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

2024-09-21

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共14篇)

1.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 篇一

浅谈军转干部的角色转换

一般人不可能改变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去适应环境。军队干部到地方工作后,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适应地方环境,先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再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有自身品牌的人。

一、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军队工作与地方工作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工作的性质、内容、方法都不一样,工作的程序、环境、条件也有差异。完成这种社会角色的转换,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观念的更新和思维模式的跟进。军队转业干部离开部队回地方工作,可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昔日在军营呼风唤雨的感觉从此不会再有,要面对的是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同事、新的生活,过去习惯了的思维模式、熟悉了的工作方式已经不管用了。当自己不再年轻的时候,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压力就是心理压力。要顺利实现角色换位,首先必须调整好心态,这是适应地方工作环境、保持自身身心健康的首要准备。

要保持平常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处于困境时,要积极的去面对;处于顺境时,要懂得怎样去感恩,最终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我们每一个军队转业干部都应尽量看淡自己的荣辱得失,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

要保持进取心理。军队转业干部经过多年的部队实践锻炼,具有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作风纪律严等很多长处。但我们处在改革年代,“变”是一种时代特征,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就是一种机会,不管愿不愿意,现实总是活生生地摆面前,只有面对困难,才能战胜困难。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相互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不复存在。”这就是强者,这就是做人的尊严。

要保持坦诚心境。曾经有很多军队转业干部都谈到过一种困惑,就是新环境中朋友和熟人太少,有一种孤独感。其实,这是所有面对新环境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有段古训值得借鉴。“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重名义,又复重名义之念。是事镜之尘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须是涤尽渣滓。自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大意就是想做好人,但是却事事想要高人一等;想做好事,但是却希望得到别人称赞和表扬;想增强自己的人品修为,但是却想惊世骇俗;想提升自己的品德,但是却喜欢故意显得跟别人不同;能够明白富贵如浮云,却不能完全舍弃渴望富贵的念头;能够重视名节和义理,却又想别人知道自己是个重视名节和义理的人。之所以会有这些想法,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心头有凡俗之念,只有彻底的将这些杂念摈弃掉,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悟。当一个人善待他人能够做到思维与行为一致、表里如

一、以真心换真情的时候,就不愁危难之时没有朋友帮忙了。

二、熟悉业务,履行职责

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军转干部到新工作岗位后就要立足新岗位,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一般来说,军队转业干部在部队都曾担任过一定的领导职务,有的还曾任过机关或基层的主官,或多或少养成了一些部队岗位环境下的思维习惯。到地方工作以后,原来部队的正职变成了副职、实职变成了虚职;原来周围有人帮你“跑腿”,现在你帮别人“跑腿”。这种情况的变化如果不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可能会处处碰壁。认为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做到“四个熟悉”,即熟悉工作方式,熟悉工作情况,熟悉上级要求,熟悉岗位职责。这是建立在位思维模式的前提条件。

熟悉工作方式。军队工作方式有其固有的特点,办事雷厉风行,说办就办,有时因时间、任务的要求,程序被大大简化,是特殊环境的产物。但地方的工作与部队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地方工作方式推行规范化的依法行政,一般要求的是按章沉稳行事,相对来说比较注重过程。要适应地方工作,就必须从思想上接受这种办事风格,多看、多想、多问。

熟悉工作情况。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工作后,逐步要负责一定的工作。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到位时间不长,“看门道”还情有可原,但时间长了还在“看门道”的话就会引起别人对你能力素质的质疑。熟悉工作情况,要做到了解分管工作过去的情况、工作的范畴、工作的内容。把过去的工作总结、规划找出来看一看,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一个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轮廓;把工作的联系对象梳理一下,与经常需要联系的部门沟通一下,为今后搞好协调工作奠定基础。熟悉上级要求。上级要求实际就是要完成的任务和标准,把握得好,工作就可能事半功倍;把握得不好,也有可能出现“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局面。因此,应认真学习中央有关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的指示精神,把需要掌握的政策、把握的标准熟记于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善于领会上级领导意图,对于领导的工作指示,必须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搞?怎么搞?要达到什么标准?如果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领导意图,凭自己想当然去做,很有可能达不到领导要求,而前功尽弃。

熟悉岗位职责。熟悉职责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做到在工作中谨慎行事不蛮干,处理问题、所作决定有根有据,依法行政,不盲目从事或感情用事,该用的权用好,不该用的权不用;确保做到尽职不越位,不产生争权争利的误会,为尽好自己的职责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也就是要搞清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要负什么责任,不该负什么责任。

三、开拓进取,有所作为

如果说军队工作是个动态职业的话,那么地方工作相对而言就是静态的了,很可能一干就是一辈子。那么,要想活得有尊严、有进步、有地位,就必须要有作为。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如果按部就班的工作学习是很难超越别人的,也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树立前瞻思维的习惯,做到知识更新前瞻、思想观念前瞻、工作目标前瞻,并把这种前瞻意识化着具体的行动。勤于学习。学习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是人生一个永恒的主题。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随着工作的转换,岗位的变更,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很多,在思想观念、理论政策、依法行政等方面与地方同志有一定差距,即使掌握了一些与地方工作相衔接的知识,也需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升华,仍需继续抓紧学习,迎头赶上。有句话叫“知难行易”,意思是明知有困难,但准备充分了,那困难也就变得简单。要认真学习本职工作必备业务技能,学习上级文件和政策法规,学习有关的经济、科技知识,并尽快把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

勇于实践,把工作当成一种进取的挑战。人不能庸庸碌碌的活着,对待人生,必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平静地对待每一次挫折与失败,积极地迎接每一次机遇与挑战。在部队的时候,我们经常讲“有为才有位”。“为”就是作为,就是工作的绩效;“位”就是地位。从外延来看,“为”是自己干出来的,“位”是别人给予的。要找到自己理想定位,要别人认可你的能力,必须工作上有所作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做事要比别人做得更漂亮,考虑问题比别人更周到。冷静地面对现实,你会发现我们的工作并无波澜壮阔的大事,刚开始可能领导交给你的只是一些杂事,或帮别人打打下手。当你能把这些杂事、小事当挑战,十分严谨地办好时,你就为自己赢得了承担更重要任务的机会。

把创新当成一种能力的检验。对于军队转业干部来说,工作中的创新实际上是转换角色后一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延伸,只有站在时代前列,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勤奋的实干精神是保障。军队转业干部基本都受过高等教育,经历过军队实践的醺陶,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只要想干,只要肯干,只要会干,就一定能干好。

2.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 篇二

一、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师以往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有力的挑战。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由自主地会对学生施加不同程度的“领导力度”,事实证明教师的“领导力度”与学生的“自主程度”成反比。教师的领导力度越大,学生的自主程度越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向教材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变“领导力度”为“参与程度”是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的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让学生向权威挑战的自觉性。传统理念里教师是权威、教材是权威、专家是权威。就如“雪融化以后是春天”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答案不是唯一的、固定的、习惯的。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是绝对的权威;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是勿庸置疑的。教师就是教师,是高高在上的长者;学生就是学生,是教师苦口婆心教导的对象。课堂上,教师将自己的观点一一灌输给学生,不让学生有丝毫的怀疑。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又怎能是千篇一律的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角色改变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有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信心和能力。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要求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促进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这些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形成都要与这三个维度紧紧联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学生有了这个基本的能力,才有挑战的信心。也才能引领学生在向权威挑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二、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随堂听课、公开课、示范课上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年纪越大,课堂上越不爱举手了,真没办法。其实,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不爱举手,是我们长期的教育,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使他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难于表现自己的无知,课堂上没有安全感。我们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努力营造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在这里承认知识的漏洞或学习中的过错并不是可耻的事情,知错不改、不懂装懂才是愚者的行为。教师要着力营造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营造安全、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的一个途径。

过去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不是“灌”而是“悟”,不是“教”而是“学”。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评价一堂课的时候说“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能驾驭吗?前边已经讲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这里所谓的驾驭是不是指你的“高压政策”呢?在这样的“政策”下,学生会感到安全吗?我认为,教师自身首先要勇于承认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成为学生的典范。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体验,才能和学生一起感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我们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作者的感情,对作品中人物的感知就成了他们课堂上的心里话,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在课堂上向朋友倾诉呢?当然,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他们有很多不成熟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导向,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就像课标中提出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一切需要我们营造安全、平等、和谐的环境来实现。语文学习,说到底,就是学生自己有了体验才有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是学生自身产生体验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因此,我认为,营造安全平等的、积极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又一条途径。

在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育行业对教学工作者的迫切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寻求教学成功的良方。

3.浅谈如何转变领导干部作风 篇三

领导干部是“火车头”,俗话说:“工作好与坏,全靠领导带”。没有好的领导集体,就没有好的局面,就没有发展。笔者认为转变领导干部作风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严明纪律。首先是严明政治纪律。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体到单位就是坚决维护单位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不折不扣地执行局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任何人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回旋的余地,做到同一目标、同一口径、同一步调。决不能搞台上相信,台下不信,决不允许公开发表或在职工中散布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听信、传播政治谣言。其次是严明组织纪律。绝不允许个人向组织讨价还价,拒不执行组织的决定,要无条件地服从组织、服从大局。第三是要严明工作纪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切实做到。局务会决策的工作,关键是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进行歪曲、变通,决不允许合胃口的就执行,不合胃口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从小事情上抓落实,如要遵守工作作息时间制度,不要8点钟过了,才从餐厅里走出来。这样影响不好。

二是要树立好的工作作风。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忌空谈,切忌浮躁。我们很多工作思路是好的,论证得很好,措施也很得力,推进得也比较顺利,但最终却失败了、夭折了,原因在哪里?问题不在于决策,不在于前期环节,而在于最终的操作上、最终问题的解决和落实上出了问题。根本原因是我们抓工作还不够具体、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很多工作,只要挖空心思地动脑筋,就肯定会有办法,有办法就有路子,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也就会有效果。要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催催动动、不催不动,甚至催也不动的等靠思想。干工作要上升到一种殚精竭虑、全然忘我、上瘾成癖的精神境界,要有一种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誓争一流的工作标准,要有一种豁上身家性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三是要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团结问题事关全局,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也有政绩,出人才,出干部。不团结就没有合力,就没有积极性,气不顺,劲不足,个人能力再强也发挥不出来;不团结,想干事的也干不成事,想进步的也进步不了,最后倒霉的是一班子人。目前,空前团结也是干事创业最基础的条件。在团结方面要努力做到“两讲、三多、四不”。“两讲”,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绝不能含糊;在小事上要多谦让,多顾全他人。“三多”,即多沟通,要勤联系,勤谈心,勤交心,宁可沟通过了,也不要沟通欠了;多理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同志相处、分析和处理问题,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多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多规范,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注意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照章办事,照程序工作,既到位又不越位,否则就容易发生碰撞,产生磨擦,出现矛盾,影响团结。“五不”,即不猜,不无故猜测他人;不疑,不乱怀疑他人;不听,不听信小人挑拨;不信,不听信谣言,不听信小道消息和马路消息。从而使大家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做,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是要保持清正廉洁。认真执行中央最近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把握住自己,时时警醒自己,切实摆正做官与做人、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人前和人后一个样,说的和做的一个样,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处一个样,局里和局外一个样,工作日和休息日一个样。”廉洁从政具体上说:第一,不得干预工程发包、企业改制等重大事项的正常进行,不得以任何明示或明示的方式,用个人意志插手这些工作;第二,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受与自己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在买房及住房装修时,不准受上述对象任何形式的馈赠;第三,不得利用权力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第四,不得私自驾驶公车,如发生交通事故,除按有关交通法规处理,一切费用由个个自付外,还将视情节追究党、政纪责任;节假日、休息日没有公务活动,车子不要往家里开。第五,不要铺张浪费,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不要经济形势一好,就忘乎所以。不出入各种高消费、高档娱乐场所。大家要互相监督。同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五是要改进领导工作方式方法。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消除“文山会海”,提倡开短会、开小会,简化程序,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不擅自参加各种营业性应酬、庆贺、剪彩和迎来送往活动,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集中精力理思路,抓大事,谋全局,促进工作落实。

4.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 篇四

关键词:军转 张为臻 军队转业干部 自主择业 住房补贴

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配偶均未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安居工程房价购买住房,或者未参加集资建房,或者未按规定的普通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公有住房,或者虽按规定的普通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了军产住房,但拟退出或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购买了现住房的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后,未被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录用聘用期间的购房补贴,从批准转业的翌年1月1日起,根据安置地政府的规定,按照当地政府机关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办法执行,所需经费由安置地政府解决。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被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录用聘用以后期间的购房补贴,按照所在单位的规定执行。

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服现役期间的住房公积金,在其离队时一次性发给个人。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地区,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部队一次发给的服现役期间的住房公积金计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

计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的,在购建住房时,安置地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

5.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篇五

大足县实验幼儿园 刘 凤

[摘要]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范。贯彻新《纲要》、践行新《纲要》关键在教师,因此,《纲要》对幼儿教育的高质量要求,最终也将转化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为适应新的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与教”中的角色与地位,需转变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笔者以新《纲要》为指针,突出“以人为本”的幼教理念,重点从教师与幼儿关系角度,论述幼儿教师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

[关键词]新纲要 以人为本 角色转变

沐浴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和煦阳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新《纲要》对幼儿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将其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成长的期望。正如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所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为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教师就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全程参与者和研究者,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必须深入学习新《纲要》,深刻领会新《纲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问题谈几点初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 所谓“角色”,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地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作为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角色确定了教师的特殊身份和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正是千百年来一直左右我们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真实概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的“填鸭式说教、格式化答题、成人化应试”教育理念,把教师的角色简单地定位为“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完全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得不到重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关系”是不平等的,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幼儿不是一种简单的容器,要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迫切需要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就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新《纲要》“以人为本”的精髓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需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知己看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个体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变“给儿童做”为“针对儿童去做”,围绕学习教育的主体——幼儿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全方位的,其主要表现为: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从合格学历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从课程执行者向教育研究者转变;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的设计者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看,教师已不在是单一的个体,而应成为“教师、园长、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社区人士”所组成的教学链中的一员,教师应与教学链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因此,教师只有充分领会“角色转变”的精神实质,才能全面搞好教学、科研工作,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

二、细心观察,巧于引导,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路人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同时也是《纲要》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最突出体现。当然,引导者的角色也是教师最难扮演的角色,因为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和对幼儿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把握,教师需对这些状况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取舍,找出他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有利方向发展。因此,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知识,更需要学会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及时捕捉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分析者,应学会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幼儿感兴趣的教育主题。譬如:秋天组织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院子里随风飘洒的落叶非常感兴趣,全都抢着去追逐、去拣,我并没有责怪他们打断了我原有的教学计划,而是凑过去与孩子们一起拾落叶,并及时向孩子们提出相关问题:“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会掉下来”,“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树叶什么时候能再长出来”等等,并且就地而坐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树叶的季节变化,让他们懂得了树木落叶的自然常识,还把落叶拿回教室开展了“树叶粘贴”和“叶宝宝跳舞”的添画活动,使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获取了知识。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幼儿经常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更能发现其兴趣所在,也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的引导释疑更有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或小植物,引导幼儿有规律地换水或浇水,观察小生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分析一些意外现象,比如在种植小草过程中,有些小草会因浇水过多而死亡;在喂养小动物过程中,小动物因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导致体型奇特等等。对这些异常现象,幼儿往往会刨根问底,教师若能及时加以分析引导,幼儿很可能会刻骨铭心、终身不忘,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想,正是因为教师的留心观察、耐心倾听才有可能发现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若教师不能正确引导,或是漠然处之,幼儿的求知欲就会遭到扼杀,这对孩子的教育将是莫大的损失。因此,细心观察,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实质。

三、尊重幼儿,积极支持,做幼儿学习活动的贴心人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就是要求教师应充分搞好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园以及社会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时为幼儿学习活动创造丰富的、必要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当然,对幼儿的支持除了物质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以及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因此,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主要应包括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两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提供有利条件。孩子虽小,但仍有自己的思维、兴趣、爱好及见解,有着对周围世界童话般的理解与认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产生或是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此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并加以引导,使其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尤其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幼儿,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想象、创造、探索的空间。比如,幼儿画小草,若一笔一画按老师要求整齐规整,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但若教师引导幼儿让其按想象作画,虽然表面上显得比较凌乱,甚至在成人眼里一无是处,但却是幼儿思想的真实再现,是幼儿心中的小草,幼儿也许还会解释说:“这棵小草生病了,所以它耷拉着脑袋”;“起风了,所以这些小草都朝着一个方向倾斜”;“这些小草在唱歌,那些小草在跳舞”等等。对幼儿的各种做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应学会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忠实观众,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也只有当幼儿的想法得到老师的支持、参与、肯定时,幼儿的学习活动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出来。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了运动所必需的适宜环境。幼儿园原有的大型运动器具、各色体育器械似乎已很美,但讨论发现,只有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自然,为孩子提供天然的的材料与空间,才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想象力。于是我们想办法要来了一些废旧轮胎,这既可作为装饰用品又可当作平衡器具玩,还为孩子提供了竹梯、树叶、纸板箱、风筝、雪碧瓶以及用废旧材料制成的马头杆、推铁环、踩高跷、沙包等等,这学期又在园内空地上增加了一个玩沙池,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走进沙池玩耍、嬉戏,真是刺激。在各类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自然材料,促使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发展。教师既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更应与幼儿形成一种平等的、理解、欣然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教师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全心关注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需求、支持幼儿活动,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点。

四、师生合作,协同互动,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人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新《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 “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课堂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种合作者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从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角度讲更始如此:首先,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学习、平等对话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需要、遇到的学习问题、学习方式的差异等等,进而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学习;其次,教师在与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幼儿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引导幼儿继续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或者直接、间接地抛给幼儿一些问题,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教师与幼儿之间这种平等的“抛接”要比教师居高临下的“抛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前面幼儿拾落叶的案例中,教师以幼儿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之中,并及时向幼儿提出有关问题,又与幼儿一起探究树叶,帮助幼儿“顺其自然”地找到答案。所以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能否把教师的教育主题变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将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方向。

综上所述,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却灵活多样地扮演着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叉、反复的,这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延伸性和不断循环往复性所决定的。幼儿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细心观察幼儿、与幼儿协同互动;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所在;尤其应正视幼儿的问题和矛盾,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和参与人,不断激发自己对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将满腔的热情自主地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3、万培珍,你真的关注幼儿了吗 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刊社,2002、3

4、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6.新课程下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篇六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在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 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 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知识方面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质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注重教研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整合课程主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的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四、加强社会实践,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会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相应的转变。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的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

7.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 篇七

2013年军转:军转干部军转后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目前地方就业压力比较大,有些转友期望值又很大,我在地方这几年的感受: 一是年轻的要早决定,要走就坚决走,别犹豫,否则就犹豫的过程年龄大了,结果是部队没有干好,转业又错过最佳时机;

二是年龄大的尽量找理。

8.浅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八

摘要:该文从新课程理念角度,阐明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确立

自己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适应与发展

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传统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理解。

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1.1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忽视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课程曾经是必修课程一统天下,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教学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学习的是相同的内容,而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学习的很少。在学生管理上同样追求统一。学生从小就被教导,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不要有“越轨”的行为。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就是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了非人性化学校教育的发展轨迹。关注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养成,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新课程要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必然要求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1.2 倡导课程综合化

分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以及学习期限。它注重知识的分类和逻辑体系,关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的选择安排,具有全面深刻、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综合课程是以整合或统整的方式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课程综合化的理念,以打破分科主义对具有整体性的知识

和经验的肢解,为学生提供一种整体性的认知途径。它充分体现出关注学生主体性和学生整体性发展的理念,能够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对于弥补分科课程的弊端、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有重要作用。

综合课程与分课程各有利弊,二者的关系只能是互补而不是完全对立。在设置学校课程时,要整体考虑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优势与缺陷,使二者形成互补,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3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

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是课程权力再分配的必然结果。我国在课程政策上倡导“三级课程管理”,从而出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行存在的局面。特别是倡导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课程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在课程开发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开发场所方面,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国家课程开发只能照顾到学校教育共性的一面,而不能满足地方教育的需要并体现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则能反映学校的具体教育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风貌。虽然校本课程往往不是一些具有严密知识体系的课程,但其所涵盖的综合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充满情趣。这样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角色,可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教师是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专业化活动的角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要求“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1教师应由一个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

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表现在:① 信息交流的单向传输方式(教师讲、学生听);② 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③ 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④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

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 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②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③习惯传承;④工作方式简单化;⑤教学条件限制;⑥应试教育。

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应当是:① 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② 由统一的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③ 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④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⑤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⑥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⑦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纲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并在课程形态上提供转变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如研究性学习等。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自己必须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养,否则是不能很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的。

2.3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而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利,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树立教师的新形象。

2.4对教师角色隐喻的反思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它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它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其实,教师更像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已都受益无穷。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但它却显示出一种固定、统一的教育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

一、批量生产是一种工业模式。其实,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灵魂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有人说教师是“园丁”,它反映了一种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了学生的成长历程,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发挥。但它过分强化了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和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有人为的强制性。其实,教师更应当像太阳,是一个充盈的、热情的、开朗的、充满了光和热的载体,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播下光和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

有人说教师要有“一桶水”,它强调的是教师要有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的传递。但它反映的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成了知识的的容器,被教师注入知识,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原样倒出来。其实,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无所不知。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发展出一镐之力。

3.教师新角色的适应和发展

3.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应当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教育创新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教师要着眼学生的一生,着眼学生的未来;树立信息教育思想。

3.2注重专业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形成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与提升的意识与能力,与时俱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教师应从课程整体的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的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去编排审视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应能根据教育评价的尺度,评价新教材在促进学生方面的科学性、适应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3教师有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

作为一种专业活动,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课程改

革应该赋予教师以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总之,我们要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增强课程改革的信心,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浪潮之中。

参考文献:

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晋源区五府营小学

030025

9.新时期农村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 篇九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51.4

正文:

以往,对教师提出的基本素养要求,是依据经验提出来的,包括人格魅力、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躬行于教学实践的态度、教学工作经验、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等。而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事业发展了,教育过程的理性含量提高了,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既要强调继承基本的成分,更要强调时代特征,强调科学依据。作为我们地处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而言,新师资力量的贫乏,旧师资的老化,守旧的思想,闭塞的信息,欠发达的交通,使我们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脉搏。因此,我们有必要展开自我反思,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工作应该有新的转变。

一、努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专业化,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在阅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二、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践行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明确,注重三维设计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师在备课时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罗列,根本谈不上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新时期,这种教学设计必须纠正。纠正“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3、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一是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二是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去影响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正确的态度与积极的价值观。

四、关注差异现象,做到层次分明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这种现象:老师同样讲一遍内容,有的学生听得懂,有的听不懂;有的学生反应快,有的学生反应迟钝;有的学得快、忘得快;有的学得慢、忘得却慢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差异,做到目标分层。

备课中,不仅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既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做到教学分层。要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

3、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做到方法分层。尊重学生独立思考,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出现,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认同各种想法。

4、在练习设计上考虑学生差异,做到训练分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学生都有收获,使学生得到差异发展。

5、在教学评价上承认学生差异,做到评价分层。从多方面考查学生,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

五、夯实每一环节,落实高效课堂

1、反思课堂,分析低效原因。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打造高校课堂工作意见,领会其使之,对照高校课堂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课堂,总结影响课堂效率的原因。

2、提高个人教学基本功。教师针对自己课堂中存在的低效现象,逐个突破,分阶段逐个突破,提高个人教学基本功,消灭课堂低效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备课做到系统性。教学案的制定实行大备课与小备课的结合,由一位任课教师主备,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换位置定角色,参与集体研讨,进行集体大备课。备课时,每一位任课教师各自分担教材中不同的教学任务,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而且还能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提炼教材,从而设计出富有实效的教学案。在此基础上,其他教师结合实际参与修改,进行小备课,降低课堂教学的成本,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可能。

4、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自主学习、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充分体现“双主体”彻底改变“填鸭式、满堂灌”,构建高效的课堂。

5、课堂教学做到前挂后连、系统安排。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有关的已有的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个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準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去。

10.军转论坛:军转干部培训指导思想 篇十

军转论坛:军转干部培训指导思想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11.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 篇十一

2013年军转:军转干部公安系统新作为

【关键词】军转网 军转论坛 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为进一步宣传广州市公安机关军转干部先进事迹,激励他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公安事业,弘扬军人作风,永葆先进本色,更好地服务和推动全市公安工作新发展。广州市公安局在市公安局礼堂隆重召开庆祝建军85周年暨先进军转干部事迹报告会。

在2012年7月27日,举行的先进军转干部事迹报告会上,广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谢晓丹出席会议并致辞,省公安厅政治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有关领导,市公安局在家的局领导以及直属各单位、各区分局、县级市局等领导、军转干部代表,共约500人参加了会议。谢晓丹副市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市局党委,向受表彰的军转干部表示祝贺,并向广大军转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战绩的威武之师;中国军人是一个深受祖国信任和群众拥戴的光荣称号。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广大军转干部义无反顾投身军营,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里经受锻炼,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特殊使命塑造了军人的忠诚品格,艰苦环境磨练了军人的钢铁意志。公安机关与人民军队在性质上、管理上有相似之处,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尤其值得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学习和借鉴。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广大军转干部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公安队伍中,以在公安工作中的新作为、新成绩,为广大民警树立了身边的榜样。

目前,广州市公安民警中有5000多名军转干部,约占全市总警力的1/6。在各条公安战线上,广大军转干部顾大局、守纪律,迅速适应身份和岗位的转变,积极学习业务技能,扎实开展各项公安工作,为维护全市社会政治和治安秩序稳定、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广大军转干部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军转干部是能够经受各种挑战和考验的坚强队伍,是推动全市公安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今天受表彰的同志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12.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 篇十二

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尽管新课改已推行了几年,但农村教师的角色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如何转变农村数学教师的角色呢?

一、从思想上转变自身的角色

农村教师尤其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由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准备,现教学模式与原教学模式的不一致性,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也就很难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由于原来一直是知识的传授者,只顾传授知识,关注考试成绩,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读书,苦练习,才能做一名好教师。但作为一名新课改浪潮中的教师,不但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如何有效的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将自己的经验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和空间,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二、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科学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技能技巧;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探求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等等。

三、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将自已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激励、启迪。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把圆等分成16份,然后进行图形转变,通过自己剪拼,发现圆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2πr÷2×r=πr2,这样同学们自己就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既学会了方法,又引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与合作交流的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老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如在教授《折线统计图》时,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以同桌为一个小组,一个收集数据(自己本学期的考试成绩或近几天的气温变化等),一个绘制统计图,最后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真切的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让学生分组动手,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合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合作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探究合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问题给与个别解决。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学到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把教师当成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教师探讨,互相交流,推心置腹,真正体现师生的平等关系。

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智力的开发者

新课改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新的课程标准,也不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要注重学生开拓的视野和辐射式教学方法。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新课标下,这已远远不够,教师要有长流水,教师还要经常“洗脑”、“换脑”不断的“充电”,在教学中不断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放手让学生在快乐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

13.浅谈军转干部如何转变角色 篇十三

一品供电所

吴伟

长期以来,供电部门奉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宗旨,立足搞好服务,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电能。但从严格意义来讲,我们现在的服务还是单纯的、被动的,尚未进入全方位、多层次的主动服务阶段。许多问题都是用户想到、发现并找上门来才去处理的,电力行业缺乏主动意识,有相当部分职工认为企业开展的优质服务活动是上级布置的,是领导者要求做的,没有认识到服务与企业的生存相关,未形成自觉行动。

作为曾经的抄表员,现在调整为集抄采集运维,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搞好优质服务工作:

1、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待客户及某件事情不分营销配网,以所为核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用电客户的措施和方法,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建立优质真诚、和谐共赢的服务文化。在日常工作中,碰到客户的诉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立即电话向相关领导汇报或给客户传达相关问题的处理解决方法。

2、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摆正与客户的关系,树立客户至上的思想,凡事不“推脱”,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

3、通过各种宣传、咨询活动,普及电力知识,免费为客户服务,拉进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都知道电力服务电话95598。需要停电时,应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与解释,真正做到缺电不缺服务,限电不限真情。

4、正确对待客户的投诉与建议,对客户反馈的意见、建议要进行分析,并将纠偏措施及时反馈给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5、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确保采集成功率高效准确,从而减少抄表员应抄表差错引起不必要的投诉,以及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14.小学美术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谈 篇十四

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传统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学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传统美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脉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训练,学习内容难、繁、偏、旧,过于专业。虽然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美术学科知识常规教学胜任自如,但用专业、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更谈不上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很多学生,平时喜爱画画,却不喜欢上美术课。除兴趣发生转移外,教师课堂上说一不二,灌输式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感觉学习机械、乏味,这都是原因。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性,自己的作品又很难适合老师的口味,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可望而不可及,丧失了自信。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角色,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还原学生喜爱美术的天性,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更具个性的美术作品。

三、在美术教学评价中,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片面强调甑别和选拔功能,对少数美术特长生以技能评价为唯一标准,轻视大量普通学生,只重视结果评价,不重过程评价,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学生没有发言权,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评价观,美术教师必须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评价不是目的,促进美术学习才是目的。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

上一篇:技术类笔试题目下一篇:忧伤350字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