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座谈会会议纪要(共11篇)
1.企业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一
在座谈会开始时, 黄华华指出,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确定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强大持久带动力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正是完成这个核心任务的关键。然而, 广东的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同比有所回落, 物价累计上涨5.2%, 创造近3年最高涨幅;企业综合成本持续上升, 盈利增长放缓;中小企业和不少产业仍缺乏自有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资金和电力供应紧缺;能源、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日益突出, 加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广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严峻挑战。要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短期内主要靠宏观政策调控, 着力“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惠民生”, 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长远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靠产业转型升级, 靠培育具有持续带动发展能力的主导产业, 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就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今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未来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为此, 黄华华强调, 第一,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广东的一大迫切要务, 成效初显。2010年, 是广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开篇布局之年。在国家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 广东超前谋划, 提早部署。一是着力健全规划政策。目前已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的意见》, 编制完成《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各专项规划也正在抓紧编制当中。出台了《广东省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计划2010-2012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2010-2012年) 》、《关于加快发展LED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文件。二是明确重点产业积极突破。广东贯彻国家战略, 立足本省实际, 选择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新能源汽车、生物基因、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8大领域作为今后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 并突出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和新能源汽车作为近期重点突破的三大产业。设立了百亿元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 其中60%重点投向三大产业。组织遴选了重点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项目, 项目总投资达2893亿元。通过全省上下努力, 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2010年, 全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约为1.1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达5600亿元, 增长18%。
第二, 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任重而道远。当前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支持体系有待健全, 产业链尚不完备, 部分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大, 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尚未形成集聚发展的良性态势。相当部分产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 关键零部件和主要装备依赖进口。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 现代产业的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等。这既是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又是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为此, 我们迫切需要借用“外脑”, 在以下方面为广东破题指向:一是如何突出重点, 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除广东已经确定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外, 还有哪些新兴产业可以作为广东的主攻产业。二是如何有效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制定可行的产业技术路线图,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三是如何进一步加强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和产业联盟, 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发展制高点。四是如何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系统和技术标准体系, 推进重点技术成果产业化等。诸如此类问题, 我们都需要与专家和企业家们进行头脑风暴、思维碰撞, 为广东提出更多的“金点子”和“锦囊妙计”, 使广东在上述问题的解决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会议历时一天听取了专家、企业家们的发言后, 黄华华说, 各位专家和企业家提出了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很强的建设性意见:第一, 广东加快培育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迫在眉睫, 选准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在新的发展阶段, 广东应瞄准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端服务业, 重点培育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有升级潜力的既有产业集群实行转型和升级, 并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第二, 要加快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推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确定好发展路径之后, 政策重心要由结构性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 要从加大支持和培育市场环境两方面入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全球生产体系。第三,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把广东打造为东亚乃至亚太服务外包中心。广东要把传统的由境外和国际资本主导的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外向型经济, 加快转变为由内源经济、本土资本主导的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相对高端的开放型经济。在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时, 应把重点和眼光放在服务外包的发展上。第四, 发展轻资产型软产业, 打造智慧广东。广东要从“世界制造基地”定位成为“中国服务中心”, 就必须着力将以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ICT、工业设计、媒体广告、品牌营销、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咨询顾问、娱乐休闲等“轻资产型软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产业。第五,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政府在公务车的采购上应更多地考虑新能源车型, 尽快推出一套符合广东特点的, 行之有效的新能源车补贴计划, 确立一个科学、长远、满足各方利益的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第六, 积极应对低碳挑战,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要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 稳步发展核电产业链;研究清洁煤发电技术, 推动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培育海上风电产业;合理布局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项目。
2.彭城画派研究会成立座谈会纪要 篇二
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是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决策的创新实践,也是实施“舞动汉风”工程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更是顺应徐州人民热切推动徐州书画建设的迫切要求。
彭城画派作为一个艺术创作的群体,是徐州及书画艺术家在传承香火,启蒙后学,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按照市委的要求,彭城画派将围绕提升彭城画派研究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对外巡回展出。建立和中央、省及外地主流媒体的沟通和联络,做好彭城画派书画群众的宣传推荐工作。加强与外地画廊机构的联系和合作,设立专营徐州书画艺术作品的经营机构,推动彭城画派的艺术品走向市场。
强化理论研究,构建徐州书画理论体系,坚持把书画艺术的学术高地建设,作为研究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徐州书画艺术的资源优势,搭建理论研究与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徐州美术史、彭城画派发展史、徐州艺术专科学校发展的历史研究、汉文化与研究、彭城画派代表人物个案的研究。定期举办高层次的书画学术交流研讨会,系统的梳理书画文化的资源,建立彭城画派的理论体系。
强化人才培育,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坚持把联系好,服务好广大徐州籍书画艺术家作为研究会发展的目标和导向。整合资源多方举措培养人才,为彭城画派不断注入新的力量,激发新的活力,努力探索具有徐州特色的书画艺术的发展道路。
高云(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画家)
徐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九朝帝王徐州籍,一个地方出9位帝王,还不止,有十三个。汉代的刘邦、东吴的孙权、明朝的朱元璋等等。其实徐州的美术发展也是十分了得的,从中国美术史角度看,汉美术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徐州又出现几个大师级人物,包括李可染,刘开渠等等。特别今天仍有许多徐州籍的画家活跃在全国各地,也十分有影响,都是大家,如喻继高、张立辰、程大利、赵绪成、贺成、李小可等等,不得了。徐州能出这么多画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当然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从自然环境而言,徐州的地理位置特别突出,自古以来,徐州都是交通枢纽地区,现在还是第二大铁路枢纽地带,正因为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徐州南接吴文化,北连齐鲁文化,西通中原文化。这种文化的交融,使徐州这个地方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大气的人文环境。而这种人文环境,我认为对一个人才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
在这种情形下,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成立彭城画派研究会,这是徐州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因为凭借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众多的艺术家,为彭城画派研究会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因此我认为今天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对徐州来说可谓正当其时。我们看徐州美术的发展,从汉画像石到众多美术家的出现,再到今天画派的构建成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甚至有个因果关系的发展轨迹。成立这样一个研究机构,不仅有基础,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必然,同时也是很必要的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手段。此外我还认为成立彭城画派研究会也是彰显徐州汉文化的重要举措。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就江苏文化形态而言叫“吴韵汉风”,以此来概括江苏的整体文化。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使得“吴韵”深远,而“汉风”不彰。所以我觉得今天成立彭城画派研究会,足见徐州市委政府彰显汉文化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徐州文化人的智慧和一份责任担当。我想随着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一定会对汉文化的彰显有促进作用。所以我希望徐州艺术界的朋友加倍努力,持之以恒,把彭城画派研究会办好,也祝愿彭城画派研究会立得住,叫得响,影响大,社会效益好。
陈传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首先祝贺彭城画派经过几次的展览和研究的活动,现在成立这样的一个研究会,算是有了一个常设的机构,来推徐州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使这个研究会不会再短期内,热闹以后就过去,要让他落地生根。研究会就要有研究内容,要有一个业务范围,展览啊、学术活动啊、还有一个就是对于彭城画派研究的成果的宣传推广也应该成为研究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重点想说一下这个工作方案,我觉得这个研究会,对画家个案的研究,要有一个标准,要以专家、学者说了算。
另外徐州的民间艺术,他实际上都是在徐州的艺术家当中,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的挖掘和整理,乃至他的传播推广,我觉得都应该是我们研究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范围。如何培养生力军?徐州喜欢学习美术,喜欢绘画的非常多,这块也能够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形式让他有一个聚焦点,或者一两年搞一次活动。比如说邳州的剪纸、农民画,现在没人管。过去的农民画,有人组织老百姓看墙上画的农民画,对农村来说很重要的审美文化的一种享受。我觉得这块东西,着力培养本地的、本地区的各种类型的一些创作,这是着眼未来的。
从传播上来讲,要有一个网站,和各地的联络沟通啊,包括微信、微博,特别是微信这样一个手机媒体,移动媒体,把这些利用起来。人和机构的配置,应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具体的承担的这个事的人,这是很重要的。这个人要热爱做这件事,要有一定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研究会只要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把徐州美术事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朱虹子(《中国艺术报》副社长、评论家)
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培树彭城画派,举办一系列活动,在文化界引起很好反响。以彭城画派作为抓手,抓住了徐州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现在又成立了彭城画派研究会,可以说,使彭城画派这样一个学术流派、学术理念,有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画派的打造自古就有,中外都有。西方人提出“主动打造”的概念,我觉得,这是适应时代的出现正当其时。什么是彭城画派?起码有几个公认要素,一是注重生活,二是传承有序,三是,雄秀双兼,四是气象包容。这是彭城画派几代艺术家所共有的艺术特征。
nlc202309020805
我觉得研究会的成立有很强的包容性,请来了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者、美术史家。既然有这样好的开端,就需要一个好的运行机制,扎扎实实做下去。处于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身在这样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徐州文化有能力在全国打响,在全世界扬名。彭城画派给徐州提供了极富个性的文化资源,彭城画派研究会就是要把这些文化资源化为文化积淀,传承下来。
田秉锷(著名作家、文化学者)
非常高兴今天应邀参加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这是徐州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在这之前,实际上,“彭城画派”的提出有20多年了。最早的时候,也开过会,出过书,徐州市的领导也给予一定的支持。去年,徐州市文联又重新打出“彭城画派”的旗帜,对此,徐州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当时,在南京搞了展览;今年,上半年在北京展示“彭城画派”的实力。所以,我特别为徐州的书家画家庆幸。
这是一种领导关注。领导给了“第一推动力”,这个力,可以使徐州市的艺术群体加速前进。或者因为努力不同,机遇不同,命运不同,在若干年后,也许从徐州的艺术群体中还会出现江苏艺术或者全国艺术的领军人物,这是尚未可知的。领导关注毕竟是个正能量。我认为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是件好事,而且正是时候。
近百年时间,徐州出了八个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的艺术家,如李可染、王子云、朱德群、刘开渠等先生。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在文化转型阶段实行对接最好的例证,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的传承中间寻找他们成功的秘诀。他们无一例外地接受了外国的文化辐射,但传统是他们的“根”,中国根基,世界胸怀,全球眼光,实现了中西合璧的完美过度。即为什么徐州这个群体成功了?刘开渠先生搞雕塑,那应该是旧雕塑向新雕塑的过渡,他是个开创人物。李可染先生的绘画,超越明清山水而为祖国山河立传,笔墨和意度都变化了。朱德群先生的画,形质俱变,由具象到抽象,含不尽之意。王子云先生对画论、画史的把握,卓然一家。所以,在全民族闭塞的时候,他们先醒,先行,自然也就先成。别人呢,后醒、后学,自然就后成。他们是老师,别人是学生。这是个人宿命,也是时代大命。所以,一直到现在,徐州的书家画家还在享受这些先生们的文化遗产。所以,我觉得很多现当代的徐州书家、画家是很幸运、很幸福的。我们有一批大家前辈,应该说这些人是彭城画派研究会主要研究的课题。
陈云岗(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徐州成立了彭城画派研究会。可见市领导对徐州文化的重视。我们都知道徐州自古就是艺术之乡。仅楚汉时期留下的墓葬中的雕刻以及大量的画像石艺术,即在中国的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在风格上既不同于山东武梁祠的,也不同于河南南阳的,而是粗放中有细腻,浑厚中有微巧的风格,说明古彭(今徐州)之地生活的先民们具有着独立一格的精神。
徐州自古是开创历史人物和孕育文化名人之乡。刘邦、项羽起事于此,最终建立大汉王朝。而黄石公授兵书与张良的历史佳话,也传诵至今。这其中的养育于斯而关注天下的基因,也同样传递到了近百年来的雕塑人身上。近一个世纪来,由古彭大地上走出的雕塑家、美术教育家等即有多位,如王子云、刘开渠二位先生不仅是现代中国美术最早的参与者,也是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的学习者、研究者与领导者。王子云、刘开渠二位先生不仅先后留学欧洲研习雕塑,更有王子云先生领导的中国“西北文物艺术考察团”的组建与考察,为抗战时期唤起民族文化自信与保护中国西北地区的文物艺术立下了卓著功勋!而他的《中国雕塑艺术史》,更是中国雕塑研究的开山之作!而刘开渠先生也以他的著名作品,以及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的领导与创作,使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从徐州产生的雕塑家还有一生专注于从民间泥塑汲取风韵的郑于鹤先生。徐州邳县人陈天先生,1948年他考入中央美院雕塑专业,师从徐悲鸿、滑田友等大师学习。后随滑田友先生一道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组的活动,之后赴西安美院任教。“文革”期间,陈天回到原籍邳县,以巨大的热情与精力,在邳县创办了工艺美术厂,并为培养相关人才、推广产品,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艰辛奔波。至今,邳县从事玉雕行业者人数多达数万人。
我主要从事于雕塑研究和创作,对徐州走出去的雕塑家及他们的艺术成就比较了解,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希望借助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在美术史的研究上对这一艺术领域有成就的艺术家,进行再深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王子云和刘开渠这两位大师级的人物。
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名美术评论家)
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给徐州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平台,有了彭城画派研究会这个研究平台,以后徐州的整个美术的发展,以及整个徐州美术未来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我认为彭城画派研究会要担当实际的责任,很多事情可能就要通过研究会来操作,来落实。由此可见,研究会以后将成为提高美术发展,推动彭城画派研究的一个平台。其中包括一些课题的研究,一些展览,对外交流,联系世界各地的徐州籍的艺术家,当然不仅仅是徐州籍了。我想彭城画派研究会要成为这样一个组织,首先要认真收集和梳理资料,包括在世界各地的徐州藉的艺术家和评论家,掌握了这些资源,弄清楚现在这些艺术家是谁,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成就是什么?我想这些基本资料的汇集和掌握会对我们开展工作做好今后的研究非常重要。再就是信息库的建立,对后世研究是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还要建一个网站,一个研究会的网站,成为对外发布信息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我看了研究会的重点研究课题,考虑的挺周到挺全面,但是它少了一个方面,就是彭城画派或者说是徐州美术跟中国美术的关系论的研究。彭城画派或者徐州美术不是局部的地方性的东西,一定要站在全国的,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它、认识它。这样才能创新彭城画派和彭城美术,才能在以后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大趋势下形成作用。第三个就是注重对外宣传的工作。这个宣传不仅要对徐州以外的地域宣传彭城画派,也要向徐州市的广大人民进行宣传。做对内对外宣传要有一个核心和纲领,从哪一个角度来做,要有思考和方案。第四个就是在全市甚至更大的范围鼓励和支持彭城画派以及徐州美术的研究。
3.企业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三
我们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市次党代会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大决策,专题研究部署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措施,着力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我市工业发展实现大突破大跨越。大家实地观摩了的家重点企业,现场感受到企业加快发展的蓬勃势头。刚才,市和家企业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其他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作了书面交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植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企业大集团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自年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来,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家、过百亿元的达到家,其中集团突破了亿元,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突破了亿元,山推股份、如意科技突破了亿元,为促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刻认识市情、科学总结经验、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两化并进”,把“工业强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以工业经济的跨越带动和支撑全市发展的跨越。可以说,这是济宁发展到现阶段的不二选择,是一个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性决策。通过近一个时期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外出考察学习、纵横对比分析,现在看,我们全市上下、各个层面,在发展实体经济、大力突破工业这个问题上,思想高度统一、认识不断深化、行动更加自觉。抓发展重在抓工业,抓工业必须抓好大企业。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很重、肩负的责任很大。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展开新一轮发展布局的基础上,把培植大企业大集团摆上了重要位置来抓,专门研究制定了扶持销售收入千百亿工业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的《意见》,并召开这次会议进行系统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突破工业、抓好大企业的坚定决心。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对加快发展大企业大集团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实现工业强市目标关键靠大企业大集团来支撑。要成为工业强市,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要大,二是核心竞争力要强,二者缺一不可。我市作为全省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多年来工业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培育出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但也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实力,与济宁在全省应有的地位相比,与省内经济总量曾和我市相当的、比,与同处淮海经济区的老工业城市比,既存在总量不够大的问题,也存在竞争力不够强的问题。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为亿元,、、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我市过百亿元工业企业家,、、分别为家、家、家,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元旦后我们到、前不久又到江苏浙江的五个城市进行考察学习,普遍感到这些地方之所以发展快、势头猛、实力强,关键就靠大抓工业,特别是有一批大企业来支撑。市近年来工业投资额连年保持在亿元以上,已形成了个千亿元产业。沭阳县树立“工业领先才是真正领先”的理念,高举“工业强县”的大旗,去年规模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增长%、%、%。淮安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方略,去年工业投资突破亿元、增速全省第一,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杭州市有家企业入选年中国企业强,家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强,家入选中国民营企业强。无论老牌发达地区,还是后发快进的地方,他们的发展实践都一再表明,工业强则经济强,大企业强则工业强。大企业大集团在膨胀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作用无可替代。我市的家过百亿企业,去年的销售收入就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利税占到%,利润占到%。我们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力,实现五年内工业规模过万亿的目标,必须把培植大企业大集团牢牢抓在手上,为建设工业强市提供坚强支撑。
其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靠大企业大集团来带动。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经济战略转型,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但从根本上讲,我市经济结构层次还比较低,产业集中度不够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整体竞争力比较弱,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现阶段工业仍是我市经济的主体,决定了转方式的重点是转变工业发展模式,调结构的重点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大企业大集团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支配的资源众多,市场影响力巨大,尤其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方面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是带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转型的龙头和引领力量。抓住了大企业大集团,也就抓住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可以通过其资产纽带、上下游配套、技术扩散等,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可以通过产业价值链、技术传递链带动所在行业的发展,为全市中小企业起到良好的辐射示范效应;可以有效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关键靠大企业大集团来保障。市第次党代会高度关注民生福祉,确立了奋战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目标,提出让全市人民普遍过上经济殷实、文化丰富、生态宜居、安定和谐的小康生活。要兑现这一庄严承诺,必须牢牢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尽快做大总量、提高均量、提升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省内东部沿海城市还有较大差距,要在五年内实现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必须采取非常之策。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注重扶持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市里将出台扶持政策、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扶持“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不仅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其在壮大地方财力、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的龙头作用,为富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应当看到,济宁资源富集、区位优越、工业基础较好,特别是有一支勇于创业创新的企业家队伍,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更有责任,把企业做大做强,把工业做大做强。各级一定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毫不动摇地大抓工业,持之以恒地抓大企业,不断打开济宁发展的新局面。
二、全力推动工业大企业大集团跨越发展
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大企业大集团建设,要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按照“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坚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科学把握,在膨胀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户,其中,过千亿元企业户、过亿元企业户、过亿元企业户、过百亿元企业户;百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以上,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以上,带动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一)骨干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争当济宁跨越崛起的排头兵。
我们现有的一批骨干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又是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撑,要勇于担当责任,树立高远追求,全力全速做大做强,争当济宁跨越崛起的排头兵。一要增强战略掌控能力。大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战略层面的竞争。要认真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借鉴国际性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发展战略,使发展目标、技术前景、产业方向、市场分工、品牌形象等都有一个科学明确的战略定位。当前要重点对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细化深化,通过排产品开发、排市场拓展、排项目投入、排品牌创建,进一步明确做大做强的路径和措施。二要大抓项目大抓投入。投入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底盘和基础,是企业跨越崛起的“驾辕之马”,“只有投入才有产出”永远是经济学的第一原理。我市一批重点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多年来的连续投入、集中投入、快速投入。今年全市已排出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在座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项目建设的主体,一定要全力推进,确保资金投入量和建设进度与时序进度同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企业也是招商引资的主体,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形成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着眼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逐步建立全球化的采购体系、生产体系和研发体系。要舍得拿出优质资源,与跨国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完善的全球市场网络,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要积极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和并购,加快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多形式整合,实现低成本扩张,尽快做大企业规模。要灵活运用境外上市方式,积极争取到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境外主要资本市场上市,筹集发展资金。四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市的这些大企业,无一不是走创新发展的路子成长起来的。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老停留在引进别人的产品、借用别人的技术,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些企业与外地同类企业的销售收入差不多,但实现的利润差别很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上。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新产品。要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以上。要进一步拓宽技术创新途径,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有条件的大企业要与国际知名公司特别是世界强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共建研发中心。要更加重视产业链的整体创新,持续增强产业链创新的主导能力,加大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资源控制,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五要切实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要强化系统思考,对发展中的经营风险保持应有的警惕,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降低风险发生时的影响程度。要善于通过战略、文化、品牌、技术、管理等纽带,把各分公司、子公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一体化经营水平。要注重优化组织结构,改进集团管控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六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大企业要带头节能减排,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企业。(二)倾力支持、扶优扶强,为大企业跨越发展提供优越条件、创造良好环境。
我多次讲过,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营造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而大企业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是推进济宁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对他们更要支持到位、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完全可以说,支持大企业就是支持发展大局,服务大企业就是服务中心工作。一要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为推动大企业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出台了八个方面的奖励扶持政策,含金量很高,操作性很强,各责任单位一定要严格落实。企业只要符合条件、达到标准,就要及时兑现,决不允许棚架、截留,切实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市委、市政府两个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要优先保障要素供给。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能源、资金、运输、土地等要素供应紧张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大企业在发展扩张过程中对要素的需求又会更高,所以我们的保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要加强生产要素的调度,切实保障大企业的用电、用气、用水需要。当前用电高峰即将来临,有关部门要加大协调争取力度,确保大企业能够开足马力生产。要做好项目建设用地的整合、挖潜和争取工作,新增用地优先满足大企业需求。对有扩张规划的企业,要提前在用地规划中留有余地,给予预先保障。大企业要倍加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投资强度和产出率。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深化银企合作,优化金融服务,对每个大企业“量身定做”贷款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对急需资金要一事一策、特事特办,切实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要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发放企业债券,为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三要切实加强扶持指导。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严肃查处针对大企业品牌、商誉、知识专利等方面的侵权行为,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重视大企业在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根据大企业集团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集团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四要满腔热情服务企业。对政府来说,为企业服务是一个永恒主题。今年市委市政府集中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下大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构建服务企业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要坚持领导带头,组织力量深入企业,对企业需要办理的各种审批、备案、核准手续要主动帮助办理,对企业在用地、人才、资金以及战略重组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协调解决,真正当好企业的联络员、办事员、服务员,切实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三)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家之间素质的竞争,企业家的境界、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各级要把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和创新型人才队伍,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着力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发意识、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在这里,我对企业家们提几点希望:一要具备战略眼光。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做大做强企业,固然要靠基础、靠机遇、靠环境,但更重要的一点要靠企业家的眼光、气魄和胆识。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进一步树立战略眼光,善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谋划企业的发展,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企业的方向,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从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科学确定本企业在市场和产业链中的经营地位和战略目标。要以超前的思维、敏锐的眼光,洞察国内外市场变化、科技进步和形势发展,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并根据企业自身规模、发展阶段、行业态势、产品结构、技术档次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努力占领市场发展的制高点,始终把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做到这些,关键是加强学习。企业家一定要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学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等,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认识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的本领,提高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二要富于创新精神。现在企业的发展环境出现了显著变化,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一去不复返,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冲击。可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以变应变、不断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路。当前形势下,企业随时可能处在命运的转折点,随时可能面临两种前途命运的抉择,企业家必须始终保持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把开拓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毫不放松地推进企业技术、组织、制度、管理、产品、市场创新,不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要担当社会责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说过:“一个好的企业和一个伟大的企业的区别在于,好的企业可以向社会提供好的服务和好的产品,而伟大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更重要的是能够向社会尽到企业的公民责任。”一般来讲,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吸纳就业,就算尽了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但从更高要求上讲,企业家应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以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职工群众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胸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企业家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长期以来,我市一大批企业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立潮头、拼搏进取,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全市发展的功臣,是推动济宁跨越崛起的宝贵资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认真落实企业家的各项待遇,积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那些实业报国、发展为民的企业家们有地位、有美名、有荣誉感、有安全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干大事、创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切实加强对培育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是全市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千百亿重点企业(集团)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指导帮助重点企业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发展目标,调度督导重点工作事项进展,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重大问题。同时,建立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制度,每个重点企业由名市级领导包保,并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包保领导每季度至少要到企业调研一次,每年至少要到企业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市直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从职能特点出发,切实做好本部门本系统服务大企业大集团的相关工作。要加大公开评议和问责力度,对企业满意度高的服务部门和窗口单位给予表彰,对排名靠后的通报批评,对影响企业发展环境的问题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铁腕整治、严格问责、公开曝光。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加强舆论引导,靠典型引路,用样板说话。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专题,既要深入宣传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也要深入挖掘各大企业大集团抓住市场机遇、坚持质量品牌、创新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更要充分宣传那些在困难面前仍然关心员工生活、心系困难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企业,通过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营造促进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4.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四
为了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手足口病)的发生和蔓延,横渠镇公 卫办联合横渠中心幼儿园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搞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施官镇中心卫生院防保站于 6 月 17 日下午在施官镇 中心学校开展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这次讲座特邀集团公司职工医院传染科医生详细 讲解了: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方式、临床 表现和怎样预防。
在讲座中医生特别强调教育学生要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学生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 做好本班级晨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这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经过此次手足口病的卫生宣传活动,学生 对手足口病有更深的认识,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并能正确对待,预防为主,为预防 手足口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5.调研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五
会议认为,秦忆蔬菜基地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实施“四区”战略,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化,引领我县农业朝有机、生态、观光型农业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将扶持秦忆蔬菜基地化为自觉行动,更加主动为基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会议要求,秦忆公司要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产量,拓展市场,积极开展“农超对接”,构建储存、运输、市场“一条龙”体系;公司负责人要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在种植面积、种植收益和带动农户增收等方面制订好规划、目标,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出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路子;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南岭乡要根据各自职能优势和管理权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确保秦忆蔬菜基地二期工程顺利竣工:县农业开发办、县扶贫和移民办要在惠农贴息贷款、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扶持;县发改委要做好项目申报对接工作,通过价格调节资金等途径给予补助;县财政局要在支农资金整合和公司文化宣传牌、公司总门重建方面给予支持;县农业局、县林业局要把秦忆公司作为现代农业、林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域给予扶持,积极跟进省龙头企业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南岭乡党委、政府要在土地租赁方面予以支持,要加强对基地周边不良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取缔污染企业;县国土资源局要主动为企业争取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
会议就秦忆蔬菜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具体问题形成以下意见:
一、关于自来水问题。由县水务局负责为秦忆蔬菜基地二期工程进行自来水管网设计,尽早立项建设,保障基地灌溉用水需要。
二、关于垃圾场处理问题。由添华、东鸿两位副县长研究制订处理意见,由县城管执法局测算所需资金,尽快进行填埋处理。
三、关于道路问题。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基地二期工程环主干道的申报、立项和建设工作。
四、关于贷款问题。由东鸿副县长负责协调金融机构为秦忆公司解决贷款问题。
6.企业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六
12 月3~4 日,工信部召开了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暨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工作会议,旨在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战略,探讨“十三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工信部怀进鹏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怀进鹏强调,要进一步认识推进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下一步工作思路,他指出: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从基础研究、工艺技术、材料与装备制造到整机及应用的完整创新体系;二要协同生态体系建设,坚持产业链提升和生态链建设并举,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三要坚持开放、共享发展,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并重,融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中;四要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推动建立资源集聚、推广应用的平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本次会议的召开怀进鹏提出以下要求和建议:一是结合国家相关大战略,确定和细化“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二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研究合理布局集成电路生产线;三是坚持全球化视野,研究如何更多吸引集成电路人才;四是研究如何创新机制体制,营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刁石京司长在题为“全面贯彻落实‘五个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报告中回顾了“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产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剖析了产业面临的挑战,按照五中全会“五个发展”的要求,探讨“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7.“反思教育产业化”座谈纪要 篇七
北京师范大学的劳改声先生首先回顾了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他说:教育界大致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讨论教育与市场的关系,具体问题是教育能不能商品化、学校是不是产业等等这样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是学术性的,对学校的影响并不太大。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大概是一九九五年《教育法》出台的前后,首先是一批中、小学的校长,他们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市场关系的理解,创造了一些把学校和市场联系起来的办学形式。统计一下,大致有十种:股份制办学、合伙人办学、中外合资办学、集团式办学、校中校、一校两制、转制学校,还有二级民办学院;在浙江创造了政府参股的民办学校以及公立学校的拍卖等等。
与会人员认为,多元化办学或曰教育产业化从理论上说是市场化的需要,实践上大概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资金短缺。有一个统计数字,我们的高等教育每年大概需要投资一千五百亿左右,而财政支出只有七百亿。其中,用于学费支出占四百多个亿。其他的缺口靠社会集资或其他渠道。二是为缓解就业压力,拉动经济而采取的扩大招生。扩招后出现的资金不足和教学设备的严重短缺,只好靠市场运作解决。
教育产业化使上述两个问题暂时性地解决了,这一举措打破了公立学校的垄断地位,引进了竞争机制,提高了办学效率。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基础教育和社会公正问题;教育质量的评估问题及扩招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等等,使许多人对教育产业化提出质疑,甚至认为它是失败的。
基础教育世界银行的汤敏先生认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首先要解决基础教育的问题。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投资远远不够,需要加强投资,应该把绝大部分的钱放在基础教育上。我们总的教育经费比例小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在少量的教育经费里,投在大学里的部分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挤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特别是西部的贫困地区。如果要讲教育投资排序的话,首先应是西部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要做到全免,然后再去做别的。
对基础教育,大家的观点比较一致,认为保证基础教育是最基本的,因为这涉及到千千万万普通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权利,就不存在富或穷,没钱就不能上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如不解决会进一步扩大贫富差别。
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来源问题,基本观点是,基础教育经费可以考虑由省政府或中央财政解决。只有中央和省政府才有能力把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负责起来,县、乡两级财政,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县、乡两级财政恐怕承担不起。有研究者算过,如果西部的小学、初中全部免费,大概需要拿出六七百亿元。
社会公正北航的一个学生说,一九九六年我上高中时学费是二百九十元。三年后是六百元,翻了一番。现在要拿一千二百九十元,又翻了一番。超过了我们国家二十年GDP的增长速度,二十年GDP的增长翻了两番,可这十年高中部分的学费翻了四番。一九九六年我们招生是六个班,现在是招二十个班。其中,50%—60%的学生是计划外招生,要拿高学费,三千到五千元,甚至六千元不等。而计划内招生只占40%。
这组数字意味着很多没钱家庭的孩子被教育的“市场机制”断送了学业。这是不是一种社会不公?教育产业化后,我们的媒体频频报道,学生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弃学,更有甚者学生家长为交学费卖血等等。这种状况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社会不公,对社会来说是个损失。北大教育学院的一位老师说,一次,在英国开会的时候,渣打银行的行长说,你们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有一套做法的,能够把不管是 出身贫寒,还是出身富裕的孩子,只要有能力的都选拔出来,接受高等教育或比较好的教育。而现在呢?一边是在扩大机会,一边是以支付能力为基础。如果付费能力低下,即便是很聪明的孩子,也没有得到教育的机会。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损失。
汤敏先生提出, 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要把学费拉开距离。国家对大学投入的资金相当大,可是贫困的大学生还是上不起学。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对大学生的补助是一刀切,国家投了钱,但是没有起到效果。所以对贫困学生的补助标准应该有所区别。
扩招一方面给更多的学生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在就业市场上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用工单位又苦于招不到人。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强的工作,像高级技工等等。我们的专业设置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引导学生,而是根据学生市场的寻求设置专业。北航的学生说,我是学火箭发动机的,就业口径很窄,由于毕业找不到工作只好读研。这个领域需要的研究人员也相当有限,而历年累积起来的研究生人数已经很多。所以感觉就业前景黯淡。
最近有一个现象,许多学校为吸引学生,制造虚假的就业比率。学生一毕业就填写一张所谓的三方就业协议,其实,根本没有接收单位。
一位老师表示了另一种担心。目前,学校用就业作为吸引学生的手段,学生则把大学文凭仅仅作为谋生和寻找职业的一个门槛、一个资本。这种实用主义风气对我们将来整个的教育、国家的未来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大学生的教育,在性格和品德的培养上面很令人担忧。
教育腐败这两年,大学腐败据统计上升许多。最典型的当属发生在北航的庞宏冰事件和西安几所大学的丑闻。利用学生和学生家长迫切要求上大学的心理高收费、乱收费,损害学生利益,破坏学校声誉,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
公办的高等教育学校中的校中校,即所谓的独立学院,变成了圈钱的学院。它的收费不是明码标价而是暗箱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空间相当大。这种操作的不规范,也是造成教育腐败的一个因素。
从整个社会背景来看这个问题,就是这些年膨胀了的物质欲望和制度上的缺陷使一些人把教育产业化作为自己牟利的工具。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叫目标置换。把原来生产知识的目标变成了赚钱的手段!
教育到底要不要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的确带来了许多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唐灿说,从经济学的角度划分,教育隶属于第三产业,属公共领域。这些领域承担着很多的社会功能、社会目标任务。这些社会目标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实现。现在的美国和英国,教育的主体是公办,虽然有些私立学校,政府也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对它的行为进行干预。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是私立学校,它就不能成为一个盈利性的机构,因为它要接受社会的捐赠等等。在中国,私立学校或民办大学,不能以盈利作为第一目的,其首要目的应该是社会公共目标。政府要保证他们的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如果不能实现,政府就要干预。教育作为公共政策领域,是不可以随意的产业化的。
北师大的劳先生认为,教育产业化已经是一个事实,所以现在的讨论不是教育要不要产业化的问题,而是如何面对这个市场,如何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比方说,教育领域是不是可以分层。分为公共性质多一些的义务教育和非公共性质明显一点的非义务教育两个层面。义务教育领域由政府来做,由国家通过税收来解决。像职业培训,包括高等教育,可以更多的引进市场的做法。
改造和治理学校乱收费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变学校收费为政府收税来解决。非义务教育领域也应该由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不能以利润为目标。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从一九九八年开始高收费,扩大招生后国家开始给大学生无息贷款,解决贫困生的学费与生活问题。但是,学生毕业之后如果找不到好工作,贷款还不了,不仅个人陷入困境,而且商业银行也会出现呆坏账。至于扩招后出现的腐败问题要用规范市场的方式来解决。最后不得不考虑的是,扩招的另一社会性后果是,造成人才大量集中于大城市,可能进一步导致自然资源紧缺。
还有人认为,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是要打破政府垄断。政府垄断了所有的教育资源:选用教材的权利、颁发学位的权利等等。教育垄断破坏了教育目标。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就是塑造人格健全的人。但是由于垄断,这些目标不可能达到。其次,它全方位地摧毁了教育伦理。因为政府的垄断,使得无法在教育领域里面形成自己的科学共同体;没有科学共同体,就无法制约本领域所有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再次,因为大学丧失了这种学术自由,就不可能产生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
中国政法大学的张帆先生说,现在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目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教育经济学家说,如果从学术的角度去考量中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这是一个专业程度和透明化都不高的法律。这位教育家提出考量教育的四个标准值得我们参考:一是教育能不能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二是教育的效率;三是教育的公平性;四是教育的方式、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不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具有凝聚力。对照这四个目标,我们的教育,至少在政府层面上政策目标更多的是考虑资源的不足,而不是解决效率问题。而对于公平性问题、对于学校的选择性问题,对于社会的凝聚力等方面的问题,考虑得更是远远不够。
再看政府的政策工具也非常单一。作为政策工具,政府在教育领域至少有三种方式可以使用:一种是管制方式。政府作为一个公共角色,可以通过制定各种各样的法律、条例进行管制。二是财政的手段。通过各种各样的财政手段,调节市场。三是公共设施的建设。这方面政府的管制手段比较多,财政的经济手段显得非常的不足。对照这三种,政府在教育质量的监控方面明显缺位。政策思路是数量目标第一位,大众化目标第一,而缺乏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应是政府实现控制教育市场最核心的一个方面。
在国外,私立大学、盈利性大学也是新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但它们对于盈利性大学,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其质量进行监控。美国的盈利性大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联邦政府所提供的对学生的贷款。但一旦接受贷款就意味着学校必须接受中介机构的认证。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对盈利大学进行监控。
8.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八
一、出租车管理方面。根据我市出租车运营现状,今后一个时期,不再新增出租车营运证数量。将友联和友好两家出租车代理公司进行合并,3月底前完成合并工作,合并后统一由油田公司客运公司进行管理。该公司的具体代理模式,由市交通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政府对于代理公司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今后,政府征收和核拨的各项出租车费用均由代理公司负责代征和核发。出租车运营价格问题,由市交通局统筹研究。
合并后的出租车代理公司要不断强化管理、服务职能,通过建立出租车及其司机审核准入机制,健全安全行驶、文明服务各项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多方面的优质服务,切实为出租车司机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我市出租车行业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树立行驶安全、车容整洁、服务文明的良好形象,使出租车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
二、公交车管理方面。大力发展公交行业,以清洁能源、性能优质、外形美观为标准,按照打造高品质城市的要求,优选国内最先进的燃气型公交车型,与生产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公交车辆档次。采取多种方式,尽快解决公交车司机紧缺问题。完善公交司机后勤保障设施,尽力解决公交司机的后顾之忧。同时,市交通局、规划局和客运公司要对城市公交站点的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对站点样式进行规范设计,确保公交站点布局合理、设计美观,将公共交通打造成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客运企业管理问题。关于市运输公司职工民用住宅物业管理问题,纳入矿区事业服务部物业公司管理,实行有偿服务。关于xxxx年公交运营补贴问题,由市财政列支5000万元予以扶持,其它费用由油田公司核算列支。
四、矿区事业服务部、市交通局着手研究在市运输公司基础上建立“克拉玛依公交公司”的有关方案,为今后城市公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9.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九
座谈会上,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处、省苏南建设促进服务中心、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高新区奖补资金的通知》、《2017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计划》、《江苏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建设方案(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苏南各市、各国家高新园区负责同志结合各地实际分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蒋洪副厅长在座谈会上指出,苏南五市及各国家高新园区要高度重视自创区建设工作,2017年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共同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建设项目,《2017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中明确的各项任务要确保完成;二要认真研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苏南区域需要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创新工作相关建议;三要认真做好自创区高新区奖补资金申报工作,确保各项科技支出合法依规;四要加大自创区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创新服务;五要积极创建高新区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提升园区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10.企业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十
河南省政府原副省长、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下一代英才》编委会主任刘玉洁出席会议并讲话。刘玉洁说:《下一代英才》的办刊是积极落实实践中关工委宣传工作会议及顾秀莲主任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为全国的下一代、更是为河南的下一代做了一件好事、办了一个好刊物,赢得了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受到中关工委及各级关工委的重视。并强调:一要编辑部努力工作、刻苦钻研,继续提高办刊质量;二要各地培养一些发行工作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发现典型、推广典型;三是要抓好各地通联站的建设和小记者培训,多用孩子们的嘴说话,做好杂志的征订和读用工作。
此次会议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各级关工委系统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和《下一代英才》杂志的订刊工作,更好地发挥青少年学生舆论宣传阵地作用,对2012—2013年度《下一代英才》发行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省青少年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下一代英才》总编魏广存,省关工委办公室主任何丽华,省委老干部局教育处长、《下一代英才》副总编李占军,《下一代英才》执行主编贺威,以及各地市关工委办公室、教育系统关工委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编辑/贺威)
11.企业座谈会会议纪要 篇十一
从“保盈利”到“增效益”到底有些什么变化, 提出了哪些新举措?让我们一起走进会议听一听, 看一看。看看会议文件及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听一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代表协会在大会作的工作报告, 听一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于万源对上一年度的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部署;会议期间还同时召开了2013年度“对标挖潜”领导小组会议, 听一听会上领导小组成员和企业代表提出的降成本增效益的新建议, 听一听钢铁企业创造积累的降本增效的新经验、新办法, 听一听在新的一年里各企业的新想法新打算, 共同感受会议的新变化、新特点。特别是对今年年初钢协提出的“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十二字方针和重点工作与去年实施的“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保盈利”相比, 在理念、目标和措施上有哪些新的发展、调整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两个“十二字方针”绝不仅仅是几个字之差, 而是具有重要的新内涵, 这里既有对过去重点工作的延续和深化, 更有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和创新, 标志着2013年的任务更重、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工作更实,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改革创新, 句句含新意, 字字重千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 加倍努力才能实现今年“增效益”的奋斗目标。
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财务资产部主任屈秀丽主持, 会议在听取了东道主太钢总经理高祥明代表太钢致欢迎词以后, 首先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财务工作的常务副会长朱继民代表协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次会议的主题和任务:去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上, 盈利能力上, 归根结底体现在财务上。2013年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如何提高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问题, 这次会议就是贯彻落实元月份召开的理事 (扩大) 会议精神, 把理事会确定的“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十二字方针落到实处, 通过财务、价格工作和对标挖潜工作提高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水平, 努力推进我国钢铁工业创新驱动新发展。这既是这次会议的主题, 也是对今年财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标准、新特点。朱副会长重点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全面分析总结了2012年钢铁行业总体运行状况;二是如何积极应对困难、深挖内部潜力, 努力保持钢铁行业平稳运行;三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四是2013年钢铁行业财务管理工作重点。这一报告对工作总结的实事求是, 对形势分析精湛透彻, 工作安排切实可行, 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全文另发) 。
会上,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鞍钢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于万源受第三届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委托, 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 并提出了2013年工作重点。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和总结
2012年是钢铁行业经营形势异常困难的一年,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认真贯彻刘振江书记在2012年财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效益为中心, 加强成本管理、财务价格管理, 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努力提高钢铁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 引导钢铁企业全过程多方位地开展“对标挖潜”工作, 积极研究、协调国家财税政策, 努力促进钢铁行业经济平稳运行, 为稳市场、保盈利做出了贡献。一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密切监测分析钢材市场价格变化, 促进“稳市场”工作
针对国际、国内钢材市场变化,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通过不断完善钢材价格监测系统, 及时跟踪国内外市场变化动态, 加强钢材价格走势的分析和预测, 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为“稳市场”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1.及时监测和分析钢材市场价格走势, 正确引导市场
为使钢铁企业和社会各方及时了解钢材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加强了对主要城市钢材价格变化情况的监测, 按周对主要钢材品种社会库存、钢铁生产用原燃材料及海运费价格和主要钢铁企业出厂价格进行监测;与CRU北京代表处建立了定期的沟通机制, 进行CRU价格旬刊编译、分析工作, 按月分析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波动原因, 预测后期价格走势;按周发布“中国钢材价格指数 (CSPI) ”, 及时反映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包括长、板材及八个主要钢材品种, 同时计算周环比、月度环比、年度同比升降等数据, 有关价格数据和走势分析及时在冶金报、协会网站等媒体刊登, 并反馈给协会有关会员单位, 为钢铁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市场价格信息。每月撰写的“钢材价格趋势分析及预测”分析报告, 在行业和社会的影响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钢铁协会网站的点击率逐月攀升, 对行业、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市场指导作用。
2.加强钢铁企业财务结算价格监测工作, 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为了给企业提供钢铁产品实际成交价格情况,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不断完善和细化企业财务结算价格监测系统, 到目前为止, 系统监测的钢铁产品品种已经达到27大类、146个品种规格;监测的主要原燃材料采购价格涉及铁矿石、废钢、冶金焦等8个大类、17个品种规格。通过按月收集、整理和反馈结算价格数据, 编发《国内钢铁企业财务结算价格汇总分析》, 为钢铁企业研究、制定价格策略和开展价格对标、效益分析、加强内部考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二) 完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编制和发布工作
为及时反映国内外铁矿石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应对国外铁矿石价格垄断,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自2011年10月发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以来, 不断完善铁矿石价格监测体系, 加强了对铁矿石价格的分析预测。
1.组织制定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工作暂行管理办法》
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下发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工作暂行管理办法》, 规范了编制和发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内部工作程序;明确了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保证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按周编制和发布, 并按月对铁矿石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发布月度市场综述, 到目前为止, 共发布指数62次, 发布月评15篇, 保证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编制和发布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定期在中央电视台、协会网站及《中国冶金报》等媒体上发布, 逐步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和认可, 也越来越得到钢铁企业、贸易企业和矿山企业的重视。
2.不断完善铁矿石价格指数的监测体系
为做好国内铁矿石价格数据的采集工作, 及时召开了“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工作座谈会”, 组织国内矿山企业分析了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运行情况;研究了进一步完善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冶金矿山协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国产铁矿石价格信息报送办法》, 完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监测系统, 推动了铁矿石价格指数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在铁矿石价格指数发布1周年之际, 于2012年10月组织召开了铁矿石价格指数座谈会, 邀请部分钢铁企业、贸易企业和矿山企业的有关人员, 共同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任务和目标。
3.加大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宣传力度
为扩大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影响力, 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和央视二台研究制作了“聚焦铁矿石价格指数”专题片, 并配合央视二台就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拍摄方案走访首钢京唐公司、鞍钢和河北唐钢公司三家企业, 以及京唐港、曹妃甸和鲅鱼圈等港口, 并采访了钢铁协会有关领导和专家。专题片已于4月26日在央视二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播出,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提高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时效性, 自8月1日起, 通过手机短信给副会长单位提供铁矿石价格指数和钢材价格指数。
(三) 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引导企业降本增效“保盈利”
为推动行业“对标挖潜”活动不断深化,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进一步规范了“对标挖潜”活动, 采取切实措施, 提高对标口径的统一性和数据的及时性、可比性, 为钢铁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 进行成本对比、挖掘自身潜力、“保盈利”提供了重要参考。
1.提高“对标挖潜”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今年以来, 为主动适应钢铁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通过对企业数据报送时间、报送质量等情况进行通报, 促进了企业及时报送对标数据;通过计算机以及人工的方法核对企业数据的勾稽关系, 加强了对数据的审核、汇总和分析;通过完善各企业上报本单位具体联系人、联络方式, 以及负责“对标挖潜”主管领导的资料, 加强了联系, 规范了数据报送, 促进了“对标挖潜”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在用电子版和纸质版将汇总资料反馈给企业的基础上增加了邮政快递 (EMS) 投送的方式, 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大大提高了“对标挖潜”汇总数据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2.制定并实施了“对标挖潜”统一指标填报和核算口径的规范意见
由于目前钢铁行业内部还没有全行业相对统一的、适合现行会计准则的成本核算规程, 各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口径不一致给企业之间成本对比造成障碍。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了《“对标挖潜”指标填报和核算口径统一规范》, 从财务、采购、制造成本核算和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制定了统一规范, 发给各对标企业参照执行。对企业间成本核算口径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意见, 促进了成本核算口径和方法的统一, 有效解决了目前在“对标挖潜”数据资料中存在的填报数据口径不一致问题, 增强了企业间报送的成本数据可比性。
3.加大了“对标挖潜”活动宣传报导和先进经验的推广力度
为应对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促进行业内各企业全过程、多方位地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为钢铁企业降成本保盈利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积极组织了“对标挖潜”活动的宣传报道和先进经验的推广工作。在《冶金报》原有“对标挖潜”活动报道四个栏目 (《掘金微利时代》、《对标擂台》、《对标挖潜先进企业巡礼》和《对标挖潜保盈利》) 的基础上, 增加了《对标挖潜纵深行》和《对标动态》栏目;针对采购成本持续攀升严重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的现状, 在《管理》版每月对钢铁企业的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对比、预测、研判, 便于企业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科学对标。
大力宣传先进企业在对标挖潜方面的典型经验, 对“对标挖潜”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其中年初集中宣传2012年财务工作会上对标先进企业典型经验;年中重点宣传“对标挖潜”活动中评为十佳的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年末重点宣传对标企业中进步较大的几家企业的工作经验。通过宣传“对标挖潜”活动典型企业的经验, 推广其中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办法, 使得“对标挖潜”活动成为钢铁企业“保盈利”的重要举措。
4.继续开展成本“十佳”评选和国内外成本对标活动
为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对标挖潜”评“十佳”活动, 评选出2011年度“对标挖潜”工作中十项主要工序产品制造成本前三名优秀企业。同时, 依托对标数据资料和国外权威部门成本数据编辑完成了《世界钢铁成本对比研究》 (每半年一期) , 对国内外钢铁原燃材料采购价格、主要产品成本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中外主要钢材品种的要素成本进行了对比;按流程对中外钢铁产品的完全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 剖析我国钢铁生产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为钢铁企业提出降低钢铁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四) 开展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 为钢铁企业“保盈利”提供措施建议
1.密切关注财务指标变化, 进一步做好经济效益分析
在做好大中型企业财务指标月度快报分析的基础上, 2012年重点开展了季度效益分析工作。关注分析企业效益变化特点, 重点分析钢铁主业盈利情况、吨钢盈利情况, 以及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状况, 找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为协会领导决策及企业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意见。针对企业亏损增加、库存上升、应收款增加的情况, 及时编发了两期协会简报, 提醒企业坚持“三不”原则, 关注资金风险,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2.认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 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各部委更加关注行业经济运行走势。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按月汇总分析钢铁行业的生产、进出口、库存、价格、投资及效益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研究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运行趋势, 按月形成《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汇报》材料, 通过参加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和国资委等部委组织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 反映行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提出相关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多次得到发改委、工信部有关司局的表扬, 连续三年获得工信部运行局经济运行分析先进单位称号, 为钢铁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收集整理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船舶、轻工以及煤炭、电力、铁路等上下游行业协会及部门的运行分析资料, 向会员单位进行反馈,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五) 积极反映企业诉求, 努力为企业争取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通过密切跟踪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积极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 协调国家宏观政策, 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当前钢铁企业的税负困难
在广泛征求相关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研究并提出了关于“十二五”时期有利于钢铁行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建议, 分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 如实反映了钢铁行业在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遇到的有关财税政策问题及政策建议, 从6个方面共提出了25个重大财税问题及政策建议, 基本反映了钢铁企业的财税政策诉求, 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理解和认可, 财政部有关司局充分肯定了我们提出的财税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开展税收政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我们将继续跟踪, 希望能够落到实处, 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 走出困境。
2.研究完善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优惠政策, 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为提高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积极组织有关企业进行专题的调研和分析, 并争取国家财税支持。提出了完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调整建议, 供财政部在修改完善现行政策中参考。积极与财政部有关司局沟通, 邀请他们参加专题座谈会,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研究钢铁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
通过企业调研等各种形式, 研究钢铁产品进出口税则在税率和税目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钢铁行业细分税则税目的建议和钢铁产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具体要求, 形成钢铁行业关于冶金产品关税调整意见的报告, 2012年提出新增66个税目, 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关税的行业意见, 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汇报和协商, 目前国家已经部分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和要求。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颁发的2013年进出口税则中, 有关冶金产品方面, 新增了7个钢铁税目, 涉及涂镀板1个, 含硼钢2个, 钢制易拉罐1个和不锈钢、石油套管3个。降低钼铁、钨铁、钛铁及硅钛铁进口暂定关税1个百分点, 由2%降为1%。
4.密切跟踪国外相关税收政策变化情况,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及时跟踪国外钢铁产品税收、进出口政策的变化及反倾销调查、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 及时做出分析, 为企业提供参考, 如与澳大利亚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就澳大利亚铁矿山税收体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专题座谈和研讨。重点交流座谈了于2012年7月1日实行的矿物资源租赁税 (MRRT) 的征税范围、税基、计税方法、税收优惠、征管程序等对铁矿山项目价值有较大影响的内容, 讨论了实施“碳税” (CPM) 对铁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分析了2012-2013年度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预算中所包含的税改方面的内容, 为研究在澳投资及产品进出口情况提供相关依据, 有关内容编发了协会简报给协会所有会员单位。
总之, 在第三届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成立的一年里, 全体委员共同努力, 加强财务、价格管理, 为稳定市场价格、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保盈利”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二、下一年度财价委员会的工作安排
当前, 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依然严峻, 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钢铁行业自身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 钢铁产品市场阶段性产能过剩引发的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加剧, 钢铁产品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同时受上游原材料资源相对垄断等因素影响, 导致钢材价格稍涨时, 原燃材料大幅上涨, 在钢材价格下跌时, 原燃材料价格却降幅较小, “两头挤”侵吞了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 这种状况预计将继续持续一定的时期, 只有不断创新、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才能促进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钢铁行业创新驱动新发展的要求, 钢铁协会提出今年要把“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 朱会长在讲话中对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做了深刻阐述, 对今年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要按照钢铁协会的统一部署, 认真贯彻落实, 在继续做好财务、价格、成本等信息服务的同时, 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密切监测钢铁行业经济运行, 跟踪分析经济效益变化情况
通过完善钢材市场价格和企业结算价格两套价格监测系统, 做好钢材价格走势预测分析,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减少市场炒作;完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编制、发布和分析工作, 准确研判后期趋势, 为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创造条件;研究原燃材料与钢材的价格关系, 寻求铁矿石与钢材的合理价位;分析行业生产、进出口、库存、成本、效益等变化情况, 掌握行业经济运行的新动向;分析影响行业经济效益因素变化的特点, 以及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状况, 进行企业盈亏平衡点动态分析;分析企业资金流, 跟踪对外投资、库存、应收应付账款等重点项目变化情况。
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监测, 做好经济效益变化情况分析, 促进企业合理控制产能, 理顺钢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供需协调, 保持价格相对稳定, 与钢铁企业一起研究钢铁产业链延伸, 调整品种结构, 降低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发展非钢产业等工作思路。
(二) 加强钢铁企业财务价格管理工作的研究, 交流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和做法
钢铁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对财务价格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要组织钢铁企业开展分析研究工作, 针对当前钢铁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工作, 发挥财务价格管理在经营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更重要的是发挥好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为钢铁企业财务人员服务的平台作用。不断培育和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防范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在组织钢铁企业深入研究探讨加强财务价格管理工作的同时, 促进企业间相互进行交流, 研讨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加强企业间及国内外的成本对比, 细化企业“对标挖潜”活动内容, 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典型经验推广等方式, 不断扩大对标的范围和项目, 推动行业“对标挖潜”活动深入开展, 推动精细化管理, 探寻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的措施和办法;学习和交流企业间加强资金管理的做法,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减少资金占用, 促进钢铁企业控制资金投入, 提高资金回笼, 拓展融资渠道,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企业负债水平, 降低财务费用, 控制资金风险;学习和交流企业间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优化产品结构, 规范销售行为, 避免无序竞争的做法;学习和交流企业间通过创新企业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做法等, 为企业间提供可以相互借鉴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的经验。
(三) 调研掌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及早介入国家相关的财税、金融政策调整
财务与价格委员会作为钢铁行业财务管理人员交流研究工作平台, 要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了解和掌握企业经济运行的真实状态;要及早研究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和金融政策, 帮助企业解决财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决进口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钢铁产品出口、钢材以产顶进等方面的财税政策以及对外投资、拓展筹融资渠道、扶持技术创新等问题。
随着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结构性减税等政策, 国家在审批规划和新建扩建项目时会有新的要求, 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工作相应的财税、金融政策将进行调整, 我们要密切跟踪国家政策的调整情况, 及时组织钢铁企业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四) 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协调解决钢铁行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较大困难, 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各钢企要团结一致, 进一步研究财政、金融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积极争取改变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日益趋紧, 矿山生产税费不断增加的现状, 促进国家采取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兼并重组等工作的政策支持, 减少国内钢铁企业税收负担过重问题。
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要团结钢铁行业全体财务、价格工作人员, 加强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联系, 根据钢铁行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经济运行中遇到的财税、金融等问题, 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分别从当前、短期以及长期的角度研究促进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及稳定钢铁产品市场和原燃材料价格的措施。
会议期间, 还同时召开了2013年“对标挖潜”领导小组会议, 专门研究讨论了2013年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建常、主抓财务工作的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副秘书长屈秀丽参加并主持了会议。会议在回顾总结2012年“对标挖潜”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2013年如何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和建议。会议在简要回顾了2012年对标挖潜工作和“对标挖潜”领导小组人员调整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提纲。
1.进一步提高交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对标交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标挖潜”工作的生命线, 关系“对标挖潜”工作的生死存亡, 今年通过进一步加强对标企业数据的催报和审核, 争取将每月的对标汇总数据更加及时地反馈给企业。目前, 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按要求在每月18日之前上报上月数据。但仍有3~4家企业经常不能按时上报数据, 主要有攀成钢、首钢、川威、武钢等企业, 经常影响数据汇总和反馈的及时性。本年度将重点督促这几家企业的数据按时上报, 也希望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督促这几个企业能按时报送对标数据, 争取汇总数据能在每月25日之前反馈给企业。
为鼓励企业提高数据报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拟从今年开始, 开展“对标挖潜”数据报送工作评优活动。按照协会己经颁发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对标挖潜”数据报送工作管理及考评办法, 每月对企业报送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打分, 年终依据各企业的综合得分, 评选出“对标挖潜”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2..继续开展2012年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产品制造成本评“十佳”活动, 并对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完善十项主要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规定, “对标挖潜”办公室就各企业报送数据的口径多次发文进行规范和完善, 对各指标的内涵和口径进行明确规定, 但由于各企业核算方法还存在一些差别, 2013年拟就十项主要产品制造成本评选办法等做出以下几方面改进:
(1) 评选“十佳”钢铁品种的调整。由于住建部、工信部己联合发过通知:从2012年开始不再颁发Ⅱ级螺纹钢生产许可证, 2013年底前建筑用钢材将取消Ⅱ级螺纹钢的使用, 所以, 建议2013年“对标挖潜”取消Ⅱ级螺纹钢成本对标, 增加IV级螺纹钢。十佳评选也由Ⅱ级螺纹钢改为评比Ⅲ级螺纹钢。
(2) 对目前企业尚不统一、而对制造成本影响较大的项目进行调整。如目前“大修理费”一项有的企业计入制造成本, 有的企业计入管理费用, 评选“十佳”时应将入围前三名的企业的“大修理费”进行统一规范, 如果入围企业制造成本中不含“大修理费”, 则调整为含“大修理费”的制造成本, 再进行评选。
3.进一步深化“对标挖潜”工作
开展分区域“对标挖潜”数据交流活动, 为企业间相互了解、进行成本对标提供重要平台。然而, 企业要想真正的找到差距, 制定切实可行的降本增效方案, 还需更深入了解同类企业的情况, 需要企业间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为促进企业间进一步交流, 推动“对标挖潜”活动自下而上的全面展开, “对标挖潜”办公室拟在今年按区域组成五个对标活动小组, 每个组选出一个组长单位, 由组长单位牵头定期召开现场对标交流活动, 活动地点可以在小组成员内轮流进行, 轮流承办。每次对标交流活动由组长单位根据本小组对标交流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确定每次的交流内容和交流重点, 对标办公室可派人员参加。
对标小组交流活动的原则是:以企业为主体, 以区域市场为重点, 以专项产品为对象, 以降本增效为导向, 共同推动“对标挖潜”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会议对各小组今后的活动还提出了具体建议。
4.进一步加强对标数据资料的分析加工,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自1999年开展“对标挖潜”工作以来, “对标挖潜”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与对标的企业也由40家左右增加到目前的59家 (2013年河南济源钢铁将参加“对标挖潜”活动, 参与该活动的企业将达到60家) , 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同时, 由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起的成本信息网交流工作开展了近20年, 也积累了大量丰富翔实的资料。拟加强对钢铁企业成本变化情况、变化特点、变化原因以及变化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 形成分析报告, 为企业及时掌握钢铁企业成本变化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决策支持。继续开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根据企业要求, 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 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提纲, 对标挖潜领导小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讨论中, 大家首先对2012年的对标挖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并一致认为对标挖潜工作在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企业领导也越来越重视。面对2013年的形势与任务, 一定要继续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与上年相比, 尽管一月份出现盈利, 但盈利能力较弱, 水平不高, 形势依然严峻, 任务更加艰巨, 所以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讨论中上年亏损额较大的企业感到压力很大, 要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打翻身仗, 努力做到不亏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亏损;效益较好的企业, 则提出要再接再厉, 乘胜前进, 再上新台阶, 为实现全行业增效益多做贡献, 包钢总会计师汪洪在发言中说包钢2012年盈利15亿元, 在全行业排名第三, 但他们没有以此为满足, 而是响亮地提出在新的一年里要跳出钢铁发展包钢, 跳出包钢发展包钢, 要在搞好白云矿资源综合利用、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煤炭、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利用现有的财务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业、控制上游、延长下游。从六条生产线向外扩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 这些产业的收入要占到包钢总收入的一半。跳出包钢发展包钢, 就是要冲破原来的条条框框, 加大对标范围, 提高对标标准, 加大工作力度, 严格考核评比, 并把考核结果与奖励紧密挂钩, 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 使包钢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实现利润全行业排名第一的宝钢股份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陈缨同志代表宝钢在介绍经验时就提到2012年宝钢实现利润112亿元, 其中钢铁主业、非钢行业和投资效益三分天下各占其一,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 将努力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攻坚克难, 开拓创新, 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总之, 大家决心在新的一年里要向扩思路、大手笔、深层次、高效益迈进, 为实现全行业增效益做出新贡献。
【企业座谈会会议纪要】推荐阅读:
企业座谈会主持词08-28
广西邀请参加座谈会企业名单07-29
企业改制分流座谈会讲话10-16
企业大学生座谈会发言稿10-22
企业文化深植工作座谈会发言稿12-23
企业党建指导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12-11
在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07-28
杨叶镇企业家迎春座谈会主持词10-05
在企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上的发言10-19
在迎新春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