不同,彼此往来少,缺乏感情,造成邻里之间的初级社会关系日趋淡化,邻里守望、互助等传统防范已不奏效。如有的居民发现对面邻居家被盗,既不报案、也不阻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防力量严重不足,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防范力量,仅有几名守门老人分散在若干内小区内,后半夜多数在闭门睡觉,无人巡逻、守护,致使违法犯罪分子大摇大摆自由进出、案件屡发。侦查措

施滞后于法制建设。四是技术防范十分匮乏,推广应用程度不够。目前,我县城区技防设施应用只有城关的监控系统,较好的小区是滨河湾小区建成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其次是部分商店与 110 进行了联网,而其他单位、小区、商场,大多没有采用技防设施。

(四)案件的外在因素。

从古至今,盗窃案件的侦破历来是难度很大的警务工作。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开展的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我县公安机关为打击盗窃犯罪,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冷静、理性、客观、认真地分析公安机关现有的工作方式、模式和运转机制,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加强的地方。

一是公安机关运转机制不适应犯罪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需要,猫鼠不同步的问题比较突出。现有的工作机制仍然是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外仅有少量值班民警应付运转。而在深夜盗窃案件多发的时段,却不能保证足够的警力从事巡逻防范、打击现行等工作。在案件发生后,也没有足够的警力在第一时间迅速开展相关案侦工作,而是由值班民警出现场后,第二天再移交刑警大队,有时失去了破案的最佳时间。二是串并分析、蹲坑守候、打击现行的工作没有充分开展。面对案件高发的势头,由于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精力不够以及警务理念、责任心等诸多因素,公安机关在对案件进行串并分析、蹲坑守候、打击现行上显得明显不够。现在破获的案件,多数是“捡死耗子”靠群众扭送现行,少有通过串并案、打现行破获的。三是控制销赃、阵地控制、刑嫌调控、情报资料、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工作不扎实,服务现实斗争的作用发挥不够。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一提到基础工作,往往强调的是治安基层基础工作,而对刑侦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够扎

实,一些基础工作流于形式,个别单位甚至为应付检查搞花架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服务侦查破案的作用。从侦破盗窃案件的经验来看,发挥控制销赃、情报资料、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四是基层公安机关刑侦工作科技含量不高,刑事技术手段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侦工作。作为打击犯罪主打力量的基层公安分县局和派出所,没有技术侦查的手段和权限,很多能应用技侦手段侦破的一般性盗窃案件,因案件本身性质和影响程度又不能争取技侦部门使用技术手段,而大多靠传统的方法进行侦破,以致入室盗窃案的破案率较低。五是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力度不够。从“大走访”活动的效果上看,我们依靠群众确实破了一些案件,降低了发案率,体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们的民警在深入辖区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安全防范的工作不扎实,发动群众不够,安全防范宣传不够,推广防范措施、提高辖区单位、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水平不够,在案件发生后,协助开展摸底排查、收集案件线索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这些都值得我们一线民警深思。

三、入室盗窃案件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以防为先。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打击的思想,多措并举,狠抓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切实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水平。二是坚定不移地走群防群治之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当前,要重点狠抓群防组织建设,健全单位、社区、街面“三张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自防作用。三是积极推广、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特别是要以“平安杯”社会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技术防范;以城市店铺为主的 110 联网报警体系建设、居

民小区社会化防控监控系统建设,主街道及重要路口的红外监控系统建设,强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向产业化发展,确实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

(二)坚持以巡为要。发挥基层派出所辖区情况熟的优势,形成以派出所社区民警、巡警队为主的有效巡防机制。责任区刑警中队要和辖区派出所紧密结合,在有效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基础上,要建立社区民警、管段民警责任制,充分发挥派出所社区民警辖区情况熟悉的优势,在两个重点时段内,在重点区域加大便衣的巡防和蹲坑守候,尤其是在第二时段内,重点应盘查街面小巷内 2 人以上可疑人员,对携带断线钳、手电、改锥、千斤顶等工具或者是人力三轮车的人员应立即带回审查,指纹、足迹要及时进行比对,从中带破一批案件。

(三)坚持以打为路。加强现场勘查及刑事特情建设。各级刑侦部门每当接到此类报案,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勘查,提取现场指纹、足迹,进行并案分析,为日常盘查可疑人员比对指纹、足迹提供资料。全面加强刑事案件尤其是入室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力争使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率达到理想的程度。要提高入室盗窃案件的痕迹提取率,充分发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远程工作站作用,提高刑事技术作用率。加强刑事犯罪情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为串并案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刑事特情工作,物色可靠特情,为加大入室盗窃案件侦破力度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应加强对旧货业、二手机市场、打金业、典当业、摩托车行修理业、旅馆业的监督,从中物色特情耳目,控制销赃途径,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及时予以打击。

篇 2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命案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力推行“命案防范责任追究制度”

一是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政委任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小组成员的命案侦破与防范领导小组,局长是命案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局长为直接责任人、各乡镇派出所长和责任区民警为具体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对现行命案防范责任一包到底,使全体民警人人身上有担子、有压力,积极参与到案件侦破工作中去。二是健全和完善命案侦破快速处置预案。分管领导和警种根据职责分工,及时到岗到位开展工作,做到接警出警快、现场勘查快、调查访问快、追缉布控快,抢抓战机,快侦快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捕获犯罪嫌疑人。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命案侦破整体联动机制。规定各警种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积极参与命案攻坚,形成破案合力。四是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制定了《在命案攻坚会战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实行奖惩的意见》,从制度上健全了考核机制,把破案成绩列入效能考核,对破案有功人员给予政治和物质上的奖励并及时兑现。对巡逻失控,管理不到位,调处矛盾不深入、不及时导致命案发生;接警后反应不迅速,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和应及时抓获犯罪分子而未抓获的,对该派出所除实行一票否决外,并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二)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主动进攻,以打促防

以深入开展“龙乡卫士杯”破案追逃防控竞赛活动为载体,适时组织开展了“打击盗窃、抢劫等多发性刑事犯罪”、“秋季巡逻防范”、“冬季打防暨

命案防控”以及“狂飙(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集中行动。在追逃专项行动中,共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 73 人(其中外省上网逃犯 36 名),其它在逃人员 32 名,有效敦促 9 名逃犯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在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共摸排涉黑恶违法犯罪线索 57 条,打掉涉黑犯罪团伙 1 个、涉恶犯罪团伙 3 个,抓获涉黑恶违法犯罪人员 53 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0 起。如去年元月份打掉以张鲁豫为首的垄断范县至北京客运市场的涉嫌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团伙,涉案人员达 50 多人。该团伙是全省首例以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批准逮捕的犯罪团伙,这一案件是河南省第一起由县级公安机关主办破获的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有力震慑了黑恶犯罪活动,使我县公安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行列。

(三)及时化解各种民间纠纷和矛盾,有效避免命案发生

我县 2000 年以来发生的命案,其中 3 起是由于家庭矛盾引发的命案,6起是由于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3 起是由于宅基矛盾引发的命案,4 起是由于报复伤害引发的命案,由这四类民间纠纷和矛盾引发的命案占全部命案的 80%,此类命案由纠纷和矛盾发生、发展、积累、激化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可防性,如果调处及时,方法得当,命案的发生完全可以避免。为此,该局党委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三项制度,一是信息员制度。要求每名责任区民警在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立三名以上信息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民间纠纷和矛盾,全力做好化解和调处工作。二是定期汇报制度。分管派出所领导每半月到派出所听取责任区民警对辖区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情况及矛盾、纠纷的化解情况,并对民警调处有困难的案件及时部署力量,做好进一步的调解处理。在县局每月例会上,各派出所长对辖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情况进行汇报,及时互通情况,总结经验。三是回访制度。对各乡镇派出所汇报的已调解处理的案件,由局领导带领局纪检、政工、办公室和治安大队的民警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当事人对派出所民警处理结果的意见和建议,防止纠纷和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发新的矛盾冲突,避免向命案转化。2006 年,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 500 余起,并全部进行了妥善处置。

(四)大力开展平安“零发案”建设活动,全力构筑社会防控体系

该局以平安范县建设为“总抓手”,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通过建立社区和农村警务室,积极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完善农村基层防控体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巡逻网络,提高了社会面的动态防控能力。特别是对新区、老城的夜市以及商贸城等案件高发区,抽调专门警力,集中进行昼夜巡逻防范。2006 年,全县共发生十类可防性案件 318 起,比 2005 年下降了 228 起,同比下降了41.8%。命案、入室盗窃、社会面上“两抢一盗”、盗窃机动车等案件都得到了有效遏制。进入冬季案件高发时段后,该局制定了《冬季打防暨命案防控集中行动方案》,从 11 月 20 日起,利用 40 天的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冬季打防暨命案防控集中行动,由四名副局长分任指挥长,带领机关民警下驻各乡镇,分四个战区进行行动。采取警车、便车、步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实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巡逻,增大街面见警率,全方位加大对社会面的治安巡逻防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如 12 月 5 日 23 时许,濮城战区两辆巡逻车巡逻到辛庄韩庄村附近的公路上时,发现一辆出租车停在路边,经询问得知出租车

司机在该地正在遭遇四名陌生青年人抢劫,四名嫌疑人欲对司机行凶时发现巡逻警车慌忙四散逃跑,避免了一起恶性案件的发生。通过行动共破获抢劫、抢夺、盗窃等危害群众安全的案件 200 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 160 余人,调处了一大批矛盾纠纷,为做好命案防范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坚持教育与打击并举,加大宣传力度,广造舆论声势

为在全县形成开展“命案攻坚会战”的强大声势,县公安局就“扫黑除恶”、“追逃”专项斗争、“夏季打防攻势”、冬季打防暨命案防控等行动,在县电视台发表专题电视讲话,动员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积极检举揭发杀人在逃人员线索,形成围剿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合力。对于重大刑事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向广大人民群众表明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决心,给予有杀人动机或正在预谋犯罪的人员以有效震慑。同时,为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加强社会面的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该局选拔业务素质较高的民警,深入到各乡村,扎实有效地开展普法教育。他们选取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杀人案件典型案例,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等有关条款规定,通过“以案讲法”等各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依法解决问题的意识,防止因一时冲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篇 3

国办发 XX 号文件的下发犹如一声春雷,使全国各级森林公安机关的民警为之振奋,标志着森林公安纳入政法专项编制、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长期为之努力奋斗、广大森警热切盼望解决的重大问题

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民警尤其是广大基层森林公安民警由高兴到迷惘到怀疑,最后又回到热切地盼望,思想波动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体制上的先天不足,森林公安社会地位低下,民警执法权益无保障,民警热切盼望有个顺畅的管理体制、名正言顺的“名份”、保障有力的经费来源渠道。就我宜章森林公安分局而言,现有在岗民警 60 人,名为国家公务员,实为事业专项编制,特别是下属的莽山派出所 11 名民警仍然处在企业管理的莽山林管局领导之下,其人事、工资和党组织关系均隶属于莽山林管局。财务管理都在县林业局,实行报帐制。在这样的一种管理体制下,名不正言不顺的森林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受到侵害是不可避免的,如暴力攻击、谩骂侮辱、恐吓威胁等手段阻碍森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恶意投诉举报诽谤民警;某些领导随意指令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给本来就工作任务重的民警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休息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林业局自身难保,森林公安经费匮乏,警务装备不足,民警的工资待遇偏低,工资、津贴以及医疗、保险甚至服装款被经常拖欠XX 个月了,分局民警才发工资 9 个月,莽山所的民警才发 5 个半月的工资,人月平均工资比行政公安少 150—300 元,99 式警服发过一次。许多民警手中还有上千元的自己垫付的公务费用票据待核报。于是不少于 2 的民警抱有“工作是领导的,身体是自己的;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为求生存保运作,出现采取“合理不合法”的手段“以罚养警”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为此热切盼望有个顺畅的管理体制、名正言顺的“名份”、保障有力的经费来源渠道成了基层森林公安民警的共同心声。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森警心理压力指数最高,民警身体健康状况堪忧,森林公安纳入政

法专项编制、列入财政预算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宜章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和一级森林火险区县,全县总面积 213480 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 142763.60 公顷,森林覆盖率 66.90,活立木总蓄积3478662 立方米,野生动植物 2490 余种。共有 27 个建制乡镇,2 个国营林场,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 个农林牧场(所),348 个行政村,35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55.4 万。全县边界线总长 287.02 公里。可谓点多面广线长,人口众多,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按目前我局在岗民警 60人算,人均管护森林面积 3.756 万亩、活立木蓄积 6.1029 万立方米,超出《全国森林公安“十五”计划及 2010 年规划》中规定的 1 名森警管护 2—3万亩森林面积的限量。这个人均管护森林面积 3.756 万亩的现实数据还排除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世行”贷款造林等林业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县森林面积在每年按 5—8 万亩的速度递增;二是我局60 名在岗民警中包括了 9 名(2 女)办公室后勤工作人员、另外 7 名女性民警、3 名 55 岁以上男性民警、2 名常年派驻县 110 指挥中心值班备勤的民警和 1 名必须脱产参加“建整扶贫”工作的民警,能正常参加一线执法的民警只有 34 人。可想而知一线执法民警尤其是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所担负任务之巨,承载职责之重,如梅田派出所 3 名民警管护着 7 个乡镇 1 个国有林场总计 42008.5 公倾的森林面积;我县东部地区 8 个乡镇总计 24927.5公顷森林面积管护重任就由白石渡派出所 4 名民警承担着,用“常年超负荷工作”来形容他们工作之艰辛是恰如其分的;三是每年要集中警力集中时间参加上级安排部署的各种中心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必须参与的非警务活动,警力安排不少于 600 人次。30 的基层民警经常无奈地说“已经

有个多月没见到老婆孩子的面啦”,80 的民警反映“在基层工作快 10 年的时间里,没有陪亲人上过一回超市,完整地看过一场电视连续剧,整天看的是现实中的立体电影,我从一个白胖的小火子变成了疾病缠身的小老头”。全局民警没有享受过一次《人民警察法》规定的按期体检待遇。据调查,60 名民警当中有 63.2 民警患有不同程度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或关节炎、心脑血管、腰颈椎方面的疾病,民警身体健康堪忧,这在中老年民警中尤显突出。工作环境艰苦,警务保障不足,“从优待警”措施难以落实,生活无规律,正常饮食无保障,伤病缺少医治。所以尽快将森林公安纳入政法专项编制、列入财政预算,是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的关键所在,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6.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 篇六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66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年底的85.8%提升至88.9%。”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意见、参政议政已经对政府进行监督的首要渠道,网络舆情应对已经成为考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权力行使的特殊性,已经成为以新媒体为主的各种媒介和社会公众重点关注的对象。然而,由于当前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导控机制不健全,处理方法不当,涉警舆情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如“6·28贵州瓮安事件”、“昆明火车站暴恐案”、“黑龙江庆安枪击案”等,已经给当地公安机关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公安机关来说,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正确引导涉警舆情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1)部门设置和职责划分。地方公安机关对网络涉警舆情的应对主要有指挥中心和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指挥中心通过直属部门、职能部门等收集、整理和通报舆情信息,对重大舆情信息在分类的基础上向舆情危机应对小组领导和上级机关报告。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网络上有害、不实、负面的信息进行技术性封堵或删除,同时查处网络违法犯罪分子并调查取证。除此之外,在公安部《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敏感案(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规范》的规定下,各级公安机关结合实际工作从指挥中心、网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具体职责是通过专职人员搜集网络舆情信息,跟踪、分析和汇总已经发生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相关网络舆情发展动向。

(2)舆情信息搜集渠道。从源头上划分,公安机关的网络舆情搜集渠道可分为两种:媒体和论坛。媒体渠道主要是从传统新闻媒体的网络载体以及大型门户网站上筛选和甄别涉警网络信息,如网易、新浪、腾讯等平台发布的信息;论坛渠道主要是从互动性网络交流平台获取网络涉警舆情信息,例如网页论坛、QQ、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地方公安机关的网络信息搜集同样兼顾人工监测和技术监测两种渠道,强调基层公安机关和不同职能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汇总。除此之外,公安机关也关注境外媒体和网络对国内网络涉警舆情信息的搜集与汇总,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危机,提前做出应对预案。

(3)舆情信息的处置手段与措施。公安机关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主要依靠网络舆情封堵和网络舆情宣传两种手段。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负责开展网络安全防范、打击网络犯罪等工作,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上出现的不实、负面或有害信息进行删除,对再次出现的恶性、谣言性质的信息进行技术性封堵。指挥中心协调指导宣传处开展网络舆情宣传手段,利用官方网络平台(如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发布权威信息,积极与网民交流互动,防止或消除网络谣言对公安机关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各地公安机关自上而下基本上都建立的对外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

在处置措施方面,公安机关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网络上已经出现的网络舆情,属地公安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民警进行事件的调查、证据的收集以及责任的认定,如果事件已经危及社会秩序,要以处置事件为先,进而根据处置情况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进行通报,与民众进行沟通,以争取民众的支持;第二,及时报送信息。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除了网安部门及指挥中心的网络搜集途径外,还通过各职能部门对所遇到的涉警舆情信息的上报反馈,最终由涉警舆情处置小组汇总、分析并作出决策,部署应对策略。涉及多部门之间的联动,由上级公安机关统筹协调。第三,通过官方平台发布信息。对取得的调查结果,由宣传部门通过官方新闻通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外公开。新闻通稿可以是传统媒介,也可以是新媒体;不同部门的对外发言要统一信息口径。

(4)舆情引导的成效。近年来,随着网络舆情处置经验的积累与不断摸索,各地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处置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制定了系统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队伍、网络舆情应对平台越来越多、应对措施越来越合理、新闻发言人制度越来越完善等,这些措施对于引导网络舆论和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安机关通过官方平台发布的权威信息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公安机关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支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公众对于网络舆情信息处置中的强制性封堵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这也导致某些网上有害信息或不实言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删越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理解也在不断降低。

2 当前网络涉警舆情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各地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当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方面表现为对网络新媒体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利用。当前,全国大部分公安机关都开设有微博和微信平台,但其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部分微博、微信建设基本上流于形式。大部分公安机关依然靠旧观念、旧思路来处置舆情危机,面对新闻媒体或网络公众的质询,也多采用沉默或被动应付的态度来应对,最终导致舆情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网络舆情应对手段重管控、轻引导。一味强调通过的技术手段对负面网络信息进行强制性删除,不但难以在情感上获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且也会造成对公众自由表达权和知情权的侵犯,最终造成社会公众的不信任,影响公安机关的威信。对舆论引导作用的低估是当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处置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高效的舆情信息研判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舆情信息研判较为滞后。对于基层公安机关而言,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工作大多无专人负责、流于形式,致使上级公安机关无法对敏感事件及时分析判断,导致危机发生。对于上级公安机关而言,涉警信息批转给下级后,由于工作环节多,加之没有具体、有针对性的处置工作细则,造成信息处置无章法且不及时,错失了舆情处置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信息研判也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对涉警舆情危机的苗头没有做到及时预警,导致涉警舆情危机形成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丧失了涉警舆情处置的主动权。近几年发生的各种事件中,往往因为危机在形成时缺少有效的收集、分析、研判,不能及时的对事态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在涉警负面信息已经在互联网炒热并高度发酵后,相关公安机关才出面澄清,造成无法大量挽回的损失。

(3)缺乏专业的舆情引导机构,专业队伍建设落后。按照公安部《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敏感案(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规范》的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需要建立专门的涉警舆情处置小组,而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相应的层级并未有专门的机构设置,在人员配备上也往往以兼职为主,队伍专业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领导干部和民警应对媒体的基本常识和经验缺乏,面对媒体时往往过分紧张,反应迟钝,被动应付;或是与媒体交往时姿态和策略把握不准,过分热情或过于冷漠,导致双方地位陷入“不平等”的误区;二是欠缺在新闻舆论引导方面的系统教育和培训,纪律意识不强,公关细则不清楚,在新闻口径未统一的前提下擅自接受媒体采访,造成工作局面的被动;三是通讯(网评)员队伍专业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不能在第一时间针对网络涉警危机信息做出专业回应,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欠缺。

3 完善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策略

(1)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在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公安机关应选拔一批具有警察公共关系业务知识、较强组织性和业务水平的民警,成立网络舆情引导专门工作队伍,为开展针对不同的负面舆情应对工作做好人才准备。网络舆情责任人应当承担起正确引导的义务,在监测网站信息的同时,设置一些较为明显的提示、标语等,提高网民的个人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网络责任人队伍进行素材写作、计算机操作技能、网上涉警舆情处置、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系统培训,使这些人员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应对网络涉警舆情的工作技能,从而建立一支高效、高水平的队伍。同时,要借助第三方力量,让网络各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人员成为铁路公安舆情信息导控的补充力量。

(2)加强舆情信息研判,确立有效的舆情应对方法。公安机关在建立网络舆情应对队伍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舆情监测分析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人工分析,对不同性质的网络涉警舆情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根据等级分类做到及时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回应,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效率。网络舆情应对方法要结合现代警察公共关系的知识与经验,合理设置议程,积极培养舆论领袖,通过官方平台以及与网络媒体合作等方式与社会公众进行交流沟通,以科学的方法来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为公安机关化解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提供有利条件。

上一篇: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汇总下一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