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精选13篇)
1.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一
工作分析的工具及其选择策略
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急剧变化与发展对工作的`性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工作性质的变迁为背景,结合文献深入探讨了工作分析诸工具的特点和效能,并就工作分析工具的选择问题提出了考虑信息的最终用途、考虑选定方法的成本效益、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接受性、定期回顾与适时更新以及综合应用与扬长避短等5项建议.
作 者:杨杰 方俐洛 凌文辁 李耀章 苏家文 YANG Jie FANG Li-luo LING Wen-quan LI Yao-zhang SU Jia-wen 作者单位:杨杰,方俐洛,YANG Jie,FANG Li-luo(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凌文辁,LING Wen-quan(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广州,510632)
李耀章,LI Yao-zhang(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苏家文,SU Jia-wen(海南师范学院体育系,海口,571158)
刊 名:应用心理学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年,卷(期):7(3)分类号:B849:C93关键词:工作分析 工作定向 工作者定向 认知任务分析
2.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二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各项管理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体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
2. 资金控制不到位
财务部门除了管理和协调集团资金调度和融通外,还应对集团资金正常运转进行控制和监督。资金控制的实质是理财权限的划分,一般应根据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及企业规模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等因素来确定。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大额的资金支付没有规定一定的批准权限,导致巨额资金轻率付出而造成失误。
3. 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浅薄,由于公司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进行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回收,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总之,现代企业所存在的上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既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方面的原因,又有在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以外的主客观因素,由于没有准确运用财务管理的科学理论的原因。树立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观,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实事求是,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治理,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科学理论体系的准确运用,是企业改善其财务管理质量,实现企业目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基本保证。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策略
1. 加强领导者的理财意识
企业领导者应认识到理好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为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领导者进行理财知识培训,给他们创造和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应把企业领导是否会理财作为考核企业领导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不会理财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领导者,不会理财的企业,是不能发展的企业。
2. 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流动资本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等。加强现金管理主要是在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做好日常收支,加快现金周转速度,控制现金持有规模。针对传统上我国企业往往倾向于持有较多存货,占据企业的资金,增加管理成本的情况,我国企业可引进最佳订货批量模型,加强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量的控制,降低存货成本。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以成为企业间交易的主流方式,因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必须改变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防止坏账的形成。
3. 在企业内部不断推行新的机制设计,加强企业财务控制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明确债权债务关系,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坏账发生。二是运用科学理财方法,优化企业财务结构。三是建立健全财会体系,财务主要负责以资金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会计主要负责实施会计计量及确认工作,确保财务工作只接受所有者监督,而会计工作只接受各种法律监督。
4. 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
财务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十分必要。企业财务预算是由销售、生产、现金流量等各个单项预算组成的财务责任指标体系。它以企业目标利润为财务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诸因素,涵盖了企业主要发展指标。
财务预算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企业计划的货币反映,也是组织实施财务控制的依据。财务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要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决策执行机构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分月滚动下达预算任务,财务部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财务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财务制约手段,把财务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贯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促进企业形成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5.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1)加强软件技术的运用
使用统一软件,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管理需要软件,软件需要管理,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共同研究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2)实现信息集成,资源共享
实现信息集成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可利用资源的最大价值,并通过接口方式与营销、生产、工程、人力资源等专业系统进行链接,保证企业信息的同步处理以及处理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结算中心制度,解决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成本高、体外循环失控和余缺调剂不畅等问题。
总之,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重视资金的管理,真正把资金视为维护企业的生命线,讲求资金的使用效果,让每位职工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抓财务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使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需要强化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己逐步成为一个由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现代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 其科学化的管理主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制度使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尤其是民营资本的加入, 企业将直接面向市场,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的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样的变革为企业自主理财提供了经济环境和竞争压力。因此,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若一个公司财务管理出现了问题且没有更好的规范去得到更好的管理体系, 那么该公司的发展将会陷入财务危机, 然而铸成这一问题最多的还是在于财务没管理好。由此看来, 对于一个发展公司来说学会财务的分析管理并学以用之, 对公司是再好不过的根基。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庆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发挥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2) .
[2]邓学衷.《知识经济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 :36-38.
[3]彭铁锋, 刘宏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与管理》[J].商业经济, 2009 (7) .
[4]程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经济》, 2010年第5期.
3.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三
关键词:煤电企业;财务核算;问题;对策
一、财务核算理念概述和常见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相比传统理念而言,现代管理理念在其中添加了不少的新理念、新元素。主要包括信息、知识、风险、价值等方面。
效益价值最大化并非企业唯一追求。在新理念中更加讲究企业价值体系而并非物质生产。作为煤电企业,只有不断实现、创造价值,方才可以真正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撑性理念;作为煤电企业若欲长远发展,首要的一步就在于准确预计未知财务风险,并将之和风险预警机制加以建立健全,保证各种企业管理风险可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从而形成有效财产结构——此即为风险理念;煤电企业应顺应国家政策而更应讲究“以人为本”,将自身的发展核心定位为人才,将企业竞争过渡到“人才竞争”这一角度,其中会计人员便成为了竞争焦点所在。故而,财会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方才可以对企业发展的需要加以适应——此即为知识理念;在信息技术越来越获得广泛运用的如今,煤电企业要有效提高财务核算效率,首要一步就在于将财务数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并有效实现企业间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如此方才能够有效地整合业务数据信息,并不断扩大财务处理范畴,更好地体现出其管理职能——此即为信息技术理念。
(二)财务核算。此方面指的是用专门的核算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活动状况规范、系统、全面地加以分析计算的活动。其功能包括:(1)会计核算,即以相应指标计算、记录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随后将之向财会部门汇总上报的过程。(2)会计监督,既能够全面系统地检查企业规定之下的财务信息,又可以干预企业经济活动,以此来促进企业正确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3)会计预测职能,本文解说从略。
(三)煤电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和存在问题。中国大陆的不少煤电企业尚不具备完善的基础财务核算体系,其一方面是由于财务核算理念上的固步自封,造成和市场要求之间的“脱节”,以至于财务核算在工作效率上难以保证高效性,同时很多机制中有“制度漏斗”存在,再加上人员素质问题,造成了整体效率大打折扣。很多煤电企业缺乏足够的财务核算方面重视程度,财务核算理念也缺乏科学严谨性,以至于财务核算流于形式,很多细节都被不应有地省略掉。同时由于不少煤电企业有着财务松散、流通周转速度慢、资金管理不严格之类毛病,都会造成财务核算方式科学性大打折扣。诚然,还要看到目前由于政策体制问题而造成的煤电企业缺乏应有的财务监督,从而造成管理混乱,资金利用效益不高的情况。
近段时间以来,电算化会计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推广,并明显地“荫及”煤电企业。但实际上,很多人员并不精于此道,同时“应付检查”思想较为顽固,造成了电算化普及出现了不应有的缺失,加之煤电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财会人员自身水平原因等,都造成了煤电企业推广会计电算化的不力。
预算不健全。虽然煤电企业会计部门设置的预算策划案为数不少,但由于可行性讨论和支持性理论不够,造成了“实事求是”精神的缺乏,传统的预算、统计方法仍停留在“主要编制方法”层面,“零基预算”等新方法获得的推广不够,以至于可行性分析缺乏应有的透彻性和准确性。财务核算的混乱往往源于企业管理,若职责分工不明的话,财务核算往往会因为职能交叉而更加混乱。在其中,财务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无专人对重要资料加以保管和管理,往往必然会造成混乱。
二、煤电企业财务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第一,管理人员应具备财务核算方面的认识,有效地对其加以整顿,对凭证管理的存放予以规范,责成专人开展核算工作,对会计人员加以积极引导。其次,对内部会计管理层面各种制度予以加强。将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加以建立健全,对会计法规予以贯彻执行。具体而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处理程序、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之类。有必要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力度,从制度角度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要着眼于电算化操作使用水平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升,以此来提升财务核算效率。同时对“零基预算编制”加以普及推广,保证核算工作精细化。
小结:总之,煤电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是非常应该引起重视的部分,其准确完整与否将影响煤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样对于煤电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产生有效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福源.公司财务分析框架:融合观点[J].商业会计.2012(09)
4.论企业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策略 篇四
持续改善是指“对企业不同领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分两部分,一块是维持,另一块即改善。维持是基本的工作,而改善就是持续改进的工作。持续改进不仅仅是制度,更是方法。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升营运效率、效益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持续改进。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是:质量、所有员工的努力、介入,自愿改变和沟通。持续改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制度。改善提案不同于提案改善,改善提案是先改善后提案,即先去做,先去改善,然后再提案,与以往的提案制度是不同的。精益生产的改善提案制度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基础,从全员的削减浪费开始。
全员发表会制度。不管是改善提案,还是改善大课题,都要以成果的发布作为鉴定成绩的结果。发表的成果或结果不仅仅只是在会议室里,而且要体现在现场实际的改善,如工装改善比原来好用了,节省了多少时间,多少成本;某个制造的流程或者是业务的流程改善了,节省了多少时间,多少成本等等。
中高层的课题改善制度。每一位领导,每一位干部都需要引领一个课题,可以定义为大课题、焦点课题,多涉及到流程改善等较大方面的改善。
专家诊断、总经理/董事长的诊断制度。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下一步需要往哪里走?这需要外部专家,总经理/董事长给出指引。同时,诊断的过程也是检验前段改善效果的过程。
改善工具的全员培训,这是持续改善的实施基础。不掌握改善工具就无法去改善,即使去改善也是无从下手。因此改善工具的训练是必修课。包含从新人到老员工,从基层到领导各个层面的培训,学习。
实现快速改善。快速改善活动可以激发了兴奋、创新、投入和负责,而且向每个人展示出,迅速改善是可能的—不必等待别人的行动,也不必花费大量金钱。当然,试点项目的改善目标流程应该满足以下5个条件:
•当前流程运行是否低效;
•如果该流程得到改善,客户是否会受益;
•流程改善的好处是否明显;
•团队实现流程改善的可能性有多大;
•参与的人员是否会成为持续改进的优秀宣传者。
快速改善项目不仅将展示持续改进的潜力,而且将培训出一批有经验的实施者,项目结束后,项目团队会解散,而其中的成员可以传播他们学习到的技巧和知识。
具体到持续改善的手段,一般有标准化、6S管理、消除浪费等几个部分。
标准化。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企业必须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对人员、信息、设备和原材料的使用,每天都需做出计划,利用关于使用这些资源的标准有助于提高计划的效率,如果在计划的执行中出现问题或偏差,企业领导就应及时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将现有标准修改或完善,以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标准是持续改善的固定组成部分,它为进一步完善提供基础。
6S。任何一个具有生产组织职能的企业来说,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生产商并且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那6S作为基础是应该必须实施的,对每个岗位和个人都必须单独确定6S规则,制订有关6S标准并使之遵守。
消除浪费。任何工作是由一系列的过程或步骤组成的,从原材料或信息开始,到产成品或服务结束,在每个过程中都应增值,然后进入下一过程,在每个过程中作为资源的人和设备要么使产品增值,要么无,浪费就是指每个没有使产品增值的活动或过程。一般将可能引起浪费的原因划分如下: • • • • • • • 过量生产引起的浪费 库存引起的浪费 次品/返工引起的浪费 动作(行动)的浪费 生产中的浪费 等待所产生的浪费 运输过程中的浪费
5.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五
南康市龙回祖炎小学 黎羚
今年的暑假注定与往年不一样,因为我万分荣幸地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在师院五十多天的集中授课,让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次次地聆听众位导师、专家,乃至国内外的著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解,对我来说是一次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
转眼间,影子学习的下课铃声结也已然敲响。我聆听了多位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示范课和常态课,我再一次体会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奥秘。回到龙回组炎小学,我结合本校小学英语教学常规实施的情况,针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教研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并建议对小学英语教学常规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整,同时,改革教学常规的管理和督查的方式,使之更好地约束和指导本校的教学工作。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对全国城市、县城和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进行了周密部署。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英语教学,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促使城乡小学英语教学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教学常规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近几年来,我校教研中心因势利导,采用各种方式渗透教学新理念,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常规的各环节都已有所体现。对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颇有感触。我针对教学常规中的主要内容,结合这次专家报告和深入学校课堂座谈、讨论中做的一些调查,得出总的感受是:走过了困惑,走出了误区,走向成熟。正因为“走向”,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修改、改进和提高,在这里与同行交流几点看法。
二、现状分析及其改进策略
1.备课(教学设计)
目前,部分教师备课重视学情的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讲究科学性、实效性,并撰写了教学后记。很多学校明确规定:“上课必须要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能进教室。”根据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程度的不同,出现了详案、简案、摘要式编写等多种形式的教案。
备课不是抄教案。虽然老师们均有此共识,但我们仍可以在不同学校看到同一课时的完全相同的教案。虽然《常规方案》中对教案编写有了科学合理的要求,但仍没有改变备课就是抄教案的现状。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单纯依赖教参,不去寻找其他源头活水。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抄教案上。虽然有些好的教参编写得很科学,但操作过程中受条件制约,执教者本身素质限制,教案也很难执行。
改进策略:良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堂优秀课,尽管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教案程序。教参,顾名思义,仅供教学参考。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情有选择地借鉴它山之石,让学生受益。
我认为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主要任务有:(1)整体观念预览教材、理清教材思路;(2)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和进度;(3)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4)理清教学环节,创设语言活动情境,撰写教学过程。(5)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也可以尝试阶段性地让学生评价你的课堂教学,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6)集体备课力求多样化,讲究实效性。集体备课经过几年的探究和努力,在我市中小学已逐步推广,它的好处和作用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效果,集体备课的形式和内容要多样化,集体备课内容除了研究教案之外,还可以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要调动教师合作备课的积极性,学校必须建立集体备课制度。2.上课(课堂教学)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能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越来越多的教师很努力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仍未正确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对教学新理念的理解只是层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的反馈注意不够,不能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只盯着教材上的语句或词汇,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综合课堂教学所见所闻,归纳出现了以下几种典型问题情形:
(1)追求形式创新。课堂热闹非凡,活动花样翻新,学生忙于竞赛活动,娱乐了身心,但弱化了教学目标——基础语言的学习。
(2)无效合作走过场。合作学习比较适合大班教学,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不少教师片面理解了小组活动和对子练习的实际意义。教学中教师既不示范,也不明确具体要求,不顾学生练习的实效性,只是按自己预定步骤开始和结束活动。教师只关注了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
(3)盲目地综合课型。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和。小学英语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但在教学中一味追求不同学科的综合也易走极端。英语课堂常用的活动:听音、画画、图色、歌曲欣赏等等,如果淡化了学习的情景中的语言运用,很容易成为美术或音乐课。
(4)过分突显听说而忽略读写。有些教师不论年级在课内、课外对学生听说技能训练有素,却极少设计读写活动。其实,新课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语言技能要求。与听说训练一样,读写训练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学习途径,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5)追求时尚的教具。公开课上,教具花样很多,但实效很低。大部分年轻教师都能运用call、利用音像材料,投影灯片教学。农村条件差的小学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就埋怨。尽管丰富多彩的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外教的课堂教学你看不到现代的教具,难道课堂就不精彩吗?
改进策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与时俱进,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感。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始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积极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级目标适应3、4年级、二级目标适应5、6年级)。根据不同年龄特征,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初步确定各年级的教学模式(特色):低年级(3、4年级)应以听说为主,简单渗透读写;高年级则应以听说促读写,使学生综合语言能力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3)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触摸语言,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灵活多样的语言活动(活动只是语言学习的载体)。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活动的层次性。由易到难,前后有机相连,层层递进,服务于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性。每一个活动的开展都要与教学目标语言相联系,不能为愉悦而活动。一堂好课并不是活动的堆积。
.活动的可操作性。基本点是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力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避免过多的机械操练。
④.活动的实效性。活动前教师一定要示范、明确提出要求,并随时关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渗透学习方式的培养。课堂的真正活力不仅在于语言情景是否真实,而在于活动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意义的情景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4)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辅助教具,可以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辅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盲目追求时尚的媒体课件的播放,而忽略了教师基本功的展示。教师的板书设计、简笔画与声音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应动脑、动手、动口(利用学生的智慧),因地制宜,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开启学生的思路。课堂的精彩仅有多彩的辅助性教具是不行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它。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具大比赛,简易的教具也能演绎精彩的课堂。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教学延伸)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作业量适当。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性、开放性作业增多。(2)作业批改形式逐渐体现出新的教学思想,作业批改中描述性评价增多,有的学校还采用了分层批改、发展评价等真正促进学校发展的新形式。但是,有些教师借改革之机放松懈怠,不布置或少布置课后作业,随意批改学生的作业。开放性或活动性作业只布置不督促检查。
改进策略: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有助于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技能。新课程理念环境下,我们可以引出新颖的课后作业:(1)以往的听一听、读一读、抄一抄和背一背等机械性作业已经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可以尝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方式,让学生录一录(自仿录音)、找一找(信息)、演一演(角色)、画一画(词句含义)和做一做(词卡)等活动形式,能达到殊途同归的功效。(2)挖掘教材的潜能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大致有:采访调查(家庭成员年龄、职业、爱好和电话号码等以及朋友喜欢的动物、颜色、食物和任务等);总结汇报(如天气、四季、活动安排);现场交际(购物、饭店用餐和电话交谈)等等形式。
新颖性的作业一定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查和督促,让学生尽量展现自己的才能,体验语言在学习、生活中的气息。
4.教研活动(校本教研)
(1)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改进学生学习知识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小学英语学科相对于语、数学科是属于“小团队”,大部分学校只有1-2名任课教师,规模大的也就4-5人。而且教师课时多,教学负担过重,致使部分教师不愿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大部分为听课、评课或学生竟赛,师资强的学校有集体备课、教学疑难讨论或业务学习(论文和案例)等形式。总之,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缺乏资料、缺乏指导,教研氛围难以形成,以教研促教学的目标更难以达到。
改进策略:(1)按地域划分成立“分片教研组”,力求达到教研资源共享的目的,解决因人员少而不能成组的格局。(2)教研组组织力量,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只有带好了这支队伍,校本教研才能落到实处,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提倡教研活动主题化,提高教研活动的效度,避免活动仅停留在听评课的层面。校本教研就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的途径。
三、几点建议
1、新课改观念已渗透到我们教学常规的每个细节,因此,对教学常规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整势在必行。“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新的教学常规制定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改革教学常规的管理和督查方式。常规工作的管理是以学校为主。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激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常规教学工作。学校要根据各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师,对敢于打破常规,并注意实效的教师,实行免检、奖励。
3、课程改革教材内容的不减少,而课时减少的矛盾已突现出来,但决不能认为是教材的改朝换代,而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等诸方面的改革。用以往的教育观念去指导教学,连课程内容都不可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改革、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学生不是盛东西的容器,而是待点燃的火把,教师就是要去点燃这支火把,让它熊熊燃烧。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并长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由学生被动学习转为师生互动,转为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是当今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互结合,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为师生继续相互学习、共同讨论,提供资料,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在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的一次探索。这种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教学方法,较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共同研讨的学风。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勉强学习,也会流于形式,“听而不闻”,“学而不思”,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采用模拟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到生动、新颖,有了学习兴趣,就主动、积极地学习。
②.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平台
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关键,是要探索师生之间的结合点,采用适当的结合方式。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听课的效果,学生也难以提出讲课的问题。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在课堂或者课余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风气是前所未有。
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有的说:“只听教师讲课,往往印象不深”。参加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讲解,理解就更加深刻。这就说明,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增长才干。
6.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六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213022 陈静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学的课堂活了,但是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增多。本文例举了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寻找不同的转化策略。关键词 数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正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增多。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开始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据调查,这种现象在各个初中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也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障碍。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在新课改下如何寻求科学的对策,有效地帮助数学学习困难生“脱贫致富”,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初中教师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但这里特别强调数学学困生并不等同于数学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认为学习差智力就差,就是差生;而数学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学习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
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重点关注了这些学困生的发展,努力去寻找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针对原因探索改进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觉得造成数学学困生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情况复杂,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上进的动力和信心。
学生甲: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于是我的这位学生就轮流在双方重组的新家住,但无论是和爸爸在一起还是和妈妈在一起孩子都必需去适应除了自己父亲或母亲之外的另一个人,所以孩子自卑、敏感,脾气特别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或做任何事。数学在很多时候是需要静心思考和分析的,所以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很糟糕。
学生乙:父母离异后和妈妈过,但妈妈没有时间照顾他,所以花钱为他找了保姆后,自己就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这位学生在父母离异后本来就有很强的失落感,再加上妈妈将他托付给保姆照顾,强烈的孤独感让这位学生无心学习,用没完没了的游戏填补自己的空余时间甚至是学习时间,数学课堂的精彩之处就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方法的互动,孩子思维的缺席导致学习的被动,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学生丙:父母对他百依百顺,但是正是因为太溺爱这个儿子,所以想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经济条件。父母都忙于工作,认为只有经济上宽裕才会让孩子产生幸福和满足。事实上,父母创造的良好条件并没有让这位学生产生一丁点儿上进的欲望。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自控
能力,没有家长的督促就不想完成任何作业。而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课后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课后作业不完成,无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学生大脑留存的信息只是零碎的、个别的数学方法,无法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数学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所以这位学生即使智力属于中上水平,但因为无心付出,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2、思维的缺陷让一部分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擅长语言的学习,但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他(她)们无法胜任这一学科的学习任务,造成数学成绩的落后。
学生丁:文科特长生,文笔优美,每次参加校内外的作文竞赛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不在话下,小小年纪就拿下了市英语朗诵比赛一等奖。但是有所长就有所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这位文科特长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与文科的光彩和自信相比,数学让这位学生很无助。
3、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无法适应数学所要求的艰苦的思维训练。
学生戊:这名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常常能在教师提问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但是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显得情绪化,缺乏钻研,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计算量较大、步骤繁琐的问题时,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再加上他的情绪波动大,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无形中自己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学好数学的困难。
4、教师教学方式不当,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降低,影响成绩的提高。
有些教师不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味地追求习题的深度挖掘,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就失去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积极性。还有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追赶教学进度,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老师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权力,致使许多的学生整节课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少创新的活力和积极参与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教师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开放性的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不善于思考,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还有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学困生的漠视,使得这些学生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无意识中沦为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学生的转化策略
通过以上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心理特征的分析,主要提出以下几点转化策略:
1、首先,教师要协同家长给予这部分学生最多的关爱。
作为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这些学生的情感教育,用爱来感化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注的关心和帮助。对待他们一定要细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承认他们自身的优点,肯定
他们微小的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加强与他们的师生的感情交流,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实践证明,有时只需要生活上的帮助与理解,学生就能走出学习的困境。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另外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但绝不是老师向家长“告状”。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是校信通进行交流。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指导,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让家长们及早了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使数学学困生也能正常成长。
2、培养学生以平稳的心态对待每门学科的学习,避免出现短腿学科。
对待那些偏科的学生,数学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要充分肯定这些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优秀表现,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采取面批,及时的给予当面的表扬,或者在作业本上写一些很有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话,或一句评语,就会让这些聪敏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了成功的尝试,就有了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信心与希望。
3、借助同伴的力量,以小组互助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的全面进步。
注意适当利用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学生做“小老师”,以学生 的思维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这从某种程度上讲更能被学生接受。
4、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
既然学生具有个性差异,那么在数学学习上也就必然存在差异,教师要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尊重学生才能真心帮助学生。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要使这些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促成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始终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向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和耐心,认真总结教学上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我们的汗水一定会得到回报的,一定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人数,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10.6.18 参考文献:
1、张德俊,《甘肃教育》,2007年第14期
1、么素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辽宁教育研究
2、沈惠娟.《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7.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七
(一) 会计报表分析概念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主要是指, 以会计报表为基础, 起用各种专门的方法, 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过去和现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研究。会计报表分析主要目的是用于了解企业的过去、观察企业的现在、预测企业的未来, 其有助于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议。会计报表分析主要依靠会计报表, 其前提要先正确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 其次分析企业的相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改进的措施。
(二) 会计报表分析作用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作用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企业获利能力相关投资者被认为是企业资金的投入者, 同时也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所以, 投资者权益与企业获利能力有关, 企业获利能力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企业获利能力主要分析、考核企业利润的实现情况。分析研究企业利润结构、同行业和同区域的盈利水平以及影响利润因素等;其二是会计报表分析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准确的会计状况和投资状况信息。管理者通过利用企业会计报表, 对各比率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掌握企业会计状况和经营情况, 为企业计划的制定、协调和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状况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果的资金方面反映, 同时, 还关系到企业短期经营情况和持续经营情况, 为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获利和投资收回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相关局限性
目前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局限性主要制约了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 这使得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能够准确的了解企业会计状况和经营情况。其主要局限性有:
(一) 对企业会计分析人员的相关局限性
对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应用性和综合性要求普通较, 其涉及到了很多相关学科的知识, 比如:经济学、数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金融学等。所以, 企业相关的会计报表分析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但目前, 由于不同企业的会计报表分析人员的会计工作经验各不相同, 而具备的专业水平也不相同, 所以, 不同的会计报表分析人员对相同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 所采用的理论、方法也都不相同, 其得出的最终分析结果也各不相同。
(二) 对企业会计报表自身的相关局限性
不同的企业其市场经营环境、性质及规模都各不相同, 所以, 企业会计报表自身存在局限性。其一, 企业会计报表只反映企业历史会计信息, 而这些历史会计信息不能完全的反映出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 因此, 会计报表分析很难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且准确的信息;其二, 会计报表使用的货币计量单位价值应是不可变的, 而实际上企业的货币计量单位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其三, 企业会计报表一般情况下反映的是企业货币化信息, 而不能直接反映出企业的非货币化信息, 比如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但这些企业的非货币信息又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四, 企业会计报表不能反映出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和行业背景等信息, 使得企业经营者难以掌握会计分析指标内容。
(三) 对企业会计分析方法的相关局限性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比率分析法, 即是对企业会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 进而得出各相关财务比率, 并将结果用于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经营管理情况中。该方法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运营、偿债和盈利等能力, 但是比率分析法也存在局限性, 主要表现为, 其分析的数据信息通常为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 而比较分析得出的会计信息不能直接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必要信息, 分析所总结出来的结果难免会有误差存在, 因而导致分析过程很难起到全面衡量的作用。另一种方法是趋势分析法, 主要是对企业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和分析。该方法用于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内容的变化情况, 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分析和预测企业的未来经营发展趋势。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当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转折时, 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比性显偏低情况, 而企业财务状况呈现上升趋势时, 不能够表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呈明显的提升趋势。
(四) 对企业会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的相关局限性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一般通过会计报表分析指标情况, 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等方面会计信息, 进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必要的参考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目前企业会计分析指标体系建设已很难适应当今企业的实际发展和会计需求。同时, 由于目前企业会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局限性, 使得企业很难全面的、系统的实现会计报表分析。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使得企业会计分析结果的全面真实性反映情况被降低, 企业会计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造成了阻碍。
三、完善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相关改进措施
(一) 完善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会计报表在对企业历史信息进行披露的同时, 还应当披露企业的相关未来发展预测信息。而企业未来发展预测信息是依据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 利用合理的科学预测方法, 总结出的企业未来经营情况, 其是企业以往和未来经营发展情况的关键纽带。完善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债权人、投资人以及报表使用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所以, 企业应加大报表分析内容, 即企业非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环境信息等。
(二) 提高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及时准确性
企业应当加强会计报表分析及时性的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适当的对会计报表周期进行简化, 采取编制临时会计报表或季度会计报表等手段。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会计信息的实时性有了更大的可能性。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时的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 让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会计状况变动及其他相关事项, 有效完善企业会计报表信息的披露, 充分发挥出其具备的重要作用。
(三) 改进企业会计报表相关计量模式
采用货币与非货币计量计量方式并重的形式, 逐渐成为企业会计报表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真实反映出其现在价值, 企业将公允价值放在同历史成本价值平等的地位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以往的历史成本计量已不再是唯一信息源, 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公允价值不但被采用于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计量, 同时还被非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计量所采用。目前,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了引入, 所以, 企业会计报表中应当将企业公允价值计量信息作为企业历史计量信息的重要补充。
(四) 提高会计报表分析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会计报表分析主要依靠会计人员工作进行分析, 而会计工作人员的分析能力更对会计报表分析结果起到重要的影响。提高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局限性, 应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进行提升, 定期举办相关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报表分析指标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现代化会计报表分析软件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报表分析理念, 培养并提高对会计报表数据的综合收集能力和运用能力, 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傅燕盛.论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及局限性[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5) .
[2]李杰.现行会计报告分析体系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 2010 (6) .
[3]毕玉和.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2) .
8.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八
衍生工具基本作用
套期保值。这是衍生工具应用最广泛和基本的功能,衍生工具能够使投资者可以根据风险的偏好程度有效的配置资金,以较小的交易成本规避系统性风险;同时,银行也能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设计出特制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使得交易双方达成双赢的局面。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是通过转移风险来发挥作用的,交易者通过在两个市场(例如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相反操作来锁定自己的利润,从而达到较小的代价(交易成本)消除价格风险的目的,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衍生品市场上的这类投资者称为对冲保值者,他们是衍生品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侧面反映了衍生工具的最大功能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投机套利。衍生工具的这种功能在于利用其高杠杆性的特点来获得高风险收益,与套期保值完全相反。这一类的投资者通过利用衍生品市场中套期保值者的头寸不能完全互相匹配对冲的机会,通过承担保值者转嫁风险的目的地,来博取高额利润,当然这是基于巨大的风险之上的,是基于对未来的概率性预测。投机功能的出现是基于投机者追求高额利润和衍生工具自身的杠杆性特点的,这本来就是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表现,但是过于旺盛的投机活动则会造成市场不正常的价格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是部分由于衍生品的投机泛滥造成的,但是每一种经济活动的出现都有其必然存在的理由,正是由于投机活动的存在才使得套期保值者的风险转移和分散有了承担者,金融市场才能更迅速的发展。
降低交易成本和改善现金流。以上两种功能是衍生工具的两大并行职能,而降低交易成本和改善现金流是站在企业财务管理角度的来看的。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利用衍生品市场消除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把未来的不确定性行为转为可以准确判定的交易行为,从而及时制定和转换经营策略,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同时也可以用盈余资金进行投机获利,改善企业现金流,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企业价值相关理论
1958年,MM理论的诞生坚定了现代企业价值理论的基础。由于企业价值的复杂性和丰富陛,治理层、管理层、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认识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经典的企业价值衡量理论。
价值派模型。该理论认为,企业价值等于负债和股权之和,用公式表达为FV=B+S,其中FV为企业价值,B为公司债市场价值,s是股票市场价值。公司债务价格主要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且价格与利率呈现负相关,但无论市场价格怎么变动,公司债券的账面值是它的基础;由于股票期限是无限的,所以其价格与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越多,则股票价格越高。价值派模型将投资者视线转移到了证券市场中,在金融市场日益发展的今天,这对投资者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该模型的最大优点是用证券价格来衡量企业价值,突出了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在企业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遗憾的是,该理论没有揭示出企业价值的内在本质。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该理论将企业价值定义为在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较长时间内所获得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之和。该理论认为企业价值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和风险程度的大小,强调公司价值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更应该是与之相匹配的可使用的自由现金流量,投资者对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追索权的程度是企业价值的本质;企业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对投资者有价值,体现在企业在未来经营活动中的自由现金流量的大小。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揭示了未来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根源,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缺点是不能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有效的衡量和计算。
经济增加值模型。该模型认为企业价值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券的全部资本成本后的所得,企业盈利只有高于资本成本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从数学角度来说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即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益。只有公司在扣除全部的筹资成本后仍有剩余,公司才创造了真正的价值。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管理者业绩评价标准,基于该模型的企业管理者都会更加明智的做出决策,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托宾Q模型。该理论是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1969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系数,即企业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分子是指金融市场上所说的公司价值,分母则是企业的基本价值一重置成本。该理论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如果Q值高,则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价值,则市场越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并愿意用超额价格来购买其购票和债务;如果Q值低,即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資本的重置价值,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不看好,并只愿意用较低的价格来投资该企业。
托宾Q值的优点不仅在于能很快的计算企业某一时点的市场价值,而且它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利用Q值可以同时对两个市场进行观测。因此,在经济和金融活动日新月异的今天,托宾Q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企业业绩尤其是企业价值衡量方面的贡献巨大。
衍生金融工具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途径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投资、融资和收益分配。从融资方面来看,衍生工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锁定融资成本上,通过互换、掉期、期货等方式可以固定一定期限内的融资成本,降低了融资成本的不确定性;从投资方面来看,通过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作用,可以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加以转移和分散,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投资的稳定陛,提升公司价值;最后,衍生工具影响企业的分配政策主要指降低税前所得的波动『生以此达到降低税收支出的目的,从而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使得公司价值提高。
9.集团企业财务公司改进监管的探索 篇九
在财务公司领域实施原则监管的可行性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均为法人机构,法人机构监管适用原则监管更有效率
原则监管重在最终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实现的方式。法人机构相对于分支机构而言,在目标的实现方式上更具灵活性,尤其是法人机构的公司治理架构在实现目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原则监管强调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明确高级管理层对于机构的运营和风险管理应当承担的全部责任。同时,原则监管在法规中减少各种细节规定,赋予了高级管理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更多的创新空间。
(二)财务公司的集团效用,是原则监管的内生动因
不同的集团和不同的产业决定了各个财务公司的差异性。对于监管当局而言,不可能对各个类型的财务公司创建不同的规制,更不可能根据各个公司的所属集团及产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创建特殊的规制。在原则监管的思路下,监管当局实际上允许金融机构去判断和决策,它应该如何达到监管当局的要求,如何把监管的要求和集团发展、财务公司经营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将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经营环境纳入监管范畴,引导这两种力量来支持监管目标的实现。
(三)原则监管有利于监管当局、财务公司、集团三方的沟通和协调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由于体制的原因,三方沟通相对较少。而事实上,财务公司是受到集团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双重监管。在原则监管赋予被监管对象更多自主权的基础上,监管机构和金融公司之间也会有更多的对话和交流。从实践来看,由于监管的滞后性,财务公司及其所属集团一般有比监管机构更高水平的高级管理人员,更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和真正的专家。如果该公司与监管当局的沟通体现出开放、友好的文化,管理层又能体现其专业和审慎的经营态度,那么,监管当局会给予这家机构更多的信任和更大的空间。这种信任,特别是监管当局对于财务公司从业人员和公司本身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对于自身风险的管控能力以及内控文化的一种信任,是原则导向监管的重要基础。
财务公司从规制监管向原则
监管过渡面临的矛盾
(一)依法监管与原则监管
在规制监管的框架下,各种具体法规能够界定法律风险的范围,无论监管机构还是财务公司都能从中找到安全感。而原则监管是更加依靠监管者主观判断的监管方式,在一些情况下会受到来自司法方面的阻碍。因此,在原则监管的框架下,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必须接受一些不确定性,并能控制由此产生的法律风险。首先,监管机构应建立可预见性的前提,使金融机构在实施某个经营行为时,能够知道该行为是否会因违反原则或法规而可能被施以监管强制措施。其次,监管机构应加大对法律条文的精简与更新,并寻求更多因违反原则实施处罚的成功案例。
(二)金融创新与原则监管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是一对矛盾,金融管制既可能成为金融创新的障碍(如过于严苛的监管),也可以成为金融创新的诱因(如美国70、80年代的各种创新产品)。监管成为创新的诱因,条件有三:一、监管对金融机构成本追加,造成隐形的税收,形成企业外在的压力和动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创新来规避监管;二、监管中有一定的漏洞,使企业创新成为一种可能;三、创新带来的收益,高于监管成本。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领域,现阶段条件一已经形成;条件二正是现阶段面临的矛盾,规制监管一定程度上管得过于严苛,阻碍了差别化监管、阻碍了金融机构的创新;条件三亦是向原则监管过渡的原因之一,规制监管在事实上造成了较高的成本。
(三)风险为本的监管和原则监管
风险为本的监管的本质在于用各种手段来辨别什么是最为紧要的问题,并对不同紧迫程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现阶段财务公司风险为本的监管,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对分类监管长期难于落实的问题。根据原则监管的思路,由于大量依靠监管者的主观判断,对辖内机构信息和数据的充分程度要求更高,对分类监管的需求更迫切,
因此,在从规制监管向原则监管过渡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依然是做好分类评级,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协调配合,解决监管合力不足的问题。从监管工作流程看,分类评级是连接整体监管事务的一个重要纽带。[next]
对财务公司实施原则监管将
带来的影响
(一)再造监管流程
从规制监管向实施原则过渡将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谁来实施原则监管,如何实施原则监管,在原则监管的框架下原有的规制或法规将处于什么地位等。为使监管者更好地履职,更好地对风险判断,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有更多的原则性法规出台,而不是大量依靠刚性的指标控制。同时,原则导向监管使得实施监管强制措施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即原则依据增多,细则依据减少。再造监管流程,即要明确各级监管机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给予主监管员和主查人相应的权限。在过渡阶段,逐步界定职责,允许监管人员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其专业判断和监管权,以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二)调动监管者和监管对象积极性
原则监管一方面可以调动财务公司的积极性,以期获得监管者的信任,争取更大的创新空间,在分类监管中获得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从而让监管者更放心;另一方面也将调动监管者的积极性,提高监管水平和能力,更好地发挥自由裁量权。
(三)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原则监管框架下,给予一线监管相应权限,避免层层审批,将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创新加快,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处于“准混业经营”的状态,创新的冲动较强、创新的空间也比较大,在整个金融市场跨行业经营趋势的不可逆转的情况下,现在看来合理和审慎的监管规则,明天也许就会成为金融创新的障碍。及早研究和采取措施,吸收原则导向监管的做法,可以为未来的混业监管在监管理念、技术、人员和手段的转变方面做好准备。
对财务公司实施原则监管的
基本构思
(一)合规性监管指标
监管的服从活动是劳动密集型的,而且对于某些监管行为而言,存在成本的规模经济。学习新政策的启动成本对监管政策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监管政策经常性的小修正比间断的大修正成本要高。建议将合规性监管指标的弹性纳入一线监管的职权范围,允许监管员行使自由裁量权,根据机构的属性、状况、特征等判断风险的控制是否谨慎,而不是“一刀切”。
(二)市场准入
从机构的准入看,现有的规制监管使得较小的机构有成本上的劣势,限制了新财务公司的进入。从业务的准入看,产品在最初阶段产出低而承担的监管成本高,于是可能造成间接效率损失,因而现有规制监管不利于金融新产品的引进。过渡中尤其应注意的是市场准入中的监管协调环节。对于未按监管当局引导开展业务和经营活动偏离监管原则的机构,监管当局将各机构监管措施落实到位程度与监管行政许可事项结合起来,将落实监管部门检查和指导意见的结果与市场准入挂钩,灵活运用停止批设新机构、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停止办理业务等监管手段,提高机构的违规成本,限制违规机构业务发展的冲动。
(三)法规建设
原则监管区别于规制监管的前提是监管这项行政执法手段所应用的准绳。为实现持续的监管效果,监管机构不能采用一次性或运动式的监管策略,而是从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监管规则入手,并保持监管政策的一致性。
10.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模式的改进分析 篇十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企业最常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企业集团中如何提高集团的管控能力、优化集团内部管理流程、提升集团的整体经营效益,这些已经成为各企业集团纷纷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以A集团公司为例,对该集团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诊断,在总结经验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A集团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最后根据A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集团 预算管理模式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它不仅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应对日趋复杂化的外部环境,更是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经营风险的基本保障。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并没有哪一种预算能够永远适应企业集团的全面发展,需要企业集团在不断发展进程中对预算进行重新认识、系统研究,并及时了解企业集团进行预算管理的切入点。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逐渐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中,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集团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风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集团应该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如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集团的资源使用效率?如何才能真正降低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如何才能为企业集团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企业集团广泛关注的问题。预算管理不仅仅能够帮助企业集团实现增收节支,还能够实现企业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促进企业集团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集团的管理者们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的深入实施。笔者将以A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相关概念阐述
2.1企业集团
近年来,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不同的形式实现了规模的扩张,构建企业集团的形式。这种集团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原本分散的资源得到整合,充分凝聚了企业的优势力量。因此,企业集团主要是指以一个或者多个实力强大的、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作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技术上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企业作为外围层单位,通过产权安排、商务协作等方式形成的一个比较稳定的、多层次的经济组织。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最高组织形式。如前所述,虽然企业集团的构建增强了整体实力,集聚了企业的优势资源,但是,这种集团化的管控方式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很明显。
2.2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通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解预算目标、制定与考核目标等不同的方式,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全面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够将企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的经营生产成果与财务状况准确反应在企业的管理者面前。另外,全面预算管理是由企业的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进行全过程控制的、实现了全面覆盖的预算管理办法。企业通过有效的评价、合理的控制、科学的协调、完善的激励机制等,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为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3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与模式
2.3.1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完整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管控体系,它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调整、反馈、考评等不同的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明显的全民性和全员性、与企业的战略相衔接、监督与控制性的基本特征。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与全员性主要是指任何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涉及到的是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全员参与主要是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员工。为了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必须将企业的战略实现的全过程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进行统一的细化和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控制性主要是指全面预算是一个动态化、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过程,应通过控制及时找到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及时调整经营决策。
2.3.2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其经营模式、行业特点、企业规模、所处的外部环境等是不同的,而这些也是影响企业选择预算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销售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销售作为重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销售预测,然后再根据企业存货的变化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生产,进而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在这种模式中,绩效考核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集中在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等相关指标的考核上。这种模式比较适应于那些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此时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短视的,而是兼顾盈利和现金平衡后的以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模式。
利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其主要目标就是为实现企业当期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编制起点的,并根据目标利润进行逐级分解并落到实处。要求企业必须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收入。这种模式主要是适用于已经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已经比较成熟的企业,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所追寻的是如何加强内部的管理和控制,已经摆脱了把经济规模的增长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
现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就是以现金作为核心的一种预算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更加看重的是企?I的现金流量预测,并通过增加现金的流入、有效控制现金的流出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健康、稳定经营与发展。这种模式主要是适用于那些陷入到经营困境的企业,或者是存在巨大的资金压力的企业。
综合平衡模式。这种模式并不会以某几项指标作为编制预算的起点,而是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综合因素统统考虑在内,以切实落实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预算的目标,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预算的核心内容,这种模式下的预算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同其他的预算模式进行结合才能使用。
2.4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A集团为例分析
2.4.1 A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A集团是国家大型企业,主要从事金属、木材、汽车、能源化工等大宗生产资料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商业地产、现代物流等不同的业务范畴。A集团的企业精神是:活力、健康、进取、和谐。A集团的发展愿景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的业态,致力于打造主业为主导的、多业互动、共同发展的新经营格局,最终实现母集团的做大、做强、做优,集团的做专、做实、做精。A集团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非常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2.4.2 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内涵重要性的认识
A集团虽然很早就在企业管理中引进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并在制度上规定了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全面参与的、全方位的管理工具。但是,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集团内部的部门责任部门,甚至是集团总部的一些高层领导认为预算编制是一项财务行为,理应由集团的财务部门来负责;A集团还有的职能部门认为进行预算控制就是财务部门在和自己作对,在限制本部门的经营与发展;还有的部门甚至不按照预算管理部门的规定,不根据业务数据的实际情况胡编乱造预算数据。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涉及到企业内部不同的生产经营环节、与每一名员工密切相关的工作,只有实现了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才能真正让员工在预算管理中深刻体会预算管理的内涵,才能顺利接受预算目标。
2.4.3集团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集团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就目前A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导致集团内部的各条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共享,从而造成各业务线条对预算的理解存在偏差。目前,A集团只是构建了财务信息系统,业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是,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未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2.4.4预算考核指标过于简单
目前,A集团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主要是集中在对收入和利润方面考核上,只设定了营业收入、净利润这两项考核的指标,这就造成A集团的考核指标过于单一,这种单一的指标根本无法充分展现A集团的战略发展状况,很容易导致A集团为了过分地、单纯地追求财务数据而在其他方面出现投入不足的问题。如:A集团下属的B企业不重视对客户的持续管理;C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成长培训;D企业不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E企业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的实现等。这些做法都忽视了集团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2.4.5预算调整的功能缺乏完善性、健全性
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A集团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采购、生产、经营等不同的策略,而这些策略的调整必然会使得预算出现调整。但是,A集团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不允许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这就使得A集团很容易出现亏损或者是预算控制功能失效的问题。
2.4.6考核结果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A集团的预算考核知识侧重于对结果的考核,忽视了对过程的考核。A集团主要是对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考评,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将预算目标是否实现看作是衡量工作人员工作成绩的主要工具。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奖惩,这种绩效考核忽视了对预算目标的设定、预算的调整、预算的分析等过程的考核。这种现状并不利于A集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2.5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以A集团为例
2.5.1转变观念,加强业务流程与财务的协同合作
这就要求A集团内部上至“一把手”,下至普通员工,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作为集团的高层领导者是全面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和实施的重要动力。如:A集团的董事长就应该在整个集团内部提倡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理念,要求实现全员参与,并正确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和支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再如:A集团的下属企业中,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实现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的密切融合。作为业务部门应该根据预算的目标,编制预算期内的价格、服务量、税金、销售费用、收入回款现金流入等。
2.5.2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完善全业务链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如前所述,目前A集团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还不完善,因此,加强A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随着A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逐渐深入,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集团内部业务数据的有效融合,能够更好地为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创造条件。如:A集团应尽快实现预算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资金信息系统、核算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协同管理和统一融合。这种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搭建能够保证集团内部预算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能够实现集团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监控。
2.5.3引进平衡计分卡,设置多维度预算考核指标
为了能够确保A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的树立实施,保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A集团应尽快将中长期战略规划、企业的或季度经营规划、企业的预算目标与绩效合同之间进行有效衔接。笔者建议,A集团应尽快引进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和方式,从不同的层面设计关键业绩指标,如:财务层面、客户要求层面、员工要求层面、内部管理层面。通过与战略密切相关的指标将集团的战略意图导入到不同的层级中,以此来保证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能够被广大员工真正正确领悟、并能得到顺利的贯彻执行。
2.5.4及时监督,及一步优化并调整全面预算
一般而言,任何企业在确定了预算目标后,就不能让轻易进行调整和修改。但是,当市场环境、国家相关政策、企业的经营条件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原来的预算编制基础不复存在,那么就需要集团下属企业向集团提出修改或者调整预算的申请并上报。在得到集团总部的批准后可以进行修改和调整。笔者建议集团最好设立一个预算调整机制,只要经过分析后发现现实状况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就可以启动该机制。再如:集团可以在每个季度进行预算的滚动预测,并对未来季度进行预测。
2.5.5激励与约束,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激励作用
为了保证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施,还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该机制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提升预算执行力的有效措施。笔者建议A集团可以从费用政策、员工薪资这两方面进行约束激励。如:将集团各部门和分子公司的薪酬考核切实落实到人,可以将原来的年底一次性支付奖金的方式改成按月支付,如果员工当月并未完成预算指标,那么就应该根据一定的百分比扣除当月的薪酬。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具,它的顺利实施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把控。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切实落实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提高集团的管控能力、提升集团的经营业绩。因此,各集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预算管理模式,为促进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贤文,饶家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实践的案例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5(07)。
11.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成本核算;问题成因;改进对策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开支、耗费综合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的过程。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可以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检查、监督、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作为总结工作、改进方法的有效参照。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财务计划、决策分析、绩效考核等控制工作,这不仅关系着企业成本的投入,同时还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合理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利于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全程有效控制,真正使企业做到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如果核算的方法和内容方面出现问题,则会引起成本的变化,影响到企业成本决策以及经营决策。因此,能否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计划、布局、分析、预测、考核及改进等诸多控制工作。简而言之,成本是企业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是衡量企业生产消耗和补偿的重要尺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分析及接续工作。成本核算准确与否事关企业的赢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能力。
二、当前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病
(一)成本核算观念不正确,缺乏理性认知。第一,在一些企业管理层看来,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仅仅做好财务收支平衡就行了,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没有强化全体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第二,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分析的作用,认为成本核算只是单一的核算过程,常常将其与企业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环节割离开来。第三,有些管理者和成本会计人员存有“重损益而轻资产”的意识,成本管控和核算观不正确。第四,一些企业缺乏关于成本的衡量标准,一旦成本核算发生了变化,往往不能及时将责任追究到人。
(二)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常常顾此失彼。第一,比较偏重于实物资产,对于人力资源、无形资产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往往存在这样的弊病,即较为重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忽视人力资源成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二,比较偏重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对于产前准备、产后环节有所忽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 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都是由产前、产中、产后构成的复杂链条, 气质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企业成本核算固然应该重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但如果忽视了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将会带来诸多的连锁反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想做大做强,企业的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等非制造成本在成本结构中的比重应适当加大。第三,比较偏重于内部消耗,而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支出有所疏忽。企业的内部消耗固然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重头戏,但环保支出、环境优化、社会效益都应被提上议程。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容易核算混乱。第一,在由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卖方市场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买方市场转移过程中,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若仍旧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中单一的品种法或分步法之类的核算方式,难免核算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纰漏,造成成本资料失真。第二,企业成本结转一般采用综合结转法,这会隐藏生产中的非正常损耗,造成信息失真。第三,有的企业缺乏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使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做不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常常在一个会计年度内随意变更会计的处理方法,监督机制不健全,无形中促成了账实不符。
三、有效解决当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观念,营造良好的企业会计环境。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首先要从企业内部着手,加强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第一,一定要重视全面成本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核算管理。第二,在考核中要注意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同时运用产品价值链分析,改变过去就成本看成本,以成本比成本的传统考核方法。第三,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第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不断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核算质量的优劣。建立一支高素质、懂管理的财会队伍将会对成本核算起着积极作用。
(二)统揽全局,综合考量,科学全面核算企业成本。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时,一定要注重企业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第一,应将各种资产和消耗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合理的界定,尤其要将无形资产核算纳入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比如人力资源。现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第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将环境成本核算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中。根据我国环境现状,增加成本核算中绿色成本的项目,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反映着企业的良心,也同样促进着企业本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核算中应该确认并判断资本化的环境成本支出,以“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十自然资源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为核算方式来构建新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第三,要重视全面、系统的成本核算,注重全程跟踪,动态监控。第四,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成本控制的完成提供了保证。
(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企业制造系统日趋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经营品种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环境下,更新成本核算方法就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成本的核算方法多种多样,如品种法、定额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的核算方法适用范围也不同。企业应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流程,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蓉.成本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2]张道旺.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J].商业经济,2010(19)
[3]陈钊新.生产型企业成本细化核算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10)
12.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十二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筹资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主要针对筹资成本管理而言, 企业常用的方法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期权及其组合衍生工具, 此外还有用于企业反收购的认股权证和为改善企业资本结构而刺激转换的可转换债券等,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锁定筹资成本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 企业可以将筹资成本通过重新定价进行锁定。一般而言, 利用远期利率协议, 企业可将单一期限的筹资利率固定下来, 而当企业借入了一笔浮动利率贷款时, 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还可将货款利率在未来的每一个展期利率锁定, 因此, 利用远期利率协议可将筹资于未来的贷款展期利率确定下来。
(二) 降低筹资成本
企业可以选择利率低的币种作为筹资的对象, 然后在外汇市场兑换成实际需要的币种, 再利用货币互换在合适的时间换回需要还款的币种。当预期浮动利率能够在一定期限内降低筹资成本时, 企业可以利用固定利率换取浮动利率, 通过利率互换转换债务的利率基础。
(三) 拓宽筹资渠道
企业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可以突破特定市场对信用等级差别的限制, 实现筹集资金的目的, 从而拓宽筹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
(四) 有效抵制被收购
现代企业间的购并操作日益频繁, 收购与反收购已成为企业筹资决策中应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配送认股权证已经常被用作反收购的重要手段。如当某企业有大量的认股权证未被行使时, 该公司可以减少以至免除被收购的可能, 从而有效抵制被收购。
二、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的投资活动管理中, 主要是针对企业投资收益和投资决策方面的管理, 常用的品种有期权、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及其组合工具,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锁定未来投资收益
当企业预期未来存款利率将要下跌时, 可以通过卖出远期利率协议锁定未来投资收益, 当企业持有一个固定利率债券时, 若市场利率已经下跌到该固定利率以下, 企业为了防止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跌而使自己的投资收益下降, 可以从利率互换锁定其收益。如果将来市场上相关期限的利率上涨, 企业就可以从事与原先互换交易相反的利率互换, 即在第2个互换中收入固定利率 (即市场利率) , 并支付6个月期的LIBOR。经过两个互换交易, 企业可以得到大于原固定利率的投资回报, 通过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锁定未来投资收益的利率风险, 从而将有关利率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二) 增加投资回报
当企业拥有一个浮动利率投资组合时, 可以先后从两个相反方向的利率互换交易来增加其资产的投资回报, 当企业拥有一个固定利率投资组合时, 同样可以通过从两个相反方向的利率互换交易来增加投资回报, 企业还可以利用利率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创造合成收益曲线, 而将固定利率投资的期限延长或缩短, 最终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企业还可以通过创造合成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债券, 从而增加或确保投资组合的回报。
三、企业理财中选择衍生金融工具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保值避险的功能;另一方面, 它又具有高风险性。本节对企业理财中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 选择衍生金融工具时, 要充分认识其风险性
首先, 衍生交易是转嫁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基础金融产品, 它的风险控制机制是通过将基础金融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该风险的另一方, 使基础金融产品持有人得以减小风险、控制自身风险, 达到保值目的, 而非彻底消除基础金融产品风险。其次, 衍生金融工具自身仍存在风险。作为契约性产品, 衍生金融工具本身仍存在市场风险、结算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风险。不同的衍生工具, 还有不同的风险特征, 在选择衍生工具时, 必须充分考虑到衍生工具的具体风险特征。再次, 衍生金融工具在被用作避险工具时, 存在可能放大风险的副作用。衍生金融工具虽由基础金融产品派生, 但其风险直接源于自身所代表的现金流规模和价格的不确定性, 而非派生出该现金流的基础产品的名义本金。因此, 一旦市场发生意外走势, 风险无法对冲时,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某一方很可能既无法转移基础产品产生的风险, 又同时承担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损失, 形成风险放大效应。
(二) 选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 应具备信息充分性条件
选择何种衍生金融工具, 如何转移风险, 归根到底是由于汇总、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后, 对未来发展预期不同。无论是对什么样的衍生金融工具,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是提高对利率和汇率等市场价格预测的准确性, 因此, 基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经营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 企业在选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 应要求交易银行或交易所充分披露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有关信息, 综合了解对市场运行趋势的正、反预测意见, 从而正确预测未来各种情况的变化。
(三) 选择衍生金融工具, 应坚持风险控制为目的
企业选择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就是避险与获利。企业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参与者, 应充分考虑自身的避险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 始终坚持以控制风险为目的。争取做到所有已认定的风险必须尽可能地转移给最适合承担该风险的另一方, 拟建项目的财务费用不能处于波动状态, 须在项目开始实施时即予以确定, 以便制定财务模型, 确定一个能确保项目可行性的收入架构。
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理财的发展和展望
为了避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对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尽量减小可能造成的损失, 我国应首先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规章制度, 应倡导企业以避险为目的, 鼓励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限制投机交易, 对衍生金融工具具体品种推出的先后顺序应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分步骤进行。
(一) 远期结售汇
虽然远期结售汇已经在中国银行独家开办了几年时间, 但并未引起企业的广泛重视, 未能成为企业理财中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 其中业务量宣传力度不够、办理银行过于集中等都是重要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涉外经济活动的增加, 国内企业迫切需要更多的规避风险的理财工具以供选择, 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远期结售汇制度, 如增加主办商业银行、适当延长期限等等, 同时商业银行应大力宣传远期结售汇业务, 并能真正为企业提供有益的选择。
(二) 股指期货
新兴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都会以股权类衍生工具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首先可考虑推出有良好的基础市场支持的股指期货。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即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 尤其是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经过10余年的发展, 我国股票市场不论是从市场规模, 还是从价格的波动性以及投资者的避险需求等方面来说, 都为推出股指期货提出了必要性, 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成熟又为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坚实的现货基础, 投资者的需求更为推出股指期货提供了资金保障, 商品期货经过多年的发展为股指期货的推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 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主要指含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存款品种创新。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面临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单一的局面, 外汇资金充裕的企业迫切需要寻找稳健的、有较高收益的组合安排, 在外币市场利率处于低位的时期, 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孙雪梅.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 2008 (8) .
[2]、刘燕.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理财的风险控制策略[J].理论月刊, 2007 (11) .
13.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 篇十三
[摘要]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谈起,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采购的特点及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提出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再造企业采购流程,实施采购手段现代化、加强供应商管理策略,探寻中小企业采购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采购管理 采购流程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临着难以适应的问题。除了融资难的客观原因,更主要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采购方式落后是其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之一。采购是企业的成本核心,又是企业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当今采购不再是简单的物资购买活动,而应当上升为经营战略关系。企业采购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Right Supplier),在确保合适的品质下(Right Qual),与合适的时间(Right Time),以合适的价格(Right Price),购入合适数量的商品(Right Quant),使得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优质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走出传统采购管理的认识误区,完善企业的采购管理体制、优化采购模式,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是中小企业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竞争中赖以生存,谋求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二、中小企业采购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通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相对大企业来讲还不是很健全,特别是在采购管理环节,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库存水平居高不下,企业成本过高,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发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提高采购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日趋完善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中,公司管理当局越来越注重财务管理和财务运作的有效性,中小企业不像大型企业和连锁企业那样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通常也缺乏良好的供应链关系,资本单薄,信誉度偏低,给中小企业采购带来了诸多风险。但中小企业依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分散风险,降低采
购成本。笔者通过剖析中小企业采购现状,对中小企业采购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小企业采购风险控制策略。
(一)中小企业采购特点
现阶段,就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在采购中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
1、采购规模有限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采购规模普遍不大。据统计,多数中小企业,年采购规模主要集中在50—100万元和500—1000万元人民币。
2、价格敏感性强
中小型企业因其资金匮乏、企业生存也不太稳定,管理者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比大型企业更为严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率,对采购物资价格非常敏感。
3、采购决定权力较为集中,流程简捷
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管理层次较少,在物资采购问题上多数采取集权控制,即通常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操控采购决定权,且采购计划时间多集中在年末岁首。中小企业采购流程随机而简捷,通
常是由业务部门先提出申请,采购人员填报或临时采购预算计划,报主管领导、公司领导审批后实施。
4、采购中体现出较强的个性化需求
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着行业、地域及管理水平上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采购物资的需求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单位都有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和不同的采购流程,在采购中一
般都要求实用性和灵活性。
5、采购信息渠道多样
中小企业获取采购信息的渠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不仅通过上门推销及媒体广告等传统方式了解采购产品信息,还通过网络、展会等渠道获取信息。目前,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获取采购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中小制造企业采购存在的问题
1.单次采购数量少、批次多
中小制造企业根据顾单进行产品设计,组织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受企业规销售额、资金的限制,企业采购较为谨慎,采购方式比较零散,无法获得规模采购
带来的效益。
2.采购流程模式僵化,采购审批手续繁琐,采购监控难以到位
目前中小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的采购流程特点是:(1)采购流程从订单开始,涉及供应、仓储、财务、质量检验和生产、销售、运输等各部门,将采购职能分割由不同部门完成,既缺乏系统筹划、又导致手续繁琐,工作效率低下。(2)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站在各自的立场考虑问题,信息互不沟通,从而影响采购决策的正确性。(3)采购监控不到位,出现采购监控盲点,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责任不清、冲突频繁发生,影响企业工作效率。
3.采购缺乏计划性,采购工作比较被动
订单式生产方式使得企业对顾客需求缺少前瞻性,往往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采购经验编排采购计划。尤其当订货周期短、交货日期较为紧张时,采购部门处于销售部、生产部“上挤下压” 的尴尬境地,以致在采购价格、采购材料质量、采购材料交货日期等方面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缺乏优势,常常因为许多客观原因导致企业没有选择到合适的供应商。
4.采购成本较高
中小制造企业采购成本高有以下几个原因:(1)企业采购批次多、采购周期不固定、采购品种多样化,使企业难以享受到规模采购的优惠政策,提高了采购成本。(2)企业对于紧俏的原材料,往往采用提前采购、大量囤积的方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了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削弱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3)大量采购造成库存原材料增加,库存成本加大,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增加。
5.没有明确的采购策略,不注重供应商关系管理
这方面的具体问题表现为:(1)采购人员缺乏对采购的深层次理解,把采购仅仅看做与供应商之间简单的“买”和“卖”的关系,只注重谈判、比价、压价,缺乏对采购需求的分析和对供应商的扶持。(2)中小制造企业由于采购数量小、采购周期不稳定、采购资金缺乏,因而企业信誉偏低,对供应商缺乏吸引力。(3)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上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缺乏对供应商质量的考核和监督,导致企业面临采购风险,出现采购商品交货不及时、没有售后服务、产品数量和质量与采购合同不一致等问题。
6.采购人员素质低,采购手段落后
由于从业人员每天与金钱、物资打交道,企业管理者往往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人从事采购工作,在用人问题上任人唯亲的现象较为普遍。
7.采购组织结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缺乏采购控制产生混乱现象 中小企业采购组织内部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具体工作落实不到位,这种混乱,使采购部门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中小企业总经理为降低成本经常越级指挥,使得采购主管夹在中间,权利不能正常行使。企业内部忽视激励机制,缺少绩效考核,凡事采取高压政策,导致采购人员没有积极性,人心涣散,人员流失。各部门之间扯皮,对采购部门支持不够,在采购信息的传递上存在拖延现象。
8.缺乏信息技术支撑,导致采购效率偏低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虽然很多企业利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但大多没有引进ERP管理系统进行高效的流程管理,采购信息管理基本处于半手工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采购效率。
三、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策略
(一)优化采购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对采购各环节的监控。
实现采购流程再造,利用现代技术达到信息共享,改变依靠家族成员来解决问题的状况,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制造企业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运用ERP技术,整合企业资源
ERP系统是对企业资源的整合,面对的是企业整个的业务流程。采购管理是企业ERP管理的一个环节,借助于ERP系统,企业采购部门可以与业务部门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实现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和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增强采购信息的透明度。
2.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实施ERP系统还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1)多数中小制造企业产品品种多、批量小、生产工序复杂,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2)不少企业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人员匮乏、管理不规范,基础数据不准确。(3)企业业务流程不清晰,部门间的职责不够明确,造成ERP系统无法完成指令,影响生产进度和供货期限。
3.努力创建零库存仓库,实行零库存采购
零库存采购是指企业实现零库存,将库存功能转移到供应商那里,达到企业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零库存采购还能够及时发现物资供应中的废品,从而追索供应商,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显然,零库存是企业理想的采购模式,它对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行采购与仓储分离管理,强化物资管理
目前有些中小企业将采购和仓储职能合二为一,组成采购供应部,这种组织形式可以简化工作程序,减少用工数量,但其弊端是采购与仓储保管员之间缺乏监控和制约。通过采购与仓储部门的分离,仓储部监控采购合同中规定的原材料的采购数量、到货时间、产品质量;采购部门根据产品入库数量、生产消耗数量等数据,计算出产品库存数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采购信息的透明度。(二)优化采购技术手段,降低采购成本。
1.开展电子商务采购
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利用互联网搜集采购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并将企业需要采购的原材料等信息发布到网上,实现招标采购,降低采购费用和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
2.实行联合、集中采购
通过联合众多厂家结成采购联盟,增强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实现规模采购,争取最优的采购价格。按货比三家或就近采购原则,与具备集中供货能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大量、集中采购,获得供应厂家的折让利益。
(三)改变用人观念,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要把合适的人员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即要做到人岗匹配。中小制造企业采购人员的选配同样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即要选拔德才兼备的员工担任此项重要工作。此外,员工素质的提高与企业对员工的培养和管理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产品知识、相关法规和电子商务及信息化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从业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同时通过采购流程的规范化、采购信息的透明化、员工的绩效考核等管理手段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四)认真选择适合企业的供应商
中小企业应对需用物资按照物资自然属性、使用用途等标准进行科学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物资和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采购的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将其划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等管理类别,并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对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事前审核和监控。对于重点采购的物资,应严格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供应商的生产条件、设备状况、质量保证体系、财务指标、银行信誉、企业业绩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科学评价体系,综合评估供应商的实力,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优良、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立其名录,以降低采购风险。全面掌握公司所有供应商的情况,并对供应商进行相应的资质考评,应对所有供应商按重要性和一般性分别建立供应商档案。所谓重要性供应商,即在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配合能力、结算条件等方面均能达到公司接受标准,并与公司有持常性业务往来的供应商,而一般性供应商是指只有偶发性或临时性业务发生的供应商。当一般性的供应商因业务需要而进行持常性往来,且经考核符合公司重要性供应商标准后,应转为重要供应商进行档案管理。供应商的考核须由品质部、物控部、采购部及财务部联合进行。供应商档案应有编号、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结算条件、交货条款、品质评级、银行帐号等,并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由专人负责管理,同时由财务部留存副本。原则上公司采购只选择重要供应商进行。如果供应商在供应材料过程中存在质量、交货能力、人为欺诈等问题,公司可考虑对其酌情处理,严重者终止其业务往来,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五)推行科学采购模式
1、推行准时制采购(JIT采购)管理模式
推广和实施准时制采购,可有效利用社会库存,降低本企业库存,甚至可实现本企业部分物资零库存的目标。这不仅可以极大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库存资金风险,而且可保证物资供应和企业需求同步
化运作。
2、实施标准化采购
采购产品和物料规格的标准化,为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零件使用共同的设计、规格,或降低订制项目的数目,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3、实施杠杆采购
中小企业应避免各自采购,造成组织内不同单位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相同零件却价格不同,但彼此并不知的情形,无故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应集中扩大采购量,增加议价空间。
4、加强内部管理
(1)中小企业通过对各环节控制,特别是对物资采购招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质量验收等四个关键点的控制,强化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通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有效规范采购行为,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2)重要物资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防止采购腐败、降低采购风险的有效手段。
通过集中采购,可以加大中小企业在市场进行价格、质量、服务谈判的筹码,充分发挥联合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目标。
(3)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随着中小企业采购模式的不断进步,物资供应部门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采购风险。
5、加快物资采购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财务分析工具改进策略】推荐阅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改进策略分析07-24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07-11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11-18
电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08-25
简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10-03
企业财务年度总结06-18
企业财务危机原因07-19
企业财务管控模式08-15
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06-10
企业财务审计论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