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原文及翻译

2024-07-09

淮南子原文及翻译(14篇)

1.淮南子原文及翻译 篇一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躁动,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淮南子人间训》)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牵牛蹊人之田 蹊:践踏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组是( )(2分)

①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 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 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 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 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3分)

(2)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4分)

参考答案

4.C “罢”应该是“撤掉、撤出”之意。

5.B ③从正面证明了观点;⑤⑥从反面证明了观点; ③楚庄王放弃了对陈的占领是“知止”,得到了诸侯的尊重是“不辱”,说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⑤三国灭智氏是智氏不知足.不知止导致的结果。⑥智氏“好广地”是“不知止”“不知足”,“亡”是“殆”,从反面证明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A从文中看不出楚庄王“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

7. (1)诸侯们听到这件事情,认为你君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的国家。(“以”、“贪”、判断句式、句子通顺各1分)

(2)所以,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只要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像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而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还是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这样。(“王”、“是”、“广”、句子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躁动,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杀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了。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诸侯们听到这件事情,认为你君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的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楚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作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这就是在竭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

张武替智伯出主意,说:“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又离心离德,现在正好可以讨伐他们来扩展我们的领地。”智伯于是听从张武的计谋发兵攻打中行、文子氏。把他们消灭之后,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韩、赵三家索要土地。韩家和魏家割让了土地给他,而赵家不肯割让。智伯于是胁迫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并包围晋阳达三年之久。后来赵、魏、韩三家暗中联合,秘密商议,一同进攻智伯,于是消灭了智伯家族。这就是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的结果啊。

竭力使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终于称霸天下;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君王最终被人家消灭。所以,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只要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像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而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还是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这样。过去智伯骄横,攻打中行文子,并且战胜了他们,又胁迫韩魏的君主,割去了他们的土地。还认为不满足,于是起兵伐赵,韩魏二君反戈一击,智伯兵败晋阳城下,身死高梁城东,头颅被作为溺器,国家被分为三份,被天下人笑话,这都是不知足所带来的祸患哪。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淮南子原文及翻译 篇二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淮南师范学院校训。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品牌与精神宣言,是其办学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凝聚基础上的理性抽象,是其办学理念、治学精神、价值追求的物质载体与行动指南,也是沉淀、传承于其师生员工并激励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不同层次、性质的大学特点和个性不同,不同类型、风格的大学校训侧重各有不同,但都集中体现了各自大学的特色、理想与追求。根据《大中学校校训集锦》(姚德义,1997)一书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校训大部分源自儒家经典著作,注重强调人的道德义务与人伦关系,强调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反映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淮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师范类本科高校也不例外,她以“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为校训。校训中的“明德,至善”取自《礼记·大学》,意即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博学,笃行”见于《礼记·中庸》,它强调的是儒家先贤做学问的方法。“明德,至善”提出目标,“博学,笃行”为实现目标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法。这八字校训简洁精炼,内涵丰富,体现了淮南师范学院追求美德、崇尚完美、强调博学、尊重实践,为国家、民族和社会不遗余力的精神底蕴。

校训作为高校的声誉招牌和特色之一,可以向社会和外界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发挥对校外社区的积极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从这一角度而言,校训就是一所大学最好的广告词。随着淮南师范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外交往的持续深入,校训作为广告词的宣传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目前,学院已与英、美、德、加拿大等国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中澳合作办学已面向社会招生,单独的中文校训已经不能满足“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所以作为“广告词”的英译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这八字校训的翻译。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家赖斯(K.Reiss)、费米尔(H.J.Vermeer)和诺德(C.Nord)等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Reiss&Vermeer,1984:101;转引自Nord,2001:29)。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等值”或“等效”的翻译观,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译学界的“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异化”与“归化”的二元对立。该理论认为: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对原文既可以采用逐字直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完全改写的方法,或者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翻译策略。而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并非是看它对原文的等值程度(equivalence,包括功能等值),而是看它对于翻译目的的“适宜性(adequacy)”,即是否有助于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基于原文的文本处理过程,原文的地位不再“神圣不可侵犯”,译者可以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调整翻译策略,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那些需要调整或改写;而且“原文仅仅是译者使用的多个‘信息来源(offer of information)’的一种”(Nord,2001:25)。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笔者探讨“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这八字校训的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英译探讨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这八字校训皆源于《礼记》,凝练深邃,古朴典雅,韵味深长。“明德,至善”是目的,“博学,笃行”是方法,通过“博学,笃行”达到“明德,至善”。这一校训激励广大师生成为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知行合一,尽善尽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所师范院校的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国内许多师范院校的校训)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英文校训要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1.要再现中文校训的含义、风格和语言特色;2.要体现师范院校的特点和大学宗旨;3.要注意横向对比,把中西文化差异考虑进去。国外高校校训大多“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体现的是宗教思想文化,主要强调对真理与学术自由的追求”(林为连、张国昌、许为民、郁怡汶,2007:129),而英文校训主要是为了适应和配合学校对外交往的需要,展现学校办学原则、办学理念、治学特点和文化内涵等,宣传对象以对外为主。4.要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英文校训的预期宣传目的。综上所述,笔者在斟酌再三后,把“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这八字校训翻译为:Unto the Salt of the Earth via Knowledge and Integrity。

笔者翻译的英文校训乍看与原来的中文校训出入甚大,但仔细研究后会发现译文不仅满足预期的宣传要求,还很好地回答了这则校训翻译前的考虑要点。首先,中文校训的含义、风格和语言特色通过“Unto the Salt of the Earth via Knowledge and Integrity”这十个字简洁地表现出来。“the salt of the earth”出自《圣经》。据《新约·马太福音》(Matthew)第五章记载,耶稣对他的门徒说:“Ye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but if the salt have lost his savor,wherewith shall it be salted?”(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如何才能再咸呢?)在这里,“salt”转义为“the most valuable members of society;the finest type of humanity;a person or a group of people having the best character”之意。这个短语被后世不断引用变成了一个典故性成语,正好能体现原文引经据典、古朴典雅的风格和韵味,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至善”的要求。其次,《英语词典》的独力编撰者,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文人之一,集文评家、诗人、散文家、传记家于一身的塞缪尔·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1709—1784)曾有一句名言:“Integrity without knowledge is weak and useless,and knowledge without integrity is dangerous and dreadful.”(没有知识的正直感软弱而无用,缺乏正直感的知识危险而可怕)。在这里,“knowledge”正好对应“博学”;“integrity”巧妙地传达了“明德”;“knowledge and integrity”很好地体现了师范院校的特点和宗旨,暗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意。诚如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大”正体现在这两个词之中。再其次,译文中的两个介词“unto”和“via”的选择可谓匠心独运:既深化了“笃行”的意味,又体现了其它三个词中的动态含义,更把原文中的目的和方法的统一起来。最后,译文兼顾了与译入语校训的横向比较,照顾了中西文化差异。国外大学校训很多采用“介词开头”或“名词+名词”句型:剑桥大学的校训是“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哥伦比亚大学是“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普林斯顿大学是“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龚晓斌、兰夏,2007)。介词具有特指性,这三个校训都着重彰显了本校的存在及存在目的这一概念,使受众在阅读其校训时立即联想起这所学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是“Verity or Truth”;麻省理工学院是“Mind and Hand”;耶鲁大学是“Truth and Light”;杜克大学的校训是“Knowledge and Faith”。这些校训直击所要宣扬的理念,直接唤起受众头脑中的印象。(钟晓雪,2003)因此,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笔者翻译的英文校训结合了这两类校训的特点,不仅形神兼备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风格和语言特色,更满足了在译语情境中完整实现预期宣传目的的要求,“广告词”的特点跃然纸上。

四、结语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所大学的校训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其精神风貌。而一所大学的英文校训不仅承载着“大学精神”,还起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广告作用。因此,翻译校训时不能过分强调语言层面的“等值”或“等效”;翻译策略上也不应纠缠于“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异化”与“归化”的二元对立。译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翻译策略,使译文最大限度地达到其预期功能和目的。翻译“目的论”虽然不是新的翻译理论,但在具体的翻译研究和实践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把“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这则校训翻译为“Unto the Salt of the Earth via Knowledge and Integri-ty”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姚德义.大中学校校训集锦[M].气象出版社,1997.

[2]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林为连,张国昌,许为民,郁怡汶.国内外知名高校校训评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4]龚晓斌,兰夏.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促织原文及翻译及鉴赏 篇三

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

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古书有载:“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聊斋志异》全书十二卷,四百八十八篇,通过花妖鬼怪故事,人神鬼相杂、幽明相间的艺术画面,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讽刺科举制的腐朽和弊端,歌颂男女青年的纯真爱情,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作品继承和发扬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的艺术传统,既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的真实感。构思奇特,幻异曲折,跌宕多变,刻画细腻,文笔洗练。其思想和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优秀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可谓是文学精品。本文拟从情节、语言、人物三方面赏析其艺术魅力。

一、情节曲折,构思严谨 我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因此形成的艺术传统是,非常注重故事的情节,善于营造跌宕起伏的曲折性和起承转合的完整性。 《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其中“征虫—觅虫”可看成是故事的开端,“求虫—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这样,全文的情节特征已经一目了然。但本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成名初次觅虫不得,转侧床头,唯思自尽,走到了山穷水尽,是为一波;而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虫,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成子好奇,“窃发盆”,虫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却不料儿子也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身化促织,虽令人匪夷所思,但文章也就从此得以急转直下,豁然开朗;此后,小说极力地以其貌不扬,来反衬促织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斗虫,斗鸡,无不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也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最后以大团圆结局,让人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不由得要掩卷三思…… 故事情节曲折,却构思严谨。纵观全文,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结构完整。关于起承转合,上面已经叙述过了。至于前呼后应,至少有两处照应非常好,一是故事起因于“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以“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为终,应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古话;二是成名始“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且家中“薄产累尽”,而终能“入邑庠”,且“田万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跷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可谓善有善报。

二、语言精炼,生动形象《聊斋志异》一书历数十年乃成,且不断修改增补,其语言来自民间,又经艺术加工,自然十分的精炼、生动。用词精炼主要表现在对动词的运用,十分恰当,而且经济。如第三段:“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二十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又如第四段:“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这是一段细节描写,作者去芜存杂,突出动作性,通过“逐”、“蹑 ”、“扑”、“掭”、“灌”、“视”等词,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细毕现,如在眼前。再如第七段:“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纥敌领。”这一段文字也通过“怒”、“奔”、“跃”、“张”、“伸”、“纥”等词,把斗虫过程中促织的神态和动作写得细腻逼真。文章在精炼处惜字如金,但在形象处却又泼墨如水,细致入微,生动感人。如第六段:“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描绘出人物亦怒亦悲亦愁的神态;又巧妙地借用景物衬托,以“茅舍无烟”(正衬)、“东曦既驾”(反衬)来表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

三、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前面我已经讲过,我国古代小说十分注重情节性,甚至到了刻意的地步,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略显不足。但《促织》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确属独树一帜。本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神态描写。 关于对成名的神态描写,前面已经提及,不再累述。让我们来看看对“游侠儿”的描绘吧。第七段:“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弟子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中。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纥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这一段中,少年共有三笑:第一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不由地“掩口胡卢而笑”,这一笑很形象地刻画出少年一副轻狂傲少的神态;第二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三次是他用猪鬣来挑逗促织,但“仍不动”,于是“又笑”, 得意至极。通过这“三笑”的描写,一个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游侠儿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而最终“少年大骇”,既衬托出促织的奇异,更进一步表现了人物的无知可笑的一面。此外,文中虽然对成名的妻子和儿子着墨不多,但精炼的数笔也很生动形象。若第五段:“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把成子的“恐惧”和成妻的“惊”、“怒”渲染得很成功。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再一一例举。

总之,《促织》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优秀传统,十分注重情节结构的营造;又能在语言方面推敲斟酌,做到精炼生动;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有所突破,使文中的人物都能栩栩如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篇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的短篇小说精品.

4.《月赋》原文及翻译 篇四

原文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桑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怿.南朝谢庄所作,与宋玉《风赋》、谢惠连《雪赋》并称。

赏析

由古至今,文人雅士以“月”为题的诗文不胜枚举,从《古今图书集成》所搜罗的作品,即可见一斑。谢庄有五子,他替他们取了甚为风雅的名字,分别是飏、朏、颢、从(上有山)、瀹(上有草)。有风,有月,有山,有水,可见谢氏是个性情中人,甚为风雅,且对“月”定有一份难以名状的好感,故也以“月”为题,创作了《月赋》。纵然在当时,人们对《月赋》的评价已十分不一致,如,宋孝武帝为之“称叹良久”,认为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佳作;颜延之则说:“美则美矣,但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人更拿它来和宋玉的《风赋》、谢惠连的《雪赋》做比较,但看法仍有分歧。就以“月”为题的文学作品来看,谢庄的《月赋》仍是其中的翘楚,否则,像《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就不会相当一致地都收录了这篇文章。

我们可以发现谢庄的行文并不直接切入主题——“月”,而是拿曹植和王粲来替自己说话,先是以“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作为起笔。之后,陈王“抽毫进牍,以命仲宣”,让主角转到王粲身上,文章由此处宕开,最后,再以陈王连连称“善”作结。以这样的虚构来从事文学创作,谢庄并非头一位,这种以构拟的人物进行对话的行文方式,早已成了“赋”文学的一特征。

而谢庄仅仅是踵继前人的作法,却引来不少的批评,认为《月赋》既然借历史人物来创作,但也该考虑到是否合乎史实。如,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也都卒于这一年,而到了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才被封为陈王,谢庄却称曹植为“陈王”,又有说既已假托王粲之口来抒发情感,就不应该写入孙坚夫人梦月入怀而生孙策的传说事件。这样听起来似乎言之成理,但,对于一篇非史非传的文学作品而言,我们理当以较感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不应如此苛责,因为他并不损害文章的美感。

由于《月赋》以“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为开头,让谢庄笔下的“月”注定以愁忧的形态出现。风月、山水本是无情的,因人而沾染了许多的情感,“月”亦是如此,它本身并没有喜怒哀乐,是谢庄希望让它带著情感的色彩。而长年为病所苦的谢庄,自称已是“常如行尸”而“无意于人间”。有这样的情怀,心中那份说不尽的哀戚,当然也很容易地渲染了所见到的“月”。

人也会随著外在景观的改变,而体悟自我,所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指的正是这个道理,而一年四季中,最容易让人有悲伤、凋零之感的,应是“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天,在这样的季节里,“月”自然也会浸染惆怅与孤凄。所以,谢希逸也就以秋天的“月”作为《月赋》描写的主题对象。

“月”既然是全文描写的主题对象,而谢庄在四百四十三个字中,直接点出“月”字的,虽然仅有六次,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曹子建因刚遭受知己亡故之痛,忧闷不乐,已久未出游,夜半时分愁绪又起,遂外出解闷。遥望着天空,见到“白露暧空,素月流天”,心中不胜感慨,低声吟诵起《诗》句来,仍觉不足以消愁解闷,于是要王仲宣为此情此景写一篇文章。原本愁思是闷在曹植的内心里,因为偶然之间见到“月”,那份内在的情绪也就有了一个可供寄托的外在具象——“月”,让无情的“月”和有情的人彼此接触在一起,展开了对“月”的描写。

王粲在陈王授意之下,先是一番的谦虚,述说自己的不才,幸蒙陈王的恩宠,不敢有负此恩,只好姑且一试,接著就说道:“日以阳德,月以阴灵。”以类此“日”、“月”的对比,及其延伸出的“阳”、“阴”观念做为开头,引领出种种附着人的价值观的“月”和“月”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铺陈、说理的成分多,而写景、抒情的成分甚少,“朒朓警阙,朏魄示冲”,将“月”相的变化说成了是在警示人君的作为须合德,须谦冲;“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更引用了梦“月”入怀的神秘传说,让“月”与朝代、家国的兴衰产生了一定的系连,凡此种种,想必是汉赋“铺采摛文”和“劝百讽一”的遗型。

写完了“月”的种种典故,谢庄又继续借王粲之口,连写了十四句优美异常的文字,虽没直接点明就是在写“月”,但句句扣紧“月”:先是以六个句子来描写天上的云气、地上的湖光山色的种种,为月的升起营造出不凡的气象;等到月由东方缓缓升起,也仅以“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如此不著痕迹的笔法写出;接著,又是以六个句子来形容月色本身和月色底下的景况。正由于月色是如此的俊美,君王也因而喜爱此月,罢去所有的歌舞,也就“去烛房,即月殿”,此时才明言“月”字,做为前文的说明,也为后文预留了线索。

走向“月”殿,带来了羁旅的几许孤寂,感受到至亲好友不在的凄楚,王粲的“月”也从没有直接感情的柔美,转为诱发感慨的凄美。此时,不管是天籁,还是乐音,听来一切都是那么凄苦异常,更反过来使人有一种无限的郁结萦绕于胸,最后发现唯有“愬皓月而长歌”,才能消解种种的不乐。因“月”引发愁绪,也唯对“月”长歌才能消除愁绪,表示只能与“月”对话,这就更显出羁旅的孤独与悲哀。

对“月”长歌什么呢?“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望着“月”,一时间感到虽与美人相隔甚远而无法相见,但那共有的明“月”可以传递彼此的信息,也算稍稍慰藉相思之苦,回过神来,发现距离终究是无法超越的。这种因“月”而引发对家乡、对情人的相思,可说是千古不变的母题。由于唱得深情款款,听者也听得入神,却霎然而止,听者恍然若失,于是又歌一曲:“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月”将西没,是岁也将终了,要人趁时光尚好时回去,正与“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的“月”升起的情形相呼应,做为完美的结束。

最后,陈王的连连称“善”,不但给予王粲一个回应,也算回应了文前的“陈王初丧应、刘”,总结了全文。

据史书的记载,与谢庄同时的袁淑,看过谢庄所作的《赤鹦鹉赋》之后,曾感叹道:“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李调元称此赋“属对工整”,且认为是“律赋先声”。而与《赤鹦鹉赋》同一时期所作的《月赋》,亦运用了许多整饬的对偶,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对,甚至有骈四俪六的句式。以最为人所称道的“若夫气霁地表”至“周除冰净”一段为例:

“气霁地表”对“云敛天末”

“洞庭始波”对“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对“雁流哀于江濑”

“升清质之悠悠”对“降澄辉之蔼蔼”

“列宿掩缛”对“长河韬映”

“柔只雪凝”对“圆灵水镜”

“连观霜缟”对“周除冰净”

十六句中两两对偶,有五组四字句对,二组六字句对,而且前八句更是“

四、四;

四、四;

六、六;

5.论语原文及翻译 篇五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 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淮南子原文及翻译 篇六

随着淮南矿业集团第一轮战略性大发展,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升级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 从6 400 k N升级到了9 200 k N, 并在顾桥矿1117 (1) 工作面第一次使用了电液控制系统, 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普通支架方面, 丁集矿1262 (1) 工作面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也达到了8 800 k N。潘一矿、张集矿、顾桥矿大采高工作面的液压支架的最大支撑高度达到5 m。工作阻力在4 800 k N以下的中厚煤层液压支架和综放支架正逐渐退出集团公司装备行列, 取代它们的是6 400 k N及以上的高强度液压支架。

目前淮南矿业集团最先进的液压支架技术指标提升到:操作方式为电液控制系统;最大工作阻力为9 200 k N;最大支撑高度为5.0 m, 支架中心距为1.75 m;立柱缸径为Ф400 mm, 进液管径为DN50, 回液管径为DN65;单架重量约37 t。

2 主要技术改进状况

淮南矿业集团在大采高、大倾角和薄煤层液压支架三个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进。使得淮南矿业集团综采面的装备, 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大采高。由于限制综放开采, 针对潘一矿1521 (3) 、张集矿17116和顾桥矿1111 (3) 工作面平均煤厚4.3m左右, 最大煤厚约5 m的条件, 集团公司与沈阳天安公司设计开发了ZZ9200/24/50型和ZY9200/25/50D型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

(2) 大倾角。针对潘北矿1111 (3) 首采工作面平均倾角20°的条件设计了ZZ6400/22/45型大倾角液压支架。结构上缩短了顶梁长度、加大了侧推撑杆的直径, 加强了侧护板的联接强度, 增加了台阶式脚踏板, 并对防倒系统进行了专门设计。

(3) 薄煤层。2007年最重要的攻关是安全高效综合机械化开采的薄煤层液压支架的研制。集团公司领导亲自主持, 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开发了ZY5000/8.5/17D型的薄煤层液压支架。该液压支架的参数为:支撑高度0.85~1.7 m;工作阻力5 000 k N;中心距1.75 m;适应煤层角30°;支护强度0.5 MPa;单进单回、双侧活动、整体刚性底座、电液控制等。

3 进口零部件使用状况

由于国产液压支架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件制造质量方面已能够满足国内煤矿生产的需要, 所以集团公司决定液压支架不整架进口。但是国产液压支架在电液控制系统、推移千斤顶以及大直径胶管等方面与国外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以在顾桥矿重点引进了国外的电液控制系统、推移千斤顶以及主近、主回胶管等关键部件。如电液控制系统使用的是德国天玛原装产品, 推移千斤顶及主进、主回液胶管为德国格鲁考夫产品, 密封件使用的是美国EPN产品。

4 支架在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4.1 ZY5000/11/24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

该支架在潘一矿、潘三矿工作面使用中发生立柱涨缸严重、啃底等问题。

(1) 啃底、翻转现象的分析。当支架的前端不能有效的支撑顶板, 顶板的最大压力超前, 支架的前端受力加大, 使支架的支撑重心点随之前移, 此时支架就易发生翻转及啃底现象。

(2) 立柱涨中缸问题分析。对于立柱中缸材质的硬度问题, 经检验其硬度一般在HB250~290, 符合设计要求。分别按1.2倍、1.5倍、2倍、2.6倍进行耐压及破坏性实验, 1.2~1.5倍时材质没有发生塑性变形, 当升压到2.0~2.6倍时变形量小于规定数值, 实验结果显示硬度符合规定。所以材质硬度不是立柱涨缸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使用情况, 一般在工作面推进半年后, 立柱开始不同程度的涨缸。说明立柱涨缸是一种过度疲劳造成, 它是在受到循环作用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的永久变形。液压支架中能产生循环作用力的是升柱和降柱时的液压冲击。当立柱每降一次, 高压液便会冲击中缸一次。中缸的壁体偏薄, 在这种超高压力作用下, 中缸产生变形。另外, 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没有按照规定的配比浓度对液压支架系统供液, 使立柱安全阀发生锈蚀, 整定值升高或完全失效, 对立柱失去保护作用, 也是立柱涨缸的一个主要原因。

4.2 ZZ6400/18/38型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该支架主要发生的故障:立柱涨缸;伸缩梁托板断裂;推移千斤顶缸口磨损严重;调架千斤顶损坏;封底板撕裂等。原因分析如下: (1) 涨缸。该架型立柱涨缸的变形量比ZY5000/11/24型支架要好一些, 该支架设计的立柱缸筒偏薄, 按理论设计可以满足要求, 但安全系数偏小。对涨缸的立柱拆修时发现, 立柱底阀及安全阀锈蚀严重, 动作不灵活。 (2) 伸缩梁托板断裂。由于托板主筋的设计强度不够, 双护帮千斤顶的作用力大造成。通过增大主筋板厚度, 改为单护帮千斤顶, 已经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3) 推移千斤顶缸口磨损、变形严重, 生产管理不到位, 支架底座前端浮煤、矸石没有及时清理, 使底座封底板推移滑道浮煤多, 导致推杆与推移千斤顶间隙太小, 产生干涉、挤压后, 推移缸口变形损坏。 (4) 调架千斤顶损坏严重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将调架千斤顶伸出后, 调架完毕没有及时收回, 移架时将调架千斤顶挤拉变形损坏。 (5) 支架封底板撕裂严重:主要原因是设计结构不合理, 抬架千斤顶在抬架时把推移滑道封底板压坏。根据现场损坏情况, 滑道的封板在后立柱前端50~l00 mm向前处不封, 即半封底, 滑道后中部保留封地板。这样, 既增加了抬架的高度, 又避免了封底板被压坏。

4.3 ZZ9200/24/50型加大采高液压支架

该型号的支架存在的问题是护帮千斤顶连接耳座易损坏, 其原因主要是定位销固定槽处易产生应力集中, 操作工操作不当造成。固定槽由环形的矩形槽改为对称月牙槽结构, 增大了定位销的强度。

5 几点经验和技术改进措施

(1) 工作面配置水处理系统, 提高液压支架工作介质质量。顾桥矿首采面使用水处理系统, 液压支架液压系统跑、冒、滴、漏现象明显减少, 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长、工作的可靠性高, 液压支架故障率减少, 配件及乳化油消耗极少。

(2) 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80 kg级高强板焊接时, 采用电热陶瓷片预热工艺进行焊接, 焊后对结构件进行整体回火、喷丸处理;结构件装配孔采用焊后整体镗孔工艺, 销孔配合间隙0.75~1 mm, 提高连接销孔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精度, 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互换性;千斤顶耳座生根焊接, 对立柱柱窝与主筋板的焊缝采用多层多道焊接工艺;对于立柱、千斤顶中的缸底、活塞、导向套、卡键、推移千斤顶耳轴等采用锻件加工, 增加材料的密度, 提高材料机械性能。

7.《饮酒》原文及翻译 篇七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是指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是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指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指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指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创作背景

8.短文原文及翻译 篇八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 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淮南子原文及翻译 篇九

动物内脏器官的质量及指数能反映出动物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状况, 而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均在消化器官完成。目前, 关于淮南麻鸭消化器官生长发育情况尚未见报道, 试验通过对1~10周龄淮南麻鸭消化器官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测, 为淮南麻鸭的饲养和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随机选择初生的淮南麻鸭100只, 雌雄鉴别后用涂料标记, 1周龄时换成翅号。全期舍饲, 1日龄时相对湿度为70%, 1日龄后保持50%~60%。采取自然光照。1~3日龄皮下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 20日龄肌肉注射鸭瘟疫苗。日粮为配合颗粒料。

1.2 方法与测量指标

分别于1, 2, 3, 4, 5, 6, 7, 8, 9, 10周龄时随机取淮南麻鸭 10只称重, 颈动脉放血致死后剖开腹腔, 观察消化器官的外形, 清除内容物, 用分析天平、软尺和游标卡尺测量消化器官各段的重量、长度、周长。

1.3 数据处理

试验选用Richards模型为S形曲线, Richards模型如下[1]:y=a/[1+exp (b-cx) ^ (1/d) ], -c-1ln (d/expb) 为拐点时间, a/ (d+1) 1/d为拐点体重, ac/ (d+1) (1/d+1) 为最大日增重。方程参数估计采用Gauss-New-ton法和Marquardt法进行循环迭代估计参数, 收敛标准为1×10-3, 参差平方和为1×10-5时迭代结束。应用CurveExpert 1.3软件对生长曲线拟合绘图, 用相关指数R2衡量所拟合曲线的拟合度, 离回归标准误S表示偏离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淮南麻鸭1~10周龄消化器官重量 (见表1)

由表1可知, 淮南麻鸭消化器官各段重量均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0周龄时, 肌胃的重量最大, 为消化道同期重量的49.46%;直肠重量最小, 仅为消化道同期重量的2.83%。

2.2 淮南麻鸭消化器官各段与消化道重量的比率 (见表2)

由表2可知:在1周龄时, 淮南麻鸭消化器官各段与消化道重量比率偏高的是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直肠;在2~10周龄, 消化器官各段与消化道重量比率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10周龄时, 消化器官各段与消化道重量比率居高的是肌胃、空肠和食管, 分别为48.50%、12.80%、11.92%;其次是回肠、十二指肠和腺胃, 分别为9.82%、5.49%、5.42%;直肠和盲肠最低, 分别为3.17%和2.88%。

2.3 淮南麻鸭消化器官重量与初生重之比 (见表3)

由表3可知:食管的生长最为迅速, 其2, 6, 10周龄时重量分别为初生重的3.56, 11.63, 18.73倍;空肠生长最缓慢, 其2, 6, 10周龄时重量分别为初生重的1.33, 3.73, 5.29倍。从时间上看, 肌胃在2~9周龄时生长速度较快, 10周龄时肌胃重量为初生重的13.13倍, 仅次于食管, 居第2位。

用Richards模型模拟消化器官重量的生长变化, 可以得到消化道参数估计值, 见图1。

Richards曲线模型的方程式为y=142.59/[1+exp (-0.57-0.29x) 5.12], R2=0.999 2, Se=1.705 9, 拐点周龄5.59, 拐点重量57.20 g, 最大日增重13.98 g。

2.4 淮南麻鸭1~10周龄消化器官长度 (见表4)

由表4可知, 淮南麻鸭消化器官各段长度均随周龄的增加而增长, 但增长强度存在差异。在10周龄时, 各消化器官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食管、盲肠、直肠、腺胃和肌胃。

2.5 淮南麻鸭消化器官各段与消化道长度的比率 (见表5)

由表5可知:在1周龄时, 腺胃、肌胃、空肠和直肠的长度与消化道长度的比率较大;在2~10周龄, 消化器官各段与消化道长度比率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在10周龄时, 消化器官各段与消化道长度比率居高的是空肠和回肠, 分别为31.05%和29.32%;其次是十二指肠和食管, 分别为12.49%和11.81%;盲肠、直肠、腺胃和肌胃最低, 分别为6.81%、4.64%、 2.16%、1.73%。

2.6 淮南麻鸭消化器官各段长度与10周龄时的比率 (见表6)

由表6可知, 消化器官长度的增幅随周龄的增加逐渐趋缓。2周龄时, 消化道长度已经达到10周龄长度的 1/2。在1~4周龄, 消化器官长度增速较快, 在5~10周龄, 增幅明显减慢, 第10周龄时长度的增长接近完成, 达261.96 cm。

用Richards模型模拟消化器官长度的生长变化, 可以得到消化道的参数估计值, 见图2。

Richards曲线模型的方程式为y=266.36/[1+exp (0.02-0.38x) 1.67], R2=0.998 3, Se=4.222 0, 拐点周龄5.38, 拐点长度 221.69 cm。

2.7 淮南麻鸭1~10周龄管状消化器官周长 (见表7)

由表7可知, 随着周龄的增加, 消化器官前端的食管到后端的直肠, 其周长 (管径) 越来越大, 即肠管越来越粗。到10周龄时, 小肠的周长发育接近完成, 管径最大的食管达7.27 cm, 管径最小的空肠为2.28 cm。

3 讨论与小结

张军等对樱桃谷鸭部分内脏器官早期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 得出樱桃谷鸭内脏器官的发育都呈渐进式发展, 消化器官在1~7周发育较快, 其中小肠从第4周开始由慢渐快。夏来发等研究了0~49日龄芙蓉商品代肉鸭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 得出了5周龄时, 各消化器官生长发育基本完成, 其重量和长度趋于稳定。试验淮南麻鸭1~4周龄消化器官增速较快;在5~10周龄, 增幅明显减慢, 说明淮南麻鸭消化器官5周龄左右已接近完成, 证明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领先于体重的生长。据Nitsan Z等[2]研究报道, 只有在消化器官相对生长速度达到高峰后, 肉鸭相对体重才达到高峰。

消化器官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在生产上加强5周龄前后的营养供应, 促进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 可以发挥淮南麻鸭的最大生长潜力。

参考文献

[1] KNIZETOVA H, HYANEK J, KNIZE B, et al. Analysis of growth curves of fowl[J]. I Chickens Br Poult Sci, 1991, 32:1027-1038.

10.孟子原文及翻译 篇十

梁惠王章句上【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经史勿亟⑸,庶民子来⑹。王在灵囿⑺,幽鹿攸伏⑻。幽鹿濯濯⑼,白鸟鹤鹤⑽。王在灵沼⑾,於轫⑿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⒀曰:‘时日害丧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⑴《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⑵ 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⑶攻:建造。⑷不日:不几天。⑸亟:急 ⑹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⑺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⑽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⑾灵沼:池名。 ⑿於(wu):赞叹词;轫(ren),满。⒀《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是的誓师词。 ⒁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⒂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

11.唐诗原文及翻译 篇十一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注解】:

1、子:长脚蜘蛛,也作喜子。

2、铅华:指粉。

3、莫是:莫不是。

【韵译】: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

早晨又看见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

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评析】:

12.淮南子原文及翻译 篇十二

淮南矿区是国家确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和6大煤电一体化基地之一, 是目前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煤炭资源最好、储量最大、最后的一块整装煤田。现有生产矿井13对。矿区规划2012年生产规模达到8 000万t。

淮南潘谢新区是淮南矿业集团接续的新矿区, 自1983年建成首个矿井潘一矿以来, 至2007年底, 已建成了矿井9对、10井, 另在建设2对。新区的煤炭产量, 自本世纪初以来占矿区煤炭总产量的70%~80%;“十一五”后, 将占到90%以上, 年生产能力达到7000万t以上。

1.1 矿区松散砂层含水体下设计防水煤柱呆滞资源量

潘谢矿区位于淮河中游北岸, 矿区内煤系上覆沉积巨厚的新生界松散含水层, 松散层厚一般为300~400 m, 最大达到500 m以上, 作用在煤层露头上方松散含水层水头达到3~5 MPa, 属巨厚松散层高水头条件下开采水文地质条件。为防范煤系上覆新生界松散含水层水的危害, 矿井设计采用留设垂高60~80 m防水煤柱作为防范上覆松散含水层水害的主要安全措施。按此垂高留设防水煤柱计算, 现有9对生产矿井, 风氧化带以下开采煤层防水煤柱储量约4亿t以上。

1.2 目前设计防水煤柱资源解放和回收情况

为减少矿井设计防水煤柱呆滞的煤炭资源, 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矿井投资效益, 淮南矿业集团和原淮南矿务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先后对潘集矿区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谢桥井田新生界底部第三系固结紫红色砂砾岩 (俗称“红层”) 含隔水性开展了专门的验证性补勘和分析研究, 在基本查明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依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以下简称“三下”开采规程) ”的相关规定, 经逐面科学分析论证,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合理缩小了设计防水煤柱的尺寸, 至2007年累计试验开采缩小设计防水煤柱、提高上限工作面60个, 其中潘一矿7个, 潘二矿31个, 潘三矿4个, 谢桥矿6个, 张集矿12个;安全采出煤量2 826万t, 占风氧化带以下防水煤柱储量约7%左右。最小防水煤柱的尺寸, 潘一矿由垂高80 m缩小到27 m (高档普采) , 谢桥矿缩小到19 m (综采) , 张集矿缩小到33 m (综采) 。

2 解放和回收设计防水煤柱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

虽然自上世纪针对解放潘谢矿区设计防水煤柱资源, 做了不少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研究, 以及验证性水文、工程地质补勘, 实现了60个工作面不同幅度的缩小设计防水煤柱的安全开采,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要使4亿多t的风氧化带以下防水煤柱资源获得最大解放和实现安全回收, 还面临着很多难点和任务, 主要有:

(1) 潘谢矿区除谢桥、潘一、二、三矿井田开展了验证性新生界水文地质补勘外, 其它各井田未有开展新生界水文地质补勘, 以往资源勘探和生产性补勘施工的新地层全取芯钻孔, 平均每井田不超过5个, 每平方千米不超过0.1个;新地层底部含水层抽水试验一般不超过3次;新生界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低, 不能科学评价水体下开采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 缩小设计防水煤柱开采缺乏资料依据。

(2) 基岩面控制程度差, 煤层露头附近孔距一般多在500 m以上, 达不到水体下开采“三下”规程要求。

(3) 受构造和岩层组合影响, 局部区域风氧化带异常增高, 造成已施工的综采工作面上风巷, 降低标高重掘巷道, 影响了工作面的正常接替, 并造成工程浪费。

(4) Ⅰ类松散含水体下的潘一、潘三矿井田, 在防水煤柱留设垂高60 m以上、甚至80 m的情况下也不能凑效, 综采支架被压, 工作面发生充水, 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其出水原因、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扩大解放和回收防水煤柱资源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针对潘谢矿区松散砂层水体下开采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合理解放和实现设计防水煤柱的资源安全高效回收, 最大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矿井投资效益, 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 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三下”开采规程要求为指导, 对未进行系统勘探的张集、顾桥、顾北、丁集、潘北等井田新生界水文地质和近松散层下煤系地层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补勘, 对潘一、二、三和谢桥井田, 根据需要适量补充少量勘探验证钻孔和试验、测试工作。通过补勘, 完成以下主要任务:查明新地层赋存特征、岩性、厚度及岩性结构组合特征及变化, 分析对比划分各个含隔水层 (组) ;查明可采煤层露头基岩面起伏变化;查明新生界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以及水质、水温及变化特征, 自然状态下各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直接充水含水层与上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 预测下伏近松散层煤层开采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变化, 划分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测试分析研究直接充水含水层上、下隔水层的水理力学性质, 并结合已查明的岩层岩性、厚度等成果, 综合评价隔水层隔水性及底部松散含水层对近水体下开采的危害, 划分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类别, 研究确定水体采动等级及允许采动程度;查明风化带深度、导阻水性, 风化带岩性、厚度及组合结构特征, 采样和孔内超声波测试近松散层下50 m垂高范围内的岩石抗压、抗张等力学强度指标, 综合评价风化带及近松散层下50 m垂高范围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建立新生界及相关含水层水动态观测网, 定期开展观测。

(2) 在查明开采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深化开展缩小防水煤柱、提高上限试验开采研究, 着重研究和解决以下技术关键:研究在巨厚松散层高承压水作用下、近松散层不同煤系岩层组合条件下岩层含水规律、含水下限深度和高度, 即研究确定“下渗带”深度, 进而通过多井田不同条件开采实践, 总结建立预计“下渗带”厚度大小经验公式;通过对煤层采后顶板变形、矿压现场观测与室内顶板变形、破坏模拟试验分析研究, 煤层顶板结构类型分类, 典型工作面综采离层裂隙、导高发育过程数值模拟, 选取适当位置留设80 m、60 m、40 m、20 m等不同防水煤柱高度工作面进行试验开采, 研究掌握近松散层下煤层顶板采后变形破坏规律;综合采用“导高”计算矿区经验公式、“三下”开采规程公式、《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公式预计结果以及与实测“导高”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并考虑不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下“下渗带”深度, 合理确定保护层厚度及开采上限值, 从而合理确定不同水体类型条件下防水煤柱留设高度与开采上限。

4 初步认识与建议

根据对淮南潘谢矿区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认识, 潘谢矿区矿井设计留设的垂高60~80 m的防水煤柱大部分区域具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 为实现矿井设计风氧化带以下4亿t以上防水煤柱资源的最大解放和安全回收, 特提出以下建议:潘谢新区各矿应将提高上限开采纳入矿井正常生产接替计划, 在编制采区各煤层采场布置时, 应充分考虑提高上限工作面布置;新建矿井投产初期, 应依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三下”开采规程要求, 对井田新生界水文地质与近松散层下煤系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开展补勘, 为提高上限开采提供资料依据;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为解放和开采受松散层水和岩溶水威胁的煤炭资源提供人员保障;针对潘谢矿区水体下提高上限扩大开采技术关键和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建立风险和激励机制, 降低矿承担的提高上限开采的风险, 对提高上限开采获取效益好的矿集团公司给予适当鼓励。

摘要:针对淮南潘谢矿区松散砂层水体下开采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对该矿区新生界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认识, 该矿区矿井设计留设的垂高6080 m的防水煤柱大部分区域具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

13.《咏雪》原文及翻译 篇十三

咏雪

出处·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14.淮南子原文及翻译 篇十四

1 潘集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现状

2009—2010年,潘集区委区政府加大了推广力度,充分利用购机补贴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为确保取得“示范一点,成功一块,带动一片,推动一方”的效果,区农机总站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了贺疃乡、古沟乡、祁集乡3个示范点,示范面积达400 hm2。同时,区农林局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对每个示范点给予5 000元的推广经费。把机插秧技术推广效果,作为考核农技、农机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技术推广部门积极主动传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严格程序,规范实施,对示范点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通过努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取得较快进展,机插秧技术正逐步受到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到2010年6月底,潘集区共推广插秧机112台,其中乘坐式3台,完成机插秧面积1 000 hm2。但该技术的推广进度发展仍较缓慢,全区机插秧面积仅占水稻面积的5%,且乡镇间发展很不平衡。

2 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与农艺结合难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从育秧方式、品种选择和播种量的确定,插前秧苗生长期温度、湿度的控制及肥、水、药的管理,到机插秧龄的选择和机插后的大田秧苗管理等技术问题都与农艺有关。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对农机化技术比较熟悉,但真正能熟练掌握相关农艺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员较少。在整个推广过程中,只要育秧环节中任何一项农艺技术掌握控制得不好,育出的秧苗就不能保证正常机插,最终影响到水稻种植的产量。

2.2 推广经费不足,培训、服务跟不上

长期以来,农机、农技系统开展工作都处于经费严重不足的状态,除了基本工资外几乎没有专项新技术推广经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涉及农机、农艺诸多方面的知识,技术性很强,必须通过示范、宣传、培训,建立基地和召开各种现场演示会,开展跟踪服务等手段来进行推广,而这些活动离开经费均难以开展。

2.3 机具价格较高,投资回报率偏低

潘集区引进的东洋PF455S和久保SPW-48C插秧机均为小型步进式手扶插秧机,价格1.7万~1.8万元/台。按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规定,国家、省两级累计补贴50%,农户还需投入9 000元/台左右。购买6行进口乘坐式插秧机农机户去掉国家、省两级累计补贴50%,每台还需要投入6万余元。与投资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相比,水稻插秧机投资相对较高,作业时间短,闲置时间长,回报率偏低。

2.4 宣传力度不够,基层干部和群众认知度有待提高

一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进度与基层领导尤其是村、队干部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没有他们的支持配合,推广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二是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机插秧的育秧环节、后期管理与传统的水稻栽植方式有较明显的差异,技术要求较高,留守农民往往难以接受,虽然许多农民认为机插秧好,但担心育秧技术未掌握,田间管理技术不到位,而不敢用机插。同时,机插水稻育秧环节较繁杂,农民习惯于粗放型种植,掌握的技术参差不齐,影响技术的推广。三是一些机械的质量及服务不到位。由于插秧机产品零配件质量和装配质量不高引起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插秧机售后服务难尽人意,影响插秧进度和机手效益。

2.5 生产规模、自然条件制约严重

农田综合治理必须先行。目前潘集区农民耕地的土地面积较小,一般的家庭种植水稻面积为0.53~1.00 hm2,且土地并不集中,分散在5~7处。另外,目前潘集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农田属于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形状各异的自然田块,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不配套,潘集区种植水稻,一直采取集中灌溉的方式,每家每户用水难以根据水稻生长需要自我控制,尤其是难以满足水稻机插秧大田管理用水的需要,这也是制约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乡镇内供水差别很大,插秧季节缺水、抢水现象经常发生,也给机插秧带来一定困难。三是该区的单季稻多为稻麦连作的种植结构,而麦收是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留茬高度过高导致耕整地困难,难以满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需要。

2.6 服务组织不健全,推广速度缓慢

无论从机插秧技术本身的复杂性看,还是从插秧机作业的使用效益看,要求户户学习育插秧技术,家家购买插秧机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建立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加快这项技术的推进速度。目前潘集区此类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从服务形式和方法上都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速度受到影响,机插秧面积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

3 对策

3.1 强化行政推动,争取领导支持

农机部门要及时向政府领导积极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优点及推广该项目技术的重大意义,主动汇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情况,最大限度地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明确将水稻机械育插秧实施面积和插秧机推广数量列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实行行政推动,结合有关项目带动。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步伐,逐步实现田、渠、路相配套,与农艺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把握好机插秧技术推广中的整地、育秧、插秧和田管关,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行土地流转,鼓励发展种粮大户,实行规模经营,努力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强化农机农艺结合,保障技术顺利实施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政部门的经费保障和农业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农机部门通过政府部门协调,联合农业技术部门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切实加强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实现农机、农艺的互相渗透,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应本区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范,以促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快速发展。

3.3 发动、狠抓培训指导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示范推广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机械育插秧示范成功的经验作为专题,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认识,加强技术培训。一是对区、乡农机、农技科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推广示范水平;二是对示范户、插秧机手进行培训,提高育秧水平和机具操作能力,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教育与田头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模式,让农民看得见、学得快[1,2]。

3.4 强化机制创新,推进市场运营

注重服务组织的培训,创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新模式。在借鉴跨区机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水稻育插秧服务组织的培育,实行公益性推广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积极帮助、扶持和发展农机作业大户,鼓励农技、农机技术干部领头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形式的服务组织,鼓励他们在为民服务中创收,实现双赢。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组织化程度高、信息渠道宽、规模效益好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其采取包村、包组等形式,开展水稻机插服务和全程托管经营,稳步拓展机械化育插秧作业市场。通过市场运作,走育、栽、管一体化服务的路子,实行提供育秧、机插、大田管理一条龙服务,开展跨区、跨乡镇机械化育插秧作业。潘集区贺疃农技站站长李德福领头创办的“淮南市潘集区德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开展水稻机插秧3年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领导肯定和群众好评,加快了水稻机插秧的推广速度。

3.5 强化队伍建设,保证技术落实到位

强化农机、农技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技术过硬、踏实肯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多级技术服务网络,为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专业推广队伍除要编写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外,在推广过程中,必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在生产作业季节,技术推广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示范点、户进行现场指导,从育秧到大田耕整,从肥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从机插到大田管理,技术人员都要认真讲解,亲手操作演示,坚持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建立示范点;设立试验对比田,通过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是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广大农技、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勤奋努力,苦干实干,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快速全面地展开[3,4]。

参考文献

[1]查名丽.宿松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8):39-40.

[2]李秋亭.推广水稻育秧机械化经验谈[J].农机科技推广,2010(8):30.

[3]张汉夫.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呈现加速发展势头[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0(4):16,22.

上一篇:我喜欢你的微笑网络散文下一篇:关于信仰与灵性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