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教学(精选11篇)
1.人工智能与教学 篇一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情境
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可能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并获得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情境下,学生既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多媒体创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等多种智能得以发展;还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进行虚拟现实,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开展学习、模拟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积极构建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而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
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沟通、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建立协同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观察他人,进而学会相互接纳、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协同、伙伴、竞争与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并促进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实现学生间智能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学生智能互补的效果。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智能优势进行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使学生可以利用各自的智力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此外,还可以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智能因素,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扩散和发展。
四、有效激发学生多种智能协调发展
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各种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的视听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组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基于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超出了单一智能的范畴,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多元智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智能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其次,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选择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策略,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媒体,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组合和发展。
五、创建多元智能的评价体系
加德纳教授经过研究证明:传统教育以及过去西方流行的智商测试,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这样做,实际上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教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学生其他方面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了他们当中相当数量的人应试成绩很好,但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弊端,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注重学生智力的多元性,通过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建立多纬度的、情境化的、基于过程式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建多元智能的评价体系,开展多元智能的测评。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虚拟现实、创设情境,使他们能够在学生的作品创意、建模、创作、操纵、自我评价等过程中,较全面地对他们的多元智能进行测评。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应答反应分析器,以及多元智能测评软件,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多元智力因素进行记录、测试、分析,可以较全面、及时地反映学生的智能水平。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使学生多元智能得以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2.人工智能与教学 篇二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1]。近50几年来,人工智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也成为了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要课程,层次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甚至已有中学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4,5,6,7,8,9]。
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学科[3],具有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理论性强、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特点,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都显得比较吃力。我校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已有十几年,课程的性质、学时、教材等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但总体来说还是局限于常规的教学方法,尽管教材有变化,但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
针对我校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6],对该课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付诸于实践,从教学及考核的结果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学改革
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人工智能为选修课,36学时,该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这门学科的兴趣,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对人工智能这门学科有个总体的了解,而不局限于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向,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1 教材选择
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对人工智能学科各个领域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因此教材的选择尤其重要,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查阅了十几本公开出版的教材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最后选择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廉师友编著的《人工智能技术导论》(第三版)作为主教材,这本教材涉及面较广,难度适宜,同时为学生推荐了几本参考教材。
1.2 教学内容
当前我校人工智能的教学往往局限于某个领域,内容相对陈旧,使得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了10个专题,内容涵盖绪论、搜索技术、知识推理、进化计算、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和智能机器。每个专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各专题内容的组织以起源、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成果和代表性人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结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Matlab或Prolog穿插演示多种经典算法。
1.3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少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人工智能这门课程内容抽象,相比于其他课程而言,显得枯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次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关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为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上加强了以下几点措施。
精心制作PPT教案。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示方法,在介绍各研究领域代表性成果和代表性人物时,将背景知识讲清楚,并穿插名人轶事,力求将枯燥难于理解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透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组织观看人工智能科幻电影。在教学过程中,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对当前涉及到人工智能学科的科幻电影进行剪辑,安排学生观看,加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信心。
引入课堂讨论。安排了两个讨论专题,一是机器智能能否战胜人类智能;二是人类大脑能否植入计算机芯片,实现脑机自然交互。
设计算法仿真演示系统。将AI中经典的算法进行仿真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算法的思想。
建立教学资源库网站。网站的建立可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将相关的文献、算法、开源工具软件放到网站,供学生下载使用,网站提供在线交流模块,加强课外师生交流。
1.4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不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而是采取提交课程论文的形式完成考核。课程论文题目不限制,由学生自由选题,只要是人工智能学科范畴内的皆可。
采取课程论文的形式,可避免传统考核方式背死书的弊端;可以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兴趣;通过查阅科技文献使学生掌握如何查找相关文献的技能;可以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课程论文评价指标有以下5个。选题意义:考查学生选题的严谨性、选题是否具可研究性。论文结构:考查学生对科技论文内容的组织能力、思路是否严谨。论文内容:考查学生撰写论文内容科学性、正确性,能否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考查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是否查找到权威的、最新的文献。撰写规范:考查学生是否按规范撰写课程论文。
2、实践总结
由于要进行教学改革,在学生选课前,将教学改革相关内容发布在选课系统,供学生参考,到选课结束时共有68位高年级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选课。
从教学效果来看,选课学生比较倾向于这种专题讲座的上课形式,对每个专题领域有个总体的了解;通过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认真钻研,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这次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讲解一些经典算法时,学生的反应比较差,没能积极思考,师生难以交流,积极性不高,这也说明学生仍停留在感性学习阶段,还未进入到理性学习阶段。
在进行课堂专题讨论环节时,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主动发言的少,查阅的文献资料较少,讨论的层次不够深,这也需要老师作更多的引导、把控整个讨论局面,这对老师的要求也非常高。
课程论文撰写题目是自由选题,这导致大学部分学生选题的随意性大,选题所属专题分布不均,在提交课程论文的63位同学中,智能机器专题选题人数为19人,占30.16%,其他(属于人工智能领域,但不归属教学专题)为23人,占36.51%,而知识推理没有学生选题。表2-1是本次课程论文选题情况分析表。
从提交的课程论文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内容组织随意性大,逻辑性不够强,叙述不够严谨;二是参考文献查阅不够全、不够新,引用出处考证不名够严谨,但这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因为学校提供的资源有限;三是课程论文撰写不够规范,这主要是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态度问题,不够认真细致;四是撰写的课程论文绝大部分都没有用自己语言来总结,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
3、结束语
从教学过程和考核结果来看,这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专题讨论环节参与面不广、讨论不够深入,课程论文撰写质量不高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自兴, 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第三版研究生用书)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廉师友.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第三版) [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李德毅.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智能系统学报[J].2009年2月, 第4卷第1期:1-6.
[4]张剑平, 张家华.我国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电化教育[J].2008年, 第10期:95-98.
[5]杜海琼, 张剑平.基于Prolog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探索.中国电化教育[J].2008年, 第11期:88-91.
[6]张伟峰.本科高年级人工智能教学的几点思考.计算机教育[J].2009年, 第11期:139-141.
[7]张聪品, 史霄波, 徐久成.基于创新型教学观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高等理科教育[J].2009年, 第3期:115-117.
[8]徐鹏, 王以宁.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反思[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年, 第5期:3-5.
3.信息技术与多元智能教学 篇三
1、创设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情景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并获得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情景下,学生既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多媒体创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等多种智能得以发展;还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进行虚拟现实,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开展学习、模拟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而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
2、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人际交往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沟通、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建立协同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观察他人,进而学会相互接纳、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协同、伙伴、竞争与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并促进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实现学生间的智能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学生智能互补的效果。
3、充分调动学生的智能优势进行学习
在调动学生智能优势进行学习方面,信息技术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使学生可以利用各自的智力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此外,还可以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智能因素,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教师在为学生们提供发挥其特长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智能优势进行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智能优势和弱势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扩散和发展。
4、有效激发学生多种智能协调发展
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各种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的视听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组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基于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超出了单一智能的范畴,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多元智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智能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其次,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选择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策略,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媒体,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而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组合和发展。
5、创建多元智能的评价体系
加德纳教授用研究证明:传统教育以及过去西方流行的智商测试,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这样做,实际上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教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学生其他方面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了他们当中相当数量的人应试成绩很好,但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弊端,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注重学生智力的多元性,通过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建立多纬度的、情景化的、基于过程式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建多元智能的评价体系,开展多元智能的测评。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虚拟现实、创设情景,使他们能够在学生的作品创意、建模、创作、操纵、自我评价等过程中,较全面地对他们的多元智能进行测评,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应答反应分析器,以及多元智能测评软件,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多元智力因素进行记录、测试、分析,可以较全面、及时地反映学生的智能水平。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论,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使学生多元智能得以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4.多元的智能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 篇四
提供的具有磁盘操作功能的语句各不相同,直接调用DOS命令的方法也不相同.在Qbasic中实现磁盘操作功能时,可直接调用DOS命令,方法简单,且与硬件联系不紧;C语言功能强、应用面广、使用灵活,但用C语言实现磁盘操作功能时与具体的硬件有关.有的语言不具有上述功能,但通过语言间的链接,可将用Qbasic或C语言编写的磁盘操作子程序移植到其他语言编写的程序中.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并非单方面的,而是多面向的,这一理论掀起了全世界的教育改革风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在其著作《智力架构》中一反传统单一智力的看法,认为每个人至少有7种基本的智能,即语文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反省智能,后来又增加一种“自然观察”的智能,成为第8种智能,可能的话,还会证实发现第9种智能即“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所谈及的7种基本智能,至少指引着7种不同的教学方向,可涵盖英语教学领域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英美文学教学存在3种模式,即文化模式、语言模式、个人成长模式。文化模式强调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文学历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并且懂得欣赏与自己背景相异之文化和意识形态,进而了解文学传统之思想、感情与艺术形式,文学在人文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方式极适合有文学细胞的学习者,但教材语言难度较高,上课时,大部分时间须依赖老师讲解,此种方式以老师为中心,但学生自主性较低。语言模式采取以语言为基础的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阅读本文,形成自己的看法,老师可帮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此模式以活动为导向,如通过填空练习、写作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注意语言的用法,如何经由语言形式,来诠释作品字里行间的意义。但这种模式,若太拘泥于语言文字,往往会失去个人诠释的空间,过多机械式的练习,学生学习动机便会逐渐减少。
对作品之社会及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就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来诠释作品。个人成长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探讨作品中与读者经验相关的主题,借以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作品的选择应以主题为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应用与主题相关的非文学类的`材料,提高学生的动机。国内外学者在探讨英美文学教学时,曾提出语言与文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主张将读和写的特性以及语言应用的特性融入到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诠释能力,兼顾语言能力的养成,并达成3种教学目标:
①提高学生的批评、分析和欣赏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形式的敏感度和认知程度;
5.人工智能与教学 篇五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
正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英语报刊是开发价值最高的资源之一,能拓展课本内容,辅助新教材的教学。现代中学生希望能通过一种轻松愉快的、新颖的形式去涉猎更多的实用英语,学习各类题材的英语文章。而《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21st Century Teens)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这一年,笔者在所任教的高一学生中尝试将英语报刊运用于英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就是《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高中版)》。笔者认为,该报适用于英语教学,有如下特点:<1>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2>文字难易适中,文章中配有“help”, 帮助解决生词、术语或难句。<3>有Front Page、Our World、Campus Trends等版块,时代气息浓厚,适合中学生心理和阅读兴趣。<4>注重语言学习,介绍学习方法。〈5〉Your Words、 English Q and A、 Fun Time等版块,提供了交流互动园地,鼓励读者参与。
笔者在教学中多次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报刊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学生扩大了词汇量,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借助报刊提供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高一新教材Unit 8 Sports,我们从《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中选择了“Olympic seal to mark 2008”, “Changes for Athens and Beijing”, “Play while the sun shines”三篇文章作为补充材料。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该理论注重学生的智能多种性、整体性、开发性和差异性,鼓励教师配合学生的学习策略,采取多元模式的教学方法,以发挥教与学的功效。
Gardner指出人类至少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理逻辑智能(mathematical/log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fi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肢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际系统智能(interpersenal intelligence)、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认识自然智能(understanding nature intelligence)。
Gardner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展智能。以发展为轴心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提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以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为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省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得较为普遍,但在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得较少。不少教师认为报刊教学无非就是课外读读几篇文章,课内讲解些单词,做几道选择题,回答几个问题而已。事实上,多元智能理论同样能够成功地运用于报刊教学中。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报刊教学的整合
1、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例如,教学《21世纪报》第102 期的一篇文章“Neo faces his final fight”,我找来了《海底总动员》的VCD,截取一段与报纸内容类似的影片,播放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在有效倾听、仔细观摩影片的过程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听后让学生做一道与此有关的Fill in the blanks的题目。我还要求学生根据英文字幕给影片配音。这样,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2、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外语学科同样需要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时可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文章结尾等方法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第132 期的一篇文章“Destroyed by his beauty”,我将这个故事分成几部分材料,分给不同的小组,先让各组成员熟悉他们手中有的材料猜测他们未知的信息,最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共同组织这个故事。又如,第94期的“Brain Teasers”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视觉空间智能
教学中可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插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提高视觉空间智能。例如教学“Neo faces his final fight”我采用了电影、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此外,《21世纪报》上的很多文章可采用矩阵网、层次结构图、网络网、视图化大纲等来理解文章的语义关系和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4、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能
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普遍喜欢音乐。教师可充分挖掘延伸报刊中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几乎每期的《21世纪报》都会介绍学生们喜欢的娱乐明星和歌舞信息等。例如,第98期有一篇介绍“大河之舞”的文章“Dancing to an Irish tune”,我在Pre-reading 的教学步骤中播放“大河之舞”的音乐,让学生从感官上初步感知,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又如,为了配合第97期的一篇评价饶舌音乐的文章“Music of the devil”,我先让学生听几首饶舌歌曲,然后呈现其中一两首歌词,精讲歌词的语法、句法和词汇,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歌词内容,最后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判断。
5、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肢体运动潜能
现行教材把课堂游戏纳入了教学内容,设计了竞猜、演示、随机应变、谜语、表演等不同类型的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强调学习者多感官通道的参与,在玩中看、听、说。单词竞猜是我在英语报刊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即两个学生中的一个看幻灯片上的单词,说英文解释,另一个背对着纪灯片猜单词。
教师在利用报刊进行教学时,可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动态化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例如,为了配合高一新教材Unit 21 Body Language的教学,我选择了第95期的文章“Making sense of body talk”,引导学生比较英汉体态语异同,并通过观察、模仿、演示加强体态语方面的学习,积累用肢体表达思想的经验。
6、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或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成绩等因素分组。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教师对小组进行指导或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与人合作,倾听并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共同探讨某一问题,完成某一任务。例如,我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第97期介绍明星金城武的文章“Mr Perfect”改编成采访。各组中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总编剧,具有导演才能的学生充当导演,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金城武和记者,具有绘画潜质的学生布置模拟演播室的背景。
7.认识元认知要素,开启自我认识智能
具备自省智能的人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元认知意识鼓励学生做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修正自身的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利用报刊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收获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好的学习策略。我每隔一段时间会对学生的报刊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测试的方式灵活多样,有试卷、文章概要、读后感、朗诵、表演、手抄报等多种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智力优势,并以强项带动弱项,实现自身全面、合谐的发展。
8、训练观察技能,改善认识自然智能
认识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穿自然现象的能力,报刊教学中应多利用环保与生态题材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环境和生态方面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就某一话题展开调查或讨论。
例如,学生们阅读完第102 期的文章“China’s animals in danger”,我就引导他们小组讨论Why are China’s animals in danger? What should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四、结语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其核心在于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英语报刊教学中应开展多样化、开放性教学,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增强信心,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力量,能客观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而这些恰恰是传统教学所缺乏的,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教学理论﹑教学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在英语报刊教学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年
6.人工智能与教学 篇六
基于Agent的网络化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现阶段的一些网上教学系统一般都缺乏智能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行有效测试,而且这些教学系统大多缺乏协同学习能力,师生相互之间的交流环节比较少,难以发挥网络时代资源共享的优势.本文从智能教学系统的`理论基础和Agent技术的研究出发,构建了学生Agent、教师Agent及协同学习Agent模块,综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成果,将Agent技术和网络化教学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Agent的认知水平评测和协同学习等特性,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达到了智能教学的效果.
作 者:王慧慧 邹卫国 作者单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智能教学系统 Agent 认知水平 协同学习7.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 篇七
长期以来, 我国英语教学内容的重点定为以教授和测试语言智能为主, 而其他的多种智能则被忽视。课堂上, 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用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教授英语语法、单词、句子。教学过程多从语言知识的训练出发,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扼杀了学生在自然真实情景中交流信息、思想、情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过于偏重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大多数英语课停留在背记和进行机械操练的层次上, 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 都有与生俱来的智能潜能, 应培养他们发明创造、发现或创造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成为不断获取新知并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1]。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过程可借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的丰富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其智能, 跨越仅教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局限, 从多方面深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2]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一书中提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几种智能。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拥有这几种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 指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的能力。
2.逻辑——数理智能, 指个体的运算、推理、逻辑思维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 指个体对空间关系的感受、记忆、辨别的能力。
4.身体——运动智能, 指个体能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表现为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对事件做出较好的身体反应, 善于用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5.音乐——节奏智能, 指个体对音乐的感受、记忆、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 指个体与人交往、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 能够体验他人的情绪, 根据别人的意图、情感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等。
7.自我认识智能, 是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 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己, 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动机等做出控制。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了解人类认识能力的最佳途径, 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 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从学习者角度来讲, 他们可以采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更为轻松有效地学习。
(一)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智能发展水平不同, 而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学生的各种智能发展水平也不同。每个人各有所长有所短, 并不存在所谓的“好学生”“差学生”。所以作为老师应该了解自己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 学生的整体特性及学生间存在的个别差异。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学习风格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智能发展等,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一些特长爱好等个人信息来推测判断学生的智能倾向。不过对学生智能发展的了解更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仔细观察、分析。
在了解学生的智能发展状况后, 老师需要据其来采取与学生的智能结构相适合的教学方法, 尊重其认知风格, 帮助学生逐渐地了解并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 使其增强信心,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老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 减少弱势智能的影响, 尽量的将课堂教学内容转换成与优势智能相匹配, 适合学生接受的形式。课堂形式也应该多元化来适应学生智能发展的不同。
(二) 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1. 语言智能
在英语教学中, 语言智能的应用主要是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而在传统教学中, 老师一般只是极为注重其中的读, 不怎么重视写, 听与说则完全忽视了。这样只会培养出“哑巴英语”。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创建合适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让学生听各种类型的英语材料, 例如英语演讲、英语歌、英语电影等, 而不仅仅是只局限于听课本内容。听过后, 老师还需要教授学生听不同英语材料应该用的不同方法, 以及如何抓住重点, 如何做好简单的英语笔记。这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于“说”, 则需要更多的训练。课堂上, 老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演讲、讨论、辩论、讲故事等方法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多训练“说”。多“说”才能提高“说”的能力。至于“读”方面, 学生应该阅读不同类型书籍, 提高各种报刊书籍的阅读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速读与精读的不同方法。提高“写”的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写日记。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听、说、读、写应该在英语教学中都占一定的比例, 不应该厚此薄彼。
2. 逻辑数理智能
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语言信息的接受上, 还应该体现在对这些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逻辑或数学的加工, 这一点在听力理解、完形填空、阅读题中的逻辑推理题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听力理解中我们不一定能把听力材料完完全全从头到尾都听懂。许多时候, 我们只能听懂一部分, 没听到的地方就需要我们根据听懂的内容来进行合理逻辑推测。而完形填空则很大一部分上是依赖于上下文的数理逻辑推理来做题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完形填空逻辑推理方法。而对于阅读材料,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纳阅读内容的中心, 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和感情色彩, 理解内容中人物的关系, 根据篇章中的已知信息推断情节的发展。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可以帮助他们更严密、精确、系统地建构个体英语语言体系。
3.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能使人感知外在和内在的图象, 能够重视, 转变或修饰心理图象。空间智能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空间智能能使英语教学中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英语字符, 转换成易记忆易刺激学生的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图表等形象化的工具。这些象形化的工具能更便于学生记忆, 便于学生理解分析英语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尽量把教学内容简单化、视觉化。例如, 在教授记叙文的英语课文时, 可以演示、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过程用简单的图画画出来。而在处理议论文、说明文的英语课文时, 可以用矩形图、层次结构图或流程图来呈现文章的结构或主题。这样就会讲解脉络清晰, 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分析记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更便于老师讲课, 学生学习。
4. 运动智能
Turtledove[3]认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只有10%的知识是从读中学到的, 20%的知识是从听中学到的, 30%的知识是通过看学到的;70%的知识是从读看和说的协同中学到的, 而90%的知识是通过一边肢体动作一边说学到的。通过身体运动, 切实体会教学内容, 形象而生动, 在这一过程中, 多种感官并用, 更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将讲课内容尽量戏剧化、游戏化, 通过角色扮演、动手操作、各类游戏等, 来让学生切身参与其中。学生不仅可以头脑记忆所学内容, 还可以身体肌肉记忆。其中的角色扮演是一项重要的课堂活动, 不仅考察学生们的语言技能, 也是对其表演, 身体操控能力的一次检阅。同学们上台的次数越多, 其表情, 动作与仪态就越自然, 越和谐。并且体态语使思维紧扣内容, 减少了母语干扰。
5. 音乐智能
美妙的音乐能放松紧张情绪、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 例如, 可以通过听英语歌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听了歌之后来填充歌词中老师事先已经去掉的一些单词。或者是在学习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时, 可以找一些相匹配的音乐曲调, 课堂上教导学生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 阅读朗诵这些诗歌散文, 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 体会语言之美。音乐不仅可以避免课堂的单调乏味, 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消除疲劳, 提高学习效率。
6. 人际交往智能
在生活中, 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 而在学习过程中, 人际交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中的人际交往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人际交往尤为重要。如若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人际交往, 则很有可能变成哑巴英语。老师可以通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人际交往。课堂上,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学习。小组可以在一起讨论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 通过争辩说服其他成员最终达成一致结果, 最后再派代表向老师汇报答案。也可以再一起互评成员之间的写作训练, 了解不同观点,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小组成员也可以在一起共同学习, 相互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通过与他人进行教学内容或思想的交流, 不仅使英语学习达到了目的, 也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使英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7. 自我认识智能
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才能在学习中扬长补短, 提高自我成绩。自我认识智能高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情绪、动机等, 并且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来调适自己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对于学生好的地方, 要称赞, 不好的批评,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并不断反省完善自我。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日记、写读后感, 或看完一些英语文章后产生的遐想和感受, 。还可以督促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学习计划, 不断地了解自我, 超越自我, 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智能观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能检测有其严重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过分强调死记硬背, 缺乏对学生听说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同的, 因此主张用全面、发展的眼光, 以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 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 帮助学生扬长补短, 同时加强对学习者多元化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4]。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顺应了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它所提倡的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 与我国当今英语教育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也是非常吻合的, 并且该理论经历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已进入到课堂的层面, 对教师来讲是可操作的。并且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相信人人都能成功等先进的教育思想无疑能够解决我国外语教学所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 改善外语教学的现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依照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多元因材施教的教学, 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制, 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 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 挖掘其潜在的智能, 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颖, 闫寒冰.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整合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5) :48-61.
[2]霍华德?加德纳, 兰金仁 (译) .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
[3]Turtledove, Cyndi.Crossing the Bridge with Theater Game[J].FORUM, 1993, (4) :38-39.
8.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 多元智能;应用;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一直保持着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完全是传统的单向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沉闷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掩盖了学生个体智能特征上的差异,使其无法发挥个性特长,学习主动性不强。选择适合学生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其优化学习过程,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无疑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模式应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这正好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进一步认识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出版的专著《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随后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其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使智商类别从原先确认的7种拓展到现在的9种。它们包括: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创造性地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能力。(2)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即使用数字和推理、抽象思维、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即立体化思维的能力。(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辨认节奏、音乐和旋律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人际交往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7)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了解自己、约束自己以及辨认自己与他人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一个人与大自然的亲和能力,也包括辨认文化型产物的能力。(9)存在理念型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善于思考有关人类的生与死等深层次问题的能力。Howard Gardner 教授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每种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期和不同的高峰期。这些智能不断受先天及后天个人活动行为的影响,或开启或关闭。只要活动行为适当,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或其他智能因素,同时辅之于恰当的教育环境,那么学生可利用他们某个方面较发达的智能,激发其它各项智能的发展。各项智能的发展又能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的智力不是通过回答智力测试题可以量化的东西。它是人们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发现和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的能力,也是人们在单元或多元文化背景里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且,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总和,各种智力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以下将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言语——语言智能的应用
一个人的语言智能强表现在语言天赋好, 即对语言有很强的感知能力,其 听、说、读、写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有很强的驾驭力,不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别人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努力创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所提供的情景创作新对话,转述所听到的小短文,口笔头回答课文问题及限时口头作文等,还可让学生进行文章朗读速度竞赛以提高其语感语流。
2.逻辑——数学智能的应用
逻辑——数学智能是逻辑推理和数理运算能力强,善于抽象思维, 对图表及数字等特别敏感,具有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比如可要求学生将几段无序的文章进行排序,利用关键词与关键句型复述课文,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的意思,对课文中的不同观点可采取分组辩论的形式,采用归纳法发现词语的搭配、单词的派生及语法规则等,还可以通过玩单词迷宫游戏,故事接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的应用
视觉——空间智能高的人具备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他们往往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程度高。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空间感觉和空间视觉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总是在相互起作用。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教师通常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同时它又集音、形、意于一体,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清晰、准确、生动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器官,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其次,运用形象逼真的挂图或简笔画配合讲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看起来清楚、听起来明白,记起来深刻。
4.身体——运动智能的应用
身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及熟练地掌控物体的能力。典型的特征是能运用身体协调做各种运动、表演及塑造。身体——运动智能强的人在学习时可以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必让学生整堂课都坐着被动地接受老师授课,如课文朗读及会话练习完全可以让学生站着进行,可以让学生随意交换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搭档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使交流更为流畅。学生还可以自己上台亲自表演一些动作、表情或进行通过身体动作猜生字游戏,做模拟情景对话等。通过身体动作来体验所学的知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5.音乐节奏智能的应用
音乐智能是指对音高、音调、节奏和声调的敏感性。对于音乐智能强的人来说,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交流情感、情绪和观点的方式。音乐智能高的人往往语感也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唱英语歌曲,甚至可能将英语的学习内容用歌曲形式来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还可以让学生练习绕口令和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英文诗歌,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节奏,轻重律,以及韵脚等,促进学生更好地寻求语言构成规律。
6.人际交往智能的应用
人际智能指理解他人及协调与他人关系的能力。较高的人际智能包括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体验他人的情感、情绪和意图,并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且能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促进教学。
7.内省智能的应用
内省智能也称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对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很清楚,并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反思,能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如男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强,但语言感知能力较弱,而女学生则刚好相反,语言能力强但分析理解能力稍欠缺,可以采取男女混搭式学习法,在讨论式学习中,课文理解逻辑排序等环节可发挥男生优势——男带女;而语音练习,课文朗读及会话交流环节时则可发挥女生优势—女带男,这样一来,男女生积极性均被调动起来,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智能,也能从对方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弱势智能。
8.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应用
自然观察者智能辩认、以及分类自然界和人为现象上特别突出。与其他一些智能不同,自然观察者智能更关注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将其运用到语言的学习中来。比如一些城市英文标识语,英文广告语,英文说明书等都是学习的对象。
9. 存在理念型智能的应用:
存在理念型智能的人善于思考有关人类的生与死等深层次问题,如人为何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意义何在,在别的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以及动物之间是否能相互理解等。教师平常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智能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探索宇宙奥秘的原版科普类读物及观看科幻影片等,并可要求他们写出读后感和观后感,对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与辩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设计
以下将笔者所教?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II?为蓝本,来具体讨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II?共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即:Listen and Talk, Read and Explore, Write and Produce and Culture Salon. 每个单元的教学时数为12节。以下将选取该书Listen and Talk 和Read and Explore两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为例:如第三单元的主题为“Advertising”(广告)。在Listen and Talk 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放了两段集音乐、图片于一体的外国广告视频,让同学们猜出这是什么广告,并进一步让他们联系起对应的广告词。如他们可以由“Nike”耐克运动鞋广告联想到其广告词“Just do it. 只管去做”;看到“麦斯威尔咖啡”广告即可联想到“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接下来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已提前分好的学习小组分别将各自己所熟悉的任意品牌的英文广告词写在一张纸上,并大声地念出来,各小组成员每个同学都要轮流读,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换,以熟悉不同领域的广告词。有的广告词还让音乐智能比较高的同学配上曲调唱出来。具有语言智能优势的同学则可将教室里最有特点的物品创作一句广告词。这样一来将大家的“音乐、语言、视觉、运动、交往,自然观察”智能全部用上,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大学跳出课本,拓展了知识领域。看到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种方式吸引,接下来我又因势利导,又将其带回课本,让他们轻松自如地完成了课本上的“根据所听短文填空练习”。即算他们有些单词不一定完全听出来,由于有前戏“音乐、语言、视觉、运动、交往,自然观察”智能的调动,使他们完全融入到这段有关广告的小短文中来,可根据具体语境猜测出所填词汇。在练习“Dialogue”时,我主要用到的是“言语——语言智能,人际交往与身体运动智能及内省智能”。如首先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听对话回答问题,然后自己找出对话中的关键句型,要求同学们交换座位,采取一女一男搭配混坐练习对话,并要求各对搭档进行朗读速度比赛,这样女生的优势智能得以发挥,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男生的弱势智能。在创作新对话方面,我一般要同学们可以采取在教室内自由走动自选搭档表演。如第二单元的主题是“Jobs and Career”,其中有一项交际任务“Interviewing for a job”,其交际情景是“人力资源部经理面试一位求职申请者”,我将情景改成了“人力资源部经理面试几位申请者”,告诉同学们可以根据招聘的职位及各自的性格特点特长等自由选择“经理”及“应聘者”,但前提是每一组合都必须有一至两名口语程度好的同学,这样一来,同学们找到自己合适的搭档们后重新调整了座位并自动分成了几组,都圆满完成了交际任务。课后采访同学们对这种方式的反映,都觉得这种方式比呆坐在原处与自己的同桌一对一练习要灵活有趣得多,自己也能从口语好的同学那里纠正语音及表达方面的错误。
在 “Read and Explore”这个环节,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也是采取男女混搭式学习法,首先我先放几段有关课文的不同片段(无序),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听内容将其进行排序,这一部分往往男生完成得较好;然后要求同学们通读全文回答问题,一般采取男生问女生答或女生问男生答,互相纠正语言内容及表达错误,进而要同学们讨论文章结构。在课文分析方面,我一般会要求同学们对于长句难句采取合作式讨论发现其句型的运用,分析句子的构成及定位关键词等方法。实践发现,人际交往智能及内省智能的综合运用,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学与同学之间能互相取长补短,增强了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多元智能的运用还对学生的写作及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文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论述。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方法,有效地通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教学,能有助于提高教与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Armstrong, 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M]. Alexandria, VA:ASCD, 1994.
[2] Howard Gardner.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 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3] Howard Gardner.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3.
[4] Howard Gardner.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5] Rosie Tanner. Teaching Intelligently [J]. 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2001): 20.
[6]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李莹.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37-39.
[8] 秦小惠. 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 平原大学学报, 2007(4):79
9.人工智能与教学 篇九
机器智能
研究、开发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机器能够模拟、延伸、扩展人的智能,以实现人类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机器智能。
一、人工智能的产生
希望计算机能够代替人类,或是充当人类的代理,来做一些更为繁重、复杂的工作。人们只需要告诉计算机“做什么”,计算机就能实现想要的功能,并可以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进了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
二、人工智能的研究 ⒈特点
人工智能具有3个基本特点:交叉性。长期性。广泛性。
①交叉性
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由计算机科学、数学、哲学、脑科学、认知学、行为学、语言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②长期性
人工智能研究的长远目标是制造出能像人那样思维、行动的智能化机器,代替人脑进行工作。③广泛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教学仿真实验、商业的市场决策、农业的专家系统、企业的自动化控制等,很多应用领域。
⒉内容
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广泛,如有4个研究方向:机器感知。机器思维。机器学习。机器行为。
①机器感知
机器感知使计算机像人一样具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感觉。如:让计算机能够识别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视、振动、冷暖、气味和质感等。
②机器思维
机器思维使机器对已获取的信息能像人那样有目的的处理。如:让计算机像人类专家一样通过推理、演绎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
③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让计算机模仿人类的学习行为,主动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使计算机能够识别现有的知识,不断仿效人类的学习行为,改善自身性能,实现自我完善。如:让计算机像人类棋手那样,通过博弈实践,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棋艺。
④机器行为
机器行为使机器运用本身拥有的知识,对获取的信息过程处理,并做出反应。如:让参与海底打捞的智能机器人,根据海水的深度、被打捞物的形状、海底的地质状况等工作的环境状况,自主地完成打捞任务。
⒊方法
研究人工智能通常有3种方法: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①结构模拟
结构模拟是以人脑的生理结构和工作机理为基础,对人脑的神经细胞及其构成的神经网络进行研究,采用神经计算的方法来实现学习、联想、识别、推理。
②功能模拟
功能模拟是以人脑的心理模型为基础,将问题或知识表示成某种逻辑网络,采用符号推演的方法来实现搜索、推理和学习,模拟人脑的思维。
③行为模拟
行为模拟是通过模拟人在控制过程中的智能活动和行为特性,如:自寻优、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等,来研究和实现人工智能。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时期。发展新阶段 ⒈起步阶段(1956~1970年)
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是从智力难题、弈棋、难度不大的定理证明等简单问题开始的。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实际应用,而在于探索人的解题策略。
自然语言理解、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等,也是在这一阶段开始研究的。
⒉发展时期(1970~1980年)
知识工程技术的出现,使得人工智能由单纯的理论探索,开始面向实际应用。是人工智能发展史的重要转折点。
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系统、物景分析系统、自动程序设计系统等的相继出现,使得知识的表示和运用,成为人工智能所有领域的关键技术。
⒊发展新阶段(1980年以后)
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开始商品化,出现了用于精密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用于装配作业的初级智能机器人系统和用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接口、各种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向更高水平发展,进而开始研制知识型的智能机器人、知识信息处理系统或第五代智能型计算机。
四、人工智能研究领域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
由于计算机能够代替和延伸人类大脑的一部分功能,以至于称之为“电脑”。但是,目前的计算机只能按照人们为其编排好的程序步骤工作,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越来越广泛的美好生活需求。
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
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如:问题求解、模式识别、符号运算、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检索、机器证明、专家系统、机器人学等方面。
⒈问题求解
人工智能的许多概念,如:归纳、推断、决策、规划等都与问题求解有关。在对弈的过程中,计算机棋手会像人类一样思考,从规则、技巧等各个方面进行判断。田忌赛马就是典型的问题求解中的博弈问题。
思考问题1:
①田忌与齐威王,共有几种赛马策略? ②孙膑向田忌献的是什么样的赛马策略? ⒉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就是研究如何使机器具有感知能力。机器感知是机器获取外部信息的根本保障。
计算机识别系统就是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模式识别技术已经逐渐在图形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人视觉、染色体识别等,在许多领域,获得成功的应用。
⒊符号运算
符号运算,又称代数运算,是一种智能化的计算。符号运算处理的是符号。
符号可以代表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也可以代表多项式、函数、集合等。
⒋自然语言理解
自然语言理解就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的领域。是指机器能够理解并执行人类所期望的某些语言功能。如:回答有关提问、生成摘要和文本释义、机器翻译等。
思考问题2:
①能否通过把语句分解为各个孤立的部分,然后在字典中查到这些孤立部分的释译,来实现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
②如果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⒌智能检索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各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科技文献,用传统的网络数据库的检索技术,远不能胜任。
智能检索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⒍机器证明
机器证明是用计算机来完成数学命题的证明,是现代数学中一种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⒎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里,最活跃、最有成效的。研究让“计算机专家”起到人类专家的作用。
根据某个领域里,1个或多个人类专家提供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以解决各种问题。
⒏机器人学
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需要具备感知、记忆、思维、学习、行为的能力。机器人不一定做成人的外形,但是,一定要能够模拟人的思维、动作,在程序控制下,能够自动完成人类部分工作的机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各个领域之间会互相渗透,使得相互联系更加紧密,这种融合与渗透,必将促进人工智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附录1:
人工情感
情感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决定和制约着人的行为活动和其它思维活动的基本框架与总体方向。
人工情感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情感。使机器具有识别、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由于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更深刻的认知,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人工情感必须建立在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的基础上。
人工情感的发展,可分为7个基本阶段:
①算术运算。②数学运算。③逻辑推理。④专家系统。⑤模式识别。⑥情感计算。⑦情感理解
(其中:前5个阶段,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人工情感可以使计算机具有友好的、人性化的人机界面,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计算机具有更高的信息处理速度与效率,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能力。
如果人工情感全面实现了。那么,人与机器人之间,就可以实现全面的融合,没有明显的界限、本质的区别。
彼此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也无所谓人与机器之间存在什么矛盾与冲突,这就是人工情感的最终归宿。附录2:
达特莫斯会议
1956年夏天,在美国达特莫斯大学,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会议。与会者仅仅只有10青年学者。
研究的专业包括有: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
在会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达特莫斯会议历时长达2个多月。
学者们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附录2:
图灵测试
阿兰〃图灵提出:在一个房间里,由1位提问者通过计算机与另外2个回答者人和机器对话。
10.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计划 篇十
1教学指导思想: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热点之一。与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上具有独到之处。“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领域内容易为高中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内容,是选修模块。
本模块教材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编写,教材以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工具支持、评估配合为编写思路,从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等形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2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描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会使用一种人工智能语言解决简单问题,把握其基本特点;能利用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3教材分析:
本书内容体现了活动引领、任务驱动主导思想,每个单元的前几节的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在为最后一节综合性的活动作准备,前两个单元又是第3单元的铺垫;同时,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也与传统的教学评 1 价方式不同,而是请学生们参与评价;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完成该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4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的理解、对人工智能诸多应用领域的体验,感受人工智能的无穷魅力以及它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价值。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去“体会”、“好奇”、“喜欢”这门科学,了解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新、特之处,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使学生科学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
2、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了解,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在人类发展中更多的应用。
3、引导学生对“机器能思考吗?”“人类与计算机谁更强大?”等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深度把握:考虑到下面几个因素: ① 以《新课标》三维课程目标为指南
② 本模块是选修课,要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衔接 ③ 本模块教学目标与其它选修模块应有区别 ④ 要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5内容处理:
第一单元第2节介绍了6个活动,教师可因地制宜、因人制剂宜,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处理;
第一单元第3节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提炼和引申,其中含有对技术问题的哲学思考,第二单元第5节给出专家系统外壳表示知识的具体指导,在理论和技术层面进一步扩展了本单元知识,这两节具有一定难度,在教材中加了标记(*),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和思考,不作要求。这样,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层面充分挖掘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知识拓展 Mathematica的主要功能包括:
1.符号运算:其中包括初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解方程组四大类。
11.智能教学系统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智能教学 多媒体 特点 设计方法
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引起的智能化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深入探索智能教学环境下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成果,研究更加先进的智能网络教学模型,不仅可行,而且也是智能网络教学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拟主要分析当前智能化教学系统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一、智能化教学系统的特点
智能教学系统是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种对学生实施有效教学的技术。系统的智能性主要表现为能够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被誉为是最有效果的教学方式。“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指导教师可以采用测试和问题的方式来探测学生实时的知识状态。(2)在学生开始学习某个知识之前,指导教师能够为他设计一条从最基础知识到某一个具体知识的学习路径。(3)在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潜在的探测此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风格,并且提供风格匹配的教学材料给学生进行学习。
基于以上的实践经验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计算机的智能教学系统来模拟人类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已经成为可能,并且很有前景。使用具有智能性的智能教学系统,将可以有效地弥补其教育教学上的缺陷和不足,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对教育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1.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原理
进行科学的教学系统设计,必须从了解学习的发生机制和学习的本质问题入手。教学系统设计,是架设于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纵观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学习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最为深刻。每一次学习理论的发展,都必然为教学系统设计带来巨大的触动和冲击。学习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广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所以相应地出现了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2.智能教学系统的的主要功能
智能教学系统关键在于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能够给出相应的学习建议,从而实现学习过程的智能化。主要功能包括:
(l)建立教学内容的智能知识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知识体系结构进行知识点的划分,并建立学习要素的数据库。
(2)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学习效果是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习过程包括在线学习、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实践教学,收集学习过程信息,进而对学习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3)学习指导和建议。根据学习情况给出学习效果评价,然后根据学习效果给出学习指导和学习建议,从而使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以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4)学习导航。及时收集学生的应答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评判学生的成绩;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学生不具备学习条件的知识过滤掉;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判断并标示出学生当前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提供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适当的补充材料。
(5)教学方法。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交流,这样就突破了传统的学法指导和教法,并且教法还可以针对特定学生进行,即“一对一”教学模式。
3.智能教学系统的组成
(1)领域模型。存放传授给学生的课程专业知识,还能生成问题,提供对问题的正确解答以及求解问题的过程。领域模型一般包含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有关课程的内容,二是有关应用这些知识来求解问题的知识,即过程知识。知识表示方法有语义网络、规则等。
(2)诊断模型。利用诊断规则来分析学生的响应,判断学生己经懂得的知识或学生产生的错误概念,并传递到学生模型的当前状态中去。
(3)学生模型。准确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为系统实现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
(4)教师模型。结合教学策略和课程结构方面的知识,为学生选择问题供他们解答,监督和评价他们的行为,当学生需要时为他们选择适当的补习材料。教师模型中,交叉和解释模式以及学生模型是实现“面向个人以交互方式进行教学”的具体手段。教师模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诊断或排错法、苏格拉底法、教练法等。
(5)人机接口。人机接口作为学生与系统之间交流信息的媒介,它所提供的表达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必须是学生熟悉并便于使用的。
4.智能教学系统的使用
学生使用教学系统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在教师模型的作用下由系统引导进入某一教学单元。教师利用测试结果,通过诊断模块和诊断规则来判断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通过学生的总体认知能力来决定学生下一步的行为。
(1)教学诊断模块。主要负责判断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能判断学生的当前知识水平,为判断学生的认知能力提供依据。
(2)能力测定模块。主要负责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之前、教学期间和教学之后都要进行。通过评价取得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教学计划,为教师模型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条件,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它是本系统的重要部分。
(3)学生行为评定。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依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两种方法,系统中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进行绝对评价,以掌握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和诊断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的缺欠,即根据专家知识库中的测试题目信息及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分析结果及相应各认知能力不同层次的分数比重,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数据依据。
(4)试题评定。主要是对试卷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测试的内容是否是学习过的,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分数的比例是否符合难度比例、认知层次比例和各章节的分配比例。
(5)教学内容生成。系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当前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历史,利用教学策略生成个性化教学内容。
三、结语
智能教学系统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教学各环节的知识共享与交互,从而实现学生的按需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但是,目前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可以说仍然处于基础理论的研究阶段,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将远程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相结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參考文献:
[1]谢忠新,王林泉,葛元.智能教学系统中认知型学生模型的建立[J].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229-232.
[2]张荣梅,李福亮.基于Agent的网络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6):83-85.
[3]陈燕娟.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5):217-218.
【人工智能与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人工智能与教学06-26
人工智能教育教学07-12
人工智能对教学的帮助11-04
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读《超级智能》后感12-01
人工智能辩论07-26
人工智能理论11-23
人工智能国际论坛方案10-17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复习11-07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讲解12-18
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分析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