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鸿雁传情(2篇)
1.古典诗词中的鸿雁传情 篇一
鸿雁诗词赏析
鸿雁
作词:吕燕卫
编曲:张宏光
演唱:呼斯楞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 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 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赏析:《鸿雁》是内蒙古乌拉特民歌,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填词,蒙古族青年歌手呼斯楞演唱。呼斯楞的演绎沧桑粗犷,韵味悠长,有着蒙古长调特有的柔情。歌词开篇就是“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鸿雁一直象征着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南飞的鸿雁,留下了诸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思乡佳句。《鸿雁》这首歌展现了蒙古大草原特有的.风景,有着“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辽阔和“碧云天,黄叶地”的苍茫。在呼斯楞的倾情演绎下,歌曲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满满的思乡之情。
2.古典诗词中的鸿雁传情 篇二
(一) 器乐演奏
古诗词中通过器乐演奏来表现声音, 屡见不鲜。三篇“摹写声音至文”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都是通过器乐演奏来描写声音。诸如“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昆山玉碎凤凰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雨”。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自己的切实感受对声音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摹。
(二) 自然中的声音
鸟鸣, 虫声, 猿声, 雷雨声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所用来描绘声音的意象。如“日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熊咆龙吟殷岩泉”“绿荫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些都是用自然界的意象来写声音, 表现声音。这些声音来自大自然, 不经雕琢, 堪称“天籁”。
(三) 人类活动的声音
古代地广人稀, 山林景色, 春雨秋声, 田园风光等陶冶了人们纯真的情怀。人们耕作时发出的声音, 也成了诗人笔下的佳句,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写道:“新筑场泥镜四面, 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诗中写到了歌声, 笑语声, 轻雷声, 连枷声, 这些带有纯朴风情的声音, 也是声音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古诗词中声音传递的情感
(一) “乐”情 (词有尽, “乐”无穷)
“乐”是人的一种重要情感, 可似乎古诗词中, 用声音来表达内心喜悦的句子不多见。但依旧有不少诗人、词人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而达到了词有尽, “乐”无穷这一境界。例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芙蓉泣露香兰笑”, 虽然“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 但“香兰笑”却构思奇特, 用盛开的兰花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形象, 显示琴声的欢快表达“乐”情, 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可谓形声兼备。另外“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诗句中也充满了喜悦和情趣, 连“虫声”也显得格外亲切。再比如“处处闻啼鸟”, 意味着天晓与晴, 含诗人的“喜悦”之意。可见对声音的成功表述是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
(二) “愁”绪 (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人多写愁绪, 借助声音本身的特色更是将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着重想表达的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人生境遇的哀思。“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看似是作者直接大胆地写声音的哀愁, 实际上又是“无声”这一短暂的停顿中延伸出更深刻的情思“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表现出琵琶女对现实与命运的愤懑, 满腹的忧愁宣泄而出。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独特而巧妙, 用声音更好的效果表现了琵琶女的愁。从而又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真是将声音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而在另一首诗中, 古琴音色如水“银筝夜夜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王维《秋夜曲》) 这种寂寞的哀怨之情通过声音描绘则是不言而喻的。
(三) 乐中的情感和升华
声音可以传递内心情感, 同时也可以传递另一种“情感”——人生抱负。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抱负, 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似乎是诗人在声音中的寄托情感, 而情感表达到一定限度时, 便成了对自己人生抱负和态度的一种抒发,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有这样一句“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借助神鸟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 一心向上, 饱经跻攀之苦之状来描写声音, 无奈却跌得那样快, 那样惨, 本是意在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 但联系下句“湿衣泪滂滂”等句, 原来诗人是在对自己境遇的慨叹。结合写作背景便可知他曾几次上奏剖析政事得失, 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 从而革除弊端, 励精图治, 结果屡遭贬斥, 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 抱负无以实现, 于是借声音的起伏来表现, 情感升华可见一斑。
(四) 情在乐中交流
不管是在音乐和声音中寄托情感也好, 抱负也罢, 情与乐的交流才是最为动人。高山流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钟子期从俞伯牙的琴声里听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琴声融畅, 心境澄明, 弹者与听者彼此心绪的交流都在其中了, 在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就曾希望借助这种交流成功地表现出了声音的韵美。
三、结语
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 或示之以儿女柔情, 或拟之以英雄壮志, 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 或富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 如此等等, 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让人认识到诗词不但可以“绘声”而且“绘情”“绘志”。
我所选择的用来简析古诗词中以声传情表达方法的两个方面, 虽致力达到“一叶知秋”的目的, 但终究还是片面的, 只能叹一句自己才疏学浅“妙处难与君说”啊!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声音为题材的诗篇中, 以声传情表达方式所达不到的高度与成就, 而这种表达方式将在古代艺苑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彩。
摘要:古诗词中用声音来阐述、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抱负的例子数不胜数, 为诗词的艺术价值增添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以中国古诗词中三篇“摹写声音至文” (见方扶南《李长吉诗词批注》卷一) 为基础, 其他摹写声音的诗词为延伸, 以声音的表现方法和传递情感这两个方面, 简析以声传情表达方法。
【古典诗词中的鸿雁传情】推荐阅读:
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07-10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建筑艺术之美10-31
古典诗词的魅力09-02
古典诗词鉴赏系列01-06
母爱的古典诗词01-24
中国古典古代诗词11-27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10-11
描写友情的古典诗词10-13
古典诗词演唱鉴赏有感10-20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大全10-22