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名人故事

2024-09-10

周恩来的名人故事(共14篇)

1.周恩来的名人故事 篇一

一九五四年,周恩来访问波兰即将结束时,我驻波使馆借用波方刚刚修复的一个大厅,以周恩来的名义举办了一个辞行招待会。那天,周恩来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征服了所有的来宾,人们都看呆了!以致发生了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情况:当周恩来致词已毕,举杯敬酒时,酒杯里竟空空如也。周恩来的随员急忙跑去,把聘请的波方招待员们从呆滞状态中唤醒,去斟酒。原来,当周恩来陪波方贵宾入场时,把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人们只顾看啊,鼓掌啊,……招待员们竟忘了及时斟酒。后来,客人邀周恩来跳舞,他那娴熟的舞步,多采的舞姿,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倾倒。一些西方国家的大使不断地点头,纷纷赞叹道:“妙极了,妙极了!”

2.名人母亲鲜为名的故事 篇二

德国大作家歌德所拥有的敏感和想象力,得归功于她的母亲——温柔而快乐的卡特琳娜·伊丽莎白。作为长子兼独子(他的兄弟都夭折了),他深得这位年轻妇人的宠爱。由于自小身体虚弱,他需要悉心的照料,这就避开了父亲的严厉管教。

母子两人分享着难以言说的温情时刻。竖起耳朵倾听母亲讲述骑士故事时的狂喜,手牵手体验戏剧的激动,自然无邪的快乐……这就是他的甜蜜的童年时光。

当他的青春期来临时,另一种形式的同谋关系又将母子连为一体。19岁时,这个年轻小伙子生了病。他不得不中断法律学业,回到故乡疗养身体。与过去蜷缩在母亲的裙下,和她一起虚构着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一样,在其处于这一有着重大问题并发生着种种变化的年龄段,他也呆在了母亲的身边。当时,卡特琳娜·伊丽莎白引导他的人生路程,走向虔诚派修会(虔诚派修会17世纪末植根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虔诚主义作为对路德宗教义的反动,鼓吹受苦在皈依过程中的必要性。处于康复中的歌德,在母亲的陪伴下,在这个甜美的神秘主义的圈子内做了一次小小的浏览。

身体康复了,他不能再滞留家中。他离开时,自身已发生了转变。可以确定的是,个体高于群体,情感高于理性,个人经验高于被灌输的真理,自我实现成就于苦难之中——他后来的浪漫主义的全部资源即在于此。

母亲的形象很快出现在了那部几乎给他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深受那不可能成功的爱情的折磨,在自杀中找到了自我了结——自我救赎之道。

母亲对儿子的作品非常满意。从儿子发出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未怀疑他将是个天才。

几十年后,在《浮士德》第二部,亦即哥德去世那年所完成的最后的作品里,卡特琳娜·伊丽莎白的形象再次闪现。当听到梅非斯特吐出“母亲”这个词时,浮士德情绪激动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字眼?听了叫我心惊!”

阿加莎的写作渊源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有个英国小姑娘卡拉如饥似渴地阅读狄更斯的作品。她试图使自己忘却沉重的忧愁:她的父母将她的两个兄弟留在身边照看,却将她托付给了她的姨妈。她为自己是个女孩而懊恼不已,这位以阅读小说度过了童年生活的英国小姐后来开始写作。就像在她之前的勃朗特姊妹等许多人一样,她在一些诗作和小说上署上了卡丽斯·米勒(Callis Miller)的名字。当她最小的孩子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出生时,卡拉已36岁了。日后,她的女儿对这些作品也无比敬佩,并满怀敬意地将其保存。

但卡拉在女儿小时候却有一个奇怪的决定:8岁之前不让她阅读,以免损害视力。但卡拉完全失败了。对于读书,小女孩才5岁就能应付自如,这正像母亲一样。她一头扎进家中多得所有房间的书橱都装不下的那些书中。她的超常的洞察力也来自于母亲。从这一切到写作,抬腿一步便可跨越,尽管会有不少拼写上的错误。家中积累的数千件物品——从集市小商品到珍贵物品,从珍稀到拙劣——给了阿加莎灵感,她很早就开始虚构故事。

母亲,这位天生说故事的好手,给予她鼓励;姐姐玛吉也为她鼓掌喝彩。事实上,她从事写作职业也还得归功于姐姐:正是因为玛吉跟她打赌,她才写出了她的第一部小说。

阿加莎的父亲去世时,她还不到11岁。温柔而默契的母女俩,更增添了相依为命的情感。她们毫无抱怨地面对不稳定的财政状况。但是她们还得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卡拉的身体出了毛病。阿加莎带着母亲去埃及疗养。卡拉同意她谋一份文学方面的职业,并将其托付给大作家埃登·菲尔波茨。

之后阿加莎与一位飞行员结婚。阿加莎·米勒就此成了阿加莎·克里斯蒂。1930年,阿加莎因小说《罗杰·阿克罗伊德谋杀案》而名扬文坛。

把卓别林推上舞台

查理·卓别林的父母都是歌舞艺术家。他的父亲是男中音。小查理父母很早就分

开了,他可能跟父亲学过踢踏舞,后来其父因酒精中毒去世。他的母亲汉娜·希尔,艺名莉丽·哈维,是一家声名赫赫的轻歌剧团的舞蹈和歌唱演员。莉丽收入颇丰,小查理在母亲和西德尼(母亲前次婚姻所生子,日后他始终亲近的兄长)身边,度过了一段美满的时光,直到有一天厄运降临。

那年他5岁。这件大事发生在伦敦一家极为简朴的剧院中,他的母亲脸色苍白,刚刚离开舞台。她是在一阵阵倒彩声中离开的,她那先前已经变糟的嗓音彻底倒了,曼妙的歌声不再,如今只有如蛙鸣般的聒噪。众人吹起口哨,嘲笑声此起彼伏,经理暴跳如雷。当时一种直觉促使莉丽拉着儿子的手,把他推到了舞台角灯光之下。查理走向目瞪口呆的观众,他唱起歌,跳起舞来。他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怪人,滑稽又冷酷……“我模仿了我母亲的破嗓音。”后来他说道。众人大笑,他获得了成功,硬币如下雨一般落在他的四周。他停了下来,捡起硬币,用手帕包起交给母亲。观众误以为他的这一举动是在搞笑,愈发捧腹。这是查理的第一次演出,同时也是莉丽最后一次在剧院舞台上露面。

随后的日子是一段漫长而可怕的通向苦海的下坡路:先是租住廉价的带家具的套间,随后蜗居肮脏不堪的楼顶屋,从拮据到赤贫。莉丽卖掉了她那些漂亮的戏装,在缝纫机上拼命工作以赚取几个小钱。她去过救济贫民的施食站,进过贫民收容所。孩子们被收容进贫儿院,随后又被送到一家孤儿学校。可怜的莉丽先是被安顿在妇女收容院,随后又被关进了疯人院。

当她的病暂时得以治愈时,就设法找回她的儿子,一家人重又团聚。但有时候,当他们“演戏”,在唯一的布景——一个破烂的炉灶和一张铁床前互接台词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幸福的。“她是我所见过的最有表演天才的演员,”查理日后吐露真情,“通过观察她,我不仅学到了如何用我的手和面容来表达我的情感,而且学到了如何去研究人。”

查理后来在剧院里获得了一个小角色。随后他很快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乃至电影中的主角。不幸的母亲终于在去世前看到了她儿子的成功。

海明威的“童年记忆”

格蕾丝·海尔是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母亲。作为著名的歌唱家,她有副好嗓子,有准确的听力和好的相貌。然而当她嫁给克拉伦斯·埃得蒙德·海明威博士时,她放弃了舞台职业。她决定献身于歌唱的教学事业,献身于女权运动,献身于她的丈夫和孩子。但结果却是失败。教学工作给她带来的名声很有限。争取妇女参政的使命感让她经常处于激动之中。她蔑视最起码的家务活,从不下厨。她想给外人以他们是一对模范夫妇的假象,但事与愿违。海明威斩钉截铁地断言,他的父母“之间的共同点并不比狼和狗之间的共同点多些”。日后他指责他母亲迫使父亲走上自杀之路,当时他父亲因糟糕的财政状况和严重的健康问题抑郁不振,据说用一把南北战争时使用的老枪自杀。30年后,这位大作家也步了他的后尘。

格蕾丝和她儿子的关系也不美满。她在他面前就像个统治者,她把他当女孩来对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他和他姐姐穿一样的连衣裙。他不能原谅她矫揉造作地炫耀其家庭影集——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他像商品博览会上的娃娃一样穿着一条有粉红色镶边的短裙。同样她所散布的有关他童年的种种可笑的故事,也叫他怒不可遏。这个男孩由此烦躁恼怒。

3.周恩来的名人故事 篇三

读《名人与伟人的成长历程》---周恩来篇有感《名人与伟人的成长历程》里写了99位名人的成长过程,记载着他们成长的艰辛,取得成功所经历的磨难。故事十分有教育意义,而且文字生动有趣。书里面还记载周恩来,毛泽东,孔子,安徒生,爱迪生……名人名言,这些名言通俗易懂,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我最深刻的是其中一篇介绍周恩来的文章。周恩来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县。他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五岁时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大字。坚持要求自己今日事今日毕而且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有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就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又问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名人与伟人的成长历程》就象一盏明灯,它不仅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还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4.“周恩来”背后的故事 篇四

周恩来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担任政府总理达26年为世界上在这样的岗位上连续任职最久的领导人。

周恩来小时侯,鸣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大吃一惊地说。是呀,这十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灌出耒的。蒋妈妈深感触地说。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威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年幼的周恩来已经精疲力尽,但他仍要坚持练字。

周恩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得到了启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请教别人。而且要坚持每天的精神。

5.名人选婿的故事 等 篇五

文关邑

曹操重才

曹操有个女儿,长得聪明伶俐。许多官员都为儿子说亲。曹操不选殷富之家,不选奶油小生,却选中了"独眼龙"丁异。众人大惑不解。曹操说:"比丁异长得俊的青年多的是,但像丁异这样有才能的后生却很难找到。"

袁枚爱贫

清诗人袁枚的小女儿,天资聪慧,不少名门望族纷纷前来求亲,他均未允,却将女儿嫁给了苏城一个清贫的百姓之子。女儿出嫁时,他除了送她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外,还特赋嫁女词相赠:"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

林则徐重德

有一年除夕,林则徐的部下都回家过年去了,只见一间屋里有人还在伏案疾书,原来是青年书记员沈葆桢在抄写公文。林则徐将一篇万言奏章给他抄写,沈秉烛夜书,直至三更。谁知林则徐看了又说:"这字太草,必须重抄。"沈二话没说,又抄了一遍。抄完已是次日上午。林则徐见他毫无怨言,为人诚实,选他做了女婿。后来这位女婿果然不凡,做了江西巡抚、两江总督。

郗鉴重朴实

晋朝太尉郗鉴喜欢朴实的人。他派门生到丞相王导家求女婿,王导家的后生们一个个打扮整齐,恭候挑选,唯有一个叫王羲之的后生斜躺在东床上,一身旧打扮,纹丝不动。门生回报太尉,太尉说:"我就选东床的那个后生做女婿。"后来王羲之成了有名的"书圣","东床"也成了女婿的雅称。

米芾重"洁"

宋代书法家米芾最好干净,人称他有"洁癖"。他选女婿也讲究清洁。他见到有一个求婚者,名叫段拂,字去尘,忙拍手道:"又扫地,又去尘,真是我天生的女婿。"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他。段拂勤奋上进,仕途发达,后来官至宰相。

苏轼巧治无赖

有一次,苏轼熬了一罐兔子汤,好友佛印刚好赶上,津津有味地喝了一碗。佛印走后,一个无赖跑来说:"我是你朋友佛印的朋友,也来一碗!"苏轼往汤里加了一瓢水,那人喝着觉得不对劲,瞪大了眼睛。苏轼说:"这是兔子汤的汤。"不料此人走后,又进来一个无赖,说:"我是你佛印的朋友的朋友,也该分享。"苏轼往所剩无几的汤里再加一瓢水,那人喝了后更觉无味。苏轼解释说:"这是兔子汤的汤的汤。"(郑桂初)

6.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篇六

周恩来五岁时,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大字。

一天,小恩来和他的乳妈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心的蒋妈妈催他快去睡觉。小恩来刚到床前,突然喊起来:“哎呀,大字还没写呢!”说着,便走到书桌前。蒋妈妈见了,忙上前劝他说:“算了,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不,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说完,小恩来便坐在书桌前准备写字。好不容易写完最后一个字,蒋妈妈夺下他手里的笔说:“好了,好了,快去睡觉吧!”

“不行,”小恩来拉住蒋妈妈的手恳求说,“蒋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真难看,要重写!”

蒋妈妈望着天真而又刚毅的小恩来,心软了,装着生气的样子,说:“好,好,随你去!”

小恩来又拿起毛笔,把那两个字认真地重写了一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上“√”。

书桌zhuo()zuo()睡觉 jue()jiao()准备zhun()zun()...

2.请找出文中第四自然段的3个多音字,写出不同读音及组词。

3.反义词,连一连

早慢后硬正

前晚快歪软

4.用“每天”和“认真”合起来写一句话。

5.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说明周恩来小时候十分好学、勤奋。()

(2)说明周恩来小时候淘气,不听大人的话。()

(3)说明周恩来从小就对自己严格要求。()

(4)说明周恩来小时候爱写毛笔字。()

7.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篇七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8.名人慈善故事 篇八

感恩之心,慈善不可或缺,社会不可或缺。

王秋杨:坚持做下去,应该会有好结果

位于西藏西部的阿里是一个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地方,从拉萨到阿里首府狮泉河最近的路线也有160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很多路段都是没有修过的路基和荒滩。每年11月到来年5月大雪封山,阿里便几乎成了与世隔绝的代名词。

王秋杨对阿里的感情不是冒险家对目的地的征服之情,而是游子对心灵故乡的深深情义。“我前世好像是西藏人”王秋杨说到,“在阿里我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真实的存在。”2003年王秋杨在西藏阿里地区投资500万建立两所小学,2005年有着太阳能浴室的小学在喜玛拉雅山边建成。

西藏地广人稀,牧区没有固定的医疗点,阿里地区全年只有几个月的通车时间,很多人没办法看病。王秋杨登山经常路过一户人家,第一年,那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快乐地和他们打招呼;第二年他在咳嗽,第三年他的家人告诉王秋杨他已经死了。亲人微笑地说到他的死亡,神情纯真得好像那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从那以后,王秋杨每年去阿里登山都会背个装满常备药的大箱子。

一个晴朗的六月天,背着药箱的王秋杨正站在草地上在给一群藏民分发药品,突然,一个老年藏民拉住她的手,在她手里放了一个小铜牌,上面写着L154。原来这是两年前一个下乡医疗队发给他的排队看病牌,但医疗队还没有看到他就走了,老人则一直保存着铜牌。

于是她启动了乡村医疗队的计划,从当地的牧民选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送到城市的医院或学校集中培训,有了基本医疗能力后返回当地,并为他们提供摩托、马匹、药品,完善医疗体系,让危重病人能通过这些乡村医生的指导转八足够治疗水平的医疗机构。另外,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王秋杨还有个心愿,就是协助阿里地区培养女性助产师,帮助那里的产妇们。

王秋杨所在的今典集团决定每年拿出500万给苹果基金用作在阿里地区援助教育,“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做下去,十年下来应该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李静:善心不只对陌生人

十年前,李静就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做善事了。当时她是电视栏目《心连心》的主持人兼导演,她会在每一期节目里说服一家企业为一个贫困地区捐赠十万元建立一所希望小学。每一期,她都会亲自先到贫困地区视察当地状况,然后抓住一切机会动员她所遇见的企业人士,并把他们带到贫困地区“受教育”。所有被李静游说捐资助学的人,最终都会热泪盈眶地慷慨解囊。在李静的努力下,为期三年的电视栏目已在全国十多个贫困地区捐赠了希望小学。

9.听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篇九

周恩来来到沈阳是夏天,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10.周恩来的名人故事 篇十

不到夜餐的钟点,在人大会堂就餐都应交钱,并且定有交钱的标准。高级领导人交8角,我们秘书工资低,交2角5分钱。

可是,总理在人大会堂吃夜餐,坚持照白天的标准,交8角钱。我们不好办,人大会堂也不好办,因为夜餐有补助,明文规定了的,交钱也不好下帐。

我去向总理汇报解释:“总理,夜餐补助是明文规定的,你不要补助坚持交钱我们不好办。你一向反对特殊化,你这么做也是搞特殊呀。”

“是有点特殊化。”总理点头承认,“这是因为我的情况特殊。我一般是白天休息夜里办公,人家是夜餐我是正餐么,怎么能享受夜餐补助?”

“总理,我不能接受你这个道理。”我坚持意见,说:“你睡眠那么少,一天只有三四小时。如果夜餐算正餐,那么白天就餐应该算夜餐了?那以后白天享受夜餐补助。”

“白天怎么冒出来了夜餐?讲不通么。你不要给我搞特殊。”总理挥挥手,“你去吧,就照我说的办”

11.名人故事:蜕变成自己 篇十一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喜欢为安妮·海瑟薇的专访配上黑白的写真图片,图中的她描着妩媚的烟熏妆,穿着性感的低胸裙,留着撩人的蓬松长发……

好莱坞恍然大悟:白雪公主时代终结了!

《公主日记》已然离她远去,8年间,安妮·海瑟薇不露声色地收起了白裙王冠,渐渐蜕变,变成自己。

生活的历练是一个渐渐充盈的过程,尽管这个“渐渐”来得不会太快,但前后的变化却是如蝴蝶破茧般让人惊艳。

安妮·海瑟薇横空出世,奉献给银幕一个公主,顺带让好莱坞发现了它的灰姑娘——那是在2001年。8年后,银幕上的安妮变身女作家、特工和隐君子。好莱坞不禁发问,那还是安妮吗?

当然!安妮还是那个安妮,她有一点小糊涂,有一点害羞,会有几秒钟的忘形,也会犯小错误;只是她不再会因为紧张从试镜的椅子上摔下来,也不再是只会咧嘴大笑的“菜鸟公主”。她更懂得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她坚强,但不是流于表面的干脆决绝:她聪明,却不是张扬的锋芒毕露,她有懂得释怀的真正潇洒,有不着痕迹的分寸和转弯——安妮·海瑟薇渐渐有了自己的“神髓”。

她是公主辛德瑞拉

2001年有一个俗套到乏味的故事被拍成电影,灰姑娘的原型里被加入了王室血统,是的,这两种有着悠久传统的俗套拼接起来,也只不过是让这个故事看起来更加俗套。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高中女生,头发未经修饰,近视眼镜总归要遮住大半张脸,服装必然土里土气…

那么,只要一些最普通不过的基本修饰——面膜,化妆,发型,稍微在衣着上挑剔一点儿,以及换上一副隐形镜片,只需如此,就能符合大多数人想象中的王室公主一不是因为人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只是因为人们善于容忍正在逐年失去光彩的电影魔术。

而我们未曾预料到的是,这个根本就和邻家姑娘一样羞涩亲切的公主,成为当季银幕聚光焦点。观众们发现了最适合孩子们的新偶像,好莱坞找到了它盼望已久的灰姑娘。

《公主日记》之前,安妮-海瑟薇并未崭露多少演戏天分,而她在电影中的微笑、惊讶、眼泪和欢喜,与其说是演技,不如说是本色。

彼时19岁的海瑟薇,纽约布鲁克林区标准的中产家庭出身,都来不及拥有做坏女孩的机会。父亲是律师,在教养孩子方面也格外谨慎严密,比如让年幼的女儿发誓,23岁之前不会文身。这个誓言的狡猾之处在于,还有多少人23岁之后(注意,23这个数字,作为年龄来说,已经到了完全成熟并急于步入规整社会的阶段),还想着专门去文身以偿夙愿呢?

这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完美之处还在于,母亲是舞台剧演员。戏剧,舞台,凡此种种与艺术相关的东西,总能给柴米油盐的人生印染一层柔软的底色。作为职业人士的父亲与作为艺术家的母亲,一个代表理性的按部就班,一个展示感性的包罗万象,这几乎是优秀的教养所需要的梦幻组合。在这个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安妮,对自己的未来道路也设计得毫不含糊,她在多种场合说过,自己一定会在大学里读完正在进修的英语语言文学课程,拿到学位,而如果不做演员,她将向着文学教授或者心理学家的方向努力。

她是个被保护得很好的女孩子,标准的美国姑娘,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安妮坦言,“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还没有碰到过真正称得上创痛的事情”。从她第一次拍摄电视剧《Get Real》开始,安妮的父母就已经为即将发生的媒体曝光做好了功课:甚至养成了连废纸都要用碎纸机绞碎再扔到垃圾桶里去的好习惯。

那时是1999年,《Get Real》也不过是一部收视率平平的青春剧,而纵然是神经格外敏感的父母,已经预料到女儿可能会在娱乐圈多“玩”几年,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女儿会在两年后被全世界认识,而再过几年,竟然已经走在威尼斯电影节的红地毯上——以文艺片女主演的身份。

她是奥黛丽和茱莉亚

电视剧—爆米花电影—严肃文艺片,谁也想不到,一个给迪士尼演家庭影片的小姑娘将这个三级跳完成得如此轻松利落。

2001年,小制作《公主日记》收获了亿美元票房,好莱坞这才开始认真打量安妮·海瑟薇这个年轻演员。很快,她就被两个名字围困到动弹不得奥黛丽·赫本与茱莉亚·罗伯茨。人们想念奥黛丽·赫本的清雅秀洁,亦时常唏嘘茱莉亚·罗伯茨一个女星就能独统票房的单纯年代。如今,奥黛丽和菜莉亚成了符号,近乎绝迹的符号。好莱坞急于寻找新一代的权势女星,一个真正有号召力的领袖一一她必须符合大众审美,她必须不吝于频频出现在爆米花电影中,观众能轻易在她身上发现美好的旧时光遗留下来的铿锵价值观,而这个女人又能不着痕迹地与这个社会的现代性打成一片。

好莱坞把探寻的目光投向安妮·海瑟薇,闻风而至的媒体也急匆匆为她奉上了花样繁多的头衔。最耀眼的,当数奥黛丽与茱莉亚的结合体,这并非仅仅是过火的赞美。这是对美好时代的期盼与预言。盼望老时光重新回来,女人们都恬静温柔,男人们都斯文谦恭,社会的步调还没那么快,也不会有一千零一种选择将生活弄得嘈杂不堪。

可是,安妮·海瑟薇开始认识自己了。她打量自己,如同一个十来岁的少女时刻站在镜子前试图丈量自己成长的速度。每天,镜子里的人似乎都有变化。明天会是什么模样?更美,更丑,还是一成不变?因此惴惴不安。

想改变,又稍许害怕。于是放弃了出演《歌剧魅影》的机会,还是选择更安全的《公主日记续集》。

但是,不改变,又心有不甘,哪个女孩子不想尝试新发型与新款式?于是在《历劫俏佳人》中真空上阵。该片从剧情到角色,都糟糕透顶,但挑剔的影评家仍然对安妮·海瑟薇的表演给予肯定。

很快安妮就有了出演《时尚女魔头》的机会,与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对手戏。剧中的女主角并非为安妮量身打造,却与安妮的演艺圈之路不谋而合。

那个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最开始只是一个自我意识尚未觉醒的孩子,追求人人都看得见的好东西。磨砺是理所当然的,经验是流血流汗攒起来的。几个回合下来,好东西也尝到了滋味,却并不见得能直接通向快乐。这才开始真正认识自己,惊觉自己的标准与外界的标准是两个不同宇宙。然后再惊觉,这本该是一个常识,人人都是不同的宇宙。

很快,安妮就迎来了《蕾切尔的婚礼》,导演将本子寄给她,请她在两个女主角中任意选一个。安妮选择了Kym。

她是安妮·海瑟薇

这个选择,在现在看来是相当明智的,影片在各大电影节参展,口碑甚佳,安妮·海瑟薇已经是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

而当时正在片场拍戏的安妮,没时间去盘算这个选择的后果,她正忙于应付一场颠覆,一场对她习以为常的许多方式的颠覆。

“对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做角色分

析,没有对角色进行增删编辑。”她之前的拍片方式是——“有时候我会整理思路,‘好吧,我要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我的角色,她身上的这些东西是你可以喜欢的,而另外那些是你不该喜欢的,她的家庭背景则是这样,而她的人生旅程则是那样……’”

《蕾切尔的婚礼》中的Kym,稍有不同,这个酒鬼、邋遢鬼、扫兴鬼很难惹人喜欢。“事实上,有关她的人生,唯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得理解她。绝对不要试图掌控这个角色,以博取观众的同情或尊重,我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让这个角色真实可信。如果你让这个人真实可信了,人们总会理解她,然后从她身上想明白点什么。”由于心理戏的分量重,拍摄过程比以前任何电影都要来得艰难。“你练习瑜伽吗?当你努力做一个新动作时,唯一能做好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放松身体。拍这部电影就很像做瑜伽。各种事情接踵而来,但你所能做的就是‘那么,好吧,让我们试试这个’。”

跟着《蕾切尔的婚礼》四处宣传的那段时间,正是前男友被捕新闻尚未平息的当口。安妮克制地微笑着,回答有关这段4年感情的所有问题。“我认为,作为人类,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们有能力去感受。将不满意的过去简单逃避地扔到犄角旮旯,这种处理方式有点儿危险。因为,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事情,无论是好是坏,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好事让我变得强大,坏事则让我更加更加强大。我不想把坏事情都扔进尘封的抽屉里去,但我确实想让事情平息下来,自我愈合。它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电影里,安妮最爱的台词之一,便是Kym第一次去戒酒集会时的发言:我是一个酗酒者,而这只是关于我的许多事实的其中之一。现实里,安妮把自己变得和Kym一样坦率自然,“在我扮演这个角色后,我更愿意暴露真实的自己,而不用担心人们评论我,误解我,或讨厌我。从这个角色身上我找到了很多自信,似乎可以对人们说,‘看吧,既然我就是我自己这个样子,你可以喜欢我也可以讨厌我,但至少如此的宣言值得尊重。’这样的‘我’让我真正感到舒适自在,并且这种程度的坦率和自我呈现确实促进了我与我爱的朋友们的关系,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后记:女人需要蜕变

12.周恩来故事演讲 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立人小学四(3)班的。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周恩来总理尊师的故事。

周恩来从小就养成了尊敬老师的美德,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周恩来尊敬一位小学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名叫高盘之,1910年高老师到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任史地教师,周恩来恰于这年随伯父来到东北,成为该校的住校生。高老师教学很认真,特别是每当讲述中华优秀儿女的爱国故事的时候,他总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给周恩来的影响很大。就是从那时起,周恩来就下定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高老师十分器重和喜爱周恩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毕业前,高老师为他命名字翔宇,殷切期望少有大志的学生如鲲鹏展翅,翱翔宇宙。行前,少年周恩来也挥毫赠言:“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以后,他一直珍爱着“翔宇”这个名字。

一日为师,终生难忘。1950年周恩来已是新中国的国务院总理,日理万机。但当他听说高老师的儿子高肇甫从台湾回到济南后,便立即邀请高肇甫一家到北京,迫不及待地打听高老师的下落。当得知高老师已于1940年去世时,他久久沉默,陷入深深的追念之中。他动情地说:“没有高老师的教导,我不会有今天。”然后,他向高肇甫索要了高老师的遗照并把它翻拍放大,一张留在自己身边,一张镶上镜框回赠高肇甫。后来当他得知师母身体不好时,又托人给师母送去50元钱,并送了一斤白糖给师母补养身体。1962年,高师母病故,周总理亲自给高肇甫夫妇写信表示哀悼,并随信寄去100元钱作为丧葬补助。

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对自己小学时的老师表达了如此真挚的感情,他尊敬老师的美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小故事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13.周恩来的成长小故事 篇十三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14.周恩来的名人故事 篇十四

如果青春期意味着叛逆、放纵、随心所欲,那么妮可·里奇Nicole Richie度过了相当漫长的青春期。从“一字头”到“二字头”的时光里,她活得很随意,一种用力过猛的随意。她如今的生活,是2岁的女儿哈露、8个月大的儿子麻雀仔,自创时装品牌Winter Kate、珠宝配饰品牌House of Harlow 1960,

还有慈善。两年间,这个时尚偶像的人生以加速度步入了正轨,而新人生的开启固然与孩子有关,但在改变这件事上,她本人才是唯一的原因……

如果要为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找个现实版本,最适合的人便是妮可·里奇。从毫不起眼到时尚偶像,从问题少女到模范妈妈,她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纽约,晚上8点30分,天气宜人,妮可整装待发,要去参加一场派对。不过,并不是她过去经常厮混的那种被小报头条津津乐道的派对,现在,她是去工作,以设计师和生意人的身份。她穿着自己的设计——Winter Kate孔雀羽毛印花真丝长开衫和House of Harlow1960黑色厚底高跟鞋,款款走进能俯瞰整个曼哈顿的库柏广场酒店顶层,身边是未婚夫乔尔·马登,以及一大群时装零售商……而在那之前的半个月里,她已经飞越了小半个地球,在巴黎、伦敦、洛杉矶、蒙特利尔马不停蹄地宣传自己的新事业。

若换作以往,这个时候她多半是出没于各大品牌秀场的前排,又或者与同进同出的好姐妹帕丽斯·希尔顿在夜店狂欢。的确,在2008年以前,这个读了两年大学就退学、混迹于好莱坞的“明星二代”(她的养父莱昂纳尔-里奇是专辑销售破亿的传奇巨星,而她的教父则是大名鼎鼎的迈克尔·杰克逊),除了荒唐的生活,更多的名气也只是来自“会穿衣服”。

Baby

孩子让物质女转变

产下女儿哈露是2008年,而在那之前,妮可已经有了很多焕然一新的迹象。她在2006年就遽然减少了出入夜店的次数,并非刻意与夜生活划清界限,只是觉得夜店令人乏味。2006年也是妮可与幼儿园时代就相识的闺密帕丽斯·希尔顿“分道扬镳”的年份,养父语重心长地劝说,终于让她远离了派对女王,并真正想要多与身边那些“起积极作用的朋友们”待在一起。2006年,亦是她饱受折磨的一年,感情波折,因为减肥瘦到只有34公斤,厌食症、吸毒的猜测蜂拥而来,年底,已在逐步告别放肆青春的妮可又因为逆向行驶被逮捕。

但生活往往会在跌落谷底之后开始反弹。2007年1月妮可遇到了乔尔·马登。2个月后,她怀孕了。那年的一次采访中,妮可谈到“所谓改变,就是下定决心,并且开始行动。至于我现在是不是一个完全与过去不同的人,我并不知道。但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放纵自己……并且我在为此努力。”而让她改变的最大原因是那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我做每一件事,都会考虑这会不会对她有益或者有害。我没有一刻不念着她。我不再为自己做什么了,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她,她给了我人生新的意义和目的。”

至于如何在母亲这个“职业”上做得更好,妮可也在一点一滴地进步。还在怀孕期间,她就和乔尔一起成立了里奇·马登儿童基金会,之后推出的珠宝配饰品牌House of Harlow 1960和成衣品牌Winter Kate。用的也正是女儿的名字。妮可坚持自己照顾小孩,不用住家保姆,只请钟点工帮忙,“我想我的整个人生都因为孩子而改变了,考虑事情的优先秩序也和以前有了百分百不同,我可以把我自己的事情都放下,所有的事情都以她为主……但这是最好的改变。”

难能可贵的是,整天与孩子玩在一块儿的“二十四孝妈妈”还能分出精力来把兴趣变成事业,开拓时装生意。为了能在服装设计界站稳脚跟,这个偶像明星如同寻常姑娘大学毕业后闯社会一般,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和耐心。而妮可对事业全力以赴的原因当然也是想成为一位合格的母亲,“我希望我的孩子尊重我,为我骄傲,我想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母亲。”

Design

当设计师可不是玩票

妮可并不是一时兴起决定进入设计行业的。这个行业看起来风景无限好,其实里头栽过多少人马,又有多少险峰峭壁,行外人难以想象。不少红人明星敲锣打鼓说要推出自己的设计品牌,但过一阵子,恐怕连当事人自己也不记得当时的雄心了。妮可则有些不同,她对时装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6岁,她把喜欢的杂志图片剪下来贴在墙上,后来,开始把它们整理成册。那时的她便隐隐觉得,这是自己将来想做的事。妮可嗜好买鞋,却从来没有扔过任何一双鞋子,10年前的鞋子都还好好地保存着,用她的话来说,“时尚是10年轮转一次的,我不知道这些鞋什么时候又会流行起来。”成年之后,妮可成了世界模仿的当红街拍偶像,她的个人风格已能够成为一项资本,进入服装设计领域了。

妮可的设计师生涯始于2009年,她以复古风格浓郁的Houee of Harlow 1960配饰系列一鸣惊人,今年,她又为这个品牌新增了女鞋和墨镜产品线,并趁势推出Winter Kate女装——这些将在全球23个国家销售。为什么会立刻成功々妮可的回答是:“我绝不会把自己的名字挂在自己不会去穿的衣服上,也不会为销量而设计。我对这份事业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因为足够认真,所以足够谨慎,妮可设计的每件衣服都是她自己乐意穿上的,她要做出“让所有人都轻松上身的衣服”。因为不想当挂名设计师,妮可与合作伙伴谈面料、做工、生产,聊鞋子、配饰。她对衣服的设计深入到每一个细节,面料、剪裁、针脚,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而她对于自己设计出来的成品也格外大方,怎么搭配都能成为消费者自己的创意。妮可的名言便是,“无须规定一件衣服该怎么穿”。她将设计的样品送给三位朋友,而三位朋友穿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妮可对此非常惊喜,这种纯粹因创意而激发的喜悦,是只有全心投入设计的人才能享受到的。

Family

事业、家庭、我都要

过于漫长的青春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聪明人会把曾经受过的折磨,打理为将来的收获。

对待事业,妮可说得上小心谨慎。从小在名人圈子里耳濡目染,积攒了足够的人脉和人气,各大品牌的设计邀约不断,她却并没有选择立刻铺开全部野心,而是先在珠宝配饰系列House of Harlow 1960上小试身手,而后与孕妇品牌A Pea in the Pod合作设计孕妇装,到了今年春天,才开始打造Winter Kate,一个完整的成衣品牌,就像她说的,“我是个控制狂,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所有的收益都必须近在眼前,才会放心施展手脚。”她并非不会冒险,选择时尚行业,已经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她只是想尽可能做得稳当、扎实。就如

同她水到渠成的小家庭。

之前几年在感情路上的不顺遂,让妮可迟迟不愿考虑与乔尔·马登的婚姻,哪怕他们已经共同有了两个孩子。然而,“孩子他爸”却是这个女子转变的又一个原因。乔尔与妮可的相遇,正是一见钟情的舒缓变调。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一个月内陷入爱河。乔尔说,“当你开始了解她时,你不可能不爱上她。”妮可放纵的青春年少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但乔尔在乎的只是眼前的妮可。“我知道她过去生活得漫不经心,我想,她现在意识到了……(过去的妮可)不是我认识的妮可。我认识的妮可,就是现在,就在当下。”几个月后,这对恋人宣布了即将为人父母的消息。

妮可与乔尔对待婚姻的审慎,在于他们并不急于进入这个约定俗成

的人生模式。当前的相处很好,行之有效,那么就先维持当前的相处。等一切稳定后,再考虑要不要进入下一阶段。“我们觉得应该将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彼此不会走到其他方向。”不过在今年2月,乔尔率先发布了已与妮可订婚的消息,言语中流露出来的喜悦,分明是夙愿已偿。妮可是个好妈妈,即便在伦敦、巴黎宣传最新设计,她依然坚持将儿子麻雀仔带在身边。一有机会,就与小宝贝享受两人时光,女儿则暂时托给父亲乔尔照顾,即便还未真正走进婚姻,这四个人却早已是宛如一体的小家庭。妮可当了两年妈妈才发现,她已经做好了当妻子的准备。也许同时拥有事业和家庭的秘诀,就是让这两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时光回到妮可·里奇3岁那年。音乐界传奇人物莱昂纳尔·里奇(也就她的养父)被这个小女孩吸引,觉得她点亮了自己的音乐会现场:妮可·里奇。也许从来就拥有这种点亮生活的本事。她制作漂亮的衣裳,从一个桀骜少女脱胎为慈爱母亲,以往的伤痕与叛逆,造就了她事业与家庭兼收的当下。她让我们看到,时光是如何慢慢将人催熟:也让我们看到,梦想是如何成真。妮可·里奇。是这个五月当之无愧的妈妈偶像。

Change

改变,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到目前为止,妮可的成就,似乎一直与家庭有关一初为人母的责任心促使她改头换面,做个工作狂人;小时候在浴缸里看着母亲穿衣打扮,出门参加格莱美颁奖礼,母亲的衣橱因而成为她的设计;成为设计师后,让合作搭档认识自己的方式,也是领着他们参观自己的家……事业来自家庭,也让家庭更为坚固。对事业有了责任心的妮可,也更懂得对家庭负责。婚礼已经迫在眉睫,两个孩子哈露与麻雀仔正健康快乐地成长,默默在身边给予支持的,还有孩子们的父亲乔尔。

这便是妮可·里奇的故事,一个关于女人蜕变的故事。或许你会问,做母亲是不是人生的转折点呢?当然不是。或者说,对有些人是,对有些人不是。转折点可以在人生的任何时间段来临,触因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事。

我们必须承认,爱子女是母亲的天性,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成为母亲,能通往更平和、更包容的内心。但一个人的才智、教养、判断力、决策力,是不会仅仅因为孕育了一个生命,就能像软件一样从头到尾地升级。成为母亲,可以成为改变自我的动因,但前提是这个人早就有了改变自己的觉悟和勇气。成为母亲,也可以成为事业蒸腾的力量,但预设条件是这个人早就拥有清晰的头脑与犀利的决断。

成熟到恰到火候的时候,母亲这个身份,才是水到渠成、货真价实,且洗脱了任何“功利性”的嫌疑。妮可·里奇正是如此。她想改变,也许与怀孕有关,但是她在改变自己这件事上的行动力与成效,只与她本人有关。因为她很清楚,改变,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Top5

明星妈妈,跟她们学智慧

1.陶晶莹。虽然有了女儿后还是一副荤素不忌的做派,做起母亲的陶晶莹却智慧十足:母乳喂养,并坚持亲手带大孩子。她的名言是:家长要做孩子的首席玩伴,只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变成游戏,孩子的成长才会变得充满惊喜。

2.米歇尔·奥巴马。号称要做“全职妈妈”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有一套堪称“职业标准”的妈妈经:做孩子的榜样,自律甚严;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即便在奥巴马竞选总统的选战中,也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家长会:坚持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爱上阅读,但不强迫他们死读书。

3.梅琳选·盖茨。担心不劳而获的财富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羁绊,和丈夫捐出全部财产,不留一分给子女,世界首富太太可谓用心良苦。

4.安吉丽娜·朱莉。让好莱坞的模范妈妈朱莉全力以赴的一直是她的6个子女。说到教育孩子,她的方法自成一格:她最喜欢在地上铺开一张很大的画布,跟孩子们一起泼上颜料,共同完成一幅抽象画。她也坚信,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世界公民,因此,她经常举家出动,探访三个养子女的家乡和世界各地有困难的地方。

上一篇: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工作计划下一篇: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